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語/卷09
女語 ◄ | 廣東新語 卷九 事語 |
► 學語 |
南越初起
编辑秦以桂林、南海、象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也。囂始為南海尉,佗為令,僅治龍川。秦之報佗也薄矣,然五嶺以南,廣運萬里,秦直以三郡製之,亦疏矣。
秦略定揚越,以謫徙民與越雜處。揚越蓋自古遷謫之鄉也,他日任囂謂佗曰:「頗有中國人相輔。」中國人,即謫徙民也。佗之王,秦實資之,謫徙民得依佗以長子孫,與三千童男侲女,依徐福以安居海上,免於中原之鋒鏑,秦之德也。為秦留其遺民,非仙人不可,惜安期生計不出此,徒以一身逍遙於菖蒲之澗也。
秦以侲男女三千人與徐福,而百姓悲痛相思,欲為亂者十家而六,以女無夫家者萬五千人與尉佗,而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然則徐福、尉佗,皆秦之陳勝也。
尉佗初起,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當是時,秦人皆以諸侯兵為盜,謂諸侯之客亦曰盜,史遷據而書之。始皇至博浪沙,為張良所擊,而遷書之曰「為盜所擊」。微行至蘭池見窘,復書之曰「逢盜」。此盜不知何人,視良與荊軻、漸離似勝之,惜遷失其名氏。嗟夫。能為始皇之盜者,豪傑也,書盜亦榮甚矣。如佗者,假秦之土地甲兵以自王,乃真始皇之盜耳。
四路下南越
编辑漢當時四路下南越。樓船以偏師先至,其道徑也。先陷尋陝、破石門,則南越之險奪矣。復居前,得以自擇便處,居樂南面,則越之下流據矣。乘暮而疾攻,縱火燒城,計莫善焉。有樓船之鋒銳,戰如雷霆,而後伏波得以遣使招降,故破越者,楊仆也。然越人至今祀伏波不衰,未嘗及仆,則以伏波遣使招降者賜印,復縱令相招,務行其德之故也。太史公以楊仆為酷吏,觀其反驅越人入伏波營中,亦可見其慘暴之一端也哉。
兩伏波樓船
编辑漢孝武討南越,遣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其後光武征交趾,亦遣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誌,蓋以越人素畏伏波、樓船之威,故仍其號,使聞之而知震懼也。然兩伏波至今俎豆,而兩樓船無聞,當時實以德濟之,不純用威,故民之不能忘若是。
白沙逸事
编辑白沙先生嘗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簷,往來山水之間。有詩云:「惟有白頭溪裏影,至今猶戴玉台巾。」又云:「拄地撐天吾亦有,一莖青玉過眉長。」又云:「兩鬢馨香齊插了,賽蘭花間木犀花。」又嘗披藤蓑垂釣,有詩云:「何處思君獨舉杯,江門薄暮釣船回。風吹不盡寒蓑月,影過鬆梢十丈來。」其風流瀟灑,油然自得。身在萬物之中,而心出萬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跡窺者,所謂古之狂者非耶。王青蘿云:「白沙之學,從孔顏之樂而得。」然樂有虛實,顏子之樂實,曾點之樂虛,白沙其得顏子之實者耶。
白沙初應聘至廣,車由城南至藩台,觀者數千萬人,圖其貌者以百數十計,市井婦孺,皆稱為陳道統,其感人若是。為人身長八尺,面方而玉潤,左臉有七黑子,如北斗狀。耳長貼垂,兩目炯然如星,望而知為非常人。甘泉面上亦有黑子,具日月南北斗之異。寵振卿有瞻甘泉遺像詩云:「精華日月在顱首,兩耳之旁南北斗。」洪覺山云:「先生生相甚異,顙中雙顱隆然若輔弼,兩耳旁各有黑子,左七類北斗,右六類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異於人乎哉。」
