卷之一萬四千七百七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四千七百八
卷之一萬四千八百三十七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四千七百八 六暮

乾鑿度乾坤鑿度庖犠氏先文公孫軒轅氏演古籀文。蒼頡修爲上下二篇。蒼韻黃帝史官。其法亦是蒼頡。

黃帝曰。太古百皇闢基文籀。離厚支又直祐反。非周宣王時史籀也。遽理㣲萌始有熊氏。有熊氏庖犠也。亦名蒼牙氏。知生化。秪晤茲天心與天

周生知化之本。抵晤曉也。天垂萬化之心。令群物不惠托本也。譩念虞思慷𢠭方查反慮萬源無成聖人知化萬源不成。其流慷𢠭。盡聖無智設幾

教源流之性大行。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太易天地未分。乾坤不形也。太易始著太極成。太極成乾坤行。太易無也。太極有也。太易從無入有。

聖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老神氏曰。天英氏性無生。天地未分之時無生。生復體。生與性天道精還復歸本體。亦是從無入有。天性情地曲

巧來盡大道。各不知其自性。乾坤既行。太極太成。太極者物象與天同極。天産聖入█射萬源立乾坤二體。設用張馳。究天性與情曉地曲育巧成

之道。█音指。黃帝曰。聖人索顛作天。索易盈䜴攴以地。俯仰而象。逺近而物。浩而功。然而立。古聖人有巢氏求索顛危之意。若天之縣逺。求平易之

理。若地之順道。又包犠氏中聖始畫八卦錯文字契。仰觀其乾象。俯察其地理。用器逺近配物畫卦立文書訓後脫浩大之功成然者。容易之立不

失其德位。太古斷元。聖人法地極先王而設位。物成而麗形。錯媥班者雜文以文。改茹乳血茹塞以魚。虞獸以韋。上齒以歬。古前字法物以授。役字

柝䓆以榮。運蓍以數。土天下者也。以太古斷元有巢氏以前。元氣已斷爲天。又聖人法物以地有巢氏之法地物用注云。物者魂氣。太極立萬彚成。

物成而麗形。物讒成麗菁形性已上木古先造不知何氏之爲也。已後聖人者庖犠氏錯媥以文智雜綵媥爛合成籀文。非篆非悌也。雲以為跡非

也。改茹血毛成田漁獵狩華皮爲冠皮服。上齒古太老先以未及甲曆歲紀人老以齒爲前長老民法物以後者後也。今萬物作法而成虞躐也。革

皮也。太易變教民不倦。聖人觀太易之太變。使萬彚不倦。日月日增日死日生大化行也。有形之類生於無形者也。太初而後有太始。萬彚有形始

窪。太始而後有太素萬物素質者也。質素未離混元。有形始於弗不也形。有法始於弗法。太易氣未分。太初氣始見。太始物有形。太素萬物素質由

淳在極先元見軏轍法度而遁行大道也像𠌄申舒也章流。立文以詁詁訓息孫而後傳授天老氏。而後傳授於混沌氏。遽文化原之文。太易萌始

之理。萬物不知性命。人究其物源大化變流息孫。聖人恐大法不行遽疾傳授。而後授天英氏。而後傳無懷氏。竟天雄之生無懷古聖德智大行知

物無益。又法天地春生夏長秋死冬藏濟時也。而後傳授中孫炎帝神農氏。中聖古法淳物元造不足益之器用農榖衣𧂩。辛勞反細草以。辰御形

也。髙以飾乗。卑以飾足。先文古淳無飾字雲裝禠髙者老上之名也。以乗裝行。卑者不奉之名。以裴足步右從跣變。冠履也。而後傳烈山氏。而後

授三孫帝釐氏。次授老孫氏。老孫氏。公孫氏也。軒轅氏也。公孫軒轅氏益之法神器車符。文左武右。三器備御。三。器者。國器。家器。杞器。而設武戈刃。

自上古及下帝孫大熟大熟者熟成道法也。化演設民弗倦。益物弗限。增多日益限止。盡秘先之㫖闕接引大道大法大化秘機謀籌咸亨帝業。民

用不知者也。聖人顯其機智宻不萌形萌也。動不知來知也。聖人曰。幾言聖人庖犠氏去聖人也。乾坤對大易興。設法軏壞而息。大道壞亦息智之

易亦字變動者也。聖人法也。八卦變榮象數庶物老天地限以爲則。太易行於乾坤。乾坤作用於太易。八卦變萬彚隨卦爻之用。盡天地之老代

限古極也。易理順時變化不着一方。故日智之易變易變坤也。庖氏先文乾鑿㡯古㡯字今度也。勑天門以爲名。乾者天門。坤者人門。於後說備也。

古有先文。未析眞冥。古有先文。未析開名目次第之也。太古文目太古距庖氏有上雲文不知何述其源地。

先元皇介而後有垂皇榮。而後有萬物經。古文字無経字。而後有乾文緯。緯者古本経已後不知緯字何也。経之與緯。是縱橫之字。而後有乾鑿㡯。

古㡯字坤鑿㡯。而後有考靈經。而後有制靈圖。龜書是也。非象而後有河圖八文。河圖者。河中得天書文圖詔龍㗸出似非綈非文。而後風后演雲。

天一太一星斗同𢖍卦録神筭通天下邊鉗與神謨先兆之名。而後有希夷名。天文後說而後有含文嘉。亦名瑞文而後有稽命圖。筭文而後有墳

文。而後有八文大籀。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得帝用乖皇榮。與乾文緯乾坤二鑿㡯。此三文說易者也。已上三文。說易之源契遍大化易動天

元變易不定。知生死之說究天地情性與神冥運氣象。日月不能逃其數。萬業不能隱其微。運天地大道者也。元皇分雖測問𨽭𨼡古陰陽字。古無

陰陽字。以乾坤字便爲陰陽。術行大㫖也。考靈經考者成也。諸靈術行化本於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𢘆三官內外中九道三一六圖之理。亦。名渾{{{caption}}}

同。書天噴文古墳書。先墳而後與入文稽古文體又先庖都也。乾鑿度聖人熈乾道浩大以天門爲名也。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𠋣竪

天者也。人乾也乾者乾天也。右乾字。乾燎亢陽之召天雲。大顥乾燥不濁今之乾者乾涸非也。又天也。聖智畫卦爲三。三象川形。川𠋣土其天亦爲

天川浩蕩者天之用。乾非天之名。乾先也。聖文先天川名。故乾道天之名於後古天一前日天古歬字天今一大為天字。乾訓健壯健不息。日行一

度。経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斗其天是渾同文生物健健是氣如此也。鑿者開也。聖人開作度者度路又道。度天地之度其說後文也。聖人鑿門天路。

顯彰化源。大天氏雲一大之初目天。名目非天非天者也。物也一塊之物目地。一炁之𩅇篰也名混沌。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爲之。

聖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後也。一氣分萬䨜。㥬也。萬性之物分覺其形體也。是上聖鑿破虛無。斷氣爲二。緣物成三。天地之道不潻。潻者

息絶。黃帝曰。觀上古聖驅駧玄化。駧動也。急也。不住也。劈棤萬業。音不息徒得爲懋訓究體譯訓認識也元肇熈浚澳作沐懸心輪薄不息。以啓三

光。上飛籥風雨。下穴突字渀河沱。聖人輪簿智惠順大道理。開三光明。上躍風雨。下穴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得元氣澄陰陽正易大

行萬彚生。上四事聖人得源和緝劈棤驅駧不有煩擾田理天下萬彚。易於世爲事幾變易不定能成萬彚者。上古變文爲字。變氣爲易。畫卦爲象。

象成設位。庖氏畫卦變文爲卦字也。古體與今不同。朴淳散成氣。氣實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

古文天字。今爲乾卦重。聖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倫王道備矣。亦川字覆萬物。

古𠏂地字。軵於乾。古聖人以爲坤卦。此文本於坤鑿度録。後人益之。對乾位也。

古風字。今巽卦。風散萬物。天地氣脈不通。由風行之逐形入也。風無所不入。

古山字。外陽內陰。聖人以山含元氣精陽之氣成石可感天。雨降石潤。然山澤通先氣。

古坎字水情。內剛外柔。性下不上。恆附於氣也。大理在天潢篇。古火字爲離內弱外剛。外威內暗。性上不下。聖人知炎光不入於地。

古雷字。今爲震動。雷之聲形。能皷萬物。息者起之。𨳲者啓之。古澤字。今之兊。兊澤萬物不有。拒上虛下實。理之澤萬物象。斷流曰澤。

昔者庖犠聖人見萬象弗分。卦象位鮮。益之以三倍。得內有形而外有物。內爲體。外爲事。八八推蕩。運造縱橫。求索覔源。尋頥究性。而然後成

大象八天乾。地坤。日離。月坎。風巽。雷震。山艮。澤兊。八象備萬象生。萬象萬形。有形之物爲象。

立乾坤巽艮四門乾爲天門。聖人畫乾爲天門。萬靈朝會衆生成。其勢髙逺重三三而九。九爲陽德之

數。亦爲天德。天德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闢元氣始於乾也。坤爲人門。此合在坤度下文本對乾文上先說。畫坤爲人門。萬物蠢然俱受蔭

育。象以凖此坤能德厚迷逺舍和萬靈。資有人倫。人之法用萬門起於地利。故曰人門。其德廣厚迷體無首。故名無疆。數生而六。六者純陰懷剛殺德配在天。

坤形無德下從其上。故曰順承者也。巽爲風門。亦爲地戶。聖人曰。乾坤成氣。風行天地。運動由風氣成也。上陽下陰

順體入也。能入萬物。成萬物。扶天地生散萬物。風以性者聖人居天地之間。性稟陰陽之道。風爲性體因風正聖人性焉。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

