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雪齋集/卷二十一

目錄 珂雪齋集
◀上一卷 卷二十一 下一卷▶

卷二十一

編輯

王開府相讚

編輯

德也而其機圓,其體方。溫如趙璧荊玉,而不紊其辨;灼如禹鼎秦鏡,而不露其芒。功也而符分百社,乳迸千門,立青蒲而銀榜借回天之力,持丹書而圜土載解網之恩。行且恬波息馬,支撐乾坤。言也而萼從根披,流以源注。不為法縛,而極文人之變態;不為才使,而稟先民之程度。乃旁溢而成趣,又皆不朽之所餘。躡屣必淩蒼翠,奮麈皆落璣珠。吹雲潑墨之畫,伸龍屈蠖之書。凡百家之奧妙,皆入髓而遺膚。望而即之,真山高海闊其規模,而蓄泄珍奇,包藏雲雨,無所不有,而亦卒歸於無。斯真孕靈秀於數百載,為持世道之一流。而豈止如漢殿所圖,五代將相之赤泉侯也。

顧生覓讚為題

編輯

夫夫也,身雖火宅,志在冷雲。蓋將息機於青泉白石之間,而未能即遂。故其意如有所往,而其目專有所凝,殆不止為擔風握月之文士,而將來且作服霧餐霞之道民。此予密察之阿堵之間,自謂遺膚而得其神者也。

大士讚

編輯

大士如月,人心如水。潭水澄清,月現潭裏。不可思議,犀文象蕊。感應道交,生智慧子。

潘生覓讚為題

編輯

遊其貌,腴其神。昔也走馬擊劍,今也五車紛綸。漱曹、劉之潤,問班、馬之津。遊俠處士,慧業文人。噫!吾向貌其似也,吾今乃識其真。

吳正子像讚

編輯

左有喬松,右有修竹。後倚懸岩,前臨飛瀑。置子於中,冷然不俗。文人之藻,道人之骨。得飽伊蒲,而誦貝葉。人生已足,又何必飛而食肉?子計甚穀,並為子祝。

汪氏叟婦像讚

編輯

君公避世,範叟成名。與時委蛇,跡燠神清。淵淵樹德,如耳忽鳴。數米不校,同上行生。優哉遊哉,以樂天年。何以治生,尺宅寸田。交梨火棗,此中自全。惟茲淑配,孟、翟同賢。外德金玉,內行蘭荃。綠窗縫掖,戚裏喧傳。苟隱德之相儷,亦何羨乎劉綱夫婦之俱仙!

香豬讚

編輯

萬曆庚戌十二月之十一日,予居沙市,間同衲子寶方過十方庵,逢周居士念淨,云其比鄰鄧氏,偶得償債豬一口,數日不食,欲殺之。方礪刀次,而異香忽滿室,遍覓室中無有,則從豬身出也,耳目口三處尤香。予與寶方遂拉居士偕往觀之,至鄧氏,豬適在門,殊馴擾。予與寶方以手抹其耳,有異香,眼淚尤甚。手至次早,香尤鬱然。感而作《香豬讚》。

含靈雖同,報趣迥別。或處於山,或居於澤。即屬養物,亦多蠲潔。不淨之尤,惟茲剛鬛。盤餐糞壤,園觀溝渠。喙與穢會,身惟虱都。專供臠刀,業報靡逾。如何此畜,忽出妙香。香氣滿耳,香淚盈眶。香滿牙齒,氤氳非常。或云偶爾,樂虛菌蒸。是大不然,茲實有情。不同頑質,幻變無因。或云為災,或云為瑞。或云宿業,少福多罪。如比丘尼,宿誦《法華》。以破戒故,後墮淫家。以誦經故,口吐蓮花。茫茫業海,因果無差。多生罪累,感此艾猳。一念之善,香氣交加。是誠有之,猶屬常見。惟我大士,異類中現。五台薄荷,豕中說法。晁氏所書,佛在齒頰。一月普攝,印滿千江。入流分身,處處放光。天見天身,龍見龍王。蠕族蜎種,豕國蟻邦。擊大法鼓,建大法幢。維此異豬,莫作豚矚。亦非鬥精,亦非仙牧。我方教體,純用聲音。彼眾香國,佛事香雲。是大士者,從眾香至。以香說法,汲引諸類。聞此香者,普發深信。是謂大士,說法已竟。猗與此香,旃檀難同。旃檀之香,但能逆風。不能使人,心地開通。猗與此香,遠勝牛頭。牛頭之貴,價值閻浮。不能使人,增長薰修。此香大士,不可思議。如阿國,遇不再遇。嗟爾眾生,日夜鼓刀。一餐不肉,預憂腹枵。豈知中有,大士之曹。何忍屠戮,是烹是熬。有戒則香,無戒則臭。身是行廁,心如糞豆。香海浣洗,亦莫能救。試觀大士,芬香酷烈。是何因緣,可不努力。我來隨喜,彌耳閉目。雙淚橫流,如見舊識。以手撫摩,一宿猶熾。矢心精進,同歸香國。和南作讚,以代心勒。

行路難

編輯

萬曆庚子,予應秋試後,從中郎使車南歸。方葺理書社,自謂瀕年奔走道途,可息肩矣。十一月廿六晚,忽得伯修訃音,一家昏黑,不知所為。兩三日痛定後,稍訊信出黃太史書,大約言邸中無主,兄可急來;且為覓得傳符,可星夜行也。大人含淚,命兒可速往。予哽咽不能答,是時王母亦於一二日不起,而予小兒子海亦逝,荼苦殆不忍言。予亦念邸中卒卒不能日夕淹也,遂以月初離邑,中辰渡江,於風帆中,回視大兒於江上,鵠望舟中不歸,為之淒然。從江陵抵建陽,漏下矣。一僕熟驛路,語予曰:「今夜尚可走荊門,特是驛人悍甚,非威之不奉符也。」予曰:「不可生事,寧緩行也。」僕曰:「歲且暮,河一凍,則屯守河下。邸中以日為歲,須乘月行,乃可計日而至。」予又囑之以善語其人,毋生事也。僕乃繩郵卒,杖之過。其人自破鼻流血,大呼其群,各執梃及瓦石走旅舍來。急閉門,瓦石皆從屋上過,罵聲不絕。覓僕,已匿床下。予乃呼逆旅主人,語之云:「實是吾僕獰,當笞之。」諭諸人且散,乃已。是夜竟不成行。明早取道,舍中兒曰:「謹備之,道上有人也。」予乃令旅主人傍予輿行,見道人持梃者紛紛至趨僕。僕馳馬走,背中瓦礫。遂枳輿不得行,予呼主人善諭之。其人皆曰:「郎君善人也。」釋之去。自此益緩行。然至中州,則奉符惟謹,不敢嘩矣。予亦舍輿乘馬,馬上悲慘之甚,間口占數語破悶。時新戒葷血斷酒,至夜無聊,同侶強之飲,予終不忍破律。

