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唐廷教
2015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1日在宣漢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認真履行政府職能,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奮勇拼搏,克難攻堅,較好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同比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7:56.1:2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億元,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億元,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億元,增長14%;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億元,增長2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5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5150元,增長15.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被命名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城;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衛生縣城驗收;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爭取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獲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

一年來,我們搶抓連片扶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全力推進項目攻堅,發展承載力顯著提升

項目爭引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項目提升年」活動。向上爭取力度不斷加大,儲備重點項目450個,爭取項目164個,到位資金11.5億元、增長35.3%。積極參加西博會、渝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赴湖北、河北等地開展小分隊招商190餘次,引進鋁型材一體化、不溶性硫磺等3000萬元以上項目35個,總投資136.5億元、增長46.3%,到位資金96億元、增長26.3%。

項目建設快速推進。重點項目領導掛包、月度通報和預警管理等制度有效推行。全年新開工項目393個,總投資168億元。11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億元。「四個一批」(1)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6億元。明月大橋、西門運動休閒廣場等64個項目順利竣工,完成投資30.6億元。白岩灘水庫、川東北天然氣等57個項目加快建設,完成投資73億元。

項目保障更加有力。土地整理和「雙掛鉤」(2)項目加快實施,新增建設用地2031畝。徵地拆遷有序推進,徵收補償土地4705畝。水、電、氣等生產要素持續完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保障有力。投融資平台不斷夯實,實現融資3.3億元。

一年來,我們直面競相發展、慢進則退的競爭態勢,全力推進產業培育,經濟競爭力顯著提升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園區「4+4」工程(3)、企業「2552」工程(4)有序推進。普光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5億元,規劃面積拓展到26.7平方公里,產值突破200億元,成功納入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培育計劃(5)。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主體工程、110KV變電站全面建成。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門氣站及管網等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入園企業達38家,完成投資246.5億元。弘泰鐵合金、東響新材料等19個項目建成投產。顏鋒鋁業、熠暉鐵合金等19個項目加快推進。

現代農業持續壯大。糧食總產達56.2萬噸,完成整縣制玉米高產創建,連續6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四川現代糧油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紮實推進,新建高標準農田(6)2.65萬畝。出欄生豬88.4萬頭、肉牛8.8萬頭,存欄蜀宣花牛5萬頭,實現畜牧產值27.5億元。方斗食用菌產業園提檔升級,全縣新發展食用菌5000萬袋,實現產值3.6億元。種植白肋煙3.5萬畝,收購9.2萬擔。新發展中藥材2萬畝、茶葉5000畝,「漆碑茶」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水果產值達1.7億元。培育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52個。實現勞務收入33.5億元。

商貿旅遊蓬勃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8.8億元,增長10.3%。西區綜合市場加快前期工作,城市核心商圈快速形成。博美裝飾城、南壩聖墩商貿城竣工投用。城鄉市場體系加快建設,新(改、擴)建城鄉農貿市場8個,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3家。成功舉辦首屆宣漢商貿文化節。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驗收命名。用5個月時間快速優質完成洋烈水鄉、峨城山景區主體工程建設。全年接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8億元。外貿出口超1000萬美元。

財稅金融穩健運行。在近幾年基數連續攀高、中石化稅收趨於穩定和煤炭企業全面停產的嚴峻形勢下,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在達州市率先突破10億元大關,占全市總收入的1/6。實現政府基金收入7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總支出突破43億元,位居全市第一。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和國庫集中收付全面推進。金融信用體系不斷健全,農村信用聯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工作紮實推進。金融機構新增存款21億元、貸款13.5億元。

一年來,我們堅持兩化互動(7)、統籌城鄉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城鄉建設,城鎮吸附力顯著提升

城鄉建設加快推進。深入實施「114」發展戰略(8),城鎮化率提高2.9個百分點,達到34.5%。完成縣城總規修編、西區新城中央公園規劃編制工作,縣城面積不斷拓展。西門運動休閒廣場、明巴大道、石嶺大道風貌整治全面竣工。巴人廣場、西區景觀大道等項目加快建設。南壩鎮成功申報為全省「百鎮建設試點鎮」。普光、胡家、下八、柳池等小城鎮不斷發展壯大。「兩違」 (9)整治成效明顯,拆除違法建(構)築物2.4萬平方米。新農村示範縣建設整體推進,完成「3+132」新村建設(10)。

