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清稗類鈔
◀上一類 宮苑類 下一類▶

禁城各門

編輯

  大內之制,悉因明舊,無所損益,但易大明門為大清門,餘正衙便殿皆仍之。惟各朝房舊在午門外者,後皆移於景運、隆宗二門外,蓋國初御門之典在太和門,後改御乾清門,因亦移入,即唐代之常朝也。常朝五日一舉,故御門五日為期,凡題本大除授,皆於此降旨。咸豐中,因文宗違和,此典久輟,及穆宗親政,無請行者。乾清門左右置木箱二,皆藏御門儀物。質言之,實以紫禁城為皇城,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而午門之內為太和門及太和殿,更入為中和門及中和殿,其內為保和殿,殿後即乾清門。

禁城無路燈

編輯

  明代禁城有路燈,魏忠賢專權後,盡廢之,蓋便夤夜出入也。至國朝遂不改,禁門以內,除朝房及各門外,絕無燈,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惟親王有燈引至隆宗、景運二門,軍機大臣以角燈入內右門。

大清門

編輯

  大清門為大內第一正門,規制極隆重,自太后慈駕、皇帝乘輿外,皇后惟大婚日由此門入,文武狀元傳臚後由此門出,此外無得出入者。

東華門嚮明而啟

編輯

  東華門嚮明而啟,屠者驅豕先入,蓋是日御膳房所需用也。次奏事御史隨之,次百官及供差人等皆入。

午門

編輯

  午門為紫禁城正門,三闕上覆,重樓九間,門前左設嘉量,右設日圭。左右各一闕,西向者曰左掖,東向者曰右掖,上覆鐘鼓明廊,翼以兩觀,傑閣四聳,與中相輔,俗稱五鳳樓。凡視朝,則鳴鐘鼓於樓上,駕出入,午門鳴鐘,祭享太廟則以鼓,凱旋獻俘,御午門樓行受俘禮。每歲十月朔,頒時憲書於午門外,若有恩詔,亦於是頒之,自丹鳳口中垂下。

禁中宮殿

編輯

  乾清門之內為乾清宮,宮門之東曰昭仁殿,西曰弘德殿。東宮及諸王讀書之所,一在門之東曰東書房,一在門之西曰西書房,皆北向。翰林院直廬曰南書房,與西書房僅隔一垣,循西廊稍北,曰繙書房,在月華門之南。月華門北曰懋勤殿,乾清宮正北曰交泰殿,交泰殿正北曰坤寧宮,宮有東西二煖殿,坤寧宮直北曰欽安殿,又北為御花園、神武門。自昭仁、弘德而北兩翼相比者,東曰延禧宮、承乾宮、景陽宮、景仁宮、長春宮、鍾粹宮,西曰翊坤宮、永和宮、咸福宮、永壽宮、啟祥宮、儲秀宮。御茶房在乾清宮東北,御書房、古董房在景陽宮內,敬事房在景仁宮內,中正殿在長春宮之西,又西為咸安宮,天穹殿在景陽宮東,以上皆在宮門之內。乾清門之東曰內左門,西曰內右門,北下東向者曰日精門、昭華門、基化門、景和門,近光左門西向者曰月華門、端則門、隆福門,近光右門、月華門之外曰隆宗門,門之西曰養心殿,南曰慈寧宮,【太皇太后所居。】景和門之東為毓慶宮,【皇太子宮也。】又東為寧壽宮。此外尚有兆祥所、遇喜所,所內永安亭、南府西路、南府中路、東庫房、西庫房、鷹房、大小狗房、鳥槍房、鴿子房、裱房、藥房、露房等名,皆不在宮殿之列。

寧壽宮

編輯

  寧壽宮為皇太后所居,每晨后妃均往候起居,謂之跪安。

咸安宮

編輯

  武英殿西有咸安宮在焉,為近支宗室子弟讀書處,特設咸安宮教習一員。

安佑宮

編輯

  安佑宮在圓明園西北隅,朱扉黃甍,一如寢廟制,供奉聖祖、世宗、高宗神牌。仁宗於駐蹕御園日,行瞻謁禮,每年四月初八日率諸皇子近御王大臣拜謁,其朔望薦熟徹饌,一如典禮,皆由內務府大臣承辦。

樂壽宮

編輯

  樂壽宮在頤和園湖濱,孝欽後常居之,以為觀書憩息之所,興至則游湖,臥室無一定。

水晶宮

編輯

  大內御花園東有土阜一區,向以日者之言不宜建築,宣統己酉,興修水殿,四圍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之,殿上窗櫺承塵金鋪,無不嵌以玻璃,隆裕後自題扁額曰「靈沼軒」,俗呼為水晶宮。

北郊齋宮

編輯

  明嘉靖更定祀典,分祀天地,北郊未建齋宮。高宗念祀典甚鉅,未可二郊,宜建北郊齋宮,規模一如南郊。乾隆己巳,上宿齋宮,天時暑熱,從者多暍,因仍舊制齋於內宮,恤臣僚也。後以齋宮為更衣殿,不復駐蹕焉。

熱河行宮

編輯

  熱河行宮名避暑山莊,皇帝夏日駐蹕之所也。極池館樓臺之勝,內有銅佛殿一所,柱壁以精銅為之,藏銅佛像百餘尊,皆裸形秘戲圖也。

奉天行宮

編輯

  行宮之建,在未入關以前,屋不宏敞,約百餘間,四重四廂而已,一曰大清門,二曰崇政殿,三曰鳳凰樓,四曰清寧宮。大清門前有大圍牆,牆之東曰東華門,額題「文德坊」,西曰西華門,額題「武功坊」。大清門後,左曰飛龍閣,右曰翔鳳閣。崇政殿有左右二翼門,殿後左有師□齋、月華樓,右有霞綺樓、協中齋。再入即鳳凰樓,樓凡三層,樓之東西廂為宮人所居,西曰衍慶麟趾,東曰永福關睢。餘為僕隸所居,馬廄所在。行宮藏有古物,皆在翔鳳、飛龍二閣,翔鳳藏珠寶服飾,飛龍藏皮羊鼎盤,別有瓷器庫,藏古名瓷。翔鳳閣有高宗佩刀兩柄,約長尺許,柄以金剛石為之,長四寸許,套以金飾之,光彩奪目,又有朝珠、珍珠、龍袍、盔、瓶、文具、大刀、銅器等物。

西安行宮

編輯

  光緒庚子,德宗奉孝欽後西狩幸西安,所建行宮,大門內為一宮庭,旁堆磚瓦纍纍,殆為修造御園之用。此外又有大宮一座,為召見臣工之所,皇上曾經駐蹕,惟狹窄耳。宮後花園,頗堪憑眺,又有內苑一處,孝欽後亦曾駐蹕焉。

五華故宮

編輯

  雲南五華山,明永曆故宮在其上。順治丁亥,洪承疇督師,由貴築大路入滇,李定國拒戰曲靖,吳三桂由廣西、四川旁搗其虛,至黃草壩,入省城,永曆帝遁阿瓦,三桂重購得之,縊於貴陽府。三桂開藩於滇,即據山上故宮,增修二十餘載,備極崇麗。未幾,癸丑事作,戊午,大軍諸道會於省城,三桂孫洪化被俘。

