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一百八

 列傳第二十 高麗史
列傳第二十一 高麗史第一百八
列傳第二十二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敎修

閔宗儒頔、思平、抃、霽

編輯

閔宗儒,平章事令謨玄孫也。年甫十一,選爲王子始陽府學友。十九調淸道監務。郡多大姓,號難治,宗儒不受請謁,繩之以法,以最聞。秩滿,補都兵馬錄事,兪千遇時爲都兵馬使,見而奇之,妻以女。未幾,籍內侍。忠烈時,累遷三司右尹,轉判通禮門事,拜密直、知申事、知典理監察司事。進密直副使,改銓曹尙書、崇福館使,復爲密直副使、刑曹判書,尋罷。久之,起爲典法判書,權授判密直司事、監察大夫,遙授贊成事。忠宣元年,以重大匡、僉議贊成事、判選部事致仕。忠肅六年,封福興君。八年,革異姓封君者,宗儒例罷,復以贊成事致仕。

明年,王留元未歸,權漢功等怨王,欲請立瀋王,上書中書省,聚黨逼百官署名。人皆畏勢迎合,或有詭避者。有人持紙諷署名,宗儒叱曰:「臣爲君隱,直在其中,至如欺罔,是可忍耶?吾雖老,不爲若賣。」遂卻之,其人慚而退。十一年卒,年八十,謚忠順。

天資莊重,美風度,明識典故,優於吏幹。不妄交遊,篤於宗族,未嘗干謁。公退,便杜門謝客,灑掃庭堂淨如也。性好馬,聞人有良馬,必購致之,每繫堂下,朝夕愛賞。晩年喜絲竹,廣植花卉,以聲伎自娛。子頔、敍。

閔頔

編輯

頔,字樂全,生而姿相不凡。外王父兪千遇,見而奇之曰:「兒他日必貴。」姨夫故相金頵,聞其言,養於家。國俗,幼必從僧習句讀,有面首者,僧俗皆奉之,號曰仙郞。聚徒或至千百,其風起自新羅。頔十歲,出就僧舍學,性敏悟,受書旋通其義。眉宇如畵,風儀秀雅,見者皆愛之。忠烈聞之,召見宮中,目爲國仙。登第,補東宮僚屬,累轉僉議注書,改秘書郞,遷軍簿正郞,賜銀緋。以版圖正郞,兼世子宮門郞,賜金紫。

忠宣受禪,除秘書少尹。忠烈復位,隨例免,從忠宣在燕邸凡四年,後爲羅州牧使。及忠宣襲位,召爲典儀副令,改選部議郞、知製敎,陞密直承旨兼司憲執義,尋以平壤尹罷,閑居又四年,賜俸祿如舊。忠肅卽位,授選部典書、寶文閣提學,明年拜密直副使,又爲大司憲。如元賀正,時忠宣在都,以頔舊僚,待遇無比,後封驪興君。忠惠授密直司事、進賢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忠肅後四年卒,年六十七,謚文順。居第置園林,每花時召客,置酒賦詩以爲樂。好賢愛士,待孤寒晩進,尤致情禮。子思平、愉、抃、渙。渙自有傳。

閔思平

編輯

思平,字坦夫。少有器局,政丞金倫號知人,以女妻之。學日進,試補散員別將,不樂武資,讀書益力。忠肅朝登第,調藝文春秋修撰,歷藝文應敎、成均大司成、監察大夫,封驪興君。嘗從忠定,朝於元,及卽位,以勞拜僉議參理,賜輸誠秉義協贊功臣號,進贊成事、商議會議都監事。恭愍八年卒,年六十五,謚文溫。性溫雅,睦親姻,善交遊。居官處事,不爲崖異,常以詩書自娛。所著及菴集,行於世。

