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經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九

卷第二十八 抱經堂文集 卷第二十九
清 盧文弨 撰 景閩縣李氏觀槿齋藏嘉慶丁巳刊本
卷第三十

抱經堂文集卷第二十九

         東里 盧文弨 紹弓

 傳

   四川安邉軍民府知府季章閻公家傳甲辰

公諱文熛字孕華一字季章姓閻氏太原文水人先世

自陜西延安來徒家至公十二傳矣曾祖慧中明工部

員外郞祖雨霑父太和皆以公貴贈中憲大夫公少穎

異爲世大父中丞公所器與講聖賢實踐之學一言動

莫不有規法爲仇人所誣繫獄讀書不輟事白卽以是

年應順治十一年鄕試中式越十餘歲當揀𨕖爲縣令

以母夫人楊年高辭不赴旣十上春官不第母楊夫人

已前卒公亦年逾五十矣乃謁𨕖得四川敘州之珙縣

蜀當流寇殘破之餘珙又處萬山之中戶僅百餘賦之

以錢計者𦆵十二三千親知咸爲公憂之公恬然就道

旣抵成都値滇藩吳三桂作亂川西多爲逆黨所據不

能履任奉檄署江安 王師之進勦者道必由此時秋

水方盛江流浩溔當爲橋以濟橋成爲大雨所敗公自

劾求罷大府知非人力所及畱之旣而赴本任邑未有

城郭榛莽塞塗猿虎縱横有公廨而無內宅公治事三

年招徠安輯戸口漸增𮎰土漸闢民力有餘乃使之築

城浚隍開通道路民未知學爲遠購經書以敎之而秀

民漸知向學矣民不習爲吏示之律令格式而愿民漸

解行文書矣猶有頑民未靖者爲多方以誘之不聽然

後加以鋤翦乃皆畏法唯命之從大府廉其能更試以

富順隆昌南溪又再署江安一歲中歷四縣所至輒辦

於是舉治行尢異擢敘州府分防建武同知所轄二州

十縣緜亙五百餘里SKchar賦之民止千餘戸此外皆屯兵

公輯營伍卹驛站常騎一瘦馬隨兩三傔從往來巡閱

治東南岡嶺重互姦民多嘯聚其中公直入其巢諭以

禍福賊感其至誠投戈効順悉岀歸農是時 親王統

大兵征川西餘孽又大帥之養馬於邉者經過駱驛守

令皆儒吏常懼獲譴公從容應副民亦不苦征調大吏

剡章入 吿授安邉軍民府知府舊制軍民府以土司

爲長官經張獻忠之亂土司殱焉以流官爲之實自公

始適奉令督採枏木入深履險與役人同其作息而役

人皆㤀其病有以蜀賦輕議增者公持不可乃止復開

𮎰地成良田千餘頃茍有利於軍民者竭精力爲之卒

以此病康熙二十九年請吿歸以四十六年六月三日

終于家年七十有九凡三晉階至中憲大夫妻侯氏繼

妻張氏姜氏咸以次受封子三直埜殤直直郵皆附

貢生孫九曾孫二十有七具著於譜云

舊史氏曰士必安竆約習勞苦異日乃無不可處之境

爲能專壹精神出其材智以稱上所任使而不曠厥職

如其委質方始卽計校缺之美惡有所畏忌惴惴然唯

恐或得之不幸而竟得之神氣沮喪蹙然幾無以爲生

烏乎世豈少若人哉公所居官皆常人之所不能堪而

治行乃彰彰若此彼但知求美官善地以逸其四支肥

其身家者得不聞風而顏汗乎

   拔貢生注𨕖直隷州判張公佩家傳甲辰

今山東膠州知州張君玉樹始成進士時先府君卽棄

養進士唯恐懿媺之不克聞於後也汲汲求所以發揚

之旣得當代賢士大夫之文若表若誌若傳若記皆僃

矣而意猶未巳雖以走之不文跧伏里閭亦介以爲請

余久解史職立傳乃史官之任也意者傳諸家諜或可

乎按狀君諱書紳字公佩乾州武功興城里人遠祖自

光州固始再遷至今縣在前朝多以甲第顯考諱錫爵

處士君幼卽開敏受書若素習家貧不能具十艇幾欲

廢業塾師愛而畱之乃益自奮厲廩冬單襦布屨取筥

盛稻稭歃兩足其中以禦寒或復繞屋蹀足行且行且

