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一年的工作回顧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克難攻堅,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力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2008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3.2億元,增長12.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超億元,達到1.002億元,增長24%,支出8.77億元,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4.8億元,增長25%,利潤突破5億元,增長41%。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37.8億元,增長18%。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7.9億元、24.6億元和20.7億元,分別增長6.3%、15.8%和15.2%。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1.9億元,增長17%;萬元GDP能耗下降4.7%。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0%提高到72%。

——三大需求持續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增長2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2.6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5億元,增長23%。外貿出口107萬美元,增長149%。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新增就業5194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46元,增長16.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36元,增長14.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1億元,增長23%,人口出生率10.8‰,控制在市定目標以內。

2008年,縣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壯大工業經濟

2008年,我們繼續堅持「工業強縣」戰略,擴張工業總量,推進提速增效,工業經濟取得較快發展。一是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2家,較上年新增13家,實現增加值14.8億元,同比提高2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92%,同比提高20%。全年用電總量達到2.02億度,較上年增長25.3%,增幅居全市八縣兩區第一位。二產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6.3%上升到38.9%,提高了2.6個百分點,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二是工業產業支撐力進一步增強。緊緊圍繞釀酒業、造船業、紡織業、家具及楊木加工業、糧油加工及食品業、畜禽加工等六大優勢產業,加大了對骨幹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年新上50萬元以上改擴建項目46個,完成投資2.8億元。烏龍酒業擴建、天宇禽業擴建項目進展順利,川大紡織一期工程、萬和紡織二期工程、環宇節能建材和大地汽車內飾件項目建成投產,金豫南粉業二期擴建完成投資2650萬元。江淮船業全年造船274艘,實現產值6億元。烏龍酒業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增長20%;天宇禽業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增長10%。骨幹企業的規模、效益得到同步提高,呈現出較強的帶動作用。三是工業園區集聚力進一步增強。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服務的要求,以提高基礎設施承載力、產業聚集配套力和招商引資吸引力為目標,加快建設桂花崗工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已進駐企業12家,全年完成投資4.6億元,工業產值6億元,實現利稅5000萬元。固城、新里、張莊三鄉鎮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老企業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他鄉鎮也掀起建園區抓工業的熱潮,如趙集鄉已完成工業園區道路建設任務。四是非公經濟加快發展。去年全縣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33億元,同比增長28%,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長到52.3%,非公經濟個數發展到1.65萬個,比去年增加933個,增加就業1.2萬人。各鄉鎮通過創新招商引資的方式和內容,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辦法,提高了招商吸引力,一批民營工業項目落地我縣,為全縣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發放種糧直補和農資直補6351萬元,水稻、小麥、油菜良種補貼1084萬元,退耕還林補貼575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262萬元,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25萬畝,理賠水稻保險金110萬元,落實能繁母豬補貼150萬元,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去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53.2萬噸,增長1.8%,農業生產連續第5年獲得大豐收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去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4506萬元,其中,通村公路完成投資999萬元,修建通村公路48公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700座,全縣農村沼氣用戶超過7000戶。認真做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工作,建成標準農家店83家,落實農民購買家電補貼77.5萬元。投資60萬元,恢復重建村衛生室60個。投資850萬元,對17個重點貧困村進行了整村推進扶貧,完成脫貧人口2.4萬人。投資620萬元,實施張莊項目區農業綜合開發,開發面積1萬畝;投資360萬元,在蘆集鄉建設高標準農田1.6萬畝。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又解決1.79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繼續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完成了88個行政村和縣農場2個分場的村莊建設規劃編制任務,至此,歷時3年的全縣289個行政村和縣農場5個分場的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為推動全縣農村村莊建設由「無序」 轉向「有序、科學、合理」奠定了基礎。淮干灘區災後重建二期工程紮實推進,安置工程的進度在全市有災後重建任務的4縣2區中名列前茅。啟動實施了「鄉鎮防汛除澇設施維修、新建、管理五年規劃」,縣財政克服資金緊張的困難,擠出資金200萬元,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將資金補貼到積極性高、主動性強的鄉鎮所維修、新建、管理的防汛除澇項目上,較好地調動了鄉鎮建設管護防汛除澇設施的積極性。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全縣各類配套農機具達到3.4萬部,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漁業、林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目前,全縣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發展到2056家,「小區+協會+農戶」養殖模式加快發展,畜牧經濟合作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全縣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9%。全縣漁業產量產值穩步提高,水產品產量超過8000噸,較高質量地完成全縣漁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繼續開展林業生態縣建設,圓滿完成全國森林資源連續調查工作,完成造林1.9萬畝,新建苗木花卉基地500畝。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稅收、信貸、用地、用電等各項優惠政策,培育形成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9家。勞務經濟進一步發展。全面啟動勞動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繼續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不斷開拓勞務市場,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轉移就業22.5萬人,其中涉外勞務102人,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加快推進城鎮建設

