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實錄/哲宗實錄/卽位年

總序 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實錄
卽位年
元年

六月

编辑

6月9日

编辑

○乙亥,九日上,卽位仁政門。嗣位時具冕服,禮房承旨與來侍,詣大王大妃殿閤門外請出大寶奉安殯殿。受大寶於殯殿,出御仁政門,百官行禮。仍頒敎,還廬次。

○大王大妃殿,召見時原任大臣于熙政堂。領府事趙寅永,判府事鄭元客,院相權敦仁,左議政金道喜,判府事朴晦壽,都承旨洪鍾應,記事官洪鍾雲、徐翼輔、南秉吉大王大妃殿曰:「今日主上,誕受大命,卽宗社無疆之福。且主上之厥初也。君德成就,惟在講學,人君不學則何以爲政事乎?君臣上下,一心交勉,期於輔導德性,深有望於諸大臣矣。予屢經喪戚,精力澌綴,今又當不忍見之境,何以强作,而宗社至重,主上新嗣,又此召卿等布諭。此後輔導之責,惟在諸大臣矣。」寅永等齊聲曰:「臣等固當殫竭誠力,以爲一分裨補之地,而亦惟在太母殿下,自內提撕之如何耳。」大王大妃殿曰:「今日,主上御極之一初也。予以愛民勤學節儉禮群臣敬大臣諸條,先爲敎諭,而召諸大臣傍聽者,主上他日一動一事,若有違於此訓,則大臣,須以予言,責難可也。」元容曰:「慈聖,今又有重安社稷之功,而又此勉戒君德,飭諭臣等者,爲國一心,惻怛懇摯。主上豈不敬受而力行乎?」敦仁曰:「伏覩諺敎,伏想聖衷,亦必淬勵警惕,而治法政謨,不啻若湯盤之『日新,』臣不勝慶祝萬萬矣。」寅永曰:「臣謂只以此一編諺戒,銘心常目,慥慥力行,則此可以仰答慈意矣。」上曰:「謹當依此奉行矣。」元容曰:「殿下此答,宗社生民之福也。」道喜曰:「卽伏覩慈聖殿下內下諺敎,所以訓戒我殿下者,字字懇惻,言言切當,臣奉讀未半,而自不覺感淚之橫流也。至若諺敎中『愛民節儉,』與『討論經史,孜孜聽從,』首尾三四件,無非我殿下所宜服膺而力行者也,亟取此諺敎而紬繹之,體行之,則他日之聖神功化,其基於此矣。」元容曰:「古人論早諭太子,之道曰:『左右前後,罔非正人,日聞正言,日行正事,』此則指朝臣而言也。今必新置左右服事之類,亦爲愼擇好矣。」大王大妃殿曰:「果然矣。夫人,無論上下貴賤,各自有賦性,雖微賤之人,亦不無愚忠正直者矣。士大夫則輒稱賢士大夫,而其中亦或有以非道導其君,而竟使歸過於君上,豈不可歎哉?此所以人無貴賤,惟在擇用而已。」元容曰:「臣陪從二日,而雖欲知前日之魯讀何書,然路次不敢仰問,今可以言矣?」敦仁曰:「自今諸大臣仰奏之後,必爲賜答焉。」上曰:「曾讀《通鑑》二卷,《小學》一二卷,而近年則無所讀矣。」寅永曰:「讀書講理,固爲作聖之基。若於此已學之數編中,常加溫繹,力行而不倦,則自古聖賢千言萬語,豈有外於《小學》一書乎?上曰:」然而兒少時泛忽讀過,今則黯黯不能記憶也。「大王大妃殿曰:」若始讀則當自何書爲可乎?「元容曰:」始讀則自《史略》,而稍鮮文理後,繼讀經書好矣。「又曰:」今下諺敎,使承旨翻繹一通進覽,又頒布於朝紙好矣。「大王大妃殿曰:」依此爲之。「

○大王大妃殿,以諺書,下敎于上曰:

「當此罔極之中,今幸五百年宗社,付托有人。主上,卽英宗血孫也,往事多難,雖久居鄕外,古昔帝王,有生長民間,故民生疾苦,無不知之政令之際,每以愛民爲主,遂爲明主,今主上,亦應習知民間之事。愛民之道,莫如節儉,雖一粒飯一尺布,皆出於民,若不節儉,則其害必歸於民,民不聊生,則國不爲國,必須一念慥慥,不忘愛民二字。雖不知旣往工夫之如何,而人不讀書,則昧於故事,昧於故事,則不能治國,雖於悲遑之中,亦宜常接儒臣,討論經史,聖賢心法,帝王治謨,漸次學習,然後可以處事得當,上以念宗社之重,下以顧生民之困,克敬克愼,克儉克勤,以副萬姓蘄顯之意。人君雖曰極尊,元無輕視朝臣之法,大臣所當禮待,雖於奏事之間,必無不是之言,孜孜聽從而銘肺焉。」