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村公路建設深入推進,新建通鄉公路51公里,硬化村道公路450公里,通車里程達5300公里,實現97%的村通水泥路。南(壩)上(峽)路、宣(漢)清(溪)路路基工程、達萬高速至七里連接線、普(光)石(鐵)路廠溪至新華段、明月大橋、普光中河大橋順利竣工。達(州)宣(漢)快速通道插旗山段、南(壩)樊(噲)路升級改造工程開工建設。白岩灘水庫、五寶大橋、沙灘河橋加快建設。張家壩堤防工程、百節溪景觀工程竣工投運。小農水(11)項目全面完成。建設各類水利工程2370處,新增有效灌面1.7萬畝,解決8.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在全市「甘露杯」評選中,水利、交通兩項榮獲第一名。被評為全省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單位。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削減二氧化硫123.2噸、化學需氧量599.2噸、氮氧化物129.5噸、氨氮37.4噸。整治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小區300家。「五亂」(12)治理深入推進,新建垃圾定點收集池400個、生態處理池200個、垃圾中轉站15個。東林、天生污水處理站全面建成,南壩污水處理廠、清溪污水處理站加快建設。全面整頓林政秩序,加強森林保護,義務植樹450萬株,新造林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8%,被命名為全省綠化模範縣。

一年來,我們恪守以人為本、和諧共建的執政理念,全力推進民生改善,社會凝聚力顯著提升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培育科技成果8項,榮獲市政府科技進步獎3項。落實惠民助學資金2.4億元,新(改、擴)建校舍6.9萬平方米,恢復邊遠山區教學點16個,村小辦學條件全面改善。華融幼兒園建成投用,職教園區、胡家中學遷建、進修校附屬小學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穩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新建社區書屋42個、村級綜合文化室123個。王維舟紀念館完成升級改造,成功舉辦紅三十三軍成立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普光天然氣科普館開工建設。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土家薅草鑼鼓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代表四川省登上央視舞台。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以藥補醫」(13),縣精神病醫院竣工投用,縣人民醫院通過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驗收。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應急示範縣、省級慢病(14)綜合防控示範區。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9300人次,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與此同時,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以保障,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機關事務、惠民幫扶、以工代賑、人防、對台、保密、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民生保障不斷加強。加快實施九大民生工程,民生投入18.1億元,占財政支出總量的42%。新增城鎮就業483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30萬元、婦女小額貼息貸款3691萬元。五大社會保險(15)參保總數68.3萬人,新農合(16)參合率達99.99%。9.7萬人納入城鄉低保,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17.8萬人次,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縣中心敬老院、保東寨公墓易址擴建和殯儀館搬遷等項目啟動建設。扶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完成扶貧解困2.5萬人。竣工保障性住房989套。改造農村危房2594戶。

社會秩序安定和諧。第九屆村(居)委員會換屆工作基本結束。大調解(17)體系不斷完善。堅持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包案制度,不斷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大批疑難問題得到妥善化解。「科技強警」(18)步伐加快,「治安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六五」普法(19)和「法治宣漢」創建縱深推進。「打非治違」(20)和安全立體督查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四川省安全生產重點監控縣」成功摘帽。土主鎮被評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君塘鎮被命名為四川省安全社區。成功舉辦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應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一年來,我們秉持務實高效、執政為民的服務宗旨,全力推進自身建設,政府公信力顯著提升

各類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和績效工資改革持續推進。鄉鎮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部門預算改革不斷深化。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服務(21)工作有序開展。公務卡改革穩步推進。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有序進行。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機構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煤礦清理整頓和兼併重組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台成功搭建。縣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掛牌成立。縣公交公司正式運營。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7件,办理专项工作报告9项,办复率100%、满意率98%。办结政协委员提案125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广泛听取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项、暂停1项。绩效管理、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加强。“中国·宣汉”门户网站获“2013年度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

