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菊圃先生集
卷八
作者:姜樸
1775年
卷九

答黃守愚書辛卯

編輯

樸白。頃承批敎。因其時酬對紛紜。未暇奉復萬一。不但私自竦嘖。惟獲罪於吾子是懼也。玆以專人仰謝。惟吾子亮之。來示所云。慬𢢽甚摯。此僕之所固望於吾子。而吾子待僕之道亦得矣。雖然。尙有似不曉者焉。不曉而不質。是非吾子之所固望於僕者。而亦非僕待吾子之道也。玆敢猥瀆高明。非僕矯爲此語。立異自高也。惟吾子察之。諸子所云。大要以壞心性溺詞章爲戒。雖相鞭勉之道爾。何子之不以丈夫期我也。夫我國家僻在一隅。制度不廣。用人之道。不過乎科目等級而進退取捨之而已。士之生斯世。而欲藏其身卷其志。不爲理亂黜陟之役者。則山林已矣。如或恃其抱負。任其安危。恥吾君之過。蹙吾民之窮。俯仰一世。擔當事業者。舍科目。奚所進取哉。山林。獨善地也。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而憂天下者之所不能安也。僕愚陋無知曉。業且淺近。固不敢出氣力作大語。俯仰之擔當之。而猶有所甚不自輕者焉。其將憂天下者乎。其將不憂天下者乎。憂天下而就山林。非余心安也。故詣試求擧。欲有所成就。豈壞心性溺詞章。而竊一第幸利祿。若淺丈夫也哉。直是所憂者重也。誠使古之聖賢豪傑之士。若周公孔子孟軻荀卿之徒。生乎今之世。其所憂者重。則必詣是選而應是擧。欲有所成就。藉使周公孔子孟軻荀卿之徒。詣是選而應是擧。其不必壞心性溺詞章也明矣。愚不敢竊比於是數子者。而其不壞心性。不溺詞章。猶有所不甚相遠者矣。且懼其壞心性溺詞章。而不欲詣是選應是擧。則其憂者。終無所解矣。不幾於因噎而廢食者乎。噫。洪勻之賦與人者。爲如何哉。聡其耳而明其目。良其性而聖其智。上焉而象於天也。下焉而軆乎地也。大之爲海。高之爲山。明之爲日月。幽之爲鬼神。順之爲陰陽寒暑。變之爲雷霆風雨。至於君臣父子之道。禮樂刑政敎化之盛。罔不具於吾人一身。而其日用事爲。酬應造次之節。亦莫不由於一團腔子內。則大哉人乎。僕雖淺弊。無所持操。而洪勻之所賦與者。亦不貧也。豈可劓其心。黥其性。奔走汩喪於功名榮辱科仆利害之境。與物相刃相靡。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者耶。少始知學。作爲文章。本之經傳。斟酌乎訓義。參之史記。礱磨乎事業。旁推於諸子百家。老聃,莊周,屈原,楊雄,班固,司馬遷奇高跪異之說。下逮韓,柳,歐,蘇空同弇鹿。暢其支而博其趣。雖甞欲有所成就。應試而求擧。若前所謂者。豈可溺詞章役科程。而亡其所固有。若壽陵餘子之失步於邯鄲者耶。三赴禮擧。黜不見錄。一隨計貢。斥不獲選。顚頓挫縮。取敗極矣。然而未甞一念汲汲僥倖於得失之觀。退自取所試讀之。迺類於俳諧者之辭。未甞不顔忸怩而心不寧。其於壞心性溺詞章。爲何如哉。惟吾子察之。至於論詩之說。可謂得矣。敢不惟吾子之敎是聽。第僕近因病厄悲愁。無所告語。雖有所形於一二吟詠者。而實非役於詩。費精神。窮思慮。雕蟲造猴者類而止耳。吾子或未之亮耶。噫。三百篇後。詩亡久矣。漢,魏,晉,宋,齊,梁,陳,隋以來。無可與稱。果如吾子所示。而至於亦不本性情。刻苦雕琢。不過工文章而已雲。則亦有所惑焉。草堂忠義之氣。與秋色爭高。而長篇短詠。無一不出於愛君憂國之意。則其可謂出於性情者乎。其可謂不出於性情者乎。世甞說草堂詩刻苦雕琢。是無見耳。愚以爲其詩實主於典雅簡實。兼寓其憂憤閔欝。而世之人爭以薄見陋識。把作刻苦雕琢看了。甚不近也。誰謂吾子之明見。復至於是耶。可恨可恨。且曰。詩出於性而害性者詩。何吾子之誤也。凡詩不出於性。故害於性。果出乎性。豈害於性哉。出乎性而害於性。愚未之聞也。出乎性而害於性則三百篇之詩。實出於性。亦果害於性也耶。豈吾子之明見而歉於此也。恐不之深思耳。不者。必故設此疑以試僕也。士固信於知己。非吾子。無以發吾之狂言。亦知吾子求其是而已。不徒以不順吾子之旨爲罪也。吾子以爲何如。凡若此者。果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幸吾子若否之。

上承擯李尙書書

編輯

戚再從孫密城編管人姜樸。再拜大父承擯閤下。伏惟卽日氷雨。行中軆攝動止萬福。日者四牡之見過也。旣失公次一御之榮。又缺江干追餞之儀。固知誠阻禮隳。非所以仰承親睦之義。而區區迷執。粗以爲蒙極辱負重戾。擯爲窮裔編氓者。幸非督赴旬程。不當妄動一蹞。此非爲矯激自高之圖。顧私分然也。至於贐章。辱命勤甚。義不宜辭。亦甞竊附於南賓編藥之意。擯辱來。切不理閑好口業。於斯役也。固不免踳循擔閣。矧念道途所經涉山川風俗。凡可喜可悲可駭可鄂。與夫文物典章淪喪之感。諸大夫必有先吾賦之者。其敢以衫鞋之餘謬。從事於乘韋吳鼎之間也哉。若夫伐轂之辨。執粗淸爨之類語詭隱。非君子可道。反復以思。尙幸有一言可復者。夫古之重於使者。爲其錫命之難嫺也。爲其媵儀之難習也。爲其有三積之序也。百罍之丈也。琮璋冕茇周還進退之容也。噫。在今則皆無所事於此也。直得濡忍黽俛。報請如式而已。其餘飭下勵衆。無使舌人隷人曁𧶜粥駔僑之徒。恣貨不憚。以取侮於彼而歸辱於國焉。可也。是責也。紹擯例任之。而所係不輕。承擯以上。亦不宜不之察也。雖然。飭下勵衆。其本固在於律吾己。簡吾行。使人憚懍而不敢或有犯焉而已。區區敢以此再拜獻愚於下執事。跡釁言𥌒。惶戰亡已。餘祝節昚行李。遄復嘉命。不備。

