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四庫全書本)/卷04下
至大金陵新志 卷四下 |
欽定四庫全書
至大金陵新志卷四下
元 張 撰
疆域志〈二〉
街巷
右御街〈按宮城記吳時自宮門南出至朱雀門七八里府寺相屬晉成帝因吳苑城築新宮正中曰宣陽門南對朱雀門相去五里餘名為御道夾道開御溝植槐栁梁武帝克東昏焚其奢淫服六十二種於御街今自天津橋直南夾道猶有故溝皆在民居南唐御衘也右有右御街在臺城西掖門外宮苑記雲吳太初宮北𤣥武門直對臺城西掖門前路東即右街是也其實自大司馬門出為御街自端門出為馳道自西掖門出為右御街端門即閶闔門〉
朱雀街〈按宮城記自宮門南出夾苑路至朱雀門七八里府寺相屬輿地誌朱雀門北對宣陽門相去六里名為御道夾開御溝植柳環濟其記曰天紀二年衛尉岑昏表修百府自宮門至朱雀橋夾路作府舍又開大道使男女異行夾道皆築高墻瓦覆或作竹籓庾闡楊都賦雲橫朱雀之飛梁豁八達之遐衝世説宣武出鎮南州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鄴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為劣東亭曰此乃所以為巧也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今臺城在府城東北而御街迤邐向南屬之朱雀門則其勢誠紆廻深逺不可測矣侯景縁淮作塘自石頭至於朱雀街十餘里中樓雉相屬宋彭城劉悛司空勔之長子勔見害於朱雀街悛兄弟平生不行此路〉
焚衣街〈在御街齊東昏侯製四種冠五彩袍一月中二十餘出晨出三更歸夜出清晨返梁廢東昏焚奢淫異服六十二種於御街後人號其所曰焚衣街〉
孔子巷〈在青溪側大仁寺前古廟在長樂橋東一里輿地誌雲孔子廟在樂遊苑東隔青溪蓋聖嗣侯所奉之廟也舊在溪南丹楊郡之東南本東晉所立中廢宋元嘉十九年詔復孔子廟至齊遷於今處以舊地為浮屠今名孔子寺亦名孔子巷在城東南五里古長樂橋東實録晉孝武太元十一年立宣尼廟故丹陽郡城中後移廟過淮水北以舊處為孔子寺亦呼其巷為孔子巷〉
國子監巷〈今鎮淮橋北御街東舊比較務即其地南唐跨有江淮鳩集典墳特置學官濵秦淮開國子監里俗呼為國子監巷又呼草巷〉
烏衣巷〈在秦淮南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諸郎今城南長干寺北有小巷曰烏衣去朱雀橋不逺丹陽記烏衣之起吳時烏衣營處所也晉記江左初立琅邪諸王居烏衣巷王敦謀逆導憂覆族使郭璞筮之卦成歎曰吉無不利淮水竭王氏滅子孫繁衍世説王導曰庾元規若來吾角巾還烏衣南王僧虔為御史中丞領驃騎將軍甲族由來不居此官王氏分枝居烏衣者位官微減僧䖍為此官乃曰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爾建康實録紀瞻立宅於烏衣巷屋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翫焉劉斧摭遺載烏衣𫝊謂金陵人姓王名謝因海舶入燕子國妄言耳〉
運巷〈在今永夀宮相接沈約自序曰王父從官京師義熈十一年高祖賜館於都亭里之運巷世説敘錄冶城在今運巷東舊里亭今俗呼為黃泥巷戚志雲當臨運瀆〉
主簿巷〈在明道書院右明道先生程純公甞為上元主簿政教在人至今呼為主簿巷〉
聖火巷〈事見摭遺〉
叅佐巷〈在古東府城西金陵故事會稽王鎮東府立驃騎亭通驃騎航叅佐巷在航西〉
察戰巷〈按吳録官名有察戰丹陽舊有察戰巷在禪衆寺前丹陽記庾亮拒蘇峻宣陽門外七戰於此故又名七戰〉
竹格巷〈按實録興嚴寺在運瀆東岸南直竹格渡即謝尚宅〉
白楊巷〈在今府城東南十八里謝幾卿免官居白楊之石井又何妥居白楊巷與青楊巷蕭眘齊名〉青楊巷〈異苑雲檀道濟居青楊巷宅是呉步闡所居諺雲楊州青是鬼營自步及檀皆被誅〉馬糞巷〈南史王志家禁中里馬糞巷僧䖍以來門風多寛恕志尤重厚歴職不以咎劾人門下客甞盜志車轄賣之志知而不問待之如初賔客遊其門者専覆其過而稱其善兄弟子姪皆篤厚謙和時人號馬糞諸王為長者〉
侍其巷〈慶元志舊為侍其氏所居多聞人今正南隅永安坊內有雉雞巷即此而訛〉
刁家巷〈慶元志南唐刁彥能子孫居此巷因名今不聞此巷〉
五房六房巷〈慶元志在府治門對南直街東西紹興初高宗駐蹕三省樞宻院吏所居戚氏志杭州亦有此巷以居吏故云房或疑高宗留此不乆當是南唐〉
句容有劉明府君巷〈令張偘移醋庫劉明府君巷東後得舊井甘寒遂名〉
坊里
金華坊〈唐實録都城清明門對今湘宮寺巷門東出青溪橋正東面建春門直東興業寺後度青溪菰首橋景雲中江寧令陸彥恭於縣東開金華坊東逼青溪乃廢菰首橋而於興業寺門前開大道造金華橋橋度青溪通潤州驛慶元志其地今上元縣治東北〉
翔鸞坊〈南唐近事盧絳寓居翔鸞坊遘熱病夢婦人令啖蔗事見摭遺〉
康樂坊〈慶元志城東半山寺處舊名康樂坊晉謝𤣥封康樂公至孫靈運猶襲封今以坊及謝公墩名觀之恐是𤣥及其子孫所居〉
赤蘭坊〈見赤蘭橋〉
鍾山坊〈在宋行宮前東夾道〉
石城坊〈在宋行宮前西夾道〉
東錦繡坊〈在御街左〉
西錦繡坊〈在御街右〉
狀元坊〈二一在御街左東錦繡坊南一在府學南〉
報恩坊〈在御街右西錦繡坊南〉
安樂坊〈在御街右報恩坊北〉
金泉坊〈在御街右報恩坊南〉
嘉瑞坊〈在御街左狀元坊南戚氏志金泉南〉
舜澤坊〈在御街右金泉坊南〉
金陵坊〈在御街右舜澤坊南〉
建業坊〈在御街右鎮淮橋西北〉
長樂坊〈在御街左鎮淮橋東北〉
招賢坊〈在今臺治南〉
經武坊〈今臺治左〉
武勝坊〈在今臺治東北〉
細柳坊〈在舊都統司後軍寨前〉
青溪坊 九曲坊〈並在臺治東〉
嘉會坊〈在舊總領所前〉
尊賢坊〈在明道書院右即主簿巷〉
東市坊〈在魚市東〉
鳯臺坊〈在魚市南〉
西市坊〈在魚市西〉
鷺洲坊〈在魚市北〉
長春坊〈在東市之東〉
寛征坊〈在西市之南〉
清化坊 欽化坊〈並在西市之北〉
朝宗坊 佳麗坊〈並在西市之西〉
保寧坊〈在保寧寺前〉
廣濟坊〈在舊廣濟倉南近水西門〉
武定坊〈在鎮淮橋東南〉
崇勝坊〈在鎮淮橋西南〉
