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翁先生遺稿/卷二
雜著
編輯送家姪尙觀察關東序
編輯我國家區域中爲八路。各置監司一人。使之宣布。階通政以上。視邦之大小。務之閑劇。而選侯焉。有是任而後。賢大夫名宰相之拜玉節攬絲轡者凡幾人。而按諸路則不色喜。按關東則若登仙焉者。何也。蓋此路。與西南北自別。峽奧俗厖。耕𮢶自安。狄遠夷夐。刀斗不警。殿是邦者。一瓜之內。春觀秋察外。耕斂無餘事。惟題山品水。問鶴玩鯨。庶幾見秦始皇,漢武帝所欲見而不得見者。其喜也不其然乎。不其然乎。天啓五年秋七月。關東伯辭遆。朝廷揀其代。吾竹林仲容。以騎曹參知。注首得拜。其喜果若登仙然乎。曰今異於古所云矣。民經水火。失其愚神。龍蛇赤子。情態未分。奴食遼土。頭垂樂浪。徵發四履。東亦石壕。則前日之自安者。今不安矣。前日之不警者。今有警矣。先歷政之所後。而後歷政之所先者。非東人之加額。而聖明之所委寄乎。觀山水亦有術。孔子之登東山小魯。登太山小天下。蓋山有大小。而所見隨高下。若聖賢地位等級有序。而因所造之遠近。爲所得之淺深焉。孟子之觀水。觀其瀾。會其盈科而後放。觀於海。得其難爲水。蓋水有淵源。然後可以學海。海納衆流。能成其大。若學問之功。泉流不息。可到溥博。此則聖賢觀物而有取也。雖非聖賢。而因所見。各有所得則一也。今夫入山之門。收斂身心。作一方外人。登之自卑。步步踏實。期至於頂。萬二千峯。歷歷遍高。及到第一層。俯視衆高。皆爲兒孫奴隷。而一峯獨高。取爲吾之氣節。而歸來世間。則人中蓬萊也。又臨滄溟。其東無東。其西無西。其北無北。其南無南。朝浴太陽而出之。夜涵太陰而靜之。知其大也博也深也。無海若者。然後取爲吾心之度量。則腔裏東海也。仲容之去也。吾以是序之。仲容之還也。能以是自得。則吾不以仲容對之。而以人中蓬萊對之。又不以東海爲東海。而以仲容胸海爲東海矣。他日當路於本朝。以蓬萊柱國。東海容物。動心否乎。
敵愾樓記
編輯沿江巨鎭。棊布有六。而虜犯上流。則鼇山先受敵寧山爲之次。守禦之急。兵家所謂要害也。故其始也。擇形便而置府。寔曰富寧。𮢶斯池也。築斯城也。以備戎疾。其來有素。歲壬辰。晉寇深矣。釜山一仆。六鎭盡掛於黑齒。寇退之後。燕巢空林。而北顧之憂。猶夫前也。張侯晩廵察於北。身歷城池。謂其城大兵尠。病不能守。縮其周而增其高。土其郭而設重險。架廊起樓於兩城之上。一倣戚帥紀效新書。富雖舊府。其備維新。顧其東南二面。地勢偏傾。北山將㙜。冠於短麓。羽扇迷於仰承。蟻附無因俯項。長慮者少之。多筭者患焉。而皆莫知所謂何險而得其宜。萬曆甲寅春。今府使來蒞。府使湖南路興陽縣人也。興陽。乃我國山西。而府使興陽之養由基也。一捷虎科。十年不調。較藝輦轂。命中皆冠。試可於障。三轉而兩守䧺鎭知二郡。而遷是府加一階。特恩也。前後聲稱。皆因使星之褒啓。聖朝之嘉奬。而重其錯節之利器。機宜之智囊也。守府之初。一顧眄而已知城東南。如有胸中全屋。已經千萬間。而邊民未累化。土木先督役。非所以知先後也。匠諸心而工則寢。明年乙卯。民安事省。乃於東門少南。南門近東。量形勢之最卑。占梯衝之先犯。以子母城爲礎。以丁戊面正位。空中樓閣。突兀於粉堞第一層。其制依砲樓而廣之。三其架六其楹。樓之三壁。上以土。下以板。而有砲穴焉。矢穴焉。槍穴焉。臨敵而爲俯攻之䂓。直北一面。虛而不壁。楹外通四架。架板階。朱其欄。無事則觀德於此。有事則仰應將㙜之指麾。不閱月而俯禦仰應之妙。居於一樓中。昔者人謂斯何。今者人謂斯何。是年八月。虜欲怒我疆埸。節度使自雉城之行營。而宿是府。不之公舘。而先之是樓。將佐曁府使。俱會焉。酒三行。府使顧余曰。子爲我扁是樓。余應之曰。敵愾則副。節度使詰之曰。是樓雖在於邊城。而富勝槩矣。後山龍盤。來自白頭。左右前三隅。奇峯簇簇。花無凡卉。木皆松杉。洞府寬幽。疑若仙窟。樓外一溪。循塹而東。與茂山洞川。匯爲一帶。是水之東。峻崖壁立。翠屛萬疊。邐迤十餘里。捴諸勝而兼四時。自有好題目。何以此而命焉。余復之曰。節度使欺余哉。捐事務。窮江山。彼丈夫之等閑也。外花柳。待暴客。我爪士之能事也。峩嵋山。非不佳也。濯錦江。非不麗也。而李文饒扁其樓曰籌邊。則所重在於吐蕃之備禦。而不在眉山錦水也明矣。當今北陰衍氣。旄頭生角。爲豕爲蛇。欲食上國。乍臣乍叛。謀呑隣壤。天王之所欲赫。我後之未殄慍。莫過於此。而率普之有血氣者。皆欲砧其項而斧其腰矣。府使之建斯樓也。危巒絶壁。視以爲壘。長谷巨港。因以爲營。雲爲陣形。霧爲勝氣。則山水煙霞。殊非竪髮裂眥者之所管領也。異時虜酋來欵。節度使在將㙜。府使登斯樓。訏謀互應。意氣交酬。張廵許遠。無死俱生。霽雲萬春。不徒立節。長狄埋骨。翰海無波。然後擧眼玩景。則山列金罍。水送竹葉矣。於斯時也。天王我後之所愾者。皆爲此樓之景觀。此吾之所以敵愾爲扁。節度使府使。俱應曰。唯。節度爲誰。金侯景瑞。府使爲誰。宋其姓。德馹其名。萬曆乙卯八月日。輸城督郵金德諴。記。
