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新元史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世祖一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諱忽必烈,睿宗第四子,憲宗同母弟也。以太祖十年乙亥秋八月乙卯生。

  太祖十九年春,自西域班師,至乃蠻境阿拉馬克委之地,帝與皇弟旭烈兀來迎,帝射一兔,旭烈兀射一山羊。國俗:童子初獵禽獸,以血染長者拇指。旭烈兀持太祖手,用力重。太祖曰: 「爾用力如此,吾為爾恥之。」帝則捧太祖之手,輕拭之。太祖甚悅。及長,仁明英睿,事莊聖皇后以孝聞。

  在潛邸,徵名儒竇默、姚樞、許衡等,詢以治道,思大有為於天下。蒙古興垂六十年,至帝始延攬文學之士,待以殊禮焉。

  憲宗即位,詔漠南、漢地軍國之事,悉聽帝裁決,開府於金蓮川得專封拜。邢州為帝分地,後又分二千戶為功臣食邑,民不堪命,詣王府訴之。劉秉忠、張文謙言於帝曰:「邢州戶本萬餘,軍興以來,不滿數百,得良吏撫之,責以成效,使四方取法,則天下皆受王之賜矣。」帝從之,以脫兀脫、張耕為邢州安撫使,劉肅為商榷使,輕徭薄賦,期年戶增數倍。自是帝益以儒者為阿用。

  二年,帝移駐桓、撫二州,時牙剌窪赤、布智兒等行燕京中書省事,一曰殺二十八人。其一人,已杖而釋之,有獻環刀者,復追還,折其人以試刃。帝聞其事,召布智兒責之曰,「凡死罪宜詳讞而後行刑,今一日殺二十八人,必多冤濫;況既杖而後折之,此何刑世?」布智兒惶恐謝罪。帝請置經略司於汴京以圖宋,置都轉運司於新衛,以濟軍儲。憲宗並從之。夏六月,覲憲宗於曲先腦兒,奉命徵雲南。秋七月丙午,禡開出師。

  三年,憲宗大封同姓,敕帝河南、京兆自擇其一,帝願受京兆分地。奏割河東解州鹽池供軍餉,令民受鹽入粟,轉漕嘉陵。又奏置宣撫司於京兆,以孛蘭奚、楊惟中為使,關、隴大治。

  秋八月,帝自六盤山次臨洮。九月壬寅,帝次忒剌,分三追以進:大將兀良合台出西道,諸王抄合、也隻烈出東道,帝自將大軍出中道,留輜重於滿陀城。冬十月,經西香界至金沙江,乘革囊以濟,摩娑二部酋,唆火脫因、塔裏馬迎降。十一月辛卯,遣玉律朮、王君侯、王鑒等諭大理。辛丑,白蠻酋阿塔剌降。

  十二月丙辰,圍大理城。初,大理酋段興智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是夜,祥率所部遁去。帝入城,謂左古曰:「城破,而玉律朮等不出,其人必死矣。」諸將以大理殺使者,欲屠城。張文謙言於帝曰:「此高祥所為,非民之罪,請宥之。」帝乃使姚樞裂帛為旗,書止殺之令,由是一城獲免。辛酉,分兵攻龍首關,次趙臉。癸亥,獲高祥。祥不屈,折之。時白日當午,雲起雷震。帝曰:「忠臣也。」命以禮葬之。帝承製以劉時中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撫使,留兀良合台討魯魯廝、阿伯諸部,自率諸將班師。

  四年夏五月,帝辟署於六盤山。秋八月,駐桓、撫二州,冬,駐金蓮川。

  五年冬駐奉聖州。

  六年春三月,命劉秉忠建城郭於桓州東、灤水北,後名為開平府。冬,移駐合剌八剌合孫之地。

  七年春,憲宗命名阿藍答兒、劉太平釣考京兆、河南財賦,推驗經略,宣撫兩司官吏。帝聞之,不悅,用姚樞言,率妃主以下入朝。冬十二月,覲憲宗於也可迭烈孫之地,憲宗與帝皆泣下,不令帝有所白而止。遂議分道伐宋。

