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荊南裴尚書論文書

答荊南裴尚書論文書
作者:柳冕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527

猥辱來問,曠然獨見,以為齒髮漸衰,人情所惜也;親愛遠道,人情不忘也。大哉君子之言,有以見天地之心。夫天生人,人生情;聖與賢,在有情之內久矣。苟忘情於仁義,是殆於學也;忘情於骨肉,是殆於恩也;忘情於朋友,是殆於義也。此聖人盡知於斯,立教於斯。今之儒者,苟持異論,以為聖人無情,誤也。故無情者,聖人見天地之心,知性命之本,守窮達之分,故得以忘情。明仁義之道,斯須忘之,斯為過矣;骨肉之恩,斯須忘之,斯為亂矣;朋友之義,斯須忘之,斯為薄矣。此三者,發於情而為禮,由於禮而為教。故夫禮者,教人之情而已。

丈人志於道,故來書盡於道,是合於情盡於禮至矣。昔顏回死,夫子曰:「天喪予。」子路死,夫子曰:「天喪予。」是聖人不忘情也久矣。丈人豈不謂然乎?如冕者,雖不得與君子同道,實與君子同心。相顧老大,重以離別,況在萬里,邈無前期,斯得忘情乎!古人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況十年乎!前所寄拙文,不為文以言之,蓋有謂而為之者。歿,《雅》頌作;《雅》、《頌》寢,夫子作。未有不因於教化,為文章以成《國風》。是以君子之儒,學而為道,言而為經,行而為教,聲而為律,和而為音,如日月麗乎天,無不照也;如草木麗乎地,無不章也;如聖人麗乎文,無不明也。故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謂之文,兼三才而名之曰儒。儒之用,文之謂也。言而不能文,君子恥之。及王澤竭而詩不作,騷人起而淫麗興,文與教分而為二。以之才,則不知教化;以之道,則不知文章。以門之教評之,非君子之儒也。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則德勝,文不知道則氣衰,文多道寡,斯為藝矣。《語》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兼之者斯為美矣。昔遊夏之文章與夫子之道能流,列於四科之末,此藝成而下也,苟言無文,斯不足徵。

小子志雖復古,力不足也;言雖近道,辭則不文。雖欲拯其將墜,末由也已。丈人儒之君子,曲垂見襃,反以自愧。冕再拜。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