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11

巻十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十一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十二

楊州牧

编辑

東至抱川縣界二十五里,至同縣界二十二里,至加平縣界九十六里,至廣州界七十五里。南至同州界六十七里,至同州界八十二里。西至高陽郡界四十里,至坡州界三十三里。北至積城縣界二十二里,至麻田郡界五十八里,至漣川縣界七十四里。距京都五十六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買省郡一云昌化郡新羅景德王來蘇高麗初陞見州顯宗九年屬楊州。本朝太祖三年,定都于漢陽府卽古楊州。移府治于東村大洞里,降爲知楊州事,未幾復陞爲府。六年又移府治于見州古址,仍稱楊州太宗十三年,例改爲都護府。世祖十二年,陞爲牧,置鎭。

屬縣

编辑

豐壤縣

编辑

在州東五十里。本高句麗骨衣奴縣新羅荒壤,爲漢陽郡領縣。高麗豐德顯宗九年屬楊州,後屬抱州。本朝世宗元年,復來屬。

鎭管

编辑

州一

编辑

坡州

郡一

编辑

高陽

縣五

编辑

永平抱川積城交河加平

官員

编辑

牧使、敎授

编辑

各一人。

新增燕山甲子,革本州,空其地爲遊幸之所,割餘地分屬傍邑。今上初年復置。

郡名

编辑

買省昌化來蘇見州

姓氏

编辑

見州李、金、宋、申、白、尹、皮。

漢陽韓、趙、閔、申。

咸、朴、洪、夫、崔、鄭竝來

豐壤趙、李、姜、尹、劉。

沙川李、耿、任、宋、許。

形勝

编辑

三嶺揷天

编辑

李穡詩:截然三嶺揷靑天,峻路長氷馬不前。

山川

编辑

佛谷山

编辑

在州北三里。鎭山。

三角山

编辑

在州南三十九里。詳漢城府

道峯山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佛巖山

编辑

在州南四十里。

峨嵯山

编辑

在州南六十七里。

水落山

编辑

佛巖山西北。

注葉山

编辑

在州東三十五里。又見抱川縣

天磨山

编辑

在州東六十里。

天寶山

编辑

在州東二十五里。又見抱川縣

逍遙山

编辑

在州北四十五里。

[1]

编辑

在州東七十里。

王房山

编辑

在州北六十里。又見抱川縣

高嶺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

葛立山

编辑

在州東十里。

金臺山

编辑

在州南七十五里。

儉巖山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弘福山

编辑

在州西南十里。

所羅山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

車踰嶺

编辑

在州東六十五里。

碧石嶺

编辑

在州東二十二里。

石門嶺

编辑

在州東二十五里。

曉星峴

编辑

在州東三十里。高麗高宗時,山兵犯豐壤曉星峴。官軍自山外,賊背擊之,追至廬原驛,斬馘甚多。牛馬、衣糧盡棄而去。

田頭嶺

编辑

在州東四十里。

槌峴

编辑

在州東七十里。

注乙洞

编辑

在州南四十里。

綠楊坪

编辑

在州南十五里。

楊津

编辑

在州南六十七里。一名廣津渡迷津下流。江原道春川府昭陽江忠淸道忠州金灘,合爲此津。

大灘

编辑

在州北七十四里。源有二:一出永平縣白雲山,一出江原道鐵原府砌川。合流經漣川永平西南,入于臨津

豐壤川

编辑

豐壤縣南。源出天磨山東,流入于廣津

白達川

编辑

在州東八十五里。

一谷川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源出弘福山南,流入于三岐江

禿浦

编辑

在州東六十七里。

蘆池

编辑

在州西十里。

土産

编辑

絲、麻、玉石葛立山、海松子、松蕈、銀口魚。

新增綠礬出州西靑松里

烽燧

编辑

峨嵯山烽燧

编辑

北應大伊山,西應京都木覓山第一烽。

大伊山烽燧

编辑

在州東六十里。北應抱川縣仍邑岾,南應峨嵯山

宮殿

编辑

豐壤宮

编辑

豐壤縣東。

衍禧宮

编辑

在州西五十九里。

奉先殿

编辑

奉先寺東。奉安我世祖睟容。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州東二里。

驛院

编辑

迎曙驛

编辑

在州西六十里。察訪。本道屬驛六:碧蹄馬山東坡靑郊狻猊中連

○察訪一人。

平丘驛

编辑

在州東七十里。察訪。本道屬驛十一:綠楊安奇梁文奉安娛賓雙樹田谷白冬仇谷甘泉連洞

○察訪一人。

綠楊驛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吳世文詩:有花村價重,無柳驛名孤。喬木日先照,葉枯[2]風自呼。

雙樹驛

编辑

豐壤縣南二里。

廣濟院

编辑

在州南三十五里。

廣仁院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相知院

编辑

在州西四十五里。

陶孔院

编辑

在州東七十四里。

德海院

编辑

道峯山下,有原曰海村,有院曰德海。距京城三十里。

徐居正詩:誰家籬落掩柴門?柳暗花明又一村。日暮蹇驢不知處,小橋流水月明痕。

○擧酒高樓一笑開,靑山無數矗成堆。十年空賦歸來興,白髮多情故故催。

道濟院

编辑

豐壤縣南十五里許。一名兔院

佛宇

编辑

檜巖寺

编辑

天寶山高麗時,西域僧指空到此,云:「山水之形,宛同天竺阿蘭陀之寺。」後僧懶翁始建寺,未畢而死,其徒覺田等訖工。爲屋凡二百六十二間,棟宇像設宏壯美麗,甲於東方,雖中國,未之多見。牧隱爲記。

高麗王子僧圓鏡手跡,在南樓東西壁及客室西偏小樓間。寺僧云:「大定甲午歲,西都叛,西北路梗。時使至,從春州路導迎。使入寺,禮像設訖,聚觀書。一人曰『貴人筆也』,一人曰『此山人書,蔬筍之氣頗存』。時有僧在其傍,以實告,二人皆喜其言中。乃題詩曰:王子膏粱氣半存,山僧蔬筍尙餘痕。顚張醉素無全骨,却恨當年許作髡。」

金守溫重創記:我國山川之勝,名於天下,而佛廬之處于其間者,又不知其幾百十,至於極仁祠制度之備而具法王行化之體,則未有如檜巖者也。昔天曆間,西天薄伽納提尊者見此寺之基,以爲酷似西天阿蘭陀寺,且曰:「迦葉佛時,已爲大道場。」於是執繩量地,以定其位。時得劫前礎砌,當時暫庇屋宇,以識其而已。有玄陵王師普濟尊者,受指空三山兩水之記,遂來居此。乃欲大創,分授棟梁,奔走募緣,功未及半,而王師亦逝矣。其徒倫絶澗等念王師未究之志,踵其遺矩,以畢其績。

牧隱文靖公記之曰:「普光殿五間南面[3],殿之後說法殿五間,又其後舍利殿一間,又其後正廳三間。廳之東西,方丈二所各三楹,東方丈之東,羅漢殿三間;西方丈之西,大藏殿三間。」由普光殿東西,分左右,諸殿角起,衆寮參差,鍾樓、沙門、廚庫之所、賓客之位,秩乎有序。棟宇連亘,廊腰蔓回,高低冥迷,不知東西,凡爲屋二百六十二間。自是之後,幹善之士世不乏人。然或始佛殿而未及於僧寮,或補鍾樓而不逮於客室,治東而西已傾,更南而北又墮。蓋寺大故功鉅,功鉅故人不能遍構而盡緝,遂使一國大叢林幾爲曠宇。

成化壬辰春,大王大妃殿下傳懿旨于河城府院君鄭顯祖,若曰:「予一婦人,承祖父餘休,佐我世祖大王,誕毓聖子神孫。是雖皇天眷佑東方,亦未必非夙世植德本於佛乘也。自古慈母欲保於其孫,忠臣欲壽於其君,莫不惟三寶是歸。檜巖,東國大伽藍也。三和尙相繼開山,三山兩水之記肇於指空,實壽君福國之地也。頗聞築基不固,殿舍階砌積以雜石,故創造未久而屋已老。今欲間閣制度罔改于舊,庭除所履悉易熟石,計其功課,倍於初創。卿亦必有種善之因,得尙公主,卿其戮力,俾遂予弘願。」顯祖對曰:「世皆言:『重修之績,難於肇興。』財穀雖多,苟不得人,罔以有成。今正陽住持處安,勤敏通達,幹事之材,鮮有及者。」懿旨允可。遂以移住檜巖,財穀所費,內需司專掌,隨乏隨給,以濟其用。府院君亦傾其私蓄,以供其缺。安奏募僧俗自願,計功以償。日役萬有餘指,不督自勸。始於其年月日,閱幾十有三朔而告訖。殿舍間閣無所更改,欄墻廣狹無所增損,而房櫳門𨵉益爲之洞豁,塗墍丹雘益爲之絢煥。百餘年頹敗之舊寺,一朝變爲重新之寶刹。云云。

李穡詩:檜樹蒼蒼石勢頑,葉間風雨半天寒。老僧出定忘聲色,頭上光陰走似丸。

成任詩:藜杖尋幽信手提,長松無數倚巖低。山名不向居僧問,門額惟看大字題。萬壑雲生林更僻,千年事往鳥頻啼。三師塔在藤蘿外,欲上危巓意轉迷。

奉先寺

编辑

注葉山光陵南岡。

金守溫記:奉先寺者,我大王大妃殿下爲世祖大王而創之者也。成化紀元之四年,我世祖大王升遐,群臣擇地於楊州之地,東距州治三十有餘里,山曰注葉,原曰雲嶽。以其年十二月有日,奉葬世祖大王玄宮于此,禮也。大王大妃殿下懿旨以爲:「我大行大王躬遭大亂,克正大憝,聖德隆功,自有東方,莫之與京。國家不造,奄棄群臣,嗚呼痛哉!稽諸古制,先王陵寢之所,必有精廬之設。今大事已畢,卿等其相造寺之基以聞。」於是上命河城府院君鄭顯祖上黨府院君韓明澮綾城府院君具致寬等爲提調。

陵室之南有一奧區,山回水洌,允宜佛宇之壤,臣顯祖等奏,蒙允可。經始於己丑六月,造訖於秋九月。以楹計者,摠八十有九間,塗墍黝雘,極其鮮明。佛殿僧寮,暉映洞達,鈴鐸琴筑,風至自響。以至薦席、簦榻,無不精麗,楗椎道具、什器之類,悉贍悉備,諸山寺刹無與爲比。其土田、奴婢、錢穀常住之資之數,永爲佛僧供養,則別有文簿,玆不及。以其年九月初七日,大設薦世祖以落成。懿旨又以爲寺則旣立,然距陵寢岡巒相隔,宜構眞殿于寺側。使大行在天之靈亦得遂歸依之,敬以利樂冥遊,乃立影殿于寺東,名曰崇恩殿。設參奉二員,以備晨昏之謁,朔望必遣獻官,與陵室同禮。於是提調臣鄭顯祖等還奏事畢,睿宗大王賜額奉先寺

臣聞自古王者之興,未有不自后德之興。塗山太姒,見於經傳,其事章章有之。我大王大妃殿下佐我世祖,爰自晉邸及登寶位,英謀果斷,裨贊聖德。化家爲國,景命有僕。求之史籍,聖德之隆,內助之功,卓冠百王。雖塗山之於后,太姒之於成周,無以過之矣。臣聞全生事之敬者,必盡死事之禮;尊處世之敎者,必奉出世之法。此忠臣孝子所以事君親能全其德之道也。我大王大妃殿下爲先王哀痛之誠,追慕薦禱之志,旣有以盡其誠敬,而至於創大伽藍密邇塋域,張皇三寶之敎,以起超升之便。此又事君事親尤全其德,而班諸后德之賢,亦前代帝王罕有之盛事也。

