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國紀聞
作者:鵬九 民國

赵一桂之捐葬崇祯帝后

编辑

崇祯帝后。殉国后。清兵入关。逐李自成。时欲收揽人心。从洪承畴之请。为之改葬发丧。此载之清世祖实录。世所共知也。然考之谭吉璁肃松录。则葬崇祯帝后。为顺天府昌平州吏目省祭官赵一桂。系受李闯伪官顺天府李某之饬。而捐赀以葬者。光绪癸巳。予以事赴昌平。得思陵碑文一通。其文曰。顺天府昌平署吏目事省祭官赵一桂为开圹捐葬崇祯先帝及周皇后。共归田妃寝陵事。恭照明陵。坐当昌平州天寿山。崇祯十七年。城陷没。故主缢崩。至三月二十五日。顺天府伪官李纸票为开圹事。仰昌平州官吏速开圹安葬。四月初三日发引。初四日下葬。彼时州库如洗。卑职与好义之士孙繁祉等十人。共捐钱三百四十千。雇夫启闭。初四日寅时。始见圹宫。石门外香殿三间。中悬万年灯二盏。殿之东间。石寝床一座。又开二层石门。入内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长如前式。田妃棺椁即居其上。初四日申时故主灵到。举哀祭奠。下葬入圹宫内。即将田妃移石床右次。将周后安于石床左。复请先帝居于正中。故主有棺无椁。遂将田妃椁移用。祭毕。将万年灯点起。将石门二座闭。初六日舁上筑讫云云。又有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冬十月所立殉难太监王承恩碑云。十六年因冬狩驻跸昌平。睹胜国之松楸。感废邱之霜露。诸陵周览。心恻久之。爰至思陵。念愍皇帝精勤遭乱。亡国非辜。躬奠椒浆。尤增悯悼。迩者当省敛之时。展軨效驾。载履明诸陵。徘徊于思陵之所。抚荒墟而洒涕。沥旨酒而痛心云云。赵碑即用当时呈文。颇涉官牍气。世祖碑文。则文情斐亹。或谓出于冯溥之手云。然不可考矣。

李莲英以鞋得宠于慈禧

编辑

李莲英混称为皮笑李。世多能道之。顾其进身之由。与夫皮笑之解释。莫能得其真也。岁庚子春。以事至武昌。得交元和钱义山协镇。钱故从郭子美军门平捻乱。深知李阉进身之由。谓李故为鞋匠。不知如何。夤缘得识内侍。既而自宫入禁庭。一日、慈禧因所御鞋弗称意。宫监迭制以进。皆弗当。李伺其意。自制一鞋。阴置御榻旁。慈禧晨起。试穿之。觉甚适。问谁制此者。宫监以李封。慈禧因召李。谕令常侍侧。李趋承意旨。自是益得宠。凡慈禧之鞋。非李自制不称意。盖李故为鞋匠。善硝皮。微时人皆称为皮硝李。世或误硝为笑。殊失本意云。

隆裕与德宗反目

编辑

德宗以光绪十五年大婚。那拉氏即于次年归政。初议大婚时。德宗颇属意某大臣女。那拉氏以隆裕与已为亲属。故选为后。欲以此监督帝举动也。故大婚后即归政。其归政也。非果付德宗以大权也。特欲以是遂其颐养之乐。而政权仍属太后。且一举一动。隆裕无不告那拉氏。德宗故不属意于隆裕。至是尤疏远之。壬辰年夏。那拉氏幸西苑。德宗与后从。那拉氏以荔枝赐德宗及后。后食之而甘。偶遗核于地。德宗履之几仆。顾以在那拉氏前。不敢怒也。还宫责后。后亦不逊。遂反目。德宗推之仆地。后因遂诉于那拉氏。那拉氏温言慰之。谓竖子童騃。乃敢无礼于汝。效闾巷间夫妇闲淘气。自是两宫遂成嫌隙。及废立议起。隆裕颇自危。顾不敢诤于那拉氏前也。惟日自怨而已。李莲英言之于那拉氏。谓皇后固纯孝。必当保全之。那拉氏因召后至前慰之。谓帝即废。汝仍侍我。无戚戚也。后自是不敢有所怼怨。戊戌政变。德宗幽禁瀛台。后亦不敢视帝。及西狩以后。回鉴始与帝稍稍亲近。然帝终不正视也。德宗及那拉氏相继崩。隆后尊为太后。颇欲效那拉氏故事。顾其时摄政王已当国。不能逞其志。然端方以照相得罪。或谓实隆裕瞥见之。大发雷霆。故获重谴云。

清之羁縻蒙古

编辑

上海钱孟材君桐。尝客,喀喇沁亲王邸。深知蒙古事。谓清代羁縻蒙古。实利用三国志一书。初清之未入关也。先征服内蒙古诸部。因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志桃园结义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为关公。其后满洲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也。于是累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故蒙古人于信仰喇嘛外。其所最尊奉者。厥惟关帝。二百余年来。备北藩而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于此。其意亦如关公之于刘备。服事惟谨也。民国初年。不知神道设教之旨者。锐意破除迷信。而库伦遂叛。今政府仍祀关帝为武圣。其亦深得柔远之意乎。

谭绍洸据苏州时。有一士人。为贼所掳。拥见慕王。慕王者即谭也。谭见其温文尔雅。骨瘦如柴。谓曰。汝知书否。士人曰。十年窗下。苦读未成。今不幸见获。家有老父。望眼欲穿矣。谭曰。汝姑居此。吾当送汝还家也。因与谈左传。刺刺不休。士人亦背诵如流。谭大喜。抚其背。知其寒。解衣衣之。士人素佞佛。夜静无人辄礼斗。谭偶见之。戒曰。此间以拜偶像为例禁。幸余见之。尚无害。营中有墨面大汉。最粗暴无礼。如被瞥见。则汝颈不足血彼刃牟。彼故渡僧桥恶丐也。以军功得升大将。幸自注意。勿撄其怒也。居数日。谭曰。吾见汝身躯孱弱。此间不可久居。今派小队。送汝归家矣。士人称谢而归。吾友陆朗轩为此士人姻戚。道其所遇如此。然则太平军固自大有人在。不独石达开之诗。足以流传社会也。

宫衣中诗句

编辑

道光中。黄子植比部。为其夫人购一狐裘于燕市。典肆中人谓系内家物。携归重制。于衣内得一绝句云。一入深宫二十秋。长门侍奉只添愁。宫衣典尽非沽酒。不及长卿鹔鹴裘。此可于御沟红叶。及宫袍诗句外。又添一佳话矣。余曾于比部犹子公卣给谏处见原迹。已笼以碧纱矣。

京曹某君诗

编辑

慈禧于庚子乱后。西狩关中。乃易排外之意。转而媚外。其在西安。即逢迎彼中女士。酬酢颇厚。有久居之意。后以中外诸臣。一再坚请回鉴。乃始还京。更复极意联络。召见各国公使夫人。有京曹某君作诗纪其事云:

麻姑三见海扬尘。一笑先回四座春。东去漫飞金孔雀。西征曾跨玉麒麟。

买将瑶草呼能种。拣取名花被燕嗔。只是相违复相忆。十年伫苦与停辛。

杰阁巍峨接九天。近传王母敞琼筵。兜罗携处香盈握。花迳来时月抱肩。

黄竹白云歌历历。霓裳仙珮舞跹跹。灵妃微粲群真醉。笑倒西方十种仙。

不信仙娥识面难。来骑白凤去青鸾。新歌宛转留欢听。密约封题掩泪看。

媵以玫瑰幽尚丰。赠将宝玦胆先寒。驻颜自有长生术。第一先传忍辱丹。

粲粲瓠犀语乍陈。携于轻翦细于尘。槎通碧汉无归路。波冷银潢别有津。

梦里楼台迷雾露。去时冠剑拂星辰。蓬瀛旧约苍茫甚。绝似黎轩善眩人。

消息兰奴报总迟。层层璎珞琐罘罳。九关虎豹眠方稳。上界鵷鸾梦未知。

自有烟云供幻境。莫传烽火到瑶池。侍儿偷制春愁曲。费尽缠绵百种辞。

以玉溪之哀怨。写宫闱之隐秘。读者当自得之。较之德菱清宫二年记所云。更婉切有味也。

髯监

编辑

光绪末。有髯监者。往来燕市中。自述其入宫之历史。

谓少生于杨村。年七岁。以小刀嬉戏而势去其半。晕绝。父母痛甚。延医治之。如法奄割。逾数十日而疮平。

适村中人有与某内监识者。夤绿得入宫。事德宗。时年十五矣。帝年亦十四五。典学之余。好嬉戏。击球尤昕夕不废。余遂娴其术。帝谓能事己也。宠逾他监。一日。帝以他监多不能识字。谓余曰。汝能诵四子书乎。曰能。能诵五经乎。曰不能。曰朕教汝。汝为朕弟子。于是遂朝夕授以经。余颇自奋。帝亦谓余敏而好学。不二年而五经粗毕业。帝曰。朕不能为汝师矣。从上书房取子史及唐宋人诗文命余读之。谓得奇解。当以相质证。自是而学遂大进。帝辄曰竖子可教也。洎帝大婚。以余值内书房。余年亦稍长。鬑鬑髭根。忽渐现于余颊。宫中颇疑余为伟男子。顾帝甚宠余。一夕屏他侍谓余曰。汝亦思室家乎。余长跪对曰。不敢。帝曰。朕不汝罪。汝第言之。朕当遗汝出宫。还汝室家也。余涕泣以对曰。蒙陛下恩宠。不敢不直言。小臣自幼奄割。不意近日阳茎帝挺。但此身已不完。出宫恐亦无以自立家室。惟陛下哀怜之。帝曰既若是。恐居此间不便。朕不汝罪。第恐他人不能汝容耳。乃赐余内币五百金。命出宫还觅婚配。余叫头谢。谓蒙皇上再造之恩。没世不忘。当力图报称。不意余出宫后。觅父母不得。询之邻里。则已亡去数载矣。求亲族亦不可得。自念此身已属残废。决计终身不娶。今鬑鬑者已满腮矣。此光绪三十年事也。及戊申冬。两宫上宾。人或传髯监缢于芦沟桥畔。衣带中有绝命诗云。无端毁体忆髫年。供奉黄门荷宠怜。今日龙髯攀未得。小臣应许负登天。