廉政建設紮實開展。嚴格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系列規定,「四風」(22)問題得到遏制,借事斂財等不良風氣有效糾正。嚴格控制政府性樓堂館所建設和新增財政供養人員,「三公」經費(23)削減415.6萬元。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立案136件,紀律處分147人。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取得的成績極其不易。我們深切體會到,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高位求進的艱巨任務,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抓好工業經濟,特別是建好工業園區,實現經濟實力大提升;必須堅定不移抓好城鎮建設,特別是建好西區新城,實現城鄉面貌大改善;必須堅定不移抓好富農增收,特別是山區扶貧攻堅,實現全縣同步小康。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和衷共濟,開創了各項工作新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有力監督、鼎力支持,得益於全縣人民同心同德、奮發進取。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向駐宣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各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經驗、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優,基礎設施較差,重大項目較少,發展環境欠佳等。特別是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增速尚未完成目標任務,其原因固然是受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競爭加劇等多重影響,但同時也說明縣政府在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上努力還不夠,工作還有一定差距。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表達深深的歉意。對上述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會高度重視,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實現「三年大變樣」的決勝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系列重要會議和縣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緊緊圍繞「五個新宣漢」建設,大力發揚「奔跑精神」,把握「科學發展、加力奔跑、快中求變」的工作基調,堅持「三區聯動(24)、四化同步(25)、五位一體(26)」的發展思路,增強發展定力、保持奔跑態勢,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穩增長、調結構、激活力、促和諧,加快城區、園區、景區「三區」建設,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奮力實現宣漢經濟社會發展「三年大變樣」。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力爭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力爭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力爭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力爭1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2%,力爭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力爭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力爭16%;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項目驅動,爭大引強、提質增量,在投資拉動上實現新突破

——加大爭引力度。準確把握國家項目資金投向,積極對接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支持百萬人口大縣改革發展等政策,深入開展「項目落實年」活動,全力抓好項目攻堅。力爭儲備重大項目30個以上,爭取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搶抓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等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積極開展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沿鏈招商,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財稅貢獻大的環保型產業項目。力爭引進超3000萬元重點產業項目8個以上,到位資金98億元以上。

——加快項目建設。嚴格執行重點項目領導掛包、定期督查、聯席會議等制度。開工建設重點項目26個以上,竣工投產24個以上。突出抓好白岩灘水庫、川東北天然氣、達(州)宣(漢)快速通道插旗山段等重大項目建設。

——加強要素保障。加快推進土地整理、「雙掛鉤」項目,新增建設用地1000畝以上,切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規範運行投融資平台,拓展投融資渠道,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強化銀政銀企合作,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加強對重點工程及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繼續加大用氣、用電指標和價格爭取力度,持續強化比較優勢。

(二)做強工業經濟,壯大園區、培育產業,在發展後勁上增添新動力

——提高園區承載力。完成普光經濟開發區總規修編,積極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完成園區場平工程1500畝、幹道建設3公里。建成柳池工業園4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普光和柳池工業園天然氣管網及門氣站。啟動建設柳池工業園至石柱槽火車站快速通道。

——提升產業集聚力。圍繞天然氣硫磺化工、冶金機械建材、農產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打造天然氣硫磺化工產業集群、合金產業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區。力促顏鋒鋁業、熠暉鐵合金等6個項目建成投產,不溶性硫磺、大川機械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240億元。

——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入園、技改擴能,促進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圍繞煤礦清理整頓和兼併重組,儘快組建一批大型煤炭企業,確保實現結構和產能雙提升。積極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戶以上。大力培養領軍型、創新型、實用型企業家人才隊伍。

(三)狠抓第三產業,凸顯亮點、積聚人氣,在擴大消費上培育新極點

——繁榮商貿流通。啟動建設西區綜合市場,加快打造城市核心商圈。力促川東物流、煙葉物流竣工投產。新(改、擴)建城鄉農貿市場5個。實現外貿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價格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

——打造精品旅遊。做好百里峽旅遊資源深度普查與景區規劃營銷工作。加快洋烈水鄉、峨城山景區續建,完成景區道路油化,全力承辦好達州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培育打造以毛壩鎮為核心的秦巴臘梅觀光園。加大旅遊宣傳推介,豐富旅遊產品,不斷提升遊客接待能力,力爭全年接待遊客3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7億元。

——發展非公經濟。認真落實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穩健發展房地產業,力爭全年建設面積達38萬平方米。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完善企業補助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力爭全年新增私營企業320戶、個體工商戶1000戶。

(四)發展特色農業,培育品牌、提升效益,在促農增收上拓寬新渠道

——夯實基礎設施。重點實施「128」工程(27),加快四川現代糧油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啟動明月、峰城高標準農建工程。完成白岩灘水庫樞紐工程,啟動灌區工程項目。加快土溪口水庫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江口電站至南津橋段堤防工程。完成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州河城區段疏浚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水利工程2140處,整治病險水庫5座、山平塘562口,新增有效灌面1.5萬畝,建成3萬畝以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綜合示範區。

