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破疑說

編輯

今人一見失血諸證,莫不稱為火旺也。稱為火旺,治之莫不用寒涼以瀉火。舉世宗之而不疑,群醫信之而不察。所以一得失血證,群皆畏死,由其一經失血,死者甚多,不知非死於病,實死於瀉火之涼藥耳。然則,涼藥其可廢乎?非即謂涼藥之可廢,但失血之人,正氣實者少也,正氣一衰,陰邪上逆,十居八九,邪火所致十僅一二。不可不慎。

予有見於今之失血家,群皆喜服清涼而惡辛溫,每每致死,豈不痛惜。予故為當服辛溫者,決其從違焉。不觀天之日月,猶人身之氣血乎。晝則日行於上,而月伏於下,夜則月行於上,而日伏於下,人身氣血同然。失血之人,血行於上,而氣伏不升可知。欲求血之伏於下,是必待氣之升於上,氣升於上,血猶有不伏者乎。知得此中消息,則辛溫扶陽之藥,實為治血之藥也。

又可怪者,人人身中本此氣血二物,氣為陽,法天,火也;血為陰,法地,水也。故曰人非水火不生活。水火二字,指先天先地真氣,非凡世之水火也。愚夫愚婦,固說不知,而讀書明理這之士,亦豈不曉。明知血之為水,水既旺極而上逆,何得更以滋水之品助之。此其中亦有故,故者何?惑於血色之紅也,不知血從火里化生出來,經火鍛煉,故有色赤之象。豈得以色紅,而即謂之火,即宜服涼藥乎?此處便是錯誤關頭。毒流有年,牢不可破,予不憚煩,又從而言之,願與後之來者作一臂力焉。幸甚。

附:七絕一首

編輯

吐血都傳止血方,生軍六味作主張。甘寒一派稱良法,並未逢人用附姜。姜、附,陽也。血,陰也。以陽治陰,即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血水如潮本陽虧,陽衰陰盛敢僭為。陰盛,即君弱臣強,夫弱妻強的章本。人若識得升降意,陽主升,陰主降,乃是定理。今陰升而陽不升,更以陰藥助之,陰愈升而陽愈降,不死何待。宜若宜辛二法持。宜苦者,十僅一二,宜辛者十居八九。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辯解

編輯

前賢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陽八味是也。此方此語相傳已久,市醫莫不奉為準繩,未有幾個窺透破綻,予不能無疑也。疑者何?疑方藥之不與命名相符(原本作"孚",據文義改。)。既雲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必是在扶助坎中一點真氣上說,真氣一衰,群陰四起,故曰陰翳。真氣一旺陰邪即滅,故曰益火。方中桂、附二物,力能扶坎中真陽,用此便合聖經。何得又用熟地、棗皮之滋陰,陰邪即盛,就不該用此。丹皮之瀉火,益火而反瀉火,實屬不通。山藥、伏苓、澤瀉之甘淡養陰則利水乎?推其意也,以為桂、附之辛熱屬火,降少升多,不能直趨於下,故藉此熟地、棗皮,沉重收斂之品,而使其趨下。又以丹皮之苦寒助之,更經苓、澤利水,使陰邪由下而出,[眉批]孰知五味下喉,其氣味立刻周遍,呼吸立刻上下交通,何待此。似為有理,獨不思仲景治少陰病,四肢厥逆,腹痛囊縮。爪黑唇青,大汗淋漓,滿身全是陰翳,何不重用此熟地、棗皮、丹皮、苓、澤之品,而獨重用姜、附、草三味起死回生,其功迅速。由此觀之,仲景之白通、四逆,實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者也。若此方而雲,益火消陰,斷乎不可。予非固為好辨,此是淆亂聖經之言。毒流已久,禍延已深,不得不急為剪除也。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辨解

編輯

前賢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六味丸是也。此方此說,相傳有年,舉世宗之而不疑,群醫用之而不辨,予不能無說也。竊思此方,必是為邪火傷陰立說,並不是言坎中陽旺立說。今人動雲陰虛火旺。陰虛便說是腎水虛,通身血水皆屬腎,言腎虛亦可。火旺便說是腎火旺,通身之氣,皆本腎中一點真火生來,即雲腎火旺亦可。但有邪正,不可混淆。統以六味丸治之,其蒙蔽有年矣。予特辨而明之。陰者,水也。陽者,火也。水火互為其根,合而為一,不可分為二也。水從火里生來,故曰天一生水,先天真氣,號曰真火、真氣,即真金所化。陽旺一分,指真氣,陰即旺一分;指真陰。陽衰一分,陰即衰一分。試問陰虛火旺何來?[眉批]陰陽,一氣耳。豈有陽虛而陰不虛,陰虛而陽不虛者乎?知古疑團,一語道破,仲景一生全在邪正上論偏盛,今人在一氣上論偏盛,相隔天淵,源頭錯亂。今得此說,方知前人之錯誤不少。所謂制陽光者,明是教人瀉邪火也。邪火始能傷陰,真火實能生陰,此邪正關鍵,用藥攸分區處,豈堪混淆莫辨。要知邪火竊發,無論在於何處,皆能傷血,即以三黃、白虎、承氣,與此六味丸,按定輕重治之,皆是的對妙法。今人不明陰陽一氣,不明邪正機關,專以此方滋腎中之元陰,瀉腎中之元陽,實屬不通。

