靑莊館全書/卷五十九

卷五十八 靑莊館全書
卷五十九
作者:李德懋
1809年
卷六十

盎葉記

編輯

東國道敎

編輯

東國之俗。無所謂道士。道館古或有之。而不久傳。案三國史記。高勾麗葢蘓文。謂王曰。三敎譬如鼎足。今儒釋並興。而道敎未盛。請遣使於唐。求道敎。王從之。帝遣道士八人。兼賜老子道德經。西河集。林椿撰。李仲若入山嗜禪學。後杭海入大宋。從黃大忠親傳道要。及還本國。上䟽置玄館。以爲國家齋醮之所。今之福源宮是也。

平秀吉四柱

編輯

世傳南師古望氣。知平秀吉之生。預測壬辰之殺運。武林傳。倭人所撰。天文五年丙申正月朔日丁巳。日光出東海時生。故名日吉丸。案卽大明嘉靖十五年也。今推步其四柱。則爲丙申庚寅丁巳癸卯。

張中

編輯

家世舊聞陸游撰曰。先君原注諱宰字元均言楚公登科時。第四人張中。在殿廷。喜甚。挈楚公手曰。如何得鄕里知去。楚公不答。及歸。密謂親曰。此殆非遠器也。中爲明州象山縣官。坐私與高麗人朴寅亮倡和詩。停官。終身沈滯。雖一時不幸坐法。亦器宇非遠大也。案楚公卽陸佃農師。佃字也。放翁祖也。宋史及劒南集。陸氏諸墓文。皆作佃。而家世舊聞。作諱甸。無乃誤耶。戊戌。余入燕。與潘蘭公筆話。蘭公歷言世方忌諱。當愼外交。仍引張中事。作張忠。余引陸氏家世舊聞。忠當作中。蘭公唯唯。蘭公卽錢塘潘修撰庭筠字也。

鄭寒岡書學

編輯

新羅取士。以說文字林。惟有古意。今中國。亦不傳字林。我國士子。知有說文者幾希。惟南相國九萬,崔相國錫鼎。通六書。見其所書金石。可知也。內閣有東賢簡帖。載鄭文穆公小札一張。字字究驗。則無一畫一點紕繆者。始識寒岡爲儒林中第一書學。甞與朴在先。嗟嘆良久。

詩厄

編輯

唐僖宗中和元䄵。黃巢據長安。有書尙書省門。爲詩以嘲賊者。賊將尙讓怒。應在省官及門卒。悉抉目倒懸。大索城中能爲詩者。盡殺之。識字給賤役。凡殺三千餘人。唐朝三百年。才子騷人雕鏤造化。穿穴萬品。遭此詩厄。理所固然。

崔彥撝

編輯

高麗史。崔彥撝。慶州人。新羅末。年十八。入唐。禮部尙書薛廷珪榜下及第。時渤海宰相烏炤度子光贊。同年及第。炤度朝唐。見其子名在彥撝下。表請曰。臣昔年入朝登第。名在李同之上。今臣子光贊。宜升彥撝之上。以彥撝才學優贍。不許。年四十二。始還新羅。拜瑞書院學士。事高麗太祖。委以文翰宮院額號。皆所撰定。官至平章事。子光胤以賓貢進士入晉。爲契丹所虜。以才見用。拜官奉使龜城。知契丹將侵我。爲書付蕃人以報焉。其弟行歸。亦遊吳越。授秘書郞。後還本國。事光宗。爲倖臣坐死。其弟光遠。官至秘書少監。彥撝事三國。光胤行歸光遠。亦事各國。蓋稀有之事。在戰國則或有之。烏炤度稱名在李同之上。李同亦係賓貢歟。槩未之聞也。

全唐詩

編輯

全唐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釐爲九百卷。康煕四十六年。御製序。校閱刊刻官通政使曹寅。校對官侍讀潘從律。侍講彭定求。編修楊中訥。檢討沈三曾。編修汪士鋐,徐樹本,車鼎晉。修撰汪繹。編修査嗣瑮。一代之詩。可謂盛矣。一人之詩最多。莫過於放翁。而較諸乾隆御製集。則風斯下矣。樂善堂集。卽潛邸所撰。而所載詩不須論。至若御極丙辰以來。至辛卯。編初二三集詩。凡二萬四千餘首。自壬辰至癸卯。編第四集詩。凡九千七百餘首。合三萬三千七百餘首。尙書梁國治。侍郞董誥編輯。甲辰至今庚戌。又不知其幾首也。當續記之。

馬理桑悅

編輯

明史儒林傳。馬理字伯循。三原人。登鄕薦入國學。與呂柟及林慮,馬卿,楡次,寇天敘。安陽,崔銑,張士隆。同縣秦偉。日切摩。名震都下。高麗使者慕之。錄其文以去。正德九年。擧進士。官光祿卿。文苑傳。常熟桑悅字民懌。擧成化元年鄕試。三試得副榜。官長沙通判。調柳州。初悅在京師。見高麗使臣市本朝兩都賦無有。以爲恥。遂賦之。案此二事。未如東使何人當之。

三文人肖像

編輯

徐文長自謂正德十六年生。四柱爲辛巳辛卯丁亥甲辰。毛奇齡。自詑其像肖東坡,文長。余於君臣圖像。見東坡像。徐文長逸藁。見文長像。西河集。見奇齡像。果然皆眉額踈曠。頰頤稜峭。三像彷彿。而文長較東坡,奇齡。稍肥大。