姜希孟《鍾銘》:恭惟世祖承天體道烈文英武大王殿下,龍飛九五,光御金輪,神化所屆,安遠肅,民物煕皡。積十有四年,不幸有漏緣盡,大數難逭,群臣無祿,奄爾禮陟。今我主上殿下孝思通神,瞻號罔極,欲報恩深,終天慕遠。迺於光陵之傍,營大梵刹,曰奉先寺,爰命有司鎔鑄洪鍾。於是該官奉旨,載稽鳧氏,量定金錫,合成六劑。摸範將成,命臣作銘。臣竊惟鍾之爲器,於金最鉅,厥聲舂容,驚遠懼邇,其妙至於上徹三天,下該六塗。咤王受輪,夢求長擊;提婆再鳴,大興眞敎,因緣功德,詎可勝言?今以是鍾,警于六府,豈特道侶發其深省,迷倫息其苦趣哉?必將冥達玄宮,聞于左右,頓增佛智,速登彼岸者矣。而況世祖大王盛德隆功,所以輝映萬古,與夫我嗣王殿下報本追遠之誠,所以際天極地者?不可不托諸鍾鼎,以垂不朽。

謹拜手稽首而銘曰:園陵開寶刹,金碧聳崢嶸。法樂震人天,妙音諧幽明。中有大楗槌,鯨吼冠群聲。有具須撞鳴,有耳方可聽。法不離諸塵,三合而後成。有聞無所聞,當有實聞性。能聞者詎是?本來實淸淨。淸淨無垢穢,是名大圓鏡。人人具是理,一聞便蘇省。上徹阿伽尼,橫遍恒河沙。度盡無邊生,福利成自他。列聖登正,諸有入三摩。三光咸順軌,萬姓無札瘥。塵墨竝瑤圖,盤石固邦家。山平海可渴,功德終不磨。

開慶寺

编辑

舊在顯陵東側。以其近於陵,今移南谷

中臺菴、白雲菴、逍遙寺、小雲菴

编辑

俱在逍遙山

高嶺寺

编辑

高嶺山

靑龍寺、望月寺、回龍寺、圓通寺、寧國寺

编辑

俱在道峯山

徐居正詩:山下何年佛刹開?客來終日足徘徊。開窓雲氣排簷入,欹枕溪聲捲地來。古塔有層空白立,斷碑無字半靑堆。殘年盡棄人間事,結社高僧[4]擬不回。

銀石寺、梵窟寺

编辑

俱在峨嵯山東麓。

徐居正詩:長江一帶抱澄澄,江上靑山矗百層。寺在虛無連翠靄,行穿𱴼确挽烏藤。香燒古殿來參佛,日射明窓話對僧。火劫茫茫塵界小,無緣白日化飛昇。

妙寂寺

编辑

妙寂山。有金守溫記。

申從濩詩:燕坐生臺下,琳宮夜寂寥。看梅詩自瘦,煮茗酒微銷。深院棋聲急,珠簾燭影搖。明朝向京洛,歸路也迢迢。

佛谷寺

编辑

佛谷山

水落寺

编辑

水落山

徐居正詩:水落山水落寺,水落石出山中暯。黃鶴去邊近靑天,黑雲拖處飛白雨。去年尋僧此來遊,積雪滿壑山月白。今年尋僧此來遊,巖畔春花欲開落。去年今年自來往,山川歷歷如昨昔。杖藜一枝苔蹤滑,石泉激激風生腋。飯後鍾聽舊時聲,壁上有詩塵欲撲。紅袖古今豈獨寇萊公?我一笑王公豪氣少,二十年來始得碧紗籠。

○前人敍云:少時讀書諸山寺,往來水落山者亦再。偶留此詩於壁上,計今三十餘年矣。日昨一庵專上人謄寫來示,曰:「得於長湍白太守口誦。」索予正其誤字。予於詩旋作旋棄,無片言隻字留於箱篋間。況少年狂疎,無意流傳,安肯槁錄乎?三十二年之事恍如夢中,當時題詠尙不得記憶,又焉知誤字?然一讀過,押韻下字有未盡處,必是予稚過,抑誦者失之,姑存之。慨念疇昔,能不有感乎?遂賦近體六首,錄奉一菴法座下。一菴時住佛巖寺,距水落寺纔十餘里。他日携菴一遊,當畢吾說。

詩曰:山中古寺昔曾遊,屈指如今三十秋。步屐多時携客去,愛閑長日爲僧留。花濃竹細連幽境,木古巖回擁小樓。更欲携師一歸去,少年往事夢悠悠。

○悠悠往事少年曾,醉裏狂豪筆勢騰。我本無心題板壁,僧偏多事寫花藤。碧紗紅袖慙非分,白髮黃塵老可憎。更欲携師一歸去,有峯高處快重登。

○重登準擬最高峯,歷井捫參可盪胸。白日頭邊過一鳥,靑山眼底戲群龍。金銀佛刹三千界,錦繡山河百二重。更欲携師一歸去,煮茶聲裏坐高舂。

○高舂落日煮茶聲,偃蹇靑山不世情。俯視片雲平地起,仰看飛瀑半空明。滿樓花雨霑衣濕,欹枕松濤徹骨淸。更欲携師一歸去,靑蓮結社送殘生。

○殘結社是初心,惆悵年來雪滿簪。結願誰知非淺淺?入山長恐不深深。蟬貂久矣無心戀,猿鶴依然有夢尋。更欲携師一歸去,佛巖村墅近叢林。

○叢林近在佛巖山,山下吾廬屋數間。三逕陶潛雖寂寞,一區楊老可盤桓。討蓴燒筍尋常事,送菊迎梅自在閑。更欲携師一歸去,暮年身世共追攀。

佛巖寺

编辑

佛巖山

○前人詩:寺在我家西嶺西,同遊諸子手相携。月林靈籟杜陵宿,古木回巖李白題。客子不歸斷猿嘯,老僧欲眠幽鳥啼。悠悠塵土渺何處?白雲滿地歸路迷。

石泉寺

编辑

水落山

○前人詩:千佛山高翠疊重,攀蘿步步滑行蹤。雲埋老樹危巢鶻,水活澄泉隱臥龍。客子題詩來掃塔,居僧禮佛坐鳴鍾。登臨看盡東南界,俯仰乾坤一盪胸。

弘福寺

编辑

弘福山

淨土寺

编辑

在州西五十九里白蓮山懿淑公主墓在焉。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州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州東十里。

厲壇

编辑

在州北。

楊津祠

编辑

廣津下。有祭龍壇,春秋降香祝。新羅時,稱北瀆,躋中祀。今載小祀。

陵墓

编辑

健元陵

编辑

本朝太祖陵。在州南五十七里儉巖山之麓。距京城二十里許。

權近《神道碑銘》[5]:天眷有德,以開治運,必先有祥之應,以彰符命之徵。夏禹之興也,天有玄圭之錫;周武之王也,夢有協卜之祥。以降,歷代之興莫不各有符瑞之徵,非可以智求,非可以力致。必待聖哲之資、神武之德,膺景運而誕作,握瑤圖而勃興。然後轉衰世而回治平,創大業而垂統緖,皆由天授,非出人謀。惟我太祖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之在龍潛也,出入將相數十年間,符瑞之現前後騈臻。其爲相也,夢有神人執金尺,自天而授之曰:「慶侍中復興淸矣而已老,崔都統瑩直矣而小戇。持此正國,非公而誰?」夏禹玄圭之錫,周武協卜之夢,庶可以追配矣。其爲將也,庚戌之攻兀羅,兵踰鴨綠,而紫氣漫空;庚申之捷雲峯,師出長湍,而白虹貫日。漢高帝芒碭之雲氣,宋太祖陳橋之日光,亦可以儷美矣。戊辰之歲,爲崔瑩之逼攻也,外不敢犯上國之境,內不敢違暴君之令。進退惟厲,師次于威化之島,霖潦數日,水不甚漲。及其仗義旋旆,師旣渡岸,大水時至,全島墊溺。漢光武滹沱之氷,元世祖錢塘之潮,皆不得專美矣。九變圖之局,十八子之說,自檀君之世而已有,歷數千載,由今乃驗。又有異僧,從智異山巖石之中,得異書而來獻,其說與上所言出於檀君之世者相合。此亦光武赤伏符之類。讖緯之說,雖云不經,然亦理數之或有,自古而屢驗。天之眷佑有德,信有徵哉!

臣謹按璿源:李氏,之望姓。自新羅司空諱而後二十三世至皇烈考桓王,積累承籍之美,則我太祖龍潛之時,先正李穡所撰桓王墓碑具載之矣;我太祖創業垂統神功偉烈之盛,追王四代之時,文臣鄭摠桓王定陵之碑悉書之矣。臣今承命,不敢贅陳,姑撮其大言之。司空始娶新羅宗姓之女,六世而至兢休始仕高麗。十三世而至皇高祖穆王始仕皇而長千夫,四世襲爵,咸能濟美。元[6]旣衰,皇考桓王還仕高麗恭愍王時,紅賊起,侵犯上都,躪轢,天下莫敢遏其鋒。至正辛丑,來陷王京。恭愍播越,遣師克復,我太祖先登獻捷,威聲始振。明年壬寅,走胡人納哈出,又明年卯,逐僞王塔帖木,摧鋒却敵,所向必克。由是恭愍恃倚益重,累官將相,出入中外。制寇安民,屢立殊績,號令明信,秋毫不犯。豁達濟時之量,仁厚好生之德,出於至性。廟堂運籌之暇,戰陣投戈之隙,引名儒商確經史,亹亹無倦,或至夜分不寐。尤樂觀眞德秀《大學衍義》,慨然有挽回世道之志。勇略蓋世,英銳絶倫,一時物望亦莫不注意。恭愍暴薨,螟蛉竊位,權奸擅國,濁亂朝政,貪饕殺奪,罔有紀極。侍中崔瑩憤肆誅戮,過於慘酷,賴我太祖,全活頗多。瑩以太祖淸忠勇烈,特擧爲右侍中,仍授右軍都統節鉞,妄動師旅,逼遣攻。於是有威化之次,倡率諸將,仗義旋旆。以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六月執退瑩,代以名儒李穡爲左侍中,更新庶政,以安一國。方是時也,前遭貪暴之濁亂,後致狂悖之構釁,危亡岌岌,禍亂莫測。微我太祖轉移之力,一國民命殆麋爛矣。白我太祖曰:「公今擧義,回戈討罪,以尊中國。老夫居上,同任國政,使公忠誠畢達黈纊,吾之責也。」剋日如京。我太祖爲擇諸子,以今我主上殿下充書狀官,從穡偕朝。高皇帝深嘉忠誠,優禮而遣。

己巳之秋,欽奉帝旨,責以異姓爲王氏後。太祖與諸將選立王氏宗親定昌君,盡心匡輔,修明政刑。革私田以戢奪攘,重名器以汰宂濫,群情胥悅,洽然望治。功高見忌,讒慝交構,定昌昏暗,反惑貝錦。我太祖以盛滿上箋請老,而不得謝。會因西行,遘疾而還,謀者抵隙,禍切剝膚。我殿下應機制變,芟除根株,支黨瓦解,定昌政昏,國勢扤捏。以洪武二十五年壬申秋七月十六日,天誘殿下,與左侍中臣裵克廉、右侍中臣趙浚等五十二人倡義推戴,臣僚父老不謀僉同。我太祖聞變驚起,牢讓再三,乃迫輿情,勉登王位。不下堂陛,而化邦國,易姓受命,易如轉丸。非天靖國啓佑有德,疇克如玆?卽遣知中樞趙胖奏聞,帝詔曰:「三韓之民旣尊李氏,民無兵禍,人各樂天之樂,乃帝命也。」繼又有勅:「國更何號?星馳來報。」卽遣藝文舘學士臣韓尙質奏請國名,又詔曰:「惟朝鮮之稱美,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蓋我太祖威聲素著,天下服其勇;忠義旣效,天下高其智。勳德升聞,簡在帝心,故當請命,輒蒙兪音,豈偶然哉?