——突出特色產業。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糧食總產確保57萬噸。推進糧經複合模式5.5萬畝。抓好玉米高產創建和西南玉米增產模式攻關。狠抓「牛、菌、煙、藥、茶、果」六大特色產業。完成俊峰牧業、七里牧場等規模養殖場建設,新增蜀宣花牛1萬頭。升級完善方斗食用菌產業園,建成雙方菌業現代化工廠,新發展食用菌5000萬袋。種植白肋煙3.2萬畝,力爭收購10萬擔。加快推進藥茶果產業萬畝基地建設,新發展中藥材、茶葉、脆李各1萬畝。

——助農持續增收。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切實規範農村土地、林地流轉秩序。積極打造農產品專業市場交易平台。強化農業技術、信息、金融、保險服務。加大「宣品天下」 、「蜀宣花牛」等品牌推廣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農村專合組織50個,培育家庭農場、種植大戶100個。培訓新型農民3500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35億元。

(五)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引領、建管並舉,在人居環境上呈現新變化

——加快城鄉建設。深化「114」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完成西區新城城市形象和縣城環形道路規劃設計、16個鄉鎮(28)總規修編和17個建制鎮(29)控規編制。力爭南壩創建為國家級重點鎮,胡家、雙河創建為第二批全省「百鎮建設試點鎮」。完成西區景觀大道建設,加快推進西區新城中央公園一期、巴人廣場、濱河路東延線、縣城供水工程等項目。啟動建設觀湖長廊、濱河路西延線等項目。持續推進「兩違」 整治,堅決遏制新增「兩違」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1217戶、農村危房改建3000戶。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載體,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強力推進「一環二帶三片」新村建設工程(30),全面完成「3+42」新村建設(31)任務。

——推進暢通工程。改建通鄉公路50公里,硬(油)化通村公路450公里。完成柏(樹)七(里)路升級改造。加快達(州)宣(漢)快速通道插旗山段、南(壩)樊(噲)路升級改造、五寶大橋建設。啟動達州東鄉客運樞紐站、雙(河)馬(渡)路升級改造工程。維修整治宣(漢)羅(江)路等7條幹道(32)和普光等場鎮過境公路。完成三河大橋、洋烈大橋、謝生壩大橋、普光銅坎大橋、宣(漢)清(溪)公路硬化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道路安保工程100公里以上。

——優化生態環境。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封育營造林40萬畝。完善百里峽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江口湖庫區及縣域河流保護力度。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和農村環境保護,打造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示範帶。深入開展「五亂」治理。加快南壩、胡家污水處理廠和普光、清溪、黃石污水處理站建設。

(六)突出民計民生,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在社會建設上取得新進展

——繁榮社會事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成果4項以上。大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惠民助學政策。加快推進職教園區、胡家中學遷建工程。完成進修校附屬小學擴建工程。恢復邊遠山區教學點15個,新(改、擴)建校舍1.5萬平方米。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文化市場,積極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和全國文明縣城。力爭建成普光天然氣科普館。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力度,加快推進縣中醫院外遷項目,積極創建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不斷提升計生綜合服務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爭創全省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縣。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統籌推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機關事務、以工代賑、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人防、對台、保密、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強化民生保障。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繼續做好五大社會保險工作,不斷擴大覆蓋面。新農合參合率達99%以上。新增城鎮就業4900人以上。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力打造「全光網(33)信息化縣」,完成柳池工業園、縣城區和南壩、土主等7個鄉鎮「銅改光」工程。強化基層惠民幫扶網絡建設。加快縣中心敬老院、革命烈士陵園建設,快速推進縣殯儀館搬遷、保東寨公墓易址擴建。新建保障性住房750套。大力實施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啟動10個村整村推進和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力爭完成扶貧解困2萬人。

——加強社會治理。完善大調解體系,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鄉鎮派出所建設和警力配備,構築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深入開展「治安整治」專項行動,爭創全國平安先進縣。健全社區矯正制度,持續推進「六五」普法和「法治宣漢」創建工作,爭創省級法治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啟動應急指揮平台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七)加強自身建設,深化改革、勤政廉潔,在為民服務上彰顯新形象

——深入推進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力度。抓好「擴權強鎮」試點工作,持續激發鄉鎮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開展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嚴控新增債務。繼續抓好部門預算、公務卡應用推廣工作,逐步推進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和「零基預算」(34),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加大政府性投資工程管理力度。加快戶籍、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教育、文化、投融資等體制改革。

