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叢談/卷03
目錄 | 聽雨叢談 | |
◀上一卷 | 卷三 | 下一卷▶ |
都察院滿御史原稱理事官
編輯國初始置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滿洲、漢人各一員,漢人或以大學士兼理。又設協理院事左副都御史各二人,左右僉都御史各一人,初用漢軍,後漢軍漢人參用。監察御史四十人,皆漢人。滿洲則曰理事官、副理事官,不分臺也。後改理事官為給事中,副理事官為監察御史。康熙初,定滿洲御史二十三人,漢御史二十四人,又置漢軍御史八人,每年二八月,甄敍賢否,內陞外轉,漢軍與漢人並列,內陞京卿、內閣侍讀學士。今定滿給事中十二人,漢十二人,滿御史二十八人,漢御史二十八人,漢軍併於漢人一班,且久停二八月考核之舉。 〈 初,六部滿司官,亦稱理事官、副理事官。〉
滿洲典試差始
編輯康熙三十八年,以翰林院編修阿金為福建正考官,滿保為浙江副考官,喀爾喀為河南副考官,法保為陝西副考官,此滿洲翰林出典主考之始。
經筵講官
編輯經筵講官,舊例以尚書、侍郎、內閣學士、翰林掌院學士充之,入相則解,惟徐元文以戶部侍郎入相,熊賜履以吏部、張英以禮部大拜,皆帶講官,後遂成例。
漢軍迴避刑部
編輯今漢軍人皆迴避刑部,不知例意原委。考康熙年,刑部侍郎李輝祖、喻成龍、卞永譽、金璽;雍正年,王國恩,均漢軍人。或言此例自年羹堯擬罪時,漢軍人頗存黨護之意,由此始不准漢軍人任刑官。然而首發年羹堯之僭妄者,為漢軍蔡珽,而袒年者為隆科多,其迴避漢軍官員之例,恐別有所為,非僅為此也。
按漢軍人不得選刑部之例,始於乾隆十九年,足徵非因年羹堯而然也。又考先文肅公於乾隆三十八年曾官刑部侍郎,後洊宰輔,仍兼刑部。今少宰基溥亦由刑部侍郎轉階。是內府之滿洲旗分內漢姓人,與漢軍不同,仍不在迴避之例。
內閣學士亦稱翰林
編輯《居易錄》載:祭告五嶽、四瀆、帝王陵寢及先師孔子,舊例遣侍郎、副都通,大至四品而止,翰林則閣學、掌詹、少詹而止云云。然則從前閣學,亦稱翰林矣。今中書舍人猶稱內翰,即本於此。又云:祭酒例不開列,丙子之後,則讀講學士、雲麾使皆列名矣;丁丑之後,則祭酒以下至諭、洗、讀、講悉列名矣,不知例起於何年云云。今祭告之役,雲麾使久已不遣,往往命將軍、督撫、副都統、總兵就近致祭。
督捕官
編輯國初剏設督捕衙門於兵部,設滿漢左右侍郎二人,滿洲左右理事官二人,漢協理督捕太僕寺少卿二人,旋改左右理事官為滿漢郎中各一人,滿員外郎、主事各若干人,漢員外郎一人,主事六人,分理八司,治八旗逋逃及京城盜賊緝捕之事,凡三營將弁皆隸之。蓋古僕區之法。康熙辛未,以三營改隸九門提督,而督捕衙門惟專司逋逃之事。今裁督捕侍郎等官已久,其巡捕將弁設五營,仍屬提督。 〈 九門提督即步軍統領。〉 而緝捕之政,分隸於步軍統領、五城兵馬司正副指揮矣。
按京城巡捕五營向無統屬之官,部科及提督鎮撫皆可驅調,官兵疲於奔命。康熙中葉,始改隸於九門提督,從郭世隆之請也。世隆,漢軍鑲紅旗人,官刑部尚書。
答應
編輯今宮眷名位,妃嬪而下,曰常在,曰答應。初以為清語也。《池北偶談》載,曹貞吉官舍人時,曾於內庫視檢書籍,見庫房柱上有嘉靖間一帖,記烏玉、黃玉、綠玉、白玉、紅玉各若干斤,玉璞七萬幾千斤,後書答應焦桂花傳。按此則答應之號,非自本朝而始。惟外廷庫帖,可以直書其名,似非宮眷地位,或當時執事宮女之稱,與今不同也。然一宮女傳用珍玉若許,則明季之繁費,又可想見矣。
內大臣
編輯王漁洋《池北偶談》載,本朝官制,滿洲勳舊別有內大臣,不為閣部及八旗都統等官,有軍國重事,在禁中與滿洲大學士、尚書等雜議,謂之黑白昂邦。考唐制兩樞密使、左右中尉稱內大臣,然彼乃中貴,實異而名同耳。愚按前代禁中密勿之任,咸以宦官任之,本朝皆易以親臣。內大臣之職,實與中尉相似,階一品,與大學士文武並峙,位至貴也。今清語稱曰多羅機諳班。多羅機三字,乃內廷之稱;諳班,即昂邦轉音,大臣也。黑白亦作赫博,清語作商量籌畫之解。今稱參贊大臣曰赫白昂邦,文義較為允合。王漁洋所謂黑白昂邦,當是議政大臣也。
肩輿