不逞

編輯

逞。說文。通也。玉篇。快也。左傳隱十一年。鬼神宲不逞於許君。正韻。不檢謂之不逞。通鑑招聚不逞。註。不逞者。欲爲非而不得逞志者也。此註甚妙。

經書人物辨證

編輯

四書索解毛奇齡撰曰。四書註。姓名多有顚倒人祖孫父子者。曾西卽曾申。本曾子之子。而註曰孫。虞仲。卽虞中。本仲雍曾孫。而註曰。仲雍是也。仲雍係泰伯之弟。同逃荊蠻。繼泰伯爲君。此商諸侯也。及武王得天下。大封同姓。則然後以仲雍之孫名周章者。封爲吳君。繼泰伯之後。而以周章之弟名中者。封之虞。仲雍之後。是爲虞仲。謂中。卽仲也。是虞仲之虞。以封虞得名。猶毛詩稱秦仲。尙書稱蔡仲。繫封國以爲號者。雍不封虞。卽於虞號乎何有。然而左傳雲。泰伯虞仲。太王之昭。則直以虞仲代仲雍矣。然猶曰。此追原虞仲封國所始。以爲此虞之封國。宲由於太王之昭。猶之稱魯衛毛聃爲文王之昭。周公不之魯。而以封國爲文昭。魯仍是伯禽。虞仲仍是中。原無誤也。及讀漢書地理志。引泰伯至德。虞仲夷逸。以爲虞仲卽仲雍。而後之爲系譜者。註左傳者。皆曰仲雍一名虞仲。且有隱相巧証者。案系本曰。吳孰哉居藩籬。而宋衷解之。謂孰哉者。仲雍字也。雍本熟食名。而孰與熟通。因取爲字。其說已怪。然而吳地記曰。仲雍之塚。在常孰縣西海虞山上。則一地一山。與一字一名。恰相脗合。是豈地之名熟。果以字熟。而山之名虞。眞以虞仲。爲雍名也歟。又有顚倒人兄弟名者。子糾是兄。小白是弟。而集註曰。小白兄。子糾弟。管叔是兄。周公是弟。而趙註曰。周公兄。管叔弟。孟子明言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卽史記世家。亦曰。文王有同母十子。一伯邑考。二武王發。三管叔鮮。四周公旦。而趙註則曰。周公以爲管叔弟也。故愛之。管叔以爲周公兄也。故望之。則眞顚倒矣。然而孔安國。註金縢亦謂周公攝政。其弟管叔及葵叔,藿叔。放言於國。以誣周公。甞以此質之張南士。南士亦謂此事。有可疑者三。周公稱公。而管叔以下皆稱叔一。周公先封周。旣又封魯。而管叔幷無畿內之封二。周制立家法。以嫡弟之長者。爲大宗。周公管蔡皆嫡弟。而周公爲大宗。稱魯宗國三。若尙書孔䟽釋。流言所起。謂殷法。兄終弟及。三叔疑周公。爲武王之弟。有次立之勢。則亦以爲公次武王。其弟及。與殷法合。故流言。則趙氏所註。非無據也。其孰是孰非。亦槩乎未有定也。四書賸言毛奇齡撰曰。孟子或問乎曾西。朱註。曾子之孫。案經典序錄。謂曾申字子西。子夏以詩。傳曾申。左丘明作傳以授曾申。則是曾西。卽曾申。爲曾子之子。非孫也。其以申字西子。或以申枝爲西方之辰。如春秋楚鬬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可驗。春秋傳毛奇齡撰曰。據傳初襄公立。政令不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杜氏雲。僖公庶子。出奔莒。及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杜氏雲。小白庶兄。來奔。謂奔魯也。至是。公伐齊納子糾。而小白先自莒入。二公子宜立與否。則同爲支庶。不問長次。乘亂而入。先則得之。原無褒譏。而胡氏謂子糾不當立。小白宜有齊。別無他據。秪以子糾爲弟。小白爲兄。故立此說。按史記世家。襄公次弟糾奔魯。次弟小白奔莒。子糾者小白兄也。故荀卿曰。桓公殺兄以反國。莊子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爲臣。古越絶書曰。管仲臣於桓公兄公子糾。卽管子大匡篇。亦曰。齊僖公生公子諸兒。公子糾。公子小白。又曰。鮑叔傳小白。辭疾不出。以小白幼而賤。不欲爲傅故也。則明明子糾是兄。小白是弟。而胡氏引據有雲。史稱齊桓殺其弟以反國一語。求之列代之史。幷無其文。及考漢淮南王傳。知淮南厲王不法。文帝令大將軍薄昭。以書責之。有曰。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齊桓殺其弟以返國。其雲弟者。以文帝是兄。故諱言兄而言弟。韋昭本註。所謂子糾本兄。而稱弟者。不敢斥也。胡氏不考所自徒以程子誤讀漢書。早有桓兄糾弟之說。而此又承程子之誤。不得原文。混稱曰。史是以誤讀人書。且誤解人說之故。而移誤聖經。甚至紊亂人之兄弟倫次。誣妄立說。於以誤天下。誤後世。此其所係。非淺鮮也。若夫夫子許管仲。而不許召忽。直是崇尙事功。務求有用。幷不從糾桓兄弟以倫次長幼定是非。而宋儒承誤之徒。必曰桓兄糾弟。故管仲可相桓。召忽必不可死糾。於以定唐王珪魏徵。事秦王而不死建成元吉之罪。予甞曰。夫人亦各事主耳。事兄可死。事弟不可死。則凡爲弟者愳矣。此皆立說之最不通者。毛氏答柴陛升書曰。前論陳子禽集註。謂陳亢,孔子弟子。或曰。子貢弟子。王艸堂作集註補。直謂二千餘年。幷無言陳子禽在端木門下者。此朱子臆說也。時閩中張孝廉在坐。便雲。朱子未必是造說。特引據稍鹵莾耳。嘗考註䟽。引鄭康成註。子禽弟子陳亢也。子貢弟子。姓端木。名賜。朱子纔一見去。恰似陳亢也。子貢弟子七字連屬。而遺卻姓端木名賜五字。故如此。四書賸言補曰。子謂南容。朱註謂南容與南宮縚,南宮适,南宮敬叔。此大謬者。案容與南宮縚。似一人。家語以三復白圭。爲南宮縚之行。而檀弓以縚妻爲孔子兄女。孔子因其姑之喪。而爲之誨髽。此與三復白圭妻孔氏女事相合。或是一人。未可知也。若南宮适。不知何人。孔氏誤認作容。而史記索。幷謂容卽敬叔。此是妄註。敬叔本公族。與家語及王肅論語註。稱容爲魯人者大別。卽曾受僖子命。與其兄懿子學禮孔子。然並不在弟子之列。史記家語所載弟子。秪容一人。向使容卽敬叔。則未有載敬叔不載懿子者。至縚妻姑喪。孔子誨兄女髽法。若是敬叔。則此姑者。孟僖子妻也。其喪在孟氏。或廟或寢。夫子亦安得誨之。況世族喪服。自有儀法。不容誨也。至若史記家語。各載敬叔從孔子適周。見金人緘口。孔子戒以謹言。與容無涉。而朱註於三復白圭章。又曰。事見家語。則遍査家語。幷無蹤蹟。不過以謹言。與復白圭意相類。可合容敬叔作一人耳。乃近人作四書考。傅會朱註。竟引家語而綴之曰。敬叔歸。乃三復白圭之詩。嗟乎。此非奔書乎。又曰。朱註。南容居南宮。亦非是。敬叔居南宮。若容則秪是舊姓如南宮毛。南宮長萬之類。無南宮可居也。至註敬叔。爲懿子之兄。則又大笑話。昭十一年傳泉丘女先生。懿子後生。敬叔此展卷卽了。不必格物也。且不聞敬叔氏南宮乎。嫡長以嗣爵而必襲氏。次得更之。敬叔更氏者也。且兄伯而弟叔。人知之矣。敬叔叔也。四書索解曰。康煕二十年。予在史館。聞上幸南書房。問詞臣論語柳下惠集註雲。柳下食邑名。孟子柳下惠集註。又雲。居柳下。其一名而異註何解。衆無以應。又問朕記趙岐註。孟子云。柳下是其號。號又何解。衆亦無以應。謹案柳下無正文可據。其雲食邑。見左傳孔䟽。居柳下見莊子註。然總不知出何書。且魯地幷無柳下。一名。後嵇康鍛柳下。在河內山陽縣。然亦非地名。若號則非居非邑。益不可解。又案趙岐此註。柳下惠姓展。名禽。字李。柳下是其號。亦似有誤據。柳下氏。展。係公子展之後。名獲。見國語。子禽見左傳。又字季見國策。莊子謚惠。見列女傳。是禽與季。皆是字。而趙註以禽爲名。季爲字。是名字自誤。而況其號。左傳孔䟽。季是五十字。禽是二十字。毛氏所引。皆的實可信。雖起釋經諸賢而見之。頷可而慰謝之不暇。但自恃該洽。顯示凌侮。何其淺也。