大殿之建築

編輯

  禁中大殿與頤和園之大殿不同,殿下白石階級二十層,兩邊石欄,階之盡處為長廊,圍繞殿之四旁。廊有大柱,塗以紅色,窗扇雕刻極精,上下壽字。殿以金磚鋪地,已數百年,從未啟動,色黑,髹以漆而滑。寶座黑色,橡木所製,中嵌各色玉石。此殿用時極少,惟孝欽後萬壽及元旦用之,平日召見乃別一殿。由此往皇帝宮,極精,凡三十二間,雖多不用之屋,陳設仍秩然。其後即皇后宮,較小,凡二十四間,以三間為皇妃之用。帝與後宮,雖甚近而不相連,二處皆有長廊通孝欽後宮。

三殿

編輯

  三殿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也。

  太和殿在午門內最南,明曰皇極殿,又曰奉天,文華殿在其東,武英殿在其西,規制崇宏。殿外為武英門,御河環繞,石橋三,雕鏤工緻。東為凝道殿,即武英之東配殿,凡五間。殿之前正中為太和門,東為昭德門,西為貞度門,而太和門外東西相向,尚有二門,東曰協和,西曰熙和。由熙和門入,繞廊而至貞度門,為一大院,東西兩廡,屋各二十二間,東廡之中為體仁閣,西廡之中為弘義閣,內府以兩廡為銀皮段皮及瓷茶六大庫,東廡之北為左翼門,西廡之北為右翼門,各五間。歷階而登太和殿,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一丈,廣十有一間,縱五間,上為重簷,脊四垂,前後金扉四十,金鎖窗十六,題額曰「建極綏猷」,規模甚宏壯。殿前丹陛,環以白石闌,陛五出,各三層,下層二十一級,中層、上層各九級,三折而上。左右置金缸各二,周徑約二人抱,抉其環擲之,鐺然聲作,移時始悠然而止。陛間共列鼎十八。殿有銅獅高十丈,斑文似翡翠,濃潤欲滴。臺階上有銅龜、銅鶴各二,人稱之曰朱雀元武,日圭、嘉量各一,大鐵缸八,兩廡四周又設鐵缸二十四,蓋儲水以消防也。每歲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及大朝會燕饗、命將出師、臨軒策士、百僚除授謝恩各事皆御焉。丹墀內為文武百官行禮位,範銅為山形,曰品級山,鐫正從一品至正從九品,東西各二行三十有六,列於道旁。殿之正中有太和殿額,滿、漢文並列。出太和門,華表並峙,石橋五道橫列,是為內金五橋,橋下為內金水河。是河自神武門西地溝引護城河水流入沿西一帶,經武英殿前而至太和門外,復流經文淵閣而出紫禁城,然皆積穢成深綠色。

  太和殿左右各一門,左曰中左,右曰中右,皆三間南向,殿之後,東西兩廡各三十間。正中南向者為中和殿,明曰中極,又曰華蓋。殿縱廣各三間,方檐圓頂,題額曰「允執厥中」,南北陛各三出,東西陛各一出。西廡第二連房為銅器庫,凡祭祀視祝版及耕籍視五穀農器皆於此,玉牒告成,則恭進於中和殿。

  保和殿在太和殿後,明曰建極,又曰謹身,壯麗雖不及太和殿,而規模則過之,蓋太和殿前曾受天災,重行修復,保和殿為明時故址也。殿九重,檐垂脊,題額曰「皇建有極」,前陛各三出,與太和殿陛相屬,殿後陛三層三出,北向,殿左右各一門,左曰後左,右曰後右,皆三間南向,前後出陛。每歲除夕筵宴外藩,每科朝考新進士,皆御焉。凡列祖寶訓、實錄告成,備儀仗陳設,纂修官呈進於此。殿有景泰藍香爐等物,亦明景泰帝所製,銅皆作金色,迥非新出者所及。保和殿之後,即大內也。

英華殿

編輯

  英華殿,明代所建,在壽安宮北,自皇太后、皇后以次均以此為禮佛之所,殿前有菩提樹七株,采擷其子以為念珠。

傳心殿

編輯

  傳心殿在文華殿東,前為景行門,祀皇師、帝師、先聖、先師之位,院東有大庖井,上覆以亭。

壽皇殿

編輯

  壽皇殿在景山門內正北,殿凡九室,重檐金楹,一如太廟制,供奉列聖御容。仁宗遇元旦歲暮及聖誕忌辰皆親詣行禮,諸皇子皇孫及近支親郡王皆從。旁為永思殿,即列聖苫廬地,凡瞻謁日,必於永思殿傳膳辦事。

承光殿

編輯

  承光殿在北海團城內,為遼、金舊址,凡三間,中懸大匾一,書曰「大圓寶鏡」,旁柱有一聯曰:「七寶莊嚴開玉鏡,萬年福壽護金甌。」為孝欽後書;其前兩柱,亦懸一聯云:「九陌紅塵飛不到,十洲清氣曉來多。」則文宗御筆也。

光緒己丑八月祈年殿災

編輯

  京師北門外有祈年殿,光緒己丑八月二十四日寅刻,雷電交作,大雨如注,忽霹靂一聲,直擊祈年殿前所懸之額,碎墮陛上,雷火燃著懸額之木。未刻,殿中火起,煙燄自槅扇窗櫺出,燒著樑柱,其光熊熊,如赤虹亙天。守壇官弁鳴鑼報警,步軍統領發令箭,傳集官兵及五城坊官水會奔救,殿宇過高,水激不到,雖雨勢傾盆,又為琉璃亭頂所隔,奉祀劉世印率人進殿,將列祖列宗楠木雕刻之九龍大寶座取出,而皇天上帝之寶座火已燃及,無從措手。戌刻後,祈年殿八十一楹及檀木雕成之朱扉黃座悉為灰燼。數十里內,光同白晝,香氣勃發,蓋其楹棟皆以香楠木為之,大逾合抱,為明成祖時所建也。火至天明始熄,丹陛上之漢白玉石欄杆悉炸裂。二十六日,奉詔懲處太常寺各官及壇戶有典守之責者,嘉獎五城水會紳董,並以寅畏天災君臣交儆之意宣示內外大小臣工。

孝欽後訓政時之殿

編輯

  殿約長二百尺,寬一百五十尺,以烏木為之,一切鋪飾皆黃建絨。偏左置長案,鋪黃緞。孝欽後入殿升寶座,兩旁有孔雀毛所製之翣各一柄,皇帝之座在其左,大臣皆跪於案前,面孝欽。殿後有若暖閣者,約長二十尺,寬十八尺,圍以雕欄,約高二尺,可容一人出入,登陛六級,即至此處。後有小屏,寶座後有屏風,長二十尺,高十尺。

崇政殿

編輯

  太祖初定遼瀋,建立宮室,卑淺其制,有茅茨土階之意。所建陪京宮殿,大清門內即崇政殿,為視政朝賀之所。其後鳳凰閣分限內外,內為清寧宮,供奉神主,即為燕寢之地,其旁六宮分列,制度皆極儉樸。

體仁閣弘義閣

編輯

  體仁、弘義二閣在明時曰文昭、武成。

文淵閣

編輯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閣制倣浙江鄞縣范氏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義,以貯《四庫全書》,有御製記勒石。

