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重修臺灣縣志
卷二 山水志
卷三 

塞兩大者,惟山與水;而嶽瀆稱最。臺灣山懸絕島,水阻重洋;伯翳之經不載,道元之注未詳。聖人御宇,收入版圖,遂稱名勝。雖群峰崱屴,有未闢之蠶叢;而萬派朝宗,無不靖之鯨浪。當夫躡屐看雲,乘潮占風,煙樹迷離,鱟帆上下,耳聞目見,類多創獲而可傳者;輯而錄之,用作梯航之指南,爰徵懷柔之暨訖也。志「山水」。

木岡山,在縣治東北五十餘里;巍峨聳峙,其頂常有雲霧。境內諸山,此最高大。是為郡邑之少祖山。

按臺灣山脈發自福省五虎門,磅礡入海,東至大洋中,突起二山:曰「關潼」,曰「白畝」。復渡重洋,至淡水結腦為大雞籠山;往來日本、琉球洋船,望之以定向。其西南為小雞籠鼻頭山,離海就陸;蜲蜿南來。矗立於淡水港東北者,曰「大遯山」,亦曰「旗纛龜崙」。郡邑諸山,實祖於此。南至彰化縣大武郡山,又南至諸羅縣大武巒山,皆具參天凌雲之勢。入邑境為木岡諸山。過鳳山縣界為大岡諸山。南盡沙馬磯頭,巃嵸海上。舟赴呂宋者,由此東出。或雲呂宋地脈發此。

統計臺山自北而南,峰巒層疊,綿延千數百里,郡邑悉處其西。從海舶中遙望,天然屏障畫圖。志載所稱,俱係番語譯出,或係俗呼。至內山深林邃谷,奇形異類,出沒之區,崇岡絕巘,可望而不可即。若邑後內優之山,最為特出,餘多無從指名。其尤異者,大烏山東北有玉山,亦名雪山;三峰並峙,上皆白石,晴明時偶露天表。自羅漢外門望之,如紗籠香篆,奇幻晶瑩,頃刻間雲合霧鎖。或雲玉山現則有風雨,亦不盡然。

自木岡山南下,拔地而起者曰番仔湖大山。其西北有卓猴山。西南有大烏山。正南過平阪,列阜如屏,迤邐數里,統名曰柳仔林。稍折而西為豬母耳山,形甚低小。其南為湖仔內山。又南曰香洋仔山,培塿絡繹,簇擁平原,春疇雨過,襏襫如雲,可以觀耨。香洋仔西南有角帶圍山,以形似得名。正南有猴洞山,東入為羅漢門諸山。迤西一望,寬衍三十餘里,乃隆起坡壠,橫亙郡城之背曰嵌頂山。距城東七里許,迢遞綿邈,南抵仁和里,北抵武定里,計長可二十餘里。 城南有魁斗山,狀若三台星,為府文廟拱案。

羅漢門內外,重岡複嶺,多不知名。由猴洞口行數里至虎頭山,群峰環峙,樹惟桄榔。過大灣崎、蘆竹坑、咬狗坑,東南經土樓山,壁平如削,上多獮猴。稍前為疊浪崎。出茅草埔,度雁門關,嶺頗高峻。回望郡治,海天一色。去關里許,有深塹可數十丈;緣崖路狹,不堪旋馬,一失足便蹈不測。五里至石頭坑,四里至長潭。

由長潭東行,從番仔寮至小烏山後,入羅漢內門。峰迴路轉,眼界頓開,沃衍平疇十數里,中有分水溪縣丞衙門分駐於此。其東為東方木山,南為眼錠山,西即小烏山,北為分水山、目貓徽山;層巒疊嶂,蒼翠欲滴;瞑色煙光,尤堪入畫。由內門觀音亭東行十里,越大崎嶺為羅漢外門汛去大傑巔社十里。東行五里為六張犁、燒羹察、東方木諸埔地;延三十里,袤二十里社番秋、冬較獵於此。東為淡水大溪臺鳳交界

淡水溪之東有南仔仙山。山後後火出石畔,撲之可滅,吹之輒起。東南有旗尾山「旗尾秋蒐」,為邑治八景之一。再由外門西南過割蘭坡嶺,可赴南路。由內門西北經木岡山、卓猴山下,可赴北路。惟正東內優、磈壘諸山,生番盤踞,人跡罕到。外此羊腸鳥道,處處相通。峻嶺懸崖,崎嶇窄狹,不容並軌。土人運炭、輦稻牛車,相約晝則自內而出,夜則自外而入,因以無阻。夏秋水漲,坑塹皆平,迷津莫渡矣。