行至黃河,河冰初泮,兩岸不得一舟。訊之,則困於郵使,匿焉。自辰至午,徬徨無以為計。俄見道上有人持一竿,往尾之,得舟。乃滇中一孝廉,丐之長令者也。既得舟,人馬狼藉,舟中亦不暇顧,遂渡河。孝廉揖予曰:「天涯無侶,願隨驥足。」予曰:「可。」遂偕行。窮日夜,鬚鬢皆為冰結,麵拆手龜。至順德,夜行,孝廉馬不力,數詈其僕。至驛方旦,各至旅舍早食。俄門外大呼,有蠢僕入。予曰:「外何攘攘?」曰:「殺人。」予大駭。俄而孝廉自來邀予,予不知為何,過視之。見孝廉僕與一郵卒爭一刀,僕持其柄,卒持其鋒,鋒入指內,血涔涔如注。訊之,則孝廉僕嗔馬不力,取滇刀割其馬障泥及鞍韉等物,所割殆盡。二卒方大飲,醉見之,曰:「若何不割我?」取刀自割,僕不與,故相持急。其類不平,遂持大木抶孝廉及予,亦誤以予為同事人也。予與孝廉從後室避之,至予寓,方坐定,而卒塗血持刀來。予復避之,孝廉大呼欲起,予曰:「此野郵也,無官可籲。又豎子俱極醉,萬一相逼,而成他變,豈真珠抵鵲也。君其忍之。」予乃呼主人語之曰:「我楚人,孝廉滇人,非同事也。」主人始知之。予又曰:「若可諭其人,鞍韉係其主人家物,彼懼故為此耳。我予以錢,孝廉家奴實橫,決不罪若。」主人以是語二醉豎,豎乃止。予乃先送孝廉行,始往至前途。予疾行,不復並轡矣。

月終,乃抵都門。望見都門,予腸如割。至邸舍,隕絕。頃之,黃太史至,相向而哭失聲。住此凡三月,俱在痛哭聲中度日,昏昏惘惘,不似在人間也。遂以辛丑四月,扶櫬從潞河發焉。潞河多舟,馳驛者舟人以賄求之。是歲,水涸無舟,與差使爭,乃得二舟。方行十餘里,遂不能行。舟人下水推移,一日僅里許。予乃歎曰:「茫茫六千里程,何日至哉!」凡五六日,始抵天津,暮矣。予見岸上多草舍,心計曰:「儻回祿忽起,奈何?」三鼓,舟人皆倦臥,予尚坐,俄岸上大呼「火起」,予急窺之,火光已燭天。予大呼舟人及諸僕起,令急移舟。舟人起倉卒,拔鐵鹿不得動。火逾近,百計乃移至對岸,予不能聲矣。初以鎮江一舟置眷屬,而櫬舟尾焉。鎮江舟疾,其人皆悍喜事,與山東一運船相撞。運船破,糧澌澌墮水中,予舟在後,未知也。見岸上戍卒隨予舟而呼曰:「壞舟沉糧,願救性命!」予大駭,乃知為前舟事也。予自思此係官糧,事不小,當奈何?乃令人持一字告之督運者,幸督運者寬之曰:「但往,吾自區處之。」乃得脫。然路多中貴人舟,予數數戒舟人令相讓,不過遲接纜一刻耳。舟人多不遜,數有爭鬥。予曰:「此凶事也,失手誰當之?」舟人曰:「漕河常也。」亦少戢。然每一舟至,則予膽落矣。

