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彝歎哀辭
作者:方苞 
本作品收錄於《方苞集/16

吾友張彝歎,名自超,高淳縣人。康熙五十七年,天子命公卿舉積學篤行之士,司空徐公以自超對。詔下江南守土吏,齎送赴闕。余私獨喜,計日以待其至。南中故人爭趣之曰:「子抑心自強,此行也,尚其慰方子之思!」俄而傳遽至。則道卒矣。

始自超以母老,高祖以下惟一身,而久無子,不敢仕進。癸未成進士,長洲韓公將以館職薦,踵門辭。需次當得縣令,不就。嘗遊金陵,關中白玫玉適至。介余請見,而彝歎難之。即日駕而行,曰:「吾鄉人也,而世有相慕用者,吾無死所矣。」及余遘難,徐公出撫浙,而彝歎往為義學師。余心詫焉,而未暇詰其所以然。其被征也,天下士皆以多徐公。及道卒,又以咎公,而意其言之出於余。金陵翁止園聞而歎曰:「嗞咄哉!使彝歎為浙行者,我也。」

彝歎逾六十無子,而前卒之三月,妾楊氏有身。眾皆曰,是必生男。彝歎之生也,余既譜其行,與昆繩、言潔、古塘為《四君子傳》。茲故不具,而獨最其死生離合之跡,以誌余哀。其辭曰:

名之不可耀兮,惟子杜其幾;義之各有時兮,惟子識其宜。惟大專之槃物兮,數少全而多奇。守丘園以竟世兮,而卒死於為羈。曰德人其必祀兮,亦豈余之所敢知!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