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文衡 (四庫全書本)/前集卷24

前集卷二十三 經濟文衡 前集卷二十四 前集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經濟文衡前集卷二十四
  宋 滕珙 撰
  知類
  論孟子知覺之説
  答胡廣仲
  此段謂知此事覺此理乃學之至而知之盡
  所引孟子知覺二字卻恐與上蔡意㫖不同蓋孟子之言知覺謂知此事覺此理乃學之至而知之盡也上蔡之言知覺謂識痛癢能酬酢者乃心之用而智之端也二者亦不同矣然其大體皆知之事也今以言仁所以多矛盾而少契合也憤驕險薄豈敢輒指上蔡而言但謂學者不識仁之名義又不知所以存養而張眉弩眼説知説覺者必至此耳如上蔡詞氣之間亦㣲覺少些小溫粹恐亦未必不坐此也夫以愛名仁固不可然愛之理則所謂仁之體也天地萬物與吾一體固所以無不愛然愛之理則不為是而有也須知仁義禮智四字一般皆性之徳乃天然本有之理無所為而然者但仁乃愛之理生之道故即此而又可以包夫四者所以為學之要耳
  論覺是知之用之説
  答游誠之
  此段謂覺者心也日用之間以敬為主自然本心不昧不待致覺而無不覺矣
  示諭讀書玩理次第甚慰所懐但嚴立功程寛着意思久之自當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也所論日用功夫尤見其為己之意但心一而已所謂覺者亦心也今以覺求心以覺用心紛拏廹切恐其為病不但揠苖而已不若日用之間以敬為主而勿忘焉則自然本心不昧隨物感通不待致覺而無不覺矣故孔子只言克己復禮而不言致覺用敬孟子只言操存舍亡而不言覺存昧亡謝先生雖喜以覺言仁然亦曰心有知覺而不言知覺此心也請推此以騐之所論得失自可見矣若以名義言之則仁自是愛之體覺自是知之用界分脈絡自不相闗但仁統四徳故人仁則無不覺耳然謝子之言侯子非之曰謂不仁者無所知覺則可便以心有知覺為仁則不可此言亦有理請試思之
  論惻隠非出於覺之説
  答游誠之
  此段謂功夫用力處則在敬而不在覺耳
  仁覺之説前書已詳報矣此書所諭惻隠似非出於覺者此語甚佳但所謂覺之一字未必不佳者鄙意亦非以覺為不佳但謂功夫用力處在敬而不在覺耳上蔡雲敬是常惺惺法此言得之但不免有便以惺惺為仁之意此則未穏當耳所諭從前馳騖之過此非明者不能自知甚善然既自知之則亦自改之而已他人不得而與也窮理涵養要當並進蓋非稍有所知無以致涵養之功非深有所存無以盡義理之奧正當交相為用而各致其功耳
  論程子謂知覺言仁之非
  答何叔京
  此段謂知覺言仁只説得仁之用
  知覺言仁程子已明言其非見二十四卷蓋以知覺言仁只説得仁之用而猶有所未盡不若愛字卻説得仁之用平正周徧也
  論知行先後之義
  答吳晦叔
  此段謂知之為先行之為後
  泛論知行之理而就一事之中以觀之則知之為先行之為後無可疑者如孟子所謂知皆擴而充之程子所謂譬如行路須得光照及易文言所謂知至至之知終終之之類是也然合夫知之淺深行之大小而言則非有以先成乎其小亦將何以馴致乎其大哉如子夏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為先程子謂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及易文言所言知至知終皆在忠信修辭之後之類是也蓋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誠敬之實及其少長而博之以詩書禮樂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間各有以知其義理之所在而致涵養踐履之功也此小學之事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及其十五成童學其大學則其灑掃應對之間禮樂射御之際所以涵養踐履之者略已小成矣於是不離乎此而教之以格物以致其知焉致知雲者因其所已知者推而致之以及其所未知者而極其至也是必至於舉天地萬物之理而一以貫之然後為知之至而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至是而無所不盡其道焉此大學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今就其一事之中而論之則先知後行固各有其序矣誠欲因夫小學之成以進乎大學之始則非涵養踐履之有素亦豈能居然以夫雜亂紛糾之心而格物以致其知哉且易之所謂忠信修辭者聖學之實事貫終始而言者也以其淺而小者言之則自其常視毋誑男唯女俞之時固已知而能之矣知至至之則由行此而又知其所至也此知之深者也知終終之則由知至而又進以終之也此行之大者也故大學之書雖以格物致知為用力之始終非謂初不涵養踐履而直從事於此也又非謂物未格知未至則意可以不誠心可以不正身可以不修家可以不齊也但以為必知之至然後所以治己治人者始有以盡其道耳若曰必俟知至而後可行則夫事親從兄承上接下乃人生之所不能一日廢者豈可謂吾知未至而暫輟以俟其至而後行哉按五峯作復齊記有立志居敬身親格之之説蓋深得乎此者但知言所論於知之淺深不甚區別而一以知先行後概之則有所未安耳
