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西青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年1月 |
序 言
編輯「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西青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共西青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西青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本綱要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發展任務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職責和安排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據,是指導西青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是全區人民共同奮鬥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的新征程
編輯「十四五」時期是西青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必須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中體現西青擔當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好西青開好局、起好步。
第一節 發展基礎
編輯「十三五」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紮實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西青的實施,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經濟發展呈現出結構優、動力強、效益好的良好態勢。大力實施汽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壯大,2020年預計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6.2%,成功獲批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順利通過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驗收。服務業經濟規模顯著提升,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5.8%。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分別達到611家和605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85%,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市領先地位。財稅結構日益優化,2020年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7.6%。「三去一降一補」和「破」「立」「降」取得實質性進展,轉型升級企業952家,分類治理散亂污企業2076家,盤活空置樓宇63.1萬平方米,2019年工業園區治理考核全市第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紮實推進。持續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激活內生動力,八方面27項任務舉措全面開展,產業、交通、生態三大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計引進北京項目490多個,協議投資額超過1600億元。承接平台集聚效應顯現,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累計註冊企業47家,海康威視、中科創達、奇安信、福斯集團、味多美、長城實業商業、聯物科技大數據、北京經緯恆潤、北京岳華科技等一批高質量京企落戶西青。主動對接服務雄安新區,楊柳青鎮、辛口鎮兩個美麗「口子鎮」全力建設。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深度融合,天津南站樞紐功能逐步提升,完成當楊路等對接路及斷頭路建設。在全市率先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
深化改革卓有成效。法治政府建設縱深推進,獲評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有力推動,90%以上的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縮短到1天,設立登記時間不超過半天,西青生活垃圾處理廠PPP項目創造了全市最快開工記錄,元氣森林項目更是成為全市首個「拿地即開工」成功案例,2019年代表天津市參與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取得優異成績。智能化建設應用邁出新步伐,建成南、北2個市民中心,2個政務服務「無人超市」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實現281項行政許可事項、公共服務事項和公共資源交易「一門辦理」、涉企審批服務事項「南北通辦」。國有企業改革實現新突破,「3+1+1」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基本形成,累計完成8戶新設混改企業、註銷清退企業84戶。順利完成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紮實推進。經濟發達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運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全面完成161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區村級集體資產達到712億元。籌備成立津門湖街道辦事處,推進赤龍南街區劃調整。落實「飛地」基層治理屬地化工作,完成與紅橋區、南開區、河西區行政區劃調整和「不接壤插花地」社區整建制移交。
城鄉建設有序發展。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新104國道西青段、津靜複線等國省幹線公路和卉錦道、學智路等主幹道路,打通澤楊道、潤楊道、星光路等斷頭路。大力推進軌道交通體系建設,高質量完成《接駁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9—2035年)》,積極推進雲巴示範線論證實施,協同推動津滄高速收費站南移、津石高速新建以及地鐵7號線、10號線周邊徵地拆遷和配套設施建設。規模部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新建5G基站2641個,宜科「5G+智能製造聯合實驗室」榮獲天津市5G應用典型案例。穩步推進供熱老舊管網改造,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9.9%。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完成「拆違治亂保安全美化環境促發展」三年專項行動,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設930餘萬平方米。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完成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改造59.22萬平方米、農村困難群眾危改195戶,新建及提升改造農村公廁365座、戶廁8289座。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王穩莊鎮示範小城鎮、張家窩鎮示範小城鎮一二期建設全面完成,中北鎮、楊柳青鎮特色小鎮創建初顯成效。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成功獲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面落實推進耕地保護「田長制」,創造性提出「棚長制」工作體系,在全市率先實現規劃保留平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獲得國務院表揚激勵。
生態環境全面優化。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王穩莊鎮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狠抓空氣污染治理,深入抓好「五控」措施,關停取締工業園區(集聚區)31個,燃煤鍋爐實現基本清零,全面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全區PM2.5年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22%。全面完成農村「煤改電」「煤改氣」工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0%。狠抓水污染防治,河湖水域「全面掛長」,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實施了南運河、中亭河、南引河等20條(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黃家房子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新東場泵站重建工程,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通過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覆核,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50%,地表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23.85%。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國土綠化行動有序開展,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啟動建設,全區累計造林8.5萬畝,市區最大濕地公園—水西公園於2018年正式開放。垃圾分類取得顯著成效,分類設施覆蓋率超過95%。
民生事業蓬勃發展。連續實施民心工程,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城鄉居民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參保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果,戶籍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3.06%。全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待遇達到全市最高水平,累計發放各類醫療補助3.46億元,支付農籍居民參保補貼1.46億元,惠及群眾19萬餘人。基礎教育優質化發展取得新進展,新增幼兒園70所、中小學8所,分別增加學位18760個、9180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啟動西青區中醫醫院和西青醫院二期建設,新建改造赤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大寺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110個,總床位達到2788張,積極引入石氏總醫院、微醫集團等優質民營資本,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全國健康促進區、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區和全國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範區,疫情防控集中隔離保障組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城市安全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成功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就業局勢穩中向好,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面建成「8+1」社會救助體系,新增日間照料中心36家,開辦老人家食堂試點104家。連續四年做好提前和延長供暖工作。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力度空前,建立「1+N」項目幫扶體系,累計完成幫扶項目39個,被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實施兩輪區困難村幫扶,共幫扶困難村31個,建成產業幫扶項目44個,實現所有困難村集體經營收入每年超過50萬元。
文化魅力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群眾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全國雙擁模範城,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稱號。楊柳青古鎮國家5A級景區創建通過市級驗收,推動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上升為全市唯一的國家標誌性工程,採用同雄安新區建設相一致的「國際諮詢」模式,通過聘請專家「評」、赴先進地區考察「學」和組織專班研究「論」等形式,持續深化完善規劃設計方案。文化遺產價值持續推廣,開設了楊柳青年畫大專班和本科班,成功舉辦第二屆、第三屆「運河記憶」非遺展,連續舉辦第十三至第十七屆西青區民俗文化旅遊節。文物保護修繕有序開展,累計鑑定單體房屋建築50處,排查重點文物單位11家,解決隱患23項。打造王穩莊稻香文旅綜合體、第六埠「重走長征路」等一批旅遊產品,接待遊客總量、旅遊綜合收入較2015年分別增長139%、167%。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率不斷提升,改造完成區圖書館和文化館,成功獲評國家一級館。體育事業成績斐然,成功引入李寧體育公園,率先完成區級「五個一」工程,實現行政村、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三次蟬聯全市運動會金牌榜榜首。
同時,西青也處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緊要關頭,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腦袋上的「津門」需要進一步打開;現代產業體系仍不完善,創新發展動能不足,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務還有短板,距離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有差距。
第二節 發展環境
編輯「十四五」時期,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步入新階段,西青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多重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在逐漸形成。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使開放程度較高的西青經濟受到影響,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由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勝利進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時代、新目標和新任務。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同時,我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十四五」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有利於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國經濟發展開闢空間,也為西青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從全市看,天津承擔着多項重大國家戰略,擁有改革開放先行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先行先試的優勢條件,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不利因素逐步消除,特別是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天津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西青作為天津未來發展重要機遇地區,立足資源稟賦和「雙重優勢」,在天津確立「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發展目標,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服務「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進程中,迎來了更好落實區域定位的新機遇,增添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也承載着區域轉型升級的更高要求。綜上分析判斷,「十四五」西青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和一系列有利條件,要胸懷「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好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第三節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編輯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確定的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遠景目標要求,到2035年,西青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建成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台階,自主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先進製造業強區;「兩城」發展格局全面形成,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全面完成,成為天津西部新城市中心;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建成法治西青,平安西青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全面建成文化強區、教育強區、健康西青。
第二章 「十四五」時期西青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主要目===
編輯第一節 指導思想
編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着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兩城三帶三區」發展布局實施,加快完善現代化新城治理體系,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開好局、起好步。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編輯「十四五」時期,西青經濟社會發展要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總量和結構、開放和自主、發展和安全的關係,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西青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區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着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堅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系統觀念。緊密結合西青實際,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編輯着眼於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的遠景目標,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基本形成「兩城」發展格局。賽達新城、西青輔城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南北互動、功能互補的新增長極。賽達新城產業實力顯著增強,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建成產城融合範本。西青輔城空間布局更加優化,核心能級全面提升,創新資源加速集聚,成為全區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科創中心。
