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卷第十

 卷第九 齊民要術
卷第十
後序 

五䅽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

聊以存其名目,記其怪異耳。爰及山澤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種者悉附於此。

五䅽

編輯

[1] 《山海經》曰:「廣都之野,百䅽自生,冬夏播琴。」郭璞注曰:「播琴,猶言播種,方俗言也。」「爰有膏稷、膏黍、膏菽。」郭璞注曰:「言好味,滑如膏。」

《博物志》曰:「扶海洲上有草,名曰蒒。其實如大麥,從七月熟,人斂穫至冬乃訖,名曰自然䅽,或曰禹餘糧。

又曰:「地三年種蜀黍,其後七年多虵。」

異物志曰:「稻,一歲夏冬再種,出交趾。」

俞益期《牋》曰:「交趾稻再熟也。」

《廣志》曰:「梁禾,蔓生,實如葵子。米粉白如?,可為饘粥。牛食以肥。六月種,九月熟。」

「感禾,扶疏生,實似大麥。」

「揚禾,似藋,粒細。左折右炊,停則牙生。此中國巴禾,木稷也。」

「大禾,高丈餘,子如小豆,出粟特國。」

《山海經》曰:「崑崙墟,……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郭璞曰:「木禾,䅽類也。」

《呂氏春秋》曰:「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

《魏書》曰:「烏丸地宜青穄。」

《博物志》曰:「人啖麥橡,令人多力健行。」

《西域諸國志》曰:「天竺十一月六日為冬至,則麥秀。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臘麥熟。」

《說文》曰:「麰,周所受來麰也。」

《博物志》曰:人食豆三年,則身重,行動難。恆食小豆,令人肌燥麤理。

東牆

編輯

《廣志》曰:「東牆,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幽、涼、並、烏丸地。」

河西語曰:「貸我東牆,償我田粱。」

《魏書》曰:「烏丸地宜東牆,能作白酒。」


果蓏

編輯

《山海經》曰:「平丘,……百果所在。」「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子如棗,葉如桃,黃花赤樹,食之不飢。」

《呂氏春秋》曰:「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群帝,眾帝先升過者。

《臨海異物志》曰:「楊桃,似橄欖,其味甜,五月、十月熟。諺曰:「楊桃無蹙,一歲三熟。」其色青黃,核如棗核。」

《臨海異物志》曰:「梅桃子,生晉安侯官縣,一小樹,得數十石。實大三寸,可蜜藏之。」

《臨海異物志》曰:「楊搖,有七脊,子生樹皮中。其體雖異,味則無奇。長四五寸,色青黃,味甘。」

《臨海異物志》曰:「冬熟,如指大,正赤,其(九)味甘,勝梅。」

「猴闥子,如指頭大,其味小苦,可食。」

「關桃子,其味酸。」

「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時甜酸,其色青黑。」

「枸槽子,如指頭大,正赤,其味甘。」

「雞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

「猴總子,如小指頭大,與柿相似,其味不減於柿。」

「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與梅子相似。出晉安。」

「王壇子,如棗大,其味甘。出侯官越王祭太一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因見生處,遂名「王壇」。其形小於龍眼,有似木瓜。」

《博物志》曰:「張騫使西域還,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劉欣期《交州記》曰:「多感子,黃色,圍一寸。」

「蔗子,如瓜大,亦似柚。」

「彌子,圓而細,其味初苦後甘,食皆甘果也。」

《杜蘭香傳》曰:「神女降張碩。常食粟飯,並有非時果。味亦不甘,但一食,可七八日不飢。」

《史記?封禪書》曰:「李少君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棗,大如瓜。」

《東方朔傳》曰:「武帝時,上林獻棗。上以杖擊未央殿檻,呼朔曰:「叱叱,先生來來,先生知此篋裏何物?」朔曰:「上林獻棗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擊檻,兩木,林也;朔來來者,棗也;叱叱者,四十九也。」上大笑。帝賜帛十匹。」

《神異經》曰:「北方荒內,有棗林焉。其高五丈,敷張枝條一里餘。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赤如朱。乾之不縮。氣味甘潤,殊於常棗。食之可以安軀,益氣力。」

《神仙傳》曰:「吳郡沈羲,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見老君,賜羲棗二枚,大如雞子。」」

傅玄《賦》曰:「有棗若瓜,出自海濱;全生益氣,服之如神。」

《漢舊儀》曰:「東海之內度朔山上,有桃,屈蟠三千里。其卑枝間,曰東北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荼」,二曰「鬱𣠠」,主領萬鬼:鬼之惡害人者,執以葦索以食虎。黃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梗於門戶,上畫荼、鬱𣠠,持葦索以禦凶鬼;畫虎於門當食鬼也。」{木-壘}音壘。《史記》注作度索山。

《風俗通》曰:「今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效前事也。」

《神農經》曰:「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

《神異經》曰:「東北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核,味和,食之令人短壽。」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令侍女更索桃。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子,形圓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四顆與帝,三枚自食。」

《漢武故事》曰:「東郡獻短人,帝呼東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謂上曰:「西王母種桃,三千年一著子。此兒不良,以三過偷之矣。」」

《廣州記》曰:「廬山有山桃,大如檳榔形,色黑而味甘酢。人時登採拾,只得於上飽噉,不得持下,——迷不得返。」

《玄中記》曰:「木子大者,積石山之桃實焉,大如十斛籠。」

甄異傳曰:「譙郡夏侯規亡後,見形還家。經庭前桃樹邊過,曰:「此桃我所種,子乃美好。」其婦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不畏邪?」答曰:「桃東南枝長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神仙傳》曰:「樊夫人與夫劉綱,俱學道術,各自言勝。中庭有兩大桃樹,夫妻各?其一:夫人?者,兩枝相鬥擊;良久,綱所?者,桃走出籬。」

《列異傳》曰:「袁本初時,有神出河東,號「度索君」。人共立廟。兗州蘇氏母病,禱。見一人著白單衣,高冠,冠似魚頭,謂度索君曰:「昔臨廬山下,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年。日月易得,使人悵然!」去後,度索君曰:「此南海君也。」」

《漢武內傳》曰:「太上之藥,有玄光梨。」

《神異經》曰:「東方有樹,高百丈,葉長一丈,廣六七尺,名曰「梨」。其子徑三尺,割之,瓤白如素。食之為地仙,辟穀,可入水火也。」

《神仙傳》曰:「介象,吳王所徵,在武昌。速求去,不許。象言病,帝以美梨一?賜象。須臾,象死。帝殯而埋之。以日中時死,其日晡時,到建業,以所賜梨付守苑吏種之。後吏以狀聞,即發象棺,棺中有一奏符。」