清福閣

編輯

  清福閣凡二間,為頤和園扼勝之處。閣四面有窗,孝欽後輒以大間為餐室,小間為更衣室,蓋孝欽每至一處,必有更衣室也。

翔鳳閣

編輯

  七閣藏書,在奉天者曰文溯,蓋太宗統師入關,嘗釋奠於盛京文廟,即築翔鳳閣以譯書史。

樂善堂

編輯

  樂善堂,高宗書齋名。高宗嘗自署十全老人,有小玉印刻此四字,內府圖書多押之。

倚虹堂

編輯

  京都西直門外高梁橋,有倚虹堂船隖,孝欽後幸頤和園輒於此登舟。

浴德堂

編輯

  浴德堂在武英殿西北,屋三間,堂以白色煉瓦造成,人聲回應,劃然有聲。蓋乾隆時征服回部,虜獲香妃,納入後宮,而居其父母於宮外,順治門內南鬧口,有所謂回子營者,即當日回王居邸也。香妃入宮,大為高宗愛幸,思念父母,欲歸不得,高宗乃於南海之濱,建望家樓,以慰其意。其後,西為井亭,高與堂齊,亭中一井,以磚石砌成方形之水管,沿堂之後簷而過。東為浴室,室之頂形圓如蓋,井旁之方水管直接於此。其側一小門,鐵櫺為窗,一磚臺,有階級可登,或謂昔時此臺置一鍋爐,以煮水者。觀其布置,冷熱水俱可由管直注於浴盆,蓋此固為高宗當日賜香妃沐浴之所。其建築倣歐西意大利形式,說者以為當時高宗命意人設計而成也。

  或又謂乾隆時,武英殿中皆貯書籍,凡欽命定刻之書,俱於殿之左右值房校刊裝潢,浴德堂為詞臣校書之所,舊稱之為修書處,此當在香妃逝世後之事矣。

  浴德堂後,院落甚寬,樹木蔥鬱,有河流自西北而東南,為內金水橋之經流,俗稱筩子河,左與社稷壇為鄰。

十王亭

編輯

  太宗撫定遼瀋,集思廣益,造亭於宮右,遇有軍國重事,集宗藩議於亭中而量加採擇,名十王亭,蓋宗藩有十人也。

大內應候室

編輯

  光緒中,大內有宮眷應候室,在牡丹山上,地如郊野,室中陳設皆竹器,窗格雕成蜨形壽字,內懸粉紅絲簾。室後為竹棚,繞以欄杆,憑欄置椅,上懸紅紗燈,薄暮即燃。

大內密室

編輯

  孝欽後臥室旁有一室,復自此而進一過道,兩壁繪畫極美,由壁基下抽出二木塞,此壁移開,即現一室,如地穴狀,無窗。先由上入,房之一端有一大石,上鋪黃褥,旁置香爐一,無他器具。其盡處又為一過道,仍如前之木壁,如此層層推去,為無數密室,蓋宮牆皆為過道,每一過道即有一密室。其中一室,孝欽收藏珍寶,光緒庚子,孝欽西狩,珍寶皆藏室內,其後歸視,均未移動,蓋此室就外視之,為一片黑石之牆,絕不見有密室也。

如意館

編輯

  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匠,皆在焉。高宗萬幾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其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得欽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也。

綺花館

編輯

  綺花館在頤和園,有機匠居之,織綢緞焉。每年分賞王公大臣之疋頭皆取材於是,僅黃藍紅三色,作壽字花紋。總其成者,為尚衣某。

獅子園

編輯

  獅子園為高宗降生之地,常於世宗忌辰臨駐。

暢春園

編輯

  葉洮,字金城,青浦人。胸有邱壑,大內暢春園一樹一石皆其布置。

圓明園

編輯

  圓明園在掛甲屯北,距暢春園里許,【園為世宗居藩邸時賜園,康熙己丑建。】高宗六巡江浙,羅列天下名勝點綴於園,其中四十景俱仿各處勝地為之,萬幾餘暇,題為《四十景圖詠》,命詞臣校錄刊之,頒賜王公大臣。園有門十八,南曰大宮門,曰左右門,曰東西夾門,曰東西如意門,曰福園門,曰西南門,曰水閘門,曰藻園門;東曰東樓門,曰鐵門,曰明春門,曰蕊珠宮門,曰隨牆門;正北曰北樓門。為閘三:西南為一空進水閘,東北為五空出水閘,為一空出水閘。【園水發源玉泉山,由西馬廟入進水閘,支流派衍至園內日天琳宇、柳浪聞鶯諸處之響水口,水勢遂分,西北高而東南低,五空出水閘在明春門北,一空出水閘在蕊珠宮北,水出苑牆,經長春園出七空閘,東入清河。大宮門前輦道東西皆有湖,是為前湖。】大宮門五楹,門前左右朝門各五楹,其後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衙門等直房。東夾道內為銀庫,又東北為南書房,東南為檔案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衙門直房。西夾道之西南為造辦處,又南為藥房。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五楹,門左右為直房。前跨石橋,度橋,東西朝房各五楹,西南為茶膳房,再西為繙書房,東南為清茶房,為軍機處。【出入賢良門是為二宮門,凡武職侍衛引見御此門校射,左右直房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東西設兩罩門,各衙門奏事由東罩門遞進,茶膳房太監人等由西罩門出入。門前河形如月,中駕石橋三,其水自西來東注如意門閘口,會東園各河而出。】出入賢良門內為正大光明殿,七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後為壽山殿,東為洞明堂。【園景四十,正大光明殿其一也。】正大光明殿東為勤政親賢殿,五楹,【四十景之一也。】殿東為飛雲軒、靜鑑閣,其北為懷清芬,又北為秀木佳蔭,轉後為生秋庭閣,東為芳碧叢,後為保合、太和殿,三楹,又後為富春樓,樓東為竹林清響。正大光明殿後曰前湖,湖北為圓明園殿,五楹,後為奉三無私殿,七楹,又後為九州清宴殿,【四十景之一也。】七楹,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又西為清暉閣,閣前為露香齋,左為茹古堂,為松雲樓,右為涵德書屋、富春樓,北為御蘭芬樓。樓後為紀恩堂鏤月開雲,【四十景之一也。】原名牡丹臺,【乾隆甲子易名,丙戌年題額曰「紀恩堂」。】堂後有池,池西北方樓為天然圖畫樓,【四十景之一也。】北為朗吟閣,又北為竹邁樓,東為五福堂,五楹,後殿五楹為竹深荷淨,其東南為靜知春事佳,又東渡河為蘇隄春曉。由五福堂渡河而北,山阜旋繞,內為碧桐書院,【四十景之一也。】前宇正殿後照殿各五楹,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書院西為慈雲普護,【四十景之一也。】前殿南臨後湖三楹為歡喜佛場,其北樓三楹,上奉觀音大士,下祀關羽,東偏為龍王殿,祀圓明園昭福龍王。慈雲普護之西,臨湖有樓,上下各三楹,為上下天光,【四十景之一也。】左右各有六方亭,後為平安院,西折而南度橋為杏花村館,【四十景之一也。】西北為春雨軒,軒西為杏花村,村南為磵壑餘清。春雨軒後,東為鏡水齋,西北室為柳齋,又西為翠微堂。杏花春館之西度碧瀾橋為坦坦蕩蕩,【四十景之一也。】三楹,前為素心堂,後為光風霽月堂,東北為知魚亭,又東北為萃景齋,西北為雙佳齋。坦坦蕩蕩之南為茹古涵今,【四十景之一也。】五楹,南向,其後方殿為韶景軒,四面各五楹,軒東為茂育齋,西為竹香齋,又北為靜通齋。茹古涵今之南為長春仙館,【高宗舊時四十景之一也。】門三楹,正殿五楹,後為綠蔭軒,西廊後為麗景軒。長春仙館之西為含碧堂,五楹,後為林虛桂靜,左為古香齋,其東楹有閣,為柳齋,為墨池雲,後為隨安室。由長春仙館西南門迤西為藻園,內為曠然堂,五楹,堂後為貯清書屋,堂東池上為夕佳書屋,稍北為鏡瀾榭,東南為凝眺樓,為懷新館,西北為湛碧軒,西南為湛清華、杏花春館,西北為萬方安和,【四十景之一也。】建於池中,形如卍字。

