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山志
同治三年
作者:釋昌言 釋益謙
1864年
華銀山志十八卷。釋昌言編纂,釋益謙增訂。同治年刻本。釋昌言號虎溪,二十二歲禮華銀山伏虎寺覺鑒上人披剃出家,能詩,道行淸高,於同治元年示寂。著有《虎溪詩稿》,另編有《華銀詩鈔》。釋益謙同為伏虎寺僧。華銀山一名華鎣山,又名西山,在四川東部,蜿蜒磅礴,綿亘數百里,峰巒峻峭,煙雲縹緲,有「華銀積雪」、「寶鼎蓮雲」、「三花異樹」、「九子靈泉」等八景。相傳唐肅宗至德二年.普賢菩薩於此山現身顯聖,始建寺於山巔,名「瑞峰禪寺」,明代更名為「光明禪寺」。至淸時山中琳宮梵宇雲集,香火極盛,著名的有伏虎、黃龍、崇福、東林等寺。本志卷一至四為星野、圖考、疆域、形勢志,載山之地理方位、名勝圖考及其他岩、洞、泉、石諸景;卷五「開建志」、卷六「寺廟志」載歷代寺廟興廢;卷七「燈田志」載寺廟田產;卷八「古蹟志」載寺中文物;卷九「護法志」、卷十「遊覽志」載名流文士事跡;卷十一「道脈志」、卷十二「名僧志」載諸佛。菩薩偈語及山中名僧事跡;卷十三「物產志」載山中花木果草禽獸等物產;卷十四「靈異志」載雷神及普賢菩薩神異;卷十五「義學志」載山僧捐銀興建的兩所義學;卷十六「義冢志」載僧眾捐銀興建的幾處義冢;卷十七、卷十八「詞翰志」載歷朝詩詞文賦。

總目

編輯
  • 卷首序
  • 凡例
  • 卷第一星野志躔次 分野 宿考
  • 卷第二圖考志華銀山全圖 光明寺圖 東林寺圖 崇福寺圖 經樓堂圖 伏虎寺圖 南宗堂圖 祝聖堂圖 八景圖
  • 第二冊十四卷
  • 卷第三疆域志岳池 鄰水 理民 合州
  • 卷第四形勢志山 巖 洞 泉 井 石 江 河 堰 橋 溪 池 坪
  • 卷第五開建志唐 宋 元 明 國朝
  • 卷第六寺廟志各寺 廢寺 市廟 附公署街市
  • 卷第七燈田志紀載詞翰
  • 卷第八古蹟志鐵瓦 鐵門𨵬 銅鼎 鐵象 石棋局 千僧鍋 四面鐵佛 雄精壽佛 招隱亭 聽秋亭 金粟山房 附古 碑木石刻
  • 卷第九護法志名宦 鄉耆 開士
  • 卷第十游覽志名宦 流寓 逸士 詩僧
  • 卷第十一道脈志曹溪 臨濟 雲門 法眼 溈仰
  • 卷第十二名僧志虎邱寺 光明寺 南宗堂 經樓 碧雲菴 伏虎寺 雙鶴寺
  • 卷第十三物產志穀 豆 蔬 果 藥 木 竹 花 草 禽 獸 鱗 介 蟲 貨
  • 卷第十四>靈異志寶鼎 普賢殿 雷神殿
  • 卷第十五義學志銀溪 瑞峯
  • 卷第十六義地誌山頂 東林寺 頭道河 高灘場
  • 卷第十七詞翰志記 序 考 銘 行狀 疏 跋 書 書後 賦
  • 卷第十八詞翰志 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五言排律 歌 詩餘

華銀山志卷首

編輯

卷首序

編輯

華銀山志敘(武尚仁)

編輯

嶽瀆名山記:西嶽華山以地肺、女幾爲佐,青城、峩睂、嶓冢爲支派。華銀由嶓冢發脈,其為太華副貳無疑!漢地理志:嶓冢在隴西郡氐道縣。漢永寺因源溯及,非□以考據與性癖山水者。其中層巒曡峙嶂,星斷璧連,未易更僕數也。予隴人,咸豐甲寅由庶常致官,來掌岳門。山水多勝概,如靈泉、鴈塔諸遺蹟。與邑士籌量恢張,已壯厥觀矣。丙辰春歲告歉,因捐賑,至華銀山麓,遙望寶鼎,峰巒挺秀、靈氣籠其山頭,坐臨之未暇也。晚過伏虎上方,與虎溪接談。虎溪性恬淡,不妄履城市,故與□□□□勤賑局。鄉民頗獲□潤以□□勞。近日虎溪以所輯華銀山志藁,□曰:自古名山必有主,如靖節之於廬阜、文政之於圭峰、子瞻之於金山,其最著者。茲山誌雖經□心蒐輯,而繁蕪襍沓,慮不可爲典要;得□公大筆釐正,庶可傳以不朽乎!予感其誠,披覧一周,見其條分縷晰、搜括靡遺,心□之□太華雲來□並長聯二百□二字,勒之山巔,以博山靈一笑。予雖隴蜀□□上子□里其間脩阻寥濶,□惟耳目所不經、屐齒所不到,即□□臥㳺,亦有□□所不及者;一朝而諷□題詠,流連□賞如足□者與茲山有夙緣乎?況山脈聯絡,異地同鄉,尤篤枌榆之誼焉。際遇故人,絮聒家事,較諸尋常游覧者,其親切爲何如耶?惜此山僻立一隅,未獲與天台、武夷、雁宕諸峰爭雄競秀,□□沒於風塵固已久矣!今淂此志,而□屬之,亦聖天子懷柔百神、川嶽□靈之意,福地洞天,與國咸庥,永世無窮焉,故爲序。 咸豐九年中秋月,知岳池縣事、前太史,隴西靜山武尚仁題竝書。

華銀山志序(陳令德)

編輯

自古名山皆有志禹之貢翳之經尚矣若周禮職方爾雅釋山抑亦其次至後世而岱嵩衡華以及諸名山之分隸各省者亦莫不各有一志以爭相誇耀而華銀獨缺蓋地僻一隅無名卿大夫之往來亦乏騷人墨客之流連是以𡨜[=寂]〃耳伏□寺僧□經好學工詩恥茲山之無傳也慨然表章之乃始輯爲成書而求序扵余余觀山之形山之景詳哉言之矣獨山之□之□乎形而寓乎景此未及表而出之也且夫山之性出雲降雨澤潤生民即女盛夏飛霜先秋作雪亦皆從一二孔竅中醖釀蒸騰而出如人身之有肺〃之有管偶感寒熱六骸百體八萬四千毛孔大汗淋漓汪洋恣肆而不可遏抑奚以知女然也華銀一山遠近扵是卜晴雨有時煙霧溟濛見雲不見山僉曰悅雨矣有時面目呈露遙望寳鼎諸峯歴〃在目白岩玉壁明淨如粉僉曰悅晴矣始以爲山澤通氣之常也既而飲渭涇鄉人收禱雨扵山麓之康家洞咸言洞之靈異友人唐絢亭好奇士也擕燭隨衆俯伏以入約行二三十里有生成石榻四旁隱起卍字文微水環之面二石筍若塔上俯雙獅深爪出目之而交作若爲真靈所棲者然又八九里許聞水聲燭之縱橫皆隂河寬可尺許再入則孔竅愈多水聲愈急不可復前矣昔人謂河爲天臍山爲地肺信乎其爲地之肺哉抑尤有可參哉曩余逰華銀至蹭子岩土人爲余言某年山谿暴漲十餘丈水及女屋三版疑有潛蛟突出也老僧清虛曰不然但見四山水氣悉從皮裏滲出津津然漉〃然如布帒[=袋]之濾豆漿徧體浹洽而已也言善爲名狀余所謂雲雨霜雪悉從一二孔竅中醖釀蒸騰而出者益信由是推之一洞然諸洞想亦有然華銀如是天下名山想亦莫不如是特喜好學深思勇敢強有力者深入而究其底蘊遂令竅扵山川之理不明扵世良可惜也諺曰日戴天而不知天之高日履地而不知地之厚吾人日面山而不知山之空洞虛靈輔天地以化生萬物不亦震其形而昧女性乎故特扵茲序發明之至扵山勢之高遠山產之繁富山靈之怪怪奇奇全志具載不復贅 咸豐十年歲次庚申孟夏月邑候選直隸州兮州陳令德鏡堂氏撰

華鎣山志序(禹湛)

編輯

修史以志爲難自常璩華陽國志作厥後天下郡國皆有志惟陜之七志最傳予嘗讀朝邑武功兩志武功僅一冊朝邑又不及武功之半韓康二公胷羅萬卷下筆何寥寥如是山志始自伯翳之山海經曩讀峩山志嫌其不精繼讀方山志賞其簡當足與朝邑相抗及㳺閩得讀雁蕩志厚近尺極詳極精極簡古竟無一字可駁是誠可以問天下後世矣後之作山志者敢不奉爲圭臬壬辰夏元陽子募修白雲觀拉訪鑒公於伏虎寺時虎溪方讀書予得五律一章以鑒公惟講居積遂無心窮華鎣之勝隨聞住持耗蓄積並典寺田虎溪監院寺復振因瑞峯鄉學曾訪予於州北郭宅予南㳺歸拉馮慤士由閻王溝陟華鎣頂畧覽形勝下山抵伏虎寺當作游山記虎溪從旁獎之以爲可入名山志因詰虎溪曰此山峭拔嶔崎於峩眉外另開道塲其數千年湮沒不傳者爲無志也子盍搜集各州縣志以爲底本予將約二三文人追幽鑿險以逰之凡怪石奧區奇葩古木一一標出以助卷帙則志成矣貴精不貴多期其能傳之乆逺遂別後遇虎溪於州咸稱其能詩而虎溪並不以詩示予繼又聞其已輯華鎣志亦不以稿示予嘗與僧玉山言作志匪易雖文宗執筆亦必採擇衆論始能無弊令七月忽得盆謙上人書請作山志序以予足跡半天下又知山之去來不覽志稿亦可落墨然虛空釘橛究從何處下手乃遣伻復益謙書道其必得志稿一閱方有捉摹益謙撿出初輯二冊見寄閱之於溪澗泉石物產建置搜載極詳所収各邑乘及藝文言山脈者輙舍嶓冡而言終南存而不論可也其餘稍加撿校便覺燦然可觀夫名山之在天下亦如畸人傑士隱於草萊不肯輕易干人得朝賢而物色之薦於廟廊置之輔弼埀功名於竹帛勤事業於鼎鐘其人遂傳不朽竊華鎣自開闢以來靈氣之所欝蟠雲霞之所蕩沃不知幾何年其草木之惟夭惟條其播種之維穈維芑不知幾何年飛禽飲啄棲息於其中走獸踶嚙衝突於其中又不知幾何年自唐至德建廟後獸蹄鳥跡去人日逺斯地遂爲樂土迄宋迄元迄明迄清千有餘年屢經兵火而普賢大士像巍然獨存今各庵廟尚未修復虎溪與益謙獨能修輯山志又得文宗武靜山太史刪定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之言此龍華會上一叚文字大因縁也豈不與華陽武功方山雁蕩諸志並耀天壤潤色國家太平之盛哉故爲序 同治元年壬戌秋七月渱江禹湛撰

華銀山志跋(吳新德)

編輯

予家山水窟中左倚海寳右面華銀兩峰排闥屹相向若逺若近宛如列屏閒時捲簾靜對倚枕遙看暮靄朝霞爭妍競秀紛呈於目前雖未逼而視之已令人應接不暇挹攬無竆矣是二山者殆未易低昂雲海寳距吾家僅二十里華銀逺倍之海寳曾與友人同逰而華銀屢欲逰焉未果也辛酉春訪虎溪益謙兩上人至伏虎寺已達山𪋤而興盡而返終未見戴安道焉豈此山如海上三神可望而不可即耶然而神交乆矣歲乙丑虎溪圓寂已三載益謙以華銀志藁寄予屬下序蓋虎溪編纂而盆謙增訂者披覧訖覺向之遙觀而未逼視者其所得於華銀尚淺也把卷臥逰開門印證不禁眉飛色舞置身巖谷間雖不敢佛頭著穢其能默然也乎夫華銀與海寳相埒而其名更顯固由仙靈使然又得此志表章之即猿鶴花草亦增幾許色澤矣昔蘇頴濱於山願見嵩華之高謂能開拓心胸增長學力予將出山北上西嶽道所必經而華銀發源嶓冡爲太華副貳即以華銀所得者游歴之吾知其必有合也抑又聞之謝太傅功高百辟心在一邶范文正公經畧西陲戀戀於圭峰水月古人官成名立猶切林下思況予之性癖煙霞習耽泉石者豈忍湏臾忘家山耶他日者夙願已償五嶽逰罷息肩歸來當擇山水幽邃處搆茅結廬爲靜棲之所以守拙而安禪華銀海寳二山必居一於此矣意者普賢其招我乎故於其志成綴數語於篇末藉文字種因縁焉 同治四年初伏後五日邑舉人讓泉吳新德撰

凡例

編輯
  • 一:修山志與郡邑志不同昔蔣虎臣太史論之詳矣是編紀載有關華銀形勝僧伽典章靡不釐然具舉其餘不係山中事故者未敢攟摭鋪張附會濫入
  • 一:山名華銀載岳池縣志又名華鎣見重慶府志惟山頂屬岳池古碑舊志多用銀字今從之
  • 一:前未有專志邑乘所載不過畧存梗槪茲爲表揚名山凡山中邱壑雲霞溪洞泉石珍木琪花與夫古蹟金石等類必採訪精詳考證明確悉遵雁蕩五台名山體例編錄以類相從庶便披覽
  • 一: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封域史記天官書以在天十二舍主在地十二州後之言職方者遂莫不稱說星野以觀災祥焉華銀高踞羣峯之巓逈絕塵寰之表登峯造極分野辨星固歴歴不爽特誌其槪以俟精於占候考祥者
  • 一:考圖志山在禹貢梁州之域唐至德間始薙草開山崇基表剎節次創制廢興靡常至國朝法運重興百廢具舉特爲選勝標題以山形寺景各繪成圖列於編首又於每圖後詳爲註明俾閱者燎如指掌
  • 一:山中故實例應登記者逐一開載如常璩華陽國志於一方名勝反覆搜羅雖一事一物苟有可紀者皆著於書茲分十六門以星野爲首次圖考次疆域次形勢次開建次寺院次燈田次古蹟次護法次游覽次道脈名僧次物產靈異次公署義舉而終以詞翰別類分門便於省閱
  • 一:寺廟燈田藉以傳衣授缽因歲月遞遷山中地土時爲豪隣侵佔賴諸大護法蒞政衛護名山勘界定案一一香火供奉以誌不忘至公署墟市義學義塜併紀載之庶無遺漏
  • 一:道脈爲禪宗心印道在天地如脈在人身融會周流而不息也故如來靈山授記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列爲五宗散於四海炳長明法炬駐萬轉祥輪謹志之以告將來知尋流得源不忘其本雲
  • 一:記序碑銘詩賦歌詞書疏規約等類俱依時代序次以符編年紀月之例至卷中古風近體無所不備均是贊美名山流連景物或品學可傳或詞章僅見足以矜式者必搜錄之經邑侯武太史刪定方付剞劂
  • 一:山志初修爲難迫於日時其敘述不能賅備如武陵梵志曹溪大峨天台方廣諸志幾經春秋方裒集成㠸[>帙]茲志輯始虎溪禪兄惜未藏其事而已歸道山後得益謙禪友力任其成又恐紕繆遺漏稿易再三總期去文從質詳載事蹟待後有作者得以觀取焉

㝹峰山拈花使者可學識

華銀山志卷一-星野志

編輯

星野志序: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因星辨土度地測天成象成形理在必然華銀最高登其上者星辰可摘仰九萬餘里之程途瞻一十有二之躔次是亦分野所不遺因著於篇作星野志

  • 禹貢梁州之域天文參井分野
  • 通志重慶府屬井鬼之分入參三度
  • 通志順慶府屬參井之分鶉首之次
  • 李太白蜀道難雲捫參厯井仰歇息蓋就星分處言之
  • 華銀山頂介川東北之交分野自無專宿大約在參井之間無疑也至若各州縣志彙括諸書參考天文綦詳茲不贅錄

華銀山志卷二-圖考志

編輯

圖考志:天下名山有志必有圖。志記一山之事。圖繪一山之形。周官形方氏辨邦域職方氏考輿圖卽此意也華銀介蜀之東北幽勝奇蹤難以名狀茲爲寫山路之崎嶇山景之繁富山寺之壯觀在登臨嘯詠之士固寓目咸知卽屐齒未經之流亦披圖易曉比覽吳道子畫嘉陵山水其親切爲何如耶作圖考志

圖考志目

編輯
  • 華銀山全圖
  • 光明寺圖
  • 東林寺圖
  • 崇福寺圖
  • 經樓堂圖
  • 伏虎寺圖
  • 南宗堂圖
  • 祝聖堂圖
  • 八景圖
    • 華銀積雪圖
    • 寶鼎連雲圖
    • 三花異樹圖
    • 九子靈泉圖
    • 渠江落照圖
    • 石鏡斜陽圖
    • 華巖古洞圖
    • 玉壁浮光圖
    • 華銀山全圖

華銀山全圖

編輯

鳥跡文,黃帝命蒼頡觀獸蹄鳥跡之形昭製文字而作

交合州界,龍洞山,老龍洞,田,花嶺崖,文筆峯,籠子溝,玉筍峯,天開寺,山頂屬岳池,閻王溝河,籠子溝河,交鄰水界,千佛石,獅子腦,太平溝,老鷹岩,長白崖,小白崖,碼硫岩,小獅子林,瀑布泉,大溪場,川主廟,歡喜坪,華嚴洞,白雲港,黃龍寺,報恩寺,伏虎寺,女媧廟,木石居,經樓堂,崇福寺,青龍嘴,土地廟,田,小桃源,聽秋亭,東林寺,漁漕河,礄,金粟山房,萬燈朝佛,岳池鄰水分界,分路牌,萬年松,虎泉,千僧鍋,南宗堂,銀杏,屬鄰水,山頂屬岳池,九子泉,雷神崗,招隱亭,祝聖堂,濟水河,龍泉寺,屬鄰水,五十三梯,交合州界,大菴,屬江北,十二茅坪

華銀爲蜀名山,介川東北之交,跨二州八縣,高四十里,綿亘數百里,其中靈巖仙洞,怪石名泉,叢林梵剎,幽勝奇蹤,不可名狀,登此山者,按圖一覽,瞭如指掌焉

光明寺

編輯

古文:蒼頡四目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形而作

光明寺,雷祖殿,接引殿,鐵瓦殿,武聖殿,大雄殿,文昌殿,觀音殿,山門

十二萬年,如駒過隙,殿覩靈光,七重一脈

東林寺

編輯

纓絡文:後漢劉德昇因夜觀星象而爲此法

東林寺,川主廟,西林寺,龍潭寺,聽秋亭,礄,降龍寺,大溪塲,礄,小桃源

雙橋掩映,兩水迴環,入山攬勝,第一禪關

崇福寺經樓堂

編輯

上方小篆:秦始皇令程邈所作

崇福寺經樓堂,青龍嘴,小獅子林,崇福寺,經樓堂,山門,龜穴,碼硫崖,天生寨,乾拱礄,銀溪礄

不弍灋門,仙靈可遇,懿矣峰公,談經此處

伏虎寺

編輯

蝌鬥文:伏羲製字以代結繩之政故爲此法

伏虎寺名勝圖,銀峯屏立,龍井蟹泉,獅岩翠栢,佛橋玩月,木石居,東壁溪聲,池魚唼粒,竹筧清泉

山望三神,門登衆妙,送客溪橋,猶聞虎嘯

南宗堂

編輯

大風章:漢高祖書大風歌作此體

南宗堂,千僧鍋,千僧塔

開堂說法,龍象歸從,百世之下,人仰芳蹤

祝聖堂

編輯

刻符篆:秦壞古文定八體取竹中剖之字形半分理之狀

祝聖堂

古杉繚繞,密布如雲,中開蘭若,演教摛文

八景圖

編輯

華銀積雪

編輯

金釧文:始皇贊丞相斯法神憲精深釵頭壓玉

華銀積雪:峰高多寒,每歲八九月輙雨雪,春盡猶然,經年不化

寶鼎連雲

編輯

方填書:李斯之章也取其摹印滿密又謂之陰文

寳鼎連雲:山形似鼎故俗呼寳鼎,常有雲護,千奇萬態,不可名狀

三花異樹

編輯

太極篆:李斯變古文之法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

三花異樹:普賢殿前古樹,一幹三花色分黃白赤夏日始放莫識其名

九子靈泉

編輯

菻華篆:梁頋野王出郊遊獵見所卉之實而作

九子靈泉:寺外有泉九眼自上而下形如瓜蔓連生九子清瑩甘洌四時不竭

渠江落照

編輯

印紅文:大司空甄豐定古文章法名摹印紅文

渠江落照:峰頂可望渠江落霞掩映遠水空明令人心曠神怡

石鏡斜陽

編輯

垂雲篆:黃帝軒轅時因慶雲屢見殿庭而作

千佛坪、歡喜坪、鏡

石鏡斜陽:山半有石如屏中通一孔斜日啣山如鏡照物俗呼石鏡

華嚴古洞

編輯

石鼓文:周宣王篆歧陽石鼓文臨摹慨嘆以見聖賢心畫

華嚴古洞:山之半壁有洞曰華嚴寬二丈深不可測內有石棋局昔有僧於洞誦華嚴經故名

玉壁浮光

編輯

鼠尾文:漢章帝作此體謂之釘頭鼠尾勢如斬釘截鐵之狀

玉壁浮光:華嚴洞外左右石壁橫廣五六里其白如玉日光晃耀望之如銀疑山之命名以此

華銀山志卷三-疆域志

編輯

嘗考列子篇云:方壺、員嶠、瀛洲、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洋洋乎大觀,華銀高出羣峰之首,有數千里外探奇選勝而至者,由某地經某州某縣,登峰造極,其中道路,或遠或近,或險或夷,覽是編者嶛如指掌,庶不爲王陽畏途,墨子哭歧也,作疆域志

  • 山頂屬岳池距縣治一百九十里,西下三里交理民界,南下一里交鄰水界,西下八里交合州界
  • 山頂西至重慶府二百里,北至順慶府三百四十里
  • 山頂西至江北城二百里,東南至鄰水縣一百四十里,西至巴縣二百里,南至長壽縣二百五十里,東南至大竹縣三百二十里,東至墊江縣二百五十里
  • 岳池廣安上山,由關勝場,至頭道河,入溪口,過東林寺、崇福寺、伏虎寺、黃龍寺,上白雲菴,至懽喜坪,其路最險仄,行人上頂,多舍輿而徒,又由乾拱橋分路,上閻王溝〔川北鎮總戎朱射斗經過其地,易其名曰太平溝〕,路頗坦夷,至溪河發源處分路,上頂半經茅塞,遊人苦之
  • 巴縣江北上山,由秦家塘,至祝聖堂,雷神崗,路頗平坦
  • 鄰水上山,由白楊壩,至石門砍,梅子溝,上南宗堂後主山,交廣岳上頂大路
  • 合州上山,由雷興寺,半邊街,木龍洞,大菴,十二茅坪,五十三梯,直登寶鼎
  • 《岳池縣志》:山頂距縣治一百九十里,其地綿亘三百餘里,界連重慶府屬之巴縣、合州、理民,順慶府之鄰水、廣安五州縣深山密箐,人跡罕到,爲川省最險之處,由縣屬大溪口上山,至寶鼎三十里,乾隆十二年歸併岳池專管

華銀山志卷四-形勢志

編輯

形勢志序:宇內名山三百,支山三千,有一山卽有一山之形勢,此天地精英之氣所凝結而鍾毓者也,華銀首連海寶,尾達巴江,魚山縉嶺遠峙於前,獅腦鷹崖近雄於後,騷人墨客登覽其上,看九曲渠水斷而復連,覩萬點潾山拱之若揖,其中巉崖怪石,點綴於煙林霧嶂間者,目不暇瞬,至若山頂高聳,軒翔挺拔,昂首天外,形家謂其地勢雄傑,有若獅子張吻狀,普賢殿宇居其巓,背西北面東南,正位咸宜,洵不減峩眉之秀,作形勢志

