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續英烈傳
◀上一回 第三十三回 耶水難留再至蜀 西平多故遁入山 下一回▶

  話說建文渡過錢塘江,乃是九日。到了重九這日,方登天台遊賞。忽見馮㴶約會了金焦、蔡運、劉伸,同走到面前謁師。大家相見甚喜,遂相攜在雁宕、石樑各處,遊賞了三十九日,方纔議別。蔡運不願復歸,也就祝髮,自號雲門僧,留住在會稽雲門寺。馮㴶、劉伸、仲彬各各別去,建文依舊同兩僧一道,從舊路而回。

  一日行到耶溪,因愛溪水澄清,就坐在溪邊石上歇腳。建文忽遠遠望見隔溪沙地上,坐著一個樵夫,用手在淺沙上劃來劃去,就象寫字一般,因指與他三人道:「你們看,隔溪這個樵子的模樣,好似廖平。」三人看了,說道:「正是他。」程濟因用手遠招道:「司馬老樵,文大師在此。」那樵子聽見,慌忙從溪傍小橋上,轉了過來。看見大師,便哭拜道:「弟子祇道今生不能見師,不料今日這裏相逢!」建文扶他起來,亦大慟道:「我前日避難逃去,常恐遺禍於你。後馮㴶來報知汝家無恙,我心纔放下。但不知你為何逃遁至此?」廖平道:「知府捉師不著,明知是我放走,無奈不得,卻暗暗申文,叫撫按起我做官,便好追求。我聞知此信,所以走了。」建文道:「我前過襄陽,打聽得知府已去任。汝今回去或亦不妨。」廖平道:「弟子行後,家人已報府縣死於外矣,今歸豈非誆君?」建文道:「汝若不歸,則流離之苦,皆我累你。」廖平道:「弟子之苦,弟子所甘,師不足念。但師東流西離,弟子念及,未免傷心耳。欲留師歸宿,而茅屋毫無供給,奈何奈何!」建文聽了,愈覺慘然,遂相攜而行,直送三十里,方痛哭分別而去。建文師弟四人,向蜀中而來。

  到了永樂三年,要回雲南,行至重慶府,覺身子有些不爽,要尋個庵院,暫住幾日,養養精神,方好再行。因四下訪問,有人指點道:「此處並無大寺院,惟有向西二里,有一村坊,叫做善慶里。里中有個隱士,姓杜名景賢,最肯在佛面上做工夫。曾蓋了一個庵兒,請一位雪庵師父,在內居住。你們去投他,定然相留。建文師弟聽了,就尋善慶里庵裏來。走到庵中,叫聲雪庵,雪庵聽見,因走出來,彼此相見,各各又驚又喜。你道為何?原來這雪庵和尚,是建文帝的朝臣,叫做吳成學,自遭建文之難,便棄官削髮為僧,自稱雪庵。恐近處有人知覺,遂遁至四川重慶府住下,訪知善慶里杜景賢為人甚有道氣,因往投之。杜景賢一見,知非常人,因下榻相留,朝夕談論,十分相契,遂造一間靜室,與雪庵居住。當日出來,與建文相見,各各認得,驚喜交集。建文道:「原來雪庵就是你。」雪庵道:「弟子哪裏不訪師?並無消息,誰知今日這裏相逢!」因以弟子禮拜見了,又與三人見禮。就請師到房中,各訴變後行藏,悲一回,感一回,又歎息一回。建文住了幾日,因見庵門無匾額,又見案有觀音經,因寫了「觀音庵」三個大字,懸於庵前。杜景賢聞知庵中又到了高僧,便時時來致殷勤。建文因住得安妥,便住了一年。直到永樂四年三月,方纔別了雪庵,又往雲南。

  到了雲南,建文問程濟道:「我今欲投西平侯沐晟家去住,你以為何如?」程濟聽了,默然半晌,方說道:「該去,該去,此天意也。」建文著驚道:「汝作此狀,莫非又是難麼?」程濟道:「難雖是難,卻一痕無傷,請師勿慮。」建文道:「事既如此,慮亦無用。但他一個侯門,我一個遊僧,如何入去與他相見?」程濟道:「若要照常通名請謁,假名自然拒絕,真名豈不漏泄,斷乎不可。我看這四月十五日巳時,開門在南,太陰亦在南,待弟子用些小術,借太陰一掩,吾師竟入可也。」你道建文為何要見沐晟?祇因這沐晟,乃西平侯沐春之弟。建文即位時,沐春卒,沐晟來襲爵,建文愛他青年英俊,時時召見,賜宴賜物,大加恩禮,有此一段情緣,故建文想見。這日聽見程濟說得神奇,不敢不聽。等到十五日巳時,果然見沐晟開門升堂,遂不管好歹,竟闖進門來。真也奇怪,就像沒人看見的一般,讓他搖搖擺擺,直走上堂,將手一舉道:「將軍請了,別來物是人非,還認得貧僧麼?」沐晟見那僧來的異樣,不覺心動。再定睛細看,認的是建文帝,驚得直立起來。一時人眾,不敢多言,祇說一聲:「老師幾時到此?」就吩咐掩門,叫人散去。將建文請入後廳,伏地再拜道:「小臣不知聖駕到此,罪該萬死!」建文忙扶他起來,道:「此何時也,怎還如此稱呼?此雖將軍忠不忘君之雅意,然禍患相關,卻非愛我,切宜戒之。」沐晟受命,亦作師弟稱呼,就留師在府中住下。