日本綿花之始

編輯

日本逸史。倭人所撰。延曆十八年卽桓武僞皇年號七月。有一人乘小船漂著參河國。以布覆背。有犢鼻不著袴。左肩著紺布。形似袈裟。年可二十。身長五尺五分。耳長三寸餘。言語不通。大唐人等見之。僉曰。崑崙人。後頗習中國語。自謂天竺人。常彈一絃琴。歌聲哀楚。閱其資物。有如宲者。謂之綿種。依其願。令住川原寺。卽賣隨身物。立屋西郭外。令窮人休息焉。後遷住近江國國分寺。十九年四月。以崑崙所賚綿種。賜紀伊,淡路,阿波,讚歧,伊豫,土佐及太宰府等諸國植之。其法。先簡陽地沃壤。掘之作穴深一寸。衆穴相去四尺。乃洗種漬之。令經一宿。明朝植之。一穴四枚。以土掩之。以手按之。每朝水灌。常令潤澤。待生芸之。案我國文益漸始得綿種。後於日本六百餘年。我國厚生利用之政。必後於他國。葢其無意於謀國。自古而然也。鎔造琉璃彩畵磁器。至細瑣也。終不能學。至若種煙吸煙耗財害身。可謂孔酷。而自煙之入中國。不多年而傳習至今。此則不可曉也。朱藷比煙。利益甚多。而僅傅其種。已近三紀。未見遍植一國。寧不慨然。

城主

編輯

王郞。以邯鄲僭號。時光武在信都。欲棄還關中。邳肜諫曰。明公西還。則邯鄲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高勾麗郡縣之宰。皆稱城主。至今亦然。葢昉於漢時也。

縉紳

編輯

後漢書二十八將傳論。遂使縉紳道索賢能蔽壅。章懷太子註。縉。赤色也。紳。帶也。或作搢。搢揷也。謂揷笏於紳也。按今俗。皆以縉紳行用。而其曰搢紳者。甚罕。然恐搢紳爲是。縉。卽搢之譌也。

高麗玉帶

編輯

金史世宗大定十七年。卽高麗明宗九年。有司奏高麗所進玉帶。乃石似玉者。上曰。小國無能辨識者。誤以爲玉耳。且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若復卻之。豈禮體耶。案東方孤陋。自古而然。似是成川玉。

韓霜露,李日月

編輯

李希烈將。有韓霜露者。朱泚將。有李日月者。可謂的對。終古盜賊與伶優。做名如此。葢緣沒恥而然也。自明末至於今。士大夫名字稱號。愈出愈僻。俗之極弊。而足觀世變也。然世代浸下。而人數益繁。只取平常字。推移塡補。則到處雷同。多見掣礙。不得不稍異。孟子曰。姓所同也。名所獨也。常而不至於冗。奇而不至於怪。可矣。

祖大壽毀長城

編輯

山海迤南。長城有缺處。至今不補。相傳攝政王多爾袞甲申。吳三桂迎入時。不由關門。毀城而入。此說非也。多爾袞從山海關入。案通鑑輯覽。乾隆朝所撰。崇禎己巳。召見袁崇煥及曹大壽於平臺。詰崇煥殺毛文龍故。且責其緩兵逗遛。縛付詔獄。大壽在旁股慄。懼幷誅。出卽與何可綱。擁兵東走。毀山海關去。遠近大駭。甲申四月。吳三桂乞降於大淸。求兵討賊。時統兵睿親王敗。賊將唐通於一片石。至山海關。三桂開關出迎。究此二條。則明是大壽所毀也。

稱朱子天之孝子

編輯

宋景濂稱朱子爲天之子。又稱朱子。卽孔子之孝子。自不覺忝辱朱子之甚。天子。皇帝之號。孝子。血屬之稱。禮有民生於三事之如一之訓。而語甚停當。無有如許稱謂。

項羽事佛

編輯

佛法金湯編。撰人俟考。始皇三十䄵甲申。西城沙門室利防等十八人。齎梵本經至咸陽。有司以聞。帝以其異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光明照耀。瑞氣盤旋。滿於囹圄。須臾有金神長丈六。持杵碎獄出之。帝驚悔。卽厚禮而去。太平淸活。陳繼儒撰。卞山楚王廟。梁簡文作碑記。言羽事佛不殺。唐丘除。有項王蔬食文。則羽亦甞事佛者。案秦皇豈驚悔。項羽豈不殺。言涉荒唐。而亦係異聞。