發洩由地而出處。故曰地戶。戶者牗戶。通天地之元氣。天地不道。萬物不蕃。艮爲鬼冥門。上聖曰。一陽二陰。物之生於冥昧。氣之起於幽微。地形經曰。山者艮也。地

土之餘。積陽成體石亦通氣。萬靈所止起於㝠門。言鬼其歸也。衆物歸於艮。艮者止也。止宿諸物大齊而出。出後主於呂申艮靜如㝠暗不顯其路。故曰鬼門。

庖犠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一日月出沒二陰陽交爭三天地德正四。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於氣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萬六千五百二十

五分抄。出沒者昏明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交爭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二分抄德正四象氣滿。立坎離震兊四正

月。坎也。水魄。聖人畫之。二陰一陽。內剛外弱。坎者水。天地脈。周流無息。坎不平月水滿而圓。水傾而且。坎之缺也。月者闕水道。聖人究得源脈浰涉淪連上下

無息。在上曰漢。在下曰脈。潮爲澮隨氣曰濡。陰陽礴礉爲雨也。月陰精。水爲天地信。順氣而潮。潮者水氣來徃。行陰而不失其信者也。

日離火宮。正中而明。二陽一陰。虛內實外。明天地之自然。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㬈㬈。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順太陽實元煖

熯萬物形以鳥離燭龍四方萬物。嚮明承惠煦德實而遲重。聖人則象月即軽疾。日則凝重。天地之理然也。雷木震日月出入門。日出震。月入於震。震爲四正德形皷萬物

不息。聖人畫二陰一陽不見其體。假自然之氣順風而行。成勢作烈盡時而息。天氣不和。震能飜息。萬物不長。震能皷養。萬形經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

萬形經論。澤金水兊日月徃來門。月出澤。日入於澤。四正之體氣正元體聖人盡之。二陽

一陰重上虛下實。萬物燥澤可及天地。恕澤能恱萬形。惡澤能美應天順人承順天者不違拒。應人者澤滋萬業以帝王法之。故曰澤潤天地之和氣然也。

聖人索象畫卦配身一取象。二裁象。三取物。四法天地宜。五分上下屬。

配身乾爲頭首。坤爲胃腹。兊口。離目。艮手。震足。

取象法用養身法頥。匹配法咸。造器設益。聚民以萃。

裁形變文古有四文。今象變有三文。後聖演陳六文。今又八文。以醇散不眞朴散成氣者也。

頥天文爲賁。象文互雜。設人文訣。書簡符圖。服牛馬隨。五色文章。象獸文章。五色文章。取物制度

親踈噬嗑。間隔。禦難設豫。防備預知。服牛馬隨。令書隨人用。物敗以剝。物老制盡。法天地宜聖人逺取仰觀天象以法其形畫卦。又頥地道之宜也。動植也。

鼎象以器。神器傳國。苑閣法觀。壯觀宮庸。天市噬嗑。帛度㪷肆。文昌六局訣。六苑六藉局。羽林法師。營壁屯伏。法漸地利。地有漸次生萬業。室法家人。室家內理。法定主屯。建王主侯。分上下屬

聖人畫卦制度則象取物配形。合天地之宜。索三女三男六十四象以上下分之。陽三。三十四屬陽用。陰四。三十四屬陰用。法上下分位。已上六象。聖人始定。

聖人設卦以用蓍。蓍者䓆靈草蕭蒿之類也。與天地氤氳氣齊生若不是靈蓍不應天地大敷叢生至四十九莖者。是應天法也。坐聖人度以虛實英草與齊

休。萬形經曰。耆生地於殷殷中土也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幹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色。一千歲上有

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於下。軒轅本經曰。紫蓍之下。五龍十朋伏隱。天生靈䓆聖人採之而用四十九。運天地之數萬源由也。

象成數生易起無從無入有。有理若形形及於變而象。象而後數易名有四義本日

月相御。日徃月來古日下有月爲易。又易者。生萬物不難。故易凖天地也。又易變易不定輪轉交易陰陽是爲交易。陰交於陽。陽交於陰。周圍反復

若國不息。聖人之道唯易無窮神智通冥昧易定不更改大地名君臣位父子上下宜蒼於靈昌有成孔演明經。蒼才有熊氏庖犠得易深入萬業

作用邇後昌成。昌戚者滋蔓草溢孔甚其引明経緯大卉於後世。以後代人蒼厚庖氏作易。文王昌成繇辭孔子演㣔未知作聖人鑿開虛無。畎流

大道萬彚滋溢。陰陽成數。天數

一。一者無也。九。用之爲九。二十五。數成爲用盡二十五。三萬九千七百五十五。太極之數群物由此大數。

地數二。二者有偶也。六。定性。三十。秉上五滿。八萬六千四百二十。地極之大數

物滿由此。卦數六

三千八百四。又位大二十二萬八千二十四卦數。聖人通變盡萬物之理性。吉凶古無吉字。有損益以卦生之

爻數六三百八十四。通二萬二千八百二十四。聖人設卦爲人。爻爲事。卦爲物。爻

爲始終。衍天地合和數古無衍字。只雲天地合數內變萬象  。

天地合一二得三合九六。十三十二餘一。合二十五及三十。得五十五天地之數五十五。

乾策二百一十六一策三十六。策滿六千九百一十二。

坤策一百四十四坤不能乾純太陽。一策二十四。策滿四千六百八。

八策萬一千五百二十。古人合策同萬物。春生。夏長。秋襄。冬藏。四

時也。各配四方。日力月力力其入卦生之氣力。黃帝四分亦不盡法起於太古攝提

之前八逐方九千一百十四月七日一遲一逺。二十八日周餘二十五分。

日八百四千八萬八千九百七十六分。秒七千五百六十五。月一千五百八十七萬九千八百八十四十小分。五千六十七微母秒九

十三不盡未。八象大盡數

二百二十八萬二千四百。盡九百八十七分。小秒七十九分微。生天數

天本一而立。一爲數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水性天三地八。木天七地二。火天五地十。土天九地四。全

運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木。仁火。禮土。信水。智金。義又萬名經曰。水土兼智信。木火兼仁惠。五事天性訓成人倫。

天地合策數五十五在前說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驅之六虛。數木生之數所用六虛。上下四方

各配之一。蓍揲蓍法在蓍成經

四營十八策多少兼雲而成其位天造聖智垂訓神謀。及爾子孫教授不墜者焉。

古文略古文𠏂古地㡯度籕紂突𨽭陰陽𢙆息𤀍參去軵輔尌立燥

惣釋二十九卦數例其問有數無數假象假物屯六二十年乃字何不以七年與五年。需上六三人三陽。訟九二戶三百。

不言二百一百象中有數。三褫同音師九二三鍚。何不言九錫。比九五三驅。何不言二驅與五驅。同人九三三歲髙陵。何不二年五六年何以三歲。

蠱繇辭三日甲。何不二日五日。臨八月陽盡。復繇辭七日。何不五日來復。又上六十年。何不九年。剝九月陽盡。順六三十年。三年坎簋二。三歲晉繇

辭三接。以柔進授何不五接終日。明夷繇辭三日不食。何不言五日二日不食。睽二女。長女少女。一車。何不言三車。解三狐。何不二狐何以三狐。損

二簋。何不用三。三人。少興多一人。聖人淳一十朋。何不以八朋七朋。益十朋。數盡大損益道皆反。夬繇辭五剛五陽。萃初六一握。黜言一握近逺意。

困三歲。何不五歲二歲。革三就。二就又何如。震遂七日。何不八日三日何不言五日得。漸三歲。何不五歲。豐三歲。何不二歲。旅一矢小㢲三日何不

言五日。三品。五品七品既濟三年。二年未濟一年三年。

坤鑿度乾坤鑿度庖犧氏先文。公孫軒轅氏演籕。蒼頡修爲下文。

坤鑿度者。太古變乾之後。次鑿坤度。聖人法象知元氣隤委。隤者濁委隤而不能上也。固甲作捍顥。浩字老物有甲。聖固氣老捍禦太顥也。凡捍怯

拒上天也。孕靈坤𠏂。古地字也。坤者非地之名。是地之作用以象地。坤元篙物之孕靈皆從神化者也。聖人斷元偶然成地。聖者有巢之先不知何

氏。斷元偶者之偶成天之功力者也。積土形不騫太極有地極成人極靈。古無人字。後作物爲人長塞之三村。聖人知有三極而立兩兩道。天道

地道也。如履簿厚如資長極。萬形経曰。聖人知地道簿與天有銳更洪物資長也。爐灰経曰。灰者死土以天元氣練十周。十周者。一千歲卻爲正神

之土其味猶辛。上聖以灰資地填圍塞化是也。灰可以資大土冷地不銳簿聖人之大道土重厚物生甘。土薄物辛酸。甘上生産物秀而英實而已

又天味辛地味甘土之然也。地土滋下不苦以天者。伇氣辛苦不息每一日行一度。以假風輪扶之一度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步。天有太極。地有太

