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史煥立
2014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4月17日在鄧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12年,是鄧州經濟社會發展克難攻堅、成就顯著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困難中勵精圖治,在逆境中奮發有為,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今後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致力穩中求進,綜合實力實現了新提升。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85.4億元,增長10.2%;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4億元,增長2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2.7億元,增長25.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9億元,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6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8131元,增長13.9%;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3.1億元,增長18.7%;各項貸款餘額78.1億元,增長14.4%;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

——狠抓量質同增,工業經濟跨上了新台階。質量效益穩中有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27億元,增長19.1%;實現增加值78億元,增長19.1%;入庫稅收1.58億元。項目引進成效明顯。全年引進固定資產投資超千萬元工業項目108個,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80個、億元以上項目44個。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新開工超億元項目個數比上年增加11個。園區承載能力持續增強。修建主次幹道10條17公里,南二環及南三環東延段等8條道路建成通車;220KV變電站、第二水廠、客運站、綜合服務中心等配套基礎建設工程順利竣工,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5.5平方公里。品牌創建實現突破。「雪陽」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益嘉」地板、「久力健」酒被認定為河南省著名商標;永泰「棉紗」、益嘉「中密度纖維板」被評為河南省名牌產品;河南省雪陽科技院士工作站獲批建立,成為我市第一家省級院士工作站。

——強化基礎建設,「三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21.8億斤,增長2.8%,實現9連增,總產連續6年保持在20億斤以上,再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基礎建設成效突出。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0億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1萬畝、旱澇保收田11萬畝、節水灌溉田5萬畝,農業生產條件和抗災減災能力進一步提高,第12次獲得省「紅旗渠精神杯」。現代農業發展迅速。啟動了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9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5家,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榮獲省級示範社稱號;流轉農村土地15萬畝,累計達到55萬畝,500畝以上規模種糧大戶達到32戶;推廣應用各類先進適用農業技術60多項,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60%。移民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有序推進。認真解決移民安置遺留問題,大力扶持移民創業致富,切實加強移民村基層組織建設,移民安置區大局穩定。全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配套工程同步啟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紮實推進。

——突出建管並重,城鄉面貌發生了新變化。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全年完成投資27.6億元,增長46%。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2%。規劃編製成效突出。全年共編制各項規劃200多項,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啟動了湍北行政服務區、物流園區、商務中心區等規劃,完成了產業集聚區擴規編制和湍河風景帶、雷鋒廣場、鄧國春秋園等重點區域規劃。城鄉建設規模空前。中心城區新建、改建東一環、團結東路等主次幹道14條33.8公里,鋪設輸水管網28.9公里、污水管網15.4公里,建設保障房4020套,新建商品房83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70萬平方米,宜居水平不斷提高。鄉級集鎮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新建改建道路64條,新建專業市場5個、廣場遊園5個,鎮容鎮貌大為改觀。14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展順利,典型帶動作用效果明顯。管理工作全面加強。積極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精心組織「兩爭一迎」工作,大力開展入市口改造、景觀街建設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嚴格規範建設秩序,全市違法違規建築全部停工,正在依法依規分類處理,沿路無序建設也得到有效遏止。

——加大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得到了新改善。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年發放糧食直補等各類補貼資金3.3億元,改造農村危房4900戶,解決農村10.1萬群眾和2.4萬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實現1.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有效。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9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社會保障不斷加強。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100%。城市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助水平達到210元,農村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助水平達到87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省先進。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9%,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100%,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堅持統籌發展,社會事業邁出了新步伐。「三項國策」全面落實。「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創建成功;耕地保護、土地整治工作全國先進;環境保護工作紮實推進。交通通達能力不斷提高。投資7.5億元,新建幹線、縣鄉公路70公里,尤其是高標準建成了城區至渠首快速通道,實現了我市無一級公路的歷史性突破。國民教育健康發展。春風學校主體竣工,致遠實驗學校二期工程、城區三初中、十一小擴建工程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幼教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職業教育紮實推進,被評為省「職教強縣」,「鄧州護士」成為全省新興特色職教品牌。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勢頭可喜。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文化資源共享工作成就顯著,文化茶館建設被確定為國家級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文化軟實力得到大幅提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中心醫院建設工程全面完工,中醫院新院建設進展順利;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第七屆全國農運會象棋比賽組織圓滿,我市被評為「最佳賽區」。精神文明活動深入開展。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風氣、公共秩序顯著改善。平安鄧州建設富有成效。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信訪穩定責任嚴格落實,維護了發展大局,確保了社會穩定。依法行政持續推進。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改進工作作風,政府及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