越三年甲戌夏,帝命遣親男入朝,我太祖以我殿下通經達理、嘗朝帝廷,卽遣應命。旣至,敷奏稱旨,優禮慰遣。其冬十月,定都于漢陽,營宮室,建宗廟。追尊皇高祖穆王、皇高祖孝妃李氏,祀一室;皇曾祖翼王、皇曾祖貞妃崔氏,祀二室;皇祖度王皇祖敬妃朴氏,祀三室;皇考桓王、皇妣懿妃崔氏,祀四室。又各於山陵置守陵戶,以時致祭。修禮樂而毖祀事,定章服而辨等威,贍資養而興學,增俸祿而勸士,辨詞訟之紛爭,重守令之黜陟。敝政悉革,庶績惟煕。謹侯度以虔事大,備戰艦以嚴禦侮,帝賜歲至,倭邦獻琛。海寇讋威,來服繼踵,四境按堵,民安物阜。我太祖巍蕩聖德,眞所謂天錫勇智,時聰明,神武而不殺,雄偉而不常,豪傑之主也。姦臣鄭道傳以表辭獲譴,帝再遣使責取。諉疾不行,陰謀動兵攻拒命。

戊寅秋八月,幸乘太祖不豫之隙,謀去諸嫡,欲挾幼孼以肆己志,夜聚私第,禍機已迫。我殿下炳機殲除,以嫡以長請封上王爲世子,彝倫以正,宗社載定。九月丁丑,我太祖以疾未瘳,內禪于上王。上王未有繼嗣,且謂開國定社咸我殿下之績,又冊殿下爲子[7]。庚辰秋七月己巳,奉冊寶上我太祖啓運神武太上王之號。冬十有一月癸酉,上王亦以疾禪位于我殿下,遣使請命。今皇帝卽祚,賜以誥印。永樂元年夏四月,遣都指揮高得、左通政趙居任來封我殿下爲國王,繼遣翰林待詔王延齡、行人崔榮來賜殿下衮冕九章、錦段紗羅、書籍,王妃冠袍、錦段紗羅,我太祖錦段紗羅,各有差。自是藥材、絲絹、珍玩之賜,連歲沓至,寵眷之重,視古無比。

永樂六年戊子五月二十四日壬申,我太祖宮車晏駕,春秋七十四歲,在王位七年,老不聽政十有一年。臣民咸願父臨萬歲,永享榮養,一朝登仙,弓劍忽遺。嗚呼痛哉!我殿下哀慕罔極,諒闇盡禮,謹率群臣,奉冊寶加上太祖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之號。以是年九月初九日甲寅,葬于城東楊州治之儉巖山,陵曰健元。置寺其傍,額曰開慶,以薦冥福。喪葬之禮,克盡誠心,一遵古典。遣使訃告,皇帝震悼罷朝,特遣禮部郞中林觀賜以大牢,爲文以祭。其略曰:「惟王明達好善,出乎天性。敬順天道,效義攄忠,恭謹事大,保恤一方之民,以臻富庶。我皇考深嘉忠誠,特賜復國號曰朝鮮。王功德之著,雖古朝鮮之賢王,無以過也。」又賜誥命,諡曰康獻。又勅殿下,賜賻特厚,寵異之典,備極無憾。惟我太祖畏天之誠,基之於前;我殿下繼志之孝,承之於後。聖聖相承,克享天心。故能精誠通於神明,福慶延於宗社,終始之際大獲天人上下之助,如此其至,嗚呼盛哉!

首妃韓氏安邊世家,贈領門下府事安川府院君之女,先薨。初諡節妃,後加諡承仁順聖神懿王后。誕六男二女:上王居二,我殿下居五。長曰芳雨鎭安君,先卒。次三芳毅益安大君,亦先卒。次四芳幹懷安大君。次六芳衍,登第,不祿,贈元尹。女長慶愼宮主,下嫁上黨君李佇,非一李也。次慶善宮主,下嫁靑原君沈淙。次妃康氏,判三司事允成之女也。封顯妃,先薨,諡神德王后。誕二男一女:男長芳蕃,贈恭順君。次芳碩,贈昭悼君。女慶順宮主,下嫁興安君李濟,亦非一李。皆先卒。上王配金氏,今封王大妃,贈門下侍中天瑞之女,無嗣。我中宮靜妃閔氏驪興府院君文度公之女。誕四男四女:男長世子;次孝寧君;次[8]今上諱,忠寧君;次幼。長女貞順宮主,下嫁淸平君李伯剛,亦非一李。次慶貞宮主,下嫁平壤君趙大臨。次慶安宮主,下嫁吉川君權跬。次幼。鎭安娶贊成事池奫之女,生二男:長曰福根奉寧君;次曰德根元尹。益安娶門下贊成事崔仁㺶之女,生男曰石根益平君懷安娶贈門下贊成事閔璿,生男曰[9]義寧君

臣觀歷代受命之君,靈瑞之慶,當時秉筆之士必詳記而特書之,以昭德之符而杜非覬,輝映簡冊,流光罔極。今我朝鮮之誕興也,受命之符騈集輻湊,于古有光。是雖在德不在慶,然天心之眷佑,由是而益彰。是宜大德受命,旣得其位,又得其壽,峙洪基於不拔,流景祚於無窮,與天地而久長矣。臣以不材,叨居載筆,固當備錄以示于後。況玆濫承勒碑之命,敢不益欲竭情覃思,鋪張盛德,以垂耿光?然臣近筆力鄙拙,不足以發揚盛美,稱塞明旨。是猶蠡測河海,毫摸天地,豈能臻其涯涘,窺其髣髴哉?謹撰勳德在耳目者,敢拜手稽首而獻銘。

其詞曰:邃古遐邈,兩儀肇闢。人參爲三,立以爲牧。迺長迺治,迺眷有德。非天諄諄,有命赫赫。錫玄圭,夢協卜。歷代之符,史具可覿。惟我朝鮮,肇基王迹。夢有神人,授以金尺。紫氛漫空,虹凝日色。慶瑞聯翩,天心昭晰。麗運旣終,自取顚覆。維君昏狂,維相慘酷。農月興師,大邦構隙。國旣蔑咨,危亡岌岌。我旆義旋,罪人斯得。忠誠上聞,帝心載懌。繼奉綸音,王祀復續。迺反柔昏,以訖天祿。曆數有歸,輿情斯迫。大業旣成,市肆不易。高皇曰咨,惟爾有國。民無兵禍,樂天之樂。繼賜國號,朝鮮是復。相地定都,于漢之北。虎踞龍蟠,王氣攸積。宮室崇崇,宗廟翼翼。寅祀祖宗,尊以王爵。仁深好生,治蔚思輯。百度具修,萬化斯洽。臣民父老,蹈舞歌曲。昔我顚隮,方爲魚肉。今我咸蘇,沐浴膏澤。耕鑿而居,仰事俯育。壽考萬年,永膺多福。迺倦于勤,傳付聖嫡。嫡又讓功,惟世惟及。明明我后,炳幾若燭。雨霰方凝,見睍卽釋。禍亂再平,其慶克篤。開國定社,咸我之績。大命難辭,神器有托。祗奉兩宮,虔恭愈恪。孝悌通神,帝眷尤渥。寵賚歲至,如山如嶽。四境奠安,遐邇靜肅。遭喪惸惸,哀慕踊擗。帝聞震悼,遣使弔哭。大牢有祀,厚賻有勅。美諡褒嘉,恤典備飭。自天佑之,終始不忒。景祚綿綿,子孫千億。於萬斯年,永保宗祏。高山可飛,滄海可涸。宗祀攸長,與天罔極。

顯陵

编辑

本朝文宗陵,在健元陵東阜。

新增今上八年,顯德王后祔葬。

光陵

编辑

本朝世祖陵,貞熹王后祔葬。在州東四十一里,注葉山直洞之陽。距京都六十里許。

懷墓

编辑

在州南五十七里。距京都十里許。

柳亮墓

编辑

在州東八十里。

趙云仡墓

编辑

峨嵯山

南在墓

编辑

在州南四十里。

鄭甲孫墓

编辑

在州東四十四里。

尹炯墓

编辑

在州北五里。

申叔舟墓

编辑

在松山里。

李稷墓

编辑

在州西四十里。

尹子雲墓

编辑

在州西乃竹里。

趙末生墓

编辑

在州東五十里。

永膺大君墓

编辑

在州東四十七里。

洪應墓

编辑

在州東六十三里。

新增燕山君墓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朴元宗墓

编辑

在州東六十里。

成希顔墓

编辑

在州西三十五里。

宋軼墓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

申用漑墓

编辑

在州東四十里。

柳洵墓

编辑

在州東四十里。

南衮墓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

古跡

编辑

沙川廢縣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本高句麗內乙買縣,一云內爾米新羅沙川,爲堅城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屬楊州。本朝因之。

大母山城

编辑

在州西五里。石築,周九百六尺,高五尺。

水鐵城

编辑

在州北五十一里。周三百五十七尺,高十四尺,與積城水鐵城相對。

海村處

编辑

在州西三十五里。

松山處

编辑

在州東十五里。

名宦

编辑

本朝權孟孫

编辑

爲府使。

人物

编辑

高麗宋詝

编辑

見州人。少聰悟,登第,明宗朝爲御史中丞。鄭仲夫家奴犯禁,捕治之,遂罷其職,尋授右諫議大夫。及爲西北兵馬使,以事忤武臣,貶爲巨濟縣令。有識皆云:「自之出,救民革弊之言無聞矣。」後以判禮賓省事致仕。

趙云仡

编辑

豐壤縣人。恭愍王時登第,累遷典法摠郞,辭職居尙州露陰山下。辛禑時起,授左諫議大夫,轉判典校寺事。又退居廣州古垣江村,重營板橋沙平兩院,自稱院主。弊衣草屨,與役徒同其勞,過者不知爲達官也。恭讓時爲鷄林府尹。入本朝,授江陵大都謢府使,尋以病辭,歸于廣州別墅。又拜檢校政堂文學,檢校例受祿,云仡辭不受。爲人立志奇古,跌宕瑰偉,徑情直行,不肯隨時俯仰。將終,自述墓誌曰:「趙云仡豐壤人,高麗太祖臣平章事趙孟三十代孫。恭愍代,興安君李仁復門下登科,歷仕中外。佩印五州,觀風五道,雖大無聲績,亦無塵陋。年七十三,病終廣州古垣城,無後。以日月爲珠璣,以淸風明月爲奠,而葬于古楊州峨嵯山摩訶耶孔子杏壇上,釋迦雙樹下,古今聖賢,豈有獨存者?咄咄人生事畢。」

