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士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十五
宋學士文集 卷第六十五 明 宋濂 撰 景侯官李氏觀槿齋藏明正德刊本
|
宋學士文集卷第六十五 芝園續集卷第五
蘭溪法海精舎記
義烏伏龍山有大浮屠曰千巖禅師長公以高峯之孫中峯
之子表𣗳法幢倡明教外别傳之㫖非惟中夏學徒海赴雲
蒸逺而龍荒蠻甸弁韓巴𭶚之人莫不持薌膜拜咨决疑情
而其上首弟子既皆於道有證各搆蘭分續化機大江南
北徃徃有焉今有源師所建法海精舎亦其一也有源名
𠃔清金華人淳熈丞相王魯公諸孫蚤嘗受經石門剛公元
至正𨐌巳徃千巖座下得度為大僧留神禅觀脅不沾席
者十年一旦入室機鋒相撑觸雹撒飈莫窮涯際千岩欣
然頷之乃屬其出㳺閩浙江淮間以求印可有源所見諸師
了不異千岩時退𨼆故山文彩自露㝷以郡守之聘岀世衢
之子湖安國禅寺遷信之玉山興教禅寺百廢具興皆有光
于前人
國朝吴元年丁未飛蘭溪之龍巖樂其山縈川迴風氣襲
蔵乃嘆曰吾知宫宅地形之術盖有年矣察其詳徴無有弗
驗者如此靈壤可不開般之乎遂即南洲建法海精舎
一區越三載乃成後聳傑閣中峙寳殿前敞髙閎兩序衆寮
映翼左右有源徴予為之記予年踰七十凡索文者皆峻斥
見有源素𩬊垂領道貌淵雅語言悃愊無華不𮗜心許之因
為敷坐而倡言曰法界有情種種傎倒執妄為真四大假合
如水上沫聚散無定强指為身六塵縁影如火中𦦨起㓕弗
停堅認為心随因成果堕入諸趣出此入彼𩔗風轉輪大𮗜
聖人起哀憐心廣說三乗十二分教使其照知本来真心廣
大靈智無物不含元理弗攝心佛衆生三無差别本来真身
圎滿空寂周徧百界不動纎塵惟寂智用合三為一人能有
所悟入始能了空障執直超無上菩提然非因像生敬因敬
生悟思求脱離如無舟筏欲濟大河無有是䖏古之導師方
便設化廣闢精廬為之棲止嚴事像變為之瞻視潔清香華
為之供飬皆使其革妄趨真了此身心而巳今有源灼見於
斯取則前古鞠明究曛孜孜弗亦可謂度越人人者矣雖
然此實人天小果之因耳或具大乗噐者來㳺來止當知萬
法本空一塵不立大光普照渉入無礙無佛道可悟無衆生
可度洪纎髙下草木走飛色色形形紛紜舛錯皆吾一實境
界楼觀云乎㢤脩證云乎㢤嗚呼教外别傳之道廣矣大矣
又當從此而參之精舎之建其用錢僦工動以千百計兹不
詳書而獨舉身心之要為言者財輕而法重也
題傅氏誥勑後
傅氏為義烏名族世居雲黄山下自徐陵著善慧大士碑巳
載縣之豪傑傅德宣之名其来固巳乆矣宋𥘉始自山下分
為青岩蘆砦二支皆以書詩為業而蘆砦𥘉遷之祖名雄雄
生忠卿忠卿生玘玘生勝元勝元生思某思聰思某生䕫䕫
生芷思聰生時中大中大中生奎思聰嘗官迪功郎以時中
國學得觧進士特封脩職郎𦤺仕淳熈十一年五月所下誥
是也大中以奎饒州得觧進士特𥙷迪功郎𦤺仕紹定五年
八月所下誥是也二公雖有長才皆因慶典所推始沾恩命
唯芷能擢淳熈五年進士第僅得之台仙居尉以終芷之從
曽孫藻以芷徧通六經而文詞蔚贍不能章著于世乃搜芷
殘誥與其補𠑽大學生時所給麗字號綾牒聮為一通以
