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前進
共同前進 二十九年一月一日广播 汪精衞 中華民國29年(1940年)1月1日 1940年1月1日 |
|
和平運動所要求的,不是一時的和平,是永久的和平。如何纔能得永久的和平呢?中日兩國,不但要把兩年有餘以來的戰爭現象,從根本上消滅了;並且要把幾十年以來的糾紛原因,從根本上消滅了。所以中日兩國,有把過去嫌猜疑忌的心理完全肅清、從頭幹起、向着一個共同目標而共同前進的必要。
所謂共同目標是什麼呢?我在《中國與東亞》文中已經說過。一是廓清百年以來流毒於東亞的殖民主義,一是要拒絕二十年以來在世界猖獗着、尤其在東亞猖獗着的共產主義。這不是指那一個國家,而是指那一種主義。這兩種主義向思想上、組織上比較弱的民族國家進攻,中國因為積弱,所以被進攻的最利害。日本雖然能自強,但是東亞有一塊地方被進攻,無異日本被進攻。所謂共同防共,即是對於共產主義的拒絕;所謂經濟提攜,即是對於殖民地主義的廓清。這是中日兩國的共同目標,為中國、為日本、也為東亞。
中日兩國有了共同目標,便有了共存共榮的基礎了。可是如何纔可以向着這共同目標而共同前進呢?
中國現在所需要的,是國家民族之獨立生存、自由平等,這是毫無疑義的。中國的國家民族有了獨立生存、自由平等,纔能和日本分擔東亞安定與和平的責任,這也是毫無疑義的。然而中國必須注意到一個根本問題,即是中國必須時時刻刻自覺為東亞之一員。中國的安定與和平,必須於東亞的安定與和平求之。因此,中國必須在外交上、在國防上,與日本採取同一方針;在經濟上,與日本根據着平等互惠的原則,實行有無相通、短長相補。這樣,東亞的安定與和平纔可獲得,而中國的安定與和平也隨之獲得。所以中國的建國事業,與東亞復興事業是要一致的。如果分離,中國的建國事業不會成功;如果背道而馳,更只有自投於失敗之途。
以上是中國必須注意的。同時,日本所必須注意的,也想略略的說幾句。
日本既然屬望中國分擔東亞安定與和平的責任,則不可不使中國能充分自由發揮其能力,以期能夠分擔此責任。日本是東亞的先進國,對於後進國的援助是日本應有的責任,可是援助與干涉是有極大分別的。援助是培養其能力之發達,干涉則是摧殘其能力之發達。日本如果採取干涉主義,不但不能啓發中國,自動的願與日本一致分擔東亞安定與和平的責任,並且會驅使中國與日本分離,甚至背道而馳。日本如屬望中國分擔東亞安定與和平的責任,則關於這一點必須注意。
中國的建國事業能與東亞復興事業相一致,日本能援助中國,俾之能完成其建國事業,並俾之能分擔東亞復興的責任,這樣中日兩國便可以向着共同目標而共同前進了。共產主義雖然猖獗,但是這種絕對的功利思想與東方的道德精神,終是格格不入的。只要中國能根據三民主義以完成中華民國之建設,則民生主義實現之日,亦即共產主義在中國完全消滅之日。因為共產主義以階級鬥爭為主旨,民生主義以社會合作為主旨,這是在根本上的不同;共產主義以絕對的排斥私有財產為目的,民生主義則以根據實業計劃、發展國家資本、保護私人資本為目的,這是在辦法上的不同。所以中國如能得到時間以實行民生主義,則共產主義必然絕跡。
至於殖民主義侵入中國,已及百年、根深蒂固,似非一朝一夕所能廓清。然而最近數十年來,尤其二十餘年來,中國的民族資本已經萌芽。這種民族資本固然還是很幼稚的,卻是培養起來,必然的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基幹。日本如能與中國的民族資本互相提攜,以先進國的資格隨時加以援助,則從此廓清殖民地主義的勢力亦並非不可能的事,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和民生主義都著眼於此的。
於此有附帶說明的,所謂廓清殖民地主義的勢力,並沒有排斥第三國正當權益的意味含在裏頭。中國實業計劃的完成,有待於外國資本及技術,這是極顯然的事。這與中日經濟提攜並沒有矛盾,因為中日經濟提攜的結果,中日之間,並無衝突;在這種關係上歡迎第三國的資本與技術,自然沒有矛盾。而且第三國的正當權益,必然因此而得到合理的保障與發達。
東亞的安定與和平,是世界的安定與和平之一部份。由東亞的安定與和平,進而為世界的安定與和平,更是世界人類所渴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