巡臺御史楊二酉過羅漢門山

羅漢雲中塞,天關第一重。
林幽深距虎,潭靜隱蟠龍。
馬闢蘆間道,塘虛竹外蜂。
鳥鳴訝行色,同出翠微峰。

溪港潭陂

編輯

水源自山匯流揚波曰「溪」;源淺流細曰「坑」,亦曰「溝」。溪漸於海,潮汐應焉,謂之「港」;海汊無源,隨潮所至而止,亦謂之「港」。洿地瀦水為潭。築堤壅水,以資灌溉為「陂」。邑治大海在西,故諸水皆西注。

德慶溪:俗呼坑仔底。源出小東門外萬壽寺前,入郡城東安坊,合舊縣署後並府署東二泉,西流經縣署右、至水仔尾北廠入臺江,注於海。

福安坑:源出小南門內,經寧南坊府文廟前,西流至塗墼埕入臺江。

石頭溝:在縣治東北三里許。無水源,受眾流之水經海會寺前西下,由縣治北大橋港出柴頭港西入臺江。

新港溪:在縣治北二十里。源從木岡山西北過諸羅之馬鞍山,受卓猴溪水源出卓猴山。西至新化里新港社,又至武定里洲仔尾鹽埕之西,匯洋仔港入臺江注海溪北諸羅縣界

大目降二溪:一曰「南溪」。從木岡山之西南出,西過大目降營盤,逶迤數里,經廣儲東里之北,又西北至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一曰「中溪」,從馬鞍山之南過大目降營盤之北,西至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二溪合流西下,匯咬狗溪水為「洋仔港」,至洲仔尾鹽埕西,合新港溪入臺江。

咬狗溪:源發湖仔內山。從香洋仔出永豐里為舊社溪,北過新豐里,又北過保大東里,至保大西里為許寬溪。西北抵廣儲東里,經廣儲西里西下,受大目降溪水匯為洋仔港,與新港同入臺江。

蔦松溪:在縣治北十五里,為鯽仔潭之下流。西至武定里、洲仔尾、鹽埕之南,入於臺江鯽仔潭見下

二贊行溪:在縣治南二十一里。上流為岡山溪,合紅毛寮溪、分水溪諸水西下,經依仁里至文賢里,由喜樹港入臺江,注於海溪南鳳山縣界

舉人陳輝詩

竹橋平野路,春水漲清溪。
風靜寒沙闊,煙濃遠樹低。
青蕪喧海燕,碧岸叫村雞。
為語南遊客,應知慎馬蹄。


分水溪:源出縣治東北分水山,經水蛙潭南流,至羅漢門,受石門坑水匯為長潭,清瑩可鑑。西下受角帶圍、內山、深坑仔、紅毛寮溪水,至下中洲合岡山溪,經二贊行溪,由喜樹港入臺江,注於海。

淡水溪:源出內山,其來極遠。由北而南至羅漢門之東方木山,受小溪水,經旗尾山西下,入鳳山縣界,繞鳳山縣東南至東港,西入於海。

臺江:在縣治西門外。汪洋浩瀚,可泊千艘。南至七鯤身,北至諸羅之蕭壠、茅港尾,內受各山溪之水,外連大海。

鹿耳門港:在臺江西北。水底沙線若鐵板,縱橫布列,舟誤犯之,則文碎。港路窄狹,僅容兩艘。其淺處若戶限,然潮漲時,水可丈四、五尺,潮退不能一丈。進港須懸後舵,以防抵觸。其紆折處,必探視深淺,盤辟而行。最險者曰「南北二嶕」,插竹立標,南白北黑,名為「盪纓」。原設五桿,比歲沙線消長變易,乾隆十三年添設為十三桿,以便出入趨避。每風日晴和,眾舟魚貫而進,雲帆連綴,邑治望之,如秋雁之排遠空。