誦詩愈瘧鬼說課製
編輯文章之辟陰邪尙矣。蓋日月星辰。天之文章也。故三光明則鬼魅戢其凶。雷電霹靂。氣之文章也。故百里震則妖祲消其毒。詞賦者。人之文章也。故工於詞賦者。立意淸新。修詞嚴正。光如炎火。森如斧鉞。凜如霜雪。則吟之而心魂壯。聽之而肝膽破。亂臣賊子。猶知懼。況邪鬼乎。檄草而痛頭者痊。是風淫散於誅奸之筆也。詩成而鬼神泣。是陰癘悸於換骨之文也。夫瘧乃水帝之不肖子。故一陰邪也。杜甫詩中之聖人也。以詩聖之筆。寓詩聖之法。善則褒如袞。惡則誅如鉞。猶秋霜之殺萬物。則區區陰邪。豈能敵其嚴且正乎。綿州副使。僭着柘黃。而成都猛將。一劒乃䤋。子美作詩曰。子璋髑髏血糢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斯一句元惡顯戮之嚴。壯士快斮之狀。模寫撰出。聳驚耳目。令人口誦。精神脫然。魂氣灑落。在傍之神。皆可辟易。如鬼魅之見日月星辰。妖祲之遇雷電霹靂。毒可散而㐫可戢。則彼翁嫗所罵譏之鬼。豈能遁情於播詠之間。而乘秋作寒熱猶自若耶。然則醫師詛師符師之口牙。不換十四字之森嚴矣。不修其操行者。靦然不知歸也。無其理。故跋杜句。而著是說焉。
十月雷解
編輯十月之交朔日辛卯。上帝闢玄關。咨長子而責之曰。朕主一元。行四時以出入萬物。而萬物不自出不自入。必有主張是者。而使之出則出。入則入。非爾不能。故以爾爲長子。以其首長萬物。與之出入也。玆朕以朞之三百六旬有六日。分之以二。自歲二月。令爾出地。百有八十三日。爾出則萬物從而出。至於八月。令爾入地。百八十三日。爾入則萬物從而入。以其入能除害。出則興利。人君象也。是故。爾出地則奮爲豫。爾非開發萌芽。辟除災害者歟。萬物順爾而解。資雨而濕。經所謂雷以動之。雨以濕之。不亦順乎。今爾知出而不知入。以朕所分。則秋八月九月。皆爾所當入之時。而屆玆十月。猶曄曄不令。爾旣不入。萬物誰從而入乎。朕之不能行四時成萬物。由爾之不善繼也。長子於是收聲屛氣。祗見於帝曰。唯帝念哉。在上而知出知入者。長子也。在下而順時序行月令者。王者也。王者承帝之道。煕帝之載。以殷仲春。則長子應節而出。以殷仲秋。則長子循序而入。以克肖於帝德。若爲王者失欽若之意。昧克勤之道。春行秋令。則當顯而遂隱。秋行春令。則宜入而反動。以警告之者。眞所以表著仁愛之帝心也。而不懼其災。或以爲瑞。則長子之不入。非長子之罪也。乃王者不順時令之故也。帝曰。兪。予何言哉。
祭守夢鄭三宰曄文
編輯維靈學有師承。資近道妙。不游一藝。服膺四敎。餘力決科。早榮庭闈。仕只爲養。理期窮微。檄動毛喜。心淹經術。聖謨賢訓。博洽咀嚼。經禮曲禮。沉潛剖析。名以實顯。望以德卲。入侍法筵。出試宣布。立朝四紀。一心終始。頃在昏亂。彜倫將廢。衣冠塗炭。板輿東征。罷歸畿郊。以待其淸。利見九五。際會中興。成就玉德。輔養離明。整頓頹綱。樂育人材。自任三年。庶幾其殆。路通台階。人皆加額。天胡降割。一疾斯革。啓衾哀言。耿耿東首。家事屬子。國事屬友。高堂定省。終鮮何託。不瞑者玆。敢侑泂酌。
金慶雲會盟祭文應製
編輯惟卿受至剛氣。稟精悍資。將〈缺〉門略。弓業家䂓。夙登虎榜。自負梟䧺。置之人幕。南八其風。使守邊城。李廣稱飛。曁予入纘。精簡武闈。畀卿以宣。別卿利器。以恩以威。責戰責守。突厥未入。唐藩先叛。挾閫徵卒。卿獨能瞷。不赴㐫招。來會方伯。卷甲急難。爰初自鐵。受節元戎。決死於鞍。先鳴陣前。賈勇行間。竹破數節。城崩萬里。功成獻馘。是誰之使。復我邦家。綿我宗祀。玆於策勳。躋卿等貳。錄裔恤家。與生無二。顧予哀懷。臨盟冞切。十八皆次。食其已骨。四七俱畫。祭遵先亡。惜不令見。酹卿之靈。薄具非馨。厚眷惟馨。
䟽箚
編輯辭工曹參議䟽甲子三月