慶元志載六朝及唐里名有翔鸞濵江舜澤嘉瑞凡四與乾道坊名同蓋坊故里也乾道所載四廂二十坊曰在南坊四曰嘉瑞長樂翔鸞武定右南坊九曰承賢舜澤建業興政雅政鳯臺濵江永安敦教左北坊二曰鍾山招賢右北坊五曰立德修文來蘇金陵清化其時城內分四廂猶今之隅〈廂有廂官掌民訟〉如雞行街今在西南隅舊志雲在右南廂是也〈戚氏雲已上坊名與乾道不同者蓋初以一城分四廂四廂街巷總分二十坊後復各以其坊之街或巷掲以坊名今尚存焉舊志所云嘉瑞長樂等坊皆舊坊也至今里巷禱祀言所居坊則尚舉二十坊之名以翔鸞觀之則知其來逺矣景定皆弗録今並存之又按宋㩁酤之所亦名坊溧陽志甓橋坊東馬坊酒坊四十二處是也如石步鎮有羅落坊北村坊也梁蕭子範有直中舍坊賦此官寺之坊也〉
句容縣有𨞬里坊躍鱗坊句曲坊宣化坊金陵坊僊賔坊禮教坊延賔坊興化坊東諫臣坊西諫臣坊東林教坊西林教坊〈凡十有三見縣志又曰古坊名既廢令張榘復立已無知者乃自縣河至十字街達於東門立坊十五曰升俊坊製錦坊宣化坊市南坊天市妨東市坊舊市坊市北坊躍鱗坊市橋坊和豐坊朝亰坊鍾山坊句曲坊延賔坊內四明坊因舊雲〉
溧水州有崇德坊易俗坊仁和坊長壽坊新興坊昭徳坊樂安坊樂泰坊〈縣志作徳安徳泰〉棲賢坊恭信坊〈凡十〉又表孝坊〈以乾道四年邑人伊小乙割肝療母病得名〉狀元坊二〈以俞㮚上舍吳潛進士並第一得名〉崇儒坊〈舊名崇化已上三坊並見縣志凡四〉
溧陽州有育材坊〈後改登俊〉仁和坊瑞蓮坊永定坊招逺坊〈凡五見本處志〉
長千里〈在秦淮南越范蠡築城長干丹陽記大長干寺道西有張子布宅在淮水南實録雲長干是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崗其間平地民庶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並是地里名小長干在瓦棺南巷西頭出江〉
鳯凰里〈在今保寧寺後宋元嘉十四年大鳥二集秣陵民王覬園中李窠上大如孔雀頭足小高毛羽鮮明文綵五色聲音諧從衆鳥如山雞者隨之行三十步頃東南飛去揚州刺史彭城王義康以聞改鳥所集永昌里為鳯凰里後於寺築臺建樓〉
表孝里〈在溧水州即伊小乙所居里知縣陳嘉善牓其里旌之〉
鄉里見史志者吳丹陽賴鄉宋建康東鄉土山里秣陵都鄉石泉里〈謝濤宗慤墓〉乾道志鄉各書里景定始遺之今故老知者亦鮮蓋初以鄉統里宋末易里之名曰保或曰管曰都由是相襲而失古矣今録前志所遺者子游里〈九域志言偃里在上元縣金陵故事在縣東二十二里按索隠家語雲言偃吳人仕魯為武城宰今吳郡有言偃吳地記雲宅㫄有監洗石週廽四丈為梁太守蕭正徳將去莫知所在蘇州記曰周文學科孔子弟子言偃宅在常熟縣史記雲偃吳人也字子游宅邊有監洗石雲此偃吳人無可疑者不知故事何據而六朝事跡乾道志又承其誤也戚氏雲史記元無監洗石之文秪曰吳人金陵固亦吳也故冢果在吳都古人或生或仕或游厯安得盡知里名相𫝊必有所自後常熟縣立吳公祠朱文公記曰縣有子游巷文學橋圖經又雲故宅在縣西北舊井存焉今不復可見觀此紀考據又與前説不同大抵存古慕賢之意又唐開元追爵始封吳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定七十二公國號追封丹陽公故政和禮書稱丹陽公至高宗賛乃書唐封淳熈中遂改吳公竊詳丹陽可稱吳而常熟不可號丹陽太宗詔定之時固有㨿也又言姓最少聞吳中有之然上元竹篠去城五十里言族成一聚落近年稍分居神泉鄉陽水及龍潭但里名改易未能訪其處自慶元志偏言蘇州之説景定遂削此里使子游的非吳人郡志亦當傳疑如儒童院之類況史志故事存乎〉禁中里〈見馬糞巷〉都亭里〈見運巷〉小郊里〈梁武帝始至姑熟桞憕與兄惲諸友朋於小郊𠉀接慶元志在城南十五里或𫝊即吳大帝南郊壇所實録所謂郊壇村戚氏雲鳯臺鄉有此里又自有郊壇里〉蔣山里太清里〈梁史〉慶元志載六朝及唐里名十六曰化義里建興里〈見南苑〉定陰里建康里齊平里南塘里〈晉史王敦兵至御街沈充自青溪引軍與會至宣陽門北中郎將劉遐等率輕騎從南塘出橫擊之賊軍大潰世説祖車騎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蓋祖於時使健先鼓行刼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也時廝養逋亡多逃竄在南唐下諸船中或欲一時搜索謝公不許曰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師王荊公詩平時無盜出南塘〉朔陰里桐下里〈疑即同夏〉婁侯里〈地有婁湖見江寧鄉〉崇孝里翔鸞里濵江里舜澤里嘉瑞里〈翔鸞以下皆舊坊名〉鬬場里〈梁永明九年秣陵縣鬬場里安明寺有古樹衆僧改架屋伐為薪剖木裏自然有法大徳三字蓋即鬬場村〉延賢里〈見赤蘭橋〉皆舊里名也
江寧縣鄉十八里八十六〈景定無龍山有長泰朱門今朱門一鄉別有沙洲鄉在縣西南菜園務在城東南今㨿前志定古額二十三鄉〉
鳯臺二鄉〈縣東南二十里併大隱鄉為一景定分東西二鄉〉
小郊里 婁湖裡 常樂里
金陵里
安徳鄉〈縣西南三十里併丹陽鄉為一〉
洪塘里〈疑此即吳都賦橫塘〉 張野里
佐幕里 清陵里 新林里
郊壇里〈疑此即梁紀實録郊壇里及村〉 董林里
路西里
新亭鄉〈縣東南四十里〉
子塘里 顏墟里 商墟里
河亭里 梁墟里
隨車鄉〈縣南四十里〉
下干里 五袴里 向社裡
來晩里
光宅鄉〈縣西南四十里〉
孟湖裡 龔亭里 丁家裡
三山里 平頭里
關元鄉〈縣南四十里〉
白山里 蒲干里 孝義里
金井裡
萬善鄉〈縣南五十里〉
高村里 仇村里 經村里
允泰二鄉〈縣南五十里景定作長泰南北二鄉〉
丹陽里 永泰里 韋義里
馴翬鄉〈縣東南六十里〉
東金里 湖頭里 劉亭里
秣陵里
惠化鄉〈縣南六十里〉
魯下里 赤岸里 三山里
方期里 白都里
葛僊鄉〈縣東南七十里〉
李塘里 湖南里 令東里
建業鄉〈縣南三十里〉
時安里 東林里 魏亭里
浦東里 東淮湖裡 塘頭里
永豐鄉〈縣東南九十里〉
令西里 上義里 鹿陽里
歸善鄉〈縣西南六十里〉
歸化里 仁壽里 仁恭里
歸善里 歸徳里
處真鄉〈縣西南七十里併孝感鄉為一〉
歸善里 仁愛里 仁惠里
興德里 長興尚署里 大薄河湖裡〈二里蓋四字名與下馬浦東西後黎陵尚例同〉
銅山鄉〈縣南九十里〉