朝鮮試官詩

編輯

楊州府志。撰人俟考。正德七䄵。我中宗七年。朝鮮人遇風。漂至通州如臯。訊之。乃其國主試官。作詩云。白浪滔滔上接空。布帆十幅不禁風。此身若葬江魚腹。萬里孤臣一夢中。未攷我國文蹟。姑未知爲何人。

國朝名臣言行錄

編輯

宋成明。撰國朝名臣言行錄。未刊行。今錄其目。○前集卷之一。趙浚。松堂。南在。龜亭。沈德符。成石磷。獨谷。閔霽。漁隱。趙仁沃。○卷之二。河崙。浩亭。權近。陽村。趙英茂。柳廷顯。韓尙敬。信齋。朴訔。釣隱。李原。容軒。柳觀。夏亭。李稷。亨齋。李來。咸傳霖。蘭溪。○卷之三。黃喜。厖村。孟思誠。趙涓。卞季良。春亭。許稠。趙末生。杜谷。韓尙德。李孟畇。李從茂。崔潤德。○卷之四。盧閈。申槩。寅齋。河演。敬齋。權弘。尹祥。朴安信。尹淮。南智。許誠。朴堧。魚變甲。鄭陟。整菴。安止。臯隱。金鉤。金泮。松亭。金末。鄭甲孫。崔致雲。○卷之五。鄭麟趾。學易齋。韓確。金叔滋。李孟專。李邊。奇處。姜碩德。玩易齋。辛碩祖。淵氷堂。柳義孫。權採。梅軒。南秀文。鄭昌孫。李季甸。魚孝瞻。具致寬。黃守身。懦夫。崔恆。太虗亭。朴元亨。晩節堂。○卷之六。申叔舟。保閑齋。權擥。韓明澮。尹子雲。樂閒亭。李石亨。樗軒。金守溫。乖崖。梁誠之。訥齋。李芮。姜希顔。仁齋。洪逸童。麻川。○卷之七。徐居正。四桂亭。姜希孟。私淑齋。林守謙。葛谷。成任。安齋。李克培。韓繼禧。洪應。盧思愼。李約東。李坡。成侃。孫舜孝。勿齋。尹孝孫。魚有沼。○卷之八。許琮。尙友堂。魚世謙。魚世恭。鄭蘭宗。虗白堂李從生。李德良。成俔。慵齋。柳洵。老圃。李陸。靑坡。許琛。盧公弼。菊逸。安琛。蔡壽。李蓀。權景祐。金訴。顔樂堂。兪好仁。㵢溪。○卷之九。金壽童。宋軼。金應箕。李諿。朴元宗。柳順汀。成希顔。鄭光弼。申用漑。仁樂堂。○卷之十。任由謙。成世純。趙元紀。成夢井。李思鈞。訥軒。李賢輔。聾巖。朴祥。訥齋。禹孟善。許硡。李耔。陰厓。洪彥弼。默齋。權撥。成世昌。遯齋。任樞。○卷之十一。申光漢。企齋。蘓世讓。陽谷。沈連源。保菴。尙震。泛虗亭。丁玉亨。任權。安玹。張彥良。沈光彥。鈍菴。曹光遠。吳謙。李潤慶。○卷之十二。李浚慶。東臯洪暹。忍齋。權轍。任虎臣。趙彥秀。趙士秀。松岡。閔箕。觀物齋。李鐸。沈逢源。曉囪。李澤。南致勤。張弼武。○後集卷之一。白仁傑。休菴鄭惟吉。林塘。盧守愼。蘓齋。鄭宗榮。恆齋。李俊民。新菴。○卷之二。朴淳。思菴。金繼輝。黃岡。朴應男。退菴。李後白。靑蓮。鄭琢。藥圃。鄭芝衍。南峯。○卷之三。黃廷彧。芝川。具思孟。八谷。尹斗壽。梧陰。尹根壽。月汀。辛應時。白麓。具鳳齡。柏潭。李山海。鵝溪。○卷之四。鄭澈。松江。洪聖民。拙翁。李海壽。藥圃。裵三益。臨淵。金命元。酒隱。李濟臣。淸江。邊協。○卷之五。柳成龍。西厓。李山甫。鳴谷。李廷馣。月川。○卷之六。金誠一。鶴峯。權慄。李舜臣。○卷之七。李元翼。梧里。鄭崑壽。柏谷。沈喜壽。一松。柳根。西埛。尹祁。艮輔。韓應寅。洪履祥。慕堂。○卷之八。李德馨。漢陰。李恆福。白沙。張雲翼。吳億齡。晩翠。李好閔。五峯。朴東賢。活塘。羅級。○卷之九。韓浚謙。柳川。具宬。艸塘。徐渻。藥峰。李睟光。芝峯。鄭曄。守夢。鄭經世。愚伏。○卷之十。申欽。象村。黃愼。秋浦。吳允謙。楸灘。○卷之十一。金尙容。仙源。李廷龜。月沙。朴東亮。梧囪。○卷之十二。金瑬。北渚。李貴。默齋。○卷之十三。洪瑞鳳。鶴谷。申景禃。李曙。具仁垕。柳浦。張晩。李時發。柳珩。鄭忠信。○卷之十四。金尙憲。淸陰。鄭蘊。桐溪。尹煌。八松。李安訥。東岳。○卷之十五。崔鳴吉。遲川。張維。谿谷。○卷之十六。趙翼。浦渚。金時讓。荷潭。李景稷。石門。○卷之十七。李敬輿。白江。李楘。松郊。○卷之十八。任叔英。踈菴。閔應亨。兪伯曾。翠軒。姜碩期。月塘。申翊聖。樂全堂。李明漢。白洲。金堉。潛谷。○外集卷之一。金宏弼。寒暄。鄭汝昌。一蠧。鄭鵬。新堂。朴英。松堂。柳藕。西峯。金安國。慕齋。○卷之二。趙光祖靜菴。金正國。思齋。趙晟。養心堂。趙昱。葆眞菴。○卷之三。李彥迪。晦齋。蔡世英。任眞。朴紹。冶川。成運。大谷。洪仁祐。恥齋。○卷之四。李滉。退溪。成守琛。聽松。○卷之五。徐敬德。花潭。柳希春。眉岩。李恆。一齋。成悌元。東洲。李仲虎。履素齋。奇大升。高峯。○卷之六。曹植。南冥。張顯光。旅軒。金長生。沙溪。○卷之七。宋寅。頤菴。徐起。孤靑。李至男。永膺。金謹恭。惕菴。鄭之耘。秋巒。閔純。杏村。韓脩。石峯。朴民獻。瑟僩齋。南彥經。東岡。朴枝華。守菴。○卷之八。金宇顒。東岡。吳健。德溪。崔永慶。守愚堂。○卷之九。金麟厚。河西。曹好益。芝山。黃俊良。錦溪。○卷之十。趙憲。重峯。鄭逑。寒岡。○卷之十一。趙穆。月川。李楨。龜巖。南致利。賁趾。權好文。柯岩。權春蘭。晦谷。朴浻。鼎山。宋翼弼。龜峯。○卷之十二。李珥。栗谷。○卷之十三。成渾。牛溪。○別集卷之一。金宗瑞。節齋。朴淳。鄭苯。成三問。朴彭年。河緯地。李塏。柳誠源。兪應孚。金時習。東峯。權節。栗亭。趙旅。漁溪。○卷之二。金宗直。佔畢齋。曹偉。海溪。崔溥。錦南。金馹孫。濯纓。李宗準。慵軒。茂豊副正揔。西湖主人。朴漢柱。迂拙子。李繼孟。墨巖。李穆。任煕載。勿岩。許磐。卷之三。尹弼商。洪貴達。涵虗堂。成俊。表沿沫。灆溪。趙之瑞。鄭誠謹。朱溪正深源。醒狂。鄭希良。虗菴。金千齡。朴誾。挹翠軒。權達手。桐溪。李黿。再思堂。○卷之四。安瑭。金淨。仲菴。金湜。韓忠。松齋。奇遵。服齋。○卷之五。李長坤。琴軒。柳雲。金絿。自菴。朴世熹。道源齋。朴薰。江叟。李延慶。灘叟。鄭浣。金大有。三足堂。慶世仁。敬齋。○卷之六。柳灌。松菴。柳仁淑。靜叟。宋麟壽。圭菴。朴光佑。蓽齋。鄭希登。宋希圭。李霖。羅湜。長吟亭。李若氷。樽巖。李瀣。林亨秀。錦湖。林億齡。石川。丁璜。游軒。李湛。靜存齋。閔起文。櫟菴。金鸞祥。金䃴。尹潔。醉夫。○卷之七。高敬命。霽峯。宋象賢。泉谷。金千鑑。李廷鸞。趙宗道。大笑軒。金汝岉。劉克良。黃進。元豪。○卷之八。朴晉。郭再祐。忘憂堂。金德齡。鄭文孚。農圃。金時敏。鄭湛。李大源。○卷之九。金德涵。醒翁。鄭弘翼。休翁。龜川君晬。錦山君誠胤。鄭澤雷。趙溭。立齋。○卷之十。金應河。南以興。李重老。金浚。金良彥。李希建。○卷之十一。洪命耉。崔震立。林慶業。李尙吉。沈誢。李時稷。竹囪。尹棨。洪翼漢。花浦。尹集。吳達濟。○續集一卷。崔德之。煙村。南孝溫。秋江。崔壽峸。猿亭。鄭𥖝。北囪。李夢奎。天休。楊士彥。蓬萊。李之菡。土亭。李義健。峒隱。成允諧。板谷。成輅。石田。文緯。茅溪。崔命龍。石溪。安邦俊。牛山。