《漢武內傳》曰:「仙藥之次者,有圓丘紫柰,出永昌。」

《異苑》曰:「南康有?石山,有甘、橘、橙、柚。就食其實,任意取足;持歸家人噉,輒病,或顛仆失徑。」

郭璞曰:「蜀中有「給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華實相繼,或如彈丸,或如手指。通歲食之。亦名「盧橘」。」

《周官·考工記》曰:「橘踰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

《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

《吳錄·地理志》曰:「朱光祿為建安郡,中庭有橘,冬月於樹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變青黑,味尤絕美。《上林賦》曰:「盧橘夏熟」,蓋近於是也。」

裴淵《廣州記》曰:「羅浮山有橘,夏熟,實大如李;剝皮噉則酢,合食極甘。又有「壺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氣臭,味亦不劣。」

《異物志》曰:「橘樹,白花而赤實,皮馨香,又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噉,令人下痢。」

《廣州記》曰:「盧橘,皮厚,氣、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至二月,漸變為青,至夏熟。味亦不異冬時。土人呼為「壺橘」。其類有七八種,不如吳、會橘。」

《廣志》曰:「甘有二十一核。有成都平蔕甘,大如升,色蒼黃。犍為南安縣,出好黃甘。」

《荊州記》曰:「枝江有名甘。宜都郡舊江北有甘園,名「宜都甘」。」

《湘州記》曰:「州故大城內有陶侃廟,地是賈誼故宅。誼時種甘,猶有存者。」

《風土記》曰:「甘,橘之屬,滋味甜美特異者也。有黃者,有赬者,謂之「壺甘」。」

《說文》曰:「柚,條也,似橙,實酢。」

《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雲夢之柚。」

《列子》曰:「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櫾音柚,碧樹而冬青,生實丹而味酸。食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之。渡淮而北,化為枳焉。」

裴淵《記》曰:「廣州別有柚,號曰「雷柚」,實如升大。」

《風土記》曰:「柚,大橘也,色黃而味酢。」

《爾雅》曰:「櫠,椵也。」郭璞注曰:「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供食之,少味。」

《神異經》曰:「東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葉長五尺,廣三寸,名「栗」。其實徑三尺,其殼赤,而肉黃白,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氣而渴。」

枇杷

編輯

《廣志》曰:「枇杷,冬花。實黃,大如雞子,小者如杏,味甜酢。四月熟。出南安、犍為、宜都。」

《風土記》曰:「枇杷,葉似栗,子似蒳,十十而叢生。」

《荊州土地記》曰:「宜都出大枇杷。」

《西京雜記》曰:「烏椑,青椑,赤棠椑。」「宜都出大椑。」

甘蔗

編輯

《說文》曰:「藷蔗也。」按書傳曰,或為「芋蔗」,或「干蔗」,或「邯𤯈」,或「甘蔗」,或「都蔗」,所在不同。

雩都縣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采色,餘縣所無,一節數寸長。郡以獻御。

《異物志》曰:「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飴餳,名之曰「糖」,益復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釋,時人謂之「石蜜」者也。」

《家政法》曰:「三月可種甘蔗。」

《說文》曰:「䔖,芡也。」《廣志》曰:「鉅野大䔖也大於常䔖。淮漢之南,凶年以芰為蔬,猶以預為資也。鉅野,魯藪也。」  

《爾雅》曰:「棪{木速}其劉,劉杙。」郭注曰:「棪,實似柰,赤可食。劉子,生山中。實如梨,甜酢,核堅。出交趾。」

《南方草物狀》曰:「劉樹子大如李實。三月花色仍連著實。七八月熟,其色黃,其味酢。煮蜜藏之,仍甘好。」

《豳詩義疏》曰:「其樹高五六尺。實大如李,正赤色,食之甜。」

《廣雅》曰:「一名雀李,又名車下李,又名郁李,亦名棣,亦名薁李。」《毛詩》:「六月食鬱及薁。」」

《說文》曰:「芡,雞頭也。」

《方言》曰:「北燕謂之䓈音役,青、徐、淮、泗謂之芡,南楚江、淅之間謂之雞頭、鴈頭。」

《本草經》曰:「雞頭一名鴈喙。」

《南方草物狀》曰:「甘藷,二月種,至十月乃成卵。大如鵝卵,小者如鴨卵。掘食,蒸食,其味甘甜。經久得風,乃淡泊。」出交趾、武平、九真、興古也。

《異物志》曰:「甘藷似芋,亦有巨魁。剝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專食,以當米穀。」蒸、炙皆香美。賓客酒食亦施設,有如果實也。

《說文》曰:「薁,櫻也。」

《廣雅》曰:「燕薁,櫻薁也。」

《詩義疏》曰:「櫻薁,實大如龍眼,黑色,今「車鞅藤實」是。《豳詩》曰:「六月食薁。」」

楊梅

編輯

《臨海異物志》曰:「其子大如彈子,正赤,五月熟,似梅,味甜酸。」

《食經》藏楊梅法:「擇佳完者一石,以鹽一升淹之。鹽入肉中,仍出,曝令乾熇。取杬皮二斤,煮取汁漬之,不加蜜漬。梅色如初,美好,可堪數歲。」

沙棠

編輯

《山海經》曰:「崑崙之山,……有木焉,狀如棠,黃華赤實,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時使不溺。」

《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山海經》曰:「蓋猶之山,上有甘柤,枝幹皆赤黃,白花黑實也。」

《禮內則》曰:「柤、梨、薑、桂。」鄭注曰:「柤,梨之不臧者,……皆人君羞。」

《神異經》曰:「南方大荒中有樹,名曰「柤」。二千歲作花,九千歲作實。其花色紫。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七尺,廣四五尺,色如綠青。皮如桂,味如蜜;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圍,無瓤、核,割之如凝酥。食者,壽以萬二千歲。」

《風土記》曰:「柤,梨屬,內堅而香。」

《西京雜記》曰:「蠻柤。」

《異物志》曰:「椰樹,高六七丈,無枝條。葉如束蒲,在其上。實如瓠,繫在於巔,若掛物焉。實外有皮如胡盧。核裏有膚,白如雪,厚半寸,如豬膚,食之美於胡桃味也。膚裏有汁升餘,其清如水,其味美於蜜。食其膚,可以不饑;食其汁,則愈渴。又有如兩眼處,俗人謂之「越王頭」。」

《南方草物狀》曰:「椰,二月花色,仍連著實,房相連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樹黃實,俗名之為「丹」也。橫破之,可作?;或微長如栝蔞子,從破之,可為爵。」

《南州異物志》曰:「椰樹,大三四圍,長十丈,通身無枝。至百餘年。有葉,狀如蕨菜,長丈四五尺,皆直竦指天。其實生葉間,大如升,外皮苞之如蓮狀。皮中核堅。過於核,裏肉正白如雞子,著皮,而腹內空:含汁,大者含升餘。實形團團然,或如瓜蔞,橫破之,可作爵形,並應器用,故人珍貴之。」

