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祕閣法帖考正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二

卷第十一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 卷第十二
清 王澍 撰 壽孫氏小墨妙亭藏原刊本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第十二

       琅邪王 澍虛舟氏著

論書䞉語

 古人學書皆有師傳宻相指授余學之五十

 年不過師心探索然古人之㫖可得而窺又

 年來縱意摸古心所通㑹徃徃條疏紙尾撿

 括合者並録成卷名曰論書䞉語附見卷末

 期以就正有道雲爾

  執筆

執筆欲死運筆欲活指欲死腕欲活

五指相次如螺之旋𦂳捻宻持不通一縫則五

指死而臂斯活管欲碎而筆乃勁矣

作蠅頭書須平懸肘髙提筆乃得寛展匠意字

 漸大則手須漸低若至擘窠大書則須是五

 指𦂳撮筆頭手既低而臂乃髙然後腕力沉

 勁指揮如意執筆一髙則運筆無力作書不

 浮滑便拖沓

學歐須懸腕學褚須懸肘學顔須內鉤學栁須

 外捩

  運筆

世人多以捻筆端正為中鋒此栁誠懸所謂筆

 正非中鋒也所謂中鋒者謂運鋒在筆畫之

 中平側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

 繩如此則筆鋒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

 面出鋒筆至八面出鋒斯徃無不當矣至以

 禿頴為中鋒只好隔壁聽

又世人多目禿頴為藏鋒非也歴觀唐宋碑刻

 無不芒鎩銛利未有以禿頴為工者所謂藏

 鋒即是中鋒正謂鋒藏畫中耳徐常侍作書

 對日照之中有黒綫此可悟藏鋒之妙

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世以此語舉似沉著非也

 此正中鋒之謂解者以此悟中鋒思過半矣

筆折乃圎圎乃勁

勁如銕軟如綿須知不是兩語圎中規方中矩

 須知不是兩筆

使盡氣力至於沉勁入骨筆乃能和和則不剛

 不柔變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勁之至非軟緩

 之謂變者和適之至非縱逸之謂

結體欲𦂳用筆欲寛一頓一挫能取能舍有何

 不到古人處

解得頓挫斯能跌蕩指如懸槌筆如死蚓豈有

 是處

古釵腳不如屋漏㾗屋漏㾗不如百歲古籐以

 其漸近自然

顔魯公古釵腳屋漏㾗只是自然董文敏謂是

 藏鋒門外漢語

釵腳漏㾗從生入從熟出

束騰天潛淵之勢於豪忽之間乃能縱橫瀟灑

 不主故常自成變化然正須筆筆從規矩中

 出深謹之至奇蕩自生故知奇正兩端寔惟

 一局

以正為奇故無奇不法以収為縱故無縱不擒

 以虛為實故斷處皆連以背為向故連處皆

 斷學至解得連處皆斷正正奇奇無妙不臻

 矣

以抜山舉鼎之力為舞女挿花乃道得個和字

 杜元凱言優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飫之使

 自趍之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

 然理順到此乃是和處

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得剛

用筆沉勁姿態乃出

須是字外有筆大力囬旋空際盤繞如游絲如

 飛龍突然一落去來無跡斯能於字外出力

 而向背徃來不可端倪矣

隔筆取勢空際用筆此不傳之妙

南唐後主撥鐙法解者殊鮮所謂撥鐙者逆筆

 也筆尖向裏則全勢皆逆無浮滑之病矣學

 者試撥鐙火可悟其法

須有不使盡筆力處

工妙之至至於如不能工方入神解此元常之

 所以勝右軍魏晉之所以勝唐宋也

