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0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習近平 |
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02年1月23日在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實施「十五」計劃取得良好開局的一年
過去的一年,是實施「十五」計劃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起始年。我省各級政府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團結全省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如期完成了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實現了新世紀和「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精心組織實施「十五」計劃綱要,認真抓好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課題調研和相關政策的落實,保持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初步統計,全省國內生產總值4258.37億元,增長9%,實現了預定的增長目標,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戰勝颱風等自然災害,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52.40億元,增長3.5%。工業增加值1645.34億元,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4.76%,比上年提高4.0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1701.76億元,增長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全年共爭取國家財政性建設資金35.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9.46億元,增長9.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3%,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年初預定分別增長為11%和3%)。財政總收入423.54億元,增長14.6%,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69.45億元,增長15.1%,超過預定增長9%的目標,財政總支出373.94億元,增長15.9%。金融運行平穩,年末各項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499.95億元,增長16.1%,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297.54億元,增長12.3%。外匯淨結匯68.59億美元,增長54.4%。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6.3∶43.7∶40.0調整為15.3∶44.7∶40.0。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市場化取向更加明顯,產業化經營進一步發展。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結構由上年的65.5∶34.5調整為63.9∶36.1。全省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154.18萬畝,總產量817.28萬噸,減產37.4萬噸,但早稻優質率提高11個百分點,經濟作物總量繼續擴張,其中煙葉產量101.15萬噸,增長7.9%,水果產量404.57萬噸,增長13.5%,甘蔗產量90.93萬噸,增長9.9%。造林任務超額完成,林種樹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水產品總產量增長2.8%,水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1.8%。肉蛋奶總產量增長3%。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訂單農業形成一定規模。工業集中度有所提高,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的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上升到45%,形成一批骨幹企業集團和名牌產品。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取得進展,推進全省汽車工業、造紙工業等的整合,淘汰壓縮過剩、落後生產能力,關閉了一批「五斜企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出台《「十五」期間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施意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力度加大。啟動「數字福建」建設,互聯網交互中心已基本建成、省政務信息網絡工程開通大部分節點、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開始運行、示範小區建設進展順利。現代服務業、新型商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有新的發展。所有制結構繼續調整,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繼續上升。合理調整區域經濟結構,進一步扶持促進山區發展,全年安排山區發展資金3.5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8.9億元,全省重點項目投資額的55%投放在山區,新增山海協作項目590多項,總投資約50億元。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加快,全省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50家,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改革紮實開展。對12家省級控股(集團)公司進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全省50%的國有資產納入授權管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開始起步。企業資產重組、破產兼併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確立社會保障基金征繳、發放、監督新體制,「兩個確保」走在全國前列。醫療保險、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全面展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財政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實行部門預算編制管理和國庫統一支付工資管理改革,政府採購制度穩步實施。住房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措施。制定《關於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暫行規定》等政策,城市公用事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面推行土地收儲讓制度,完善經營性土地的招投標制。出台了《關於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對外經貿在困難中穩定發展。努力克服世界經濟增長趨緩的不利影響,出台鼓勵出口、招商引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改善外經貿環境。認真做好「入世」的應對準備工作,研究制定《福建省應對加入世貿組織行動綱要》。實施多元化戰略,加快外經貿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拓展歐、美、日等國家的市場,鞏固與東南亞國家和台港澳地區的經貿合作。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福州國際招商月等一系列重大對外經貿活動。實施「走出去」開放戰略取得積極成效,一批企業赴境外開闢新市常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國際旅遊業繼續發展。初步統計,全年外貿出口139.26億美元,增長7.9%,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合同利用外資50.07億美元,實際到資39.18億美元,分別增長16.1%和3.0%。利用台資轉降為升,全年合同利用台資10.79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5.05億美元,分別增長52.5%和3.4%。