  萬方安和後,度橋折而東,稍北,石洞之南為武林春色,【四十景之一也。】池北軒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其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舊總名桃花塢,雍正丙午高宗讀書於此,額曰「樂善堂」。】武林春色之西為全璧堂,東南亭為小隱棲遲。堂後由山口入,東為清秀亭,西為清會亭,北為桃花塢,西為清水濯纓室,又西稍北為桃源深處,塢東為館春軒,東北為品詩堂。萬方安和西南為山高水長樓,【四十景之一也。】西向九楹,後擁連岡,前帶河流,地勢平衍,凡數頃。【其地為外藩朝正錫宴及平時侍衛校射之所,每歲燈節則陳火戲於此處。】山高水長樓之北,度橋,由山口入,梵剎一區,為月地雲居殿,【四十景之一也。】五楹,前殿方式,四面各五楹,後樓上下各七楹,東為法源樓,又東為靜室。西度橋,折而北,為劉猛將軍廟。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為鴻慈永祐,【四十景之一也。】安佑宮前琉璃坊座南面額也,左右石華表各一,坊南及東西復有三坊,環列其南,為月河橋。又東南為政孚殿,三楹,西向宮門五楹,南向為安佑門,前白玉石橋三座,左右井亭各一,朝房各五楹,內重檐正殿九楹,為安佑宮,內中龕奉聖祖御容,左龕奉世宗御容,右龕奉高宗御容,左右配殿各五楹,碑亭各一,燎亭各一。鴻慈永祐後垣西北為紫碧山房,前宇為橫雲堂山房,東宕洞中為石帆室,東南為豐樂軒,北為霽華樓,迤東為景暉樓。橫雲堂西池上為澄素樓,西北為引溪亭。東垣外徑,連岡三重,度橋而東則彙芳書院也,【四十景之一也。】內宇為抒藻軒,後為涵遠齋,齋前西垣內為翠照樓,東垣內為倬雲樓,又東為眉月軒,樓南稍東為隨安室,又東敞宇三楹為問津,踰橋有石坊,為斷橋殘雪。彙芳書院之南為日天琳宇,西前樓下之正字也,其制有中前樓、中後樓上下各七楹,有西前樓、西後樓上下各七楹,前後樓間穿堂各三楹,中前樓南有天橋與樓相屬,天橋東南重檐八方者為燈亭,西前樓南為東轉角樓,又西稍南為西轉角樓,中前樓之東垣內八方亭為楞嚴壇。又東別院為瑞應宮,前為仁應殿,中為和感殿,後為宴安殿。日天琳宇迤東稍南,稻田彌望,河水周環,中有田字式殿,凡四門,其東北面皆有樓,北樓玉宇為澹泊寧靜,【四十景之一也】東為曙光樓,殿之東門外為翠扶樓,西門外別垣內宇為多稼軒,七楹。其東臨稻畦者,前為觀稼軒,後為怡情悅目,為稻香亭,又東稍北為溪山不盡,為蘭溪隱玉,多稼軒西池南為水精域,西偏為靜香屋,為招鶴磴,池後東北為寸碧,西北為引勝,正北為互妙樓。澹泊寧靜度河橋而西為映水蘭香,【四十景之一也。】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又北為知耕織,為濯龍沼,西南為貴織山堂、祀蠶神。映水蘭香東北為水木明瑟,【四十景之一也。】其北稍西為文源閣,上下各六楹,【乾隆甲午年所建,與文淵閣、文津閣皆貯四庫全書,並有記。】閣西為柳浪聞鶯。西北環池帶河為濂溪樂處,【四十景之一也。】後為雲香清勝,東為芰荷深處。折而東北為香雪廊,廊東為雲霞舒捲樓,為臨泉亭,其南為彙萬總春之廟,正殿為蕃育群芳,東北為香遠益清樓,西為樂天和,為味真書屋,又西為池水共心月同明。廟東沿山徑出為普濟橋,濂溪樂處迤北對河外稻塍者為多稼如雲,【四十景之一也。】前為芰荷香,東南為湛綠色,東北為魚躍鳶飛,【四十景之一也。】四面為門,各五楹,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樓南為傳妙室。又南出山口為多子亭,其東禾疇彌望。河南北岸仿農居村市者曰北遠山村,【四十景之一也。】北岸石垣西為蘭野,後為繪雨精舍,其西南為水村圖。又西有樓,前後相屬,前為皆春閣,後為稻涼樓,又西為涉趣樓,右為湛虛書屋。東北度橋,折而西為湛虛翠軒,又西為耕雲堂,為若帆閣,西南臨河為西峰秀色。【四十景之一也。】河西為小匡廬,東為含韻齋,又東為一堂和氣,又東南為自得軒。後垣東為嵐鏡舫,西為花港觀魚。迤東東西船塢各二,北為四宜書屋,【四十景之一也。】安瀾園【乾隆壬午賜海寧陳氏園名,因仿此,有宸翰記。】之正宇也。東南為葄經館,又南為采芳洲,後為飛睇亭,東北為綠帷舫,西南為無邊風月之閣,又西南為涵秋堂,北為煙月清真樓,樓西南為遠秀山房,樓北度曲橋為染霞樓。四宜書屋之東臨池樓宇為方壺勝境,【四十景之一也。】南建二坊,其北為噦鸞殿,為瓊華樓,殿東為蕊珠宮,宮南船塢,西北為三潭印月。度橋為天宇空明,後為澄景堂,東為清曠樓,西為華照樓。澡身浴德【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西南隅,即澄虛榭正宇,南為含清輝,北為涵妙識。折而西向為靜香館,又西為解慍書屋,西南為曠然閣。北度河橋為望瀛洲,其北為深柳讀書堂,為溪月松風。平湖秋月【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西北隅,正宇西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臨河為花嶼蘭皋,折而東南度橋為兩峰插雲,又東南為山水樂,其北為君子軒,為藏密樓,為蓬島瑤臺。【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中央殿前,東為暢襟樓,西為神洲二島,東偏為隨安室,西偏為日月平安報好音。東南渡橋為東島,有亭為瀛海仙山,西北度橋為北島、接秀山房。【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東隅正宇後為琴趣軒,其北方樓為尋雲,東南為澄練樓,樓後為怡然書屋,稍東佛堂為安隱幢,南為攬翠亭。別有洞天【四十景之一也。】在接秀山房之南,依山臨河,西曰納翠,西南曰水木清華之閣,稍北為時賞齋,西為夾鏡鳴琴,【四十景之一也。】南為聚遠樓,東為廣育宮,前建坊座,後為凝祥殿。宮東為南屏晚鐘,又東度橋為西山入畫,為山容水態,西為湖山在望,為佳山水,為洞裏長春。涵虛朗鑑【四十景之一也。】在福海東,即雷峰夕照正宇,其北稍西為惠如春,又東北為尋雲榭,又北為貽蘭亭,為會心不遠,其南為臨眾芳,為雲錦墅,為菊秀松蕤,為萬景大全。廓然大公【四十景之一也。】在平湖秋月之西,前為雙鶴齋,西為環秀山房,西北為規月橋,為臨湖樓,東北為綺吟堂,又北為釆芝徑。經岩洞而西為峭菁居,西為披雲徑,為啟秀亭,為韻石淙,為芰荷深處,北垣門外為天真可佳樓,西垣外為影山樓。坐石臨流【四十景之一也。】在水木明瑟東南、澹泊寧靜之東,麴院風荷【四十景之一也。】又在坐石臨流東南、碧桐書院正東,其西佛樓為落伽勝境,其南跨地東西橋九空,坊楔二,西為金鼇,東為玉蝀。金鼇西南河外室為四圍佳麗,玉蝀東亭為飲練長虹。又東南度橋,折而北,設城關,為寧和鎮,其東南為東樓門,其北為同樂園,前後樓各五楹,前為清音閣,東為永日堂,中有南北長街,街西為抱璞草堂,街北度雙橋、為舍衛城、前樹坊楔三。城南面為多寶閣,內為山門,正殿為壽國壽民,後為仁慈殿,又後為普福官,城北為最勝閣。洞天深處【高宗御書四十景之一也。】在如意館西稍南前宇,乃諸皇子所居,為四所,東西二街,南北一街,前為福園門,四所之西為諸皇子肄業之所,前為前垂天貺,中為中天景物,東宇為斯文在茲,【神龕懸至聖先師像。】後為後天不老。【四額世宗御書圓明園冊。】