蘅塘退士之能雪父耻

编辑

清代乾隆嘉庆之际。江左之操制举业。授子弟以衣钵。取青紫如拾芥。桃李盈门。兰玉盈庭者。莫如娄东李氏。李氏兄弟凡五人。曰锡瓒锡晋。锡鬯。锡圭。锡康。皆登显第。掇高魁。刊有映雪齐试牍。其文皆揣摩风气。清华流利。渐开道光以后。时文靡靡之风。而以李秬香氏所选能与集。与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为尤哙炙人口。士林争传诵之。秬香者。锡瓒之字。蘅塘退士者。其晚年之别号也。二书皆制举家之圭臬。能与集为小试利器。唐诗三百首则时文虽废。而学者至今犹吟讽之。然见地故不高。以视归愚古诗源。阮亭古今诗选。曾国藩十八家诗钞。觉卑之无高论矣。然三百首一书。至今不废。得毋取径不高。便于俗学耶。相传李氏父。本为农夫。佃于城中某臣族。岁暮纳租于田主。乡农不识富家礼法。误入其厅事中踞上座。为主人所呵。谓汝目不识丁。敢沔此座耶。李父大窘。归家力诫其子读书。求上进。并延名宿。节衣食。自奉修脯。以教其诸子。而诸子卒以苦学成名。其试牍取名映雪。盖励志也。呜呼。当时富家之声势赫奕。贱视农民。其訑訑之声音颜色。犹可见一斑。而李氏父子之困学励志。卒以雪此诟辱。制举固小道。使推此志以求之。何事不遂哉。惜乎所志者小耳。

崇祯时之宫扇及遗珠

编辑

明庄烈帝后周氏。为嘉定娄塘镇人。故居在镇瞿家衖。相传系皇后诞生处。后父奎。故从医。后幼时选入信王邸。及帝即位。遂正位中宫。奎以外戚。封嘉定伯。赐第京师。奎贪婪。国变后受李闯羡夹拶。家破人亡。而后则端重贞静。与帝同殉。史册称美。当日本籍诸周。有得邀宫中赐扇者。多系后所手书。流传至乾隆中。人犹有藏贮者。尝见张朴村锡爵宫扇行云。闻道门楣是吾乡。犹传画箑出椒房。昔年玉女擎天上。今日村妪卖路旁。盖纪其事也。又吾友潘君肖筑世居娄塘。其家藏有一珠。精圆异色。线孔颇大。重不及一分。相传乃其六世祖孝子潘西溪先生所遗传者。系崇祯时皇后赐物。孝子奉侍祖母费氏。寿至百龄。此珠实费氏所购得诸周氏者。费氏为康熙时人。时国变甫定。周氏族人。以百金售诸费氏。费终身佩带之。传之孝子。为潘氏世宝。咸丰中。粤匪寇嘉定。肖筑祖母避兵。身藏此珠。炮弹击其臂未中。及李氏投水殉难。以珠授其季子。传留至今。云佩之能免疾病。庚子秋予在京中。肖筑曾出示余。云有旗人愿以五千金购之。潘不肯售云。

璞琢之观察夫人之杀盗

编辑

光绪中满洲璞琢之观察玉。观察荆州。其家属侨居鄂垣。某夕有剧盗夜登其寓屋。时夫人尚未寝。盗闻户中有人声。静踞屋顶。以俟人静后窃发。一盗踞屋脊吸食朝烟。烟炉自屋檐下坠。夫人在室中了见火星落庭间。知有异。默取手枪。移步入暗陬。向屋上斜放之。一盗应声坠落邻家门外。余盗亦自屋顶狂奔。瓴甓棱棱作声。家人咸集。邻众合力擒六盗。无一脱者。时张文襄督两湖。命武昌府陈树屏鞫诸盗。知系某巨案逸盗。因电璞观察云。以尊阃之威。手斩剧盗。积案因之悉破。宜纪录一次。亦可谓趣矣。

同归域

编辑

同归域者。清师入定海。明代士绅。抗节不屈。与夫民间妇女之殉难者。火葬一区者也。义士乔君钵。实主其事。后由定海县知县缪蓉浦请于总兵蓝义山。封其穴而祠祀之。置祭田。今地方学官春秋司祭扫。并勒石以志其事。今所传缪侯同归域记。相传系慈溪裘琏所代撰。琏熟习明末掌故。与姜宸英郑梁齐名。其遗集久未刊行。此记前由定海王君录示。近复得刊本。惟与所录略有异同。其词曰。顺治辛卯八月。王师既克定翁洲。胜国逋臣之死难者。数十百人。降而编氓。虽儿童妇女。莫不同时俱殉。虽曰天戈所向。后至是诛。然其忠孝节义之气。动天地而泣鬼神。水火兵刃。惟其所蹈。若无怨者。盖一日而致命者。至数千人。自史册所载。未有加于斯者也。参军乔君钵。火而聚坎埋之。题曰同归域。呜呼。所谓同归者何归哉。归于仁而已矣。孔子论伯夷叔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是可以得死者之心已。是时也。无贵贱。无长幼。皆薪衣而土棺。骸横而骼竖。不知者以为数千白骨。纷纷藉藉。其惨甚矣。予以为同一仁。即同一心。同一仁。即同一身。虽亿万无分也。安在以多为惨乎。为君也死。骨芳于忠。为父也死。骨芳于孝。为夫也死。骨芳于贞。类而推之。骨不同。其芳同也。夫不见封马鬣者。麒麟卧于沙草。翁仲泣于斜阳耶。夫不见含金玉焚锦绣以葬者。盗贼掘剖。发肤涂地。孝子慈孙。不能蔽百年之坟耶。今此同日死仁死义死忠死孝死贞死烈者。裒然封之。非子若孙者拜之。樵采行路者叹息欷歔而不忍去。长吏岁时致祭。不城南嗥而若敖馁也。岂不气壮千秋风动百世也哉。元戎蓝公。初谋建祠于城南之孔道。予曰。祠虚也。墓实也。祀于祠不若祀于墓。得凭依焉。公然予言。共买田若干亩。归之学宫。每岁使广文先生主春秋两祭。既无侵渔之患。又藉学校之光。不亦美乎。蓝公既为记以谗诸石。予遂书不尽之意于碑。距诸公死难之期。方六十年云。裘集又载同归域征诗叙。亦系代缪氏所作。词尤哀艳。为世所罕见。兹并录之。其辞曰。盖闻鼎湖攀龙。莫改忠臣之节。盟津叩马。不加义士之诛。苌弘之血碧千秋。化虹贯日。张巡之齿存孤垒。骑尾归天。身虽与国同亡。名乃到今不死。同归域者。葬故明殉难翁洲诸搢绅先生也。饮泪田横之岛。犹奉残历于春王。抗节崖山之舟。耻投降表于河伯。衣薪蹈刃。赋诗绝命者十人。裂帛缳梁。入室如生者百口。他如子死父。幼死长。仆死主。僵山皆不屈之骸。以及妇从夫。息从姑。女从母。填堑尽含贞之骨。肝脑狼藉。岛鸢不食而长号。胔骼纵横。狐兔群过而洒泣。燔以埋诸深坎。裒而瘗之北邙。爰有参军。为兹义举。唐玉潜瘗宋陵诸骨。植以冬青。谢惠连得古冢遗骸。奠以抔土。(按二句集中未载、今依王君所未抄本入之)虽逢尼父。难题墓于延陵。纵有中郎。曷勒铭于断碣。芳草凄凄寒食。永馁若敖之魂。残榆黯黯斜阳。孰酬王孙之酒。逢圣朝之宽大。复旧邑于沧桑。移横海之楼船。建牙鳌背。标伏波之铜柱。吹角鲸头。燕麦未生。种花敢同潘岳。豺荆初翦。寻薇遂遇商山。见将坏之一抔。撼城浪啮。谋不祧之两祭。负郭畲肥。何幸羊公。来登岘首。下谘单父。共举烝尝。买虞芮之闲田,永春秋之芳荐。犹恐私禋未典。粢腯不逮夫百年。旋将幽躅分标。名姓共胪于各宪。表忠作观。犹为吴越私恩。宥过泽枯。真沐圣明殊宠。固已封同比墓。共知义异丛乡者矣。某邑乘虽登。鄙怀未畅。念慈穷岛。永寂寒阡。韩愈不过。莫祭亡王之墓。陆衡已往。谁吟大墓之墟。乃于暇日。偶作诗歌。扬已逝之幽芬。阐不休之奇节。寒蝉孤响。止同坏壁之蛩。细鸟遗音。讵敲高岗之凤。用贻同志。共发高吟。呜呼。君父人之大伦。安问兴亡异代。忠孝关乎至性。不分群怨皆诗。掞藻阴何。和绋讴而追挽。抒哀松薤。逐铃唱而齐鸣。绚烂天孙之织。锦俟登机。辉煌茂宰之弦。砖先引玉云尔。