編輯伏以臣與李安訥。俱受命西下。及到鐵山。安訥賫査文。先入椵島。臣則在鐵山。祗受有旨。後二月初五日。入椵島。其時已聞黃州鯉魚淵官軍不利之奇。臣以爲此賊勢將滔天。趁此未近甸服之時。行一計以試賊情。可矣。及豬灘喪師之後。不可保其不犯闕。故臣以爲在島使臣。齊告於都督。持督府討適牌文。送家丁二三名於賊中。試其情形。適若以殺王人之刃。移於督府家丁。則雖殺一名。乃是殺天兵也。當爲天下之賊。而都督亦明其爲賊。雖或有推戴之變。而爲賊適所戴者。乃逆魁也。僞尊之初。已得罪於天朝。則終無赴愬之處矣。賊若忌憚天朝。厚待家丁而送。則其不敢犯天兵之形。從可知矣。因此而請兵於都督。則名正言順。可行天討。豈可坐視逆適拔劒指乘輿。而不行一計乎雲。則尹義立及鐵山府使安景深。俱以臣言爲然。老譯宋業男。猶知其義。欲以通話於督府。而安訥獨以爲此賊有三策。審聞然後爲之留島中累日。終始不從矣。二月十六日。李安訥尹義立及臣。自島中出來。未及鐵山三十里許。路上見本道廵察使李尙吉書。則以請兵事向椵島雲。且有訛言。賊適奉慈殿於南大門外閭家。而推戴一王子。大駕則出避楮子島等說。傳聞於路上。及歸鐵山。則夜向二更矣。臣與安訥。寓於鐵山衙舍。臣在西。安訥在東。明燈而坐。尹義立,安景深。會坐安訥處。招臣議。明朝待李尙吉入島請兵之際。安訥設問於坐曰。請兵討賊。與勤王孰可乎。仍曰。奉慈殿則是亦吾君之子也。曰未踰年也。曰楮子島。其能免乎。其餘反正初。未盡之事功。臣等命薄。事賊適立相等事。亂言無倫。尹義立止之曰。賊適布置何足言。臣應之曰。請兵可否。不難知矣。慈殿十年幽閉。將有不測之變。而其時則王子皆獻議請廢。一未知慈殿之當奉。及今反正。慈殿復位。君臣定分。至於上告天子之後。王子爲適所推戴。雖奪奉慈殿。是一於爭國而爲簒賊。明矣。知此逆順。則當知請兵之爲急矣。因各歸所寓。臣知安訥所發之言皆悖。而臣於安訥。平昔無一日之雅。入島之後。始見其處事。顚倒胡亂。不知道理。疑其或失性。或喪心。或輕率誕妄底人。而其狂悖之說。謂不足道。故入城之後。未甞言及於一家之人。今聞安訥對玉堂官曰。未踰年三字。出於臣口。而渠對安景深辨之曰。十三朔已踰年雲。是以天地鬼神爲無有。而不知其舌之動於口中者也。安訥之亡狀。臣今始知之。羞與此人同立於大夫之後。寧退伏先壠之側。以終餘生。伏乞聖明。亟命鐫削臣職名。許賜退斥。不勝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自有公論。勿辭可也。○仍傳曰。工曹參議金德諴上䟽。還入。卽傳曰。安訥所謂三策何策乎。政院問於金德諴以啓。公卽書啓曰。留椵島。議通牌文於督府時。安訥在尹義立所住房。先已言之。臣後往。安訥只說三策。臣不更問。而大槩料賊適。出於上中下三策矣。傳於政院曰。尹義立,安景深處。安訥所謂三策何策乎。使之詳問。政院卽爲有旨問之。則二人俱以安訥所謂三策。直擣大駕所在。上策也。奉慈殿立王子。中策也。留京城自爲。下策也云云。啓聞。兩司俱發李安訥拿鞫按律之啓。遠竄鏡城。
辭大司成䟽丙寅十月
編輯伏以臣疾劇年衰。供職無期。上章乞解。瀝盡肝血。而聖明哀憐。不卽斥去。至勤恩言曰。宜勿如是辭之。調理察職。臣伏讀聖旨。驚惶罔措。死不敢恤。官豈餙讓。第念臣於此職。試而愧者四。旣愧而仍冒。則上不效驅策之勞。下不任群聚之笑。公私無裨。廉恥失節。有臣如此。將焉用之。臣請毋隱。仰瀆聖聡焉。頃在昏朝。儒爲禽獸。身居禮廟。誣數國母罪目。通文八道。此時則本館。非首善之地。反爲首惡之地。而改紀之初。各據所犯之輕重。而定其罰矣。曾未數年。挐親引交。競解罪籍。至於去年。則六十餘人。一時入啓。洗盡其惡。俱是左袒廢母者也。臣對諸生言之曰。他衙門則不須雲。本館則所以明人倫也。今之爲士者。雖未能追誅其身。以名敎誅其心。則所當至嚴至正。而救解殆盡。甚非明倫堂所宜爲者。終年言及而不回士聽。罪關倫紀。豈可輕議。而緣臣無狀。人理還蝕。臣之試而有愧者。一也。館中有所謂掌議之任。擇持身不妄。出言有倫者而定之。春秋釋奠之後改差者。其來有素。蓋領一館之儒行。䂓朋輩之爲非者也。入昏朝以來。朝授暮替。日改月變。顚倒輕薄。氣像非儒。故臣痛懲前習。今年秋釋奠時。廣詢於平時爲掌議之人。且循館中古例。自今必經一丁祀。而乃許其遆。以存賢關體貌。則士棄臣言。如棄糞土。臣之試而有愧者。二也。國家自壬辰以後。其於鼓舞多士之方。有所未遑。士之無所爲。而來侍聖師者。有幾人哉。三百點。非士之所樂。而所重在此。故耐苦居館。其餘則視泮宮如傳舍。國家慮此而設半圓點赴試之䂓。以爲韋布留在之地。所以衛先聖也。陵夷至於廢朝。隄防大壞。慾浪滔天。臨科則半圓點公文。循例圖出。視若成憲。身不居館。名參榜目。士也罔極。其此之謂也。臣初忝本職。卽牒禮部。申明舊典。告諭備至。館學及科塲試所。掛榜知會。而臨塲計點。