圓明園被災

編輯

  咸豐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聯軍至天津,文宗方園居,聞敵至通州,倉卒率后妃幸熱河。十九日,英人至圓明園宮門,管園大臣文豐當門說止之。敵兵已去,文知奸人必乘間起,守衛禁兵無一在者,索馬還內,投福海死。奸人乘時縱火,入宮劫掠,敵兵從之,火三晝夜不熄。

安樂渡

編輯

  故事,皇帝在圓明園御舟徐行,則岸上宮人必曼聲呼曰:「安樂渡。」遞相呼喚,其聲悠颺不絕,至舟達彼岸乃已。文宗出狩時,穆宗尚在抱,戲效其聲,上撫穆宗首曰:「今日無復有是矣。」言訖,潸然淚下,內侍等皆相顧悽惶不已。

綺春園

編輯

  含暉園在圓明園東,有複道相屬,仁宗三女莊敬公主釐降時,賜居於此。公主薨,額駙索特那木多爾濟照例繳進,又以成哲親王寓園西爽村均併入綺春園中。道光時,宣宗尊養孝和後於綺春園,文宗初元,亦奉孝靜後居此,問安視膳,一如道光間禮。蓋文宗幼時失母,為孝靜所撫育,故即位後孝靜由康慈皇貴太妃尊為太后也。咸豐庚申淀園之災,綺春亦同歸煨燼矣。

頤和園

編輯

  光緒乙酉冬,有詔天下今已太平,可重修清漪園以備臨幸,改名頤和園,然苦於籌款無術。恭邸為孝欽後言,以興辦海軍名義,責疆吏年撥定款,就中挪移十之六七,園可成也。孝欽用其言。北洋海軍粗以成立,甲午敗後,盡移各省所解海軍經費以建頤和園,常年經費亦頗不貲。白玉石階級每年一易,易後太監必椎而碎之,碎則更修,龍舟亦然,蓋必如是而始可漁利也。

  園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里,依萬壽山圍昆明湖以為之。由東角門過仁壽門,殿宇巍巍,其上有題額曰「仁壽殿」。入殿門,門內有院,院中即月臺,第一層行列四鼎,第二層行列二龍二鳳二缸,皆以銅鑄。殿有寶座,門皆封鎖。又西行不數武,有一額題曰「水木自親」,西即昆明池。池之北有樂壽堂在焉,堂即孝欽後寢宮,堂前亦有月臺。旁有一亭,如花園暖房然,中藏柏樹一株,似珊瑚狀。又曲折而西,迴廊灣轉,約數十丈,北有山,山巔有臺曰國華臺,高數十仞。臺下有殿,題曰「排雲殿」。殿最大,向為朝賀之所,內有二聯云:「萬笏晴山朝北極,九華仙樂奏南薰。」又「寶祚無疆萬年綿茀祿,天顏有喜四海慶蕃釐。」殿內十錦櫥數十座,高接棟宇。循階而上,石級十四層,月臺上列銅缸銅鼎各四,銅龍銅鳳各二。殿門旁柱上有聯,題曰:「崧岳大雲垂九如獻頌,瀛洲甘雨潤五色呈祥。」殿後有閣,題曰「佛香閣」。循級而上,入偏門,門內石坊一,上題七字,曰「暮靄朝嵐常自寫」。又北上至寶雲閣,閣如八卦形,門欄棟檻皆生銅所鑄,質堅固,叩之隆隆有聲,風雨不蝕,高約四五丈,內長方棹一,亦然。由閣東下即太湖假山,山有洞,迴環彎曲,如蟻行九曲珠然,出洞而上,不覺至佛香閣焉。閣中供佛,佛旁二侍像,皆金色。閣後有亭,曰「眾香界」,萬壽山最高處,以此及佛香閣為極矣。南出一門,題曰「導養正性」,門前有短牆,危立山際。倚牆南望,池面皆冰,其亭臺樓閣歷歷如繪。又東下石洞至一殿,題曰「轉輪藏」,旁有數亭,亦八方形。轉輪藏有二,係木製,作十數層塔形,每層木佛數像,每藏高約三丈,能自轉不息,庚子之亂,洋人入園後,二藏遂不能自轉。有數日規,以石製之,表面鐫十二地支及晷刻度數,中豎一鋼針,太陽照之,針影在石上,即知何時何刻。又一亭,中立一大石碑,題曰「萬壽山昆明湖」六大字。轉至德暉殿,額曰「敷光榮慶」,至此,已入排雲殿之東偏矣。又西一殿,曰「聽鸝殿」,殿對面一臺,即孝欽聽戲處也。又曲折而東,上至一亭,題曰「畫中遊」,殿宇結構最妙,有數聯,句云:「境自遠塵皆入詠,物含妙理總堪尋。」「幾許崇情託遠跡,無邊佳況愜香襟。」「雲閒歸岫連峰暗,飛瀑垂空漱石涼。」「幽籟靜中觀水動,塵心息後覺涼來。」「川巖獨鍾秀天地不言工,山色因心遠泉聲入目涼。」旁有石洞,入折而出,聳立一石坊,則題「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十字。又至一亭,題曰「湖山真意」,結構亦極佳,為孝欽納涼用膳處,蓋已在山之巔矣。向北俯視,圍牆外約十里許即為市。又由亭步至最高處,有一樓,題曰「智慧海」,對面有圓門三,題曰「祗樹林」。樓之後面稍低處東北數里外,平地上之短破牆垣,即圓明園,乃咸豐庚申英法人所燬者。又東行山巔數里,路皆鋪以水磨方磚,雖山嶺一起一伏,而平仍如砥,後有一亭,題曰「薈亭」。循是而下,至景福閣,為孝欽進小米粥處。又過如意莊、平安室至樂農軒,軒正中有空椅一,即御座也。後列條幾,左有西式搖椅一,上覆黃幔。又由此東南下至矚新樓、涵遠堂,堂前一池,池通山泉,水清而涔涔有聲,恍有碧天深處氣象,曲欄畫楹,備極清幽,真紅塵飛不到處也。池旁有和春堂,堂畔有橋,曰「知魚橋」。橋之四面,皆有亭臺,河流淅瀝,清而且漪。又過一院,南北房舍各四五間,南向者內存一船,北向者內藏《圖書集成》一部。又西行至德和園,內一殿,曰「頤樂殿」,殿前一大戲臺,臺高三層。登頂西望,玉蘭堂即在目焉,是為德宗寢殿,殿兩邊廂房各十一間,每間界以木板,如戲園之包廂座然,為賞王大臣聽戲處。又南行至昆明湖,循東偏牆而行約二里,行至宮門,左立一碑,【即織女石。】高約四五尺,係甲申年立,右臥一牛,【即牽牛。】長約四五尺,乃範銅鑄成,中有白石臺階數層,即孝欽後登小輪遊昆明湖處。又西行過十七空橋,北行至龍王廟,廟有數聯云:「天外是銀河煙波宛轉,雲中開翠幄香雨霏微。」「列岫展屏山雲凝罨畫,平湖環鏡檻波漾空氛。」廟門外東西南三面,皆立有石坊,廟後即涵虛堂,堂後即昆明湖。隔池西北望,【約二三里。】即石房也,偏西者,即玉泉山也。