———重點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省在建重點建設項目有17個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完成千公里江堤建設任務,我省成為全國第一個縣級以上城區基本達到國家設防標準的省份;中尺度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二期工程全面完成,三期工程進入實施階段。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的棉花灘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發電,成為我國新世紀投產的第一個大型水電項目;福建電網與華東電網成功聯網,結束了福建電力的「孤島」歷史;城鄉電網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完成投資62.12億元。福寧、羅長、漳詔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京福高速公路三明—南平—福州段全線動工,漳龍高速公路龍巖段投入試運營,全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資70億元,創歷史新高。五條入閩公路通道全線動工,廈門環島路三期部分路段實現通車,福州二環路三期工程開工建設。作為我省第四條出省鐵路通道的贛龍鐵路獲批開工。一批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加緊建設,省博物館、省體育館主體工程基本建成。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建成投產。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龍長、漳龍(漳州段)高速公路等項目獲國家批准立項或批准初步設計,煉化一體化項目可研報告已上報國家,溫福鐵路列入國家「十五」計劃,福廈、龍廈鐵路和衢南、三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度加大。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成效顯著。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統一部署,各市各部門通力協作,大張旗鼓地對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農資、拼裝車、捲菸、鞋類等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區域性、群體性的制假售假違法活動得到有效遏制。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基本實現年度目標,取得初步成效。整治金融市場秩序,省級投融資企業及境外企業整頓工作達到預期目標。依法推進建設工程招投標,建築市場逐步規範。礦業整頓取得成效,關閉1970個小煤礦。開展文化市場治理整頓工作,經營秩序有較大改觀。依法查處一批走私販私案件,破獲一批涉稅違法案件。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壟斷,廢止帶有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的文件。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特別是近20年來第一次全年沒有發生一起特大火災和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進德育工作,改革課程設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基礎教育工作得到加強,鞏固教育「兩基」成果,擴大高中辦學規模,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中小學危房改造力度。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繼續擴大,省屬高等院校招生近5.14萬人,增長16.0%。以聯合辦學和多形式共建為主要內容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繼續推進。福州地區大學城、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和福建農林大學合併遷建工程動工建設。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莆田學院等3所新申報本科高校通過了設置評議。在廈門設立國家會計學院已獲批准。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完成「211」工程一期建設並通過驗收。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產學研結合、科技攻關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一批新成果。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繼續推進,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福州、廈門軟件園均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設。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有所提高,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有新進展,「農民健康教育行動」取得實效,婦幼保健工作不斷發展。計劃生育「三為主」方針進一步落實,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出生率分別為6.04‰和11.56‰,低於年度控制目標。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一控雙達標」成果進一步鞏固,生態林工程建設取得進展。國土資源管理力度加大,實現年度耕地占補平衡。文化藝術活動積極開展,創作出一批藝術精品;緊貼群眾需求,基層文化事業邁上新台階。建設全民健身網絡,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加快競技體育發展,九運會成績顯著。社會科學、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民政、民族、宗教、地方志、氣象、地震、老齡、婦女、殘疾人、計生協、關心下一代及對口支援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離退休費,提高了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生活補貼,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3.08元,實際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3380.72元,實際增長5.2%。全年居民儲蓄存款增加263.34億元。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下崗職工再就業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清理涉農收費項目,減輕農民負擔7.48億元,通過農網改造和整頓農村電價,減輕農民用電負擔0.7億元左右。「造福工程」搬遷2.1萬人,超額完成任務。農村基礎設施繼續完善。城市棚屋區改造力度加大。九龍江流域污染治理取得進展,福州西湖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城鄉居民在文化教育、購房買車、假日旅遊等方面消費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認真辦理人大交辦的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5項,提請修訂的地方性法規6項,制定政府規章9項。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聯繫,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重視發揮港澳閩籍社團、海外僑團愛國愛鄉、支援家鄉經濟建設的積極性。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和《福建省鄉鎮工作綱要》。「雙擁」共建活動不斷深入,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成功舉行首次省級人民防空演習。開展「嚴打」整治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打黑除惡」、治爆緝槍、打擊經濟犯罪等專項鬥爭成效顯著,「掃黃打非」、打擊「法輪功」等邪教和地下非法宗教勢力專項鬥爭力度加大。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深入開展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妥善處理群體性治安事件,保持了社會安定穩定。
———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成效。紮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抓好制度建設,促進作風轉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推動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前省級政府部門已減少審批事項606項,改革面達55.7%。全省所有的縣(市、區)、鄉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市縣鄉機構改革工作順利推進,省屬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成建制轉為集團公司基本到位。大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基本完成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積極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省政府聘請國際國內經濟顧問,成立法律顧問團,完善閩籍院士聯繫制度。堅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增強,糾風工作向縱深拓展,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減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一枝獨秀」,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在政治和社會生活方面,北京申奧成功,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順利召開,加入世貿組織等,都是舉世矚目的大事。我省和全國一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也邁出了新的步伐,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共福建省委總攬全局,全省人民艱苦奮鬥的結果;這是省人大依法監督、省政協參政議政、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關心支持的結果;這是中央各部委、駐閩部隊、武警官兵熱心幫助的結果;這是台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國外友好人士和各界人士真誠合作的結果;這也是各級政府奮力拼搏、努力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所有為福建改革發展穩定作出貢獻的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還不高,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高素質人才短缺;體制性障礙仍需消除,投資軟環境還要改善;農民收入增長較慢,就業壓力加大,部分群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有的地方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治安群眾還不滿意;有的單位辦事效能低,有的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認真加以解決。