本朝趙益貞

编辑

登第,參翊戴功臣,官至工曹參判,封漢平君

孝子

编辑

崔孝孫

编辑

父母俱沒,終身守墳。成宗二十一年,事聞旌閭。

新增閏今

编辑

父夜爲虎所攬,閏今奮梃撲虎,奪其父屍。今上七年旌閭。

題詠

编辑

郊原雨足麥將秋

编辑

鄭以吾詩:畿甸山河第幾州,云云。觀池可使能爲政,適野休煩更畫謀。赴任何人騎白鶴?多情有客夢靑樓。地名偶合風流異,愁醉空啼黃栗留。

雲間鷄犬武陵源

编辑

李仁老《豐壤縣》詩:峯下人家陽朔境,云云。使君不許黃牛佩,喜見風前麥浪翻。

山連華嶽衆

编辑

權遇詩:騎驢多野趣,靡靡向斜陽。驛路塵沙暗,州城樹木蒼。云云,水入漢江長。此處宜桑土,終期卜草堂。

雲外鍾聲欲夕陽

编辑

李原《沙川縣》詩:溪邊草色連朝雨,云云。自笑征夫無暇日,空令我馬獨玄黃。

坡州牧

编辑

東至楊州界二十三里,南至高陽郡界三十五里,西至交河縣界十七里,北至長湍府界二十里,至積城縣界三十三里。距京都八十二里。

建置沿革

编辑

坡平縣坡,一作「波」高句麗坡害平史縣。一云額蓬新羅景德王坡平,爲來蘇郡領縣。顯宗九年屬長湍縣文宗十七年隷開城府睿宗置監務。本朝因之。瑞原郡高句麗述爾忽縣爾,一作「彌」新羅峯城,爲交河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屬楊州明宗始置監務,後改爲瑞原縣令。本朝太祖二年,以吏民申訴,陞爲郡。至七年,合瑞原坡平改爲原平郡太宗朝省交河縣來屬。十五年,以千戶以上,陞爲都護府。十八年,復置交河縣,府以未滿千戶,當降爲郡,吏民復申訴,仍之。世祖六年,以王妃鄕,陞爲牧,改今名。

官員

编辑

牧使、敎授

编辑

各一人。

新增燕山甲子,革本州,空其地爲遊幸之所,割餘地分屬傍邑。今上初,復置。

郡名

编辑

坡害平史額蓬坡平鈴平述爾忽峯城瑞原原平曲城

姓氏

编辑

本州智、尹、邦、白、皮。

峯城徐、廉、夜、車。

山川

编辑

城山

编辑

在州西二里。鎭山。

惠陰嶺

编辑

在州南三十五里。高陽郡界。

蟠龍山

编辑

在州東七里。

月籠山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白雲山

编辑

在州北十七里。

彌羅山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一名坡平山

瓢山

编辑

在州北十五里。

童山

编辑

在州西八里。其地無樹木,故名之。

獐山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斷峯突起,西臨猪浦

龍發山

编辑

在州北十里。

鉢山

编辑

在州北十里。

寶信川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源出楊州弘福山,入交河縣學堂浦

馬潭

编辑

彌羅山下。一名嘉淵

臨津渡

编辑

在州北十七里。詳長湍府

新增唐皐詩:兩[10]石壁水中流,秖合臨津一放舟。明月照舷方皎皎,微風吹鬢亦颼颼。若爲嘉靖玄菟使,不作東坡赤壁遊。借問同來髥李相,有詩笑我未仙不?

猪浦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卽臨津渡下流。又西流爲鴨浦,其下卽洛河渡。見長湍府

長浦

编辑

在州北十五里。源出州北加乙頭洞,入臨津渡

牛浦

编辑

坡平山下。源出積城縣界,流入臨津。西岸上有宮闕遺址,礎砌尙存。

長甫浦

编辑

在州西十里,廣灘下流。又西入洛河渡

梨川

编辑

在州北十里。源出州北木嶺洞,入長甫浦

廣灘

编辑

在州南十里。源出楊州高嶺山,經州西十里,爲長甫浦

鄭麟趾詩:馬上睡方沈,忘機似漢陰。野雲連遠岫,村月響淸砧。水鳥來還去,遊魚淺復深。灘聲空自咽,南北愧吾心。

土産

编辑

銀口魚、蟹、葦魚、秀魚、石菖蒲。

烽燧

编辑

大山烽燧

编辑

在州西六里。北應長湍府都羅山,南應高陽郡所叱達山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州西一里。

樓亭

编辑

臨津亭

编辑

臨津渡南岸。

李詹詩:屢渡臨津渡,吾家近水移。沙痕連遠岸,楓葉下淸漪。人走東西路,潮生十二時。月明群動息,亭長獨吟詩。

驛院

编辑

馬山驛

编辑

在州南四里。

金克己詩:川原繚繞路綿聯,獨策羸蹄志浩然。滿地落花紅掩苒,連天芳草綠芊綿。樹端返照鴉棲處,空半殘霞雁過邊。目斷長安知幾里,靑山轉百水迴千。

焚脩院

编辑

在州南二十四里。

恭愍王十年,避紅賊至焚脩院,按廉使安崇源忠州牧使朴曦來謁卽此。

蔡璉詩:雨脚亂如麻,行止未能決。後嶺翠巑岏,前溪碧嗚咽。地偏居僧孤,天遠飛鳥沒。憑欄成一夢,夢裏朝金闕。

廣灘院

编辑

廣灘岸。

權近記:廣灘院在兩京間,道里適均,行旅多憩宿,頹垣破礎,無所於寓。判華嚴悟公捨囊鉢之儲重構,仍起樓于前,下臨長途,俯瞰平郊,登臨眺望,灑然可滌塵勞之熱。請予記,予諾而徵始末。曰:「山野受上知久,恩渥最厚。欲爲上祝釐,且報四恩也。」後又謂曰:「記要人知耳。吾功德豈在人知不知也?是不如無記。」予又諾而不作。己卯夏,予赴舊京,朝食于此。因記于楣,以塞前諾,且誌予行。時悟承命住釋王寺,相距千里。旣不欲人知,予亦不欲知也。

惠陰院

编辑

在州南二十六里。

鄭誧詩:驅馬悠悠渡小溪,斜陽古碣草萋萋。山村四月行人少,深樹黃鸝自在啼。

李奎報詩:故園三徑忍敎荒,匹馬何之又夕陽?柳色依依風挽翠,松花撲撲雨粘黃。葵收鴨脚村烹好,酒漉魚野釀香。迎侍慈顔歸洛下,此遊不是費年光。

檜院

编辑

在州西五里。

梨川院

编辑

梨川岸。

兜率院

编辑

臨津渡南岸。

高麗恭愍王十年,紅賊先鋒至興義驛。王及公主南狩渡臨津,次兜率院。王駐駕江岸,顧瞻山河,謂元松壽李穡曰:「如此風景,卿等正宜聯句。」駕發,公主去輦而馬,次妃李氏所騎馬羸弱,見者皆泣下。

金富軾詩:末路區區不自閑,仲宣樓上獨開顔。路隨地勢相高下,人向官橋自往還。雨後春容粧樹木,朝來爽氣襲江山。野田農叟不須避,我欲和光混世間。

佛宇

编辑

金剛寺

编辑

彌羅山

上陽寺

编辑

白雲山

虎鳴寺

编辑

蟠龍山

龍床寺

编辑

月籠山。俗傳高麗王嘗避亂,駐蹕于此,遂名之。

靈隱寺

编辑

龍發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州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州西二里。

厲壇

编辑

在州北。

古跡

编辑

古坡平縣

编辑

在州東北三十里。

慈雲寺

编辑

臨津西岸。

古惠陰寺

编辑

惠陰嶺

金富軾記:峯城縣南二十里有一小寺,弛廢已久,而鄕人猶稱其地爲石寺洞。自東南百郡趣京都與夫自上而流[11]下者,無不取道於此。故人磨肩馬接跡,憧憧然未嘗絶。而山丘幽遠,草木蒙翳,虎狼類聚,自以爲安室利處,潛伏而傍,時出而爲害。非止此而已,間或有寇賊敓攘之徒,便其地荒而易隱,人畏而易劫,爰來爰處,以濟其姦。二邊行者躊躇,莫之敢前。相戒以盛徒侶、挾兵刃而後過焉,而猶或不免以死焉者,歲數百人。王命李少千募浮圖百餘人,到其所,作草舍以次之。命比丘應濟主典其事,弟子敏淸副之。利器械,鳩材瓦,經始於庚子春二月,至壬寅春二月,工旣告畢。齋祠、息宿以至廚、庫咸各有所。又謂乘輿南巡,則不可知其不一幸而駐蹕於此,宜其有以待之。遂營別院一區,此亦嘉麗可觀。至今上卽位,賜額爲古惠陰云。

花石亭

编辑

在州北十五里。知敦寧李明晨故居。

徐居正詩:花石亭上雲千秋,花石亭下江自流。花石主人謫仙後,風流詩酒能箕裘。主人何年此卜築?無奈靑氈舊別業。不是愿盤之中,定是德裕平泉宅。主人早策靑雲勳,急流勇退歸田園。江山風月作知己,過眼簪紱如浮雲。亭中四時花滿開,紅白爛熳雲錦堆。亭前流水去悠悠,綠漲恰似葡萄醅。有時乘興泛輕舠,蘭槳桂棹截[12]濤。中流泛泛縱所如,豪談轉雷驚龍蛟。把酒[13]月月色多,月不落兮江無波。左招黃鶴右白鷗,蠛蠓人世於吾何?嗟君此樂無人知,如君明哲今古稀。我亦菟裘在長湍,十載欲歸今未歸。安得風帆破巨浪,載酒萬斛一相訪。鯨呑轟飮醉如泥,高歌兩脚鼓雙舫。

新增李淑瑊記:吾門生洪州舊倅德水李侯宜碩,介其弟吾僚友宜茂氏來語曰:「坡州治之北十里許,有里曰栗谷,乃王父康平公之舊莊也。嘗作亭於莊北斷峯,多植奇花異草、珍松怪石,以遊賞焉,而歲久頹廢,只有舊址。宜碩惟墜祖業是懼,卽其舊址而新之。亭面長湍,石壁翠屛低列,枕臨津上流,地勢斗絶。憑闌縱目,則之三角、松之五冠,微露一髮於煙空杳靄間,此其景槪也。子幸名而記以侈之。」予取贊皇公李德裕《平泉莊記》中語,以「花石」扁之。而按其所謂記,則「鬻平泉者,非吾子孫也;以一花一石與人者,非佳子弟也」,其訓戒之者至矣。康平之於莊若亭,亦有如贊皇之訓戒者乎?是未可知也。而侯於歲舊頹廢之餘,卽新舊址,繼作花石,主人見花發舊叢,石安前窠,則思祖先封植愛玩之勤,當百倍桑梓而恭敬之矣。其肯以鬻之乎?其肯與之乎?其不肯至是也審矣。

噫!贊皇雖勤訓戒,而《賈氏》有多爲有力者取去之譏,則其可謂有嗣乎?康平雖無訓戒,而侯克持守,不以鬻以與,先得祖先之心,其可謂不能後乎?其人之賢不肖相去,遠甚如此,孰謂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哉?亭廢而花石與之俱廢,亭新而花石與之俱新。物雖無知,遇各有時,豈偶然歟?是亦可書也。若其孤舟明月、釣絲淸風,侯之物外幽趣,儻得從侯于亭上,當更爲侯賦之。是爲記。