申明陰盛扶陽陽盛扶陰的確宗旨

編輯

萬古一陰陽耳。陰盛者,扶陽為急,陽盛者,扶陰為先。

此二語實治病金針。救生寶筏,惜乎人之不得其要耳。今人動以水火二字喻天平,水火不可偏盛,偏盛則為病。予謂不然。人自乾坤立命以來,二氣合為一氣,充塞周身,上下四旁,毫無偏奇。火盛則水盛,此火指真火,水指真陰。言火盛、水盛者,即五六月之寸水可知。火衰則水衰,即十冬月雨水可知。此正氣自然之道,不作病論,亦無待於扶。所謂偏盛者何?偏於陰者宜扶陽,是言陰邪之盛,不是言腎中之真陰偏盛也。偏於陽者,宜扶陰,是言邪火之盛,不是言腎中之真陽偏盛也。前賢立陽八味、六味丸,以言治元陰元陽之方。此說一倡,俱言真陰真陽之果有偏盛也。此語害世非淺。今人又不讀聖經,無怪乎六味,八味之盛行,而承氣、四逆之莫講也。

邪正論

編輯

凡天地之道,有陰即有陽,有盈即有虛,有真即有偽,有邪即有正。試問邪正之道若何?邪也者,陰陽中不正之氣也。[眉批]不正之氣,四時皆有,六經分為六氣。不正之氣流行於中,故曰六客。不正之氣,傷於物則物病,傷於則人病。治之調之,皆有其道。欲得其道,必明其正。正也者,陰陽太和之氣也。[眉批]太和者,真陰真陽渾然一氣,氤氳化育之消息也。太和之氣,彌綸六合,萬物皆榮。人身太和充溢,百體安舒。太和之氣有虧,鬼魅叢生,災異疊見,諸疾蜂起矣。

天地之大,生化消長,不能全其太和,人生逐利逐名,亦不能全其固有。正日衰,則邪日盛。欲復其正,必治其邪。邪有陰邪、客邪在髒,或在里之謂也。陽邪之名,言客邪在表、在腑之謂也。[眉批]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乃是六經的本氣,六氣中不正之氣,方是客氣。邪正原有分別,無奈今人含含糊糊而不察也。正有外傷、言六節之客邪,由外入內也。內傷之別。言七情之客邪,由內而出外也。正自外傷,邪自外入。衛外之正氣衰,外來之客邪作。正自內傷,邪自內出。或勞精損心陽,飲食傷脾陽,房勞損腎陽,皆是內傷根柢。從陰從陽,邪之變化無方。邪由外入,或從風化,從燥化。從熱化,從濕化,從寒化,隨邪變遷,原無定向。內傷不然,或損於脾,或損於胃,或損於肝,或損於心,或損於腎,病情有定向,用藥有攸分。曰髒,曰腑,邪之居處各異。邪居氣分,表分,呼為陽邪。陽,火也。陽旺極,則凡血傷,凡血傷,則真陰真氣,亦與之俱傷,皆能令人死。仲景立白虎、承氣,早已為陽邪備法也。邪居血分,里分,呼為陰邪。陰水也,陰旺極,則凡氣傷。凡氣傷,則真陽真陰,亦與之俱傷,皆能令人死。仲景立白通、四逆,早已為陰邪備法矣。今人以偏盛歸於元陰元陽,是不知邪正之有區分。雖醫書萬種,其立正立言,是祛邪扶正。知祛邪扶正,則知偏盛屬客邪之盛衰,非元陰元陽之自能偏盛也。仲景垂方,本祛邪以輔正,六經畫界,誠調燮之旨歸。有餘言氣分之邪旺。不足言血分之陰邪旺,而正衰也。陽旺是正衰,陽不足,亦是正衰。都是邪蹤。陽明偏盛,俱非正體。真陰真陽,原無偏盛之理。元陰元陽,今人之偏盛在茲。世人知水火之有偏盛,而不知是客邪傷正之為偏盛也。同盛同衰,一元之旨歸不謬。二氣渾為一氣,不可分為二道看,故同盛同衰,一定不易。

論天道,則日月有盈虛。論人身,則秉賦有強弱。究意循環盛衰之理,不作病看。舉世籍為口實,真乃工功力未深。茲特反覆推詳,願後之來者,相參砥礪,恐未道根株處,尚祈再加潤色。

客問參芪歸地辨論

編輯

客有疑而問曰:予觀先生之方,鮮用參、芪、歸、地。夫參、芪、歸、地,補氣補血之藥也,先生何用之罕歟?曰:大哉!問也。予以參、芪、歸、地為補藥。予謂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皆補藥也,豈僅參、芪、歸、地已哉,何子之不察耶?曰:先生欺予哉。予亦嘗觀《本草》矣,知麻黃、桂枝,主發散也;澤瀉、豬苓,主利水也;柴胡、黃芩,主和解也;甘草、乾薑,主溫中也;附子、吳萸,主回陽也;黃連、阿膠,主養陰也。各方各品,各有功用。先生皆謂之補藥,母乃欺人太甚耶?曰:子以予為欺子也,予實非欺子也。請少坐,予實告子。夫人身受生以來,本父母真氣,渾合化育,成象成形,五官百骸具備,全賴這一團真氣育周。真氣無傷,外邪不入,內邪不作,何待於藥,可待於補。況這團真氣,也非草木靈根所能補得出來。醫聖仲景,立言立法,揭出三陽三陰,是明真氣育周運行之道。如邪傷太陽,則以及陽之方治之,太陽邪去,則太陽之氣復。邪傷陽明、少陽及三陰,即從陽明、少陽、三陰之方治之,邪立法,則正立復。正復神安,其病立去,即是平人。予故曰,一百一十三方,皆補藥也,以此而推,予欺子乎,予未欺子乎。曰:誠如先生所言,則參、芪、歸地,可以無用也。曰:亦何可廢哉。如白虎湯則人參可用矣,建中湯則黃芪可用矣,四逆散則當歸可用矣,炙甘草湯則地黃可用矣。仲景亦何常棄而不用。獨可怪者。眾人謂人參補氣。夫氣,陽也,火也。何仲景不用參於四逆湯內以回陽,而卻用參於白虎湯內以瀉火。豈有陽明邪火正盛,人參又是補火,茲胡不更助其火,而反瀉其乎?究其由來,皆是惑於李時珍之《本草》有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此話一出,參即盛行,[眉批]細查李時珍雲,人參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這一句話不為無理,當是為亢龍有悔,真陰將盡之際說法與仲景用人參白虎湯之意混合。今人不識此語,而於陽虛陰盛之人,一概用之,以冀回陽,百治百死。景岳不明此語,而曰陽虛倍人參,陰虛倍熟地。後世宗之,咸為定論,究意貽害千古,諸公察之,切不可為之惑,況《神農本草經》皆云人馱補五臟,是五臟屬陰,人參補陰,其非補陽也,明甚。一切調和之藥,皆不究也。如無人參,以高麗參代之,高麗參來路遠,而價又且貴。虛勞之人,有參在家,便有幾分足恃,誰知竟不可恃也。全不思仲景為醫林之孔子,所立之方,所垂之法,所用之藥,專意在祛邪以輔正,不聞邪去之後,另有補藥。此皆後人之不明,姑惜巳身之太過,日月積累,釀出別證,以致死亡,尚不覺悟,良可衰也。