——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西青城區、大寺片區作為天津市機遇地區的發展潛能,建設區域創新轉化示範基地,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
——建設生態宜居標杆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更加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林水綠城相融相依的生態結構初步形成。
——建設現代化治理樣板區。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城市品位、歷史韻味和人文魅力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建設美好生活示範區。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教育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專欄1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 指標 | 2020年 | 目標 | 屬性 | |
---|---|---|---|---|---|
預計數 | 2025年 | 年均增長﹝累計﹞ | |||
經濟發展 | |||||
1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 | 0.5 | 6左右 | —— | 預期性 |
2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92 | 92.5 | —— | 預期性 |
3 | 製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31.5 | 35 | —— | 預期性 |
4 |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 35 | 40 | —— | 預期性 |
5 | 全區市場主體數量(萬家) | 9.38 | 13 | —— | 預期性 |
創新驅動 | |||||
6 | 研發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 | 3.85 | 3.88 | —— | 預期性 |
7 |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家) | 611 | 870 | —— | 預期性 |
8 | 每萬人口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數(件/萬人) | 9.5 | 11.5 | —— | 預期性 |
9 |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 26 | 30 | —— | 預期性 |
10 | 限上高技術服務業及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 43.2 | 45 | —— | 預期性 |
綠色生態 | |||||
11 |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20﹞ | ﹝15﹞ | —— | 約束性 |
12 |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22﹞ | 達到天津市要求 | —— | 約束性 |
13 | 空氣優良天數比例(%) | 65.1 | 達到天津市要求 | —— | 約束性 |
14 | 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 | 20 | 達到天津市要求 | —— | 約束性 |
15 | 森林覆蓋率(%) | 12 | 14 | —— | 約束性 |
民生福祉 | |||||
16 | 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 2.8 | 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 | 預期性 |
17 | 城鎮調查失業率(%) | 5.5 | 6以內 | —— | 預期性 |
18 |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5.4 | 15.4 | —— | 預期性 |
19 |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 1.97 | 達到天津市要求 | —— | 預期性 |
20 |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 20.62 | 23.32 | —— | 預期性 |
21 |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 85 | >90 | —— | 預期性 |
22 | 人均預期壽命(歲) | 81.89 | 82.38 | —— | 預期性 |
註:﹝﹞內數據為五年累計數。
第三章 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大戰略」促進新發展
編輯堅持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歷史機遇,主動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着力推進重點領域深度協同,增強承接能力和協同服務能力,在落實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西青擔當。
第一節 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編輯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不折不扣落實國家疏解清單,吸引集聚一批央企和總部型企業在西青設立企業總部、二級公司,深化與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企業總部、大型央企的合作,統籌推動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運用市場化招商機制引進一批符合西青發展定位的優質北京外溢項目。
精準打造「2+X」承接平台。紮實推動「京津冀現代服務業平台—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建設,圍繞科技研發、科技商務等產業,構建京津冀現代服務業平台標杆。積極爭取國家、市級支持,大力推進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微中心」建設,努力打造成為設施完備、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專業化發展的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支持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市級承接轉移平台梯隊,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圍繞先進製造業、新型能源活動、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現代技術服務與創新創業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構建京津冀新興產業平台。提升學府工業區、賽達工業園、中北工業園、汽車工業區等綜合承載能力,在優化分工中集聚新動能,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專欄2 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點載體
(一)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依託京滬高鐵、津滄和津雄兩條規劃城際鐵路、地鐵3號線和津靜支線(規劃中)、津晉和津滄高速公路等城市主次幹路,健全支撐產業發展的項目、企業、創新、承載、要素五大體系,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重點完善區域基礎與配套設施,推進內部道路、瑞達路、津滄高速至天津南站專用通道二期和三期等工程建設,推動樞紐地下空間開發、綠道景觀、海棠園、柳靜路南延、柳靜路北延、高速公路改造、南站前廣場公園等工程實施。加快推動湊湊總部、茶米茶總部、光啟商業管理、新合作商貿集團總部等京企項目建設,加快鵬瑞利國際健康商旅城、復星旅文復游城商業綜合體、杉杉奧特萊斯商業綜合體建設。
(二)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爭取與中關村科技園、雄安新區共建特色產業園區,深化創新分工與產業協作,吸引一批高端京企落地生根,着力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開啟產業轉型升級新篇章,打造新時代西青經濟騰飛新力量。加快推動鵬博士工業智能大數據產業園、中電(天津)大數據、元氣森林北方生產基地、東華軟件研發中心項目等項目建設。
第二節 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
編輯建立對接對話長效合作機制。認真落實津冀兩省(市)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支持雄安新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任務措施實施,積極爭取與雄安新區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的互訪交流機制,着力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政府間合作體系。探索建立跨區域園區合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利益爭端處理等機制。
打造美麗「口子鎮」。高標準、高水平推進辛口鎮、楊柳青鎮兩個「口子鎮」建設,加快推進鐵空聯運暢行工程、環保強化工程等十個專項任務,全力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的辛口生態康養綠鎮、古韻傳承格局現代的楊柳青文化名鎮,建成津雄發展軸上的核心節點。
第三節 擴大重點領域協同聯動
編輯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落實交易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吸引京津冀優勢要素向西青集聚。搶抓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機遇,全面對接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積極融入京津冀科創大走廊,沿京津走廊建設一批要素高度集聚的科技創新重要承載區和科技創新平台,承接北京科技資源外溢。下大力氣融入京津冀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合作,推動名校名院名所建立西青分校分院分所。探索協同創新共建共享模式,推進院地、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創新基地、創新聯盟和轉化基金,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
深化重點區域改革創新。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天津南站交通樞紐作用,高效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助力打造京津雄「半小時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時交通圈」,積極配合津雄城際鐵路和津滄城際鐵路建設,推動天津南站成為京滬與津雄客流鐵路通道交匯點。提升與雄安新區毗鄰地區公路交通服務能力,提高與武清等相鄰區聯繫便捷度。加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控,深入推進獨流減河等跨界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等聯防聯治,共同落實定期會商、聯動執法、聯合檢查、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實現協同治理。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鼓勵有條件的區中小學(幼兒園)與京冀開展跨省(市)域合作辦學,加強校外教育資源統籌使用,共建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和活動中心等。深化醫療保障協同發展,有序推進京津冀檢驗結果互享互認、異地醫保結算和醫聯體建設。深度拓展公共衛生體系,加強疫情防控、應急管理等方面合作交流,支持京冀優質醫療機構和醫療人才在西青開設分支和執業。
共建文化旅遊發展高地。全力融入京津冀旅遊市場和服務一體化發展,結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對接雄安新區聯合推出「天津(楊柳青鎮)—大清河—白洋淀—雄安新區」跨區域旅遊線路,打造獨流減河河口、楊柳青古鎮等一批高品質的休閒旅遊節點。依託高鐵站點,推出「高鐵+景區門票」「高鐵+酒店」等快捷旅遊線路和產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時尚多元跨界融合,搭建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橋梁,提升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第四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編輯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區戰略、人才強區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打造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第一節 着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編輯加快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壯大。深入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力度,加快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動態儲備科技型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對象,形成規模龐大、層次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梯隊。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促進企業上市上板。
實施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着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引育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建立高成長潛力企業庫,推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評價入庫,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領軍(培育)企業,構建「雛鷹—瞪羚—科技領軍(培育)企業」梯級培育體系。加強獨角獸企業培育,在應用場景、數據支持、評價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
培育創新型小微企業。鼓勵科研人員、在校大學生、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學生創辦創新型初創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在創新型初創企業掛職或合作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引導各類孵化載體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加快孵育科技型企業,培育一批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的中小創新型企業集群。
第二節 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編輯積極爭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台布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大力吸引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源頭供給,積極爭取在智能科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謀劃建設市級實驗室和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推動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量質齊升,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優勢創新型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共同體,聯合開展有組織創新、協同創新、技術集成的重大研發與應用,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鼓勵大橋焊材、鋰離子動力電池、注射劑包材技術、工業互聯信息物理系統工程等已認定的市級重點研發平台提檔升級,加快經緯恆潤天津研發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國家試點工程、中科(天津)創新谷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聚焦信創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領域,鼓勵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專項,聯合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鼓勵企業培育一批「殺手鐧」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圍繞第三高校區創新資源,聚焦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密切開展共建產學研實訓基地和共用科技創新平台等合作。主動對接北京、上海、粵港澳、合肥等國家創新高地,推動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中汽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天大寶潔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創新突破,增強平台的共性技術研發、中試、應用示範等功能,建立健全與產業鏈相配套的共性技術研發平台體系,提高孵化率和轉化率。鼓勵組建企業主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升天津市自動化與信息化等創新戰略聯盟的資源組織和創新支撐能力。
推動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發揮標準機構、測試環境等優勢,積極探索跨行業標準化工作新模式,加快行業關鍵急需標準制定和驗證,加強測試評價體系建設,促進行業管理制度和規範完善。規模部署蜂窩車聯網C—V2X網絡,在重點區域開展交通設施車聯網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統能力提升,推動車聯網安全管理、通信認證鑒權體系和信息開放、互聯互通的遠端服務平台建設。深度挖掘多場景應用與服務,開展車聯網信息服務,推動車聯網與智慧交通深度融合,以「築巢引鳳」方式搶占智能網聯車發展制高點。