  • 安漢州牧蒲坂張公柟《燈田記》云:蜀名山西有峩眉,北有華銀,政事稍暇,登高遠眺,宛在目前,孤峯峻峭,高出眾山之巓,逈絕塵寰之表,遠邇呼吸,俯視一切,眞勝境也
  • 《鄰水縣志》云:華銀山治西一百四十里,蟠結數百里,介合巴鄰岳四州縣,縹緲崇嶐,常有煙雲繚繞其上,雪積巓嶺,至夏始散,遙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相傳普賢眞人成道於此,山麓四面環拱,孤峭插天,綿亘巴合鄰岳四縣之界,葢坤輿之雄鎮也
  • 廣安刺史邵公仲禮《華銀山記》云:華銀山跨二州八縣,綿亘五六百里,其路險峻,其頂高聳,其峯屴崱,爲郡邑之最
  • 釋海天《殿宇攷》云:華銀山在岳池縣治東南百九十里,脈發終南,蜿蜒磅礴,綿亘千餘里,至合鄰廣岳等八州縣之交,陡起一峯,嶙峋峻峭,直摩霄漢,千山競赴,萬壑奔趨,實八邑之雄觀也
  • 捨身崖在山頂普賢殿後相傳昔有人於此捨身成道故名
  • 玉壁崖在山頂北三里見八景註
  • 老鷹崖在山頂南十里
  • 瑪琉崖在山頂南二十五里由大溪口沿溪行二里至乾拱橋遙望瀑布飛泉犇雲濺雪勢若匹練下垂左右懸崖壁削千仞中開峽谷如車箱子午之類又里許抵峽口涉溪踏碎石數百步有止水一泓淵渟澄澈名曰頭塘由此前進夾岸深深但見崖泉滴石玲瓏透漏萬譎千詭不可名狀中有澄潭百尺形如錡釜名曰二塘至此則危崖面立並無梯逕可尋乃手攀石鏬足半懸外捫持竭蹶而上直抵三塘卽瀑布泉飛落處也迴看來徑暗谷深澗無異巴陵地道中行旁視左右崖廠下積石累砢平如基址可倉可廬此外又有神仙洞劉家洞大洞子諸處最爲奇險相傳明季獻賊蹂躪蜀川曁本朝嘉慶年間達匪不靖土人俱避賊於此全活甚眾至今鄉人始沿崖鑿徑易險爲夷又復於峽口跨兩崖爲閣道飛空架木直攔橫檻添修哨樓以關鎻之更其名曰天生寨遊山者鮮不以爲天上碧城也
  • 長白崖與玉壁崖對峙高十餘丈長四里許崢嶸皎潔皛然一色望之如拖粉素然
  • 花嶺崖與伏虎寺山門相對上有香爐文章凌雲翠屏玉筍諸峯日初出射之五色成文燦然可觀
  • 獅子腦在山頂東南五里
  • 小白崖在山頂東南三十里
  • 蹭子崖在山麓廣岳入山大路旁行人至此氣疲力乏若蹭蹬然又朝山過客往往折樹枝撐石以爲能助上山腰腳力健呼撐子崖
  • 顯聖崖在山頂北二里許崖半斜開一徑接連懽喜坪爲廣岳入山大路昔年有人朝山過此爲飛石中傷舁歸踰三日死聞其人素無行因獲此譴
  • 梳耳崖在山頂西四十里
  • 普賢洞在山頂鐵瓦殿內黝然沉碧深莫測其底燃燭窺之中有石筍玲瓏若蓮花狀國初重建大士神座龍龕象墖覆葢其上遂秘不可見至嘉慶年間忽於龕側裂開縫隙數寸客有賫瓣香朝禮者率焚紙錢投其下因並堙之世遂罕有知其處者
  • 華嚴洞在寶鼎東北三里見八景註
  • 朝天洞在獅子腦坎下橫岡絕嶺凹然成穴乾隆年間有強梁之徒潛入洞內熬提私硝並擄掠客商財物竄匿其中訟於官卽破山裂石莫能擒治迫事主奔控上憲飭川東北府道會勘封塞其害始息重慶府太守林興泗有會勘華銀山詩
  • 黃崖洞在花嶺巖下距山頂十五里
  • 牛鼻洞在山東南十里
  • 鍋鏟崖洞在山北二十里
  • 龍洞在籠子溝女媧廟側源泉混混大旱不竭兩岸溪田並資灌漑昔年常有渾水泛溢而出疑亦蛟龍窟宅也至道光四年夏風雨晦冥雷電交作溪水暴漲山崩石走傷壞田宅無算至今三十餘年不復見渾水出或疑神物他徙也
  • 神仙洞在瑪琉崖之左絕壁如削無可著足處有健捷者攀藤捫蘿而上入洞見石臼瓦甕無恙想亦避兵時舊物也中有泉從石鏬瀉出涔涔下滴入甕純帶碧綠色掬水飲之涼入心脾上有內洞幽邃𥦖窕莫敢窮其底止疑所謂神仙洞者卽取蓬萊弱水唯飛仙可到之意
  • 劉家洞在瑪琉崖之右中有石室如開堂奧崖竇湧泉不涸不滓涓涓下流與溪水合昔年有劉姓者避兵於此故名
  • 大洞子在瑪琉崖峽底昔有人採藥崖畔入洞中挖出鐵錢數枚想公孫述據蜀時鑄也
  • 老龍洞在山麓崇福寺山門對峙一峯峯腳有洞谽砑豁閜類鬼工土人有探幽者傴僂而進湛黮杳迷莫知其嚮燭之入約數十步許覺陰冷之氣侵人肌骨遂退出洞口流泉四時不涸間值夏口晴天無雲其中渾水汩汩湧出或疑有神物潛藏於此焉故名曰老龍洞鄉人遇旱禱雨有驗
  • 飛霞洞在碧雲菴後半崖石壁間
  • 九子泉在山頂俗名九口井見九子靈泉註虎跑泉在南宗堂側半里許載鄰水縣志
  • 瀑布泉其源自老鷹崖大𡐋河奔流至瑪琉崖口瀉下噴珠濺玉勢如白練飛空遊人望之喜吟李太白廬山瀑布泉飛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句
  • 龍井蟹泉在伏虎寺獅子崖下寺舊無井截竹筧引崖下水忽一日於獅子林中掘地得泉其甘如醴中有蟹數枚因名蟹泉命工甃石成井旁有巨石蜿蜒如龍又號爲龍井雲
  • 雷公井距大溪口場一里四旁山畦上下不廢耕播至平衍處有一窪止水方廣如井荇藻交橫忽遇迅雷震發汛泉仰出洶洶然奔濤駴浪泛溢沿街舖房官署亦幾幾乎有衝激坍塌之勢俄頃雨霽水退如初俗名雷公井水經數十年發一次居民亦常以此爲患
  • 照鏡石距懽喜坪數十武俗呼打子孔見石鏡斜陽註
  • 千佛石一名千佛坪距山頂里許
  • 香爐石在華嚴洞昔有僧於洞中焚香誦經故名
  • 浮水石在東林寺前河溪中每當春夏山溪水漲此石如浮水面不見沉沒今燬
  • 趺坐石在華嚴洞口傳聞昔年有沈居士洞中修道趺坐石上至今結跏之跡猶存
  • 花石產自太平溝籠子溝溪崖間其石帶純白色又有一種斑剝陸離紫赤相間者土人製爲手鐲念珠諸器亦復精瑩可愛
  • 墨石產自老鷹崖下其色純黑如墨鑿之爲硯極能發墨儒林寶之或謂爲煤精石雲乃煤炭之精也
  • 鐔子石在頭道河河心舊聞父老雲晴久潮聲沸騰必雨後爲土人不知誤令匠工鑿去至今猶存半段中如蹄涔止水四時不竭若旱久枯乾必雨亦頗有驗
  • 山之西北可望渠江水經注謂之宕渠水又寰宇記渠江源出萬頃池經巴達渠廣等處過岳池縣界至合州渠口與嘉陵江合流每當夕陽西下時登山頂望之曰彩下注水晶上逼作萬丈五色霞光渠江落照爲山中八景之一
  • 嘉陵江源出陜西鳯縣之嘉陵谷經甘肅兩當徽縣與嶓塜山所出之西漢水會入四川廣元昭化保甯順慶定遠至合州雲門山與宕渠水合從山之西北望之江流渠口若隱若現禹渱江遊華銀山記雲嘉陵江影若匹練北來相滙亦古詩所謂遠江無定色也
  • 山之西南有清水河屬鄰水界距寶鼎十二里自祝聖堂洗腳溪發源經七孔溪楊家洞流入麼灘河出太洪江會渝江
  • 山之北有魚漕河屬岳池界距寶鼎四十里自毛壩子河自長崖油渣洞發源會溫家崖五岔溝河出峽口至東林寺山門首與瑪琉河合流
  • 瑪琉崖河其源自老鷹崖大𡐋奔流至瑪琉崖口瀉下名曰瀑布泉經三塘出峽下乾拱橋與龍洞口河合流
  • 龍洞口河自閻王溝山頂發源下流至籠子溝與女媧廟側龍洞水合天開寺左右崖穴諸水會之又自籠子溝至龍洞口與老龍洞水合流出頭道河至合州境交渾水河河東岳池界河西合州界二水合流達斜灘火燒灘出油溪河會渠江
  • 女媧廟河堰
  • 龍洞口河堰
  • 閻王溝河堰
  • 瑪琉崖河堰
  • 五岔溝河堰
  • 老場橋,大溪口場市舊在東林寺側河西對岸街地,遺址尚存,昔鄉人入巿,經過此橋,橋高二丈許,面濶一丈餘,長竟兩岸捐碑爲水漲沖塌無存
  • 三星橋,在今大溪口場西街口,高濶與老場橋稱,乾隆年間移場市入今地,鄉人倡建,碑尚存,舊說頭道河攢峯複嶺,爲華銀山之門戸,東林左右金鰲玉蝀,亦溪口之關鍵,尤爲地理家所矚目者也,遊人每拈唐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句以狀之
  • 乾拱橋,距崇福寺二里許,今圯
  • 佛橋,在伏虎寺大佛殿階下,石甃方池,中養金魚,水清石白,游鱗可數,週圍鑲以石欄,備極工巧,閒從橋上觀之,令人作濠濮間想
  • 清池橋,在金粟山房之西,閣橋左右石凳擺列名花,池水清瑩湛潔,有龍眼鳳尾上下噞喁,梭花蕩漾其中,暇日橋上觀魚,覺花氣襲人,如在香水海中

華銀山志卷五-開建志

編輯

開建志序:按一統志載廬山因匡俗兄弟七人結廬得名後惠遠師社結東林廬山之名遂著寰區華銀締造之初未知始於何人第山巓建寺以後或廢或興朝代可考至今擕笻絕頂者覩寶地珠林心生歡喜胥詠唐人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句因據古碣作開建志

華銀山在禹貢梁州之域周秦漢晉宋梁俱荒廢無寺 唐至德二載普賢大士現身顯聖四民襄金建寺於山巓曰瑞峯禪寺並修鐵瓦殿肖普賢像祀之 宋寺仍其舊像設因之 元古碑磨滅無考 明成化二十一年僧性空以銅鑄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像嘉靖二十八年僧德香奉勅重建鐵瓦殿圍樓叢剎十有二層更其寺曰光明禪寺明季燬於兵火唯鐵瓦殿無恙 國朝順治十八年僧照圓由江南虎邱寺入蜀開山重建殿宇乾隆二十六年寺遭回祿本山住持僧重修詳見殿宇考 山頂光明寺建自唐歴宋元明以至國朝一千餘年矣前此殿宇隨時改觀至今有殿凡七入山門靈官殿循梯上爲觀音樓樓後飛閣連簃簷牙相接有亭數楹中位羣眞像不名殿也再聯步以上爲大雄殿殿後逼荒磴曲狹無路幾乎觀止矣由殿角循石磴上爲接引關帝祖師三殿至此左右老樹離奇中開一徑石級齒齒徑上普賢殿山門履鐵門𨵬登鐵瓦殿巋然一重獨踞峯巓遊山者按圖索之知爲神仙窟宅逈非人間世也

華銀山志卷六-寺廟志附衙署

編輯

寺廟志序: 漢永平梵師摩騰經來白馬之後琳宮紺宇星分棋布徧滿寰區宏建道場朝代屢易兵火曡經各寺廢興不一迨我朝肅清海宇臨濟一派綿延於合岳理鄰莫不有寺而皆以此山爲主非敢侈言叢林之盛特見名山勝地實爲仙靈窟宅雲耳作寺廟志

  • 光明寺華銀山頂詳開建屬岳池縣
  • 白雲菴距山頂八里國初僧通相建屬岳池縣
  • 黃龍寺距山頂十里卽蒲坂張公記中大方堂國初僧源耀建屬岳池縣
  • 伏虎寺距山頂二十五里先朝舊蹟國初僧通福重建乾隆初僧源輝復修屬岳池縣
  • 崇福寺距山頂二十七里先朝舊蹟國朝康熙丙申年僧普慧重建屬岳池縣
  • 經樓堂
  • 東林寺距山頂三十里國初僧心靜建屬岳池縣
  • 降龍寺距山頂三十里屬岳池縣
  • 古佛殿距山頂二十八里屬岳池縣
  • 南宗堂距山頂五里明嘉靖僧南宗建屬鄰水縣國朝道光初年重修
  • 龍泉寺距山頂八里屬鄰水
  • 三聖寺距山頂十里屬鄰水縣
  • 大菴距山頂三十里屬江北廳
  • 敬佛庵距山頂三十里屬鄰水縣
  • 恆興寺距山頂三十里屬鄰水縣
  • 岩雲菴距山頂四十里屬鄰水縣
  • 萬佛堂距山頂二十五里屬重慶江北廳
  • 雙鶴寺距山頂八十里明萬暦建國初僧普慧號勤習重修屬合州

廢寺

編輯
  • 朝天寺明季廢在玉壁崖畔
  • 天開寺明季廢在籠子溝
  • 報恩寺國初建至嘉慶年間廢
  • 中峯寺國初建乾隆年間廢在伏虎寺坎下
  • 佛會寺乾隆年間廢在蜂子㘬左半里
  • 龍潭寺國初建乾隆年間廢去溪口一里在川主廟側
  • 西林寺國初建嘉慶初年被賊燬在瑪琉崖溝口
  • 化成菴雍正初年建嘉慶年間廢在頭道河
  • 三峯寺明季廢
  • 青雲菴嘉慶年間廢在魚𡐋峽口

神廟附

編輯

川主廟距大溪口場一里廟中諸神靈應爲鄉人春秋報賽之所 女媧廟在籠子溝距山頂二十五里 老觀音閣在頭道河石崖上距山頂三十二里

巿廟 衙署

編輯

大溪口場巿距山頂北三十里舊爲華銀山燈田地界至乾隆十六年題請將順慶府通判衙署移駐大溪口凡官員往來車馬夫役該寺僧供頓不暇僧本寬僧覺鑑等呈請督捕府甘將闔場地土施作官地並懇移知岳池縣轉詳上憲立案著爲定規以免夫役應供之擾市廛意外之虞各官俱如所請特賜准行至道光十二年奉文裁汰衙署係關廟公項買置闔場舖基餘土亦歸領首經理賃佃收租並作禹王宮 萬壽宮 城隍祠 蕭曹祠禋祀不廢重慶駐防署乾隆年間添設外委一員分駐大庵汎其衙署基地餘土俱係大庵寺產捨入官至嘉慶十年移駐秦家塘至今大庵汎地營房尚存

華銀山志卷七-燈田志

編輯

燈田志序 普天皆王土率土皆王臣釋氏亦四民之一類所有尺壤寸基皆聖天子一統無外之地況華銀緇流食德飲和二百餘年任土作貢以供國用亦分之所宜而南畝北郊當思往哲開懇原非易易是燈田不可不書作燈田志

華銀山志燈田志第七

  • 華銀山麓舊有荒田百餘畝。遭明季賊兵蹂躪後。半皆荒蕪。國初僧照圓入蜀。開建此山。於康熙九年稟請廣安州主張公柟給示。招老民三戸開墾荒田播種。應供香燈。張公爲文記之。僧照圓之徒僧普慧於康熙三十年稟請州牧李公給示准招佃民十二戸續墾漁𡐋大溪口彭家橋一帶荒田以作常住助苾蒭之供以辦香火之資恐年乆事湮爲不知者所紊境內紳士人民等協請州剌史邵公仲禮作華銀山記將燈田勒石刋碑載糧用誌不朽至康熙四十四年突有楚民韓俊元貪佔燈田常產潛投巡撫都察院案下偷報首糧妄行霸據僧普慧僧通相僧心現等控經州府藩臬巡憲等處牌委廣安州江中楫祖建寅二剌史讞決明允將俊元另行安挿其燈田永歸華銀山僧等焚獻管業積案始息忽於雍正六年又有韓德卿韓彬生混將漁𡐋地名改作龍塘壪詭立新冊偷報承糧復圖強佔僧普慧等錄案牒訴飭委岳池縣令楊公徽烈親詣大溪口漁𡐋等處踏勘界址仍照前讞允判爲定案自是名山香火祝延聖壽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 山之西南鄰水祝聖堂。碑載僧普慧置買秦家壩業。保駕樓業。青石苔業。詹家堂業。僧源智歴清四界案撥歸寺承管。邑舉人楊伯龍爲作燈田記界載碑陰。乾隆丙戌僧續善又置周家灣業。三上人力培常住並志之。以勵後來
  • 合陽明東四甲雙鶴寺。先朝舊蹟也。康熙初年僧明月重新開建至五十年華銀山僧勤習承頂捐貲復修雍正五年勤習示寂其常住燈田付徒孫心正焚獻突爲強鄰侵逼謀佔寺產連年搆訟相持不決心正師叔僧通相懇請合州剌史楊公永吉親臨踏勘立碑定界
  • 外重慶江北萬佛堂、大庵。曁鄰邑敬佛庵、普賢庵、碧雲菴、三峯寺各處燈田已久不詳載

華銀山志卷八-古蹟志

編輯
  • 古蹟志

運隨時啟,跡自古留,彼夫台記讀書,坊傳洗馬,靈泉古碣,將軍之筆猶存,聖寺芳蹤,狀元之石尚在,好古者憑弔欷歔,每流連而不忍置,華銀屬岳邑治,豈無陶令歸田,在廬山而結蓮社,白公好佛,依香爐而築草堂,雖世遠年湮,人往風微,而載筆以紀其勝,庶不隨煙銷霧滅,亦猶掘銅臺而獲瓦當之硯,過岐陽而考石鼓之文雲耳,作古蹟志

  • 鐵瓦」,長三尺,濶一尺二寸,明嘉靖僧德香鑄
  • 鐵門𨵬」,舊爲普賢殿門閾,長三尺有奇,高二尺,厚二寸,明嘉靖時鑄
  • 鐵象」,在接引殿外,高二尺,長四尺許,明嘉靖時鑄
  • 銅鼎」,高三尺,重七十餘觔,明成化二十一年僧性空鑄,左右四隅用鐵繩繫之,中用鐵柱穿心,鎮壓普賢殿脊梁上,歴年久遠,愈覺精采,至夜常放光
  • 千僧鍋」,南宗堂有鍋三口,大十圍,深五尺有奇,可容三十石水,明嘉靖時僧南宗駐錫開堂,千僧雲集,鑄此造飯供眾,至今安放露地,經久不鏥,蓄水備用,亦無腐穢氣
  • 石棋局」,在華嚴洞,縱橫徑二尺,方罫分明,傳聞沈居士與仙人對奕其中,今燬
  • 四面鐵佛」,在南宗堂第一重殿,明僧南宗鑄
  • 雄精壽佛」一尊,藏伏虎寺
  • 招隱亭」,在祝聖堂,昔年寺左有亭,高三丈,甃石爲臺,暇日憑欄遠眺,千山在目,亦頗幽奇,今圯
  • 聽秋亭」,在東林寺,仁和進士費公題聯云:飛來脫葉秋先得;淡入遙岑雨易成,今無存

附古碑石刻

  • 世祖皇帝御書「敬佛」記碑,尤西堂太史撰,僧昌言錄刻
  • 伏虎寺「清義」二字,鐫頭道河半崖石壁上,無𣢾識
  • 伏虎寺「木石居」三字,並「峯勢隔林小,泉聲入寺多」十字一聯,杭州仁和進士費成勳書
  • 金粟山房」四隸字,刻崇福寺後殿,順慶通判費恩綸書
  • 聽秋亭」三字,費成勳書,舊在東林寺側,有亭翼然,今廢,題額尚存
  • 金剛經」一函,硃砂書字,傳聞係明藩王某書,年號𣢾識蟲蛀不可辨,有跋尾:「孤舞象而背先王考,及冠而背先王妣,奄有南土,報德無由,迄茲以爲沉痛,得宋蘇軾爲二親故書金剛經,喜藉是以寄哀慕也,諏吉三薰,作禮而白世尊」云云,下餘二十二字,字義糢糊不可辨,草書亦極遒勁,今尚藏伏虎寺藏經樓
  • 血盆經」一部,順慶府通判孫橒書
  • 碧雲菴「大雄寶殿」四字,廣安州翰林王德完書
  • 翠鳳山「雲渡壑舟」四字,巴縣令王爾鑑別號熊耳山人書
  • 雲鶴」二字,順慶通判鍾逢泰書,並「殿角風柔僧定際,林臯煙裊客談初」一聯刻東林寺
  • 大方堂刻有「半嶺三間屋,空山一箇僧」十字聯,順慶通判王廷取書,今廢無存
  • 伏虎寺」三大字,合州剌史李徽典書,端楷甚工,今懸山門
  • 曲成萬物」四字,刻伏虎寺,岳池縣令邵良書
  • 爲善最樂、分財敎善」八字,合州剌史李徽典書,刻伏虎寺
  • 太華雲來」四字,並「華嶽鍾靈分聳秀,想當日神斤鬼斧,度地理嶔崎,開闢憑空蹊徑,供我輩絕頂快臨,敢說姜池亮壩,遂盡奇觀,須放寬眼界,試看東至巫峽,西至峨眉,南至馬湖,北至劔閣,江山帶礪列胸襟,卽向四千餘里內,大凡佛剎僊臺,各臻其妙,若骨冷色寒,終要讓此峯翠豓,輸他六月結冰,三庚積雪,銀河倒影瀉光芒,到這裏摘井捫參,藉天文煥彩,挺生曠世英豪,自古來從頭屈數,謾雲蒲鼎石坊,始洩元氣,倘追仰徽蹤,尚有漢之子雲,晉之逸少,唐之工部,宋之坡公,翰墨因緣留手跡,祇在十二萬年中,何以奚囊俠屩,不約而同,況簡殘碣腐,未知遺幾許寓游,豈無昌黎醉酒,太白擕詩」長聯二百二十二字,岳池令武尚仁太史書,刻華銀山巓
  • 諸天普會」四字,岳池令武尚仁太史書,刻伏虎寺藏經樓
  • 佛心儒行」四字,合州剌史程祖潤書,刻伏虎寺
  • 鐵瓦殿五律」一章,孫桐生太史題,僧隆昂錄刻山頂
  • 雙鶴寺」三大字,岳池令武尚仁太史書,刻雙鶴寺大山門首,並「是寶王剎」四字楹聯一對,俱武太史書,刻雙鶴寺大雄殿
  • 金粟山房集聯「風遲山尚響,林密蹊絕蹤」,杭州進士費成勳書
  • 經樓堂僧續高方丈聯「一池荷葉衣無盡,萬樹松花食有餘」,岩渠李岱書
  • 巽以行權,井以辨義,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十六字,爲黔南進士岳池令張秉堃書,僧隆昂刻雙鶴寺客堂
  • 崇福寺正佛殿長聯「慧光凝金粟,我佛如來化身應世,原爲後學傳燈指月宗派一家,親啜曹溪法乳,靈氣鬱銀峯,闔山大眾食德飲和,當思前人薙草披荊艱辛萬狀,初開崇福道場」,併山門聯「掬水初傳開上剎,抱雲小立看名山」,僧昌言撰並書
  • 伏虎寺闗聖殿楹聫「雖未從主西川亙古英靈仍此地,試問追蹤東魯尼山爼豆屬何人」,武尚仁太史譔並書
  • 雙鶴寺正佛龕宇「無上法王」四大字,欽命四川成都兼理總督部堂崇實書又楹聨「欲登彼岸盡回頭願士女皈依都離苦海,看破紅塵難插腳爲英雄懺悔另闢空門」,翰林院編修蔣璧方譔並書

華銀山志卷九-護法志

編輯

護法志序 釋氏以慈悲爲敎,清淨爲宗,謂不與人校強弱,啟爭端也,時值國初定鼎,招徠之民多有謀佔寺產,設無白香山李青蓮輩護持法門,則曩日燈田未知竟屬何人,較須達長者布金買祇陀園,其功尤鉅,報以長生祿位,禱祝千秋,猶其微焉者耳,作護法志

  • 王公璲,字元佩,號子荊,廣安人,明大司徒德完公仲子也,官湖廣分守上荊南道,順治十八年爲作疏引募建山頂殿宇
  • 張公柟,廣安州剌史,康熙九年,登臨山頂,給示招墾,作燈田記,刊石於崇福寺
  • 邵公仲禮,廣安州剌史,康熙四十四年,給示刊碑定界,作華銀記,載岳池縣志
  • 江公仲楫,廣安州剌史,康熙四十七年,山麓燈田被強鄰霸佔,訐訟,公爲讞決立案
  • 祖公建寅,廣安州剌史,康熙五十七年,強鄰復謀佔漁𡐋燈田界址,越控大憲,公爲錄覆,詳明定案
  • 楊公徽烈,岳池縣令,雍正七年,又有鄰人詭將漁𡐋地名改作龍塘壪,偷報承糧,復圖強佔,公爲親臨踏勘,照碑定界
  • 矦公承垿,渠縣令,奉大憲委查訊明確,詳覆結案
  • 楊公永吉,合州剌史,雍正五年親臨雙鶴寺踏勘作燈田記,刋碑定界

諸公俱祀以長生木主,奠位於崇福寺大殿之龕左

華銀山志卷十-游覽志

編輯

游覽志序:自古名卿大夫每藉勝水佳山以攄懷抱山以人傳載籍可考如司馬子長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浮沅湘覽天下之奇山水遂以發於文章華銀僻在一隅作客來游者扶笻適興不了足底煙霞策蹇行唫以償胸中嘯傲至今覽其遺墨猶慕前賢勝槪名士高風不與寒雲衰草同歸消歇者矣作游覽志

林興泗

編輯

林興泗字容齋重慶府太守乾隆十二年會勘華銀山有詩見藝文

簡昌璘

編輯

簡昌璘由翰林改放乾隆三十八年署大溪口通判重陽日登山頂有詩

王興文

編輯

王興文字廷取江蘇松江府華亭縣貢生乾隆四十一年署大溪口通判登山頂至大方堂題聯雲半嶺三間屋空山一箇僧載縣志

費成勳

編輯

費成勳字海香江蘇杭州仁和縣進士解組歸田乾隆四十八年公三男恩綸署大溪口通判迎養官署暇日登山頂紀遊諸寺題額吟聯甚夥並崇福寺後殿建金粟山房賦長歌紀之載縣志

費恩綸

編輯

費恩綸海香公子金粟山房落成賦三絕紀之

鍾逢泰

編輯

鍾逢泰廣東嘉應州長樂縣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通判遊東林寺書題聯額今尚存

彭元機

編輯

彭元機江西吉安府泰和縣貢生嘉慶九年署通判書題伏虎寺關帝殿千秋大義四字

孫橒

編輯

孫橒湖南澧州貢生嘉慶十年署通判書寫血盆經一部藏伏虎寺

董淳

編輯

董淳號樸園山東鄒縣舉人嘉慶十五年任岳池縣爲華銀山校閱清規條序並給示刋碑

余福謙

編輯

余福謙號醇軒雲南大理府太和縣進士遊伏虎寺爲僧昌言校定詩集並題跋有詩

熊世璁

編輯

熊世璁號玉坡內江縣舉人任岳池縣廣文咸豐二年四月八日遊伏虎寺有詩

王爾鑑

編輯

王爾鑑一字熊耳山人巴縣令遊江北萬佛堂書雲渡壑舟四字

陳覲光

編輯

陳覲光浙江甯海舉人鄰水知縣作華銀山小記

佘士爕

編輯

佘士爕號梅亭安徽涇縣人陜西候補知縣咸豐五年登山頂遊伏虎寺

顏三元

編輯

顏三元字捷齋年甫冠棄文就武以功委署江北大庵汎能詩訪僧虎溪和開字韻有斗酒吟成山嶽動詩瓢掛處筆花開之句

武尚仁

編輯

武尚仁字靜山甘肅隴西人壬子翰林岳池縣知縣遊山三次題詠甚多並刪定華銀山志

孫桐生

編輯

孫桐生字小峯綿州人壬子翰林主講鳳山書院任湖南桃源縣知縣有遊華銀山詩

朱通德

編輯

朱通德字㨿[=據]菴甘肅隴西廩生例捐縣丞分發四川有遊山詩

華銀山志卷十一-道脈志

編輯

道脈志序 世尊天人之師傳衣授缽迦葉拈花微笑默契佛心心心相印展轉相承累二十八祖遞至達摩敎揚東土一花五葉東土卽西天矣華銀歴朝名剎其道脈源流已經刼火多散失無稽至國初照圓老宿由虎邱卓錫此山派承臨濟繼繼承承宣慧鏡於無方演慈燈於弗替福地宗風豈有極歟作道脈志

華銀山志道脈志第十一 西土 甲寅周昭王時四月八日世尊生於迦毘羅衛國從摩耶夫人右脇而出姓剎利父淨梵天母大清淨生時九龍吐水金盤沐已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獨吾尊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號悉達多 丙辰太子三歲父王攜謁天神廟神像起立王驚嘆曰天中天 庚申太子七歲詣師習世間書典 癸亥太子十歲與兄弟捔力以手擲象城外射透鐵鼓九重 戊寅出遊四門見僧老病死北門見出家人生欣樂心二月八日夜淨居天報言太子出家時至遂乘馬逾城至檀特山拔劍斬髮投阿藍迦處習不用處定知非復至鬱頭藍弗處學非非想定知非乃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苦行六年 癸未世尊於摩竭提國菩提樹下示成正覺號天人師乃十二月八日也 甲申初入鹿苑度五比丘優樓頻羅迦葉等千人出家 乙酉佛在象頭山爲龍鬼說法 丙戌佛度舍利佛目犍連等二百五十八人家 丁亥須達長者布金買祇陀園建寺奉佛 戊子佛在拘耶泥國爲婆陀和說苦行般若等經 己丑佛在柳山爲純眞陀羅王等說法 庚寅佛在穢澤爲陀握摩說法及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九十日優闐王思慕如來命大目連及毘首羯摩天化爲匠人詣天宮摹佛相好以栴檀香木刻像供養旣而夏滿下降中天其象騰空向佛問訊佛爲摩頂受記曰我滅度千年後汝往震旦廣利人天 辛卯佛還摩竭國爲佛沙王等說法 壬辰佛爲彌勒說修行本起經 癸巳佛還迦毘羅國爲父王說法 戊戌佛於欲色二界說大集等經 己亥佛始說十六會八部般若等經 辛丑佛始檢約徒眾剏置戒律 丙午佛從弟阿難始出家 辛亥阿難請佛始度比丘尼等出家 辛未佛說金光明並法華等經於靈山會上是年世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皆茫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湼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分付於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貳傳化聽吾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說此偈已復告迦葉吾將金襴袈裟傳付於汝轉授慈氏毋令斷絕 壬申二月十五日世尊湼槃應世七十九年化緣旣畢於拘尸羅國跋提河間沙羅樹下說湼槃經及遺敎經已右脇而臥於中夜寂然而逝闍維得舍利八斛四斗西土諸王分爲八分建塔震旦計九處 摩訶迦葉一世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阿難二世偈曰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商那和修三世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優波毱多四世偈曰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提多迦五世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彌遮迦六世偈曰 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婆須密七世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佛陀難提八世偈曰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是達眞如理


伏䭾密多九世偈曰眞理本無名因名顯眞理 受得眞實法非眞亦非偽


脇尊者十世偈曰眞體自然眞因眞說有理 傾得眞眞法無行亦無止


富那夜奢十一世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明離 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馬鳴大士十二世偈曰隱顯卽本法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迦毘摩羅十三世偈曰非隱非顯法說是眞實際 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龍樹十四世偈曰爲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 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迦那提婆十五世偈曰 本對傳法人爲說解脫理 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羅睺羅多十六世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僧伽難提十七世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伽耶舍多十八世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 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鳩摩羅多十九世偈曰性上本無生爲對求人說 於法旣無得何壞決不決


闍夜多二十世偈曰言不合無生同於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婆修盤頭二十一世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 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摩挐羅二十二世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鶴勒那二十三世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師子比丘二十四世偈曰 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 當心卽知見知見卽於今


婆舍斯多二十五世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 我今悟眞性無道亦無理


不如密多二十六世偈曰眞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 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爲智


般若多羅二十七世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 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裏


菩提達摩二十八世南天竺國香至王三子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得法於般若多羅更名達摩實梁普通七年庚子歲航海來此東土

東土六祖五宗 少陵初祖達摩諡號圓覺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太湖二祖慧可諡號大師偈曰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 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


潛山三祖僧燦諡號鏡智偈曰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黃梅四祖道信諡號大醫偈曰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東山五祖弘忍諡號大滿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旣無種無性亦無生


曹溪六祖慧能諡號大鑒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曹溪出世門人四十有三其餘藏名匿跡者不可勝紀惟南嶽讓青源思二宗乃爲正傳曹溪祖殿歴朝勅建神主六祖居上清源居左南嶽居右今依古制故首青源