閔抃

編輯

抃,登第,忠惠時,累遷左司議大夫。忠定初,拜密直代言,恭愍朝,封驪興君。辛禑三年卒。爲人嚴正無私,一循繩矩。子霽、亮、開。

閔霽

編輯

霽,字仲晦,性溫仁淸簡,不喜華侈。好讀書,一覽輒記,長於史學。恭愍朝,年十九登第,補國子直學,選爲春秋檢閱,稍遷典理正郞、知製敎,歷成均司藝、典校副令。辛禑時,官累判典儀事,出知春州事,有惠政,召還判少府寺事,再遷典工禮儀判書。辛昌時,拜開城尹、商議密直司事。恭讓元年,除藝文館提學,轉簽書密直司事、禮曹判書。

霽自少,以知禮聞故,及升樞府,常兼禮曹。又惡異端滛祀,使工圖僕隷制梃嗾犬逐僧巫狀於壁,觀之。一日,王御經筵,謂霽曰:「聞禮曹定服色,省減佛事,然乎?」對曰:「服色,欲禁異土之物,佛事,春秋藏經外,當悉罷之。」王曰:「不貴異物,實是美德,予亦衣綿布。若佛事,先王所爲,予何敢擅罷?」復拜開城尹,出爲漢陽府尹。自此以後,入本朝。

金之淑仁沇

編輯

金之淑,化平府人。父鍊,美風儀,習容止,蒞事無斷,而人稱爲長者,官至參知政事。之淑,元宗朝爲將軍。三別抄之亂,陷賊中,無計得脫,自投海,隨波出沒。賊以小艇,追及取之,至珍島,將斬以徇。承化侯溫救解之,使當一面,之淑密以賊狀,再達於官軍。及珍島敗,王嘉其忠義,賞以官。

忠烈朝,累遷密直司事。以判三司事,如元賀聖節,交趾人先入陳庭實。之淑奏曰:「我國雖小,自太祖奮義之初,首先臣服,兄弟有盟,甥舅有親,願先設幣陳賀。」帝從之,賜坐諸侯王列。之淑禮貌詳閑,觀者美之。歷僉議參理、同知光政院事、參知機務,尋改評理,陞贊成事、判監察司事。時闊里吉思爲行省平章,凡奴婢其父母一良者,欲聽爲良,宰相莫有止之者。之淑謂曰:「世祖皇帝,嘗遣帖帖兀來監國,有趙石奇者訴良。帖帖兀欲用上國法,事聞,世祖詔從本國舊俗。此例具在,不可變更。」闊里吉思,不敢復言。加中贊致仕,忠宣二年卒,年七十三。性廉潔剛正,歷仕中外,皆有聲績。子仁瑾、仁沇。二女以家貧,未嫁爲尼。

金仁沇

編輯

仁沇,忠肅朝爲護軍。時王被讒留元,仁沇與慶斯萬等,請王還國,瀋王暠之黨惡之,囚巡軍。後拜知申事,尋除密直副使,又加贊成事。王薨,與征東省員外韓帖木兒不花、前郞將盧英瑞等,如元,請忠惠襲位。及元囚忠惠於刑部,乃與金倫等繫於獄。忠惠還國,錄功爲一等,封光山君。忠穆爲元子在元,以師傅朴仁幹卒,手書招仁沇及府院君金永旽,咸陽君朴忠佐等入侍,宰樞不許故未赴。恭愍卽位,追念侍從功,贈謚錄子孫。子元命、續命,自有傳。

鄭僐

編輯

鄭僐,字去非,初名賢佐。草溪人,弘文公倍傑七世孫也。元宗末,擢魁科,調全州司錄。忠烈朝,累遷吏、兵二部摠郞,歷宰三州,皆有聲績。後爲右常侍知內旨,王以僐正直,命管齋醮都監。忠宣時,以僉議評理致仕。屛浮華,日以閱釋典持戒爲事,卒年七十五。子光祖、光緖、光度。光祖子珚,珚字孟淳,官至判開城,封八川君。爲人精曉音律,且以知禮聞,後進皆就學焉。謚良獻。