白沙先生受官,而康齋不受。一以處士,一以監生也。先生每題碑碣,必書翰林院簡討官銜,蓋不敢忘君之賜。其不出而就職,非為高也,以終養故也。當憲廟之升遐也,哀詔至,先生如喪考妣。有詩云:「三旬白布裹烏紗,六載君恩許臥家。」臨終朝服北拜曰,吾辭吾君也,則忠愛之終也。
鄧製府之於白沙,常令本縣月給白米一石,歲致人夫二名。白沙辭之曰:「執事所稱逋、野,誠隱逸士。如今日之賜,使逋、野受之宜也。其不受,未見其讓之過也。章何敢自列於古之名流哉。章無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頃,耕之足以自養,而又受賜於當道焉。以自列於古之名流,其怠於自修亦甚矣。」李副使又欲為買園池,亦辭之,其介如此。
悟主
编辑梁文康公事武廟,當秦王請塞上沃地,嬖臣朱寧、江彬為援,公獨當製。草上曰:「高皇帝令,此地不以封,非有愛也。地廣饒,產善馬,士卒刁悍,易生戎心,奸萌縱諛,不利社稷。王受地,毋俷德,毋聚奸人,毋多畜士馬謀不軌。」上覽之,大駭曰:「不意可虞若是,其勿與。」上欲自稱威武大將軍,而以彬副,召公草制。公奏曰:「製不敢草,陛下為君,乃自卑而列於臣。臣草制,是臣名君,臣不敢草。」上手劍睨曰:「不草齒此。」公免冠伏地,流涕請死,不敢奉詔。上不能強,擲劍歎息而起。予嘗為樂府云:「如何聖天子,乃稱大將軍。當製不敢草,嫌以臣名君。皇帝拔劍起,不草即誅爾。免冠伏殿前,淚流請就死。剛哉古大臣,不辱朝廷體。」
孝感
编辑鍾寶潭先生景星,東莞人,甘泉高弟子也。嘗輯濂溪、明道、白沙、甘泉四先生論學精言,為《宋明道學四書》,又注釋甘泉《心性圖說》,學者多傳習之。以宋李竹隱、明林南川與先生為東莞三理學。性至孝,父歿,欲繪遺容,默禱之,父見夢畫工,一筆而肖。其後楊復所先生欲葬其父肖齋公,未得吉兆,堪輿使先生卜之。先生曰:「枯龜何知,吾將卜之吾父。」是夕夢肖齋盤膝鬥嶺之墟,左右指曰:左列六十四,右列七十二。學問則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人丁則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復指坐席下曰:茲實祥也,吾其歸乎。先生遂以鬥嶺定議。是皆孝思之所感,非二先生聞道,安能通於神明若此。
終養
编辑東莞林公烈,以戶部郎督賦江西,奉其父大橋公以行。或曰:「故事,使者不隨家。」公曰:「吾豈以三公易一日之養哉。」已而大橋公卒於行署,公得視飯含,人始歎服。香山黃公佐,督學廣西,聞母疾,即日疏乞致仕。方校《士懷集》,棄官竟歸。南海倫公以訓,年十五舉鄉試第七人,年十九會試第一,殿試第二,授編修。予告畢姻,遂侍母者七年,會兄御史公以諒告歸養,公乃出而供職。後官南京祭酒,迎養太恭人邸中。一日太恭人有歸誌,即上疏奉板輿歸。弟以詵,年十八舉進士,官至武選郎中。例請歸養,亦遂不復出。或諷之,則曰:「隱居以求其誌,吾蓋遵孔子法也。」海陽林公大欽,廷試第一,授編修,尋以母老乞歸。東莞陳公建,為教諭數年,擢陽信知縣,以母老告歸。東莞劉公存業,舉進士一甲第二,授編修,簡充經筵官。未四載,疏乞歸養。時功令非六年不得請,孝宗以其至孝,特詔許之,後以母命趨朝,逾年復上疏乞歸。孝宗循覽其疏改容,復許之。逾七年,武宗登極,趨赴闕,復充經筵官,纂修孝廟實錄。公不獲已,垂涕行,遂卒於官。之數公者,皆嶺嶠偉人,其道可以濟天下,才可以致公卿,乃以養親為念,脫屣軒冕,是真可以為世之貪位而忘親者之針砭也哉。
狀元
编辑吾廣於輿圖為極南,值離位丙午之間。離者,文明之氣也。自禹八年入午會,上下二三千年,天地山川之運適合。故自漢晉以來,扶輿清淑之化始毓而生人才,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張公鎮孫,在明有倫公文敘、林公大欽,然莫公記傳無聞。張公遭國危亡,不幸遇變。林公以早喪,弗克建立。獨倫公名重士林,德高朝野。初傳臚時,當寧見其儀表,深喜狀元得人,故龐公嵩詩云:「南方間氣旋貞會,北闕英標動聖顏。」
五里四會元