統計、人事、氣象、檔案、質監、郵政、保險、通信、殘疾人、地方志、僑務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新發展。

一年來的工作實踐,記載了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與科學決策,凝聚了全市干群的聰明才智與辛勤汗水,飽含了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無私奉獻。藉此機會,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幹部群眾,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鄧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人口大市,底子薄、基礎弱、人均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變,前進道路上還存在很多障礙和阻力,實際工作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不優。工業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不強,三產發展嚴重滯後,農業大而不強的現狀沒有得到徹底扭轉,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處於低端化狀態。二是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學、就醫、住房、食品安全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改善民生任務艱巨,信訪穩定隱患較多,社會管理面臨着新的壓力。三是基礎支撐能力不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三次產業缺乏骨幹項目,新引進項目規模不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城鎮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四是要素制約趨緊。資金、土地、市場、人才等要素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阻礙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還沒有得到根本破解。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保持清醒頭腦,客觀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13年重點工作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更是我市加快建設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新的一年,發展機遇前所未有。2013年,中央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穩中求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同時,國家將進一步出台一系列刺激內需及促進外貿增長的政策。隨着政策成效的逐步顯現,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將逐漸明朗。就我市而言,面臨着六大發展機遇。一是我市被國務院確定為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丹江口庫區對口協作方案》已獲國務院批覆,國家有關部委將在政策實施、資金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扶持,受水地區對口協作即將全面開展,省政府也將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加大對鄧州的支持力度。二是作為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國家將會繼續加大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我市在項目爭取上具有明顯優勢。三是省政府對直管試點縣市賦予的先行先試、簡政放權的優惠政策,南陽市委、市政府即將出台的支持鄧州加快發展的意見,將為我們突破發展瓶頸提供有利條件。四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蒙西鐵路、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的相繼開工,不僅強化了鄧州區域中心城市的樞紐功能,拓展了對外交流的空間,而且將加大區域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相關產業發展。五是沿海產業加速轉移,有利於我們發揮勞動力、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實現加快發展。六是通過多年努力,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作風得到了大轉變,敢於擔當,善於運作,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漸成主流,為我市今後大發展、快發展打造了輿論場,聚集了正能量。

新的一年,發展道路充滿挑戰。2013年,全球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經濟發展外部形勢依然嚴峻。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全球經濟低增長和國內經濟增長下行的態勢,實現增速大幅度提高困難重重。就我市而言,有三大差距值得高度警醒,需要奮力縮小。一是與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存在差距。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市到2020年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速必須保持在14%左右,而我們現實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遠遠跟不上全國奔小康的步伐。二是與省對直管試點縣市的要求存在差距。省委、省政府要求直管試點縣市的經濟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做全省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但目前我市GDP增速較低,在省直管試點縣市中排名靠後。三是與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存在差距。鄧州作為《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五個區域中心城市中唯一的縣級市,與其它四個區域中心城市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緊緊抓住、切實用好發展機遇,正視問題,克服困難,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以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推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我們堅信,有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有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完全有條件實現經濟社會穩中求進的總體發展目標,也完全有能力把鄧州早日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美麗家園!

2013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中心,以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糧食核心區、新型農村社區、商務中心區建設為重點,在探索、推進信息化進程中,堅定不移地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四化」統籌科學發展路子,全面開創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為早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01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0.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城鄉居民收入增長9%;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指標任務。

圍繞上述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今年我們將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以建設宜居城鄉為方向,努力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新型城鎮化引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六城聯創」為載體,實行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位一體發展,全面構建「三級」城鎮體系,確保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宜居水平全面提升。