未准於半。則虛套公文。一不成給。因此而生進之不得赴擧者甚多。人才不售。物色不好。臣之試而有愧者。三也。大則不闢無母之論於國庠。小則掌議圓點。猶未復䂓。臣非木石。面自有靦。忍占非據。何事可成乎。抑又有一事焉。二百年來列祖列宗。養賢䂓畫。盡出至誠。一不苟且。而法守久壞。頤義專晦。田結奴婢魚蔬等項。沒入下輩之手。賤隷則專享賢能之養。多士則日食市井之攘。其間情態。陋不盡陳。昔者孟甞君養鷄鳴狗盜之士。猶以邑入之正。而不以攫挐而啗之。安有堂堂禮義之邦。會國子於太學。使之誦孔孟法朱程。而任豪奴悍婢。左右攫而饋之乎。臣窮其本根。査出去處。緊重四五事。成置謄錄。欲以士之養而養之。復回祖宗朝美意。而愚頑典僕。𥳽動朝端。浸潤巷議。猶恐未祛臣身。乘臣之出館門。聚會哭送如送喪車。此顯彰臣過之術也。臣之試而有愧者。四也。學宮婢僕。古不敢如是。而適賊之變。至打大司成家舍。以此而待臣。將何所不至乎。臣旣到此地頭。不能易弦循人。而身病危篤。已至難醫。未死之前。祈蒙鐫改。伏乞聖慈。察臣至情。憐臣實病。亟賜恩遆。不勝幸甚。臣無任祈懇戰灼之至。
答曰。觀爾䟽辭。足見爾能擧職事。爲官任怨也。爾其勿爲固辭。更加訓誨。期正士習。
再䟽丙寅十一月
編輯伏以臣之實情。已訴於日月之明。而聖鑑曲照。霜露兼施。以爲微臣供職之地。臣是何人。而偏荷天地生成之德。至此極乎。諸大夫國人。未聞其可。而獨蒙殊知。撫躬省己。自不覺其然也。臣仰體造化。俯激微衷。盡職之外。斷無他意。而蒲齡已暮。實病漸加。彌留四旬。食飮斷續。長在茹痛。形神並換。直不爲鬼而已。筋骸不立。拜稽難任。故除授過限。而恩尙未肅。擧動連日。而身未立班。臣命如絲。臣罪如山。死之將至。職豈思居。學宮重地。曠時無官。伏乞聖慈。亟鐫臣職。以便公私。臣不勝呼天之至。
答曰省䟽具悉。爾宜勿辭。盡心敎誨。以正士習。
再辭副提學䟽甲戌九月
編輯伏以臣昔疾今愈。身可自運。入此差境。不肅恩命。則終歸於欺天自安。故作氣趍造。欲肅西班之拜矣。再昨之政。又擬匪據。造化聖筆。誤點臣名。臣心驚顔靦。莫知其所以然也。前月十四日政。除臣此職。臣備陳用人以法。進身不苟之宜。得蒙恩遆。以安愚分矣。不圖堯蓂未及盡落。而旋授前除目也。臣竊伏惟念。必由臣之前䟽中一欵。有未瑩而有此擧也。臣曾於癸亥反正之初。倖忝是選。而其後改錄之時。臣實未參。雖緣臣之升秩。而臣名旣乏於本館。則長官極選。尤非一蹴可到之地。豈敢以登瀛爲榮。而躐陟道家之仙梯乎。大抵人君端本淸源之道。不出於誠正修三條。而遜志之要。必資於問學親賢。故可於學士者。則入官之初。擇其學古之彥。蒞職之後。驗其日見之行。意旣誠。心旣正。身旣修。然後久淹論思之地。聖意欲誠。則窮其盡誠之妙。而誠聖意。聖心欲正。則究其先正之功。而正聖心。聖躬當修。則陳其愼修之謨。而修聖躬。推此而正家。正家而治國。此所以經筵之官。爲國家極選。而長官之職。尤所難愼。上則輔養君德。下則維持公議。所該者廣。非一官守一言責之比也。苟非學行兼備。爲淸議所重者。則不敢一日居其位也。況臣學乏親炙之原。文無會友之益。在家在邦。俱無必達必聞之實。而當此泰茅彙征之時。俊乂林立之日。敢踰高閑。冒居不稱之職乎。非常之命。閱一月而再及無似之身。感激鴻恩。罔知所報。寧欲先謝而後䟽。則近於餙讓。故更列前䟽之所未瑩者。呼日月而訴之。伏乞聖明。上揆格例之有礙。下燭寵榮之難冒。特許遆免。以重名器。以便公私。不勝幸甚。〈啓下吏曹。○癸亥反正初。公參弘文錄。而其後改錄時。則公因褒賞。已陞堂上。不參錄而拜是職。故䟽中及之。〉
請退行祔禮䟽乙亥三月。大司諫時。
編輯伏以穆,惠兩陵崩頹之變。初謂出於天怒。宸衷震悼。朝野驚懼矣。氣象忽異。謂非孚兪。物色皆怡。伏見奉審書啓。已頹尺量外。形容濃圮之患。無不詳悉。果由當初封陵時。人事之未盡也明矣。但玄宮體魄所妥。淸廟神靈攸奉。猶臨御時正別宮也。妥魄之宮。覆以草芚油芚。奉神之廟。登歌下舞。則魂未定動。而神歆其樂。必無兩全之美矣。況元宗大王仁獻王后。奉乾坤於冥冥之中。一如平生承顔順志之時。草芚油芚未卷之前。不暇旬月之淹。而催鍾促鼓。遽入昭穆之次。以享宗祊之位。其可安於在天之靈。而慰其維則之神心乎。非但此也。以聖上尊親之至情。上告天子。成之爲君。欽祔太廟之擧。備陳禮樂。則恐未協於兩陵頹圮之戚。率禮而無樂。則有未合於今我兩殿祔先王之誠。係於幽者如彼。係於明者如此。不幾於以慶爲憂乎。天人一理。通達無間。頹未及補。而先行褥禮。則人事再有所慊。安知後日之天。不爲今日之天乎。大抵今此兩陵崩頹之變。委之於天怒。則是臣子不敢言之事。委之於人事之未盡。則俟其修補之日。亦無欠於大禮。揆以事理。貴於從容。祔禮已爲成事。自有不迫之節。而旋退旋進。只爭一兩日之間。忙行未全備之禮。實有憾於情禮。伏願聖上。體神明之意。盡愛敬之誠。姑待山陵修改之畢。徐行祔太室之禮。則天人合應。上下同慶矣。臣無任激切憂懼之至。〈啓下禮曹〉