舟行至交河,舟人於驛遞乞夫,竟無有。曰地近荒旱,又無支費,驛丞吏俱遠遁。前一官,住此一月,始得行,蓋於市上居民稍溫飽者,使顧募。後於公費內償之,十不得一,人甚苦之,以此居民亦多散亡耳。舟人去如額尋覓夫者,大為市民所窘。一人傷。俄頃兩舟舟人繫得一人至,即傷人者也。予屢戢之,舟人俱云:「若此慈悲,即窮年不得抵家。」予曰:「固也,然寧徐徐,恐激變耳。」皆鞅鞅以去,曰:「姑於此度夏。」予乃問此去縣治路若干,曰可五十里。又問長令何人,曰長令久闕,署印者校官也。取《儒林》閱之,乃王公,曾為常熟令,與中郎舊同事者。遂作一字達之。王次日遣一役,以顧募金並書來,甚委曲,遂得夫,喜謂解纜有期矣。而舟人及諸從者謂:「市人傷吾人,即縱之去,下驛聞風,益不奉符矣。請笞之,少示威稜。」予曰:「不可。」諸人跪懇,曰:「某等非為私憾,政為程途耳。」眾人遂強笞之,予止不得。笞罷,人逸去。解纜半里許,舟人各持梃督牽纜者。頃之,舟尾鳴金大呼,可百餘人,持器械追來。至則擊舟人,能水者入水避之,惟一人不能入水,遂為所傷,頭破昏死。以大石及瓦,中舟如雨下,窗欞皆破。眷屬盡號泣,駭欲絕。初執其人來時,予意釋之,令人予飲食。及笞時,獨眾人慾苦之,予甚哀憐見於色。其人亦知之。正搶攘鼎沸時,有一人大呼於後曰:「苦我者,舟人也。舟中貴人,仁人也,不得驚之。」眾人始不復登舟,而所擊之舟人竟斃。予曰:「彼見人死,其黨必益肆國狗之瘈。」予令提其人入舟,詭云:「人未亡,若輩欲何為?」其人大呼而散。視其人尚存一息,但頭破傷重,血出不止,不能蘇。遂置舟中,靜俟之。時天暑,血腥滿一舟,予心傷之甚。次早,血稍止,云能飲食。予分盤餐飲食之,大喜,謂有生機矣。過數日,有舟人為理髮,則蛆蟲滿頭,擊深處寸餘。予聞大愕,稍以解毒末藥傅之,幸而不死。舟人慾圖報復。予曰:「若輩亦自生禍,況茫茫道途,誰能羈此耶?已矣,莫若行也。」行一日,風逆甚,泊野市。予方晏坐,見舟尾有人呼曰:「前舟移去!」予出視之,見有十餘健兒,牽纜逼舟後。舟人怒曰:「此貴人舟也,客舟乃敢爾耶!」予見牽纜者一人私向舟語曰:「我輩浙中征東卒也,凡三千人,無帥又無糧,沿途擄掠。爾舟不宜犯之,可急移對岸。」予曰:「此神教之言也。」急移舟,則見後舟可數百艘,中多女妓及良人婦,皆所擄掠者。移稍遲,其中人皆戟手奮拳詈,我舟漸遠,尚聞叱吒聲。予囑舟人及僕輩曰:「此浙中亂卒也,既無統帥,即受其虐,誰控訴者?汝輩但靜坐舟中,不得出一語,致爭端也。」語未終,而市民哭聲震地,有奪婦女去者,有奪所市物去者,誤以予為帥舟也,隔岸訴者,以頭搶地,哀吁不絕。予歎曰:「古人云:『聚兵易,散兵難。』當事者置此三千人度外,不以一官統之,且不與糧,令其何策以歸,是教之盜也。惜此小費,令一路民受大毒苦,有司袖手無計,干戈亂離之象,今日見矣!」予固徐行,使之先去。然其舟沿途肆毒,不即行,每與我舟相值。予益緩,乃離後軍。舟至臨清,居民訴奪妻女者如雨,憲使鍾公乃用市上排門夫四五千人圍之,令曰:「若不縱婦人上岸,當立殲若輩!」諸卒懼,悉聽諸婦女走岸上,親識號泣持之去。鍾公又令人逮其為魁者百人,皆與杖,仍以卒圍送出境。後始戢。

予舟既至臨清,又為稅使所厄,大輸金錢,乃得行。方解纜,岸上人曰:「何往?前途水涸矣!」未行三十餘里,舟漸淺,不能行,遂止焉。至辰河,見底矣。天劇暑,河揚塵,纜夫數十人,欲縱之則難前途,止之皆無食。予乃日煮粥食之。眷屬舟住處,隔四五里不相聞。僕者來云:「夜來眷屬輩驚駭甚。」是夜予乃自至前舟,露坐船上,舟中稍定。已而念水不即至,人心洶洶,不若暫往東昌官舍,候水至始登舟。舟中皆喜。乃於次日從陸至東昌,閱數日後水至。蓋前為中貴閘水,以運重舟,故驟涸耳。從東昌行至濟寧道中,糧舟鱗次,數相爭。會督漕劉靜川公遣使至,故得無梗。抵徐,其見厄於稅使,輸金錢以脫,亦如臨清事也。而縱爪牙登舟搜索甚之矣。出徐時,苦風逆,自三月至此,兩月餘矣。侷促舟中,若籠鳥係駒,然亦以此盡閱《宗鏡》及《傳燈》諸書。至廣陵,憊極矣。得信,知仲兄已到此,為之一快。是日聚首廣陵,悼傷逝者,不勝酸楚。然久困郵中,於天涯見骨肉,又不勝喜躍。

徘徊數日,三舟同發。天溽暑,又多惡風,常阻江上。偶行,有疾風黑雲起,舟人曰:「風至!」急收纜,風力勁,纜將斷,幸而艤岸,大風捲地至矣。江水方漲,一望浩白無涯,甚怖之。過安慶,偶得順風疾行,俄聞桅上作大聲,如倒狀。急觀之,則帆裂墮矣。馬當夜渡,江下岸皆亂石,險不可測,舟薄之立壞。時月夜當江而上,迫岸,風漸起,舟漸落。榜人曰:「若至下風,何以為計?」予嘿禱於神,幸而濟,泊於彭澤。而眷屬舟又隔十餘里。風益急,夜半舟始至,則疾風吹浪人立,稍遲殆矣。至武昌,予乃覓一舟,先從漢口歸襄。江水大發,牽路盡沒,一僕幾溺焉。抵家,見大人於佚老堂,悲泣哽咽,相視不能言。後十餘日,櫬舟始至。

書王伊輔事

編輯

王伊輔,字任仲,蘄州人也。少俊,喜讀書,內外典皆通曉。時人比之應世叔。為人豪放輕財,面有奇骨,長髯,好譚兵。予少年雅負才氣,謂功名可唾取,易言天下事。自辛卯後,連擯斥,乃好任俠。危冠綺服,騎駿馬,出入酒家,視錢如糞土。數年,大為鄉里毀罵,妻子怨嗟,羞不能歸。乃走鄂,病大作,臥一古廟中,寂寞無聊甚。而任仲忽來視我,相勞苦如舊識。是時任仲失意,隱於鄂中酒家。予故人丘長孺,為里中人所窘,皆聚鄂中。是人皆才子,不得志於時,尚意氣,雄心不可調伏,逃而娛樂,意與予合。乃相攜,分題賦詩,醉則起舞,登徘場,演新曲。一醉三月,興盡,彼此各鳥散去。