脩𥋏迪功二誥之後示諸子且屬某識之某𥨸觀先師黄文
獻公之所題識深惜傅氏之先懐才而不試謂藻妙齡秀發
委祉冝有所在今藻歴官禁林講學
東朝拜監察御史出守武昌則其光顯前人者多矣公之先
見有蓍亀似無毫𩬊之差也因不敢辭本其世系而詳耆
之卷内有孺人吴氏誥尾吴氏諸暨流子里人大中之妻也
題識中所謂金昌年者字壽翁淳祐七年進士有異政其知
慈溪也嘗浚慈湖溉田千頃民至今尸祝之𡻕月未乆鄉人
及無有知其名字者故附見焉
䟦胡方桞黄四公遺墨後
右鄉先生手帖四𥿄前二帖則脩道先生胡公汲仲巖南先
生方公韶卿與梅溪傅君者也後二帖則栁文肅公道傳黄
文獻公晋卿與𥘉齋王君者也巖南有異才常㳺杭都盡交
天下知名士将作監丞方洪竒其文以族子任試國子監舉
上禮部不中第㑹天下多故三以䇿告丞相陳冝中不𦗟後
以特恩授容州文學未上而宗籙巳訖終身思宋一飯不能
忘每語及之輙涕泗交頥世為節義之士胡公實巖南至
交而桞黄二公皆其門人是三君子者其學行巳載元史人
咸得聞之唯岩南不岀仕世之知者或寡故濂特加詳焉梅
溪諱光龍字子才時為嘉興路教授仕至福州𠉀官主簿以
終𥘉齋諱良玉懷𤩶其字衢州常山縣教諭今翰林待制禕
之父也𥘉齋乃梅溪之甥金華俞恂又𥘉齋之外孫其簡牘
流傳盖有所自云恂来學經於濂以濂常及洒掃栁黄二公
之門裝禠成卷俾題其後義不敢辭
俞先生墓碑
洪武元年八月廿有二日元鎮江俞先生卒于家先生年九
十矣鄉人學士猶痛其卒之早而嘆恨以爲失所師九月十
九日塟于崇德鄉皇山之原執紼送者数百人咸哀戚如
䘮其私親先生善人也德可師而文章有聲于世故人𦍒其
生而悼其死既乆而不能忘之先生之先居温之平陽曾大
父某宋紹興司戸參軍大父某爲廬江令始遷鎮江父德鄰
鄉貢進士趙曾公葵開督荆襄辟爲記室參軍兼諮訪籌䇿
甚禮重之宋亡爲元丞相阿术建行中書於州徴爲左右
司郎中不就以先生貴贈丹陽縣尹至元十六年先生在娠
丹陽夣魯公與語有所屬翼日而先生生故名曰希魯而
字則用中也先生為兒童巳卓卓不凡群兒誘之遨譁不為
動學強識年十五䘮二親哀而不越禮季父酉發宋太
學生有學行先生師之復受學于陳公膺志超氣明融㑹濬
發名士多樂與交年二十四部使者以茂才舉授䖏之獨峯
書院山長終三嵗移饒之長薌書院除慶元路儒學教授教
有方士人服之任滿赴吏部群公欲舉為國子𦔳教以母老
願得禄江南辭擢歸安縣丞至則脩孔子廟學化民出田飬
士㑹海溢鹽官令民伐石以為隄郡吏議石盈五十斤乃受
細石山積棄不用石湧貴先生命民為竹畚居細石如其数
納之價减三之二民悅便他邑皆效之嵗凶說巨室出粟
振寠夫督輸租稅于杭俾倉吏先小民後及大家小民以不
困獄訟務𦤺其情囚廪乏則與其僚為糜更餉陞江山縣尹
階從事郎先生為書本其風俗申以訓戒懸示民民未乆皆
從令莫有犯者部使者至恠其無訟宻詰之道尹善無異辭
乃悅而去郡長吏圭田屬縣境𡻕遣家童徵租田者告病惮
先生嚴明逮去不敢横丁生母憂服除改丞務郎永康縣尹
葺完廟學如江山時聘名儒相講說民咸喜得尹為師里正
保首繇于官者前吏苛虐之不得消息先生令其半返舎有
徴發則召否不復問郡苻縣編𭛠民之叙為䇿書先生聴民
相推排以貲力髙下為輕重不使吏持其柄吏噤歎莫敢出
語豪民黄私洪之妻與妻謀殺洪繯頸懸屋楣詐為自經而
