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周強
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9日在湖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查,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去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銳意創新,奮力拼搏,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作,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快,取得了明顯成就,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493億元,增長12.1%。企業效益提高,財政實力增強,居民收入增加。規模工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65億元,增長39.4%;財政總收入891億元,增長1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505元和3390元,增長10.3%和8.7%。投資穩定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42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834億元,增長15.3%,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增幅。市場價格平穩,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4%。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各項存款餘額7800億元,新增1210億元;貸款餘額5234億元,新增651億元;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96.3億元。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6∶39.9∶40.5調整為17.8∶41.7∶40.5。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完成工業增加值2668億元,增長16.8%。優勢產業支撐作用增強,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鋼鐵、工程機械等十大優勢產業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3.9%。產業集聚度提高,園區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2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6.3%,技改投資增長27.4%。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示範點建設全面啟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新的提高,耕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加強,糧食生產繼續向優質高效調整,總產量達580億斤。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帶動作用增強。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年農民外出務工達1003萬人,務工收入768億元,增長30.1%。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38.7%。批發零售、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旅遊、現代物流、會展、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實現旅遊總收入588億元,增長29.7%。

  三是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任務大部分完成。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投資、金融等改革繼續深化,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加大。規範工資收入分配秩序平穩推進。對外開放成效明顯。招商引資取得進展,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5.93億美元,增長25.1%;引進內資885億元,增長26%。實現進出口總額73.53億美元,增長22.4%,其中出口50.9億美元,增長36%。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數增幅居全國第一。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成功舉辦第一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

  四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優勢地區帶動作用增強,「一點一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9%,占全省總量的63.7%,其中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湘西地區開發穩步推進,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增長的動力增強,生產總值連續三年達到兩位數增長。沿線環湖地區充分發揮交通、資源和產業等優勢,生產總值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重點建設進展順利,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長潭西線建成,邵懷、懷新、常吉等12條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株洲航電樞紐全面建成投產,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湖南段建設全線啟動;石門電廠二期、岳陽華能電廠二期、金竹山電廠等竣工投產;湘資沅澧重要堤防工程進展順利,新增加固堤防213公里,治理大中型水庫96座;農村通信扶貧工程全面推進,全省建制村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長沙二環線、株洲快速環道、懷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等重點城建設施投入使用。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繼續改善,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7萬公里,解決21.3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15.9萬口。生態建設紮實推進,完成退耕還林70萬畝、人工造林3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5.5%。環境治理力度加大,株洲電廠、湘潭電廠脫硫等一批治污重點工程完成。地質災害防治得到加強,整頓規範礦產資源秩序取得較大進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成一批民政公益、文化體育、衛生醫療、廣播電視等公共服務設施。

  六是社會事業建設紮實推進。着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8件實事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2.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企業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新增參保人數均完成和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初步建立,特困戶的救助標準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與科技部的部省合作機制正式啟動,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瓶頸技術取得突破。基礎教育穩步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改擴建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加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經費保障機制試點取得成效,「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職業教育發展加快,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民辦教育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繼續完善,重大傳染病防治和救災防病工作取得較大成效。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體育事業逐步壯大,競技體育取得較大成績,成功舉辦第十屆省運會,湘籍運動員在多哈亞運會取得11塊金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19‰。民族、宗教、對台、工商、外事、僑務、貿促、參事、文史、檔案、保密、審計、統計、質監、氣象、地震、人防、老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七是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深入學習《江澤民文選》、《科學發展觀讀本》和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高。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建設論壇。廣泛宣傳文花枝、李春華等先進典型,積極開展「鄰里節」、文明家園、文明社區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獻計獻策活動,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踴躍參與。

  八是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的成績。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其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主動接受民主監督。全年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1103件、省政協委員提案635件。密切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全面實施政務公開,大力推行陽光行政。政府法制工作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加大,依法行政取得重要進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進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覆蓋全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深入開展嚴打整治,紮實推進基層平安創建。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集中治理商業賄賂,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大案要案。