青源行思思出石頭希遷遷出藥山惟儼儼出雲巖晟晟出洞山良價價出曹山本寂立宗名曹洞遷寅出

華銀山志卷十二-名僧志

編輯

名僧志序:嘗讀指月錄載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休哉何象敎之隆歟降而至於明季吾蜀破山老人其最著者華銀不乏擔笈杖錫結茅傳衣寄跡盤桓或以德望稱或以禪悟顯或以文字傳或以義舉著類皆載入邑乘勒之貞珉爲當道名公推許不置者也並志以勵後嗣作名僧志

僧性空

編輯

明成化二十一年以銅鑄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像

僧德香

編輯

明嘉靖二十八年奉勅重建鐵瓦殿

僧照圓

編輯

僧照圓字海湛國朝順治十八年由江南虎邱寺入蜀開山重建道場功德莊嚴爲第一希有詳燈田記

僧普慧

編輯

僧普慧字勤習俗姓王爲賨城大參子荊王公族裔與其師僧照圓同開此山披荊薙草艱辛萬狀示寂後建墖於山巓朝山士庶俱以瓣香祀之

僧南宗

編輯

僧南宗嘉靖時人未詳姓字結菴於邑之華銀山開堂說法禪聲遠播四方緇侶杖錫來遊不下數千時僧眾雲集以山高水遙艱於負汲爲患忽一夕有虎遶院長嘯者三眾僧大駭宗命各擲履於戸外祝曰與爾有宿債卽將履去願償不辭明日徧視唯失宗履蹤跡之見履遺寺後俯躬拾取忽聞洶洶水聲伏流地下掘之得水清甘至今皆免負汲之苦圓寂後卽建墖葬於寺前今俗呼爲千僧墖卽南宗之休龕也南宗和尚事畧存鄰水縣志

僧續高

編輯

僧續高字雲峯果郡羅姓齠齓出家落髮後受具戒於國朝宏覺忞木陳國師四傳之法孫別塵灝和尚法嗣錫名祖高說法於華銀崇福堂四方緇侶來遊者動以數百人計其入室弟子鹹得西來祖意以去其行實見藝文

僧本寬

編輯

僧本寬字海天俗姓周鄰邑人幼祝髮碧雲菴性精敏器識沉邃於書無所不讀能詩善屬文記其冬日山居卽事雲黃葉燒殘窻外雪白醪沽盡杖頭錢清警不佻爲方伯董樸園椒南吳秀良二公所賞惜全集付梓未果所著有釋門科錄數卷行世曁本山清規條序刻石華銀山殿宇考勝蹟序二篇載岳池縣志

僧覺鑑

編輯

僧覺鑑字明鏡少薙染伏虎寺誦內典外旁參儒理博覽子史宛如宿記旣長迎其母就養寺側母沒喪葬盡禮平生善積蓄董樸園方伯宰岳時輸粟助賑方伯義之又於里中捐立銀溪鄉學合州瑞峯鄉學督憲戴學使支嘉其分財敎善題其額曰義僧雲

僧本春

編輯

僧本春號安靜俗姓王定遠人依續蓮和尚出家受戒成都草堂寺生平精敏沉厚山中事宜不分人我一體措施因之宗風不墜象敎日隆性喜讀書嘗與名士往來有廬山風晚年尤精入聖超凡之理嘗雲吾後來骸骨當茶毘之盛以礠鐔免爲螻蟻鑽齧也及圓寂嗣孫遵其遺囑延蓮花寺方丈通顯和尚臨龕舉火時有祥雲結蓋盤坐空中合掌西去建墖雙鶴寺

僧昌言

編輯

僧昌言號虎溪年二十二禮伏虎寺覺鑑上人爲弟子志行珪潔丕振宗風凡義所當爲事身必先之嘗與巨公名士尺牘往來禪行清高不減廬山慧遠金山佛印之風著有虎溪詩藳並手輯銀山志華銀詩鈔行世

華銀山志卷十三-物產志

編輯

物產志:水懷珠而川媚,石蘊玉而山輝,同一寶貴也,不知天地生物各因其土之所宜,有時取於川,見爲不足,採於山,見爲有餘,百穀百貨飛者走者,在在皆有,好古之士亦宜博文洽識,遇物知名,不徒矜言山人足魚已也,作物產志

  • 榖豆之屬

粘穀糯穀黃豆菉豆豌豆蠶豆豇豆黑豆刀豆(大小二種)、紅飯豆蕎麥稨豆穇子芝麻蛾眉豆

  • 蔬之屬

青菜白菜芥菜油菜菠菜莧菜蒝荽苦菜大頭菜蕹菜同萵芹菜韭菜茄子芋頭(水旱二種)、萵苣火蔥大蒜(一名蕌頭)、蘿葡椿芽胡蘿葡王瓜南瓜冬瓜瓠子絲瓜苦瓜金瓜葫蘆馬齒莧西瓜甜瓜木耳竹筍高筍陽合苦齋公

  • 果之屬

櫻桃楊梅核桃林檎佛手柑雞距葡萄枇杷無花果石榴野荔支銀杏香櫞

  • 藥之屬

山藥天門冬土茯苓升麻粉葛薄荷防風荊芥獨活白芷南星半夏藿香奶參木通地骨皮木瓜苦參五加皮茯苓防已石菖蒲小茴香草烏天葵子吳茱萸常山香茹商陸白芨天麻槐花茵陳桑皮天花粉益母草澤蘭雷丸蒼耳子青箱子穀精草蒙花鶴虱陰瓜豐淫羊藿金櫻子王不畱行萆麻子牛膝續斷蒲公英黃精三七地膽箭竿豐辰沙草老鸛草

  • 木之屬

萬年松香樟青棡梧桐白果樹皂莢桙子冬青白楊麻柳楊柳黃葛白花樹香椿黃楊黃荊漆樹綠木

  • 竹之屬

龍頭竹鳳尾竹斑竹紫竹水竹慈竹苦竹金竹刺竹桃枝竹

  • 花之屬

丹桂木芙蓉木槿紫薇紫荊臘梅木海棠月桂夾竹桃牡丹芍藥山茶玫瑰梔子茉莉木筆玉簪金銀花水仙鳳仙萱花七姊妹薔薇荼䕷雞冠迎春花海棠串枝蓮芭蕉月月紅(又名月季

  • 草之屬

茅草夏枯草眸子草車前草莎草虎耳草青蒿

  • 禽之屬

百舌尸鳩山雉竹雞喜鵲鶺鴒黃雀桑扈白頭翁翠鳥白鶴白鷺杜鵑鵓鴿鵪鶉斑鳩翡翠畫睂鷂鷹金鷄啄木雉鸜鵒

  • 獸之屬

穿山甲毫豬野貓野豬黃鼠狼

  • 鱗之屬

金魚龍眼魚鱒魚白小魚青魚白魚

  • 介之屬

蝸臝

  • 蟲之屬

蝙蝠蝦蟇蟋蟀螳螂蜘蛛蜻蜓蚱蜢水蛭蟢蛛田雞蠐螬蜈蚣蜣螂螻蛄壁虎

  • 貨之屬

白堊石(卽石灰)、燧火石煤精石(卽墨石可製爲硯)、煤炭白蠟桐油黃蠟木炭蜂糖麻油菜油煙葉

華銀山志卷十四-靈異志

編輯

靈異志:昔周穆王時有白虹十二道,南北貫通,連宵不滅,於以見我佛靈光普照恆沙世界焉,若華銀爲羣聖之居,轟轟烈烈,耳聞之而成聲,炳炳烺烺,目遇之而成色,是神在天下者,如水在地中,無往不在,固不等瑞雪神芝,徒爲虛誕不經之談也,作靈異志

  • 雷神降靈:

華銀山祖師殿,舊雷神殿也,初奉雷神像,每春夏交,神嘗降靈,始則殷殷轟轟,繼乃霹靂大震,如鐵丸數斛從空拋擲,瓦上砯砰有聲,人皆悚慄,疑瓦碎無遺矣,轉瞬有斗大赤團遶地旋舞,火光四裂,避弗及者,雖撞身無損,約片時,霹靂復作,瓦上之聲如前,聲止遍視瓦皆完好,遠近皆謂雷神掃殿,以神嘗降靈,人多驚畏,乃於殿之正座像元帝,移雷神侍側,迄今四十餘載,寂然無響,惟嘉慶七年七月二十日午刻,復降靈一次如前

  • 萬鐙朝佛:

華銀山絕頂,供普賢大士像,每歲二月二十一日大士誕辰前一夕,山之四面有鐙光由山麓乍落乍起,魚貫而上,不可數計,人以爲萬鐙朝佛

  • 絕頂風濤:

華銀山普賢殿,建在絕頂,高而多風,每發若濤奔雷轟,鬼神怒叱之聲,聞者毛髮皆竦,而殿內鐙燭從無滅者,人咸異之

華銀山志卷十五-義學志

編輯

義學志

  • 國家立學校作育人材,儒者事也,釋氏無與焉,不知賈長江、黃龍禪師又何嘗不從儒敎中來,則捐資建學,方外人力所能爲卽爲之,三敎一理,原無異同,昌黎伊川二公見之,應亦色喜,併載入志中,以俟聞風興起者焉,作義學志
  • 銀溪義學:銀溪義學在大溪口,道光六年縣令余福謙勸諭三關,設立鄉學,華銀山僧本超、僧本春、僧覺鑑、僧覺海共捐銀四百兩,交董事向大賓等置買學田,每年議給館穀,延師敎讀,俾貧家子弟知讀書向化,里人德之
  • 瑞峯義學:瑞峯義學在合州明東里,伏虎寺僧覺鑑捐銀一千八百兩,交董事張淑菴等置買地名施茶壪田業一契,建館延師,孝廉方正吳元奎爲文紀之,以俟後之采風者

華銀山志卷十六-義塜志

編輯

義塜志:昔王陽明在龍場見坡下積屍三焉,持畚往瘞之,是掩骼埋胔,固仁人君子之行也,至我佛氏敎原以普渡眾生爲懷,胡忍見遺骸暴骨委諸草露之中,不留餘地爲寒素之家隨其窀穸於斯,豈如來慈悲意耶,作義塜志

義塜志第十六

  • 山頂義塜:僧眾捐施,有碑
  • 老義塜,在東林寺側河對岸
  • 新義塜,在頭道河
  • 象鼻灣義塜,在鄰邑西路高灘場秦家壩

華銀山志卷十七-詞翰志

編輯

詞翰志第十七 華銀開剏精藍以來,歴唐宋元明豈無名人著述如李嶠之少室山記孫綽之天台山賦爲當時所寶貴而何以片語隻詞至今全無存者亦第付之海月山雲浮幻明滅而已恭荷國朝土宇版章川嶽効靈自王公子荊爲作募疏之後一時看山掛笏登高眺遠者寓經濟於文章抒性情於歌詠彬彬鬱郁潤色太平豈非蕩蕩之堯煥乎有文因之草木胥被光華嫏嬛悉沾雨露也哉今得記序詩文各著成㠸[>帙]恐乆而就湮無以表茲山之勝因紀錄之俾覽者得以論世觀時考其鼓吹休明之盛不獨焦山瘞鶴之銘曹娥黃絹之碑僅資博雅已也作詞翰志

世祖皇帝御書記長洲翰林尤侗西堂

編輯

世祖章皇帝御書敬佛二大字以賜木陳老人刻石傳之以一本貽臣藏弆久矣今裝潢之次肅然瞻仰歡喜贊歎而因慨然有感焉夫佛者之說以爲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若天子之貴四海之富何所不得而寧復有求所不可知者壽耳乃以世祖之雄才大略德敎洽於天下而享年不永其於敬佛之報謂何或者曰佛以無生爲道者也方欲遺落形骸以涅槃爲解脫何有於壽者相乎然此二說皆非也夫佞佛以祈福愚夫愚婦之事也學佛以了生死士大夫之見也豈聖帝明王之心乎聖帝明王之心則主於敬而已矣周頌有之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其大雅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世祖之敬佛猶之敬天雲爾緬維順治十八年來兢兢業業祗祗威威承祖宗則敬奉母后則敬㥫[=惇]九族則敬禮百官則敬御萬民則敬至於昆蟲草木几杖盤盂無不敬也而況西方大聖人乎故臣以爲敬之一字世祖之心法也佛者曰卽心卽佛世祖之心法卽佛法也嗚呼世祖皇帝上賓於天者已十年所矣其文謨武烈紀在史冊者昭如日星之埀而天縱多能見之翰墨者猶輝光日新若是其深仁厚澤漸於薄海內外下逮田夫婦子謳思不忘矧臣小吏曾以詞賦受凌雲之知雖不獲登殿陛依日月之末光而捧其遺墨如覲天顏咫尺焉夫攀軒轅之弓且抱烏號之痛況手澤所存者乎是以歡喜贊歎之餘不禁感慨繫之而繼以泣也昔宋仁宗御書飛白歐陽修蘇軾並有記臣文采雖不及二子然仰突窺世祖敬佛心法表而出之立言之旨於二子竊有進焉故僭書下方並寓木陳老人用酬其意雲

華銀山燈田記廣安知州張柟

編輯

予奉檄來守茲土聞蜀名山西有峩眉北有華銀峩眉之程須以月計治務所覊不可得覩華銀之程僅以日計政事稍暇登高遠望宛在目前孤峯峻峭高出眾山之巓迥絕塵寰之表遠邇呼吸俯視一切眞勝境也上有普賢殿宇踞其巓神之靈異不可勝紀人生敬信心四方來朝者不論賢愚貴賤每期男女動以數百人計路多縈迴窮日難升遂於中道建大方堂俾上下一宿息其神氣潔其身體次早登山設醮有自來矣乙酉兵燹遂廢皇清定鼎四海昇平順治辛丑歲行僧照圓海湛念此山之昔何盛今何衰也矢心修葺率其徒眾探虎狼之穴掃鼯鼠之鄉艱辛萬狀歴十年而堂告成焉然堂以妥佛燈以貺神是有堂不可無燈也使燈無所資則難乎爲繼況余蒞賨四載凡城內外廟堂寺觀俱已聿新豈至名山而不爲之計乎余觀大溪口田地屬岳邑界內因亂失主付僧耕種以爲永遠燈田庶幾歲之所入足以資燈之所需而斯堂晝夜得長明矣猶恐後人不體此意未免輕易予因歸併兼理岳邑遂刻石以告來者用誌不朽是爲之記

華銀山記廣安知州邵仲禮

編輯

西蜀名山甲於天下而峩眉勝蹟又甲於西蜀余愧俗吏未獲親躋壬午奉檄來牧賨城由閩越楚而入於蜀路經瞿塘灧澦仰望巫山十二其峯之高秀險奇不可思議二月抵賨簿書餘閒每於夕陽返照時登夢雨亭遙望治東南可七八十里許有山如削其色如銀頗稱異觀考之爲華銀山山跨二州八縣綿亘五六百里其路險峻其頂高聳其峯屴崱爲郡邑之最傳聞唐至德間普賢大士曾現身顯聖明嘉靖朝復著靈異勅建鐵瓦殿於山巓以祀之不減峩眉洵賨之一大名勝境也自鐵瓦而外圍樓叢剎凡十有二層迨疊遭兵燹後盡成灰燼獨普賢大士鐵瓦金身無恙然亦不免椽桷之摧殘世祖章皇帝龍飛辛丑之歲大士夢感一僧科頭跣足乞本郡大參子荊王公疏引募緣修葺迄今春夏諸郡邑之士庶老幼男女善信持齋瓣香攀援朝禮殆無虛日前州守蒲坂張公曾登臨之慨寺僧之貧乏擇岳池大溪口荒田數百餘畝准給爲寺產免其徭役以助苾芻之供以辦香火之資今州紳士人民恐年久事湮爲不知者所紊以辜前賢善心僉丐余言鐫諸石以埀永遠俾與此山偕不朽焉余不敏承乏茲土三年矣雖不能創善事何敢冺前人跡乎爰從其請而爲之記並勒寺田四至分畝於左計田百餘畝坐落大溪口魚槽載糧達部東至石筍深溝尾南至大華山西至小華山北至彭家橋外屋基行路小河口

華銀山小記鄰水知縣陳覲光

編輯

華銀山介巴合鄰岳四州邑間卽普賢成道處爲南幹龍分枝腰結蓋自棧道而南由保郡趨廣安州至廣鄰交界之大埡口其過峽處也由是而東綿亘三十餘里高峯聳峙爲崚雲嶺土人呼爲楠木頂卽鄰城玉屏山主頂又西北四十里爲海寶山土人呼爲高登山形勢孤尖壁立又西北百里三峯鼎峙卽華銀也其最高峯土人呼爲寶鼎常有雲護非至晴不能望見攀躋而上風力遒勁六月亦寒每年八月積雪四月始消上有宋明古剎其最高處覆以鐵瓦釘以固之恐其隨風飛去也自是而西龍伏不見穿渝江復起而南下矣

建修黃龍寺記順慶通判王廷取新安人

編輯

寺在華銀半山中重岡疊嶂蟬聯而下宛如矯龍時屆霜風滿樹黃葉紛翻鱗甲飛動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洵選佛場中第一佳境也考之前明嘉靖曾建大方堂旋燬兵火僅存廢石壘壘至國朝定鼎江南開士照圓入蜀挿草唱緣重開此山時於斯地尚未建寺也數傳至源耀上人披荊薙草猶見遺址不忍黍離麥秀之歌乾隆甲子歲鳩工庀材修正殿兩廊及周圍海墁石梯閱三年而功始告成余於丁酉春得倅是郡因登其地上人止宿一宵併得述其事之巓末請記於余餘思古今之變高岸爲谷深谷爲陵不知凡幾茲獨奮獅象全力光大前猷興復舊業以成人天功德可謂釋氏中之傑出者也寺有田在東林寺前後稍資焚獻從此法嗣迭興繼繼繩繩安禪其中毒龍潛歸缽底當不勞眞仙之飛劍矣是爲記

重修祝聖堂並置燈田記鄰水舉人楊伯龍

編輯

祝聖堂距華銀山頂五里巴渝鄰竹長墊諸邑朝山者必先經此潔治身心虔誠拜祝且渴飲饑食俱於此少憇焉自明末兵燹後僅存遺址本山僧普慧有志重修尚未集事而普慧已圓寂矣有徒孫源智繼普慧之志於雍正九年復金頂鐵瓦磚壁又以祝聖堂不可久廢乃廣募十方重建上下二殿左右廊房以及莊嚴佛像次第竣工又以普慧昔年置買鄰邑燈田如秦家壩保駕樓青石臺詹家堂厯來源智清理四界有案隨公議將此數處燈田撥歸祝聖堂永遠承管俾朝山之眾有棲息之所無枵腹之虞名山勝地可以厯久常新矣源智以數十年經營始末屬余爲記以勒之石碣並將燈田各界書之碑陰用埀不朽焉

雙鶴寺燈田記合州剌史楊永吉

編輯

嘗謂居官以無訟爲期出家以息爭爲貴然非有以思患而預防之恐不能杜其端而弭其釁也合陽明東有雙鶴寺者距城一百二十里剏自前明萬歴琳宮梵宇巍峩可觀洵乎爲一州之上剎也並周圍水田約有數百餘畝以爲香火之資以供苾蒭之眾後遭明季兵燹漸卽荒蕪迨我世祖章皇帝肅清海宇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康熙初年明月和尚卓錫茲寺披荊薙草開闢於前至五十年華銀山僧照圓之徒普慧號勤習承頂出其龍象大力缺者補之當者贖之而此寺又爲之煥然一新雍正五年勤習作化其常住付徒孫心正焚獻無如肘腋之患頓起蠶食之謀並至心正之師叔通相幾經波累屢歲陳情是佛門清淨之地化爲爭奪之場余不敏奉命守茲土七年矣凡屬遠邇寺觀俱爲銳意護持豈至名山古寺而不爲之遠慮任其搆訟弗息將來常產無存緇侶難安香煙不繼故不恤勤勞親臨踏勘爰將界畔逐一踩明泐諸貞珉永埀不朽俾後之觀者知百畝良田三寶倚爲常住諸佛香燈萬載得以長明與天同永與地無疆與日月增輝與山河並奠矣是爲記

崇福寺後殿經樓記增廣生王道重

編輯

蓋聞白玉擎天補柱仍須石黃金布地買林不受鈔雖可徙宅就樹恐添一段塵緣必欲舍己求人又造兩重公案何如我力作之不必我獨享之前人成之還令後人守之哉茲崇福寺後殿創自我朝心田洪波師徒堂構相承規橅粗具又繼兩代而未增修賴今雲峯繼超智力洪深課誦累積建修東西兩廊四圍石砌海面丹墀又復栽培種植頓令丹桂飄香青松翥鶴竹柏互秀龍蛇混影氣象爲之改觀亦可謂步女媧後塵履須達武敏者矣繼因金盡未愜素心又復誦經數藏計以累年所獲金貲不私口體乃贖取常住四分又置買燈田一區務使膏腴連阡與兜率之麗都相稱沃野遙映覺祇園之蓊翳爭榮自是風雲際會海眾參求開堂傳經說戒賓至如歸鳳凰思來鼓翼獅子作舞揚眉不特師祖有靈爲之一慰卽大雄氏慧眼覷見有不生歡喜而指爲東土之極樂者哉矧當輕寒薄暑之天正值蝶扇鶯翾之候仰見樓閣虛明軒窻幽潔經行雲級晏坐月叢清風時來雨花未掃對此雅致益覺塵心頓釋不禁喟然曰非此煉五色石手段胡能廣八十頃林壑哉後百世復有來此支頤趺坐者當於頂禮開山外復拈一瓣旃檀爇向金猊爐中供𠐒培補叢林雲峯大和尚焚香展拜畢更當長咦一聲祝曰大根大莖大枝大葉法雨恆滋花開子結林泉繞閣隨處清涼佛祖鴻圖菩提道場也

崇福寺後殿經樓指月傳燈碑記王道重

編輯

竊惟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僧家傳燈受戒繼繼承承以祖師爲根本故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之惟一雖曰空桑未有植根無地而能憑虛以致沃若者也佛敎自釋迦燈傳二十八代以至達磨達磨燈傳六代至曹溪又從曹溪南嶽馬祖百丈黃櫱燈傳六代至臨濟臨濟傳三十代至天童密雲祖師密雲傳六代至雲峯此禪門之共祖也然禮雲別子爲祖繼別爲宗本山自虎邱分枝行僧照圓自江南入蜀開山修建金頂鐵瓦殿傳徒普慧號勤習傳明實明實傳心田號雲修創建獅子峯𪋤崇福寺後殿經樓殿閣裝塑一佛二菩薩及韋馱伽藍聖眾像雲修傳悟芳號洪波培修閣下四維板壁堂始告成洪波傳源鍾源鍾傳廣祿廣祿傳續高此銀山一派之嫡傳也續高落髮之後受具戒於國朝宏覺忞木陳國師四傳之法孫別塵灝大和尚賜名祖高法號雲峯說戒數載苦志潛修蓋僧家傳燈同於薦紳製譜總不許後人負義忘師自撥其根本而已況師之撫徒艱於父母養子蓋母之育子恃有乳而師惟哺給之則勞逸之勢殊矣父之敎子主於嚴而師必慈以濟之則多寡之術見矣夫法嗣得師祖之恩而不以子孫之道報之豈佛祖所能容哉願自今後雲仍大興龍象代出各供子職無作祖羞傳衣缽以無疆永衍沙門之慶引宗風於無替益增佛日之輝雲耳

遊伏虎寺記邑令余福謙

編輯

蜀北華銀山之麓有寺曰伏虎爲岳上剎余因公至境曾遊其寺焉寺外竹樹蒨密林壑陰森遙望山脈由獅子腦綿亘岡嶺而下至寺後突起一峯狀類狻猊崖下翠柏蒼松交柯接葉螺旋如毛有時微風吹動爪牙飛舞亦奇觀也入寺坐次回顧對岸諸峰羅列如畫令人神移久之不作塵世間想寺爲崇福分派創於乾隆初年戒僧源輝禪師建其時有殿數楹有田數畝不過足供焚修而已至續禧師齒積錙銖增置常產庶幾缽有贏糧而叢林自此漸盛矣遞傳至覺鑑師紀綱大事乃體禧公之志而恢廓之殿閣廊廡海墁丹墀龍龕象塔金碧交輝煌煌如也復以其瓶缽之餘廣爲善行淶灘有古佛因山石爲身高六丈許歲乆金容剝落歴來無敢專其善者乃獨毅然運金飾之而其他如輸粟拯貧捐金興學數大端當事者紀其行畧載之邑乘是亦足永其傳矣抑聞宋潛溪雲釋氏陰翊 王度今寺僧世代相傳積而能散尤與吾儒成已成物之懷有默爲印證督憲戴羨門方伯董樸園諸巨公題額贈之高其義也予因嘉其善行並溯其寺之源流爲文以紀其實以待後之聞風興起者非第爲遊記也

遊華銀山記翰林孫桐生

編輯

天下惟蜀山水最奇峨眉青城夙擅名勝去吾家數百里欲遊焉未果也今年春假館岳池聞華銀之名不減青城峨眉其山高四十餘里綿亘數百里峙鄰廣合岳間去岳僅二日程遙望東南每作天際眞人想九月旣望顧君霽崖李子克生曁復初上人相約往遊欣然唘行及暮與虎溪上人相遇於路虎公長壽人俗家姓萬幼耽清淨出家於華銀山伏虎寺氣專而容寂詩才清妙予向固識之今不期而會遂訂同遊次日始至初入溪口循山行崖罅多瀑布琤琮灑落如漱玉跳珠清冷可喜其下溪水一道瀉於兩山之間中多亂石石激水作聲水面常浮煙霧杜少陵詩所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堪爲此地詠也由此入山夾道多古木修篁參天蔽日行深崖石壁間毛髮析灑陰森之氣偪人初覺山水迴複無路可達曲折行里許忽然開曠天清氣爽中有村落廬舍不啻如陶淵明所記之桃花源是爲小桃源源盡處有寺曰東林眾峯環繞溪水如帶寺前古柏二株高數十丈偃蹇如虯龍髯鬣俱古院後有聽秋亭仁和費海香先生建題聯雲飛來落葉秋先得淡入遙岑雨易成亭今圯惟題識尚存踏碎石渡溪行二里許至崇福寺俗呼覺庵建自明季燬於兵康熙中普慧上人重修費公於侍後結屋留題號金粟山房有落成詩云明朝凖擬重入寺十夫荷鍤隨老夫之句歌長不能備錄寺後枕大山幽篁翠柏茂密無間山形傑出雄峙費公名曰小獅子林並系以律此乃崇福伏虎之主山也沿溪行數百步轉竹林迤邐而西古柏遮門石磴盤空乃至伏虎寺寺爲虎公棲禪之所殿後經樓高竦正與華銀眞面相對客堂後小樓數楹下臨積水竹樹蓊鬱檻外溪聲㶁㶁如來天際費公題曰木石居聯雲峯勢隔林小泉聲入寺多留寺中一宿次日天色晴爽遂訂登山並拉益謙上人同往出寺前進山高徑仄仰視華銀直竦霄漢意挿翅人方可到鼓勇行七八里有寺曰黃龍卽蒲阪張公記中所云大方堂也背嶺環谿古樹叢筱頗爲幽靜昔王公廷取題聯雲半嶺三間屋空山一個僧小憇山堂老僧汲水烹茗並煨紅薯作供飽食訖由寺後綠嶺直上如行刀脊左右空虛絕無攀援俗謂薄刀嶺又六七里至白雲庵地稍平坦仰偪巉崖下臨深谷小憇寺門啜茗數椀由庵前小徑盤旋而上石滑路險如之字者二十有四是爲之字徑以上石級高懸排如雁齒莫知其數俗呼三百梯予至此腳力疲乏虎公命山客扶翼而上梯盡處路轉山㘭忽然寬厰但聞大風起山谷怒號震蕩如萬馬奔騰蓋已將臨絕頂矣俗謂此爲歡喜坪至此心志開爽高吟太白蜀道難之作覺雲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更上數百步有恠石林立不下千萬純作紫金色蹲者竦者遠望如人俗謂千佛坪偶憶古句雲恠石蹲如尊者相頗不虛也由此披籐蘿穿蘚徑更五六里始登其巓向所視爲挿翅難到者今乃踞其上焉乃知天下事無難易視人願力爲何如耳俯臨眾山遠望諸郡但見浮煙數點眞如上界仙人下瞰塵寰也至此極樂發狂不禁呼天大呌曰天乎天乎斯遊眞不負我矣吾嘗謂富貴之士不能肆志於山林而煙雲竹石景物幽奇惟遺逸未遇之人始克徧領其趣故天下難得可樂之景造物若特珍之以予閒人而舒其幽憂佗傺之思也遂入鐵瓦殿觀普賢聖蹟一宿後次日始下夜臥伏虎寺北窗下泉鳴空澗如風雨大作徹夜不息每秋風起樹落葉打門時聞蕭蕭摵摵之聲又若人謦欬步履者疑有山魈伏藏焉稍閒便要回岳虎公與諸上人輪流設食款留不放行飲般若羹食穿籬菜燒蕨筍煮香秔五人者相與岸幘褫帶環坐引滿談道賦詩間以雅謔飄飄然如遊閬苑登蓬壺不知形骸之累利慾之萌爲何物也軟飽之暇弄筆窗間日對名山卽景有作因索觀者眾姑付梓人非敢雲詩聊以紀斯遊之勝而已因書其緣起而並記之歲在旃蒙單閼菊月望日