《廣志》曰:「椰出交趾,家家種之。」

《交州記》曰:「椰子有漿。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飲之,亦醉也。」

《神異經》曰:「東方荒中,有「椰木」,高三二丈,圍丈餘,其枝不橋。二百歲,葉盡落而生華,華如甘瓜。華盡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歲而熟。熟後不長不減,形如寒瓜,長七八寸,徑四五寸,萼覆其頂。此實不取,萬世如故。取者掐取,其留下生如初。其子形如甘瓜。瓤,甘美如蜜,食之令人有澤;不可過三升,令人醉,半日乃醒。木高,凡人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羅樹,人能緣得之。一名曰「無葉」,一名「倚驕」。」張茂先注曰:「驕,直上不可那也。」

檳榔

編輯

俞益期《與韓康伯牋》曰:「檳榔,信南遊之可觀:子既非常,木亦特奇,大者三圍,高者九丈。葉聚樹端,房構葉下,華秀房中,子結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綴實似穀。其皮似桐而厚,其節似竹而穊。其內空,其外勁,其屈如覆虹,其申如縋繩。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傾,下不斜:調直亭亭,千百若一。步其林則寥朗,庇其蔭則蕭條,信可以長吟,可以遠想矣。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當遐樹海南;遼然萬里,弗遇長者之目,自令人恨深。」

《南方草物狀》曰:「檳榔,三月花色,仍連著實,實大如卵。十二月熟,其色黃;剝其子,肥強可不食,唯種作子。青其子,並殼取實曝乾之,以扶留藤、古賁灰合食之,食之即滑美。亦可生食,最快好。交阯、武平、興古、九真有之也。」

《異物志》曰:「檳榔,若筍竹生竿,種之精硬,引莖直上,不生枝葉,其狀若柱。其顛近上未五六尺間,洪洪腫起,若瘣黃圭切。又音回。木焉;因坼裂,出若黍穗,無花而為實,大如桃李。又生棘針,重累其下,所以衛其實也。剖其上皮,煮其膚,熟而貫之,硬如乾棗。以扶留、古賁灰並食,下氣及宿食、白蟲,消穀。飲啖設為口實。」

《林邑國記》曰:「檳榔樹,高丈餘,皮似青桐,節如桂竹,下森秀無柯,頂端有葉。葉下繫數房,房綴數十子。家有數百樹。」

《南州八郡志》曰:「檳榔,大如棗,色青,似蓮子。彼人以為貴異,婚族好客,輒先逞此物;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

《廣州記》曰:「嶺外檳榔,小於交阯者,而大於蒳子,土人亦呼為「檳榔」。」

廉薑

編輯

《廣雅》曰:「蔟葰相遺反,廉薑也。」《吳錄》曰:「始安多廉薑。」

《食經》曰(三):「藏薑法:蜜煮烏梅,去滓,以漬廉薑,再三宿,色黃赤如琥珀。多年不壞。」

枸櫞

編輯

裴淵《廣州記》曰:「枸櫞,樹似橘,實如柚大而倍長,味奇酢。皮以蜜煮為糝。」

《異物志》曰:「枸櫞,似橘,大如飯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薴,若酸漿。」

鬼目

編輯

《廣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飲酒。」

《南方草物狀》曰:「鬼目樹,大者如李,小者如鴨子。二月花色,仍連著實。七八月熟。其色黃,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阯、武平、興古、九真有之也。」

裴淵《廣州記》曰:「鬼目、益知,直爾不可噉;可為漿也。」

《吳志》曰:「孫皓時有鬼目菜,生工人黃耇家。依緣棗樹,長丈餘,葉廣四寸,厚三分。」

顧微《廣州記》曰:「鬼目,樹似棠梨,葉如楮,皮白,樹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傾,不周正,味酢。九月熟。」

「又有「草昧子」,亦如之。亦可為糝用。其草似鬼目。」

橄欖

編輯

《廣志》曰:「橄欖,大如雞子,交州以飲酒。」

《南方草物狀》曰:「橄欖子,大如棗,大如雞子。二月華色,仍連著實。八月、九月熟。生食味酢,蜜藏仍甜。」

《臨海異物志》曰:「餘甘子,如梭且全反形。初入口,舌澀;後飲水,更甘。大於梅實核,兩頭銳。東岳呼「餘甘」、「柯欖」,同一果耳。」

《南越志》曰:「博羅縣有合成樹,十圍,去地二丈,分為三衢:東向一衢,木威,葉似楝,子如橄欖而硬,削去皮,南人以為糝。南向一衢,橄欖。西向一衢,「三丈」。三丈樹,嶺北之候也。」

龍眼

編輯

《廣雅》曰:「益智,龍眼也。」

《廣志》曰:「龍眼樹,葉似荔支,蔓延,緣木生。子如酸棗,色黑,純甜無酸。七月熟。」

《吳氏本草》曰:「龍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太平御覽》卷九七三引《吳氏本草》只是:「龍眼,一名比目」,無「一名益智」句,但《神農本草經》有「一名益智」。

《漢武內傳》:「西王母曰:「上仙之藥,有扶桑丹椹。」」

荔支

編輯

《廣志》曰:「荔支,樹高五六丈,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鬱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子,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夏至日將巳時,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

「犍為僰道、南廣荔支熟時,百鳥肥。其名之曰「焦核」,小次曰「春花」,次曰「胡偈」:此三種為美。似「鱉卵」,大而酸,以為醢和。率生稻田間。」

《異物志》曰:「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飽食,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乾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

益智

編輯

《廣志》曰:「益智,葉似蘘荷,長丈餘。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無華萼,其子叢生著之,大如棗,肉瓣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濊。出萬壽,亦生交阯。」 ~ 《南方草物狀》曰:「益智,子如筆毫,長七八分。二月花色,仍連著實。五六月熟。味辛,雜五味中,芬芳。亦可鹽曝。」

《異物志》曰:「益智,類薏苡。實長寸許,如枳椇子。味辛辣,飲酒食之佳。」

《廣州記》曰:「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中出,一枚有十子。子內白滑,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為糝,味辛。」

《廣志》曰:「桶子,似木瓜,生樹木。」

《南方草物狀》曰:「桶子,大如雞卵。三月花色,仍連著實。八九月熟。採取,鹽酸漚之,其味酸酢;以蜜藏,滋味甜美。出交阯。」

劉欣期《交州記》曰:「桶子如桃。」

蒳子

編輯

竺法真《登羅浮山疏》曰:「山檳榔,一名「蒳子」。幹似蔗,葉類柞。一叢十餘幹,幹生十房,房底數百子。四月採。」

豆蔻

編輯

《南方草物狀》曰:「豆蔻樹,大如李。二月花色,仍連著實,子相連累。其核根芬芳,成殼。七月八月熟。曝乾,剝食,核味辛,香五味。出興古。」

劉欣期《交州記》曰:「豆蔻似杬樹。」

環氏《吳記》曰:「黃初二年,魏來求豆蔻。」

《廣志》曰:「椬查子甚酢。出西方。」

餘甘

編輯

《異物志》曰:「餘甘,大小如彈丸,視之理如定陶瓜。初入口,苦澀;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鹽蒸之,尤美,可多食。」