馬浦東西里 施計里 東西里
濮里 後黎陵尚里 楊莊下溪里故堂尚署里
龍山鄉〈縣南九十里景定作朱門南北二鄉〉
龍山里 湯馮里 朱門里
前泊里 馬里
橫山二鄉〈縣東南百二十里景定分南北〉
靈仙里 橫水裡 岳陽里
大蜆里 龍窟里 甘泉里
石塘里
上元縣鄉十八里五十二〈州縣鄉里采戚氏志及州縣志所載名目〉
金陵鄉〈縣北〉
東里 西里
慈仁鄉〈縣東北〉
東里 北里
鍾山鄉〈縣西北〉
泉水裡 南里 北里
北城鄉〈縣東北一名龍城郷〉
東里 西里
清風鄉〈縣東北〉
上里 中里 下里
長寧鄉〈縣東北併為政鄉為一〉
長亭里 東里 西里
惟信鄉〈縣東景定改名為政〉
惟信里
開寧鄉〈縣東北〉
開義里 開元里
宣義鄉〈縣東〉
東里 西里 南里
鳯城鄉〈縣東〉
西里 中里 東里
清化鄉〈縣東併崇信鄉為一〉
崇信里 崇林里 清化里
長澗里
神泉鄉〈縣東北〉
神泉里 萬安里 上達里
郭干里
丹陽鄉〈縣東南〉
新興里 平子裡 新建里
永寧里 丹陽里
崇禮鄉〈縣東南併建康鄉〉
西里 東里 南里
中里 北里
泉水鄉〈縣東南〉
西里 東里
道徳鄉〈縣南〉
道徳里 埂頭里 銅山里
盡節鄉〈縣南〉
東里 西里
長樂鄉〈縣東〉
上里 中里 下里〈今縣報作興賢鄉〉
句容縣鄉十六〈崇信鄉里三立 闕盤石今廢乾道景〉里五十八〈定闕乾道有長年無〉通徳鄉〈直道乾道雲元名同徳在縣西二十里〉
興行里 嚴墟里 史亭里
豐亭里〈一都二都新里市干樊巷言野磨店頭上嚴〉
福祚鄉〈墟下嚴墟七村縣西南三〉
祐善里 義城裡 清城裡
次戴里〈十里三都四都黃堰三㲼南〉
臨泉鄉〈岡青城歩四村縣西南五〉
潤下里 仁愛里 章亭里
楊亭里〈十里五都六都石秋丁墟夾山黃連墅花塘東釋〉
上容鄉〈斗門西釋湯巷九村縣西〉
寛仁里 葛亭里 高平里
湯亭里 崇信里〈南六十里七都八都乾道作敦信陳莊五〉
承僊鄉〈渚張莊盧蕟望湖岡五〉
得道里 魯亭里 白楊里
靈峰里〈浮山天王堂二村〉
政仁鄉〈縣南九十里十一都十二都〉
化俗里 周亭里 安亭里〈朱墟榖成朱莊白沙上干五村〉
茅山鄉〈縣東南五十里十三都〉
僊居里 朱陽里 水南里〈成村黃莊歩塘前潘太陽呉墟六村〉
崇德鄉〈縣南四十里十四都十五都〉
溫恭里 徐亭里 解亭里〈於鄉西城觀莊三村〉
句容鄉〈縣東南三十里十六都十七都〉
祥符里 畢墟里 黃干里
直道里〈曹莊呂坊黃干蔡墓四村直道乾道〉
來蘇鄉〈後置縣東三十里十〉
得仁里 秦亭里 東鎻里
西鎻里〈八都黃莊秋干蕭亭畢塔灣王婆店行香徐村前馬〉
望僊鄉〈後馬九村縣東北四十里十九〉
豐義里 降真里 次榮里〈都二十都奉聖〉
移風鄉〈縣東北三十里二十一都二十二都按乾道志舊有長年裡〉
楊塘里 戴亭里 安陽里
行化里〈元名行香乾道作行香掘河小干栢莊楊塘官莊楊家莊六村〉
孝義鄉〈縣北三十里二十三都〉
上應里 下應里 王亭里〈佴墅和草榖香十八石四村佴音耐姓也〉
仁信鄉〈縣北五十里二十四都元名履仁乾通志改仁信〉
愛人里 亭子裡 石橋里〈亭子迸風六里店三村〉
鳯壇鄉〈縣西北四十里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
祥禽里 韓亭里 黃行里〈陳莊三口柴溝赤峴倉頭五村〉
琅邪鄉〈縣西北五十里二十八都二十九都〉
橋居里 鮑亭里 西亭里
洛亭里〈鮑亭漸倪新塘東干西干黃野羅家七村〉
溧水州鄉十七里四十七〈舊圖鄉十九今闕 城孝義二鄉咸闕 志今分四十八都〉上元鄉〈州東南三十里見縣志下同〉
高坡里 興塘里
思鶴鄉〈州西三十五里〉
良西里 解塘里 上方里
贊賢鄉〈州南三十五里〉
分東里 宋亭里 孫亭里
白鹿鄉〈州東南五十里〉
裴塘里 楊塘里 澗西里
豐慶鄉〈州東四十里舊名龍慶〉
招賢里 劉方里 澗北里
歸政鄉〈州東北四十里〉
前西里 匠南里
崇賢鄉〈州北四十里〉
永寧里 崇德里 蒲塘里
長壽鄉〈州北三十五里〉
承恩里 臨前里
山陽鄉〈州西南四十里〉
西北里 花溪里 青林里
崇教鄉〈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前湖裡 薛城裡 南塘里
永康里 清化里
遊山鄉〈州南百一十里〉
南亭里 東史里
僊壇鄉〈州東南七十五里〉
柴西里 石南里 馬沈里
安興鄉〈州東南一百里〉
豐樂里 李溪里 荊塘里
儀鳯鄉〈州南七十五里〉
大厯里 𫝊南里 和順里
永寧鄉〈州西南百三十五里舊名永安〉
新安里 水上里 登雲里
唐昌鄉〈州東南一百二十里〉
水北里 水南里
敦信鄉〈州西南九十里景定改為立信〉
寺後里 許東里
溧陽州鄉十三里十八〈舊領鄉十七端拱元年割昭徳豐樂彰徳三鄉屬建平縣嘉祐六年分成樂闕 永成福賢二鄉乾道鄉十二里十三〉
永成鄉〈州東北〉
艮方里 沙漲里
福賢鄉〈州東唐曰招賢〉
新建里
舉福鄉〈州西南南唐有〉
青安里 郵亭里
眀義鄉〈州西〉
茭山里 黃山里 新昌里
〈闕〉 里
惠徳鄉〈南唐有〉
髙友里
徳隨鄉〈州南〉
虞歩里
從山鄉〈州西南〉
下宅里
桂壽鄉〈州西南〉
蘆塘里
奉安鄉〈州西北〉
前文里〈乾道無〉
崇來鄉〈州西北〉
舊縣里
來蘇鄉〈州北〉
前馬里
允泰鄉〈州北〉
上梅里 下梅里〈乾道無上梅〉
允定鄉〈州北唐曰永安〉
允安里〈乾道作永安〉
鋪驛〈館舍附〉
驛路五十一鋪毎鋪相去十里
東門鋪 雙牌鋪〈舊名東十里鋪〉蛇盤鋪〈俗作佘婆〉麒麟鋪 東流鋪 張橋鋪
崑崙堽鋪〈以上七鋪屬上元縣〉 江城湖鋪
宣家峴鋪〈今名青山〉山口鋪 廟林鋪
下蜀鋪 紀家店鋪〈以上六鋪屬句容縣〉
右十三鋪係東路直抵鎮江路界炭渚鋪
土門鋪 夾堽鋪 遲店鋪
清水亭鋪 𤣥武橋鋪〈舊作園墓〉秣陵鋪
李村鋪 路口鋪 烏剎橋鋪〈以上九鋪屬江
寧縣〉 方墟鋪 石頭堽鋪
烏山鋪 齊家店鋪 南亭堽鋪
南十里鋪 蒲塘鋪 三角子鋪
孔家堽鋪 土山鋪 羅家林鋪
戴公堽鋪 漆橋鋪 朱家店鋪
湯師娘鋪 松兒堽鋪〈以上十六鋪屬溧水州〉
右二十五鋪係南路直抵廣徳路界顧置鋪
越臺鋪 石子堽鋪 官莊鋪
板橋鋪 三城湖鋪 江寧鎮鋪
青松林鋪 銅井鋪 葛家堽鋪〈以上屬江寧縣〉右九鋪係西路直抵太平路界慈湖鋪