李宜茂賦幷序:仲伯氏洪州通判宜碩,掛冠之年作亭于坡州栗谷之別墅,寔我王父康平公之舊莊也。楊原李公淑瑊以「花石」扁之,而幷有記以侈之矣。

噫!花石,無情物也。以有先祖之遺澤而感余者深,則賦而張之,豈獨無情?因此亦足以知仲伯氏之志云。其辭曰:歲在癸卯,三月旣望,客有觀乎栗谷之莊,行吟眺望。栗谷主人欣然邀之,相與登乎花石亭之上,觀其斜界石壁,俯臨江汀。前瞻官道,後瞰郵亭,群山竝湊,野闊潮平。玆實登覽之勝境,天地之釀成也。于時春陽正殷,百卉爭華,深紅淡白,舞風婆娑。嫣者如笑,僛者如醉,皺者如愁,低者如跂。間以怪石,巉巖聱呀,蹇蹇奇奇,列植輧羅。客於是軒眉擧目,逡巡避席,以復於主人曰:「快哉亭乎!吾能得主人之樂矣。蓋質之堅確者,石也;物之閑靜者,花也。儷美於君子,則馨香之德可薦;托興於詩人,則切磋之功當加。是以高人達士多托於是物,于以養吾之天。是則主人之所以托於花石而玩物適情者,夫豈徒然?」

主人曰:「否。昔吾王父之構斯亭也,以知足之年,際于昇平之會,功名如脫,宅心物外。築室考槃,於焉寬大等閑,爲花石之主人,豈軒冕之能移?一朝長辭,孰能堂基?顧余何人,承此燕貽?惜乎!名繮且絆,宦海浮沈,十載歸來,草沒苔深。幸田園之尙在,乃肯構而爲心。今吾之居是亭也,見花之發,則思祖先封植之勤;見石之奇,則思祖先撫摩之恩。肅然如承其指使,宛然如見其羹墻。攬遺愛以起敬兮,當百倍乎梓桑。庶祖風之不墜兮,聊暇日以周章。觴酒醪以自慰兮,時登覽乎崇岡。瞻江山之風月兮,足以償平日不盡之懷傷也。且夫盈天地之間者,物有萬般,而覽物之情,人亦多端。往古來今,孰能反觀?借如檻有移春,而侈心轉放。堂成半閑,而國勢何庇?似六郞之貌,長作風流之態。伊士女之贈,惟看謔浪之戲。或有被叱於道士,術旣不稽。點頭於談僧,語亦非眞。武昌岡頭,浪傳望夫之貞女;穀城山下,誰爲授書之老人?此則匪直爲花石之爲,抑亦人之惑於花石者,有同乎魚目之混珍也。若乃席芳葯,據胡床,撫奇石,掇幽芳,俯仰無怍,逍遙彷徉。夢絶於軟紅之場,興逸於虛白之鄕,憂樂兩忘,寵辱不知。斯則祖先之所以爲心,而知吾之無忝於斯也。雖然,吾嘗聞之,有興有廢者,物之常;有善有惡者,心之幾。祖先能開之,而子孫不能守之;子孫或能守之,而不免爲荒淫之歸。適有以窮心志之樂而趣之於膏肓之地,則安知斯亭之作復爲草沒而苔深,永負於先志也?此則吾之怛然而不寧,庶有望於有後而不棄也。」

客於是悠然而笑,乃作而爲之歌曰:渺渺兮孤亭,結雲構兮江之頭。碩人兮俁俁,玆玩愒兮心焉休。種黃精兮翠微,狎白鷗兮滄洲。將以遺兮雜佩,君不來兮夷猶。

金宗直詩:李侯眞箇子孫賢,堂構如今不墜先。某水某丘悲少尹,一花一石勝平泉。玄洲風雨來西海,赤縣峯巒落半天。欲識康平貽厥遠,滿村煙月是靑氈。

城山古城

编辑

石築。周二千九百五尺。今廢。

名宦

编辑

本朝柳規、南倫、安尙縝

编辑

俱爲府使。

柳孝眞

编辑

爲牧使。以治最,陞堂上官。

新增呂允哲

编辑

爲政廉平。

人物

编辑

高麗尹莘達

编辑

太祖朝功臣。

尹金剛

编辑

莘達之孫。官至僕射。

尹執衡

编辑

金剛之子。官至右僕射。

尹瓘

编辑

執衡之子[14]莘達四世孫。文宗朝登第,累官至刑部尙書。時女眞闌入定州殺掠,王以爲東北面行營都統擊逐之,至先春嶺爲界,置九城凱還。官至大保門下侍中。卒諡文肅。少好學,手不釋卷,及爲將相,雖在軍中,常以《五經》自隨。好賢樂善,冠於一時。後配享睿宗廟庭。

尹彦頤

编辑

之子。仁宗朝登第,官至政堂文學。工文章,嘗作《易解》,傳於世。晩年酷好佛法,請老退,居坡平,與僧貫乘爲空門友。貫乘作一蒲菴,只容一座。約先逝者,坐此而化。一日彦頤跨牛造貫乘,告別徑還,貫乘遣人送蒲菴。彦頤笑曰:「師不負約。」遂取筆,書于壁曰:「春復秋兮,花開葉落。東復西兮,善養眞君。今日途中,反觀此身,長空萬里,一片閑雲。」書畢而逝。諡文康

尹鱗瞻

编辑

彦頤之子。字胎兆毅宗朝登第,累官至門下侍中。諡文定。配享明宗廟庭。

尹惇信

编辑

彦頤之子。官至兵部侍郞。

尹商季

编辑

惇信之子。官至衛尉少

廉信若

编辑

峯城人。仁宗朝登第,調廣州掌書記,累遷至政堂文學、禮部尙書。爲人體短膽大,分符仗鉞,所至有政績。

尹宣佐

编辑

之七世孫。忠烈朝擢魁科,官至僉議評理。生平不治産業,唯以經史自娛。詞翰淸便。

尹安淑

编辑

官至僉議贊成事。諡良簡

廉悌臣

编辑

曲城人。少孤,長于姑夫元平章末吉家。泰定帝一見奇之,命宿衛禁中。以久不省母乞告,帝命降香金剛山。還元,奉使,以淸白聞。恭愍王遣使請還,帝賜宴徽政院遣之。王親圖形,賜之曰:「侍中學於中原,性高潔,非他廷臣比也。」官至領門下府事、曲城伯,位冢宰凡三十九年。

尹世儒

编辑

之孫。煕宗朝爲右御史,以文學名世。朝政有不稱意者,輒托詩謗訕,時號狂人。

尹陟

编辑

安淑之子。官至鈴平君

尹承禮

编辑

之子。官至版圖判書。

本朝尹坤

编辑

開國功臣。官至坡平君。諡昭靖

尹璠

编辑

承禮子[15]之後。官至贈議政府事。諡貞靖。寔生我貞熹王后

尹炯

编辑

官至左參贊。諡恭簡

尹慈

编辑

登科,官至京畿觀察使。

尹巖

编辑

尙淑慶翁主。以佐翼功臣,封坡平君

尹士昐

编辑

之子。官至右議政。諡夷靖

尹士昀

编辑

士昐之弟。正統元年狀元,官至工曹判書。諡成安

尹士昕

编辑

士昀之弟。參佐理功臣,官至右議政,封坡川府院君。諡襄平。子繼謙,參翊戴佐理功臣,官至刑曹判書,封鈴平君

尹壕

编辑

登第,官至右議政。以國舅,封鈴原府院君

尹起畎[16]

编辑

登第,官至判奉常寺事。後贈領議政。

新增尹弼商

编辑

登第,官至領議政。爲人短小,有膽略。成化十五年,帝將討建州野人,徵兵于我。成宗弼商率師助征,大捷獻俘。詔書褒賞,錫與甚優。燕山甲子被殺。

金麟厚

编辑

登第,官至參議。

寓居

编辑

本朝李詹

编辑

童山下。

題詠

编辑

旅軒風簟牽人睡

编辑

李奎報《峯山縣》詩:半山斜日過簷遲,淸句唯吟杜紫薇。[17]竹困陰孫未長,庭梅飽雨子初肥。云云,野店春蔬慰客飢。千里倦遊誰勞問?石樓僧舍鎖煙霏。

新京西畔舊京東

编辑

南在詩:小郡經營要路中,云云。

三道會來途

编辑

權近詩:兩都中宿處,云云。

高陽郡

编辑

東至楊州界十四里,西至交河縣界二十一里,南至陽川縣界二十六里,北至坡州界十九里。距京都三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峯縣高句麗達乙省縣新羅景德王改稱高峯,爲交河郡領縣。幸州高句麗皆伯縣新羅景德王遇王,一云王逢。爲漢陽郡領縣。高麗初,改稱幸州。一名德陽顯宗九年,二縣皆屬楊州富原縣果州龍山處高麗忠烈王十一年改富原荒調鄕本屬富平府。本朝太祖三年,始置高峯監務,而以幸州富原荒調鄕屬之。太宗十三年,採高峯德陽兩縣名,改今名,爲縣監。成宗二年,以有二陵,陞爲郡。

官員

编辑

郡守、訓導

编辑

各一人。

新增燕山甲子,革本郡,空其地爲遊幸之所,割餘地分屬傍邑。今上初復置。

郡名

编辑

達乙省高峯幸州皆伯遇王王逢德陽

姓氏

编辑

高峯高、秦、康、宋、田。

幸州崔、金、康、夫、殷、奇、高、田、則、那、車。

龍山邊。

李,康竝來

巾子山皇甫。

山川

编辑

長嶺山

编辑

在郡北十八里。

大慈山

编辑

在郡東十里。

高嶺山

编辑

在郡西十五里。

星知山

编辑

在郡南五里。

巾子山

编辑

在郡西十五里。

見達山

编辑

在郡西十里。

巾之山

编辑

在郡南五里。

惠陰嶺

编辑

在郡南十五里。

鴨島

编辑

在郡南十五里。周回二十二里。生葭薍,繕工監歲取以充國用。

朴萬島

编辑

在郡南十五里。周回十里。

街頓川

编辑

在郡東五里。源出楊州弘福山,入交河縣學堂浦

北浦

编辑

在郡南二十里。楊花渡下流。

德水川

编辑

在郡東十里。源出淸淡洞,入北浦。

土産

编辑

葦魚、蟹、銀口魚。

烽燧

编辑

所叱達山烽燧

编辑

在郡北十五里。北應坡州大山,東應京都

高峯城山烽燧

编辑

在郡西十五里。西應交河縣黔丹山,東應蜂峴

蜂峴烽燧

编辑

在郡東十五里。西應高峯城山,東應京都

宮室

编辑

客舘

编辑

鄭以吾記:太祖受命之三年甲戌,定都于漢陽,析其高峯,陞爲縣。至太宗踐祚十五年甲午秋八月,合高峯德陽,而奉旨易名曰高陽。夫德陽,卽幸州之兼名也。

洪煕紀元甲辰仲秋,縣監河君始至,顧瞻公舘,壞陋不治。君曰:「有是哉,非所以禮接王人也。」越丙午春,頹圮無幾,控于監司沈公道源,轉聞奉旨,鳩材庀工,始事於其秋八月。棟宇崇麗,規制宏敞,秩秩馮馮,靡一或遺。繚以垣墻,雜植花木藹如也。東軒之鑿池種蓮,西軒之拔石浚井,夏春之際,天日融朗,荷香泉洌,是又他赤縣之所無也。至於廟、學之建,南別舘、古官廳,或增其舊制,或創其新屋,次第俱擧,輪奐相望。訖工於戊申十有一月,河君走書於予而請記焉。