钱大昕之破题

编辑

钱大昕幼时。塾师以“至则行矣”命作破题。大昕援笔书曰。“入其室阒无人。但见鸡毛一堆而已。”盖从上文杀鸡为黍而言之也。塾师见之。大为激赏。谓文思迥不犹人。此足与郑成功幼时作“当洒扫应对进退”题文“尧舜之揖让。一洒扫应对进退也。汤武之征诛。一洒扫应对进退也。”数句并传也。

活钱坫

编辑

嘉定钱坫字献之。精于篆隶。尤工铁笔。为钱大昕犹子。遗墨流传。人争宝贵。殁后同邑有戴听鸿者。名延仲。能学献之书法。以赝乱真。人莫能辨。吴县江沅偶见篆书一幅。署钱坫名。曰笔力逼真。惟中有一字假借不合。十兰不应有此误也。徐访之。知为延仲赝作。乃招之往曰。以君笔力。不患不传。何必假名前人。但作隶须通六书。以段氏说文授之。学益进。时称活钱坫。延仲嘉道年间人。居安亭。

王文韶之父

编辑

王文韶。仁和人。其父业鹾寓居嘉定。名又沂。字少槐。少孤。有孝行。恂恂若儒者。尤敬礼读书之士。延名士某君教其子。奉修脯甚谨。文韶未弱冠。以盐商籍应院试浙江。盐籍额颇广。竟获售。然文固不佳也。及秋试闱后。又沂携其子闱作。遍谒嘉定诸老辈。问可中式否。诸老以谓院试盐籍额广。固易获售。乡榜则不易侥幸。相与委蛇而腹笑之。及榜发而文韶竟中式。明春联捷成进士。光绪中。文韶入军机。位至首揆。殁谥文勤。人咸谓系乃翁厚德所致云。

蒋剑人

编辑

宝山蒋剑人敦复。道咸间名士也。与张文虎齐名。相传蒋弱冠时薄制举文而不为。其父故老明经。督蒋弥严。欲其取科名以自愿。蒋入场喜弄狡狯。所为文恒引用僻典。诡不入格。以是屡不售。放荡不羁。时人咸目为狂生。其科岁试。其父于场前严厉训诫。谓今科不获隽。将置之死地。蒋入场。得题而忘其上下文。不知所出。时隔壁者为某邑老童生。应试十余科。未售。知蒋能文。徐察之。见其久不下笔。因与作寒暄。并谓之曰。日旰矣。君殆腹藁。何竟未作一字耶。蒋以实告。某曰。君如欲予背诵上下文者。则请代作起讲提比。以为酬报。蒋诺之。于是援笔挥洒。顷刻成二艺。以其一与某。案发而二人皆获隽。蒋诣某谢曰。微君之力。则严父之责将不免。二人遂成忘年交云。

郭友松

编辑

松江郭友松亦放荡不羁。以狂名著。郭之妻父。贡生也。六十寿辰。郭画一寿星。旁立二僮子。一手执册籍。一手执贡卷。人间其命意。则曰册贡老寿星也。盖是语为吴中俗谚。犹云空诸所有。一时皆为之绝倒。

改李为理

编辑

陕西大儒李鬯和。字寒石。明末举人。国变后。因恶与李闯同姓。改李姓为理。曰李氏本皋陶之后。皋陶为大理。司李亦曰司理。李与理固通也。苏门孙征君夏峰与西华左令书。称为鲁连后一人。其人品可想见矣。

汪琬之妾

编辑

长洲汪琬。字钝翁。以博学宏词。改官翰林居京师。遗人南归。迎其两妾。两妾皆不行。曰。此老宦兴方浓。妾等却愿守西山之节。同年诸名士。为别纳一小星。王渔洋戏作花烛词。有云。赢女吹箫引凤雏。莫将缣素怨狂夫。似闻一语分明寄。我见犹怜况老奴。盖调之也。

世宗以文字罪裘琏

编辑

雍正中。裘琏。故明平波伯裘兆锦之孙。父永明。以诸生散家财买敢死士。从鲁王于台绍间。授职提督九门禁旅军务同知左军都督。顺治三年。殉难钱塘。时琏甫生三岁。少孤力学。天才卓绝。故明遗老黄梨洲先生宗义尤器重之。与姜宸英、郑、梁、二人齐名。琏少即知名。昆山徐干学奉命纂修一统志。访士于梨洲。梨洲以琏荐。越十五日而成三楚志。人咸惊其工具速。遂与徐氏及高士奇诸人结交。圣祖南巡献赋。帝命近侍记名。然年逾七十矣。始获举于乡。圣祖见琏名。谓近侍曰。裘琏中矣。翌年。成进士。三甲第一。特赐传胪。与二甲第一名同。异数也。旋改庶吉士。乞身归。帝幸热河。欲琏扈从。问院长裘琏何在。以具词乞身对。帝曰。他原有七十外了。遂允其请。康熙六十一年。琏将入都祝帝七旬万寿。在杭州闻驾崩。乃归慈谿。是琏虽与昆山三徐及高士奇有关系。得第之后。未尝久居京师也。世宗即位。罗织诸王宾客。无所不至。雍正七年。三徐以事罢职。高亦获谴。是年冬。琏亦被逮入京。时年八十五矣。明年六月卒于京师。时狱犹未解也。三徐与高之获罪。具载东华录。虽声华过盛。有以自累。然世宗忌之。或谓其党于诸王之故。裘之获罪。相传亦因三徐与高氏。

或谓裘少时。曾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其辞曰。戚夫人嬖生赵王。帝以母故。欲立其子。佯曰如意类我。吕后恐。使建城俟泽。劫留侯计。留侯为言四皓。命太子为书。卑祠厚礼以往。太子曰噫。吾为书。惧自伐以旌君过也。于是以安车四乘。白璧十双。绘帛累百。衣冠各一袭。为留侯书以招四皓曰。上高先生名久矣。知先生之不可强致也。每与良等言。吸慕不少忘。今上春秋高。多病。戚夫人日夜抱赵王啼弄上前。而后太子累月不得见。则是骊姬复溺于晋。而褒姒复煽于周也。岂不殆哉。顾知君莫如臣。上非尽惑于爱也。非中于谗也。非忘天下以徇儿女也。心懦太子而慧赵王。以为能蒙吾业也。然则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贤之奈何。今上所心重而不能致者。独有四先生耳。先生其何以为太子计。夫救人患之为仁。定社稷之为勋。扶纲常伦叙之为贤。成所败安所危之为智。良试念之。良何有于先生。上与太子。何与于先生。汉天下亦何与于先生。先生其何以自为计。深山之木。盘龙蛇。干云霄。断崖之石。怒风雨。室鬼神。将千百年。非不安且久也。栋梁不先。而明堂不急。则人忽宝贵之矣。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处士可重。愿先生留意也。或告先生曰。上轻士嫚骂。故士多亡匿不出。夫上所嫚骂者。非士也。而先生何自视之浅乎。四皓得书笑曰。吾固疑张良为之。乃出。卒定太子。安天下。传曰。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留侯四皓当之矣。琏之书具载集中。当时颇多传诵之者。或摭其词以入告。谓此书系讽圣祖易储。为太子允礽作。而琏之祸作矣。然实诬也。呜呼。琏以故明忠臣之裔。年逾七十。始获一第。引身自退。而卒以耄耋之年。婴文字之祸。可悲也。夫清代圣祖世宗高宗三朝。衣冠多罗罹文字之狱。独琏之狱世罕知之。予故具书之。以补野史之阙。

摄政王多尔兖之问卜

编辑

余客长春。有旗人某君。颇能道满人入关前故事。谓相传摄政王多尔兖入关之时。途遇一卜者。多尔兖叩以吉凶。卜者曰吉。但恐不终。多问其故。曰得之者摄政王。失之者亦摄政王也。多尔兖曰。难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乎。卜者曰。到得后来。自有应验。多尔兖曰。究竟这天下是谁的。则又曰。寡妇孤儿得之。寡妇孤儿失之。多尔兖曰。难道孤家竟没有名分么。多心识其言。故入北京。逐去李自成。即迎接世祖母子入京。意谓天命有在。且恐不能终局。欲以寡妇孤儿当其忏也。多本有自取之意。于是竟让大位而不居。迨清室退位时。载沣又以摄政王当国。隆裕宣统。竟以寡妇孤儿失国。说者谓卜者之言皆验云。