亟焚其屍吏以無可驗弗之詰先生聞召洪叔父問之叔父
畏黄不敢先生令訴于部使者請委尹鞫即可明部使者
果屬先生先生捕其二女奴訊之各引伏妻與黄皆論死先
生學行尊雖仕下位公卿貴人皆敬禮之行省每大比輙延
先生進退士主其事者三同考者四其門生學徒多貴顯于
世而先生年六十有六猶為縣令至正十六年乃上章請謝
事明年詔下以儒林郎松江府判官𦤺仕
皇上定都金陵聞先生老儒賜以粟聘至問政教之要巳而
聵辭歸
上官其孫桓俾以禄飬恩禮甚至先生扵學靡不通爲文宏
厚凝檏豐衍不窘人多傳而貴之而退然未嘗有驕忲之色
遇兄弟婣戚皆盡禮女弟贅壻求異居中柝其財以𢌿之既
柝以侈廢復飬之于家無厭色寛恕樂易與人交不求其備
而有善必譽使聞于人人望之者敬知之者服乆與䖏者
自以爲莫及也先生将卒以所著聴雨軒集二十卷授子文
圭校遺脱是夕疾作舉手曰吾三日人爾如期問家人以日
早晏皆對曰五夜矣强起𠋣桓背執文圭手而逝先生母王
氏母張氏生母則周氏俱封冝人娶營田副使陳鈞女封
如其姑先三𡻕卒一子文圭二女適朱昺張伯祥孫男三人
長楨夭次桓也同知太原府石州事次彬孫女二適鄭埜
鏞曾孫男三人女二人𥘉先生嘗以銘墓屬其友之子王有
壬先生既卒有壬曰先生文䆳德髙得名世人銘斯可吾
其敢為乃状群行而使桓來請余曰元之混一天下四年而
生先生閱九十齡而見其亡始終㢤先生之於國也乃為銘
曰
宋遷而南土裂不完百五十年始歸于元先生之生海宇甫
一風氣混融異才乃出少觀其𥘉壮逢其康九十年間見其
興亡事功失得可悲可喜誰實使然食多鄙豈不得位位
與才違微出緒餘為世吏師嘉績如雲道則在此奥論宏言
著于千祀人壽之長不與國同或佐其始或成其終孰如先
生與國均壽壽則甚多國則巳陋視國可悼匪悼其身後人
来觀元之壽臣
礲硿子碣
礲硿子鄭氏諱斗字德方台仙居人仙居有山髙特者曰石
礲硿而礲硿子適家其下人以其德峻㧞與山𩔗因號之曰
礲硿子云礲硿子少有偉氣學書未成舎去攻醫以藥人病
者至視其貧即𢌿以藥不問直有無大疫起比舎駢首臥婣
戚畏懦莫敢頋礲硿子䄂藥出入疫家躬和煮治療不少有
惓色人德之既而礲硿子益壮乃更悔悟謂吾先人本以儒
顯聞吾可易他術𮥠先人名即以藥肆授族人之貧者而刻
志於學凡聖賢經訓及古今成敗之籍皆探䆒奥宻抉擿端
緒身由而志存之形諸言動文辭蔚然有古風正家睦族具
有典法推其餘以周䘏人汲汲不厭元至正癸己大旱民或
鬻子以食礲硿子戚之擇田易粟富人以賑饑者数百家
頼不莩死後二年海氓作亂礲硿子率鄉人避其難偕行者
或攘人鷄礲硿子不忍責私以貲償之後咸悔戢不敢肆盗
發括蒼将犯礲硿子鄉邑礲硿子戴鐡㡌杖鐡杖練習里中
子弟為隊伍以備之盗聞觧去守将知礲硿子才可用遣使
者持幣蹐廬起礲硿子謀其草事礲硿子知亂不可救拒弗
納巳而元亡礲硿子亦且老矣遂𨼆不復仕惟日推所聞知
授其徒同姓来學者飲食之礲硿子方嚴好義有非義者以
禮開說使入于善故存而鄉人以為師既卒咸悼惜以為失
所依礲硿子年六十
國朝洪武十一年二月廿有七日卒於家明年正月四日塟
于七里之原礲硿子裔出漢安逺矦吉宋建𨺚𥘉有名脩者
自永嘉徙仙居歴十一世至户部侍郞雄飛以文學發聞于
時台學祠六君子户部其一也從子憲為國子愽士遭亂死