府前鋪 西門鋪 石碑衝鋪
靖安鋪〈以上屬上元縣〉
右四鋪係北路直抵滁州界宣化鋪
縣路十一鋪毎鋪相去二十里此係諸縣不通驛路處遞傳之路
石井鋪 七里堽鋪
右二鋪屬上元縣界
周郎橋鋪 縣西門鋪
右二鋪屬句容縣界
縣東門鋪 茭塘鋪 破湖鋪
右三鋪屬溧水州界
黃連歩鋪 中橋鋪 烏山村鋪
縣西門鋪
右四鋪屬溧陽州界
在城金陵驛
水站〈在正東隅青溪坊保前宋制置司僉㕔地基東至溧水州二百四十里南至大城港水站六十
里北至龍灣水站三十里管船一十九隻〉
馬站〈在青溪坊前宋試院地基東至東陽馬站七十里南至江寧馬站五十里東南至溧水州馬站
一百二十里正備馬八十八匹〉
江寧縣水馬站
江寧馬站〈在江寧鎮正備馬五十匹〉
大城港水站〈在沙洲鄉去縣三十里船二十五隻〉
上元縣龍灣水站〈在金陵鄉去縣十五里船二十二隻〉
句容縣水馬站
東陽馬站〈至在城金陵驛七十里正備馬五十匹〉
水站〈至龍灣站一百二十里管船二十二隻〉
下蜀馬站〈至東陽站四十里到鎮江路六十里正備馬四十匹〉
老鸛觜馬站〈至東陽站三十里正備馬二十匹〉
溧水州中山驛〈在州惠政橋西南正副馬六匹〉
溧陽州館驛〈一所在本州永定坊至元二十四年置立正副馬六匹〉
永寧驛〈舊基在宋總領所西閃駕橋之南〉江寧驛〈在江寧縣西南五十里〉秣陵驛〈在江寧縣南三十里〉石頭驛〈張九齡有𠉀使石頭驛樓詩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詩云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夢筆驛〈江淹本集雲嘗宿於冶亭夢見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公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懐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按建康有冶亭在冶城送別處有冶渚疑亦有亭又有東冶亭在秦淮上皆六朝士大夫餞送之所淹本集所載始末皆建康事也庚溪詩話雲夢筆驛江淹舊居不詳所在今建寧路浦城縣有夢筆山山下有江淹祠有夢筆里楊文莊公真西山皆嘗讀書其所乃淹為吳興令處耳〉金陵驛〈亦名蛇盤驛在上元縣長樂鄉蛇盤市佘婆音之訛也今水馬站總名金陵驛在城中〉東陽二驛〈四至金陵驛四十五里今為水馬二站〉柴溝驛〈西至東陽驛十五里〉下蜀驛〈西至柴溝驛十五里東至鎮江路界十五里今有馬站〉望僊驛〈舊在句容縣治南元豐二年移縣治東〉漆橋驛〈在溧水州南七十五里〉官塘驛〈在溧水州東南二十五里〉坊墟驛〈在溧水州北三十五里〉淮源驛〈在溧水州東北三十五里〉儀賓驛〈在溧水州南一百一十里〉招賢驛〈在溧水州南一百一十里〉蒲塘驛〈在溧水州南二十五里〉白馬驛〈在溧水州東南四十里〉延賔驛〈在溧水州西四十七里〉青陽驛〈在句容縣東二十里〉竹里驛〈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倉頭市戚志一作竹亭〉雲亭驛〈在句容縣〉昭華驛〈在句容縣開寶中焚圮太平興國二年移縣街東或雲望僊驛是也〉臨江驛〈岑參有詩見陳軒金陸集〉
右自永寧驛以下皆舊驛名今廢
古六館曰顯仁集雅顯信來逺職官行人〈宮苑記國館六一曰顯仁處高麗使二曰集雅處百濟使三曰顯信處吐蕃使四曰來逺處蠕蠕使五曰職官處於陀利使六曰行人處比方使顯仁在青溪中橋五館並相近惟行人在婁湖籬門外又梁時學館亦名集雅未詳其義〉貢計館〈宮苑記在舟子洲上郡貢上計及士人與計偕者憇此館徐詩蕪沒閬風亭川流貢計館〉任子館〈呉志諸將屯戍並留任子為立任子館晉咸和五年除之實録注地在樂遊西對今樓𤣥寺門晉有江左其制不改至此年除之在覆舟山南歳久堙廢不復可辨地近古蹟北郊壇陳書大建十四年詔可檢任子館及東館並帶保任在外者暘衣糧酒食遣之〉
客館〈在城南十三里隔岸蔡州晉陶侃甞屯此丹陽記吳時宮館在蔡州上以舍逺人舊志南史宋初置南北客館主四方賔客後為四方館此其始雲〉
唐信義館〈王昌齡有詩〉
湯泉館〈乾道志在上元縣神泉鄉湯山下徐有湯泉舊館詩遺址今存雲〉
江寧館〈舊館姚希得建〉
誓清館〈即客亭基在龍灣今為水驛〉
儀賔館〈舊名以沒官屋改車馬小駐之地今為南軒書院〉
需館〈沒官屋改在小本頭街見景定志〉
金淵館〈溧陽志在州治後臨溪今為織染局〉
通江館橫江館德星館〈見後古蹟〉
水館〈乾道志在折栁堂東葉清臣建張伯五記按舊圖在月堂西月堂基即通江館也〉
道路
秦皇馳道〈秦始皇三十六年東遊自江乗渡江馳馬於此古志詔役赭衣三千人開馳道故曰丹徒相傳自江乗徃鎮江大路是也漢賈山曰秦東窮燕齊南極吳越蹕道廣五十步隱以金稚樹以青松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曽不得邪徑託足焉〉
呉帝馳道〈吳都賦雲朱闕雙立馳道如砥〉
宋帝馳道〈宋書大明五年孝武初立馳道自閶闔門至朱雀門為南馳道又自承明門至𤣥武湖為北馳道八年罷南北二馳道景和元年復立宮苑記宋築馳道為調馬之所〉
小丹陽路〈今在江寧縣橫山鄉金陵鎮西南三十里與太平路當塗縣接界裡俗猶呼丹陽晉歴陽內史蘇峻叛陶囘謂庾亮曰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陽南道歩來宜設伏邀之可一戰擒也亮不從峻果自小丹陽來迷失道夜行無復部伍亮聞乃悔之〉
黃城大路〈至今上元縣清風鄉黃城村梁侯景遣軍至江乗拒卲陵王綸趙伯超謂綸曰若從黃城大路必與賊遇不如徑指鍾山突據廣莫門出賊不意城圍必解〉
湖頭路〈在今𤣥武湖東北南史崔慧景奉江夏王內向中領軍王瑩都督衆軍據湖頭築壘上帶蔣山又王敬則舉兵沈文季持節都督屯湖頭備京口路〉
白楊路〈在城南十里石岡之橫道陳始興王叔陵反部麾下度小航將趨新林蕭摩訶追擒於白楊路〉竹里路〈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倉頭市東有竹里橋南邊山北濵大江父老雲昔時路行山間西接東陽遶攝山之北由江乗羅落以至建康宋武帝討桓𤣥其路經此今城東佘婆岡至東陽路乃後世所開非古路也〉