以「六城聯創」為抓手,加快推進新老城區和鄉鎮中心集鎮建設,全面提升城鎮建設水平。一是深入開展「六城聯創」。進一步完善了「六城聯創」長效機制,堅持實行縣級幹部包路聯片責任制,通過廣泛宣傳、全面發動、領導帶頭、強化責任等措施,激發了全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縣財力較緊的情況下,加大對縣城的基礎設施投入;各職能委局和城關鎮、欄杆鎮積極行動,責任單位和社區齊抓共管,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9%,衛生狀況大為改觀,順利通過了創建園林縣城市級驗收、創建衛生縣城省級驗收。各鄉鎮把「六城聯創」工作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狠抓中心集鎮的硬化、亮化、綠化和淨化工作,中心集鎮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二是進一步強化規劃權威。按照建設「水景生態園林縣城」的發展定位,堅持規劃先行,先規劃,後建設,堅持拓展規模與提升品位、新城開發與舊城改造、功能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狠下心,硬起手,嚴厲查處違反規劃的人和事,確保城市建設按規劃實施。三是加快重點工程建設。縣城路網框架建設、新高中、工業園區、教育園區、淮河公園和5條景觀大道街景建設等一批重點工程取得不同程度進展,基本完成年度目標。四是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嚴格依法用地,認真開展了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36起,拆除各類違法建築30多處,進一步規範了房地產市場秩序。

(四)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項目實施進展順利。縣工業園區去年新進駐項目6個,園區投資達到4.6億元;淮河大橋接長、淮河航運碼頭、教育園區、淮河博物館、縣人民醫院搬遷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川大一期、萬和二期、環宇節能、大地汽車內飾件等一批續建項目建成投產;金豫南二期、富貴糧油、龍達麻紡、龍海雨布等項目已完成大部分建設任務,有的項目已開始試投產。市定我縣5個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已完成投資1.22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跑項爭資成效顯著。農村沼氣、安全飲水、災後重建、縣鄉公路等一批項目得到批覆,共爭取上級扶持資金2.5億元。搶抓國家加大投資、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機遇,縣政府多次召開項目工作專題會議,研究項目申報和爭取工作。通過上下努力,共篩選項目200多個,並把其中的36個項目作為2009年度的重點項目,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取得了一些實質性進展,為今後的發展積蓄了後勁。

(五)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各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加大了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規範改制企業運作,幫助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文化、商貿、公用事業、水利等單位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全面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規範部門預算管理,完善投資評審程序,提高政府採購質量和效益,農村合作銀行籌建工作有序推進,郵政儲蓄銀行組建成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6個。組建城市綜合執法局,有效改善了城市管理狀況。事業單位人事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縣農場「兩田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積極參加第3屆中博會、「5+2」經濟合作論壇和第16屆信陽茶文化節,與客商簽約項目8個,簽約投資5億元。全年外貿出口完成107萬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33萬美元,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六)努力建設和諧社會