李混

編輯

李混,字去華,一字太初,全義縣人。元宗朝,年十七登第,調廣州參軍,入補國學學正。忠烈時,累歷僉議舍人、右副承旨,陞副知密直司事、文翰學士承旨,加同知司事。王嘗欲籍耽羅民戶隷內庫,混極言不可,王不悅。時近幸多奉使擾民,都堂言:「西北界,人性暴悍,不可以內旨擾之。自今宜下都評議司司牒,都指揮使亦可辦事。驛吏逃散,寔由傳遽之繁,宜遣使整理。近以內旨出使者相繼,民受其弊,宜經都評議司,給驛然後行。」近幸者疾之,訴於王。王怒命巡馬官,執堂吏李紆,訊其倡議者。紆曰:「此事皆我所爲。」王益怒,命萬戶高宗秀,必欲得情。痛加榜掠,紆誣服指混,下混獄遂罷。起知密直司事、世子元賓,陞密直司使、銓曹判書、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尋罷。復起判密直司事,又罷。

王謂左右曰:「人臣之節,漸不如舊。昔李混、尹珤主銓選,寡人慾以混弟子和爲行首,混辭曰:『殿下不以臣爲不肖,待罪銓曹,臣弟爲行首,則人謂臣何?』又以珤子安庇爲權務,珤亦曰:『臣子年少,臣又掌銓選,不敢受。』皆固辭再三。今之主銓選者,先以美官授親戚,不令寡人知之,況敢辭乎?此所以廉恥日喪,世道日降也。」王惟紹、宋邦英旣誅,忠宣得專國政,以混爲僉議侍郞贊成事,俄改中護。忠宣在元,以賀正使召之,至則與議選法,更定官制。於是,密直、重房、內侍、三官、五軍皆罷,失職者多怨之。

混與崔鈞、金元具、權準,賚忠宣所定官制及批判,還自元,時宰樞會慈雲寺,有人投匿名書云:「中護李混,詣瀋陽王,所議選法,陞擢二子,其餘所擧,多親戚故舊。誣上行私,不宜任用。」混大慚。及忠宣還,國事皆令藝文館申奏故,拜混大詞伯,加壁上三韓。未幾,爲淑妃所構,貶淮州牧使,又貶禮州牧使。召還,拜僉議政丞致仕。

混性寬厚。嘗與鄭瑎、尹珤,在政房相推致。一日語曰:「吾輩交歡久,盍相告以過?」混謂瑎[1]曰:「人謂君巧。」又謂珤曰:「人謂君好自尊,宜改之。」瑎乃謂混曰:「人謂君不廉,然乎?」混久典銓選,性且不廉故,其家富。務䟽散,喜賓客,好琴碁,置別業於城南,號曰福山莊,數往來。卒年六十一,謚文莊,詩文淸便,長短句若干篇,行於世。嘗貶寧海,得海浮査,制爲舞鼓,至今傳于樂府。子異,少穎悟登第,仕至成均樂正。先卒無子。

崔誠之文度

編輯

崔誠之,字純夫,凡五易名,阜、璫、琇、實、誠之。平章事甫淳四世孫也,父毗一,官至贊成事。

誠之未弱冠登第,管記鷄林,入補史翰,選爲春宮屬。從忠宣如元,執政畏惡忠宣,百計誘之使去。誠之笑曰:「窮達在天,怵於利,非士也。」忠宣定內亂,擁立武宗,誠之居左右,多所贊襄,拜知監察司事。奉策命還國,忠烈喜賜衣一襲,銀三斤。

及忠烈薨,忠宣自元奔喪,率百官肄卽位儀,賜誠之鞓帶。常與權漢功等,召見無時。及葬慶陵,誠之時爲執義。舊例中丞署名封玄宮,俗傳封陵者不吉。是日,執義李彥沖辭,王命誠之押封。且曰:「前程不在我乎?」驟遷同知密直司事、大司憲,轉僉議評理,進贊成事,賜推誠亮節功臣號,封光陽君。