  八年冬十一月戊午,帝禡牙於開平。

  九年春二月,會諸王於邢州。夏五月,次小濮州,徵宋子貞、李昶,訪問得失。

  秋七月甲宣,次汝州,以大將拔都兒為前鋒,戒勿妄殺。以楊椎中、郝經宣撫江淮,烏古論貞督餉蔡州。兵有犯法者,貞縛送有司,帝即軒之。由是將士肅然,無敢違命者。

  八月丙戌,渡淮。辛卯,入大勝關,分遣張柔入虎頭關。壬辰,帝次黃陂。時淮民被俘者眾,帝悉宥之。庚子,諸將茶忽□得宋沿江製置司榜,有云:今夏諜者聞北兵會議,取黃陂民船,由陽邏堡濟江會於鄂州。帝曰:「吾前無此意,能如其言吾所願也。」辛丑,帝次於江北。

  九月壬寅,諸王穆哥自合州遣使,以憲宗凶問告,且請北歸。帝曰:「吾奉命南征,豈可無功而返。」甲辰,登香爐山,俯大江,江北為陽邏堡,其南岸曰許黃洲,宋人嚴兵守之,列戰船江中,軍容甚盛。董文炳率死士鼓掉疾趨,諸將分三道繼之,宋兵敗遁。文炳麾眾登南岸,使其弟文用輕舟報捷。帝問戰勝狀,因舉鞭仰指曰:「天也。」丁未,帝濟江,駐許黃洲。己酉,次鄂州。庚戌,圍城。帝謂張柔曰:「吾猶獵者,不能禽圈中豕野獵以供汝食,汝破圈取之可也。」柔作鵝車洞火其城,別遣勇士先登,城垂克。會宋將高達來援,引兵入,復堅守不下。

  冬十月辛未朔,帝駐龜山。

  十一月丙辰,移駐牛頭山。兀良合台至潭州,遣使來告。命也裏蒙哥以兵援之,且加勞問。時憲宗用事大臣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裏赤等憚帝英明,謀立皇弟阿里不哥。阿藍答兒乘傳發兵,去開平百餘里,皇后遣使謂之曰:「發兵大事也,太祖皇帝曾孫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藍答兒不能對。後又聞脫裏赤已至燕京,乃遣脫歡愛莫干馳告於帝,請早還。丁卯,發牛頭山,聲言以大兵趨臨安,留大將拔都兒圍城。

  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辛未,張文謙獲降民二萬北歸。宋制置使賈似道遣使求和,請輸歲幣。帝令趙壁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求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請命於朝廷可也。」是曰,帝班師。及至襄陽,高麗世子倎來迎。帝曰:「唐太宗親征高徵,不能服。今其世子自來歸我,此天意也。」己丑,車駕至燕京。脫裏赤方括民兵,帝悉縱之,民大悅。

  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府,哈丹、阿隻吉率西路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率東路諸王來會,偕文武大臣勸進。帝三讓,諸王、大臣固請。辛卯,即皇帝位。遣高麗世子倎歸,以兵送之,仍赦高麗境內。

  夏四月戊戌朔,八春、廉希憲、商挺為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趙良弼參議司事,粘合南合、張啟元為西京等處宣撫使。己亥,詔諭高麗國歸其俘與逃戶。辛丑,詔曰:

  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迭興,文治未洽,五十餘年於此矣。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入。方董夔門之師,進遺鼎湖之泣。豈期遺根,竟弗克終。
  肆予衝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乃聞國中重以僉軍之擾,黎民驚駭,若不能一朝居者,予為此懼,驛騎馳歸。目前之急雖紓,境外之兵未戢。乃會羣議,以濟良規。不意宗盟,輒先推戴。咸謂國家之大統不可以久曠,神人之重寄不可以暫虛。求之今日,太祖嫡孫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先以長,止予一人。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天道助順,人謀與能。祖訓傳國大典,於是乎在,孰敢不從,朕峻辭固讓,至於再三,祈懇益堅,誓以死請。於是俯徇輿情,勉登大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冰,罔知攸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宏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雖承平未易遽臻,而饑渴所當先務。禁約諸路管軍頭目人等,凡事一新,毋循舊弊。若軍前立功者,速行遷賞,例從優渥。外用進奉軍前克敵之物,及斡脫拜見撒花等物,並行禁絕。今後應科斂差發,斟酌民力,期於均平安靜,俾吾民共享室家之樂。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於官倉內優加賑恤。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歷代帝王及忠臣烈士載於祀典者,官吏歲時致祭。
  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勳親斯托,敢忘列祖之規?體極建元,與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親、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丁未,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禮部郎中劉人傑使於宋。丙辰,帖木兒、李舜欽等行部考課各路諸色工匠。乙丑,徵諸道兵宿衛京師。置互市於漣水軍,禁私商越境;犯者死。是月,阿里不哥僭號於和林。