1、高標準編制城鄉規劃。以203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00萬人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提升規劃編制水平。重點編制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細化完善湍北行政服務區、東部商務中心區和教育文化區、南部產業集聚區、西部倉儲物流區規劃及各項專業規劃。加快推進城區及周邊區域水系、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燃氣供應等專項規劃的編制、評審工作。加強規劃銜接和各項建設的關聯性,形成統籌協調的綜合性空間規劃體系,努力提高規劃的覆蓋率和前瞻性,引導開發建設的方向和時序。建立專家評審、群眾參議、政府決策、依法審批、社會公示制度,促進規劃編制的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建設,堅決杜絕沿路無序開發,切實維護規劃的剛性和權威性。

2、大力度推進城鄉建設。在中心城區建設上,投資65.2億元,建設「十大工程」,切實增強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力、吸納凝聚力和服務保障力。一是開工建設以湍河兩岸三縱五橫主幹道、兩座跨河大橋、湍河風景帶為重點的湍北新區;二是開工建設南一環東延段、南二環東延段、南三環西延段、西一環北延南延段、南閣路東延段、緯二路、經二路,改造升級穰城路、交通路、人民西路、團結路(文化路至穰城路段)等城區道路;三是開工建設南水北調城區供水配套工程;四是開工建設鄧國春秋園一期工程;五是開工建設物流園;六是啟動團結中路區域綜合改造和福勝寺景區建設;七是啟動商務中心區建設;八是啟動城市綜合體建設;九是啟動鄧西湖建設;十是完成編外雷鋒團展覽館改造升級和雷鋒廣場建設工程。繼續推進背街小巷硬化、綠化和主要街道亮化、美化,配套建設自來水二廠、三廠供排水管網和停車場、公廁、垃圾中轉站等公共服務設施,有序開展城中村改造,努力改變老城區面貌,滿足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在鄉級集鎮建設上,投資1.5億元,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基本功能,提升檔次品位,優化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增強鄉級集鎮的要素吸附力、資源轉化力和內生增長力。抓住南陽市3年內打造10個小城市的機遇,外爭扶持,內聚實力,儘快把穰東鎮打造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小城市。抓好構林、孟樓、林扒、汲灘、趙集、張村、桑莊等重點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規模和水平,創出特色和優勢,打造區域性中心集鎮,為下一步發展成為小城市夯實基礎。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上,堅持社區規劃、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群眾等各方力量,努力破解土地、資金等發展難題,不斷提升社區規劃、建設、服務、管理水平和產業支撐能力。重點抓好納入南陽市的7個試點和結合我市實際確定的歷史文化名村建設。根據市域空間布局,選擇若干條精品線路,合理布點,分年度集中建設。今年集中打造白東、湍洲、朱營、台灣村、習營五個社區,形成「一線五點」精品線路。按照中心城區建設要求,在加快湍河街道整體推進鄉鎮建設步伐的同時,張樓、裴營、古城、花洲、湍河等鄉鎮、辦事處整合城鄉結合部村組,各自建設1—2個高標準、高檔次、與城區發展相融合的新型社區。

3、全方位加強城鄉管理。努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市,今年建成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旅遊標準化試點市,保持省級園林城市、省級雙擁模範城稱號。完成城市道路命名工作。科學界定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的城市管理職能,全面加強規劃、國土、城管、住建、房管、人防等部門執法隊伍建設,積極推進面向政府、企業、社區、公眾服務的信息化平台及應用系統建設。健全城市管理績效考核、服務監督、綜合協調和責任追究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各層面管理城市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鄉鎮政府所在地集鎮和幹線、縣鄉公路兩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逐步實現管理的常態化、精細化。

4、多渠道抓好城鄉經營。以市建設投資和發展投資兩個公司為依託,培育和壯大具有投資職能的政府投資主體,通過土地儲備、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增強投資實力,營造信用平台。改革城鄉公用事業及其設施建設和運營機制,拓寬經營城鄉的要素運營空間,採用政府主導、社會主體等辦法,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多層次開闢城鄉建設投資渠道。今年重點在湍北新區、鄧西湖、福勝寺、台灣村和團結中路區域綜合改造等工程上先行先試。充分挖掘利用土地資源,努力盤活存量土地,實現土地資產升值,保障城鄉發展需求。

(二)以培育產業集群為主導,努力在新型工業化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工業強市」作為市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戰略,以產業集聚區為平台,強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持續不斷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確保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量質同升。