編輯古人不有肩輿。《麈史》謂,唐時宰相乘馬,五代始用擔子。文潞公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司馬溫公為門下侍郎,臥疾,就拜左相,不可以騎:二公並許乘擔子,皆特恩也。《宋人[朝]野類要》雲,百司出局,人從先報上馬,蓋舊禮只是乘馬。自中興以來,始乘肩輿。《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云:東都舊制,耆德大臣或尊行宗室,特旨許乘肩輿。建炎初,上以維揚甎滑,謂大臣曰:「君臣一體,朕不忍使羣臣奔走危地,可特許乘輿」云云。可見古人乘輿之難如此。《宋史》鹵簿中已有肩輿。又雲,中興後中朝始有肩輿之制,初以優禮宗室老臣,其後濫至士庶,伎術至有乘(一)[二]人肩輿者。本朝初年,漢人官京朝者,亦多乘馬。其後准乘肩輿,三品以上用四人,四品以下用二人。今京官一二品漢大員,均乘肩輿,舁以四人。三品以下不乘肩輿,亦無二人肩輿之制。滿洲與漢人稍有區別,親王、郡王准乘八人肩輿,平日亦用四人,取其便捷之意。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雖有暖轎之制,近日只乘朱輪車。蒙古王非特恩無乘轎之制,咸豐五年,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因軍功賜乘肩輿。一品文職大臣、軍機大臣均乘四人肩輿,二品大員年逾六旬始乘肩輿,恐習於燕安而廢騎射之意也。外官武臣均乘馬,文臣督撫、使臣,輿夫八人,布政使而下至知縣,皆肩輿四人,佐貳雜職祇准乘馬,今亦乘二人肩輿,非制也。外官入京皆乘車,不准用肩輿,惟直隸總督許用,蓋大宛兩縣亦其兼屬也。
《池北偶談》言,外官肩輿不用帷蓋,乃古人褰帷之意。惟江寧、開封兩省督撫、司道、府廳州縣官皆用暖轎,蓋沿宋明都城之例,至今未改耳。按其說,是國初外省官員皆用亮轎,今非入闈、迎春之大典不乘,且以為亮轎榮於暖轎,不知改於何時矣。
八旗直省督撫大臣考
編輯國家涵一區夏,滿漢並重,惟京朝武臣,置有滿洲專缺。其文職衙門堂官,皆滿漢並用,如內閣四相,必兩滿洲、兩漢人;六部十二尚書,滿六人、漢六人是也。惟宗人府堂屬,全用宗室,只漢府丞一人,漢主事二人;又內務府、理藩院,均不用漢人。太醫院全用漢人, 〈 間有一二旗人亦借補漢缺。〉稍有不同也。外省官員,不分滿漢,惟擇賢而任。計自順治四年至雍正十三年止,共九十二年,八旗人員之任督撫者,漢軍則十居其七,滿洲十居其三,蒙古僅二人。 〈 乾隆以後,始用蒙古外任大員。〉 若乾隆元年而後之封圻,俟搜考續記。
江南江西總督:
馬鳴佩 〈 漢軍鑲紅人。〉 馬國柱 〈 漢軍正白人。〉 郎廷佐 〈 漢軍鑲黃人。〉
麻勒吉 〈 滿洲正黃人。〉 阿席熙 〈 (漢軍)[滿洲]鑲紅人。〉 王新命 〈 漢軍鑲藍人。〉
傅臘塔 〈 滿洲鑲黃人。〉 范承勳 〈 漢軍鑲黃人。〉 陶岱 〈 滿洲正藍人。〉
阿山 〈 滿洲鑲藍人。〉 邵穆布 〈 滿洲鑲藍人。〉 噶禮 〈 滿洲正紅人。〉
郎廷極 〈 漢軍鑲黃人。〉 赫壽 〈 滿洲正紅人。〉 常鼐 〈 滿洲正白人。〉
查弼納 〈 滿洲正黃人。〉 范時繹 〈 漢軍鑲黃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尹繼善 〈 滿洲鑲黃人。〉 趙宏恩 〈 漢軍鑲紅人。〉
浙江福建總督:
張存仁 〈 漢軍鑲藍人。〉 陳錦 〈 漢軍正藍人。〉 劉清泰 〈 漢軍正(藍)[紅]人。〉
佟(代)[岱] 〈 漢軍正藍人。〉 李率泰 〈 漢軍正藍人。〉 劉兆(麟)[麒] 〈 漢軍鑲白人。〉
王新命 〈 漢軍鑲藍人。〉 興永朝 〈 漢軍鑲黃人。〉 朱宏祚 〈 漢軍鑲白人。〉
郭世隆 〈 漢軍鑲紅人。〉 金世榮 〈 漢軍正黃人。〉 范時崇 〈 漢軍鑲黃人。〉
滿保 〈 滿洲正黃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川陝總督: 〈 順治十八年陝西各設總督,此缺奉裁。康熙十九年,復設,改為滿缺。〉
孟喬芳 〈 漢軍鑲紅人。〉 金礪 〈 漢軍鑲紅人。〉 馬之先 〈 漢軍鑲藍人。〉
李國英 〈 漢軍正紅人。〉
湖廣總督:
祖澤遠 〈 漢軍鑲(白)[黃]人。〉 李蔭祖 〈 漢軍鑲黃人。〉 張長庚 〈 漢軍鑲黃人。〉
董衞國 〈 漢軍正白人。〉 丁思孔 〈 漢軍鑲黃人。〉 李輝祖 〈 漢軍正黃人。〉