德去德来

编辑

光绪中。江西巡抚德寿。以贪黩被御史参劾去职。继之者为德馨。亦以贪黩闻。赣人因书揭帖。伺人弗察。粘于德馨所乘之肩舆中云。德去德来皆是德。财多财少总贪财。德见之大怒。责舆者弗慎。笞之见血。不能举步。后又有人作一联粘于舆中云。德去德来。无人见得。轿前轿后。有足皆蹻。赣人读蹻若跷音。与轿字叶音也。

钱调甫乞师

编辑

咸丰庚申。太平洪氏据金陵。苏属城邑多沦陷。搢绅之士。多避难上海。时议赴安徽大营乞师。顾沿江多洪杨营寨。无人敢行。太仓钱调甫时适客上海。境奇窘。毅然请行。与吴县潘馥同行。效申胥之秦庭涕泣。曾左胡诸公义之。遂分军攻克苏常。钱自是名震大江南北。官至河南藩司。殁谥敏肃。大丈夫风云会合。建立功名。莫不从艰难困苦中来也。

记蔡氏二女

编辑

嘉定夏君镜苻。娶妇浙湖蔡氏。夏氏少年负才藻。妇亦有林下风。名晓仑。通书史。真佳耦也。然却占反目。人咸以为憾。尝闻湖洲俞君谈及其事云。夏氏家风儒素。夙以勤俭称。初婚居甥馆时。一日偶在闺中自起扫地。蔡氏女以为失体。因出对语云。斯文扫地。真扫地矣。夏思之良久。无所得。于是夫妇遂不合。后有人代夏作对云。夫子非天。岂非天哉。然当夏君未反目之前。则此语亦无从而得也。予既纪此事。适湖州陆君见之。述及蔡父元卿。为名孝廉。有洁癖。每赴亲友家饮讌。衣袋中常贮草纸。就席时必再三拂拭而后入坐。其孤僻有如此。孝廉负才学。中年后绝意仕进。不赴春闱。其人品故高绝。臂力极强。能于方桌上置盛筵。以一手举桌之足。擎之空中。而桌上盆碗。不移动分寸。真绝技也。蔡氏有二女。无子。次适夏。长适同邑周君柏年。周故口辩。善骂座。与妻亦不谐。其妻常挟而投之数武之外。盖亦女中豪也。因此周与蔡亦乘离。甚至周至蔡门。蔡父持刀逐之。呜呼。蔡氏父女皆奇才。夏与周亦皆一时之俊。而夫妇之道。乃苦如此。其亦蔡父孤僻之性。有以养成之欤。然而足以传矣。

陆星农

编辑

太仓陆星农修撰增祥。以大魁出为道员。候补湖南。郁郁不得志。蹭蹬以终。相传陆氏应礼部试时。有卜者。曾为陆氏卜官阶。陆制得一奁字。卜者云。名居第一人。官不过三品。盖奁字俗书上从大。大字分析之。为第一人也。下从区。中为品字。空其一面为三数也。盖亦巧矣。殃后嘉定黄翰钦孝廉宗起挽之云。苏内翰。春梦一场。薄宦衡湘。回首觚棱经卅载。谢太传东山高卧。屏除丝竹。等身铅椠足千秋。盖纪实也。

水死挽联

编辑

黄翰钦孝廉。以同治癸酉南闱第三人及第。文章为海内宗。仰负才兀傲。幕游湘桂诸省。所至名汉倒屣。诗笔合少陵东坡放翁为一家。每一篇出。入争传诵。而尤善挽联。尝挽李奎甫水死江中云。百岁亦何为。世路崎岖。不如破浪乘风去。一抔安足恋。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又云。一去不还。洞庭湖上传书客。前身合是。采石矶头弄月人。又挽王文勤公文韶子颂声部郎云。水部一官。才长命短。钱塘八月。人去潮来。盖颂声以八月十八日殁也。一时亦传诵云。

黑米

编辑

光绪已亥夏。苏松太各属。农人于土中掘得黑米。余曾亲见一农人凿土得黑米无数。其形质均与米无异。迷信家以为有兵灾之兆。然庚子年虽北方俶扰。联军入京。而南方固无恙也。或谓是系矿物。然不见于平时。独见于是年。是又理之所不解者。谓有奸人埋之以惑人听。然又何从得此黑米。而遍埋之耶。谓传者言之过甚。是犹等之翦之鸡毛诸谣言。然余又亲见之。而各地亲见其异者。又不止我一人也。姑志之以待博物家之研究。

清圣祖之门生

编辑

嘉定王丹思殿撰敬铭。以康熙丁亥迎銮进诗画称旨。入直畅春园。充武英殿纂修。书成议叙不就。癸己春秋乡闱。(是科春闱乡试秋闱会试)联捷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胪唱毕。帝谓近臣曰。王敬铭久直内廷。是朕亲教出来者。授修撰。赐宅一区。己亥侍直热河。帝问而父年几何。以父母年皆七十对。御书齐年堂额赐之。当时以为荣幸无比。古云。门生天子。王氏则天子门生。然王氏科第世家。其学实渊源于其父亩。而画法则实受诸娄东王原祁者。

克食

编辑

清圣祖南巡。诸臣谒见行在者。辄赐克食。克食者。满洲名词。即御厨之馂余也。中叶以后。此礼渐废。然当时诸臣之赐克食者。辄以为苦。盖所谓天厨余馔。辄经宿不可下咽。且内监需索陋规甚厚。长洲沈德潜曾以赐克食致腹疾。呜呼。宁甘家食供藜藿。不向天厨餟糜(饣+禀)。鄂昌诗盖有为言之矣。

朱履中之狱

编辑

嘉庆初。惩和珅之祸。各省疆吏以贿赂初劾者。辄不免。然真贪吏未尝以赃致败也。而最冤诬者。莫如浙江布政使李赓芸被属县朱履中告计一事。初赓芸任汀漳龙道时。俗喜械斗。令懦不能治。履中署平湖县事。受代来谒。其人内狡而外朴。赓芸视其人若可用。请于督抚。委署龙溪县。久之不办。赓芸率兵往治无所得。费帑七百两。与履中分任之。又监造战船未符去任。家人贷履中金以竣事。赓芸不之知也。及署布政使。以甄别属中教职。改履中教职。履中亏盐课五千余两。计无所出。则具揭督抚计告。谓亏帑事由道府婪索。督抚合词密奏。遂解赓芸任。就省吏讯鞫。质讯时。履中指前二事为赃。总督注志伊持之急。巡抚王绍兰附和之。知府徐以輈索供状。声色俱厉。赓芸不堪其辱。自经死。时嘉庆丁丑正月十八日也。事闻。朝命吏部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治其狱。抵履中诬告罪。总汪志伊巡抚王绍兰皆夺职。闽绅副贡生林光天等。具呈使者。其略曰。故藩李公持躬谨饬。莅事精勤。抱悫怀忠。安良战暴。平反颖狱。囹圄无冤。礼士爱民。穷民存活。共漳时首械书役。蠹风敛迹。其止息斗争。如龙溪归德。堡民仇杀多年。一经勘断。两造冰释。其禁战萑苻。如漳属九龙岭。扼要防守。商旅坦行。海盗蔡可黄钟。皆被拿获。其他善政。不可殚纪。讵意本年正月卸事身故。贫无以敛。家无以炊。省会士民。拈香拜临。汀漳人民。设位吊位祭。共抒哀思。恨无以报。请捐建爱祠。以慰舆情而存公义云云。使者以闻。得旨俞行。且谕曰。斯民直道之公。又朱书奏牍中曰良吏。其冤始昭雪云。

海獭

编辑

孝钦后自辛丑回銮后。惩前排外之祸。深欲要誉结好于各国公使。召见各国公使夫人。馈赠甚厚。不知者谓其以著名排外之人。一变而为媚外。然在孝钦则自以为羁縻有术。欲玩弄他国人于股掌之上。其意固未尝为外人所屈服也。孝钦每见外国女子喜畜狗。一日见某国公使夫人。谓之曰。朕闻泰西人多喜畜狗。朕亦素喜之。某国公使夫人。因笑而答曰。太后如喜此。某有一黑犬。系意大利产。当进献于太后。翌日遂以狗进。孝钦亲自命名曰海獭。自此每见各国公使夫人。无不以海獭自随。然孝钦生平。并不爱狗也。其善于牢笼人意如此。亦可谓能揣摩风尚得矣。