编辑南海治西三十里,有村曰石頭、黎湧、石肯。相去五里許,有四會元,世稱五里四會元,是其地也。黎湧則倫公文敘、子以訓,石肯則梁公儲,石頭則霍公韜,而文敘復中狀元,以訓榜眼,以諒解元進士,以詵進士,世復稱父子四元雙進士。海內科名之盛,無出其右,所謂南倫北許也。陳公紹儒云:弘、嘉之際,倫氏一門鼎甲,需穗石公探花始全,故事臚唱後得謁相臣,諸進士咸在,相臣語公曰:君對策洋洋,賈、董之流。初列名一甲第三,今二甲,數乎。公衝挹自如,無幾微見於顏色。例二甲為郎,公以次應得北曹,顧辭北而南,且局局戶、兵兩曹,徒以其間獲事親從兄,愛敬篤至。縉紳如公,謂之仁讓興邦非耶。湛公若水雲;霍公生十九年而始學,即博而精,文雄而昌大。既中會元,權臣某者嫉之,勿與狀元也,蓋三印卷而三倒置云。又倫公文敘、霍公韜,皆以儒士入科中式,未嘗一日為諸生,是尤可異。
解元
编辑正統辛酉,番禺陳公政者,以《詩經》發解。二場後,瓊山丘公浚請誦所作,驚曰:解元屬之子矣。遂不終場而去。揭榜果然,次科丘公乃解元。有江潮者,提學廣東,謂霍公韜必發解,及考潮州還,亟召霍公語曰:今科解元當是蕭與成,汝次之,然汝當連魁天下,勳名大出蕭上。後果如言。又王世芳者,提學廣東,謂魁元多出潮州,儒士林大欽必魁天下,是科解元胡一化,而大欽壬辰狀元,皆潮州人也。楊公起元年二十,文大有名,督學羅某首拔之。語人曰:「鄉冠其惠出乎,予閱有人矣。」明歲果領解元,前輩識鑒,一一不爽如此。
文敏父子
编辑霍文敏登第,謁座主不修門生禮,其後主南宮試,所得士三百人,亦不許稱門生。其言曰:「是進士者,天子不敢用為私臣,我豈敢曰士由我進,而以之為我家挑李乎。」裏居,於台使者若監司郡縣書帖,皆不稱治字。曰:「士既通籍,朝廷治之,尊無二上也。」其子勉齋知慈溪,稱上官不曰大人而曰先生。關白上官,不用手本而用素簡。某鹽院檄營相府,先生不答,因被劾歸,父子皆以古道自處,不肯同於流俗者也。
鄉試命題
编辑廣東鄉試,不以《大學》命題,其來舊矣。或以《大學》命題,則貢院被火。或主司者有禍患,而尤忌聖經一章云。
全作五經題中式者
编辑明製科,以全作五經題中式者,僅有二人。其一為福建顏茂猷,顏中甲子鄉試,時監察御史止謄錄其本經,至甲戌會試,顏仍全作五經題。知貢舉者左宗伯林某疏聞,奉旨,今其該博,準與謄錄。主司不知上屬意,以置乙榜之首。撤場後,宗伯陳公子壯,具揭代請,上準與廷試,取其墨卷進覽,命會試錄另為一項,列於正榜之前,廷試二甲第二,此異數也。其一為廣東王鳴雷,乙酉鄉試,以全作五經題,中式第八十四名,居榜之末,榜之末,其猶乙榜之首歟。
海外衣冠勝事
编辑廣於天下為遠藩,仕籍華秩已少,況瓊於廣又邊郡乎。成化二年秋,進薛公遠戶部尚書,邢公宥都御史,丘公浚翰林學士,皆在一月,雖天下望郡亦希覯,洵海外衣冠勝事也。瓊本海中一大洲,去中國絕遠,自孝陵稱為奇甸,人文因以奮興。若海公瑞清剛正直,又為瓊之特出者,惟奇甸故產奇人,天語所符,知異時更有比肩而起者矣。
瓊人無仕元者
编辑宋末,瓊州人謝明、謝富、冉安國、黃之傑,從安撫趙與珞拒元兵於白沙口,皆被執不屈以死。於是終元之世,郡中無登進士者。明興,才賢大起,文莊、忠介,於奇甸有光,天之所以報忠義也。忠義之鍾於人,於海外一洲一島,殆有甚焉。天不得其子孫而報之,報之於其地,天之窮也。
五大司成
编辑明興,嶺海人職大司成者有五人,若琴軒陳先生璉,若瓊山丘先生浚,若甘泉湛先生若水,若白山倫先生以訓,若泰泉黃先生佐,允若人師哉。湛先生有《雍語》、《南雍志》,尤有功於《大學》。
賢督學
编辑吾粵督學使者,在嘉靖時有魏公校者,以德行簡士。甫至任,不事考較文藝,輒行黜陟。嘗使陳激衷、林克忠二人都諸生靜坐,務見仁體,每晨入見,稽所得而開導之。大毀寺觀淫祠,以為書院社學。使諸童生三時分肄歌詩習禮寅樂,禁止火葬,令僧尼還俗,巫覡勿祠鬼。男子皆編為渡夫,一時風俗丕變,其崇正辟邪之功,前此所未有也。督學之官,非醇儒不可,使得其人復久任之。如代皇帝之用陳公政,提督北直隸學校,直至九年可也。如魏公者,得十有五人焉,分置省直,使之十年二十年專行其教,將見十五國風移俗易,先王之道大興矣。