謝𤣥走馬路〈在上元縣崇禮鄉土山下至今不生草木詳見土山下〉
姜巴路〈在小茅山後通延陵真誥秦時有士周太賔及巴陵侯姜叔茷者來住句曲山下秦孝王時封侯故以姜巴名其路〉
上容路〈見破岡埭〉
橋梁〈郡報州司縣橋道總一百五十八處與前志不同今存其舊〉
天津橋〈宋行宮前舊名虹橋政和中蔡薿建為石橋號曰蔡公橋後改今名天津本西京大內前橋名即康節邵雍聞杜鵑處今移其名於此不忘京師之思也〉
鎮淮橋〈在今府城南門裏疑即朱雀航所此橋石甃鐵局按世説敘録及輿地誌丹陽記皆云吳時南津橋也名曰朱雀航大寧二年王含軍至丹陽尹溫嶠燒絶之以遏南衆定後京師乏良材無以復之故為浮航至咸康三年侍中孔坦議復橋於是稅航之行者具材乃值苑宮初創材轉以治城故浮航相仍至大元中驃騎府立東航改朱雀為大航晉起居注曰白舟為航都水使者王遜立之謝安於橋上起重樓上置兩銅雀又以朱雀觀名之實録雲咸康二年新立朱雀航對朱雀門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橋本呉南津大航橋也王敦作亂溫嶠燒絶之權以浮航往來至是始議用杜預河橋法長九十步廣六丈冬夏隨水高下浮航相仍至陳毎有不虞之事則剔之晉書王敦作逆明帝以應詹都督朱雀橋南諸軍事齊髙祖討袁粲黃囘與粲同謀蕭順之率家兵㨿朱雀橋囘遣覘之遂不敢出梁髙祖以義師伐東昏東昏使江道林率兵出戰退保朱雀航馮淮自固又遣王珍國等列陣於航南開航背水以絶歸路與王荗等戰敗一時投淮死者積屍與航等後至者乗之以濟北齊兵至故秣陵陳高祖分兵禦之遣杜稜頓航南元徽中賊黨杜黑蠡分軍向航劉勔禦之敗死侯景兵至航建康令庾信率兵屯航北見景至命徹航始除一舶棄軍走南塘遊兵復閉航渡景乗勝至闕下〉飲虹橋〈一名新橋在鳯臺坊實録南臨淮有新橋本名萬歲橋後改名飲虹新橋乃呉時所名至今俗呼為新橋襲其舊也乾道五年史正志重建上為大屋數十楹極其壯麗與鎮淮橋並新丘崇記之開禧元年丘崇重建劉叔向記之寳祐四年馬光祖重建梁椅記之鎮淮橋毎與此橋同建〉
日華橋〈在宋行宮城東華門跨伏龍河〉
月華橋〈在宋行宮城西華門跨伏龍河〉
東虹橋〈在行宮之左今臺治之北馬光祖書榜〉
西虹橋〈在景定橋北今龍翔寺東馬光祖書㮄戚氏雲橋北皆南唐以來廢宮橋若小虹飛虹之屬是也〉
景定橋〈在舊永寧驛北本名清化俗呼為閃駕橋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書㮄跨運瀆〉太平橋〈在龍翔寺西南舊名欽化又呼笪橋俗𫝊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師所建景定二年馬光祖改今名自書㮄跨運瀆〉
鼎新橋〈在太平橋西舊名小新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書榜〉
乾道南北二橋〈在古運瀆上今斗門橋北二橋相望乾道中洪遵建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自書榜〉
斗門橋〈在乾道南橋之南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自書榜跨運瀆戚氏志其側舊有風亭在折栁亭東〉武定橋〈在鎮淮橋東北淳熈中建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自書榜舊名嘉瑞浮橋又曰上浮橋時長樂為下浮橋也〉
崇道橋〈在永壽宮東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自書橋榜〉
武衛橋〈在永壽宮西舊名望仙橋景定二年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書榜〉
廣富橋〈在月華橋北跨伏龍河景定二年馬光祖重修〉
武勝橋〈在今臺治東北親兵教場即北門橋〉
青溪七橋景定志按實録注云最北樂遊苑東門橋〈樂遊苑在覆舟山南橋宜與今散福亭相連〉次南尹橋今潮溝大巷東出度此橋次南雞鳴橋〈即輿地誌所謂今新安寺南東出開善寺路度此橋〉次南募士橋〈吳大帝募勇士處〉次南菰首橋一名走馬橋〈橋東燕雀湖湖連齊文惠太子博望苑輔公祏築其地為城唐陸彥恭開為金華坊別立橋見前坊內燕雀湖在城東二里周𮞉二里流入青溪乾道志雲俗𫝊斜橋即走馬橋又雲東虹橋一名斜橋俗𫝊走馬橋慶元志雲迎仙橋舊在府治後俗呼斜橋乆廢闕後圃山光閣是其處而景定遂雲府治東有闕橋即是走馬橋今以實録建春門東出地闕 乾道景定言斜橋非走馬橋名偶同爾〉次南青溪中橋在湘宮寺門前巷東出度溪東有桃花園是齊太祖舊宅亦名芳林園〈今上水閘里俗相傳青溪中橋路齊書始安王遙光反曹虎領軍屯青溪中橋陳書晉王廣命斬張貴妃牓於青溪中橋即此〉次南青溪大橋〈石邁古蹟編雲東出句容大路度此橋西即陳尚書令江總宅今上元縣東南百餘步段氏居乃江總宅也橋宜在此宅之東歲久堙廢今不復有橋矣〉舊稱青溪九曲蓋自𤣥武湖引水從東北縈𮞉達於秦淮其曲折有九故於其間跨橋有七今城外青溪皆已堙塞橋廢乆矣惟城內僅存一曲溪上長橋有四皆馬光祖所作〈今城東北有渠北通𤣥武湖南行經散福亭橋竹橋扺府城東北角外西入城濠里俗呼為長河即古青溪本自今竹橋西南行五代楊溥於此截溪立城由是青溪半在城外其在城中者久塞但城東北隅迤邐至上元縣治東南上水閘以西一帶青溪遺跡或見或隱橋亦不詳所在〉
運瀆六橋按實録雲孝義橋本名甓子橋次南楊烈橋〈宋王僧䖍觀鬬鴨處〉次南西州橋〈宜在今笪橋西〉次南髙曄橋〈古建康西尉在此橋西建興寺北路東出度此橋宜在今乾道橋左右〉次南禪靈橋〈齊禪靈寺在運瀆西岸由興嚴寺前西出大路度此橋〉次南運瀆臨淮有一新橋對禪靈渚渡〈宜在今斗門橋上下舊有遇淮水橋名新橋亦名萬歲橋〉景定志雲由古城西南行者是運瀆〈右城苑城也〉吳大帝赤烏三年使御史郄儉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倉城名運瀆即此瀆是也今宮城西北興嚴寺前有溝迤邐至清化市東乃古運瀆但自此西南悉堙塞不復可辨其東南為宮城西塹疑非古蹟然由宮牆塹至清化橋西折過欽化橋再南則運瀆舊跡復見今乾道橋一帶河是也六橋所在亦可髣髴得其次第清化橋即閃駕橋〈又呼閃虹音降〉欽化橋即笪橋馬光祖皆重建易名詳見前各橋下