王世选为一马亡明

编辑

王世选。字正宇。世居陕西榆林卫之柏林堡。明天启初以良家子从军。善骑射。杀首卤。积功至下将军。数奇不得迁。时边备废弛。将骄兵惰。世选为裨将。守柴沟。本帅总兵官某。贪冒嗜利。御下傲黠。世选意轻之。所乘马曰黑骓。高九尺。汗血善走。出入行陈。如向空阔。饥渴不罢。世选爱之。爬梳饲秣。珍惜若儿女。其帅欲得之。日使人谕意。世选终不肯与。于是帅恶之。会惊报至。帅故与世选孱羸五百人。冀其败衄。幸中以法。世选意益不平。然迫于军令。无可如何。鼓行而前。道出遵化。遇霖雨积旬。弓解矢忌尽脱。寇且逼。孤军乏援。世选据鞍嗔目喟曰。已矣。谁为之者。吾经数十战。未尝少挫。若上吾功。万户侯不足道也。今以一马故。为贪帅所陷。吾身不足惜。奈士卒何。已矣。遂顾军士泣。军士亦泣。遂乘黑骓。招健儿数十人亡走辽沈。谒清太宗于军前。帝与语大悦。授总兵官。兼管副都统事。寻迁正红镶红两旗都统。随征大凌大同高丽。下山东列城数十。授世袭精奇哈番。顺治元年。统兵追李自成潼关。慷慨谓将士曰。我辈故明人。值世乱至此。念祖宗三百年受明豢养之恩。一旦乃为此贼杀君覆国。义不当与此贼俱生。遂尽力追贼。残殪无算。自成仅以身免。又随多铎南下。破扬州松江嘉湖杭州等郡。呜呼。世选故明边徼骁将。世袭武职。乃因主帅之嫉媢贪纵。竟亡身敌国。倒行逆施。以伐故明。虽追李闯之际。然不如公山不狃之徒远矣。彼主帅者何人。有将才而不用。以子常骕骦之求。卒使其人亡走敌国。其罪又宁可逭哉。明末诸将。如耿仲明孔有德祖大寿诸人。皆以细故叛亡。为敌国所用。不独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亡国史上之痛事也。是以将将之道。重于将兵。而平日训练士卒。尤不可不注重爱国。

南京童谣

编辑

道咸间南京童谣有蝴蝶飞过墙。江南作战场之谣。又有太平天子朝元日。南北分疆作战场之谚。至洪杨之乱。其语悉验。

李长庚幼时弄笔

编辑

相传李忠毅公长庚幼时在塾中。尝弄笔大书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字。其后果为大将。以剿海寇蔡牵朱濆死事。公泉州人。寄籍台湾。治水师。所向无敌。其战殉时。一手执盾。一手持刀。殆而犹不释手云。

萧县郑孝子

编辑

萧县郑孝子立本。以父谪塞外。出外求之。竟负骸骨以归。江阴金谔尝为作绥来乐府。其辞曰:

萧县孝子。万里寻亲。使者这春庐。郡县传其人。(一解)

儿时不知父何处。长跽母前问其故。母欲言之哽咽难遽吐。而甫三龄。而父远戍。(二解)

仰首号泣。寒乌哑哑。儿不愿娶妇。愿从此逝。穿云入海觅阿爷。安得生两翼。空咨嗟。(三解)

某年某月。邻某戍乌鲁木齐。甘为执鞭。偕行弗迷。奈无宿春。惟乞提携。(四解)

黄沙白草风萧萧。黑河八月雪乱飘。出关性命轻鸿毛。(五解)

千山万水。十生九死。邻某到戍。孝子喜。孝子且弗喜。而父戍所。去此尚三千里。(六解)

扶病往。心弥坚。粮尽窠深谷。魑魅蹲其前。仅得免焉。(七解)

穷昼夜。条逾月。抵绥来。足趼蹶。急走询。父子早没。(八解)

一恸几绝天茫茫。哀感穹庐。醵饯饬劻勷。送而父魂魄归故乡。(九解)

鬼神鉴。知道途护持。辞家八载。乙未之秋抵里。挚行无亏。(十解)

果能行。路无远。果能为。时无晚。皇天高高鉴诚悃。孝子者谁。曰郑立本。(十一解)

吴门老和尚遗像

编辑

吴门老和尚者。明季侍御李灌溪先生也。先生名模。吴县人。当南都拥立时。曾疏劾四镇误国。不用引疾归。南都失守。削发剃须为僧。今吴门老和尚堂中。尚有僧衣塑像。并崇祀吴中名贤祠。像见吴中五百名贤遗像中。余于光绪壬辰。曾至苏诣堂胆谒遗像。铁石心肠。松身鹤貌。犹想当日丰姿也。

糊粥生姜炒米茶

编辑

糊粥为常州土俗。盖他处食粥。皆以米粒煮之。或名稀饭。惟常州则屑米为粉名曰糊粥。故有糊粥生姜炒米茶之谚。相传清高宗南巡时。驻跸常州。垂询风俗食品。刘文定以里谚糊粥生姜炒米茶对。帝嘉其土风之勤云。

红拜

编辑

嘉定南翔土俗有红拜之礼。凡遇丧事。小殓毕。则其家属。依次衣吉服先向灵前拜跪行礼。然后再易丧服成礼。此风惟南翔一镇有之。嘉定城中及各乡俱无。相传系明末里人张子石先生鸿磐叩阍请折漕粮时。别其家人作永诀。家人具衣冠拜之。遂成为风俗云。

一品荔

编辑

粤中荔支。除挂绿外。当以水晶为第一。吴应逵荔支谱云。水晶丸俗名糯米餈。出番禺鹿步之北村。香液与挂绿绝似。而实大核小。食之令人畅然意满。吴石华拟之鲥鱼无骨。阮云台先生元云。此岭南第一品也。自此人遂以一品荔呼之。

万生园之糜费

编辑

光绪末年于京师西直门外设农事试验场。一名万生园。任游人入览。旧为三贝子故园。周围凡数十里。楼台池沼之属。皆极壮丽。中为豳风堂。来远堂。畅观楼则为宸游驻跸之所。旁有动物园植物园。闻修葺此园。农工商部。共糜去帑银五十余万。以视伦敦巴黎及日本东京之博物院。其完备殆不及百分之一。美其名曰农事试验场。不过略具犁锄牲畜。及桑柘蚕具之属。而糜费已如此。光宣末造所设施之新政。类如此。国家安得而不亡哉。为国者可以鉴矣。

白齐文之无勇

编辑

白齐文美人。落拓至上海。洪杨据苏常时。当道募洋将助战。白齐文应募。与戈登所统常胜军。并隶李文忠麾下。白故无赖。所至辄酗酒。当道颇患其骄悍不可制。既而降贼。为之谋主。屡与官军抗。后兵败溺水死。相传白每下一城。必索牛酒为犒劳。见诸将辄无礼。骂座喷沫。无所不至。鲍超勇将也。一日白被酒。攫其瓴顶自冠之。超怒。因挥拳仆之。白愤甚。出刀追超。幸郭松林从中解劝之。得无事。然自是白遂有异志矣。长洲钱义山副将目睹其事。余游武昌时。钱亲为余言之。谓白毫无腕力。每与人战角力。辄为人所仆云。

民壮

编辑

民壮之设。始于明正统中。中叶以后。按里佥点。增至千余名。嘉靖以后。倭寇俶扰。增设教师义勇。俨然民兵之制。其后有司以老弱者充之。而其制渐废。清雍正二年刑部尚书励廷仪议奏复民壮。直省尚未画一。是年部议州县各设五千名。岁给银六两。后准河东总督田文镜议以州县之冲僻。定民壮之多寡。咸丰军兴以后。湘淮各军。以乡勇平乱。而民壮不过为州县出入呵导及平日奔走之用。其人皆徒食口粮。不能执兵役。耗费饷糈。徒资点缀。有诮以诗者云。民壮何曾壮。官肥臃肿多。一年银六两。养不活家婆。可见其一斑矣。

胡匪之历史

编辑

明袁崇焕计杀毛文龙。文龙部下。因散入海为盗。出没于辽沈登莱一带。此即胡匪之所自始也。厥后边将孔有德耿仲明祖大寿等。相继叛变降清。其部下或有怀田横五百人之志。不愿寄身于降将旗下者。则亦附和毛文龙遗众自逃于海。浸淫日久。凡亡卒悉加入之。遂成一匪党。其始专与清室官吏为雠。其后以清之兵力方盛。势不能抗。而又以部众日蔓延。遂肆劫掠。然亦惟豪商巨贾。行经关内外及直鲁一带者。虏而勒出巨金以赎之。而响马诸贼。亦联合焉。有商峻者。故毛氏部将。长其曹。为之部勒其众。故商氏世为胡匪。其后裔今犹有谱系可稽。是说也。予闻之济宁王君叔方。王君盖深知商氏历史云。

天后

编辑

天后者。宋孝女莆田林氏也。元明封天妃。清累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其谥可谓叠床架屋矣。雍正十三年诏秩祀海滨州县。嘉庆六年封神父积庆公神母积庆夫人。道光十三年加封神父母衍泽二字。岁以三月二十三日神诞及九月九日致祭。盖林氏以九月九日殉于水。与曹娥事正同。而清代之祀典。有加无已者。实以海运故。其庙宇在上海者尤崇。然其中藏污垢。在租界中。独为外人势力所不及。江湖卖技及零星贩卖者麇集其中。而庭宇遂污秽不可收拾。呜呼。神道设教而其为渎慢也如此。神此其有知。不其恫乎。

獭皮歌

编辑

苏俗呼土棍为獭皮。逼醮、构讼、杀牛、开赌、诸不法事。皆出其手。费葵有獭皮歌。惩恶之意。流露楮墨。歌云。苏松界处东海滨。素称泽国水潾潾。为渊驱鱼偏有獭。实逼处此何不仁。东邻醮妇丧所天。西邻卖儿偿租钱。渠先攫取数缗去。那管汝曹泣涕涟。忽闻村南诟谇声。计兴波浪定财生。不然唆使公庭去。涉讼经年祸不轻。良民动色常闭户。无辜波及窃与赌。觇知里甲暗中谋。愚民股栗色如土。小语低声里甲前。哀求大力脱网罟。且卖郭外祖遗田。再鬻舍旁种菜圃。大家剖食事方休。免得钩提到官府。里甲何人庇獭皮。虎威狐假更神武。吁嗟乎。罄竹竭波难尽传。聊言一二已惨然。肥尔身兮果尔腹。百般诡计掠人钱。如狼如虎亦可称。虎狼噬人未猛烈。为蛇为蝎何不名。蛇蝎螫人可扑灭。惟有獭居水族中。涵淹卵育择肥啮安得韩公驱□文。食肉寝皮波浪息。

