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先生集 (郭說)/卷一

西浦先生集
卷之一
作者:郭說
1900年
卷二

雜著

編輯

氣類論

編輯

天地之氣。一也。物之相感。捷於影響。善惡之報。各以類應。唯君子。見其始而知其終。因其微而識其顯。是不可與賤丈夫。論矣。蓋嘗聞感應之理。虎嘯而風烈。龍興而雲騰。礎潤則雨至。鍾鳴則霜隕。氣類之相通。尙矣。試擧一二而爲證。小國事大以誠。而皇朝字小以仁。將相和調。則有箕都之捷。海陣之勝。一有不協。則有南州之敗。閒山之沒。皇華之使。辱命奔還。而接伴陪臣。復效其尤。道山之戰。棄甲曳兵。而曳橋之遁。又蹈覆轍。士類有東西之號。而邊圉亦有東西之患。武榜以斬頭爲名。而文榜亦有無頭之譏。噫。物之以類相從。理之常也。無足恠也。姑撮梗槩。以遺識微之君子也。時萬曆己亥。識。

伴鷗堂序幷詩

編輯

歲庚申秋。洪侯自金馬。秩滿歸家。築㙜於溪上。名之以伴鷗。要余徵一言。余以不文辭。一日洪侯。又持友人金景益所作文。以爲贄而求之甚懇。卽開卷而視之。一篇之中。反覆切磋。作堂之義。備矣盡矣。不敢措語於其間。然而洪侯再三之懇。不可孤也。竊以未盡之意。贅陳焉。夫𩿨𪆽。禽鳥也。而亦有知覺焉。惟忘機者可押而翫之。苟或幾心一動。則飛舞不下。而色斯擧矣。其可得以伴侶之哉。易曰。幾者。動之微。又曰。中孚之化。可及豚魚。如使幾心斷於中。而仁信及於物。則人民可化。而冥頑之物。亦可感矣。古之人有行之者。退之守潮州。鱷魚遠徙。劉昆守江陵。虎北渡河。皆能用此道也。侯之在郡。亦以善治民得褒奬。則其於治人之道。得其本矣。如能推是心以及於物。則中孚之化。可及禽獸。而咸若之美。亦可以馴致矣。夫如是則進而居廟堂之上。人民可化。退而處江湖之上。鷗𪆽可馴。古人所謂䆠海波頭可押𩿨者。是也。侯其勉之哉。詩曰。

遠峀牎前列。長江舍下流。風光宜落日。物色近淸秋。盃酒緣無事。幽閒占退休。莫言知己少。相伴有沙鷗。

野色延山逕。秋天正泬㵳。林風驚籟籟。溪雨聽蕭蕭。夢幻迷塗遠。田園逸興饒。休官返桑榟。無愧聖明朝。

題成生十客軒序後有詩

編輯

聽籟成君作軒。而名之以十客。吾友金君景益作序。以記其事。極陳好客之義。讀之。令人亹亹不厭。余觀之。好客者。未必好德也。翫物者。未必格物也。今君好客而亦能好德。好物而亦能格物耶。夫君子之取善無窮。或於人或於物。而惟其善則取之。故濂溪之愛蓮。取其類君子也。橫渠之惑蕉。取其知新意也。苟或徒知好客而不能好其德。徒知翫物而不知格其理。則其不歸於逐物喪志者幾希矣。如使君好客而取其德。翫物而格其理。得一善則眷眷服膺而不失之。則向之所謂十客者。無非窮格中之一助。而所得不其多乎。其視逐物喪志者。得失又如何哉。余旣嘉君之志。又愛金公之文。於是乎書其末。而復以拙詩一篇。贅其尾焉。時萬曆戊午。題。

多君好客異諸人。好德應將輔我仁。瓊樹芳枝知韻士。疾風勁草識誠臣。歲寒共托氷霜契。物外同爲隱逸民。自笑吾家無客到。淸風明月是佳賓。

誡子書

編輯

學優而仕。古之道也。而汝不力學。無以自立。爲貧而仕。古人所屑。而汝無所求。僥倖得之。由前之說。則修其天爵而人爵自至者也。由後之說。則辭尊居卑而抱關擊柝者也。蓋無大小。惟當盡其職耳。汝無以小官爲恥。職思其居。恪勤官事。則可免癏曠之責。而亦無屍素之譏矣。且念吾家先世。皆以文學立身。詩禮傳家。今汝乃得此職。我心憮然。無以爲懷。然而爲養之仕。捧檄之喜。古人所不免。汝何慊乎。昔魯肅拔於凡品。呂蒙起於行伍。惟在其人。不繫其職。汝其懋哉。辛酉臘月。書贈季兒。

