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寶山新塔記
赤寶山新塔記 作者:黃傑 1861年 |
黔邑多山,五行中求一火星不可得,故建塔,所以培文風也。餘則謂「學問之道,倫常為先;科甲之道,勤奮為始。此曰為文風計,尤當為民風計。」
咸豐八年戊午夏四月,餘由汝城攝篆斯土,甫下車,即披邑乘。喜當日人物迭出,民風渾樸。男女正而婚姻時,不失為龍標古治也。及視事後,見其譸張,為幻獄訟繁滋,甚至野田茅屋之風,比比皆是。
退食之餘,接見邑之老成人,詢悉近來科名,亦歇絕有年。因思秉彝不分今古,何以獨厚於前?風俗之衰,或果關風水之說歟?與紳耆約,就邑城外周遭形勢,相其陰陽。識者謂:「對河西南角,蟠龍山之右,非建塔所,拆之。」
宜聞舊塔,原在赤寶山,頹廢已久,莫知其處。盍往,觀山路崎嶇,彷徨四顧,忽見殘磚數塊,舊址猶存。僉指曰:「在是矣。赤寶諸峰,排列至此而盡。躋其巔不巒不促;俯其下沅潕合流。諸峰面城之南,此峰尤踞城之東南,回龍顧祖,力據上游。善地也,請複之。」
餘幕中黃榮仙先生,邑選貢;易生鏡潭,知星宿、精堪輿。同履是地,皆曰「善」。餘竊疑一河之隔,近在咫尺間,何以前之宰邑者,皆未經採及,毋亦興衰有變數耶?當其興也,成進士者,多疊出則耶?外則俯道從舊,以及亦多能文章、工唫詠。出而仕宦,處而師儒,皆卓卓有聲。抑且村居黎庶,往往隨勸農課商之官蒔花刈草。
相傳為赤寶故事,想斯時邑地風俗,亦大可概見矣。然而盛於前者,未嘗不可振於後。特慮工程浩大,需費不輕,眾雖欣然樂從,而此舉殊非易易。適有施生文軒,願出金,以相議擇吉興工,固以石基。其為塔層累而上者,有七。
是役也,始於去年冬,成於今年秋,十閱月而蕆事。董其事者,可謂能急公矣。而餘之用心,所以為士民計者,當亦見諒於闔邑紳耆雲。
湖南升用知府儘先補用同知攝署黔陽縣知縣黃傑立
咸豐重光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後來方便今人閲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的條款釋出。
- 1999年7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古籍標點等著作權問題的答覆《權司1999第45號》,認為僅加標點不足以有創作性,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至少應當支付相應的對價。此處民法通則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與著作權是分別的話題。
-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局解釋令函(存檔)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另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