歐多折顔多轉折須提轉須撚

  結字

結字須令整齊中有叅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

 逐字排比千體一同便不成書

作字不須豫立間架長短大小字各有體因其

 體勢之自然與為消息所以能盡百物之情

 狀而與天地之化相肖有意整齊與有意變

 化皆是一方死法

純肉無骨女子之書能者矯之而過至於枯朽

 骨立所謂楚則失矣齊亦未為得者也古人

 之書鮮有不具姿態者雖峭勁如率更遒古

 如魯公要其風度正自和明悅暢一渉枯朽

 即筋骨具而精神亡矣作字如人然筋骨血

 肉精神氣脈八者備而後可為人闕其一行

 屍耳不欲為行屍惟學乃免

有意求變即不能變魏晉名家無不各有法外

 巧妙惟其無心於變也唐人各自立家皆欲

 打破右軍銕圍然規格方整轉不能變此有

 心無心之別也然欲自然先須有意始於方

 整終於變化積習乆之自有㑹通處故求魏

 晉之變化正須從唐始

  用墨

東坡用墨如糊雲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古

 人作書未有不濃用墨者晨起即磨墨汁升

 許供一日之用及其用也則但取墨華而棄

 其渣滓所以精彩煥然經數百年而墨光如

 漆餘香不散也至董文敏始以畫法用墨初

 覺氣韻鮮妍乆便黯黮無色然其著意書究

 未有不濃用墨者觀者未之察耳

墨須濃筆須健以健筆用濃墨斯作字有力而

 氣韻浮動

  臨古

自運在服古臨古須有我兩者合之則雙美離

 之則兩傷

臨古須是無我一有我只是已意必不能與古

 人相消息

習古人書必先專精一家至於信手觸筆無所

 不似然後可兼收並蓄淹貫衆有然非淹貫

 衆有亦決不能自成一家若專此一家到得

 似來只為此家所蓋枉費一生氣力

窮其源流究其變化然後作字有本不理其本

 但取半路撏撦不濟事

臨古須透一歩翻一局乃適得其正古人言智

 過其師方名得髓此冣解人語

攝天地和明之氣入指腕間方能與造化相通

 而盡萬物之變態然非窮極古今一歩歩腳

 踏實地積習乆之至於縱橫變化無適不當

 必不能地負海涵獨扛百斛故知千里者跬

 歩之積萬仭者尺寸之移

孫䖍禮雲學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凡臨古人

 始必求其似乆乆剝換遺貌取神則相契在

 牝牡驪黃之外斯為神似宋人謂顔書學褚

 顔之與褚絶不相似此可悟臨古之妙也

正書樂毅為主黃庭內景洛神佐之行書蘭亭

 為主聖敎爭坐佐之草書十七帖為主書譜

 絶交佐之

人必各自立家乃能與古人相抗魏晉迄今無

 有一家同者匪獨風㑹遷流亦縁規模自樹

 僕嘗說使右軍在今日亦學不得正恐為古

 人蓋也

作一字須筆筆有原本乃佳一筆杜撰便不成

 字

作書不可不通篆隸今人作書別字滿紙只縁

 未理其本隨俗亂寫耳通篆法則字體無差

 通隸法則用筆有則此入門第一正歩

凡臨古人始在能取繼在能舍能取易能舍難

 然不能力取無由得舍

善學栁下惠莫如魯男子於此可悟舍法非拆

 骨還父拆肉還母何從現得清淨法身來

  篆書

篆須圎中規方中矩直中繩

篆書用筆須如綿裏銕行筆須如蠶吐絲

篆書有三要一曰圎二曰瘦三曰叅差圎乃勁

 瘦乃腴叅差乃整齊三者失其一奴書耳

陽冰篆法直接斯喜以其圎且勁也筆不折不

 圎神不清不勁能圎能勁而出之虛和不使

 脈興血作然後能離方遁圎各盡變化一用

 智巧以我意消息之即安排有跡而字如算

 子矣有名一代解此語者絶少所以篆法無

 一可觀

  隸書

漢唐隸法體貌不同要皆以沉勁為本唯沉勁

 斯健古為不失漢人遺意結體弗論也不能

 沉勁無論為漢為唐都是外道

吾衍三十五舉雲隸書須是方勁古拙斬釘截

 銕挑㧞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今作者不

 得古人之意但以弱豪描取舊碑斷闕形狀

 便交相驚詫以為伯喈復生豈不可笑

隸出於篆然漢人隸法變化不同有合篆者有