蒟子

編輯

《廣志》曰:「蒟子,蔓生,依樹。子似桑椹,長數寸,色黑,辛如薑。以鹽淹之,下氣、消穀。生南安。」

芭蕉

編輯

《廣志》曰:「芭蕉,一曰「芭菹」,或曰「甘蕉」。莖如荷、芋,重皮相裹,大如盂升。葉廣二尺,長一丈。子有角,子長六七寸,有蔕三四寸,角著蔕生,為行列,兩兩共對,若相抱形。剝其上皮,色黃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飽人。其根大如芋魁,大一石,青色。其莖解散如絲,織以為葛,謂之「蕉葛」。雖脆而好,色黃白,不如葛色。出交阯、建安。」

《南方異物志》曰:「甘蕉,草類,望之如樹。株大者,一圍餘。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尺餘。華大如酒盃,形色如芙蓉。莖末百餘子,大名為房。根似芋魁,大者如車轂。實隨華,每華一闔,各有六子,先後相次,子不俱生,華不俱落。

「此蕉有三種:一種,子大如拇指,長而銳,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種,子大如雞卵,有似牛乳,味微減羊角蕉。一種,蕉大如藕,長六七寸,形正方,名「方蕉」,少甘,味最弱。

「其莖如芋,取,濩而煮之,則如絲,可紡績也。」

《異物志》曰:「芭蕉,葉大如筵席。其莖如芋,取,濩而煮之,則如絲,可紡績,女工以為絺綌,則今「交阯葛」也。其內心如蒜鵠頭生,大如合柈。因為實房,著其心齊;一房有數十枚。其實皮赤如火,剖之中黑。剝其皮,食其肉,如飴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飽,而餘滋味,猶在齒牙間。一名「甘蕉」。」

顧微《廣州記》曰:「甘蕉,與吳花、實、根、葉不異,直是南土暖,不經霜凍,四時花葉展。其熟,甘;未熟時,亦苦澀。」

扶留

編輯

《吳錄·地理志》曰:「始興有扶留藤,緣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檳榔。」

《蜀記》曰:「扶留木,根大如箸,視之似柳根。又有蛤,名「古賁」,生水中,下,燒以為灰,曰「牡礪粉」。先以檳榔著口中,又取扶留藤長一寸,古賁灰少許,同嚼之,除胸中惡氣。」

《異物志》曰:「古賁灰,牡礪灰也。與扶留、檳榔三物合食,然後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己。扶留、檳榔,所生相去遠,為物甚異而相成。俗曰:「檳榔扶留,可以忘憂。」」

《交州記》曰:「扶留有三種:一名「穫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葉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顧微《廣州記》曰:「扶留藤,緣樹生。其花實,即蒟也,可以為醬。」

菜茹

編輯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壽木之華;括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括姑,山名。赤木、玄木,其葉皆可食。;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餘瞀,南方山名。有嘉美之菜,故曰「嘉」,食之而靈。若碧,青色。

《漢武內傳》:「西王母曰:「上仙之藥,有碧海琅菜。」」

西王母曰:「仙次藥,有八紘赤韭。」

西王母曰:「上藥,玄都綺蔥。」

《列仙傳》曰:「務光服蒲䪥根。」

《說文》曰:「菜之美者,雲夢之蔒菜。」

《呂氏春秋》曰:「和之美者,蜀郡楊樸之薑。」楊樸,地名。

《管子》曰:「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列仙傳》曰:「丁次卿為遼東丁家作人。丁氏嘗使買葵,冬得生葵。問:「冬何得此葵?」云:「從日南買來。」」《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具區之菁」者也。

鹿角《南越志》曰:「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謂之「鹿角」。」

羅勒《遊名山志》曰:「步廊山有一樹,如椒,而氣是羅勒,土人謂為「山羅勒」也。」

《廣志》曰:「葙,根以為菹,香辛。」

紫菜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又《吳都賦》云:「綸組紫菜」也。《爾雅》注云:「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焉。」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雲夢之芹。」

優殿《南方草木狀》曰:「合浦有菜名「優殿」,以豆醬汁茹食之,甚香美可食。」

《廣州記》云:「雍菜,生水中,可以為菹也。」

冬風《廣州記》云:「冬風菜,陸生,宜配肉作羹也。」

《字林》曰:「穀菜生水中。」[1][2]

蔊菜音䍐,味辛。

胡對反。《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雲夢之䔇。」

似蒜,生水中。

芹菜音謹,似蒿也。

菹菜紫色,有藤。

𧅋菜:「葉似竹,生水旁。」

藄菜似蕨。

䔾菜似蕨,生水中。

蕨菜虌也。《詩疏》曰:「秦國謂之蕨,齊魯謂之鼈。」

{葟}菜似蒜,生水邊。

䕭菜徐鹽反。似䓠荃菜也。一曰:「染草。」

蓶菜音唯。似烏韭而黃。

䓠菜他合反。生水中,大葉。

藷菜根似芋,可食。又云:「薯蕷」別名。

《爾雅》云:「荷,芙渠也。……其實,蓮。其根,藕。

《山海經》曰:「嶓冢之山,……多桃枝、鉤端竹。」「雲山……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今始興郡出筀竹,大者圍二尺,長四丈。交阯有篥竹,寔中,勁強,有毒,銳似刺,虎中之則死,亦此類。「龜山……多扶竹。」扶竹,笻竹也。《漢書》:「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者數斗,以為柙音匣榼。」「邛都高節竹,可為杖,所謂「邛竹」。」

《尚書》曰:「楊州,厥貢篠簜。荊州,厥貢箘簵。」注云:「篠,竹箭;簜,大竹。箘、簵,皆美竹,出雲夢之澤。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蔓竹、紫脫常生。」其注曰:紫脫,北方物。

《南方草物狀》曰:「由梧竹,吏民家種之,長三四丈,圍一尺八九寸,作屋柱。出交阯。」

《魏志》云:「倭國,竹有條、幹。」

《神異經》曰:「南山荒中有沛竹,長百丈,圍三丈五六尺,厚八九寸,可為大船。其子美,食之可以已瘡癘。張茂先注曰:「子,筍也。

《外國圖》曰:「高陽氏有同產而為夫婦者,帝怒放之,於是相抱而死。有神鳥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頸異頭,共身四足。是為蒙雙民。」