  五月戊辰,命燕帖木兒、忙古帶節度黃河以西諸軍。丙戌,建元中統,詔曰: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羣下。朝廷草創,未遑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曰,建元為中統元年。
  惟即位體元之始,以立綱陳紀為先。朕宵衣旰食,孜孜求治。然天下之大,萬事之眾,豈能遍知。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達,朝廷得失,軍民利害,有上書陳言者,皆得實封呈獻。若言不可採,並無罪責;如其可用,朝廷優加遷賞,以旌忠直。軍人臨陣而亡,及被傷而死者,仰各臂頭目用心照管,仍仰各路宣撫使量給衣糧優恤其家。百姓犯死刑者,州府審問獄成,便行處斷,則死者不可復生,斷者不可復續,萬一差誤,悔將何及。今後仰所在官司推間得實,具事情始末及斷定招款,申宣撫司再行審復無疑,呈省聞奏,待報處決。

  甲午,以阿里不哥反,赦天下,詔曰:

  朕獲承不祚,己降德音。不期同氣之中,俄有鬩牆之侮。顧其衝幼,敢啟茲謀,皆被凶讒,相濟以惡。朕惟父子兄弟之親,宗廟社稷之重,遣使敦諭,至於再三。亂黨執迷,曾無少革。以致宗族成怒,戈甲載興。重念兵方弭而復徵,民甫休而再擾,危疑未釋,反側不安,詿誤者至及於無辜,拘囚者或生於不測,非聯本意,盩然傷心。宜推曠蕩之恩,普示哀矜之意。於戲,悛心或後,忍加管蔡之刑;內難既平,式續成康之冶。

  乙未,立十路宣撫司:賽典赤、李德輝為燕京宣撫使,徐世隆副之;宋子貞為益都濟南等路宣撫使,王磐副之;河南路經略使史天澤為河南宣撫使;楊果為北京等路宣撫使,趙昉副之;張德輝為平陽太原路宣撫使,謝瑄副之;孛魯海牙、劉肅並為真定路宣撫使;姚樞為東平路宣撫使,張肅副之;張文謙為大名彰德等路宣撫使,遊顯副之;粘合南合為西京路宣撫使,崔巨濟副之;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汪惟正為鞏昌等處便宜都總帥,虎闌箕為鞏昌元帥。敕:「科放差發,分三限送納,其三限寬期展日,務令百姓易輸。」

  六月,戊戌,李亶為江淮大都督。劉太平等謀反,事覺,伏誅。渾都海舉兵反。壬子,詔陝西四川宣撫司八春節制諸軍。乙丑,信苴段實為大理國總管。是月,召真定劉鬱,邢州郝子明,彰德胡祗遹,燕京馮渭、王光益、楊恕、李彥通、趙和之,東平韓文獻、張珪等,乘傳至開平府。高麗王倎遣其子僖來賀即位,賜倎國王印及虎符。

  秋七月癸酉,立行中書省於燕京,行六部,禡禡為中書丞相,王文統、趙壁為平章政事,張易為參知政事。王鄂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河南路宣撫使史天澤兼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丙子,造中統元寶交鈔。立互市於潁州、漣水、光化軍。帝自將討阿里不哥。

  八月丁未,詔都元帥紐璘所過毋擅捶官吏。己酉,立秦蜀行中書省。廉希憲為中書右丞、行省事。

  九月丁卯,帝駐蹕轉都兒哥。以阿里不哥違命,詔諭中外。己巳,高麗國遣使賀改元。阿藍答兒舉兵反,與渾都海兵合。壬午,諸王合丹、合必赤與汪良臣等合兵討阿藍答兒、渾都海。丙戌,阿藍答兒、渾都海伏誅,隴右悉平。

  冬十月癸丑,初行中統寶鈔。

  十二月丙申,遣禮部郎中孟嘉、禮部員外郎李文俊使安南。乙巳,帝至自和林,駐蹕燕京近郊。賜親王末哥等及先朝皇后帖古倫、兀魯忽乃妃子銀幣有差。自是,歲以為常。

  二年春正月己丑,李亶敗宋兵於漣水。

  二月己亥,宋兵復攻漣水,李亶失利。詔阿朮等援之。丁酉,詔行中書省丞相禡禡及平章政事王文統等率各路宣撫使赴開平。丙午,車駕幸察罕腦兒。高麗王倎遣其世子堪來朝。減民間差發。陝西借民錢,以今年稅賦償之。丁巳,李亶敗宋兵於沙湖堰。己未,車駕至開平府。