  明之重器寶物全儲大內,高宗時常幸三海,乃擇所喜之各物移列三海各處,凡本朝所收聚之物,大都在是,其中美術書畫碑冊金石,不可以數計,碧犀寶石翡翠珠寶等件亦甚多。近數十年,各督撫所搜剔而呈進之寶物,悉入其中矣。

頤和園戲臺

編輯

  戲臺在大院中,三面可觀,有樓五層,一層如常式,二層如寺廟,以演神鬼雜劇,三層為佈景之用。兩旁皆平房,其外有廊,為恩賞王公大臣聽戲處。正對戲臺者有屋三間,高一丈,孝欽後聽戲所坐。偏右一間,為休息室,臨窗有長坑,坐臥可隨意,有時鑼鼓喧天,孝欽能酣眠不醒。戲中佈景暗合西法,皆太監為之,每齣竣事,亦如西劇之分幕。且孝欽暇時,喜閱小說,常自排戲以為能也。

寶蓮航

編輯

  頤和園有船隖,琢石而成,在仁壽殿西南,與萬壽山相對,舊名寶蓮航,亦名石舫。光緒中葉,昆明湖始置小輪舟二艘,復於園外東南隅設電汽房,專司園中電燈。

頤和園窗絹之字畫

編輯

  頤和園糊牕之絹,均鄭沅所作,皆楷書也,下有臣某某敬書字樣,餘皆倩李某代之,並有畫花卉翎毛者。

智慧海

編輯

  智慧海在頤和園中,其景與瀛台髣髴。中秋前數日,內務府執事諸員,預傳綵匠紮成月宮一座,臚陳各物,甘鮮水乳,風薰海錯,燦然大備。中秋夜,孝欽後率領德宗,后妃等,向太陰致祭,親支王大臣及供奉諸臣,各乘龍舟來往,水天一碧,夜色清華,簫鼓之聲,中流不絕。已而賜宴,命盡歡,時撒御前珍膳,指名給予。迴帆轉柁,當在東方既白時矣。

孝欽後大興土木

編輯

  光緒初,恭王當國,謹守繩尺,三海小有殘破亦未修。孝貞、孝欽兩太后率帝后等幸海時,恭王必從。孝欽輒曰:「此處宜修矣。」恭王正色厲聲而言曰:「是。」孝欽亦不再言。孝貞則曰:「無錢奈何?及孝貞賓天,恭王出軍機,以醇王繼任,於是迎合孝欽者先修三海,包金鼇、玉蝀於海中,【金鼇、玉蝀,橋名也。橋之南北二牌坊,一曰金鼇,一曰玉蝀,自國初以至光緒己卯皆在大道旁,為西城赴後門之大道。橋旁即承光殿,俗呼圓殿,又名團城子,如一小城。然上有雉堞,中僅一殿,曰承光,亦不甚宏大,四圍配殿數十間而已。大玉甕即在此殿院內,以石亭覆之,亭柱四方刻諸臣和御製玉甕詩。玉甕直徑三尺弱,外刻龍魚波濤之狀,甕內刻高宗御製古風一篇,玉色蒼白,滑不留手,高約二尺,不知何代之物。】然猶以西苑在城中,山水之趣不及郊野,乃又有重修圓明園之議。其後以圓明園荒蕪歲久,水道阻塞,不如萬壽山昆明湖水面廣闊,施工較易,乃輟圓明園工而修萬壽山,且錫名為頤和園。不三年,園成,孝欽率帝后等居之,自移園後,每日園用萬二千金。園設電燈廠、小鐵道、小汽船,每處皆有總辦幫辦委員等數十人。光緒甲午,敗於日本,李鴻章常恨恨曰:「使海軍經費按年如數發給,不過十年,北洋海軍船礮甲地球矣,何至大敗!此次之辱,我不任咎也。」

南苑

編輯

  南苑在京城南,為元時南海子故址,亦名飛放泊,廣百餘里,國初作東西二宮,有珍禽異獸,奇花佳果。乾隆以後,謁陵回蹕,輒於此行春蒐之典。晾鷹臺在苑之迤南,蒐畢,命虎鎗營人員殪虎於此。乾隆時孝聖后、道光時孝和後皆嘗一幸南苑。光緒辛丑冬,德宗奉孝欽後回鑾;壬寅、癸卯謁東西陵,均至南苑駐蹕數日。

南北海小修工程

編輯

  光緒乙酉夏,德宗幸南北海,小修工程銀十三萬兩,而任其事者,僅拆後牆以培前牆,冀塗飾一時而已。

南海

編輯

  南海子,明之上林苑也。國朝因以為閱武田狩之所,同治以還,神機營將士歲往駐紮,輒秋去而春歸。

  南海遍種荷花,幾為大內之冠,中有殿曰瀛臺,旁有佛照樓。瀛臺四圍皆水,一九曲板橋通之,壁上貼落【即字畫也】皆國初三王真蹟,又有成親王寸楷《赤壁賦》一大幅,房闥曲折數十間,極精雅,即光緒戊戌政變以後,孝欽後幽德宗之處也,自是而瀛臺之名以著。