《廣州記》曰:「石麻之竹,勁而利,削以為刀,切象皮如切芋。」

《博物志》云:「洞庭之山,堯帝之二女常泣,以其涕揮竹,竹盡成斑。」下雋縣有竹,皮不斑,即刮去皮,乃見。

《華陽國志》云:「有竹王者,興於豚水。有一女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足間,推之不去。聞有兒聲,持歸,破竹,得男。長養,有武才,遂雄夷狄,氏竹為姓。所破竹,於野成林,今王祠竹林是也。」

《風土記》曰:「陽羨縣有袁君家壇邊,有數林大竹,並高二三丈。枝皆兩披,下掃壇上,常潔淨也。」

盛弘之《荊州記》曰:「臨賀謝休縣東山有大竹數十圍,長數丈。有小竹生旁,皆四五尺圍。下有盤石,徑四五丈,極高,方正青滑,如彈棋局。「兩竹屈垂,拂掃其上,初無塵穢。未至數十里,聞風吹此竹,如簫管之音。」

《異物志》曰:「有竹曰䈏,其大數圍,節間相去侷促,中實滿堅強,以為柱榱。」

《南方異物志》曰:「棘竹「,有刺,長七八丈,大如甕。」

曹毗《湘中賦》曰:「竹則篔簹、白、烏「一九」,實中、紺族。濱榮幽渚,繁宗隈曲;萋蒨陵丘,薆逮重谷。」

王彪之《閩中賦》曰:「竹則苞甜、赤若縹箭斑弓。度世推節,征合實中。篔簹函人,桃枝育蟲。緗箬、素筍,彤竿、綠筒。」篔簹竹節中有物,長數寸,正似世人形,俗說相傳雲「竹人」,時有得者。育蟲,謂竹䶉、竹中皆有耳,因說桃枝可得寄言。

《神仙傳》曰:「壺公欲與費長房俱去,長房畏家人覺。公乃書一青竹,戒曰:「卿可歸家稱病,以此竹置卿臥處,默然便來還。」房如言。家人見此竹,是房屍,哭泣行喪。」

《南越志》云:「羅浮山生竹,皆七八寸圍,節長一二丈,謂之「龍鍾竹」。」

《孝經河圖》曰:「少室之山,有爨器竹,堪為釜甑。」

「安思縣多苦竹,竹之醜有四:有青苦者,白苦者,紫苦者,黃苦者。」

竺法真《登羅浮山疏》曰:「又有筋竹,色如黃金。」

《晉起居注》曰:「惠帝二年,巴西郡竹生紫色花,結實如麥,皮青,中米白,味甘。」

《吳錄》曰:「日南有篥竹,勁利,削為矛。」

《臨海異物志》曰:「狗竹,毛在節間。」

《字林》曰:「茸竹,頭有父文。」

「䉑音模,竹,黑皮,竹浮有文。」

「𥸡音感,竹,有毛。」

「𥳞力印切,竹,實中。」

《呂氏春秋》曰:「和之美者,越簵之箘。」高誘注曰:「箘,竹筍也。」

《吳錄》曰:「鄱陽有筍竹,冬月生。」

《筍譜》曰:「雞脛竹,筍肥美。」

《東觀漢記》曰:「馬援至荔浦,見冬筍名『苞』。上言:『《禹貢》厥苞橘柚,疑謂是也。其味美於春夏。』」

《爾雅》曰:「荼,苦菜。」「可食。」

《詩義疏》曰:「山田苦菜甜,所謂「菫、荼如飴」。」

《爾雅》曰:「蒿,菣也。」「蘩,皤蒿也。」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蘩,白蒿。」

《禮外篇》曰:「周時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為宮柱,名曰「蒿宮」。」

《神仙服食經》曰:「「七禽方」,十一月采旁音彭勃。旁勃,白蒿也。白兔食之,壽八百年。」

菖蒲

編輯

《召南·詩》曰:「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詩義疏》云:「薇,山菜也,莖葉皆如小豆。藿,可羹,亦可生食之。今官園種之,以供宗廟祭祀也。」

《爾雅》曰:「蓱,苹也。其大者蘋。」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石藫丈之切

編輯

《爾雅》曰:「藫,石衣。」郭璞曰:「水菭也,一名「石髮」。江東食之。或曰:「藫葉似䪥而大,生水底,亦可食。」」

胡荾

編輯

《爾雅》云:「菤耳,苓耳。」《廣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郭璞曰:「胡荾也,江東呼為「常枲」。」

《周南》曰:「采采卷耳。」毛云:「苓耳也。」注云:「胡荾也。」《詩義疏》曰:「苓,似胡荽,白花,細莖,蔓而生。可鬻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或雲「耳璫草」。幽州人謂之「爵耳」。」

《博物志》:「洛中有驅羊入蜀,胡葸子著羊毛,蜀人取種,因名「羊負來」。」

承露

編輯

《爾雅》曰:「蔠葵,蘩露。」注曰:「承露也,大莖小葉,花紫黃色。實可食。」

鳧茈

編輯

樊光曰:「澤草,可食也。」

《爾雅》曰:「齧,苦菫也。」注曰:「今菫葵也,葉似柳,子如米,汋食之,滑。」

《廣志》曰:「瀹為羹。語曰:「夏荁秋菫滑如粉。」」

《禮記》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鄭玄注云:「香草。」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陽華之芸。」

《倉頡解詁》曰:「芸蒿,葉似斜蒿,可食。春秋有白蒻,可食之。」

莪蒿

編輯

《詩》曰:「菁菁者莪。」「莪,蘿蒿也。」《義疏》云:「莪蒿,生澤田漸洳處,葉似斜蒿,細科。二月中生。莖葉可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

《爾雅》云:「葍,藑茅也。」郭璞曰:「葍,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葍,華有赤者為藑;藑、葍一種耳。亦如陵苕,華黃、白異名。」

《詩》曰:「言采其葍。」毛云:「惡菜也。」《義疏》曰:「河東、關內謂之「葍」,幽、兗謂之「燕葍」,一名「爵弁」,一名「藑」。根正白,著熱灰中,溫噉之。饑荒可蒸以禦饑。漢祭甘泉或用之。其華有兩種:一種莖葉細而香,一種莖赤有臭氣。」

《風土記》曰:「葍,蔓生,被樹而升,紫黃色。子大如牛角,形如蟦,二三同蔕,長七八寸,味甜如蜜。其大者名「枺」。」

《夏統別傳》註:「獲,葍也,一名「甘獲」。正圓,赤,粗似橘。」

《爾雅》云:「苹,藾蕭。」注曰:「藾蒿也,初生亦可食。」

《詩》曰:「食野之苹。」《詩疏》云:「藾蕭,青白色,莖似蓍而輕脆。始生可食,又可蒸也。」

土瓜

編輯

《爾雅》云:「菲,芴。」注曰:「即土瓜也。」

《本草》云:「王瓜,一名土瓜。」

《衛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毛云:「菲,芴也」《義疏》云:「菲,似葍,莖麤,葉厚而長,有毛。三月中,蒸為茹,滑美,亦可作羹。《爾雅》謂之「蒠菜」。郭璞注云:「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今河南謂之「宿菜」。」