二、滿懷信心做好新一年的政府工作
2002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行百里路半九十」,善始善終、毫不鬆懈地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我們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把福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9·11事件」的影響進一步顯現,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們面臨比亞洲金融危機時更為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從國內看,有效需求不足等矛盾依然存在,「入世」將對部分行業和產品造成衝擊,加快發展的壓力很大。我們對面臨的困難要有清醒認識和充分估計,同時,更要看到做好今年工作的有利條件。加入世貿組織標誌着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總體上有利於改革和發展,有利於我們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我省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裝備,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提供了契機;國內廣闊的市場,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大的迴旋餘地;隨着投資環境的改善,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不斷增強;省第七次黨代會確定了今後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戰略措施,更加明確了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向,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召開,必將極大地激發全省人民的政治熱情,我們對做好今年的工作充滿信心。
2002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十五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十五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正確把握形勢,堅定信心,沉着應對,趨利避害,轉變作風,紮實工作,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調整結構,改善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大力實施「科教興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2002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5%,力爭更快更好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外貿出口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持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為此,今年必須着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促進農民增收。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思路,採取綜合措施,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任務。關心農民,支持農業,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要以市場化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切實保護耕地、保護糧食生產能力、保護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品種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積極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努力發展創匯農業。繼續推進林業分類經營,在積極發展林業產業的同時,加快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堅決制止毀林行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6個國家級和100個省級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把農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體系、動植物疫病監測防治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扶持發展各類中介組織和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把鄉鎮企業改造、提高與發展小城鎮結合起來,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抓好「種子工程」建設。加快十大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節水灌溉,搞好水土保持。基本完成農電「兩改一同價」。繼續搞好扶貧開發,加強對寬裕型小康建設和農業現代化試點縣、示範園區工作的指導。做好省內對口幫扶和庫區移民安置工作。積極穩妥地搞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繼續推行減輕農民負擔「三項制度」,落實中央規定的「八個禁止」,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進行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
(二)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着力提升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以產業升級為核心,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扶持轉化弱勢產業,淘汰退出劣勢產業。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數字福建」建設重點抓好政府公眾信息網、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控中心和9個示範工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繼續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把企業技術改造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輕紡、建材、林產、冶金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高,啟動20個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示範項目。大力發展新興製造業,提升原有製造業的技術水平。順應當今世界企業發展趨勢,抓大做強與放小扶小相結合,加快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做大做強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扶持一批成長型企業和新增長點項目。我省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以產業鏈為紐帶,協作配套、區域集聚、規模發展。
(三)大力開拓市場,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培育和保護群眾的購買力。根據中央部署,下半年再次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也相應增加。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扶持發展具有市場前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型企業、中介及社區服務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計拓寬就業門路,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和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多就業。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和職業技術教育、職業培訓,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研究制定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種限制消費的障礙。擴大消費信貸規模,鼓勵居民擴大住房、旅遊、汽車、教育等方面的消費,發展假日經濟,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認真貫徹加快發展住房二級市場等政策規定,確保落實到位。加強城鄉公共交通、供水、供電、供氣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民消費條件。積極開拓農村市場,以農村村容村貌改造、新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電改造帶動農村消費熱點的形成。打響旅遊品牌,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培育流通產業,大力推動現代營銷方式發展,提高閩貨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