予乃與長孺買一舸東下,過潯陽,登採石,憩金陵,醉桃葉渡,走西湖,醉臥湖上。月餘歸,至團峰,別長孺,至武昌度歲。未數里,風起,四面昏黑,雪大作,頃刻尺餘。波濤吼怒,舟不能前。方臨水浩歎,俄一舟從天上來,見一人左手持書,右手持酒杯,雪花亂點衣裾上,四望江山浩白,意致遒逸。逼近,乃吾任仲也。相視而驚,躍於舟,各訴別後事。乃知任仲從鄂渡湘、漢,飄零荊、郢間。荊州多商賈兒,不能知任仲,復走鄂,歲盡思歸。予問歸作何計,曰:「試期迫矣,且歸去待之,或得一第,以救貧困。」予曰:「善。予亦歸矣。」相與嘯詠而別。

予既歸,讀書一寺中。三月內,夢與任仲會一橋上,蓬髮垢面,目光黯黯,語予曰:「怪事,怪事!然吾有一子。」予曰:「勉之!讀書取功名,愁能傷人,莫太苦也。」任仲如不聞,復作前語。遂覺。予寤以為不祥,以語兄中郎。中郎曰:「天生一人,既賦以拔俗絕群之才,必有用於世,豈詎奪之哉!」予亦以任仲相非夭者,不復疑慮。後人漸有傳其死者,予乃大懼。

七月,至武昌,問之人,則任仲果死矣!死之日,即予夢之日也。予既為位哭之,憂思愁鬱,忽忽如有失,不飯而飽者彌日。方欲恤其妻子,收其遺文。而予復遭侘傺,病作困甚,倉卒歸去。六七年來,友朋皆凋落,任仲既已死,長孺近亦多病,餘多忍恥歸去,杜門不出。予又窮困倍昔,所算輒錯。奔走江湖間,其不沒於洪濤,畢命於盜賊者無幾!今方依人千里外,一妻兩兒,終年不得一耗,饑寒生死不可知。上愧郈成之分宅,下痛西華之失所。中夜思之,披衣而歎,傷哉,傷哉,吾其如天何也!

書人帖後

編輯

古人云:「親恩罔極。」果然。於何見之?夫功名富貴,講學者之所不譚也。人有沉溺於是者,則必笑之。及至於子之身,則不然。彼其以子得之而喜,失之而悲者,皆是也。狂者進取,狷者不為,皆高明倜儻,脫略世故人也。古今之人品有類於是者,講學之人,亦深取之。及至於子之身,則不然。彼其以不羈之故,而見棄於父者,皆是也。吾以是知父子之情果重,而其恩果罔極也。何也?彼其愛功名富貴者,真也。人忍以不真待人,而決不忍以不真待子。取狂狷脫略之人者,假也。人忍以假待人,而決不忍以假待子。此其恩為何如,相愛之情為何如。而世高明之子,反以此歸咎於父之不知,則亦過矣。

蔡中郎之醉也,常狼籍而臥於街市,人呼為醉龍;使其父過而見之,必以為無賴子矣。陶潛一官不作,王弘送以錢,復送之酒家,至其瓶空,不恥乞丐於市;使其父見之,必以為薄福子矣。阮籍之待人也,而好為青白眼,當世宗其任達;使其父見之,必以為傲惰子矣。夫此數人者,皆古今之鸞鳳,景星卿雲。其所與並生,同時居官成家立業之子,不知其數,真如瓦礫草木。人品不同,何待於言。然世之為人父者,苟見其無益於子,雖才如中郎,高如陶潛、阮籍之流,不願其子有之。見其有益於子,雖為草木,為瓦礫,而亦甘心焉。此其所以為真愛也與!故曰:「親恩罔極。」李生曰:「非欲其有益於子也,欲其有益於父也。非愛子也,父之自愛之道,當如是也。」

書雪照冊

編輯

甲辰秋初,予避暑荷葉山房。未幾,中郎偕雪照、冷雲二禪師及雲心居士至。已而寒灰老禪亦至。山房僻在萬松中,清寂之甚。每夜月明,露坐秋場上,相與激揚第一義。凡月餘,甚暢。因歎吾輩偶集於此,結世外盟,非夙生人外之契,何以有此?隔生雖昧,而般若緣深,故東南西北,復萃而為不請友。豈惟此生,即千劫可知也。

是夜,月明如晝,諸公譚鋒正發。予因假寐,俄至一處,見一龐眉老僧,語予曰:「公等欲知宿世之事乎?中郎前身即蘇公子瞻,公即子由也。雪照師即金山了元,冷雲即風篁嶺之辯才,寒灰即東林總,而雲心居士即參寥子也。今皆聚於此矣。」予曰:「諸人前後瞭然,獨兩蘇與予兄弟,尚覺有異同處。」老僧曰:「子瞻息機也遲,而中郎息機也早。遲則蹶,早則無咎,其有所懲而然。與公前生稍沉靜,今生稍流動,而其所就亦稍廣大,大略同也。」予因問之:「師何人也?」老僧笑而不答。予遂寤,時諸公論難方熾,予以所夢質之,皆躍然,若有憶者。

次早,雪照伸紙覓書,予因銓所夢付之。予謂雪照不獨參悟處似了元,即慧心滑稽處亦相似也。所不似者,不肯買燒豬肉食吾輩耳。若肯典袈裟成此一事,則全似矣。諸公皆絕倒。

書唐醫冊

編輯

予少時失意好遊,南走吳越,北走九邊,以少泄其雄心。而所之必挾一醫以俱,唐生其一也。唐生江右人,以醫遊楚公安。出則隨予遊,歸則隱里中,從兩叔飲。予罷遊,多里居,常語兩叔,唐生從遊,有大快事三:中郎與予入都,取道宛、洛。天日清和,皆舍輿而騎。先入傳舍,而令唐生代居輿中。未至城十餘里,郵史拜迎。唐生錯愕不知所為。鼓吹大沸,嗬殿聲甚厲,蜂擁而入傳。唐生下輿,殊有驕色。此其一快事也。梅客生開府雲中,予往客,置酒桑幹河,大合樂。是日,材官悉裝,甲光耀日。行酒者,皆萬戶。而唐生與席,醉後走馬平原,偏裨圍繞一簇如紅雲。客生與予,馬上飛鳴鏑,箭如叫鴟。而唐生亦以一騎隨其後。此其二快事也。寓都門,有新安賈人,治酒教坊。予以他事不終席,而賈人已先予金,留唐生代飲,畫閣朱欄,綠窗繡榻,帳床皆綈錦,香清一室。入暮,兩小鬟供事,為除冠服。幘已敝,內著木綿大布襦,行縢如梯。小鬟皆匿笑,唐生亦自笑不止。夫此地非冶俠不到,而唐生亦得闌入,若樵夫之遇毛女,漁郎之見仙媛。此其三快事也。諸叔聞予言,皆大笑。每酒間輒以謔唐生,唐生亦甚自得。予後遊,念生已老,不復俱。