遊華銀山記合州歲貢禹湛渱江

編輯

華銀渝東鎮山也高出廣岳鄰合江北之表山脈自海寶山來卽高頂山地於合爲近於吾鄉尤近橫開屏障嵐翠襲人十齡就傅時鄉塾適相對不啻朝迎而暮送也五十年來足跡半天下而茲山獨未一遊山靈冷笑久矣咸豐壬子秋挽馮慤士游焉將行輿夫言剝刀嶺二十四牛掉尾及捨身岩之險慤士懼而遲其行予強之乃從閆王溝尋徑入攀藤蘿蹈荊棘迍邅繼以顚仆予亦幾幾乎中道而返顧山頂出沒雲霧時隱時見山林若相招然復念所歴已逾山之半又安可於咫尺間生退悔心於是賈餘勇而接厲之心無他注力已竭而行不少休遂達歡喜坪得觀所謂仙人石立如簇筍眠如橫煙危如崩雲矯如凌空怪奇不可名狀者直令人目驚而心悸此當爲山中第一勝境也地去山頂數里道亦漸坦憊極肩輿至山寺坐稍定歴殿七始躋絕頂上祀銅普賢像每年朝禮者不下十餘萬人然後知震旦峩眉外又別有此大道場也惟寶鼎名頗近俗宜易之曰普賢鼎夫三摩地豈寶人間法物崇以大士名庶明上乘而鎮下方歟俯覽一周宕渠九曲自東而西嘉陵江影若疋練北來相滙南望巴渝塗山縉雲細若煙點斯誠極宇內之大觀也俄頃雲鋪成海一無所見徐步歸宿於觀音樓天曙臥未起聞輿夫呼曰今日更清朗予亟披衣下樓雲已四合仍一無所見而大雨驟至山自江北來路坦夷鄰自南堂來路極陡岳至剝刀嶺來路陡不可言惟閆王溝路稍平而着足難看山未攜雨具因與慤士商從南堂歸輿夫曰南堂路紆廿餘里不如從剝刀嶺歸路雖陡而較近聽之冐雨肩輿下歡喜坪仙人石立雨中又不啻含淚而送也隨下捨身巖下二十四牛掉尾下剝刀嶺路左右俱萬丈深澗而山鋪雲海行若平地其普賢顯靈使遊客絕無驚恐乎出山過伏虎寺訪虎溪上人回顧山頂固高在青天上矣茲山不特永作渝東之鎮其靈秀方將與峩眉爭雄長惜僻處一隅爲騷人墨客所不到題詠較少遂讓匡廬武彛天台雁蕩獨稱奇於天下亦如高隱者流長埋沒於泉石眞可慨也其中幽勝甚夥且俟他日重遊歴歴標出大彰山靈之秘奧茲特紀其所見一二以告後之遊茲山者

華銀山勝蹟序碧雲庵僧本寬

編輯

華銀山治東南百九十里由大溪口沿溪而入四山環抱別開一境豁然平厰髣髴桃源中有寺曰東林國初僧心靜建二水瀠洄諸峯拱峙樓臺倒影直侵波中寺前古柏二大二十圍高十丈形狀週遮如蓋仁和進士費公成勳於院後建小亭額曰聽秋題聯雲飛來脫葉秋先得澹入遙岑雨易成涉溪溯流而上里許則有崇福堂俗呼覺庵先朝舊蹟也明季兵燬康熙初僧普慧就其故址重建殿宇費公於寺後芟棘結亭號金粟山房有詩循右而上可半里許境靜林閒幽篁匝布翠柏環遮上有高峰狀類狻猊費公擬名小獅子林並系以律葢此峯乃崇福伏虎二寺之主山也下有寺曰伏虎殿閣宏厰半隱半現蹲踞其中右有客室室後小樓下臨荷沼錦鱗泳游竹柏週羅檻外溪聲恍來天際費公額其樓曰木石居賦詩一律並題聯雲峯勢隔林小泉聲入寺多由此前進山□峯連路漸危險仰視華銀挿漢沖霄登高之程自此始矣約行七八里許有寺曰黃龍卽蒲坂張公記中所云大方堂也因年遠凋殘僧源耀重加修葺故易今名背臨峻嶺環繞深溪叢林密護亦頗幽奇乾隆戊戌新安王公廷取題一聯雲半嶺三間屋空山一個僧緣嶺直上又七八里許曰白雲庵巉巖萬仭竹樹蒨密非亭午不見日寺踞其下俯視渠江宛在目前庵後一徑磴斜石滑險仄崎嶇上逼高巖下臨深壑曲折迴環儼如之字懸空者二十有四俗呼二十四道牛掉尾王公別其名曰之懸道巖窮險盡忽有巨坪曰歡喜行人至此得以少憇翹首銀峯別有一天迴視諸郡如上界之視寰區頓覺心曠神怡渾忘人世循途前行路頗康莊抱山左旋可里半則抵華銀絕頂矣

覺鑑上人六十壽序台州進士江蘇知縣羅衡玉亭

編輯

攷卍胸眞權之義覺性空空遡蓮眼埀照之靈鑑光炯炯拈花微笑已隱悟乎六通面壁觀心更顯離乎八垢千言蓮花偈頓使萬緣悉空一串牟尼珠何處纎塵得染是以菩提明鏡旣非樹而非臺枯木寒灰亦何思而何慮然而絳雲威蓋人間開舍利之城綠玉爲階海上現辟支之佛蓮河蔥嶺給孤不惜布金鷲苑猿江大士曾爲舍室擕囊遊奉化之地衣與誰裁持缽入舍衛之鄉食亦云乞況沙彌繼繼子孫繩繩一塢白雲未堪香積作飯兩間明月奚當辱鎧成衣鹿苑雞園香界中漫矜涅槃之樂鵬耆鷹俊淨域內尤賴助眾之勳岳之境伏虎寺者居華銀之陽擅毘城之勝青峯翠岫映佛髻以長偕凍雪晴雲共天花而並燦筠籠筍箬風送茶舲蕙畝松寮雨沾梅屐展塵寰之淨境洵欲界之仙都寺爲崇福分支創於乾隆初載源輝禪師始建續禧禪師增修今之住持則覺鑑上人禧之孫輝之元孫也俗姓馮氏原籍鄰邑幼而落髮本寺徒於本修和尚籬邊薙草不懈精勤山畔樵蘇自安苦行栽松荷鍤豎蘭若之偉觀俊矩嚴規矢香城之宏願仔肩則一身是膽創置則百廢俱興生面頓開芟盡法堂之草先型逾闢彩凝榱棟之雲古澗寒流燦乎雲楣樛葛靈峯鬱起爛若繡閣翬飛欲效維摩宏施無妨阿難四望於鄰於合於岳遙聯沃壤綠疇承輝承禧承修允足榮宗耀祖粢盛黍稷供王稅於耏門典座飯頭資聖財於慈室翳彼瓶缽到處何數守清之生涯不假籃梅盛來遹豐伊蒲之供養夫釋門通於俗弓冶箕裘尤期肯構而肯堂方外譬諸朝股肱耳目端藉汝爲而汝翼頓使福地日闢祇林增輝更以開士奮興妙台永耀蘇金自裕彌開演法之緣許宅無煩已宏皈依之路灌花卓錫之處法喜羣宗挿草唱緣之餘燈傳永藉舍利有子卽葉克家之占梵王有臣允爲扶鼎之器信足振空門之衰習而豎一相之先聲且夫五衍之車承載靡盡八功之水潤丐何窮壹意專封第效二何之佞銳情節嗇卒虧九根之慈則是濬沖持籌安冀竿頭進步祖約障簏殊愧丈室澄心逐末致競於錐刀臭味殊異乎薝蔔也上人則內有大德與人無爭外有勝行樂善不倦芭蕉爲影雖剝已而何辭琉璃在心每捨身而不吝分財敎善蜀憲之獎藉匪虛遠播義聲董侯之題額共著彼叚暉感異恆以俗而奉僧而蘭陀多情轉以僧而濟俗燈然多寶無非醒塵世之沉迷經演三車第以救眾生之熱惱好德忘已豈惟振彼宗風赤心爲人斯已得其大意抑聞香山固號禪伯謫仙亦托如來安心豈無工夫得道應須慧業梵門高座定始文人福舍元機不出儒理上人身居法界心慕儒風唐宋八家味前賢英華之妙綱目一鑑覽千古得失之林鍾繇評來罔非胸中故物麟筆訂處時博座上新知或手披而口吟亦操觚而染翰連篇累牘抒接引之宏慈詠史述懷志不盡之感慨操行則競競循墻之戒矢口則凜凜白圭之箴旣已爲僧而若非專爲僧不急學佛乃正深於學佛以視靈區茫若梵唄瞭然援彼例茲孰得誰失名理不昧斂之卽十行之功恆性克明推之卽三乘之用燈名破暗非從暗中得來鏡號返迷正向迷處磨去他年諦融以二直會其眞此日戒凜以三且先乎慧又豈特輝佛宇廣福田爲功靈山貽澤世冑已哉茲以年逢知化人仰高風烏止雲飛悉供法器松濤竹浪足養道心悟始達於三空禪能參乎一味長伴金色環珮永沐日月之輝用憑玉齒輻輪潛通髓骨之蘊雲爾

重修光明寺鐵瓦殿序邑恩貢陳令德

編輯

古有官寺無佛寺自漢明帝時西僧摩騰入中國詔建白馬寺居之後因改官寺曰衙而佛剎遂獨專夫寺之名寺之內梵宇層出莫可識別則各以所奉之佛名之曰某殿殿有高卑有上下則又以最高而上者爲之主焉光明寺踞華銀山巓殿凡七重昔人於諸殿之上別構普賢一殿殿高風烈覆以鐵瓦於是僧與俗咸舍其普賢殿之名呼之曰鐵瓦殿雲鐵瓦之制厚五分濶尺二寸長三尺有奇管以釘界以桷承以板柱密而梁巨雖大風撼山宴如也各寺住持清虛虎溪等因年久漸就剝蝕鎔舊瓦鑄新瓦桷弱者去之板簿者更之捐常住募十方凡十年告厥成功乃書其巓末而問序於余余謂古今之變高岸爲谷不特夏禹茅茨漢武柏梁與刼灰同盡卽魏氏雀臺澄泥之瓦周公禮殿上下之石今皆無有存者獨茲鐵瓦一殿自唐而宋而元遙遙千有餘載至明嘉靖間而僧德香奉勅修之季年遭兵燹至國朝順治間而僧照圓由江南虎邱入蜀修之中間燬於火闔山僧眾復修之今甫及百年鏥損未甚而清虛虎溪等又修之母亦普賢之靈默爲護祐故疊生此大力法嗣以維持之歟何其相沿相襲繼繼承承而無替也或曰明成化中僧性空采銅鑄三大士像於茲殿乾隆二十六年之災觀音文殊皆燬而普賢獨以無恙普賢蓋降神於是是說也第弗深考然釋典載須達挐長者於祇樹園中運金布地爲佛購立精舍以鐵蓋屋匪徒禦風抑亦觀美也況夫廟貌嚴則神靈益著今而後朝山者登其堂瞻其容參豐干之禪下閭邱之拜如見當年國清寺圍爐笑語時矣是爲序

虎溪詩藁序隴西翰林岳池知縣武尙仁靜由

編輯

正當公牘煩冗間得寄來近體古體若干首披之不忍釋手竭一晝夜之目力心力高吟之低唱之狂呼之幾度擊破唾壺矣蓋虎公心術端學業醇發之歌詠獨抒性眞不標榜漢魏自然聲希味淡不依附晉唐自然力果神完直駕宋元而上之是能自成一家人之傑亦地之靈耳華銀最高詩有峭氣華銀最幽詩有逸氣華銀最寒詩有清氣華銀最險詩有奇氣以及陰厓暗谷蒸爲沉鬱氣夔舞魖嘯運爲光怪氣琪樹珍花結爲韶秀氣虎踞熊搏發爲雄健氣泉咽瀑飛氣故流暢鶻啼鶴唳氣故高閒山之靈不可測詩之妙不可名從此造就更不能知其所極矣吾爲虎溪幸吾實爲華銀幸也喜而揮之不計詞之工拙耳

虎溪禪師詩稿序邑會司可學復初

編輯

釋尚顏讀齊巳上人集雅調如周頌清和勝舜絃又白雲憶沅禪師空存黃面老不見白頭僧誦此二詩古禪那多以進道相勉朂生死重交情其人固有特出而不可冺者予讀虎溪我師詩有深恫焉師名昌言居華銀之伏虎寺寺外有溪曰虎溪因以爲號性嗜吟詠多怡情山水歌頌贈投之作本性情而循格律有唐四僧風當少壯時讀儒書習爲文章屢躓場屋鬱其所蓄不得奮見於事業乃薙染歸空絕浮華甘淡泊清齋禪誦之暇而於諸子百家手不停披其好學篤志固不因習於佛而或怠也然平生喜覽名勝凡江山之好登望之樂道雖遙而不倦於遊焉曩日偕予攬合陽安漢諸名區得與當世巨公名士往來唱酬或狀雲山之雄麗而𡵽[=嶽]起筆端或寫澗溪之斷續而聲留紙上或訪古尋幽溯高人之故址或飛牋刻竹敘情致以纏綿師之胸次高邁故其發爲詩歌不讓貫休祕演佛印參寥專美於前也丙辰夏武公靜山太史因公至寺師以手輯銀山志稿並著古體近體若干首求公點定公評以不標榜漢魏自然聲希味淡不依附晉唐自然力果神完直駕宋元而上是能自成一家乃以法門別有眞三昧除卻詩人不上乘之句贈之將欲梓行而未果也公後署篆廣邑客歲秋杪予以離垢山房吟草就正於公而師亦適逢其會相與聯床紫金山麓得與靜公竟日談詩以適人生之樂何其盛也未幾師以天氣酷熱得中暑疾歸山七日而沒噫虎床猶在龍缽已傾何其攜履之速耶當其屏山嘯詠篆水聯唫想像猶在目前念存亡離合人事變遷又不禁感嘅係之矣靜公聞其死太息久之恐詩稿散失亟命其徒裒帙成集題曰虎溪詩稿手書序文屬予校付剞劂並弁數語以廣其傳嗟乎師之詩靜公評之詳矣如七寶光明藏有目共賞如雲雷音獅子吼有耳能聞自足流傳震旦厯千秋而不湮滅者也但今日山根三尺墓人口數聯詩縱敎鶴放青山常思支老未必蓮栽白社再晤遠公謹綴數語於編首誠以傷知心之不再生死重交情之意耳至於師之履厯具誌狀中故不復列

華銀山殿宇考碧雲庵僧本寬

編輯

華銀山脈發終南蜿蜒磅礴綿亘千餘里至合鄰廣岳等八州縣之交陡起一峯崚峋峻峭直摩霄漢千山競赴萬壑奔趨實八邑之雄觀也唐至德間四民襄金於峯巓建瑞峯禪寺肖普賢大士像歴宋元至明成化二十一年山衲性空以銅鑄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像高六尺銅鼎一高二尺鐵門閾一鐵象一嘉靖二十八年普賢大士著靈異寺僧德香奉勅重建鐵瓦殿圍樓叢剎十有二層更其寺曰光明禪寺刋石二尚存迨明季兵燹盡成灰燼惟三大士銅像曁鐵瓦無恙國朝順治辛丑歲僧照圓海湛自虎邱入蜀卓錫於茲山矢志修葺率其徒眾艱辛萬狀歴十年而殿始告成焉乾隆二十年寺遭回祿文殊觀音二銅像俱燬獨普賢銅像無恙方火發時殿之脊樑墜落普賢大士指尖火滅樑仍架指不燬而指亦毫無所損是以至今獨供普賢大士像山高二十餘里峯頂周圍十里許形如鼎故俗呼曰寶鼎每夏秋有濃雲罩頂必雨鄉人嘗以爲雨占雲

華銀山脈攷禹湛渱紅

編輯

華銀高峙五邑外南走結江北城西走結釣魚城自是渝東鎮山試爲溯其發脈書雲嶓冡導漾東流爲漢則嘉陵江本西漢水之正流宕渠乃西漢水之支江茲山應從嶓冡山來由西趨東緜亘數千里中由太平至城口崇岡疊嶺三省邊防在焉左興元諸水會東漢水由漢口入江右巴綏諸水爲宕渠源流經雲門山會嘉陵江由合至渝入江是東西漢水界茲山之大槪也山自城口分枝劈脈蜿蜒磅礴左趨漢結荊州右趨江結夔州結宜昌地步殆不可以道里計是嶓冡山支幹之究竟也茲山由城口至新寧逆轉復由東趨西泝大江而上行至大竹突起雲霧山聳入霄漢行至廣安天池過峽頓起海寶山實爲茲山近脈彼以爲終南發脈者不知東漢水界之也以爲南幹分者不知川省龍由甘肅來左一枝由白馬關趨重慶潛沱界之左二枝由七曲山趨合州涪雒界之右一枝由雪山相嶺分爲青城峩眉岷江界之右二枝則三雜谷諸夷地濛江界之若南幹自西番分脈由西藏過峽地結十省而尾盡於雁蕩於蜀一界岷江二界大渡河三界馬湖江與華銀地隔數千里其中山川道路半爲予與友人唐愛廬游履之所經者知此不惟茲山之原委明卽全川之輿圖亦瞭如指掌也據書考定庶來游者知山脈之所自雲

華銀山光明寺厯代宗派考釋隆昂

編輯

粵稽七佛出世之後西天則有二十八祖東土則有六祖蓋第六祖卽曹溪名慧能號大鑑出門下者三十有三人或隱或顯莫能罄記惟有二大宗並立震旦相傳弗替而復分爲五枝者如青源山靜居寺行思禪師出三宗爲曹洞雲門法眼是也一南嶽懷讓禪師出二宗爲溈仰臨濟是也所謂一花獻瑞五葉流芳不信然耶我始祖照圓恭值國朝定鼎由江南虎𠀌[=丘]入蜀卓錫華銀宏開道場堂構相承衣缽相繼迄今又十有五世矣而溯厥淵源上從南嶽懷讓傳馬祖道一一傳百丈懷海海傳溈山靈祐黃櫱希運祐傳仰山慧寂立宗名曰溈仰運傳臨濟義玄以後旁枝橫出分宗立派者四十有七家難於備載惟有智慧清淨四十八字出自碧峯寺突空智板所傳此是臨濟正宗華銀授受之嫡派也昂也不學且生也晚以管窺之見紀薪傳之遙俾後之覽者數典不忘其祖至如來無上妙法不立文字敎外別傳又非鈍根如昂所知也是所望大善知識者

益謙上人詩集序翰林院編修蔣璧方輯述

編輯

自唐以前儒與佛老爭自宋以後佛老不能與儒爭佛自東漢入中國氣燄隆隆駕老氏而上之聖人之道不絶如綫者五六百年其時天子以至公卿大夫士庻人皆沉溺於其中或乃尊居九五捨身佛寺臣子又從而贖之其惑如此天下不可得而治故六朝之時中原鼎沸臣不君其君子不父其父倫理既乖綱解紐絕空虛寂滅之效也自韓愈氏作原道大其聲而疾呼之數百年浸淫沉酣如醉如夢至是而稍覺逮程朱諸子起於有宋吾道益以大明無論尊崇佛老者偶惑於福田利益斷不能舍吾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大倫以入於虛無卽佛老之徒業有託而逃於其中其發於至性出於本心者肫然油然不能自己往往生死養葬於其親兼能尊禮其伯叔友愛其兄弟情誼周浹若無以異於吾人之爲者乃知聖人之道大昌黎程朱諸大儒之功爲不在禹下者也吾友丁君至堂純篤士也與釋益謙交有年時爲予稱之旣又稍與往還益習其爲人蓋釋其名而儒其行者昌黎有雲於是乎忘令縱之爲釋氏之子也吾於益謙亦云益謙喜爲詩所存已過百首惜僻處方隅所與交遊少奇傑瑰異之士益謙之名不大顯於時其所爲詩性靈有餘或意之所至才力間有不逮其琅琅可誦者要能獨出其意見書其所自得然吾與至堂之所以友益謙者藉詩爲縁而猶不專在其詩也觀其生死養葬於其親於伯叔兄弟子姪間無不曲盡其恩誼有吾人之所未能者墨者夷之見孟子不直則道不見今益謙之道儒者之道也不待直之而道見矣夫益謙釋也而能爲儒則佛老不能與儒爭者此其一證也此蓋私得於中未嘗輕出以示人今於益謙發之矣他日益謙梓其詩即以是弁之 益謙今年求書參儒者禪四字鐫之墓門爲儒其素志也既歸其詩思有以序之第爲尋常推獎之詞不足以及遠故遲之又久筆不得下特欲從其大者立論不苟於行文抑足以傳益謙也姑藏諸笥暫勿以示人或以爲驚世而駭俗失其旨矣書後

清虛老和尚塔銘僧昌言

編輯

金粟山房華銀勝蹟也中有一代眞僧覺薩老和尚號清虛俗姓高父廷彰公母胡氏生甫七齡祝髮緇門皈依離塵公爲徒踰二載遭達匪不靖蹂躪鄉境離塵公襁䙖以逃艱苦備嘗數瀕於危而卒無害里人異之少性純謹慧根堅定不染塵氛離塵公訓以昕夕功課無時豫怠暇則旁參儒理諸子百家嘗寓目焉乃其爲䫉[=貌]也方口大頤貝齒月面珠火埀眉丹砂在手眼光灼灼如崖下電望之厲卽之溫覩相未言而欽遲之心已悚然動矣性喜蒔花園次種植數百本枮樁異卉點綴其中慇懃灌漑藉以涵養性靈有時與諸大弟子破顏微笑卽謂得西來祖意爲拈花後身可也壯歲住持寺務崇尚節儉時出衣缽餘貲輝煌殿閣修砌山門垣墻石級齒齒如藩如墉髣髴舍衛祗園廣八十頃林壑焉間嘗爲華銀紀綱大事凡有培護名山者補缺救獘[=弊]罔弗竭力經營求止於至善而後卽安至於方外國中一切救災恤患濟人利物諸大善緣一以慈悲心出之其功德莊嚴爲不可思議已近今年屆古稀景逼桑榆知色身是幻悟泡影非眞爰卜休龕預備將來佇看燈光熌爍願作不滅之燈且喜壽藏玲瓏以俟無量之壽雲爾銘曰釋迦牟尼號曰金粟 公之前身本來面目 戒行謹嚴性根純篤 是空非空無欲可欲 如金在鎔如玉在璞 鎮我名山華銀之福 誰嗣法音宗風可復 於萬斯年傳燈寶錄


虎溪和尚墓誌銘武尚仁靜山

編輯

咸豐乙卯予宰岳池下車卽聞虎溪名旋以亢旱赴鄉勸賑遇於華銀之陽一見如故始信結緣不淺也囑其倡先立局大溪一隅向稱瘠區而民得免莩者皆虎溪力以詩記之後詩筒往來埀七八年旋調賨城虎溪不時過從詎料於是年八月圓寂聞訃之下欷歔累日令復初上人與其徒隆昂搜其生平著作得古今體若干首親點評之付之剞劂列序於篇首是必傳之技也今小住果城聞表塔有期適其徒隆悥請銘以壽𤦹䂥[=玟]銘曰嗟嗟虎溪秉性純孝 卽其所學悉承閫敎 負薪舞斑是博一笑 萬念皆空劬勞欲報

嗟嗟虎溪敏慧性成 每一落紙鬼號神驚 翰逾懷智諦妙遠生 居然一家實副其名

嗟嗟虎溪動必協義 締造艱難無微不至 鐵殿埀成經樓具備 鉛刀之割聊且一試

嗟嗟虎溪是儒是禪 我欲質之莫名其然 惟我與爾非今世緣 音容渺渺轉瞬三年

嗟嗟虎溪爾事已畢 達者觀之生死如一 五十四年何得何失 縱有銘兮仍無須乎史筆


復初長老塔誌銘釋隆昂

編輯

治東三十里㝹峯山相傳一代名僧可學法諱澄源號復初一號拈花使者父姓周母王氏師幼多諸病緣卽矢願出家父母禁之不可識者謂其有夙根焉投心靜公薙染爲弟子禪誦之暇喜讀儒書於經傳子史汲精華而去糟粕發爲文章筆力高古詩宗齊已九僧輩兼工篆𨽻一時老師宿儒咸器重之壯歲接理寺務勤勞數年叢林大有起色巍然改觀嗣城中靈祖祠黃州館併延師駐錫慧業精進聲華愈隆都人士與結蓮社互相唱和無論也卽鄭明府淡太守孫太史陸剌史汪內翰諸公皆喜與師遊較昌黎之於大顚少游之於佛印不啻焉且以選佛場作選官任會司十餘年克稱厥職凡岳門歴任賢侯咸欣然嘉美以爲得人非有高行大德闡宗風而登上乘者烏能若是乎昂少時曾至縣請謁傾襟接談見其風度端凝如淵渟嶽峙一塵不染良久別去後咸豐辛亥春師來遊華銀與吾師虎溪交最久重相會晤自是藉爲師資每學韻語多賴其手刪訂師論詩法律精細金鍼度人不肯一語寄人籬下見有可采之句輙稱道弗置其誘掖後進類多如此師精力過人事雖繁冗布置得宜坐客常滿談論風生而於學問之道未嘗一刻稍疎著有離垢山房草尚未付梓武公太史已爲之序知將來傳之無窮也抑按邑乘所載㝹峯自唐中宗時嵩嶽元珪禪師開建閱千餘年後得師主席此山光大祖庭人天瞻仰師無乃嵩嶽前身耶今者行年六十其徒清修上人爲師預備曇龕謹以銘請用壽𤦹䂥[=玟]銘曰惠遠在晉無本在唐 陶公韓子擕手同行 師生盛世實副名揚 結香火緣登翰墨場 太史懷武京兆憶張 賦詩贈答千載流芳 年屆知化德業彌彰 壽逾馬祖軀似支郎 渠水蕩蕩㝹山蒼蒼 巋然靈墖山高水長


益謙上人生壙志銘己卯科舉人丁樹誠治棠

編輯

益謙師名隆昂別號駒如靜山武公所錫也俗姓張東里五馬橋人幼披剃崇福寺有慧根儒書梵夾過目能了游陳鏡堂張韻松先生之門工古文時藝於詩尤長虎溪上人者銀山詩僧也係師叔輩行梵行清高與武靜山孫小峯兩太史飛箋賭韻作方外交師常侍側被其沾漑而詩益昌偶一落筆四座皆驚諸名公爲之忭舞咸謂虎溪有替人矣所著詩集盈尺悉付武太史點定太史評其咀嚼冰雪吐納風雲鐫之棗梨足以鎮壓名山永作鴻寶間亦寄予斟酌讀至佳處輙睂舞色飛欲喚奈何師於此道如韓信建大將旗鼓出井陘口卽健於詩者亦退軍三舍非止予勁敵已也平生大筆墨見於銀山一志銀山地大物博埋汲草萊數千年自山志修成而一邱一壑一木一石若不翼飛不脛走世遂無不知有銀山者地以人傳信矣哉師於詩文外頗饒幹濟才銀山挖煤大案厯府州縣未定師恥山寶盡洩無以出雲雨而慰蒼生也乃□□□□□投詞臬署始蒙昭雪山頂鐵瓦殿程功浩大卒能聚數州之鐵合同而化使華嚴樓閣現於彈指晚歲移居雙鶴寺先是寺僧乏人常住燈田典當幾盡經師整頓汶陽悉返兼能別開生靣閈閎大啟以補前功所未及師臨大事常有靜氣天花亂落指揮如意迄今四十八菴有重務咸咨訪焉予嘗謂師具僧一行沈近思之才而無其遇使得會際風雲當不僅文字見長惜乎其小試之耳師雖託身空門雅不是火化之說謂父母之身全歸全受卽佛家所云一絲不掛者以心性言非以血肉之軀言也因於寺側自營繭室以藏其精聚石鑿龕崇封四尺豐碑纍纍而志銘闕如予與師神交最久逾十年始蒙其靣接談時肺腑盡吐每一相思詩箋往來如雲故師之顚末非予莫悉墓誌之作雖筆墨陋劣不能辭也師生於  年  月  日  時西歸年月俟異日刋諸石貎魁梧豐頤廣顙和氣滿容令人不飲心醉徒三有能得者姿稟超凡惜早化去今騷壇一燈尚未傳人然銀山天挺奇秀其靈氣之鍾必生靈一齊己輩承乏其間付師正法眼藏者師其勿悲銘曰 □□大雄殿側是爲益謙師之壟 平田萬頃突起一峯勢如蓮花仰捧 預修生壙旣固且鞏 迨隻履西歸墓木已拱 師之詩名長留天地巍巍與銀山並聳 其精靈結聚於斯或化作雲飛化作泉湧 普賢有靈恨吾師不歸骨於山隴 予謂此卽銀山之分支地脈常通而不壅 紅柏重生師當再來就此地可認三生舊踵 予爲此銘□□□□萬歲千秋後可歌以祭其冡