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拓寬了就業領域和渠道,努力創造就業崗位,2008年,城鎮新增就業519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16人,安置就業困難對象7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689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6萬人、3.2萬人、3.9萬人和1.3萬人。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連續兩次提高補助標準,城市低保月補助金額提高到125元,農村低保月補助金額提高到50元,低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全年發放城鎮低保資金1440萬元,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055萬元,惠及全縣近3萬困難人群。落實農村「五保」供養資金624萬元,發放救助金109萬元,救助春荒階段特困群眾5.9萬人;按照每間1500元的補助標準,幫助重建年初雪災倒房127間。進一步完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啟動實施,去年參保人數3.75萬人,位居全市前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發展,參合農民50多萬人,參合率85.8%,比上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去年,全縣共補償參合農民15萬人次,補償金額3818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減少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94.7萬元。認真抓好手足口病防治和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嬰幼兒篩查救治工作,全縣無死亡病例。建設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啟動廉租房建設,緩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事業。全年實施各類科技計劃12項。全年財政對教育的支出達2.6億元,同比增長31%。落實「兩免一補」資金7024萬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1.2萬人次。投資952萬元,新建改造校舍2.6萬平方米。教育園區開工建設,一期項目建設順利,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圍繞「讓淮河文化鑄就淮濱」這一主題,認真研究挖掘淮河文化的豐富內涵,並結合我縣實際,完成了總體規劃設計,淮河博物館、走讀淮河、孫叔敖廉吏文化、期思蔣氏根親文化等一批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資源發掘利用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和諧淮濱建設紮實開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排查整治活動,事故起數大幅度下降。成功組織了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民主選齊配強村委會班子,村兩委班子的雙強作用進一步發揮。積極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集中解決一批易引發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苗頭隱患,國家重大活動、重大節假日及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未發生赴京赴省上訪案件,沒有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平安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7件、政協委員提案105件,辦理質量進一步提高。全面推進「兩轉兩提」,嚴格落實「五禁止」、「十不准」規定,加強重點專項資金、重大投資項目、重點部門的審計監察工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紮實推進。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成效顯著。統計、人事、編制、人防、物價、食品藥品監督、質監、環保、工商、稅務、氣象、民族宗教、外事、科協、對台、僑務、史志、消防、殘聯等各項工作進一步推進,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充滿挑戰,在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我縣經濟社會建設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一心、努力奮鬥的結果,凝聚了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人武官兵、駐淮武警、政法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淮濱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差距,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對我縣影響日益加重。國際金融危機正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給象我們這樣企業規模普遍小、技術含量普遍低、名牌產品普遍少、工業化水平依然較低的縣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眼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已導致我縣部分產業和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產品滯銷、價格下滑、盈利能力降低。農業抗災能力仍然不強。我縣沿河窪地多,占耕地總量的43%,目前,河道防洪標準只有10年一遇,圩區除澇標準不足5年一遇,而且不少排澇閘站年久失修,功能衰減,汛期極易發生洪澇災害;乾旱年份的抗旱灌溉能力也十分有限,農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飯。財政和金融資金約束突出。財政支出壓力一直很大,難以滿足公共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企業貸款難、產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沒能很好解決。政府職能和作風轉變還不到位。少數部門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不強,個別幹部作風浮漂,服務發展和應對危機的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和總體要求

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未見底,仍在繼續擴散和蔓延,全球經濟增長減速與我國周期性調整因素疊加重合,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還在增加,經濟下行趨勢日益明顯,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今年1月份我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消費需求仍然不旺,作為市場先行價格指數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3%,價格跌幅進一步加深。外部需求的減弱,勢必會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大壓力。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我縣經濟運行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形勢不容樂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面臨更大困難。但是,我們更要看到,在嚴峻形勢下也有很多積極因素,在不利環境中也有不少有利條件。一是從宏觀層面看,我們面臨難得的政策機遇。目前,我國仍處於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央正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三農」投入力度,有利於我們爭取到更多支持、更多項目,解決長期以來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省委、省政府支持信陽試辦新農村特區的優惠政策,有利於我們先行先試,加速推進新農村特區建設步伐;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有利於推動我縣企業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和沿海發達地區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上的比較優勢,有利於我們承接產業轉移,有利於我們擴大招商引資,實現借力發展。二是從產業扶持方面看,我們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加快產業發展上,國務院最近出台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構建「三大體系、一個載體」,我們的幾大產業和工業園區進入支持範圍,必將有力促進我縣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和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在擴大投資上,省里提出實施「8511」投資促進計劃,為我們爭取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拉動經濟增長提供了保障;在穩定糧食生產上,全面啟動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我縣104萬畝的中低產田已納入規劃中,並於今年起逐步實施,有利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是從自身條件看,我們具備了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奮力趕超,我們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綜合位次從2005年的全省倒數第一(108位),提升到2007年的全省第75位,這不僅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促進了在思想觀念、發展環境、幹部作風等方面的顯著變化,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體制、政策上的差距在縮小,區位、交通、資源、環境、市場及要素成本等優勢在上升,縣域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四是從當前發展態勢看,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今年元月份,我縣用電量達到1869萬千瓦時,在全省同比下降10.9%的形勢下,我縣上升了27.5%,增幅居全市第1位,超過全市平均上升17%的增幅;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較上年末淨增2.2億元,同比多增1.7億元;財政收入保持正增長,增幅達到46.2%,居全市第3位。這些經濟指標逆勢上升,表示我縣經濟發展態勢仍然向好,內在動力和活力依然強勁,我們應對挑戰、克服困難、逆勢發展依然具備良好條件。