肃慎

编辑

文宗北狩热河。大渐弥留之际。召载垣端华肃慎受顾命。遗诏以载淳嗣大统。肃慎以请用汉人督师剿贼。受知文宗。文宗拔用曾国藩。节制诸将。盖肃慎之策。故其时帝眷独隆。与载垣端华同受遗诏。三人受命后。以帝幼知帝生母贵妃那拉氏必预政。密谋大计。欲令载垣摄政。丧在热河。那拉氏詗知之。与恭亲王奕訢谋诛三人。罗织其罪状。以为将谋大逆。其实三人心固无他也。今史家袭当时官书。以为载端等。皆谋逆之臣。沉冤莫雪。信史真难言哉。顾那拉氏虽诛其人。而卒守其策。以平大乱。武瞾之才。亦自不可及矣。

曾国藩之保全功名主义

编辑

当肃慎之被诛也。曾国藩颇自惧。及那拉氏垂帘听政。仍令曾节制诸军。乃始自安。然及南京克复。犹兢兢不敢以功名自居。时儆惕其子弟。以盈满为戒。盖不独有满汉之嫌疑。实恐以肃慎之荐。那拉氏或念旧嫌也。人臣于功名之际。欲自保全。亦苦矣哉。

马新贻之镇定

编辑

马氏为张汶祥所刺。其时正值乡闱。士子集于金陵。马氏为监临。于点名之际被刺。马氏受伤。犹以朱笔书闭门捉贼四字。此李某为余言者。时士子大惊。而马氏镇定如此。亦不可及矣。

清世祖之伪僧

编辑

清世祖在位十八年。实内禅于圣祖。世或传其为僧。其言盖非无自。特其事甚秘。世鲜能言其故者。予尝闻之五台山僧。僧为言五台山旧藏有老和尚遗像。日角殊姿。即系世祖化身。并言和尚以顺治十八年祝发。祝发后茹素诵经。戒律甚严。示寂时诫其徒焚化遗尸。葬于山后。勿封勿树。其徒知其非常人也。令世世供奉其像。以为开山始祖。盖世祖晚年。见诸王擅权颇。萌厌世意。在宫中即皈依佛教。鳌拜乘机劝令禅位太子。且以危言逼之。世祖遂不得已而称疾。传位圣祖。而以鳌拜辅之。微服出宫。入五台山祝发。鳌拜既得政。引遏必隆为心腹。骄纵拟于天子。将图篡逆。幸圣祖长。知鳌拜奸诛之。斯时世祖入山为僧已久。知圣祖能。故遂无还宫意。尝谓其徒曰。吾见儿足了吾家事。其从亦不知其为九五之尊也。寿至八十余方卒。此实录所不载。山僧乃凿凿言之。固知世人所传。非尽妄也。特记其事于此。以待史家之参考。

清圣祖之捉刀者

编辑

清圣祖英姿天纵。于书无所不窥。冲石自程。即秦皇帝亦其无勤敏。顾帝虽好学。老而不倦。而当时所洒宸翰。亦未必皆属己出。其捉笔者。为高江村士奇。故高于当时。最承帝眷。又有二人。为高所物色。养于宫中。终其身弗令出外。其后竟杀之以灭口云。

雍正朱批上谕

编辑

雍正朱批上谕。为世所传诵。顾其言多周内过甚。时有欲盖弥彰之处。如对于允祀允禟及杀年羹尧诸上谕。措词多失大体。阴贼险狠之心。时流露于不觉。各朱批有为词臣所拟进者。帝辄亲笔涂改。语有为臣下所不敢言者。固非他人所能代拟也。

乾隆微行

编辑

高宗最喜微行。在位六十一年。除屡次南巡外。尝微行出京。时诸疆臣颇惴惴。以帝行踪诡秘。恐被詗察。获意外之咎也。顾帝所至。辄诫知其事者。不得供张。泄露其事。并不许以私家笔记。载其秘密。故其事世多弗传。前清光绪中嘉定县典史张君子丹。桐城张文和公嫡裔也。颇能道乾隆朝故事。盖得乃祖文和公所传述者。尝为予言。帝一日微行携二太监及文和公从。各扮作儒生状。于苏州时。巡抚为陈大受。大受故识文和。惊其突至。文和耳语大受曰。衣湖色袷袍者。圣上也。大受不知所出。遽上前跪迎。帝笑而扶起之。谓勿惊扰。第假此间佛寺歇宿一旬足矣。然勿使左右及寺僧知也。大受唯唯听命。备筵进馔。帝命五人共坐。时署中人咸不知其故。以为大受尊长至也。食毕。大受修函介绍于寒山寺僧。谓有亲串数人。欲假方丈游息数日。大受启帝谓微臣当随驾。帝谓汝出恐地方人士多识者。多不便。不如其已也。大受叩头谢。既而帝及文和二监持信赴寒山寺。寺僧以为抚台官亲。供张膳饭。帝谓吾等素喜方丈素餐。第供素馔足矣。寺僧导游各处。帝赠一箑。书张继枫桥夜泊诗。款署漫游子。留宿七日而去。临行以函告大受。略谓予去矣。恐惊扰地方。万勿远送。竟微行离苏。又云帝尝于近畿微行。率不随一人。而最为滑稽好事。莫如丙子应顺天乡试一事。以监生王澧名入场。文中全用庄子寓言体。不衫不履。时分校官王鸣盛得而异之。以格于程式。不获荐。然批其卷谓能以古文作时文。惟未谙墨程。深惜其不能敛才就范云。不知帝故以此滑稽狡诡之术。试校阅者之眼光也。王自是得受主知。屡蒙迁擢。得充日讲起居注官。先后赏赉貂皮人参。不胜纪。子丹有句云。莫谓试官多肉眼。微臣却是受知师。盖纪实也。

宣宗之破林清

编辑

仁宗末年。秋狝木兰。大兴林清。滑县李文成。勾结内监以作乱。定期九月十五日。滑县知县强克捷詗知其事。捕文成下狱。断其胫。其党知事败。遂于九月七日起兵。出文成于狱。杀克捷全家。襁褓儿无免者。清骤遣兵入内城。分攻东华西华两门。时宣宗方在南书房读书。俟午饭不至。既而闻变。急出率内监抵御之。宣宗故善射。发矢射三人。林兵气馁。遂败退。仁宗仓猝还宫。发禁兵围黄村。捕清。文成据滑。以胫创不能远出赴援。卒就歼.说者谓强以全家保全帝室。而宣宗之英武。竟以仓猝之间。击退贼兵。此其中殆有天意。从此诞膺大宝。非偶然也。

安重根之死不独为韩

编辑

宣统已酉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将会各国密使于哈尔滨。处分满韩。兼议对付中国。韩烈士安重根击伊氏于车站。立殒。安氏亦被执。死焉。吉林某君。悼伤安氏之志。知其事不独关系朝鲜也。为作安重根传有自叙湘累者。作书后投寄东三省日报。慷慨淋漓。读其文益见安氏之志矣。其辞曰。昔荆轲匕首。去易水而不还张良铁椎。击博浪而未中。千古遗恨。九死不辞。君子犹或悲之。懦夫因之立也。岂不以志歼公辞。誓报国仇。一身之利害。有所勿顾。匹夫之志节。莫之或夺哉。矧夫专诸之剑。竟剚王僚。隗嚣之客。终揕君叔。雠人授首。志士成仁。有如韩人安重根者。宁非当世之杰士。亡国之鬼雄乎。顾一孔腐儒。辄持谬论。九世复仇。或忘大义。谓燕丹之计。只以速亡。子房之心。未能含忍。噫、是说也。宁不短烈士之气。长仇人之志哉。夫日本之图韩也。伊藤之赴满也。哈尔滨之行。鬼崇莫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斯时也。各国密使。相望于道。统监与会。实主齐盟。说者谓其将欲解决满韩问题。兼为处分支那计划。夷德无厌。岂虚语哉。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呜呼。丰臣假道。谁切唇亡齿寒之忧。忠武云亡。孰为誓海盟山之计。(明万历中、日本丰臣秀吉当国、欲协高丽假道以侵明、其国书有一超直入明国之语、高丽拒之、秀吉发水陆军数十万以逞其憾、平行长以陆军数万攻平坏、而水军十万、亦将航海而来、明将李如松援平壤、日人方俟其水军、以图并进、高丽名将李舜臣、以铁甲龟舰、遮系日本水军、尽歼之、平壤日军之势遂孤、如松得奏大捷、舜臣谥忠武、遗诗有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之句、其所造铁甲龟舰、英人称为世界铁甲兵舰鼻祖、日人亦称其用兵如神、远迈鼐利逊)、倘非安氏奋其一击。微特韩祚不能五稔。恐东亚之和平。将于是破。即中邦之运命。亦不可知矣。然则彼之所以愤而出此者。非独为韩人报复国仇。隐实为世界剗除公敌。雷霆迅发。莫掩厥耳。招摇一挥。急缮其怒。虽报韩未遂。宁与日偕亡。卒使敌人之阴谋。不敢遽逞。国民之志气。逾以淬厉。从田横而死。殉义者五百人。闻伯夷之风。兴起在百世下。观日本并韩而后。韩人继安而起。再接弥厉。死事者实繁有徒。百折不回。谋国者至今未懈。国家可亡。人心不死。皆铁血主义。有以作其气。此白山逋民。所以为之传也。嗟乎。三户亡秦。一旅兴夏。死灰可以复燃。嘘枯犹能再活。蹈海而死。鲁连宁忍帝秦。立庭有辞。夫差不忘报越。虽公孙阳为政。鬼为曹社之谋。乃申包胥出亡。天鉴秦庭之哭。赠绕朝之策。勿谓无人。挥鲁阳之戈。犹能返日。扶余古国。安知不属虬髯。侏儒小子。行见毒于蔓尾。所恨狡童误国。翻令箕子为奴。抱此简编。有同祭器。睹伤心之禾黍。每慨为墟。收失计于桑榆。毋忘在莒。末叙伤心人湘累跋。世之有心人。诵此文当同声一哭也。