《爾雅》云:「苕,陵苕。黃華,蔈;白華,茇。」孫炎云:「苕華色異名者。」

《廣志》云:「苕草,色青黃,紫華。十二月稻下種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葉可食。」

《陳詩》曰:「邛有旨苕。」《詩疏》云:「苕,饒也,幽州謂之「翹饒」。蔓生,莖如䝁魯刀切豆而細葉,似蒺蔾而青,其莖葉綠色,可生啖,味如小豆藿。」

《爾雅》曰:「菥蓂,大薺也。」犍為舍人注曰:「薺有小,故言大薺。」郭璞注云:「似薺,葉細,俗呼「老薺」。」

《詩》曰:「於以采藻。」注曰:「聚藻也。」《詩義疏》曰:「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似箸,可長四五尺;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謂之「聚藻」。此二藻皆可食。煮熟,挼去腥氣,米麵糝蒸為茹,佳美。荊揚人饑荒以當穀食。」

《廣雅》云:「蔣,菰也。其米謂之「雕胡」。」

《廣志》曰:「菰可食。以作席,溫於蒲。生南方。」

《食經》云:「藏菰法:好擇之,以蟹眼湯煮之,鹽薄灑,抑著燥器中,密塗稍用。」

羊蹄

編輯

《詩》云:「言采其蓫。」毛云:「惡菜也。」《詩義疏》曰:「今羊蹄。似蘆菔,莖赤。煮為茹,滑而不美。多噉令人下痢。幽、揚謂之「蓫」,一名「蓨」,亦食之。」

菟葵

編輯

《爾雅》曰:「莃,菟葵也。」郭璞注云:「頗似葵而葉小,狀如藜,有毛。汋啖之,滑。」

鹿豆

編輯

《爾雅》曰:「蔨,鹿捏。其實,莥。」郭璞云:「今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

《爾雅》曰:「諸慮,山櫐、攝虎櫐。」郭璞云:「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麤大。」

「攝虎櫐,今虎豆也。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江東呼為㯿欇欇音涉。」

《詩義疏》曰:「櫐,苣荒也,似燕薁,連蔓生,葉白色,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謂之「椎櫐」。」

《山海經》曰:「畢山,其上……多櫐。」郭璞注曰:「今虎豆、狸豆之屬。」

《南方草物狀》曰:「沈藤,生子大如齊甌。正月華色,仍連著實。十月、臘月熟,色赤。生食之,甜酢。生交阯。」

「毦藤,生山中,大小如苹蒿,蔓衍生。人採取,剝之以作毦;然不多。出合浦、興古。」

「蕳子藤,生緣樹木。正月、二月華色,四月、五月熟。實如梨,赤如雄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淡泊無甘苦。出交阯、合浦。」

「野聚藤,緣樹木。二月華色,仍連著實。五六月熟。子大如羹甌。里民煮食。其味甜酢。出蒼梧。」

「椒藤,生金封山。烏滸人往往賣之。其色赤。——又雲,以草染之。——出興古。」

《異物志》曰:「葭蒲,藤類,蔓延他樹,以自長養。子如蓮菆徂九反,著枝葛間,一日作扶相連。實外有殼,裏又無核。剝而食之,煮而曝之,甜美。食之不飢。」

《交州記》曰:「含水藤,破之得水。行者資以止渴。」

《臨海異物志》曰:「鍾藤,附樹作根,軟弱,須緣樹而作上下條。此藤纏裹樹,樹死,且有惡汁,尤令速朽也。藤咸成樹,若木自然,大者或至十五圍。」

《異物志》曰:「葭藤,圍數寸,重於竹,可為杖。篾以縛船,及以為席,勝竹也。」

顧微《廣州記》曰:「莉,如栟櫚,葉疏;外皮青,多棘刺。高五六丈者,如五六寸竹;小者如筆管竹。破其外青皮,得白心,即萪藤。

「藤類有十許種:續斷草,藤也,一曰「諾藤」,一曰「水藤」。山行渴,則斷取汁飲之。治人體有損絕。沐則長髮。去地一丈斷之,輒更生根至地,永不死。

「刀陳嶺有膏藤,津汁軟滑,無物能比。

「柔萪藤,有子。子極酢,為菜滑,無物能比。」

《詩》云:「北山有萊。」《義疏》云:「萊,蔾也,莖葉皆似「菉,王芻」。今兗州人蒸以為茹,謂之「萊蒸」。譙、沛人謂雞蘇為萊,故《三倉》云:「萊、茱萸」,此二草異而名同。」

《廣志》云:「𦺖子,生可食。」

《廣志》云:「三薕,似翦羽,長三四寸;皮肥細,緗色。以蜜藏之,味甜酸,可以為酒啖。出交州。正月中熟。」

《異物志》曰:「薕實雖名「三薕」,或有五六,長短四五寸,薕頭之間正巖。以正月中熟,正黃,多汁。其味少酢,藏之益美。」

《廣州記》曰:「三薕快酢,新說蜜為糝,乃美。」

蘧蔬

編輯

音氍𣮯。 《爾雅》曰:「出隧,蘧蔬。」郭璞注云:「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今江東噉之,甜滑。」

《爾雅》曰:「鉤,芺。」郭璞云:「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

《爾雅》曰:「築,萹蓄。」郭璞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

蕵蕪

編輯

《爾雅》曰:「須,蕵蕪。」郭璞注云:「蕵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

隱荵

編輯

《爾雅》云:「蒡,隱荵。」郭璞云:「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為隱荵。藏以為菹,亦可瀹食。」

守氣

編輯

地榆

編輯

《神仙服食經》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難得,故尹公度曰:「寧得一斤地榆,不用明月珠。」其實黑如豉,北方呼「豉」為「札」,當言「玉豉」。與五茄煮,服之可神仙。是以西域真人曰:「何以支長久?食石畜金鹽;何以得長壽?食石用玉豉。」此草霧而不濡,太陽氣盛也,鑠玉爛石。炙其根作飲,如茗氣。其汁釀酒,治風痹,補腦。」

《廣志》曰:「地榆可生食。」

人莧

編輯

《爾雅》曰:「蕢,赤莧。」郭璞云:「今人莧赤莖者。」

《爾雅》曰:「葥,山莓。」郭璞云:「今之木莓也,實似藨莓而大,可食。」

鹿蔥

編輯

《風土記》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蓮。懷姙人帶佩,必生男。」

陳思王《宜男花頌》云:「世人有女求男,取此草食之,尤良。」

嵇含《宜男花賦序》云:「宜男花者,荊楚之俗,號曰「鹿蔥」。可以薦宗廟。稱名則義過「馬舄」焉。」

蔞蒿

編輯

《爾雅》曰:「購,蔏蔞。」郭璞注曰:「蔏蔞,蔞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東用羹魚。」