楊世昌

編輯

天香樓偶得虞兆湰撰曰。東坡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吳匏菴詩曰。西飛一鶴記何詳。有客吹簫楊世昌。當日賦成誰與註。數行墨刻舊曾藏。乾隆御製集曰。赤壁賦二客姓任攷汲。其名見東坡集。

李時珍曰。芒有二種。皆叢生。葉皆如茅。七月。抽長莖開白花成穗。如蘆葦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莖。開花如芒者。石芒也。案長莖者。글의영。短莖者。갸올악。

島嶼訓苫

編輯

日本人稱海中洲曰嶼。又似嶼而小有艸木曰苫。又如苫而其質純石曰嶕。葢苫者。盛糓之藁篅。島嶼之出於水面。如糓苫之峙於地上。故我國方言。亦以島嶼訓苫。大明一統志曰。朝鮮全州海中島多。有大月嶼,小月嶼,菩薩苫,紫雲苫,檳榔嶕。

慶隆舞樂節

編輯

我國女巫祈神。以箸劃栲栳面。節其唱曲。此出於女眞之俗。禮器圖式乾隆朝所編曰。燕饗慶隆舞樂節。本朝定製。殿廷用之。節。編竹爲之。形如箕。舞時劃之以節。樂圖式又有燕饗。朝鮮國俳樂鼓。其說曰。杜佑通典。高麗國樂器。有齊鼓,擔鼓。文獻通考。齊鼓設齊於鼓面。如麝臍。然高麗之器也。本朝定製。兼用朝鮮國俳樂鼓。而繪正龍。上下塗金。釘匡。髹以朱。繪行龍。金鐶二。繫黃絨紃。縣於項。案此則我國行軍鼓制也。但俳樂之義。似有緣起。而不可曉。

金倫

編輯

李益齋撰彥陽府院君金倫墓誌曰。悃愊如漢吏而疾惡嘉善之公。無擇於戚踈。曠達若晉士而愛君憂民之切。不渝於夷險。余以爲人如是。可以行己。可以處世。益齋豈諛人墓。特表出之。以警媕妸。