(四)努力激活多元投資,促進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加大建設項目資金籌措力度,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政府投資主要用於關係發展全局的基礎性項目和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性項目。發揮我省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優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實行公平合理的稅費、價格政策,放寬投資領域,拓寬融資渠道,建立民間投資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參與一般競爭性領域的項目建設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運用貼息、BOT、TOT等多種方式,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以經營城市為手段,保持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等投資的快速增長。認真實施省政府有關污水處理產業化政策,抓緊制定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政策和社會事業項目代建辦法。選好選准一批在建項目和交通戰備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部管專項資金投資和更多的項目納入政策性貸款範圍。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落實年度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稽查,切實保證工程質量。規範招標投標行為,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和工程質量事故。繼續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驗收制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認真做好項目公開徵集和推介活動,建立相應領域的項目儲備庫。
(五)推進體制創新,加快市場化進程。體制改革要着力推進「三個轉變」:從以微觀領域改革為主轉向微觀改革與宏觀改革並舉,從單純的經濟體制改革轉為經濟改革與社會事業改革統籌考慮,從注重微觀效率的提高轉向效率與公平協調發展。國有企業改革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要繼續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推進產權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今年125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的70%要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劣勢企業退出機制,力爭用2年時間基本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繼續完善「三個層次」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營運體系,構建或重組若干有較強投融資能力的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力爭到年底,全省80%以上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納入新的營運體系。積極推進壟斷性行業、公用事業企業的改革,打破行業壟斷,形成公平競爭。繼續營造良好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特別是盛市、縣三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着力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現有上市公司要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同時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企業上市融資。繼續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完善糧食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培育糧食市場體系,建立健全以糧食風險基金和糧食儲備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糧食宏觀調控機制。發展和規範社會中介組織,着力推進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
(六)以「入世」為契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做好應對工作,細化、落實應對措施。充分利用過渡期的寶貴時間,儘快提高我省企業的適應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研究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保護和發展自己。各級政府要加強世貿組織有關知識和規則的學習、宣傳、培訓,使公務員、企業經營者儘快熟悉和掌握世貿組織的有關知識。上半年全面完成涉外經濟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的清理、修訂工作。要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適應外商投資尤其是跨國公司投資戰略的轉變,把增強我省產業配套能力作為吸引外資的一個重要手段,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硬環境。鞏固和擴大對東南亞、台港澳等國家和地區招商,加強和拓展對美、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把引進外資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正確引導外資投向。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吸引外商投資金融、保險、服務業。改進招商方式,建立更廣泛的投資促進網絡。加強對外商投資項目的扶持和服務,完善項目領導跟蹤責任制;跟蹤落實簽約項目,促進實際到資。辦好第六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福州國際招商月等重大對外經貿活動。整合各類開發區,強化功能開發,提升發展水平。要充分利用入世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出口主體的多元化和出口渠道的多樣化,抓好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重點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以提高產品競爭力為核心,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在擴大機電等產品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傳統產品的出口潛力。加快各級各類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申報和核定工作,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繼續深化國有外貿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和承包工程,擴大勞務輸出。發揮我省優勢,深入做好對台工作,為促進祖國統一作貢獻。抓住海峽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擴大台商投資領域,搞好產業配套,促進現有台資企業增資擴產,更多地引進台資龍頭項目和台灣大企業。繼續辦好台商投資區和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進一步搞好兩岸定點直航試點。繼續推進閩港、閩澳經貿合作與交流,加強服務貿易業、金融保險業、旅遊業等的合作。做好僑務工作,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繫和經貿往來,進一步激發海外僑胞的愛國愛鄉和投資熱情。
(七)加快推進城市化,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把加快城市化進程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一個戰略重點,按照三個層面同時推進九個設區市的發展,特別要在培育壯大福州、廈門、泉州三個中心城市上下功夫。推進城市化,要以規劃為先導,以經營城市為手段,以生產要素集聚為支撐;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路子,切實增強中心城市對小城市和中心城鎮、城鎮對鄉村發展的輻射作用。要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原則,實行戶口管理一體化,以准入條件取代進城人口控制指標,全面推行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山海協作大通道。經濟發達地區要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對山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帶動作用。省里將繼續在基礎設施項目布點、財政信貸、轉移支付、科技推廣、教育發展等方面向老區、山區傾斜。加強老區、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山區優勢資源開發,促進山區特色經濟發展。針對我省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進一步研究提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搞好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林芝地區、三峽庫區以及新疆昌吉自治州等工作。