第三節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編輯全面推動西青大學科技園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依託第三高教區的學科資源優勢,支持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等高校建設西青大學科技園,探索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駐區高校院所學科、科研、人才優勢轉化為西青發展內生動力,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推動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和城市社區「三區聯動」發展。建立大學科技園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定期評估和科學監測。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配合市級部門落實落細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分配權改革政策,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匯聚高校院所、市場主體多方力量,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以市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為核心,構建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交流平台,發展一批特色明顯、服務能力突出的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加強技術轉移管理人員、技術經紀人、技術經理人等人才隊伍建設,構建技術轉移網絡。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做強58眾創、青奧華陽、天卓同創、凌奧創意、賽達啟航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區(街區),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新型孵化載體。
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支持金融科技引領創新發展,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支持企業在西青發起設立服務創新創業的徵信、支付、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完善產融結合的金融支撐體系,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及專項投資,推動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支持企業積極開展併購重組。深化科技信貸創新,支持企業開展科技信貸融資、債券融資、商票融資和融資租賃,支持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不斷擴大信貸規模,完善多方合作的市場化風險分擔機制,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加快創新產品推廣應用。面向高質量發展和社會治理需求,以數字化和應用場景賦能經濟發展,培育優化新經濟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裝備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示範應用。擴大首台套保險補償範圍,加大對「0—1」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的採購力度,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創新產品研發和規模化應用。拓展新技術應用場景,實施「5G+X」工程,形成更多有創新性的共性技術解決方案及標準。支持企業通過服務型製造、共享製造、融資租賃等方式,為重大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
第四節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編輯完善科技宏觀管理體系。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改革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和支持方向。持續推進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突出質量、貢獻、績效導向。優化項目組織實施機制,探索技術攻關類和成果轉化類兩種揭榜制模式。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創新政策研究,優化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培育科研創新活力。大力推進全域科普,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區建設,持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和專利申請質量。實施知識產權強企工程,開展專利消零行動,積極推進企業圍繞核心產品(技術)實施專利布局,不斷提升核心產品(技術)專利密度,增強產品(技術)的市場競爭力。開展知識產權特色小鎮培育,激勵特色小鎮各類主體創新創業。引導企業制訂商標品牌發展規劃,提高商標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企業商標文化。
第五節 構築人才集聚高地
編輯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強化效益意識和柔性引才理念,建立靈活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深入落實「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出台西青人才新政2.0版,打造全市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加快編制高層次人才和產業急需人才引進圖譜,重點引進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成就的高精尖缺人才、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和彌補優勢產業關鍵環節缺失的高端團隊。突出「項目+團隊」引才,鼓勵領軍企業打包人才、團隊、技術專利等資源「帶土移植」。
完善人才成長機制。深入實施傑出人才培養計劃,重點遴選培養一批院士後備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實施「金字塔」培養工程,積極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科技創新人才;深入實施「海河工匠」工程,大力培育具有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勞動者大軍。立足天津市半導體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打造「五鏈」融合的產業創新人才生態體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落實好企業家建設「111」工程,打造高素質企業家隊伍。暢通重點人才工程申報和對接渠道,為人才參與重大戰略任務、加快成長創造更多機會。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鼓勵和引導設備先進、師資雄厚、技術領先的企業建立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聘請新動能領域知名專家授課,更新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提升人才學術技術素養。
持續優化人才環境。落實全市創新人才評價、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激發人才活力。努力營造青年友好城市環境,吸引青年群體紮根創業,為西青發展注入青春活力。積極搭建人才承載平台,建設集職業提升、創業孵化、人才測評、成果轉化、融資代理等為一體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強賽達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學府工業區兩家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管理,引進優質海外人才,強化激勵措施,完善退出機制,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加強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建設,完善人才聯繫服務制度。提升「海河英才」落戶服務質量,簡化「雲落戶」流程,使人才落戶更快捷更方便。完善人才配套服務保障措施,幫助解決落戶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健康醫療等人才關切的實際問題,讓西青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實現夢想的熱土。
第五章 加快構築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編輯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並舉、傳統產業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並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1+3+3」現代製造業產業體系,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強區,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
第一節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層級。堅持製造業立區,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三大優勢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縱深發展,圍繞集成電路、核心硬件及基礎元器件、軟件及服務外包等核心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發展前景好、技術水平高、價值含量高的重大項目,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打造國內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和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步伐,聚焦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成套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工業機器人和軌道交通裝備,打造天津市裝備製造產業升級重要引擎。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重點發展現代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等領域,建成天津市智能醫療集聚地。全面加強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智能科技為引領,乘勢開啟信創產業。搶先布局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重點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後市場等領域,提升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促進電動智能底盤、新能源電池、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突破,壯大智能網聯車產業集群,打造天津市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發展基地。突破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先進車用材料、高端焊接材料、動力電池、風力發電等細分領域發展,打造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發展示範區。
專欄3 「1+3+3」製造業產業體系和重大項目
堅持製造業立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以智能科技為引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為主導,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新能源、新材料為支撐,構建「1+3+3」現代製造業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百億級產業集群。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圍繞量子科技、先進材料、未來網絡、下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超前布局和發展一批未來產業,以未來引領現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5G+AI」數字園區建設,實施全生命周期管控,建設國內領先的智慧園區新典範。推進中芯國際T3擴產、中電長城大數據與信息安全服務產業示範區、奇安信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啟迪西青智慧城、海瀾德產業園、東軟物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實施。推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中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數字鄉村等技術和場景應用。
(二)高端裝備製造。重點推動中車四方、江蘇康眾、天銀汽車、日本友成汽車配套、久泰正北精密產業基地、丹麥SP集團鴻飛世行、盛馳電梯、新宇塗鍍、京華道汽車產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
(三)生物醫藥。重點推動盈科瑞(天津)創新醫藥研究有限公司實驗室、中國大冢特醫食品基地、天津萬旭醫藥科技創新藥研發中心、華潤聯通中藥飲片加工、康匯醫療三級綜合醫院、宏仁堂醫藥生產、中電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
(四)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實施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提升工程和戰略投資者引育工程。建設智能網聯車測試場,推動勝維德赫汽車後視鏡總成生產、天銀汽車零部件智能生產研發平台、科世得潤汽車線束、立和汽車服務外包智能園、希迪智駕研發項目等項目落地。加快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
(五)新能源。重點推動天津崑崙津西燃氣有限公司調壓站、風光農綜合開發新能源等項目建設。
(六)新材料。重點推動千住金屬新材料、拓百世新材料、正威新材料智慧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
第二節 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
編輯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結構調整。完善以研發與專業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高端商務服務為主導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打造天津市兩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研發與專業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工業設計、創新孵化等領域。信息技術服務整合提升「雲上西青」等大數據資源,培育大數據智能應用場景、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打造天津市智能製造和智慧服務標杆區。高端商務服務依託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和梅江會展中心,推動總部經濟集聚化和會展業專業化發展,形成高端商務服務產業集群。優化物流布局,「騰籠」落後產能,提升產業能級,重點圍繞辛口鎮、王穩莊鎮、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打造更加智能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深化生活性服務業供給側改革,以文化旅遊、文化教育為突破方向,培育壯大養老健康、新零售等新興產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打造天津市美好生活示範區。文化旅遊產業重點發展智慧旅遊、綠色生態旅遊、文創設計、影視動漫等領域,打造「有文有武有花香」生態休閒旅遊門戶名片。文化教育積極引入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等藝術類學校,打造文化教育產業集群。養老健康服務重點發展第三方醫藥研發和健康服務產業,在中北鎮、辛口鎮、張家窩鎮、李七莊街等街鎮布局養老服務機構,促進西營門街健康醫療大數據、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大健康醫養綜合體等優質項目聚集,打造輻射京津冀地區生態養老健康服務示範區。新零售產業借力「互聯網+」升級,重點發展電子商務,聚焦跨界消費、主題街區等模式,打造本地零售業態品牌。
專欄4 現代服務業發展工程
(一)生產性服務業。重點推進國藥德維洛譜產業園、新華國際大學科技園、青創廣場、58眾創等為主體的西營門新經濟產業園、天津華僑城LOFT文化創意產業園、京東5G智能包裝分揀產業園、西青智慧園、天津·京津冀智能製造供應鏈與工業服務產業園、心海億航心理大健康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穩步推動嘉宏供應鏈結算項目、物美總部、工業互聯網平台北方總部、津版傳媒、工業互聯網生態創新基地暨忽米網京津冀總部、華寧電子研發總部等重大項目實施。
(二)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推動光達綠色食品產業園、大美稻香文旅綜合體、星悅中心商業綜合體、大寺鎮地鐵上蓋、李七莊地鐵上蓋、中北鎮地鐵上蓋、萬科·華僑城商業綜合體、張家窩鎮體育公園、梅江天街、民營500強母嬰電商智慧倉儲及結算、碧城農產品批發市場擴建等項目落地實施。
第三節 暢通國內市場循環
編輯全面增強商貿服務功能。培育提升楊柳青鎮、中北鎮、精武鎮等高品質商圈,建設一批特色商業集聚區,建設精武汽車廣場等一批中高端商業載體,支持永旺購物中心、山姆會員店、宜家家居等商業設施不斷做大做強,努力打造津城西部消費中心。豐富現代商貿業態,培育一批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批發和零售企業,打造商貿龍頭企業。在引進首店的同時製造更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
全面促進消費。積極探索「消費的擴大和升級→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培育新型消費,加強直播電商、社交電商、5G消費體驗發展,引進行業內知名電商企業建設區域總部,打造電子商務集聚區。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項目化推進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宅經濟、無人經濟、無接觸配送等發展,形成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消費增長極。提升傳統消費,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等更新置換及回收處理,完善便民網點、標準化菜市場、物流配送等社區商業服務體系,實現消費升級。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激發西青區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專欄5 高品質商圈和商業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
(一)楊柳青商圈。提升改造楊柳青金街。推動樹蛙部落忘憂花園、楊柳青大酒店、楊柳青養老院、楊柳青雲巴總站商業綜合體等項目落地,打造大運河沿線新的文旅配套服務區。整合楊柳青莊園、東淀生態區、高爾夫度假區、鎮北農家樂等資源,打造鎮北生態休閒旅遊區。
(二)精武鎮商圈。以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為核心,打造精武文化小鎮,提升常青藤國際藝術小鎮、大梁國際文化產業新城等項目,重點建設馬家寺村特色文化旅遊、牛坨子村健康養老等特色項目,打造健康文旅產業集群,形成精品文化旅遊圈。重點推進長城實業「愛情廣場」、西悅城商業綜合體、迪麥家居生活廣場等體驗式購物場所,形成高級商務服務圈。打造姚村夜市等大學城消費聚集區,促進消費升級,帶動購物、娛樂、休閒產業發展,形成網紅消費夜市消費圈。
(三)中北鎮商圈。重點建設華僑城運河水街、新城市中心二期、永旺南、美亞創意產業園,打造大運河商務區的新中北、新城區和新商圈。提升改造天津曹莊花卉南北廳。
(四)西營門商圈。打造運河文旅帶、商圈,重點建設文化廣場、商業綜合體。
(五)張家窩商圈。提升改造社會山文旅港,打造楓雅道沿線新商圈。
(六)李七莊商圈。依託和中心城區交融的區位優勢,推進鄧店藍湖城市商業綜合體、梅江天街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梅江會展影響力,繁榮外環城市帶。