  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己亥,祀天於舊桓州之西北郊。丙午,詔軍中所俘儒士,聽贖為民。金齒蠻來貢方物,遣兵部郎中劉芳齎璽書諭金齒蠻。乙卯,詔十路宣撫使量免民間課程。命宣撫司官勸農桑、抑遊惰、禮高年,問民疾苦,舉文學才識可以從政及茂才異等,列名上聞,以聽擢用,其官職汙濫及民之不孝、不悌者,量輕重議罰。丁巳,命平章政事王文統舉讀史一人,文統以中書詳定官周止應其選。辛酉,敕大理、合剌章兵扈從北上者,還其本國。

  五月乙丑,崔明道、李全義為詳問官,詣宋淮東製置司訪問國信使郝經等所在,仍以稽留信使、侵擾疆場詰之。丙寅,命宣撫使姚樞赴省,同議軍國調度。戊辰,發浪國來貢方物,賜金幣遣之。庚午,封皇弟末哥世子昌童為永寧王。乙亥,東平路管民總管嚴忠濟罷。丙子,東平路經歷邢衡坐誣告張易論死。已卯,召見前濟南宣撫使宋子貞、真定宣撫使劉肅、河東宣撫使張德輝、北京宣撫使楊果。庚辰,不花、史天澤為中書右丞相,忽魯不花、耶律鑄為左丞相,塔察兒、廉希憲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右丞,楊果、商挺為參知政事,粘合南合為平章政事、行省北京。庚寅,李昶為翰林侍讀學士。壬辰,封諸王木苑為建昌王。

  六月癸巳,罷諸路拘孛蘭奚。禁諸王擅招民戶及徵民戶私錢。戊戌,詔十路宣撫司並管民官定鹽酒稅課。己亥,高麗王倎奏請改名禃,遣其世子愖來朝。癸卯,嚴忠範為東平路行軍萬戶兼管民總管,仍諭達魯花赤等官並聽節制。乙卯,詔:「宣聖廟及管內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禁軍民侵擾、褻讀,違者罪之。」丙辰,汪良臣同僉鞏昌路便宜都總帥,凡軍民官並聽節制。戊午,詔毋收衛輝、懷孟賦稅以償官借芻粟。庚申,宋滬州安撫使劉整以城降,以整行夔府路中書省兼安撫使,佩虎符。罷金、銀、銅、鐵、丹粉、錫碌坑治所役民夫及河南舞陽薑戶、藤花戶,還之州縣。賜大理國總管段實虎符,優詔撫諭之。命李亶領益都路鹽課。放工局繡女,聽其婚嫁。

  秋七月辛酉朔,立軍儲部轉運使司,癸亥,立翰體國史院,王鶚為翰林學士承旨。乙丑,遣使者分祀五嶽四汙及后土,凡十有九處,分五道,每歲代祀自此始。萬家奴為安撫高麗軍民達魯花赤,賜虎符。丁丑,大司農左三部尚書賽典赤為中書平章政事。壬午,翰林學士闊闊為中書左丞,遣納速剌丁、孟甲等使安南。乙酉,諭將士大戊宋。詔曰:

  朕即位之後,深以戢兵為念,故遣使於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務遠圖,伺我小隙,反起邊釁,東剿西掠,曾無寧曰。諸大臣皆以舉兵南戊為請,朕重以兩國生靈之故,猶待信使北還,庶有悛心,以成和議。今留而不至者又半載矣。往來之禮遽絕,侵擾之暴不已。彼嘗以衣冠禮樂之國自居,當如是乎?曲直之分,灼然可見。今遣王道貞往諭。卿等約會諸將,秋高馬肥,水陸分道而進,以為問罪之舉。尚賴宗廟社稷之靈,其克有勳。卿等宣佈朕心,明諭將土,各當自勉,毋替朕命。

  八月丁酉,命開平府官釋奠於宣聖廟。庚子,封王禃為高麗國王。辛丑,徵李冶為翰林學士。乙巳,頒中統權定條法,詔曰:

  事匪前定,無以啟臣民視聽不惑之心;政豈徒為,必當奉帝王坦白可行之制。我國家開建之始,禁網疏闊,雖見施行,不免闕略。或得於此,而失於彼,或輕於昔,而重於今。以茲奸猾之徒,得以上下其手。朕惟欽恤,期底寬平,乃立九章,用頒十道。據五刑之內,流罪似可刪除。除犯死罪者,依條處置外,其餘遞減一等。決杖不得過一百七。著為令。

  初立勸農司:陳邃、崔斌、成仲寬、粘合從中為濱棣、平陽、濟南、河間勸農使,李士勉、陳天錫、陳臂武、忙古帶為邢洺、河南、東平、涿州勸農使。封萬戶張柔為安肅公,張榮為濟南公。詔陝西四川行省存恤歸附軍民。詔:「自今使臣有矯稱上命者,有司不得聽受。諸王、后妃、公主、駙馬非聞奏,不許擅取宮物。」頒斗斛權衡。命劉整招諭夔府、嘉定等處軍民。宥宋私商七十五人,還其貨,聽榷場貿易。仍檄宋邊將還北人留南者。

  九月丙子,諭諸王、駙馬:凡部民詞訟,勿擅決,聽朝廷處置。癸未,遣阿沙、焦端義撫恤甘肅等路軍民。置諸路提舉學校官,詔曰:

  諸路學校久廢,無以作成人才。今擬選博洽多聞之士,以教導之。據王萬慶,敬鉉等三十人,可充諸路提舉學校官。仍選高業儒生教授,嚴加訓誨,務使成材,以備他選擢之用。

  是月,阿里不哥襲敗諸王亦孫哥,遂入和林,逾沙漠而南。

  冬十月庚寅朔,帝自將討阿里不哥。庚子,張啟元為中書右丞,行中書省於平陽、太原等路。命平章政事趙壁、左三部尚書怯烈門率蒙古、漢軍屯燕京近效。河南屯田萬戶史權為江漢大都督。壬寅,毫州張柔、歸德邸陝、睢州王文干、水軍解成、張榮實、東平嚴忠嗣、濟南張宏七萬戶,各率所部兵赴行在。乙巳,指揮使鄭江率千人赴開平。指揮使董文炳率善射者千人由魚兒泊赴行在。丙辰,平章政事塔察兒率萬人由古北口赴行在。

  十一月壬戌,諸王合丹等與阿里不哥戰於昔木土腦兒,大敗之,阿里不哥遁。辛未,復敗阿里不哥於阿兒忒之地,其將阿速等降,阿里不哥棄和林西走。癸酉,帝駐蹕帖買和來之地。尚書怯烈門、平章政事趙壁兼大都督,率諸軍從塔察兒駐北邊。罷十路宣撫使,惟存開元一路。丁丑,徵諸路宣撫使赴中都。帝移蹕速木合打之地。鷹坊阿裏沙及其弟阿散坐擅離扈從,論死。

  十二月庚寅,封皇子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甲午,帝至開平,放諸路新僉軍,中外解嚴。

  三年春正月庚午,罷高麗互市。癸酉,以軍興,敕停公私通賦毋徵。丙戌,江漢大都督史權、鄂州萬戶張宏彥將兵八千人赴燕京。

  二月己丑,李亶舉兵反,以漣、海三城獻於宋。庚寅,宋兵攻新蔡縣。辛卯,始定中外官俸。甲午,李亶陷益都。乙未,詔諸道,以今歲民賦市馬。辛丑,李亶寇蒲臺。癸卯,平章政事趙璧兼大都督,統諸軍討李亶。甲辰,命水軍萬戶解成、張榮實,大名萬戶王文干、東平萬戶嚴忠範會濟南萬戶張宏、歸德萬戶邸浹、武衛軍炮手元帥薛勝,會濱、棣二州。張柔及其子宏範將二千人赴開平。丙午,命諸王合必赤總督諸軍,阿隻愛不干、趙璧行中書省事於山東,宋子貞參議行省事,中書左丞闊闊、尚書怯烈門、宣撫使遊顯行宣慰司事於大名。己酉,王文統坐於李亶同謀,伏誅,仍詔諭中外。辛亥,都元帥阿海分兵戌平灤、海口及東京、廣寧、懿州。壬子,李亶陷濟南府。癸丑,宋兵攻滕州。