1、全力推進產業集聚區提檔工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園區5條道路,同步配套供排水、電力、綠化、亮化、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爭取啟動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倉儲、銷售物流園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根據主導產業空間布局,大力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全面提高園區的吸附和承載能力。理順園區管理體制。配強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人員,健全內設機構,加快工商、規劃、國土、國稅、地稅、財政、公安、環保等單位在產業集聚區設立分支機構步伐;探索完善園區管理體制,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託管工作。引導穰東服裝園、構林麵粉園、劉集黃酒園、燕店糧油食品園等鄉鎮專業園區,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全面提升發展水平。支持其它有條件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專業園區,定主導產業,定扶持政策,打造工業板塊,發展塊狀經濟,逐步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明晰園區主導產業布局。產業集聚區東部確定為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區域,中部確定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區域,西部確定為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區域。對已入園但規模小、裝備差、開工不足、效益低下的企業逐步實行「騰籠換鳥」,優化資源配置,力求主導產業布局合理、重點項目擺放有序、關聯企業高度集聚。提高項目入駐門檻。除個別高新技術項目和知名品牌企業外,進入園區的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必須達到1億元以上,畝均投資強度必須達到233萬元以上,畝均年納稅必須達到5萬元以上,並且必須符合我市主導產業發展要求。投資規模不足1億元但和主導產業配套或相關聯的項目,按照產業布局擺放在標準化廠房內。其它項目根據類別擺放在鄉鎮專業園區。

2、全力推進主導產業升級工程。緊緊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擬定招商族譜,引進知名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力爭三年內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以專用汽車整裝為重點大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加快建設港粵工業園專用汽車生產基地、北方星光汽車產業園。依託十堰、襄陽、武漢汽車製造基地,融入沿江汽車產業帶,引進汽車零部件製造項目。支持爵士浩業、堅石偉隆做大做強,引進關聯企業,發展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油泵校驗台、渦輪增壓器生產基地和校油泵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在全國範圍內打響「鄧州校油泵」品牌。力爭十二五末,全市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引進品牌服裝為重點大力發展紡織服裝業。從單個企業入手,採取針對性措施,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幫助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力爭十二五末,全市紡織服裝業年產值達到150億元。以打造豫西南糧油肉食生產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充分發揮我市農產品資源豐富優勢,結合消費檔次升級趨勢,堅持特色主導、龍頭帶動,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規模化發展水平。力爭十二五末,全市食品加工業年產值達到200億元。

3、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跨越發展的着力點,以項目拉動投資,以項目調整結構。切實抓好竣工項目生產進度。對永泰六期、大唐生物發電、頤寶生物、裕豐複合肥一期等重點投產項目,跟蹤問效,重點服務,確保達產穩產,提升運行質量。切實抓好在建續建項目建設進度。對永泰織布和細絡聯、綠鑫源40萬噸包裝紙、申港紡織、陽光油脂、裕豐120萬噸複合肥、公子一派、爵士浩業、新拓紡織、良機重工、凱盛建材、中宇鋼構等在建續建項目,建立服務、建設明細台賬,分類指導,加快推進,確保按期竣工,儘早形成生產能力。切實抓好新簽約項目落地進度。對星光汽車產業園、港粵工業園專用汽車、中聯水泥二期等新簽約或即將簽約項目,緊盯不放,力爭早落地、早開工。切實抓好前期項目爭取進度。重點做好大火電、遠通光纖等大個項目前期工作,大員上前,全力爭取。同時,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和骨幹企業壯大,謀劃和儲備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擇機招商,重點出擊。

4、全力推進骨幹企業壯大工程。把做大做強骨幹企業作為工業發展的突破口,通過整合重組、技改擴規等方式,集中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能夠支撐鄧州工業經濟發展的骨幹企業。力爭用3年時間培育20家年產值10億元、年納稅3000萬元或畝均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永泰、雪陽、裕祥等棉紡骨幹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引進品牌服裝企業,發展成為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企業,實現集群發展。支持金業煙草、益嘉林業、中聯水泥、金星啤酒、恆安商砼等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擴規發展。支持北方星光、華鑫紙業等企業與大型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實現借勢發展。幫助益嘉林業、雪陽集團等企業做好上市前的基礎工作,儘早實現上市發展。