祭習靜閔先生文辛卯年

編輯

箕疇旣敘。吾道亦東。化被一方。鄒魯其風。天啓斯文。羣贒幷起。靜菴之後。花潭挺出。猗歟先生。實承其緖。聞道旣早。充養有素。資秉粹美。踐履愈篤。制行自然。不假修飭。仁孝出天。不待勉強。隱德自晦。久而彌彰。有來摳衣。門徒滿室。循循善誘。眉目不揚。人倫之正。日用之宜。本末俱擧。巨細不遺。淸通和樂。灑落精明。於儒則大。爲人也成。婆娑邱園。世莫我知。簞瓢屢空。亦足以嬉。美玉雖韞。精華自發。佳名上澈。徵幣斯及。試以衆職。聲績逾昌。旋入栢府。冀振頹綱。適於斯時。國有大恤。叫閽讜言。禮定於一。喪紀以正。人心自服。上眷不渝。寄以郡紱。四典於外。一誠報國。撫字心勞。催科政拙。遺愛轉深。去後彌思。加勞增秩。作長一司。高廟亡環。責及典守。冶長非罪。縲絏何累。歸來林下。弊廬猶在。優哉游哉。聊以卒歲。親朋來集。講劘終夕。野老爭席。農談竟日。座上春風。和氣可掬。氷壺秋月。胷次瑩澈。庶幾康寧。期以耄耋。那知一疾。遽至不淑。嗚呼先生。而至於斯。命之不融。誰實屍之。進不獲施。退不及傳。殉身以沒。孰雲非天。嗚呼哀哉。小子無狀。久辱敎誨。歲在丙寅。徒步往拜。相期特深。親愛冞至。學未傳心。言猶在耳。紙帳鐵檠。夜深風雪。草亭蓮沼。秋晩佳節。陪遊杖屨。不日不月。追思今夕。耿耿心目。頃在違和。乃賜手札。書辭丁寧。筆畫無失。謂是微痾。庶冀勿藥。日月幾何。訃音忽傳。失聲長號。淚落懸泉。儀形永隔。卒業無期。山頹梁折。誰與依歸。擧觴一慟。孰知余悲。嗚呼哀哉。尙饗。

祭洪豐基翼俊有挽詩

編輯

惟靈。簪纓望族。詩禮名家。夙稟美贊。如玉無瑕。慈祥愷悌。孝友睦婣。與人無忤。和氣靄然。早歲力學。白首窮經。晩得一第。身世伶俜。再分銅章。一試牛刀。郞潛十載。積薪下僚。投紱歸來。深淺厲揭。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碁局長夏。獨樂之園。野老爭席。浣花之村。仁者有壽。謂亨頤期。那至一疾。遽至難醫。余以無狀。早托葭孚。同遊藝苑。幷驅名途。匪曰姻親。實惟心友。幽明雖隔。舊義難負。敢將菲薄。聊布寸忱。神其有知。庶幾來歆。

傷麟贊

編輯

麟兮麟兮。何德之衰。唐虞世遠。爾將何歸。祥耶妖耶。我不敢知。謂之祥耶。出非其時。謂之妖耶。振振其仁。一角麕身。孰知爲麟。擧世莫知。謂宜不祥。視若牛羊。不獨鉏商。陳蔡之厄。麟之傷也。伐樹之辱。足之折也。吾身雖辱。何損於德。吾足雖傷。何於仁。不㤪乎天。不尤於人。處困而亨。吁嗟麟兮。

老人探虱辨

編輯

虱之爲物。付於人而生活焉。其稟性也。至微至陋。而亦有小慧焉。向明則藏之斂形。若無生氣焉。投暗則蠕蠕而動。皷舞而走。其爲奸黠。有同小人之情狀也。潛蹤匿跡。晝伏夜動。據於要害。入於左腹。非有虎頭之相而常肉食焉。非有享祀之禮而常血食焉。賴人以生而戕害及人。待人以食而盡其膏血。其何異於蠧國之姦賊君之甚者乎。故非至明。無以燭其奸。非至精。無以察其微。少有脫漏。則蔓難圖矣。至於老人之探虱也。不辨黑白。而以眞爲假者。不分生死。而推而轉之者。隱伏而逃竄者居多。巧免而偸生者過半。或有談當世而捫之者。對靑山而撫之者甚多。至於玩而押之。戱而弄之者。漏網於委靡之際。夫刑於姑息之中。以致煦濡。卵育於心腹之間。則其何以去其螽賊而安眠於一榻之上哉。湯火之刑所以設也。烘虱之詩所以作也。雖然。俗語雲。虱之聞湯火也。見年少者則晏然不動而相賀焉。見老人則心摧膽落而相弔焉。然則老成之人。見事之智。亦不可廢也如是夫。

