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唯物論的認識論 正確評價梓山煤系

運用唯物論的認識論 正確評價梓山煤系
中共江西九○九地質隊委員會
1971年12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江南一帶,廣泛分布着下石炭系煤層,在江西被稱為「梓山煤系」。過去,資產階級地質「權威」雖然對這種煤層做了些膚淺調查,但由於他們的資產階級立場和認識的局限性,結論都是「沒有經濟價值」,並提出了三條所謂理由:「煤層少而薄,儲量小」;「形態複雜不可知」;「岩漿侵入煤層被燒焦」。就這樣,梓山系煤層被判了「死刑」,成為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鼓吹「江南無煤論」、「無開採價值論」的一個重要依據。這條無形的鎖鏈,長期以來,嚴重地束縛着地質工作者的手腳,誰也不到梓山煤系去找礦、探礦。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疾風暴雨,摧毀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廣大職工煥發了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為了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迅速扭轉北煤南運,我們堅持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批判資產階級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對梓山系煤層重新認識,重新評價。經過反覆實踐,不到三年,就找到了七個可供工業利用的煤礦。梓山系煤層的「翻身解放」,改變了當地「守着煤山沒煤燒」的歷史狀況,促進了地方工業的發展,為扭轉北煤南運的局面開闢了一條途徑,這是毛主席光輝哲學思想的勝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勝利!

認識只能從實踐開始

編輯

梓山系煤層,具有幾十年的民間開採歷史,在我們工作的地區內,連綿幾百里,分布着上千個舊煤窯。可是,在資產階級地質「權威」的筆下,只是「廢舊之煤窯壘壘,惟煤塊尋覓不獲」;「煤不過兩層,厚不滿一米,大概言之,儲量甚少。」

重新認識梓山系煤層,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廣大職工歡欣鼓舞,決心把劉少奇一夥破壞探明煤炭資源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但是,也有人認為:梓山系煤層「儲量甚少」,前人有結論,文獻有記載,油水不大,主張不搞。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反映了地質工作中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它使我們看到: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重新認識梓山系煤層只是一句空話。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的光輝哲學著作《實踐論》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狠批反動的資產階級唯心論的先驗論和「江南無煤論」、「無開採價值論」。大家說:「對梓山系煤層的正確認識,只能從找礦探礦的實踐中來,過去,資產階級地質『權威』『坐着轎子轉一轉,榔頭敲敲作判斷』,怎麼會得到正確的認識?」

為了正確認識梓山系煤層,我們組織了六個以工人為主,有技術人員、革命幹部參加的三結合找礦小隊,走訪群眾,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通過三十二個煤礦點的調查,發現有八個礦點達到三至六層煤;十六個礦點煤層厚度超過一米,其中三個超過五米。這些情況,充分說明梓山系煤層並不是鐵板一塊,儲量不一定都少,有的還可能比較豐富。

「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對梓山系煤層作出的這個判定,也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我們選擇了五個煤礦點進行了深部鑽探,結果,三個儲量較大,兩個儲量較小。後來,我們又選擇了一個礦區進行勘探,很快找到了四個煤層,厚達十米,給了我們很大鼓舞。但是,有個別同志卻把四層煤解釋為地殼運動造成的煤層重疊,認為沒有突破「煤不過兩層」的歷史記載,對打鑽仍抱懷疑態度。「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廣大革命職工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堅持通過實踐弄清地下情況。經過深部鑽探,大量資料證明:煤層不僅沒有重疊,而且全礦區有八個煤層,總厚度達二十餘米,現在已探明的儲量,就超過了初期預算的二十倍。事實有力地批判了梓山系煤層「儲量甚少」的謬論。原來受舊框框影響較深的同志,也批判了自己頭腦中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他們深有體會地說:一定要按實踐第一的觀點辦事,否則就找不到礦。

在深入實踐中不斷探索規律

編輯

在勘探梓山系煤層的過程中,我們曾經打過一些空鑽,當時,受「沒有經濟價值論」影響較深的同志,又翻出「形態複雜,變化莫測」的舊結論,說什麼「梓山梓山,煤層太亂,無章可尋,不可勘探」。這種唯心主義的「不可知論」,成為我們探索煤層變化規律的主要思想障礙。 過去,資產階級地質「權威」把「煤窯壘壘」當作煤層「形態複雜,無章可尋」的一個論據。他們認為:梓山系煤層的煤是一包一團,雜亂無章,採煤只好挖一包換一個地方。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組織職工學習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大家認識到:「一切客觀世界的辯證法的運動,都或先或後地能夠反映到人的認識中來。」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梓山系煤層變化雖然較大,但只要調查研究,深入實踐,就可以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從而找到它的規律性。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分頭到現場,和工人、技術人員一道,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許多富有採煤經驗的老貧農告訴我們「煤窯壘壘」的原因:農村挖煤,農閒挖,農忙停;碰到雨季,有的倒塌,有的積水很多,無法排乾,下年都得重新開窯;還有的挖得太深,無力再挖,只好丟在一邊。根據群眾提供的材料,我們選擇了二十多個煤窯進行調查,工人們排水除險搶在前,很快恢復了原先採煤的掌子面。通過觀察,我們看到煤層雖然厚薄有變化,但並不是一包一團,而是成層的,而且地表有煤線相連。地下是否也相連呢?偉大導師列寧說過:「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我們在研究煤窯調查的大量材料中,發現了高低不同的兩組煤窯,上組煤層厚薄變化較大,下組煤層厚薄變化較小。這一現象,是不是反映了煤層由上向下的變化趨勢呢?經過鑽探檢驗,得到了證實。這說明煤層並不是形態複雜,「無章可尋」,而是有規律可找的。