吾妻鏡

編輯

吾妻鏡。日本史名。看羊錄姜沆撰曰。吾妻鏡者。吾之得失。卽形於吾妻。觀於吾妻。可見吾之得失。故以爲史名雲。案吾妻。又有日本縣名。

金宣宗

編輯

世以金世宗爲賢主。而宣宗之政。亦有可取。興定二年。諭宰臣。舊制廷試進士。日脯後出宮。近欲復舊制。恐能文而思遲者。不得盡其才。其令日沒乃出。御史劾集賢院諮議官李維嶽。本中山府無極縣進士趙孝選家奴。乞正其事。上曰。國家用人。奚擇貴賤。命以官銀五十兩。贖放爲良。任使仍舊。三年。以官驢借朝士之無馬者。仍給芻豆。元光二年。勅御史曰。瑣細事。非人主所宜詰。然凡涉姦弊。靡不有關國政者。比聞朝官及承應人月給俸糧。多雜糠土。有司所收。曷甞有是物哉。至於出納斗斛。亦小大不一。此皆理所不容者。而臺臣初不問。事事須朕言之。安用汝曹也。

蒙古姓

編輯

蒙古二字姓。外剌。凡二。不具錄。三字姓。阿剌剌。凡三十二。不具錄。四字姓。札剌兒歹。凡二十八。不具錄。五字姓。忽神忙兀歹。凡八。不具錄。六字姓。列帖乞乃蠻歹。七字姓。孛思忽兒弘古剌。八字姓。玉耳別里伯牙吾牙。

武忠

編輯

明典故紀聞。撰人俟考。都督同知武忠。甞使朝鮮國。請閱兵。因以弓矢請射。忠挽弓輒嫌其軟。並張兩弓折之。會有鴈橫空而過。忠援弓射之。應弦而落。案天順四年庚辰。我世祖六年。禮科給事張寧。錦衣衛武忠。賫刺令將浪卜兒哈事。從宲開奏。忠此事不見東書。恐涉夸張。

福堂

編輯

今人以囹圄爲福堂。案魏書刑罰志。顯祖曰。夫人幽苦則思善。故囹圄與福堂同居。朕欲改悔。而加以輕恕耳。福堂葢出於吳越春秋。珍珠船胡侍著曰。余向繫錦衣獄。壁有大書福堂字。近閱吳越春秋。大夫文種祝詞有雲。禍爲德根。憂爲福堂。因知出處。

關矦封贈

編輯

筠廊偶筆。宋犖撰。偶得蒲州朱牧所撰關矦祖墓碑。事奇而文不馴雅。以示吾友馮子山公山谷。作記一篇。康煕十七年戊午。解州有常平村士於昌者。讀書塔廟。廟矦故居也。昌晝夢矦授以易碑二大字。驚而寤。見浚井者。得巨甎。碎之。甎上有字。昌急合讀。乃記矦之祖考兩世諱字生卒甲子大畧。循山而求墓道焉。遂奔告解州守王朱旦。朱旦作關矦祖墓碑記。記中載矦祖石磐公諱審。字問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寶池裡。公沖穆好道。以易春秋。訓其子。卒於桓帝永壽三年丁酉。享年六十八。子諱毅。字道遠。性至孝。父沒。廬墓三年。旣免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矦。矦長。娶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其大畧如此。世以五月十三日。爲關矦生朝。此則以爲關平生日。○三國志本傳。後主建興七年。追謚故前將軍關羽曰壯繆侯。○解州志。撰人當攷。宋祥符間。敕修關聖廟。案聖之稱始此。○聖蹟圖誌。撰人當考。哲宗紹聖三年。賜玉泉祠額曰顯烈王。案王之稱始此。○鄭南加封記曰。徽宗崇寧元年。追封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續通鑑長編。撰人當攷。宣和五年。勅封義勇武安王。從祀武成王廟。○荊門志。撰人當攷。高宗建炎三年。加封壯繆義勇王。孝宗淳煕三年。加封英濟王。○楊琚廟記曰。元文宗天曆間。加號顯靈。○聖蹟圖誌。明洪武初。復原封。稱壽亭侯。二十年。建廟於順天府正陽門外。○弇山別集。王世貞撰。武宗正德四年。賜留都廟額曰忠武。○聖蹟圖志。嘉靖十年。稱漢關帝壽亭矦。案帝之稱始此。萬曆十八年。以神顯靈高堰。詔加尊號。領袞冕賜廟額。顯佑四十二年。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按天尊之稱始此。○封祀錄。撰人當攷。天啓四年。敕封祀文稱帝。○淸會典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按感應經。關聖帝君號。太上神威。英文䧺武。靖忠大義。高節淸廉。協運皇圖。德崇衍敎。掌儒釋道敎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考察諸佛諸神。監制羣仙羣職。德圓竗果無量度人。萬靈萬聖至尊。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眞元顯化昭明▣翊天尊。凡一百二十八字不經甚矣。何與於關矦。釋氏又稱菩薩。於汝何誅。○淸一統志關帝廟。在宛平縣治東。舊名白馬關帝廟。歲以春秋二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又有廟在正陽門月城之右。有焦竑撰董其昌書廟碑。順治九年。封云云。康煕六十一年。以後裔。爲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誤禮謬典不可取法。雍正三年。又封神曾祖爲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崇祀後殿。詔直省府州縣有司。春秋致祭。其民間所建廟宇。遍天下。案準孔聖。有此彌文。矦若有靈。定應不安。

日本尊周

編輯

心史宋鄭思肖撰。曰。日本地在海東。先朝甞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擧國茹素。元賊。聞其富庶。怒倭不來臣。辛巳六月。元賊由四明下海。大船七千隻。抵白骨山。七月晦。風雨大作。韃軍半沒於海。船僅回四百餘艘。和漢三才圖會。日本良安尙順撰。曰。大淸皇帝韃靼人。案韃靼。蒙古也。日本人。不能辨。搆城於北京。案搆城二字太生踈。稱淸皇帝。僭年號改順治。剃南京民鬢髮。爲韃靼風俗。永曆十五年。淸帝薨。太子卽位。統天下。今號康煕。案日本人。始許康煕統一。和漢歷代備考撰人俟考。曰。辛丑大淸皇帝。廵狩殂落。太子卽位。時年五歲。案非五歲。卽八歲。爲臣所殺。按鄭成功。據臺灣。通日本。播言以眩島俗歟。又備考列書大明諸帝至思宗。下低一字。附韃靼大淸。又上行列書福王唐王。唐王下書皇帝。葢指永曆也。