完善消費體制機制激發消費潛力。主動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以網絡提速降費推動信息消費,鼓勵社會辦醫引導健康消費,落實帶薪休假擴大假日消費,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體系。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全消費者維權體系。加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全面提升質量品牌,深入開展老字號品牌振興行動,培育和認定一批有特色叫得響的地方特色品牌。積極落實國家消費稅改革政策。發展消費金融,鼓勵商業銀行優化信貸技術和方式,增加信貸產品供給。
拓展投資空間。發揮政府投資項目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着力在「補短、強弱、升級、奠基、惠民」上下功夫,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推動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項目。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培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區域經濟內生增長機制。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築改革開放新高地
編輯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第一節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編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穩妥推進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動低效企業、空殼企業退出市場。加快推動開發區管理運營體制改革落地到位,激發開發總公司企業發展活力。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發揮中芯海河基金、天津宜科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永鈦海河基金、奇安菁英創業投資基金等基金作用,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運行質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有序推進區屬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加強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切實轉變出資人代表機構職能和履職方式,依法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有效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實現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厚植民營經濟發展優勢,培育壯大民營經濟主體規模,到202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以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准入政策措施,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與其他資本享受同等待遇。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暢通金融、財稅等優惠政策傳導路徑,確保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強化政銀企對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多措並舉紓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
第二節 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
編輯遵循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不斷優化西青區市場體系,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准入限制,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探索建立西青區市場准入績效評價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形成制度保障。健全產權保護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培育和弘揚公平競爭文化,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落實電力市場化改革。
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科學實施土地成片開發,編制西青區土地徵收成片開發方案。支持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和存量載體,探索解決規劃調整、土地供應、收益分配、消防驗收、歷史遺留用地問題。完善工業用地多主體多方式供地制度,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需求,適當加大向新產業、新業態的土地供給傾斜。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司法公信、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打響「信用西青」品牌。加強信用信息基礎建設,完善西青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統。探索跨區域信用合作共建,開展信用園區、信用街鎮和誠信企業創建活動。健全政務公開協調機制,建立政府公開承諾制度,持續開展政務失信問題專項治理。探索推行公共安全領域執法公開。支持協會商會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加強安全生產、人力社保、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信用制度建設,完善主動信用承諾制度、紅黑名單管理制度、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信用評價和分類監管制度,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加強個人誠信建設,推動完善個人實名登記制度,建立重點領域個人誠信記錄,探索建立誠信積分評價機制。探索信用應用創新,鼓勵金融機構「信易貸」以及「信易批」「信易行」「信易游」等創新應用。
第三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編輯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行政權責清單制度,推動「證照分離」「照後減證」「一企一證」改革,完善「一門、一窗、一網」改革,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制度,進一步精簡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優化西青區「政務一網通」平台功能,推動政務信息網絡互通共享,深化業務協同,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努力建設「理想信念最牢、擔當作為最強、辦事效率最高、服務品質最優、營商環境最好」的全市一流政務服務。完善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公司」管理機制,突出精簡高效管理特色。高標準承接市級下放事權。鞏固落實經濟發達鎮賦權改革成效。
全力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世界標準、國際通行」要求,加強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智能數字化服務型政府,應用互聯網思維統籌配置全區相關資源,依託西青區大數據中心打造集「經濟駕駛艙」「在線店小二」「政務服務旗艦店」於一體的「親清西青」企業發展服務平台,實現「一網通辦」「一鍵問政」「一屏統攬」。用三年時間使西青營商環境達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標準。
建立現代地方財稅體制。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強化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主動落實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科技等領域區財政事權改革,推動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新型區財政關係。推動預算管理改革再上台階,嚴格實行零基預算,完善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深化政府採購改革方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搭建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平台。持續落實「政企會客廳」企業接待日制度,形成政府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常態化機制,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涉企政策制定前廣泛聽取企業家意見、涉企政策制定中暢通企業家訴求渠道、涉企政策制定後加大宣傳和執行監督力度,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營造企業發展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
第四節 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
編輯全方位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適應國內經濟循環的經濟布局,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以智能網聯、集成電路為突破口,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和發展主動權,全方位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全面梳理適應國內經濟循環面臨的痛點、斷點和堵點,判斷出各類風險及其傳遞方式,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外循環。主動參與上海進博會、北京服貿會、廣交會、東盟博覽會等國際化展會平台,大力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鼓勵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推動西青製造和西青服務走出去。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提升外貿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探索與境外產業園合作模式,打造國際合作承接載體。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利用世界智能大會分論壇和夏季達沃斯論壇,向世界宣傳西青文化,讓世界了解西青,讓西青走向世界。瞄準智能科技、智能網聯車等領域,積極引進全國知名巡迴展和國際性會展。積極參與「魯班工坊」建設,創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和創新聯盟方式,搭建起西青與世界溝通橋梁。創新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營銷機制,完善國際旅遊服務體系,提升國際旅遊吸引力。
第五節 書寫招商引資新篇章
編輯構建大招商格局。將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作為招商引資「1號工程」,發揮駐京招商中心「橋頭堡」作用,深化與首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企業總部、大型央企的對接與合作。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對接合作,鎖定民營500強、上市企業、民企總部等重點招商目標。強化國際交流合作,向東北亞、歐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友好城市延伸,加強與海內外各類商會、協會的聯繫,深化互動,加大外資引入力度。
實施精準招商。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鏈招商,聚焦總部經濟、龍頭企業、隱形冠軍開展招商,努力做強產業鏈,形成大產業,打造新集群。繪製產業圖譜和全球招商地圖,建設全球招商項目庫和數據庫,建立面向重點招商目標區域的全球招商網絡,瞄準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10強企業,按圖索驥開展強鏈、補鏈、延鏈精準招商。圍繞「1+3+3」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技術、高成長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布局下一代汽車產業鏈。加大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等專業化程度高、智力要素密集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力度,實現與高端製造業的耦合發展。圍繞擴大消費的需要,引進一批重點商業及特色文旅項目,努力打造西部休閒新地標。
完善招商工作體系。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招商主體、處處都是招商環境、事事都是招商形象的理念,「全域、全線」開展招商。發揮部門招商作用,運用進博會、廣交會、津洽會等國內外展會,全面推介西青。完善駐外招商機構網絡,增強北京、深圳、日本和歐洲等駐外招商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探索在更多國內新興區域設立招商機構,密織招商網絡。借鑑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模式,借力存量企業「以商招商」引進產業特色凸顯、集聚效果明顯的產業園。運用大數據思維和數字化手段,拓展重點目標城市的投資促進網絡渠道,組織開展雲簽約,提升招商影響力。堅持實施市場化專業化招商,開展中介招商、平台招商、園區招商、代理招商,創建招商新機制。
第七章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編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係,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第一節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編輯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與現代都市型農業相匹配的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保證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應。紮實推進小站稻振興計劃,建立完善「小站稻」振興種源供應鏈和優質種源保護體系,推動區種源基地建設,打造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區,發展蔬菜種業,提純復壯沙窩蘿蔔品種,把西青種子博覽會辦成永不落幕的博覽會,形成「南廣州南沙、北天津西青」國家種業新格局。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加快中化MAP示範農場、中化集團「一心兩園三基地」等項目建設。推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打造辛口沙窩蘿蔔、王穩莊小站稻、中北百年花鄉等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打造全市優質「菜籃子」產品供給區、現代都市型農業示範區和農產品物流中心區。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結合網紅直播、田園康養等新興產業,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認養農業、都市農業、分享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農民增收新空間。打造智能農業平台,推廣「物聯網+農業」「電商網+農業」「信息網+農業」三網聯動。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高標準編制村莊規劃,突出村莊規劃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指導作用。持續推進「雙軌並行」村民康居全覆蓋,穩步有序推動撤村建居。保護鄉村傳統風貌,打造辛口沙窩蘿蔔特色小鎮以及馬家寺、小卞莊、第六埠等一批特色村莊,建成一批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示範村。持續實施危改分類補貼,加快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加快補齊村莊基礎設施短板,高效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升鄉村水、電、氣等配套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全域清潔化,深化「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持續推進農村拆違治亂和綠化美化工程,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建設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實施數字鄉村戰略,高標準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提升村莊寬帶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設施和服務水平。
推進鄉村文明和鄉村治理現代化。倡導鄉村文明,大力傳承和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戲曲進鄉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工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範化,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強化基層黨組織幹部隊伍建設。推動鄉村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構建「黨建+志願服務」工作格局。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積極探索民主決策運行機制,引導各村制定向善進取、簡便易行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村民民主協商、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積極作用,提升農村社區管理水平。
促進農民生活富裕。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推動農業二三產留在農村,增加農民就近就業崗位,鼓勵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主動盤活集體資源,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休閒旅遊、文化體驗等項目。
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和拓展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成果,完善農村困難群體主動幫扶機制,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有勞動能力監測對象勞動技能培訓。鞏固和拓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成果,圍繞產業幫扶、勞務協作、消費帶動、人才支援等領域升級加力,切實增強對口支援地區造血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
第二節 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編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落實戶籍制度改革,確保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區應落盡落。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切實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使農業轉移人口與城區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務,確保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