誦經皆通更請師授詩文義法弱冠受知學使者爲諸

生試輒高等名譽日起君志在經世不欲但以文名與

里中孫君景烈同學相切劘仿藍田呂氏鄕約行之多

有應和者於後孫君入詞館而君顧久躓場屋乾隆十

四年

詔書令封疆大吏舉才品優長者制府尹文端公撫軍

陳文恭公欲以君名上旣復不果僅一主本邑講席多

所成就學者卽所自號稱誠齋先生嘗在楡林就見行

二十四事復推廣善政十餘條時大學士高公方爲榆

林副使見而善之悉取施行三十年歲在乙酉當舉拔

萃之典君於時年巳逾艾泊然無用世志矣學使海寧

鍾公蘭枝擇諸士無出君右者乃特拔君充貢

廷試注籍直隷州州判以歸子玉樹先巳登第買田鳳

泉山荘以娯君君徜徉其閒自號㢲岡居士鄕人欽其

行誼雖婦孺亦翕然丕變無有詬誶冶遊者君又時時

以敕災分憂爲己事三十五年春歲薦饑創率助米煮

粥以食餓者所活無算事方竣而君病矣遺言訓玉樹

以臨民之道曰爲民父母當如吾之弗薄汝汝能使民

亦弗薄汝始見汝之弗薄吾也以是年三月十日卒年

五十有九君之事處士君也玉樹幼不能詳但見君事


母耿孺人孝耿孺人一旦欲𣃔肉食君捧豆以進勸過

苦致拂意君長跪竟日得釋乃起初娶楊繼娶喬又繼


娶楊皆前卒子二長玉樹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初知東

昌淸平縣


覃恩贈君文林郎前楊氏繼喬氏皆孺人調繁兗之嶧

縣今任萊之膠州知州次寳樹拔貢生充四庫館謄錄


出爲叔父後


舊史氏曰余往來京師取道於嶧者數矣歲在庚子復


由臺莊驛登陸過陰平見新樹豐碑五六皆在嶧之境

漢之名臣若袁司徒蕭丞相輩皆大書深刻令過者伏

軾發懷古之思焉時爲令者卽君之子也觀於此卽知

爲政之綽有餘裕而能使民用命矣君懷藴經濟不一

試而發抒於其子飮流溯源蔭枝尋本子之賢父之敎

也治命數言尢𢡆切深至居官者孰不有父母茍不忍

人之怨詈詛祝其親也其其當服膺斯言

   周君坦之家傳丙午

昔人常言出一傷元氣之達官不如出一培元氣之處

士如吾表弟周君者能以孝友之德上承下啓雖未嘗

以文學致身而迹其所爲正足以愧彼祿利是營者今

孤子載棻等來乞余爲之傳傳者史官之職非余所敢

任也若以載於家乗則凡門人故舊皆可以爲之余又

奚辭君諱世道字坦之又字復誠先世自會稽遷杭居

仁和之東靑里至豹先公以仁惠周於宗黨至今猶嘖

嘖人口君曾祖也父金門公諱兆鑭自金門公而上志

行悉具於家乘君少英敏好學年十七因金門公以勞

得疾所遺鹺業幾折閱又無可委託者不得巳以身肩

之節嗇諸無名費於後始稍稍復振弟敬之殁時孤載

章始周歲君撫愛敎篤甚至年十九舉於鄕他若營先

人窀穸修祠宇家乘等事罔不竭力以爲諸子姓兄弟

倡其訓子則曰居家以孝友爲本處世以和平爲先嗚

呼君實允蹈斯言憶余弱冠時嘗得君家乗讀之大率

以孝友著今君可無愧其先人矣二子載棻載崧皆恂

恂謹飭載崧縣學生君以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十三

日卒年六十有五娶沈孺人

論曰俗之衰也有以同氣而爭財鬩訟者卽其所得業

⿱⿵乃𰀁皿 -- 盈千累萬足稱富翁乃以小有贏絀之故不憚匍匐

公庭行賕於長吏致賂於要人市歡於羽黨要以蘄一

勝而後快財一日不盡則訟一日不止彼貪吏之後更

以此取禍者未嘗無也吾聞君臨財也廉故能不失其

孝友之緒君之後必有達者苟能行君之行守君之詶

又何傷元氣之爲慮也哉

   瞰江山人傳丁未

瞰江山人者常之江陰人也邑之東南有瞰江山距山

人家二里而近故以爲號焉父死三月山人廼生母劉

