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豈能惑眾

造謠豈能惑眾
范迪
1971年8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近來,以色列和西方的某些報紙一再傳播所謂以色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建立外交關係」進行「接觸」的謠言。這種謠言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人蓄意製造的,其目的在於混淆視聽,迷惑公眾輿論。

這些造謠者完全是枉費心機的。眾所周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堅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國人民反對美以侵略者的正義鬥爭。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始終如一地堅持這一原則立場。

但是,致力於反華宣傳的蘇聯塔斯社對於這些謠言卻如獲至寶,興致勃勃地把它們搜羅起來,於八月三日專門發表了一篇評論,硬說什麼這「只能證明下面這一眾所周知的諺語是正確的,即無風不起浪」。塔斯社成為謠言製造廠和加工廠,由來已久,毫不奇怪。社會帝國主義的宣傳機關靠撒謊吃飯,只能暴露他們自己已經墮落到何種地步。事實恰恰是,塔斯社急不可待,借謠言的妖風,颳起反華的惡浪。

塔斯社散布這種謠言,還懷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目前,兩個超級大國在中東又爭奪又勾結的活動中,社會帝國主義打着「爭取近東公正持久和平」的幌子,竭力要使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國人民放棄反對美以侵略者的鬥爭,屈從它在中東爭奪和擴張勢力範圍的利益。為了這個目的,它是什麼手法都使得出來的。塔斯社公然造謠,挑撥中國人民同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國人民的關係,便是一種手法,妄圖藉此轉移視線,掩蓋它自己的、包括它同以色列進行勾搭的種種陰謀活動。這裡也用得着一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塔斯社的評論完全是「賊喊捉賊」。

正如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當年在斥責那些無恥的誹謗者所說的:「先生們,你們要用這樣卑鄙無恥的手段來維護你們的事業,這說明你們的事業已經很不妙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