 離篆者有増篆者有減篆者為體各殊譌舛

 錯出須要合篆乃為正則林罕言非究於篆

 無由得隸此不刋之論也

  楷書

晉唐小楷經宋元來千臨百模不唯妙處全無

 並其形狀亦失惟唐人碑刻雖經剝食而其

 存者去真跡僅隔一紙猶可見古人妙處從

 此學之上可追蹤魏晉下亦不失宋元

楷書不當布置平穏然須從平穩入

黃山谷言大字欲結宻無閒小字欲寛綽有餘

 作蠅頭細書須令筆勢紆餘跌宕有尋丈之

 勢乃佳觀褚公隂符經顔公麻姑記有一字

 侷促否

  行書

以楷法作行則太拘以草法作行則太縱不拘

 不縱瀟灑縱橫濃纎得中髙下合度蘭亭聖

 敎鬱焉何逺

不徐不疾官止神行胸有成書筆無滯體行書

 之妙盡矣

懸鍼欲徐徐則意足而態有餘妍垂露欲疾疾

 則力勁而筆能覆逆米老言無垂不縮無徃

 不收此兩語宣洩殆盡

  草書

右軍以後無草書雖大令親灸趨庭之訓亦已

 非復乃翁門仭顛素已降則奔逸大過所謂

 驚蛇走虺勢入戶驟雨旋風聲滿堂不免永

 墮異趣矣孫䖍禮謂子敬以下莫不鼓努為

 力標置成體內不足者必外張非直世降風

 移之故也余論草書須心氣和平斂入規矩

 使一波一磔無不堅正乃為不失右軍尺度

 稍一縱逸即偭規改錯惡道坌出米老譏顛

 素謂但可懸之酒肆非過論也

姜白石論草書須有起有應各盡義理愚以為

 此只死法耳欲斷還連似奇反正不立一法

 不舍一法乃能盡妙夫惟右軍必也聖乎

草書如何守正圎中規方中矩如何盡變無圎

 而不矩無方而不規如何用力從規矩入從

 規矩出如何究竟一歩不離歩歩縱舍至於

 能縱舍斯謂從心不踰右軍化不可為其底

 藴不過些子顛素只此些子差所以永墮異

 趣

  牓書

牓書須我之氣足蓋此書雖字大尋丈只如小

 楷乃可指揮匠意有意展拓即氣為字所奪

 便書不成

牓書每一字中必有一兩筆不用力處須是安

 頓使簡澹令全字之勢寛然有餘乃能跌蕩

 盡意此正善用力處

凡作牓書不須豫結搆長短濶狹隨其字體為

 之則叅差錯落通體自成結搆一排比令整

 齊便是俗格

凡牓書三字須中一字略小四字須中二字略

 小若齊一則髙懸起便中間字突出矣

牓書結體宜稍長髙懸則方若結體方則髙懸

 起便匾濶而勢散矣

  論古

鍾太傅書以唐摹賀捷表為第一幽深古雅一

 正一偏具有法外之妙力命表模搨失真了

 乏勝槩季直乃是偽跡了乏賀捷勝槩不足

 觀也

右軍臨鍾墓田爲勝然比於賀捷十得二三耳

 宣示非不古雅然鋒穨頴禿未屆神妙當由

 模搨失眞故

右軍楷書以新安呉氏所藏樂毅論爲冣似柔

 而剛似近而逺神清韻和使人有天際眞人

 想髙紳學士家不全本雖名流傳有緒亦已

 不屆精華矣

世俗所傳晉唐小楷質木無潤如出一手雖越

 州石氏刻烜赫殆數百年究亦精華銷乏無

 古人撤手懸厓妙處

余得古搨洛神賦全本篆隸楷行草皆備真是

 有妙畢見無美不臻次惟毘陵唐氏所藏十

 三行駘宕腴潤猶有遊行自在之趣賈秋壑

 玉板本則神明渙散不足取則而世皆寳之

 貴耳賤目吾所未喻

右軍十七帖為草書之宗唐模墨跡萬歴間藏

 邢子願家刻石來禽館為有明十七帖之冠

 子敬則已縱至於顛素則奔逸太過去右軍

 風流益以逺矣

魏晉人書一正一偏縱橫變化了乏蹊徑唐人

 斂入規矩始有門法可尋魏晉風流一變盡

 矣然學魏晉正須從唐入乃有門戶

有唐名家各欲打破右軍銕圍自立門戶所謂

 皆有聖人之一體然各能以其一體精詣其

 極不似後人意滿手滑竭盡氣力無有至處

古人言虞書內含剛柔歐書外露筋骨君子藏

 器以虞為優然學虞不成不免精散肉緩不

 可收拾不如學歐有墻壁可尋

虞得右軍之圎歐得右軍之卓褚得右軍之超

 顔得右軍之勁栁得右軍之堅正如孔門四

 科不必兼擅而各詣所長皆是尼山血嗣

學禇須知其沉勁學歐須知其跌蕩學顔須知

 其變化學栁須知其娬媚

古人藁書冣佳以其意不在書天機自動徃徃

 多入神解如右軍蘭亭魯公三藁天真爛然

 莫可名貌有意為之多不能至正如李將軍

 射石沒羽次日試之便不能及此有天然未

 可以智力取已

虞褚離紙一寸顔栁直透紙背惟右軍恰好到