飛虹橋〈楊文公談苑雲徐常侍仕江南日嘗直澄心堂毎襆被入直至飛虹橋馬輒不進裂鞍斷轡箠之流血掣韁卻立貽書餘杭沙門賛寧答雲下必有海馬骨水火俱不能毀惟漚以腐糟隨毀者乃是劚之去土丈餘果得巨獸骨上脛可長三尺腦骨若斷柱積柴焚三日不動以腐糟纔漚之遂爛焉南唐有虹橋小虹橋飛虹橋皆傍宮牆也〉
南渡橋〈李白與酒客數人掉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詩云捨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乃秦淮上橋也今不詳其處〉
張侯橋〈吳張昭所造故名晉義熈六年盧循焚查浦進至張侯橋其地在今城南不詳其處〉赤蘭橋〈杜祭酒別𫝊曰桓宣武館於赤蘭橋南延賢里今城南有赤蘭坊橋不詳其處〉
長樂橋〈唐秦淮上有長樂橋又曰長樂渡在縣東南六里今桐林灣是其地𨽻長樂坊〉
獅子橋〈在古湘官寺北〉
囘龍橋〈在城西門〉
白下橋〈一名上春橋在城東門外其側有白下亭嘉泰四年劉叔向作重建橋記金陵為六朝故都風上遺跡歴厯可攷自上元縣治東行里許有橋曰白下白下之義訪諸故老無𫝊焉宋元徽間遣征北將軍張永屯白下唐武徳中遷金陵縣於白下村其地蓋在東晉白石壘之下也或以白下之名不宜舉子改名上春〉長干橋〈在城南門外五代楊溥城金陵鑿濠引秦淮遶城咸淳乙丑馬光祖新創〉
萬歲橋〈見上運瀆〉
通波橋〈志府治東南臨舊放生池〉
黿池橋〈舊志在通波南乾道中建〉
通濟橋〈錢象祖建今有小橋在路學東南當是〉
迎仙橋〈俗呼斜橋見舊府治內〉
皂莢橋〈見曹景宗傳〉
銅橋〈在城東十里按五代史李昪昇元三年十月以步騎八萬講武於銅駞橋今字作桐訛也〉髙橋〈仕城東十五里屬上元縣長樂郷金陵故事雲梁亂庾信為建康令守朱雀門衆潰臺城門已閉信走覊旅於此橋信有哀江南賦注云吳郡圖經以臯伯通所居因名其橋曰臯後人轉臯為高南史徐嗣徽等復入丹陽至湖熟侯安都率馬步拒之於髙橋又戰干畊壇南按郡國志吳郡通門內有橋即漢臯伯通居此橋以得名梁鴻賃舂之所是吳自有臯橋在建康者乃髙橋也庾信賦南史皆曰髙崔令欽注石邁古蹟編易高為臯紹興十七年本縣新治橋路易㮄曰臯橋因承其誤失於不考耳〉
石步橋〈在城東北四十五里即古羅落橋也宋髙祖起義丹徒進至羅落橋遇皇甫敷檀憑之戰死即此地下有羅落浦北入大江又有羅落坊羅落千羅落山皆在其處今石步酒坊名羅落坊〉
錢公橋即章橋以西接張山亦曰張橋〈在府城東北五十七里上元句容二縣以此橋為界〉
復古橋〈屬上元縣長樂鄉去縣十四里宣和間賜鍾茅山經此地橋損堙塞紹興十年復之改名復古橋〉
葛橋〈在上元縣崇禮郷方山東南齊書李安民破建平王景素於葛橋〉
墅城橋〈在城東三十里即晉謝元別墅之所〉
檀橋〈在青溪案齊書劉瓛以儒學冠於當時京師士子貴遊莫不下席受業瓛住在檀橋瓦屋數間上皆穿漏學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
亭子橋〈在上元縣清風鄉黃城之東徐棲霞寺新路記雲建高亭於路周跨重橋於川上即此橋也里俗呼為亭子橋去棲霞寺三里今土橋危險夏潦則民皆病渉〉
周郎橋〈在城東八十里上元縣丹陽鄉湖熟鎮下臨橫塘石邁古蹟編雲舊傳周瑜嘗至此按吳書瑜渡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熟此橋正通秣陵必瑜當時經厯之地〉
土橋〈在城東七十五里〉
西流橋〈在城東北三十里〉
東流橋〈在城東北四十里〉
安濟橋〈在城東北四十里即東流市橋淳熈十二年錢良臣重修改今名〉
韓橋〈在城東北三十里〉
白水橋〈在城東北二十里〉
楊堰橋〈在城東二十里〉
走馬橋〈見前菰首橋下〉
霸橋〈在城西北八十里分句容界〉
右𨽻在城録事司及上元縣境
板橋〈在城西南三十里吳後主聞晉師將至甚懼自選羽林精甲配沈瑩孫振等屯於板橋晉將周浚張喬等接戰破吳軍瑩等皆遇害金陵故事雲晉伐呉丞相張悌死之冢在板橋西實録晉簡文帝嘗與桓溫及武陵王晞同載遊於板橋溫遽令鳴鼓吹角車驅卒奔欲觀其所為晞大恐求下車帝安然無懼色溫由是憚服〉新林橋〈在城西南一十五里揚州記雲金陵南沿江有新林橋即梁武帝敗齊師之處〉
白板橋〈在城南梁武帝次江寧呂僧珍與茂進軍於白板橋築壘壘立茂移頓越城僧珍守白板闕〉陵橋〈在城東南五十里〉
復成橋〈唐景雲中造以渡淮廣明元年廢於火南唐保大十年重造宋開寶八年又廢説見後復成渡〉杜橋〈在城東南三十里戚志雲有堰長五里闊丈五尺堰杜橋浦水〉
龍津橋〈在城南六十里臨江寧浦〉
牧放橋〈在城南七十里古牧放之所亦作牧牛〉
河亭橋〈在城東南一十五里〉
馬務橋〈在城東南二十五里唐置馬務於此〉
〈闕〉武橋〈在城東南三十七里有堰長三里闊二丈堰浦水通秦淮河〉
令橋〈在城東南七十里臨令水〉
烏剎橋〈在城東南九十三里戚志一名烏鵲〉
牧馬橋〈在縣東南三十九里南朝放牧者在此南出有浦水闊三丈深一丈有橋乾道志一名牧馬堰在城西南七十里長三里濶二丈五尺堰牧馬浦水〉
右𨽻江寧縣境
白鶴橋〈在縣東南三里一十五步茅君內傳雲大茅君毎年十二月二日駕白鶴於此會諸真故以名橋〉
沈公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沈公謂沈慶之也〉
赭渚橋〈在縣東一里二百四十一步〉
歸善橋〈在縣南一里一百七十五步〉
於鄉橋〈在縣南二十五里〉
西霸橋〈在縣南三十二里〉
降臨橋〈在縣東南二十七里〉
義城橋〈在縣南二十里〉
高平橋〈在縣西南三十丑里〉
斜橋〈在縣東五里〉
柳橋〈在縣北二十五里前柳橋後柳橋〉
懸毒橋〈在縣西十五里〉
宣家橋〈在縣西北三十里〉
永安橋〈在縣南七里下有小港歸於秦淮〉
降真橋〈書記雲在玉晨觀西句容路三十里橋是也〉
蘆堽橋〈在縣南三十里〉
集僊橋〈在縣南有詩右可攷〉
劉師橋〈去縣七十里〉
蘇行橋〈在縣北二十里〉
泥灣橋〈去縣十四里〉
紅鶴橋〈在縣東四十五里〉
陶堰橋〈在縣南五十五里〉