今與諸公約,病無論乎男女老幼,藥無論乎平常奇異,價貴价廉,只求先生認得陰陽,用得恰當,則盡善矣,何必多求。

分脾腎為先後二天解

編輯

聖經云: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眉批]聖人以大道示人,欲人知明善復初,故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者何?人身立命之祖氣也。祖氣,即父母真氣渾而為一者也。性命由此立。後者何?人身血肉軀殼也。凡世上一切有形之質。皆屬後天,不獨人身,故道家稱為奧皮囊。今人以腎為先天,脾為後天,此二語舉世宗之,傳為定論。予竊謂不然。夫人自乾坤顛倒化育以來,先天即乾坤,乾破為離,坤孕為坎,故曰顛倒乾坤化作身,即此。先天純粹之精,升於人身,渾然一氣,是言父精母血中之真氣,合而為一,即太極真體,先天祖氣根源。今人不知此中消息,妄以兩腎形似太極,即以腎為先天,此是混淆聖經之言,理應急正。但先天真氣,化生真水,灌溉周身,腎配水髒,雖說有理,究竟不是腰中兩腎之謂。[眉批]腎配水皆是喻言。流行六合,六合,即周身上下四旁也,即三陽三陰旨歸也。一氣充周。無方不在。故曰水無一髒不潤,火無一髒不燒。水何常獨在兩腎。況兩腎有形有質,皆先天所生。如何他是先天。知其要者,便知得此身無處非先天。亦無處非後天,先與後又渾然一太極也。包羅三界,三界,即天、地、水,上元、下元是也。人身分為三焦,上焦、中焦、下焦是也。發育萬物,萬物皆一所所生。根於呼吸,呼則為辟,陽之用以,吸則為闔,陰之用也。故《易》曰:闔戶為之坤,辟戶為之乾。混元破體,水火即在此區分。世人慾復先天一元之真氣,即在此處下手可也,毋他求。號曰宥密。這一點真竅,乃真氣立極之所,萬物發育之處,古聖每每秘而不宜,故稱之曰宥密。又曰元門,又曰天根月窟,又曰黃庭黃中,更喻無數名目,人能知此,接命延年。先天也,先天一氣,造成五官百骸。後天也,先天一氣,即寓於中,先天為體,先有這一團真氣,而後始有人身。後天為用。先天無為、無臭、無聲,後天有為、有形、有質,不易定理。先天立命自二五凝聚,人之性命已立。後天成形,形合乎命,命合乎形,神宰乎中,性命乃成。合之則生,真氣與軀殼合一也。散之則亡。真氣亡於軀殼之外也。脾呼後天,今人所云,今人不知周身軀殼,皆屬後天,而獨曰脾為後。推斯意也,以為人之奉生而不死者,以其賴有飲食也。飲食下喉一刻,即入胃脾,人七日不食則死,故以脾胃為後天。試問:飲食入脾,是自己能化汁以養生,還是要真氣運動,不要真氣運動?真氣運動,還是只養脾胃,還是能養周身?知運動所養在周身,可知後天非僅在脾胃也。予故曰:先天立命,後天成形,形命合一,先後稱名。[眉批]先天先地,二物渾為一氣,無多無少,不倚不偏,故曰中。立極在中,《易》曰:黃中通理。又曰:美在其中。《書》曰:允執厥中。以脾為中,借喻也。即以八卦方位論之,坤艮為茂己土,一在西南角,一在東北角。而又曰:中五寄坤,特虛位耳。誰知錯誤,不足為憑。天之功用,全在於地。地生萬物,故曰土為萬物之母。人身軀殼,包藏百脈、臟腑、經絡、骨節,不易乎地,故曰脾為後天。中脾屆,予以為皮字之皮,非脾字之脾也。惟此皮乃能包藏萬象,統束氣血。若脾字之脾,乃僅一髒也,何能包藏萬有。或曰是脾也,古人配之中央。取其運化精微而灌溉四旁,不得謂脾字全非。予曰:人之運動,全在先天一團真氣鼓動耳。飲食雖入於脾胃,非真氣鼓動,不能腐熱水谷。真氣鼓動,則一切飲食,立刻消溶,臟腑一身,立刻俱受其澤,又何嘗是脾之功乎。觀於朝食暮吐之病,是賴脾乎,是賴氣乎。古人無非借物寓理,借角蓍名,今人不識一氣渾合軀殼之道,先後互賴之理,認脾為宗,其謬已甚。學者切不可執定脾腎,以論先後,當於無形並有質上以求理,以言先後可也。相傳有年,奉為準繩。予今剖晰,質之高明。是是非非,尚祈指陳。