喻成龍 〈 漢軍正藍人。〉 郭世隆 〈 漢軍鑲紅人。〉 鄂海 〈 滿洲鑲白人。〉
額倫特 〈 滿洲鑲紅人。〉 滿丕 〈 滿洲正藍人。〉 楊宗仁 〈 漢軍正白人。〉
李成龍 〈 漢軍正藍人。〉 邁柱 〈 滿洲鑲藍人。〉
廣東廣西總督:
佟養甲 〈 漢軍正藍人。〉 李率泰 〈 漢軍正藍人。〉 王國光 〈 漢軍正紅人。〉
李棲鳳 〈 漢軍鑲紅人。〉 於時躍 〈 內府鑲黃人。〉 盧興祖 〈 漢軍鑲白人。〉
周有德 〈 漢軍鑲黃人。〉 金光祖 〈 漢軍正白人。〉 吳興祚 〈 漢軍正紅人。〉
石琳 〈 (滿洲)[漢軍]正白人。〉 郭世隆 〈 漢軍鑲紅人。〉 楊琳 〈 漢軍(鑲)[正]紅人。〉
郝玉麟 〈 漢軍鑲白人。〉 鄂彌達 〈 滿洲正白人。〉
雲南貴州總督:
趙廷臣 〈 漢軍鑲黃人。〉 卞三元 〈 漢軍鑲紅人。〉 甘文焜 〈 漢軍正藍人。〉
鄂善 〈 滿洲鑲黃人。〉 周有德 〈 漢軍鑲黃人。〉 蔡毓榮 〈 漢軍正白人。〉
范承勳 〈 漢軍鑲黃人。〉 丁思孔 〈 漢軍鑲黃人。〉 王繼文 〈 漢軍鑲黃人。〉
巴錫 〈 滿洲鑲藍人。〉 貝和諾 〈 滿洲鑲紅人。〉 郭瑮 〈 滿洲鑲紅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鄂爾泰 〈 滿洲正藍人。〉 尹繼善 〈 滿洲鑲黃人。〉
河道總督:
楊方興 〈 漢軍鑲白人。〉 楊茂勳 〈 漢軍鑲紅人。〉 盧崇峻 〈 漢軍鑲黃人。〉
羅多 〈 滿洲鑲白人。〉 王光裕 〈 漢軍正白人。〉 靳輔 〈 漢軍鑲黃人。〉
王新命 〈 漢軍鑲藍人。〉 于成龍 〈 漢軍鑲紅人。〉 董安國 〈 漢軍正白人。〉
趙世顯 〈 漢軍鑲紅人。〉 齊(勒蘇)[蘇勒] 〈 滿洲正白人。〉 趙宏恩 〈 漢軍鑲紅人。〉
漕運總督:
王文奎 〈 漢軍鑲紅人。〉 吳庫禮 〈 滿洲鑲白人。〉 蔡士英 〈 漢軍正白人。〉
屈盡美 〈 漢軍鑲白人。〉 帥顏保 〈 滿洲正黃人。〉 邵甘 〈 滿洲正黃人。〉
馬世濟 〈 漢軍鑲紅人。〉 興永朝 〈 漢軍鑲黃人。〉 王樑 〈 漢軍鑲黃人。〉
董安國 〈 漢軍正白人。〉 桑額 〈 漢軍鑲藍人。〉 赫壽 〈 滿洲正紅人。〉
郎廷極 〈 漢軍鑲黃人。〉 施世綸 〈 漢軍鑲黃人。〉 性桂 〈 滿洲正藍人。〉
顧琮 〈 滿洲鑲黃人。〉 補熙 〈 滿洲鑲黃人。〉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 〈 康熙八年六月裁。〉
張存仁 〈 漢軍鑲藍人。〉 馬光輝 〈 漢軍鑲黃人。〉 李蔭祖 〈 漢軍正黃人。〉
朱昌祚 〈 漢軍鑲白人。〉 白秉貞 〈 漢軍鑲白人。〉
直隸總督: 〈 康熙四年裁。〉
苗澄 〈 漢軍鑲白人。〉
宣大總督: 〈 順治十五年七月裁。〉
馬國柱 〈 漢軍正白人。〉 申朝紀 〈 漢軍鑲藍人。〉 耿焞 〈 漢軍正黃人。〉
佟養量 〈 漢軍正藍人。〉 馬鳴佩 〈 漢軍鑲紅人。〉 馬之先 〈 漢軍鑲藍人。〉
盧崇峻 〈 漢軍鑲黃人。〉
山東總督: 〈 久裁失考年月。〉
趙國祚 〈 漢軍鑲紅人。〉 祖澤溥 〈 漢軍鑲黃人。〉
河南總督: 〈 久裁失考年月。〉
劉清泰 〈 漢軍正紅人。〉
河南山東總督: 〈 此缺似特設於田文鏡,田病故即裁,應俟考。〉
田文鏡 〈 漢軍正黃人。〉
江南總督:
馬鳴佩 〈 漢軍鑲紅人。〉 郎廷佐 〈 漢軍鑲黃人。〉 阿席熙 〈 滿洲鑲紅人。〉
江西總督:
張朝璘 〈 漢軍正藍人。〉 董衞國 〈 漢軍正白人。〉
浙江總督:
張存仁 〈 漢軍鑲藍人。〉 趙國祚 〈 漢軍鑲紅人。〉 趙廷臣 〈 漢軍鑲黃人。〉
王國安 〈 漢軍正白人。〉
福建總督:
李率泰 〈 漢軍正藍人。〉 張朝璘 〈 漢軍正藍人。〉 祖澤溥 〈 漢軍正黃人。〉
劉斗 〈 漢軍正白人。〉 范承謨 〈 漢軍鑲黃人。〉 郎廷佐 〈 漢軍鑲黃人。〉
郎廷相 〈 漢軍鑲黃人。〉 姚啟聖 〈 漢軍鑲紅人。〉 王國安 〈 漢軍正白人。〉
范時崇 〈 漢軍鑲黃人。〉 覺羅滿保 〈 滿洲正黃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郝玉麟 〈 漢軍鑲黃人。〉
川湖總督:
羅繡錦 〈 漢軍鑲紅人。〉 祖澤遠 〈 漢軍鑲黃人。〉 蔡毓榮 〈 漢軍正白人。〉