○禮曹啓:「嗣位後內三殿位號加上事,詢問大臣,在外儒賢館閣堂上,領府事趙寅永以爲:『謹按我朝大王大妃之尊稱,寔昉於古昔太皇太后之號,而外此無加隆可據之文,何敢妄議於莫重之典禮乎?無已則有一事之或可傍照者,古史未嘗無單稱太后處,或稱某太后處,以爲別焉。然則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徽稱,不必有增於前,只就中宮殿加上曰大妃殿,未爲無據云。』判府事權敦仁以爲:『成廟朝三殿位號,雖若可以旁照,而亦興今日事面,大有不同,亦無以擬議。』云。」大王大妃殿,命依領府事議施行。

6月10日

编辑

○丙子,以徐箕淳爲禮曹判書。

6月11日

编辑

○丁丑,成服。

6月13日

编辑

○己卯,以趙秉駿爲弘文館副提學。

6月14日

编辑

○庚辰,詣殯殿成服。

○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左議政金道喜曰:「殿下光登寶位,私親封爵,一依德興大院君例擧行,而其外君銜應封之人,亦令擧行似好矣。」大王大妃殿曰:「傳敎當下之矣。」大王大妃殿曰:「俄者承旨:『以傳香時御押奉出』之意入稟,故以封君時御諱爲之矣。」寅永曰:「下敎後,諸臣會賓廳,議定御諱,而今日,卽大殿成服日也,又以諡號廟號殿號陵號議定相値,明日會議,未爲不可矣。」又曰:「御諱當隨行列字議定,而翼廟朝御諱日字下大字矣。兩字間,從何邊議定乎?」大王大妃殿曰:「從日字頭議定,御字亦一體議定好矣。」

○賓廳,以大行大王諡號,廟號殿號陵號議定書入啓。王謚經文。「道德博聞曰文。緯武保大定功曰武明仁昭臨四方曰明施仁服義曰仁哲孝繼志成事曰孝廟號憲宗博聞多能曰憲章宗法度大明曰章和宗柔鄕遠能道曰和首望敬依,殿號孝定、孝景、孝僖,首望敬依,陵號肅陵、熙陵、睿陵,首望敬依。

○命別歲抄書入。

○命京外殿最,公除後磨勘。

6月16日

编辑

○壬午,禮曹啓言:「東朝位號加上之節,大臣館堂上,已爲獻議,儒賢收議,今纔來到,而祭酒洪直弼以爲:『伏念國朝往例,三大妃殿同時竝臨,惟成宗朝爲然,而各加徽號二字於大妃殿位號之上,而無別之殊稱,至宣祖朝稱仁聖大妃,以恭懿殿,肅宗朝稱莊烈大妃,以慈懿殿,是亦擧徽號而云爾,見于公私文字者也。西漢有皇太太后之稱,而恐涉無稽,靡足以爲稽也。』副司直成近默、宋來熙,皆以爲『進號之節,旣重且大,則淺見蔑識,不敢仰對。』云矣。」

6月17日

编辑

○癸未,召見左議政金道喜,吏曹判書李若愚,戶曹判書金學性,請對也。道喜曰:「日前大殿私親封爵事,以『國有大院君故事,令廟堂,詳考已例擧行。』之意,旣承下敎矣。今將擧行,而曾無君號,大院君上二字,不敢自下擬定,不得不更奉下敎,然後卽當擧行矣。』大王大妃殿曰:」予,婦人也,豈知以何字爲好也?大臣定入也。「道喜曰:」常溪君、豐溪君,俱有溪字,則便同行列。今此大院君爵號,亦於溪字上加一字定入乎?「大王大妃殿曰:」果好矣。「道喜曰:」大院君三位夫人爵號,當以姓貫擬定,姓貫亦承下敎然後,可以擧行矣。「大王大妃殿曰:」從當書下矣。「道喜曰:」墓道封築及守護設置等節,令禮曹擧行何如?「大王大妃殿曰:」依爲之。「道喜曰:」大殿外宅,例以議政追贈三位,本宅贈職應施之人,亦承下敎然後,可以擧行矣。「大王大妃殿曰:」予亦未能詳知,而廉氏本家,無可施處,崔氏本家則似聞有之,而亦當更探矣。「道喜曰:」廉氏本宅,尤有別焉。誕育聖躬,當先爲贈職矣。「大王大妃殿曰:」崔氏本家,與廉氏本家,亦詳細知之,然後更當下敎矣。「若愚曰:」大院君追尊一節,大臣俄已仰達,而封爵事,其在事體,難以先擧於大院君追尊之前,勢將日字遷就矣。「大王大妃殿曰:」日字之稍遲,顧何妨乎?「道喜曰:」大院君夫人,當以府大夫人追尊矣。「大王大妃殿曰:」事勢然矣。「學性曰:」建祠之節更爲下敎後當擧行矣。「大王大妃殿曰:」以恩信君家爲定。「道喜曰:」俄者所仰達墓道封築守護設置祠宇修改等節,今若不出簾敎,則難以擧行。大院君府大夫人追尊後待其擧行,以簾前定奪頒布似好矣。「