六客辨解

編輯

今人動雲六淫之氣所傷。六淫之氣,即風、寒、暑、濕、燥、火是也。予謂六氣,乃是六經之本氣,每氣各司六十日,以成一歲。何得稱之曰客?所謂客者,是指六氣節中不正之氣也。不正之氣在風令中,則曰風客;在寒令中,則曰寒客;在暑令中,則曰暑客;在濕令中,則曰濕客;在燥令中,則曰燥客;在火令中,則曰火客;非指六氣即是六客也。

邪正之間,今人每多混淆。予所以辨而明之。更為之進一解曰:如邪傷太陽,則曰寒客;寒邪傳至陽明,則曰燥客;燥客傳至少陽,則曰暑客;暑客傳至太陰,則曰濕客;濕客傳至少陰,則曰火客;火客傳至厥陰,則曰風客。此六客。乃是論邪從太陽入內,氣機流行之謂,非節令之謂。流行與節令,皆宜明辨,亦無容辨,只消按定仲景六經提綱病情,便知客之所處。論節令也可,論氣機流行也可。總之一令之中,主病亦有一定,不可不知。

胎前忌服藥品解

編輯

近來有妊之婦,多有忌服藥品。如半夏、大黃、巴豆、丑牛、檳榔、大戟、芫花、甘遂、麝香、三棱、莪朮、附子、經花、三七之類,稱為墮胎之品。凡有始者,切不可服。今人死死記著,毫不敢易。予以為皆可服也,不必忌慮,總在看病之若何。如病果當服,半夏、大黃、附子一切藥品,皆是安胎。病不當服,即參、茸、膠、桂亦能墮胎。奈世人之不講理何,予故為有胎者勸。凡婦人有妊三四月,即當慎言語,節飲食,戒房勞,皆是保生之道。設或有病外感,須按定六經提綱,不必問乎藥品。內傷認定陽虛陰虛,亦不必問乎藥品。飲食氣滯,仍帶推蕩,亦不必問乎藥品。總之,邪去則正復,即是安胎。何今人之不察病情,而只計忌服藥品,此皆醫方捷徑,一家之私言,未明變化神而明之之道也。學者切切不可為藥所惑,而釀成死亡之候。病家更要明白,醫家亦不可大意。還有一等妊婦,專意墮胎,竟不能墮,從可識也。[眉批]難道不雲覓些三七,麝香,一切破血之藥乎。

食氣篇

編輯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賴有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氣。氣即陽也,火也。又曰:人非此火不生。此火一存,凡後天一切食物,下喉一刻,立刻煅煉。食物之真氣,皆稟諸先天、先地之真氣,與人身之真氣,本同一氣也,借食物之真氣,以輔人身之真氣,故人得食則生,不得食則死。所以飲食健旺之人,肌肉豐隆,精神倍加,由其盜得天地生物之真氣獨厚也。今人只知飲酒、食肉以養生,誰知還是天地之真氣,日日在灌溉,呼吸不住在充周也。

人不能保全身內之真氣,則疾病叢生。疾病者何?邪為之也。邪氣之來,無論內邪外邪,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氣,不與人身之真氣相合,身即不安,故曰病。必待邪去,而天地之真氣與人身之真氣,仍舊貫通合一,始言無病。故曰聖出而立法垂方,祛邪為急。明人身臟腑之由來,五行分布,陰陽充周,天人一氣之道,借草木之真氣以勝邪。邪居在上,上字又作表字看。則以能制在上邪之品以攻之,邪去自然正復。推之在中,在下,在內,在外,在髒,在髒,在經,在絡,藥品皆有定主,內含生化之機,調燮之妙。總在學者留心討理,明陰陽消長之變化,達順逆吉凶之趨向。便知得天地即我身,我身即萬物之身。萬物、我身、天地,原本一氣也。服食與服藥,皆保生之要也。

一氣分為六氣圖

編輯
 

一氣分為六氣圖說

編輯

今以一圈分為六層,是將一元真氣分為六氣。六氣,即六經也。氣機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真氣充滿周身,布護一定不易。外邪入內,先季外之第一層。第一層乃太陽寒水氣化出路,故畏風惡寒,法宜宣散。治之不當,邪不即去,漸至第二層。二層乃陽明所主,陽明主燥,外邪至此,化為燥邪,故惡熱,法宜清涼,不可妄用溫燥。治之不當,邪不即去,漸至第三層。三層乃少陽所主,居半表半里之間,法宜和解。治之不當,邪不即去,漸至第四層。四層乃太陰所主,太陰主濕,邪與濕合,化成濕邪,濕多成瀉,故吐瀉病居多,法宜溫中。治這不當,邪不即去,漸至第五層。五層乃少陰所主。少陰有兩法,一邪從少陰心火為病,則火症居多,法宜清潤。一邪從少陰腎水為病,則陰寒為重,法宜溫經散寒。治之不當,邪不即雲,漸至第六層。六層乃厥陰所主。厥陰有兩法,一邪從風化為病,風為陽邪,故曰熱深厥深,下攻而便膿血,上攻而為喉痹,法宜養陰清熱。一從陰化為病,多見爪甲青黑,腹痛,法宜回陽。

仲景分配六經,標出六經,提綱病情,為認邪之法。又立出六經主方,為治邪之法。其間隨邪變化,亦難盡舉。學者細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便得步步規矩之道。茲再將六經主方,圓通活潑之妙,略言一二。庶學者不執於方,明理為要,則得矣。