  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活動,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駐湘解放軍、武警、民兵預備役部隊在抗災救災、維護社會穩定、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6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全省廣大幹部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面對局部地區的嚴重自然災害,全省軍民眾志成城,捨生忘死,取得了抗災救災的勝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湘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政法幹警,向中央駐湘單位,向熱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面對當前好的形勢,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發展步伐還不快,結構不夠合理,發展後勁不足;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節能降耗和環保問題比較突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難度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就業壓力較大,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安全生產形勢較為嚴峻;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今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我省實現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戰略目標的第一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對於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面臨着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全球範圍內產業轉移和沿海地區產業內移等一系列機遇,正處於加快發展、蓄勢待發的階段,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強烈的憂患意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善於在宏觀調控中搶抓機遇,善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搶抓機遇,善於在國家重大部署中搶抓機遇,勇於迎接挑戰,增強進位意識,挖掘內在潛力,增創發展優勢,就一定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決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又好又快、富民強省為主線,着力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作,着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帶動「三化」,着力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保護,着力推進自主創新,着力促進社會和諧,爭創富民強省新業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新增城鎮就業5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自主創新步伐,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着力推進節能降耗,更加突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集約用地,促進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以市場為取向的各項改革;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要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努力構築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逐步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堅持強化「三基」。充分發揮基礎產業的帶動作用、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基礎工作的保障作用,改善發展條件,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發展水平,增強發展後勁。

  ———堅持和諧發展。牢固樹立和諧發展理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注重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以人為本。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統籌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堅持立足現實基礎,立足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與推動,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帶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着力培育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群。發揮綜合優勢,做大做強成長性好的戰略產業、能支撐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以及優勢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協調發展、集聚發展和集約發展,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積極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技術改造、帶動和提升鋼鐵、有色、建材、食品、石化、林紙、陶瓷等傳統產業;加快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等先進製造業的改造重組。支持中央在湘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國防科技工業,扶持軍民結合型優勢產業發展。引進、新上一批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今年省財政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優勢產業發展。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加強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扶持華菱集團、有色控股、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大企業、大集團。把培育產業集群、大企業與發展中小企業結合起來,依託園區、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推進產業集群,改善產業配套環境,發展產品配套體系,促進一批專業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形成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協作的企業集群。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加快建設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在企業培育10-1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中力量開發核心技術,加強原始創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在先進製造、新材料、環保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科技專項,集中力量研究和開發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大的關鍵共性技術以及戰略性、儲備性技術,重點突破10項優勢產業集群關鍵共性技術和瓶頸技術,力爭在優勢產業的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工業設計等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和孵化器建設,引導創業資本、風險資本投向高新技術領域,建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

  加快推進園區建設。認真做好園區工業布局規劃,促進各類園區依託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規模效益。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引導優勢企業、優勢項目、優勢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銜接,推進園區合理布局,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注重節約資源、加強環保、配套循環、降低成本,提升園區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促進園區內涵式發展。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產業融合,着力構建適應新型工業化的產業服務體系。按照大市場、大流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發揮區位和綜合交通網絡等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建設長沙金霞海關保稅物流中心等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培育和引進一批競爭力較強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培育形成長株潭、岳陽、懷化、衡陽、常德五大區域物流中心,力爭把長株潭建設成為國家級區域現代物流中心。推動融資、租賃、理財、創業投資等綜合類金融服務,積極組建省內跨區域地方銀行,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科技、法律、會計、審計、評估和工商諮詢、專利代理、產權交易等專業服務。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重視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建立健全企業家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機制,培育職業經理人,不斷壯大企業家隊伍。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切實關心、愛護和保護企業家,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政治上鼓勵,經濟上激勵,充分發揮企業家的智慧,激發企業家的創業激情,支持企業家創業、興業。