各位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九次全會、市委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防冷消滯、保暖促長」,着力「應挑戰、抓機遇、擴內需、保增長、促轉型、打基礎」,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社會建設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加快魅力淮濱建設步伐。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速力爭達到1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控制在2000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25噸以內。

為了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今年政府工作要努力把握好以下五點:一是必須咬定發展目標不放鬆。目標是年度工作的標尺,是要堅決完成的下限。目標既定就要緊咬不放,認真執行,要月月緊逼,月月督查,確保年度目標按時按量完成。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發展目標,加快推進「三化」進程和魅力淮濱建設,在應對當前危機和促進長遠發展實踐中,始終做到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努力突現淮濱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必須拉高標杆不放鬆。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劇的不利情況,要迎難而上,拉高工作標杆,用工作的高標準實現工作的高目標。要善於在危險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開拓思路,用好國家的政策導向,在危機中實現超常發展、跨越發展。三是必須緊盯項目不放鬆。淮濱要加快發展,項目建設是最重要的載體和抓手。各項目相關責任單位要充分利用國家增加投資、擴大內需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各司其職,繼續加大項目招商和跑項爭資力度,加強項目儲備和推介,積極和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對接,確保已申報的項目在淮濱落地。四是必須突出特色不放鬆。紮實推進「讓淮河文化鑄就淮濱」工作,充分利用淮濱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資源條件,做大做強釀酒業、造船業、紡織業、家具及楊木加工業、糧油及食品加工業、畜禽加工業等現有的特色優勢產業板塊,加快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特色產業群、產業鏈的形成。五是必須堅持創新不放鬆。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保增長、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新農村特區創建、金融體系創新、企業戰略重組、統籌城鄉發展、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積極實踐,大膽嘗試,形成新思路,制定新舉措,建立新機制,取得新成效。