于孝博士之兄慰實為礲硿子之曽祖大父合父樞妣張氏
宋司諌次賢之孫元慶元路教授國真之女夫蚤死以貞節
礲硿子娶妣兄之女先八年卒三男子曰光明曰顯則曰
光韜顯則黄氏出推擇為縣弟子貟貢太學選髙等以鄉先
生張君熈状請銘余與台士㳺固知其多竒才晚乃得礲硿
子焉於是知余於台士未足以盡交之也銘曰
少而竒壮勇於為愈老不衰誰執其機弗大其施有積無𧇊
惟後之垂
恭題
賜和文學𫝊藻紀行詩後
新知武昌府事臣𫝊藻以其為察御史時所受
賜和紀行詩四首視臣濂臣拱而言曰天之道不可窺也觀
乎日月星辰之晦明則知之地之道不可測也觀乎草木蟲
魚之生息則知之聖人天地也其静也與道謀其動也與神
俱苟非發於言語文章何由而見天地之心乎臣𫉬事
皇上二十年 睿謨英断雖非淺陋識所能知至於求
賢不及愛民如赤子此臣之所熟聞者也由此四詩觀之
望藻可謂甚切而於民事詳及之庸非然㢤臣與藻同師
且同郡識其為人嘗求其受知之故盖藻存心恕持法平其
以御史使江淮間紀行之詩多寓諷諫之意故
上喜而和之益可見
上之待藻與藻之事上交盡其道也視夫導君以䛕說及與
臣下争名者相去不亦逺㢤臣老矣退伏田里乆欲無言矣
以曾執筆史官後敷賛
聖治職有冝然者故為藻書之藻自御史轉太子文學後復
為御史遂出知武昌云洪武十二年秋七月宋濂題
題楼時和勑牒後
宋之制群臣有官勲者其所受恩澤可以及其子孫又可推
之於婣戚其善善之長抑盛矣㢤此乃義烏楼時和以果州
防禦使劉滌死事功得𥙷充将仕郎之牒非特見當時制度
而先生之遺仁餘澤猶可㮣見後之觀者寜能無所感乎
趙使君像賛
宋之王孫元之循吏才優識明政通民治未老而歸臨難不
貳懦夫觀之可以作氣
書劉生鐃歌後
伯夷桞下惠飭身制行皆高於當世然揆諸大中之道或不
能無過故其流至於隘與不恭甚㢤為師之難也近代以文
章名天下者蜀郡虞文靖公豫章掲文安公先師黄文獻公
及廬陵歐陽文公為最著然四公之中或才髙而過於肆或
辭醇而過於窘或氣昌而過於繁故效之者皆不能無弊惟
先師之文和平淵潔不大聲色而從容於法度是以宗而師
之者雖有髙下淺深之殊然皆守矩蹈規不敢流於詭僻迂
怪者先師之教使然也烏傷劉生剛從余學經為文頗乆近
製
國朝饒歌十二曲傳於逺邇士君子之頋子豈能使生至
是㢤實先師之遺教人深且逺故耳余少於斯文盖有志
焉及今真知之然後嘆先師之不可及也後之有志於學
者非果有得於古人之法烏知余言為然㢤
䟦鄭仲德詩後
浦陽鄭君仲德生之𡻕與余同其名與余同少而從學於吴
貞文公又與余同長而多髯又與余同不善飲酒又同余中
嵗自金華徙居青蘿山中又與之同里故余二人交最洽也
去年冬余朝 京師仲德欣然與余同舟㳺三吴山水間
起居飲食無有不同者仲德既至喜斯㳺之羙發爲歌詩以
寫所遇而余則入侍
兩宫晨趨而夕還留数月無一日之暇卒不能仲德之作
心𥨸自嘆兹㳺也幸與仲德同而景物之佳者皆爲仲德所
𭣄結余不𫉬效焉何其異耶及乎東歸仲德累以爲言余耄
昏好睡竟不能成詩以與仲德相馳驟既而咲曰物之同者
一則同二則異矣余與仲德方相與如一人仲德之言猶余
之言也何必出余之口而後爲同耶仲德之詩羙矣而余效
而似焉尚未免爲異苟不之似非自取異耶多言以求異