答昚節齋李來初仁復

編輯

比承手書誨諭。竊瞷辭旨委曲韞雅。無一分紛擾褊迫意思。區區不亶以不棄覊纍爲榮感。有以見尊兄比日工夫加詣。見得加透。粹盎之餘。至發於尋常筆箚之間。得使如弟之愚頓不慧者。亦有所隱約闚度者。用是艶慕無窮。仍審所履益懋。瞻慰尤多。經幄榮掄。士友咸喜。淸凃穩稅。自此其可量耶。顧某之私計。愚竊以爲吾兄固宜毋足於諸所已得。而加力於或所未至。使自己調度無一毫不足。然後始於君德成就之責。得十分無缺矣。豈吾兄精見篤識。有所不審於此。第於來書。謂有做好官不能看好書之嘆。雖知其出於賢者沖挹自虛之意。而慕愛之篤。尙有所不能遽釋然者。考亭之答黃商伯書曰。不循其序而遽責其全。則爲自罔。但求粗曉而不期貫通。則爲自畫。此弟之近偶得於人。而姑未知合下實工在甚處也。謹此奉聞。欲與兄共勉。不審兄以爲如何爾。月前遇善應。聞兄一向止酒。時雖小開涓滴而自有常程雲。此是吾兄十分牢着處。非如凡人卯誓辰渝之比。深賀深賀。但此症本來可畏。除非痛下藥祛得他。潛隱候伺。一日復萌動矣。須以程伯子晩來見獵有喜之訓。深自警省。毋使後或有悔吝也。敢恃兄虛受度量。亂言至此。主臣主臣。弟擯屛戮辱。固不足齒數於人。而凡涉自己事。粗欲一聽於命物者處分。所處風氣之同異。水土之善惡。凡百契活之艱辛與否。不欲計。但離親遠係。日月淹然。有時望雲興懷。方寸不得不亂矣。李延平之言。弟亦近於朱書適見得。粗覺其言於弟今日地頭。合是大段親切生計。故區區不量。竊欲佩勉。而姑未克安頓。今承來示。警發多矣。但旣無實踐履實挹握。邂逅易爲私情所奪。恐不能終副賢兄慬懇見敎之意。惟是之懼耳。至於寡悔翁夙夜箴解。非如弟天刑魯莾者所可企勉。何兄之苦不想諒。而有此見屬耶。比如人責寄傭敎辦上閭豪士家廚實。此不徒傭不堪。責之者亦不免迂濶之譏於人。如弟固不害爲不堪之傭。而恐誤賢兄於迂濶之科耳。書斷之語。弟果有之。一時泛語。初非有意而發。直謂閑好話害事。弟固無辭。而必謂此出於介介口氣。則殆非情矣。至以厚祿二字。有所峻責。尤不勝瞿然。日月已許久。其時所云。漫不能記其詳。而槩則欲道朋友無書之意。而適記了此句語。任筆以及。語脈精神。固不在厚祿上。而措辭之際。自不覺捱逼之至此。此迂滯不習詩義之過也。卻自以爲不特夙夜箴解已向人全輸。至如餘事。工部律令。亦不能如他善學。得致有此謬拾枉下。而重煩吾兄之委責。愧汗愧汗。此地是尊先祖梧里相公所甞治也。遺風餘韻。宛其如昨。而七佛猗猗之桑。卻令人有棠茇麥穗之思。況齋堂妥靈之所。幸與纍居密邇。日夕瞻依。洋洋如在。慕羶之私。尤倍他日。但院儒輩。局於荒陋。豆籩之事。或不能如式。至於朔望焚香之禮。亦已塡然廢曠。區區粗諷曉之。近得略有所修擧矣。知吾兄追遠之誠。必欲有聞於此也。故並以告。想聞之爲之緬慕不已也。餘冀若時自愛。向前益力。顧此窮陋。傍無強輔。臨紙流悵。第切依依。不宣。

答藥山吳永伯光運

編輯

謹承哀翰。稍慰日昨不盡懷。所敎。謹悉盛意。禮義至微。顧非後生末學所可臆斷硬勘。今此往復。實出於古人不住講討之意。感歎感歎。第容有一二微見。敢此錄効下方。幸惟商察。今此端敬王后復位。以情理則宜在必復。以禮義則未知如何。此區區所不能無疑。蓋當初遜位。專由諸勳䝱成。非出於中廟之本意。於糟糠之敎可見。二百餘年之間。幽欝莫伸。神人交傷。以情理則宜在必復者此也。但以元符叔無復嫂之論求之。到今追復。實未知其於禮爲如何。在叔尙不可復嫂。況在後孫而復其祖母乎。元符之論。初雖不出於程子。而旣已見可於門人答問之間。則此便是勘破之論也。亦字未爲字。誠如所示。而以兩關文勢觀之。終是歸重於論者之言。特以孟後之賢。不忍於終廢。故鄭重其說。其實非不純許於言者也。苟如來敎則當曰論者之言未爲無理。而元祐後之賢。不可不復。細究其文勢。則情理禮義之間。輕重自可見矣。故及至於伯溫主太皇后而爲言。然後始快許之。程子之歸重論者。豈不明甚矣乎。且目前事與元符逈別之諭。又是區區所未釋然。孟後之廢。專出於章惇,郝隨輩所搆誣。旣與三勳之䝱成無異。哲宗壞我名節之歎。又與中廟糟糠之敎恰類。而孟後之復。其時後固在世矣。哲宗喪未踰年矣。以太皇太后之命將之矣。視諸今日。未知其逈別者。在彼邊耶。在那邊耶。所可恨者。在乙亥沖,訥倡議之日。則以情理以禮義。十分恰當。比之元符何文正之時。果尤逈別。而世道不幸。終爲李荇輩所撕壞耳。南相當日之議。未知其必有微意。而眉翁之見。又在南相之前。則亦豈有微意之可論耶。且推移時義。防微杜漸。固自有此理。而苟係倫常義理至重至大處。恐不可以區區防杜之慮而有所推移也。南相當日之見。直主稟承無主則可也。苟所見主當復而徒拘於時義。則逆慮他日未然之事。撇過目前大倫常大義理。未知其爲得當也。區區微見。自來如此。非出於依靠拾掇。而但未知其得失何如耳。玆因叩及。略布一二。幸賜財察。

再答藥山書

編輯

續承哀札。恰慰。況因一二粗鹵之言。過奉盛誨。傾倒囷廩。開發多矣。敢不拜嘉。第與鄙見終有不得貼然歸一者。此固義理所關。古禮無明據處。不住往復。畢竟得有所勘定則幸矣。故不欲徑處以古人鍾律。輒又奉報。蓋今日哀之所主者。非中廟之本意。弟之所主者。承命無所也。伊時事非中廟之本意。弟非不知。而終是中廟廢之。幸及中廟世而復之則至當矣。過此皆爲後時。其將於何而承命乎。凡先朝之弊政。若煕豊新法之類。在後王改之無嫌。不必苟藉於母命。而若夫媲匹齊軆之義。至重且嚴。出還廢復。在其夫而已。在其夫之父母而已。外此則不敢與焉。故向所謂元符之較別雲者。以其有皇太后之命也。若後在世喪未踰年等句。行語漫及之。固非義會處。然其寃等也。在世與數百年。容有間矣。且苟在不可改。則未踰年爲尤重。而苟在可改則似愈於踰年。以其有憑象之義也。然此非緊脈語。不必強論也。嫂叔之間。在當時推而遠之。爲別嫌也。而以親則終是兄弟也。其倫序義分之嚴重。似有間於子孫之於先世。故前書率及之。今必欲深勘叔孫未安之輕重。則未知爲誰得。而此亦非彼此所論之本也。今就彼此所論之本而稱其輕重。然後得失可定。復位爲重而承命輕。則哀得矣。承命爲重而復位輕。則弟得矣。顧何在枝蔓語耶。伊川之言。無論難疑與勘案。文勢終爲主言者。不然。伯溫又何爲而拈出主太后之說耶。哲宗之有內寵。固異於恭僖之世。而獄誣庭脅。相去其幾何也。三勳雖狡。猶非矯旨。當時廢妃之敎。不可謂不出於中廟。則終亦不可謂不同於紹聖。而其時幸有向太后。此所以別於今日者耳。盛諭所謂臣子之所廢雲者。以此而勘三勳之罪。可矣。以此而附春秋諱尊之義。得矣。第恐不可硬用於虛心講訂之際也。來敎中甲乙家之說。設譬襯切。而哀亦不得不曰上達朝家。旣上達朝家則彼正是承命。有所不可援以爲今日之訂也。弟之前書。雙擧情理禮意爲言者。蓋設難也。非分而二之也。弟之本意。主禮意而爲說者。固自謂情理包在其中。區區於此。常恐偏主而侵私。今來敎似有膜於神人情禮之間爲責。此則恐高明之遺察焉。且南相云云。固因哀示而演及之。實非有藉重之意。而其說之所以稍煩者。抑有由焉。向者愼耳老自哀所來傳。哀以爲復位之議。於時義推移。在肅廟時則當主不復。在今日則當主復雲。區區妄意。哀有取於南相之微意。而自與鄙見不同。故卽欲詳討而然耳。自餘留俟面盡。煩不敢一一。亦希哀察。