忠肅七年,元流忠宣於吐蕃撒思結之地,去京師萬五千里。時誠之從忠宣在元,逃匿不見,唯直寶文閣朴仁幹、大護軍張元祉等十八人,從至流所。時人以爲:「誠之大臣也,主辱忘恩,全身引避,君臣之義掃地矣。」

時國人,分黨相訴,朝廷議立省比內地。誠之與金廷美、李齊賢等,獻書都省,陳說利害,其議遂寢。瀋王暠黨,䟽國家得失,將言於朝廷,誠之不肯署名。主謀者同坐府中,令錄事請署,誠之厲聲曰:「吾嘗備位宰相,僉錄欲相脅[2]耶?」衆沮喪。

十一年,上書乞退,以光陽君家居,畜聲妓,召賓客,淸談雅笑,不問人閒事。居七年卒。年六十六,謚文簡,官庀葬事。性剛直,不妄語,書法楷正,詩醞藉可喜。尤邃陰陽推步法。忠宣留元,見太史院精曆數,賜誠之內帑金百斤,求師受業。盡得授時曆術,東還遂傳其學,至今遵用之。

崔文度

編輯

子文度,字羲民。以世家子,宿衛元朝,樂觀濂洛性理之書,事親孝。性溫良,人未嘗見其卒怒而遽喜。官至僉議參理,謚良敬。子思儉。

蔡洪哲

編輯

蔡洪哲,字無悶,平康縣人。忠烈朝登第,補膺善府錄事,稍遷通禮門祗候,出守長興府,有惠政。已而棄官,閑居凡十四年,自號中菴居士,以浮屠禪旨、琴書、劑和爲日用。忠宣素知其名,及卽位,將大用,強起之,除司醫副正,驟陞密直副使。由前祗候,八遷爲相,士林榮之。又加知司事。

忠肅元年,始正經界,量田制賦,洪哲爲五道巡訪計定使。明年,陞僉議評理,轉三司使,尋遷贊成事,巡訪一年,五道田籍粗畢。然新舊貢賦多不均,民不聊生。性又貪婪,喜營私,多取民田,遂致鉅富。王雖不直其所爲,以有寵忠宣,且與權漢功、崔誠之善故,未敢發。至五年,欲釐正之,分遣臺官,竟無糾[3]擧者。

七年,拜重大匡、平康君。子河中仕元秩五品,以恩授洪哲奉議大夫、太[4]常禮儀院判官、驍騎尉大興縣子。忠肅復位,起爲贊成事。時兩府以行邸用度不足,科歛文武官布,抽索富人財,理問郞中蔣伯祥謂洪哲曰:「君爲老相,強歛民財何也?」洪哲曰:「非吾過也。今王在燕邸,多所須用,有旨徵錢,府藏虛竭,不能支[5]用,不歛何爲?」改封順天君,進三重大匡,賜純誠輔翊贊化功臣號。命洪哲及安珪掌試,梁載者,王之嬖倖也,操弄政柄,士大夫多出其門。載以李潤屬洪哲曰:「走馬看錦,恐迷日五色。」洪哲果取之,王賜洪哲薴布五十匹,珪玉帶、五綜布六百匹。忠惠後元年卒,年七十九。

爲人,精巧於文章,技藝皆盡其能。尤好釋敎,嘗於第北,構旃檀園,常養禪僧。又施藥,國人多賴之,呼爲活人堂。忠宣嘗幸其園,施白金三十斤。又於第南,作堂號中和,時邀永嘉君權溥以下國老八人,爲耆英會。製紫霞洞新曲,今樂府有譜。初金方慶鎭北界,悅龍岡官婢,生一女,洪哲娶之,生河中、河老。河中別傳。