5、全力推進發展環境優化工程。努力優化政策環境。堅持「權力與責任掛鉤,權力與利益脫鈎」,糾正「與商爭利」、「與民爭利」等行為,該下放的權力堅決放下去,該放開的政策堅決放到位,杜絕以政策之利謀取部門和個人之私。努力優化法制環境。對企業、客商、投資人的合法行為、合法利益嚴格予以保護,嚴厲打擊欺行霸市、敲詐勒索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優良的經濟秩序營造良好的競爭舞台。努力優化服務環境。嚴格落實全程代理、聯審聯批制度,積極解決企業資金、用地困難,切實加強企業環保建設,全力破解企業發展瓶頸制約。努力優化人文環境。積極營造重商、親商、安商的社會氛圍,使客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快。繼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為工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以穩糧增收為目標,努力在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農業作為穩市之基,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確保農業基礎地位更牢、農民收入增速更快。

1、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以涉農項目為支撐,以第二個百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為切入點,建成高標準糧田32萬畝,完成土地整治22萬畝。繼續推進農綜開發、引丹灌區節水改造續建配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張溝水庫續建等項目建設。紮實做好6億立方農業灌溉用水綜合利用項目規劃工作,力爭儘快開工建設。積極做好鄧北灌區項目前期工作和防洪減災水利工程建設,探索合理、高效的民生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鞏固糧食核心主產區地位。

2、快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紮實推進腰店(桑莊)東、腰店西、文渠3個萬畝糧食高產示範園區和1個蔬菜高產示範園區配套設施工程建設。健全完善良種繁育、動物防疫、氣象信息等農業服務體系,全方位提高「三農」服務水平,多層次加強農業經濟支撐力量。努力培育優質農業品牌,切實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培育農村流通主體,提高農產品銷售組織化程度。依據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促進土地資源向種養能手、產業大戶、涉農企業集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要素支撐。

3、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重點培育以六和、華盛、牧原、益嘉、南陽新合作等公司為龍頭的肉雞、肉鴨、生豬、板材和蔬菜加工銷售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集群。肉雞、肉鴨產業以六和、華盛公司為龍頭,力爭肉雞、肉鴨年屠宰能力分別達到3000萬隻,肉食加工能力達到18萬噸;生豬產業以牧原公司為龍頭,全力拓展生豬飼養規模,積極籌劃年屠宰能力200萬頭的生豬屠宰項目,形成雞鴨和生豬飼養、宰殺、加工、銷售產業鏈。板材加工產業以益嘉林業為龍頭,形成林木種植、板材加工、木地板及家具生產、銷售產業鏈。蔬菜產業以南陽新合作公司為龍頭,帶動全市發展蔬菜35萬畝以上,形成蔬菜生產、保鮮、加工、銷售產業鏈。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涉農龍頭企業,配套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新的農業產業化集群。

4、紮實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服務和移民後續發展工作。繼續營造幹渠沿線良好施工環境,保證鄧州段工程建設順利實施;紮實做好供水配套工程徵地拆遷和資金兌付工作,加快供水配套工程建設步伐;認真落實《丹江口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涉及項目的規劃實施工作,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加快渠首及沿渠生態帶建設。認真落實移民扶持政策,引導移民發展特色經濟,靠產業發展走上致富之路;加強和創新移民村社會管理,持續提升移民村建設和管理水平。

(四)以提高生產生活服務水平為重點,努力在第三產業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三產作為活市之源,以商務中心區建設為支撐,壯大提升傳統服務業,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確保商貿繁榮昌盛、三產實現振興。

1、儘快編制第三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國家、省第三產業發展目標,聘請知名專家制訂第三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產業布局和保障措施。依據第三產業跨度大、領域廣的實際,首先對全市的優勢行業做出單項規劃,並制定相應政策措施,促進優勢行業快速發展。完善第三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充實領導力量,着力解決第三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促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加快三產相關行業管理創新步伐,重點對我市的交通運輸、房地產業、成品油市場等進行統籌謀劃,整合相關資源,提升發展水平。