——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決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大政務公開力度,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

——強化執行能力。嚴格落實工作預決算制,深入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優化目標績效考核。繼續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強化督促檢查。強力整治軟環境,着力解決中介機構亂收費、行政審批效率低等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政府執行力。

——保持清正廉潔。持續改進作風,落實「約法三章」(35),堅決破除「四風」積弊。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政府採購、資金資產管理、工程建設招投標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重大資金的監督審計。嚴厲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滿希望,新的目標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迎難而上,奮發圖強,為建設「五個新宣漢」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和說明


1.四個一批:竣工投產一批、加快建設一批、新開工一批和加快前期一批。

2.雙掛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減少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掛鉤。

3.園區「4+4」工程:加快建設普光經濟開發區「普光、柳池、南壩、胡家」4個功能園區,發展壯大天然氣能源化工、煤電冶建、製造業、農產品加工4大主導產業。

4.企業「2552」 工程:到2017年,培育百億級企業2個、十億級企業5個、億級企業50個、規上企業200個。

5.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培育計劃:省政府決定,從2013年開始,通過5年努力,力爭形成5個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的產業園區、10個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的產業園區、25個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產業園區。

6.高標準農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無污染,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農田。

7.兩化互動: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良性互促發展。

8.「114」發展戰略:一個中等城市、一個小城市、四個產業新城。一個中等城市指將縣城規劃建成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20萬以上的山水田園城市、精品旅遊城市和中等城市;一個小城市指將南壩建成人口10萬以上的小城市;四個產業新城指通過普光經濟開發區四個工業園的產業集聚發展,帶動普光、柳池、胡家、下八4個城鎮成為產業新城。

9.「兩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

10.「3+132」新村建設:3個新農村綜合體和132個新村聚居點。

11.小農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

12.五亂:垃圾亂扔、攤點亂擺、工地亂象、廣告亂貼、車輛亂停。

13.以藥補醫:依靠藥品的加成收入維持醫院的發展和保障醫務人員的收入。

14.慢病: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指從發現之日算起超過3個月的非傳染性疾病。

15.五大社會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16.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17.大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結合的矛盾調解辦法。

18.科技強警:在公安活動中大力推進公安科研投入、科技創新,形成以現代科學技術、高精尖設備、信息化系統支撐公安工作的新格局。

19.「六五」普法: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

20.打非治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活動行為的簡稱。

21.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村集體經濟組織把財務會計與財務公開等業務委託鄉鎮負責組織實施,實現村級資金的委託管理、村民自治和規範使用。

22.「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3.「三公」經費:政府部門人員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

24.三區聯動:城區、園區、景區同步建設、互動發展。

25.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發展。

26.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27.「128」工程:打造1個新村建設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示範帶,推進糧油高產高效創建、糧經複合模式2大重點示範工程,持續實施牧業、萬畝菌業、10萬擔白肋煙、秦巴地區藥業、富硒茶、果菜、現代林業和花卉、移民後扶產業8大基地建設工程。

28.16個鄉鎮:君塘鎮、普光鎮、天生鎮、柏樹鎮、芭蕉鎮、五寶鎮、峰城鎮、土黃鎮、華景鎮、大成鎮、紅嶺鄉、白馬鄉、漆樹土家族鄉、渡口土家族鄉、廠溪鄉、隘口鄉。

29.17個建制鎮:君塘鎮、清溪鎮、普光鎮、天生鎮、柏樹鎮、芭蕉鎮、五寶鎮、峰城鎮、土黃鎮、華景鎮、樊噲鎮、新華鎮、黃金鎮、毛壩鎮、雙河鎮、大成鎮、土主鎮。

30.「一環二帶三片」新村建設工程:縣城周邊鄉鎮環線,宣(漢)南(壩)路、210國道「二帶」,東北部山區、中河流域、中部山區「三片」新村建設工程。

31.「3+42」新村建設:3個新農村綜合體和42個新村聚居點。

32.7條幹道:宣羅路(宣漢至羅江)、宣七路(宣漢至七里)、河鐵路(新華河壩至萬源鐵礦)、樊城路(樊噲至重慶城口)、清普路(雙河清水灘至普光)、河石路(新華河壩至石鐵)、廟磐路(廟安至通川磐石)。

33.全光網:信息從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全部採用光信號完成信息交換和傳輸的網絡。

34.零基預算:不考慮過去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水平,以零為基點編制的預算。

35.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