三、今年必須做好的重點工作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突出新農村特區試辦。以新農村特區試辦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徐光春書記在信陽代表團講話精神,以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改革、農業發展為目標,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努力推動我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一是創新新農村特區試辦的理念。試辦新農村特區是當前促進信陽市農業發展的重要命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央涉農部委和理論政策研究部門的熱情幫助,現正在積極向國務院申請創辦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上下邊申創邊先行先試,試出更寬的路子,試辦出典型,探索出經驗。根據我縣縣情,着力在五個方面下功夫試辦:一是在土地流轉方面試出更寬的路子。土地流轉,國家有政策,群眾有要求,是大勢所趨。按照中央關於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要求,加快推進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所建設,試點鄉鎮要加強宣傳發動,認真組織實施,並及時總結試點成果逐步在全縣推廣鋪開,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產出率。二是在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方面試出更寬的路子。這項工作在我縣幾個鄉鎮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今後要通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使我縣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壯大,檔次不斷提高,服務功能和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機制,努力實現千家萬戶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三是在農業產業化小區建設及產業化經營方面試出更寬的路子。 在農業產業化小區試辦上,以固城、新里、張莊為先行先試的試點,集中精力、集中物力、集中時間,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試出經驗,試出成效;在產業化經營上,重點圍繞弱筋小麥、生豬、肉雞、楊木、紅薯等農業產業,加快產業化進程,培植壯大金豫南粉業、富貴糧油、天宇禽業、永鋒木業、曙光粉業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加快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畜禽規模養殖小區,有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四是在農村金融方面試出更寬的路子。金融活,則百業活。按照中央1號文件關於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的要求,加快推進我縣村鎮銀行籌建工作步伐,加大扶持和吸納各方資金建立農業產業投資擔保機構;營造金融生態環境,鼓勵支持各金融機構盡最大能力服務農業產業和農村事業,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服務,不斷擴大農村消費信貸市場。五是在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方面試出更寬的路子。有效整合教育、社保、農業、扶貧等培訓資源,切實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授予更多的農村勞動力一技之長,使他們能夠儘快的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農業轉移到二、三產業。二是夯實新農村特區試辦的基礎。要立足我縣旱澇災害特別是澇害頻繁的縣情實際,充分利用國家建設糧食安全戰略核心區的政策機遇,重點做好河道治理、沿河窪地治理、水庫除險加固、水毀工程修復、防汛道路、堤防加固等項目的爭取工作,進一步提高防洪除澇能力和農業抗災能力。積極爭取並切實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努力增加旱澇保收田面積。進一步做好農業保險工作,保障農民收益,化解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農業支持保護和補貼政策,保證財政對農業投入增幅高於經常性收入增幅,大幅度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積極做好鄉村債務化解工作,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以不低於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確定村幹部基本報酬,逐步解決好村幹部養老保障問題。三是探索新農村特區試辦的途徑。立足我縣農業資源實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穩步提高優質特色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圍繞生豬、肉雞、山羊、白鵝等優質畜禽養殖,加快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區,今年每個鄉鎮至少要規範建成2-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繼續做好秸稈養羊續建項目申報工作。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水面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着力推進兔子湖、方家湖水庫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建設。依法強化林木資源管護,完成2.8萬畝植樹造林任務。繼續抓好農作物新品種引進推廣、農業適用技術示範推廣、以水稻插秧機為重點的農機推廣等項工作。針對農民工就業困難加劇、部分農民工返鄉回流問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增公益性就業崗位要儘量多使用農民工,認真做好農民工返鄉轉崗技能培訓,積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從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諮詢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突出發展工業經濟。繼續把發展壯大工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全力推進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努力實現工業小縣向工業大縣的跨越。一是着力打造優勢企業。 圍繞已形成的支柱產業,以江淮船業、烏龍酒業、天宇禽業、川大紡織、萬和紡織、大地複合材料、金豫南粉業、富貴糧油、光明家具、永鋒木業等企業為重點,引導企業轉換機制,加大投入,加快技改,擴大規模,調整結構,培育品牌。儘快完成金豫南粉業擴建、富貴糧油擴建、川大紡織二期工程、龍海雨布、龍達麻紡、馬集110千伏輸變電站項目掃尾工程。加快金淮河繅絲擴建、榮成印務、洪燕金屬製造、怡利達食品項目建設步伐。儘早開工建設聯統國際楊木加工、天宇禽業擴建、烏龍酒業年度擴建、淮濱220千伏變電站、造船工業園二期建設等項目。二是着力完善發展平台。繼續推進縣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隨着我縣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入駐縣工業園區的企業不斷增加,已經建成的1.5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已不能滿足我縣工業發展的需要,在堅持工業園區准入條件、節約集約使用工業用地的同時,要儘快啟動3平方公里的縣工業園區二期工程建設,高標準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拓展我縣工業經濟的發展平台。 幫助鄉鎮工業園區加快發展。三是着力打造一流環境。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小企業創大企業的社會氛圍,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經營規範的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嚴格落實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各項規定,加大「五禁止」、「十不准」督查力度,落實服務事項「一周辦結制」和「全程代辦制」,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一視同仁地為各類企業搞好服務,着力打造制度公開、政策透明、審批便捷、辦事高效、服務配套、監督健全的工業發展「綠色通道」。狠抓各項涉企優惠政策落實,嚴肅查處干擾破壞企業發展的人和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做大做強。