太陽用藥圖

編輯
 
太陽用藥圖

風為陽邪,善動,從毛竅而入。風動於中,血液不藏,毛竅疏而不實,故見自汗出,惡風。

桂枝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按桂枝湯一方,乃調和陰陽,徹上徹下,能內能外之方,非僅治仲景原文所論病條而已。想仲景立法之日,當是邪在太陽衛分時說法,就未言及別證皆可以用得。今人不明聖意,死守陳法,不敢變通,由其不識陰陽之妙,變化之機也,予亦粗知醫,常於臨症時多用此方,應手輒效。因思仲景之方,原不僅治傷風證,凡屬太陽經地面之病,皆可用得。茲特將經驗病形略舉一二於左,以便參究。

一治胸腹痛背亦徹痛者。蓋太陽之氣,由下而上至胸腹,寒邪逆於太陽,則氣機不暢,故胸腹痛而背亦徹痛。太陽行身之背,因腹中之氣不暢,而背亦受之,故桂枝湯治之而愈,

一治通身寒冷。寒為太陽之本氣,今見通體惡寒,是邪犯太陽之本氣也。桂枝湯能扶太陽之氣,故治之而愈。

一治小兒角弓反張,手足抽掣。太陽行身之背,因風中於背,太陽之經氣不舒,經氣卒閉,故見角弓反張。桂枝湯力能宣太陽之風邪,故治之而愈。

一治腦後生瘡。腦後者,太陽經脈之所貫注者也。風寒之邪逆於腦後,抑鬱而成瘡。桂枝湯宣散太陽之邪,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膚作癢,時而惡風。周身毛竅乃太陽寒水氣化出路,風寒之邪外干而不得入,逆於皮膚,抑鬱生熱,故周身作癢。桂枝湯能宣太陽抑鬱之氣,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跟痛,痛徹腰股。足跟與腰背,皆太陽經循行之道,因寒客(原本作"容",據文義改。)之,邪閉之,故見以上病形。桂枝湯力能輸太陽之氣,故治之而愈。

一治小兒兩腮腫,發熱惡風。夫兩腮近耳下,乃少陽陽明地面,似不可與桂枝湯,今竟以此方治之而愈者,因其發熱惡風,知太陽之邪逆於此也。

一治小兒發熱痘出。蓋痘本胎毒,欲出於外,必得太陽真氣鼓動,方能引痘外出。桂枝湯扶助太陽之氣,氣伸而毒盡越於外,不遺於內,故此方又能治痘也。

一治婦人妊娠惡阻。婦人初妊,經氣卒然不舒,營衛之氣不暢,故見惡阻。桂枝湯能宣營衛,協和陰陽,故治之而愈。

一治發熱惡風、下痢,日數十次。風邪犯於太陽,則表氣不通,表氣不通,則里氣不順,邪陷於下,故見下痢。桂枝湯宣風外出,表氣順則太陽之氣升而不陷,故痢可愈。

按此方,傷寒門尚有數症可用,至於加減變通,實多奇異,仲景已言之矣。學者細讀仲景《傷寒》書,明其理而通其變,則得活潑之妙,內外兼備之道也。

太陽經腑用藥圖

編輯
 
太陽經腑用藥圖

寒為陰邪,從毛竅而入,寒主靜而不動,毛竅密而不疏,故見無汗惡寒。

邪不傳經而傳腑,故見口渴,小便不利。五苓散功專利水,水道利則太陽氣舒,邪亦從此而解。

桂麻二方,是祛邪從上出者也。五苓散是祛邪從下出者。惟此三方,可稱太陽首尾專主之方也。

麻黃湯五苓散圓通就用法

編輯

一治痘初出而忽隱,壯熱,無汗者。蓋痘之初出,全借太陽一點真氣鼓動,運毒外出,今壯熱而痘忽隱,是因其感受外寒,閉束氣機,抑鬱生熱。麻黃湯能開腠理,祛寒外出,邪雲則正安,痘自外出,而人自平安。若壯熱太熱,煩躁飲冷者,又可於方內加石膏。

一治肩背沉重,覺內冷者。蓋肩背之沉重,寒之滯也。寒滯於內,故覺內冷。麻黃湯輕清屬陽,力能祛寒外出,肩背正屬太陽所主,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腳彎發起紅塊痛甚。腳彎地面,乃太陽經循行之道,今為寒邪閉束,阻其氣機,遏郁而起紅塊痛甚。麻黃湯力能散太陽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大便瀉水,而小便全無者。此病夏月居多,由暑邪拂郁,擾亂正氣,以致闌(原本作"聞",據文義改。)門失職,津液不行於膀胱,而直趨大腸。五苓散力能化膀胱之氣,故治之而愈。

一治頭暈咳嗽,嘔吐腹脹,小便短。病形雖現頭暈、咳嗽、嘔吐,總緣膀胱氣化不運,水濕之氣不得下降,氣機必返於上,上干清道,故現以上病形。五苓散功專利水,水氣下降,氣機自順,故病自愈。

一治霍亂吐瀉,思飲冷水者。此病上吐下瀉,理應着重太陰,其所以用五苓者,蓋以吐瀉之病,無小便也。又見渴而思水,正是太陽腑症提綱,故五苓為要藥。其所以致吐瀉者,皆由太陽氣化失運。中宮失職,此刻先治太陽,然後理中,庶為正治,亦經權之道也。

二方傷寒門尚有數症當用,至於加減變通,仲景言之甚詳,茲不贅。

陽明經證用藥圖

編輯
 
陽明經證用藥圖

蓋太陽主開,陽明主闔。今陽明為太陽之邪所逼,不從本經之闔,而從太陽之開,開於下,故下利也。

葛根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周身發熱,發現斑點,嘔吐。夫周身肌肉皆屬陽明,陽明主發熱,不惡寒,今為外邪抑鬱,壅於陽明,故發熱而現斑、嘔吐者,皆邪毒上壅外出之故。葛根湯力能祛邪外出,隨其邪之所向而祛之,故愈。