(八)搞好財政增收節支,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按照構築公共財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收支分類、預算編制等改革。進一步完善分稅制,配合中央做好所得稅收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辦法的改革。強化預算管理,不能搞赤字預算。貫徹「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把確保工資發放擺在財政支出的首位,確保法定支出,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完善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制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政策,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建立地方財政穩定增長的機制。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妥善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問題。加強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建立債務預警機制。不准負債搞所謂的「政績工程」,鄉鎮不得以強制或獎勵手段要求村一級借貸上交兩稅及附加。積極組織收入,實施「金稅工程」,加強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清理稅收返還、先征後返和各種收支掛鉤行為,加大對偷逃稅款、騙取出口退稅、非法減免稅等行為的查處力度,防止稅收流失。強化審計工作,加大監督力度。
金融工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防範金融風險與支持經濟發展的關係,既不能盲目貸款,也不能「惜貸」。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農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改造、中小企業發展和外貿出口的支持力度。扶持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積極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發揮福建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作用。繼續搞好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城市信用社清欠工作。扶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建立健全農村小額信貸機制。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
(九)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努力建設信用文化。重點抓好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嘗打擊非法傳銷和變相傳銷、打擊涉稅違法行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及行業壟斷、整頓文化市嘗整頓娛樂服務場所、整治安全生產、治理「餐桌污染」、整治藥品流通秩序、整頓礦山秩序、整治虛假廣告等專項工作。對原來制假售假以及其他違法違規活動成規模的地區和集散地,要防止死灰復燃。堅持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嚴把市場准入關,從源頭上治理;嚴格執法,加大懲治力度。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要加快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增強企業和公民的商業道德觀念,努力建設信用文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十)認真實施科教興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步伐,鞏固教育「兩基」成果,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繼續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着力提高辦學質量。繼續搞好與中央有關部委共建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工作。加快福州地區大學城和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建設步伐,組建若干所省屬本科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啟動高校「211工程」二期建設。基本完成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少數民族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及各種成人教育,逐漸形成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繼續實施人才戰略,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落實有關政策,鼓勵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閩創業。重視應用研究,組織關鍵和共性技術攻關,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加強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推進公益性科技體制分類改革。發展科技風險投資和技術產權交易,拓寬科技成果轉化途徑。強化科普教育。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推進農村改水改廁,搞好重點疾病的監測和防治,全面完成全省初級保健規劃目標。重視藝術精品創作和藝術人才培養,繁榮城市文化生活,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快福建大劇院、省廣電中心等大型文化設施和全省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第十二屆省運會、第六屆全民健身節,建設200個全民健身活動點,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快社會科學、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民政、民族、地方志、氣象、防震減災、老齡、婦女、殘疾人、計生協、關心下一代等事業的發展。
建設「生態省」,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是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是一項造福當代、惠及後世的宏大工程,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積極推進。今年着重抓好沿海防護林四期工程、主要江河源頭生態林一期工程和以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整治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及國家級、省級生態建設示範縣、生態農業示範縣、可持續發展實驗縣的建設。繼續強化污染治理,鞏固和擴大「一控雙達標」成果。積極推進「五江二溪」流域環境綜合整治。抓好小城鎮和農村水源污染的治理,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海洋環境和海岸帶的保護,全面實施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權屬管理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加強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堅持各類非農建設用地補償制度,確保全省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以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為目標,落實責任制,綜合治理人口問題。
(十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必須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質量放在重要地位,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推進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加強養老、失業保險金擴面征繳工作。深化「醫療保險、醫療機構、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三項改革,特別要擴大醫保覆蓋面,力爭全省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70%以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醫療保障。現在群眾對醫療服務還不夠滿意,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降低藥品價格,降低醫療成本,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鞏固提高「兩個確保」,今年全省要實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加強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把符合條件的城鎮貧困居民和困難企業職工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繼續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和企業退休人員管理社會化工作。深化分配體制改革,解決收入分配中的突出問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普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形成一個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數、中等收入人群占大多數的「兩頭孝中間大」的分配格局。改善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始終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要繼續抓緊抓好。改造城鎮危舊破陋房,繼續實施「造福工程」,加快農村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重視人口老齡化趨勢,努力解決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問題。關心下崗職工、困難企業職工、城市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群眾、受災地區群眾等弱勢群體,切實安排好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並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進一步開展經常性的社會捐助活動。