與松隱窩族叔碩弼

編輯

杭弟畢竟高闡。先爲門戶賀得人。繼則奉賀於叔主僉前。而姪於年前。獲侍先大父席下。親奉爲此弟勤懇期望之敎矣。俯仰之間。人事變矣。旣以此執杭手而爲悲喜之語。輒敢以餘懷奉聞。伏計僉叔主撫感於私喜之中者。此時當何如也。此弟妙年科名則無論一家。凡爲親舊者。擧以近榜山南一人歸之。未知渠將何以副之。此不但爲渠憂。亦諸父兄一家之憂也。近日連與渠同處。尋常勤勉之語。不出於務實沉默四字。蓋慮聡敏穎發者。類於這邊有闕故也。不知僉叔主以此言爲如何。前書中辭意。因杭弟而得以承悉。末世處身。誠不無來敎之憂。周念之意。仰感仰感。但此褊介之性。素不能與物周旋。平居遭人言固矣。而於其中亦不無望外唇舌。實欲遁入絶境。爲封口之蟄。而勢不能得之。奈何奈何。第於權一甫諸人事。終不能無胸中氣。哿矣他人。一甫何至是也。今此齊名何恨之語。亦恐非君子服義之辭。彼旣實不能有以厭服人心。而徒欲以口勢籠破士大夫之議。則恐亦其不量也已。權台仲所執。其可謂高於人一等。我輩當媿死。但渠此後事。有難收拾。未知其已有定筭否。一有差失則前之所執。倒歸占便。而雖借辭於子貢。猝無以爲解於人矣。思之令人耿耿。再叟則姪雖欲苛論。其將何事之誤耶。向渠就理時云云。不過君子責備之意。非再叟姪不發此言。未知中間輾轉訛翻。有以攻再叟之目。添之於姪者耶。可笑可笑。第有胷中區區千里不隔者。在再叟似不疑。雖疑之。姪自不歉然矣。且爲姪謝再叟諸人曰。士固不必激。亦不必畏人而苟同。與其苟同焉。寧激耳。臨紙有感。輒又妄發至此。幸勿以此紙傳人。使姪重得罪於山南士大夫則爲賜大矣。凡百在杭弟口達。歲事將變。想惟拚拊之慟。此時益切。只祈一向支持。慰此區區。

答松隱窩書

編輯

人事棄絶久矣。前年又哭吾來初。此心益復無意於人世。惟是念中緣業。終不能斷割去。德果靜墅。卽其一也。書尺外物也。有之可也。無之亦可。顧千里相照者。固在日夕倚此而爲解。卽者忽奉手敎。殆如承面溫洽。彼雖外物。始信宜有而不宜無。到此益訟向來之不敏。仍伏審調候起居平安。尤慰區區。族姪將老粗遣。衿陽叔父衰境匙寢。姑不至全愆。私幸。閑中偶有漫作。撥忙錄一通送去。以侍者甞有土炭之好也。餘在別紙。都留明春奉拜。不備。

答巖棲族兄

編輯

窮惡㐫毒如弟者。宜爲世所棄絶。而千里委書問慰。辭理懇惻篤至。奉讀再三。益信吾一家惇義與吾兄厚德異常也。慟矣。凡係弟一身事不言。十世之宗。四世之廟。二百年棹楔之門。三百年喬木之基。一朝而無所於寄託。不審兄將何所處弟。而使之達觀理遣也。今有一言。倘蒙兄念宗事之至重。推一家之至厚。割愛忍情。思所以存亡繼絶焉。則弟將撐拄餘命。須臾無死。以待其成立付託。否則抱主入山。慟哭而枯死而已。其死其生。在吾兄。兄之哀不哀。弟之命也。環顧遠近一家。非此子。無可以托宗事。亦恃吾兄仁性明識。決不以區區之私而蔽於大義故耳。亦敢有一言。禮。貧人之祭。必求仁者之粟。一祭之微。猶擇所從得。況此傳宗事何事。而不求仁者之子而傳之耶。弟意已定於哭兒之日。至死不可變。流涕仰籲。字字肺肝。千萬俯哀俯憐。從當匍匐踰嶺。面竭哀苦之私。姑此不宣。