2、扶持壯大商貿流通業。一是加快中心城區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步伐。儘快啟動商務中心區內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適時啟動建設部分重點項目,爭取3年內建成集商貿服務、金融保險、信息諮詢、旅遊休閒、文化教育、科技研發等為一體的商務中心區,助推我市商貿流通產業上檔升級。對丁字口、南橋店等現有的商業區制訂改造升級規劃,提升檔次和品位,形成副商業中心。引導有條件、有優勢的社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社區商業中心。逐步形成以商務中心區為龍頭、副商業中心區為龍身、社區商業中心為龍尾的商貿流通體系。二是加快專業市場體系建設步伐。按照「擴大規模、適度集中、完善功能、提升檔次」的原則,在城區着力發展壯大建材、服裝、農資、農機、農產品等具有傳統優勢的專業市場,改造提升棲鳳園、舒心園等專業市場,努力解決城區部分路段馬路市場現象。結合鄉級集鎮建設,培育發展鄉鎮專業市場。三是加快住宿餐飲業上檔升級步伐。結合實際需求,引進建設至少兩個四星級以上賓館和一批知名大型餐飲連鎖店等,提升住宿餐飲業檔次和品位。推進城鄉風味小吃、休閒娛樂等傳統服務業上檔升級,規劃建設特色街區,打造鄧州傳統服務業名片。

3、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服務外包、科技開發、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繼續推廣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重點在文化旅遊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上實現突破。一是在文化旅遊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以打造省級旅遊強市為目標,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編制市域文化旅遊體系規劃,明晰發展定位,搞好創意策劃,挖掘景點文化內涵,確定景區、景點文化主題,提升旅遊價值,形成旅遊賣點。加快啟動台灣村、福勝寺、習營、杏山等景區建設,儘快建成高端景區、景點,打造鄧州旅遊圈,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3家4A級、4家3A級景區。二是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支持商業銀行在鄧州設立分支機構,提高三產發展的金融支撐力。加快現代服務業信息化建設,把多功能的物流服務與工商企業的生產和營銷緊密結合,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綜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快推進農產品檢測中心、畜產品檢測中心建設,全面提升機動車檢測中心影響力和輻射力,儘快形成區域性檢測中心。

(五)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努力在和諧社會構建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以加強社會保障為重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創新社會管理方法,確保在加快發展中保障民生、在維護穩定中加快發展。

1、全面加強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城鎮職工、企事業單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征繳力度,落實「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及城鄉低保政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作機制,積極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逐步建立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加大城鄉困難群體救助力度,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災民救助等制度,力爭實現鄉鄉都有一所中心敬老院,全市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投資5.3億元,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500套,努力解決城市特困戶住房困難。加大廉租住房補貼力度,使更多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享受住房補貼。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成5個貧困村的整村脫貧任務,解決1萬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和1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2、全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交通通達能力,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要求,繼續加大以城區為中心、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節點的市域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力爭向上爭取資金7.5億元,改建擴建幹線公路65公里,開工建設南鄧一級公路、張溝水庫東側西快速通道與鄧彭路之間的連接線等公路。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力爭今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所。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繼續做好城區學校建設工作,今年財政投資4500萬元,在城區新建1所小學、改擴建5所小學、規劃籌建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啟動育才幼兒園、致遠實驗學校三期等民辦學校建設,確保用今、明兩年時間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開工建設職教中心,積極推進幼師升格,着力把「鄧州護士」、「鄧州幼教」、「鄧州數控」打造成為全國特色職教品牌。加快投資3億元的馳誠職業技術學校異地擴建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在三年內建成集駕駛員考試、訓練、越野車競賽、高檔車駕駛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汽車主題文化公園。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整體推進市直公立醫院改革,實現市中心醫院全面搬遷,加快市中醫院新院建設,擴建市三院,謀劃市婦幼保健院整體遷建工程,完成6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提高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水平,繼續保持「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稱號。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各項文化惠民項目開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環境資源保護,有效治理點源、面源污染,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3、全面加大平安鄧州創建力度。嚴格落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信訪工作「一崗雙責」制度,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繼續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全面加強政法基礎工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持續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專項整頓,努力淨化食品藥品市場環境。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重視全民國防教育,大力推進民兵預備役基層建設。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切實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創造安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深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着力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化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鄉村組織建設的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子,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用創新的舉措化解矛盾,夯實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石。