 紙然必力透紙背方能離紙一寸故知虞褚

 顔栁不是兩家書至筆力恰好到紙則須是

 天工至人巧錯天地和明之氣絪緼㑹萃於

 指腕之間乃能得之有數存焉已

右軍平生神妙一卷蘭亭宣洩殆盡聖敎有蘭

 亭之變化無其専謹有蘭亭之朗徹無其遒

 厚無美不臻莫可端倪其惟稧帖乎具體而

 微厥惟聖敎從聖敎學蘭亭乃有入處

歐褚自隸來顔栁從篆來

褚公書人以為微至吾以為沉雄非洗刷到骨

 盡去渣滓那得屆此清虛境界宋人以為顔

 岀自褚此理可悟

褚河南書陶鑄有唐一代稍嶮勁則為薛曜稍

 痛快則為顔真卿稍堅卓則為栁公權稍纎

 𡡾則為鍾紹京稍腴潤則為呂向稍縱逸則

 為魏棲梧歩趨不失尺寸則為薛稷

栁誠懸臨蘭亭無復一㸃右軍法此所謂善學

 栁下惠者也至其自書蘭亭詩則風韻滯俗

 不堪嚮邇矣山谷言子弟可百不能惟俗不

 可醫當為深戒

釵腳漏㾗之妙魏晉以來名能書者人人有之

 至顔魯公始為宣洩耳匪直魏晉自秦漢來

 篆隸諸書未有不具此妙者學者不解此法

 便不成書

文至昌黎詩至子美書至魯公皆獨擅一朝之

 勝正以妙能變化耳世人但以沉古目之門

 外漢語

李北海張司直蘇武功皆原本子敬然吾謂司

 直勝北海以其風神澹逺為不失山隂規格

 也北海惟嶽𪋤寺碑淵渾有風骨雲麾碑則

 鼓努驚奔氣質太重學之不已便入俗格至

 蘇武功體肥質濁又在北海下矣

學顔公書不難於整齊難於駘宕不難於沉勁

 難於自然以自然駘宕求顔書即可得其門

 而入矣

爭坐一藁便可陶鑄蘇米四家及陶鑄成而四

 家各具一體貌了不相襲正惟其不相襲所

 以爲善學顔書者也若千手一同只得古人

 豈復有我

臨淳熙續帖魯公送劉太沖敘書後雲世稱顔

 書者多以雄勁題目不知其變化乃爾人不

 自立家不能與古人惟肖顔公能打破右軍

 銕圍所以能為右軍血嗣有志臨池者不可

 不知此語

顔公書絶變化然比於右軍猶覺有意然不始

 於有意安能至於無跡乃知龍跳虎臥正是

 規矩之至

顛素二家世稱草聖然素師清古於顛為優顛

 雖縱逸太甚然楷法精勁則過素師三舍矣

 人不精楷法如何妄意作草

唐以前書風骨內斂宋以後書精神外拓豈惟

 書法淳漓不同亦世運升降之所由分也惟

 蔡忠惠公斂才於法猶不失先民矩ခ下此

 諸公各帶習氣去晉唐風格日以逺矣

米老天才橫軼東坡稱其超妙入神雖氣質太

 重不免子路初見孔子氣象然出入晉唐脫

 去滓穢而自成一家涪翁東坡故當俛出其

 下

山谷老人書多戰掣筆亦甚有習氣然超超元

 著比於東坡則格律清逈矣故當在東坡上

宋四家書皆出魯公而東坡得之為甚姿態艷

 溢得魯公之腴然喜用偃筆無古人清逈抜

 俗之趣在宋四家中故當小劣耳

有唐一代書格律森嚴多患方整至宋四家各

 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蓋拓向外來而晉

 唐謹嚴肅括之意亡矣至趙子昻始専主二

 王而於子敬得之尤切閣帖第九卷字字皆

 子昻祖本也比於宋四家故當後來居上

子昻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為勝晚歲

 成名後困於簡對不免浮滑甚有習氣元時

 一代書家皆宗仰之雖鮮于困學諸公猶為

 所蓋其他更不足論有明前半未改其轍文

 徴仲使盡平生氣力究竟爲所籠罩至董思

 白始抉破之然自思白以至於今又成一種

 董家惡習矣一巨子出千臨百模遂成宿習

 惟豪傑之士乃能脫盡耳

工夫粹宻子昻爲優天才超妙思白爲勝思白

 雖姿態橫生然究其風力寔沉勁入骨學者

 不求其骨格所在但襲其形貌所以愈秀愈

 俗

自朴而華由厚而薄世運遷流不得不然蓋至

 思白興而風㑹之下於斯已極末學之士㡬

 於無所復之矣窮必思反所貴志古之士能

 復其本也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第十二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