一治兩眼皮紅腫痛甚。眼皮上下皆陽明所主,今為風熱所閉,抑鬱而為紅腫痛甚。葛根湯力能解陽明風熱,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乳紅腫發熱。兩乳地面,乃陽明所主。今外感之邪,伏於兩乳間,故見紅腫痛甚。葛根湯專祛陽明之邪,治之故愈。

一治小兒痘初現點。夫痘毒自內出外,既在現點,此刻毒邪盡在肌肉之間,肌肉屬陽明,葛根湯力能宣通肌肉之邪,不使痘毒遺留於內,發透為佳。然後另行養漿之法。若已發透,即不可用此。

此方功用頗多,加減法亦多,仲景《傷寒》書言之甚詳,茲不復贅。

陽明經用藥圖

編輯
 
陽明經用藥圖

此方本列於太陽篇中,而又曰治陽明腑症者,蓋以太陽之邪,服桂枝湯大發汗,表邪既解,而陽明之血液已傷。陽明乃氣多血多之腑。今血液驟傷,陽明之內熱立作。若不急用白虎以清熱,人參以養血液,邪火益盛,即有不要撲滅之勢,故白虎又是陽陰之腑方也。

白虎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上消證。夫上消者,渴而多飲也。由邪火在胃,血液大傷。血為陰,陰傷而引水以救者,陰與陰相親也。白虎湯力能滅火以有陰,故治之而愈。

一治心下一寸間發生瘡疾,紅腫痛甚。按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也。因邪熱結於胃之上口間,故發生瘡疾。白虎湯專清胃熱,故治之而愈。

一治牙齦紅腫痛甚,飲冷。夫牙齦乃陽明所主,今胃火聚於上,故見紅腫痛甚,又見飲冷,知其邪火傷陰。白虎湯力能清胃熱,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乳紅腫痛甚。兩乳乃陽明脈過之所,今見紅腫痛甚,是胃中之邪熱壅滯所致也。白虎湯專清胃熱,熱邪去而腫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譫語遺尿,口不仁而面垢,三陽並病。譫語者,邪熱入於陽明之府也;遺尿者,邪熱合於太陽之府也;口不仁而面垢者,邪熱合於少陽之腑也。白虎湯力能清熱,一熱清而三病立解,故治之而愈。

此方功用頗多,加減變通亦多,《傷寒》書言之甚詳,其中尚有背寒一證,亦用之。學者當辯而明之。

陽明里症用藥圖

編輯
 
陽明里症用藥圖


凡用此方,必須審察的確,總要知道胃家實三字提綱。何謂胃家實?如大小便不通是也;大便硬,腹滿是也;狂妄奔走,叫罵不避親疏是也;潮熱譫語是也。種種不一,務宜斟酌,不可猛浪。

大承氣湯圓通就用法

編輯

一治咳嗽,聲如洪鐘。夫咳嗽之病,似不可以與此方。其所以必用此方者,誠以咳嗽聲洪,乃邪火旺極之徵,火刑於肺。若不亟用此方,以撲滅其火,肺有立壞之勢,故不得不用之也。

一治食入即吐。夫食入而出,亦非可下之候,其所以可下者,癧以吐則為逆,非寒即火。今食入而出,是胃中之火逆行於上,其食故不得下降也。但寒與火雖辯明,方可用此。

一治頭暈,人昏亂無主,三五日一發,夫頭暈之症,原非應下之候。其所以應下者,蓋以陰血虛極,不能制其亢龍,龍奔於上,則濁火亂其神明,故昏昏無主。大承氣湯力能制其亢龍,故治之而愈。

此方吳又可《溫疫論》條中,可用此方有三十餘症,《傷寒》陽明本篇可用六七症,少陰篇急下可用有三症,茲不備舉。學者務宜熟讀仲景《傷寒》書,但得圓通應用變化之道,切不可死守原文,當以明理為要。

少陽經用藥圖

編輯
 
少陽經用藥圖

此方雖名為少陽方,究意總是太陽經所感受的這一占點邪氣種子,不能從胸出去,逆於胸脅之間,阻其少陽升降之機,故少陽之經症作。其方治少陽,實是治太陽也。

小柴胡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兩脅脹痛。夫兩脅乃少陽所主,今見脹痛,是少陽之氣抑鬱不舒也。柴胡湯力能舒少陽之氣,故治之而愈。

一治頭響兩側脹。夫頭之兩側,乃少陽所主。今見脹而響,是少陽之火浮於上也。柴胡湯力能治少陽之經,倍黃芩力能清少陽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耳紅腫痛甚。夫兩耳前後。俱屬少陽所主。今見紅腫痛甚,是風熱之邪,聚於少陽也。柴胡湯力能治少陽之風熱,故治之而愈。

一治瘧疾。夫瘧之為病,多緣外邪伏於少陽,不能從轉輸而出,少陽居半表半里,邪欲從陽明而出則熱,欲從太陰而入則寒。諸書雲瘧不離少陽,皆是明少陽之經氣不舒,轉樞失職,邪故伏而不去。小柴胡湯力能伸少陽之氣,少陽之氣伸,轉樞復運,邪自從此而出,病自愈而人自安也。

一治吐酸不食。夫不食而吐之症,屬於太陰,理宜溫中健脾,今見不食吐酸,明是木氣不舒,上克脾土,土畏木克,故不食。酸屬木,乃是稟少陽熱氣所化,土木相凌,故見以上症形。小柴胡力能舒少陽之氣,少陽之氣舒,即不克制脾土,兩經之氣平,而病自不作矣。