又銘 廩生陳籛齡次鏗

釋不俠則不奇君不見華銀僧能爲人所不能爲 釋不儒則不雅君不見華銀僧受業於諸老先生之門下 詩有奇氣典博而出以約 如金在鎔如刄在割 文有雅致於山志集其大成華嚴樓閣彈指紛呈 此特其風雅之所洩而未足見其才氣之勃發 烏金竊掘山寶幾空 非師定案興雲何從 鐵瓦損鏥山靈減色 非師聚材壯觀何捷 雙鶴飛去田萊未刪 佛面無光僧寮半間 非師奮發興復何年 師之力以暇而整師之識以深而穩 書札往來大都名流 並無郭解亦無曺[=曹]邱 年踰五十預修生壙 如司空圖觴詠其上 丁子誌之諸友詠之 余也不敏銘以贈之

行狀

編輯

清虛老和尚行狀僧昌言

編輯

咸豐辛亥春清明前三日登山頂掃祖塔次履銕門閾入普賢殿瞥見鐵鏥瓦穿煙雨漏滴涔涔下感喟彌曰歸白虛公曁闔山大眾謀托缽重鑄虛公可其請闔山大眾亦慫恿觀成越六載未蕆厥事今年秋抄持簿出山甫抵合陽白華山未幾山中遣急足伻來雲虛公已於十月初五日跌坐金粟山房泊然而化矣亟束裝星夜還山淚如雨下已而闔山大眾戀慕瞻仰追維生平行實懼其久而就湮也爰隸其大者囑言載筆而爲之狀公生平爲人端嚴謹厚具有出世根行年甫七歲卽辭親皈佛旣長涕泣思親孺慕不忘烏鳥私情隨分自盡兩尊人下世喪葬盡禮卽歲時展墓猶依依然念生我劬勞不置也其至性肫摯如此居恆讀書曉大義以爲食毛踐土當報國恩每月朔望之晨親登華嚴樓閣讚拜宣揚其音如鐘祝釐聖壽無疆惟休因之課誦勤劬無間寒燠如是者數十年如一日本山大眾以時往來敬禮如賓相朂以義無論智愚頑懦視如一體初無人我相至言也入山二十餘年朝夕過從聆其盛德謙光年分尊卑形跡俱忘每商確銀山大事虛心諮訪抑抑如也攷淨土聖賢集所載耆德尊宿志行超妙不一其狀求其性根堅定眞體內充如我公者寥寥無幾世徒見其沉靜寡言如愚若訥而不知此山自唐朝開建以來千有餘年逮今象季山風日下法運中衰天特生我公起而振興之所以不作金剛努目但效菩薩低眉以維持調護於其間而山氣爲之日靈宗風賴以不墜此其故固未易一二爲外人道也晚年退休林下倐遘腳疾及大漸遂大定七日而終十一月十五日正值入塔之吉大眾雲集栴檀圍繞重覩舍利放光合掌恭敬驚喜讚歎跡其生平行述詳誌窣堵波頭無庸贅錄茲特撮合其大凡如此嗚呼公之壽正七十耳公之行且千秋矣他日者銕瓦鑄成行當序列事狀載諸華銀志乘以與此山並傳不朽

師叔虎溪上人行狀隆昂

編輯

華銀自海天公西歸閱數十年出我師虎溪至咸豐辛酉秋一至渝州三至賨城皆值炎天烈日出山七日而病病至七日而歸歸僅七日而沒嗚呼昂於師叔姪也亦師弟也生平嘉言懿行惟昂得見聞最眞倘任久而就湮恐無以慰師於地下也爰含悲濡墨撮合其大凡於篇俟立言君子有以裁之師法諱昌言字文林號虎溪俗姓萬長壽縣人春秋二十有二始依伏虎寺明鏡公出家時邑宰余公福謙滇南名進士也因公至寺師以詩文就正評點之餘荷蒙獎藉卽以方外門生呼之並贈以詩採風者已載入邑乘厥後黔南進士張公子敏左綿孫太史小峯廣安淡觀察星亭皆與結文字因緣賦詩贈答書札往來一時聲名之盛不減廬山惠遠金山佛印之風焉師素性好靜不耐煩劇然於義所當爲之事獨毅然力爲弗辭曩時明鏡公曾於合州捐銀一千兩以興學校公圓寂前住持僧仍將原銀借回是以十載館未成至師監理寺事嘅然曰先師之善舉何可沒也時因前負重債出售寺產卽於田價內撥銀一千八百有奇交董事吳元奎張淑菴等迄今買業施茶壪建館曰瑞峯鄉學延師主講培植人才合州剌史程雨琴學使支少鶴二公義之至若山路崎嶇由白雲菴上寶鼎巉巖絕壁鳥道羊腸加以亂石釘路由太平溝過鄰水丁巳春山水陡漲路盡衝崩行人皆苦之師與玉山上人倡首重修鑿巖腹爲路石勝金剛堅不可破以火煅煉用炭至六萬餘觔之多至今履險如夷人皆嘖嘖稱善不置山頂普賢殿覆以鐵瓦歴年久遠鐵鏥瓦穿亦幾幾乎不蔽風雨師偕闔山僧眾籌畫經營同傾己囊併募十方遲至十年之久鐵聚六州瓦始鑄成所費不貲其勞瘁蓋可想也山中遇有大事虛心咨訪一似無才可展及其見諸設施老成持重計畫無少差缺所以山氣爲之日靈宗風賴以不墜而復無纎悉矜伐之心恭敬事上慈悲處眾周旋晉接之間藹然善氣迎人以是人咸尊之親之稱之曰先生誨寺中後輩嘗雲欲悟禪理必讀儒書恆延名師於寺訓課如卿銘堂馮雲岑兩前輩並昂受業如黃響泉杜適菴師皆其西賓而尊崇師道獨有遠過乎人者師自入山以來德行事功歴歴可紀善書工詩名動數州縣或恐爲造物所忌每與昂私相謂曰吾宜收斂才華滅跡銷聲優游林下以終天年忽於乙卯春作蘭亭序詩受知邑侯武公靜山太史嗣後委辦賑局團練防堵諸大端皆能克稱厥職武公益器重之題贈甚夥不能備錄中有句雲而今且化慈雲去不爲作霖不出山又雲詩僧與我性情同惟讓詩僧煅鍊工可謂傾倒之至併將平日所輯華銀志藁與華銀詩鈔敦請校政頗見許可命速付梓倘天假數年得坐鎮茲山將來著作之富德望之隆又未知何如也顧行年五十有四而止匪特赴葬者咨嗟嘆息眾口一詞卽遠至岳門如顧霽崖劉樂溪何竺齋諸公曁復初上人皆遣使致弔其生前篤於友誼不更可想見與嗚呼昂年十二時從師課讀兩月卽出就外傅恆於館中作文師必索而覽之以驗進益是昂今日稍識之無粗知韻語皆師誘掖獎勸之德有以賜之而今已矣勿復覩矣古人有言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早知師之名得與此山並傳吾師雖沒未嘗沒也謹狀

華銀山重鑄鐵瓦募疏隆昂

編輯

佛超刼火重現虛空鼎鎮脊梁上摩霄漢雪壓則危崖欲裂搏埴何需風狂則大木俱傾琉璃烏有覆來屋頂固嘗思繞指之柔數去釘頭亦何取鳴雷之喻延墨客騷人於上界閾過鐵門承龍文鳳詔於前朝殿修鐵瓦當夫蓮臺掩映松棟輝煌見載弄之良材喜陶鎔之巧匠質呈堅勁偕銀砮入禹貢之書縫掩參差如帛縷載阿房之賦然而鐵多雲鏥瓦已非堅煙銷日炙之中偕金並爍霧嶺冰山之上與硯同穿闕孰彌縫易露雲山於北向形皆苦窳難遮風雨於東來壯華嚴樓閣之觀鐵還宜聚經滄海桑田之變瓦更當全遂乃出岫擕雲瞻韓訪戴緣深香火祇愁處士攢眉交有布衣莫笑豐干饒舌方謂家輸尺璧與世無爭更思人餽兼金從吾所好補天煉石曾記女媧留帶鎮山尚懷蘇子署頭銜於汗簡如登千佛名經布功德於靈山定取十年宰相沿門托缽看此時衣裓經行敎善分財待他日衲裙報謝爐憑天地炭藉陰陽瓦約千百億章鐵搜四十三縣鎔成一片與錫花雷斧而爭光上蓋七重比瓊室瑤臺而並美繼二百餘年之公案此日落成爲四十八剎之主山同心舉廢又豈紅爐雪點空添一段寓言白戰體裁徒作三冬詠事也哉

規約石刻跋鄰水舉人韋崇吉

編輯

海天果修二上人僧中之傑出者也慷慨有大志時以興利除害爲己任從前積習湔滌殆盡而果修上人之徒覺鑑夙能正直自守嘉慶戊辰秋與其師叔海天共相籌畫特撰清規十六條以囊空費繁五載未就越壬申首夏適覺鑑總理眾務將條約繕呈李董二公校閱無乖賞給印花命勒石以埀久遠三上人卽於是冬紏集各房僧眷鳩工庇材不匝月而工已竣其費雖出於眾而經營墊助則果修師徒居多焉余適南旋夙知三上人之苦心使合山果如所約將見耀禪燈振宗風行之而光前裕後者然後知三上人之貽謀深且遠也酒酣耳熱嘆人之好善誰不如我爰濡筆以跋於後

書方丈跋廣安進士前任鹽糧道淡春臺星亭

編輯

癸丑季秋余奉命督辦蜀中團練由渝旋里道經大溪口適旅店阻雨興殊索然因聞華銀山之伏虎寺叢林古剎廟相莊嚴眞選佛場中第一勝境也特近往瞻仰逢虎溪上人相留款洽吐屬風雅知爲名僧意甚重之今書方丈二字以顏其額聊效古人過虎溪相視而笑之意也

覆復初禪兄書昌言

編輯

愚弟昌言和南敬覆復初禪兄弟自入山以來歴今二十餘稔憶在儒家時曾讀書史粗解韻事祝髮後惟與二三弟子推敲學步從未嘗輕履市廛亦罕與世人接談其素性然也不意先師坐化監管寺務者負債多金闔寺公議請憑諸山同衣交弟接管鼇戴三山自忘其重拋棄書卷勉起應事蓋不忍先師一生功行化爲煙雲矣住理八年一切矩規從新整飭稍有起色又不料家君染恙無人奉侍湯藥乃仍請諸山辭卸眾議另舉於是釋負歸省適因父病不起於去年正月去世弟也空桑增感風木生悲號淘大哭痛不欲生幾至形骸骨立始而痛腳繼而病瘍如是者數月思無意於人世矣嗟呼父母生我敎育恩勤辛苦備嘗於今春暉寸草一無可報寫書至此不覺淚涔涔下何忍爲相知告也去秋寺中事起疉承法語勿負名山特遣人促歸弟在苫塊中未便任事及至臘底歸來清查一切乃知本寺常住規模又經敗壞凡燈田地土抵當過半棟朽榱崩勢無如何終日枯坐愁山進退維谷又蒙法音詢及近作眞令人汗下也刻下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古人云閉戸時尋夢無人可說愁目前景況無可名狀更從何處拈筆雖昔年曾有舊作然懶於存藁卽有存者不過時鳥候蟲自鳴自己恐未免爲大雅齒冷也山中風景諒所周知未識此時何以敎我辱在知交百里關情倘遇鴻便尚祈覆示

又 不見故人又經數月矣客冬城中募鑄鐵瓦功德勾留日久多蒙鼎力深費清神臨別擬約今春同遊廣合巴渝等處未知近日可得閒否如能解脫煩賜法音並示行期弟當束裝以待城中各處諸名公慷慨捐助借重玉成容後圖謝茲謹製墨石屏二方硯一枚分送劉樂溪先生顧霽崖詩友二處硯屏中刋泐二藁敬祈禪指免致方家齒冷也幸甚幸甚謹此荒函馳候清鑒並請禪安不莊

又 人生行樂耳師我相知漸近廿年矣離亭落月聚散如雲每不勝悵悵然也獨至今春行止起居飲食寢處共越四十餘日登山臨水詠古懷人聯唫分韻一路勾留可謂師我一段奇緣亦極人生之一大快事也憶自合雲門分袂戀戀情懷彼此同然但近無好音報我未知丈下與令門生啟俊師何日抵縣途次書懷之作或更慰我孤寂耶弟自初九日至淶灘卽於午間匆匆泊舟至渭溪越二日始歸一路平安差堪告慰惟溪口地方突有頑雲擾動然我歸彼去殊覺未較若有飛語惟希釋念此數項雖無關緊要特以鴻便附爲報知臨池走筆語無倫次知師必不我鄙也未卜會集千萬以保愛自重不宣

答顧霽崖司馬書

編輯

霽崖社友吟壇接讀前後兩次手書行雲流水亦莊亦雅知東坡之未忘參寥亦如參寥之有念東坡也僕近日株守茆庵如一片閒雲懶臥山坳每日兩頓清齋尚能徤飯古人云饑來吃飯困來眠箇中趣味僕自領之此外非敢與聞也

又 風雪坐我冰壺照人對此清景又不知長自閒人消寒圖上添卻幾瓣梅花矣日昨寄來各詩捧讀一過知閒中拈筆客次清談未忘山中人也良友多情感愧交集前遊合陽古聖溫陽石泉諸上方途次寫景得詩十餘首隨作隨忘槪未存稿迄今回憶之可惜也承送來金剛經一函當卽藏之名山永爲鎮寶雪中拈韻謝以小詩並附冬日見懷秋日感事之作均請校正爲禱

又 朶雲飛來已月餘矣郵筒報遞因循未達負疚如何恕恕承惠湖筆徽墨精紙各種一一拜登如此多情啣謝不旣兼辱贈詩箋一幅觀者如堵僕莊誦一過又不啻君我兩人紅燈夜雨對坐聯唫時也供之詩龕不禁狂喜至若虛懷善下索觀舊藁寸心百里致意殷勤且感且愧但僕素性懶殘閒有題詠隨手散去至今思之如憶故人悵悵如也茲承大敎搜集月餘得詩一百餘首其中有餘醇軒明府評詩數首得之師弟德林處合州陳裕齋先生評詩數首得之唐德庵戴春軒二友人處其餘未經評定者得之益謙詩衲處裝潢成卷俱係小衲隨意謄錄並未編次惟祈唫壇詳加校勘更祈轉懇笑翁老人拈花使者墨香居士同舒法眼痛加斧削蓋以詩中火候可以旁參絃外相知延𥩟甚切並非飾詞也若能於加墨後惠賜題識更覺聲價百倍矣望外之想時希恕我附具印章石四方前手書來時業命工人製就未合體式然猶未知此石可鐫否如其可鐫俟回音後再另磨製自易易事也山中白雲不堪持贈區區鄙懷聊鳴謝悃不宣

寄虎溪上人書楚南安福知縣孫桐生

編輯

仙源遠隔問津無由月夕花晨倍縈離緒迴憶當年詩酒怡情此心能毋慻慻邇來遙諗法祉多佳拈花微笑時又未知助多少佳句耶桐一行作吏百念俱灰兩袖清風寒酸依舊昨權酃邑適兵戈擾攘賠累一身元年攝篆此間又是最瘠之區平生傲骨不解逢迎其奈苦債未償猶作登場傀儡豬肝累人自憐亦堪自笑而茫茫宦海無邊尚望大法門中普渡眾生時慈航爲我一登彼岸則幸甚耳匆匆握管不盡神馳敬頌興居春寒料峭珍重萬千

答益謙書禹湛

編輯

頃奉瑤華深蒙藻餙艷吐蓮花之舌筆亦生香光生卍字之胸文皆成篆允標名山之形勝大結文字之因緣不轉法輪長留奕葉獎之逾分愧也何如惟是作序非難謂作序不閱志稿則無可下筆以序不僅言山之來去山之名勝已也僕閱山志甚夥繁而佳者惟雁蕩志少而佳者惟方山志如峩眉志尚不免蕪穢其中可傳只范石湖游記與蔣太史志餘詩惟破山最佳其應刪者指不勝屈以華銀山秀拔幽深自開闢埋沒至今今欲模範以傳萬世原非易易豈匆遽爲之詎足以問世總之事關著述考証多則疵病少大法船原非一手一足便能渡也竊爲商之將志稿取來一閱可刻卽刻應刪改不嫌刪改取其精不取其多普賢有靈當不使大善舉留爲後來吹求如不便取回來州同往一閱亦可特此奉復謹請慧照不一

答隆昂書武尚仁

編輯

駒如上人法座計自賨署分袂匆匆三易袷綿人生萍泊言之浩歎昨復老偕悥師抵果藉詢起居並譚及寄懷一篇感甚念甚早知覊留兩載悔不游寶剎可以慰旅愁也然以倚閭望切恨不插翼日來接舍報徧地瘡痍幸童謠有綠豆紅豆留下鞏昌一綹數年距百里內人不知何以免大刼且自漢中賊退道路捔達擬春暮或舟或陸薄言旋歸正不測中途如何耳頃得手圅錫我錦歸兼致多珍如數拜登三百里外令人銘泐無曁大槀並墨石擬盡力校閱塗鴉後交妥人轉寄斷不至沉浮也畧瞬篇什眞非復吳下阿蒙從此精求虎公不得專前矣拭目盻之僕家居數朝擬北上作易轍想有緣得麾蜀中相見諒不遠耳泐此言謝載候清祺不一□駒如字面照昂字擬贈法號作異日記會耳

答益謙書吳新德

編輯

前過寶剎賞雨看花談詩品酒飽伊蒲之饌惠珠玉之章別後時相念也昨於軟紅塵裏忽覩一朶慈雲自靈山飛來披讀之次生大喜歡稔知上人蒲團寂定竹院逍遙備享山水清福眞不受俗塵半點侵者如弟輩世緣擾攘草草勞人旣自憐又自笑也寫懷尊作是靜中有悟語深得我佛隨緣之義異日如來大法船中定當首屈一座以視拙作憂時感事之詩不啻一高登極樂一未脫若趣不可同日語矣過蒙推獎彌增慚怍在溪口奉酬一律倉卒口占只堪一哂閙市中又無趁手筆墨故未繕寫今特草呈卽請郢削甌北詩鈔已入清賞此老詞壇雄伯與袁蔣齊名雖間露斧鑿之跡而才華淹博魄力沉雄能入木三分穿皮七紮鄙見畧窺及此知箇中人自有定評也近賊信漸逼未知掃蕩何日俟稍平靜時秋試之舉再定行止耳因蒙齒及用便附聞冗中覆此語無倫次寅呈法座卽候近祉不宣

與駒如禪友書可學

編輯

銀山訪道金粟譚禪計別葛綿屢易恨福緣淺薄不獲長領敎益徒增雨散星離時切波迴萍聚以慰遐思耳禪兄具白象之英姿抱紺龍之偉器日偕諸大弟子面羣山萬壑潑墨長唫非特詩中有畫直從句外求禪欽佩欽佩學領袖諸山碌碌無補歲時則旱潦[=澇]請禱而專責在躬未如法履遁跡雲山道行高潔視我凡夫尚縻僧職東坡雲高舉遠引山棲絕俗之士不屑爲之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遺物者方任其事思之蓋亦難矣幸年來疉奉手敎寤寐不忘示以得閒便閒誠大善知識之所開發也故月前打包合陽由淨名放舟至石泉古剎與玉山禪友敘舊盤桓數日得以訪古搜奇造嘉福而登鷲嶺尋方溪以觀龍遊他如濮湖仙洞護國雲門諸勝一覽無餘且喜逢山有詠遇景留題不異當年躬親禪丈謁伏虎參黃龍同履蠶叢鳥道觀大士勝跡相與登峯造極之樂乎曰歸道左適邑侯呂大護法改建純陽觀落成屆重九日集寅幕邑名士作黃花吟社擬三八日拔籤輪作正副主裁試題或文藝詩古雜綴不一學聞使歸來許參末座際此良辰佳節聯唫唱和詩雜仙心不啻朗吟飛過洞庭何快如之禪兄深於推敲精敏豪放專祈放下身心爲鶴錫飛來之候正龍天推出之時已知文字因緣各有千秋龍華會上豈可少支公一大法師哉肅泐一圅敬候慈安願遂攀迎和南攝受


書後

編輯

書虎溪上人詩藁後鄰水舉人太平訓導甘丙昌棠牧

編輯

五代干戈瓜分菜剖長樂老人榮祿終身頑鈍無恥士生其時以富貴爲辱臨濟雲門趙州馬祖所由遁人祗林厷之若凂虎公詩字俱超妙從霽厓處睹此恨不蓮社相從三笑終日

丁巳展重陽日顧霽崖詩友以虎溪詩冊見示書後㝹山可學

編輯

臨濟正法眼藏突出三頭六臂 有時擊鼓敲鐘不離語言文字 看他毫端湧來天人難思難議

華銀山賦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爲韻昌言

編輯

蜀之東北爰有名山 形秉乾而位置勢齊巽而彎環 接壤連疆跨二州而綿八縣 捫參歴井雄玉壘而抗靈關 枕來海寶天池遙連雲霧大竹雲霧山躡去魚山縉嶺高出塵寰 名紀華銀雖山經之所未載脈緣嶓𡺪實禹貢之所不刪 況乎山之爲狀也嵂崒崆㟅盤紆鬱𡶒 屴崱嵫釐巑岏嵬崛 石䃢碒[=嶔] 而璀璨玉壁琅琅洞豁閜以幽沉銀崖屹屹 林巒蓊翳依稀樹問如何泉脈蔓延髣髴溪流餘不 江水共鏡臺一色夕霽朝暉晴雲與凍雪齊飛左縈右拂 攬羣峰之拱揖渾如合掌低眉接上界之元穹恰好棲仙駐佛 爾乃破天荒開草昧 正始基於唐年徵靈跡於宋代 披山木兮蒙茸拂山雲兮靉靆 餙象墖兮繢龍龕荷樵斤兮秉鋤耒 鐵𤮸覆處擬松棟之玲瓏銅鼎承來儼露盤之沆瀣 上開寶殿頂類獅獰下闢珠林腳同鼇戴 聞香掬水可溯一千餘年之由來 指月傳燈已兆四十八剎之興廢 所幸虎邱法派卓爾重開 譬之魯殿靈光巋然尚在 試觀慈雲遍覆刼火偏逃 祝融肆其狂虐玉女捧以瓊瑤 鷲殿七重閱滄海桑田而再現星燈萬點較螭蟠鶴燄而更高萬燈朝佛 雷鳴則山嶽崩頹赤輪繞室雷神掃殿風發則鬼神叱咤黑月奔濤 福地洞天固足徵瑞峯之靈異興雲致雨詎足狀寶鼎之雄豪 於是名士騷人傲吏仙叟 翔五雲兮昂頭超三界兮引手 攬煙鬟與黛螺弔長空之蒼狗 左則碧雲翠岫墨跡淋漓碧雲庵翠峯山有王德完王爾鑑二公墨跡龍臥虎跑泉聲清瀏謂龍泉寺南宗堂虎泉 溪環雙帶詩衲題名三聖寺有雙溪在山門外杉竦七星遊人掉首 右則聽秋亭畔乘雲鶴以飛來金粟影中居木石而偕偶 千尊石佛懽喜園頭 半嶺白雲華嚴洞口 俯瞰茅坪十二襟宕渠而帶嘉陵仰躋蓮界三千凌霄漢而逼牛斗 荒徑緣天梯石棧而上呼吸半空大觀在平原曠野之間包涵萬有 時或臘殘雪霽鶯報春先 石骨皴而林花未綻苔痕印而凍雀猶拳 烘嫩晴兮雲歸樹裊薄霧兮雨如煙 待看夏木蔥籠境忘炎燠漸覺陰崖蒼翠客到蹁躚 山清涼兮似水人隱約其欲仙 轉盻西風淅瀝移時北雪連綿 落葉蕭條菊影初催霜信睡容慘淡梅花又放冰天 或登高而舒嘯或玩景而流連 惟得禪林之靜者乃知物候之自然 所以屈指名流希心古德 銅精鑄佛藉陰陽造化之神功僧性空銅鑄普賢像鐵葉建瓴承鳳詔龍文於帝勅僧德香奉勅重建鐵瓦寺 越吳江而遊巴國插草唱緣引渝水而控果雲芟荊薙棘僧照圓僧普慧開建此山 木陳一脈刻御書敬佛之文僧雲峯刻御書敬佛記窣堵千僧傳邑乘休龕之勒僧南宗千僧墖載隣水縣志 摛文演偈室有藏書僧本寬多藏古書興學拯貧僧覺鑑捐金設鄉學並施濟米賑貧官多題墨 臨濟四十八世是訓是行清規一十六條有典有則 莊嚴功德此間卽選佛之場印證因緣到處皆眾香之國 言也懶殘跡溷枯詠性成 幸沐餘輝於未艾遙思往哲之先聲 詩弟子閒中唱酬爲安心法諸巨公方外持贈足移我情 島佛前身空許黃金浪鑄神仙才子愧逢青眼題名 偶紀蘭亭詞林謬褒一字欲追蓮社墨客妙證三生 覩茲地靜山幽與峩眉並挺靈秀聽到風生虎嘯看普賢大放光明


華銀山賦邑文生陳籛齡載堃

編輯

天下之山西蜀爲奇青城峩嵋而外厥惟華銀彼其幽邃之氣撲人眉宇秀削之形鎮乎東北殆有諸佛精靈列仙窟宅潛伏其上而寶藏之精英木石鳥獸之清華又爲之腴其質而耀其光焉誠蜀中一勝境也而當世名卿大夫往往屐齒不及豈華銀不如青城峩嵋歟抑山靈厭俗客歟竊嘗縱觀名山往往有賦孫興公賦天台擲地作金石聲而南嶽志中採古今名賦尤夥良以高山大壑不藉筆墨之靈不足發其光彩也特區區片鱗隻甲譬如見驥一毛終非完驥窺豹一斑未得全豹耳餘不揣固陋擬作華銀山賦非敢自詡凌雲聊以備夫山史雲爾