丁未,予自漁陽歸。入村中,稠人中不見唐生,以問兩叔,曰:「唐生逝矣!」訊其鄉之族人,則曰:「來時已斷水漿累日,今逝去或數月矣。」予泣曰:「傷哉!唐生頻年從予奔走,冀予取一第,沾升斗之潤,而今竟已矣!後當為撫其遺孤,不令凍餒。」又三年辛亥,再入村,舟泊輞湖岸,天微雨,晝色慘淡,釜鬛鱗鱗。見一人持蓋入予舟,視之,則唐生也!予大駭曰:「此必鬼也!豈故人之魂,聞予至而來,有所託耶?抑所謂三屍者,假人面貌來播弄予耶?」私念鬼畏唾,急唾其面。唐生曰:「公少好調弄人,今老大,尚爾耶?」予曰:「公殆非昔日同遊唐生也。予前年至此,問兩叔及公族人,皆曰逝久矣。此非鬼而何?」唐生曰:「信乎其逝矣,然予幾逝而復生者也。」正相持辨論,而兩叔來舟中,大笑,道其再生事,予之疑始釋。復以酒酒之,改故衣贈之。出囊中金,為市棺。

時唐生將歸吳,帽中取伯修、中郎所書詩文一冊,雨溜煙痕堆積,幾不可辨。且云:「與公相與最久,都不得一字。每乞則曰徐之,再徐之,唐生入土矣!」予曰:「徐之,公壽未也。公醫術按古方,雖未必活人,決不殺人,是宜壽。家雖貧,而胸中灑然無一事,神明酣適,是宜壽。凡物類如猿如鶴,皆數千百年。公瘦骨稜稜,圓目銳啄,通身皆毛,大類猴也,是亦宜壽。予今且隱里中,築湖上草堂,公明歲必來,當為公作生傳。」唐生曰:「老人風燈也,姑為一言,使後世知有唐生足矣。」予遂援筆次其語以付之,而並訂來年聚首之約,其中多謔笑之語,大都車過三步,腸痛勿怪意也。

書雪照存中郎花源詩草冊後

編輯

此先中郎兄甲辰、乙巳年間筆也。甲辰夏,中郎偕雪照、冷雲、寒灰諸衲,及予避暑山村,凡兩月餘。松林荷池,聚首話言,為生平第一快事。入秋,中郎偕諸衲走德山、桃源,予走黃山。初冬復聚柳浪,發篋見其遊程詩記,倩冶秀媚之極,不惟讀之有聲,覽之有色,而且嗅之有香,較前諸作更進一格。蓋花源以前詩,間傷俚質,此後神理粉澤,合並而出。文詞亦然。今底稿具存,數數改易,非信筆便成者。良工苦心,未易可測。追思當日舊侶,目前惟雪師與予在耳。展玩一過,不覺腸痛。若夫字類松枝,媚氣盡絕,亦甚可喜。置之金粟社中,永與貝葉共垂不朽,尤此冊之幸也。

書顧讓侯冊

編輯

清泉流水,性之所宜。宿世詞客,前身畫師。故不愛佩玉,而愛采芝。蓋於霹靂火中,潔如雪而冷如冰,即沒世而猶不忘曳杖登臨之情者也。如不信,視其藏舟處鬱鬱之紫藤。

書青蓮庵冊

編輯

嗟乎,予又何忍見此冊也!追思飄杓之語,予每言及,吾兄未嘗不粲然一笑,而今已矣!柳浪湖中,六載匡床,東南西北,形影相逐,皆如夢中事矣。予又何忍見此冊也!冊中所言,叮嚀若此,而顯公猶有飄然遠去之意。夫顯公果有飄然遠去之意,是以逝者待逝者也,不可也。即顯公留矣,止於碧酣,而不以遺命所捐之地,置一精藍,是亦以逝者待逝者也,不可也。即顯公置精藍矣,而吾輩不為作緣,不為護持,是亦以逝者待逝者也,不可也。夫顯公以逝者待逝者,不過於故交之誼有損耳;若吾輩以逝者待逝者,是為不弟不孝。不仁如是,雖欲不留顯公,不共成其精藍與護持之也,又烏忍耶?且此地之來也,予與祈年侄受直者也,不得而有也。即彭年侄,亦為先人已捐之土而已,奉其遺命者也,不得而有也。則已非袁氏物也,乃顯公及十方物也。雖然,袁氏雖不得而有之,而其祠於如來之旁者,乃袁氏之為父兄也,伯叔也。袁氏雖不得而有之,又安得而不護持之也耶?必也顯公主此庵,袁氏世世護持此庵,始為不以逝者待逝者耳。若夫深信因果之士,以此為白社,因而助成之,護持之也,又何幸如之!