一治婦女熱入血室譫語。夫肝乃藏血之所,肝與膽相為表里,膽移熱於肝,熱入血室,故見譫語。柴胡湯力能治肝膽邪熱,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頗多,加減變化亦無窮,《傷寒》書言之甚詳,茲不贅。

太陰經用藥圖

編輯

太陰篇內有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皆是太陽誤治,邪陷於太陰而設,不得謂為太陰主方。學者須知。

 
太陰經用藥圖

理中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吐血。夫吐血之症,多由中州答失運,陰血遂不歸經,瘀滯閉塞清道,以致清陽不升,陽血僭上,便成血逆。理中湯才能調中州之氣,中州健運,血自歸經,其病自己。

一治四肢浮腫。夫四肢屬土,土虛則元氣發泄,不能潛藏,故見四肢浮腫。理中湯力能溫暖脾胃,脾胃有權,元氣不致漫散,故治之而愈。

一治心下嘈雜吐水。夫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胃主納,而脾主運。脾氣衰而不運,津液上逆於胃口,以致心氣不寧,故嘈雜吐水,即是明驗。理中湯力能溫暖中宮,脾土健運,水氣下行,嘈雜、吐水自己。

一治咳嗽吐清水。夫咳唾之病,屬於肺經,理應從肺於治。今獨用理中者,原由中州失運,水聚於上,肺氣欲下降而不能,故咳唾清水。理中湯力能健脾,脾土健而水濕下趨,肺氣降而咳唾自己。

一治唾水不休。夫唾水之病,多屬胃冷。理中湯能溫暖中宮,土暖而水濕自消病立愈。

一治呃逆不休。夫呃逆之病,原有寒熱之分。果屬胃寒而呃逆不休。理中湯能溫中,中寒雲而呃逆自己。

一治手足微冷少神。夫四肢逆冷之症,原有四逆之法。此乃微冷、少神。明系中州氣衰,不能充周四肢。理中湯大能溫暖中宮。中州氣旺,肢冷自愈。

按此方功用最多,加減變通更多,姑舉數知,以便學者參悟。

少陰經用藥圖

編輯
 
少陰經用藥圖


按少陰乃水火交會之地,元氣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病至此際,是元氣衰極,剝至於根。仲景立四逆,究竟是專為救這點元氣說法。主方卻又云:治三陰厥逆,可知這一點元氣,徹上徹下。包羅天地。此方不獨專為少陰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備。知得此理,便知得姜附之功也。今人不知立極之要,不知姜附之功,故不敢用也。非不敢用也,不明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為病,多緣少陰受寒。麻黃附子細辛湯力能祛少陰之寒,故治之而愈。蓋腎絡通於鼻,嚏屬腎,故知病在少陰也。

一治腰痛難於轉側。夫腰痛之症,原有數端。今見轉側難者,明是腎藏不溫,陰寒滯於內也。麻黃附子細辛湯力能溫經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膚浮腫,內冷自重。夫周身浮腫,內冷身重者,蓋以先天之陽衰於內,寒濕之邪,即生於內,故見身重內冷。寒濕太盛,則真氣不藏,散於周身,無陽以運化,故又見浮腫。麻辛附子湯力能溫腎扶陽,祛陰逐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頭腦冷。夫腦為元神之府,清陽聚會之處,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門火衰,真氣不能上充。四逆湯力能扶先天真陽,真陽旺而氣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一治氣喘痰鳴。夫氣喘之症,舉世皆謂肺寒。不知先天這一點真氣衰,即不能鎮納濁陰之氣,陰氣上騰,漸干清道,故見痰喘。四逆湯力能溫下焦之陽,故治之而愈。

一治耳腫皮色如常。夫耳腫之症,每多肝膽風火。今見皮色如常,明是陰氣逆於上也。四逆湯力能扶陽祛陰,治之故愈。

一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困陽明胃火而作。果系陽明胃火,必現煩躁,口渴飲冷,二便閉塞等情。此則舌黑唇焦,其人並不口渴,卻又少神,明是真陽衰極,不能薰騰津液於上。當知陽氣縮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來也。四逆湯力能回先天之陽,陽氣一回,津液復升,焦枯立潤,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畏寒腳冷。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此則畏寒腳冷,明是少陰受寒,逼出真火浮於喉間,故喉痛而腳冷。四逆湯力能溫少陰之氣,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身大熱,面赤目瞑,舌冷。夫喉痛,面赤身熱,似是陽症,又見目瞑舌冷,卻是陰盛隔陽於外之徵。四逆湯力能祛逐陰寒,迎陽歸舍,故治之而愈。

一治吐血睏倦。夫吐血一症,總緣地氣上騰,升降失職。人身氣為陽,主升。血為陰,主降。今當升者不升,不當升者而反升,明明陰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教人補火以治水也。又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教人補水以治火也。四逆湯力能補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齒縫流血。夫齒乃骨之餘,本屬腎,腎為水髒,先天之真陽寄焉,以統乎骨分中之血液。真陽不足,不能統攝血液,故見血出。四逆湯力能補腎中之陽,治之故愈。

一治朝食暮吐,完谷不化。夫飲食入胃,固以胃主。然運化之機,全在先天命門這一點真火,始能運化。真火一衰,即不能腐熟谷水,而成完谷不化,朝食暮吐者。暮為陰盛之候,陰氣上僭,心肺之陽不能鎮納,故聽其吐出也。四逆湯力能補命門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心夜發熱如焚,不渴,尿多。夫足心發熱如焚,人皆謂陰之虛也。夫陰虛由於火旺。火旺之人,尿必短赤,口必飲冷,理勢然也。今則不渴而尿多,明是下焦無陽,不能統束腎氣,以致陰火沸騰,故見足心發熱如焚也。四逆湯力能補火,火旺即能統束群陰,故治之而愈。此病予親身患過,並治好多人,此法即是丙奪丁光之義也。知得丙奪丁光,便知得陽衰不能鎮陰的旨歸也。