至哉坤元廣厚無量 泰岱東環崧恆北嚮 雲煙縹緲則荊楚之衡嶽焉峯巒秀削則泰雍之華山焉 若乃位乎西南之際處乎益梁之間 偕青城而並峙與峩嵋而同盤 大劍不足比其色雪峯不敢耀其觀 如有珠玉之氣雲霞之光 時隱時見燦麗矞皇 又如金宮銀闕蟠踞其上 爲諸佛所棲止羣仙所曠放 光怪陸離而不可仰望非所謂華銀山也哉 爾其來從嶓冢自西趨東 城口分脈新甯旁通 雲霧則昂頭於霄漢之上海寶則插腳於天池之中 蜿蜒磅礴峻嶺疊峯 直奔渝果之區結茲地之崇嶐 其爲山也多石少土不沃而瘠 綿亘數百餘里其高四萬餘尺 跨二州之疆理連八縣之氣脈 如虎如龍如矛如㦸 如埀繅之圭如連城之璧 如繩貫絲牽之相屬如危樓峭閣之露脊 如千舟萬筏之蔽江而下如幽人奇士之岸其巾幘 千態萬狀奇蹤怪跡 鬱郁紛紛巍巍嶷嶷更僕數之而莫肖其形之闔闢 於是乎其崖則有捨身梳耳玉壁花嶺 蹭子獅子之名長白小白之境 老鷹著趐而欲飛瑪琉曳練而倒影 最知名者三十有餘崱屴於其頂 其洞則有飛霞朝天華嚴普賢 暴漲而驚神物採藥而掘鐵錢 石臼瓦甕之地崖丆石室之天 以及牛鼻龍洞之屬凡二十有餘豁閜於其端 其石則有照鏡之光浮水之奇歡喜之平千佛之敧 香爐與淨罎交設跌[>趺]坐偕棋局並支 洞穴埃墨而一色溪澗斑駁而離披 旁見側出左有右宜磷磷鑿鑿於其陲 其水則有石龍之井蟹眼之泉 瀑布之噴珠濺玉九子之左轉右旋 雷震則濤奔浪駴虎跑則破石成淵 大漕餘漕波瀠沙藻清水渾水風縐漪漣 指宕渠而萬夫騰光望嘉陵而幾點浮煙 靡不灑灑洋洋滔滔滾滾於其前 壯觀哉大無不包小無不統 信茲山之雄濶扼巴蜀而獨控矣 且夫形象偉而發育不宏則地脈之靈氣難通 體態殊而包孕不富則寶藏之輝光誰懋 木之屬三十有餘松柏楠杉樟槐椿柳之可爲棟梁黃荊白楊綠木青棡之可供樵蘇 桑桐㯶[=棕]漆皂筴桙子之生各不一種白果白花黃葛黃楊之類不下萬株 輪囷離奇拳曲臃腫於山隅 竹之屬有十龍頭鳳尾斑斑之質 別其形則曰刺曰桃曰筋之各異辨其名則曰慈曰苦曰紫之不一 草之屬指不勝屈茅白蒿青莎茂蕨茁眸子遙窺虎耳突出 勁者靡者亭亭苾苾並生並育於山之嵂崒 藥之屬一百有奇葠苓充上品芷蘭沁心脾 菖蒲則辛散而益智黃精則服食而不饑 芳卉靈苗良醫不得而盡識之 花之屬四十餘色梅桂菊蘭之清高芍藥牡丹芙蓉海棠之色澤茉莉玫瑰之奇香竹桃木筆之難覓 賞心奪目不啻眾香之國亦復孕靈胎芳裁紅翦紫楚楚翹翹爭奇獻秀於山谷之裏 至若山雉竹鷄鵓鴿鵪鶉畫眉雅致蜚翠鮮新 燕鶯鵲鳩之送響鶴鷺鵑鸛之流形則禽之飛鳴於嶙峋焉 穿山之勇野豬之豪麂與猿錯處兔與獺並饒 山君吼而風生萬壑文豹出而彩絢斑毛則獸之棲息於林臯焉 況夫烏金則黝然煥色白堊則皎如揚輝 硝與磺合禦侮之藥漆與蠟任攻木之施 金銀銅鐵之礦熒熒煌煌終夜有光 如劍氣燭鬥牛如火熖善飛揚 遏之不能遏不彰而自彰不足見山之藴蓄無盡厚而多藏哉 古蹟則鐵瓦鐵𣐻[=䦘]鐵象鐵釜千年而不朽銅鼎銅印銅佛數傳而能守直與茲山並壽而傳於永久 碑碣則西堂有記經籍則硃砂作字 榜題則招隱聽秋諸亭木石金粟諸地俱足增山靈秀異之氣 寺觀則光明之藏降龍伏虎之名金漆煇煌飛甍連楹 橋樑則三星臥虹清池澄泓跨山腰而恣人問津 南宗演佛法雲峯修淨業與夫林公張公邵公費公之徒游覽流題亦足爲名山生色 有時萬鐙朝佛乍起乍落百千萬億其光灼爚 有時雷車掃殿殷殷轟轟屋瓦欲裂火毬縱橫 有時風猛如颶萬馬騰空毛髮倒豎燭光熊熊 有時雪深萬丈如水晶宮冰溜掛檐面面玲瓏 凡此皆山之靈氣氤氳變化無窮 有以焜人寰之耳目而顯地力之沉雄也 所由介衡華之交爲益梁之鎮而與青城峩嵋遠近相輝映與

華銀山志卷十八-詞翰志

編輯

卷第十八詞翰志: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五言排律 歌 詩餘 詞翰志第十八

五言古詩

編輯

華銀雪霽乾隆乙亥 鄰水敎諭高繼允 巉崖聳雲端蒼茫不可究 樹突萬山平空明□□後 瑤島吐青峰瓊林白亦瘦 溪水添舊痕殘□□鐘覆 寒鴉靜不喧捲絮風力驟 州來翠被收□□歌已就 盈尺慶豐年冷玉埋幽岫


金粟山房題壁甲辰 浙江仁和進士費成勳 山房只數椽四面幽篁覆 翠梢浮髻鬟嵐影□□透 追陪踏歌遊聊以消清晝 起坐盡濃陰蔚□□深秀 此中賦新詩詩共秋山瘦 何須鳴玉琹絞□落飛溜 清響無時無隨風散遠岫 以此愜素襟□懷忘官綬


華銀雪霽 高繼暉

峻嶺獨含白瑤風初吐青 松梢羣玉減天際塞鴻冥 重絮埋幽經堅冰合小汀 凍雲飛復聚孤鳥去還停 經濕非關雨風寒若鬬聆 徘徊銀世界卯飲一時醒


金粟山房題壁用費公海香韻嘉慶乙丑 碧雲菴釋本寬海天 結廬在空山四壁煙霞覆 了無車馬喧獨有嵐□透 對此日追陪長歌消永晝 環亭竹栢幽繞砌□蘭秀 妙悟入冥搜何嫌詩骨瘦 瀑急響簷端□□銀河溜 旋驚清籟杳倐睹雲生岫 淨界遠塵□□人思解綬


華銀雪霽道光乙酉 重慶府太守王夢庚西□ 華銀矗雲表照眼心膽寒 積雪喜初霽層玉□□巒 我欲披鶴氅踏盡三百盤 乘興嚼梅花定□□仙看


銀山八詠壬辰 伏虎寺釋昌言虎□ 小桃源 清溪曲復曲髣髴桃源路 流水灌平田亂峯鎻煙樹 不見有人家一片雲深處


東林寺 何處聽秋聲小立閒亭獨 一葉忽飛來西風驚落木 倚門飽看山山有眞面目


大方堂 冐雨來山寺茶話一僧孤 地僻雲生牖泉香鳥下廚 華嚴何處所老樹指窮途


薄刀嶺 世途多險巇刀鋒難立腳 此行上半峯如臨□□薄 我思嶺頭人應把愁雲割


之字徑 不是貪金牛誰知掉尾處俗名牛掉尾 曲曲廿四盤□字象形具 幾箇過來人山中尋筆路


三百梯 百步經三折層崖望欲迷 莓苔帶雨滑古木穿□齊 前程高不極此是上天梯


歡喜坪 勿因歡喜心忘卻崎嶇苦 回頭看下界塵海多險阻 天風吹我衣淩空欲飛舞


千佛坪 化身千萬億金剛石不壞 飛來靈鷲巓非頑亦非怪 我欲切皈依何獨米公拜


華銀紀遊四十韻贈清虛虎溪兩上人兼示德林益謙二生 邑恩貢陳令德鏡堂

崋山天下高銀山天下見 蒼茫跨二州迤邐連四縣 居恆嘗仰止憾未覩眞面 今我來經樓偶赴□場選 看花金粟園下榻清虛院 清虛參禪者□□何安晏 遠公亦多情折柬邀遊醼 坐我木石□□柏蔥以蒨 飲我黃花酒果栗雜珍膳 虎寺舊繁華茲獨躭筆硯 一見渾如故足蹈手舞拚 分韻各有題射覆樂忘倦 酣醉登高樓論文鬭書卷 搜□□氏典品評高士傳 滾滾裴頠談落落山林彥 □□下樓去乘興履芳甸 瞻望寶鼎高若隱又若現 □削諸峯環曲徑仄於線 吾黨二三子青年足力□ 或推或挽之前驅復後殿 古稱蜀道難我來轉歡忭 初經伏虎溪細流淨若練 土人爲余言曾覩蛟龍戰 頃刻勢汪洋大風兼雷電 浩瀚若江海天地亦震眩 繼登蹭子巖陡絕難攀援 解帶脫重裘擕持諸生倩 轉至大方堂心惕肉尤顫 孤僧進酪奴入手便吞嚥 喘息旣已平摳衣我獨先 欲由薄刀嶺便到普賢殿 二僧前陳詞晝漏屢移箭 昭昭寖已暆先生請回便 雖回謝公屐中情猶戀戀 此山有神靈萬化而千變 惜哉未造極徒作臨淵羨 明年期復遊歴覽無不徧 或乘春風暖黃鸝歌喉□ 或待夏氣清長空舞秋燕 珍重舊遊人安排□□躔 直上碧落邊飽餐雲霞片


鐵瓦殿 㝹峯山釋可學復□ 梵宇結重霄光明鐵瓦殿 焚香禮眞容回頭天外看 直與帝座通若隱復若現


金粟山房看花贈清虛上人 鄰水恩貢馮大容 君住金粟山得地已奇古 想是金粟身愛花栽□圃 我作探花人君是花之主 爲指百花名似閱羣芳譜 愛客能挽留𣢾[=款]宴揮談塵 茶神與酒仙呼起按部伍 我醉君復歡君歡我亦舞 人生有奇緣恨晚一快覩 且結煙霞交僧俗忘門戸


咸豐乙卯秋偕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復初虎溪益謙三上人登華銀山作 綿州翰林孫桐生小峯 華銀積雪 峩峩萬仭山皚皚千年雪 霜飛古殿寒凍逼石紋裂 世有熱中人來此應不熱


寶鼎連雲 奇峯拔地起突兀連雲端 白雲時出岫秀色□□餐 千年留寶鼎何人鍊金丹


三花異樹 老樹發奇葩同根不同色 三花各自開一本□□得 我欲問靈根自昔何人植


九子靈泉 一脈湧寒流千年瀉石髓 引蔓勢綿綿盈科清瀰瀰 昨夜起風雷疑有九龍子


石鏡斜陽 晶瑩石洞圓似鏡山頭掛 遠映佛頭青近受螺鬟拜 斜陽洞口來大放光明界


渠江落照 遠水淡無波一派浮煙霧 空明映落霞浩渺涵孤鶩 𣢾[=款]乃起漁歌何處斜陽渡


華嚴古洞 峭壁上無路經聲不可聞 華嚴遺蹟在洞口自斜曛 仙人去千載悠悠空白雲


玉壁浮光 玉山千仭矗晶屏四面開 此是神仙窟但見□□臺 人在鏡中行飛塵何處來


同治癸亥山居卽景二十詠 崇福寺釋隆昂□□ 寺對桄榔五樹大合抱高十餘丈詩以□□

孤山踽踽行桄榔在我側 留與後人看想是前朝植 土厚任錯盤年深不剝蝕 長養造化功呵護神明力 舍之同樗櫟用之中繩墨 地脈培始基天年喜終得 古有泰山松曾封大夫職 又聞竇氏桂聲名何洋溢 況此亦良木雖異竹林七 數逾商山皓亭亭立香國 葉落春復榮霜飽斡仍直 不曾露文章參天獨奇特 爲我布濃陰當暑蔭禪室 縱無草迎涼流火不能逼 爲我伸雅懷送風入靜域 卽令琴無絃佳詠常自出 飛鳥巢其巓人未敢來弋 待兔守其株我還長相憶 此樹老煙霞自有解人識 浩歌勿剪伐留壯山林色


瀑布泉

觀瀑醉石眠淵明性疎爽 詎料有華銀亦與□□仿 山高復水長巴陵地道廣 春來雨絲添織□□梭往 素練看橫空直下三千丈 旣如黃河來到海同奔放 又如曲江濤聲聲雷鼓響 織女杳難尋□覓支機罔 不探星宿海不搖木蘭槳 一疋雲□□布擬橦花紡 安得催刀尺裁作仙人氅


小獅子林

昔考清溪縣有山名獅子 迤𨓦到華銀亦有猊兒比 疊嶂兼重崗直下約二里 勢若駿馬奔形勝臥龍起 昂頭如搏兔全力皆用矣 掉尾如猛虎何人能踐履 口吻谽谺深毛髮螺旋峙 林木繞扶疎崎嶬望層累 熊耳偕牛頭詎能與爭美 應化作猊臺說法人坐此


招隱亭 結亭在深山林葉飛簷下 此中樂棲遲絕勝萬間廈 我有煙霞癖欲來尋隱者


虎跑泉 與大比邱僧水遠汲可憐 虎來林間寺跑出萬斛泉 問是誰功德前朝南宗禪


千僧鍋

不羨降龍缽大器更足稱 水容三十石日飯一千僧 至今遺蹟在光熖萬丈騰


四面鐵佛 恆河沙數佛胡爲鐵鑄四 面面現全身功德難思議 心地卽靈山何曾有異位


銅鼎 採銅曾鑄鼎大於承露掌 內柱而外繩坐鎮脊梁上 近逼霄漢間罡風難震盪


鐵瓦

大風能撼山而況參差瓦 茲聚六州鐵良工經陶冶 磷磷數釘頭載弄燦蘭若


鐵門𨵬 書求智永師鐵𨵬人多履 胡爲山頂寺入門亦有此 升堂踐聖域關頭從茲始


普賢洞 上覆大士龕中湧蓮花座 但知此洞名世人罕遊過 疑是九仙館可有癡龍臥


鐵象

聚鐵誰鑄象閱世三百年 能免焚身慮鎮日臥雲煙 幾輩摩挲去錚錚妙可傳


千佛石 石上數名經金剛身不壞 雲觸飛虛空林立□□界 若遇米南宮應來一一拜


捨身巖 髮膚不可毀懸巖捨身稀 惟有修煉者想入天非非 皮囊欲拋去化作飛雲飛


顯聖巖

山靈任登眺自問心何用 俯仰愧神明恐爲飛石中 試看顯聖巖人海爭嘲諷


石棋局 韓陵一片石劃出棋局燦 天外有飛仙對奕星霜換 我來作旁觀渾忘斧柯爛


老龍洞 此中隱靈物經厯幾千年 明珠埀頷下一樣睡重淵 禱雨欣有驗甘霖落九天


浮水石

山以石爲骨石以水爲舟 年年波浪中載沉亦載浮 一朝同玉碎何處覓點頭


神仙洞 高撐半壁天中開一古洞 晴霧吹作雨巖泉滴欲凍 到來惟飛仙一片白雲送


龍洞山 林巒四面飛中起一峯峭 首尾遙相映宛與睡龍肖 有時鼓天風草木皆舒嘯 閒尋洞口幽夕陽憑晚眺


己未十月得孫小峯太史湖南洣泉縣書 隆昂

華銀唱驪駒五年一彈指 行蹤無由探高山徒仰止 門忽叩剝啄客仍迎顧李顧霽崖李克生 烹茶敘寒暄併問孫太史 答雲今年春郵遞書一紙 爲我復抄出賤名蒙掛齒 婉轉數百言記事珠堪比 丁巳到長沙分校獲多士來書雲分校鄉試得士十三人 是冬署洣泉草野頌樂只 粵寇突奔竄鄰封多披靡 一縣獨保全在官誠苦矣 干戈滿地譁臨風懷知己 計程到岳門路隔數千里 捧書百回讀人天生歡喜 不忘雲外客謂師叔虎溪更憶拈花使復初上人外號 縱然覿面談親切無如此 我思宦海中吉人多福履 一歲更三□宰輔從茲始 回首遊山時應懷空桑子 重瞻朶雲飛燦爛桃源裏


同治丁卯九月遊華銀山 儒學訓導毛徙南海邇

噫嚱蜀道難太白詩詞古 身不曾親厯或疑爲妄語 嵂崒華銀山久作神仙府 隱僻雄一隅未就山經補 豈知開闢初神斤兼鬼斧 丁卯歲季秋矢志探險阻 虛聞求實見聯袂人三五 低徊此山麓仰視壓睂宇 一步一流連布武復接武 漸上崎嶇途竹杖牢撐拄 左縈右且迴後卻前爲俯 半途不可廢靣立高天柱 暫息仰穹窿雲迷日正午 箐密林無光巖嵌石爭怒 漩蝸緣屋壁細蟻轉牕戸 層層添蹭蹬浹背汗零雨 足疲繭已重喘急舌頻吐 傾危閱厯盡豁達喜如許 席地坐移時強起伸腰膂 斂氣參廟堂凝神企佛祖 絕頂恣觀瞻信與峩□伍 枯藤縈枝幹龍蛇競飛舞 錯雜不知名蒙葺難記數 下瞰來時徑低平若寸土 幽邃詭異形班班歸目睹 天地本無窮奧窔供人取 臥遊誇浩蕩止自惜艱苦 何當覽泰華羽翼任騫舉


寄懷益謙上人 合州廩生戴灮[=光]子藿

每游城南寺苦憶鶴林僧 委俗雲避囂通幽得所凴 螺峰矗霛壑鹿苑瞰芳塍 巋然炫金碧結冓髡嶒𡵓 樓殿上霄接園林佛雲蒸 檀欒媚修竹杈枒蟠古藤 臺花豔夕𤕤山鳥悅晨興 雲逐曉鐘□心共秋水澂 容與靜中趣安悆物外身 出家不戒酒躭醉亦長生 慧業契文字豪吟破三乗 毓秀化丹鉛光誦傳山經 健筆鑿鴻濛邱壑崛繒絞 身名允不朽金石焉足偁 詩懷老逾壯悟境憺益惺 翹懃蓮社會𢠵[=惝]惘竹林朋 自餘事投觚別君遠擔簦 頻秊[=年]淹錦水聊浪託青蓱 狂歌楚老泣高論賈生㥄 蜀道況艱難杞憂空慫兢 長歎嗤阮籍臥游踵孫登 𩀌[=離]魂眴仙枕蘧夢偎禪鐙 邈茲山川阻胡爲觴□□ 寥朗豁心目愕眙惢形神 浮雲潚變幻白日□沈升 儵忽歲雲莫余亦羨武陵 感舊豁然怬懷歸痛未能 明瓚將煨芋季鷹乆憶□ 葭琯歊寒□梅花攀□□ 綾遙諗愺恅時相思倍蓰 增唯期倦鳥還莫令棲[=棲]鶴 憎圍鑪䛡[=話]積悰煮茗敲春 冰



七言古詩

編輯

下山吟乾隆丁卯 重慶府太守林興泗容齋

上山人上天下山人下淵 上天不上尚得還下淵一下難保全 下山比較上山苦手足支撐身傴僂 輿夫戰慄十退五雙繩倒纜齊曳弩 磴路直立如堵墻萬木糾紛絕日光 敗葉委墮漬露霜石色冷綠苔蘚蒼 已嗟危篤幾欲撲驀地蠻煙與瘴霧 長蛇猛獸出攫人咫尺相隨那相顧 勞頓紆迴勢不休涼風忽動聲颼颼 掃樹煙雲淨不留青天一□魍魎愁 劃然長嘯出坦途草軟坡平得自由 正須料理老詩喉千奇萬狀任冥搜 去矣去矣漫回頭履險如夷二十秋


金粟山房賦示三男恩綸 費成勳

巍峩紺宇臨清渠背環山色腴不枯 入門合掌先禮佛徧覽花木羅僧廬 循廊繞檻至後圃莽曠一片空山隅 荒寒廢地約十畝亂鳴蜻蛚逃鼬鼯 連蜷桂樹已合抱風吹殿閣搖棕櫚 上幽篁兮下叢棘頓令勝槩埋煙蕪 褰衣披榛高下看僅須畚挶勤芟除 我生豈有好奇癖力可圖者無緩圖 巖腳隱見石狀怪務令搜剔窮根株 遙岑幾朶蔽雜樹剪去定露青芙蕖 密竹只許刪去半竹間結箇茆亭孤 小雨初飛茶乳泛殘月欲落琴絲虛 眼前侈說亦神王何況闢出新規模 造物多時閟幽異人棄我取言非迂 明朝準擬重入寺十夫荷鍤隨老夫


華銀懷古道光壬辰 昌言

終南山不斷迤邐到華銀 地脈蟬聯千萬嶺卻疑五丁通蜀秦 川北名勝川東會岳合巴隣跨一帶 分疆畫野入輿圖多在禹跡要荒外 峯勢連綿百餘里問誰闢路開荊杞 殘碑剝落字模糊茫茫考訂從何始 我聞昔大唐於此破天荒 歷宋元明及聖代不知人世幾滄桑 華嚴樓閣彈指現刼火逃空佛無量 琉璃界接金銀界巋然古殿魯靈光 我來禮佛名山上踏遍芒鞋擕竹杖 斜風吹雪沾我衣差擬仙人披鶴氅 拍手大笑凌雲巓十萬奇峯皆合掌 縹緲瓊鄉無何有幾疑天外空搔首 眠雲臥雪坐連宵虛窗夜半捫星斗 風清月白助詩懷睪然高望沈吟乆 祇今迴思締造功海湛法祖及蓮空僧海湛僧蓮空國初開山重建道場 中有上乘文字禪大呼前輩海天公僧本寬號海天能詩善屬文邑乘採刋華銀山勝蹟序殿宇攷二篇 我輩登臨西復東傳燈萬古仰宗風 吁嗟乎傳燈萬古仰宗風豈知上下千年一瞬中


金粟山房和費公海香韻 隆昂

講易昔年從橫渠余前受業張韻松先生日擁臯比坐不枯 今到山房尋隱者人雖雲往見其廬 憶昔題名雁塔上今喜退休山一隅 獅子林下曾經始茅茨刪去逃狖鼯 曲徑更誅荊與棘搖風須留鳳尾櫚 中築草堂祇三間歸來不慮田園蕪 修竹還看窗[=窗]左右鹿豕同遊上階除 喜同遠公結蓮社與叔祖雲峯訂香火緣三笑何妨傳畫圖 排闥直挹嶺千疊隨風香到桂一株 有時吟詠得秀語恍如秋水出芙蕖 佛印雖收玉帶去談禪已覺身不孤 金門索米付一笑誰薦雄文似子虛 地靈眞有人傑來奕世猶得瞻鴻模 前身早悟是金粟軒冕泥塗信非迂 君不見峩嵋山有蔣太史大海翻身眞丈夫


㝹峯山寶國寺奉贈復初長老並序 寺爲唐中宗時嵩嶽元珪禪師駐錫處歴宋嘉泰樞密使安世龍紫金光祿大夫黎時舉捐金培修遂爲名剎至明弘治如安方丈修葺正殿九重橫廊十八太守汪洋記之值獻闖之變盡成焦土國朝定鼎初禪僧可崖重修厥後以僧繼僧交院修院復初長老始祖西仲和尚由楚入蜀卓錫此山又遭兵燹慨經回祿嘉慶道光間心靜老人率長老復修有劉武兩太史鄭張明府曁諸名公題詠

岳門之東有㝹山開士幽居古禪關 景行行止遊未得天何爲我緣太慳 今冬出山快此遊登峯造極夕陽收 一覽林壑八十頃不羨三島與十洲 開荒碑記唐宋年嵩嶽此處曾參禪 後有光祿前樞密一樣金沙布地傳 燈至明代傳未朽霧閣雲房分九九 滄海桑田忽變遷靈光殿亦化烏有 我朝河清與海宴應許廬山復眞面 插草唱緣老宿來華嚴樓閣彈指現 堂構纘承二百載宗風提唱喜公在 一時名士盡交親太史題墨燦法海 吁嗟乎九州八澤多香臺頺波日下誰挽迴 數千里外知有公望重當年老辨才


同治癸亥十月奉懷武公靜山太史

去臘公住果城裏路隔華銀三百里 今春聞到爌元城烽煙滿地阻行旌 幾度言歸歸不得天公有意留蜀國 或居錦里或閬巴六七月乆無消息 安得我身化飛鴻順風直送侍公側 仍如賨岳數相親山林草木皆沾德 君不見無本當年得瞻韓爲文固嘗示之難


今讀送歸范陽作奇句錯出大氣蟠 又不見坡公捧檄赴杭州過潤卽往金山遊


一與了元談禪後山門更解玉帶留 我生遇公一何遲春風化雨入夢思 曲士不拒師儒側屢勞大筆刪惡詩 刪詩爲我授詩法煅煉揣摩評拙集中語字字洽 量如滄海納百川不厭方外恆請業 更憶吾師謂虎溪從遊乆逢人說項不離口 幾卷遺藁並山志蒙公評定傳不朽 那知一別已年餘宦海抽身無官守 去秋曾頒兩封書中有辭雲讀五柳書中有今是昨非讀五柳辭始覺有味云云 謝傅終難隱東山霖雨蒼生望眼穿 杖藜重躡華銀頂十萬峯巒更開顏


和郭尚絅茂才偕培庵杜六先生登山原韻

昌黎昔登華山觀一腔忠憤發洩寬 李白曾擕謝眺句落雁峯頭試躋攀 杜郭今約遊華銀頭上飄然戴鶡冠 與我登高同一眺欲得神禹隨山刋 手摘木葉坐地久一聲長嘯驚峯巓 衡雲開處眼界空攻玉有石借他山 人生聚散莫非緣彷彿擕手上天關 俯看九州八澤內恍如稊米太倉間 兩公應有出世想伴我長作綠毛仙 大開墨海書一紙錦囊佳詠萬山傳



五言律詩

編輯

乾隆癸巳重陽日登華銀山二首 翰林署順慶通判簡昌璘玉亭 寶鼎稱靈岌華銀第一峯 層巖青樹逈曲徑碧苔封 壁映朝霞燦花含夕露濃 紅塵飛不到檻外嶺千重

山色晴逾好邀朋陟上方 林巒騰紫氣澗壑吐清光 鐵瓦連雲麗松風帶菊香 醉歸饒逸興石鏡照斜陽


華銀雪霽 鄰水知縣陳覲光 積雪朝來霽晴開見素峰 碧天日卓午瑤島玉仍封 曲徑平鋪沒層冰高下重 空明徹晝夜纖月掛虬松


深山深處行口號 林興泗 不復辨山樹蒼茫綠四圍 時時水㶁㶁歴歴煙霏霏 人苦無天去鳥從何處歸 奇雲勞接引前路正相依


銀山晚照 吳興沈士韻秀夫 玉壁凌霄漢登臨晚更宜 長疑春雪霽翻映夕暉移 杳靄飛還聚殘霞合復離 會當遺萬事高臥學希夷


登寶鼎道光壬辰 昌言 矗矗華銀鼎登臨別有天 川分東北界碑紀宋唐年 蔓草誰芟薙煙雲自往還 我來參法祖古塔尚巋然


峯形如鼎峙屴崱復參差 地冷風泉活山靈草木奇 看雲因坐乆待雪欲歸遲 石壁斜陽照閒吟五字詩


華銀歸途 不減登臨興每來絕頂遊 風光仍去路山色又回頭 雪爪飛鴻印冰心夢鶴留 誰將孤調和蟬唱數聲秋


登寶鼎次簡太史昌璘韻乙未 可學 絕頂窮邱壑渾忘在上方 山高詩起色僧好佛增光 卓錫靈泉湧開花異樹香 我心無窒礙玩賞到斜陽


金粟山房懷古 海香遺跡在清絕梵王家 斗室三弓地蘭台百本花 山林眞世界文字古煙霞 金粟題名後泥鴻又印沙


懷虎溪禪兄集唐僧貫休句 幾度懷君夜相思入夢頻 高名當世重孤坐更誰親 萬事歸一衲諸峯卽四鄰 舊山多積雪書札莫因循 喜不思上人來 寄匡山紀公 寄棲白大師 秋末長興寺作 送智光禪伯 寄僧野和尚 苦熱 送姚伯拾遺自江甯赴京

東林寺庚戌 邑令劉鈞貽蘭谷 地閒門不閉心靜水俱澄 日暮雙林塔秋深一佛燈 惜花題詠客待月誦經僧 堪笑乘軒者終南捷徑登


東林寺 邑增生議敘八品劉泮樂溪 寺結東林勝當門碧水澄 橋通山市路雲隱梵堂燈 趺坐談經客聽秋卓錫僧費海香進士題聽秋亭於寺 好風排對面道岸得先登


崇福寺贈益謙上人 信傳方外友倒屣接門前 把袂歡今日煎茶話往年 禪心逾了澈詩意更清妍 山色春如笑閒來伴閬仙


送虎溪回山集唐僧貫休句 可學 惆悵還惆悵依依非面朋 擬歸仙掌去知此道心澄 得句先呈佛耕田半爲僧 不堪回首望江上立騰騰 經士馬中作 鄂渚贈祥公 桐江閑居作 寄宋使君  懷武昌棲山 懷匡山山長 寒食郊外 寄新山之桂雍

咸豐乙卯秋偕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復初虎溪益謙三上人登華銀山作 薄刀嶺 孫桐生 一嶺撐危脊孤高仄徑懸 路如拋白刄人擬上青天 嵂崒羣峰拱迢遙一線牽 端詳方著腳莫漫觸鋒銛


之字徑 二十四之字高攀古洞天 仰觀近紅日俯視指飛鳶 攜手同魚貫迴身似磨旋 王遵能叱馭來此也徒然


三百梯 絕磴青天上危哉三百梯 阪逾九折險山壓七盤低 樹古虯枝偃雲埀鳥路齊 飛塵那到此時聽竹雞啼


歡喜坪 到此生歡喜登臨已半空 迷漫蒸曉霧浩蕩古天風 絕巘雲常護層崖雪未融 更饒秋意滿萬壑染丹楓


千佛坪 恠石巑岏竦渾如千佛尊 化身離鷲嶺寶相託雲根 恍如華嚴界疑登般若門 點頭思聽法何事總無言


鐵瓦殿 古殿凌虛起天風此處高 雷聲驚鐵瓦山勢冠金鼇 霧濕千峯雨松驅萬壑濤 登臨來絕頂瀟灑謝塵勞


九月二十一日冐雨偕孫小峯太史李克生明經復初上人訪金粟山房贈德林上人 同知顧宗煃霽崖 結伴訪阿羅同來煖雪窩室名 樓臺開畫本圖史引詩魔 獅嶺空含雨魚池靜不波 居停原絕俗金粟證禪那