新昌橋〈在縣南五十里〉
石彭橋〈在縣北六十三里〉
張堰橋〈在縣北五十里〉
淡塘橋〈在縣南六里〉
張橋〈在縣南二里一百七十五步〉
㳂陸橋〈在縣西十五里〉
省塘橋〈在縣東二十五里〉
社壇橋〈在縣西九里〉
周郎橋〈在縣西二十里〉
土橋〈在縣西二十五里〉
湖西橋〈在縣南二十五里〉
牛橋〈在縣南四十里〉
華橋〈在縣北三里〉
謝家橋〈在縣南四十里〉
荊干橋〈在縣南五十里〉
右𨽻句容縣境〈以上見圖志景定至今橋名更易不同今再詳録縣東東橋元名陽公斜橋黃干橋張橋王大橋澤溪橋凢六縣西華家橋社塘橋沿陸橋周郎橋河橋凢五縣南南橋元名政惠義城橋孫頂橋蘆江橋莆里橋凢五縣北紀華橋柳橋開明橋竹里橋劉師橋彭橋凡六縣東南白羊橋於鄉北橋於鄉南橋王社橋西霸橋馮澤橋降靈橋常寧鎮橋凡八縣西南沈公橋湖西橋經干橋高平橋凡四縣東北小干橋光里橋清陽橋坎墰橋凡四縣西北張橋包橋澗西橋凡三總四十一橋又舊有下堰橋去縣九里苦竹橋去縣二十五里皆未詳方所〉
淮清橋〈一名惠政橋在州南二十步其下即秦淮水〉
通濟橋〈在州南二十五歩〉
巫家橋〈在州寨外三百步戚志作夾家橋〉
棲賢橋〈在州南門外西南〉
易俗橋〈在州市中〉
望京門橋〈在州北一里〉
南門橋〈在州南門外皇祐間邑人劉應之重建石橋僧從雅作記刻石〉
唐家橋〈在州市西二百五十步〉
樓家橋〈在州南門外二百七十步〉
馬沈橋〈在州南三十七里〉
利涉橋〈在州北三里俗呼虎捍橋〉
安政橋〈在州北三里俗呼翻車橋〉
戴公橋〈在州南一十里〉
俞初橋〈在州南一十里舊圖作俞母橋〉
大覺橋〈在州東南八里〉
〈闕〉塘橋〈在州南二十五里今廢〉
白沛橋〈在州東北三十五里〉
長樂橋〈在州東北二十五里〉
李墅橋〈在州東北三十里〉
張墅橋〈在州東北三十里〉
〈闕〉亭橋〈在州東六里〉
〈闕〉問橋〈在州東二十五里〉
王師橋〈在州東三十三里戚志一名王四師橋〉
神靖橋〈在州東南四十三里舊名神龍橋知縣李朝正易今名〉
白馬橋〈在州東南四十里〉
梅塘橋〈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
鄧步橋〈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
張沛橋〈在州東南八十五里〉
永昌橋〈在州南九十里舊圖雲呼為固城橋〉
漆橋〈在州南七十五里〉
馬墅橋〈在州西一十五里〉
石埭橋〈在州西一十五里〉
湯橋〈在州西四十里〉
〈闕〉橋〈在州西三十五里〉
〈闕〉溧橋〈在州南三十五里〉
〈闕〉村橋〈在州東南一十二里〉
西門橋〈在州西臨淮門外〉
烏〈闕〉橋〈在州北四十五里接江寧界有堰闊丈八尺〉
右𨽻溧水州境
硯瀆橋〈在州東北相傳雲晉謝公滌硯於此〉
東石橋〈在州東門外〉
新建橋〈在州南門外〉
謝家橋〈在州東〉
通微橋〈在州東南一里戚志今為二賢橋〉
仙人橋〈在州南十五里戚志西北有釣魚臺仙人跡〉
南崑崙橋〈在州東南十八里〉
北崑崙橋〈在州北十里〉
鄉黨橋〈在州南五里〉
髙要橋〈在州南二十五里通廣徳路〉
髙友橋〈在州南三十里〉
故縣橋〈在州東南三十五里〉
青安橋〈在州西三里〉
平陵橋〈在州西北三十里今俗呼湖瀆橋或名沙灘橋平陵城在橋西一里〉
奉橋〈在州南五十里〉
上興步橋〈在州西北六十里〉
黃連步橋〈在州西北五十五里〉
舒塘橋〈在州西北五十五里通溧水州大路〉
板子橋〈在州北六十里舒塘橋北〉
破堰橋〈在州西北六十里板子橋北〉
南城橋〈在州西北六十里破堰橋北〉
檀石橋〈在州北六十里戚志有蟠龍堰長十步在橋前〉
三了橋〈在州南四十里〉
石塘橋〈在州北二十里〉
望仙橋〈在州南十里〉
社渚橋〈在州西南六十里〉
望婆橋〈在州西南五十里〉
橫澗橋〈在州東南六十里戚志作模澗〉
金背橋〈在州南五十里〉
雙澗橋〈在州西南五十里〉
招僊橋〈在州西二十里〉
斗門橋〈在州北二十里〉
馮塘橋〈在州北二十里〉
虎塘橋〈在州東北四十里〉
豆橋〈在州南二十里〉
張野橋〈在州南二十里〉
湖橋〈在州西二十八里〉
僊橋〈在州南六十里〉
王堰橋〈在州西南二十五里〉
洪橋〈在州西南六十五里戚志有洪澗去州六十里〉
塘路橋〈在州北十五里〉
徐塘橋〈在州西二十七里〉
徐橋〈在州西北三十五里〉
南陽橋〈在州西南四十里〉
西里橋〈在州西南六十里〉
春雨橋〈在州東舊日東市橋嘉定十四年知縣陸子遹重修〉
西市橋〈在州西〉
甓橋〈在州北六十里祥符潤州圖經雲徑瀆濶一十步縣西十三里長塘湖北口至江寧府溧陽縣三十七里春夏水深三尺勝五十石舟秋冬深一尺勝二十石舟隋大業末宣州永世令達奚明因晉宋之舊加疏決為橋甓甃兩岸取其堅固今橋在溧陽州界〉
嘉定橋〈在州西北四十里陵跨中江本名中江橋俗名中橋或呼為通江橋嘉定十一年俞運使建行部命縣尉趙時頌重建改今名〉
下橋〈去州三里州志紹興中以近秦梓第名秦公今廢〉
南渡橋〈去州三十五里〉
北渡橋〈去州四十五里〉
右𨽻溧陽州境
二十四航〈舊在都城內外即浮橋也按輿地誌雲六朝自石頭東至運瀆總二十四渡皆浮航往來以稅行直淮對編門大舫用杜預河橋之法本吳時南淮大橋也一名朱雀橋當朱雀門下度淮水王敦作逆溫嶠燒絶之今皆廢唐人有詩云青山緑水遶迢迢九月江南草不彫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四航〈皆在秦淮上曰丹陽曰竹格曰朱雀曰驃騎按實録晉寧康元年詔除丹陽竹格等四航稅注云王敦作逆從竹格渡即此航也朱雀航本吳時大航驃騎航在東府城外渡淮會稽王道子所立今城東南三里又名小航陳沈衆入援京邑頓於小航對東府置陣又謂東城橋即東府城橋也並丹陽郡城後航總為四航今四航皆廢鎮淮橋疑即朱雀航舊所詳見橋𩔖又有榻航在石頭城左右溫嶠欲救匡術別駕羅洞謂不如攻榻航術圍自解此亦一航也〉
津渡
石頭津〈在城西方山津在石頭津之東隋食貨志雲郡西有石頭津東有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檢察禁物及亡叛者〉
龍安津〈在城西北二十里與真州宣化鎮相對今為靖安渡〉
南津〈在城西南金陵故事雲南朝置校尉以鎮此津侯景入冦舉朝無犯難之夫惟校尉江子一與弟二人同死王事梁書江子一嘗為南津校尉〉