𭩇刱字

編輯

新唐書武后傳作𭩇案俗譌作𭩇案靑箱雜記。閩人呼子曰囝。音讀若宰。正字通。音減。俗書刊誤。唐武后月。作囝。𢘑𠙺十有二字。佩鐫集。郭忠恕撰。唐天后。以 又作𠥱𢘑又作𠙻案空上昍非。𩫽𥢓圀。案正字通。武后時。有言國中。或者感也。請以武鎭之。又有言。武在囗中。與困何異。復改爲圀。代天地日月星君臣載初年正照證聖授載國等字。金石文字記。顧炎武撰。岱嶽造像記碑。凡大周年者。天作 。地作埊。人作𤯔。聖作𤪈。臣作𢘑。年作。月作。亦作𠥱韻會。以𠥱爲生字誤。考此碑及順陵碑。𠥱字。竝是月字。日作。星作〇。正作𠙻。授作契苾明碑。授作𭹯初作。唯𠩍字無可考。疑是應字。凡數字作壹貳參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按武后所刱字。新唐書佩䥴集。互有異同。惟金石文字記。顧亭林親見碑字而記。的確無疑。正字通。張自烈撰。按篇海證古作𨧭䥌䥌。鄭樵六書畧。唐武后䥭代證。孫奕示兒編。作䥭。焦竑畧記字。始武后證改作𨪔。今宣和書譜。作𨭻。以六書之義推之。皆譌文。非古文也。鄭氏謂䥭。爲武后原本。古篆文亦非。案說文。初古文䥚。與佩䥴集。初作。金石文字記。初作。彷彿。葢此等字。牝朝亦有所仿。

馬腳澁

編輯

馬蹄釘。我國直謂之馬鐵。未知起於何時。世傳尹文肅公瓘。始造。或雲。林將軍慶業。創製。中國亦未知緣起。而馬經雲。李牧始著釘於馬蹄。又割鼻。白起始騸馬。此未可信也。案五代史四夷附錄。晉天福三年。于闐國王李聖天。遣使馬繼榮來貢。晉遣恭奉官張匡業等。冊聖天爲王。自涼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西。始涉磧。磧無水。載水以行。甘州人。敎晉使者。作馬蹄木澁。木澁四竅。馬蹄亦鑿四竅而綴之。駞蹄則包以氂皮。乃可行。葢木澁。卽蹄釘之權輿也。黑韃遺事。撰人當攷。蹄鍥薄而㥘石者。葉以鐵。或以板。謂之腳澁。此是鐵葉之初見也。明顧璘張司徒山國歌。滇南一道盤雲上。永昌巍巍更西望。馬蹄緘鐵尙不得度。行人跛鼈焉能過。又孫蕡雲南樂。繩橋跨澗石嶻嶪。部落馬蹄皆灌鐵。元虞集曹將軍馬詩。高秋風起玉關西。踣鐵歸朝十萬蹄。兒得當時第一匹。昭陵風雨夜聞嘶。㖣鐵似與緘鐵灌鐵同。而攷字書。踣訓僵仆。無他義。踣鐵。或其時方言之謂著鐵歟。大抵起於西南夷俗。而中國馬亦用之。所謂邊子鐵葉四孔。一蹄左右。各一釘凡八。方言謂多竭。頭砌尖。側斜出蹄旁而錮之。我國則縛四腳。朝天。刀削蹄面而綴釘。中國則用鑿先截立馬之蹄緣不整者。遂擧蹄。藉於膝而綴釘。星湖李氏瀷謂馬鐵。當稱蹄鐕。鐕者。釘也。譯語類解。稱馬腳匙。此中國所名也。日本人馬蹄。著艸履。我國冬月。牛著艸履。可支三十里。

孔子生卒

編輯

孔子生卒。自古難定。有若聚訟。毛奇齡,郭存,朱書。皆近世人。各有辨說而不同。今幷載之。毛氏曰。孔子生日。不得明定爲何年月日。考春秋三傳。左氏但記其卒日。不記生日。而公羊穀梁。則幷記之。乃公羊。於襄公二十一年冬記雲。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則明與春秋本經月日太相繆。經雲。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夫以庚距庚相距十日。今由庚辰至庚寅。由庚寅至庚子。相距秪二十日。經以庚辰爲十月朔。而傳乃以庚子爲十有一月。是一月秪二十日。古今無此曆也。糓梁不記十一月。似乎有見。但於十月後。間記曹伯來朝。公會商任。兩條盡十月之事。而後及孔生。則仍在十一月內。與公羊同。若史世家則雲。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直差一年。索隱曰。公羊作二十一年。而此饒一年者。以周正十一月。屬之明年故誤也。從來三正推法。秪以後月屬前月。幷無以前月屬後月者。周正十一月。第能爲夏正九月。未聞又能倒而爲夏正之正月者。眞笑話也。至作通鑑前編者。直雲周靈王庚戌二十有一年冬十月。孔子生。則不可問矣。郭氏曰。公羊傳。謂魯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糓梁傳謂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年日同而月不同。司馬遷謂魯襄公二十二年。䄵亦不同。其後主公糓者。司馬貞,孔若古,洪興祖,宋濂也。主司馬遷者。杜預,胡舜陟,孔宗翰,羅泌也。有謂周家改建。其十月。卽夏之八月。有謂周家改建。不改月日。與夏無異。其謂十月卽八月者。羅泌也。以子寅爲差。其爲改建。不改月者。宋濂也。引商建丑。書稱惟元祀十有二月。爲証。有謂年七十三。有謂年七十四。謂七十三者。司馬遷也。以其爲襄公二十二年生。歲在庚戌也。謂七十四者。羅泌宋濂也。以其爲襄公二十一年生。歲在己酉也。諸家紀載不一如此。余則以其家斷之。其家事蹟所述。孔子生周靈王二十一年庚戌。卽魯襄公二十二年。是年冬十月庚子。卽今之八月二十七日。卒魯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卽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四月乙丑。卽今之二月十八日。其年與遷同。其月與糓梁同。其日與諸家同。其改建與泌同。其謂七十三。亦與遷同。年譜世表亦然。焉有其家之所自譜自表。而反不足據乎。朱氏曰。公羊雲。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穀梁年與日同。而係於十月則差一月矣。史記雲。生於襄公二十二年則差一歲矣。左氏雲。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是年壬戌之歲。四月戊申朔。有乙丑無己丑。己丑在五月十二日。則亦差一月矣。宋濂謂生之日。胡舜陟,孔宗翰,羅泌主馬遷。遷葢誤以周正十一月屬之明年也。洪興祖主糓梁。謂周家改月十月二十一日庚子。卽夏之八月二十一日。按二十一年十一月無庚子。二十二年十一月亦無庚子。惟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二十一日庚子。故斷從穀梁無疑。卒固宜遵左氏。己者乙之譌也。在四月十八日。謂當夏正二月十八日。亦非也。