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配置標準,依據輻射範圍和人口數量,推動教育、衛生、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多種教育資源向鄉村傾斜,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開展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落實鄉醫補貼發放政策,健全基層「15分鐘就醫圈」。大力發展鄉村養老設施,探索「醫康養」融合等新型養老模式,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
促進小城鎮特色發展。推廣張家窩鎮示範小城鎮優秀經驗,加快轄區示範小城鎮項目實施,推進還遷房建設,完善社區服務、教育、文化、醫療、安全等功能。按照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四位一體」新型空間與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快完成中北運河商務小鎮、楊柳青文旅小鎮創建,爭取命名掛牌。推動精武鎮尚武文化、辛口沙窩蘿蔔小鎮、王穩莊智能網聯等特色小鎮培育,促進特色小鎮與產業深度融合。
高質量推動城市更新。加強低效建設用地、閒置樓宇資源「二次開發」,通過活化利用打造雙創空間、新型產業空間和工業旅遊載體。加快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改造,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城鎮老舊小區及舊樓區改造,更新完善水電氣熱路、消防、安防、便民市場等配套設施,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城市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細化工程,提高城市宜居品質,打造既能留住鄉愁又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城市風貌。
第三節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
編輯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鼓勵農戶以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獲得穩定土地經營收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提升經營管理效能,維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深化農村土地改革,落實好徵地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範運行。
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加快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制度障礙,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農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建立人才下鄉激勵機制,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增強鄉村崗位吸引力,出台教師、醫務人員、科研人員入鄉鼓勵措施,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幹事創業。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工商資本入鄉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金融服務薄弱區域的金融服務力度,提高網點覆蓋率,促進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向農村延伸,讓金融服務、金融產品進社區、進村鎮。發展鄉村普惠金融,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綜合運用獎勵、補貼等手段,加大對「三農」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領域。健全農業產業保險體系,擴大農業保險覆蓋,提高農村農業生產風險抵抗力。
第八章 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編輯面向京津冀、面向環渤海、面向「三北」,加快建設交通強區,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區。
第一節 構建便捷高效交通體系
編輯打造軌道交通體系。優化軌道交通布局,拓展軌道交通服務範圍,構建「市域鐵路+區域軌道+接駁軌道」多層次、一體化的綜合軌道網絡。推動地鐵2號線西延至楊柳青段,協同推進地鐵7號線、8號線、10號線、11號線等市級軌道交通骨幹線路和延伸線建設,積極推動天津中心城區至靜海市域(郊)鐵路工程西青段項目實施,做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周邊住宅、商業開發等。加密區級軌道交通網絡,建成雲巴示範線工程,以城市空間結構為框架,以鐵路客運站點、軌道車站以及主要功能區為節點,有序打造「兩橫一縱」的接駁軌道線網格局。
完善城市道路布局。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網絡連通性和可達性,推進友誼南路延長線、賓水西道延長線、京華東道、子牙河南路、廣樂道、羅浮路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改造拓寬武靜路、蘆北路、梨雙公路、賽達世紀大道、興華道、宏源道等主幹道路,完善博航環路等南站二期周邊配套道路,打通賽達八緯路東延線、賽達九支路、賽達十支路等一批斷頭路。推動重要節點互通立交建設,打通交通「瓶頸口」,完成辛老路、鴻運道等道路修建,疏解交通擁堵點。
構築城鄉快速交通網絡。穩步推進《西青區農村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實施,加快縣鄉道路建設,推動一批縣鄉道路提級改造。到2025年末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82.6公里。逐步形成以國省幹線為主骨架,區縣級公路為次骨架,鄉道、村道為脈絡的「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干支相連、四通八達、服務可靠」的公路網絡,合理銜接鄉村路網和幹線路網。
構建高效便捷換乘體系。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持續優化公交線網結構,進一步擴充「村村通」公交線路,新增公交站點,推動公交場站建設,完善公交專用充電站,合理施劃公交專用道路,提高公交出行效率。科學配置區域內軌道交通與公共交通換乘樞紐,實現常規公交與城市軌道交通之間的優勢互補。
加強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科學編制停車場布局規劃,合理調節、控制、疏導區域交通,促進交通秩序有序發展。優化設施布局,加快推動知景道、天安路、興華道、民和道等停車場(停車樓)建設,推動建設配套公共充電場站。完善停車收費的價格體系,強化價格調控,改善小客車停放秩序。
第二節 強化水安全保障
編輯增強供水保障能力。協調建立健全凌莊子水廠和楊柳青水廠等供水單位的長效監測機制,強化供水能力保障。持續推進供水管網、供水設施更新改造和水廠工藝改造,提高水廠出水水質標準,保障供水能力。加快二次供水系統改造,完善二次供水設備定期檢查及應急響應措施。推動供水管網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深層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鞏固提高節水型社會。堅持節水優先,細化實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舉措,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持續提升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鼓勵節水產品、節水技術等科技成果轉化,探索節水激勵機制,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強化工業重點用水領域節水減排,嚴格控制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加強節水宣傳教育,促進節水宣傳教育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
持續修復水生態。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實施水系連通工程,促進二級河道實現多種途徑的水系循環連通,構建魅力水環。加大東淀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啟動王穩莊鎮水環境修復提升工程,打造西西海濕地,實施濕地及周邊區域配套路網、水系改造等提升工程,切實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積極推進鴨淀水庫綜合治理,南運河、大沽排水河等河道生態修復,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鞏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南水北調中線)規範化建設成果。
建立水安全保障舉措。持續推動區域內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提高河道汛期排澇能力。開展積水片區改造,推進辛口鎮泰和路雨污水合建泵站、大寺鎮民和道雨污水泵站、中北鎮卉康道雨水泵站、南運河泵站等建設,增強雨污水排放能力。開展城市排水綜合整治,創新城市排水運行監管體制機制,分區域設立城市排水運行監管機構,推進全區城市排水運行監管一體化,不斷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減小城市內澇災害。協調推進東淀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現洪水「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確保蓄滯洪區有效運用。推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加大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的統籌和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第三節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編輯增強能源多元化供給。持續優化電網空間布局,加快重點和特點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梨園頭110kVA變電站遷址、開發區中芯國際T3項目外部電源線工程實施,推進賽達新城先導區高壓走廊電力空間規劃調整及遷改。積極對接電力公司,建立園區供電服務綠色通道,探索全新供電服務方式。加快編制《西青區燃氣發展規劃》,合理布局氣源配置,完善燃氣輸配系統、供應及服務設施體系,推進城區級、村鎮級燃氣設施體系協同發展。有序推進《西青區供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20—2035)》任務實施,科學合理設置熱力生產和輸配設施,切實做好鍋爐、管網、相關配套設備的維護保養,完善監測及應急處理機制。積極推廣清潔供暖模式,形成多元化、較為成熟的集中供熱運營模式,減少能源消耗,方便群眾生活。
推動能源消費清潔低碳轉型。編制實施西青區能源發展規劃、清潔能源利用規劃,高質量提供能源保障。擴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重點加大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着力發展分散式風電,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等其他能源。改良傳統能源使用技術,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支持楊柳青電廠煤電機組挖潛改造,提升電廠效率,保障供電供熱安全穩定。推動「雙城」綜合能源項目建設,推廣儲能技術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加氫站建設,為氫能源汽車的示範推廣提供保障。
第四節 推進數字西青建設
編輯打造智能交通強區。立足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優勢,加大基礎設施、數據服務和應用推廣建設力度,規模化部署車載終端,開展政務、公交、警用、醫用等車聯網信息服務,探索自主接泊、無人物流、車輛編組等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在全區有條件區域優先試行,推動車聯網與智慧交通深度融合,打造全國一流的智能交通應用示範區。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圍繞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積極布局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基礎設施泛在通用、智能協同、開放共享水平,構建高質量發展基石和智慧治理底座。實施5G和光網「雙千兆」工程,持續優化城市光纖網絡,推動骨幹網絡擴容升級,加快5G設施建設,推動5G技術在工業化聯網、醫療健康、在線教育、智慧旅遊、設施農業等場景應用。持續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建設,全面提升IPv6用戶普及率和網絡接入覆蓋率,率先完成電子政務外網、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應用IPv6改造升級。推動公路、電力、建築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市數字基礎設施服務能級。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以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轉型,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施數字智能化設備升級改造工程,建設一批標杆性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應用,推動企業向「互聯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落實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多領域應用場景,培育融合聯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力爭率先形成智能科技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西青方案」。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應用,打造線上線下一體的多維智慧服務體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交通運營、環境監管、執法指揮、智慧氣象等方面創新應用,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構建集城市運行監測、聯動指揮、治理協同、研判決策為一體的西青「城市大腦」。構建集數據匯聚、治理和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平台,推動教育、醫療、文旅資源共享,提升數據開發共享能力。推動智慧政務應用,建設「數字政府親清在線」平台,完善「政務一網通」功能,實現政府與社會信息資源融合。
第九章 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塑造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風貌
編輯秉持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西青特色,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和安全需要,優化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打造經濟上充滿活力和生態宜居的城市空間。
第一節 優化城鎮空間格局
編輯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全面摸清並分析國土空間本底條件,依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科學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性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按照剛性約束、保護優先、生態優先原則,編制落實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全面推進「多規合一」,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優化區域空間布局。樹立「緊湊城市」「精明增長」理念,嚴守城市開發邊界,合理挖掘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推動「兩城三帶三區」建設。加快建設賽達新城,打造以生態環境為依託、以現代產業體系為驅動、以產城融合為目標的生態創新示範城。加快建設西青輔城,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短板,增強要素承載能力,優化公共服務布局,全面提升科技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打造產教融合、宜居宜業的活力新城。統籌推進外環城市發展帶、獨流減河生態帶、運河商旅文化帶「三帶」開發,外環城市發展帶構建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獨流減河生態帶在突出生態功能的前提下發展特色現代都市型農業,運河商旅文化帶堅持保護開發並重打造貫古通今、面向國際、城水相映、美麗宜居的文化旅遊生態示範帶。發揮好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青分園載體作用,集聚一批高端高質項目,形成發展新優勢。
圖1 西青區「兩城三帶三區」城市空間格局
專欄6 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程
(一)賽達新城。賽達新城全區域24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51平方公里,示範區6平方公里,先導區2平方公里。「十四五」時期,賽達新城由頂層設計轉入全面建設的關鍵階段,將加大整合資源力量,加速建設賽達新城示範區,以優質高端產業為引領,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以高品質商業商務和居住公共服務配套為支撐,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範本。重點推動中南高科西青智谷產業園建設,做好賽達新城先導區、梨園頭地鐵經濟示範區、大寺鎮TOD中心、李莊子地鐵商住集聚區、鴨淀西區等拓新工程。
(二)西青輔城。西青輔城全區域282平方公里,以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為基礎,協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青分園和市級工業園區,探索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發展路徑,推進城市全面更新,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地、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和高端生活居住區。重點推動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津滄高速至天津南站專用通道、大沙窩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
引導街鎮特色化發展。以目標為引領,以項目為支撐,突出亮點、彰顯特色,打造一批與「兩城」協調、錯位協同的特色街鎮。做精楊柳青鎮、精武鎮等文化名鎮,做大中北鎮、大寺鎮、張家窩鎮等產城融合強鎮,做強李七莊街、西營門街、赤龍南街等宜居宜業街鎮,做優王穩莊鎮智能網聯和辛口鎮特色農業示範基地。
第二節 構建良好生態格局
編輯完善空間治理體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堅決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確保區域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環境不破壞、面積不減少,逐步提升區域生態功能。嚴格落實大運河核心監控區空間管控,按照《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試行)》,實施嚴格的用途管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耕地「非農化」。到2025年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26021公頃以內,耕地保有量保持在7071.6公頃以上。