○賓廳啓:「大院君追上爵號全溪。」

○大王大妃殿,命常溪君內外復爵。

○禮曹啓言:「殿下嗣位後,宗廟祝式,當爲釐正,純宗室,似當稱以皇考殿下,稱以孝子。而謹稽謄錄,則英廟於景廟,稱皇兄稱孝嗣,今於翼宗室祝式,似當援以爲例,而莫重禮節,不敢以臆見硬議,魂殿與徽定殿祝式,亦當磨鍊,而禮經謄錄,俱無顯出可據之文,請問議于時原任大臣館閣堂上在外儒賢處之。」允之。

6月18日

编辑

○甲申,以李景在爲司憲府大司憲,任百秀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19日

编辑

○乙酉,島配醫官卞鍾浩等。

6月23日

编辑

○己丑,常溪君湛嘉德爵贈,豐溪君瑭昭義,追贈永平君昱,益平君曦昭義封爵。口傳也追上崔氏完陽府大夫人,廉氏鈴原府大夫人辛酉改號龍城府。 ○命總衛營錢穀甲兵句管,依各營例爲之。

6月24日

编辑

○庚寅,以尹義儉爲陪往大將。

6月27日

编辑

○癸巳,命全溪大院君、完陽府大夫人、龍城府大夫人守墓軍,令兵曹定送。

6月28日

编辑

○甲午,大院君府大夫人祭需,命依例磨鍊。

○命總衛營號,依前稱摠戎廳,軍校員役,令各營各司區處。

○徐相五仍付摠戎使。

秋七月

编辑

7月1日

编辑

○丙申,詣殯殿,行朔奠。

7月3日

编辑

○戊戌,召見時原任大臣。領事趙寅永,判府事鄭元容,權敦仁,左議政金道喜,判府事朴晦壽。大王大妃殿曰:「聞御諱字,與彼中諱字,字樣雖異,以章相似,自外有不一之論云。此字字邊與字義,俱是不當於彼諱,而遠外之事,或有未可知者,此不可不存商,又不可不審愼。御諱改定似好,以副望改定,御押,亦自當改定,御字亦改定可也。」

○命御押,自內書下。

7月5日

编辑

○庚子,領府事趙寅永上疏略曰:

「向日御名會議,臣居班右,尤宜敬謹,而乃因字音之或近彼諱,至有望單之還入改定,大聖人深思遠慮,臣實欽仰贊歎。果以及今忌定仰奏,而其惶懍靡措,容有極哉?目下病形最妨步履,山陵看審,專藉脚力,左右思量,只有控實乞解之一條路也。特遞臣摠護之任。」

批曰:「御名改定,慈聖所以慮慮外之事,欲其萬全無慮之意,而筵中所敎,又復丁寧開釋,則於卿有何舒錯乎?今此爲引,誠萬萬過中矣。以卿老成,何不諒此。且摠護之任,是終事之地也。在卿情禮,何可辭爲?卿其安心勿辭。」

7月6日

编辑

○辛丑,召見山陵看審都監堂上以下。大王大妃殿曰:「看審諸處中,何處爲最吉乎?」都監堂上趙鶴年曰:「取其坐向吉利處,合十三處,一一看審後,其中五處,以相地官山論,修別單入啓矣。」大王大妃殿曰:「五處中何處爲最吉乎。」鶴年曰:「五處中景陵陵上奉審,則十全大吉之地矣,而崇陵右岡,亦是大吉之地,似爲次於景陵矣。」大王大妃殿曰:「諸相地官奏之可也。」相地官梁鍾華、朴大熙等奏曰:「景陵龍勢穴證豐厚,爲十全大吉之地,而崇陵龍穴法度,亦是大吉之地,比諸景陵,猶爲之次,故定以副望矣。」大王大妃殿曰:「景陵第一十全大吉之地,故爲首望乎?三看審後當完定,而再看審何日爲之乎?」鶴年曰:「再看審日字,摠護使當有草記矣。」