壃。天極髙逺。地極迷逺。黃帝曰天地冝盡門。立閣地道距水澈。天地盡有閣微之所。聖人不能測度地道以水盡爲撤者入水窮也。女媧斷定足其

隤一址。其和氣散隤趾不及以天氣清輕自然濁一隤育群物址不能上也。坤母運軸。注女媧氏地母経雲。女媧姓風名媧。又曰踚西華黑水有孕

女媧有神斷地足立極。練五色氣氣者名也。補天門缺。號曰女皇氏。有靈通萬物決積水巨海也。成八山封物號地土冝可食道人坤運軸騰天元

氣令物生生相績。新新不停。十三代子孫法馬運軸蕃息也矣。而後大央氏。百庭氏。大元氏。立坤元成萬物度推其理譯坤性生育百靈効法之道

矣。古無之也矣字。後賢益之也。三氏續媧皇化萬物也。坤元十性

坤爲人門。以坤之萬物門戶已在上文說元定爲人門。坤德厚簿不載群物重厚可以匹天。迷逺可以盡極。坤厚者能載積氣。積

氣者山石聖神不能窮其性也。坤有勢。土德生而順其勢有岡爭崎壑之勢。天髙西北上地勢下東南斯

也。有理出萬形經說。坤多利。陰極則然。陰和則利。利者土地滋澤陰教利者物極則土侵殺勑

柔極剛長先霜及水先柔後刑陰中有殺秋義殺也。坤元有信。生物倍出故曰有信。元有信也。已在上文說之。

易平坤道平易。盈是反比荒平易萬里連均。夫海者三分萬形経曰。坎北方無海平易比荒逆逺也。

坤有大榮。已在上文爻數也。坤純陰正。萬形経曰。不正自咎正順則正性存上大道日上髙則崩自咎也。

坤發爲人腹。能藏天小荒檅孕全好語法爲人腹事未源藏包之也。坤道有閉。閉塞源脈性不發洩。萬物不化名之括也。坤閉之時。物不植。賢

聖不産。大林不立。大道將敗。名曰道匿。希夷名曰元有德十其形名八

坤有八色聖人立坤元索八坤位好惡産物。恐傷元氣。物之入色之理萬形經色由體性貌色。

東下西上北黑南輕中殷甘滋厥土厚肌。音肥實也。東鹹西淡。南污北荒。南土輊浮。中土甘甜。下土污澤。東鹵惡西淡土味辛赤北黑北荒多聖實

也。坤地薄産萬物衰少不成厚有大永之林少者劣也。坤屬其體類有九元氣栽坤之時分之有九事。有性有化有屬。此女皇帝

媧氏爲文具載。一禹火 二巽風 三兊金

火爲坤母。㢲爲離父。金乃坤孫以坤爲聖人則之象也。屬黨坤性體性與體殊。前論性有十。後說體有三。

一刑煞 二默塞 三沉厚一刑者陰體好煞刑罰如此。默者充靜充塞不動。沉者勢不自舉體沉也。

坤有變化一虛。二簡順。三潔凝。體包萬物能通其氣虛虛也。簡不違萬物易承順扵

乾順也。反體塞而潔凝固重也。反戰凝變理八卦。庖犠氏畫坤卦有四象變理。和蕩爲美。凌蕩爲惡。雜配不和德匹成正牙

體反交形體不同。畫卦之始諸同効之。一惠位惠訓順也

正八卦錯推順吉逆凶。古無吉凶字。有損益字不同正體。亦聖人惡之變只如此至變也。

坤來山附地兼山謙。聖人曰。西南得朋。東南䘮朋。乃終得正謙道不進也。昇位可讓德元違衆名曰謙。此變理惠正也。

二復反本天地否。其物不通化源塞。天地群物俱蔽厄。地天泰。天地交萬彚和勑聖

天元順物吏通復泰道也。 三蕩配

火下有地晉。聖人曰。明而順曰新其德通進而有亨順蕩也。古無亨字。地下有火明夷。反體凌蕩聖人不愈。

四凌配山存地剝。落下也。剝道聖人凌犯相推盪象若不和萬物不爲美也。形若

不正萬業必爲崎斜。乾坤將盡。蹇剝而行大崔嵬之斁也。八卦坤道聖人釋動植之源

制靈經曰。天有九道。天有九道。日月𢘆経歷之道也。坤有四道。冥象化氣成。易有二道。吉凶坤四運者上冥運

冥運道聖人若乾之初又不顯隱默也。坤之初道冥運塞源固初也。上冥運物性包蔽不顯其源出處不知潛隱用差忒。石含璞若木含㨨㨨

者癭之類。象道

制靈経曰。假恐訓至也。古文無解生曰象又假生曰寓化象物邪象正體元。舍靈孕曰。天造群物他成大象。萬物立由象。聖人設象象而自立。物因

象有。象自物生。若植石王出舒魚龍出匠茲味室植苽望甘室若不可食由象化。

氣化元老氏曰。坤氣不和。物出不遂。氣滯終沮氣滿終氣化不永。坤之元體存氣

化存存存氣在也元氣。賢與聖元氣不斁産之愚無癡元氣不毀愚之斁訓敗惡毀訓及也。 

物成坤化坤道成以元氣不侵害。萬物自彰有害生不時育不和。聖人之理亦如此

也。萬形経曰。盧木受元體可滿千歲體者氣也。凡有壽永長之氣。因天地氤氳之元鶉入體與天不朽。坤大軵。軵者輔也。上發乃應。乾先而後坤。不

敢事物物先輔賛於乾上發乃應也。庖氏曰。坤軵於乾順亨貞。亨貞字古本無。今書之不知何氏述也。先有行成字。行成者亨貞也。軵依乾而行。乾

一索而男。坤一索而女。依乾行道。乾爲龍純顥氣氣若龍。乾類爲長也。獸介之長爲尊。百甲軵之於龍大軵也。坤爲馬。聖以類爲馬。馬者順行。坤亦

有龍太玄甲上龍在坤不敢爭類馬思順體。唯坤順之聖人知有上德要下而奉故顯尊也。坤之卑順軵乾不敢爲龍。故稱馬軵依之理也。

乾爲父坤爲母。皆軵順天道不可違化。父資母育。聖人法爲。乾君坤臣。從正事不敢違。無成有終。君唱臣和。上術下法。聖人畫卦始有紀綱唯淳德

化以行於君臣父子夫婦定矣。乾稱德三坤以奉六故成乾九。君尊臣卑。下以職上。聖人以索先乃成之奉後也。已載上経文乾二十五。長坤秉之

坤軵三十。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者。得軵配者在上文說之矣。乾位爻六坤承奉六。得三十六策者。秉天道萬源行也。

不終違拒制靈經六六有依通之理也。右乾覆坤乾元三含兩坤乾大筞。二百一十六。含坤小筞。一百四十四無取對上。大舍小下軵上聖人裁以

天地膊軵而養萬元正其道。聖人象卦

庖犠氏曰。上文畫卦。下文象卦。以形像比而設其象似也。上山增艮。艮住正坤餘成山勢。定風尌信。聖人封立卦也。卦信風以能相應。萬形経曰。風

者天地之大信。立雷作威。雷以振懼威。水火成濟。二性戒壞皆由此行。聖人以濟用群品。

聖人法物法物者事之本也。爭而後訟。契不先決後訟。和而後解。兩明不通而否。萬物與事不通。決有

塞捨之否也。大通而泰。物通而行必泰。乖而後睽。物乖讉離。無壞氏曰。上聖頥天以盡象。頥物以盡源。頥事以盡情。而後天平地成。萬穴効靈。五物

㭊行。三又不亂。聖與造遊理㑭冥運。易動而敷運化諸府。聖人庖氏大造元體。情遊冥運。究天地平成之理。明篇業當物之行訓行也。易教散扵三

天。氣潛通於五物。物者事也。亂治也冶行劈㭊令萬彚不撓。蒼生効化。物尚有處況於大業。帝王人倫三天兩地已前說。乾坤在道。日月相將。乾坤

獲正道見用在訓存。存正之道大用日與日相將合而又不離離乾乾坤者也。天地與訓永常。天地𢘆存存。日月與明。天地得日月𢘆乆明輝。日月

得天地𢘆行明聖人理法亦然。雖未盡大道各尠彰洎性。洎及也。天生太大之道。易起太大之先。易與天地爲用。何以先而又用。萬形経曰。天地者

體也。易者體中情性在體中而出入。是大地者物見也事也。物有事必用。若卦爲人。爻爲事。若天爲易可以化事也。比若天爲卦爻爲易也。自然物

理也。明柢訓本示元蒼生息玄。知本之元唯聖人乎。蒼生頼有思玄造之本生成者也。蒼生是天地之本。無蒼生天柢不同。大化行天地也。庖氏聖

人知立大法截鑿二度出化本生生者與之立。成者與之實。各令不朱守文之大化可名易行變。變而通。通而天地大和。萬彚澄陰陽靈聖賢於問

天地大化行矣。庖氏著乾鑿度上下文庖氏建治於宛墟。今宋國陳留縣有八卦臺。運蓍

國。日月神朝記綈韋冠服天一太一冊在。媧皇氏地靈母經古母字女邉以子附近入不同。媧皇女帝。生黑水西華

有神智斷地足立極。練石補闕室天今見積元氣石穴以六沉沙斷足有日精大具有乾六龍臺有陰陽見古鈎字。萬形經曰。天地失序必有沮泄。

媧皇用陰陽鈎治之也。據今後聖有鈎命決媧氏一十五代法其王道禮樂物器依庖氏處九州。九州者庖氏定九土也。

炎帝黃帝有易靈緯。神農帝建治於魯。今泰山東曲阜縣也。縣有秋農療療者。𦭘嚀益上聖門物器用缶盎輅音師法古易爲考靈緯象太古有籕

文玄化不足大法亨古而益飾天象體徵法度已訓爾二孫改女皇之太樂吹天地彚籥皷益有田聲有五法右二今樂臺在魯教農臺在頓者也。

公孫氏公孫老名軒轅文法改籕篆理文作契典墳八冊九蕳十牘咸易變大道之理法一依上大庖氏之制也。作易八墳文釋八卦之

理性體玄義增之一如上法遭之陽九百六。不沉於泉天降聖文。萬代不泯。後附之

周易文王姬昌之修明修作之始也。聖教多難姬聖與賢和之於太古垂訓至孫勾之後大百六數終遇兩大浩又失其化教源至辛代陽九數慎

火又焚之於後少求於嵩崗得河圖內有易法而重修。𠕂降大聖易太行。又距禹代湯禹決水。浩浩襄陵。汨沒五行。易又䘮允。而於泰穴得洛書。

內有太易。易之源流。大易既行者。今之連山歸藏之名緣而得之。古秘斯書何賢知之。而距於周王昌。中聖而又修源範軏不墜門例指存比說坤

二鑿度上下文。恐是序乾坤之元體。與易大行者也。若夫易得此二度𠕂與起之與也。若失度易無以學之也。

孔子附仲尼魯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於商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嘆

訖而後息志停讀禮止。住也史削不作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幾教若日終日而作思之於古聖