司教
编辑吾粵善司教者有六公。一曰海公瑞,其教諭南平也,以朱子白鹿洞五規鄉願忠信廉潔之,以孔子剛者之辯,孟子不見諸侯之守,日與諸生講明,相見拜揖外,不許將一物為贄。一曰楊公守道,其教諭金鄉也,諸生執贄見者受之,隨以食諸生之貧而有誌者。又以所餘俸,置學田三百五十畝,以贍諸生。一曰翟公宗魯,其教諭宣平也,以典試四川所得聘金,建文明書院,並置田以贍學者。一曰朱公仕夔,其教授南寧也,申蘇湖科條以飭之,又作心學時惕圖,圖凡十二格,一格象閏,日凡八圈。上一大圈象卯,以考存養。下一大圈象戌,以考省察。中六小圈象辰、巳、午、未、申、酉,以考經書應酬。因時填圈,妨於事則朱之,協於義則白之,蹈於過則黑之,學存乎心,心存乎惕,惕存乎時與人,士勤而行之。一曰林公光,其教諭平湖也,以道為任,常上敦風化養廉恥一疏,言甚懇切,勉學者窮源探本,反身修行,一時士習丕變。而陳公思賢者,教授漳州,每直指使者至漳,參謁畢,必進問聖躬安否何似。靖難詔至,公慟哭曰:「明倫之義,正在今日。」與其徒六人,堅不迎詔,即明倫堂為舊君位,哭臨如禮。被逮至京,與六人者皆死之。噫,今之君子,有司教之責者,平居則以海、楊、翟、朱、林五公為法。臨大節,則以陳公為師,其亦庶乎無忝於宮牆也哉。
教官不拜
编辑海忠介為教官,御史詣學,公不拜,曰:「若至台院,當以屬官禮見。此堂乃師長教士之地,體不應絀。」兩訓導夾公長跪,公立當中,時謂筆床學士。蓋教官者,能尊其身而後能尊先聖,不能尊其身,則何以代先聖而行其教,其辱先聖莫大焉。御史如賢,當以忠介之言請於朝,定為儀注。
辭署縣
编辑葉公春及為福清教諭,台使者委署連江蘇。辭曰:「洪武十四年,禁有司差遣學官,則學官教諸生外不當與矣。齊景公以旌招虞人,殺之不往,守道即守官也。學之於縣,豈特旌與皮冠哉。職實欲附於虞人之義。」
鄉約
编辑御史季公本,謫簿揭陽,以化民為事,約為條規。鄉立約長以總其教,約副以助其決,約正司訓誨,約史主勸懲,知約掌約事,約讚修約儀,月朔會民讀約講義,數約復為一總約,以察諸約之邪正。月終,輪二人至縣,傳訓誨語。行之二年,風俗移革,境內以寧。順德何公淡知濱州,取呂氏鄉約,教民榜行之,每鄉慎選老人,親為演說大義,使訓閭裏,按季稽考,民以惡聞,則召其鄉老。泣謂之曰:「吾不能化若,與若不能化鄉,其罪一也。然吾則罪首也。民苟三犯,吾當自劾求退,於若何如。」各慚謝而去,訟為之稀。順德黃公著知安溪,俗喜構訟。市師以爰書訓其子弟,公痛除其弊,授以《孝經》,俗為之變。東莞林公培知新化,仿古斂散法,置義倉一十五所,均口賦,以糧為差。建社學,率二十一里一區,選行誼為師,與諸生言,朔望父老言,約法皆首、明倫,使還相告教,作四誡詩,令童子誦之,修古鄉射禮於學宮。南海劉公煥知程鄉,創小學四齋,聚童蒙肄業,月試分五等,率三十貫給之。又捐千緡市田為小學租,使學掾主之。寧都丁公積知新會,申明洪武禮製,參以朱文公四禮儀節,為《禮式》一書,每鄉擇三老主之,月朔進於庭,禮其能者,其不肖者榜門示恥,良家子遊惰者聚廡下,使口誦《小學》,親為講解。順德黃公璋知南康,立旌善懲惡二牌於要地,善惡直書其名,人服其公。之數君子者,皆以教養為務,所謂學道愛人者也,是皆可以為州縣之法。
唐氏鄉約
编辑明初,南海平步有六逸。其一曰唐豫,學者稱為樂澹先生,嘗立鄉約,與鄉人行之。有曰,婚禮舊俗,先一夕燕其子,子必據尊席而坐,以為漸老之宴,非禮也。今後止許開筵聚親,子不得據尊席而坐,為父宜依醮禮命之,庶不違古人之意。有曰,《禮》云:父在,子雖老猶立。今後為子者不許坐,違者叱以辱之。有曰:父母之喪,不得飲宴。親朋來吊,止宜待以蔬素。有曰:忌日之祭,當以喪禮處之。讀祝後,孝子哭盡哀。是日不飲酒食肉,居宿於外,傳所謂君子有終身之喪是也。其延親賓散胙,必待祭畢,庶不分其祭祀之誠。此四約,最為禮之大者。
禮儀