  (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更加重視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以發展產業、富裕農民、改善村容為重點,統籌兼顧,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注重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啟動實施農業科研專項,扶持對現代農業有重要支撐作用的技術研發,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在農業科研中的作用,引導涉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鼓勵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注重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培育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啟動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重點抓好大型商品糧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優質稻基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提高糧食單產,擴大超級雜交稻播種面積,達到80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560億斤以上。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油菜、蔬菜、水果、茶葉、油茶、油桐等優質經濟作物;引導農民發展休閒農業、旅遊農業、高效園藝業和生物質產業;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提高健康養殖水平。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強糧棉油麻等農產品產業鏈建設,通過貼息補助、投資參股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注重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健全農村市場體系。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銷售農產品的市場環境,改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合理布局和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範的鮮活農產品交易市場;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服務,在重點地區、品種、環節和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積極拓展外銷市場;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在全省重點培育1000個專業組織,建設和完善一批大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財政新增社會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於農村,加快農村通達通暢工程、安全飲水工程、電網完善工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鄉村清潔工程、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和湖區血防工程建設。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投入,力爭今年完成159座病險水庫改造。加強氣象、地震等防災減災預警體系和抗災救災體系建設,提高抗災救災能力。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多種經營,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鞏固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國家對種糧農民的「四項直補政策」,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保護政策,確保農民增收。堅持發展勞務經濟,繼續實施「百萬培訓工程」、「陽光工程」和「雙百科技富民工程」,增強農民致富本領,使進城務工的農民能實現就業,留鄉務農的農民掌握農業技術,多途徑為農民工提供勞務信息,多渠道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繼續實行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產品變現增收。

  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擴大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範圍。鄉鎮機構改革,以積極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為重點,完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農村義務教育改革,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措施為重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實現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為重點,全面推行「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方式,提高鄉鎮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積極做好鄉村債務化解工作,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認真組織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搞好水權制度改革。

  抓好新農村示範工程建設。按照科學規劃、積極引導、辦點示範、穩步推進的原則,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規劃和推進鄉村布局建設,全年力爭完成3000個左右建制村的村莊建設整治規劃。以改路、改欄、改廁、改廚、改水和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為突破口,繼續抓好「千村示範工程」,重視農村環境保護,促進改善村容鎮貌,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完善區域互動機制,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範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堅持優勢地區率先發展。堅持優勢優先,加速長株潭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措施,實行政策引導、產業互補、交通對接、市場統一等方式,促進科學布局、相向發展,形成整體優勢,力爭生產總值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走在全省前列,以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發展重點,加強三市產業整合、分工協作,集中力量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中心。堅持規劃同步,推進交通、能源、生態、環境、信息等共建共享,力爭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堅持加快「一點一線」其他地區發展,提升資源承載能力,挖掘發展潛力,重點發展具有優勢和競爭力的產業,壯大區域整體發展實力。

  加大湘西地區的開發力度。注重環境保護,加強生態建設。着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產業深度開發和集約發展,確保第一批產業項目按期竣工投產,抓緊籌劃第二批產業建設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吉首至懷化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按期完成湘西自治州50年州慶建設項目。堅持以湘西自治州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堅持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優先啟動湘西地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培育沿線環湖地區新的經濟增長帶。充分利用洛湛鐵路、高速公路沿線和環洞庭湖地區的區位、交通、資源、勞動力等優勢,發揮長株潭對沿線環湖地區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加快培育現代物流、產業配套等生產性服務業,布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工程,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

  促進城市化發展。以實現城鄉良性互動、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着力提高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聚集能力和輻射能力。發展長株潭城市群,培育其他市州中心城市,發展壯大小城鎮。積極推進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和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充分運用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有關政策,加快發展老工業城市。以產業發展支撐城市擴容提質,帶動人口集聚,促進城市加快現代化發展步伐。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進一步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引導各縣市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非公有制經濟、開放型經濟和勞務經濟。發揮縣城的經濟輻射作用,支持辦好一批縣域工業園區,引導各類企業向園區集中,培育優勢產業。深化擴權強縣改革,加快建設和提升一批經濟強縣。

  促進老少邊窮庫區發展。抓住國家對中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可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機遇,進一步加大對老少邊窮庫區的扶持力度,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助政策,採取貸款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開發一批使老少邊窮庫區農民直接受益的產業項目,逐步建立促進老少邊窮庫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儘快改變老少邊窮庫區的落後面貌。

  (四)有效引導投資增長

  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有效擴大投資,力爭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800億元。