巡臺御史張湄

鐵板交橫鹿耳排,路穿沙線幾紆迴。
浪花堆裏雙纓在,更遣漁舟嚮導來。


加老灣港:在鹿耳門北。有沙線一條,頗彎曲,但不堪泊巨舟,其西南即大洋沙線亦作「沙汕」

隙仔港:在鹿耳門外之北。甚淺狹,巨舟不得入。沙線綿延,直抵北路,數百里出沒隱見,名「海翁汕港口」。大澳曰「海翁窟」,亦名「月眉灣」,可泊百艘。宜北風,不宜南風。

舉人陳輝

鹿耳門前幾溯洄,月眉灣作避風臺。
舵師不畏南流急,喚得漁翁載酒來。


安平鎮大港:在臺江西南,鎮城之西。紅毛時,巨舟悉從此入泊於臺江。自鄭成功由鹿耳門入臺後,遂淤淺。今惟往來南路貿易之船經此,巨舟不得入矣。

鯽仔潭:在永康、長興、廣儲西三里之界。匯納眾流,修而不廣,計長可二十餘里。多生鯽魚,年有徵稅。三里之田,資以灌溉。一名「龍潭」,旱時禱雨於此。又名「東湖」,最宜霽月,為邑治八景之一詩見「藝文」

菅林潭:在長興里。地勢洿下,泉流所歸。里眾築堤障之以灌田,屢有爭競。康熙五十七年,知府王珍勘明,勒石定界,即嵌下陂是也。

舉人陳輝

溶溶潭水碧無垠,兩岸蒼煙鎖白蘋。
山影遠涵波色翠,雲光斜映浪花新。
一肩行李臨流客,半棹歌聲喚渡人。
欲向前村暫棲息,酒帘風起綠楊津。


無源潭:在永豐里。潦水所鍾,足資灌溉。

草潭、白衣潭:俱在新豐里。偽時所鑿,蓄雨水以灌田者。

荷蘭陂:紅毛所築。

公爺陂:偽時築。俱在新豐里。

甘棠潭:在保大東里。築堤瀦水,頻年不涸,地多甘棠,故名。

王有潭:在仁和里。里民王有所築。

蓮花潭:在文賢里。其源甚深,多產紅白芙蕖,臘月長開。

鴛鴦潭:兩潭體偶頸交,因名。

水漆潭:多生水漆樹。

參若陂:紅毛時,佃民王姓名參若築。

十嫂陂:王門寡婦十嫂募佃築。

陴仔頭陂:偽時築,大旱則涸。

月眉池:形如半月俱在文賢里

鼎濟窪:在新港社,產魚蝦。

新港東陂:在新化里。

西陂:在新港社。

澳嶼

編輯

鹿耳門嶼:距縣治西北二十五里。內為臺江,外為大海,水中浮沙突起。右有加老灣,左為北線尾。形似鹿耳,鎖鑰全臺。

巡臺御史范咸詩

遙見青山似畫屏,鐵嶕捩柁費丁寧。
盪纓有路分沙線,浮海何人續水經。
烏鬼渡寒遮鹿耳,荷蘭城坼掃王庭。
鯤身久絕鯨鯢跡,風起不聞戰血腥。


舉人陳輝詩

冷雨滄江上,移舟泊海門。
清歌閒戍客,短笛隱漁村。
浪闊潮千頃,天空月一痕。
搖搖遊子意,夢憶舊家園。


北線尾嶼:在鹿耳門之南,壤接鹿耳門。其西南有四草嶼,東南即安平鎮大港。

七鯤身嶼:脈發自鳳山縣之打鼓山,迢遞北轉,穿田過港,至邑治西南結七嶼,相距各里許,沙線遙連,勢若貫珠,不疏不密,為郡城左臂。彎拱內抱,與北線尾對峙,皆沙土。風濤鼓盪,不崩不蝕。多生菻荼、桄榔樹,望之鬱然蒼翠,泉尤甘美。一鯤身即安平鎮城,水師三營駐劄處,多居民。二鯤身亦有居民。三鯤身至七鯤身,皆採捕之人居之。早潮網集,夜雨燈明,可詩可畫。