○左議政金道喜疏略曰:

「御名單子會議,臣忝居時任,其責尤別。手書者臣也,封進者亦臣也,苟求不審,臣實爲首。」

批曰:「此豈卿可引之義,而如是爲引乎?萬萬過當,萬萬不可。卿其諒之,卿其安心焉。」

○判府事鄭元容、朴晦壽聯疏略曰:

「御名改定,臣等俱是會議參聞之人,則惶恧靡措之忱,豈有異同?玆敢聯陳自劾。」

批曰:「此果不可已之義諦乎?一日二日,次第引咎,有若僨誤者,究其意而不能得也。卿等亦必仰揣慈意之攸在矣。』卿等其諒之諒之。」

7月10日

编辑

○乙巳,召見山陵看審諸臣。

7月12日

编辑

○丁未,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公除翌日承候也。

○召對,講《小學》第一卷。

○以金蘭淳爲水原府留守,尹義儉爲右邊捕大將。

○執義金基纉,疏陳十條曰:

「敦聖孝、保聖躬、奮聖志、勉聖學、招賢俊、開言路、崇儉德、立紀綱。」

批擇守令嚴科規批曰:「十條陳勉,眷眷憂愛,深庸嘉乃。當體念矣。」

○以金左根爲漢城府判尹,李觀熙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奉迎大臣判府事鄭元容以下,施賞有差,承旨洪鍾應加資,注書韓敬源,檢閱尹定善陞六。

○禮曹,以魂殿徽定殿祝式,儒臣大臣議啓,領府事趙寅永以爲:「純宗室之稱皇考,殿下稽孝子,謹稽明嘉靖時禮論有曰:『兄武宗,考孝宗,』可以援用。翼宗室之皇兄殿下稱孝嗣,卽我英廟於景宗室祝式,爲我爲已行之禮也,竝不必更論。若魂殿徽定殿祝式考諸先儒之論,多以繼統爲重,不拘序次。然而歷代未有能行之者。惟唐宣宗,於敬、文、武室,本以叔繼侄,而只稱嗣皇帝,臣某昭告于,則其直書廟號,可推也。旣稱嗣旣稱臣旣稱某,而不書敢字,無是理也,或史有闕文然歟。第我朝祝式,高曾以上,只書廟號,而不書屬稱,或可爲旁照之例歟。」判府事鄭元容以爲:「帝王以繼統爲重。雖以弟後兄,以叔後侄,其生時旣盡臣其諸父昆弟矣。諸父昆弟之入繼者,又爲之子爲父之服矣。故魯文公事之《春秋》三傳所論及宋眞宗時《尙書省集議》,皆以不當拘世次爲說。此禮家所謂不以親親,害尊尊之義也。然稽攷歷代行典,皆以天屬爲序。且以我朝禮言之,英廟之於景廟,稱皇兄稱孝嗣,今以從先之義,於翼宗室,援用此禮,則於純廟,當以禰位事之矣。大行朝叔侄之序,唐宣宗時禮院祝式,於敬文武,但稱嗣皇帝臣某昭,告以但稱二字觀之,其不加屬稱,可知矣,似當爲今日可據之例,而禮節甚重,不敢質對云。」判府事權敦仁以爲:「今此禮曹所請祝式之議,非但國朝創有之事,亦歷代之所絶罕也。歷代則有唐宣宗故事,國朝有英廟朝已例,而若其折衷古今,備成一代典禮,則非臣蒙蔀之見所敢妄論云。」左議政金道喜以爲:「純宗室稱皇考殿下,稱孝子,翼宗室稱皇兄殿下,稱孝嗣,旣有禮曹援據之啓,無容更議,而若魂殿徽定殿祝式,無他旁照之例,惟有唐宣宗時祝式於敬、文、武,但稱嗣皇帝臣某,此或爲可據之禮耶?且太廟祝式,高曾以上,只書廟號,不書屬稱,則今亦只書廟號,不書屬稱,似或合宜,而係是莫重典禮,無以的定云。」判府事朴晦壽以爲:「禮家所論之說,以承統爲重,歷代已行之典,以世次爲定,今當從已行之典,則純廟當爲禰位,翼宗當稱皇兄。大行朝祝式,旣有唐宣宗時可據之例,臣亦無他見云。」奎章閣提學金學性,知春秋尹定鉉,奎章閣直提學趙秉駿,同春秋洪羲錫、李源益、李經在,幷以爲不敢臆對云,祭酒洪直弼以爲:「以叔父繼侄,歷選載籍,推周孝王之於懿王,唐宣宗之於武宗,我殿下之於大行大王已矣。先儒有云:『孝王,叔父也,臣也,懿王,兄子也,君也。親親,不害於尊尊,君臣之分,固在也。宗廟之禮,嗣君拜先君,非叔拜侄也。』先正文元公臣金長生又云:『帝王家以承統爲重,雖叔繼侄,兄繼弟,皆有父子之道,』斯爲萬世不易之正義也。雖云有父子之道,而至若屬稱,則當用兄弟叔侄之序,殿下之於孝定殿,恐當稱皇侄於徽定殿,恐當稱皇侄妃。叔侄之名,雖不見于古禮,已有程、朱兩夫子定論。逮皇朝憲宗皇帝,追復景泰帝謚冊,稱叔稱侄,是爲所遵述者,而又按《綱目》,唐宣宗紀禮院奏祝文於穆、敬、文、武四帝但稱嗣皇帝臣某,是亦可備今日援證也云。」副司直宋來熙以爲:「帝王入繼之義,至重至嚴,雖弟繼兄叔繼侄,只以承統爲序,有父子之義,無父子之名。凡於倫屬之稱,亦不可紊,故英廟之於景廟,稱皇兄稱孝嗣,則翼宗室祝式,似當援以爲據。至於魂殿與徽定殿祝式,果無的見於禮書,而第按唐宣宗時,於穆、敬、文、武四室褅祭祝文,但稱嗣皇帝臣某,宣宗之於穆宗,弟也,於敬、文、武,叔也,而通稱嗣皇,則今亦通稱嗣王,或爲可據,而我朝則特加孝字於嗣字之上,未敢詳其當初議定之意也。昔文元公臣金長生,嘗論此禮,以爲:『當依《通典》,自稱曰,嗣皇某於先君,亦當別稱號,而今未有先儒定論,不敢創說云,』與今日所値,實無異同,而先正之不敢創說者,尤何敢率爾論列耶?」大王大妃殿,命皇姪皇姪妃稱號,依儒臣議,嗣王臣稱號,依大臣議施行。