愛松風賦

編輯

若有人兮山之中。抱不世之奇操。厭塵間之喧啾。羗獨立乎物表。慕巢許之洗耳。喜松間之淸風。爾其靑霞奇志。雲水孤蹤。早脫覊馽。蟬蛻人寰。傲不事之高節。托長往而不還。際叔季之衰運。遭時事之孔艱。彼茅山爰得我所。獨歸來兮盤桓。瞻彼山阿。有欝其林。蒼髯落落。翠蓋陰陰。爰有聲兮何自。瀉淸冷之玉音。側耳靜聽。聲在樹間。戛然鳴球。響徹琅玕。非金非石。非徵非羽。纔入耳兮灑然。洗十年之塵土。樂豈止於聞韶。味可忘於三月。聊蹁躚而起舞。庶徜徉而自悅。非洗耳之所及。固自宜於性癖。懿若人之高標。異諸人之所樂。世皆悅乎淫哇。爾獨愛此淸風。繼曰松引風耶。風引松耶。風兮松兮。二而一者耶。萬物皆本於無形。有聲亦原於無聲。然則公之愛松風。比之於巢父之去瓢。陶琴之無絃。不幾於玩物而喪志者耶。雖然。五音成聾。瓦釜雷鳴。淫聲悅耳。鍾皷鏗鍧。世人皆醉。惟公獨醒。世人皆濁。惟公獨淸。聞公之風。頑廉懦立。樹之風聲。歲寒松栢。

擬納醢堂上謝恩箋○廢朝營繕時。有納醢者升堂上。故戱述。

編輯

十載江海間。久作魚蝦之侶。一朝靑雲上。遽升鵷鷺之班。靡粉難堪。薤醢圖報。伏念釣竿身世。筭甕生涯。處江湖而憂君。粗有魏牟之忠悃。販魚鹽而糊口。固非膠鬲之贒才。那知涸轍之窮鱗。獲見一堂之魚水。負鼎佐滋味。何殊伊尹之遭逢。用汝作調羹。允邁傅巖之奇遇。天下之口同也。雖曰酸醎之不殊。甁罌之器小哉。惟恐局量之偏淺。人亦嫌其銅臭。恥豈止於冬烘。遇天地寬洪。江河偉量。若大匠之用木。不棄寸朽之材。雖八珍之滿前。惟取適口之味。至錄芹曝之微誠。以廁金玉之華秩。惠澤旁達。感淚先零。如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盍取蕙蘭之德。庶使至治惟馨。敢不一飯。不忘再命。而僂死而後已。縱未及諸葛之鞠躬。乞諸其鄰。庶不效微生之沽直。

擬宋翰林學士歐陽修。請勿以柿木成文太平字。宣示中外

編輯

天命賁若。草木休咎。不僭於勸懲。君德貴在沖謙。嘉瑞豈宜於誇示。夫已多道。妖也非祥。欽惟乾健自強。離明幷照。放靈鵲不貴異物。聿追貞觀之遺風。修實德無事虛文。克遵祖宗之家法。朝絶譽樹之佞世。多喬木之贒。伏見灃州之獻瑞。爰有柿木之成章。旣非鳥跡之書焉。有鬼神之哭。分明太平字。不借人力之私。依俙小篆文。實出造化之妙。蟲食柳葉。不數漢宣之祥。書出洛河。允邁周家之瑞。異事流傳於遠邇。皆云灼灼可傳。頌聲洋溢於臣民。莫不欣欣。有喜一札。將頒於中外四方。嘉與之同歡。第以愚臣之妄料。敢效一得之微忱。天何有言哉。祗求人事之實。文不足徵也。豈信虛誕之餘。徒增驕溢之心。只招滿損之戒。天視自我民視。雖曰瞭然於目中。有祥不如無祥。豈可肆然於人上。天書旣誤於先帝。柿文詎惑於今朝。盡信書不如無書。未究茫昧之理。求諸道必。求非道宜。思自反之要。矧今邊備之驛騷。恐非昇平之氣象。干羽不舞。有苗之來格無期。刀斗屢驚。生民之困悴已極。歷觀邦國之治亂。不繫災祥之有無。歌赤鴈頌紫芝。漢武之志善善一本作喜矣。懼祥桑修德政。宋景之興勃然。徒文乎哉。有實而已。伏望體麟經不書之義。師帝堯克讓之心。亟寢宣示之音。以專兢業之念。則指鶡雀爲鳳鳥。絶無虛僞之風。祀鶢鶋享大牢。寧有不智之誚。羣心自定。治道可成。當殉國忘軀。盡言不諱。贊聖德頌昌辰。縱有愧於當代。危治世憂明主。庶竊比於古人。