孺人辛勤鞠養釁起家庭閒幾有破卵毀室之患母內

藏其明而外以柔道行之故屢瀕於危而卒獲免山人

始就外傅便知好古學少長就老儒車質齋學其家多

藏書縱山人博覽習舉子業者羣相與非笑之語聞於

母母召而詰之則以如築室者必厚其基爲對母日誠

然任汝爲之山人益得沈酣其中抵臘猶戀戀不肎歸

一生學殖之厚實基於此補郡諸生其伯兄先入縣庠

有文名常謂日吾異日終不如弟弟之文有根源故也

山人素守母敎律身以正待人以誠値窘乏益刻苦自

厲雖通曉世事絕不肎爲人居閒排難唯忍饑閉户讀

書曰吾懼此處一移足便終身落坑宑也同門友貢息

甫令建平邀之往邑多地訟歲久不決一案之牘高幾

盈尺山人不憚煩爲之一一爬梳要領旣得先以曲直

之大判明示之而期日與質兩造往往各自輸服請無

對簿而願寢息者過半矣諸欲爲姦鬻獄者咸不便山

人所爲䜛言繁興而終不得閒於是建平之政聲爲羣

有司最經再期辭歸先是山人以故明殉難典史閻陳

二公請於縣立專祠後令劉君復捐俸爲之新廟貌贖

祭田有年數矣無賴子乗山人之出逐守祠者奪其田

而有之山人歸吿於縣乞復其舊時兇燄張甚縣官頗

右之山人以一身搘拄其閒幾爲所窘賴同里楊主事

蒼毓邢秀才象三咸相與維持之事乃得直還祠田召

道士守之又邑之名宦鄉賢故有專祠敎諭某私以其

地𢌿學胥而遷其主於大成門左右更衣之所山人與

敎諭爭數四縣置若不聞終身以爲恨事山人性剛直

其所不可者終身不能強顏與之歡亦不樂與顯達交

曩文弨之主講曁陽書院也山人居邑中不自表襮故

名莫得聞逾年邢君袖其所作詩古文辭幷要與俱來

余一見傾倒遂爲莫逆交余官罷主江寧之鍾山講席

身自請山人佐余所不逮山人欣然許之余有所述作

必取正於山人能貢直言無所隱凡余所蓄書數千卷

山人校讎幾徧有求文幷質疑者驩然應之無少靳余

門下士咸知敬愛山人閒有以私干者率峻拒之先後

共朝夕凡九年SKchar給至菲薄而山人不嫌也山人詩文

集外著有讀書一得六十卷其體例與黃東發日抄相

近注陶徵士集凡數易稿又注徐庾溫李羅昭諫等集

幷近代陸拒石四六各若干卷著桑梓見聞錄八卷八

十外復注顏氏家訓甫脫稿而疾作始辭余歸里中余

今年寓書求其副本欲爲傳之山人欣然許諾而力已

不能自鈔矣以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日考終於家年

八十有三山人姓趙氏初名大潤後易名肅字敬夫意

欲自警其頽墮也晚復更名㬢明考雨若處士余嘗爲

著家傳矣娶於吳生子二貴中庠生守中出爲從兄後

妻與子竝前卒孫一人同華庠生

贊曰先生有用才也雖不得位一施其利濟之具然巳

爲眾人之母多士之師有餘矣成人之美而不尸其功

實浮乎名究有不可得而掩者先生之嫉惡若過於嚴

然孔子稱惡不仁者之爲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身

旣潔矣寧肎受物之汶汶乎所爲詩若文沖瀜演迤不

爲震盪險怪之音此又其養之足微者顧今而後誰相

知定吾文乎我有不可誰余規乎分首無何頓失良友

此所以涕泗漣洏不能巳於質亾之歎也

   族子天保縣知縣孚尹小傳丁未

孚尹名鳳起一字翥堂仁和人族系詳譜中考諱夀朋

字備三晩字息溟邑庠生贈文林郞贈公受學於吾祖

書蒼公與先考敬甫公曁吾外舅桑弢甫先生同讀書

三益堂交相得也性介潔寡所諧一館於淮上未半歲

卽辭歸終其身授徒里中先娶汪孺人生一女早夭繼

娶李孺人有賢德能安貧贈公意有不可常婉順以承

無少迕生四子一女孚尹行第二幼穎悟贈公自敎之

