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四面佛庵建藏經閣募疏

洪山四面佛庵建藏經閣募疏
作者:譚文夏 
本作品收錄於《鵠灣文草/卷9

萬曆丁巳、戊午間,元春讀書西庵,日與文上人遊。往上人方同給諫段公議鑄四面佛像,其時土室如龕,像亦才成一髻,銖銖拾銅,幾如聚沙,予私心難之。而上人者,北人也,甚銳且樸,嘗謂予曰:「有如不就,當以來生足之。」

至丁卯春夏,一再過其地,則金火相得,端然四軀,各向同縈,有金光晃昱,如千百日俶人眸子。又一年,而張善人者,相其高廣,屹壒為殿。殿成,而上人已示寂,作山中一祖矣。

庚午早春,始得拜於雪柳煙柏之中,為之浩然而一歎。念此上人者,十餘年間,無歲不以碑請,予諾諾至今,愚公之山已成,而圓澤之語未踐,亦世外交道一恨也。

會今方伯杜友白先生置隟地數笏,將募諸同志,建一閣,請藏其中,以鎮此山,而屬元春為之疏。元春以意度之:鈞是佛也,而是佛以面面注視,氣格弘肅,使人生歡喜心,生悲淚心,生希有難遭心。先生欲於是間設一全藏,令翻閱禮拜之形消人妄念,鍾磬懺悔之聲警人靈魄,苦者衣糞埽、食麻麥,解者明心性、遠名利。程子所謂「三代禮樂,盡在乎是」,而我朝崇右佛法之意,庶於是乎明。何以言之?苟有人焉,身口意能淨,貪嗔癡能減,殺盜淫能息,而太平之治、官司之守,可以不勞而化矣。予以為全藏者,佛所以輔帝王治天下之書也,而苟非乘歡喜、悲淚、希有難遭之想,則末法之人,亦頑然而不能入。故藏經於是中,佛似尤有力焉。經謂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我今願一切飽食眾生皆依經住。且夫庵以東,即修靜寺,李北海所舍宅也。自北海舍宅,而當時遊戲翰墨、生平罪過,無復有存焉者矣。今縱不必舍宅,而度世惜福之人,默念前後,但舍一椽一甍,一函一簽,無掛礙相,與舍宅等,則藏與閣必有言未畢而復成者矣。先生欣然而笑曰:「子之言是矣,但其詳多似碑。」元春謝曰:「有之,竊不敢忘上人之諾也。閣成,請以勒於庵石。」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