(三)突出抓好項目建設。進一步強化「抓經濟就要抓投入、抓投入就要抓項目」的思想,繼續把項目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搶抓國家和省市應對金融危機、加大投資拉動的政策機遇,切實抓好項目的爭取和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項目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一是切實加強對項目工作的領導。繼續實行縣處級幹部聯繫重點項目制度,進一步強化聯繫領導、責任單位、項目法人、建設單位四個方面的責任,積極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二是狠抓項目督查。以項目建設五項制度的落實情況為重點(招投標制、項目法人責任制、竣工驗收制、項目監理制、財務核算和工程審計制),繼續抓好在建重點項目的督查,以督查促進度,以督查保質量,隨時掌握情況,針對存在問題,及時跟蹤解決,確保重點項目按時限要求如期完成。儘快完成S216線張莊至王店段道路升級改造工程;儘快完成淮南四鄉鎮循環路升級改造工程;積極支持京九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積極配合完成淮河淮濱至三河尖段航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年度工程計劃,積極推進淮河淮濱港口物流園區配套建設,儘早完成淮河大橋接長工程;積極做好公鐵水一體化項目的爭取和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做好羅阜高速公路和淮濱至固始高等級公路淮濱段的前期準備工作。三是加大力度跑項爭資。認真分析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抓住國家今年加大項目投資機遇,在去年項目申報爭取工作基礎上再進一步,盯緊已篩選確定的重點爭取項目,完善申報手續,加強項目銜接,儘早落實項目。同時結合淮濱實際,研究論證儲備一批新項目,做到在建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保證項目接續有力,切實增強發展後勁。

(四)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是加大投資、加快發展的有效手段,在今年這一特殊的經濟形勢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必須下大力氣抓緊抓好。完善招商機制。營造招商氛圍,強化招商責任,建立健全招商引資獎勵制度,認真兌現各項招商引資獎勵政策,重獎招商有功人員,激發全縣上下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創新招商方式。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圍繞我縣優勢產業,以培育壯大產業板塊、骨幹企業和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積極謀劃一些新的概念和題材,帶着優勢、帶着項目到發達地區招商引資,爭取再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繼續做好「引進來」工作。充分利用信陽茶文化節、中博會、「5+2」論壇等節會平台,加大宣傳淮濱力度,擴大引資效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大規模向內地轉移的機遇,搭好承接轉移平台,與沿海地區多交流、多合作,主動爭取、主動承接。認真實施好回歸工程,用政策、用情感,讓更多的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成就事業。提高招商實效。 在強力招商的同時,明確專人負責,注重跟蹤問效,服務好招商項目履約落地。

(五)突出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為目標,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着力推進污染減排。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新上一批資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的項目,大力引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積極開展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工作,削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把騰出的環境容量優先配置給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着力促進節能降耗。突出抓好高耗能企業的節能工作,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投入。切實抓好建築節能、政府機構節能以及節能監督和服務體系建設。着力發展循環經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爭取國家有關項目資金。以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木材節約代用為重點,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重點企業,使資源進一步向重點骨幹企業集中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支持天宇禽業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着力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2009年度普查任務和省、市確定的重點區域行業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加大淮南濕地保護建設力度,嚴厲查處城區噪音擾民和鍋爐煙塵污染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加快縣城建成區道路和排水管網建設,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作用,認真抓好城鎮生產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保護好飲用水源,改善人居環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秸稈等副產品和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農產品綜合利用效益。