年十六試補縣學博士弟子員未幾丁母憂時贈公年

將耆矣孚尹侍左右聚二三童子敎之束脩所入苦無

幾贈公有僚壻朱君右璜任山西澤州府同知有書招

之戀其父不欲行父強之及往郡之英俊咸樂訂交與

今河東河道總督蘭公尢相契也鳳臺王明府聘爲子

師盧歸浙鄕試道遠不能復來爲援例入太學就順天

試再舉而後獲雋時乾隆二十四年也明年春闈不利

卽丁贈公憂回里服闋考授 咸安宮官學敎習三十

三年

欽取內閣中書未上以敎習期滿𨕖授廣西遷江縣知

縣其地民SKchar2雜處俗獷悍憙訟夙號難治下車察蠧吏

去苛令視民所疾苦便安而興革之民用大和上林有

逆匪滋事大府命往竆治兼攝其縣事僅三月悉厎定

又令攝歸順州事復聘爲鄉試同考官疾作不果入闈

四十二年調天保邉地要區也治之一如遷江嘗有盜

未獲伍伯執一人幷贓物以獻其人至卽自承察其色

疑有冤更慮贓物失主閒有妄認也因以已物雜廁之

示失主失主皆曰非也乃研究得畏𠛬誣服狀立釋之

退語人曰盜不獲去官是吾分也敢輕人命以規免考

成乎吏議失盜降二級調用有級抵得不去官四十六

年秩滿大府方將剡薦疾又作竟以是年六月一日卒

於官年五十有一娶北通州金氏子一學敬國學生女

一適國學生山西太平史克綱孫一纘武葬錢塘北四

十里橫山

系日五行之相生也各一其性以吾兄之介也而孚尹

以和承其後和故入世無齟齬友于兄弟信于友獲于

上仕駸駸顯矣顧僅以百里之效見於時而不獲大展

其用豈非命乎乃其母李孺人之賢行吾稔知之亦將

爲之傳以繫於家乘焉

   姚君廣之家傳戊申

君諱家勤字廣之姓姚氏國學生先世由休寧蓀溪遷

杭州著籍錢塘本生曾祖首源公諱際恆䆳經學富著

述所交遊皆一時賢達與同里吳徵士慶百蕭山毛檢

討大可尢相契弟公射公無子公篤於友愛命次子房

仲公後焉君之祖也生二子仲爲邑文學王言公君之

考也沒時君年方十有一上有兄醇之母戴孺人在堂

兄常客遊以爲養旣冠而憂家計之不支且不忍兄之

獨任勞也乃輟讀書佐治生常廢著往來四明東甌閒

家幸漸饒而伯兄遽沒繼卽居母喪伯兄兩子長子與

其婦相次偕殁次子又蚤世數年之中㬪遭大故君獨

身仔肩僃極憂瘁一切殯葬咸如禮兄遺一女爲擇對

厚其匳贈而遣之一再省祖墓於新安漸夷者培葺而

謹護之與族人敘輩行恤弱周貧極盡敦睦之誼姚先

世多名人家藏法書名畫甚富中經世變遂致散逸君

多方購求一日於肆中見蓀溪草堂圖爲遠祖琴泉公

物唐六如所贈者大喜亟予多金𢹂歸寶藏之所居扁

署率用先世舊題其不㤀祖澤𩔖如此娶汪孺人曉園

少宗伯之女弟也君自奉儉而樂施予孺人實有同德

焉三子皆同生中淇國學生珄邑庠生中淮國學生孫

四人成增祥森君體素強歲在丁未之季秋忽感疾他

事無所繫懷惟悼伯兄之無後亟命以中淇子森爲兄

長子德喻嗣寢疾浹旬而卒是惟乾隆五十二年九月

十一日也年六十有七一女適同邑桑弢甫先生之孫

廪膳生桑庭橒

舊史氏曰昔夫子見禾之穗垂而向根也滔滔然曰我

其首禾乎至若范喬之泣硯鮑德之治笥魏謩之藏笏

張湛守其先人避寇過江所攜之列子而爲之注惟聖

與賢其重本也咸若是迹君之行事與若人何多讓焉

子聞之於桑文學者如此乃亟爲之傳而發揚之世有

聞其風者孝弟之思亦可以油然而動矣

   承文學應韶小傳己酉

承姓之見於史者後漢時有承宮少孤八歲爲人牧豕

過經師舍因願畱門下執苦勤學數年經明當明章朝

拜侍中祭酒此古人所云經茍明取靑紫如拾地芥者

其言誠可信也乃有孜孜好學而天不與之以年其姓

氏與侍中同而不能同其遇相知者不能無深惜之江

陰趙瞰江先生嚴氣正性人也嘗主於東鄕之承氏承