佛照樓

編輯

  佛照樓在南海,即儀鸞殿故址,殿燬於光緒庚子之亂,回鑾後重修,三字為孝欽後御筆,巨於栲栳。樓頂上下左右畫一蒲桃架,四壁皆蒲桃也;樓柱畫百鳥朝王,無一同者,即此一項,已報銷十五萬金,全樓共費五百餘萬,悉倣西式。佛照樓左有一兩卷樓者,與佛照樓互相環拱,如鳥張翼。佛照樓內有電燈,其鍋鑪等件即在附近,汽筒直上高與雲齊,一至夜間,則几上瓶鑪、壁間琴劍,皆以玻璃製就,無一不照耀通明。

團城內之宮殿碑碣

編輯

  團城子在北海,入門後,有牌坊二,一曰積翠,一曰擁嵐。中施石橋,北行,入永安寺,石級百餘,陡然直聳,遊人拾級而上,路狹難行,若繞行山之西麓,則坦如矣。既上一層,旁有洞口,繞西行,登白塔山頂,塔高十餘丈,圍八九丈。塔前有佛殿一,殿外全以瓦佛砌成,若頤和園之智慧海,惟佛皆紫衣,而不及智慧海瓦佛之大,其製造之工亦簡甚。佛殿銅門四扇不可開,自窗隙觀之,乃千手千眼菩薩,皆銅質,像貌獰惡,而最上中間之面目則又若婦人。在白塔山之上俯觀三海及宮禁,歷歷如在掌中。山下碑碣甚夥,有雍正時碑二座,高丈許,碑下皆有霸下,或雲屓屭。【霸下乃龍生九子之一,可以負重。謂之屓屭者,誤也。蓋碑首之龍形乃屓屭,因屓屭好文,故施於碑上。】塔為雍正庚戌所建,碑文為雍正時大學士寧完我所撰。時有喇嘛名惱木汗者,請以佛教佐治,可以壽國安民,上從其請,故建白塔,費錢五萬二千餘,為喇嘛奉經。塔上有藏文七字,山下又有高宗御製碑二座,一則考據白塔山之歷史,略云:白塔山,金時名瓊華島,故京城八景「瓊島春陰」為其一。一名萬歲山,一名萬壽山,一名大山子。【明詩「萬歲山前擂大鼓,赭袍將軍號威武」,即指此。】又有一碑,大書「崑崙」二字,石色白,殆艮嶽石也,狀類玉石。碑下為長方石,石上有古柏二株,高二丈許。碑後有高宗御題詩,題為《悅心殿即景作》,其詩云:「飛閣流丹切灝空,登臨縱目興無窮。北憑太液平鋪鏡,南接金鼇側飲虹。冬已半時梅馥馥,春將迴虛日融融。摩挲艮嶽峰頭石,千古亡興一覽中。」山後松柏叢雜,山麓有石洞二,西洞曲折數丈,洞口有小閣一處,署酣古堂,亦高宗御製也,俯臨巨閣,即三希堂刻石所在。從酣古堂行不數武,有仙人承露盤,仙人銅製,聳立石上,手承巨盤。東洞曲折十餘丈,洞口小亭有高宗教御製「盤嵐精舍」匾額,紆徐而下,洞中日光黯澹,陰氣森森,蓋仿椿林九谿十八澗而作,其石皆天然古秀。山之北麓,有曲檻迴廊數百間,中有一亭,高宗御製匾額,署「湖天浮玉」四字,遠望北海,一碧無際。至此,乘小舟北行,對面為靜心齋,舟中西望有巨坊,一署華藏界,琉璃璀璨。登岸後,入靜心齋,其內為鏡清齋,齋後為沁泉廊,西有枕巒亭,再西有疊翠樓,東有罨畫軒,迴廊曲折,惟窗櫺殘缺,光緒庚子所損者也。迄西為大慈真如寶殿,殿之楹柱枅桷皆用楠木,地皆砌文石,方約二尺,富麗雄偉,為頤和園所無。殿內有銅塔二,高約二丈,殿之正面有大佛三尊,東西有十八羅漢,而東側羅漢則短。其三殿上有御製黃紙墨書匾額二,一為「慈育萬有」,一為「恆河演乘」。又有一巨寺,白庚子輟工,迄未建戍。五龍亭北又有一亭,即快雪堂石刻所在。再西佛寺則前殿圓形,壯麗無比,中為㫋檀,山上列銅佛悉失於庚子歲。後殿立巨佛,背有千手眼,後為木梯,較在雍和宮者尤雄偉,殿前碑刻仿正定之天寧寺。再西別院北向有殿五楹,中植石,分八面上下,置木轉輪,石刻五代貫休畫十六尊者,極清奇古怪之致。東有藏經版處,庚子亦燬,殆為乾隆重定本,柏林寺所有龍藏即其版也。

雪池冰窖

編輯

  雪池冰窖在北海陟山門內,為諸冰窖之冠,御用取給於此。都城內外,如地安門外、火神廟後、德勝門外西、阜城門外北、宣武門外西、崇文門外、朝陽門外南皆有冰窖,以歲十二月藏冰,來歲入伏頒冰,各部院官學皆有之。掌以工部司員一人,以數寸之紙印為小票,名冰票,為領冰之券。然年久弊生,雖有此票而給冰絕少,殆不能供一人之需,故亦不復領票,而冰多售於市矣。

太液池

編輯

  太液池在西苑門內,南北亙四里,東西闊二百餘步,舊名西海子。上跨石樑,約廣二尋,修數百步,兩厓闌楯,皆白石鐫鏤,中流架木,貫鐵繂掣之,可通巨舟。東西峙華表,東曰玉蝀,西曰金鼇,蓋橋名也。橋有九門,為禁院來往大道。夾岸榆柳松槐,皆數百年物,中有人字柳一株,乾隆間,風吹一枝著地,本株傾欹欲倒,高宗命以折枝撐拄,既而成活,與本株作人字形,因以名之,御製詩云:「借問人稱誰氏,依稀彭澤先生。」其風致可想。池有中海、南海、北海之分,木石亭臺,類多三朝古蹟,光緒朝,更增飾西洋物品,璀璨絢爛,益勝於前。池在金時名西華潭,元名太液,明又稱金海,四時風景,以秋為最佳,高宗於池中立一亭,名水雲榭,大書「太液秋風」四字,為燕京八景之一。

瓊島

編輯

  瓊島即瓊華島,踞太液池,奇石疊成,巑岏岞崿,相傳為宋代艮嶽之遺,自汴中輦至燕者。巔有古殿,聞為遼太后洗妝台,又有辨為金李宸妃妝台考,又有辨為元英英來芳館者,最後有人辨為廣寒殿舊址,因殘石壞礎,猶刻雲物及廣寒殿宇也,後為普安佛殿,上建白塔,又名白塔山。山左立一碣,御書「瓊島春陰」四字,亦燕京八景之一也。