梓山系煤層成煤以後,由於累遭褶皺、斷裂破壞,煤層較亂。資產階級地質「權威」以此作為煤層「無章可尋」的另一個理由。一些迷信這種結論的同志,看到鑽孔落空又說:「梓山煤,梓山煤,碰上了它算倒霉,斷裂這麼多,鑽孔往那裡打?」我們認為:「亂」只是現象,斷裂再多,也有規律可尋。於是,我們引導大家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詳細研究資料,分析鑽孔落空的原因,終於摸到了煤層斷路的來龍去脈,修改了設計方案,結果孔孔見煤。接着,我們又將這個礦區得到的認識,在其他幾個礦區進行檢驗,都獲得了預期結果。生動的事實,深刻地教育了迷信舊框框的同志,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找礦滿山跑,用腿不動腦,有礦找不到;用毛主席哲學思想武裝頭腦,就眼亮方向明,規律摸得清,鑽孔打得准。」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製作工夫」。我們將取得的地質資料,經過綜合研究以後,終於對梓山系煤層形態變化有了初步的認識:梓山系煤層上部變化大,不穩定,下部變化小,較穩定。事實說明,不管煤層如何變化,都要通過一定的現象反映出來。只要細緻地調查各種地質現象,就可以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掌握規律,獲得探礦的主動權。

通過探礦的實踐,我們還發現,梓山系煤層成煤盆地的分布也是有規律的。在我們工作的地區,成煤盆地基本上是兩個方向,東西方向盆地淺而寬,東北方向盆地深而窄,後者的煤層數量、厚度和儲量都比前者好。這一新的認識,為我們正確評價梓山系煤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過去,資產階級地質「權威」把彼此有內在聯繫的地質現象,分割開來,孤立地靜止地去看,必然要滾進「不可知論」的泥坑。

對事物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編輯

我們對梓山系煤層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在實踐中,我們還遇到了一個如何評價煤質的問題。對此,歷史上有過許多評述,舊地質文獻許多地方記載:梓山煤系「含煤地層幾乎全被火成岩包圍」,「與岩漿直接接觸」。在資產階級地質「權威」看來,煤層就如漂浮在火海之上的游魚落葉,就是有煤,也是「煤甚劣」,

「價值殊小」。這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多年來,嚴重地妨礙着人們對梓山系煤層的正確評價。

火成岩對煤層有多大影響?我們認為應當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有的地方火成岩破壞煤層和煤質;有的地方火成岩蓋在含煤地層之上,使煤免遭風化,反而起了保護煤層和煤質的作用。有時,由於條件適當,火成岩使煤炭變質程度增高,原來不能煉焦的煤變成了煉焦煤。那種看到火成岩就認為找煤無希望的形而上學觀點,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梓山系煤層的煤質究竟怎樣?不能光憑書本上的結論,需要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不斷認識。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在六個礦區的「塊煤」層中取樣化驗,所得的一千二百多個數據證明,資產階級地質「權威」所謂「質劣」的「塊煤」,含炭量達百分之六十至八十五,發熱量每公斤平均在七千大卡以上。拿這種「塊煤」到化肥廠作生產試驗,一噸可生產兩噸化肥,有的可生產四噸化肥,效果很好。這些資料的取得,使我們的認識大大前進了一步。

在梓山系煤層中,還有一種質量較差的「碎煤」,長期以來,資產階級地質「權威」一直認為這種煤在工業上不能利用。在我們重新認識梓山系煤層的過程中,對這個問題爭論很大,鬥爭很激烈。開始,我們對碎煤也缺乏認識,勘探時不計算它的儲量。後來,我們從當地群眾廣泛用它煮飯、煉鐵、燒石灰的情況中,受到很大啟發,便帶着這個問題看書學習。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資產階級地質「權威」由於他們的資產階級立場,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必然從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出發,看不到碎煤隨着工業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而被日益廣泛利用的前景。我們一定要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用發展的觀點去認識碎煤的利用問題。因此,我們決定在勘探時計算碎煤的儲量。為了教育那些思想上一時轉不過彎來的同志,我們還同他們一起到煉鐵廠、化肥廠、石灰廠、水泥廠去參觀訪問,當親眼看到碎煤被廣泛利用的情況,他們深受教育。群眾的革命實踐是對唯心論的先驗論最有力的批判。後來,所在縣的群眾聽說找到了煤礦,多年來沒有解決的用煤問題即將得到解決,興高采烈,敲鑼打鼓,召開慶祝大會。有個七十多歲的老貧農望着開採出來的煤堆,激動得熱淚盈眶,高呼「毛主席萬歲!」在這個礦區勘探的職工看到這樣動人的情景,都受到很大鼓舞和教育,有些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們深有體會地說:「不關心人民群眾的利益,就不懂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也就不可能真正從唯心論和形而上學觀念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碎煤從工業上不能利用變為工業上可以利用,使我們對梓山系煤層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隨着對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不斷地深入批判,實踐中不斷地破除唯心論的先驗論的影響,我們的認識也不斷深化,認識領域不斷擴大,在梓山煤系地層中,又先後發現了天然油石、耐火粘土、白雲岩、鋁土礦和鐵礦等多種礦產資源。展望遠景,梓山煤系定將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客觀事物是不斷運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從勘探梓山煤系所取得的認識,還僅僅是開始,對梓山煤系的地質情況,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在找礦、探礦的實踐中,不斷地去認識。我們決心認真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發揚徹底革命精神,遵照毛主席關於「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偉大教導,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為祖國找到和探明更多更好的礦產資源,努力當好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開路先鋒。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