四川總督:
李國英 〈 漢軍正紅人。〉 苗澄 〈 漢軍鑲白人。〉 劉兆(麟)[麒] 〈 漢軍鑲白人。〉
周有德 〈 漢軍鑲紅人。〉 楊茂勳 〈 漢軍鑲紅人。〉 年羹堯 〈 漢軍鑲黃人。〉
山西陝西總督:
白如梅 〈 漢軍鑲白人。〉 盧崇峻 〈 漢軍鑲黃人。〉
山西總督:
祖澤溥 〈 漢軍鑲黃人。〉 趙國祚 〈 漢軍鑲紅人。〉
陝西總督:
孟喬芳 〈 漢軍鑲紅人。〉 白如梅 〈 漢軍鑲白人。〉
廣東總督:
盧崇峻 〈 漢軍鑲黃人。〉
廣西總督:
於時躍 〈 內府鑲黃人。〉 屈盡美 〈 漢軍鑲白人。〉
雲南總督:
卞三元 〈 漢軍(正藍)[鑲紅]人。〉 鄂善 〈 滿洲鑲黃人。〉
貴州總督:
延年 〈 漢軍正藍人。〉 楊茂勳 〈 漢軍鑲黃人。〉 鄂善 〈 滿洲鑲黃人。〉
川陝滿缺總督: 〈 康熙七年,定為滿缺。十四年,改缺為陝西總督。十九年,仍改為川陝。〉
莫洛 〈 康熙七年正月任,十年正月交卸。〉 羅多 〈 十年正月任,十一年交卸。〉
鄂善 〈 十一年四月任,十二年交卸。〉 哈占 〈 十二年九月任,二十二年交卸。〉
禧佛 〈 二十二年任,二十五年交卸。〉 圖納 〈 二十五年九月任,二十七年交卸。〉
葛思泰 〈 二十七年二月任,三十一年休致。〉 鼐倫 〈 三十一年七月任,三十二年交卸。〉
佛倫 〈 三十三年任。〉 吳赫 〈 三十三年十月任,三十八年七月交卸。〉
席爾達 〈 三十八年七月任,四十年十月回部。〉 華顯 〈 四十年十月任,四十二年十二月故。〉
博濟 〈 四十三年正月任,四十七年交卸。〉 齊世武 〈 四十七年四月任,四十八年七月升。〉
殷泰 〈 四十八年七月任,五十二年二月解任。〉 鄂海 〈 五十二年二月任,六十年辦理糧餉交卸。〉
年羹堯 〈 六十年五月任,雍正三年調杭州將軍。〉 查郎阿 〈 雍正七年,以吏部尚書署,至乾隆年回京。〉
以上旗缺總督,均未知是何旗分,容續考補載。又年大將軍於雍正三年調將軍後,四五六等年空缺無人,是否鄂制軍自軍營回任,抑別有署事之員,均失考。
八旗直省巡撫考
編輯直隸巡撫:
王文奎 〈 漢軍鑲白人。〉 楊(興國)[國興] 〈 漢軍鑲紅人。〉 潘朝選 〈 漢軍正紅人。〉
王登聯 〈 漢軍鑲紅人。〉 甘文焜 〈 漢軍正藍人。〉 金世德 〈 漢軍正黃人。〉
格爾古德 〈 滿洲鑲藍人。〉 阿哈達 〈 滿洲鑲藍人。〉 崔澄 〈 漢軍鑲白人。〉
郭世隆 〈 漢軍鑲紅人。〉 沈朝聘 〈 漢軍鑲藍人。〉 于成龍 〈 漢軍鑲紅人。〉
江蘇巡撫:
周國佐 〈 漢軍正黃人。〉 張中元 〈 漢軍正黃人。〉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馬祐 〈 滿洲鑲紅人。〉 王新命 〈 漢軍鑲藍人。〉 吳存禮 〈 漢軍正黃人。〉
張楷 〈 漢軍正藍人。〉 范時繹 〈 漢軍鑲黃人。〉 尹繼善 〈 滿洲鑲黃人。〉
孫國璽 〈 漢軍正白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安徽巡撫:
李棲鳳 〈 漢軍鑲紅人。〉 劉宏遇 〈 漢軍正藍人。〉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宜永貴 〈 漢軍正白人。〉 張朝珍 〈 漢軍正藍人。〉 靳輔 〈 漢軍鑲黃人。〉
佟國相 〈 漢軍正藍人。〉 江有良 〈 漢軍正紅人。〉 高永爵 〈 漢軍鑲黃人。〉
佟國佐 〈 漢軍正藍人。〉 線一信 〈 漢軍正白人。〉 陳汝器 〈 漢軍鑲紅人。〉
李鈵 〈 漢軍正黃人。〉 喻成龍 〈 漢軍正藍人。〉 劉光美 〈 漢軍鑲紅人。〉
葉九思 〈 漢軍鑲藍人。〉 李成龍 〈 漢軍正藍人。〉
浙江巡撫:
蕭起元 〈 漢軍鑲白人。〉 秦世禎 〈 漢軍(鑲)[正]藍人。〉 陳應泰 〈 漢軍鑲紅人。〉
佟國器 〈 漢軍正藍人。〉 史記功 〈 漢軍正白人。〉 朱昌祚 〈 漢軍鑲白人。〉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范承謨 〈 漢軍鑲黃人。〉 達都 〈 漢軍正黃人。〉
陳秉直 〈 漢軍鑲黃人。〉 王國安 〈 漢軍正白人。〉 王維珍 〈 漢軍正藍人。〉
陳汝器 〈 漢軍鑲紅人。〉 線一信 〈 漢軍正白人。〉 張敏 〈 漢軍正黃人。〉