《爾雅》曰:「藨,麃。」郭璞注曰:「藨即莓也,江東呼「藨莓」。子似覆葐而大,赤,酢甜可啖。」

《爾雅》曰:「藄,月爾。」郭璞注云:「即紫藄也,似蕨,可食。」

《詩疏》曰:藄菜也。葉狹,長二尺,食之微苦,即今英菜也。《詩》曰:彼汾沮洳,言采其英一本作「莫」

覆葐

編輯

《爾雅》曰:「茥,蒛葐。」郭璞云:「覆葐也,實似莓而小,亦可食。」

翹搖

編輯

《爾雅》曰:「柱夫,搖車。」郭璞注曰:「蔓生,細葉,紫華。可食。俗呼「翹搖車」。」

烏蓲

編輯

音丘

《爾雅》曰:「菼,薍也。」郭璞云:「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

《詩》曰:「葭、菼揭揭。」毛云:「葭,蘆;菼,薍。」《義疏》云:「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即刈,謂之「萑」。三月中生。初生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銳而細,有黃黑勃,著之污人手。把取正白,噉之甜脆。一名「蓫薚」。揚州謂之「馬尾」。故《爾雅》云:「蓫薚,馬尾也。」幽州謂之「旨苹」。」

《爾雅》曰:「檟,苦荼。」郭璞曰:「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荊州地記》曰:「浮陵「三」荼最好。」

《博物志》曰:「飲真荼,令人少眠。」

荊葵

編輯

《爾雅》曰:「荍,蚍衃。」郭璞曰:「似葵,紫色。」

《詩義疏》曰:「一名「芘芣」。華紫綠色,可食,似蕪菁,微苦。《陳詩》曰:「視爾如荍。」」

竊衣

編輯

九七《爾雅》曰:「蘮蒘,竊衣。」孫炎云:「似芹,江河間食之。實如麥,兩兩相合,有毛,著人衣。其華著人衣,故曰「竊衣」。」

東風

編輯

《廣州記》云:「東風,華葉似「落娠婦」,莖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香氣似馬蘭。」

丑六反 《字林》曰:「草似冬藍。蒸食之,酢。」

而兗反 木耳也。案:木耳,煮而細切之,和以薑橘,可為菹,滑美。

亡代反 莓草實,亦可食。

音丸 「荁,乾菫也。」

《字林》曰:「草,生水中,其花可食。」

《莊子》曰:「楚之南,有冥靈一作泠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

司馬彪曰:「木,生江南,千歲為一年。」

《皇覽·冢記》曰:「孔子冢塋中樹數百,皆異種,魯人世世無能名者。人傳言:孔子弟子,異國人,持其國樹來種之。故有柞、枌、雒離、女貞、五味、毚檀之樹。」

《齊地記》曰:「東方有「不灰木」。」

《山海經》曰:「宣山,……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言枝交互四出。其葉大尺,赤理,黃花,青葉。名曰「帝女之桑」婦人生蠶,故以名桑。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大帝宮,東王所治。有椹桑樹,長數千丈,三千餘圍。兩樹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其椹,體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但稀而赤色。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 ? 《括地圖》曰:「昔烏先生避世於《芒尚山》,其子居焉。化民食桑,三十七年,以絲自裹;九年生翼,九年而死,其桑長千仞,蓋蠶類也。去琅邪二萬六千里。」

《玄中記》云:「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也。」

棠棣

編輯

《詩》曰:「棠棣之華,萼不韡韡。」《詩義疏》云:「承花者曰萼。其實似櫻桃、薁;麥時熟,食美。北方呼之「相思」也。」

《說文》曰:「棠棣,如李而小,子如櫻桃。」

《爾雅》云:「棫,白桵。」注曰:「桵,小木,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食。」

《爾雅》曰:「櫟,其實梂。」郭璞注云:「有梂彙自裹。」孫炎云:「櫟實,橡也。」

周處《風土記》云:「《史記》曰:「舜耕於歷山。」而始寧、邳、郯二縣界上,舜所耕田,在於山下,多柞樹。吳越之間,名柞為櫟,故曰「歷山」。」

《廣志》曰:「桂,出合浦。其生必高山之嶺,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林間無雜樹。」

《吳氏本草》曰:「桂,一名「止唾」。」

《淮南萬畢術》曰:「結桂用蔥。」

木綿

編輯

《吳錄·地理志》曰:「交阯安定縣有木綿,樹高丈。實如酒杯,口有綿,如蠶之綿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緤」,一名「毛布」。」

又云:「交阯有欀木。其皮中有如白米屑者,乾擣之,以水淋之,似麵,可作餅。」

仙樹

編輯

《西河舊事》曰:「祁連山有仙樹。人行山中,以療饑渴者,輒得之。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得見。」

莎木

編輯

《廣志》曰:「莎樹多枝葉,葉兩邊行列,若飛鳥之翼。其麵色白。樹收麵不過一斛。」

《蜀志記》曰:「莎樹出麵,一樹出一石。正白而味似桄榔。出興古。」

槃多

編輯

裴淵《廣州記》曰:「槃多樹,不花而結實。實從皮中出。自根著子至杪,如橘大。食之。過熟,內許生蜜。一樹者,皆有數十。」

《嵩山記》曰:「嵩寺中忽有思惟樹,即貝多也。有人坐貝多樹下思惟,因以名焉。漢道士從外國來,將子於山西腳下種,極高大。今有四樹,一年三花。」

顧微《廣州記》曰:「緗,葉、子並似椒;味如羅勒。嶺北呼為「木羅勒」。」

娑羅

編輯

盛弘之《荊州記》曰:「巴陵縣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隨生旬日,勢凌軒棟。道人移房避之,木長便遲,但極晚秀。有外國沙門見之:「名為娑羅也。彼僧所憩之蔭,常著花,細白如雪。」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花,狀如芙蓉。」

《南州異物志》曰:「榕木,初生少時,緣榑他樹,如外方扶芳藤形,不能自立根本,緣繞他木,傍作連結,如羅網相絡,然後皮理連合,鬱茂扶疏,高六七丈。」

杜芳

編輯

《南州異物志》曰:「杜芳,藤形,不能自立根本,緣繞他木作房,藤連結如羅網相罥,然後皮理連合,鬱茂成樹。所託樹既死,然後扶疏六七丈也。」

摩廚

編輯

《南州異物志》曰:「木有摩廚,生於斯調國。其汁肥潤,其澤如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熬食物,香美如中國用油。」

