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岂能惑众

造谣岂能惑众
范迪
1971年8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近来,以色列和西方的某些报纸一再传播所谓以色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建立外交关系”进行“接触”的谣言。这种谣言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人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混淆视听,迷惑公众舆论。

这些造谣者完全是枉费心机的。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美以侵略者的正义斗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原则立场。

但是,致力于反华宣传的苏联塔斯社对于这些谣言却如获至宝,兴致勃勃地把它们搜罗起来,于八月三日专门发表了一篇评论,硬说什么这“只能证明下面这一众所周知的谚语是正确的,即无风不起浪”。塔斯社成为谣言制造厂和加工厂,由来已久,毫不奇怪。社会帝国主义的宣传机关靠撒谎吃饭,只能暴露他们自己已经堕落到何种地步。事实恰恰是,塔斯社急不可待,借谣言的妖风,刮起反华的恶浪。

塔斯社散布这种谣言,还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目前,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又争夺又勾结的活动中,社会帝国主义打着“争取近东公正持久和平”的幌子,竭力要使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放弃反对美以侵略者的斗争,屈从它在中东争夺和扩张势力范围的利益。为了这个目的,它是什么手法都使得出来的。塔斯社公然造谣,挑拨中国人民同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关系,便是一种手法,妄图借此转移视线,掩盖它自己的、包括它同以色列进行勾搭的种种阴谋活动。这里也用得着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塔斯社的评论完全是“贼喊捉贼”。

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当年在斥责那些无耻的诽谤者所说的:“先生们,你们要用这样卑鄙无耻的手段来维护你们的事业,这说明你们的事业已经很不妙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