東國書入日本

編輯

東國通鑑,三國史,海東諸國記,芝峰類說,理學通錄,朱書節要,東醫寶鑑,懲毖錄,晉山世稿,退溪集,栗谷集。皆入日本。戊辰信使之行也。大坂人上月信敬字丹藏。號專菴。問陽村入學圖說,晦齋九經衍義,退溪聖學十圖,啓蒙傳疑,朱書節要,天命圖,自省錄,栗谷聖學輯要,擊蒙要訣,啓蒙補要解。皆貴國儒書。而此後又有何人著書衛道耶。此等書。亦已入於日本。故丹藏之言如此。其中啓蒙補解。我國所未聞者也。春官志李孟休著曰。倭所求請書籍。則五經,四書大全,朱子大全,十三經注䟽,退溪集,東醫寶鑑,東文選之屬。不可勝記。而如楊誠齋集,五經纂䟽,文體明辨,周張全書,文章辨體,小學,字訓,呂東萊續大事紀等書。我國所無故。不許。

釋迦生孔老前

編輯

釋迦。生於周昭王二十四䄵壬子四月八日。寂於穆王五十二年辛未二月十五日。壽八十。或雲七十九。後三百四十七年定王三年丁巳。老子生而老子長孔子五十三歲。孔子生於靈王二十一年庚戌。距釋迦之寂爲四百年。老子八十三歲。爲守藏史後出關。不知所終。則世俗所謂三敎中老子最壽。案開皇三寶記。周莊王九年。佛生。匡王四年。佛涅飯。若如此說。則佛生於癸巳。涅飯於壬子。佛壽亦爲八十。

所由

編輯

南史陸杲傳。杲出爲臨川內史。將發。辭武帝於坐。通啓求募部曲。問何不付所由呈聞。唐書崔咸傳。咸爲侍御史。裴度置酒。劉棲楚曲意自解。附耳語。咸嫉其矯。擧酒讓度曰。丞相乃許所由官囁嚅耳語。願上罰爵。案我國司憲府皁隸稱所由。俗訛史由。所由之名。其來頗古。而較諸南史唐書所引。太卑賤耳。

注車注船

編輯

婦人小子。身氣不充實者。乘轎乘船。或有眩轉不省者。俗稱멀뮈。無稱謂之文字。案肘後方。撰人當考。注車注船。凡人登車船。煩悶頭痛欲吐者。宜用徐長卿,石長生,車前子,車下李根皮各等分搗碎。以方囊。係半合於衣帶及頭上。則免此患。

斧斷人蔘

編輯

談苑。孔平仲撰。邵化及。爲高麗國王治藥雲。人蔘極堅。用斧斷之。香馥一殿。案語涉浮誇。人蔘雖堅。豈可用斧而斷。人蔘不香。安有滿殿之馥。

鼎足山城

編輯

鼎足山城。在江華府治三十五里。一名三郞山。世傳檀君三子各築一峰雲。城中有傳燈寺。不知創於何世。而元至元三年。卽第三度重建之歲也。璿源閣及史閣。俱顯宗朝庚子。留守柳淰建。肅廟朝戊午。始奉實錄。高麗忠烈王之妃貞和宮主。使僧印奇。航海入宋。印大藏經。藏於寺。葢自古爲可藏秘書之名山也。○實錄總數。太祖十三冊。定宗四冊。太宗三十五冊。世宗一百五十四冊。文宗十三冊。端宗十四冊。世祖四十二冊。睿宗五冊。成宗一百五十冊。燕山君四十六冊。中宗一百二冊。仁宗二冊。明宗三十四冊。自壬辰正二三四月。十二箇落。目錄不載。丁酉修正八冊。光海君四十二冊。仁祖五十冊。孝宗二十二冊。顯宗二十二冊。肅宗七十三冊。景宗十冊。後修正庚子辛丑六十張。壬寅五十八張。癸卯甲辰二十張。英宗八十三冊。燕山光海朝稱日記凡六十五匱。

鯔。一名鰦甾。取緇之省。玆取兩玄。以魚色黑也。亦曰鮋。曰䱟。曰鮂。我國稱秀魚。鮂與秀。音相近。如鰵魚之鰵。與民魚之民。相近也。

褰國

編輯

三國志注。孫盛曰。魏師之來。褰國大擧。褰國。猶捲土之意。語甚奇。

火龍澤

編輯

車軾蓬萊錄雲。金剛山。有火龍潭。按古籍雲。麗季。中使鄭同來觀此山。有一頭目。誓天曰。此眞佛境。願死於此。作朝鮮人。長見佛世界。乃投水而死。軾所引古籍。非也。同本我國人。以火者。選入中國。睿宗,成宗兩朝。奉使來我國凡四度。其所云。麗季者。何其孟浪。同來時遊金剛山事。載侗帝京景物畧。至引入於朱彜尊日下舊聞。頭目之投火龍潭。無乃跌足。願作朝鮮人。以至投水。痴絶痴絶。不然則裨販之徒。因其死。傅會之爾。

李懷玉,王思禮

編輯

新唐書宰相世系。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凡九十八族。三公三師七十一人。李正己本名懷玉。高麗李氏。平虜節度使。營州王氏本高麗族。王虔威朔方將軍。子思禮。司空霍國武烈公。

椎䯻

編輯

餘冬緖錄。何孟春撰。元世祖悉以胡服。變易中國之制。士庶咸辮髮椎䯻。深簷胡帽。衣服則爲袴褶窄袖及辮線腰褶。婦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裠裳。案椎䯻。虜俗。自古而然。若以椎字象形而爲之。則束髮頂上。與中國人無異。緖錄稱辮髮椎䯻。此是何樣。今見蒙古滿洲。皆剃髮。而但留頂髮掌許。圍圓辮之。而垂於後。從後見之。若科斗。科斗形似椎。此其爲椎䯻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