编辑廣州風俗尚禮,南海洗桂奇嘗建同母異父昆弟服議,曰:昔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遊。子遊曰:其大功乎。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魯人則為之齊衰三月。洗子曰:禮為出母嫁母杖期,乃同母異父之服大功,不已重乎。齊衰三月,則已輕矣,亡於禮者之禮,貴中也,小功其庶矣乎。其為嫂服議曰:人情於無服之親則易犯,故服也者。所以飾哀而持情合危者也。今有聞嫂之喪而不戚然哀者乎,哀之斯服之矣。昔者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夫既無服矣,而又為位焉,必其情有所甚不安者矣。故嫂叔不相為服者,禮也。而不得不服者,情也。禮本諸人情而已矣,其為長子為人後議曰,昔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孔子非之。子思兄死,使其子白為嗣,後世無詞焉。故宗子死,以嫡為後,禮也。若以庶繼嫡,是謂奪宗,非禮也。禮曰長子不得為人後者,為支子後言之也。子夏曰,為人後者孰後,後大宗也。正嫡,正所以後大宗也。若所後非小宗大宗之嫡,而輒以長子後之,是謂誣禮。新會湯敬升曰:晉張湛曰:後大宗者,所以承正統也,必大宗之主。小宗五世之嫡,死而無後,然後為之置後。支子不得置後,不繼祖與禰也。今之非所後而後焉,是曰誣禮。舍天性之愛而父他人,孝子不忍也,是曰抑本。二者皆自悖於先王之教者也。然則支子之無後者,不無厲乎。曰:「《禮》曰:殤與無後者,祔食於祖,不斬祭也。如之何為厲也。」羅虞臣曰:「《禮》曰:支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祭於宗子之家,既曰後大宗,則小宗亦不置後矣,況其非小宗乎。既曰祭宗子之家,則不為之立後矣,故立後出繼之禮,古所無也。自此說行,使人子舍其親而事他人之親,天理人情必不安。嗟乎,古今之以此陷於不孝不仁者,可勝道哉,湯氏族譜之不與為後者,有以也。」
嫡子不釋喪服
编辑西寧之連灘,凡塚子有父母之喪未葬,終身不釋喪服,庶子則否。雖市井鄙人,亦如是。《禮•喪服小記》曰:久而不葬者,惟主喪者不除。蓋死者以歸土為安,喪事既葬始畢,故記曰:兄弟之喪內除,親戚外除。外除者,由外飭以散哀也。靈柩未安則服不變,服不變則哀未衰。故《禮》云:「主喪不除。」所以欲人子之葬親當及時也。禮失而求諸野,連灘其亦可稱也夫。
作七
编辑吾粵喪禮,亡之七日一祭,至七七而終,或謂七者火之數。火主化,故小兒生而七日一變,逢七而祭,所以合變化之數也。予謂人生四十九日而魄全,其死四十九日而魄散,始死之七日,冀其一陽來復也。祭於來復之期,以生者之精誠,召死者之神爽,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則不復矣,四十九日者,河圖之盡數。數盡而祭止,生者亦無可如何也。
為師服
编辑白沙先生之沒,甘泉翁曰:「道義之師、」「成我者與生我者」等,為之製斬衰之服,廬墓三年,不入室,如喪父。然其告詞有曰:「成吾之身,孰與盡吾之性。教育之恩,何異生養之勞。在禮經則師無無服之文,在義起則例有緣情之製,昔者孔子沒,門人有三年之喪,大抵禮緣情行,例以義起,亦天地之大經,古今之通義」云。
教儉
编辑湛文簡為南大司馬,令民毋得餐大魚,市中毋得叢飲。除歲,庶民毋得焚楮祀天,糜財犯禮,蓋導民以儉之一端也。
師弟六皓
编辑甘泉講學天關,有簡翁者,年百有三歲。就而問學,將執弟子之禮,甘泉弗受也。延翁忠愛堂上南向坐,己東向坐以賓之,謂是翁容貌凝然,所養純一,赤子之心已復,吾當師而事之。時甘泉年八十有五,觀者謂其以三達之尊,而謙讓不遑,致禮布衣一老,誠為有道者之風云。時有黎養真瑞鸞者,年八十二,黃慎齋民淮年八十一,吳藤川純年八十,皆遊甘泉門下,甘泉稱為三皓。有歌云:「養真慎齋與藤川,三皓同時及我門。」而袁教授郵者,年七十餘,與慎齋同注甘泉《心性圖》書。一堂之上,師弟子皆龐眉鶴發,太古衣冠。好事者因與簡翁合繪為圖,稱曰師弟六皓。其後甘泉年九十五,復開龍潭書院,時東莞有鍾景星叔輝者,年七十有二,增城有張春岡潮者,年七十有三。侍之開講,每展書發揮所得,聲響不減少年,皆異人也。