氏有子日寶鏞字應韶生而恬靜嗜讀書其師王秉政

亦端慤士也誨之學咸領解閒習爲詩賦亦苕發穎露

趙先生美其才許其進而未已也聞書賈船至亟求佳

本蓄之毎一書必依次讀終卷不徒爲插架美觀也書

賈毎載書來必先就承氏且爲之語曰澄江江水澄揮

錢買書誰著稱西鄕殷東鄕承入縣學爲弟子員不一

年病鼓脹不治歾於乾隆五十二年九月年僅二十有

五遺一女以姪某爲之後其師王秉政深慟之收拾其

遺文請余審擇之且吿余云是子有遠識而用情恕嘗

讌某公家坐客甚盛有無賴子突入橫索錢主人固不

與無賴子怒視而去歸而道其事謂某公今日眞幸也

設無賴子眾辱之將若何縱經官懲治所喪巳多且獨

不慮後患乎有陰陽家勸於屋後樹一表以懸燈云可

邀福祥勿爲也其不惑於雜術小數𩔖如此嗚呼是亦

足以見其爲人已趙先生後就余鍾山講舍毎稱承氏

主人之賢待我厚且言承氏有令子趙先生先應韶一

月亾如及見其天也不知更若何爲之痛惜已余案閒

叢雜尙無暇次比其文而先爲是傳以表之毋使其𣳚

𣳚焉以其所師友皆端人其言宐可信固非漫徇其請

也使斯人而有年也安知不可踵侍中之美乎而胡爲

乎僅若是也不能不爲承氏惜矣

   國子監生丁君體曾家傳己酉

嗚呼今當登明𨕖公之日而士猶有力學不遇者天又

不與之年使成一家言以發聞於時茲豈非命也耶吾

於丁君有慨焉因其孤之請而爲之次其行誼知其克

上承遺緒而將貽休於後人也君姓丁氏先世自潭之

醴陵遷常之武進在宋與歐蘇同時者名寶臣弟兄同

登第邑人榮之雙桂坊所由建也代有聞人詳於譜諜

考通議公諱廷讓由進士起家歴官至江西按察使妣

沈淑人生三子君其季也名汝驊字體曾自始生迄壯

歲常隨通議公宦游無須臾廢學爲文振筆數千言立

就先達昭文邵太史齊燾海陽胡方伯文伯咸深器之

曁隨秋賦佹得之輒復失之年五十一乾隆五十三年

十月二日以疾卒於所親之甌寧官舍君銳精學業每

夜漏未盡卽披衣起雖旅次猶然常以是訓其子曰讀

書欲得淸氣吾於平旦時𮗜有領會耳事大母父母色

養僃至族叔祖母張早寡無子聞有奪其志者𢹂一女

踉蹌來因養之終身爲禮嫁其女伯兄將之官湖南適

前喪其二子顏色甚戚君不忍遽離遂與偕行爲佐治

內外事迨以試事歸所親令閩中者又強邀之往値海

寇鴟張羽書㫄午督軍需甚急君勾稽擘畫悉中程迨

事平而君竟以積勞促其生悲夫君從宦久深達治體

初不欲以之自試也而事會所値亦顯利器材然文學

致身之念未嘗一刻㤀而竟不獲遂友朋知君者咸唶

惜之君娶於瞿其家中微遺孤方七歲君撫之至成立

且葬其三世又贖田以給之他義舉率𩔖此子四人履

泰拔貢生履益國學生履晉縣學生履恆亦好學從余

游孫一人延季

論曰余主講常郡之龍城與君家鄰見君諸子咸雍容

儒雅能文章君負才鬰鬱不得志以殁將收其報於後

人昔管寧渡海遭風以一朝晏起爲己過君一生常蚤

起其乗白下舟過黃天蕩也値風濤大作舟人咸色駭

而君執卷長哦神氣自若殆亦自信者有素也淸氣之

訓吾將銘君言於坐右以警後生之不能蚤起者

   盧君靜夫家傳辛亥

余宗人靜夫君寧波鄞之小江里人考溫州府學訓導

敬亭府君諱垣祖考明村府君諱兆晨敬亭以父年高

早辭官歸養余先贈公嘗館於鄞與敬亭敘宗誼甚相

得也後余至鄞亦主君家君時年方壯耳與其兄皆待

余甚謹暇卽就余談諧無勌容別後久不見見君之子

雲路於吳中亟問眠食無恙意甚慰後不能數數見旣

而雲路作縣鎭江之丹陽今秋調任蘇州之昭文過毗

陵相見岀其所𢰅尊人行述見示始知君已長逝不可

作矣噫余將何以寄余情哉因揭其行事之媺而爲之

傳君名登秩字武成靜夫其別號也母周安人家世習

儒叔父與其兄皆遊膠庠不能以家事紛其業君祖念