  加強重點工程建設。着力建設一批牽動全局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社會事業重大項目,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力。基礎設施方面,着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抓好益陽電廠二期、華潤鯉魚江B廠、黑麋峰抽水蓄能電站、托口電站、銅灣電站、柘溪電站擴機、城鄉電網建設等續建工程,開工建設長沙電廠,加快煤礦安全改造和重點礦區建設,抓好冷水江、漣邵、白沙等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着力提升交通樞紐地位,建成邵懷、懷新、醴潭高速公路,加快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改造步伐,加快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和常吉、邵永、張花、吉茶、衡炎等高速公路建設,爭取開工建設常安、永藍等高速公路和城陵磯港區一期工程。着力完善城建設施體系,實施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工程、地級城市主幹道及快速環道、城鎮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等項目。着力構築信息高速平台,加快移動、電信、郵政設施的改擴建。優勢產業方面,力爭在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上有所突破,繼續抓好長豐汽柴油發動機、晟通鋁板、泰格林紙一體化、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確保湘鋼技改、長沙和常德煙廠聯合工房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郴州數字視訊產業基地、株冶集團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社會事業方面,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城鄉基層衛生設施、民政公益服務設施、湖南報業文化城、金鷹卡通科技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重視建立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機制,有效擴大信貸投入;大力拓展資本市場,加強與金融、證券和保險機構的聯繫,引進風險投資基金,推進更多企業上市融資,力爭今年在金融市場融資1000億元。培育多元投資主體,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形成內有活力、外有引力的社會投資增長機制,力爭引進外資28億美元以上、內資1000億元。

  (五)努力擴大消費

  充分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拓寬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活躍消費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進一步開拓消費市場。構建合理有效的收入增長和分配機制,加強城市低收入階層救濟,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教育、醫療服務體系,提高消費能力,增強消費信心。加快推進消費結構升級,合理引導住房、文化、汽車、通信等消費,培育旅遊、健身等新的消費熱點。努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優化消費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大力提升消費性服務業。適應生活方式轉型和消費需求升級,努力提高服務層次,壯大商貿、餐飲、社區服務以及養老服務業。合理規劃城市商業網點,改造提升大型綜合商場,積極發展連鎖、超市、大賣場等新型流通業態,活躍城鄉流通。培育湘菜品牌,拓展湘菜市場。增加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房供應,控制高檔商品房,搞活二手房市場,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充分發揮湖湘文化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鮮明的優勢,以國際化視野謀劃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和落實文化產業政策,扶持壯大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動漫遊戲、文化娛樂、體育等產業,鼓勵發展設計、策劃等創意產業,建設文化產業基地,拓展特色文化品牌,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優勢文化產品,推向全國,走向世界。突出抓好旅遊支柱產業,以增強配套能力和提升服務功能為重點,加快旅遊交通、旅遊產品和管理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延伸旅遊產業鏈,強化境內外市場促銷,提升完善觀光旅遊,加快發展休閒度假和專項旅遊,提高旅遊業的綜合效益。重點培育以韶山為重點的紅色旅遊,以張家界為龍頭的生態旅遊,以長沙、岳陽、衡山、炎帝陵、舜帝陵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遊,以湘西地區為重點的民族民俗風情旅遊。

  (六)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推動又好又快發展、富民強省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紮實的工作,加快構建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深化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改革。着力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力爭今年基本完成。繼續抓好轉制搞活、關閉破產工作,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着力解決好改革中的遺留問題。堅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大力發展各種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國有企業人事、勞動、分配製度改革力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健全授權經營、經營業績考核等制度,積極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加大對縣市轉移支付的力度,認真做好所得稅政策調整和增值稅轉型擴大試點的相關工作。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和支持國際性金融企業到湖南設立分支機構。以完善市場功能為重點,統籌協調、銜接配套,加快土地、技術、勞動力、資本、產權等要素市場改革,提高市場化程度。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國家和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上一視同仁、政務上優質服務。特別是重點扶持自主創業、就業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業,加大信貸和財稅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體系。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收購、兼併、受讓國有企業股權,積極推動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走科技型、外向型和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的發展道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政策,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大力推進全民創業,鼓勵和引導有實力、懂技術、會經營的湘籍人士回湘創業,建設家鄉。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靠優良環境、優勢產業、優質服務擴大招商引資,堅持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並重,堅持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和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海外智力並舉,突出引進重大戰略投資合作項目,着力推動世界500強、港澳台大企業、中央大型企業和國內大型民營企業來湘投資。圍繞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產業投向引導,開發、儲備和推出一批優質資產、優勢項目,實現引資領域向三次產業全面拓展,更多地吸引境內外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強化園區在招商引資中的平台和載體作用,圍繞優勢產業推進產業鏈招商,實現單個項目招商、產業和行業招商並舉。改進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推動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做大做強。加強對招商項目的跟蹤、推進和落實,努力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加強口岸建設,提高大通關效率。認真辦好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論壇和第三屆湘台經貿合作高峰論壇。

