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到頂,還是潛力很大?

生產到頂,還是潛力很大?
陝西省勉縣高潮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0年9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解放以後,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們公社的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九六三年,有些隊的產量達到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指標。有些人便認為:莊稼長得夠好了,產量提得夠高了,平田大壩,潛力不大,要想再創高產,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是滿足現狀,還是繼續前進?是「生產到頂」還是潛力很大?這是當時擺在我們公社面前的一個大問題。怎麼辦?毛主席說:「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我們組織廣大幹部、社員,認真學習毛主席這個偉大教導,認識到事物的發展永遠不會停息,生產的發展也永遠不會到頂,高產是比較而說的。如果不繼續前進,其他公社產量超過我們,高產會轉化為低產;敢想敢幹,奮發圖強,高產可以變成更高產。毛主席的光輝教導給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調動了廣大幹部、社員的積極性。

我們公社的土地在河壩舊道上,人稱「十田九沙」,不少地是「響沙漏篩地」。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田,也因為地勢低洼,浸水不干,一年只能收一季水稻;如遇霖雨,水稻被淹,一季也收不到。這些田都是我們奪取大面積高產的「拉腿田」,但是,如果把它改造過來,我們公社的農業生產就會有一個新的飛躍。

於是,我們下決心向改土、排澇進軍。

事物是在矛盾鬥爭中前進的。改土、排澇的計劃確定以後,多數隊積極性很高,但也有少數隊遲遲不動。原因是,有些人認為改土要耽誤一季收成,排澇挖溝要占去一部分耕地,沒有充分認識改土、排澇對增產的作用,只想保住眼前利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的教導,開展了如何正確對待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討論,使大家明確了要有所失才有所得,改土、排澇要占去一部分土地,花一些勞動力,但可以帶來農業大增產。從而增強了改土、排澇的信心。

思想問題解決了,一個改土、排澇的群眾運動在全公社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有的隊主動調整土地,滿足開溝排澇的需要;有的隊主動放棄一季收入,把田土讓給兄弟隊,便於取土改土。經過連年奮戰,互相幫助,群策群力,全公社採取鏟高田墊低田、沙中滲泥、泥中滲沙等辦法,改良土壤一千一百多畝,改沙地為水田一千二百多畝;修建排澇溝十三條,長達十餘華里,使二千一百多畝常年浸漬田,變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這樣,「拉腿田」變成了高產田,畝產由原來的三、四百斤上升到六、七百斤,全公社的生產得到大發展。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舊過程完結了,新過程發生了。新過程又包含着新矛盾,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當改土、排澇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糧食產量有了一個很大飛躍時,有一些人又產生了新的「生產到頂」的思想。他們說:「現在是潛力挖盡,生產到頂;若要再奪高產,那就是油餅回炸——沒有多少油水了。」

到底是油水不大還是油水很大?已經取得的成績是頂點還是新的起點?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和幹部、社員一起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光輝哲學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根據毛主席關於「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的偉大教導,發動群眾找新的差距,開展還有沒有潛力可挖、能不能繼續前進的討論。同時,組織幹部、社員到先進單位參觀。經過參觀學習,打開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找出了差距。他們說:「原來只知牆內楊柳綠,不知牆外桃花紅。」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在全面落實毛主席親自製定的農業「八字憲法」,實行科學種田,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方面,還有許多潛力可挖。

於是,我們採取抓點帶面,以面促點,對比提高的方法,社抓重點隊,隊抓實驗田,大搞科學種田,把全面執行農業「八字憲法」作為大幅度增產的主攻方向。從一九六四年以來,共有二百多人參加科學實驗,幹部、青年、婦女、民兵都有自己的實驗田,各個實驗田又都有自己的側重點。我們遵照毛主席「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教導,把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大面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帶到實驗田去試驗,把實驗田成功的經驗,推廣到大面積生產中去,使生產不斷得到提高。

引進稻穀良種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早在一九五九年,我們就引進了「桂花球」,經過多年試驗,逐步推廣,到一九六三年全面推廣,達到了每畝穩產八百斤,比當地品種高出了百分之三十。我們並不以此為滿足,又於一九六五年引進了「二矮」,頭一年試插就達到了畝產千斤。但是,和引進「桂花球」的情況一樣,開始群眾還有顧慮,說「早禾田能增產,中禾田不一定增產」。為了證明良種增產的穩定性,一九六六年我們試插了三十畝中禾田,經過精心培養,結果畝產同樣達到了千斤。接着,我們在全公社作了大面積推廣,使糧食產量產生了新的飛躍。

多年來,我們公社廣大幹部、社員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用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指導農業生產,大破「生產到頂論」,使我們在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的進軍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們公社儘管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只有九分耕地,一九六八年又根據國家需要,將四分之一的耕地改為蔬菜和藥材基地,但我們每年賣給國家糧食,都超過計劃十萬斤以上。在不斷提高社員生活水平的基礎上,七年來還集體儲糧九十六萬餘斤。過去,我們這裡是「三天不雨是小旱,五天不雨是大旱,若遇霖雨漲洪水,河邊莊稼連根搬」;現在是「田水盈盈,林禾並茂」。廣大幹部、社員興奮地說:「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是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用它武裝人的頭腦人變樣,用它戰天鬥地地換裝。」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