因災異進戒箚子乙亥十二月。大司諫時。
編輯伏以人君謹天戒於上。而人臣自有常憲於下。百官之衆。各修其職。以輔其君。故人君內無失德。外無失政。此其所以爲明明後也。是以。每歲孟春。宣令之官。執木鐸而循路。以警其衆。使官與師。晉䂓於君。至於百工。各執其藝。以陳夫百藝之工。似不與於救災。而至理所存。理無往而不在。故言無微而可略也。且季秋月朔。辰不集於房。則瞽奏鼓。嗇夫馳。庶人在官者走。以急救日之方。而不及時者。殺無赦。此春秋克謹之常䂓。而不擧其職。則有常刑無赦之典矣。今者。日爲衆陽之宗。而有此陰虹之干。雷有出地之奮。而出於當臘之月。次第層現於國母昇遐罔極之時。而俱在一旬之內。仰觀天象。俯察人事。吁此何等氣象耶。雖執藝百工之微。各陳其諫。此其時矣。況政院備陳弭災之道。憲府別將切時之事。以達陳戒之辭。玉堂亦以六事責難。而臣等忝居言地。尙昧一言。則不恭之刑。後時之誅。無所逃矣。噫。喉舌之條陳。法府之格言。儒臣之納誨。無非敬天弭災之道。而聖上所答。不過嘉尙體念自勉等數句之敎。而旣無悅繹之意。又無採施之實。則臣等愚賤。雖欲掇拾餘論。更有所陳。亦不過爲循例之虛文矣。目今天心之不豫者。實在四方之目。不明於聖鑑。四方之聡。不達於聖聽。仍而聖上之聡明。不爲天之聡明。宜乎仁愛之天。示之而猶恐其未示。譴之而猶恐其未譴。示而又示。譴而又譴。至此極也。嗚呼。大川絶流。地以告矣。風災慘目。天以警矣。而尙無改圖之擧。故坤崩哀酷之餘。又有此二大異。失今不圖。則聖心之天。不在於聖心。而還在高高之天矣。昔者殷高宗。因甘盤旣已知之。而傅說以行之惟艱。命於其君。殿下於諸臣告戒之辭。亦旣知之。故臣等不敢更有所贅。而僭擬傅說惟艱之訓。伏願赫然奮發。唯懷猛省。孜孜於敬天之實。業業於弭災之道。則轉災爲祥。捷於影響。而高宗之治。不難致矣。伏惟聖明。留神財幸焉。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箚陳之辭。無非嘉言至論。予敢不服膺而惕念哉。
斥和議辭大司諫䟽丙子五月
編輯伏以臣聞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於泰山。夫匹夫。乃褐冠博之流也。其身如彼其卑。而其言如彼其重。何哉。蓋無事則以其人而廢其言。有事則以其事而求其言。得其言而言之。則其言重於泰山。言非重於泰山也。事有重於泰山。故其言如此其重且大也。臣身非褐冠。位忝大夫。非匹夫也。頃者胡差脅迫奔突之時。臣病在人鬼之關。不達一瞽言於四聡。反不如一匹夫也。目今天下之事。危甚於九層㙜。而我國之事。前日則七層。今日則八層。前頭只有一層矣。安其危而利其殆。則喬木不可望。而幽谷在一跌矣。八層之說。已無及矣。請以九層之說。籲呼焉。噫。我國不料賊。而賊則料我。狡矣。果能料我之諉以不見僭書。另差一胡。持前書以來。且或自我先通書於伊賊。削僞號因前䂓。而伊賊亦料之。執我書辱我國。罔有其極。呼船鴨江。以甞我之從違。則將何以應之乎。我之精思密計。皆墮於彼賊之料。而適露自通旣僭之賊。苟延時日之計矣。臣謹按春秋。天王未封之號。隣國稱之。則孔子以倘惡誅之。我之國書。稱彼國號。已犯春秋之法矣。夷狄入居中國之地。而諸侯一與之會。則天下夷之。以孔子之聖。不得爲尊者諱。直書公會於陸渾之戎。況伊賊西犯之時。我之使臣。猶通於巢窟。我國春秋。雖在皮裡。而天下春秋。脫皮裡久矣。臣每念此義。潛腐片心。暗呑寸舌。心與口語。以謂國勢流下。如長江大河。則區區隻手。無處可下。故天下尊秦。而匹夫蹈海。大宋爲金。而一侍郞取義。人之一身。只在死得其所矣。不圖今日禦戎無策。蠢玆蛇豕。食我皇土。黃屋左纛。只以自娛。猶不可共一天也。況以肆然題目。形諸文書。誣弟兄如臣妾。絶則爲夏。不絶則爲夷。夷夏之分。只在一着。此非九層乎。臣之所憂。又有一焉。心腹和一。則手足雖病。不爲身憂。心腹分裂。則手足雖具。不救大命。不寧內而能攘外者。臣未之聞也。臣竊觀近日人心。不以聖明之心爲心。而各自以其心爲心。事事言言。皆不歸一統。士論朝論。街談巷議。無不攜貳。