巡臺御史張湄詩

鬐翼連翩振地垠,風摶水擊勢難馴。
鵬圖孰是南溟好,願爾長安徙海身。


巡臺御史錢琦詩

海中有鯤夜化鵬,將飛似墮忽伏蹲。浸作千年老雲根,分排玉立如弟昆。
鮫宮千丈姿雄跨,鱷浪萬里供饞吞。壯氣已作長虹吐,遠勢欲挾孤鸞騫。
如砥狂瀾留柱石,時撾天鼓殷雷門。左控安平右鹿耳,襟帶眾匯如繚垣。
當年蛙黽爭雄處,犀甲百萬齊雲屯。一聲海吼白骨枯,潮頭戰血交流渾。
自從歸我版圖後,恬波息浪清乾坤。昇平大業垂萬古,異域往往叨殊恩。
祗今窮崖絕壑地,已成紫蟹黃魚村。我來正值三月暮,裌衣習習春風溫。
他山可望不可即,遠見一片蒼煙痕。天地滄桑本變幻,古今興廢如朝昏。
況復浮生一泡影,忍令歲月逐塵奔。眼中俗客難為論,黯然默默銷神魂。
安得如爾息健翮,坐受晚露與朝暾。


澎湖,舊傳三十六島,本志載六十二澳。《邑志》載有砲臺塘汛者二港九澳,有民居者澳嶼凡一十五,無民居者澳嶼凡三十三。《郡志》所紀各異:《高志》計四十五嶼、三十二澳;《劉志》以嶼稱者三十六,以澳稱者三十;《范志》稱嶼五十,稱澳五十有五;序次俱各不同。大抵澎島錯綜羅布,離合迴環;或陸路可通,或海汊間阻。向背曲折,遠近參差;圖不能備,志不能悉。今為詳考形勢,辨方計程,庶覽者瞭如指掌雲按海中島嶼最險要而迂迴者,莫如澎湖。險口不得方舟,內澳可容千艘。閩海舊有三山之目,澎湖其一也。東則海壇,南則南澳,皆天設之險。澎湖大山嶼屹立巨浸中,縱橫各三十里,坐西北,向東南。西至媽宮澳新城港口,北至鼎灣澳,東至龍門港,南至里澳,俱陸路可通外,悉孤島環繞四週,巨細參錯,難以枚舉。故諸志所載多不同