五馬渡〈在上元縣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晉元帝與彭城等五王渡江處按晉書大安之際童謡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雲五馬之名取此〉
麾扇渡〈在朱雀航之左晉永興二年廣陵相陳敏據建業顧榮宻報劉準率兵臨江榮與 因甘卓兵斷橋盡取船於淮水南敏自出軍臨大航岸榮以白羽扇揮之其軍自潰因以名〉
五城渡〈在上元縣東二十五里晉王敦死王含錢鳯率餘黨自倪塘西置五城如卻月勢髙二丈相去各二十丈京都記五城邊淮帶湖祖道送歸多集此處唐景雲中縣令陸彥恭於城側造橋渡淮水即今之五城渡也〉
竹格渡〈闕 王敦作逆從竹格渡即此渡也在闕縣城西南二里〉
馬家渡〈闕 中興編年綱目載雲採石闕馬家渡江狹而平兩處相去六十里闕對岸昔金人入侵直犯馬家渡則此渡也尤為要害舊分上下二渡雲〉
蕭家渡〈即邀笛步乾道志在上水閘王徽之泊舟於此側邀桓伊奏笛處也〉
桃葉渡〈在秦淮口桃葉本王獻之愛妾名其妹曰桃根獻之詩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謂橫波急也遂歌以送之此渡因名〉
張公凸渡〈在上元縣金陵鄉長慶村之西正闕大江與闕州六合縣桃家步相對闕張公凸渡至南岸闕四十里冬五十里石邁古蹟編雲隋文平陳宇文述以行軍總管自闕 濟即此地〉
堰埭
浮山堰〈慶元志雲在城東南二十里梁天監十三年築按梁史天監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計欲以水灌丹陽仍假太子左衛康絢符督卒二十萬作浮山堰於鍾離不知何所據而雲在建康〉
杜橋堰〈見杜橋下〉
真武橋堰〈見真武橋下〉
牧馬橋堰〈見牧馬橋下〉
百堽堰〈在句容縣西南三十五里通秦淮屬上元縣界與福祚鄉相接〉
黃城堰〈在句容縣東三十里長一里深四丈灌田三百畝〉
陶堰〈在句容縣南六十里其堰逐年塡塞不能瀦水屬臨泉鄉五都〉
范家堰〈在句容縣西北三里灣曲長二里深四尺灌田二百畝在通徳鄉第二都〉
周戴新堰〈在句容縣南一十五里通百堽堰〉
菩薩堰〈在句容縣北六十里深八尺灌田二百一十三畝〉
於家堰〈在溧水州南九十里長一十里〉
銀林堰〈在溧水州東南一百里長一十二里即魯陽五堰也戚志作銀樹堰按前漢地理志於丹陽郡蕪湖注云中江出西南至陽羨入海後漢郡國志蕪湖中江在西又水經雲中江在丹陽蕪湖縣南東至會稽陽羨縣入於海孔穎達書義疏亦引漢史為證今蕪湖縣南有攴江俗稱為縣河經縣市中東達黃池入三湖三湖丹陽固城石曰湖也至銀林止所謂中江東至陽羨即此也蘇常承此下流常病飄沒故築銀林五堰以窒之自是中江不復東而宣歙皆由蕪湖西出達於大江故濵湖之地皆隄為圩田中江亦漸隘狹故老雲當時慮後人復開此道則蘇常之間必被水患遂以石窒五堰路又液鐵以固石故曰銀淋今訛為林戚志今呼銀樹桐灣亦然而志並曰林者蓋宋避諱又見碑𩔖〉
分水堰〈在溧水州東南一百里長一十五里〉
苦李堰〈在溧水州東南一百五里長八里〉
何家堰〈在溧水州東南一百一十里長九里〉
余家堰〈在溧水州東南一百一十五里長一十里春冬載二百石舟昔吳王闔閭伐楚因開此瀆運糧東通太湖西入長江南唐書楊行宻據宣州孫儒圍之五月不解行宻將臺濛作魯陽五堰拖輕舸饋糧故軍得不困卒破孫儒魯陽者即於家等五堰是也故道尚存〉
百陂堰〈在溧水州西北一十里長一里闊一丈五尺〉
竹墩堰〈在溧水州西北二十五里長一里濶一丈五尺〉
烏剎堰〈見前橋下〉
青泥堰〈在溧水州南九十五里長一十里〉
藕絲堰〈在溧水州西南七十里長一里闊一丈二尺〉
龍盤堰〈在溧陽州北六十里檀口橋前長一十步〉
王堰〈在溧陽州西南二十五里〉
雞鳴埭〈建康實録青溪有橋名募士橋橋西之過溝有埭名雞鳴埭齊武帝早遊鍾山射雉至此雞始鳴圖經雲今在青溪西南潮溝之上又按南史齊武帝數幸琅邪城宮人嘗從早𤼵至湖北埭雞始鳴故呼為雞鳴埭若爾其埭又當近北戚氏志雲今清化市真武廟側傳是其處二埭恐皆當時所歴姑兩存之〉方山埭〈建康實録吳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勲𤼵屯田兵於方山南截淮立埭號方山埭又按南史湖熟縣方山埭髙峻冬月行旅以為難齊明帝使沈瑀修之瑀乃開四洪斷行客就作三日便辦其埭今去城四十五里〉
栢岡埭赤山湖埭也〈宋元兇劭決破栢岡方山埭以絶東軍亦曰百堽堰〉
南埭〈今上水閘也王荊公贈段約之詩云聞君更欲通南埭剖我荊山一半青正對舊青溪閣〉長溪埭〈在城南五十里澗二文堰秣陵浦水通秦淮〉
破岡埭〈破建康實録吳大帝赤烏八年使校尉陳勲𤼵兵三萬鑿句容中道至雲陽以通吳會船艦號破岡瀆上下一十四埭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寧界於是東郡船艦不復行京江矣晉宋齊因之梁以太子名綱乃廢破岡瀆而開上容瀆在句容縣東南五里項上分流一源東南流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源西南流二十六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瀆西流入江寧秦淮至陳霸先又堙上容瀆而更修破岡瀆隋既平陳詔並廢之以此知六朝都闕 吳會漕輸皆自雲陽西城水道徑至闕 朝四時遣公卿行陵乗舴艋自方山闕 靈運為永嘉太守隣里相送於方山闕有雲闕如白馬既礙廣我之闕 青牛用險悔朝之路莫不欣茲利渉玩此修渠雲陽今丹陽路也〉
縣埭〈在溧水州東南八十里長二里闊二丈與溧陽州分界其埭上下有二派上一派西北入州界〉
圩岸〈官府毎歲提調興修總一千六百七十五處名目不及詳載〉
江寧縣二百八十七處
上元縣一百三十五處
句容縣九十六處
溧水州二百六處
溧陽州九百五十一處
至大金陵新志卷四下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至大金陵新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