遊華銀山伏虎寺 合州恩貢禹湛渱江 萬峯青不斷到此息塵緣 坐榻生雲霧香廚落澗泉 鶴巢依檻樹猿嘯隔溪煙 欲問華嚴理山僧笑不傳


遊伏虎寺夜宿偶成贈虎溪上人 廣安州儒學訓導王鳳鳴 我晤上人守靜香林 課虛叩寂見性明心 豈惟唱和擊鉢聯吟 禪宋元妙梵唄精深 雲飛鷲嶺月照瑤岑 此中眞意還縛推尋


宿寶鼎 毛徙南海運 暮宿華銀頂精神更矍然 一身成鐵漢再拜謁金仙 樹密濤聲急燈寒鶴夢牽 粘聯天咫尺會合界三千 意愜雲霞外情餘枕簟邊 於中求解脫了悟擬何年


七言律詩

編輯

華銀雪霽康熙甲辰 鄰水舉人楊伯龍 層層石磴轉丹梯到此捫天若覺低 古木經年留雪住巉崖終日有雲棲[=棲] 斜光透處冰凝少晴霽依然冷氣迷 極目仙源追往跡恍如採藥武陵溪


乾隆丁卯夏會勘華銀山 林興泗 拾級登高路轉幽陰森夏木萬行稠 蟬聲不住賡泉韻風腳何曾下嶺頭 山露涼過深夜雨筍輿牽似上灘舟 羊腸鳥道平生慣不信人間有倦遊


登華銀山甲辰 費成勲 石磴盤空出翠微螺尖盡處送殘暉 直饒風月爲同伴豈特江山助發揮 千佛燈中幽澗落雙鳧舄下片雲飛 今宵奇絕成孤賞長嘯岡頭獨振衣


聽秋小亭 禪林深處小亭幽寂寞憑闌在上頭 老樹殘陽剛半霽遙山帶雨入新秋 人生狡兔謀三窟我意華貂祗一漚 不用歸程問巫峽滔滔江漢自東流


木石居 破曉層嵐繞佛廬斜飛露腳濕衣裾 爲看初日芙蓉色來訪深山木石居 一片綠雲香界淨數聲清磬水堂虛 安排短榻消長夏留客茶瓜定不疏


小獅子林 屋頭獅子一峰孤竊附前塵笑我愚 暫許尋幽到西蜀便將勝槩續東吳 名園樹石依然在妙畫雲林不可呼 祗爲山僧偏好事數千里外強追摹


銀山晚照癸酉 邑令黃克顯敬亭

橫嶺紛披環抱攢靈虛變幻足娛觀 迴旋紫氣縈雲霧流麗紅霞耀鳳鸞 落照斜涵銀壁燦暮煙遠襯黛螺盤 公餘臨眺思疇昔夕照雷峰可一般


銀山晚照 邑令王承爔澹軒 鎻疊雲霄萬象攢晚霞回映集奇觀 紅光爛熳空天地彩色芳菲擬鳳鸞 萬里遙窺滄海鏡千尋透出水晶盤 生成美境無私照遠近相看只一般


銀山晚照 渠縣舉人鳳山掌院燕居廣宅安

崢嶸石壁影攢攢薄暮飛霞獨耐觀 一色澄鮮迷禁鶴千層白練映祥鸞 星懸翠壁留仙掌日落金毬滾玉盤 滿目清光眞共賞休將麗水看同般


嘉慶癸酉夏遊華銀山至崇福堂 邑舉人胡作仁友山 夜來風雨儘沉酣破曉孤行到覺庵 路向瑪琉峯下轉人如金栗影中含 平溪逩注都翻浪雜樹溟濛半擁嵐 此過靈山第一境無窮奧藴待幽探


至伏虎寺木石居題壁

木石居中景倍清暫來憑檻問三生 半圍樹色藏山色一派溪聲作雨聲 惠我好風剛正午入窗斜日又新晴 相須小坐渾忘夏是否華銀勝玉京


至黃龍寺 幾處禪宗已就荒半峯纔見大方堂 僧孤結得閒雲伴屋破穿來旭日光 多道倦遊隨客住偶思甘飲有泉香 芒鞋藜杖朝天去一度風生一度涼


至白雲庵 白雲庵到白雲邊仰視華銀尚在天 風絮劈來迷宿霧雨絲濺處濕飛泉 纔經峭折途多險又指重盤路更懸 靈岌不須窺寶鼎寰中也有地行仙


登寶鼎 路闢蠶叢有七盤一峯高聳壓層巒 林間雪過三春霽衣上風添六月寒 入夜果能探斗柄憑樓合是倚雲端 山河俛瞰周千里絕頂登臨眼界寬


道光乙未春遊華銀山至伏虎寺謁虎溪上人 可學 奇峯如虎伏嶙峋寺外逢師一笑迎 山水有緣歸樂國林泉無夢到愁城 藏經樓上天龍護施食臺前野鳥爭 不斷薰修兼度世蓮台喜我問三生


至木石居 心空無處惹塵埃木石居前眼界開 樹引溪光看綠繞牕收山色擁青來 旋翻貝葉風清袖細數林花屐印苔 靜對此間參妙諦繩床趺坐亂雲堆


偕虎溪禪兄登寶鼎見壁間題句卽次其韻 煙樹蒼茫景物幽此峯孰與眾峯儔 來逢佳日山如笑得好名僧佛不愁 過眼浮雲經幾變關心舊雨擬重遊 連宵清話渾忘倦活火新煎茗數甌


池上觀魚 昌言 □沼浮光射殿庭游魚結隊數零星 飯拋雲子低頭唼經誦蓮華掉尾聽 與世無爭隨變化得天自足養精靈 莊周濠上知斯樂底事鵾鵬羨北溟


佛橋玩月 憑空何處渡迷津指點橋頭月一輪 野色平分山以外禪心對照水之濱 眼中覺路參無相頂上圓光悟有眞 妙徹如來金粟影蓮花池畔證前身


對竹懷友

曲水蒼山古澗東幽篁繞寺碧玲瓏 綠雲一片鳩啼雨翠竹千竿虎嘯風 留帶客來泉靜處彈琴人坐月明中 此君自有平安信消息何須望斷鴻


獅巖翠柏 峯勢眞如獅子形參天古柏聳亭亭 雲飛屋角嵯峨石樹繞崖頭翡翠屏 歲暮蟠虬堆雪白夕陽歸鶴愛山青 焚香欲待三空吼靜坐猊臺養性靈


望白雲庵

白雲庵外白雲封縹緲虛無望幾重 老樹含煙應宿鶴陰巖飛雨欲潛龍 高撐銀頂三千丈小擬巫山十二峯 靜讀華嚴人不見暮天何處一聲鐘


東壁溪聲次虎溪韻 可學 木石居中樂隱棲[=棲]廣長舌吐費評題 一泓雪浪穿林出四壁笙歌入枕齊 潤浥圖書新水活聲懸翠嶂冷煙低 披襟最好臨流望月滿清池水滿溪


獅巖翠柏 屋頂巖高獅子形何人種植柏亭亭 千秋翠幹排煙嶂四面奇峯列畫屏 承露光搖新月白歸雲時擁暮山青 年來風雨牕前吼擬向禪關表異靈


竹筧清泉 清泉甘洌味醍醐好待臨流貯玉壺 佛國人來忻作茗仙山客喜屬分符 隨波濆沬龍歸缽繚竹爭香鳥到廚 晝夜連綿渾不息蓮池接引遍西湖


佛橋玩月 皓月中天北斗橫佛橋立對景幽清 眞空色相原無翳放大光明倍有情 慧眼遙觀澄萬慮前身修到定三生 豪吟若動山僧興好聽疏鐘出寺聲


幽篁積翠 不辨山光與水光交加翠色盡幽篁 天行赤日清無暑琴對綠陰倦已忘 千畝煙消嵐借潤一庭露重月生涼 虛心抱節人皆仰日引薰風滿梵堂


池魚唼粒 逐隊羣魚躍碧泉遊行無定逝悠然 剛逢粒撒爭翻浪但恐珠沉悞戲蓮 吞吐聲搖波底月噞喁影亂水中天 料應有客濠梁上物我兩忘自在緣


曼陀魁花

曼陀移植自何年鶴頂清芬色更鮮 藴藉不爭羣卉豓繽紛獨占百花先 得天氣足承春早出世名高鬬雪妍 自是栽培清靜地無雙妙品奉金仙


銀峯屏立 一峯高踞眾峯巓突立如屏勢嶄然 有客聳肩吟白雪何人搔首辨青天 光騰霄漢標千丈句寫新詩記十聯 絕頂登臨情意爽閒招野鶴共盤旋


訪金粟山房並贈清虛上人 陳令德

金粟峯前月影低昔年費氏此覊棲 荒邱獨構三間屋古牓猶留四字題 當戸有田皆繡壤周圍無處不山溪 桃源仙景何須問洞口閒花笑指迷


遊木石居 不識幽居破曉尋山僧引我共登臨 半間小閣無人到一帶荒溪古木深 信有高風追石隱且聽流水撫瑤琴 海香蹤跡憑誰問黃葉飛飛墮晚林


聽秋亭 散步東林眼界開閒亭獨坐亦悠哉 四山木葉高低墜一線溪流迤邐來 聽取秋聲初淅瀝吟成玉露尚徘徊 此中消息誰參得賴有歐陽作賦才


丁未夏遊伏虎寺欲登華銀山未果 儒學訓導熊世聰玉坡 煙雨空濛接上台此行原爲看山來 奇峯縹緲存仙意古寺嵯峨有異才寺僧虎溪能詩 晚照剛餘晴日好華銀晚照爲八景之一是日雨後晚晴閒情敢望嶽雲開 悤悤未遂登臨願指點蓬壺亦壯哉


次熊玉坡學博伏虎寺韻二首 昌言

華銀峯勢小天台幸有文翁攬勝來 竹院拍肩留客話山樓潑眼壯詩才 澗花帶雨紅如滴嶺樹連雲翠欲開 好景合當餘晚照此中鬱鬱氣佳哉


高軒過處藹晴氛儒雅風流盡在君 留帶客來蘇學士登壇我拜鮑參軍 奇緣夜話三生石別緒朝飛一片雲 手捧松牌徵妙句山林呵護仗斯文


龍井蠏泉四首 癸丑長至後二日去寺不數武掘地得泉味極清甘中有蟹數枚命曰蟹泉旁有巨石蜿蜒又號爲龍井雲

獅林樹擁綠雲封中有涓流敵醴醲 石傍崖泉如屈蠖地開蓮缽欲降龍 分符未必逢蘇軾拜井何妨學耿恭 莫笑鳴蛙沉水底蹣跚戈甲響錚鏦


無腸公子也翩翩引出名山第一泉 人羨巴渝開蟹井渝州有蟹井我欣香海滴龍涎 蟠來雲氣團臍冷煎得茶波活眼圓 爭似菩提幾點露凌空灑遍界三千


姑射西南郭索行微茫泉脈漸分明 玻瓈鑿破潛龍宅爪甲跑餘猛虎聲 大海橫濤如鼎沸陰崖止水在山清 應爲壯士機先兆早挽天河一洗兵時聞金陵被陷


如來也爲眾生憂甘露門開又幾秋 擬掘山陰尋土蚓合鞭海底鬥泥牛 隨潮解得藏鋒處湧水旁通卓錫流 我輩聞香同一掬名泉從此認源頭


佛粥 一琖羅闍粥名白欲凝清於梅蕋淡於冰 汲泉不必廬陵井供佛何妨粥飯僧 香到菜羹知定性味如麻麥合傳燈 雪山冷坐菩提樹甘苦親嘗是上乘

咸豐乙卯偕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復初虎溪益謙三上人登華銀山作

小桃源 孫桐生 曲徑縈紆一帶斜竹籬茅舍見人家 雲迷谷口行難到路入仙源景不差 也有漁人撐艇子卻無春水泛桃花 時平非避秦時亂自擬移居遠市譁


崇福寺贈益謙上人 禪關無樹不旃檀門外多栽竹萬竿 五夜道心清似水十分書味靜於蘭 傳燈妙類拈花使得句疑餐換骨丹 參到色空都是幻問君坐破幾蒲團


金粟山房贈德林上人 合住名山作導師前身金粟證來奇 喜登妙相三摩地快讀琳瑯四壁詩 門外好山宜入畫階前流水暗通池 費公題詠今猶在海香先生題詠甚多往日風流繫我思


伏虎寺贈虎溪上人 此行步步入山深且把詩懷託遠岑 泉溜飛簷晴亦雨嶺雲穿戸晝常陰 遊山筆健容擕屐覓句僧閒耐苦哈 我本風塵倦遊容何時結屋傍禪林


木石居 試繞迴廊深處行猶餘本石舊題名 時聞空谷流泉響愛聽疎篁解籜聲 選勝客來供酒盞聯吟僧好結詩盟 他年倘訂重遊約應有林邊野鶴迎


大方堂 翛然清絕此禪堂猶聽鐘聲落上方 萬樹遮門青不斷一溪流水綠偏長 清茶飲處知泉洌紅薯煨時比芋香山僧煨紅薯作齋供 山雨欲來聊駐足莫將笠屐笑詩狂


小桃源 顧宗煃 路入華銀雨又晴閒來端爲踐詩盟 脫身城市心逾靜放眼林泉景倍清 徑向山腰穿樹出人從洞口遶溪行 此間自有桃花水擬借仙源寄此生


東林寺 籃輿得得趁前來遙望禪林氣象開 路轉三叉剛遇雨山深九月尚聞雷 僧房寂寞雲穿戸佛殿崢嶸露滴苔 獨向聽秋亭裏坐苦茶試飲兩三杯


崇福寺訪益謙禪友並邀同遊 茂林脩竹翠屏環中有雲堂鎮日閒 俗客應難來福地詩僧原稱住名山 瑪琉峯上湍飛瀑獅子林邊蘚露斑 我本清涼癡道士予曾夢前身爲清涼山道士也尋溪徑叩禪關


伏虎寺虎溪上人駐錫處 塵緣謝盡證前緣木石居中境亦仙 繞枕泉聲疑聽雨撲簷峯勢欲摩天 詩因鍊字能生慧話到忘機已近禪 準擬明朝登寶鼎歸來小住再盤旋


大方堂 大方堂在綠陰中曲徑縈紆自此通 紅薯味甘分衲子白醪釀熟𣢾[=款]詩翁 天光雲影渾無定嶽色河聲迥不同 嶺路崎嶇千百轉舉頭漸已近長空


薄刀嶺 崇岡脊上勢如刀拾級行來氣象豪 路擬劍關山更險峯連玉壘望彌高 四圍樹色懸蒸霧萬壑松風怒吼濤 鳥道羊腸都不記凌虛長嘯首頻搔


白雲庵

占得峰坳地一弓煙扉霧窟梵王宮 閒雲出岫都飛白古樹懸崖半帶紅 石佛龕中侵宿雨金蓮座下響秋蟲 登山小憇留茶話斜倚檀欒坐晚風


之字徑 賈勇登高興未闌徑隨之字繞層巒 紆迴境隔三千界過往人稱廿四盤 滑滑新泥猜虎跡磷磷亂石似龍蟠 於今始識蠶叢路慷慨高歌蜀道難


三百梯

華銀一氣接氤氳浪跡閒尋鷗鷺羣 石徑煙濃都化雨陰崖樹老欲穿雲 銷磨屐齒梯三百明淨秋山月二分 啼鳥數聲行不得華嚴洞口日斜曛


歡喜坪 瘦骨稜稜亦自憐扶筇緩步太纏綿 行來未必眞無路到此方知別有天 秋草平鋪三畝地晴嵐倒掛一痕煙 浮生煩惱都除盡願結菩提歡喜緣


千佛坪 光明世界露崚嶒覽勝人誇最上乘 到處點頭都是佛此來行腳已如僧 三生證果癡於夢一指爲禪喚不譍 我向靈山參半偈如如不動好傳燈


鐵瓦殿 殿瞻鐵瓦最高峯佛界莊嚴第九重 簷馬亂嘶千樹雨缽龍驚起一聲鐘 雄凌玉宇天風壯瑞繞曇華曉路濃 俛瞰塵寰山水好鴻飛渺渺印行蹤


和復初上人伏虎寺題壁原韻四首奉虎溪上人卽以誌謝

叢林風景最清幽四面青峯莫與儔 佛法是空原是色如來知笑不知愁 山中舊雨驚奇遇來時與虎溪師相遇於齊頭崖壁上新詩紀勝遊 坐對香嵒供養好曇花盈鉢水盈甌


撲去俗塵花竹幽卻因覽勝聚良儔 隨時唱和都成趣著意推敲轉惹愁 怪石不妨低首拜好山須要稱心遊 軍持自汲清溪水煮茗香騰碧玉甌

獅崖翠柏徑通幽木石居中水石儔 喜有詩僧堪結伴斷無福地不消愁 斜陽恰好銀山照夜月重邀金粟遊 香積一餐空五藴瓊漿何羨捧瓷甌


交加竹柏寺門幽小住偏宜草木儔 宣梵千聲增慧業拈花一笑散閒愁 藏經樓上跏趺坐祗樹園中汗漫遊 悟到禪心空寂處閒看泡影聚茶甌


遊華銀山途遇虎溪上人遂訂同遊之約縱酒談詩流連數日作此兼以誌別 貢生李昌一克生 邂逅中途意便深桃源一路好同尋 閒雲出岫仍歸岫流水無心若有心 酒飲菊樽開北海詩題蓮社結東林 重來倘訂他年約木石居中續舊吟


乙卯秋重至伏虎寺偕孫小峯太史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訪虎溪上人 可學 忙鞋踏遍聽溪聲蓮社重來話舊情 調水新煎龍井活雨花還共虎床平 前經三笑傳空谷此會一言指化城 羨我同行仙伴侶遊山端爲結詩盟


至崇福寺 十笏精廬擁翠鬟摳衣緩步叩重關 攢天樹老都成障入寺雲多爲近山 清磬一聲人靜後虛堂四角竹中間 到來世事渾忘卻惟有詩情未忍刪


贈益謙禪兄 相逢握手笑前緣解悟眞空卻少年 吟榻常懸邀月地名經好讀散花天 疑團打破千層網慧境銷鎔一指禪 畢竟欲閒閒不得徵詩索韻滿林泉


大方堂 穿林陟磴半峯前堂闢大方結靜緣 出岫閒雲全護寺當門古樹半參天 山泉響急僧邀住鐘鼓聲沉佛坐禪 暫假蒲團容小憇甘分紅薯待睛煙


白雲庵次孫小峯太史韻

白雲縹緲隱僧庵猿擲猱升許共探 到眼奇峯爭起伏低頭老樹盡朝參 荒堦草淺遊仙路破壁塵封古佛龕 眾妙當門看未足亂山如畫聳瑤篸


和孫小峯太史見贈之作卽次原韻 隆昂 也樹桄榔也樹檀停驂恰趁日三竿 羨公坐席香成海贈我新詩味若蘭 墨寶籠來紗護碧楓林看去葉流丹 定知霖雨蒼生望珍重還彈貢禹冠


和顧霽崖司馬見贈之作卽次原韻

暮雲春樹共迴環靜坐禪林鎮日閒 才擬雕龍兼繡虎琴彈流水與高山 墨屏句寫花生筆石髮秋來雨洗斑 正好竹深留客住莫敎三疊唱陽關


大方堂 竹杖芒鞋到半峯白雲深處問禪宗 何年搆得三間屋有客來聽一杵鐘 溪水似琴彈古調煙蘿如帶掛長松 偶然坐乆思泉飲活火山茶野味濃


薄刀嶺

絕頂攜筇志轉驕攀躋直欲上丹霄 參天好割雲千縷履薄誰開路一條 那見抽刀流水斷祗愁落帽逐風飄 旁人莫道登臨少中有山僧認六朝


白雲庵 巋然殿閣就荒涼鎮日無人到上方 古瓦堪憐蒼鼠竄佛龕惟獻野花香 懸崖隱霧晴飛雨老樹含煙夏有霜 何處鐘聲敲不斷白雲庵在白雲藏


之字徑 厯盡羊腸鳥道多之懸廿四又如何 縈紆已過七盤嶺險峻還高九折坡 路繞雲林頻上下字經煙雨不銷磨 生來便識懷居易未見山中點畫訛


三百梯 石磴盤空上接天神工鬼斧闢何年 穿雲獨上梯三百著屐如遊路八千 履石便疑逢臥虎凌風直恐墮飛鳶 一聲長嘯峯頭立好結人間歡喜緣


歡喜坪 漸入坡陀景更幽風煙淡繞雨初收 振衣獨立三千仭極目全空十二州 秋色早分紅葉寺詩心遙寄白雲樓 野人山鳥如呼字我在華銀頂上頭


華銀積雪 騎驢懶到灞橋邊遙望銀山意渺然 柳絮平鋪三月後蘆花競放九秋前 豺狼畏冷藏深谷殿閣騰光透遠天 我欲登臨隨鐵腳嚼梅踏雪興翩翩


寶鼎連雲 山形宛似鼎來汾不斷長空幾片雲 夜雨九秋增靉靆朝陽一氣接氤氳 金丹應許仙人煉香火常懷衲子焚 好向大羅天上去驂鸞得路望中分


三花異樹

乾坤清氣毓靈株露出精華色相殊 懶覓花中開五葉不從樹下數三珠 儼然銀嶽同金谷絕勝青天種白榆 信手拈來應一笑思維上品燦蓬壺


九子靈泉 獨與泉名卓錫殊崑崙頂上灌醍醐 波涵皓月塵偏淨曲擬黃河旱不枯 行地纍纍瓜蔓水尋源混混蟻穿珠 有時汲到香山去一老何妨飲一盂


石鏡斜陽

日返戈頭未易逢杖攜九節立銀峯 雲開片石同明鏡山愛斜陽帶晚鐘 幾處林巖歸鳥靜一匳今古絕塵封 此中空洞清光滿長照乾坤不改容


華嚴古洞 峭壁中開古洞天華嚴一卷至今傳 雲林那計羲黃世風雨渾忘漢晉年 萬里山河收眼底千秋簡帙在人間 我來趺坐香爐石盡息塵心梵唄宣


玉壁浮光 光浮十里妙如何羣玉山頭放眼多 一片雲霞增燦爛千年風雨不消磨 禹碑容易埋荊棘趙璧焉能隱薜蘿 我爲觀心常面壁遙望天際勢嵳峩


渠江落照 作作光芒夕照新峯頭西望大江濱 金盆倒落紅於燒渠水奔流白若銀 雲變獸形騰萬頃渠江發源萬頃池霞飛鶩影掛三神 此時恍立丹霄上俯看漁舟唱晚人


辛酉館銀溪鄉學擕諸生登華銀山 邑文生杜紹唐培菴

喜與吾徒結伴遊登峯造極壯詩眸 衡雲爲我開千里峩雪留人到九秋 此日飛身凌鷲頂他年㨗足占鰲頭 平生不恨胸中窄大地山河一覽周


銀山晚照 邑令杜受廉師竹 誰從方外闢仙壇縹緲虛無白日寒 到地虹霓窺澗底經年冰雪積林端 三花燦爛春秋古一片光明世界寬 欲訪先靈問丹訣華嚴洞口倚闌干


銀山晚照 余吉卿

崒嵂參天萬笏攢山山濃抹夕陽丹 蕩開綠樹雲千疊倒射黃金橘一丸坡詩一點黃金鑄秋橘 半壁霞光明嶺缺個僧笠影出林端 懸知野寺燈初上隱隱鐘聲繞壑寒


上巳日問虎溪上人疾口占二律奉贈卽以謝別 邑舉人吳新德讓泉 喜君業已起沉疴抽得閒身特見過 瘦鶴精神原健舉老松姿致更婆娑 維摩善病終成佛賈島躭吟詎著魔 留與名山長作鎮詩僧賢衲近無多


峻嶺崇山間茂林勝游恰好續山陰時值上巳 煙雲任我收詩料木石同君證道心 峯擁樓頭遙對盡泉鳴枕畔靜聞琴 仙源不遠還伊邇自笑今番始解尋舍下距山四十里今始至此


遊崇福寺贈益謙上人 溪山到處去尋詩出岫閒雲信所之 適值蘭亭修褉事恰來蓮社叩禪師 花臺細雨烹香茗竹院斜陽剔蘚碑 洵是人天眞福地蒲團借我坐移時


過金粟山房德林上人臥病令侍者𣢾[=款]留占此作謝

我亦曾參清靜禪擬將金粟證前緣 呼童灑掃迎生客退院逍遙勝散仙 未肯懺詩聊斷酒縱難卻病總延年 待君出定還丹後有日重來訪大顛


寄懷益謙上人二首 合州廩生丁樹誠至堂 海天寥濶幾詩僧悵望臨風感不勝 萬點奇峯歸管領滿囊佳句盡飛騰 苦吟便近無生法慧業眞參最上乘 留得虎溪衣缽在禪門始信有傳燈

曾覩梅花絕妙詩於戴子敬處得讀上人梅花八首大爲叫絕詩清梅瘦兩爭奇 連朝縱讀神彌永一臠曾嘗味便知 香雪海中瞻法相水雲箋裏寫懷思 何年擱卻紅塵務來訪廬山惠遠師


輓虎溪上人四首 可學 渠江悵別打包回爲惜吾師病可哀 彈指倐聞歸淨土傷心何敢問如來 風懷自惜推無本妙悟從今失辯才 翹首華銀山下路翩翩游戲返天台

猶記當年入化城今生修到是前生 紅塵隊裏抽身出白業堂前著眼明 文字因緣齊島素林泉氣味敵公卿 從敎悟徹瞿曇理隻履西方自在行


珠林果滿霎時休偈頌酸辛感舊儔 萬種慈悲空想像百年梵行尚遺留 金泉養蠏供僧口鐵瓦分鴛蓋佛頭 一片婆心功未了他生還肯再來不


三十年交善始終冥然別去悟眞空 竹樓聽雨情如昨槐社分牋孰與同 妙諦千聲通桂嶺馨香一瓣炷蓮宮 傷心不敢臨風哭祗恐曇花染淚紅


讀詞翰志書益謙上人詩後 顧宗煃 雪山曾記印鴻泥十一年來事已睽 披對新詩吟硯北引將舊夢到城西 禪心直欲追龍樹墨妙何嘗遜虎溪 細數華銀名勝處編中可有未拈題


坐金粟山房有作 釋昌合德林 晏坐閒房靜不譁塵囂無夢到僧家 前身應悟如來偈竟日空拈佛子花 風信分香留客坐山光移影上窗紗 此番清景誰消受一卷各經一椀茶


同治丁卯秋九月遊華銀山宿伏虎寺 毛徙南海運 殘陽明滅影縱橫到寺時日己偏西竹柏叢中俗慮清寺有竹柏雙清匾額 得向床頭蒙一飽叨謝午齋難從石上話三生 鬥牛斜映空林景風雨驚聞落水聲 坐我虛微銀色界高懷天竺對燈檠


益禪丈引上寶鼎山七律誌謝 銀山突兀氣蕭森蟻徑盤空孰共尋 怕入迷途勞指點爲開覺路豁胸襟 代酬阿母如來願轉費高僧接引心 散布天花無着處巉崖峭壁白雲深


黃龍菴小憇 曲折追攀路漸深蕭條梵宇隱煙林 石橫鱗甲龍偏臥巖吐牙齦虎就擒 樹色蒙蘢消俗氣溪聲慘澹洗塵心 天門夢入稱陶侃直上何勞夢裏尋


題華銀山寶鼎 □□平鋪眼界寬凌空一柱插雲端 捫星厯斗重霄近驟雨狂風六月寒 恠石嵯峩頭亂點懸梯逼窄頂斜鑽 動搖鐵瓦聲何壯要學長生駐足難


遊雙鶴寺答益謙上人見贈 翰林院編修蔣璧方輯亭 竹樹陰陰涼意增塵囂路隔幾多層 何年古寺來雙鶴對客高吟見一僧 出岫雲峰隨變幻在山泉水自清澄 蒼生欲慰須霖雨願借楊枝灑緑塍時方大旱