大山嶼媽宮澳嶼居澎島正中,澳在嶼之西南。上有天后廟,舟人稱天后為媽祖,故曰「媽宮」。民居稠密,澎協兩營駐防於此。北風盛作時,澳內可泊二十餘艘。

文澳澎糧廳衙門駐此,距媽宮東四里。舊名「暗澳」,有土城,今圮。

東衛澳在文澳東三里,可泊舟。

大城北澳距東衛五里。

隘門仔澳距大城北三里。

林頭嶼距隘門仔一里,有澳。

尖山仔嶼距林頭嶼四里。

龍門港《府志》良文訛作「文良」。距尖山仔一里,為大山嶼之東崖。多人居,有原泉。南風可泊船。

果葉仔澳在龍門港北崖。旱程三里,魚艇多聚於此。

圭璧港在果葉仔北二里。又北三里即圭璧山。臨海多生鼊。距媽宮東北二十五里。

紅毛城澳距媽宮北二里。城為紅毛所築,詳見「雜紀」。

後窟潭澳距紅毛城北四里。

西衛距後窟潭三里,無澳。

蚱腳嶼澳距西衛四里。

潭邊澳在蚱腳嶼北三里。

鼎灣澳在潭邊東北二里。距媽宮北二十里。

沙港頭澳在鼎灣東北三里。

東石澳距沙港頭六里。

沙港底澳在東石南一里。

太武仔澳在沙港底東一里。

西溪澳在太武北三里。

紅羅罩澳亦名「洪林罩」。距西溪半里。南風可泊船。

青螺澳在紅羅罩北三里。

湖西澳距紅羅罩五里。

湖東澳距湖西二里,中有大湖。

白猿坑澳距湖東二里,白猿坑東三里,即「圭璧山」。

新城澳在媽宮西八里。俗呼「煙墩腳」。有東西二港。

雙頭跨澳在新城澳東南,即「北澳」。潮退時皆泥淖。凡遇颶風,官、商船入避於此。

案山仔澳在雙頭跨之西,距媽宮澳七里。

烏嵌澳距雙頭跨五里。

鐵線尾澳距烏嵌八里。

雞母塢澳在鐵線尾南五里。四面皆山,可避颶風。

鎖管港澳在雞母塢東南一里。港多墨魚。

豬母落水澳在鎖管港西南二里,可寄泊。

禪垵澳即「井仔垵」。在豬母落水西北四里。

風櫃仔尾澳在禪垵西二里,可容小艇。有山高七、八尺,凹其中,周圍如雉堞狀;即明天啟間紅毛築城復毀處,詳見「雜紀」。

時里澳距風櫃尾五里。北風可泊船。至媽宮旱程二十里。

——以上俱大山嶼連地,以下俱孤島。

四角嶼其形正方,在時里山之極西。距大山嶼西南水程五里。

雞籠嶼狀如籠雞之器,上狹下廣。在四角嶼東南,水程三里。

桶盤嶼在雞籠嶼東南。水程四里。

虎井嶼在桶盤嶼東。水程八里。

——以上四嶼俱無人居。

八罩山嶼距大山嶼水程五十里,周三里許。民居稠密,南北風俱可泊船。

挽門澳南北風可泊五、六船。亦名「挽毛潭」。即「八罩東崖」。枯涸無水泉。舟抵八罩,由此登陸。有天台山可望澎湖全島形勝。

網垵澳在八罩南崖。距挽門西南旱路一里。亦名「西垵」。北風可泊三、四艘。

花宅澳在八罩南。有大花宅、小花宅,距挽門旱路四里。

甕菜堀澳在挽門西北,旱路半里。

水垵澳在八罩西崖。距花宅旱路四里。多人煙。春夏行舟,常取水於此。南風可泊船。

布袋嶼澳在八罩北,外狹內寬如囊。

船路嶼在八罩北。

鐵砧嶼上皆石塊,大三、四丈,平坦若攻鐵之砧。

鐘仔嶼形如懸鐘。

沒銀嶼潮流湍急,舊作味銀。相傳紅毛時,海舶嘗擊碎於此,土人沒水探銀,因名。

頭巾嶼狀似角巾。

半平嶼一水中分東西各半。

——以上五嶼俱在八罩網垵東南。

南天嶼亦名「大嶼」,在八罩西南。距媽宮澳水程七十里。舊有民居,以風濤阻遠移住八罩。因禁開墾,曾與東西吉、半平、花嶼等同請牧羊,俱不允,蓋慮鞭長不及也。

承質嶼在大嶼之南。距媽宮澳水程八十里。其西有壺內澳。冬春之間,波浪少平,可以寄泊。夏秋洪濤不測,舟楫莫至。

將軍嶼澳距八罩東水程半里,與挽門對峙。上有將軍神廟。北風時可泊四、五艘。崖麓臨深,將泊船,擇善跳者飛身登岸,植木繫纜。

沙溝嶼澳在將軍嶼西。狹而淺,巨舟不得進。

船篷嶼在將軍嶼東。臨海處有石山,狀如掛帆。

狗沙嶼在將軍澳北。有魚名狗沙,此處最多。

金雞嶼澳在將軍、挽門二澳之北。南北風俱可泊船。舊名「岑圭嶼」。層級如階,晴霞映之,爛若丹陛,為邑治八景之一。

馬鞍嶼在金雞西南。

西吉嶼、東吉嶼二嶼在金雞東南,距大山嶼水程六十里。自臺入澎之舟,望此為標准。自澎渡臺者,經此良久,即見臺山。