  不期此時安南國王胡低不靖,永樂差嚴震直作使臣,到雲南詔沐晟發兵往征。宣過了詔書,到第二日,要回朝復命,來辭沐晟,忽看見一個和尚走進去。沐晟便吩咐掩門,不容相見。此時建文做和尚,出亡在外的消息,已有人傳說在嚴震直耳朵裏,今日又親眼看見,怎不猜疑到此,遂趨近沐晟,低低說道:「犬馬之心,正苦莫申;今幸舊君咫尺,敢望老總戎曲賜一見。」沐晟聽了,假驚道:「舊君二字,關禍害不小,天使何輕出此言?」嚴震直道:「老總戎休要忌我,我已親眼看見。同是舊臣,自同此忠義,斷無他念。」沐晟暗想:「他看見是真,若苦苦推辭,恐不近人情,轉要觸怒。」祇得低低說道:「天使既念舊君如此,自同此肝膽,同此死生,但須謹慎。」遂入內與建文說知,隨引震直入見。震直入到內廳,看見建文一個九重天子,今為萬里孤僧,不勝痛楚,因哭拜道:「為臣事君不終,萬死,萬死!」建文亦泣道:「變遷改革,此係天命,舉國盡然,非一人之罪。今還戀戀,便足斷跡夷齊。但須慎言,使得保全餘生,則庶幾無負。」震直聽了,哽咽不能出聲,惟說道:「臣愧其無辭,但請以死,明心而已。」遂再拜辭出,歸到旅舍。忽忽如有所失,竟吞金而死。

  地方官見使臣死了,自然備棺衾收殮,申文上司。上司自然奏聞天子。沐晟聽知,暗暗與建文商議道:「震直一死,固是滅口明心之念。但死得太急,地方官奏報朝廷,朝廷未免動疑,又要苛求。雖昨日之見,無人得知。但府中耳目眾多,不可不防。況晟今又奉詔南征,師居此地,恐不穩便。」建文道:「汝言是也。」因問程濟,程濟道:「居此者,正師之一難也。今雖已過,自宜遠隱,以避是非。」師方大悟,遂別沐晟出來。又問程濟道:「出便出來了,卻於何處去隱?」程濟道:「隱不厭山深。弟子聞永昌白龍山,僻在西南,甚是幽邃,可到那裏,自創一居,方可常住。」建文道:「此言有理。」大家遂同至永昌白龍山,選擇了一塊秘密之地。此時因有沐晟所贈,賢能二和尚,遂伐木結茆,造成一座小庵,請師居住。

  到永樂五年七月間,住了一年有餘,雖喜平安,卻不抄不化,早已無布無食,漸近飢寒。程濟無奈,祇得出來四下行乞。一日行乞到市中,忽遇見史仲彬,兩人皆大喜,仲彬忙問道:「如今師在哪裏?」程濟道:「師如今在白龍山上,結茆為庵,草草棲身。你為何獨身到此?」仲彬道:「我非獨身。我因放師不下,遂約了何洲、郭節、程亨同來訪師。料師必在雲南,故相伴而來。因路上聞得朝廷遣都給事胡熒,往來湘湖雲貴,秘密訪師。故我四人不敢作夥招彰,夜雖約了同宿,當日裏則各自分行。這兩日,因我尋不著,正苦莫可言。今幸相遇,方不辜負我心。」說罷,就引程濟到寄宿之處,候何洲、郭節、程亨。三人齊歸了,與程濟相見過,算計夜行。此時是七月十八夜,月上皎潔,彼此相攜出門。上下山坡,坐坐行行,直行了二十餘里,方到庵前。天已亮了,程濟叩庵,應能和尚開門,看見仲彬四人,忙入報師。仲彬四人,亦隨入而拜於榻前,建文喜而起坐榻上。眾人問候了一番,各各淚下。隨即取出禮物獻上,建文一一收了。自此情興頗暢,因率仲彬等四人,日日在白龍山遊賞以為樂。住了月餘,四人要辭去,建文不捨。許何洲、郭節、程亨三人先行,又留仲彬住到永樂六年三月,方許其行。到臨行日,建文親送,痛哭失聲,再三囑咐道:「今後慎勿再來。道路修阻,一難也;關津盤詰,二難也;況我安居,不必慮也!」仲彬受命而去。建文在庵中,住過了兩年,乃是永樂八年。這兩年中,眾弟子常常來問候建文,不至寂寞。一日說道:「想我終身,祇合投老於此處。」程濟笑道:「且住過了一年,再算計也不遲。」建文驚問道:「為何住過一年,又要算計,莫非又有難麼?」程濟笑而不言。不期到永樂九年,地方報知府縣說:「白龍山庵中,常有不僧不俗之人,往來棲止,或歌或哭,蹤跡可疑。恐害地方,求老爺作主。」府縣聽了,竟行牌地方,叫將白龍山庵拆毀。祇因這一拆毀,有分教:

    困龍方伏地,驚雀又移巢。

不知後來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上一回 下一回▶
續英烈傳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