與晦谷族兄代家叔

編輯

比自㓒谷參奉所。轉示尊書別紙二道及自家所答書原本。於此可以見尊於先墓事。用意則勤矣。第此係爲先大事。尊旣有見。則何不直通於宗中。而偏及一處。有若私書爲也。其間多有不可不卞者。參奉所答書。一二槩擧。而猶有未盡說破者。故略此奉報。來書中。戊午禍後謫尙州雲者。已是大段錯失。吾家慘禍。實在燕山甲子。豈尊至今不知。而謂之爲戊午耶。至於謫尙州之說。家牒之所不見。家中老少之所不聞。未知尊從何而得之耶。墓奴婢始末。參奉所答詳甚。蓋我六代祖母。自山陽定送奴婢各三於墓下。其時親有諺書文跡。而我高祖兄弟公。有墓奴婢不可分執之定議。至今祖母諺書文跡。留在宗中。此則尊必聞知熟矣。今此田民皆舍人位所屬之言。何爲而發也。設如尊億度籍口。置墓奴婢。始自吾高祖兄弟公。未知當時置奴婢之意。獨爲舍人位而不爲別坐位耶。奴婢歸重。當在舍人位。而不在別坐位耶。雖曰置奴婢自吾高祖兄弟公。而當屬於別坐位。道理明甚。況諺書文跡之出於六代祖母。明白無疑者耶。然則無論田民與祭祀。凡屬墓所事。一宜歸重於別坐位。而以下宗支諸位。固自有輕重之序。不可容一毫私意於其間。此等處義理分明。事軆嚴截。尊何不深思。而率爾發言如是耶。尊意之必欲專重於舍人位者。已是大段病根。而於舍人位。亦必欲區別血孫。輒曰舍人公血孫。盡在遠外。又曰。舍人位直派子孫。皆在半千里外。又曰。爲舍人公血孫者。可不惕念。重言復言而不已。此何意耶。凡我京中及尙咸諸宗。皆本我別坐舍人兩位子孫。其間不無入後出繼之派。而於別坐位則無非血孫。於舍人位。亦均之爲子孫。其於追遠奉先之道。豈有彼此差等之別。而尊必欲分而二之。此則意見語脈之尤大錯處。以尊通見。豈失於此。而所以然者無他。顧專重舍人位之見。先已作主橫定。隨事隨處。透發爲病。今若痛掃此意。只見得歸重於別坐位則位置自定。軆序自明。當有不費思慮。不待言說而釋然者矣。祭式變通。當初實由於事勢之萬不獲已。京中嶺南。累度往復。終以春秋二祀爲定者。蓋附於踈數有殺之義。而自墓舍定有司。勾管錢穀。典主祭物。則謹籩豆壹祭儀。而儲財防弊之意。亦在於其中。其時諸議無異辭。行之十數年。大體則不可不謂之善變。設於節目間。有些弊端。就其弊而修整亦可矣。豈可以一人一時之見。而續續變通大式哉。況今雖不能無弊。猶不愈於當初全委奴僕之手。雜亂紊濫。苟艱瀆褻。全不成禮式。全不成貌㨾者耶。墓祀卜日與用節日。未知其得失果何如。而嶺南之禮。墓祀多用卜日。吾先世嶺南人。墓所亦在嶺南。在嶺南而行嶺南之禮。顧何妨耶。參奉正郞兩位。旣無子孫之在嶺外者。則墓祀時。不得不使傍親遠族行祀。而祭需同出於奴僕。則奴僕主設。固自如也。未見其改式之故而別有所未安也。主簿位。雖於諸宗非近旁。自吾別坐位而視之則實爲曾孫。而世遠子孫殘微。香火將絶。墓舍共設祭祀。不害爲忠厚之道。豈可與近代踈遠之葬。比而同之哉。其外種種諸弊。豈皆全由於改式。而亦不可必謂其全無弊端。此固非一人一家之事。勿留私意。虛心講論。隨弊隨整。如上所云。深有望於京鄕諸宗焉。如聞尊有移居墓下之計。始則得於風傳。不之深信。繼而聞之於尊第二胤則不可謂全無苗脈。何尊之不思。至此甚也。尊之所條列墓下諸弊。反復思之。太半由於子孫在墓下。尊方口言其弊。更欲躬蹈其轍。是何異於憂山之濯濯而躬執斧以從者乎。移居之後。客地窮契。未必無累於墓下。累於墓下而京外諸謗。紛然四起。則畢竟合辭毀出之議。安保其必無於宗中耶。至此之後。尊雖悔之無及矣。區區睦愛之誼。不欲自外。幷以奉及。非直爲墓下慮也。幸賜諒察焉。不具。

姪子必肱幣書

編輯

云云。丈夫生願室。爲父者心。之子歸宜家。聘女唯命。嬿婉之好。龜筮亦時。仰惟云云。如玉而溫。弄瓦載夙。前徽非遠。門戶襲儒風而貞嘉。內訓有方。帨幋遵姆戒而靜順。玆當令愛及齒。許配賤育必肱。竊念某。徒以散樗。猥此扳葛。養兒昧義方之敎。庸慙古人。拜使修不腆之儀。式重先典云云。

奉贐聘君李公萬選承擯之行序

編輯

燕京去我三千餘里十一堡。遠道也。使命爲答我王世弟冊勑。重役也。聘君李公。以承擯行隆簡也。行已卜日。小子樸。進而勞之曰。夫子之年殆耆矣。任重役而憑遠道。玆行也不已難乎。公曰無爲也。椎也受兩朝恩如丘山。白首無他報。今又辱重簡而膺是命。雖老庶幾筋力也。何憚於是也。旣而診公之色。怡然無毫分幾微可見。遂作而復曰。善乎夫子。以是而往。以是而返。燕京由蹞武也。使命由晏處也。善乎夫子。雖然。公有是行。而小子又以薄官。出山南東道。海上千里。與公相背而日相遠。此別尤令人惘惘。宜有辭以贛菲薄。而身有大功喪未葬。不可托於音。迺敢以弗餙之語。再拜祝公之行曰。幽薊之塗。氷雪漫漫。虎豹斑斑。公視冘咫。式日其還。又進而祝曰。吾王有弟。爰畀貳邸。以係宗社。以顧根柢。以慰我四海。時公承命。答彼來禮。公有詞令。君命之序。君命之序。何有於此去。又進而申之曰。惟聖之簡。惟公之當。凡百愼旃。以副我公朝人士之望。祝已。小子又再拜。公擧手曰唯。上之二年九月十日。小子晉山姜樸。錄獻聘君承擯閤下。

送順天使君許大成

編輯

喜靜而惡煩。人之情也。然此就衆人言。非所以待君子者也。夫人之生。與物俱生。有物便有事。造次日用。無非事者。而本之於靜。靜則明。明則一。一故天下之百千萬事日交於前。而我之所以應之者。暇豫不勞。不知其爲可厭。顧何甞徒守其靜而漠然無一事。若佛氏之面壁打禪哉。亦何甞舍其靜而去爲物役。若棄宅而傭於鄰者哉。彼喜靜而惡煩者。非隱詭則直頹懦弛惰。不可與論於靜者耳。前內言許君大成。出外爲順天。君性固喜靜。而邑處南方都會。物湊訟集爲煩邑。其行如有憂色。余不知君之所以憂者。憂其邑之煩耶。是非所憂也。爲其喜靜。而猶不得其所以靜之之道。則余之上所云者是已。夫靜固非空底物事。包得衆理在內。特未與物相遇焉。及遇之而物各付理。不爲其所徇而已。以此行之。何有於煩邑哉。余聞順之爲邑。近海瘴癘。水土不善。君若以是爲憂則固也。然居楊子惠山之地者。未必皆無病。適春循雷化之邦者。未必皆病。亦在人而已。醫人之言曰。節愼則水土不能病。而其要在安心寡慾。君之往也。以是勉之。勉之當如何。亦曰靜已。

居昌愼氏族譜序

編輯

族氏之書。古史氏所職。未知其始於何世。而於周典小史係世昭穆之奠辨及族師之官可睹。漢司馬太史亦甞得讀諜紀繫譜。不特帝王家旁行長歷而已。則蓋其來久矣。而後世不修廢矣。是豈先王考世章倫。愛類相仁之義哉。故程子甞以明譜係收世族。爲厚俗尊朝廷之道。張明公亦甞亹亹焉。若是乎其不輕而重也。我國固無族師官。亦不有史氏奠辨之政。而俗重族書。近世尤盛。都下士大夫。凡立門戶名世家者。毋毋譜之家。是顧何讓於隆古哉。而風俗不由是加厚。朝廷不由是加尊。舊家世族。不由是而加興於孝仁禮義也。往往乖常反道。貿弊敗壞而不可止。此曷故焉。噫。所貴乎譜諜者。欲令後世子孫。得覽於繫世本末之倫。有以感發其尊祖象宗仁親重德之心。而俛焉以歸於厚。此先王愛類相仁之義。而程張二先生之所亹亹者也。今不循於是道。而惟譜紀之爲圖。止以比俗而夸世焉。則其弊徒文具耳。顧亦何賴焉。居昌之愼氏。自前朝爲大家。名德奕世。苗裔繁昌。宜有譜。而舊譜蓋略。前殿中龜重氏。承其先人之志。因舊譜修廣之。其同宗諸人。咸一辭相役。而其子進士後聃君。實當譔錄。其䂓法則自歐蘇氏殷養實呂道曦諸家。以至我國諸大家譜。故實則自高麗史以下。至我國野乘子書。皆力聚而資攷取長。以成其譜。間有自我創之。以起例立考。周博謹詳。他譜莫及。蓋其勤哉。然獨以譜而已。則都下諸家。皆已能之。其効可睹。居昌氏其亦知所勉哉。譜成後聃君請余序。以余得在外裔也。遂不辭而謹序之。