金怡

編輯

金怡,字悅心,一字隱之,福州春陽縣人。初名之琔,後改廷美,忠宣王賜名怡。初母夢,天爛赤,日輪帶赤暈入懷中,因有身。怡生而貌魁梧,早有大志,安珦嘗見之曰:「後當貴。」年十餘,爲都評議司掾吏,事雖鄙不憚,識者異之。忠烈十四年,怡年二十四,偶宿華藏寺,夢王御正殿,群臣擁衛,祥雲掩苒。王唱一句云:「靑雲紫氣知仙閣。」怡賡云:「綠髮淸談是貴人。」王嘉嘆,解衣衣之,以此預知貴顯之兆。

是年,調長興府倅。十六年,哈丹入寇,國家令州縣,據險自保,禁民出耕。令出咸懼,怡謂按廉姜就曰:「天兵制此小醜,如几上肉耳,何能到邊郡?且食爲民天,耕種有時,時不可失,請出耕。」就曰:「如違令,被譴何?」怡退而嘆曰:「一夫不耕,天下受飢。從令不耕,則餓死者衆,不從而耕,則受罪者我也。」令民出耕,賊果至燕歧而滅。他郡皆未穫,唯此府大熟,遠近賴之。十八年秩滿,召入內侍。

忠宣受禪,尋遞位以前王,在元,見譖於王,資用不繼,欲賣寶帶,怡曰:「世寶不可輕鬻。」遂貸錢以供頓。三十年,柳淸臣、朴景亮等,欲專國柄,誑忠宣言:「本國都僉議使司,世祖皇帝已陞爲二品,且賜印以寵之,今其官亦受帝命除拜之。與朝廷爲一,朝廷大臣不敢凌蔑,是國家萬全之策。」忠宣深然之,將表聞。大寧君崔有渰,密語怡曰:「若從二人言,東國之業已矣。政令自中國出,幾何不爲其所幷也?」怡乘閒具陳,忠宣乃止。後王與忠宣俱在元,王聽群小譖,欲廢忠宣,以瑞興侯琠爲子,又以忠宣公主改嫁琠。兩王之臣,角立相傾。怡懼禍將起,密取忠宣受封詔冊,潛帶腰閒,以他紙納空宣匣中,緘封如故。居數日,宣匣果爲人所竊,忠宣大驚,怡密言曰:「臣恐不虞之變,嘗取匣中書藏之,請勿驚。」月,餘,群小計垂成,怡出所佩冊命以驗之,事遂寢。累遷版圖正郞。

三十四年,王薨,忠宣復位還國。初忠宣在元,資用闕乏,衆議以爲:「就富豪借錢,令本國償之。」怡曰:「本國素無蓄積,近因父王赴都,府藏罄盡,且歛民閒,公私俱匱,今官自稱貸,而欲令民償之,如小民何?」從之。

授民部議郞、試內府令兼繕工副令、都津長,充開城少尹,兼豐儲、廣興倉、義盈庫濟用司事,凡錢穀出納,皆委怡。

元年,轉司憲執義,陞右副承旨。明年,進密直副使。五年,王在元,杖流金深、李思溫於臨洮,疑怡黨於深等,使贊成事權漢功等,來鞫怡及其子護軍文貴於巡軍。貶怡爲機張監務,流文貴於合浦,籍其家。忠肅受禪,拜同知密直司事,轉僉議評理,賜輸誠保節功臣號。

懿妃薨於元,喪具未備,怡燒骨納函棺,身自瘞之。每當朔望,備羊酒親奠,終三年。後王欲仍窆大都西山,怡以百計止之,不得,貨術士,以詭辭諭王曰:「安庴本國,無後禍。」王從之,還葬衍陵。

五年,王遣司憲持平張元組於西北面,問民疾苦。元組才劣,未有發摘,獨擧怡橫歛皮弊事。忠宣聞之,以怡方扈從,流元組引月,島。七年,加贊成事、慶山君。八年,以連權漢功、蔡洪哲等,繫於巡軍,尋釋之。