(六)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努力在經濟發展後勁增強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投資作為增長之根,以向上爭取、向外招引、向內激活為舉措,舉全市之力,深化開放招商,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更堅實、後勁更充足。

1、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項目。全力抓好上級新增投資項目爭取。圍繞國家資金投向和省定重點領域,論證、篩選、上報一批能夠帶動全局、具有較強支撐和輻射作用的重大產業項目。立足近、中、遠期發展需求,儲備200個以上不同領域的項目,做到在建一批、上報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實現全年向上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40億元,借政策項目促進經濟增長。

2、積極向外開展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發展、擴大投資的第一要務,全力推動開放招商工作。第一,突出招商重點。工業上圍繞主導產業抓招商,城建上圍繞重點項目抓招商,農業上圍繞龍頭企業抓招商,文化旅遊上圍繞旅遊資源抓招商,社會事業上圍繞社會需求抓招商,商貿服務上圍繞三產上檔升級抓招商。第二,開展招商活動。一是組織主導產業分區域招商活動。紡織服裝產業重點到福建、浙江、廣東佛山一帶開展招商活動,食品加工產業重點到福建漳州、泉州等地開展招商活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重點到沿江汽車產業帶的十堰、襄陽、武漢等地開展招商活動。二是依託台灣村、福勝寺、鄧國春秋園等人文歷史資源優勢開展招商活動,對外發布主導產業招商項目,廣泛開展合作交流。三是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口協作聯絡活動,深入對口協作城市開展協作項目對接、重大企業外援等聯誼活動,推介鄧州,爭取項目。第三,實現招商突破。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瞄準有意到中部地區建設生產基地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以及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對企業發展戰略、投資走向的深入研究,建立政企高層互訪交流機制,派駐專業化小分隊專職接洽,努力引進世界500強或國內500強企業落戶鄧州。實現全年引進市外資金120億元,借招商引資促進經濟增長。

3、積極向內激活社會投資。把全民創業作為激活社會投資的主要手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努力激活內生動力,全面挖掘社會資源,鼓勵支持生產型、文化服務型、基礎建設型、生活消費型社會投資。大力支持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經濟能人、優勢農戶創業。實現全年激活市內投資60億元,借社會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困難多,潛力大、前景好,我們將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搶抓一切機遇,奮力開拓進取,務求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一)切實轉變職能,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上提升水平。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切實承擔起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公平的職責。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注重發揮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的作用,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牢記為民宗旨,健全考核體系,完善為企業、基層和群眾服務制度,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

(二)努力提高素質,在學習型政府建設上提升水平。大力實施公務員隊伍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公務員培訓輪訓,加強對現代產業、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交通、城市管理、信息化等領域新知識的學習研究,提升學識、開闊眼界,學以促思、學以促研、學以促干。鼓勵公務員到基層一線、艱苦地區鍛煉成長,增長才幹。努力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為政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三)嚴格依法行政,在法制型政府建設上提升水平。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虛心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誠懇接受社會監督,廣泛接受群眾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行政複議、行政應訴等制度,及時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健全完善涉及群眾利益決策機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暢通市長信箱、市民熱線等社情民意反映通道,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使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讓政府更高效地服務人民。

(四)全面改進作風,在務實型政府建設上提升水平。嚴格落實中央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八項規定。全面精簡會議活動、文件簡報,減少檢查評比、迎來送往,真正把精力用到謀發展、抓落實上。緊緊圍繞全年發展目標,量化細化重點工作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評,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重點工作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尤其是對重點城建項目、工業項目、農業產業化集群項目、新型社區建設等主要工作,採取分工負責、協調推進、現場辦公、觀摩評比等舉措全力推進。

(五)堅持廉潔自律,在清廉型政府建設上提升水平。堅持「一崗雙責」,用制度預防和治理腐敗。嚴格執行土地招拍掛、建設工程公開招投標、政府採購、領導幹部任期責任審計等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來預防和治理職務犯罪。嚴格執行集體決策制度。重大問題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堅持集體決策。深化源頭防腐。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規範轉移支付分配,推進公共投資項目評審,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有效防止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索拿卡要等行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面對全市人民的期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務實重干、乘勢而上,全面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建設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