河君之治高陽高陽之得河君,不於昔而於今,豈偶然哉?今也昇平日久,其民不知飛輓之勞,惟事耕鑿之業,其守土者,政不煩而功易就者,可知也。況其仁以撫字,義以施爲,有如河君者哉?其群趨獻工之可必也,明矣。守令,親民之職者也,民安則斯足矣。安民在敬監司,敬監司在於推誠心謹於遵條章而已。子程子曰:「今之監司,多不與州縣一體,監司專欲伺察州縣,州縣專欲掩蔽。不若推誠心與之,治有所不逮,可敎者敎之,可督者督之。至于不聽,擇其甚者,去其一二,以警衆可也。」如沈公之與河君,可謂一體而共治者矣。

河君,前朝宰執元正公之後。居官處事皆有家法,觀於此擧,可知其人也。余與河君同鄕,不以拙辭,而喜爲之論著焉。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郡東一里。

驛院

编辑

碧蹄驛

编辑

在郡東十五里。中朝使臣入王京前一日,必宿此驛。

倪謙詩:路入王京夜氣寒,兩行紅炬照征鞍。靑山過盡知多少,不得分明着眼看。

祁順詩:茅屋鳴鷄報四更,驪駒催客上藩京。千夫奔走如雲陣,百炬縱橫訝火城。夾路好山難辨景,過橋流水只聞聲。平明帶得霏微雨,宣播皇恩屬此行。

董越詩:使前度驀山溪,去意駸駸望眼迷。草木無情應笑我,風光隨處不留題。歸裝尙擁靑油幕,去馬仍飜碧玉蹄。始信鴻飛定遵渚,雪泥蹤跡任東西。

新增王敞詩:使星昨夜照遼西,又喜東還過碧蹄。駿骨垂鞭催騕褭,香魂滿地謝棠梨。樹緣入夏重陰合,鳥爲留人着意啼。靑瑣別來勞夢想,便看通籍步金閨。

德水院

编辑

德水川南岸。

李穡《德水値雨》詩:未出城時雨瀉盆,出城涇渭已難分。昔年興逸僧窓看,今日愁深旅舘聞。隔壁疾雷泉落石,滿簷寒氣樹生雲。征鞍不憚頻南北,半爲吾親半爲君。

仁厚院

编辑

在郡北十里。

利泰院

编辑

在郡東南五十里。

重房院

编辑

在郡東五十里。

新增興福院

编辑

在郡北六里。

佛宇

编辑

大慈菴

编辑

大慈山

徐居正詩:山中策羸馬,寺裏別高僧。樹密雲俱暗,沙明水自澄。荒陂尋古碣,斜日弔前陵。莫怪悲秋客,登樓恨可憑。

正因寺

编辑

敬陵東。

金守溫重創記:寢園有寺,何也?蓋嗣王追孝先王,側近陵寢,制爲仁祠,以崇三寶,以導冥遊也。自以來,英君、誼辟莫不皆然,乃帝王報本追遠,無所不用其極之道也。

天順紀元秋月,我懿敬大王薨逝,葬高陽郡蜂峴之原。旣葬之明年,世祖大王傳旨于內需司,若曰:「我子懿敬不幸,天嗇其壽,奄至於斯。喪葬事鉅,不欲重煩國家。爾內需其距玄室不遠,造寺一區。毋或告弊,以迄于成。」遂以其年月日,攻位於坐地之東,闢址肇役,閱十有二朔而畢。

歲辛卯春,我仁粹王妃殿下以謂:「寺因當時務於速就,材木未甚修良,締構未甚精緻。設使未久而腐壞,何以示後世乎?」乃命判內寺府李孝智專掌,出宮中嘗所約損供御之物,以米布計者若干,授內需司,將剋日撤舊創新。大王大妃殿下以爲懿敬大王睿宗大王兩陵玄室密邇,一寺鍾皷可以相聞。若因仁粹王妃改造之願,幷力共財,以助正因之事,功亦易集,而予所以爲懿敬睿宗薦福之誠,亦庶幾有遂。乃別勅內需司益出錢穀,仍命苟有不給,隨卽奏聞,以續其用。其年二月起始,命毋使國人,募民賞役。適畿甸歲侵,無問老幼,爭先雇食。荷鍤成雲,挽緪蟻附,不示扣朴,人樂赴功。至冬十月有日考成,總一百十九間。碓磑溷湢,皆各有處。塗墍丹雘,輝煌炫耀,殿堂廊廡通豁崇麗,房舍軒戶鮮明靚密。棟宇嶙峋,像設嚴煥,寺刹之美,與奉先寺相甲乙。其殿堂制度、間閣廣俠,皆前判華嚴大禪師雪峻之奏允也。仁粹王妃殿下以爲有寺無穀,僧無所資,特施米穀幷五百石,存本用息,不絶食輪。凡什器之類,悉贍悉備。歲癸巳四月初八日,大設落成會,印成大乘諸經。

是日,雲有五色,異香滿洞,瑞氣燭天。遠近緇素數萬餘人,瞻仰膜拜,嘆未曾有。臣伏惟母子之恩、夫婦之倫,本乎天之經、地之義,而自天子達于庶人者也。惟我懿敬大王睿宗大王,春秋鼎盛,聖德方新,而奄棄群臣。此大王大妃殿下、仁粹王妃殿下所以悲憐感慕之意發於至情,雖窮天地、亘萬古而不渝者也。雖然,一國臣民徒知兩聖爲先王冥福而崇信三寶、莊嚴法宇之盛至於如此,而不知兩聖所以敦母子之恩、謹伉儷之義,以明民彝物則之道,爲億兆群生觀感之機。至於大役畢矣,而猶恐一事之有勞於民;大功完矣,而猶慮尺布之或費於國。其愛民憂國、兢業戰懼之懷,則又豈臣民之所知哉?今我主上殿下承兩聖之至意,念先王之至恩,時節親擧玉趾,躬尊牲幣於陵上。宸情依依,不勝霜露怵惕之感,以寺在寢園之側,乃降明旨曰:「我仁粹王妃所納田地、奴婢,稅外諸徭竝皆除免,安處徒衆,無有惱害。」恩賜便蕃,不一而足。是蓋嗣王追念先王、報本反始之至德,誠千載未有之聖也。是蓋孝理之極,通於神明,格於佛乘,受天百祿,時萬時億,享子孫萬世無疆之慶也。吁!其盛矣哉!

鄭麟趾詩:園陵肅肅綵雲邊,梵刹崇崇秀巘前。金碧相輝朝旭射,琅璫遺響遠風傳。佛燈普照三千界,國祚應延億萬年。精猛頭陀陞法座,敷陳妙義演眞詮。

崔恒詩:月散珠林三界影,雨分金地十方寒。緱山鶴去空悽楚,鼎水龍移更渺漫。

徐居正詩:木魚有響朝岑靜,石馬無聲曉寢。珠樹鵑啼春寂寂,鼎湖龍去月漫漫。

盧思愼詩:橋山佳氣鬱蔥邊,塔廟巍巍園寢前。望斷乘雲仙馭遠,功成覺月佛燈傳。

成任詩:西望園陵若箇邊,松楸隱映寺門前。山中雲氣朝朝變,月下鍾聲夜夜傳。

羅巖寺

编辑

在郡東十五里。

小華寺

编辑

在郡南十五里湖上。

高麗印份詩:蕉鳴箔外知山雨,帆出峯頭見海風。

魚沈寺

编辑

高嶺山

興福寺

编辑

無乙古里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郡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一在郡西十五里,一在幸州

厲壇

编辑

在郡北。

陵墓

编辑

敬陵

编辑

本朝德宗陵。在郡東十里。距京都三十里許。

姜希孟詩:露盤高聳彩雲邊,遙認園陵卽寺前。萬壑松楸佳氣擁,上方鍾磬妙香傳。趨朝鶴禁曾何日?襄事橋山已昔年。大慶終然光寶曆,微臣稽首絶言詮。

崔淑精詩:笙鶴朝天去不還,城西十里卽緱山。煙霞暗鎖松杉路,雲霧深藏虎豹關。此日蘋蘩明可薦,當年弓劍渺難攀。傷心杜宇聲聲苦,淚灑春風點點斑。

新增燕山十年,昭惠王后祔葬。

昌陵

编辑

本朝睿宗陵。安順王后祔葬,在敬陵北。

高麗恭讓王陵

编辑

見達山

崔瑩墓

编辑

大慈山。至今塚上不生草。

卞季良詩:奮威匡國鬢星星,學語街童盡識名。一片壯心應不死,千秋永與太山橫。

誠寧大君墓

编辑

大慈山

月山大君墓

编辑

在郡北二里。

新增黃致身墓

编辑

在郡北十六里德水村

金詮墓

编辑

在郡南五里。

古跡

编辑

古高峯縣

编辑

在今治西十里。峯,一作「烽」。

金富軾云:漢氏美女於達乙省縣高山頭,然烽火迎安藏王,故後名高烽

王逢廢縣

编辑

幸州。在縣南十五里。

金富軾云:漢氏美女迎安藏王皆伯縣,故改名王逢

富原廢縣

编辑

在郡東三十里。自果川縣來屬,卽龍山處也。今以城底十里屬漢城府

荒調鄕

编辑

在郡西十五里。俗稱注葉里

栗嶽部

编辑

高峯縣。距郡西十二里。

長史鄕

编辑

在郡東十里。巾之山下。

巴乙串所

编辑

幸州

巾子山所

编辑

巾子山下。

人物

编辑

高麗奇洪壽

编辑

幸州人。少善書工文。及壯,從武班,官至特進壁上三韓三重大匡、門下侍郞。諡景懿

奇守全

编辑

奇子敖

编辑

鄭仲夫作亂以後,權臣繼踵,子敖從容以道終始扶持,不失舊物。其季女爲元順帝第二皇后,生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元贈子敖秉德承和毓慶功臣,封榮安王

本朝奇虔

编辑

以廉介顯。歷官至判漢城府事。諡貞武

寓居

编辑

本朝申曉

编辑

擢魁科,以司諫院正言罷。歸村墅不仕,自號西湖散人

孝子

编辑

本朝裵鐵重

编辑

護軍亨孝之子。其母李氏得惡疾,鐵重斷指,和藥以進,母疾遂愈。殿下三年旌門復戶。

烈女

编辑

本朝石金

编辑

郡吏植培妻也。魯山時,植培坐逆黨誅。石金六日不食,晝夜呼泣,曰:「我例配遠方,必爲帶去者所汚,生不如死。」遂縊而死。

申氏

编辑

參判宋瑛妻。卒,廬墓三年,親行祭祀。服闋,朝夕奠一如生時。殿下三年,旌門復戶。

永平縣

编辑

東至抱川縣界三十二里,西至漣川縣界三十四里,南至抱川縣界十六里,至同縣界二十里,北至江原道鐵原府界三十九里。距京都一百四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梁骨縣新羅洞陰,爲堅城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屬東州睿宗始置監務,後以衛社功臣康允紹之鄕,陛爲永興縣令。本朝太祖三年改今名。

官員

编辑

縣令、訓導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洞陰梁骨永興

姓氏

编辑

本縣申、榮、田、康、燕、麻。

朴、尹竝續

乳石徐、任、何、尹。

形勝

编辑

千山北峙,一水南流

编辑

成任詩:千層山北峙,一派水南流。

山川

编辑

白雲山

编辑

在縣東六十里。

惠才山

编辑

在縣北四十里。

水日山

编辑

在縣東二十里。

金銅山

编辑

在縣北二十里。

寶藏山

编辑

在縣西十里。

金藏山

编辑

在縣北二十里。

觀音山

编辑

在縣東三十里。

靑溪山

编辑

在縣東三十里。

慈燈山

编辑

在縣東北五十里。

風流巖

编辑

在縣東七里。

箭灘

编辑

源有二:一出白雲山,一出抱川地界。合流至縣南爲箭灘

直灘

编辑

在縣北十五里。卽鐵原砌川下流。

磨訖川

编辑

在縣西三十五里。漣川界。源出白雲山,入頭耆津

流里淵

编辑

在縣東十里。

土産

编辑

銅鐵水日山、水鐵出縣北金洞、磁器、安息香、松蕈、石蕈、人參、五味子、山芥、辛甘菜、蜂蜜。

烽燧

编辑

㫆老谷烽燧

编辑

在縣北二十里。北應江原道鐵原府適骨山,南應抱川縣禿山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西三里。