打造多層次綠色生態空間。統籌優化生態空間,以河湖水系的生態基底為基礎,加強生態板塊與生態廊道聯通,構建「兩帶兩廊三區九鏈多點」的生態格局。全力打造子牙河—大運河生態保護帶和獨流減河生態保護帶,着力構建外環廊道和津晉高速廊道,重點保護津西生態保護區、中部生態綠楔保護區和雙城間生態屏障區,以津保高鐵、京滬高速、南曹聯絡線、津滄高速、京滬高鐵、團泊大道、津汕高速、津淄公路、津港公路九鏈連接鎮村,以各級各類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為節點織密生態網,打造水韻綠西青。到2025年林木綠化率達到25%。加快城市公園布局,新建提升一批「口袋公園」、街心公園和綠地公園,增設觀光休憩、科普教育、體育健身等配套設施,優化慢行交通系統,完善主題景觀小品和文化設施,提高綠色空間的休閒價值轉化率,建設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
圖2 西青區生態體系圖
第三節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編輯持續優化工業產業空間布局。堅持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原則,鞏固提升工業園區(集聚區)圍城治理成果,持續優化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強化核心工業園區競爭力。創新實踐合作共建發展模式,增強1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市級示範工業園區、1個市級工業園區輻射帶動效應,提升保留整合的市級以下工業園區綜合承載力,切實推動園區統籌聯動發展。
專欄7 工業園區改造提升工程
(一)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促進低效用地的再開發,切實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產出效益。圍繞五大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聚、重塑產業格局。加快一二期升級改造、退二進三,高質量布局五期2.83平方公里,打造賽達電商產業園、賽達創意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園中園。
(二)3個市級示範工業園區。學府工業區重點布局醫療健康、新材料、數據物聯、電子商務和體育旅遊等產業,打造聯結南北部經濟規模發展的重要節點;賽達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配件製造、工程機械製造、現代金屬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生產性物流業,打造先進製造業發展聚集區;汽車工業區積極探索大運河生態空間管控條件下的發展路徑,迎難而上、主動應變,創造轉機、贏得先機,重點布局科技研發、高端裝備、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
(三)中北工業園。積極謀求轉型發展,主動調整產業定位,以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依託引進天津美院、天津音樂學院,打造大運河藝術之城,逐步培育職業教育、藝術培訓、醫療康養等產業,為天津市乃至京津冀綠色轉型發展提供「西青經驗」「天津樣板」。
(四)保留整合的市級以下工業園區。持續推進蘆北口工業園、騰達工業園、大寺高新技術產業園、大寺工業園、永紅工業園、天祥工業園、四新高科技產業園等改造升級。循序漸進提升市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對分園的統籌領導、統籌規劃、統籌管理、統籌招商、統籌建設能力,切實推動各園區統籌聯動發展,努力實現協同聯動發展。
高質量規劃建設主題產業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集聚配套企業和要素資源,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賽達檢測認證園、賽達電商產業園等積極創建市級主題產業園,推動大數據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醫療產業園、靜脈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專欄8 主題產業園建設工程
(一)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完善封閉測試場景應用,引進智能網聯汽車專用芯片、智能汽車零部件、大數據存儲等新興產業,打造智能網聯車產業發展高地。
(二)賽達檢測認證園。依託利用千麥醫療、見康醫學、實朴檢測、卡尤迪等優質企業的集聚優勢,打造以檢驗檢測、自動化設備研發、生物醫藥研發為主體的知識密集高科技服務區。
(三)賽達電商產業園。圍繞主播培訓孵化、網紅經濟、直播帶貨基地、內容創作中心等落地場景內容,打造賽達電商產業園,用活閒置載體,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四)大數據產業園。圍繞大數據產業,加快建設西青區大數據中心,打造「雲上西青」「數字西青」,形成大數據創新發展新模式和智慧西青競爭新優勢。
(五)人工智能產業園。發揮中科創達、經緯恆潤、海康威視、富晟赫千等龍頭企業的集聚輻射作用,圍繞人工智能,聚焦大數據、智能網聯車、泛集成電路、系統集成等產業,積極培育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服務商,推動西青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六)醫療產業園。發揮國藥、華潤聯通、盈科瑞、蘇州萬高藥業等鎮域內13家醫藥產業資源優勢,圍繞醫藥研發、醫藥流通、醫藥器械等,形成醫療產業集聚區域。
(七)靜脈產業園。圍繞王穩莊鎮紅泥河東「區域公共設施用地(環衛設施)」稀缺地塊優勢,在引進光大國際項目的基礎上,圍繞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處理、再利用和資源化,加大對相關知名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循環經濟產業,打造高端靜脈產業園。
構建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統籌考慮產業基礎和產業聯動效應,構建「一核、兩極、兩翼」的服務業產業布局。「一核」以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為核心,打造引領服務業開放發展的新高地。「兩極」中賽達新城建設智能製造服務中心和製造業綜合服務中心,西青輔城建設創新城市範本和產城融合示範區。「兩翼」包括運河商務文旅帶和外環城市發展帶,分別形成文旅融合生態示範帶和高端服務產業帶。
調優農業產業布局。按照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水則水原則,以新思維構築「兩園一帶」農業特色布局。東淀產村融合示範園以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城市田園、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三河匯景田園綜合體、沙窩蘿蔔小鎮等為重要載體,發展都市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衛南窪智能農業示範園以濕地主題公園、創意農業園、林海康養基地為代表,以智能化農業生產管理為核心支撐,打造高科技設施農業園。減河生態景觀帶基於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打造市民休閒遊玩勝地。
第十章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區域文化軟實力
編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社會任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建設文化強區。
第一節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編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紅色遺址遺蹟開發保護利用。
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質。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全覆蓋。深入開展文明出行、文明祭掃、文明餐桌、文明鄰里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增強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加快區科技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全域科普,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進光盤行動,引導文明出行、文明養犬,倡導文明節儉、崇尚健康新風尚。打造志願服務品牌,建設志願服務之城。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進先進典型示範工程,組織好「感動西青」道德模範評選等多層次典型選樹活動,開展好道德模範進基層活動。推進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營造「誠信做人、知法守法」社會氛圍,打造「誠信西青」。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選樹「新時代好少年」,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
第二節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編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優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承接建設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大文化項目,拓展便民文化服務和社區文化交流功能空間,補齊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短板,實現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覆蓋,打造1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爭取文惠卡在西青發行。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推動全媒體傳播。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打造文化惠民超市,推動圖書館、少年宮等文化設施數字化改造,建設區圖書館數字平台,開展文化慕課。適時舉辦元宵節大型燈展、「幸福西青」文化惠民演出、「2131」電影放映工程、「書香西青」全民閱讀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繼續實施基層文藝骨幹培訓工程,激發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探索「公共文化+社會化」模式,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鼓勵和扶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優化落實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推動新產業新業態融合,加快發展新興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加強「科創+文創」賦能,全面釋放「大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的藝術作品。培育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為中心的獨立投資人、合作經營者和旅遊服務者,構築旅遊龍頭企業集群,營銷和推廣旅遊品牌。以講好西青故事、傳播西青聲音為着力點,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支持霍元甲文武學校面向「一帶一路」重要國家和節點城市開展武術交流訪演和技術指導,承辦外國「一帶一路」武術學員來華培訓,持續舉辦「運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中國•楊柳青木版年畫節」、沙窩蘿蔔節等一批凸顯西青文化特色的節慶民俗品牌活動,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
第三節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編輯保護傳承優勢歷史文化。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深入挖掘和豐富文化內涵,加強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增強文化遺產傳承活力,打造「古今凝練、南北交融」的西青名片。整理西青歷史文脈,闡發運河文化、年畫文化、趕大營文化、精武文化等特色歷史文化精髓。加強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近現代革命文化遺址、名人故居等保護力度,重點推進一批紅色革命文物資源的搶救挖掘和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振興楊柳青木版年畫等具有一定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助於促進就業增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生命力。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以文聚力,以文興城,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依託文化資源激活旅遊產業,將文旅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推動文旅與工業、服務業、農業、教育、醫療、體育等跨界融合,發展特色旅遊、國學傳承、藝術賽事、生態康養、教育培訓等業態。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年畫之鄉·楊柳青」「霍公故里·精武」「百年花鄉·中北」「大美稻香·王穩莊」「蘿蔔小鎮·辛口」「西青會客廳·張家窩」「活力之都·李七莊」「康養小鎮·大寺」「城市名片·西營門」等一批文化內涵突出的旅遊休閒小鎮和街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培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打響西青文旅IP。
第四節 建設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編輯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寶貴遺產。按照真實性、完整性保護要求,加強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與周邊環境風貌、文化生態的整體性保護。加大管控保護力度,嚴格落實文化遺產區等分類分區管控要求。開展大運河相關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修繕工程,統籌推進800餘座楊柳青古代墓葬群的考古挖掘和展示。延續傳統空間格局,深化研究梳理楊柳青古鎮的歷史沿革、空間形態和文化類型,圍繞漕運場景、生態地貌、城鎮風貌和地標建築,採取適當方式「復活」運河古鎮的原有面貌、形態、肌理等歷史基因,重塑楊柳青新十景。強化民俗文化傳承,定期舉辦年畫製作體驗、民俗活動表演、國際花園大賽、運河遊船、燈光秀等活動,促進南北交融的民俗文化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立足楊柳青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按照「古韻、作品、精品」的總體要求,高水平推進歷史名鎮、元寶島和文化學鎮建設,力爭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世界文化名鎮、京津冀協同的大運河文化節點、天津西部的市民文化中心,成為展現大運河歷史風貌、呈現時代風采、彰顯津沽文化價值的國家級標誌性工程。歷史名鎮板塊採取「再活化」方法,按照「城市針灸術」理念進行歷史人文修復,發展特色旅遊、特色民宿、特色小吃等業態,重點建設國潮青年小鎮,打造沉浸式國潮文化街區、未來潮生活社區、文藝生活社區和共享社區,同時加快楊柳青古鎮5A級景區創建。元寶島板塊採取「再組織」方式恢復過去的土地痕跡,建設楊柳青驛站、泉清舍、運河水街等,打造中國年畫博物館、崇文書院、玉皇廟等一批重大和精品文化設施,恢復運河渡口當年商業發達和文化繁榮盛景。文化學鎮板塊採取「再開發」理念,重點發展文化教育產業,爭取天津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大運河(北方民俗)文化博物館落戶,積極與清華美術學院合作,規劃建設非遺教育基地。
第十一章 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西青
編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宜居西青。
第一節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編輯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用「綠色係數」評價發展成果,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全面推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嚴格實施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審核評估與驗收指南。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實施一批綠色化改造示範項目。開發推廣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減量化、廢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技術及工藝。發展壯大綠色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培育一批綠色技術創新型企業。
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嚴格落實天津市節水行動方案,推進全社會共同節水。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高耗水行業節水管理,樹立一批工業節水標杆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現有市級以上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和新建園區循環化建設,推動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重點行業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餘熱余壓回收及廢氣綜合利用等,到2025年主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構建居民投放前端、回收運輸中端和處置利用末端相銜接的「全過程」「全鏈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推廣綠色生活方式。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等創建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構建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適時推進天津市西青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二期建設。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加快發展綠色建築,在示範小城鎮還遷房等項目開展低碳社區建設試點。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大力推廣預製裝配整體式建築模式和綠色農房建設技術。
第二節 推進生態環境污染防治