雙鶴寺即事 處處田歌樂歲豐夏螟無害水爲功 連朝綠潤秧畦雨一路青搖柳陌風 遠志藏將書卷裏新詩躍出酒盃中 去年此地還堪憶階下紫薇花正紅


中秋後三日入都留別益謙上人 翠竹林深一徑斜每來禪院寂無譁 樽中共醉葡萄酒簷下初開木筆花 靜坐渾忘身作客閒吟安用壁籠紗 名臣循吏書盈案知是儒家是釋家


八月乘槎欲逺遊恰逢佳節過中秋 團圞豈易如蟾魄瀟灑還思去虎邱 江表問途經楚越浮屠留序愧韓歐 來年此日重回首齊巳新詩寄到不


贈益謙上人 華陽縣外翰范濂玉珊 上人名字昔年知瞻仰因縁事已奇 佛果有情相見晚天能生我卻來遲 莫言滿月非前世欲到恆河是幾時 自古詩僧傳最易閬仙風韻復奚疑

人來兠率話西天微笑相逢舌有蓮 詩草分明心鏡朗曇花清淨智珠圓 蒲團雖好生無命丹鼎猶存懶學仙 酬唱者畨當記取他時也是一重縁



五言絕句

編輯

銀山積雪 昌言 山色淨如銀雪花大於掌 陰崖老樹間有人披鶴氅


寶鼎連雲 螺髻如丹鼎元氣接鴻濛 上有飛仙路乘雲走太空


三花異樹

不是思維樹根株胡乃竝 譬彼心花濃宛聚仙人頂 思維樹一榦三花見內典


九子靈泉 泉脈蟻穿珠山靈龍浴佛 一曲一清流黃河猶彷彿


渠江落照 山愛斜陽晚天連遠岸低 日霞紅萬丈倒射大江西


石鏡斜陽

螺尖一片石金鑑千秋炯 好登明鏡臺日在西峯頂


華嚴古洞 峭壁懸崖畔華嚴諸空有 不見誦經人白雲飛洞口


玉壁浮光 挹之無所窮攬之不可旣 一片玉光浮莫認金銀氣


華銀積雪 可學

皚皚銀色界經年雪未融 千巖萬壑裏不見蓑笠翁


寶鼎連雲 南峯接北峯縹緲嶺千重 眞人還上界丹鼎白雲封


三花異樹 一榦吐三花同根色各露 我曾問虎溪說是無名樹


九子靈泉

石窟靈泉出尋源蟻穿珠 金仙如沐浴吐水見龍無


石徑斜陽 洞天石扇開晶瑩如寶鏡 有客半山來斜陽紅掩映


渠江落照 遠水連天淨空明景物幽 斜陽人對立一派豁雙眸


華嚴古洞

古洞臨絕壁誦經人何處 千載白雲封麋鹿自來去


玉壁浮光 玉光浮日夜峭壁色如銀 說與山中客切勿厭清貧


東壁溪聲 溪雲淡晚煙溪月映東壁 獨坐聽溪聲眾響漸已寂


獅巖翠柏

但見獅巖柏不聞獅子吼 相依伴歲寒共結同心友


竹筧清泉 石隨名泉出長流濺玉珠 接來蒼竹筧活火煮天廚


曼陀魁花 嶺上梅爭放山茶肯後開 雨天眞色相壓倒百花魁


佛橋玩月

玩月人何處橋頭步晚涼 空明瞻法相頂上兩圓光


幽篁積翠 策杖看幽竹蒼翠標清絕 不改四時青此君原勁節


池魚唼粒 粒撒如拋珠粒亂如點雨 躍起滿池魚自吞復自吐


銀峯屏立

天然古畫屏獨立形大地 積素出雲端羣山失蒼翠


華銀積雪 合州石泉庵僧寂崑玉山 遠看露光輝近瞻增皎潔 山深人不知中有秦漢雪


寶鼎連雲 何人煉金丹山形化爲鼎 高峙幾萬年獨與白雲竝


三花異樹

異樹種靈山能放三花妙 時有人拈來應破迦葉笑


九子靈泉 混混出源泉曾在靈山覩 灌頂羨醍醐疑是九龍吐


石鏡斜陽 怪石立峯頭何年化作鏡 曾經照古今一片斜陽映


渠江落照

大江東去浪天與水爭奇 日下銅鑼峽名候雲霞五色埀


華嚴古洞 一卷華嚴理呼爲此洞名 誦經人不見終古月來明


玉壁浮光 百丈靈巖擁浮光白玉融 我來曾面壁如在水晶宮


歡喜坪 毛徙南海運

一笑登雲梯雲剛與腳齊 囘頭仰望處轉覺山皆低


過白雲寺 直向雲中過秋雲薄似羅時正九月 層層窮絕頂竹杖響岩阿


三百梯 接連三百步直上無囘顧 努力觀前程英雄保末路


七言絕句

編輯

金粟山房落成三首 順慶通判費恩綸 數椽新築傍禪關坐聽疎鐘杳靄間 笑我蜀都爲內史何期占斷好溪山

小別明湖已十年模山範水興尤偏 不惟跡似惟神似彷彿蘇隄六一泉

也有晴嵐濃似畫非無風竹冷侵杯 六橋如夢闌干外只少湖光潑眼來


重九遊崇福寺嘉慶乙丑 順慶通判孫橒 躡足禪關意味長天空海濶笑人忙 於今暫借林泉樂一帶秋風柏子香


贈虎溪上人道光戊子 雲南進士邑令余福謙醇軒 前身應是賈長江瘦骨稜稜我亦降 他日詩壇留佛像黃金定鑄影成雙


贈虎溪上人二首 合州舉人彭定仁愛泉 野鶴幽棲不出山詩情長在翠微間 華銀六月清無暑心比涼雲一樣閒

夢繞峩嵋冷翠紛山中詩思久傳聞 有時蓮社開芳醖拄杖峯頭一訪君


贈虎溪上人卽用索書原韻四首 貴州進士邑令張秉堃子敏 漫將招隱賦煙蘿愧我年來俗慮多 談到金山留帶事風流只合讓東坡

讀罷瓊篇嚮往𣪞詩壇更有鮑參軍 神仙本是眞才子一枕山中臥白雲


禪味分香似酪酥聞風競欲詠生芻 知君自有煙霞樂富貴功名事事無


仙丹竟許駐童顏修竹梅花相對閒 何日塵緣能擺脫杖藜扶我飽看山


過東林寺集陸放翁句 可學 孤店門前千萬峯野人自愛一枝筇 少年妄想消除盡來聽東林寺裏鐘 孤店 暮行 山園紫薇宿東林寺

祝金粟山房清虛上人壽集陸放翁句

茹芝卻粒世無方偶住人間歲月長 眼正修行新有力一毫憂不到禪房 燒香 懷昔 簡南禪勤長老  立春後三日作

莫向瞿曇問夙因喜君分得臥雲身 胸中浩浩了無物幾見人間歲月新 苦貧 贈傳神水鑑 讀山谷老境之句 醉後遣興

乙卯秋遊華銀山至伏虎寺贈虎溪上人六首兼誌別 孫桐生 芒鞋竹杖一身輕不爲徵詩不入城 自喜傳燈多弟子空門遮莫喚先生山中僧徒皆上人敎授咸以先生稱之

好向齊崖共拍肩與上人相遇於齊頭崖遂訂同遊詩心參透靜中禪 自從詠罷霓裳後又結人間翰墨緣

門外溪山展畫圖前身應是白雲夫 我來欲問無生法一個蒲團肯借無

飛鳧仙吏早傾心謂前令余醇軒贈上人七截一首壁上新詩我試吟 合向騷壇陪賈島禪門依樣鑄黃金

幾日香廚供養開伊蒲妙饌喜相陪 夜分煨芋頻敎啖若個曾儲宰相才


纔得相逢意便親驪歌又唱忽傷神時予將解館旋里 他年飛錫如來訪我住涪江江水濱


華銀積雪 顧宗煃 大地裝成銀世界諸天釀出雪光輝 千巖萬壑人蹤滅七寶林中玉屑霏


寶鼎連雲 佛雲鬱蓊罩峯巓劃出銀山半壁天 天地爲爐嵌寶鼎日輪東出月西旋


三花異樹

一本三花九夏時莊嚴佛地現神奇 馪馚不是空中樹意葉心香各一枝


九子靈泉 九子連綿滾滾來泉源暗裏結仙胎 出山那得清如許暫借山頭飲一杯


渠江落照 下方諸品望中收靈岌孤高據上遊 落日飛霞沉遠水長江一派接天流


石鏡斜陽

山鏡高懸石一拳斜陽襯出蔚藍天 有人悟澈光明界照破三千與大千


華嚴古洞 懸崖岌嶪路如弓一卷華嚴誦半空 下界洞天三十六猶餘仙窟在山中


玉壁浮光 玉山高聳勢雄渾光怪陸離石筍蹲 笑我無才狂不得孫登一嘯震蘇門孫小峯太史詩先脫稿


小桃源 李昌一

清溪煙水鬱蒼茫曲徑行來尚未荒 一樣桃源仙境在問津今又有漁郎


東林寺 路繞東林境欲仙聽秋亭上樂陶然 遠公若結蓮花社好訂三生翰墨緣


崇福寺 也談儒理也談禪金粟光中小洞天 知是入山第一寺羣峯萬壑繞平田


伏虎寺

奇峯十萬擁當門未到華銀氣已吞 欲借蓮池功德水洗清濁骨換凡根


大方堂 誰邀彌勒爲同龕一個閒僧對佛參 老樹千重山萬仭前程遙指白雲庵


薄刀嶺 屴崱高峯一徑懸驚心巨刄欲摩天 登山有路休辭險我要同搴太華蓮


白雲庵

白雲庵外白雲峯霧鎻煙鬟擁萬重 指點上方人不見晚山遙度一聲鐘


之字徑 碧雲深處徑盤紆曲曲穿林倩杖扶 之字一行人未覺試尋筆路認糢糊


三百梯 危崖石磴露崚嶒三百丹梯拾級升 高擬鵬程九萬里青雲有路好同登


歡喜坪

崎嶇歷盡碧雲平一路遊人歡喜生 從此振衣千仭上天風吹我到蓬瀛


千佛坪 怪石林中選佛場銀山頂上露圓光 化身千億忘人我一個盤陀一瓣香


鐵瓦殿 佛殿巍峩逼廣寒層層鐵瓦覆雲端 上方自有煙霞護不許人間俗眼看


遊金粟山房贈德林上人

早耽清淨入禪門福慧雙修道共尊 前世定居金粟界千潭一月證靈根


贈益謙禪友 岳門一別思飄然今日重逢喜欲顛 嶺上梅花香似海問君修到是何年


宿伏虎寺有感 昨夜聯牀話未眠安排今夕枕遊仙 大風忽起摧林木是否華銀釀雪天


重過東林寺瑞禾模山二師設齋留宿集陸放翁句 可學 五十年間萬事空碧桃花下醉千鍾 喜投禪榻聊尋夢惟有山僧認得儂 枕上口占 遊仙 山寺煙波卽事

重遊金粟山房贈德林禪兄四首 綠溪路入白雲層縹緲經樓一再登 山鳥有情猶識我重來福地問宗乘

雲堂趺坐話無生金粟光中景倍清 記得聽秋高閣夜敲詩同對月三更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機未等閒 梵貝鐘魚清課後安排禪榻看溪山


夢醒浮生五夜鐘松牕剪燭話從容 他年如訂談禪約知在銀山第幾重


和孫小峯太史誌別六首仍次原韻 昌言 玉堂聲價望非輕高築詩壇五字城 岳慶相逢開一笑名山風月證三生

詩卷蒲團並一肩出山又是口頭禪 中途茅店齊崖月不是尋常邂逅緣

誰寫東坡笠屐圖雲挑竹杖雜樵夫 山鳴谷應緣何事曾聽蘇門一嘯無

撒手懸崖悟此心偶參半偈耐枯吟 憑公法眼看詩界爲我披沙細揀金

準擬山林筆陣開登高陟險喜追陪 長歌擲地金聲在不減天台作賦才

一曲離絃意緒親涪江秋水淡爲神 他年野鶴尋三島笑認蓬仙立海濱


讀孫太史諸人遊華銀山詩奉和 從九何之培竺齋[註]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讀孫小峯太史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復初虎溪上人遊華銀山詩因擬截句七首和之 華銀山上白雲封雲外青山露幾重 記得當年凌絕頂滿天星斗一聲鐘

廿年未向碧山遊風景依然似舊不 放眼不敎塵隔斷一痕螺髻望中收

斜陽返照九秋天蓬島歸來望欲仙 一曲長歌傾北斗揮毫滿紙走雲煙


路入桃源一洞開擕筇共上小蓬萊 何人悟澈清涼界夢到雲山第幾回


丰姿鶴立小遊仙乘興登臨意灑然 落雁峯頭擕謝句前身笑證李青蓮

飛來雲外影翩翩有客蓮壺聚散仙 好與㝹山閒使者拈花一笑悟前緣

諸公才調太新奇讀罷銷魂和更遲 我愧向禽緣未了名山小補臥遊詩


丙辰春到華銀山伏虎寺贈虎溪和尚三絕 隴西翰林邑令武尚仁靜山 誰知後果與前因桑澥茫茫寄此身 今日相逢擕手笑虎溪圖裏又何人

毛錐誤我廿餘年一旦回頭淨萬緣 不是金蟬曾脫骨如何姓在佛胸前上人俗姓萬

詩宗陶謝字鍾王不肯降心學宋唐 識破禪機無上法暫將餘事寄文章


聞虎溪和尚捐米並訂賑局有感 勸賑至大溪口宿伏虎禪林虎溪和尚逾格捐米並訂經理賑局均有條理感甚留七絕四首以誌之 溪口無須路問樵武陵人竟到僧寮 相逢未及禪中語五斗何妨我折腰

昌言稽首粒烝民一到禪關便指囷 參透如來眞妙諦始知金粟是前身

不是千倉是萬箱慨然分得鶴餘糧 癡心我更無聊甚要問法門煮石方

身與白雲一樣閒無心何事到人間 而今且化慈雲去不爲作霖不出山


贈虎溪上人四首 普照光明智慧鐙此言荒渺總難憑 法門的有眞三昧除卻詩人不上乘

華銀奇闢是天成終古無由訴不平 藉爾新詩經點綴此山從此始知名

岳門我已住三年抱得宓琴何處彈 誰料音從空谷應銀山操縵㝹山絃 謂復初上人 詩僧與我性情同惟讓詩僧鍛鍊工 笑我官仍寒士樣愧無玉帶學坡公


贈虎溪上人三首 恩貢馮大容 儒冠一擲隱華銀搦管咸驚筆有神 一自參禪爲佛子山中獨角認麒麟

少年文秀識崢嶸竟入禪關嘆賈生 遙憶高堂晨夜坐膝前猶憶讀書燈

負米辛勤報所尊行藏身世總難論 只將孝意從權盡小住人間不二門


贈虎溪上人 合州廩生陳在寬 前身金粟證英靈弟子都沾翰墨馨 他日詩龕同繡佛瓣香供𠐒一燈青


贈模山隆揩師弟二首 益謙 一枝共借似鷦鷯蘭臭同心至乆要 珍重臨池學書後窗[=窗]前多種綠天蕉

曾同無著與天親此世緣何墮俗塵 詩草愁多謄亦懶仗君爲我捉刀人 往來贈答詩箋多出其手書錄

望華嚴洞 毛徙南海運 指說懸巖洞口開恨難移步入徘徊 華嚴妙法誰參得前度禪僧許再來


上薄刀嶺 一線空懸石徑斜迴環轉折綰秋蛇 端從險處探靈境老眼高低幸不花


題之字路 詰屈重重險異常於茲不必說羊腸 壁題之字無拘束眞草兼行任短長


路旁石鏡 片石空明一鏡圓媧皇煉就已多年 斜陽返照無塵翳照遍行人幾萬千


寄贈駒如上人 渝北劉彝序楞 漁洋前輩善談詩儒理禪機兩得之 遙想上人清興發吟聲定逐□雲飛

偷閒欲到緑䒶來降伏詩魔亦壯哉 八萬四千多寶塔徑從筆底聽風雷


答駒如上人見寄 吳新德 頂門誰敢下金針自向靈源仔細尋 不是豐干苦饒舌與君印證妙明心

維摩善病倩誰醫高聳吟肩瘐不支 寄到新篇能愈疾無須再誦杜公詩

金粟山房落成三男恩綸賦三絕以擬西湖六一泉作長歌示之 費成勳

蘇公隄畔六一泉篔簹滿谷森參天 亭臺高出萬竿綠低壓青銅鏡面圓 指顧全湖如在掌諸峯倒影入畫船 我本州人苦行役十年不到慳詩緣 兒曹溪口作通守僧僚增築屋數椽 往古如來號金粟八分書刋題牓懸 獅子巖高覆屋頂隔溪眉暈聯便娟 軒牕左右亦修竹竹梢風起吹茶煙 雖乏湖光潑眼至寺門方罫環水田 從來跡象貴神似設想忽到秋毫巓 七字彷彿經道破令我直欲袒兩肩 惜哉山深人罕至敢將軼事希先賢 我今作歌和爾益神往何日與爾放舟同泛六橋邊


壺山望華銀雪霽歌 合州舉人清溪學博馮鎮巒遠村

噫吁乎佳哉蜀山之高高難攀華銀上插空冥間 昨宵天公張玉戲滕六㢲[=巽]二何忙然 幻出一天空明象四十八盤光滉漾 水晶爲界玉爲山芒寒直射三千丈 朔風吹處天日開蓬壺遙對山崔巍 日光雪彩鬬璀璨水龍一帶白皚皚 懸岩遙飛萬道瀑隱隱泉聲相斷續 中間微露幾株松儼掛寒江畫一軸 此時開遍千梅花瓊瑤踏碎未還家 眼前分明不可到獨立一角山之涯 我有光明屋欲邀孤山處士簷邊宿 我有白玉臼欲邀鐵腳道人來飲酒 酒罷夢遊瑤臺邊身騎白龍上青天


壺山望華銀歌

華銀高峙宕渠東千峯崒𡷏氣象雄 涼秋八月開障翳山頭青與青天同 壺山遠揖百餘里薄暮時見雨冥濛 秋山聞道淨如洗一幅雲林列窗[=窗]中 人言茲山派自遠由秦入蜀多玲瓏 兒孫羅列知幾許欲霽常埀萬丈虹 名山靈秀自不朽年年對面攢青蔥 夕陽啣山得返照惟有茲山立半空 我將簪筆遊五嶽騎鯨瀛海乘長風


乙卯秋偕顧霽崖司馬李克生明經復初益謙兩上人登華銀山登絕頂長歌 孫桐生

我欲跨金鼇訪十洲蓬萊宮闕恍惚不可求 我欲乘星槎問鬥牛銀濤翠浪浩蕩渺難浮 忽然罡風吹我墮塵刼大千世界同浮漚 吾生頗有山水癖名山萬里何辭遊 昔年挾策上長安好景半入奚囊收 太華峯頭一登眺俯視眾山誰與儔 清淑之氣萃南嶽且喜捧檄歸衡州 準擬𡵺嶁尋禹跡祝融峯上開詩眸 烽煙滿地坐太息壯遊未遂心悠悠 今年假館來岳慶埋頭矮屋如拘囚 乆聞華銀在天表欲往從之苦無由 忽有人兮披道服排門直入爲我謀 明朝試蠟遊山屐問君著得幾緉不 我聞此語仰天笑煙霞痼疾今始瘳 二三遊侶盡風雅提唱先有顧虎頭 李生讀書屬健者吾與點也情最投 同行更結方外友來擕齊已訪貫休 出郭閒行二百里煙雲點綴林塘幽 山陰道上恣遊賞接應不暇心夷猶 蹤跡疑入桃源路桃花莫認前度劉 溪聲一帶咽危石出山喜見清其瀏 高峯屴崱亘萬古登陟惟應有猿猴 卻尋一徑賈勇上若履虎豹登龍虯 崩石欹崖疑無路危梯曲曲如懸鈎 舉頭但見日月動十指如有雲氣流 雨冥冥兮山鬼嘯風淒淒兮鼪鼯愁 嵂崒崆㟅不可狀但見瑤簪玉筍攢簇如新抽 失勢一墜詎可想下有萬古蛟龍湫 千巖萬壑富靈恠不知造物何以一一能雕𨨿[=鎪] 卻疑神禹開山入西蜀隨刋底績留遐陬 又疑巨靈擘分太華後茲山更令鬼斧修 不然倘未經神力何以刺天耿耿有若森戈矛 絕頂高撐宇宙外天風慘淡驚䬒[=颼]䬒 若非果有壯士懷登茲反易生百憂 羲和當空鞭白日少昊司令行清秋 下觀一氣何漭泱人世擾擾同蜉蝣 神山何用尋海外此間自是崑崙邱 吁嗟乎人生日坐微塵裏如猿在檻鷹在鞲 惜哉舍人與水部謂劉樂溪何竺齋有約不來奇未𢯱[=搜] 我今頗有出世想自泛元氣爲虛舟 山川到處作主人人間何羨萬戸侯 此去吾家一千里不料乃有鴻爪留 吾生適意須行樂爲局外人閒可偷 五年奔走徧南北行蹤泛泛如沙鷗 但置尊中酒千斛不願車前呼八騶 長歌紀遊聊復爾自慚鄙俚如巴謳 他年了卻向平願重來好結看山樓


奉和孫小峯太史偕顧霽崖李克生二詩友曁復初上人益謙徒姪登華銀山長歌 昌言

我不知華嚴墨海一浮漚何以轉輪下世經厯幾桑籌 又不知三生石上證前修更於何處吟風賞月結同儔 乃至岳門十萬人中相逢一笑心綢繆 每惜苔岑相隔二百里年年別緒牽離憂 安得腳踏淩雲巓手摩千佛頭一登絕頂恣奇搜 今過重陽節蕭條籬菊秋 逆風吹我雲出岫窮日之力汔可休 茅店聽雞聲招邀一輪明月消旅愁 忽然天外飛來舊知己特約登山與我謀 同行更有蓬山客涪江千里肯來遊 百里當郊迓夜風抵石尤 靈崖觀音應笑我我亦何心任去留 中途假館宿羅市朝洎渠江一葉舟 水程小渡山程遠斜陽淡雨點溪幽 碧崖夢繞香火願一縷檀煙結篆不 晨起披衣天未曙同人拉我作詩郵 大方堂外飛煙雨莓苔屐齒滑如油 雪夜剡溪自來去一樣山陰王子猷 惟是諸公豪興一發不可收賈勇登之氣倍遒 刀鋒路接白雲繞天梯石棧難踐蹂 下有懸崖百丈臨深澗上有老樹杈枒枝相樛 中疑五丁開曲徑迴環掉尾如金牛 二十四盤行不得淋漓珠汗浹背流 一人扶翼一推挽都疑天半飛鶴參差來丹邱 舉頭四顧天逼仄下視人海空九州 手捫星斗摩霄漢盤空浩氣凌滄洲 歸來小憇竹林院顧子一曲引歌喉 權借荒齋開文苑詩壇孫李樹旗斿 左攀太史第右登太白樓先生弟子樂唱酬 獨有蘇門一長嘯大驚虎豹起潛虬 其餘零星點綴處恍若氣吞雲夢八九 來時見新思乙乙其若抽 我非佛印侶讀詩珍天球 幸有拈花使相勗共吟謳 他日乘風過我華銀巓看此長歌七百餘言傳之萬古勤雕鎪也抵東坡山門玉帶懸金鈎


小桃源短歌三首 益謙 山窮水盡路難見渾沌鑿開天一線 萬仞危巖勢欲連何年巨靈擘兩片 幾樹桃花笑相指武陵溪口風日美 雞犬桑麻有人家此中當隱元微子

豁然開朗無煙霧暮暮朝朝走烏免 安得生綃畫作圖更煩昌黎爲題句 我如神龜巢芳蓮那有野馬到眉前 時與謫仙傾斗酒醉騎白龍上青天

逐鹿斬蛇憶秦漢滄海桑田幾變換 竹樹茂密鳥仍棲峯巒飛舞雲不斷 朝市如今本非秦阿閣有鳳藪有麟 寄語南陽劉子驥休從林外來問津


寄祝復初長老六秩法誕

我欲圖百壽掛三神蓬萊弱水休道渺難登 我欲弄鐵笛吹玉笙擔花擕酒直頌老人星 慈雲法雨一時阻我身難到引領彌望心怦怦 遙對金仙歌一曲遂使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爭來聽 上古春秋八千歲仙子偷桃三次經 釋家曾無壽者相大撓甲子何須從頭細數清 吾師今耳順性見復心明 任他造化小兒來提弄無量壽佛是前身 顯形化像雖落人間世原爲東土六祖續禪燈 㝹山況駐元珪錫得師繼起法運彌覺大振興 平生事蹟難罄述畧舉梗概心已傾 蓮峯邑乘離垢寒山志一一慘淡費經營爲靜翁太史刻蓮峯課藝奉邑侯委屬同修縣志著有離垢山房並修華銀山志 他如選佛選官原同荊南僧齊已[>己]廿年坐鎮縣屬舍衛城 寶王剎與文帝閣鳩工庇材不日成 人生不朽貴有三其實眞能副盛名 禪機儒行武公書贈匾額詞林筆百世猶當作典型 豈徒比馬祖八十口吸西江水趙州百齡眼鑠天下宏

詩餘

編輯

高陽台-壬寅秋遊覺庵登經樓有作(費成勳)

編輯

雙屐迎寒一筇擕晚登臨喚起疎慵 秋盡遙天西風吹老征鴻 流泉斷磵無人處但微吹見葉丹楓 過溪橋古木斜陽門掩霜鐘

已公茅屋新詩賦念生平蹤跡竊嘆飛蓬 迢遞秦川白頭又到巴賨 早年湖海元龍氣剩僧樓閒倚衰翁 漫尋思東望行雲十二巫峯



踏莎行-經樓枕上

編輯

倚劍雄談飛觴豪舉蝶牀夢醒都無據 瀟瀟一陣又□晴困人天氣催花雨

被戀餘溫樓明遠曙華銀山畫新眉嫵 碧桃枝上喚春聲春聲似喚尋春去



雲仙引-寒食過溪橋有感

編輯

柳浪青飜山屏綠染春光到處堪憐 正寒食乍晴天 他鄉又逢冷節寂寞棠棃開墓田 冡已纍纍老偏冉冉歸去何年

龎公曳杖流連忽風落松梢吹紙錢 鏡裏新霜尊前舊雨誰話纏綿 回首家園繫心淺土巴蜀由來多杜鵑 過溪橋望夕陽村落自裊孤煙



點絳唇-清明日過東林寺

編輯

細柳濃花畫眉啼破春山路 他鄉時序昨夜清明雨

雙髩星星種就愁千縷無情緒 夕陽茶鼓來共殘僧語



西子妝-溪署春雨初晴散步小園殘花在地矣悵然有作

編輯

新漲平池斷雲籠樹燕外飛綿初褪 澹晴花影瘦如人勝尋香撲牕蜂潤 鏘鳴玉韻聽檐溜丁東猶隕 乍窺園正四圍濃綠春山都近

憑誰論旑旎韶光老去成幽恨 柳絲着意拂征衫夢依依自搔衰髩 吹殘豓粉渾忘卻幾番風信 歎飄零默數歸期未穩



玉漏遲-三男於覺庵後圃築金粟山房岩碧半環溪聲繞檻當春夏之交竹木水田映碧尤爲幽曠六月十三夜啟牕待月但見茆檐燈火明滅壚落間頓觸歸耕之念作此紀之

編輯

客心依寺靜鐘聲已斷泉聲初咽 殿角何斜秋意暗生禪窟 京落緇塵隔後料難染卑棲華髮 休內熱差強束帶眉催腰折

白沙翠竹江邨都閑了柴門晚來新月 兒女燈前不識世間離別 二頃田疎舊夢乍吹醒空山涼葉 歸計決宵分曲廊鳴屧



齊天樂-夜坐聽秋亭感賦

編輯

泬㵳天氣初澄候清商暗歸高樹 月上遙峯涼侵短髩秋在闌干憑處 當時覓句怪今夕無滯得來偏苦 一陣吹殘蕭蕭何減打牕雨

吟餘更倒耳客心和墜葉搖落如許 夢裏猿聲愁邊雁影別有懷人詞賦 幽期閒阻老大才華十年覉旅 勝想楓江釣鱸閑汎去



滿庭芳-祝經樓清虛上人六秩華誕(可學)

編輯

四相皆空三乘早悟臨濟衣鉢長留 法身清淨慧海自添籌 憶昔齠齓薙染闡蜜諦梵演春秋 伽藍內課諸弟子功行勵清修

凝庥眞俗仰宗提寶地道範經樓 將心印大覺針芥相投 彈指雲林歲月到今日甲子年周 試爲誦無量壽佛極樂國優遊



千秋歲

編輯

星輝霞綺,瑞自銀峯起。佛誕後,仙籌紀,前身金粟是,算數恆河比。曾授記,長春不老菩提子。

上客來朱履,祝祜登初地。宣梵貝,波羅裏。饌呈伊蒲供,齒嗽楊枝水。勤讚禮,天人共慶生歡喜。

望海潮-偕駒如上人登華銀絕頂放歌(陳籛齡)

編輯

歐刀削就,孤峯壁立,居然帝座相通。幾輩遨遊,誰家題詠,一年又是秋風。萬古臥雲中。

把眾星摘下,顆顆珠紅。長嘯一聲,百千萬虎,氣騰空。

誰雲芥蒂在胸,吞雲夢八九,冰化雪融。把酒問天,擕詩搔首,青蓮不算英雄。眼前日生東。

但雙拳捧着,便勝芙蓉。唱罷新歌滿身,月影桂香濃。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