  論大學格物致知之義
  答潘文叔友文
  此段謂大學格物致知乃是即事物上窮得本來自然之理
  知行之説恐古人説知字不如此大學所謂格物致知乃是即事物上窮得本來自來當然之理而本心知覺之體光明洞達無所不照耳非是囘頭向壁隙間窺取一霎時間己心光影便是天命全體也
  格物類
  論格物先後緩急之序
  答陳齊仲
  此段謂格物先要講學窮理豈特存心於草木器用之間
  格物之論伊川意雖謂眼前無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須有緩急先後之序豈遽以為存心於一草木器用之間而忽然懸悟也哉且如今為此學而不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於一草木一器用之間此是何學問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飯也來諭似未看破此處病敗恐不免出入依違之弊耳不可不察
  論格物當先涵養
  答林擇之
  此段謂古人自小學中涵養成就至大學只從格物做起
  仁者心體之全其用隨事而見所舉伊川先生格物兩條極親切上蔡意固好然卻只是説見處今且論涵養一節疑古人直自小學中涵養成就所以大學之道只從格物做起今人從前無此工夫但見大學以格物為先便欲只以思慮知識求之更不於操存處用力縱使窺測得十分亦無實地可據大抵敬字是徹上徹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間節次進步處耳
  論格物致知皆先涵養
  答林擇之
  此段謂古人自㓜便做工夫涵養將去自然純熟
  古人只從㓜子常視無誑以上灑掃應對進退之間便是做涵養底工夫了此豈待先識端倪而後加涵養哉但從此涵養中漸漸體出這端倪來則一一便為己物人只如平常地涵養將去自然純熟今曰即日所學便當察此端倪而加涵養之功似非古人為學之序也又雲涵養則其本益明進學則其智益固表裏互相發也此語甚佳但所引三傳語自始學以至成徳節次隨處可用不必以三語分先後也蓋義理人心之固有茍得其養而無物慾之昏則自然發見明著不待別求格物致知亦因其明而明之爾今乃謂不先察識端倪則涵養箇甚底不亦太急廹乎
  論物則形下形上之義
  答江徳功
  此段謂格物必至於物理之盡則吾之知識貫通無有蔽礙
  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則物者形也則者理也形者所謂形而下者也理者所謂形而上者也人之生也固不能無是物矣而不明其物之理則無以順性命之正而處事物之當故必即是物而求之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物之極則物之理有未窮而吾之知亦未盡故必至其極而後已此所謂格物而至於物則物理盡者也物理皆盡則吾之知識廓然貫通無有蔽礙而意無不誠心無不正矣此大學本經之意而程子之説然也
  窮理類
  論窮理不必深求之非
  答連嵩卿
  此段謂窮理未深則不知所行之可否
  窮理之要不必深求此語有大病殊駭聞聽行得即是固為至論然窮理不深則安知所行之可否哉宰予以短䘮為安是以不可為可也子路以正名為迂是以可為不可也彼親見聖人日聞善誘猶有是失況於餘人恐不但如此而已窮理既明則理之所在動必由之無論髙而不可行之理但世俗以茍且淺近之見謂之不可行耳如行不由徑固世俗之所謂迂不行私謁固世俗之所謂矯又豈知理之所在言之雖若甚髙而未嘗不可行哉理之所在即是中道惟窮之不深則無所準則而有過不及之患未有窮理既深而反有此患也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葢惟如此然後可以應務未至於此則凡所作為皆出於私意之鑿冥行而已雖使或中君子不貴也
  經濟文衡前集卷二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