甲以爲是則乙以爲非。乙以爲是則甲以爲非。甚至蠢愚無知。則召敵召讐。猶恐其怠。由外言之。則其危難恃。由內言之。則其憂有殷。當此之時。忸於覊縻。則害於謹嚴。旨雖謹嚴。應在覊縻。則國言有左右。衆志有逆順。臣恐劉曜,石勒方在瀋陽。而轂下胡虜先自起矣。然則覊縻謹嚴。不容並行。一分覊縻。則便蝕一分。謹嚴一分之間。夷夏判焉。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豈非大可憂者哉。近因勵精求言。聖旨連下。有懷皆達。未知將此隱憂。以達於天。而淵衷廟謨。亦及於乙丙夙夜之間乎。惟我宣祖大王定志養氣。畏天事大。表裡如一。及其塞乎天地也。中國如一人。四境如一身。克復邦家。天旋之後。猶不入晝水剌米。宮女所供亦皆減剋。內需司奴。不分壯弱。任其抄兵。其奴私結。一與齊民均役。終至海寇還島。天兵奏凱。歲久然後。始復其舊。昔者周公爲成王。陳無逸。蔡沉註其辭曰。詳文祖者耳目之所逮也。臣之形體。雖若土木。而耳目則瞭然。故爲殿下申告焉。伏願殿下。先定聖旨。直養無害。立至大至剛之表。以直朝廷四方之影。使上下皆一而無二焉。內旣無二。則自反皆縮。千萬人吾往之勇。無所餒矣。而自外之憂。不足以動其中矣。宋臣寇準。進言於君曰。六軍心膽。在陛下身上。正謂此也。繼自今。牢閉義順館。以觀情形。惟圖一域中之心力。嚴戶牖之綢繆。脫有㐫差再到。令林慶業往見其書。猶用僭僞題目。且有爾字。卽斬其頭。傳與椵島。轉奏天朝。則中國與吾東。復爲一人。如影響矣。天下義之。後世仰焉。精神折衝。道義明揭。何所憚而不爲乎。今大駕進住平壤。敕令帥臣。申之以軍律。示之以必死。兩西城池之守。備盡陰雨之戒。雖賊騎遽至。猝遇薦食之禍。前後金湯。次第死守。則非徒在我有可備之形。虜勢亦必分力於摧鋒陷陣之日矣。豈可坐而待天。束手請命。徒以一箇和字。爲安宗社大計。而不爲扞禦之計乎。設令國家長筭。徒在和之一字。恃此而不修在我之備。則未知畢竟置國家於何地乎。我國之於此虜。覊縻之勢。已至十載。而十載之內。無一自強之策。唯以春秋遣使爲修攘之計。萬目睽睽。臣不多言。臣前在東銓。以病蒙遆。曾未數日。旋授本職。而所患眼疾。猶未快蘓。當三司一新擧職之日。決難屍居以副聖旨。虛帶諫職。罪合萬死。屢呈辭單。見卻喉舌。出肅無期。癏曠有日。伏乞天地父母。亟賜恩遆。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爾其勿爲控辭。調理察職。䟽辭不無所見。予極嘉尙。當令廟堂量處焉。
辭被選廉謹及國子䟽丙子六月。大司成時。
編輯伏以臣老病日深。屛伏私室。已有月矣。凡干朝廷施措。筵席都兪。一未聞知。有同聾瞽。而人鬼關中。只待死日。伏見廟堂。因聖旨。抄啓五人。而臣名亦在其中。臣魂驚魄動。仰愧俯怍。心與口語曰。此何等題目。而隱忍承當乎。仍念此擧。自祖宗朝。甚爲稀罕。國家勸礪之典。朝野拭目之擧。實在於此。則其選之不可不重且愼。益明矣。臣立朝五十年。犬馬之齒。已至七十五。而往在宣廟朝。歷典七邑。一無可稱。在家在邦。俱無聞達。至於尋常辭受。猶未辨別。心地冥然。知覺俱喪。一身之上。少無可取之狀。非但在廷之臣知之。街談巷議。亦詳其蔑蔑也。臣卽欲陳列。冀削臣名。而病勢轉劇。精神暗昧。一行文字。旋思旋忘。日復一日。尙未徹天矣。當此惶愧之日。又蒙新命之下。感激之餘。不知所處。臣自月初。右臂刺痛。四五日來。不能運動。起居飮食。至須倩人。迎醫下鍼。未得其效。且連月暑濕。所傷尤多。素患喘疾。乘時輒重。窒塞無常。夜不交睫。精神已脫。元氣益敗。弊帷之埋。非朝卽夕。冒呈辭單。至下還出給之命。想必聖明不能洞燭下情。灼見病狀也。朝家重選。不可濫及於無似。國子師儒。不可緣臣而久曠。伏願天地父母。諒臣非餙讓之意。察臣不能供職之狀。前日抄啓中。命削臣名。以重其選。亟遆本職。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卿之廉謹。實合斯選。宜勿控辭。調理察職。
都憲時。陳所懷䟽。丙子七月。