  三月己未,括木速蠻、畏兀兒、也裏可溫、答失蠻等為兵。庚申,括北京鷹房等戶為兵,以趙炳將之。辛酉,鄭鼎、膽思不、答裏帶、三島行宣慰司事於平陽,禡禡、廉希憲、商挺、麥肖行中書省事於陝西。壬申,撒吉思、柴楨行宣慰司事於北京。癸酉,阿朮、史樞等敗李亶兵於濟南。乙亥,宋將夏貫寇符離。戊寅,韓世安等敗李亶兵於高苑。乙酉,宋夏貴寇蘄縣。

  夏四月丁亥,詔博興、高苑等處軍民為李亶協從者,並釋其罪。丙申,宋兵寇徐、邳二州。癸卯,宋兵寇毫州。乙巳,命諸路詳讞冤獄。乙卯,詔史天澤討李亶。諸將皆受節度。

  五月戊午,宋兵陷薪縣,權萬戶李義、千戶張好古死之。甲子,宋兵寇利津。戊辰,右丞相忽魯不花兼中書省都斷事官,賜虎符。平章政事賽典赤兼領工部及諸路工作。丁丑,徐、邳總管李景讓坐宋兵前攻邳州以城降,論死。大司農姚樞與左三部尚書劉肅依前商議中書省事。

  六月乙酉,宋兵寇滄州。戊子,韓世安敗宋兵於濱州丁河口。丙申,高麗國進遣來貢方物。癸卯,太原總管李毅奴哥、達魯花赤載曲薛坐受李亶偽檄,伏誅。壬子,申嚴軍官及部卒擾民之禁。

  秋七月甲戌,史天澤等克濟南,獲李亶誅之。戊寅,夔府行省兼安撫使劉整入覲,以整行中書省於成都、潼川兩路。

  八月戊申,命翰林學士王鶚纂《太祖皇帝實錄》。

  九月戊午,毫州萬戶張宏略敗宋兵於蘄縣,復蘄縣、宿州。己未,安南國王陳光昺遣使來貢方物。壬申授陳光昺及達魯花亦訥剌丁虎符。庚子,中翼千戶久住敗宋兵於虎腦山。

  冬十月壬戌,以劉人傑不附李亶,擢益都路總管。乙丑,分東、西川都元帥府為二,以帖的、劉整等為都元帥。丙寅,賜高麗國新曆,且責國王欺慢之罪。戊寅,詔益都路官吏軍民為李亶脅從者,並赦其罪勿間。

  十一月乙巳,諭左丞相史天澤:「朕或乘怒欲有誅殺。卿等宜遲留一二曰,復奏行之。」

  十二月丙辰,立河南、山東統軍司,塔剌渾火兒赤為河南路統軍使,盧升副之。茶不花為山東路統軍使,武秀副之。丁巳,立十路宣慰司。癸亥,享列祖於中書省,以大禮使攝祀事。壬申,楊大淵為東川都元帥。

  四年青正月乙酉,宋賈似道遣楊琳,以蠟書誘楊大淵南歸,為大淵部將所執,詔誅之。丙戌,姚樞為中書左丞,改諸路監榷課稅所為轉運司。甲午,立於路奧魯總管。癸卯,召商挺、趙良弼入覲。

  二月甲子,車駕幸開平,遣王德素、劉公諒便於宋,致書宋主,諸其稽留郝經等之故。

  三月癸卯,初建太廟。己酉,高麗王禃遣使入貢,並上表謝恩。

  夏四月戊寅,召竇默、許衡赴開平,改滄、清、深三州鹽提領所為轉運司。

  五月乙酉,初立樞密院,以皇子燕王兼判樞密院事。戊子,改開平府為上都,達魯花赤兀良吉為上都路達魯花赤,總管董銓為上都路總管兼開平府尹。

  六月癸酉,線真為中書右丞相,塔察兒為左丞相。

  秋七月乙未,以故東平權萬戶呂義死事,賜諡忠節。

  八月辛亥,置大理金齒等路都元帥府,以淄、萊、登三州為總管府。戊午,阿脫、商挺行樞密院於成都。壬申,車駕至自上都。

  九月,釋宋諜王立、張達等十八人,給衣服遣還。

  冬十一月丙戌,享於太廟,合丹、塔察兒、王盤、張文謙為大禮使攝祀事。高麗王禃遣使貢方物,命禃入朝。

  十二月丁未,四川都元帥欽察戌虎嘯山。

 卷六 ↑返回頂部 卷八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