黃秉中 〈 漢軍鑲(黃)[紅]人。〉 徐元夢 〈 滿洲正白人。〉 呂猶龍 〈 漢軍正紅人。〉
法海 〈 滿洲鑲黃人。〉 傅敏 〈 滿洲鑲白人。〉 王國棟 〈 漢軍鑲紅人。〉
江西巡撫:
李(鳳翔)[翔鳳] 〈 漢軍鑲紅人。〉 朱延慶 〈 漢軍鑲藍人。〉 夏一鶚 〈 漢軍正白人。〉
蔡士英 〈 漢軍正白人。〉 郎廷佐 〈 漢軍鑲黃人。〉 張朝璘 〈 漢軍正藍人。〉
董衞國 〈 漢軍正白人。〉 白色純 〈 漢軍鑲白人。〉 佟國楨 〈 漢軍鑲黃人。〉
安世鼎 〈 漢軍鑲紅人。〉 李士楨 〈 漢軍正白人。〉 佟康年 〈 漢軍正藍人。〉
李基和 〈 漢軍鑲紅人。〉 郎廷極 〈 漢軍鑲黃人。〉 佟國勷 〈 滿洲鑲黃人。〉
白潢 〈 漢軍鑲白人。〉 伊都立 〈 滿洲正黃人。〉 邁柱 〈 滿洲鑲黃人。〉
布蘭泰 〈 蒙古正白人。〉 常安 〈 滿洲鑲紅人。〉
湖北巡撫: 〈 初稱湖廣巡撫,雍正二年定今名。〉
遲日益 〈 漢軍正白人。〉 張長庚 〈 漢軍鑲黃人。〉 楊茂勳 〈 漢軍鑲紅人。〉
董國興 〈 漢軍鑲白人。〉 徐化成 〈 漢軍正藍人。〉 張朝珍 〈 漢軍正藍人。〉
王新命 〈 漢軍鑲藍人。〉 石琳 〈 漢軍正白人。〉 柯永昇 〈 漢軍鑲紅人。〉
丁思孔 〈 漢軍鑲黃人。〉 桑額 〈 漢軍鑲藍人。〉 年遐齡 〈 漢軍鑲黃人。〉
劉殿衡 〈 漢軍鑲白人。〉 范時崇 〈 漢軍鑲黃人。〉 納齊哈 〈 滿洲鑲白人。〉
海敏 〈 滿洲鑲藍人。〉 憲德 〈 蒙古正白人。〉 趙宏恩 〈 漢軍鑲紅人。〉
德齡 〈 滿洲鑲黃人。〉
湖南巡撫: 〈 初稱偏沅巡撫,雍正二年定今名。〉
線縉 〈 漢軍正黃人。〉 金廷獻 〈 漢軍鑲藍人。〉 周召南 〈 漢軍鑲藍人。〉
盧震 〈 漢軍鑲白人。〉 韓世琦 〈 漢軍正白人。〉 丁思孔 〈 漢軍鑲黃人。〉
興永朝 〈 漢軍鑲黃人。〉 於養志 〈 漢軍鑲藍人。〉 王樑 〈 漢軍正黃人。〉
董安國 〈 漢軍正白人。〉 金璽 〈 漢軍鑲藍人。〉 李錫 〈 漢軍正黃人。〉
布蘭泰 〈 蒙古正白人。〉 王國棟 〈 漢軍鑲紅人。〉 趙宏恩 〈 漢軍鑲紅人。〉
福建巡撫:
佟國鼐 〈 漢軍正藍人。〉 佟國器 〈 漢軍正藍人。〉 宜永貴 〈 漢軍正白人。〉
張學聖 〈 漢軍鑲藍人。〉 劉漢祚 〈 漢軍鑲紅人。〉 徐永貞 〈 漢軍正紅人。〉
許世昌 〈 漢軍正紅人。〉 劉秉政 〈 漢軍鑲藍人。〉 楊熙 〈 漢軍正黃人。〉
吳興祚 〈 漢軍正紅人。〉 董國興 〈 漢軍鑲白人。〉 張仲舉 〈 漢軍鑲紅人。〉
卞永譽 〈 漢軍鑲紅人。〉 許嗣興 〈 漢軍鑲藍人。〉 黃秉(忠)[中] 〈 漢軍鑲紅人。〉
綽奇 〈 滿洲鑲白人。〉 覺羅滿保 〈 滿洲正黃人。〉 呂猶龍 〈 漢軍正紅人。〉
黃國材 〈 漢軍正白人。〉 毛文銓 〈 漢軍鑲白人。〉 常賚 〈 滿洲鑲白人。〉
山東巡撫:
丁文盛 〈 漢軍鑲黃人。〉 張儒秀 〈 漢軍鑲藍人。〉 夏玉 〈 漢軍正白人。〉
繆正心 〈 漢軍鑲藍人。〉 許文秀 〈 漢軍正黃人。〉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周有德 〈 漢軍鑲紅人。〉 張鳳儀 〈 漢軍正藍人。〉 趙祥星 〈 漢軍鑲白人。〉
施維翰 〈 漢軍鑲黃人。〉 李天玉 〈 漢軍鑲藍人。〉 郎永清 〈 漢軍鑲黃人。〉
佛倫 〈 滿洲正白人。〉 桑額 〈 漢軍正藍人。〉 楊廷耀 〈 漢軍正黃人。〉
李炳 〈 漢軍正黃人。〉 王國昌 〈 漢軍正白人。〉 趙世顯 〈 漢軍鑲紅人。〉
李樹德 〈 漢軍正黃人。〉 黃炳 〈 漢軍正白人。〉 塞楞額 〈 滿洲正白人。〉
山西巡撫: 〈 康熙七年,定為滿缺,專用旗人。〉
馬國柱 〈 漢軍正白人。〉 申朝紀 〈 漢軍鑲藍人。〉 祝世昌 〈 漢軍鑲紅人。〉
劉宏遇 〈 漢軍正藍人。〉 陳應泰 〈 漢軍鑲紅人。〉 白如梅 〈 漢軍鑲白人。〉
楊熙 〈 漢軍正黃人。〉 覺羅阿塔 〈 滿洲正紅人。〉 達爾布 〈 滿洲鑲藍人。〉
河南巡撫:
羅繡錦 〈 漢軍鑲紅人。〉 吳景道 〈 漢軍正黃人。〉 賈漢復 〈 漢軍正藍人。〉
彭有義 〈 漢軍正白人。〉 張自得 〈 漢軍正黃人。〉 郎廷相 〈 漢軍鑲黃人。〉