編輯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PM2.5控制為重點,協同控制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到2025年全區PM2.5年均濃度達到43微克/立方米左右。堅持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深化煤炭、工業、揚塵、機動車污染治理,持續實施新改擴建項目新增主要污染物「倍量替代」。持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實施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氨污染、臭氧等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嚴格防控揚塵污染,持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揚塵精細化管控。嚴控新車環保准入,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大力推行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充換電站等公共充電設施。深入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繼續完成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啟動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構建先進環境監測體系,開展霾、污染氣象和空氣質量指數精細化智能網格預報,提升分區域大氣環境監管能力。
加大水環境防治力度。協調推進擴建咸陽路污水處理廠二期,推進老舊小區雨污分流及破舊管網修復改造,到2025年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持續全面實行河(湖)長制,推動實施「口門長制」,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確保出水水質安全。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地下水安全。到2025年考核斷面優於Ⅲ類水體的比例達到天津市考核要求。
加強土壤污染治理。加強建設用地准入和農用地分類管理,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持續推進王穩莊鎮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區工業園區外的重點行業企業搬遷。深入開展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標準體系。完善規模化養殖場的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等配套設施,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加強農藥使用管控,禁止使用毒性高、污染大且殘留較大的農藥。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於94%,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加強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建立基於「三線一單」的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對接好空間邊界管控、產業結構調整、環境影響評價,銜接好宏觀戰略、中觀承載和微觀管控,實現精細化、系統化的生態環境管控,高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廢物管理,健全和規範醫療廢物收運體系,切實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確保環境安全。
第三節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編輯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突出系統治理、精準治理,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行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深入開展區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定期評估自然資源資產變化狀況。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果,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健全生態環境評價考核制度,完善區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健全環境治理企業主體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信用體系、科技支撐體系,構建權責清晰、多元參與、分級監管、決策科學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鞏固擴大王穩莊鎮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創建成果。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發揮政府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中的引導作用,研究探索創新生態補償方式。完善調查監測體系,強化技術支撐,積極爭取綠色信貸,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綠色標識、綠色採購、綠色金融、綠色利益分享機制,引導社會投資者對生態保護者進行補償。
第十二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編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紮實推進共同服務,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第一節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
編輯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以重點產業項目、重大建設項目支持就業,全力以赴扶持現有市場主體穩就業,培育新興產業擴就業,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實施名師帶徒、項目定製、新型學徒制等多樣化技能培訓,全面提升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效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優先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人崗精準匹配。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營造公平、和諧就業環境。到2025年,實現新增就業12萬人。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群眾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匹配,不斷提高群眾收入水平。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督導企業建立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引導和促進各類用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及城鄉居民「應保盡保」和長期持續參保。積極推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嚴格遵循落實國家政策,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漸進分批分期優化規範區級普惠政策,使現有其他形式醫保制度安排逐步清理過渡到基本制度框架內。
統籌推進社會救助事業發展與慈善事業發展。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原則,建立以基本社會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基本生活救助標準調整機制,擴大臨時救助對象範圍,確保城鄉低保標準年均提高不低於同期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鼓勵社會力量自願開展慈善幫扶活動,推動慈善資源向基層下沉,支持引導志願服務組織、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扶貧濟困志願服務。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殘疾人福利服務水平。科學謀劃殯葬服務設施布局,推動殯儀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公益性骨灰堂規劃建設,推進經營性墓地改革,構建「立足全區、服務全市」的殯葬服務體系。
強化住房保障。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推行租賃住房建設、改造貨幣補貼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第二節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編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動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體化,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體育美育,開齊開足勞動實踐教育,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教育,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區管校聘引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着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完善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機制。
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公辦幼兒園學位占比,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引導和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加快推進海光路幼兒園等開園,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實施義務教育資源建設工程,聚焦學位短板補齊學位缺口,爭創國家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構建全面培養體系。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實施差別化教育和個性化培養,實現適齡殘疾兒童教育全覆蓋。
專欄9 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程
(一)實施農村幼兒園裝備水平提升工程。提升農村幼兒園裝備水平,推進經費投入、項目建設、教師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政策向農村幼兒園傾斜。
(二)實施義務教育學位資源建設工程。通過逐年新建、接收小區配套小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開辦民辦學校等方式,確保足夠的學位供給。
(三)實施品牌高中建設工程。做優市級重點中學楊柳青一中教學品牌,做亮楊柳青四中美術特色,做精九十五中學和張家窩中學教學質量,提升當城中學等農村中學教育教學及管理水平。
(四)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對全區中小學C級校舍進行提升改造,補齊中小學體育運動場館缺口,按標準補充更新中小學教學儀器設備。
促進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發揮區域高校優勢,加大駐區高校服務力度,支持天津工業大學等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鼓勵駐區高校參與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以科教資源引領地方產業發展。加大教育開放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深化與天津外國語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打造西青教育品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促進職業教育高標準精品化發展。深化職普融通、校企合作,堅持「引企入校」,創新「訂單培養」校企合作模式,增強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新建西青電大和教師進修學校,實施專業群對接產業群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學校合作建設產業學院、技師學院、「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共同開設急需專業和新興專業。實行「1+X」雙證書畢業制度,增強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的聯繫。
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終身學習體系。健全社區教育機構,發揮社區教育指導中心作用,構建四級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實施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工程,推廣市民終身學習卡。做優西青數字化學習平台,定位「一街鎮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實現社區教育體驗中心街鎮全覆蓋。實施鎮街成校(社區學校)示範校提升工程,推進示範性社區學校全覆蓋。構建基層社區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做好做優老年大學專業,開發精品課程,實現養教結合。
第三節 推進健康西青建設
編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深入實施健康天津行動,築牢居民健康安全防線。優化醫療資源布局,積極配合做好市一中心醫院、市口腔醫院、市婦幼保健中心等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設西青區中醫醫院、西青醫院二期、康匯醫院,實施新一輪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改造。適時啟動區屬公立精神專科醫院建設。提高兒科醫療服務能力,培養兒科急缺人才。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加強基層標準化全科門診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繼續推動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推進數字健共體建設,促進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全面打造「雲管理」「雲服務」「雲藥房」「雲檢查」。
強化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公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改造西青醫院感染科和發熱門診,配齊配強設備和人員,提高重大傳染病救治水平。實施疾控機構體制機制改革,理順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關係,推進信息共享、工作協同和防治結合。加強衛生應急預案管理和規範化建設,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應急知識宣教和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完善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按照全市統一規劃、統一接報、統一質控的運行模式,形成快速響應、高效運轉、安全可靠、持續發展的院前急救網絡。做好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管理,全面提升預防接種規範化水平。加強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持續保持艾滋病、肺結核等重大流行病低流行水平。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和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職業病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質量。加強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鞏固國家衛生區和鎮創建成果,加大市級衛生村創建力度,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快西青區中醫醫院和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堂建設,增設中醫特色診療科目,培養或聘請品技兼優的中醫藥人才,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行動,舉辦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提高群眾中醫認知度。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依託同仁堂、達仁堂京萬紅、樂仁堂,健全中藥生產、流通體系,打造種植、加工、配送全產業鏈。
深化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強化公立醫院建設管理考核。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推進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專科建設、人才培養、承擔政府指定任務等方面同等待遇。加強社區醫院建設,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常見多發病診療能力。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落實優化生育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公辦、民辦幼兒園開設托班,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社區興辦托育服務機構,擴大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
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加快區域體育設施建設,利用公園綠地、城市疏解騰退空間、老舊廠房等金角銀邊建設嵌入式體育設施。對新建和部分老舊小區進行智能化健身設施的升級更新。完善「15分鐘健身圈」。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達到全區戶籍人口的45%。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加大村(居)民健身會的建設力度,壯大群眾健身組織,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做好定期基層培訓,拓寬群眾健身渠道和健身模式,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特色項目。促進體教融合,構建貫穿中小學(含高中)科學完善的訓練體系,發掘培養更多的青少年優秀運動員。繼續支持霍元甲文武學校,加強武術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新建和改擴建一批特色鮮明的市級體育產業基地,推動體育消費,延伸體育產業鏈條。
第四節 促進人口全面均衡發展
編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加快構建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普惠性公建養老機構建設,滿足兜底保障等困難老人入住需要。啟動嵌入式、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實施社區養老公建設施達標工程,提高養老服務設施供給能力。建立養老服務管理網絡,建設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打造養老管理服務新模式。推進養老機構向居家養老提供專業化上門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參與養老服務事業,推進日間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發揮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優勢,積極引入高端健康管理、康養機構,推進鵬瑞利國際大健康城等一批項目建設,到2025年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