一治面赤發熱,汗出抽掣。夫面赤發熱,汗出抽掣,近似中風,其實不是,務必仔細斟酌。如其人本體有陰象足征,即不可當作風熱,須知面赤(原本作"亦",據文義改。)發熱者,陽越於外也。汗出抽掣者,陽亡於外,不能支持四維也。四逆湯力能回陽,陽回則諸症自己。

一治大便下血,氣短少神。夫大便下血,固有虛實之分。此則氣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陽不足,不能統攝血液。四逆湯力能扶下焦之陽,陽旺則開闔有節,故治之而愈。

一治頭搖,面白少神,夫頭搖之症,人目之為風。而予於此症,察其人面白少神,如其為清陽不升,元氣虛極,不能鎮定也。四逆湯力能扶陽,真陽一旺,即能鎮定上下四旁,故治之而愈。

一治背冷目瞑。夫背為陽中之陽,不宜寒冷。今又背冷而目瞑,明是先天真陽衰極,陰寒內生,陰盛則陽微,故目瞑而背冷也。四逆湯力能扶先天真陽,故治之而愈。

一治舌腰硬而青。夫舌腫一症,似乎心火旺極,不知舌仲而青,此乃陰寒太盛,逼出真火,欲從舌尖而出,故見腫硬青滑。四逆湯力能補火,祛逐陰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唇腫而赤,不渴。夫唇腫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腫,口必不大渴。今見病人唇腫而口並不渴,可知陰火出於脾間。四逆湯功專補陽,陽旺則陰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內傷之別。此則面白無神,明是真陽衰於上,不能統攝在上之律液。四逆湯力能扶坎中真陽,陽旺自能統納,故治之而愈。

一治尿多。夫尿之多,由於下焦之火弱,不能收束故也。惟四逆湯力能補下焦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發起包塊,皮色如常,夫周身發起包塊,疑似風熱陽邪,此則皮色如常,卻是陰邪僭居陽位。四逆湯力能扶陽,陽旺則陰邪自伏,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忽現紅片如雲,不熱不渴。夫周身發現紅雲,人孰不謂風火鬱熱於皮膚。夫風火鬱熱之症,未有不發熱而即作者,亦未有口不渴,而即謂之火者,此處便是認症機關。予每於此症,認作陽衰,陰居陽位,以四逆湯治之而愈。

一治發熱譫語,無神不渴。夫發熱譫語,世人皆謂熱伏於心,神無所主也。不知陽症熱伏於心,精神不衰,口渴冷飲,小便亦必短赤。此則無神不渴,明是真陽衰極。[眉批]在無神二字上定案。發熱者,陽越於外也。譫語者,陰邪乘於心,神無所主也。不渴、無神,非邪火也。四逆湯力能回陽,陽回則神安,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目白晴青色。夫白輪屬肺,金也。今見純青(原本作"責",據文義改。),日無白色,是金氣衰而肝木乘之也。妻乘於夫,是乾則不振,純陰無陽之候。[眉批]坎中一點真金即真陽也,人活的即此。多在死例。四逆湯力扶坎中之金,金氣一旺,目睛自然轉變,故治之而愈。

一治兩目赤霧縷縷,微脹不痛。夫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原着不得一毫客氣。今見赤霧縷縷,疑是陽火為殃,不知陽邪痛甚、脹甚,此則微脹不痛,明是陽衰於上,不能鎮納下焦濁陰之氣,地氣上騰,故見此等目疾。四逆湯力能扶陽祛寒,陽光一照,陰火自滅,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頗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予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予為姜、附先生,不知予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服此。難道予不會寫幾個參、地、歸、芍,芩、連、梔、柏之方乎,只因世風日下,不究病之陰陽,專究方藥之平穩。不知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多死焉。火猛烈,民望而畏之,鮮死焉。總之,水能生人,亦能死人;火能生人,亦能死人。予非愛姜、附,惡歸、地,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耳。學者苟能洞達陰陽之理,自然頭頭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

厥陰經用藥圖

編輯
 
厥陰經用藥圖

按厥陰為陰經,陰極則生陽,故多寒熱錯雜。又肝主宗筋玉莖,人性多思淫,心火一動,玉莖必舉,發泄不遂,多生邪熱,亦多見寒熱錯雜。此受病之源。人多不察。仲景立烏梅丸,寒熱並投,大有灼見,並非專為蟲立法。凡厥陰一切症候,莫不備具。舒馳遠先生謂此方不是,未免執一。

烏梅丸圓通應用法

編輯

一治巔頂痛。夫厥陰之脈會於巔頂,今見巔頂痛者,是厥陰之邪侵於上也。烏梅丸專主厥陰,故治之而愈。

一治睾丸腫痛。夫睾丸,俗稱為外腎。世人多以腎目之。不知此乃木之餘氣所生。故賢配之三卦,震,木也。二陰一陽,二睾丸為偶,玉莖一為奇,奇居腹面,丸居背面,所配確乎不爽,而世人蓋未之細求其理也。予每於此處病,多以烏梅丸治之而愈。

一治腹痛飲冷。夫腹痛,爪甲青,明是厥陰陰寒之氣,阻其真陽運行之機,邪正相攻,故見腹痛。即雲寒邪,何得飲冷,必是陰極陽生,見此寒熱錯雜。烏梅丸寒熱並用,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最多,頗難盡舉,姑列一二條,以備參究。其中之精義,修園先生言之甚詳,學者可熟讀而深思之,便得立法立方之意,而於厥陰一切症候,莫不應手輒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