佟鳳彩 〈 漢軍正藍人。〉 董國興 〈 漢軍鑲白人。〉 丁思孔 〈 漢軍鑲黃人。〉
閻興邦 〈 漢軍鑲黃人。〉 李輝祖 〈 漢軍正黃人。〉 李國亮 〈 漢軍鑲紅人。〉
李錫 〈 漢軍正黃人。〉 張聖佐 〈 漢軍正藍人。〉 楊宗義 〈 漢軍正白人。〉
石文焯 〈 漢軍正白人。〉 田文鏡 〈 漢軍正黃人。〉 孫國璽 〈 漢軍正白人。〉
陝西巡撫: 〈 康熙七年,改入滿缺專用旗人。〉
雷興 〈 漢軍正黃人。〉 馬之先 〈 漢軍鑲藍人。〉 陳極新 〈 漢軍正藍人。〉
張自得 〈 漢軍正黃人。〉 賈漢復 〈 漢軍正藍人。〉 白清額 〈 (漢軍)[滿洲]正白人。〉
甘肅巡撫: 〈 康熙七年,改入滿缺專用旗人。〉
張尚 〈 漢軍正黃人。〉 張文衡 〈 (滿洲)[漢軍]鑲黃人。〉 佟延年 〈 漢軍正藍人。〉
劉斗 〈 漢軍正白人。〉
四川巡撫:
李國英 〈 漢軍正紅人。〉 高民瞻 〈 漢軍鑲白人。〉 佟鳳彩 〈 漢軍正藍人。〉
張德地 〈 漢軍鑲藍人。〉 杭愛 〈 滿洲鑲白人。〉 韓世琦 〈 漢軍正紅人。〉
噶爾圖 〈 滿洲鑲白人。〉 於養志 〈 漢軍鑲藍人。〉 齊世武 〈 滿洲正白人。〉
貝和諾 〈 滿洲正紅人。〉 能泰 〈 滿洲正白人。〉 葉九思 〈 漢軍鑲藍人。〉
年羹堯 〈 漢軍鑲黃人。〉 塞爾圖 〈 滿洲鑲紅人。〉 蔡珽 〈 漢軍正白人。〉
王景灝 〈 漢軍鑲黃人。〉 法敏 〈 滿洲鑲藍人。〉 憲德 〈 蒙古正白人。〉
廣東巡撫:
李棲鳳 〈 漢軍鑲紅人。〉 董應魁 〈 漢軍鑲黃人。〉 盧興祖 〈 漢軍鑲白人。〉
王來用 〈 漢軍正黃人。〉 劉秉權 〈 漢軍鑲藍人。〉 佟養鉅 〈 漢軍鑲紅人。〉
金儶 〈 漢軍鑲紅人。〉 李士(貞)[楨] 〈 漢軍正白人。〉 朱宏祚 〈 漢軍鑲白人。〉
江有良 〈 漢軍正紅人。〉 高承爵 〈 漢軍鑲黃人。〉 蕭永藻 〈 漢軍鑲白人。〉
石文晟 〈 漢軍正白人。〉 范時崇 〈 漢軍鑲黃人。〉 滿丕 〈 滿洲正藍人。〉
楊琳 〈 漢軍正紅人。〉 法海 〈 滿洲鑲黃人。〉 楊宗仁 〈 漢軍正白人。〉
楊文乾 〈 漢軍正白人。〉
廣西巡撫:
郭肇基 〈 漢軍正白人。〉 王一品 〈 漢軍鑲黃人。〉 於時躍 〈 漢軍鑲黃人。〉
屈盡美 〈 漢軍鑲白人。〉 金光祖 〈 漢軍正白人。〉 馬雄鎮 〈 漢軍鑲紅人。〉
陳洪明 〈 漢軍鑲紅人。〉 施天裔 〈 漢軍鑲紅人。〉 范承勳 〈 漢軍鑲黃人。〉
王起元 〈 漢軍鑲黃人。〉 蕭永藩 〈 漢軍鑲白人。〉 宜思恭 〈 漢軍正白人。〉
高其倬 〈 漢軍鑲黃人。〉 鄂爾泰 〈 滿洲鑲藍人。〉 祖秉圭 〈 漢軍正白人。〉
阿克敦 〈 滿洲正藍人。〉 金鉷 〈 漢軍鑲白人。〉
雲南巡撫:
李天浴 〈 漢軍鑲藍人。〉 朱國治 〈 漢軍正黃人。〉 王繼文 〈 漢軍鑲黃人。〉
石琳 〈 漢軍正白人。〉 石文晟 〈 漢軍正白人。〉 佟毓秀 〈 (滿洲)[漢軍]正藍人。〉
郭瑮 〈 滿洲鑲紅人。〉 吳存禮 〈 漢軍正黃人。〉 施世綸 〈 漢軍鑲黃人。〉
甘國璧 〈 漢軍正藍人。〉 鄂爾泰 〈 滿洲鑲藍人。〉 沈廷正 〈 漢軍鑲白人。〉
張允隨 〈 漢軍鑲黃人。〉
貴州巡撫:
趙廷臣 〈 漢軍鑲黃人。〉 卞三元 〈 漢軍鑲紅人。〉 羅繪錦 〈 漢軍鑲紅人。〉
佟鳳彩 〈 漢軍正藍人。〉 馬世濟 〈 漢軍鑲紅人。〉 高起龍 〈 漢軍正白人。〉
黃國材 〈 漢軍正白人。〉 金世揚 〈 漢軍正黃人。〉 毛文銓 〈 漢軍鑲白人。〉
沈廷正 〈 漢軍鑲白人。〉
南贛巡撫:
劉武元 〈 漢軍鑲紅人。〉 宜永貴 〈 漢軍正白人。〉 佟國器 〈 漢軍正藍人。〉
蘇宏祖 〈 漢軍正紅人。〉 胡文華 〈 漢軍正白人。〉
鄖陽巡撫:
朱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張尚 〈 漢軍正黃人。〉 白秉貞 〈 漢軍鑲白人。〉
王來任 〈 漢軍正黃人。〉 楊茂勳 〈 漢軍鑲紅人。〉
登萊巡撫:
陳錦 〈 漢軍正藍人。〉 朱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延綏巡撫: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周召南 〈 漢軍鑲藍人。〉 張仲第 〈 漢軍正黃人。〉
寧夏巡撫:
焦安民 〈 漢軍正紅人。〉 張尚 〈 漢軍正黃人。〉 孫茂蘭 〈 漢軍正紅人。〉
劉秉政 〈 漢軍鑲藍人。〉
操江巡撫:
陳錦 〈 漢軍正藍人。〉 李日芃 〈 漢軍正藍人。〉 秦世禎 〈 漢軍(藍黃)[正藍]人。〉
蔣國柱 〈 漢軍鑲白人。〉 宜永貴 〈 漢軍正白人。〉
鳳陽巡撫:
趙福星 〈 漢軍鑲白人。〉 王一品 〈 漢軍鑲黃人。〉 張尚賢 〈 漢軍正藍人。〉
直省滿缺巡撫考
編輯山西巡撫: 〈 康熙七年定為專用旗員。〉
覺羅阿塔 〈 康熙七年正月任,九月解。〉
達爾布 〈 康熙七年十月任,十五年九月解。〉 屠克善 〈 康熙十五年十月任,十九年閏八月休。〉
穆爾賽 〈 康熙十九年閏八月任,二十四年九月革。〉 圖納 〈 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任,二十五年□月交卸。〉
馬齊 〈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任,二十七年三月陞。〉 葉穆濟 〈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任,三十二年二月休。〉
噶爾圖 〈 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任,三十四年□月交卸。〉 溫保 〈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任,三十六年五月革。〉
倭倫 〈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任,三十八年七月降。〉 噶禮 〈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任,四十八年四月陞。〉
蘇克濟 〈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任,六十年十一月丁憂。〉 德音 〈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任,雍正元年五月革。〉
諾敏 〈 雍正元年五月任,三年三月交卸。〉 伊都立 〈 雍正三年四月任,四年十一月調江西。〉
德明 〈 雍正四年十一月任,五年六月陞刑部尚書。〉 覺羅石麟 〈 雍正五年六月任,入乾隆年交卸。〉
陝西巡撫: 〈 康熙七年定為滿缺。〉
白清額 〈 康熙七年正月任,八年十二月故。〉
鄂善 〈 康熙九年四月任,十一年四月陞。〉 阿席熙 〈 康熙十一年四月任,十二年六月陞。〉
杭愛 〈 康熙十二年七月任,十九年正月調。〉 鄂愷 〈 康熙十九年二月任,二十五年四月降。〉
圖爾宸 〈 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任,二十六年正月陞。〉 布雅努 〈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任,二十七年九月休。〉
薩弼圖 〈 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任,三十一年二月革。〉 布喀 〈 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任,是年十月革。〉
吳赫 〈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任,三十三年十月陞。〉 黨愛 〈 康熙三十三年十月任,三十六年閏二月交卸。〉
巴錫 〈 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任,三十七年十二月陞。〉 貝和諾 〈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任,三十九年四月調。〉
華顯 〈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任,四十年□月交卸。〉 鄂海 〈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任,四十九年□月交卸。〉