都句

編輯

劉欣期《交州記》曰:「都句樹,似栟櫚。木中出屑如麵,可啖。」

木豆

編輯

《交州記》曰:「木豆,出徐聞。子美,似烏豆。枝葉類柳。一年種,數年採。」

木堇

編輯

《莊子》曰:「上古有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司馬彪曰:「木堇也,以萬六千歲為一年,一名「蕣椿」。」

傅玄《朝華賦序》曰:「朝華,麗木也,或謂之「洽容」,或曰「愛老」。」

《東方朔傳》曰:「朔書與公孫弘借車馬曰:「木堇夕死朝榮,士亦不長貧。」」

《外國圖》曰:「君子之國,多木堇之花,人民食之。」

潘尼《朝菌賦》云:「朝菌者,世謂之「木堇」,或謂之「日及」,詩人以為「蕣華」。」又一本云:「《莊子》以為「朝菌」。」

顧微《廣州記》曰:「平興縣「三」有花樹,似堇,又似桑。四時常有花,可食,甜滑,無子。此蕣木也。」

《詩》曰:「顏如蕣華。」《義疏》曰:「一名「木堇」,一名「王蒸」。」

木蜜

編輯

《廣志》曰:「木蜜,樹號千歲,根甚大。伐之四五歲,乃斷取不腐者為香。生南方。」

「枳,木蜜,枝可食。」

《本草》曰:「木蜜,一名木香。」

枳櫃

編輯

《廣志》曰:「枳櫃,葉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樹乾者美。出南方。邳、郯枳櫃大如指。」

《詩》曰:「南山有枸。」毛云:「櫃也。」《義疏》曰:「樹高大似白楊,在山中。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噉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江南者特美。今官園種之,謂之「木蜜」。本從江南來。其木令酒薄;若以為屋柱,則一屋酒皆薄。」

《爾雅》曰:「朹,檕梅。」郭璞云:「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

《山海經》曰:「單狐之山,其木多朹。」郭璞曰:「似榆,可燒糞田。出蜀地。」

《廣志》曰:「機木生易長。居,種之為薪,又以肥田。」

夫栘

編輯

《爾雅》曰:「唐棣,栘。」注云:「白栘。似白楊。江東呼「夫栘」。」

《詩》云:「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毛云:「唐棣,栘也。」《疏》云:「實大如小李,子正赤,有甜有酢;率多澀,少有美者。」

櫧音諸

編輯

《山海經》曰:「前山,有木多櫧。」郭璞曰:「似柞,子可食。冬夏青。作屋柱難腐。」

木威

編輯

《廣州記》曰:「木威,樹高大。子如橄欖而堅,削去皮,以為粽。」

榞木

編輯

《吳錄·地理志》曰:「廬陵南縣有榞樹,其實如甘焦,而核味亦如之。」

《廣州記》曰:「韶,似栗。赤色,子大如栗,散有棘刺。破其外皮,內白如脂肪,著核不離,味甜酢。核似荔支。」

君遷

編輯

《魏王花木志》曰:「君遷樹細似甘焦,子如馬乳。」

古度

編輯

《交州記》曰:「古度樹,不花而實。實從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可食。其實中如有「蒲梨」者,取之數日,不煮,皆化成蟲,如蟻,有翼,穿皮飛出著屋正黑。」

顧微《廣州記》曰:「古度樹,葉如栗而大於枇杷。無花,枝柯皮中生子。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為粽。取之數日,不煮,化為飛蟻。」

熙安縣有孤古度樹生,其號曰「古度」。俗人無子,於祠炙其乳,則生男。以金帛報之。

繫彌

編輯

《廣志》曰:「繫彌樹,子赤,如㮕棗,可食。」

都咸

編輯

《南方草物狀》曰:「都咸樹,野生。如手指大,長三寸,其色正黑。三月生花色,仍連著實。七八月熟。里民噉子,及柯皮乾作飲,芳香。出日南。」

都桷

編輯

《南方草物狀》曰:「都桷樹,野生。二月花色,仍連著實。八九月熟。一如雞卵。里民取食。」

夫編一本作「遍」

編輯

《南方草物狀》云:「夫編樹,野生。三月花色,仍連著實。五六月成子,及握。煮投下魚、雞、鴨羹中,好。亦中鹽藏。出交阯、武平。」

乙樹

編輯

《南方記》曰:「乙樹,生山中。取葉,擣之訖,和繻葉汁煮之,再沸,止。味辛。曝乾,投魚肉羹中。出武平、興古。」

州樹

編輯

《南方記》曰:「州樹,野生。三月花色,仍連著實,五六及握,煮如李子。五月熟。剝核,滋味甜。出武平。」

前樹

編輯

《南方記》曰:「前樹,野生。二月花色,連著實,如手指,長三寸。五六月熟。以湯滴之,削去核食。以糟、鹽藏之,味辛可食。出交阯。」

石南

編輯

《南方記》曰:「石南樹,野生。二月花色,仍連著實。實如鷰卵,七八月熟。人採之,取核,乾其皮,中作肥魚羹,和之尤美。出九真。」

國樹

編輯

《南方記》曰:「國樹,子如鴈卵,野生。三月花色,連著實。九月熟。曝乾訖,剝殼取食之,味似栗。出交阯。」

《南方記》曰:「楮樹,子似桃實。二月花色,連著實。七八月熟。鹽藏之,味辛。出交阯。」

《南方記》曰:「㯆樹,子如桃實,長寸餘。二月花色,連著實。五月熟,色黃。鹽藏,味酸似白梅。出九真。」

梓棪

編輯

《異物志》曰:「梓棪,大十圍,材貞勁,非利剛截,不能剋。堪作船。其實類棗,著枝葉重曝撓垂。刻鏤其皮,藏,味美於諸樹。」

䔅母

編輯

《異物志》云:「䔅母樹,皮有蓋,狀似栟櫚;但脆不中用。南人名其實為「䔅」。用之當裂作三四片。」

《廣州記》曰:「䔅葉廣六七尺,接之以覆屋。」

五子

編輯

裴淵《廣州記》曰:「五子樹,實如梨,裏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亂、金瘡。」

白緣

編輯

《交州記》曰:「白緣樹,高丈。實味甘,美於胡桃。」

烏臼

編輯

《玄中記》曰:「荊、揚有烏臼,其實如雞頭。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豬脂。」

都昆

編輯

《南方草木狀》曰:「都昆樹野生,二月花色,仍連著實。八九月熟,如雞卵。里民取食之,皮核滋味醋。出九真、交阯。」

注釋

編輯
  1. ^ 1.0 1.1 䅽:穀之異體字。本卷有"穀草",其字疑為木部,而非禾?
  2. 穀:四庫本作穀,音義不詳,與五穀之"䅽"的寫法不同,本卷卷目及五䅽條目皆作䅽,餘則作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