書鄰漁子冊

編輯

昔通人李溫陵有詩云:「漢濱有父老,試語藏身訣。」予因作詩寄之曰:「漢濱父老多奇訣,數語雖存名不存。」溫陵見而頷之。蓋楚之隱君子雖多,而姓名俱隱者其隱最貴。自漢濱父老而外,屈大夫所遇之漁父,亦其一也。屈子不得不憂,漁父不得不樂。屈子不幸而留名,漁父幸而不著名。然隱若漁父,清貴已極,真令人懷想景行,而不能自已者也。今汪君有隱德,而匿跡於市廛,且自號曰「鄰漁」,其有漁父之思乎?夫隱者,心隱也,何分煙波,何分市肆。大隱居市,汪君近之矣。

書怡山蓮社圖後

編輯

古德云:「未有久住不行,未有久行不住者。」遠公結社廬山,不過虎溪數十年,住可為久矣。然考其從安公南遊樊、沔時,安公為秦將朱序留之襄陽,遂分遣徒眾,各隨所之。遠公乃始卓錫當陽,今當陽之龍泉精舍是也。從當陽之公安,今之二聖寺,舊為安遠寺是也。其後悅廬山之勝,乃懷終焉之志,則亦久於行,而後住者。

今怡山遍參已久,年漸老大,色力亦不甚健,乃繪此圖自隨,亦有久行思住之意焉。豈其欲覓遠公之遺趾,遵遠公之遺事,修香光之業乎?效遠公者,既荷竿木前往,效劉遺民者,且繼踵來矣。謹書以訂。

書月公冊

編輯

昔晤龍湖老人於通州,予問當如何作工夫。龍湖曰:「參話頭。」予曰:「某子甲半生參話頭,而了無消息者,何也?」龍湖曰:「不解起疑也。夫疑為學道者之寶,疑大則悟亦大。予近來尚有餘疑,可惜不遇大作家,痛與針劄一番耳。」予心佩其言。見世之學者,終日恬然;其稍敏捷者,隨口領略,自謂已得,始知老子所謂不解起疑者,真有見也。古人云:「薄福之人,不生於疑。」又云:「不疑言句,是謂大病。」今看古人因緣,其穿鑿者無論矣;稍有所見,淺者作逗塞情識會,深者作探竿影草會,作仙人手中扇會,遠之遠矣!疑者,參之寶也;理者,參之讎也。所悟在理,必不得力,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耳。月湖心地甚淨,戒行甚穩,講經論極精細,而其中尤有不能自安者,蓋亦有大疑也。若盡擲去算沙諸事,而不受盲師,輕為點破,則將來人天一隻眼矣。何幸親見之!

書瑞雲老衲冊

編輯

瑞雲祥公,肇跡本邑,南北遍參,已而住錫龍蓋山下。邑大司馬王公及諸賢士大夫,見而慕其宗風,相與挽留之。遂為結庵以居,造像施經,粲然具備。即祥公亦舍百城之志,定交木上座矣。古人所謂未有久行而不住者也。往年予偕曾太史及王氏諸昆,過其庵中,見其居山水之湊,欣然留連,不忍捨去。及見祥公眉宇,乃知其為修遍吉行者。

今年祥公過公安,視前老矣,太史已化去,而惟老衲屹然如故。感惜傷今,忽忽若夢。予謂祥公曰:「住山事體廢興,主人既創之,不必慮其後也。獨出家一番,原為續佛慧燈,老衲向來遍參宗旨,畢竟如何?」祥公曰:「山僧口門窄,煩居士代一轉語。」予乃朗吟曰:「石牛面北走,木馬向南征。龍蓋天邊去,繡林水上行。」祥公曰:「居士又為虛空安耳穴矣。」相與撫掌大笑,因喜而識之,並以為贈。

書見微請經冊

編輯

雪照道人自江左來,晤予於篔簹谷。道人云:「江左諸公,發明格物,尚未見親切,不知居士作何意旨?」予曰:「我解格物,隻用家常茶飯,實無新奇。孔子所云學問思辨篤行,即格物入手處也。質之佛學,可以水乳合者。不即文字,不離文字,非博學乎?南北遍參,三上九到,非審問乎?研究至理,以悟為則,非慎思乎?大悟十八遍,小悟不計數,非明辨乎?如理而行,行解相應,非篤行乎?即大慧、中峰教人提話頭,亦止是慎思中一件事也。然下手亦須博學,古人千經萬論,諸佛心印在其中,可以起疑,可以入悟。故圭峰自《圓覺》入,玄沙自《楞嚴》入,此便是從文字入道榜樣也。」雪照頷之。雪照之徒見微聞之,若有當於心者,曰:「學既不博,問何由審?」遂附舟下江左請經。

書葛洪井上毗盧閣造像冊

編輯

謂佛仙無二乎?《楞嚴》所云十種仙者,皆為外道。謂佛仙有二乎?而劉向所記《列仙傳》中,其七十人已在佛經;則佛之示跡於仙者,又未可以兩家論也。葛先生之為佛為仙,未可知,然必欲岐之,是亦戰鴻乙者耳。毗盧如來為佛中尊,等妙二覺不能窮其際,況天曹列仙乎?然平等視之,即蟻蝝之族,莫不具此毗盧本體,而況其上者。丹井之間,有毗盧閣,閣之上有佛,闔之即成一家,理固應然,無足怪者。成意以大願力欲於郢結造像因緣,予愧葛先生不能以丹砂與之,姑予之以唾霧。若逢大力長者,則字字皆丹砂也。

書名公便麵冊

編輯

便面一冊,皆伯修先生宦中交遊諸公詩也。中多世外高人,若卓吾、石簣、平倩詩書,尤為難得。自伯修居京師,凡伯修所與交遊者,予皆得而友之。庚子以後,伯修去世,友人相繼或逝或隱,去年復失中郎。寒雁一影,飄零天末;此中蕭颯,豈可言喻。小阮未央重拾取裝潢,示予於二聖寺智者堂,竹下閣筆,不忍細玩。嗚呼!予雖欲不入空門,其可得乎!夫楮墨之中,先太史神理所寄,未央當以淨水名香供養之,不可輕以示人,為寒具汙卻也。

題米元章畫竹卷後

編輯

今日晨起,君超見訪篔簹谷中,坐淨綠軒前。時天雨,新筍滿林。籜破處,嫩綠欲滴。遂燒筍共飯,復出此卷相示。頓覺萬竿神情,盡落毫素間。信知竹於花卉中,為世外之品。非世外之人,若仙之五指,顛之牙頰,不能肖也。展玩不忍釋者久之,因笑曰:「今日六根五髒,皆化為竹矣。」