永泰 〈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任,五十四年五月交卸。〉 噶什圖 〈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任,雍正元年九月陞刑部尚書。〉
范時捷 〈 雍正元年九月任,二年十月交卸。〉 石文焯 〈 雍正二年十一月任,三年四月調。〉
圖里琛 〈 雍正三年七月任,四年十月陞兵侍。〉 法敏 〈 雍正四年十月任,五年六月交卸。〉
張保 〈 雍正五年六月任,是年八月陞。〉 西琳 〈 雍正五年十一月任,六年十二月交卸。〉
武格 〈 雍正七年二月任,九年□月革。〉 馬爾泰 〈 雍正九年任,十年交卸。〉
德齡 〈 雍正十一年任,是年交卸。〉 鄂昌 〈 雍正十二年二月任,十二月調四川。〉
碩色 〈 雍正十三年二月任,入乾隆年交卸。〉
甘肅巡撫: 〈 康熙七年定為滿缺。〉
劉斗 〈 順治十八年十月任,康熙九年五月陞。〉 華善 〈 康熙九年五月任,十六年交卸。〉
鄂善 〈 康熙十六年再任,十八年五月交卸。〉 巴錫 〈 康熙十八年六月任,二十二年交卸。〉
葉穆濟 〈 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任,二十七年二月調。〉 伊圖 〈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任,三十年十一月陞。〉
布喀 〈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任,三十一年二月調。〉 吳赫 〈 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任,十月調。〉
嚴泰 〈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任,三十三年十二月故。〉 舒淑 〈 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任,三十五年交卸。〉
郭洪 〈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任,三十六年七月革。〉 喀拜 〈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任,四十年十月交卸。〉
齊世武 〈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任,四十七年四月陞。〉 舒圖 〈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任,四十九年三月革。〉
鄂奇 〈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任,是年交卸。〉 岳拜 〈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任,五十三年六月故。〉
綽奇 〈 康熙五十三年六月任,雍正二年十月陞工部尚書。〉 花善 〈 康熙五十八年十月署,六十年九月降。〉
盧詢 〈 康熙六十年十月署,雍正二年交卸。〉 石文焯 〈 雍正三年四月任,五年十月來京。〉
莽鵠立 〈 雍正五年十月任,七年八月降。〉
謹按康熙七年,欽定川陝、甘肅、山西督撫為滿缺。至乾隆年間,仍遵其制。今各滿缺已多用漢員,未詳從何年所改,有無明降諭旨,應俟考訂增入。查《通志》所載,滿缺各員皆無旗分,而年羹堯、石文焯、范時(禮)[捷]、盧詢皆漢軍人,似是專用旗人,即為滿缺,不必泥於專用滿洲也。今迪化州、吐魯番同知等處,雖曰滿缺,亦非專一滿洲,凡蒙古、漢軍人皆可補授。又山東巡撫桑額一員,恐是桑格之誤。今濟南趵突泉上御碑亭有康熙年御製幸趵突泉詩碑一座,其時東撫乃桑格之名。考康熙初年,有江南提督桑格,漢軍鑲藍旗人,似與東撫桑格同為一人。 〈 東撫桑格原注正藍漢軍。〉蓋清語名字對音書寫,格額或有舛錯,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