若忘言而歸於大同之域也耶仲徳知道者也必以余言為
然
永康徐府君墓銘
君姓徐氏䕫友龍名與字也金華之永康所居邑也諱興諱
盛及正孫者曾祖祖考也翁氏妣也祗祗翼翼人不見其怠
容兵亂家貲傾瘁心勩力營度綜覈卒完以充歉𡻕發餘粟
振里閭温而恭好禮而文遇士友有恩其徳也七十有九夀
也元至正壬辰十二月二十四日卒之時也明年十一月十
六日塟之期也元綂癸酉九月二十七日卒者其配盧氏也
六十者盧氏夀也甲戌十二月二十日盧氏塟也義郷岡谷
之原墓所也道弘道惠道杜子也張某吕某壻也儔俊供倧
福寜偉孫也椿桔棠根棋音本儀禧敬曽孫也今為國子生
授保定税課司副使者棠也去君之卒一世矣棠不敢忘而
圖銘以傳其志事悲也余與君同郡雖欲辭不得而辭也銘
曰
善蓄躬豈必名耶全壽終奚以榮耶德其豐厥胤𨺚𨺚殆将
興耶
塤箎軒記
泛浙河而南舎舟登陸有地曰漁浦土沃以亢池園𣗳林碩
羙蕃茂魚稻充羡百貨之所趨行旅之所集聚似市而不澆
近野而不俚故其人多優㳺而好文其以禮譲為人望者
華氏余自京師還華氏之秀者曰拱辰侍其父𠉀于河滸
逆子至其家舘於賔次率其兄弟庭揖畢俯身自東階趨退
足武相蹈不越尺寸徐與之言長少相頋擇辭而發懇然不
煩秩然不畔于理皆良士也視其室名則曰塤箎而予昔之
所書者拱辰謂盍有以記之天下之物取諸人者有盡而本
於天者無窮能充天之所與則得於人者可棄而勿論矣世
恒知在外者之可樂而力取於人其受於天者則怠而不頋
卒之兩無所得而戚戚以終身豈非惑㦲今華氏兄弟以言
乎爵則未嘗仕以言乎財則非甚富以言乎車馬衣服則雅
素儉質與凡民等然入其門則父子有禮兄弟有恩忿疾之
聲不聞于室和煦之色不絶于面食力而趨事安生以自適
雍容怡愉不教而勸而未嘗有資於外物何必取諸人而後
可樂㢤其善充於天也固羙矣天之所與者至重也苟善充
之雖困貧甚天猶以爲貴也不能充之能位極乎崇高天猶
以爲賤也華氏之爲天之所貴者也余安敢遺之而不錄
乎
題黄文獻公所書先府君行實後
右黄文獻公乞銘於桞文肅公之状文獻公以學問文章名
天下此雖造次所書而考㩀精詳倫序不紊事信而辭實言
遜而禮恭皆可以爲法不特字畫之羙也濂常執業二公之
門於是二公之卒巳乆矣永念今昔撫卷慨然
題李烈婦墓表墓銘後
李烈婦墓文二通余友掲君伯防王君子充之辭也烈婦死
十餘年二君文其墓今又十年而二君無在者矣人生不足
恃惟令名可以無窮覧斯文者可不深長思乎
象山王君墓銘
國朝平四明蘭山民為亂㓂象山虜縣令丞㩀縣及縣大姓
王君剛甫散家貲率敢勇士襲其營破之執縛魁酋数十人
跪于庭罵曰汝冦郡縣囚命吏刼平民為害罪當死遂斬之
散其餘黨迎令丞以歸郡以其状聞詔賜白金二十兩縣圖
其破賊状于鳯躍山佛寺之壁是時朝廷聞亂發近兵誅之
兵及境欲屠從賊者㑹君巳誅盗兵乃觧象山民数百環君
拜曰微君吾邑幾以不義死由是君名聞浙水東君諱某剛
甫字也其先祖某自昇遷閩復自閩徙象山曾祖諱子俊祖
諱文盛父諱芝季父𦬊無子君以父命後之君祖父皆善士
世以貲聞至君敦厚有氣量爲學務逹大意能操縱歛散
貲愈多然好周施喜士人其義元季嘗以通蒙古書薦爲
慶元路蒙古字學錄盗起黄岩江浙行中書省檄君攝東門
巡檢司事攝六年盗畏不敢一人登陸及君去官東門兵