(六)突出抓好城鎮建設。圍繞「淨、亮、綠、美、硬」,深入開展「六城聯創」,加快開發新城區,提升改造老城區,統籌發展中心集鎮建設,紮實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和嚴格執行規劃。在縣城總規和鄉鎮中心集鎮規劃修編完成以後,縣城和鄉鎮中心集鎮的詳規編制滯後,已經成為影響全縣城鎮建設的突出問題,今年要把城鎮詳規編製作為重點,加大投入,加快進度。同步做好城鎮街景規劃工作,體現淮河文化特色。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嚴格執行城鎮建設「一書兩證」、農村建設「一書一證」制度,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土地修編的對接工作,嚴禁亂占濫建,對違法違規建築,堅決拆除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加快縣城和中心集鎮建設。今年重點抓好一館(淮河博物館)三院(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四園(教育園區、桂花崗工業園區、造船工業園區、淮河文化園)五街(五條縣城景觀大道)和新城區路網建設。完成6條背街小巷改造任務,新建水沖式公廁3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座。積極推進城鎮市場建設。加快鄉鎮中心集鎮建設,完善集鎮功能,提高集鎮承載能力,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輻射、影響和帶動當地新農村建設。切實提高城鎮管理水平。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市級文明城市」為抓手,加大城鎮綜合執法管理力度,深入開展經營、環衛、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加快推進縣城16個社區建設步伐,提高社區管理服務能力,實行精細化管理。堅持全民共建原則,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嚴格兌現獎懲,充分調動廣大居民建設城鎮、維護家園的積極性。把「六城聯創」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定下來,形成制度,堅持下去,真正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着力營造整潔有序、秀美宜居的城鎮環境。

(七)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改革促進發展,以開放帶動全局,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縣屬企業改制,解決好已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加快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大力支持企業合資、合作經營,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重點推進釀酒、糧油、造船、畜禽加工企業與國內外優勢企業深度合作,鼓勵全縣楊木加工及紡織企業強強聯合。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改確權發證任務,為林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實現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目標。繼續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環衛作業、城市園林管護市場化改革步伐。積極推進財稅和投資體制改革。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障、科教文衛、現代科技、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財政支出比例,建立公共財政體系;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壓縮會議、接待、差旅、公車購置和使用等各項行政費用和非生產性費用,各項公用費用壓縮5%。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制和備案制,實行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制度和政府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的監督。認真做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科學制定改革方案,有序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工作。着力提高開放水平。堅持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提升對外開放續擴大出口貿易的質量。進一步優化出口環境,在推進國際標準論證、市場開拓、出口退稅、配額許可證申請、項目申報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和指導,促進我縣對外出口又好又快發展。

(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以改善民生為宗旨,着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不懈地為人民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努力擴大就業。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管好用好各類創業引導資金,支持創業促就業。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改善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解決好各類拖欠工資問題。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貧困農民培訓「雨露計劃」,加快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建設,打造勞務品牌,壯大勞務經濟。完善社會保障。進一步擴大各類社會保障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切實做好農村低保、救災和特困戶救助工作。按時足額發放五保供養資金,繼續抓好敬老院建設,進一步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資建設力度,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5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3萬平方米。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優先發展教育,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積極爭取教育投資項目,加快學校新建改造步伐,提高教育教學設施建設水平。切實加強職業教育,整合教育資源,加快職業教育網絡化建設。積極推進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進一步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切實做好「讓淮河文化鑄就淮濱」各項工作,重點抓好淮河博物館、淮河文化開發區、孫叔敖廉吏文化、蔣氏根親文化建設。加快鄉鎮文化站、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認真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力爭覆蓋面達到80%以上。繼續加快縣級醫療機構和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抓好村衛生室恢復建設工作,幫助鄉鎮衛生院配備基本醫療設備。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重大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紮實開展計生服務創「省優」活動,確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以下,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問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並統籌用好交通、扶貧、農業、以工代賑等各項資金,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新建通村公路100公里,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建管並舉,加大投入,切實做好通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新增沼氣用戶3000戶,再解決1.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切實抓好28個重點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再解決2.2萬農村人口的脫貧和溫飽問題。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標準農家店60個,繼續做好家電下鄉工作。加大農村供電設施建設力度,儘快實施農村電網增容改造工程,改善農村用電質量。加強食品藥品質量和價格監管。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進一步加強生豬定點屠宰和肉品流通市場管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確保全縣人民吃上放心肉。加強食品、藥品價格監測與調控,嚴厲查處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繼續把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當作頭等大事抓緊抓好,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和省市縣制定的各項安全生產措施,繼續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安全專項整治,嚴防發生重特大事故。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真心實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保持對社會黑惡勢力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切實提高全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嚴厲查處「公路三亂」和加重農民負擔行為,認真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食品安全、城區供排水、煙塵污染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完善社會穩定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各類群體性事件和突發事件,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切實加強老幹部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科協、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防教育,積極支持駐淮武警部隊建設,繼續做好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重視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文史等各項事業。加強統計、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