頥師於姬昌法曰。旦者周公立易簡而文作九問十惡七正八嘆上下繫辭。大道太數大法大義。易書中爲通聖之問明者以爲聖賢矣。若明易元

聖人也。孔子曰。吾以觀之。曰仁者見爲仁幾之文。智者見爲智幾之問。聖者見爲

通神之文。仁者見之爲之仁。智者見之爲之智。隨仁智也。漢代舉後漢王鳳舉曰。下讀易經者不得登朝。湏道德二經與宰相剝勑

比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舉曰。不讀易不可爲宰相。舉先易而後依孔子附於後。是代代書之。後人書之。不得爲先文也。 

鄭氏注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爲道德苞籥。管。統也。德者得也。

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統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德。故云包道之要籥也。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內也。俲易無爲。故天下之性

莫不自得也。光明四通俲易立節。俲易者寂然無爲之謂也。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八卦錯序律曆調列五緯順軌。五緯。五星也。四時和粟孳結。

孳育也。結成也。四時通情優游信潔。水有信而清潔。根着浮流。根着者草木也。浮流者人兼鳥獸也。氣更相實。此皆言易道無爲。故天地萬物各得

以自通也。虛無感動清淨炤哲。炤明也。夫惟虛無也故能感天下之動。唯清淨也故能炤天下之明。移物致耀至誠專宻。移動也。夫確爾至誠。故物

得以自動。寂然皆專宻。故物得以自專也。不煩不撓。淡泊不失。此其易也。未始有得。夫何失哉變易也者其變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否卦是也。五

行迭終。四時更廢。天道如之。而況於人乎。君臣取象變節相和。能消者息。文王是也。必專者敗。殷紂是也。君臣不變。不能成朝。紂行酷虐天地反。不

能變節以下賢也。文王下呂九尾見。文王帥呂尚遂致九尾弧瑞也。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妲已擅寵殷之以破。不變節以逮衆妾也。大任順季。享國

七百。此其變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萬物之寳。至哉易一元

以爲元紀。天地之元萬物所紀。孔子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天地炁淳。人物恬粹。同於自得。故不相殊別人雖有

此而用之。故行而無跡。事而勿係也。於是伏羲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之時。物

漸流動。是以因別八卦以鎮其動也。故易者所以經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王道繼天地而已。是故八卦以建。五氣以立。五常以之行。天地氣合而

化主五物。象法乾坤順陰陽。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天地陰陽。南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人道乎。度時制宜。作罔罟。以畋以漁。以贍人用。將有不

贍。因制器以冝之。於是人民乃治。君親以尊。臣子以順。群生和洽。各安其性。八卦之用。安猶不失也。順其度而通之。因其冝而制之。則天下之志通。

萬類之情得也。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結繩而爲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質者無文以天言此易之意。夫何爲哉。亦順其自通而已耳。當

此之時。天氣尚淳。物情猶朴。是故伏羲聖亦困以質法化人。故曰以王天下也。夫八卦之變象感在人。人情變動。因設變動之爻以効之。亦大德之

謂也。文王因性情之冝爲之節文。九六之辭是也。孔子曰。易始於太極。氣象未分之時。天地之所始也。太極分而爲二。七九八六。故生天地。軽清者

上爲天。重濁者下爲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此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其

布散用事也。震生物於東方位在二月。㢲散之於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於南方位在五月。坤養之於西南方位在六月。兊收之於西方位在八月。

乾制於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於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終始之於東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氣終。則四正四維之分明。生長收藏之道備。陰陽

之體定。神明之德通。而萬物各以其類成矣。萬物是八卦之象定其位。則不遷其性。不淫其德矣。故各得自成者也。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

也。孔子曰。歲三百六十日而天氣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備歲焉。其中猶自有斗分此重舉大數而已。故艮漸正月。㢲漸三月。坤漸七月。乾漸

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爲月也。乾御戊亥在於十月而漸九月也。乾者天也。終而爲萬物始北方萬物所始也。故乾位在於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

在四時之終位在十二月。㢲者陰始順陽者也。陽始壯於東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四維正四時

之紀。則坎離爲経。震兊爲緯。此四正之卦。爲四仲之次序也。孔子曰。乾坤陰陽之主也。陽始於亥。形於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始也。陽炁始於亥。

生於子。形於丑。故乾位在西北也。陰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陰炁始於巳。生於午。形於未陰道卑順。不敢據始以敵。故

立於正形之位。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陰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

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則五氣變形。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爲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夫萬物始出於震。震東方之卦也。陽氣始生受形

之道也。故東方爲仁。成於離離南方之卦也。陽得正於上。陰得正於下。尊卑之象定。禮之序也。故南方爲禮入於兊。兊西方之卦也。陰用事而萬物

得其冝。義之理也。故西方爲義漸於坎。坎北方之卦也。陰氣形復十八世消以三六也。臨十二世消以二六也。泰三十世消以二九二六也。大壯三

十四世消以二九一五也。夬三十二世消以三九一四也。皆以爻正爲之世數也。復反臨不以一九數者。復初九無據二正正數中自泰以上卦數

則壯矣。坤靈圖雲。孔子以位三不正是謂興也。孔子曰。始一世消無所據也。遁一世消據不正也。否十世消以二五也。觀二十世消以二五四六也。

剝十二世消以三四也。復變數也。更以爻位變相發始遁變一爻世二爻世陰少故也。孔子軌以七百六十爲世軌者。堯以甲子受天元爲推術。甲

子爲部起十一月朔日。每一部者七十六歲。如是世積一千五百二十歲後復然則七十六歲之時。十一月朔旦甲子。堯既以此爲一陰一陽而中

分推以爲軌度也。以徃六來八徃九來七爲世軌者。文王推爻四乃術數。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徃布六於北方以象水。布八於東方以象木。布九

於西方以象金。布七於南方以象火。如是備爲一爻而正謂四營而成四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數。爻倍之則每卦率得七百二十歲。言徃

來者外陽內陰也。孔子曰。以爻正月爲享國數存六期者天子。正月誤字。當正雲一軌國之法其術意如此乃終存六期者。謂與符厄所遭者言天

子者不爲四位之人也。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軌年數除軓笇盡則厄所遭也。甲乙爲飢。丙丁爲旱。戊己爲中興。庚辛爲兵。壬癸爲水。七變而爲九。

西方陽炁所終究之始也。此則太素炁之所生也。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爲一。此一則元炁形見而未分者。天陽炁內動周流終始。然後化生

一之形炁也。一者形變之始。清輕者上爲天。象形見矣。濁重者下爲地。質形見矣。物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象一七九也。夫陽則言乾成者。

陰則坤成可知矣。乾坤相並。俱生物有陰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陰陽剛柔之與仁義也。三畫已下爲地。四畫已上爲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

易氣從下生。易本無形。自微及著。故炁從下生。以下爻爲始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

上。天炁下降以感地。故地炁升動而應天也。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謂應。陽動而進。陰動而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爲彖。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

其氣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易一陰一陽合而爲十五之謂道。彖者爻之不變動者五象天數竒也。十象地之數偶也。合天地之數

乃謂之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應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之一也。九六

爻之變動者。縈日爻効天下之動也。然則連山歸藏占彖本其質性也。周易占變者効其流動也。彖者斷也。五音六律七變。由此作焉。故大衍之數

五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行猶聞也。日十干者五音也。甲乙角也。丙丁徽也。戊己宮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辰十二者六律也。六律益六呂合

十二辰。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四方各七。四七二十八用天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也。聞亦出也。言辰七變縈於易象也。孔子曰。陽三陰四

位之正也。三者東方之數東方日出也。又圓者徑一而周三。四者乃西方之數西方日所入也又方者徑一而匝四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爲上下。

象陰陽也。夫陽道純而竒。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陽道專斷兼統陰事。故曰純也。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陰也。乾坤者陰陽之根

本。萬物之祖宗也。爲上篇始者尊之也。離爲日。坎爲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終始萬物。故以坎離爲終。言以日月終天地之道也。咸恆者男女

之始。夫婦之道也。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爲天地主也。故爲下篇始者貴之也。既濟未濟爲最終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夫物不可

窮。理不可極數王者亦常則天而行與時消息。不可安而忘危。存而忘亡。未濟者亦無窮極之謂也者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陰陽用事。長養萬物

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陰陽不用事。止萬物之長也。上經象故以乾爲首。坤爲次。先泰而後否。先尊而後卑。先道而後止者。所以類陽事也。損者陰用

事澤損山而萬物損也。下損以事其上。象陽用事之時陰冝自損以奉陽者。所以戒陰道以執其順者也。益者陽用事而雷風益萬物也。上自損以

益下。當陰用事之時陽冝自損以益陰者。所以戒陽道以弘其化也。下經以法陰故以咸爲始。恆爲次。先損而後益。成則男下女。恆則陽上而陰下

先陰而後陽者。以取類陰也。各順其類也。孔子曰。昇者十二月之卦也。陽氣升上。陰氣欲承。萬物始進。譬猶文王

之修積道德。弘開基業。始即昇平之路。當此時也。隣國被化。岐民和洽。是以六四蒙澤而承吉。九三可處王位享於岐山。爲報德也。明陰以顯陽之

化民臣之順德也。民臣化順之王之德。故言無咎。孔子曰。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𨔻。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益

者正月之卦也。天氣下施。萬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陽德蒙王化。如美寳莫能違害。永貞其道咸受吉化德施四海能繼天道

也。王用享於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五日爲一微。十五日爲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

也。冬至陽始生。積十五日至小寒爲一著。至大寒爲二著。至立春爲三著。凡四十五日而成一節。故曰三著而成體也。正月則泰卦用事。故曰成體

而郊也。方知此之時。天地交。萬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時之正不易之道也。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順四時法天地之道也。

孔子曰。隨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隨者二月之卦。隨德施行藩決難解。大壯九三爻主正月陰氣猶在。故羝羊觸藩而嬴其角也。