暢觀樓

編輯

  西直門外三貝子花園,自改為農事試驗場,德宗奉孝欽後親往閱視,以場中高樓為傳膳之所,孝欽命之曰暢觀樓,其餘「自在莊」、「豳風堂」諸額,亦皆御題。

皇史宬

編輯

  皇史宬建自明,四周石室,中藏金匱,國朝因其舊制,尊藏實錄、聖訓、玉牒諸鉅編,寶笈琅函,依次排列。至嘉慶丁卯,高宗實錄、聖訓告成,則卷帙宏富,增於舊時數倍,仁宗特命所司重加修葺,將金匱分列石臺,諏吉尊藏,並諭閣臣云:「我國家億萬斯年,篤枯延釐,正未有艾。嗣後石室充盈,即於兩配殿仿照石室規制,建造分貯,奕葉遵循,永遠無替。」此旨並交內閣存記。

大學士直廬

編輯

  內閣大學士直廬在昭德門東南隅,門西向,閣南向,後於閣東北開正門,與文華殿相對。沈德潛《夜宿中書省》詩云:「獨宿絲綸閣,虛堂燈火清。窺檐星漢影,記夜柝鈴聲。報稱慚須髩,疏慵負聖明。家園通夢寐,游釣憶平生。」

侍衛直宿處

編輯

  侍衛直宿處在貞度門外西廡。

槐樹院子

編輯

  瀛臺之北有勤政殿,為孝欽後、德宗居海子時披閱奏本之處,其東偏有一小院,以院有大槐樹一株,俗呼為槐樹院子,則軍機大臣辦事處也。每日各處奏事,均先至外奏事處,次日,由軍機大臣恭呈御覽,既奉如何辦理之諭,即退值,交軍機章京遵照所諭明發廷寄交片,分別擬稿,由各大臣核定,立即繕就,復由各大臣呈覽,當日即發,統計祇須兩日。故各大臣每日入內辦事,必隨帶值班小軍機多人,以小軍機所居之地距勤政殿太遠,往返須二三小時,而交辦事件時,兩宮仍在勤政殿等候,及各小軍機謄真進呈後,費時已不少矣。

上書房直廬

編輯

  上書房有樂泉,為乾隆己卯歲張文恪公泰開直上書房時,得於園廬之東,愛其甘冽,甃以文石,繪圖徵詩,遂自號樂泉老人。嘉慶間,泉漸蕪沒,僅餘涓滴。道光戊子,田季高嵩年募夫淘濬,深八九尺,甃石無恙,果有泉自西北石罅湧出,逾日而清澈一泓,其光如鏡,環植新柳,頓復舊觀。又葉棣如閣學覲儀所居處,有一小阜,可望西山,棣如築亭其上,名之曰葉亭。又祁文端於道光辛卯奉母入都,筮得井之上爻,已而被命重直南齋,並詔許就養園廬,因名直園,屋後之井曰孚井。嗣徐少空士芬居之,製竹筩為恆升車,仿區田之法,試之有驗。辛丑季秋,置酒邀孫文定瑞珍、杜文正受田、賈文端楨、張文毅芾、何制軍桂清觀刈稻。又祁文端有《食筍齋十詠》。曰竹徑。齋南竹三叢,當塗手植,遂以名齋。東南隅兩叢、西北牆下一叢,文端所補也。春夏雨足,筍迸地而出,交柯亂葉,款扉者披翠而乃入焉。曰老屋。循竹而西,過牆而南,老屋三間,榆柳之下園廬昔燬於火,獨此屋與近光樓巋然尚存。曰借春陰館。館當老屋之北,檐角海棠一株,高三四丈,花時與客飲酒賦詩其下,取放翁詩意名之。曰東峰。上有老榆,高出群木,下有樂泉,清冷如鏡,峰在齋東,故名。曰月湖。門對南湖,水天一碧,園木蒙密,到此豁然開朗。曰影荷橋。石橋界南北兩湖之間,荷花開時,縈紅漾碧,如畫舫然。曰見山臺。橋東北水折處突起一小岡,出館之背,頂若平臺,登之可見西山。曰藥坡岡。自北而南,尾注於齋,奇石環之,高下雜植藥草桔梗數叢,挺秀可愛,花開如紫玉琖,野菊緣坡,入秋特盛。曰雨香沜。齋之後為北湖,鎖以重岡,跨以橫橋,林陰四匝,幽邃無盡。曰洗硯池。北湖之漘,藥坡之腳,爰有磐石,可濯可沿。此十景,皆文端命名也。又程春海侍郎直舍在東峰下,有屋一區,侍郎題曰「樂泉西舫」。又食筍齋後土阜有嘉樹三,居者過者皆罔識其名,程辨為杻,因著《杻賦》。

雍正初南書房遺跡

編輯

  南書房後院壁,有世祖幼年習彈痕跡。又桐城張文端、靜海勵文端二公在南書房,每入直,於阬【按阬、坑、炕三字皆無牀榻義,北人皆呼臥榻為阬。】邊坐處,以辮髮抵壁,久而髮印漬紙,至康熙末尚存。

南書房舊直廬

編輯

  南書房舊直廬在禁園東如意門外,乾隆間翰林入直之所。嘉慶初,復於勤政殿東垣賜屋三楹,地逾清切,而舊直廬亦不廢。道光初年,凡奉命校勘書畫者,輒留連累日,諸臣退直餘暇,亦時憩此,有宮監守之。

午門公署

編輯

  稽查上諭處、內閣誥敕房皆在午門內東廡,起居注公署、繙書房皆在午門內西廡。

廣州某巡檢署

編輯

  廣州某巡檢署,特宏偉,埒司院,且巡檢繫銜必特授。聞始自雍正中,巡檢某為世宗舊人,特尊是官,後遂相沿。

葉爾羌辦事大臣署

編輯

  葉爾羌,西域一大都會也。其辦事大臣衙署,即小和卓木之花園,有大池,池中有八面亭,有長橋,高下曲直可達亭前。居室臨水,有艇艤水旁,開門可泛舟。其地恆燠,夾水長堤花木若春,垂楊兩岸,掩映碧水。西域無楊,惟此園有之,居其中者恍如游西湖也。

粵西貢院

編輯

  貢院形勢之佳,粵西為首,本明靖江王府,俗號皇城,在城東北,別有內城,向南曰正陽門,背倚獨秀峰,天然一枕。由外而內,疊階千有餘級至至公堂上,千峰環抱,若無數筆杖,奇峭插天,俗雲「五百匹馬奔桂林」是也。

表門

編輯

  上海舊有之縣監獄,宣統庚戌,改建新式監獄,舊時蕭王殿等附會之建築,概行廢除,獨獄門之名改後仍舊,則表門者是也。光緒朝,李超瓊令上海時,有人舉以為問,李云:「此表字係獸名,另有一表字亦獸名,與表互為雌雄。」至讀作何音,解作獸類是否別有引證,且獄門之名何取此表獸,迄無人得其解者。

會館

編輯

  各省人士僑寓京都,設館舍以為聯絡鄉誼之地,謂之會館。或省設一所,或府設一所,或縣設一所,大都視各地京官之多寡貧富而建設之,大小凡四百餘所。且不獨京都也,外省府州縣亦合官商而通力合作之,惟不及京師之多,且又有數省合建者。

公所

編輯

  商業中人醵資建屋,以為歲時集合及議事之處,謂之公所,大小各業均有之,亦有不稱公所而稱會館者。

◀上一類 下一類▶
清稗類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