文宗之嗜雅片

编辑

文宗时雅片之禁渐弛。其时大僚中。多有染其癖者。即帝亦酷嗜此物。英法联军入京。帝北狩热河。惊恐之余。又以瘾发。遂致大渐。盖其时帝以仓猝蒙尘。少带阿芙蓉。帝又愤以雅片之战。致外兵深入。深悔己翻受其毒。故决绝戒除。不意竟以此致疾也。呜呼。雅片之毒。痡于四海。而当日以九五之尊。亦以此戕其性命。可胜痛哉。

德宗之嗜学

编辑

德宗弱而好弄。尤喜玩钟表。凡时计中机器。皆逐件拆视。能自修理。及长典学。翁同和授读。毕业十三经。书法雄浑。翁尝取经史中有关法戒者。缮录以进。及康梁进用。尤嗜喜时务诸书。各时务报以及薛叔耘(福成)庸齐笔记诸书。靡弗浏览。尝阅朝考诸卷。见其多颂扬体毫无实济。废而叹曰。以此甄录人才。奚怪所学之非所用也。故不久遂有变法兴学之举。及八月政变后。深自韬晦。屏书不观。郁郁不自得。太后遂谓其病。噫、以英明有为之主而掣肘于母后。身经丧乱。卒以幽忧殒其身。岂非天哉。

煮粥诗

编辑

洪杨之乱。东南大扰。太仓有一士人。避难村中。从村民乞得半升米。煮粥度日。因吟诗云。烽火东南稻不收。乞来升米转担愁。插将竹筋东西倒。挹取瓠瓢上下流。捧出堂前风起浪。持来庭下月沈钩。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一贼陡入。见桌上诗句。笑而释之。亦云。不幸中之幸矣。

浒墅关

编辑

乾隆南巡至苏州。至浒墅关。不识浒字。误称为许。至今俗称为许墅关。盖承讹袭缪。实亦丝纶之语。有以导其先也。足与金山之江天一角。同传不朽矣。

一灵道人

编辑

番禺屈大均。字翁山。一字骚余。初名绍隆。补明诸生。遭乱弃去为僧。号一灵。后以与某僧忤。又返儒服。始改后名。翁山恃才傲物。卒坎坷以终。其遗集有诗外易外等书。前清为禁书。而易外世刊本。予曾于外家见之。诗外则近时刊本颇多云。

赤脚僧

编辑

赤脚僧不知何许人。康熙中驻锡嘉定长春庵。甲辰十一月忽诣齐主告别。众诘其何之。曰我无所往。行且永诀耳。临殁致书李御史模。自言山西太原人。崇祯辛未进士。乙酉后遁迹至此。属焚其骸。平日畜一鸡自随。临殁谓鸡曰。盍随我去。越一日鸡亦死。赵克声有诗云。廿载抛家作远行。萧然瓶钵一身轻。江潭憔悴灵均泪。蜀道崎岖子美情。冰雪岁残思旧腊。风波海沸隔西京。泉台知有忠魂在。仍挟天鸡候晓鸣。僧盖亦补锅匠之流亚也。

吴淞江上之虎

编辑

乾隆二十六年吴淞江岸有虎。或云鲨鱼所化。自海上来。循吴淞江而西。宵行书伏。匿安亭永怀寺佛庐后。村人胡某搏之。被害。虎亦受伤死。泗江武弁缚献当道。赏以锦袍。张承先为作刺虎行云。平原忽尔膻风起。白额东来磨牙齿。无知牧儿攫其锋。七尺须臾里创死。胡郎气愤不顾躯。手提丈大瞋目呼。飞枪直刺贯项领。榛芜一片血模糊。垂毙咆哮三跳舞。奋怒扑人须倒竖。斯人力竭命如丝。腕断腰伤痛缠腑。逾时虎死深林中。武弁走马声冲冲。目视死虎犹战栗。自诩除害吾之功。缚献上官受上赏。不及提枪折臂公。当时武弁之冒功无能。可见一斑矣。

张吟楼

编辑

陶文毅公澍。开府江宁。酷喜归震川先生。文有安亭市僧张吟楼者欲。干谒陶公知。先生所嗜好会。陶公勘工刘河。张袖震川先生遗稿。谒公于行辕。公欣然晋接之。张谓安亭有畏垒亭故址。系震川先生读书处。拟捐赀为建书院。公慨然捐廉五千缗付之。张自是出入公门。陶公甚器重之。呼为吟楼先生。并令抚藩以下各捐赀以助其成。置田亩。建齐舍。不一年而书院落成。张一市井小人。因此夤缘。武断乡曲。及陶公去任。林少穆先生继任两江总督。陶公以吟楼荐。谓地方公事。可以谘之。林到任。张入谒。数语即挥之退。林谓人曰。云汀真读书人。受小人愚弄矣。自是张遂失势。

浦嶂

编辑

嘉定三屠。满清末年。世竞引以为排满口实。其实嘉定之屠城。乃李成栋之罪。而为之伥者。乃太仓人浦嶂也。今五族共和。此种族之狭见。急宜捐除。而其事实。亦不可不揭造之世。以成信史。顺治乙酉。闰六月。李成栋以兵徇地至嘉定。侯黄守城抗节死。成栋之弟成林。为嘉定人所杀。成栋愤甚。城既破。即下令屠城。自辰至酉。老幼鲜得免者。七月六日还军驻太仓。以川人浦嶂摄县事。协民船载金帛子女三百余艘去。又有吴淞徐元吉者。夤缘为成栋中军。与朱香、曹寿、赵五、哈伯章等。分部杀掠。数十里草木朱殷。城中无主。血肉狼藉。炊烟断绝。初十日。民始络绎入城。浦峤率众复至。民郭元呼而骂之。峤归诉成栋。遣将范国昌率兵至葛隆镇。镇中乡兵。合外冈乡兵拒之。杀一将七十二卒。二十六日。兵复大至。屠其镇。并屠外冈。明日浦嶂率众入城。再屠之。廪生娄复闻。(娄坚子)嶂友也。字呼嶂曰。君屏幸释我。嶂不应。并其妻子及姊与甥。皆斩之。日发兵借不剃发为名。入村杀掠。括取米棉衣服器物书籍。捆载归太仓。自是贫富俱尽。未岁上官廉知嶂罪。伏诛。世所传嘉定三屠。即据此。然其祸嶂实户之也。李更疁城行云。天初明炮声绝。雨如倾。女墙裂。一夫破垒胆气粗。走马弯弓形影灭。老扶幼携争出城。城门蚁聚难为行。飘零骨肉哭无泪。杀人此际不闻声。谁家高堂罗玉帛。谁家深闺出姬妾。市上红尘不蔽尸。河边青草皆凝血。健儿冲突不可当。平林大麓难潜藏。少者为俘供鞭策。老弱乞命身被创。岂无亡命心矻矻。城非不高犹可越。乱竹丛边冤鬼啼。断桥夜渡行人。没君不见为子死孝臣死忠。涕泣兴亡抱恨同。又不见泣路王孙漆室女。各秉孤贞葬风雨。遗骸狼藉杂青苔。后来白骨无收处。呜呼。同种相残。其无人道。一至于此。此陈白沙所以为之喷笔三叹也。世传清初嘉定人。绝不与太仓人通婚。则又一种迁怒之心。畛域之见。何其褊也。

周烈春

编辑

周烈春者。青浦塘湾地保也。平日善拳勇。以武断豪于乡里。咸丰三年。青浦知县余龙光。酷比奉豁条漕。众心汹惧。烈春乘势说众起乱。集众上海。游民王国初、刘丽川、等附和之。势骤盛。遣众分踞附近各城池。以红巾为号。吴县知县丁国恩率官军督剿之。烈春退据嘉定。烈春与嘉神吴林联乡兵攻之。歼其众于匪龙潭。潭水尽赤。然烈春以上土豪里协乡愚。本皆乌合之众。不足平。使得一信孚乡里者。设计晓论之。固亦无烦大兵攻剿也。且附和红巾者。半皆乡农无识之徒。及市井之无赖者。而尤以灶下厮养为多。被杀时皆呼冤不置。上海及嘉定一带。至今呼厨役为菜刀党。盖犹袭红巾时之绰号也。