編輯伏以相臣之進退。關於治道之興替。而其進其退。當察其事之可否。與其平日心事之所著者而處之。不可以形色之外。遽加點汚於其身也。臣伏聞右議政洪瑞鳳。以司諫臣趙絅論劾之故。出在江村。杜門待罪。而臣未詳其事之顚末。數日前得見絅之書啓一草。滿紙詆斥。極其狼藉。臣不勝驚愕焉。瑞鳳。靑氊舊業。淸素文翰。而其心如水。其身如玉。文雅重望。逈出儕流。早事宣廟。聲譽夙著。及乎光海朝。廢錮屛黜。幾十餘年所矣。幸遭聖明。功存盟府。歷敭淸班。位躋三事。而營産之誚。不聞於朝野。檢身之節。益礪於平昔。淸修自好。風采可尙。則國人之所共知也。況馬之爲物。非篋箱可秘之具。其授受之意。亦爲其跨乘之資。則萬目睽睽。非可誣也。臣因傳者之言。備審瑞鳳之意。則其於李大廈素昧雲。未知此說何所傳而何所聞耶。至於其所居屋宇。乃是本來舊第。陋狹之極。近營八九間客廳。以爲延接之所。若以此爲比於曩日之第宅。則不亦過乎。昔者宋臣汪應辰。以籠錦水銀之說。見誣於時。夫以孝宗之剛明。終不免遜言之所中。入朝未幾。出知平江。臣甞痛恨矣。今者殿下若以瑞鳳實有此事。則退之可也。罪之可也。若以爲實無此事。則當示之以誠意。諭之以聖旨。今日而如是。明日而如是。益加眷注。速令造朝可也。且臣伏聞趙絅至有拿問之命。尤不勝驚駭於心也。臣於趙絅。未甞接話。而聞其剛方自守。爲世所推。縱有率爾之事。必不爲媒孽而然也。其身則士夫。其官則諍臣。而一朝就吏。事出非常。此豈聖世之美事乎。臣恐諫大夫下獄。自殿下始也。臣近緣賤疾。尙未肅謝。冒陳瞽言。極知未安。而無瑕相臣。待罪於外。有職言責。身在囹圄。物色不佳。爻象甚惡。有懷耿耿。豈容緘默。伏願聖明。留神財擇焉。
啓辭
編輯執義避嫌癸亥四月十七日
編輯啓曰。臣得罪廢朝。七年拘幽。無意生全。自分爲嶺外之鬼矣。不圖國命維新。龍德乘乾。至於匪分之授。出於夢寐之外。馹召之趍。一日爲急。而沿路殘敗。到處一㨾。郵官邑宰。遆罷未赴。驛騎刷馬。艱替寸進。遅入脩門。罪積稽謝。且臣與吏曹參判臣李貴。爲婚媾。一家之人。旣參銓席。而注擬臣名。則於臣之心。實有未慊。明敘一節。亦關廉恥。矇矓就列。非臣本情。請命遆臣職。以安愚分。答曰。勿辭。
大司憲吳允謙啓曰。執義金德諴。與吏曹參判李貴。爲婚姻相避之故。引嫌而退。相避之法。固是金石之常。而其時倉卒。唯以收用人才爲急。何暇念及於相避小嫌乎。況非常之擧。必有非常之事。尤不可以常䂓處置也。請出仕。答曰。相避之法。不可以倉卒廢之。更爲處置。○大司憲執義避嫌處置院啓。並引嫌而退。當廢母之請。樹立卓爾。眞所謂曠世難得之士。若拘於常䂓。置而不用。豈非淸朝之一欠。然相避之法。載在國典。㙜諫非他庶官之比。勢難仍在。當初請出。實出於愛惜人才。豈有他意於其間哉。然法之一搖。慮有後弊。不能無處置乖當之失。請大司憲,執義。並命遆差。
論主第啓辭甲子六月。右副承旨時。
編輯啓曰。因戶曹啓辭。有營建用餘材瓦二百間所入。題給主家之命。臣竊未曉聖意也。今此材瓦。出於何營建用餘。而聖上用之如是乎。光海遍督土木。至於十年。役未及完。而反正之初。文武百官。上告天子之辭。廢母一也。交戎二也。土木三也。原其無辜之被虐。則一瓦一材。俱非鬼役而神輸也。聖上視此一木。則曰死民之骨也。念此一瓦。則曰虐焰所燔也。用之於當用。而不用於不當用。明矣。慈殿十年幽閉。闔門皆赤。一大君亦未免禍。而復位之初。只有公主。則慈殿之欲爲公主地至矣。聖上之欲慰慈旨者。亦極矣。若公主無家。則除此材瓦。造成一家。亦或一道。而今則國家營造公主第。已行吉禮。其第之過大。識者亦有言矣。此外又作數百間家舍。將何所用。而題給材瓦。如等閑物乎。昌德昌慶。乃列聖攸宇。而有毀未修。聖上今御不當御之宮。任雙闕之盡毀而不治。則我先王其敢曰。予有後。不棄基乎。若竢時稍安。蓄此材瓦。用於雙闕而移御。則重修之日。其不用民力必矣。然則一國之民。欣然相告曰。往日之民。以材瓦而死。今日之民。以材瓦而生。豈非聖時之美事乎。該曹不能據此覆啓。乃稱各衙門用下之數。連絡不絶。仰稟上裁。其不能因事納䂓。甚矣。臣忝在該房。矇然入啓。不勝惶恐待罪之至。
答曰。公主雖有家舍。狹陋無比雲。與無家何異。爾言過矣。爾其勿爲待罪。
再啓
編輯啓曰。今因材瓦題給主家之擧。臣之瞽言。以過而不採。兩司之抗章。以直而不納。該曹之覆啓。亦歸於空言。古之事君以道者。於理未安。則或封還詞頭。或不敢奉詔。臣旣陳其不可。而還奉聖旨。則是佞矣。請退斥臣身於該房。然後更下題給之敎。惶恐敢啓。
答曰。材瓦題給。似非惡事。而如是煩瀆。殊極非矣。爾其舍固。
封還嚴旨啓辭甲子七月。右副承旨時。
編輯啓曰。人主之於㙜官也。優容而奬勸之。寬假而扶植之。不以微過而輕絶。不以小失而切責者。非爲㙜官之一身也。乃所以重其職也。臣等伏見吏曹處置兪省曾啓辭之批。天語太露。聖量不包。竊有所未安也。省曾以世曾之兄。爲其所搆。久陷囹圄。及遭淸朝。國人皆曰可用。而今此不避諫長一事。新進之人。未習朝廷禮貌。而爲下人所誤之致也。以此而棄其身。則恐非聖人舍短取長之意也。王言一播。永爲萬世之模範。而一時之勸沮攸係。承此聖批。臣等不敢分付該曹。敢此封還。伏俟睿裁。惶恐敢啓。