(十二)堅持「兩手抓」,加快依法治省和以德治省步伐。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定期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繫,及時、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積極支持政協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聯繫。加強社區民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擴大基層民主。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實施「四五」普法規劃,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健全法律服務體系,滿足社會和群眾的法律需求。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鞏固精神文明創建、共建活動的成果,進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深入開展「雙擁」活動,切實做好擁軍優撫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人民防空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管理,進一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積極防範和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嚴厲打擊走私、偷私渡和「六合彩」活動,堅決剷除「黃、賭、毒」等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堅決查禁取締「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和利用宗教進行的非法活動。加強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做好人民內部矛盾的排查調處,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努力把影響社會安定穩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加快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政府肩負的責任比過去更大,要求更高。今年是轉變作風年和調查研究年,我們要以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深入開展「兩個務必」的教育,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以應對「入世」為契機,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更好地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創造新的業績。
我們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堅持用「三個有利於」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現在有的幹部不注重學習,工作不動腦筋,不肯鑽研;有的熱衷於搞形式主義,只圖虛名,不務實效;有的官僚主義嚴重,高高在上,不了解實際,不負責任,這種狀況危害極大,必須堅決克服。要在全省公務員中大興學習之風,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習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現代經濟、科技、法律等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要腳踏實地,狠抓落實,部署工作抓督查,考核工作重實績。通過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開展績效考評,形成一套有效的獎懲機制,切實解決作風飄涪脫離實際、不求實效的現象。
我們要密切聯繫群眾,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全體公務員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為官要知民之痛」,各級領導要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為」,自覺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天職。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要下決心精簡會議和文件,騰出時間,集中精力,調查研究,推動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關係全局的重點問題的解決。
我們要深化行政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入世」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各級政府要適應新形勢,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工作方式,加快行政體制創新,建立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服務型政府,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事務上來。我們強調服務,並不是要削弱必要的監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不是弱化,而是轉化,該弱化的就弱化,該強化的要強化。要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上半年全面完成省市縣權限內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工作,做到應清盡清、應減盡減。對取消的審批事項,要加強後續監管;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致力於管理創新,減少環節,推動政府工作效率全面「提速」。繼續推行政務公開,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今年要重點抓好縣級政務公開,積極推進各設區的市和省級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並帶動村務公開、校務公開、廠務公開和院務公開等。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完成市縣鄉三級行政機構改革任務,大力推進政企脫鈎、政事分離,加快事業單位改革。
我們要推進廉政建設,樹立政府良好形象。在新的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一刻也不能放鬆。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要求,從嚴治政,堅持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制度規範、監督制約、幹部保護、查案懲處、廉政責任等機制,進一步開展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標本兼治,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全體公務員都要認真吸取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等典型案件的深刻教訓,舉一反三,頭腦清醒,擋住誘惑,以廉樹威,一身正氣。「成由勤儉敗由奢」,要大力倡導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堅決反對貪圖享樂、奢侈浪費。
我們要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府行為法定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依法行政是對各級政府的基本要求。今年是新憲法頒布20周年,各級政府和全體公務員要認真學習,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水平。進一步加強政府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完善政府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經常性學法制度。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逐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可行性論證制度和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促進行政行為的規範化。推行相對集中處罰權試點工作,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加大執法力度,確保政令暢通。
各位代表,我們邁出了「十五」計劃開局的堅實步伐,進入新世紀的福建生機勃勃。展望美好未來,我們任重道遠;實現宏偉目標,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領導下,按照省第七次黨代會的部署,團結和依靠全省人民,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以福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