驛院

编辑

梁文驛

编辑

在縣東九里。俗號獨訖,疑梁骨之訛。

佛宇

编辑

白雲寺

编辑

白雲山

圓通寺

编辑

溪山

寶藏寺

编辑

寶藏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縣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在縣東十二里。

厲壇

编辑

在縣北。

塚墓

编辑

李正寧墓

编辑

在縣南十里楸洞

古跡

编辑

乳石鄕

编辑

在縣北四十里。

龍谷所

编辑

在縣東三十里。

古石城

编辑

有二:一在縣東十二里,周一里;一在縣西十五里,周二里,今皆頹廢。

題詠

编辑

攢峯突兀疑刀削

编辑

鄭欽之詩:云云,落葉繽紛似翦裁。編戶歲增田野闢,聖朝元是用賢才。

縣小民無訟

编辑

成任詩:云云,田肥歲有秋。

抱川縣

编辑

東至加平縣界十八里,西至楊州界三十里,南至同州界三十六里,北至永平縣界二十六里。距京都九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馬忽郡。一云命旨。新羅堅城郡高麗初改抱州成宗十四年置團練使,穆宗八年罷之,顯宗九年屬楊州明宗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改爲縣監。

官員

编辑

縣監、訓導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馬忽命旨堅城抱州淸化

姓氏

编辑

本縣盧、兪、玄、柏、朴、房、田、金。

山川

编辑

城山

编辑

在縣北一里。

雲嶽山

编辑

在縣東三十里。

海龍山

编辑

在縣西二十里。山上有鑑池,禱雨有驗。俗傳軍馬躪踏山上,不雨則陰。

王方山

编辑

在海龍山之南。

水源山

编辑

在縣東十里。

縣燈山

编辑

在縣東二十里。

香積山

编辑

在縣南三十里。

無芚山

编辑

在縣南三十里。

界流山

编辑

在縣北二十五里。

佛頂山

编辑

在縣南十五里。

天寶山

编辑

在縣西二十一里。

深谷山

编辑

在縣西十五里。

注葉山

编辑

在縣南二十里。

滓甓洞

编辑

在縣西二十里。我太祖潛邸時,有田莊于此。

高橋川

编辑

在縣西五里。其源有二:一出縣南祝石峴,一出水源山。合流爲此川,入永平縣界。

土産

编辑

沙器、蜂蜜、山芥、辛甘菜、松蕈。

新增綠礬出縣南安養寺

烽燧

编辑

禿山烽燧

编辑

在縣北十五里。北應永平縣彌老谷,南應仍邑岾

仍邑岾烽燧

编辑

在縣南二十里。北應禿山,南應楊州大伊山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東一里。

驛院

编辑

安奇驛

编辑

在縣北四里。

新增成俔重修記:謹按先哲有言曰:「人臣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大哉言乎!爲人臣者,委質於國,各任其職,惟其所遇而盡其力焉耳。其或官小而曰不足爲,職微而曰不足慮,優游卒歲,苟延瓜期,所謀者身謀,而非爲國計,雖名登於仕版,而實國之罪人也。今在外之官,有牧民施政者曰守令,置郵巡檢者曰察訪。牧民者爲民父母,無所不統,故其勢重;郵之所掌者只馬,故其勢輕。雖與縣監同其品,而下與九品丞同其任,故人得慢而易之。爲人之所慢易,故「不足爲慮」,固其勢之必然也。

安奇抱川縣屬驛,在縣之內,距京都百許里。自京北來者,過必宿於此。然使大行皆入於縣,寓此者皆私旅、雜賓,掌之者惟務目前之急,故此驛屢廢不修耳。辛丑春,余與蔡耆之怾怛山,薄暮至驛,夕飯于川上,夜入其舘,則棟宇傾側而不能容人,廏櫪頹圮而不能容馬。訊之於吏,則曰:「噫!近邑故也。萃邑者貴,而萃驛者卑。惟欲逭貴者之責,其可顧卑者之弊乎?」自辛丑至辛酉,凡二十餘載矣;辛丑以前,不知凡幾十年矣。而未聞有改構而重新之者,於今始得尹侯。

尹侯漬,君子人也,儒世人也。不鄙其官,惟竭其力,旣新平丘,又新梁文,今又藉其餘力,又新此驛而營之。其功超出等夷,古無古而今無今矣。於是贊侯之德而美之曰:「惟郵有舘,枕河之湄。昔則雨墊,今則翬飛。允符剞劂,輪奐有輝。非徒觀美,客之忘歸。郵之有驛,所以傳命。苟或玄黃,不稱其政。侯能養之,咸遂其性。允矣斯藏,其多雲盛。」贊已,喟然歎曰:「余非諛侯,惟詠實德耳。今不敷揚而垂燿之,則恐侯之德泯滅而無傳。故懸誌於壁,用戒後來之繼此職者,以侯爲規。」

碧呑石院

编辑

在縣南三十二里。

功德院

编辑

在縣西五里。

佛宇

编辑

水源寺

编辑

水源山

安養寺、香積寺

编辑

俱在香積山

海龍寺

编辑

海龍山鑑池傍。

成佛寺

编辑

注葉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縣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城山

厲壇

编辑

在縣北。

塚墓

编辑

金礩墓

编辑

在縣南二十五里。

成石璘墓

编辑

在縣西。

古跡

编辑

雙谷驛

编辑

舊址在縣南三十里。

垂巖所

编辑

在縣北二十里。

城山古城

编辑

石築,周一千九百三十七尺。今廢。

烈女

编辑

本朝金氏

编辑

上洛伯金士衡之孫女,適司成洪義達洪亡無子,喪事無少欠缺。服闋,朝夕奠饌一如生時。事聞,旌閭復戶。

積城縣

编辑

東至麻田郡界十七里,南至楊州界三十一里,西至長湍府界八里,至坡州界八里,北至長湍府界二十里。距京都一百八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七重縣新羅景德王重城,爲來蘇郡領縣。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屬長湍縣文宗十七年隷開城府睿宗始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爲縣監。

官員

编辑

縣監、訓導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七重城重城乃別

姓氏

编辑

本縣劉、申、金、盧、崔、玄。

趙、徐、梁竝續

形勝

编辑

東倚紺嶽,西壓長湍

编辑

金泮《惠民堂記》:自京而東北踰雪馬峴數十里,有縣曰積城,東倚高山曰紺嶽,西壓大江曰長湍,府地最窮以狹,而民居凋弊。

山川

编辑

紺嶽山

编辑

在縣東二十里。

高麗林椿詩:造物小兒眞好弄,摶沙戲作千峯衆。玆山首尾跨數州,天外迴翔如舞鳳。嗟吾曾與山無素,拄杖高遊久未縱。探幽抉異從今始,好伴閑人躡飛鞚。彭鏗踏逕爭猿猱,挽攙始覺衣裘重。玉室金堂[18]士,潛通五嶽有幽洞。道人眼力覰天巧,架嵒早結飛樓涌。我來問年笑不答,藜床兀坐無迎送。屋底流泉淸可挹,初嘗冷洌齒先凍。靈芝長産白雲阿,古柏孤生蒼石縫。曉風吹雪落寒梢,眩轉雙眸如走汞。臨軒一望大千界,不啻胸中九雲夢。此間不可無我詩,況被煙霞助吟諷。人生萬事回頭錯,卜隱高棲誰可共?無家莫畏妻孥罵,行樂何須妓女從?若許歸來專一壑,他年此地開茅棟。

龍頭山

编辑

在縣西八里。四面石立,周回一里,高五十步,上可坐四十餘人。天旱禱雨,有應。

雪馬嶺

编辑

在縣南十五里。

所磨洞

编辑

在縣南五里許。

靑鶴洞

编辑

雪馬嶺下。

頭只津

编辑

在縣西七里。

梨浦津

编辑

在縣東八里。詳長湍府臨津渡

仇淵江

编辑

在縣東九里。

新增權遇詩:幾度曾相憶,如今喜得歸。淸江一曲繞,列岫四方圍。隔岸呼舟渡,尋村得路微。兒曹知我至,相引出柴扉。

○昔日曾遊地,山深草木荒。行尋溪水淨,坐歇樹陰涼。彌望無人跡,旁看盡鹿場。今來偏有喜,寨裏足耕桑。

○瀟灑江邊一草亭,眼前佳景妙難形。微風欲起波光動,細霧初飛雨氣冥。疊疊靑山臨石壁,雙雙白鳥落沙汀。家尊晩歲來怡養,幸我如今得問寧。

○前壓淸江後背山,一區形勝是天慳。縈紆細路田畦裏,隱映虛樓樹木間。芋栗滿園供異味,風煙隨處足奇觀。吾生最恨牽塵世,此地何當得自閑?

龍池

编辑

紺嶽山西頂。旱澇無增減,禱雨有應。

朽斤渡

编辑

在縣東十七里。

新增硨磲山

编辑

在縣東十五里。

土産

编辑

陶器、赤土、蜂蜜、訥魚、錦鱗魚、蟹、白花蛇。

宮室

编辑

客舘

编辑

徐居正記:積城,小縣也。古號曰來蘇高麗時屢爲開城楊州兩府屬邑,後復爲縣,治本在山城之南。土地褊僻,民物凋殘,不能供上役,爲守者率皆患之。季,籍罪臣林㮹家,爲邑而徙焉。太守韓雍始建廨宇,繼而得李使君明誠朴使君興君朴使君河信,營構告畢。然規模卑隘,因歲久,頹圮殆盡。後來者因循,未暇修復。

正統紀元之十年乙丑,甄城李侯來莅于此,未及期月,政修弊袪。乃集衆而謀之曰:「夫舘舍,所以奉賓客、嚴官府也,而今荒廢不理如此。吾爲守土,大懼無以稱職,而不忍坐視顚仆,養患以遺後。欲撤而一新,若何?」衆皆唯命。侯於是報監司,聞于國獲兪。出俸錢以資財用,又聽民之有雇役者,遂鳩工孱材,卽舊址而增損之。南北各建大廳三楹,宏敞廣豁,皆翼以前後。東傍有燠室,又闢而爲涼軒。南立脩廊,中爲廳事,庫廡摠若干楹。皆施之丹碧。昔之[19],今而[20]。化腐爲堅,易傾爲植,鮮其陋,而嵦其卑。觀者壯之,使華、賓客之過縣者,亦知之有異績。

今年秋,政滿將徵,鄕之父老欲借留而不得,則咸願爲文以寓去思之意,遂請僕爲記。居正之戚屬也。素服之有治才,今又訊之鄕者,之爲政於積六年矣,而民之愛慕如一日。又能脩擧廢墜於數載之後,則疑若擾及於民,而無一錢橫徵於下,役不逮於南畝。吁!不亦難矣哉?孟子曰:「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況勿勞乎?吾益知侯之有治才也。

嗚呼!作之之難,不如重修之爲難;有始之難,不如有卒之爲尤難。今此擧亦可謂兼其所難矣。夫頌前人之美者,將以爲後之式。使嗣者能勿孤之用心,則之廨宇不憂如前日,而之民亦受其賜矣。