嶺南宗人宗稧序

編輯

我姜氏。自國初居國都西城外。爲城西之姜。不祿。廢王甲子。家遘鞠㐫。大諫公以直道遇害。三子皆坐死。其長贊成公。卽我七世祖也。祖母李夫人。家故嶺南。窮毒啜泣。以匶行踰嶺。其隨母而南者。孑然數孤而已。當是時。姜氏豈不凜凜哉。旣得良範。阡葬我祖。定居於尙山之山陽。幸而諸孤成就揚顯。一世二世而彌大昌舃。嗟乎。善人君子。不幸當亂世。遭離淫禍。門戶夷覆。而猶不永殄其世。得復有是焉則天也。我貞靖公位益高。上注益隆。身益不可退。遂與弟笑庵公。擧家而歸城西。餘兄弟之留而不歸者。至今爲嶺南之姜。蓋自城西而爲嶺南。自嶺南而反之而復爲城西。留之而仍爲嶺南。其始皆城西氏也。城西之族。有族稧且五十年。其法合同姓適庶。無論有服與無服而緫之。皆本我七世祖。卽周典小宗伯三族之政也。其禮上親愛。喜慶而憂恤。蓋取族師孝友睦恤之書。而房戶之樽。四面之席。弟長安燕。節文終遂則旁采於鄕飮酒者也。其坐辨昭穆。不辨齒毛。重宗典也。其會以春秋。周官祭脯之遺也。會之前日。有司以日徧告。及會。少者卑者必先會。長老至。先會者降沒堦。序立以迎。長老入坐定。然後以次升前拜復位。長老之次則降一堦。又次則起離席。旣咸會。有司閱牘陳記。講宗禮。辨宗事。以聽成於長老。已又有司摡罇罍。共酒醴。視飮食。以序享序酬。將之以敬恭而主和。有不如儀則有司擧以戒。及罷。必長老先出。少者卑者送之。視迎禮。此城西族稧之槩也。今者嶺南之宗。亦脩稧合族。其儀物典章如城西。其皆本我七世祖如城西。而終不能合之於一席。則道里限之也。噫。城西之會。每念我嶺南諸宗。至爲之引領嘆息而不能已。吾固知嶺南之念我城西亦然也。然合族而爲稧。非爲飮食燕嬉也。所以念先祖也。重一本也。念祖而重本則親親之心生。親親之心生則仁愛惻怛。融液暢達。氣類而感。聲比而合。折旋於戶闥之間。而應之於千里之外。我之所以爲稧。其意本欲其如此也。顧何必幷席造膝。銜盃酒。合言笑然後爲同哉。繇是而言之。城西由嶺南也。嶺南由城西也。分而二視之則區區之蔽也。惡可與論於念祖重本之達義也哉。顧樸弗類。忝爲諸宗人十世之宗。其視無間於城西嶺南。比諸人容有加焉。又甞欲尋理山陽舊業。全家歸老。早晩成此計者。當隨嶺外宗人之後。拜起周還於春秋觴豆之所。如在城西時。今於稧事之成。其私心幸喜。比諸人又加切焉。遂書之。奉遺嶺南宗人。以爲族稧序。

伯父蘭溪公重牢宴賀序

編輯

人之生有夭有壽。而維天之運度。往復不窮。夭則已。苟壽矣。自晬齔以往。隨天之運。至六十而爲始生之年。則謂之回甲。於是有文褓朱弧之設焉。又隨天之運。至於七十八十而爲始昏之年。則謂之回昏。於是有牢牲罇醴合巹交享之禮焉。至或有具冠帶珥帨花燭文幣。若始昏之爲者。未知其禮始於何時。而在古不見。如皇明王李諸家。多爲人壽序。積至累編而無所見。蓋東俗之尙也。然所謂回甲。其人六十便至。世固多有之。若回昏則自回甲而又加數十年然後乃至。其人固至矣。而又必夫婦俱至然後得之。此其所以曠世而廑有者也。我家從祖祖父贈參判公內外。俱享大耋。至丁亥而爲回昏之年。則設盛宴以樂之。我伯父蘭溪公內外又俱耋。至今年甲寅而爲回昏之年。彼在人則曠世而廑有矣。而我家從父子前後二十餘年之間。實再遘焉。是固吾先故積德累仁。以衍惠我後人。而二公承際其景會哉。雖然。以先故則誰非後人哉。而獨二公享之。顧亦有以致之也。噫。維天恆履其度。往而復。復而復往。終始無窮。以無僞也。維人之全有其賦。長而老。老而益老。壽耉無彊。亦以無僞也。二公豈非用此道。與天而合其德者乎。參判公厚質純行。固已有一家之誦。而小子生後。不克久侍。在我伯父則自克任應唯以來。承奉杖屨殆四十年所。其所仰覿於日用起居色笑應接之際者。月日久矣。重厚之德。淳愨惇信之容。有於中而發於外者。蓋常如執盈奉玉。如或不可勝。而所守則確然靜一。其道誠無僞也。由是而吾身。由是而家人。由是而壽耉多福。固也。況我伯母柳孺人。生長名家。盛有婦德。事君子純順無違。宗倘賸御之稱。六十年如一日。宜其齊軆比德。幷承天休。以介有此曠有之慶也。三月庚子。筮日而吉。公詔子曰。儉而不華。吾志也。爾毋爲人目請客。止請宗姻鄕里。帟幕屛䄄毋餙。毋設伶樂。酒食惟具。毋過費。人有以牢巹爲言者曰。俗然也。公曰噫。今斯之會。固亡於古者。然聽子而不禁者。蓋欲因是而合宗鄕舊故。爲一日之娛。俗則吾不知也。遂冠服入正寢。席南坐向北。柳孺人北席面南。順陰陽之道也。公命子孫男女交獻壽。子孫男女會者殆三十人。在遠及有故不得會者。又幾如之。壽已。公起向孺人擧手曰。禮如是足矣。遂出外待賓客。亦可以觀其道也。又命諸子壻姪孫。次起侑歌爲壽。壽當於小子。不能於歌。代獻頌五章爲壽。其頌曰。