易傳要義

編輯

易之道大矣哉。聖人於繫辭。詳言之矣。在夏曰連山。在商曰歸藏。在周曰易。其義一也。其理深奧而淵微。非淺學之所可窺其閫奧也。在聖人。猶自韋編三絶。況以後學。其可易以求之哉。余初未學易。晩年僅得沿泝而深繹之。如乘桴泛海。茫然不見其涯涘也。假我數年。庶得卒業。則先聖所謂無大過者。庶得其冀矣。豈非幸哉。撮其要語。時時考閱而自警焉。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尙其辭。以動者尙其變。以制器者尙其象。以卜筮者。尙其占。○易。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子曰。夫易何爲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而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㐫與民同德。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聦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㐫。吉㐫生大業。是以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釋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愼乎。

釋同人九五爻。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語或默。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釋大過初六爻。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愼之至也。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愼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釋謙九三爻。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而存其位者也。

釋乾上九爻。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贒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節初九爻。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愼密而不出也。

解六三爻。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冦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冦至。盜之招也。

咸九四爻。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困六二爻。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㐫。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解上六爻。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也。

釋噬嗑初九。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爲無益而不爲也。以小惡爲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㐫。○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鼎九四爻。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豫六二爻。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復初九爻。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損六三爻。天地綑縕。萬物醇化。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益上九爻。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備此三者。故全也。危而動則民不與也。懼而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㐫。

坤初六爻。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穪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雜卦傳。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盡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連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衆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顚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旣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六十四卦。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恆,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豊,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旣濟,未濟。○卦序傅。有天地。然後萬化生焉。盈天地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𥠧。不可不養。故受之以需。需者。飮食之道也。飮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而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餙也。致餙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豊。豊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旣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卦者。掛物象以示人。爻者。效也。效事物之理。彖者。斷也。文王所繫之辭。象者。像也。周公所繫之辭。文言者。文餙言辭也。卦才。剛柔健順有強弱之分。卦義。如泰有亨通。蠱有濟幹之義。卦德。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麗。艮止兌澤。卦體。剛中剛上。內陽外陰。內健外順。柔中柔下。卦象。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繫辭。文王,周公之辭。繫之於卦爻之下。此篇。乃孔子所述繫辭之傳也。○十翼。孔子所作。彖傳象大小。文言上下。

伏羲八卦。先天學。文王八卦。後天學。○伏羲八卦方位。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文王八卦。乾父坤母。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復卦。邵子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來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羲。又曰。耳目聦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爲貧。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乾遇巽時看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先天圖天根。復卦也。月窟。姤卦也。以陰陽言。忽然半夜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識得無中含有處。許君親▣伏羲來。○朱子曰。伊川之在涪也。方讀易未濟篇。雖不當位。剛柔應也。有以𣐝桶人以此問。伊川不能答。其人曰。三陽失位。伊川謂是。程傳所謂斯義也。聞之成都隱者。此語在火珠林。蓋伊川未曾看雜書。所以被他說動了。張敬夫說。

乾之九三。獨不言龍。何也。三分六爻。以配三才。初與二。地也。三與四。人也。五與上。天也。已離於淵。未登於天。則龍之神變不測者亡矣。故九三直以人事言之。不取象於龍也。進於九四。近於天矣。足以神其變化。故云或躍在淵。九二之在田。豈非離乎淵乎。曰田。水上也。謂其遊行之地也。亦猶雲氣飛鳥往來者。謂之天衢也。櫟翁稗說。

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說者曰。陰陽俱傷也。竊謂龍也者。非陽也。陰而自凝於爲陽者也。陰之旣盛。自凝於陽。故云其血玄黃也。聖人方以陰之敵陽。戒其必傷。何遽言陽之傷也。牝馬之象。可以盡坤之柔順利貞乎。作易者。就人之所易知者。爲之象耳。將謂龍之神化不測。亦足以配乾乎。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