門戸所寄以君有幹理才家政一以委之鉤稽擘畫悉

中程度內外無閒言迨司訓君乞終養歸君奉事重闈

僃極誠孝弟兄羣處融融怡怡如也其訓子也嚴雲路

始服官誨之曰官無小當一以濟人利物爲念家幸有

薄田足SKchar饘粥勿爲甘旨憂也雲路任上海日値府君

周甲之辰迎養在署聞僚友欲製錦屛召樂人佐觴上

壽者堅辭謝之未幾卽歸里中時上海許穆堂侍御喬

公子樸園皆在鄞素重君相與遊從無虛日盧氏在甬

上族派繁衍君有志修譜牒建家廟以明敬宗收族之

誼汲汲焉殫精力而爲之靡顧其他迨次第蕆事而巳

勞瘁不支矣其卜葬考妣與兄耐軒也猶自力相度督

率眾工位置旣定將遷匶値天大雨府君徒步不避泥

潦眾皆以病體冒風雨非宐固請乗肩輿府君必不肎

匍匐哀號感動行路及窀穸甫畢而病愈深矣彌畱之

際神氣湛然念諸子俱巳成立遺命析産且以書吿雲

路令服闋必弩力爲好官方不虛吾生平敎誨之意常

日與雲路言汝在外遣信歸於諸弟宐各致一書亦友

愛之一節蓋府君事無小大俱計周慮密如是是則可

法也巳以乾隆五十年三月十一日卒距生之辰爲雍

正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年六十有一候𨕖州同知例封

儒林郞兩娶皆范氏早卒又娶吳氏贈封咸如例子七

人長卽雲路次雲程雲龍雲林雲剛雲中雲逵女一適

太學生黃定基孫五孫女七曾孫二名俱具譜牒中

論曰以君之才不及施於國然觀其居鄕所施設唯以

根本爲先務君子以爲得要道矣禮言五十不致毀六

十不毁君之葬其親也不肎以權道拂禮經不肎借偏

辭以自解免旣老而猶爲孺子之慕斯不亦古今所希

覯者乎君懿行雖多卽此一節業足以傳矣

   陳祇園先生家傳乙卯

先生杭州錢塘人也名兆瑜字發奇晚自號祇園與文

弨居相近也而未相識乾隆三年先生舉於鄕而文弨

亦以是年舉順天鄕試爲同歲生情親矣而事境齟齬

亦不獲常會聚迨先生解組歸來僅得一二面文弨亦

常年客授於外歲杪歸里叩先生之廬庶幾從容談讌

一補從前之𡙇陷而先生巳躋大耋雙目失明閉關謝

客久矣然文弨於先生蹤跡雖疏而於鄕里朋好之閒

頗深悉先生之爲人蓋粹然篤行君子也乃今以乾隆

六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考終里舍享年八十有九先生

初官湖州之歸安訓導勤於誘迪識拔丁杰於諸生中

丁後成進士官寧波府學敎授其人亦端人也頃在杭

州於先生之沒也哀悼甚至思有以不朽先生者爲具

事實以來求文焉噫近世禮敎衰學博士之於弟子員

非能講師生之誼也諸生當其在庠序中且有因小忤

而致喧競者一旦得志以去視學師如路人更有抗衡

若平交者士習之敝甚矣然亦由爲師者不能以師道

自重故遂陵夷至此今丁君誠能行古道苟非先生克

盡爲師之職亦必不能入人之深如此以丁君所親被

之敎澤其言自無不可信也在歸安六年以本班當𨕖

知縣初得湖北之應山引 見特調廣東之大埔慈祥

化物從不輕責人甲午分校得士陳文耀等八人士論

允服繼因目疾力辭歸里先生仕雖不顯而居其官卽

能舉其職大槪可見矣庚子年 南巡接

駕蒙 恩賜大緞一端先生內行修篤手足之誼甚摯

里人稱焉

勅授文林郞初娶畢繼娶施 贈封咸如例子三人長

元鑑次元鐘江西撫州府東鄕縣縣丞三元炳杭州府

學生員孫四人汴肄業國子監生萬淸文瀚基皆業儒

曾孫二人福齡昌齡

          弟子武進顧 明子述校




抱經堂文集卷第二十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