書澄公修天王寺冊

編輯

昔予兄中郎令吳時,以勘災故,得遍遊洞庭兩山,向予極言消夏灣之勝,予夢想之久矣。兩度至吳,屢欲遊而屢不果。今澄公所欲修之天王寺,正去消夏灣不遠。想青豆、赤華之舍,其峙於蒼壁澄波之中者,不知其秀媚當何如也。昔外道慾障如來,云:「瞿曇所愛者,清泉流水,當為塞之。」則山水之趣,不獨韻人致士有之,即佛亦饒之矣。何者?凡成佛者,多慧業文士,有韻有致者也,豈板俗庸夫所可與哉?扶輿之氣,結為佳山佳水,而盡以為梵宇精廬,非人也,天也。今欲崇奉如來,乃置之朝市囂雜之地,即竭象馬七珍,何福之有!佛事門中,煙雲供養,當為第一。而西洞庭之天王寺,近消夏灣,尤煙雲中之最秀冶者也。其修也,雖人間之福田,尤世外之韻事。故急書數紙,付澄公以勸緣。

書方平弟藏慎軒居士卷末

編輯

戊戌之冬,伯修中郎皆官都門,予亦入太學。慎軒先生從蜀中來,邸中聚首甚密。時中郎作詩,力破時人蹊徑,多破膽險句。伯修詩穩而清,慎軒詩奇而藻,兩人皆為中郎意見所轉,稍稍失其故步,讀此諸作自見。惟字法愈出愈奇,決當為本朝第一。彼甲油膩祝允明者,無目者也。方平其善寶之。

書黃筌花鳥冊

編輯

昔人謂徐熙寫生,黃筌嗤其無法,則筌疑宜為法縛者。此殊不然。浣紗女入越宮後,舉止皆合法相,較在若耶溪上,不更妍耶?觀筌此畫,於矩繩內神情奕奕生動,何嘗不兼野逸之趣?世專以富貴目之,謬矣。彌遠詩不多見,亦自有致。歲杪過元洲社兄處,偶出此卷,卷中花鳥,階下竹石,互相映帶,真快人也。

書學人冊

編輯

良知之學,開於陽明,當時止以為善去惡教人,更不提著此向上事。使非王汝中發之,幾不欲顯明之矣。蓋陽明先生認得世間人資質虛浮者多,概以語之醍醐上味,翻成毒藥;不若令其為善去惡,且作個好人。如有靈根,發起真疑,亦自可引之以達於上。然此亦千中無一,萬中無一事也。後來王汝中於天泉橋上發之,陽明雖指四無為向上一脈,而亦未嘗絕四有之說,以為不須有。正如創業祖宗,兒孫事體百凡俱慮到,亦不偏有所祖,令後來易成窩舂。而尤諄諄語汝中曰:「吾人凡心未了,雖已得悟,不妨隨時用漸修工夫。不如此,不足以超凡入聖。」所謂上乘兼修中下也,是何等穩密。近日論學者,專說本體,未逸逗漏,大非陽明本旨。予故違眾拈出,高明以為何如?

書靈寶許金吾先園圖後

編輯

聞喜李文叔曰:「園圃之勝,不能兼者六:務宏大者,鮮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泉水者,艱眺望。惟斐晉公湖園兼之。」予謂晉公不獨林園美也,自平蔡後,即弘止足之分,早奉身而退,優遊東都,與白、劉諸公賦詩泛舟。則園之美不易得,而享此美者,尤不易得。其視讚皇平泉,垂情於一草一石,而竟飄零海上,投老不及一至者,相去遠矣。

靈寶許氏,自襄毅公揚歷中外,功在邊陲,其後相繼,皆為國柱石,多與晉公同。其邑之郊,名神窩村者,許氏墓田在焉。太守西峪公卜築於此,占林泉之勝。李文叔所云六美者具矣,則園亦與晉公同。然皆少壯而仕,老而乞歸,醉墨淋漓,湖山優遊卒歲,則能享亦與晉公同也。顧晉公於唐,以功名顯者,僅孑然一身耳,其後子孫亦不聞有顯者。則主湖園者,何寥落也。而許氏自襄毅而後,皆為國大臣。今金吾崧居君,少為名儒,以數奇就先蔭,行誼文采,卓爾不群。吾固知許氏之興未艾,由此觀之,雖晉公湖園,不敢比肩,而況平泉乎?遂喜而識其後。

崔受之冊

編輯

受之少有千金之產,竟以結客廢。今蕭然貧矣,而懷抱益暢,每相遇,輒胡盧大笑。居予篔簹一年,無時不笑。舉人所不足笑,不必笑者,一入其耳,輒絕倒於地,不知其何以酣暢一至於此?無論饑寒迫之,而其笑如故。今春別予遊沙頭,終日沉醉,遂失一目。予聞之,料其必愀然不自得;及相見,仍大笑不自禁。予以是知此翁雖六根盡廢,亦必不改其懷抱矣,可易得哉!予親見里中富人,鎮日焦勞,隱隱如哭;即偶有大笑之時,而其神未常不哭也。求如受之一刻之笑難矣,此豈非天所齎歟!昔向子平讀《損益》卦,始悟曰:「富不如貧。」向平雖悟,予猶迷也。今見受之,而富不如貧也,果不煩箋注矣。或曰受之數學甚精,固能泊然自得。然歟,否歟?而予則愛其常發歡喜心,作快活人也,遂題其冊曰:富不如貧。

書黃平倩楷書心經後

編輯

王靈和草書第一,行書次之,真書又次之。予於平倩亦云。是書得小字如大字法,嚴而不局,老而帶媚,妙處不減靈和。達止上人其善寶之,毋令潦倒山東書生見也。

書僧玄指冊

編輯

柴紫諸山,極秀冶。其中禪剎相望,僧人執畚田作,與農夫無異。訊以出家本旨,喑然也。葫蘆中忽出跡公,雖吳越少有其比,豈止此地優曇而已。跡公之徒孫玄指,不以庸俗自安,有志參求。夫為善知識後人,亦自未易。若止看山聽水,與禿春畦何以異哉!努力行矣!

