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穀城縣夫子廟記

襄州穀城縣夫子廟記
作者:歐陽修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廬陵文鈔/21

釋奠、釋菜、祭之略者也。古者士之見師,以菜為摯,故始入學者必釋菜以禮其先師。其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奠。釋奠有樂無屍;而釋菜無樂,則其又略也,故其禮亡焉。而今釋奠倖存,然亦無樂,又不徧舉於四時,獨春秋行事而已。《記》曰:「釋奠必有合,有國故則否。」謂凡有國,各自祭其先聖先師,若唐虞之夔、伯夷,周之周公,魯之孔子。其國之無焉者,則必合於鄰國而祭之。然自孔子沒,後之學者莫不宗焉,故天下皆尊以為先聖,而後世無以易。

學校廢久矣,學者莫知所師,又取孔子門人之高弟曰顏回者而配焉,以為先師。隋、唐之際,天下州縣皆立學,置學官、生員,而釋奠之禮遂以著令。其後州縣學廢,而釋典之禮,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廢。學廢矣,無所從祭,則皆廟而祭之。荀卿子曰:「仲尼,聖人之不得勢者也。」然使其得勢,則為堯、舜矣。不幸無時而沒,特以學者之故,享弟子春秋之禮。而後之人不推所謂釋奠者,徒見官為立祠而州縣莫不祭之,則以為夫子之尊由此為盛。甚者,乃謂生雖不得位,而沒有所享,以為夫子榮,謂有德之報,雖堯、舜莫若。何其謬論者歟!

祭之禮,以迎屍、酌鬯為盛。釋奠、薦饌,直奠而已,故曰祭之略者。其事有樂舞、授器之禮,今又廢,則於其略者又不備焉。然古之所謂吉凶、鄉射、賓燕之禮,民得而見焉者,今皆廢失,而州縣幸有社稷、釋奠、風雨雷師之祭,民猶得以識先王之禮器焉。其牲酒器幣之數,升降俯仰之節,吏又多不能習,至其臨事,舉多不中而色不莊,使民無所瞻仰。見者怠焉,因以為古禮不足復用,可勝歎哉!

大宋之興,於今八十年,天下無事,方修禮樂,崇儒術,以文太平之功。以謂王爵未足以尊夫子,又加至聖之號以褒崇之,講正其禮,下於州縣。而吏或不能喻上意,凡有司簿書之所不責者,謂之不急,非師古好學者莫肯盡心焉。

穀城令狄君栗,為其邑未逾時,修文宣王廟易於縣之左,大其正位,為學舍於其旁,藏九經書,率其邑之子弟興於學。然後考制度,為俎豆、籩篚、樽爵、簠簋凡若干,以與其邑人行事。穀城縣政久廢,狄君居之,期月稱治,又能遵國典,修禮興學,急其有司所不責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謂有志之士矣。

  ↑返回頂部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