時柳淸臣、吳潛等,謀立瀋王暠,會英宗崩,泰定帝登極,淸臣等未遂其謀。又請立行省罷國號,帝然之,遣平章政事闊兒察,中書怯烈等於本國。忠宣還自吐蕃聞之,對怡歎曰:「我祖統三爲一,立高麗號,於今四百有餘年。我忠憲王首先歸順,忠敬王親朝釣魚山,又謁世祖皇帝於汴梁,蒙賜玉帶。父忠烈王爲駙馬,世承帝眷,爲天下諸國榮觀。何不幸及我,以二三奸臣之謀,遂墜我祖業乎?祖宗何辜,不復血食?」因泣下謂怡曰:「復高麗號,卿有之。昔皇慶初,叛臣之裔洪重喜等訴於帝,立行省削國號,卿歷奏祖宗臣服之功,奉帝旨,遂罷行省。今又宜盡力圖之。」怡乃與崔誠之、李齊賢等,上書都堂,爲陳利害,都堂從之。復拜贊成事,十三年,陞僉議政丞。明年,改中贊,加賜推忠保節同德功臣號,圖形功臣堂,賜田及臧獲。卒年六十三,謚匡定。性豁達,有長者風。久從忠宣,有負絏之勞,終始一節。

子文貴,忠惠初,以密直使,掌銓注。上護軍朴連白王曰:「近日銓注不公。」王命收還批判,果有改注者,乃杖流文貴於加羅山防禦所。

李仁琪

編輯

李仁琪,雞林人。性寬厚,美風儀。習禮度,以武勇顯。爲護軍,疾重房諸將怙勢使氣,抗辱之,諸將訴忠宣。忠宣雖直仁琪,以諸將皆上國婦寺黨,不得已削仁琪職。未幾,超授知讞部事,俄遷判中門事。忠肅三年卒。

洪彬

編輯

洪彬,字文野,南陽人,其先世居燕。彬宿衛內庭,積其勞,以長官薦,授大都路覇州同知。歷松江府判官、都水監經歷、太[4]常禮儀院經歷。忠肅被讒留元,彬爲王出死力,訟其屈而別白之。及王復位東還,彬從之,王念彬功,將留之,奏授征東省理問所官,拜都僉議贊成事、判軍簿事。忠肅薨,遺命彬權征東省事。

時曹頔作亂,率彬及省官等,襲忠惠宮。頔敗死,餘黨皆繫巡軍,獨宥彬及省官。元聽頔黨訴,遣使執忠惠及彬等以歸,囚王於刑部,又械彬等於獄,使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宗正府、翰林院雜訊之。忠惠不能自明,事殆矣,彬曰:「頔王之奴,奴而欲戕其主,王法所不赦,王罪當從末減。彬以先王遺命,權行省事,事干邦憲者,彬實當之,王不當坐。」辭氣慷愾,人皆爲彬危之,彬曰:「吾王之子,吾不直之,何以見先王地下乎?」王復位,策勳爲一等,封唐城君開府,仍奏彬爲行省郞中。

王被執如元,彬與德城君奇轍,權征東省,與轍、蔡河中等,封內帑。初代言印璫,自元將封內帑,急馳馹來,馹騎至斃,彬謂璫曰:「君之來,國人皆謂復正三韓,今但封府庫耶?」奮袂而出,自後託疾,不肯視事。

忠穆嗣位,有許政者,中原人也,誣彬以爲:「印璫奉王命來,彬擧手怫然曰:『皇帝使八歲童蒞國,國之安危可知。』因辭去,二日不朝。」引蔡河中爲證。事聞,中書省遣人來鞫之,二人言卒牴牾,反抵罪。彬曰:「吾不可久於此。」遂如元。爲興國路摠管,後還國。恭愍卽位,拜右政丞,賜推誠翊戴同德協義輔理功臣號,封唐城府院君。與洪彥博、李公遂提調政房,頃之辭職,王遣內人起之,彬杜門不出,宰樞會其家請之乃出,尋又辭,卒年六十六。謚康敬,子壽山,仕至通禮門副使。