至於九四主二月故藩決不勝嬴也。言二月之時陽氣已壯。施生萬物而陰炁漸㣲。不能爲難以障閉陽炁。故曰藩決難解也。萬物隨陽而出。故上

六欲待九五拘繫之。維持之。明被陽化而陰欲隨之也。譬猶文王之崇至德顯中和之美。拘民以禮。係民以義。當此之時。仁恩所加。靡不隨從咸悅

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亨於西山。是時紂存未得東巡。故言西山。孔子曰。陽消陰言夬。陰消陽言剝者。萬物之祖也。斷制除害。全物爲務。夬之

爲言決也。當三月之時。陽盛息消夫陰之氣。萬物畢生靡不蒙化。譬猶王者之崇至德。奉承天命。伐決小人以安百姓。故謂之決。夫陰傷害爲行故

剝之爲行剝也。當九月之時。陽炁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決君子也。謂之剝言不安而已。直剝落傷害使萬物不得安全而已。然不能決

君子。是以夬之九五言決小人。経曰。莧陸夫矣。中行無咎。剝之六五言盛殺萬物皆剝墮落。譬猶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興。安全之道

廢。陰貫魚而欲承君子也。陽衰之時。若能執柔順以奉承君子。若魚之序。然後能寵無不利也。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際也。三才之

道天地人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制於天也。陰爻者繫於地也。天動而施曰仁。地靜而理曰義。仁

成而上。義成而下。上者專制。下者順從。正形於人則道德立而尊卑定矣。震主施生卯而日出象人道之陽也。兊主入兊酉爲月門象人道之柔也。

夫人者通之也德之經也。故曰道德立者也。此天地人道之分際也。天地之氣必有終始六位之設皆由上下。故易於一。易本無體炁變而爲一。故

氣從下生也。分於二。清濁分於二儀。通於三。陰陽炁交人生其中。故爲三才。盛於五。二壯於地。五壯於天。故焉盛也。終於上。初爲元士。在位卑下。二

爲大夫。三爲三公。四爲諸侯。五爲天子。上爲宗廟。宗廟。人道之終。凡此六者。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人所以爲象則也。故陰陽有盛衰。人

道有得失。聖人因其象。隨其變。爲之設卦。方盛則託吉。將衰則寄凶。聖人之見情有得失之故寄託陰陽之盛衰。以斷其吉凶也。陰陽不正。皆爲失

位。初六陰不正。九二陽不正。其應實而有之皆失義。陰有陽應。陽有陰應。實者也。既非其應。設使得而有之皆有非義而得也。雖得之君子所不貴

也。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纖芥必有悔吝。所以極天地之變。盡萬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當窮天地之理。類萬物之情。丘繫之曰。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僞。以象畫天地之意。重之盡萬物之變者也。繫辭焉以盡其言。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見矣。孔子曰。易有君人五號也。帝者天稱也。王

者美行也。天子者爵號也。大君者與上行異也。臨之九二有中和美異之行應於五位。故曰。百姓欲其與上爲大君也。大人者聖明德備也。變文以

著名。題德以別操。夫至人一也。應跡不同而生五號。故百姓變其文名。別其操行。王者天下所歸徃。易曰。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師者衆也。言有

盛德行中和順民心。天下歸徃之。莫不美命爲王也。行師以除民害。賜命以長世德之盛。武王受命行師以除民害。遂享七百之祚可謂之長世也。

天子者。繼天理物改一綂各得其冝。父天母地以養萬民至尊之號也。易曰。公用亨於天子。大有九三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不免害也。文王爲紂

三公。百姓悅樂文王之德。文王享天子之位。以決罰小人之罪也。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易曰。知臨大君之冝吉。臨者大也。陽氣在內。中和之盛應

於盛位。浸犬之化行於萬民。故言冝處王位施大化爲大君矣。臣民欲被化之詞也。大人者聖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易曰。見龍

在田。利見大人。又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孔子曰。既濟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剋之。髙宗者武丁也。湯之後有德之

君也。九月之時。陽失正位。盛德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陰能終其道。濟成萬物。猶殷道中衰。王道陵遲。至於髙宗內理其國。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

逺方。三年而惡消滅王道殷人髙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勸德也。挺出髙宗以言昭易義。所以勸人君修德者也。孔子曰。易本陰陽以譬於物也。掇

序帝乙箕子髙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業也。上術先聖考諸近世采美善以見王事。言帝乙箕子髙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順天地之

道。以立嫁娶之義。義立則妃匹正。妃匹正則王化全。孔子曰。泰者正月之卦也。陽氣始通。陰道執順。故困此以見湯之嫁妹。能

順天地之道。立教戒之義也。至於歸妹八月卦也。陽氣歸下。陰氣方盛。故復以見湯妹之嫁。以天子貴妹而能自卑順從變節。下嫁以從夫。故曰瘦

節也。而欲承陽者以執湯之戒。此謂教戒之義。是以因時變一用見帝乙之道。所以彰湯之美明陰陽之義也。孔子曰。自成湯至帝乙。帝乙湯之玄

孫之孫也。此帝乙即湯也。殷録質以生日爲名順天性也。玄孫玄孫之外絶恩矣。玄孫之孫。五世之末外絶恩矣。同以乙日生䟽可同名。同以乙日

生天錫之命䟽可同名。湯以乙生嫁妹本天地正夫婦正夫婦正。王道興矣。故曰。易之帝乙爲成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孔子曰。紱者所以別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陽盛之時。是以聖人法以爲紱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爲紂三公。故言困於

赤紱也。至於九二周將王。故言朱紱方來不易之法也。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九

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天子三公九卿朱紱。諸侯赤紱。未赤雖同而有深淺之差。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又困於酒食者。困於祿

也。困其祿薄故無以爲酒食。赤紱者賜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將錫之朱紱也。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文王雖紂三公而爲

小人所困。且進不得伸其職事也。故遂同於大夫。二爲大夫也。至於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故曰困於赤紱。夫執中和順時

變以全王德通至美矣。故曰。乃徐有說。丘記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孔子曰。自成湯至帝乙。帝乙湯玄孫之孫也。帝乙則湯殷録質王者之故一質一文以變易從初殷録相次質也。以生日爲名順天性也。玄孫五世

之末外絶恩矣。同日以乙天之錫命䟽可同名。仁恩已絶則不能避。故小殷以是日同。故曰天之錫命矣。湯以乙生嫁妹。本天地之義。順陰陽之道。

以正夫婦。夫婦正則王教興。正夫婦者。乃所以興王教於天下非苟也。易之帝乙爲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名同不害以明功。湯與尚書俱載帝乙。雖

同名不相害各以明其美功也。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九五

劓刖。困於赤茀。謂朱紱同爲色者。其染法同。以淺深爲之差也。夫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困於酒食者困於祿也。朱茀者。天子賜大夫

之服。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將賜之朱茀。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困於祿者祿少簿也。至於九五劓刖者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也。故

曰。劓刖困於赤茀。夫執中和順時變。所以全王德通至美也。乃徐有說。赤茀紂所賜文王所以喻紂也。以異順而變故終無史。丘記彖曰。困而不失

其所亨。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文王困陰陽定消息。立乾坤綂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乾坤安從生。消息寒溫之氣而陰陽定寒溫此坤微生著

而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則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彖可見。地有形可處若先乾坤則是乃天地生乾坤。或雲有形生於無形則爲反矣。如是則乾

坤安從生焉。若恠而問之欲說其故。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將說此也。順人不知問故先張所由爲本使易陵猶故也。太易者未見

氣。太初者氣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質之始。太易之始。漠然元氣可見者。太初者氣寒溫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質始形也。諸所爲

物皆成苞裏。元未分別。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此極說太素渾淪。今人言質率爾有能散之意。視之不見。聽之不

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也。此又說上古太易之時。始有聲氣。曰埒尚未有聲氣惡有形兆乎。又重明之禮記而小正十二月鷄始乳也。易

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爲犬。濁重下爲地。易。太易也。太易變而爲一。謂變爲

太初也。一變而爲七。謂變爲太始也。七變而爲九。謂變爲太素也。乃復變爲一。一變誤耳當爲二。二變而爲六。六變而爲八。則與上七九意相協。不

言如是者謂足相推明耳。九言氣變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發之耳。又言乃復之一易之變一也。太易之變不惟是而已。乃復變而爲二。亦謂

變而爲太初。二變爲六。亦謂變而爲太始也。六變爲八。亦謂變而爲太素也。九陽數也。言氣變之終。一陰數也。言形變之始。則氣與形相隨此也。初

太始之六見其先後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竒者爲陽。偶者爲陰。竒者得陽而合。偶者得陰而居。言數相偶乃

爲道也。孔子於易系箸此天地之數。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變而爲七。是今陽爻之象。七變而爲九。是今陽爻之變。二變而爲六。是

今陰爻之變。六變而爲八。是今陰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東方象木。木自太易至太素氣也。形也既成。四象爻

備。於是清輕上而爲天。重濁下而爲地。於是而開闔也。天地之與乾坤氣形之與質本同時如表裏耳。以有形生於無形問此時之言斯爲之也。物

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乾坤相並俱生物於太初時如始。太始時如壯。太素時如究。而後天地開關乾坤卦象立焉。三畫成體象卦亦然。物

有陰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此言人皆所及無苟然卦者掛也。掛萬物視而見之。故三畫已下爲地。四畫以上爲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陽氣

從下。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謂之應。陽動而進。陰動而

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爲彖。易一陰一陽合而爲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

之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於八卦

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遊息於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爲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主氣之神侍猶侍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

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率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天數大

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於子。陰起於午。是以太一下九宮從坎始坎中男始亦言無適也。自此而從於坤宮。坤母也。又自此而起震宮。震長男也。又

自此而從㢲宮。㢲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於中央之宮即又自此而從乾宮。乾父也。目此而從兊宮。兊少女也。又自此從於艮宮。艮少男也。又自