於天之運。不貳其軌。往而反。亡有窮已。君子斯允。眉壽永喜。

君子眉壽。家人與同。載瑟載琴偕老翁。翁皓首而嬉。如日於東。

糓日耦矣。三星晥矣。曾是今矣。宛其反矣。維天與往。若初於晩。維孫子之慶。維君子之衎衎。

維桃有華。其實之茂。簋有饛饎。罇罍於酒。脾臄維旅。爲賓爲主。載歌載壽。童子維舞。

嬛余孤苦。我公是父。瞻言顧懷。以悲以喜。其喜伊何。公壽無止。俾公萬年。俾小子永恃。

贈領議政平城府院君忠景公申公賜謚宴序

編輯

士不幸而當國家禍難。受命而盡分易。先慮而適變難。豈不以職有所處。則志顓於效責。而應之也決。事非先講則知窘於副急而處之也錯也哉。然此爲中人以下者言爾。君子則其行己也直。直則誠。誠則一。故之所遇而無不足焉。我外先祖平城君忠景申公。卽我穆陵名臣也。當壬辰之變。公先以事在皇京。旣聞變則奔走號叩。哭晝夜不止。其聲哀甚。天朝人士。皆爲之感泣咨嗟。至比於楚之包胥。當是之時。公豈有君命哉。徒以所存者誠。故倉卒之間。運慮適義。有若宿計而素定。而苦心惻怛。終有以上格我仁聖皇帝。俾我垂覆之國。苟得以復存焉。噫。人至今安居飮食。老死而不自知者。其誰之力也。彼鄭尹諸大夫。特躡公之後。而處君命而得當焉耳。公之在皇京也。甞爲本朝憂。以焦易筮之。得血流漂杵之詞。無何而變報至。何其異哉。然公豈以巧數異術求於神者哉。我之道苟可以合於人。亦可以通於神明。傳曰。淸明在躬。志氣如神。其誠之謂乎。嗟乎。當時之雋臣傑士。今無有存者。而顧國家削。辱視又甚焉。彼光靈暳神。燁然於天門赫戱之頃者。有時顧神州而睠本國。徘徊踖踧。當復作何如懷也。悲夫。公之勳紀在盟府。而獨易名之賜久闕。公之適孫葕延甫氏。單心乞狀於前太學士白閣姜公。狀成則上於太常而得施行焉。我肅宗純孝王四十三年丁酉也。越二年己亥。延謚如禮。延甫氏終始亹亹於先故。闕遺如此。其亦庶幾乎世其誠者矣。更乞於白閣公。倡爲序詩。世之尙義者。爭樂爲之和。況樸忝在外裔之列哉。公之言行。在史氏非一。而樸於此不悉擧。特擧壬辰事爲言者。此於公爲大。得乎此則他可以得之雲。

昭剛公內外子孫譜序

編輯

一日。樸謁完山李公於西泉第。公出示譜錄三編而命之曰。此吾祖益寧君昭剛公內外子孫譜也。昭剛公四世。而爲我相國文忠公。公手錄昭剛內外子孫甚詳。而在姓孫。又輒識其葬。冊成則刊而班諸族氏。此吾譜之始也。自文忠而至不肖。則昭剛之世益廣。而後生者益衆且遠矣。於此而不有收集而係之原譜者。將至於古人所謂路人已。此豈我文忠公之志哉。不肖用是爲懼。頗加搜記。蓋甞閱歲。始有成焉。其䂓模。一遵文忠公舊錄。而亦有取於莊憲王諸子章懿公世譜者。其詳在凡例。子爲我敘其終始於卷首。且命曰。子亦以外裔名在譜中。毋辭於斯役也。樸再拜受而退。謹閱其上中下三編旣卒。曰噫。昭剛爲我獻陵王子。譜必以昭剛始者。固已不失於大傳別子爲祖之義。而加詳於姓孫而必記其葬處。則歐陽氏吉州譜是已。若夫外親之不拘代數。雖似取越於譜家謹嚴之例。而苟求周禮睦婣之敎。則亦庶幾矣。況如小子之忝列外裔者。代遠而屬踈。不如是。顧何由而溯知其爲自出哉。凡此數者。可以見文忠公曁我公兩世前後用心之勤。而卽又取其譜末刊附秀泉君以下遺事行錄。及淑善翁主以下墳山圖。文忠公手書先塋立議三道。墓田券記一道。以及文忠公影堂基址祭田。巨細悉載無遺。苟非一心陪奉於追遠向先之道。則其凡百精密。分豪無憾。類未必至於是也。嗟乎。昭剛四世而有文忠以創始之。又四世而有我公以承述之。數編之內。儼然成舊家典章。不止係派區錄之常而已。則斯譜也。豈亶爲公家之堂搆哉。雖推之而爲敎於世。俾士大夫世族。卽之以觀法焉。又無不可。小子所以反復感歎而不能自已者也。小子於公。爲六世通家生。周旋軒屛。實自童髫。竊甞見公於居家日用。在言行則敦本當實。在文墨則裒書補漏。未甞爲閑好無益事。而至於先世闕遺。尤汲汲常如不及。公之道蓋如是也。觀於斯譜。亦可以得之雲。

澤山齋記

編輯

天地萬物。皆有相感之道。物相感則通。故君臣相感則君臣之道通。上下相感則上下之道通。通然後天下之百千萬事。始可得以理也。雖然。天地聖人感之以無心。衆人感之以有心。上違道以干譽於下。下違道以求說於上。此皆有心者也。故䟽易之咸者。曰去心爲咸。咸者無心之感也。日余假守於咸。顧名而思之。尤有感於無心之義。凡所以治人而臨下者。必以是求之。而終不得其道焉。則輒書澤山二字。扁之於所居之齋。蓋取諸咸之大義而以爲之志也。且邑居海山之間。正伊川所謂水潤土燥而有受者。於乎。均是人也。君子觀之而有得。百姓日用而不知。此無他。不求其所以觀之之術焉爾。余疲病。不樂居官。方謀解歸。繼余而居是齋者。繇扁而求之。則漸潤通徹。庶幾其有得於無心之道矣。噫。咸有皆義。此非余所可獨私者。故於是乎書。

肎思亭記

編輯

記余於童子時。寓居西湖。日遊於湖上之阜。阜自喜雨亭小迤而南。彌高而彌近。湖有頹戺廢礎。䵝沒於茀草荒煙之中。而隱然可見者。父老相傳以爲申氏亭舊址。亭廢且百年。余徘徊眄顧。悵然有丘墟之感。而時尙騃少。不知申氏之爲何人也。往年秋。戚叔進士申君延甫氏。治亭於西湖。告余曰。吾先祖之舊址也。子亦在外裔。盍來一見。余亟往焉。則父老之相傳以爲申氏亭者。卽此也。向之荒墟茀草。儼然爲新構園亭。堦礎之間。猶有可以約略識認於童子時所目者。嗟乎。物之廢興。人事之往復。有如是矣。旣以是語申君。問亭名之謂何。則曰肎思。其義在書之周書。蓋成王圖存寧王之大業。以作室爲喩。故曰肎堂。曰肎構者。有以也。今以區區數椽之修而據此名。不已重乎。噫。君之先祖平城府院君忠景公。佐我穆陵。欝然爲中興名臣。壬辰之功。宜可與鄭大夫崑壽同傳。而當時中朝人士之目以爲申包胥者。公又在鄭大夫之先。則豈不誠赫然哉。其危苦之行。忠勩之節。不直爲我東方秘冊盟府之紀而已。中朝太史氏亦必書諸策。以永垂於無窮。而惟是後屬衰微。家故湮翳。易名蓋闕焉。君用是爲懼。奔走考問於先輩之能言故事者。兼採銀臺日錄及野史子集。且得公手筆日記四冊於宗人家。合輯補弊。錄成公行狀一通。始乞謚於太常。得謚如法。旣又殫家力。行延謚之禮。又徧乞學士大夫以歌詠其事。詩成則合而藏諸廟。今又修其舊亭。以起其百年之廢。凡先故闕遺。至此而槩無不擧焉。則於所謂肯構之義。庶幾其無愧乎。而猶不曰思乎。思者。欲其如是之謂。蓋勉之也。非苟曰我已能之也。然亦言其大。則若周書之圖存舊業是已。今君之所黽俛而興修者。非不勤且美矣。而猶非其至者。幸吾君之因是而益進之也。詩曰。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記曰。反始復古。不忘其所由生。夫士大夫世族。其始莫不由祖先劬德累仁以成其門戶。而不數傳而傾覆者皆是。豈不以子孫荒悖。罔念其所由生而然也與。噫。君忠景公之世適也。宜念乃祖勤劬燾覆之業。而圖所以存之。象法其行而章述其事。苟毋以一二所已能者爲自足。而亹亹於其所未至。則親戚鄕黨。擧將咨嗟稱願。以爲忠景公有孫。夫然後吾知其永有辭於名亭之義爾。君其勉乎哉。遂書之以爲肎思亭記。