九老雅集
编辑何端恪公維柏家居時,有饋佳味者,即白其父,延里中九老宴集。九老者,達齋唐明府年九十二,沃泉鄧憲副八十六,荔灣周太守八十三,獅山周明府八十二,端恪之父通議公七十七,豫齋曾僉憲與虛穀江明府皆七十二,北崖辛通府與惠齋張貳府皆七十一。端恪詩:「五仙舊在三城裏,九老今同一里間。春日蔬盤真率會,風流長得似香山。」時嘉靖甲寅歲也。
稱壽
编辑世之稱壽者,率以十為數。嶺南及江西寧都,則以十之一為數。魏禧謂前十之年,必加一而後成,後十之年,必從一而生。此大易貞元之義,於禮為宜。
合食
编辑博羅周謙山,常仿花樹韋家禮,同祖兄弟合食於四孟朔,同父兄弟合食於每月朔望。費咸己出,罄俸餘置穀百餘石,與兄弟均之,周族之不能給者。
養士
编辑甘泉翁官至上卿,服食約素,推所有餘以給家人弟子。小宗、大宗有義田,有合食田,相從士二千九百有餘。於沙貝鄉,則有甘泉、獨岡、蓮洞館穀。於增城、龍門,則有明誠、龍潭館穀。於會城,則有夭關、小禺、白雲、上塘、蒲澗館穀。於西樵,則有大科、雲穀、天階館穀。羅浮則有朱明、青霞、天華館穀。曲江則有帽峰,英德則有清溪、靈泉館穀。南都則有新泉、同人、惠化館穀。溧陽則有張公洞口、甘泉館穀。揚州則有城外行薖、甘泉山館穀。池州則有九華山、中華館穀。在徽州則有福山、鬥山館穀。武夷則有六曲仙掌、一曲王湛會講館穀。南嶽則有紫雲館穀。平生以興學養賢為任,所至之地,咸有精舍贍田,以便來學。故所造就士,皆有得於先生之學,以淑其身,以惠諸人。孟氏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為樂,如先生者,可謂得其所樂也已。吾人為孔孟之徒,貴而有位,當以先生為法。
請遷寺
编辑翟一東先生宗魯,初為諸生,以博羅延慶寺逼近泮宮,上書督學魏公校曰:「鳳鴟不並樹而棲,蘭棘不同林而植。」今泮宮實壓招提,庠聲囂於梵音,青衿雜於左衽,非所以息邪反經、崇儒貞教也。徙寺他所,以其地廣學宮便,魏公從之,謂此議可行於天下。
過洋樂
编辑東莞李竹隱先生,當宋末,使其婿熊飛起兵勤王,而身浮海至日本,以詩書教授,日本人多被其化,稱曰夫子。比死,以鼓吹一部送喪返裏,至今莞人送喪,皆用日本鼓吹,號過洋樂,樂人皆倭衣倭帽以象之。
獄中拜節
编辑陳文忠在刑部獄,值履端及萬壽聖節。圜中故事,是早,依官班向天北拜,或有謂囚服不宜拜節,有謂朝中亦有青衣小帽拜於墀下者,公謂君親壽考,無日忘之。眇爾罪人,庸知改歲乎。於是拜聖節,不拜年節,人以為知禮。
白血
编辑保昌有丘必明者,宋咸淳中進士也。德祐丙子,與東莞熊將軍飛,力拒元兵於梅關,戰敗被執,死之,白血飛流,無涓滴紅者。其後文丞相遇害,頸中湧白膏,直噴數尺。忠臣之死,每有奇異若此。
麥公雨
编辑麥公貞庵,名秀岐,番禺人。萬曆間,以舉人知萬年縣,縣民棄女者載道,公於家鄉取乳母十餘人,拾而養之廨中。兒稍長,乃還其父母。天大旱,上官使公祈雨,公不肯祈,問之,則曰:「萬年百姓不仁,生女輒棄,天故以大旱罰之。民自今若不棄女,皆上要約於縣。縣乃為之祈雨。」上官諾之,公於是出教與民約,民皆樂從,願勿復棄女,公乃徒跣出郊伏禱。大雨如注,民以為麥公雨云。
孝子粟
编辑揭陽有周孝者,幼時問其母曰:「我當何名。」其母曰:「吾欲名汝以孝。」孝喜曰:「甚善,吾能孝,即無讀書亦可矣。」家貧,躬耕以養,每晨具衣冠拜母乃出,暮歸復然。歲大旱,鄉人念惟孝可以動天,請於縣令,禮致之。孝至,禱焉,天大雨,民以有年,因稱為孝子粟。覺浪丈人云:自古忠臣孝子,莫不以愚魯而成,當王祥臥水時,彼惟知有母,不知有身與夫天地造化也。而天地造化卒為之逆施,以答其誠,所謂其愚不可及。吾於周孝亦云。
沉原壤
编辑陳岩野先生,少應童子試,學使者命題,幼而不遜弟,長而無述焉。先生與彭忠湣曜並錄進庠,既十餘年,同案生八九十人,無有舉賢書者。先生謂忠湣曰:「是豈原壤為祟耶。」乃以芻為原壤像,為文祭之,沉於江。是年忠湣得舉。越三年,先生授兵部主事,以拜官日舉於鄉,冠帶就鹿鳴宴,人以為榮。已而與忠湣同死國事,以忠節著。其未經禳除者,卒無一人通顯。噫,亦信有兆歟。