此從於離宮。禹中女也。行則周矣。上遊息於太一天一之宮。而及於紫宮行從坎宮始終於離宮。數自太一行之坎爲名耳。出從中男。入從中女。亦

因陰陽男女之偶爲終始雲從自坎宮必先之坤者。母於子養之勤勞者次之震又之㢲母從異姓來。此其所以敬爲生者從息中而復之乾者。父

於子教之而已於事𨓜也。次之兊又之艮父或老順其心所愛以爲長育多少大小之行已亦爲施此數者。合十五言有法也。五音六律七宿由此

作焉。作。起也。見八卦行太一之宮。則八卦各有主矣。推此意則及知日辰及列宿亦有事焉。故曰由此起己辰及列宿。皆係八啩是以雲也。八卦之

生物也。畫六爻之移氣周而從卦。八卦生物。謂其歲之八節。每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今言畫六爻是則中分之言太史司刻漏者。每氣兩箭

猶是生焉。八卦數二十四以生陰陽衍之皆合之於度量。數二十四者。即分八卦各爲三氣之數。於是復雲以生陰陽。則中分爲四十八也。衍推極

其數之本十二而候氣十二而候得周焉。衍生十二合二十四氣。與八卦爻用事之數通衍之如是者。三極於六十乃大備。合於度量推衍之長短

量謂所容之多無所苟合。度謂用律之長短。量謂所容之多少也。陽扸九。陰扸六。陰陽之扸各百九十二。以四時乗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

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扸也。故卦當歲。爻當月。扸當日。大衍之數必五十。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

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繫焉。故陽唱陰和。男行而女隨。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二卦十二

爻而期一歲。從陽扸九至朞一歲。此爻扸之所由及卦爻扸輿歲月及日相當之意。而其文亦錯亂。陽扸九至八而周律辭不相理自是脫誤。三百

八十四爻至扸當日是一簡字。故六十四卦至朞一歲是二簡字。而大衍之說雜其間雲是換脫。此皆衍數之事。較其次序合補其脫。正其誤。復其

換。得無傷於肬贅敗賊。於上言衍之皆合之於度量。因承其大衍之數五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

十八宿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文閡物出之者也。陽扸九。陰扸六。陰陽二扸。合一百九十二爻。故當以陰爻乗陰扸合之以四時。乗之併合之三百

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扸也。故卦當歲。爻當月。扸當日。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二卦十二爻而朞一歲。三十二而大周。如是則合之度量而至是

大周。七簡適盈皆合二正亦可知之。夫八十四戒者。十二消息爻彖之變消息於雜卦爲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馬。各有所繫。是謂八十四戒必

連數之者。見四百五十變而周美乾陽也。坤陰也。並治而交錯行。乾貞於十一月子。左行陽時六。坤貞於六月未。右行陰時六。以奉順成其歲。歲終

次從於屯蒙。屯蒙主歲。屯爲陽。貞於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間時而治六辰。蒙爲陰貞於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間時而治六辰。歲終則從其次卦。陽

卦以其辰爲貞。丑與左行間辰而治六辰。陰卦與陽卦同位者。退一辰以爲貞。其爻右行間辰而治六辰。泰否之卦獨各貞其辰。共辰共北辰左行

相隨也。中孚爲陽貞於十一月子。小過爲陰貞於六月未。法於乾坤三十二歲朞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扸復從於貞。貞。

正也。初爻以此爲正。次爻左右者各從次數之一歲終則從其次屯蒙需訟也。陰卦與陽卦其位同。謂輿同日若在衝也。陰則退一辰者。爲左右交

錯相避泰否獨各貞其辰。言不用卦次泰卦當貞於戌。否當貞於亥。戌乾體所在。亥又坤消息之月。泰否乾坤離體炁輿之相亂。故避之而各貞其

辰。謂泰貞於正月。否貞於七月。六爻皆泰得否之乾。否得泰之坤。北辰左行。謂泰從正月至六月皆陽爻。否從七月至十二月皆陰爻。否泰各自相

從。中孚貞於十一月。小過貞於正月。言法乾坤者。箐乾坤尚然示以承餘且有改也。餘不見爲圖者備列之矣。朞也周也。皆一歲臣悟相避其於此

月唯哉終矣。爻扸有餘也。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爲一歲。易以三百六十扸當朞之日。此律曆數也。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卦。以應律曆

之數。曆以記時。律以候氣。氣率十五日一轉。與曆相感。則三百六十日粗爲終也。曆之數有餘者。四分之一參差不齊。故閏月建四時成歲令相應

也。故乾坤氣合戌亥音受二子之節陽生秀白之州載鍾名太乙之精也。其帝一世紀録事明期推移不奪而消焉。音假借字讀如鶉鷸之鵤包覆

之意也。㫖與詩奄有九有同音。此言律曆參差前卻無常。故乾君西北。氣合戌亥。包覆二子之節交餘不齊當於斷焉。陽猶象也。人象乾德而生者。

秀白之州字曰州乾氣由又九月之節故謂秀白。戴猶植也。齊人月令雲。乾爲金。金於鍾律爲啇人象乾德而生殖之一姓也。商名也。太一之精也。

言太一常行乾宮降感其母而生之耳。其帝一也。其人爲天子一世耳。若堯舜者。德聖明達見能識圖書爲君得正者之多少。又如其期推移易去

之微。故不見代而自消退之自昔之退者。此帝帝當是世猶乾在西北斷律厝不齊也。元曆無名推先紀曰甲寅。推先爲曆始名言無前也。求卦主

歲術曰常以太歲紀歲七十六爲一紀。二十紀爲一部。首即積置部首歲數加所入紀歲數以三十二除之餘不足者。以乾坤始數二卦而得一歲

末筭即主歲之卦。部或爲蔀。於是爲千五百二十歲時人及它者之記爲部首則及也。即置一歲積日法二十九日。與八十一分日四十二除之得

一命日月得積月十二。與十九分月之七一歲置一歲積日爲實。其法必通分乃成。則實亦常通二通六三三以千五百三十九日計下分三百八

十五始必通義。則以十九得乃除之去約多餘則一歲積月分定矣。此爲計下分門時作法耳。計下分以四十一爲中其求一歲積月及以分直以

此記歲除積日月亦自得之。今計已多積候故會稽尉劉洪範象法已爲五百八十九分之日百四十五。而天度有外內。日月從寅道外則即計下

分從內則下使外內門狹岐使之然術家作純數家作數從時而見故言之者無常。其實一也。一此一彼。唯聖人能正之也矣。以七十六乗之。得積

月九百四十。積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此一紀也。以二十乗之。得積歲千五百二十。積月萬八千八百。積日五十五萬五千一百八十。此一部首。

此法三部首而一元。一元而太歲復於甲寅。更置一紀。以六十四乗之。得積日百七十七萬六千五百七十六。元不與卦當歲爻當月耕當日之數

相得生之欲求其盡餘合之時故言更以起之。又不與元用合歲月咎記月數而已也。又以六十乗之。得積部首百九十二。得積紀三千八百四十

紀。再言紀者。又不用於所求但紀其數而殊之。得積歲二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以三十二除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此謂卦當歲者。得積月三百

六十萬九千六百月。其十萬七千五百二十月者閏也。即三百八十四爻除之。得九千四百日之二十周。此謂爻當月者。得積月萬六百五十九萬

四千五百六十八萬一千五百二十扸除之。得九千二百五十三周。此謂扸當日者。而易一大周律曆相得焉。易一大周者數備盡於此。今入天無

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歲昌以伯受命。受洛書命爲天子也。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天下受録應河圖。受命後

五年而爲此者。孝経凝神契所爲文王優游典部即上所紀者。數不可改其名而應圖猶如也。如前世聖主河圖言之其數故應也。孔子曰。三萬一

千九百二十歲録圖受命易姓三十二紀。一本作四十二軏。德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五王有三十五半聖人君子消息卦純者爲帝。不純者爲

王。六子上不及帝。下有過王。故六子雖純不爲乾坤。易姓三十二萬三千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中則乾率爲七百六十。此堯所爲四十二者消息

三十六。六子在其數。其三法天。消息中三乾也。其四法地。消息中四巛及六子之欲王有三十六消息六子也。帝王始起河洛龍馬背察其首蛇亦

然。其首黑者人正。其首白者地正。其首赤者天正。謹其及生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各居應其國中以動靜逆順。此天地神靈佐𦔳之期吉凶

之應。天者即龍蛇。見者非常故謂叐。叐猶異也。於衆人爲異。知者爲叐。各居其國者。甲乙屬東於國各有所王。若甲爲齊乙爲東。夷王者起於此國

中。動謂河洛之水。靜謂陵陸之地。以應動靜謂之龍蛇見於此爲期。龍則用其卦日。蛇則用其卦月。動謂河洛水。靜謂陵陸地。各如其逆也。順逆者。

順之背君澤。逆之皆擾亂也。亦所生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

三日卿。四日三公也。五日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辟。天子也。上既曰叐見日之起者也。所以於國矣又本叐所生發於卦用事六日七

分之中。以知起者之事來諸侯受其言凶者惟天子而已。天子之吉凶皆倣此者也。一軌享國之法。陽得位以九七。九七者四九四七者也。陰得位

以六八。六八者四六四八也。陽失位三十六。陰失位二十四。四九爲三十六。四七爲二十八。合得六十四。四六爲二十四。四八爲三十二。合得五十

六。此文王推爻爲一世。凡七百二十歲。歲軌是其居位年數也。得位者兼彖變而已。有德者重也。故軌七百二十歲。子受父母之位。行父母之事。年

而謂之數然自勉於軌。即位不如爻數即不勉於軌中厄紀此謂受命之君。享國之時。當其軌年之初。其子孫亦相承位六爻之初位次數然有功

德之繼體守文君則厄於軌。謂竟之其受命之君。享國之時。不當其軌年之初其子孫承君值後不如爻之數。則有不能之政則不厄於軌。謂不得

竟之此不能之下當復有不字既脫耳。中猶遭也。不能之君。遭厄則絶無不嗣也。帝王享年國其軌相承各有定年。有德延期不若有德雖有然至

其元末時則有繼體守文之君。雖非真軌猶自竟其軌不能之君值厄則純矣。延期或絶作此三與之則孔子曰。洛書摘六辟日建紀者歲也。成姬

倉有命在河。聖孔表雄德。庶人受命握麟徵。易曰陽紀天心建紀者。謂大易爻六七八九之數。此道成於文王聖也。孔表雄著漢當興以庶人之有

仁德受命爲天子。此謂使以獲麟爲應易猶象也。孔子以曆說易名曰象也。今易象四篇是紀古說假借字耳。別序聖人題録興亡州土名號姓輔

叐符。言孔子將此應之。而作識三十六卷。亡殷者紂。黑期火代。倉精受命女正昌効紀承餘以著當火戊午部也。午爲火。必言火代者。木精將生爲

之將粗代土也。又當爲火子。又使其子爲木塞水是𦔳倉精絶殷之象字或作之滅動効承餘以著所當文王所出雲今入元者是也。孔子曰。推即

位之術。乾坤三上中下。坤變初六復曰正陽在下爲聖人。故一聖二庸。三君四庸。五聖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小人。十君子。十一小人。十二君子。十