  提高經濟的外向度。深度挖掘傳統出口市場潛力,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機電和農產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加快形成以品牌為龍頭的出口產業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擴大有效進口,加大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省內短缺資源。扶持加工貿易,辦好郴州出口加工區。爭取長沙進入國家服務外包試點城市。加快實施「走出去」步伐,加強農業科技、第三產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跨國經營、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積極參與中非、中國-東盟農業合作,在商務部支持下,承建馬達加斯加等國「雜交水稻開發示範中心」。積極應對入世過渡期基本結束的形勢,增強處置貿易爭端的能力。

  全力推進區域經濟協作。充分發揮我省貫通南北、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全方位參與區域協作,加快引萬商入湘步伐。主動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在農業、能源、交通、勞務等領域的合作,構建產業轉移承接平台,建設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依託長江的交通運輸優勢,加強與長江流域各省市的經貿聯繫,加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合作步伐。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資源、產業整合和物流市場網絡建設,促進區域聯動協作。尤其要重視長株潭城市群與泛珠三角、長三角區域內城市群的經濟合作。加強與西部省份的經濟交流和合作,積極拓展西部市場。

  (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堅持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集約用地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約束性目標。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重要紐帶,積極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建立有利於循環經濟的自主創新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認真抓好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等3個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探索規律,創造經驗,發揮示範作用。積極爭取永興再生資源產業園、湘鋼、漣鋼等進入國家第二批試點計劃。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約優先的方針,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發展高效清潔能源,優化用能結構。積極開發和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加大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着力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抓緊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和百家企業節能行動。加強建築節能,強化商業和民用、公用節能,抓好服務行業節能,推進政府機關節能。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快建立反映能源稀缺程度、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

  保護和合理開發資源。推進資源整合,優化開發布局,加強資源綜合開發管理。整頓規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依法關閉非法采、選礦山企業,實現有限、有序、有償開發。加大稀缺資源、戰略性資源的勘探力度,提高資源保障和基礎支撐能力。完善水資源規劃和統一管理,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節約保護。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大城鎮建成區改造挖潛和閒置土地回收處置力度,盤活存量土地,依法合理開發荒地、坡地,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嚴格實行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和財稅、價格等經濟槓桿,促進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治理洞庭湖和湘江為重點,集中整治工業、礦山污染,突出抓好重點工礦區域污染治理。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嚴格森林、濕地、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繼續抓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抓好洞庭湖區、四水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建設。建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和補償機制。嚴格執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健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和檢查制度,依法限制能耗物耗高、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嚴格環境執法,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狀況信息,嚴厲處罰違法行為。

  四、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步伐。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穩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規範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推動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健全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完善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加大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全面推行學校收費公示制度,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利用各類人才資源。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整合科技資源,重視基礎研究,加強科技攻關,推動碳/碳複合材料和幹細胞等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優化創新環境,重視培養科技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強公共衛生工作,完善公共衛生保障及運行機制。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力度,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推行醫療機構醫藥費用監測公告制度,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切實抓好藥品、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加強藥品、食品監管,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保障藥品、食品安全。認真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落實獎勵扶助制度。加大公益性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建設一批公共文化重點工程,抓好基層文化建設,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備戰奧運會,發展壯大體育產業。