參判貞武公崔公震立神道碑後記

編輯

嗚乎。是爲我長陵丙子死義臣貞武公崔公震立之碑也。公之死遠且百年。而至今凜然有生氣。余甞路駒城。過所謂險川者。父老尙或有指言崔將軍死處。嗟乎。其烈義何可勝道哉。然若是而死。豈公之所欲也。向公不得專閫寄。僅處以偏伍末將。固任人者失之矣。而顧老之而易他將。則主將又失之。不然。使公得專兵當一面。其出奇見功。若壬辰鷄淵萆山之爲。不可知。豈特以徒死立名如今也。彼主衆寡強弱而爲言者。甚矣其不知公也。向者鷄淵萆山之役。公豈用多力而勝哉。雖然。公得以當死死。公無憾矣。亦國家之所以報公者。有大司馬之贈。有太常易名之惠。有錄廉之褒。有錫祭之榮。有門閭棹楔之寵。有鄕祠賜號之命。則於崇終隱卒之義。亦無憾矣。抑世之立言君子。所以狀公德者。有漫浪黃公㦿之狀紀。有龍洲趙先生之神道碑。銘卽此碑也。餘亦多聞人達士之所識述。其又無憾矣夫。公長身而儀容魁偉。美鬚髯雲。碑久未刻。甞屬竹南吳尙書書。不果書。今公之曾孫宣基。具石請余書。亦請碑後紀。余顧匪其人。而徒慕公深。故忘僭而如其請。宣基祖東說。而爲國桓之子云。

砥平尹氏夫婦孝烈㫌褒記

編輯

自古忠臣孝子賢夫哲婦之見於世者。大抵其人多在不幸。蓋其人之可見。固亦非一日。特人之見之。類在其不幸焉耳。然自世衰而俗降。民志之不厚久矣。人倫日用之間。其特行異義。往往曠世而廑見。苟幷世矣。遠或異國。近亦異方。落落而不可爲黨。嗟乎其希矣。是可以多得之哉。我肅宗之世。砥平有尹氏天佐者。其人孝子也。與其妻吳。居峽爲農。力養其親。顧家匱區僻。而甘毳與貴富等。鄕里固善之。然猶不之甚異也。及乙未。其父遘癘而亟。尹氏尤盡心進藥。不應則禱。禱不獲則斫指。蓋無所不用其極。及喪。以毀病。廑踰葬而卒以死。其死之日。其妻吳睹其病之不可。以更日先飮藥自決。遂得同日死。其鄕里之人士。遂相與嘆異。合辭而聞之朝。尹氏得贈戶曹郞。其妻吳得㫌於其閭。則今上卽位之五年己酉也。夫爲人子。左右朝夕。竭力誠養。使其親安適衣食。而不知其何所爲人婦。從夫無違。操作井臼。以順事其舅姑。以宜其親戚隣里鄕黨。誠賢矣。然處常則雖賢無所見異。必不幸而離愍遘㐫。滅性殉身。若尹氏夫婦。然後人始驚動稱異之。得大章見於世。其實其行之特絶。固自於其常昔。非始幸成於滅性殉身之日也。向使砥平之人。知尹氏吳氏之賢於其蚤。聞之不待其不幸。而朝家之所以奬其人。亦不在其死而在其生。則尤豈不爲治世之勸哉。然此特自世而言耳。在其人則自盡其所當爲而已。初非以是而要之於鄕國者也。嗚乎。彼特行異義。曠世而廑見。則千百歲一有之矣。幷世而異國異方。則千萬里一有之矣。以千百歲之久。千萬里之曠。顧何所不有。而廑得一人於其間。斯可謂罕貴矣。而今於一室之內。一日之中。丈夫死父。婦人死夫。齊軆幷命。畢義於袵席之上。使人見之。類若人人可能。殆不知其事之爲罕貴。而就一世而求之。亦更無其人矣。何其異哉。善乎魏徵之言曰。願爲良臣。不願爲忠臣。夫人之生世也。處常而顯名。爲可榮。遇變而見節。爲不祥。爲人臣。爲人子。爲人婦妾。皆然也。今以尹氏夫婦言之。其心豈不欲爲生全之孝。偕老之好。而必去此而取彼。則其亦不幸甚矣。王官之贈。棹楔之㫌。豈其心之所欲哉。而鄕人之必以是聞於上。上之必以是表奬之亹亹者。其亦重民彜也。樹世敎也。豈其有私乎尹氏哉。尹氏。執義衡彥之孫。吳則翰林夢陽之後雲。遂書之爲砥平尹氏孝烈㫌褒記。

李淑人世壽圖記

編輯

完成君忘窩李公。以其外先李淑人世壽圖示樸而命之曰。余甞以是圖。謁君之外祖松坡李先生於漢上之郊居。請一言識其事。先生蓋諾之。而不幸不及屬筆而先生下世。嗟乎今已三十有一年矣。文苑長德。更無在者。無所於爲請。惟君於李先生。外孫也。老夫敢以是託之。樸垂涕再拜。而受之。按圖。淑人我獻陵第二適子孝寧大君靖孝公之七世孫也。靖孝公厥。享年九十有三歲。五世而爲府尹楫。六世而爲都正禹賓。連父子大耋。於淑人爲大父父也。淑人生於萬曆甲戌。歸監察徐公弼華。孝廟己亥卒。得年爲八十六歲。監察公亦七十一歲。其長子贈承旨重民之配姜夫人。九十一歲。其中子贈判書順民。八十一歲。配朴夫人八十三歲。其季子正民之配沈孺人。七十八歲。重民之子府使來遠。七十一歲。順民之子同中樞來益。九十一歲。配姜夫人。七十八歲。正民之子來鼎。七十六歲。此則其丈夫子與丈夫子之子然也。亦言其女子子。則其第二女貞夫人。八十三歲。歸贈參判李公守約。卽梧里相國之適孫也。參判公亦七十九歲。其子贈參議象賢。七十一歲。配朴夫人。八十歲。其子之子完成君存道。時方八十一歲。無𧏮。卽忘窩公也。配權夫人亦七十七歲。第三女。歸寢郞呂孝周。九十四歲。第四女。歸贈參判韓耉。九十一歲。其子淸興君載衡。八十五歲。獨長女歸宋氏者無年。而其孫國樑,國柱。皆踰七十方在世。噫。希矣世未之有也。由淑人以上。旣重世大年。至淑人之身。而亦旣與君子偕老。享有大耋。由淑人以下三世。得年者亦十九人。非繇服食詭秘之傳。而得盡室黃耉。以徧於衆裔如此。尤可異也。圖不主徐氏而主淑人者。以徐氏之先無特壽也。由淑人上下爲六世之壽。而溯而本之於靖孝公。噫。樸亦於靖孝公外裔也。維靖孝公至德逈行。積而爲福物善祥。延衍於後人。至於今外內萬子孫。冠冕一國。奭赫昌熾。蓋無不備也。然苟言其以壽聞者。世當歸之於淑人家雲。嗟乎。自古事之傳在人。非其人。雖言之不傳。雖傳之不遠。向者不幸。而不克獲言於我王父以章世而垂後。卒之使如樸不類者爲之役。斯可恨也。忘窩公其宗。自咸川公子至於公。爲六世之壽。其外先。自淑人之大父而至於公。亦爲六世之壽。斯亦異矣。幷記之。