三聖人。十四庸人。十五君子。十六庸人。十七聖人。十八庸人。十九小人。二十君子。二十一小人。二十二君子。二十三小人。二十四君子。二十五聖人。

二十六庸人。二十七君子。二十八庸人。二十九聖人。三十庸人。三十一小人。三十二君子。三十三小人。三十四君子。三十五小人。三十六君子。三十

七聖人。三十八庸人。三十九君子。四十小人。四十一聖人。四十二庸人。三已上者。變乾坤之體上極三從下起加是至有消息卦三十六子。坎離震

巽艮兊以次承之。故録圖受命易姓者三十二而一終也。六子之坤坎靈國也。孔子曰。極至德之世不過此乾三十二世消。三十六世消。乾坤之

君德之至盛爲其子孫相承之世。如此而已教之已消也。代聖人者仁。繼之者庸人。仁世淫。庸世貇。三十二君之率陽得正爲聖人。失正爲庸人。陰

失正爲小人。得正爲君子。今此之言似誤三十二君子。又無仁人此宜言小人。上六繼聖人者庸言仁者是相發耳。既其字非小辟字又易若代聖

人者庸繼之者小人。相協其然乎。小人之世淫。庸則其世貇。會其性矣。二陰之精射三陽當卦自掃。二陰金水也。三陽火土木其王也。末也。皆失其

德陰則起大而強。陽明柔劣而弱。當各以所冝八卦之德掃更正其正也。知命守録其可防鈎鈴解命圖興。孔子曰。丘文以候授明之出莫能雍。鈎

鈴二星。近防上將去踈闊爲解之者遇除禍之圖更興之也。孔子曰盛陰陽氣舍閇信之䫫也。故北方爲信。夫四方之義皆統於中央。故乾坤艮㢲位

在四維。中央所以繩四方行也。智之決也。故中央爲智。故道興於仁。立於禮。理於義。定於信。成。於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際也。聖人所以通天意。

理人倫。而明至道也。昔者聖人因陰陽定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也。夫有形生於無形。乾坤安從生。天地本無形而得有形。則有形生於無形矣。故

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夫乾坤者法天地之象質。然則有天地則有乾坤矣。將明天地之所由。故先設問乾坤安從生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

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以其寂然無物。故名之爲太易。太初者氣之始也。元氣之所木始。六易既自寂然無物矣。爲能生此太初哉。則

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太始者形之始也。形見此天象形見之所本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地質之所本始也。炁形質具而形質故曰渾淪。雖舍此

三始而猶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渾成先天地上。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相離。言萬物莫不資此三者也。視之不見。聴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

易也易無形畔。此明太易無形之時。虛豁寂莫不可以視聽尋。繫辭曰。易無體。此之謂也。易變而爲一。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太初氣之所生

也。一變而爲七。七主南方陽炁壯盛之始也。萬物皆形見焉。此則太始氣之所生者也。孔子曰。復十八世消以三六也。臨十二世消以二六也。泰三

十世消以二九二六也。大壯二十四世消以二九一五也。夫三十二世消以三九一四也。皆以爻正爲之世數也。後反臨不以一九數者。復初九無

據二正正數中自泰以上卦數則壯矣。坤靈圖雲。孔子以位三不正是謂興也。孔子曰。姤一世消無所㩀也。遁一世消㩀不正也。否十世消以二五

也。觀二十世消以二五四六也。剝十二世消以三四也。復變數也。更以爻位變相發始遁變一爻世二爻世陰少故也。孔子軌以七百六十爲世軌

者。堯以甲子受天元爲推術。甲子爲部起十一月朔日。每一部者七十六歲。如是世積一千五百二十歲後復。然則七十六歲之時。十一月朔旦甲

子。堯既以此爲一陰一陽而中分推以爲軌度也。以徃六來八徃九來七爲世軌者。文王推爻四乃術數。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徃布六於北方以

象水。布八於東方以象木。布九於西方以象金。布七於南方以象火。如是備爲一爻而正謂四營而成。由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數。爻倍之。

則每卦率得七百二十歲。言徃來者外陽內陰也。孔子曰。以爻正月爲享國數存六期者天子。正月誤字。當正雲一軌國之法其術意如此。乃終存

六期者。謂與符厄所遭者言天子者不爲四位之人也。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軌年數除軌笇盡則厄所遭也。甲乙爲飢。丙丁爲旱。戊巳爲中興。庚

辛爲兵。壬癸爲水。臥筭爲年。立筭爲日。此術謂之意先置今所復值軌卦消息君六天子之軌數乾也則七百六十八。復也六百八十八。坎則七百

以作入軌年數除之者。陽爻則除其十四。陰爻則除五十六。從初至上如是再如軌意矣。每除識其數於側。至於求時而上則厄之所遭耳。笇者爲

軌餘年不足復除所識臥笇與立皆年數也。今所求者主於日不用故分別之。必除先入軌年數水旱兵飢得矣。先入軌數前代值之軌除其八年

數者。七百二十歲。四十二歲者。大周萬三百四十歲。以除滅上九。上九咸自處其餘一欲得除一帝卦者以次除之。數有多少欲得除日求之也。如

是乃救災度厄矣陽之法。言陽推法術之將有求厄而爲之備也。孔子曰。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青。四日青變爲赤。赤變爲黑。黑變爲黃。各