蘇叔子字說

編輯

廬山有康王谷,其水品為天下第一,乃周康王行遊處也。康王名釗,今康王谷畔,尚有釗城。因蘇叔子氣味不減斜川居士,當知泉石之趣者,故書以贈。

書東坡洋州詩後

編輯

洋州三十園池,東坡一一賦之,煙雲姿態橫生,而書法亦駸駸乎蘭上風氣,殉知之合,固其宜也。湖州後為東坡畫黃樓障子,未及成而終。湖州女遂作妝奩中物。此畫功力,亦足以敵此之十詠矣。並書之,見古人交情云。萬曆乙卯八月十九日,書於弟無凡浣花樓下。

書雪箏冊後

編輯

陳姬字雪箏,少墮紅緣,色藝皆絕。都中時態新妝,多出其手,合度中節,士女皆效之。所撫育多為名姝,清令淹雅,別有一種風氣。姬善語言,隨機酬對極有韻。然外柔而內莊,不可狎也。後字夫,夫亡,遂誓守志不改。予聞而歎曰:「甚矣!姬之賢也。」綠窗青閨之彥,守一不貳者,外迫於世之毀譽,而不敢易其操。今居濃膩之中,人直以桃李蹊中人目之耳。其守志,而人不予譽也;其失誌,而人不予毀也。毀譽之所不及,而獨能伸其志於靡他,其誰知之,而誰信之?予故以為真人。然則姬者,豈獨為粉黛中男子哉!其可與言道矣。樊通德有言:「慧則通,通則流。」此正下沉之情識耳。彼擁髻而歎盛衰之不常,淒然念疲精鶩神者之變為荒田野草,此何消息耶?通德於此,宜有豁焉,而惜其不及此也。

夫世之貞女子,挾毀譽而不敢退墮者,不過強有力以捍之。故枝葉雖除,而根株自在。若姬於此中,厭離已極,一點情染,已化為點雪消冰矣。大慧所云「從內打出」者,依稀若有會焉。予故曰姬可與言道。昔摩登伽貪愛阿難,如來指示以不淨,而使之厭離,故與耶輸、佗羅同證妙果。吾觀姬之守志,不從名根生,而從一念之厭離生,真慧人也,道種也。故喜而為之述。

書唐宜之淨土冊

編輯

予往抱重屙,淨土之念甚切。及體中康泰,世境相迫,此念又稍稍弛矣。蓋火牛之田單,非安坐而攻一城之田單也。今宜之偶有小恙,宜有救燃之志;不知玉體大痊,唾取時榮,肯常常作此觀否?古人云:「佛法無多子,久長當得人。」子昂書中峰《淨土詩》,應有此意。弟更拈而出之,俟宜之他年居館閣時,取出數數觀之,作臘月扇也。

書王伯文印章冊

編輯

伯文天資最慧,能詩,他技分之,足了數人。其尊公少好遊,不肯督之就經生業,故不工本業;使降格為之,必獲一種三昧。人亦大為之惜,而予若為之幸者,予於此道不淺入矣,今始一遇。顧視頭顱若何,日夜腐心所結撰者,直如敝屨敗扇,可得同伯文一片石否?伯文近且入道,視此冊上姓字盛衰生住,不過彈指頃,能無豁然!伯文勉之。他日印壞文成,大有好消息也。

書天與公冊

編輯

吾家系出帝姚,自漢至六朝,以忠義名者,項背相接。惟宋、元間,差為寂寞。予屢欲取袁氏之立三不朽者,勒為家乘,而苦宋、元文獻不足。今觀仲鱗所得天與公死難卷,與當年吾家妙德先生石頭城事,正相伯仲。然天與公不食其食,事其事,而死其難,尤奇之奇者也。趙、謝負約不至,竟成賣友,可堪餵袁家狗耶?夫天與公何如人品,而史亦不載,則宋、元之文獻果不足徵也。史既不載,邑乘亦寥寥數語,而仲鱗兄乃得此一傳於市,豈忠義之光未應晦蝕,而假此以輝耀之耶?予喜袁氏三不朽傳中,以道德著者,又有天與公也。故喜而書數語以識。

書遊玉泉記後

編輯

萬曆乙卯夏,同數僧遊玉泉,沮、漳水暴至,舍舟而陸,住紫蓋一宿。走山上,雷雨大作,溪水暴漲,不得過,宿一民家。豬狗牛驢,臭穢之氣莫當,一夜捉鼻而坐。明日走泥塗中,從行人皆跌地欲哭。午,始至度門。此地去郡兩日程耳,遊者艱辛萬狀,乃知遊山亦非易事。王逸少戀岷嶺而竟不得往,有以也。

書東倭志後

編輯

嘉靖中,倭之大訌也,戚將軍橫嶼之戰,生擒九十餘人,奪所擄三千七百餘人,斬首三千六百餘級,可以封矣。晚年流落,角巾野服,徘徊西湖,如一山人遊客,亦殊可憐。嗟乎!張經王江涇之戰,斬首二千有奇,而就吏訊,身死西市,求為戚將軍亦何可得!此古人所以誦龍蛇之章而太息也。

書戒殺文後

編輯

東坡學佛,而口饞不能戒肉。至惠州,尤終日殺雞,既甘其味,又虞致罪,故每月為轉兩日經,救拔當月所殺雞命。其疏云:「世無不殺之雞,均為一死。」尤為可笑。世雖無不殺之雞,何必殺自我出乎?予戒殺十五六年矣,又不喜食肉,間或山妻念予無食,令兒子輩送來佐酒,予輒止之。今後可不為予設矣。

書李習之文後

編輯

《李習之文集》,無一篇詩,觀「雲在青天水在瓶」一絕,非不工詩者。陸放翁云:「《張文昌集》,無一篇文;李習之文,無一篇詩。皆是詩文各有集耳。」又皇甫持正文集外,亦別有詩。數千百年,存與不存,若滅若沒,追思其昔之苦心,良可歎也。

書梁諸王傳後

編輯

(以下待補入。)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