  着力解決民生問題。堅持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工作。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面,建立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多層次優勢互補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兩個確保」,規範完善城市低保,落實農村五保戶供養、城鎮困難群體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完善特困戶救助、災民救助等制度,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和群眾互助公益活動。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減少貧困人口數量。繼續着力解決土地徵收徵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涉法涉訴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今年,全省要集中力量繼續辦好惠及廣大群眾的8件實事。健全覆蓋全省農村的公路網絡,建成縣到鄉鎮公路1500公里,鄉鎮到村水泥(瀝青)路18000公里;健全覆蓋全省農村的通信和流通網絡,解決1000個自然村通電話,建設5000家標準化鄉村農家店;實施覆蓋全省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確保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除率100%;健全覆蓋全省農村的衛生服務體系,新建、改造鄉鎮衛生院450所,在98個縣(市、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覆蓋全省城鄉的污染治理體系,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44%和50%,新建農村沼氣池15萬口,解決150萬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完善覆蓋全省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城市「低保」資金按規定標準撥付到位100%,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建、擴改建鄉鎮敬老院200所;健全覆蓋全省城鎮的就業和社會保險體系,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5萬人,積極幫助2.2萬多戶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新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0萬人;實施覆蓋全省的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發放、部分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扶助金發放和符合條件的再生育夫婦施行出生缺陷干預到位率均達100%。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嚴格執行其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充分聽取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政協委員的提案。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他們的監督。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認真執行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切實做好對台、僑務工作。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的愛國統一戰線。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發揮社會自治功能,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規章質量。嚴格依法行政,規範行政執法。加強普法教育,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

  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深化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的宣傳教育。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的正確導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把握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培育和諧精神,樹立和諧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範、價值取向,為加快富民強省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積極開展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單位、和諧鄰里、和諧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寬容友愛、和諧相處的人際關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強化社會管理和建設。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建立健全社會預警、矛盾調處、權益保障等機制和制度;不斷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制,依法及時合理地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運用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社團、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完善防控體系,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房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加強治安重點地區的集中整治,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偷、騙稅等經濟犯罪活動。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種敵對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加強煤炭等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進一步打好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深化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特種設備等行業的安全專項整治,抓好交通和消防安全工作。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預防和減少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支持國防現代化建設。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加強人民武裝、人民防空、交通戰備、武器裝備和國民經濟動員建設,提高平戰轉換能力。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和軍民共防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重視做好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工作。積極支持駐湘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捍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提供堅強保障。

  五、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轉變職能、權責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努力建設施政科學、行為規範的服務型政府。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調整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大力推進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健全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積極開展院士專家諮詢活動,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擴大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多、更好、更優的公共服務。狠抓優化環境各項措施的落實,以改進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為重點,切實加強政務、法制、市場和人文環境建設,着力營造讓一切投資者、創業者安心創業、放手發展,讓一切創業活力充分迸發、社會財富充分涌流的發展環境。

  努力建設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接受監督,實現決策、執行、監督適度分離又相互協調。加強行政立法工作,落實執法責任制,實行行政問責制,完善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和補償等制度,切實將行政權力運行納入法制軌道。加強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進一步規範政府行政行為。

  努力建設信守承諾、人民信賴的誠信政府。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增強公務員的誠信意識,堅持誠信辦事、誠信服務,取信於民,為全社會樹立誠信表率,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廣泛推行承諾制,建立政府服務公開承諾、限時辦結的服務方式,樹立有諾必踐的政府形象。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的監督檢查,認真處理違法行政、有諾不踐等問題。拓展和規範政務公開,嚴格公開程序,增強透明度,擴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保障人民群眾的表達權和監督權。

  努力建設務實高效、清正廉潔的責任政府。用創新的思維謀發展,用改革的辦法促和諧。加強政府機關效能建設,改革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機制,實行績效評估,做到講真話、干實事、高效率。改進工作作風,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做到工作落實、制度落實、責任落實。鼓勵謀事幹事,鼓勵創新創業,弘揚敬業精神,以優良的政風帶動民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着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建立健全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長效機制,加大對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領域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的專項鬥爭,治理和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提高公務員的政治素養、科技素養和業務能力。關心愛護基層幹部,完善基層幹部激勵機制,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支持和鼓勵基層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各位代表:

  我們已邁上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湖南、加快富民強省的新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第九次黨代會的部署,開拓進取,奮發向上,艱苦奮鬥,紮實工作,不斷開創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