答曰。知道。所謂苟充者。非獨指省曾而言也。無揖讓之風者。亦非指省曾而言也。省曾輩之所失雖微。其漸不可長。答吏曹之敎。乃所以勸礪之道。實非抑絶之言也。雖然。予嘉爾等有犯無隱之誠。
論金公諒啓辭甲子九月。左副承旨時。
編輯啓曰。金公諒之事。臣等直陳。則源流深遠。措語之間。必有未安之意。故不窮其本。而敢以淺粗之說。仰達焉。公諒之所爲。一國人心。擧皆厭之。故頃在光海時。朝紳之被公諒餘膩者。亦欲免其累。而至請治出入其家者。光海直置而不問。幾二十年所矣。今以潛邸時至情。復起光海所棄之物。則非但君子見而沮喪。小人聞而竊笑。資之陞降。有不足言。而以其姓名出於聖敎之中。則遠近必驚公諒之尙在此世也。臣等職忝近密。恐有累於淸明之治。不敢不啓。
答曰。爾等竊笑侮辱。至於此極。予甚愧焉。
大司諫時。避嫌啓辭。丁卯七月。
編輯啓曰。都目大政。除職人澄汰。令㙜諫爲之事傳敎矣。賣官自秦而始。至漢而極。然正職之外。別立爵名。只崔烈爲司徒。故人嫌其銅臭矣。壬辰以來。納粟授職。不知其幾。而東班初入仕。大政未有全以此除之矣。今政則納粟募粟募兵之類。因一時恩命。相當之職及計級之職。並破憲章。故臣忝在言地。只論其政體之苟且而已。某某聞見從人〈缺〉澄汰之事。亦令言事㙜諫自爲。事體之傷。不可勝言。初不含默。臣罪大矣。請命罷斥臣職。
答曰。勿辭。〈憲府處置。請出仕。〉
大司諫時。處置同官啓辭。乙亥十二月。
編輯啓曰。正言李海昌金重鎰。司諫任絖獻納尹坵。並引避而退。人臣。事君以忠而已。當宣廟去邠之時。故及第朴東亮。以一郞官。終始扈聖。天旋之後。籍其勳勞。藏諸盟府。及宣廟賓天之日。又終守陵之制。則宣廟之忠臣。莫東亮若也。是以仁穆王后臨御時。量移至再。自上亦以先朝有功勞之人爲敎。而至於䟽釋。累蒙恩宥。許還輦轂。則其生也雖未免罪籍。其死也處置恩數。實出乾斷。而非在下之已甚也。況廟堂獻議時未成事。則尤不可輕議。至於論人之道。觀心而已。人之存心不正而招尤。則攻其心。仍攻其身。可也。心之所存。雖不離於正。而橫逆或來。原其心。仍惜其身。可也。彈劾之際。若不揆於斯二者之間。則或失於偏僻。或失於過重。豈非可愼之大者乎。李弘胄。自少謹愼。其爲士也。慣遊太學。惟顧言行之相符。及其立朝。已到四十餘年。而其心如水。其身無瑕。國耳公耳之誠。朝野所共知。聖明所洞燭。非但今日之謂也。頃者朝論四分五裂之時。猶不敢目之以利其家。指之以溺所愛。則當此淸朝際會之日。豈有信孽子而負聖明乎。姻家卻金之說。尤有光於弘胄之淸白。屋舍之構。明非大起。則執而爲罪。近於失實。昔者宋臣文彥博。被燈籠錦之謗。論此事者。謂彥博家人所爲。非彥博之所知。恕彥博而繩家人。所原者。彥博之心也。所惜者。彥博之身也。其後彥博再入平章。而不坐於籠錦。豈以無根煽動之說。勒爲弘胄之罪案乎。況李曙之事。旣已停論。不必提起。而年少敢言。雖或可尙。率易失實。頗乖言事之體。答以謹悉。亦欠愼重之意。佇待坐起。欲從公議。謂其過實。不可容易劾去。則深得的確之論。請正言李海昌,金重鎰。遆差。司諫任絖,獻納尹坵。出仕。
答曰。依啓。
大司憲時。避嫌啓辭。丙子七月。
編輯啓曰。無狀小臣。百無可取。前後寵擢。已踰涯分。至於近日。猥蒙增秩之異數。又叨憲長之匪據。不料天地造化。偏厚於無似之身。至於如此也。自承新命以來。益增惶感。罔知所措。思欲一謝聖恩。以效涓埃之報。而痼疾在身。以死爲隣。陳䟽仰籲。未蒙遆免。繼呈辭單。又賜恩暇。委頓伏枕。晝思夜惟。揆以分義。不宜一向退伏。以負非常之恩。故僅收筋骸。扶曳來謝。臣之情緖。可謂戚矣。仍念憲長之任。其責甚重。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糾百僚之邪。振紀綱正風俗之任。無不咸萃。況今時事之艱危。已到十分地頭。聖上之振作雖勤。而群下之奉承寥寥。當此之時。如臣老病駑劣。何可承當以貽名器之恥乎。臣之不稱。旣如此。前後逋慢。又如此。決難冒居以速官謗。請命鐫削臣職。
答曰。勿辭。○獻納金益煕啓曰。引嫌而退。增秩寵擢。實出於聖上優異之典。揆以分義。小無可辭之嫌。況因疾病稽謝。勢所固然。請命出仕。答曰。依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