廣州時序
编辑立春日,有司逆勾芒土牛,勾芒名抝春童,著帽則春暖,否則春寒。土牛色紅則旱,黑則水,競以紅豆五色米灑之,以消一歲之疾疹。以土牛泥泥灶,以肥六畜,元日拜年,燒爆竹,啖煎堆白餅沙壅,飲柏酒。元夕張燈燒起火,十家則放煙火,五家則放花筒。嬉遊者,率袖象牙香筒,打十八閑為樂。城內外舞獅象龍鸞之屬者百隊,飾童男女為故事者百隊,為陸龍船,長者十餘丈,以輪旋轉,人皆錦袍倭帽,揚旗弄鼓,對舞寶鐙於其上。晝則踢𣯄五仙觀,𣯄有大小,其踢大𣯄者市井人,踢小𣯄者豪貴子。歌伯鬥歌,皆著鴨舌巾、駝絨服,行立凳上。東唱西和,西嘲東解,語必雙關,詞兼雅俗。大約取晉人讀曲十之三,東粵摸魚歌十之四,其三分則唐人竹枝調也。觀者不遠百里,持瑰異物為慶頭。其燈師又為謎語,懸賞中衢,曰燈信。二月始東作,社日祈年。師巫遍至人家除禳,望日以農器耕牛相市,曰犁耙會。清明有事先塋,曰拜清,先朝一日曰劃清。新塋必以清明日祭,曰應清。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妃會,建醮扮撬飾童男女如元夕,寶馬彩棚亦百隊。佛山則以上巳為真武會,放大爆竹,四月八日浴佛,采麵葒榔,搗百花葉為餅。是日江上陳龍舟,曰出水龍,潮田始作。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係黍,卷以柊葉,以象陰陽包裹。浴女蘭湯,飲菖蒲雄黃醴,以辟不祥。士女乘舫,觀競渡海珠,買花果於蛋家女艇中。夏至磔犬禦蠱毒,農再播種,曰晚禾。小暑小獲,大暑則大獲,隨獲隨蒔,皆及百日而收。七月初七夕為七娘會,乞巧,沐浴天孫聖水,以素馨、茉莉結高尾艇。翠羽為篷,遊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十四祭先祠厲為盂蘭會,相餉龍眼、檳榔,曰結圓,潮州則曰結星。二十五為安期上升日,往蒲澗采蒲,濯韸々水。八月蓼花水至,有月,則是歲多珠,為大餅象月浮。桂酒剝芋,芋有十四種,以黃者為貴。九日載花糕萸酒,登五層樓雙塔放響弓鷂,霜降展先墓,諸坊設齋醮禳彗。十月下元會,天乃寒,人始釋其荃葛,農再登稼,餅菜以餉牛,為寮榨蔗作糖霜。冬至曰亞歲,食鱠,為家宴團冬,墓祭曰掛冬。小除祀社,以花豆灑屋,次日為酒以分歲,曰團年。歲除祭,曰送年。以灰畫弓矢於道射祟,以蘇木染雞子食之,以火照路,曰賣冷。
放鷂
编辑南海之佛山,歲九月十日為放鷂會。先期主者懸式於鷂場,鷂皆以白楚紙為之,凡兩翼,一竿一弓。翼廣一尺,以平為上。竿長三尺,弓二尺,弦以竹根片或銅片,以薄為上。主者察之,嵌以印。放日,主者立一竿於地,長二丈。人十人為耦,離竿二丈,約之曰,毋過竿,毋不及竿,出大竿,復出小竿,如是者賞。約已,依次而度,鷂出於竿末,則以線之直上者為上。線已直上,則竿中更吐一竿,高至三丈,又以線之直出於三丈之末者為上。線既直出於三丈之末,又以鷂之聲清和中節,而其態回翔合度者為上。
拾燈
编辑海豐之俗,元夕於江幹放水燈,競拾之,得白者喜為男兆,得紅者謂為女兆。或有詩云:「元夕浮燈海水南,紅燈女子白燈男。白燈多甚紅燈少,拾取繁星滿竹籃。」廣州燈夕,士女多向東行祈子,以百寶燈供神。夜則祈燈取采頭,凡三籌皆勝者為神許,許則持燈而返,逾歲酬燈。生子者盛為酒饌慶社廟,謂之燈頭,群稱其祖父曰燈公。八月十五之夕,兒童燃番塔燈,持柚火,踏歌於道曰:灑樂仔,灑樂兒,無咋糜,塔累碎瓦為之,象花塔者其燈多,象光塔者其燈少。柚火者,以紅柚皮雕鏤人物花草,中置一琉璃盞,朱光四射,與素馨茉莉燈交映。蓋素馨茉莉燈以香勝,柚燈以色勝。
打仔
编辑下番禺諸鄉,歲正月初旬,兒童先集山野間,以拳棒相角,謂之打仔。已而壯者蜂擁至助之,以勝負卜其鄉一歲之興衰。陽江縣西有廝打岡,歲五月五日,鄉人無老少咸集奮鬥,謂勝則一方吉利,此亦吳俗鬥力之戲。各料強弱相敵,事類講武,然非禮讓之風也,宜禁。