今年,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繼續抓好「雙十工程」建設。

十大項目:1. 開工建設天宇禽業4000萬隻肉雞加工項目,完成年度投資9000萬元;實施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每個鄉鎮至少建成2個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小區。2.加快烏龍酒業產能擴建項目建設,力爭今年產值達到2.8億元。3.建成榮成印務、怡利達食品、洪燕金屬製品項目。4. 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開工建設3平方公里的二期工程,新修3條道路。5.開工建設淮濱220千伏輸變電站工程,完成年度投資8000萬元。6.完成淮河大橋接長工程,完成投資5400萬元;實施淮河航運和淮濱貨運碼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500萬元。7. 建成淮河博物館主體工程,啟動淮河文化開發區建設。8.強力推進縣城新城區路網建設,確保完成年度12.5公里高標準城市道路建設任務。9.實施南部鄉鎮41公里循環路升級改造工程。10.加快推進教育園區建設,完成5棟教學樓建設工程,確保2009年新初中、新職業教育中心招生。

十大實事:1. 紮實做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款物的落實工作;認真抓好1萬畝中低產田、1萬畝標準良田建設和28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工作。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增沼氣用戶3000戶,解決1.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標準農家店60個。3.認真做好農民工培訓轉移就業工作,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計劃、「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全年完成4萬農村勞動力培訓任務。4.切實做好城鄉低保、特困戶救助及五保老人供養工作,為2.1萬城鎮企業、事業單位養老參保人員,生活上服好務,資金上配好套。5.認真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保率、參合率分別提高20%、1.5%;完成縣城「三院」(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遷建任務,確保年底前遷建完畢。6.突出抓好創「省級園林縣城」、創「市級文明城市」、創計劃生育「省優」工作,力爭通過年度驗收 。7.開工建設廉租房2.5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8.強力推進新農村特區試辦工作,試辦鄉鎮要有實質性突破;積極籌建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交易所和農村村鎮銀行。9.完成縣城區6條背街小巷改造任務,新建水沖式公廁3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座,抓好老城區排水系統改造,新修下水道2000米。10.實施淮干灘區災後重建三期工程,遷安災民2387戶、8971人;完成兔子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紮實推進「兩轉兩提」,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創新服務理念,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強化為企業、為基層、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更加關心群眾的疾苦冷暖,更加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切實解決基層困難,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政府的財力、物力更多的投入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上來。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實現所有審批項目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一周制辦結,提高服務質量,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完善考核獎勵辦法,建立健全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激勵多幹事、干成事,懲戒不作為、亂作為。

狠抓工作落實,建設責任政府。建立健全相關部門調查研究提供方案、公共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努力用戰略眼光謀劃發展,用統籌理念推進工作,用市場意識破解難題,使政府的各項決策更加科學,更加順民心、合民意。繼續抓好「五禁止」、「十不准」規定的落實,強化行政問責,嚴明政務紀律,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大力倡導「嚴、細、深、實、快」的工作作風,不圖虛名,不事張揚,拉高標杆,注重實效,兢兢業業干好每一天,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檢驗和群眾評說的業績。

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治縣,深入貫徹《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紮實開展「五五」普法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進全縣行政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堅持從嚴治政,建設廉潔政府。進一步強化執政為民意識,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造福祉。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健全行政權力約束機制。完善部門預算、政府採購、項目招投標、土地出讓、收支兩條線等制度,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發生。進一步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行政層級監督,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切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困難和挑戰阻擋不了淮河兒女闊步前進的步伐,困難和挑戰在淮河兒女面前是完全能夠戰勝的。我們堅信,2009年必定是淮濱人民滿懷豪情、奮發圖強、開拓進取、碩果纍纍的一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搶抓機遇,排難奮進,譜寫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