鋤頭錚嶼頑然塊壤,在東西二吉之中。

香爐嶼以形似名。在東吉嶼西北。其東有石伏水中,舟不敢犯,俗呼為礁,名「鼓架礁」。距媽宮澳水程三十里。

陰嶼在香爐嶼之東。距媽宮澳水程四十里。

陽嶼在陰嶼東北。水程二里。

椗釣齒嶼產紫菜,在陽嶼東北。距媽宮澳水程四十五里。

——自四角嶼至此,俱大山嶼東南孤島,澎協左營轄。

西嶼在媽宮澳西,水程二十里。旁有牛心灣,自廈入澎,舟多由此。

丁字門嶼橫亙西嶼頭,形若丁字。

花嶼在西嶼之南。

貓嶼有大貓、小貓,上多怪石,在花嶼之南。

草嶼在貓嶼南。澎島鮮草木,此頗有之,因名。

——以上三嶼,俱孤浮媽宮澳西南海上。自廈渡澎,過黑水溝良久,即見西嶼及貓、花嶼。

大果葉澳在西嶼北。舟泊西嶼頭,從此登岸。澳北水中伏石,名「師公礁」。

緝馬灣澳距大果葉北旱程二里。澳內北風時可寄泊。

小果葉澳在緝馬灣之右,人煙頗密。澳內多泊小舟,泉甚清洌。

內塹在大果葉南四里。

外塹在內塹西南三里,產文石。二塹東西二山懸聳天半,為由廈抵澎之標准。有澳,南北風俱可寄泊。

小池角澳由內塹北經緝馬灣,小果葉至此八里。

大池角澳在小池角西北四里。

小門澳距大池角十五里。

後灣澳亦名「合界頭」,距小門四里。南風可寄泊。

橫礁澳與後灣毗連。

竹篙灣澳南風可泊船。距橫礁三里徑。至大果葉旱程僅十里。

自大果葉以下俱西嶼連地。

大烈嶼、小烈嶼俱在西嶼東北。距媽宮澳水程三十五里。

吼門有大小二處,在西嶼竹篙灣北端。水瀠洄,舟楫罕通。

大倉嶼在大烈嶼東北。

雁崢嶼兩嶼如雁行,在大倉東。近大北山中墩嶼。

空殼嶼此嶼一物不生,在西嶼小門澳東北。

土地公嶼有石鐫神像。

姑婆嶼產紫菜。在空殼嶼北。

目嶼形如人眼,又名「月眉」。在西嶼之極北。距媽宮澳水程六十里。

大北山為大山嶼北最大之山,可望遠。

中墩嶼屬大北山。距媽宮旱程二十里,潮退可通。

瓦硐港有銃城,紅毛所築。距媽宮澳水程二十二里。有澳,可寄泊。

通梁港距瓦硐港東四里。

後寮澳距通梁東三里。

大、小赤嵌澳在瓦硐港北四里許。距媽宮澳二十六里。

鎮海港在赤嵌東南五里。明天啟間,築城於此,今圮。有澳名「萬丈潭」,可避颶風。

港尾澳在鎮海南三里。南風可泊舟。

城前澳亦名「長岸仔嶼」,在港尾南二里。距媽宮澳水程二十一里。

——以上俱屬大北山。

吉貝嶼距媽宮澳水程六十五里,在鎮海北,採捕之人多居之。有沉礁一線,延亙東北,極目未了。內皆暗礁布滿,僅存一港蜲𧉮,非熟諳者,不敢棹至。

險礁嶼亦名「屈爪嶼」,狀如虎爪之屈。在吉貝東。距媽宮澳水程四十里。

北崎嶼或稱「後埭」,或稱「尾虎」。距媽宮澳水程五十里。

金山嶼土色黃赤如金,在險礁西南。

白沙嶼南、北凡二嶼,沙白如銀。在金山東。

鳥嶼嶼中多鳥,在白沙南。

灣背嶼亦作「員貝」。在金山西南。距媽宮澳水程二十三里。

雞腎嶼以形似名。在員貝東。

籃笨嶼一名「籃飯」。蓋在雞腎嶼之東,又東即椗釣齒嶼。

——自西嶼至此,俱大山嶼西北孤島。澎協右營轄。

唐施肩吾詩

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
黑皮年少學採珠,手把生犀照鹹水。


國朝海防同知孫元衡詩

七十二嶼稱澎湖,滄溟萬里開荒塗。嶼嶼盤紆互釣帶,洪波割據成方隅。
東西二吉門戶壯,將軍之澳為中區。雄師鎮壓媽宮汛,天然犄角中邦無。
其餘賦形非一狀,紛陳簠簋兼盤盂。蛇蛟拳曲龍隱見,獅象蹲踞僧跏跌。
諸流回澓舟難入,逆帆欲泊興嗟吁。百折終成觸嶕勢,狂瀾反走如亡逋。
有時無風水澄鏡,咫尺膠固誰能逾。巨舸理不任篙楫,束手待敵甘為俘。
汪洋指南爭此土,既到往往遭艱虞。昔日王師事征討,神兵彷彿前馳驅。
風摧火滅甘泉沸,降幡夜出臺山陬。制府謀成輸百萬,冠軍一戰真良圖。
事關正統豈微細,封賞有間傳聞殊。榜人維舟汲清水,躡蹤到頂招吾徒。
黑鐵崩崖潮欲縮,黃沙古磧鹽為汙。蠔島峰巒咸破碎,鳧亹草木原焦枯。
大海東流無底極,振衣一嘯心踟躕。