民追思君歌慕之年六十有八以洪武十二年正月某日客
死於京師識君者咸悲傷之君娶葉氏宋丞相夣䁀曾孫女
董氏許氏子男二人用䁀好學通詩用釜君卒後乃生女
四人其二適林文孟林起宗二在室孫男一曰岵銘曰
古重巨室齊于世臣望大聲𨺚可以鎮民民或思亂伺𨻶以
動呵而止之俯伏震忠豈細人勞而少功𫝑卑言輕其誰
肻從海島之間萬室蟄蟄煮海樵山易化難縶世當治平不
敢蹻騰或逆其情㩀扼阻兵乗亂未弭嘯呼以起火矢風艘
入冦東鄙君曰島鼃自𭠘釡中沸湯方然汝計巳窮怒叱壮
士盗不可長縛斬軍門以取峻賞
大兵東來欲剗腥聞難既夷飛書大庭凾金走驛一日千
里旌爾義勇以勸来者父老相携環拜于𡍼非君有為幾受
盗汚鳯躍之山圗畫君像此則其藏過者稽顙
李信甫墓銘
建業有䔍行士曰李君諱汝成字信甫居家能惠其鄉信其
朋友㳺京師卿大夫皆重之勸之仕不𦗟竟歸賈六合市上
物價减恒市人之半客遺錢五十緡而去遣人追之不及抵
其家授之人以田宅來粥予直視物倍問故則曰欲子孫乆
守之也年七十以元至正戊子八月日卒于家君娶郗氏𠕂
娶吴氏年五十無子或謂施金飾浮屠像當得子既而夣神
人授二栗後十年連得二子長曰譲次曰疑郗生一女適句
容王某孫男四人曰某某某某君之先太原人曾大父某徙
大父大振遷建業縣曰上元里曰李岡大振曰此符吾姓
冝居遂居之通術数父義亦善士子疑好學行義儒生之
以某年月日塟君于某所來請銘疑言不妄古所謂視其子
知其父者疑與君之謂耶銘曰
不汲汲於名終以善不断断於得終以貲贏人維其然故
有合乎天噫彼力争而智取者曷不視乎斯阡
栖雲室記
中峯本禅師結廬姑蘇城西以為禪定之室翰林學士趙文
敏公書其扁曰栖雲迨今数十年中峯卒而廬亦頽壞中峯
之孫用庵照師作新室於故址復取故名掲之而屬予以記
余咲曰師其欺予乎㢤今之廬非昔時之所築也今之人又
非中峯也而猶曰栖雲何㢤室廬之壽以百年計人之壽以
数十嵗計禦燥濕閱寒暑屹乎有不傾之𫝑毅然有不亡之
意今欲求而見之且不可得矣彼雲者起㓕萬状不可斯湏
審視奚為而乆棲此室㢤文敏公取以為名固異矣師取而
重掲之又異也余復以言文之不亦甚異乎雖然自其易化
者觀之則天地曽無殊於水中之漚自其可乆者觀之流電
之光可使比於嵗月自其有形者觀之泰山可以齊於毫芒
自其無形者觀之一𩬊可以儗於嵩華乆速巨細者跡也有
跡者固不足恃以不壞不可以巨細乆速論者道也斯道也
何間於古今新故之分㢤然則安知今之廬異於昔時之所
築今之人異於昔之人㢤而雲也安徃而不在乎嘗試與師
登姑蘇之䑓而覽古今之變三吴之間崇臺廣榭凉亭燠舘
敷金碧而炫丹瑶極人力而窮物状者何可勝数盖有歌舞
未畢而號泣繼之車馬陳于庭而狐兎巳㳺于者矣彼之
富麗竒瑰苟與拪雲之室絜量大小何啻岡阜之於沙塵今
彼皆不復得守而此猶能新其棟宇而不廢何耶盖無道以
保身者雖富麗不能乆存而有道之士身亡而名立固不随
世以為變遷也吾坐乎斯瞑目而思之充乎室皆雲也皆中
峯也大吾耳而接吾目者皆道也中峯之徒苟有志於道孰
不可爲中峯㢤尚何取於區區之故名也乎師近道者盍以
吾言求之
宋學士文集卷第六十五 芝園續集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