嘉定三大狱

编辑

苏松为东南财赋之区。而赋额之重。亦莫苏松若。自明以来已然。上溯之。比元多三倍。比宋多七倍。旁证之。比常州多三倍。比镇江多四五倍。比他省多一二十倍。以肥硗而论。江苏一熟。不如湖广江西之再熟。以广狭而论。二百四十弓为亩。不如他省三百六十弓或五百四十弓为亩。而赋额独重。斯民之所以重困。而蠲灭之虚文。终不能实惠及民也。清初屡诏蠲苏松浮赋。而以宽大之典。反兴大狱者。则莫如嘉定三大狱。查慎行送孙致弥诗。谓危机翻自诏恩来。盖固已言之有沈痛也。兹述三大狱之始末如左。或亦野史之实录。而为有国家者所轸念也。

顺治十四年。诏蠲八九年钟粮。十五年。诏蠲十年十一年钱粮。户部以嘉定绅衿。自八年至十四年。积欠八九十万两。题请严追。并清察官儒积逋。造册解京。盖顺治间沿明旧例。进士户田二千四百亩。举人户田一千三百亩编立宾号。生员户田一百七十亩。编立归号。尚有客户冒滥。及义图等项。咸在其中。时奏考尚宽。有司例不征比。因循不完。故有此数。部议绅欠五百两以上。衿欠二百两以上。解部处分。苏抚朱国治。严治其事。委兵备道王纪到县。收绅衿欠百两以上者。共一百七十余人。闭于尊经阁。谕令十日完清免解。一时破家荡产。甚有鬻子女者。仍未清完。遂解省。分三等羁管。全完者羁玄妙观承天寺。完半者羁铺。全欠者监禁。又劝全完者。代众完纳。至秋完清。同求免解。俱击西察院候旨。阅两月奉旨释放。十七年。国治年终报销。将苏松常镇四府。并溧阳一县抗粮绅衿。造册题参。共一万三千三百余人。俱斥革。欠仅分厘者亦不免。嘉定通学。仅存两人。其未完绅衿。解道羁管。候抚咨解。康熙元年。新抚韩世琦奉旨特赦。此一事也。

江宁卫运军。议加行月粮。始于顺治十一年。计十一万六千两。除分派泗州安东兴化溧水外。嘉定独加五万三千八百两有奇。十三十四两年。各先征一半。时岁洊饥。卫弁持檄至。曰奉旨加漕。民倪拱辰陆秀德等斥等斥之。此非漕也。行月粮耳。所派地与数。非旨也。乃传粮道(传作霖)混申之牒。蔡总漕(世英)驳而未定之额耳。以派支言之。嘉定所派卫。为苏州。为太仓。为镇海。若江宁诸卫。有原派之县在。不应越而问于嘉。以嘉定言之。岁以七万三千九百漕折银解京矣。又责以五万四千解江宁。是两漕也。且他邑折漕。石止五钱。嘉则石七钱矣。又输官布九万五千余疋。亦不应复派。以卫额言之。漕船一千二百七十四。行粮给本色每船米三十六石。积之四万五千八百六十四石。月粮亦如之。而本折各半。其支给也。于南米。于南屯。南米十八万九千八百九十余石。南屯十六万二千八百十四石。共三十五万二千七百余石。是额也。先以十一万七千三百八石五斗、给运军。后以二十四万石。分给驻防兵士。是行月粮未尝或缺也。又不应复加。今之议加者。在月粮之半折。在半折之石加五钱。无论嘉定之不堪加。折色之不应加。加之不应五钱。即应五钱。亦仅一万一千四百有六两耳。随漕而摊之通省。亩不过毫。独责之改折五州县。亩不过分。即使横坐于嘉。亦亩不过九厘。何故而有些五万三千八百两之额。亩有九分四厘之增。民实不服。卫弁语塞去。未几复至。知县潘师质被劾。逮击江宁。乘间赴秦淮死。拱辰等控之部科湖广道监察御史冯班。特疏请蠲。部议覆定加编月粮折色银四万五千八百六十四两。均派五州县。嘉定以漕额独多。加编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九两有奇。诸运军衔拱辰等不置。嗾布政司逮鞫。坐以阻挠军需之罪。大仗答之。荷校暴日中死。潘师质以康熙元年提羁江宁。自沈秦淮时。赋诗系臂以见志。其词云。家山何在远相望。六上公车空自忙。只为散材膺剧邑。难逃臣罪挂王章。秦淮六月愁无限。练水秋风恨转长。未报君亲虚嗣续。谁收枯骨葬江乡。闻者莫不堕泪。殁后犹以公债未清。勾提家属。产尽嗣绝。仅存孺人叶氏。其妻弟叶云仍自江右赴吴斡旋。三载始得归。嘉定人士醵金助之。赠诗以彰其义。侯旭诗云。秋来风日还佳否。老稚联翩携社酒。哭奠当年潘令君。力为民生甘陨首。我公为民不顾身。秉心刚直同松筠。志效圣贤为经济。命与时左空沉沦。迄今公逝十余稔。道旁犹唱高刘本。(高旌刘志嘉。俱嘉邑庠生。为蚀加漕。假印事露。民愤之毙之。陈尸神庙。潘君以此坐误。嘉人编成唱本。)每恨无能叩九阍。玺书褒美贤令尹。何事诛求累叶公。餐风载月来海东。意气如云肠似雪。三年困顿悲途穷。旅况萧条岁月改。一生一死交情在。古来侠士即仁人。拯溺救焚端所赖。功成事毕整归鞭。兀首还将经史以参。琼林虚左遥相待。伫望临流了宿缘。此又一事也。

康熙二十八年。又有部费之狱。初康熙十三年蠲苏松常镇淮扬地丁之半。嘉定以折漕不得与。二十三年蠲漕粮三分之一。嘉定以无米蠲不得与。二十六年。蠲本年未完地丁。及二十七年地丁。嘉定复以折漕不得与。于是知县闻在上。诸生张凝祉。诉之巡抚洪之杰。洪许入告。但须预筹部费。在上因与绅士议。每排各输公费。并函属嘉绅庶吉士孙致弥。在京挪垫。始得得覆准蠲免。旋遣邑人副贡汪穟实等汇银入京归款。明年奸民曹明等。以科敛控之巡抚陶章。又控之总督。词连本邑进士赵俞等三十五人。又以危言撼抚。抚不能讳。遂会督漕上闻。逮在上及穟实张瑄汪文懿三十六人下狱会鞫。在上叠受严型。经承朱其祥供收银三万七千两。并供寄顿监收主名。遂逮击诸有名者。而在上汇京之银。供系王霖说收受。霖说者户。部尚书华亭王日藻弟也。覆审时复于原供外。勒供徐树敏徐师鲁收受若干两。于是江督传腊塔。劾刑部尚书徐乾学子侄交结巡抚。招摇竞利。狱成。霖说树敏在上凝祉拟大辟。致弥师鲁坐纹。洪之杰已故免议。余徒四人。杖六人。黜革武举萧璞。副贡汪穟实。诸生陆培远。马翼。监生戴鉴。沈日宣等三百人。闻孙王徐。次第捐赎。穟实瘐死。三十一年结案。诸生免议者十三人。徐乾学慰赵俞诗云。虚舟飘瓦事无端。吏议深严帝诏宽。怜尔成名翻失意。幸余旋里得休官。网罗罹及惊磨蝎。骨肉生还稳挂冠。不用恩牛并怨李。螺峰相见梦魂安。查慎行送孙恺似(致弥)罢官就讯感慎成诗云。苍狗如云术可哀。危机翻自诏恩来。家承忠孝身尤重。(孙致弥系明登莱巡抚孙元化之后)祸起衣冠势易摧。善不可为宁论恶。人皆欲杀我怜才。乾坤直似蜗卢窄。怀抱殊非醉始宽。此又一事也。

野史氏曰。清察积逋案。苏松常镇西府绅衿。牵累至一万三千三百余人。嘉定通学。黜革仅存二人。此大狱也。行月粮之案。无端横加至五万三千八百两之多。倪拱辰陆秀德等。侃侃折斥卫弁。控之科道。仅得蠲灭。犹加编折色银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九两有奇。暴敛如彼。而民气犹不可遏抑如此。高刘小人。以蚀漕假印事发。致动公愤。立毙众手。民气之激昂。可谓至矣。潘侯师质。卒以此罣误坐击。自沈秦淮。可谓贤有司矣。殁后家破嗣绝。妻叶氏犹以公轻羁滞不得归。妻弟叶云仍千里周旋。三年奔走。嘉人士醵金助义。赋诗赠行。其急公好义如此。夫而后知前抗议行月粮。固出于不得已。而斯民直道之公。益可见矣。部费之狱。本意为公。而致涉私贿。当时部吏黩货。可见朝政之一斑。奸民告讦。祸流衣冠。牵连者至众。善不可为。古今同慨。徐氏子弟固不免招摇。致滋物议。而当时名士。如赵俞孙致弥汪穟实辈。皆罣史议。或瘐死。或罢官。此可见清初文网之密。与当时文字诸狱。同一用意。其摧残善类。岂少也哉。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