曹益淸

編輯

曹益淸,昌寧人。忠肅朝,爲中郞將。忠惠襲位在元,政丞鄭方吉等,交構王父子。時益淸自忠惠所來,忠肅召謂曰:「王奪吾從臣職何也?雖瀋王暠爲王,豈至如此?吾欲如元奏帝何如?」益淸力陳父子相傳之法,言甚切至,忠肅嘉納之。

累遷大護軍,與代言尹桓,謀去忠惠所狎惡少輩,執宋八郞、洪莊等囚之,栲掠甚峻。洪莊欲釋憾,譖益淸,貶爲濟州安撫使。後與李芸、奇轍等在元,上書中書省,極言忠惠貪滛不道,請立省以安百姓。忠定時,拜贊成事。恭愍初,益淸家奴買宣城達魯花赤魯連祥馬。及連祥叛,諸相議欲起兵捕之,益淸獨不可曰:「一騎可呼,何必起兵?」有人譖云:「益淸受連祥馬。」監察司杖其奴鞫之,奴不承。監察司又劾益淸行滛祀,請罪之,王不允。後拜左政丞,封夏城府院君,賜純誠直節同德贊化功臣號。二年卒,謚襄平。辛禑二年,配享恭愍廟庭。

裴廷芝

編輯

裴廷芝,字瑞漢,初名公允,大丘縣人。甫十歲,屬禁衛爲都知。元宗十一年,還都舊京,廷芝年十一,負絏扈從,以功補隊正。忠烈時,以別將從萬戶印侯,擊哈丹於燕岐。拔劒躍馬,所向披靡,流矢貫輔車,裹瘡復戰,俘馘甚衆,超授中郞將。侯攜以如元,帝召見曰:「勇士也。」賜白金五十兩。

後兩府擧以爲忠淸、全羅兩道察訪,挫奸猾,撫孤獨,一境安集。忠宣受禪,授護軍。王謂富國莫先於農,設典農司、有備倉,以廷芝幹其事。

忠肅五年,耽羅賊魁金成等叛,以廷芝爲存撫使討之。旣還,授密直副使。八年,黨獄起,杖流竹林防護,其子天慶,請以身代,不聽遂俱竄。及還,閉門謝病,日以琴碁自娛。明年卒,年六十四。爲人於思而皤,體貌魁梧。人皆服武略,不知有吏能。口不言利,家無十金。子成慶、天慶、咸慶。

孫守卿

編輯

孫守卿,家世單微,忠肅時,爲大護軍。忠惠被徵如元,守卿侍從有勞,錄功爲一等,爵其父母妻子,賜田及臧獲。忠穆卽位,拜僉議叅理,進贊成事。忠穆薨,奉忠定如元,及卽位,封義昌君,屢召,守卿謝病不就,遂封推誠宣力翊戴定遠功臣、判三司事、義昌府院君,尋拜都僉議政丞。

本國嘗受帝命,使臣奉詔來,則王出迎,餘則否。丑驢奉御香來,申德隣、安吉祥等畏威,使王出迎,守卿爲相,不能擧正。有僧因訟奴婢,辱丑驢亡匿,丑驢怒取,守卿辭。一日,丑驢道遇守卿,以館穀之薄,欲鞭之,守卿走馬以免。憲司劾以冢[6]宰被辱,時人譏之。恭愍朝,釋器之獄起,守卿以辭連,逮獄,尋斬之。

列傳卷第二十一

註釋

編輯
  1. 原本「琨」
  2. 原本「䝱」
  3. 原本「紏」
  4. ^ 4.0 4.1 原本「大」
  5. 原本「攴」
  6. 原本「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