各三日。河中水安井天乃清明圖乃見。見必南向仰天言嘉。善美也。應者。聖王爲改治平之所致。水色每變其爲所長一明時治平無相勝害之者。

軋爲氷爲寒。河圖將出故先清。南之向天者龍也。圖有受而言謂乎興者也。見三日以三日見六日以六日見九日以九日見十二日以十二日見

十五日以十五日見皆言其餘日。誤餘字也。當爲陵之聖王聞河如天必下美德於已前齊徃受焉。龍乃以圖受之。其特不聞。則不知徃期龍則至

陵而授焉。陵平地河水變日以備龍圖當以月三日時無受之。則後三日龍至陵當以一月六日龍見日無受之者。則後六日龍至陵自此爲期驗。

故著之雲陵曰皆言就者於陵受之時亦扶同。孔子曰。帝德之應洛水先溫九日後。五日變爲五色玄黃天地之靜書見矣。負圖出午聖人沖主處

置之氣洛水出焉。後寒俱降嘉應効軋也。安靜由安井午者龜畏人今而一人故以午言。見五日以五日。見十日以十日。見十五日以十五日。見二

十日以二十日。見二十五日以二十五日。見三十日以三十日。亦謂洛水辛日以備而無受之者。龜六口見就龍陵而受焉期之意與上同也。孔子

曰。君子亦於靜若龍而無角河二日清。二日白。二日赤。二日黑。二日黃。君子次聖德者。又降嘉瑞應河水亦爲變其日從其應之。與見於清靜若龍

無角神蛇也。蛇見水中用日也。一日辰爲法。以一辰二辰。以三辰。以四五辰。以六七辰。以八九辰。以十辰。以十一辰。以十二辰。以言河水爲蛇將出

而變變而已備而無受之者。蛇不出水就陵而受之。君子之德不能不致於此期從不用日十二爲數者不累日也。而當見而無受者。以一日辰爲

法謂用其明日期也。辰當爲期也。一日十二辰爲一丑辰而無受者。期日丑辰見蛇亦見水中此有其期明驗也。夜不可見水中赤煌煌如火英圖

書蛇皆然也。英猶筆也。光龜之見水中同年。於是水中言之者二皆應且便也。孔子曰。復表日角。表者人形日之章誠也。名復者初震爻也。震之體

在卯日於出焉。又初應在六四於辰在五爲牛。牛有角復人表象。臨表龍顔。名臨者二爻而𢆰體震。震爲龍。應在六五。六五離爻也。體南方爲上故

臨人表在顔也。泰表載干。干。循也。名泰者三爻也。而體艮。艮爲山。山爲石體有以行懼難之器雲應在上六。於人體俱湏參人表載於干土也。大壯

表握訴龍角大辰。艮卦至大壯而立體此爲乹。其四則艮爻井艮爲手握訴者艮也。並二則坎爲水有唇。詩云寘之河之曆四名卦而震爲龍。故大

壯人之表其象也。央表升骨履文。名夫者。五立於辰在斗魁所指者。又五於人體當艮卦於夫亦手體成。其四則震爻也。爲足其三猶艮爻於十十

次值本於扸七耀之行起焉。七。者屬文北斗在骨足履文夫人之表象明也。姤表耳參漏足履王知多權。姤初爻在㢲。㢲爲風。風有聲而無形也。九

竅之分。目視形。耳聴聲。八卦屬坎。坎爲水。水爲孔穴象消卦其道五事。曰聽耳而三漏聽之至㢲爲股。初爻㝡在下足象。消卦其姤離爲明人君南

面而治焉。足行於其上。姤人表覆王是由然王人君最尊者。離又爲火。火者土寄位焉。土數五當如姤氣於其上。故八兼更得性耳。㢲爲進退。又爲

近利。有知而以進退求利。此謂之姤焉者陰氣之始。故因其逐表見其情。遯表日角連理。名遯者以離爻也。離爲日。消卦遯主六月於辰未。未爲羊

有角。離南方之卦也。五均南方爲𢖍。人之眉上曰𢖍。𢖍者平地。連理或謂連珠者。其骨起𢖍之人表亦少少然詩含神霧雲。四角主張熒惑司過

也。否表二好文。細或爲之時名否卦者三也。三在五體艮之中。艮爲木多節。否人之表二時象之。與三艮卦體五坤坤爲文故性亦好文也。觀表出

凖虎。名觀者亦在五艮之中而位上。艮爲山。澤山通氣。其於人體則鼻也。艮又門闕。觀謂之闕凖在鼻上而髙顯。觀人表出之象。艮爲禽喙之屬。而

當兊之上。兊爲口。虎唇又象焉。剝表重童明曆元。名剝者五色也。五離爻離爲日童月子。六五於辰又在夘。夘西屬也。剝離人表重焉。五月封體位

艮。終萬物始萬物莫盛乎艮。曆數以有終始剝人兼之姓自然表象參神實爲之。難得縷耳。所閏差也。此皆律曆運期相一匡之神也。欲所按合

誠。主正月不三者。此人心之合誠春秋懴卷名也。洛書靈准聽曰。氣五機七八合提九爻結八九七十二録圖起。氣王禺之五行機七二十七里也。

二十八宿以存馬。二者用事以封相提得一歲俱終。而太一行九宮及位遊相結每宮如封之日則參差矣。八九相乗七十二歲。而七百二十歲復

於冬至甲子生象其數以爲軌焉。故曰録圖起之。初世者戱也。姬通記河圖龍出洛書龜予演亦八者七九也。初世也。周禮曰。凡日行水逆地功爲

之不行或勒伏義初遺十言之教而盡八封。至文王乃通其教演著陰陽人錄之言者也。始倉甄節五七受命。伏義文王皆倉精也。始次言易之法

度。而五七三十五。君位在後爻受文始甄紀也。德數運不俗守録以次第相改七九度變命失寳。俗猶從也。順之後世之君子不順行易道次第有

名録也者。將起代變漏七九六千三百則其王命也。合七八八名畢升漸喜六十四精聖性象有録第以所變承動動。畢猶悉令也。八八六十四之

人於有天命也者。即悉喜於將升進也。其性各有象。謂若復表日角之屬録次以象所變如其世數垢復去避臨起。此謂君臣則不然。王命臣位俱

列也。日者提不者殆易物之慎命不在殆於正也。此言卦也。雖有録圖所當王必待日旁有炁提之者乃復可起也。無此氣者且當止雖有録圖弟

且勿順天命在今春秋元命包曰。精出於天提日而西北之也。仵者霸。橫者距。命曆掘執並投者上契輔。摘推失排絀者咸名紀所錯中與用材毀

苴仵乃橫與錯者三皆旁氣名投摘亡排絀蓋爲叐氣技文伇力之屬摘亡徵也。排絀納也。伯者齊桓𣈆文者。距之若秦始皇者。契輔推契而輔之

也。若夏太康之昆弟。苴始毀者當任用賢才之臣。毀者八風之特所行之見異皆有雲爲下行則此毀直或改作苴也。五行旋代出輔運相拒與更

用事終始相討期有從至有餘運有託除要有知衙合七八以視旋機審矣。接距相錯之言也。或作拒記除衝言命長短在改之也。孔子曰。立德之

數先立木金水火土德合三百四歲。五德備凡一千五百三十歲火終復初其求金木水火土德日名之法道一紀七十六歲。因而四之爲三百四

歲以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乗之。凡爲十一萬一千三十六以甲爲法除之。餘三十六以三十六甲子始數立立筭皆爲甲。旁筭亦爲甲。以日次

次之。母筭者乃木金火水土德之日也。德益三十六五德而止六日名甲子木德主春眷生三百四歲。庾子金德主秋成收三百四歲。丙子火德主

夏長三百四歲。壬子水德主冬藏三百四歲。戊子土德主季夏致養三百四歲。六子德四正。四正。子午卯酉也。而期四特凡一千五百二十歲終一

紀五德者。所以立尊號論天弗志長乆。六日名甲子。謂五德竟至扵六其號名爲甲子。故林德後是六甲子故弗誤字。當常志古字與志同。今時受

作職者也。孔子曰。丘按録讖論國定符。以春秋西狩題釗表命予亦握嬉帝之十二當興平嗣出妃妾妾得亂。十世孝明字也。不勤竭承維表循符

當至者塞政在樞害時失命缺壽以符瑞伏代災七録握藉成年剟裦當至寒林徵之應閉不來也。爲政如此塞必在樞謂不用七政。則害四時之

氣既元年命以當致瑞支代或爲佐之也。期凶勑候修身練缺郵專兊兊德始剋免延期上以至深道之故以此言勸協掖之言聖人承天意也。殷

勤然練猶澤郵過也。兊或爲說也。自然之讖推引相抅沮思愈知命不或世帝思圖也。夫天道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體成。三微而成一著。自冬至

至正月中爲泰卦。三著成體則四月爲乾卦。以三微一著之義。則與三著成體不協蓋寫之誤也。原経之義三而成一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

也。是則十日爲微。一月爲著矣。十有八變而成卦之數。恐未盡。注意故不改隨上六物繋之。乃從維之。言六二欲九五拘之推六既爲政應又非其

事。六二蓋亦當二六先師不改故亦不改主歲之卦。注以爲泰否之卦冝貞戌亥蓋據屯象推之也。爲其圖者以爲貞戌酉。按注則違圖。按圖違経

則失圖之夾。而注亦又錯今以經義推之。同位陰陽退一辰相避也。按圖位無同時又何避焉。不合一也。又屯蒙之貞違経失義。不合二也。否泰不

比及月。不合三也。経曰。乾貞於子。坤貞於未。乾坤陰陽之生也。陰退一辰故貞於未。至於屯蒙則各貞其日言歲終則各從卦次是也。且屯蒙爲法

也。泰否言獨各貞於辰。中孚小過言法軋坤。蓋諸異者否泰於封位屬爲𢖍法宜相避數言獨貞辰也。北辰共共否貞申右行。則三陰在西。三陽在

北。泰貞寅左行。則三陽在東。三陰在南。是則陰陽相比共復乾坤之體也。申孚貞於十一月子小過正月之卦也。冝貞於母二月卯而貞於六月非

其次。故言象法乾坤其餘乗卦則自貞於其同位。仍相避可知也。謹撰所聞其餘君子爲肬贅而非之。問其餘君子庸人求乎免也。

胡一桂冀傳外篇乾坤鑿度

題包羲氏先文公孫軒轅氏演古籕文。蒼頡修爲上下二篇。首稱黃帝曰。紹興讀書日蒼頡注鑿度二卷

乾鑿度上文古文八卦。古文天字。古文地字。古文風字。古文山字。古文水

字。古文火字。古文雷字。古文澤字。大象八。乾天坤地。離日。坎月。巽風。震雷。良山。兊澤。四門。乾天門。坤人門。巽風門。亦爲地戶艮鬼門。四

正月坎水魄日離火宮雷水震日月出入門澤金水兊日月徃來門 索象畫卦配身。一取象。二裁形。三取物。四法天地宜。五分上下屬六象成

數生。天數地數。卦數爻數。衍天地和合數。乾策坤策。八策。日力月力。八象。大盡數生天數天地合策數蓍。

坤鑿度下文坤元十性。坤有八色。坤屬坤性體坤有變化。坤有四象。坤有四道象卦法

物。程舜俞曰。乾坤二鑿度序稱包羲氏作注。稱其書謂序乾坤之元體與易大行者也。考其間有所謂太一九宮。卦宮卦氣。月卦爻位之法。與夫

軌𥯻占筭之術。律曆相生之數。古今術家多用之。又似陰陽卜筮者流。托爲包羲氏書以自神其說也。

乾鑿度曰。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按後漢張䟽𢖍雲。臣閏聖人明審律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漢書注云。易乾鑿度曰。太一取其

數以行九宮。鄭玄注。太一北辰名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中央。中央者北辰所居。故謂之九宮。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子。陰起午。是以太

一下九宮從坎宮始。自此從坤宮。又自此從震宮。又自此從巽宮。所從半矣。還息中央之宮。既又自此從乾宮。又自此從兊宮。又自此從艮宮。又自

此從離宮。行則周矣。上遊息於太一之星反子宮行起。始坎終離。故姚小彭雲。今所傳戴九履一之國。乃乾鑿度九宮法也。

黃氏日抄乾坤鑿度鑿度不知誰所作矯黃帝而爲之言云。庖犠氏之古文黃帝演古籀丈。而蒼頡修爲上下篇。上篇乾鑿度。鑿。開也。度。路也。聖

人鑿開天路。顯彰化源也。其說謂有太易。而有太初。而有太始。而有太素。乃及古帝者之代興。乃及乾坤巽艮之四門乃及坎離震兊之四正。至若

配身取象取物制度等說。支離矣。下篇坤鑿度也。謂太古變乾之後。次鑿坤度。謂坤元十性。謂坤有八色。曰蕩配。曰凌配。支離益甚矣。軋坤鑿度之

言。大率詞澁而理寡。又有周易乾鑿度。周易坤鑿度二篇。又皆矯孔子而爲之言。竊取繫辭餘。自太極兩儀八卦而生六十四卦。而至爻象。復歸太

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說。謂太易未見氣也。太初氣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較之乾坤鑿度文頗明直。是出一人之手。而僞爲古今華

質之不同。以互相發明者歟。然以日之十干。辰之十二支。星之二十八宿。指爲大衍之數五十。於易未必合。而以易之三百六十析當朞之日。是京

房卦氣之法。此書正爲此作。而前胃大易爲重耳。若其謂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天下受籙應河圖。又謂消息卦純者

爲帝。不純者爲王。恐皆非君子之言。而謂以帝乙生日爲名。亦非殷以即位之年太歲爲號。考歷者已得之矣。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四千七百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