巡臺御史景考祥詩

渺矣澎湖嶼,海中天一涯。
島開環四面,民聚約千家。
風剝山無樹,潮侵石有花。
捕魚生計足,不解植桑麻。


巡臺御史張湄詩

三十六嶼如排衙,魚舍參差煙火賒。
澳裏風多異南北,莫教海客誤停槎。


巡臺御史錢琦詩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灣花嶼鬱蒼蒼。白沙赤嵌紅毛地,綠葦黃魚紫蟹莊。
仰首但瞻天咫尺,稱名合在水中央。古今多少滄桑劫,留得殘雲映夕陽。
六六沙灣小似洲,須彌大界一萍浮。收羅日月狂瀾裏,零落雲山古渡頭。
春水漲時村散網,曉星明處客停舟。蓬瀛不信人間路,猶認僊源是夢遊。


教授謝家樹詩

又見人間大洞庭,羅羅七十二山青。
盂盤妥貼憑誰挈,貓虎猙獰喚欲醒。
怪石鮫紋添禹貢,花螺貝錦註葩經。
黃昏點點歸漁艇,款乃聲中月滿汀。


山陰董相詩

腥臊海嶠多營窟,市藏黑鬼浪裏活。採珠鹹水握生犀,驪宅鮫宮恣出沒。
六十二澳南天開,紅毛城外潮如雷。半壁東寧立門戶,眾島環列群星迴。
紅黑溝窳蛇怪出,西望遼羅無點跡。東趨鹿耳四更餘,帆落龍門喘暫息。
八罩嶼頭候信風,人煙半在浮萍中。塹間文石光瑩澤,價高金璧需磨礲。
俄頃帆開魂膽墮,地震天翻同箕簸。嘔出心肝暈眼昏,艙底羈囚絕粒臥。
精衛木石空怒填,鯨鯢起舞鼇足顛。白馬騰空靷欲絕,險於弱水環三千。
若有飛仙駕白霧,仗劍相邀挾余渡。耳邊颯颯聞風聲,轉盻已登七鯤路。

海道

編輯

環臺皆海也。自邑治計之,南至鳳山縣之沙馬磯頭,旱程二百九十六里,水程七更;北至淡水廳之雞籠鼻頭山,旱程六百三十里,水程一十九更;西北至鹿耳門,水程二十五里康熙五十五年,欽差丈量,依旱程折算,僅十里零七繩。鹿耳門西北至澎湖,水程四更,約一百八十里。澎湖西北至廈門,水程七更,約三百里。

邑治內優大山之東曰「山後」,歸化生番所居。舟從沙馬磯頭盤轉,可入卑南覓諸社。山後大洋之北,有嶼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餘艘。崇爻山下薛坡蘭港可進三板船。

海防同知孫元衡詩

北勢到雞籠,齊諧志怪同。
瘴雲凝自古,毒水澹於空。
伏火從山鬼,驚濤駕海翁。
舟回十二載,浮去弱洋東。

潮汐

編輯

臺海潮信:每月初一、十六日巳初四、亥初四。初二、十七日巳正三、亥正三。初三、十八日午初三、子初三。初四、十九日午正一、子正一。初五、二十日午正四、子正四。初六、二十一日未初三、丑初三。初七、二十二日未正三、丑正三。初八、二十三日申初二、寅初二。初九,二十四日申初四、寅初四。初十、二十五日申正三、寅正三。十一、二十六日酉正一、卯正一。十二、二十七日酉正四、卯正四。十三、二十八日戌初三、辰初三。十四、二十九日戌正二、辰正二。十五、三十日戌正四、辰正四

按此與內地《惠安志》所載潮信略同。視同安、晉江各差一時。如初一、十六日,臺、惠潮水漲滿在巳、亥時,同安則在子、午,晉江則在辰、戌也。晉、同潮水入溪差至兩時,以道理回遠之故,無足異者。臺處海中,潮信宜可為准;乃南北二路,復自不同。鹿耳門至南路打鼓港,較同安、金、廈潮早四刻,水漲五、六尺。打鼓港至瑯嶠,竟早一時,水只三、四尺。北路三林港至淡水,復與全、廈同時,水漲丈許。又自彰化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澎湖亦然。彰化以上,則潮流過南,汐流過北。一郡共島,似此懸殊;何況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相去不可量數者乎!

考臺海潮汐,如初一日:卯時,潮水始漲;至辰時,漲及半海;巳時初四刻、水滿;午時,水退;未時,退及半海;申時,水涸;酉時,仍長。初二日,則巳時正三刻,水滿。初三日,移入辰時水漲,至午時初三刻水滿。以後逐日依次遞移無差。凡陽時管三日,陰時管二日。圖具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