俶喜。蓋簪纓之冑云。

新增安琛詩:似畫山無盡,如藍水有湄。未醫泉石癖,來往不相違。

○魂留華嶽外,家在竹溪湄。愁鬢蕭蕭白,歸田計已違。

惠民堂

编辑

縣西軒。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西。

驛院

编辑

湘水驛

编辑

在縣南二十七里。

金守溫詩:倦遊南北路途長,古驛無人菊自黃。欹枕小軒秋欲暮,檜巖山色鬱蒼蒼。

丹棗驛

编辑

在縣西四里。

佛宇

编辑

紺嶽寺

编辑

紺嶽山

高麗黃彬然未第時,讀書于此。東閣金莘尹,醉發狂言忤權貴,徒步出城歸紺嶽,自云老兵寄宿。彬然憫其老且困,許之。終日在牀下無一言,偶取火筯,畫灰成字勢。座皆指目「這老漢頗解文字也」,詰。

朝,莘尹蘊琦已登第,省往尋拜庭下。彬然伏地愧謝,莘尹笑曰:「措大安知范睢之已相也。」相與登北峯,坐松下石,共飮極歡,賦《松風》聯句。彬然曰:「斷送玄猿嘯,掀揚白鶴沖。」東閣云:「鶴寒難得睡,僧定獨如聾。」彬然扣頭願受業,留數月,讀《前漢書》畢,乃還。

雲溪寺、神巖寺

编辑

俱在紺嶽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縣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紺嶽祠

编辑

諺傳新羅薛仁貴爲山神。本朝以名山載中祀,春秋降香祝以祭。

高麗顯宗五年,兵至長湍,紺嶽祠若有旌旗、士馬,兵懼而不敢前。又忠烈王如元,助帝討乃顔,封神第二爲都萬戶,蓋冀陰功也。

厲壇

编辑

在縣北。

塚墓

编辑

李堅基墓

编辑

在縣南二十七里。

權弘墓

编辑

在縣西十五里。

古跡

编辑

吐呑古城

编辑

一名城山,在縣西三里。石築,周一千九百三十七尺。今廢。

阿未城

编辑

在縣東十八里。石築,周一千九百三十七尺。

水鐵城

编辑

在縣東十里。

赤巖鄕

编辑

在縣東十里。

名宦

编辑

新羅匹夫

编辑

武烈王時爲縣令。高句麗兵來圍,匹夫守且戰二十餘日。人欲引還,大奈麻北歃密遣人告城內食盡力窮,人復攻之。匹夫斬北歃首,投城外,奮拳一呼,病者皆起。與本宿謀支[21]等拒戰,矢集其身,血流至踵乃死。王哭甚慟,贈級飡。

本朝金世愚

编辑

吏民畏愛。

孝子

编辑

高麗鄭贇

编辑

有孝行,旌閭。

題詠

编辑

野斷水成湄

编辑

權踶詩:山高雲出岫,云云。

紺嶽浮天半

编辑

咸傅霖詩:云云,嵒城枕水湄。

衆山環小邑

编辑

權擥詩:云云,曲逕俯江湄。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西。

驛院

编辑

湘水驛

编辑

在縣南二十七里。

金守溫詩:倦遊南北路途長,古驛無人菊自黃。欹枕小軒秋欲暮,檜巖山色鬱蒼蒼。

丹棗驛

编辑

在縣西四里。

交河縣

编辑

東至坡州界十六里,至高陽郡界二十六里,南至同郡界二十二里,西至豐德郡界九里,北至長湍府界二十五里,距京都九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泉井口縣。一云屈火郡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郡。高麗顯宗九年屬楊州。本朝太祖三年,始置監務,以漢陽屬縣深嶽富平屬鄕石淺來屬。太宗十四年,石淺原平府深嶽高陽縣,後俱還屬,例改縣監。

官員

编辑

縣監、訓導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宣城泉井口屈火原井

姓氏

编辑

本縣盧、金、李、玉、朴。

尹,田竝來

深嶽李、朴、全。

石淺夜、廉、車、扈。

山川

编辑

黔丹山

编辑

在縣西五里。

深嶽山

编辑

在縣南二十一里深嶽縣

瓦洞山

编辑

在縣東南十五里。

烏島城山

编辑

在縣西七里。

漢麓山

编辑

在縣西七里。有古石城基,周一里許。

藥山

编辑

在縣西五里。

炭浦

编辑

在縣北二十里洛河下流。

金尺津

编辑

在縣東二十里。源出楊州道峯山,入于長串浦

一眉島

编辑

在縣北十里。水則沒。

深嶽江

编辑

深嶽山西。

洛河渡

编辑

在縣北二十六里臨津下流。

權擥詩:秋風孤客獨西征,宿雨初收流潦淸。匹馬單童關吏笑,他年應說棄繻生。

長串津

编辑

在縣南五里金尺津下流。

栗浦池

编辑

在縣東八里。

土産

编辑

秀魚、葦魚、鯽魚、蟹。

烽燧

编辑

黔丹山烽燧

编辑

西應豐德郡德積山,南應高陽郡高峯城山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東二里。

驛院

编辑

冷井院

编辑

在縣東十五里。

洛河院

编辑

洛河渡岸。

佛宇

编辑

黔丹寺

编辑

黔丹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縣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烏島城

厲壇

编辑

在縣北。

塚墓

编辑

尹璠墓

编辑

在縣南十五里。

黃喜墓、黃守身墓

编辑

俱在縣北十五里。

朴仲孫墓

编辑

炭浦烏古美里

尹士昕墓

编辑

在縣南十五里瓦洞

趙溫墓

编辑

在縣南七里南村

古跡

编辑

深嶽廢縣

编辑

在縣南十里古寶薪鄕高麗顯宗時改今名,爲縣屬漢陽。本朝太祖三年來屬。

石淺鄕

编辑

在縣東二十里。

烏島城山城

编辑

石築。周二千七十一尺。漢江臨津下流會于此。

人物

编辑

本朝盧閈

编辑

官至右議政。諡恭肅

盧思愼

编辑

之孫。登第,參翊戴佐理功臣,官至領議政,封宣城府院君。諡文匡。博學有文名。

新增盧公弼

编辑

思愼之子。登第,官至贊成,封交城君

題詠

编辑

滄海餘波接縣門

编辑

朴堧詩:云云,華峯蒼翠映紅雲。一村桑柘人無事,欲上靑縑獻我君。

華嶽三峯對縣門

编辑

李迹詩:云云,無心白白有停雲。三年客裏短長恨,不是思親卽憶君。

加平縣

编辑

東至江原道春川府界十三里,南至楊根郡界四十三里,西至抱川縣界七十九里,北至永平縣界五十四里。距京都一百三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斤平郡一云竝平新羅景德王改今名加,一作「嘉」高麗顯宗九年屬春州。本朝太祖五年置監務。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自江原道移隷本道。

屬縣

编辑

朝宗縣

编辑

在縣西四十五里。本高句麗深川縣,一云伏斯買新羅浚川,爲加平郡領縣。高麗改今名,顯宗朝,與嘉平俱屬春州。本朝太祖加平監務,以縣復屬之。

官員

编辑

縣監、訓導

编辑

各一人。

新增正德丁卯,以縣地安今上御胎,陞爲郡。

郡守

编辑

一人。

郡名

编辑

斤平嘉平竝平

姓氏

编辑

本縣張、卓、簡。

朝宗玄、胡、李、刑一云邢

朴、金、韓竝來

山川

编辑

花嶽山

编辑

在縣北三十里。

雲嶽山

编辑

在縣西六十里。

淸平山

编辑

在縣東。春川界。

加注之山

编辑

在縣西五十九里。

所衣山

编辑

在縣西五十九里。

非郞山

编辑

在縣西四十三里。

銀頭頂山

编辑

在縣西三十五里。

靑松山

编辑

在縣西二十五里。

於里內山

编辑

在縣南六十二里。

按板灘

编辑

在縣東七里。源出昭陽江

汶伊淵

编辑

在縣東五里。

立石川

编辑

在縣南四十三里。源出春川府界,南流入于楊根郡龍津渡

土産

编辑

松蕈、海松子、黃玉産縣南赤村里、山芥,蜂蜜、石蕈、辛甘菜。

新增綠礬出郡西豆毛谷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縣西一里。

驛院

编辑

甘泉驛

编辑

在縣南十五里。

連洞驛

编辑

在縣西四十五里。

狄栗院

编辑

在縣西二十二里。

林草院

编辑

在縣西三十四里。

佛宇

编辑

龍泉寺、靈通寺、懸燈寺、靈聚菴、永濟菴、惠壽菴

编辑

俱在花嶽山

彌羅菴、地藏菴

编辑

俱在雲嶽山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縣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一在縣東三里,一在朝宗縣

厲壇

编辑

在縣北。

花嶽山祠

编辑

春秋本邑致祭。

古跡

编辑

皆呑所、紙壤所

编辑

俱在朝宗縣

名宦

编辑

本朝成順祖

编辑

題詠

编辑

崢嶸華嶽鎭其北

编辑

李孟畇詩:夙駕抱川逾屈坡,卸鞍朝宗成小歇。行穿亂山澗谷深,一路縈紆多曲折。縱然叱馭跋涉難,試到此縣心已豁。云云,巖壑猶堆太古雪。支爲衆峯擁一縣,千態萬狀摠奇絶。長川演漾日澄碧,疑是中有蛟龍窟。四時朝暮勝致饒,筆難摸寫口難說。我行信宿澹忘歸,相對不唯芻豢悅。居民淳朴亦可知,庭少牒訴靜無聒。直欲卜築脫名繮,卒歲逍遙弄風月。上有堯、舜野無賢,豈同沮溺便永訣?明朝還旆入紅塵,魂夢定勞尋舊轍。

附录

编辑
  1. 本书京畿地图「寂」作「積」。
  2. 《補閑集·外王父題高城客樓云》「葉枯」原作「枯葉」。
  3. 《拭疣集ㆍ檜庵寺重創記》「南面」原作「面南」。
  4. 《四佳集ㆍ道峯山靈國寺》「高僧」原作「香山」。
  5. 原文附注:「元本。先生撰進此文,未閱月考終。今石刻文頗經人更改,與此文不同,故兩存之。」
  6. 《陽村集ㆍ有明……健元陵神道碑銘》「德」原作「政」。
  7. 《陽村集ㆍ有明……健元陵神道碑銘》「爲子」原作「爲世子」。
  8. 「次」不见于《陽村集ㆍ有明……健元陵神道碑銘》。
  9. 《璿源錄》记载为「衆」,但《太祖實錄》记载为「宗」。
  10. 《皇華集ㆍ聞有石壁······悵然作》「岸」原作「涯」。
  11. 《東文選ㆍ惠陰寺新創記》「而流」原作「流而」。
  12. 《四佳集ㆍ花石亭》「洪」原作「江」。
  13. 《四佳集ㆍ花石亭》「問」原作「對」。
  14. 「執衡之子」系新增,但此处未标注。
  15. 「承禮子」系新增,但此处未标注。
  16. 此节仅见于《東國輿地勝覽》,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中被删去。
  17. 《東文選ㆍ宿峯城縣》「溪」原作「階」。
  18. 《西河集ㆍ遊紺嶽正覺僧舍》「如」原作「餘」。
  19. 《四佳集ㆍ積城縣客舍重新記》「缺」原作「隘」
  20. 《四佳集ㆍ積城縣客舍重新記》「完」原作「寬」
  21. 《三國史記ㆍ匹夫列傳》「濟」原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