杏陽小記

編輯

廣州退村。有杏陽里。父老傳以爲麗末王,白兩尙書。當國家顚覆。相與退居於此。接屋爲隣。種杏數百株。退村杏陽之名。以此也。至今其里多杏。月朔。必登前嶺。北望痛哭。後人亦指其處爲望主嶺。嗟乎。忠臣志士。不以國存亡異其心如此。其義可悲。惜乎其名湮沒不傳也。杏陽東十餘里楊根。有洗耳亭。又少東江上。有王忠里。差南有歸農浦。亦皆前朝遺老之所居。其人皆不傳。歸農浦。後變爲九雲浦。方音之訛也。吾友李來初。買其地爲小墅。今亦死廢矣。令人望之傷心。壬子臘月。書於杏陽村舍。

曹員外畫帖小記

編輯

有馬在柳下。白而尾鬣一道通黑如界。駱黑唇騡也。黑肝黑臆。於譜無徵。不可名。而蓋馬之駿者。擧首若望若欲鳴。四足左前而右後。若欲行。兩耳白而竦。若驚若怒。無轡勒覊銜鞍韉。余愛其不受人之箝絡而自在於曠原豊草之間。然細觀之。昂昂有萬里之意。不可止也。

老樹出石上。欲臥行而復立直上。有人衣冠古素。就樹臥立其交。而倚按之若幾然。延首下視。視甚專。蓋樹下有兩崖。兩崖之間。層瀑滃沸可觀。人之下視在是也。其容若閉。其神若逝。其心若莫際焉。亡其因瀑而別有所寄意者耶。何其視之深遠也。

有山後高而前低。其間林樾翳然。茅屋二三。隱見於林樾之間。或半露見窓欞。或屋之危。僅見簡薄。幽靜若無焉。豈隱者之所居歟。有舟從後山出。舟半出半不出。帆亦如之。若山銜焉者。若舟懸焉者。蓋其下水也。遠見煙雲杳冥之際。有山離列如眉。山下二帆僅可辨。亦其下水也。

有小草亭在二樹下。石上石下。溪水渺漫。亭之左。羣山聳疊蒼翠。隱隱相映。有瀑自山而出。入於溪。噫。彼從橋攜杖而獨來者。爲主人耶客耶。主人也。吾願爲之客。苟客也。吾願爲之主。

松下老僧衣緇衣。露首跣足。厖眉深目而髯鬅然。立右膝。右手加於上。左膝而手又加。梵夾而開之。於時白月低映松樹之間。其容蓋若有深思者。豈於梵諦。有未所頓解打禪入思故然歟。噫。儒釋爲道雖異。而其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同也。今之世學荒。少力思者。余於僧。深有所感焉。

牆說

編輯

余與子雲兄及思卿。同居一巷。密邇晨夕。凡家中大小功務。無不通知而互得。今年春夏久乾。三家皆修垣墻。余則命奴治之。一未甞身蒞。數日而役訖。思卿視余稍力。而亦苟然也。顧雲兄則日坐牆所。自䂓繩治基。至厝一石。絫一土。皆親自指授。夜則隱䂓明日之所爲。輒未明而起。呼號童僕以赴事。不足則醵閑手收里兒以用其力。所工微有不中意。則雖至累尺。必毀而改之無惜也。日作不過咫寸。類若怠焉者。間必停作。屢日若棄焉者。須泥沙瓦石之堅凝而復役。若往而復焉者。如是幾一月。蓋竭精神志慮而後成。吾洞素多人友。往往以投壺罇酒相會。當夏尤數會。雲兄之所甞樂也。而自爲墻。斂跡不一至。見邀則謝以有事。余與思卿心恠而笑之。且慙之曰。我使奴爲之。亦已苟完矣。何自苦乃爾也。及大雨水。余墻先圮。思卿次之。獨雲兄家得全。其陾陾而甓甓者固自如也。余然後嘆曰。夫事不患於不成而患於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全。而常至於壞廢者。以狃於姑息婾惰。不用力於其始也。故勤力而得者。見功長。用心而成者。收効遠。豈惟墻爲然哉。且人情莫不喜同而惡異。醉者譏醒。臥者咎坐。非醉愈於醒而臥賢於坐也。惟其異於己也。方雲兄之從事於墻也。爲吾與思卿者。勿以區區而忽之。用其術一如其所䂓爲。則見功何遽在其下。而不但不能然。從而竊竊然笑之。至怒而訾之。惟恐其不己若。何其惑哉。或曰。疇昔之水。廧壁之全者。豈獨子雲哉。若二子之見圮。特偶然耳。余對曰。安平之戰。得全者豈無人哉。而必擧田單爲言者。以其鐵籠收功也。周單子之世。諸侯之當敗者。奚暇一二數。而必擧陳爲言者。以道穢而川澤不陂梁。其政怠故也。今若子之言。陳之敗爲適然。而田單之得全。不爲功也。何以勸之哉。遂書之以爲後戒。

李來初二子字說

編輯

李來初二子。長彥秀。季彥忠。來初屬余字之。余敢問其所以名之義。來初曰。噫我後人。惟荒墜我秀泉,文忠二祖之遺緖是懼。必以是二字名吾子者。家大人之命也。余作曰。善哉名乎。詩曰。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記曰。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善哉名乎。然徒有其名。而不能通知二祖劬躬之本而思所以象法焉。則豈賢祖賢父殷勤予名之意哉。余甞因秋江之言。而妄有得於秀泉公者。公蓋善於用晦者也。秋江甞稱公曰。爲德先內而後外。此公之晦之於行也。爲學。先理而後文。此公之晦之於文也。又曰。濟世經略之材。蘊而歸之於小技。此公之晦之於琴也。惟其用晦也如是。故當燕山戊甲之際。周旋於寒暄,秋江之間。而禍患不及而令聞無窮焉。若文忠相國。功烈在社稷。德業垂簡冊。煌耀宏偉。想之若不可圍範。而苟求其所以致此。則亦貞而已。嗟乎。貞則正。正則一。一故之所事而無不盡分焉。易曰。貞固足以幹事。非相國之謂乎。此皆後人之不可不知。而亦不可不俛焉而有及者也。余故字彥秀曰遵晦。彥忠曰承貞。二子勉之。毋隳爾二祖之業。抑又有一言。秀者。英華章發之謂也。不以晦用之。吾懼其終於無實也。忠者。盡己之謂也。不以貞居之。吾懼其終於不誠也。勉乎哉二子。用晦則無悔。居貞則利行。

兒子必詩名說

編輯

子生。父必有願。願固非一。而無過於願爲善。善固非一。而無過於善爲子。此余所以名汝之意也。東漢明帝時。有姜詩者。其人大孝。有泉湧魚出之異。人謂泉湧魚出由其妻龎。非詩也。誠是矣。然臣之賢。君爲之先。子之善。父爲之勸。妻之德。夫爲之倡。今泉湧魚出。致之固自龎。而倡之實在於詩。詩誠大孝哉。故名汝曰必詩。字敦孝。願之也。願其善爲子如詩也。古人之善爲子不獨詩。必以詩願之者。名法以類之義也。汝其志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