保障重點人群合法權益。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優化婦女兒童發展環境,編制實施《西青區婦女發展規劃》、《西青區兒童發展規劃》,加大婦女兒童關心關愛,促進婦女兒童全面健康發展。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建立健全青少年權益保護體制,加強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成長成才環境。加快兒童福利和保護基礎能力建設,建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大力關愛退役軍人,推進退役軍人工作「三大體系」建設,落實優待撫恤、烈士褒揚、就業創業、移交安置等各項政策,確保退役軍人工作平穩順暢,持續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
第十三章 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西青
編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防範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全面提升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城市本質安全度,增強城市韌性,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西青。
第一節 有效防範化解金融和債務風險
編輯防範化解金融及政府債務風險。推進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持續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壓實屬地責任和屬事責任,嚴格落實隱性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督促各債務主體多渠道籌集資金,提前落實償債資金資源,穩妥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健全債務監控機制,實施全區債務動態監測,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健全規範融資渠道,規範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合作。
着力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一企一策」精準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穩步降低企業槓桿率,加強融資成本管控,優化資本結構,探索嘗試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等市場化融資工具。進一步規範平台公司融資行為,依法合規開展市場化融資。建立債務風險動態管控機制,加強債務風險預警監測,建立健全國企債務風險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防範資金風險。
完善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推進網絡和信息安全體系規劃、建設和運行,加強網絡安全技術防護,增強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做好數據資源安全防護,保障數字西青建設安全可靠。加強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開展網絡違法犯罪打擊活動,提升網上輿論引導和輿情處置能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第二節 強化公共安全保障
編輯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壓實企業生產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以落實安全生產三年行動和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為契機,強化城市安全重點領域隱患常態化排查整治,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持續加大安全投入,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實施全過程安全生產管理,提升應急救援能力,確保生產安全。完善風險分類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加強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道路交通、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執法力度,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依靠科技提升城市安全管理科學化、智能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探索建立新型消防站模式,加快區消防隊(站)建設速度,提升滅火救援裝備水平。開拓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增加專職消防隊員名額,建立和完善義務消防組織。深入開展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社區消防車通道的治理,確保消防車通道和疏散通道暢通。
多措並舉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持續開展食品安全治理行動,實現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使西青成為天津乃至全國食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的城區。深入開展特殊藥品、非法收售藥品市場清理等專項行動。繼續推進「放心藥店」建設,持續開展年度藥品零售企業量化分級評定。加強食品安全、藥品監管專業化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監管能力。
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抗災能力。全面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建立綜合風險和綜合減災能力數據庫。加強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建立完善自然災害風險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排查整治行動。構建統籌應對各災種、有效覆蓋防災減災救災各環節、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升洪澇乾旱、林區火災、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等自然災害防禦能力,防範各類風險連鎖聯動。夯實災害監測基礎,優化監測站點布局。充分利用公園、廣場、學校、體育場館、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完善全民安全教育體系,開展市民公共安全應急培訓。
強化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疫苗儲備制度。依法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偷獵偷捕、濫砍濫伐、違規販賣及加工利用等違法行為,健全動物防疫體系,提升動物疫情處置能力和水平。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加強生物安全科普宣傳,築牢生物安全的群眾基礎。加快多部門組織、多媒體配合的專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多層次的生物安全知識教育培訓,提升全民生物安全意識。
推動國防動員建設。推進城市綜合防護體系建設,做好國民經濟動員和裝備動員重點工作,提升人民防空應急服務能力。強化全民國防教育,大力宣傳人民軍隊光榮歷史。
第三節 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編輯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應急預案管理,推動修訂《西青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各級各類預案,擰緊各環節責任鏈條。健全完善應急救援財政支持保障、社會化服務補償等制度。完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加強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應急處置,常態化開展綜合性應急演練和專項演練,增強隊伍「戰鬥力」。鞏固深化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成果,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建立數據關聯檢索,加大應急通訊保障力度,為應急指揮科學決策搶占先機。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涉災部門協調配合和應急聯動,健全工作規程,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推進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爭創全國綜合減災示範區試點。
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制機制。科學確定各級各類救災物資儲備種類及規模,採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和代儲等方式推動區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增強街鎮和社區(村)救災物資儲備能力,構建三級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努力滿足各災種物資需求,確保物資有序調度、快速運輸、高效配送、精確溯源。健全完善應急救災物資調撥操作規程,配合市相關部門推進救災物資儲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救災物資管理的規範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
提升基層應急能力。提升基層應急響應效率,打通預警信息發布「最後一公里」。加強基層教育培訓,常態化開展應急疏散演練。鼓勵和支持以家庭為單元儲備災害應急物品,提升家庭和鄰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四章 大力建設法治西青,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輯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實施依法治區基本方略,強化法治意識,增強法治本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節 深化法治西青建設
編輯深化法治政府建設。鞏固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果,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依法推進政務公開,完善行政問責制度,打造服務型政府,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檢察權,加強法律監督。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紮實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區,維護好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堅持民本司法理念,加大公益訴訟、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司法新需求。健全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機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入推進全面法治宣傳教育,繼續抓好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切實強化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加強「智慧普法」建設,做好微宣講、微視頻、微電影等新媒體普法產品的傳播推送。
第二節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編輯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信訪制度,充分發揮區、街鎮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用,完善區級「信訪超市」運行機制,完善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聯動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把各類社會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末端。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風險隱患的源頭預防,推動社會矛盾風險防範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做好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多元化解,有效預防處置個人極端風險。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黨的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社會治理一體化推進,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全區社會治理現代化。持續深化「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水平,推進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實現城鄉社區(村)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形成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鞏固基層黨組織「軸心」作用,強化對村委會、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管理企業、基層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紮實做好「飛地」基層社會治理「後半篇文章」。
構建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基層平安、行業平安、出行平安創建,大力開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區(村)、平安校園等平安示範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治安秩序。以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為契機健全長效機制,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積極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和『無黑』城區。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系統、本行業監管,堵塞行業漏洞,源頭預防,剷除黑惡勢力滋生空間。以防範化解社會風險為重點,創新社區網格負面清單機制,實現單元化管控,爭創「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完善便民服務機制流程,實現智慧警務模式下的社區治理融合,打造「智慧公安」。持續保障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管理,繼續推進「一校一警」,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第十五章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凝心聚力共繪發展藍圖
編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凝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確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開好局、起好步。
第一節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編輯全面落實黨的領導制度,貫徹落實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有效落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提高黨的建設力量。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而努力奮鬥。堅持黨委定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機制,創新發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推動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加強形勢研判和風險管控。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水平和專業化能力,為「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和作風保障。
第二節 加強規劃銜接引領
編輯主動貫徹落實國家、市規劃綱要的戰略意圖和重點任務,做好與國家、市規劃綱要銜接,確保總體要求一致,空間配置和時序安排協調有序。健全本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規劃的協調實施和動態調整機制。編制好全區專項規劃,各街鎮、西青開發區結合實際制定好「十四五」規劃,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明確規劃實施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壓實責任分工,確保任務落地。
第三節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編輯強化規劃實施支撐。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統籌財力可能,合理安排財政支出結構和政府投資結構。區級財政性資金優先投向本規劃確定的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重大任務。強化金融政策的支撐作用,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本規劃明確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用好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注重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強化重大項目支撐,圍繞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重點布局,集中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項目。對納入規劃的重點項目,落實綠色通道制度,簡化審批核准程序,優化保障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融資安排,確保如期完成。
加強規劃監測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強化分類實施,提高規劃實施效能。健全規劃實施年度評估、中期評估、總結評估及專項評估體系,及時總結規劃實施情況,強化動態管理,確保規劃實施質量和效果。引入第三方評估,將規劃制定實施主體與評估主體分離,提高規劃評估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健全規劃動態調整和修訂機制,強化規劃權威性、嚴肅性,不隨意調整更改各類規劃,經評估需要調整時,應按照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完善規劃內容,報區人大後進行動態調整。
強化規劃監督考核機制。增強規劃剛性約束,完善對規劃主要指標的監測、統計、考核制度,強化對約束性指標的評價考核。暢通監督渠道,自覺接受區人大監督、審計監督,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和人民政協、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適時發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形成全社會建言獻策、參與實施和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