吹角賣物
编辑順德之容奇、桂州、黃連村,吹角賣魚。予詩:「吹角賣魚人,拾燈求子客。」其北水古、粉龍渚、馬齊村,則吹角賣肉。相傳黃巢屯兵其地,軍中為市,以角聲號召,此其遺風云。
賭蔗鬥柑
编辑廣州兒童,有賭蔗、鬥柑之戲,蔗以刀自尾至首破之,不偏一黍,又一破直至蔗首者為勝,柑以核多為勝。有詠者云:「賭蔗鬥柑獨擅場。」
采青
编辑瓊州風俗之敝,尤在上元,自初十至十五五日內,竊蔬者、行淫奔者,不問,名曰采青,此宜嚴禁。
永安崇巫
编辑永安俗尚師巫,人有病,輒以八字問巫。巫始至,破一雞卵,視其中黃白若何,以知其病之輕重。輕則以酒饌禳之,重則畫神像於堂,巫作姣好女子,吹牛角鳴鑼而舞,以花竿荷一雞而歌。其舞曰贖魂之舞,曰破胎之舞,歌曰雞歌,曰暖花歌。暖花者,凡男嬰兒有病,巫則以五彩團結群花環之,使親串各指一花以祝。祝已而歌,是曰暖花。巫自刳其臂血以塗符,是曰顯陽。七月七夕,則童子過關。十四夕,則迎先祖,男子或結場度水,受白牒黃誥。婦人或請仙姐,施舍釵鈿。仙姐與女巫不同,女巫以男子為之,仙姐以瞽人之婦為之,山深穀邃,淫昏之鬼或憑藉以為禍福,未可知。縣令嘗厲禁之,然其根株深固,未能剪除二三也。
祝灶
编辑永安歲除夕,婦人置鹽米灶上,以碗覆之,視鹽米之聚散,以卜豐歉,名曰祝灶。男子則置水釜旁,粘東西南北字,中浮小木,視木端所向,以適其方,又審何聲氣,以卜休咎,名曰灶卦。
吹田了
编辑東莞麻湧諸鄉,以七月十四日為田了節,兒童爭吹蘆管以慶,謂之吹田了,以是時早稻始獲也。予詩:「蘆管吹田了,中含祝歲辭。初秋幾望日,早稼始收時。」
貪吏
编辑吾廣謬以富饒特聞,仕宦者以為貨府,無論官之大小,一捧粵符,靡不歡欣過望。長安戚友,舉手相慶,以為十郡膻境,可以屬饜脂膏。於是爭以母錢貸之,以五當十,而厚責其贏利。其人至官,未及視事,即以攫金為事,稍良者或恣睢掠拾,其巧黠者則廣布爪牙,四張囊橐,與胥吏表裏為奸。官得三而胥吏得七,蚩蚩小氓,以邊徼荒遠見欺,淫刑枉法,其亦何求而不得乎。嘗見一二婪吏矣,凡構訟者,兩造皆勒其長夫。父告其子,則勒其父長夫。兄告其弟,則勒其兄長夫。而子弟亦不得免,皆勒長夫。家有美花珍果,墓有喬木,亦必勒其長夫。一長夫折金十四餘兩,胥役攜之入署,此婪吏者匿笑而受之曰:吾不若是錙銖之取也,吾則無以應上官之誅求也。嗟夫,吾粵之為官者,計其誅求之狀,亦大抵以上中下三等相吞而已矣。上官眈眈乎中,中復眈眈乎下,下則無所眈眈也,亦惟於匹夫匹婦之微,窮其巧力而已矣。所由者,官者戾蟲,民者甘餌。京師者,餓虎之山。權貴者,擇肉之主。其不足以為水者,東粵之膏脂,不足以為薪者,東粵之筋骨。其以珠貝為泥沙者,取之匹夫而不足。以金錢為糞土者,取之匹婦而已有餘也。嗟夫,吾粵金山珠海,天子南庫,自漢唐以來,無人而不豔之。計天下所有之食貨,東粵幾盡有之;東粵之所有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之也。故今之官於東粵者,無分大小,率務朘民以自封。既得重貲,則使其親串與民為市,而百十奸民從而羽翼之,為之龍斷而罔利。於是民之賈十三,而官之賈十七。官之賈本多而廢居易,以其奇筴,絕流而漁,其利嘗獲數倍。民之賈雖極其勤苦,而不能與爭,於是民之賈日窮,而官之賈日富,官之賈日富,而官之賈日多。遍於山海之間,或坐或行,近而廣之十郡,遠而東西二洋,無不有也。民賈於官,官復賈於民,官與賈固無別也,賈與官亦復無別。無官不賈,且又無賈而不官,民畏官亦復畏賈。畏官者,以其官而賈也。畏賈者,以其賈而官,於是而民之死於官之賈者十之三,死於賈之官者十之七矣。嗟夫,在昔國之富藏之於民,今也藏之於官,復藏於官而賈者。藏於賈而官者,民曰窮而盜賊日熾,其禍不知所底,非有聖君賢相,端本澄源,以節儉為之倡率,禁難得之貨,明貪墨之刑,則東粵一隅,何以有匹夫匹婦之性命也哉。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