7月13日

编辑

○戊申,召對。

7月14日

编辑

○己酉,召對。

○別講。

○前正言姜漢赫,疏略曰:

「擧國同憤者,卽趙秉鉉是也。噫!彼秉鉉,竊弄咸福,貪饕貨財,脅制朝廷,眼無君父之許多罪惡,臺評俱在,斷案已成,寔繁之徒,以類相聚,其爲護法於秉鉉者,尹致英也。始豔秉鉉之勢位,甘受股掌之翫,終蹈秉鉉之作爲,莫負心膂之托,兩歲五資,驟躐無漸,一門三貴,勢焰可怕。其奸回情狀,竟莫逃於先大王日月之明,則或嚴加竄逐,或微示踈斥,而秉鉉則偃處於郊坰,窺探動靜,致英則蜚揚於館閣,淩轢朝廷,伏莾之戎,出柙之虎,誠非細憂。伏願仰稟東朝,亟將趙秉鉉、尹致英,施以絶島安置之典。」

批曰:「一是先王已罪之人也,一是先王近密之臣也,一紙臚列,有欠忠厚之風。」

○掌令李廷斗疏略曰:

「伏見前正言姜漢赫疏論趙秉鉉尹致英二人,其千罪萬惡,斷案自在,公議莫遏,而猶恨有未盡悉者,蓋以三四武弁之不幷擧也。噫!彼李應植、李能權,素稱蠢鹵之徒,專習諛侫之態,戎鈴總符,次第輪據,膴仕美職,一時都占,嗜利之徒,打成一套乃有奸黠之申觀浩,驕濫之金鍵輩,爭相慕效,益加縱恣,雄閫歷遍於數歲,而害專虽虽之氓,戎符兜攬於妙年,而蔭及哇哇之童。臣尤有所駭墳者,頃當沁邸奉迎之際,應植私自傳撥,飛報之騎,先於陪衛之行,其心所在,有不可測,群情疑怪,輿論沸騰。臣謂李應植、李能權、金鍵、申觀浩,竝施絶島定配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苟有公憤,何不言之於前,而乃於罔極之中,有此起鬧乎?下端事,眞如是也,極爲駭惡矣。」

7月15日

编辑

○庚戌,詣殯殿,行望奠別莾禮。

○召對。

○以洪在龍爲訓鍊大將,柳相弼爲禁衛大將,李景純爲御營大將。

○大司憲李景在,疏略曰:

「卽伏見前正言姜漢赫,掌令李廷斗疏本,則擧國之同憤,王法之當誅。噫嘻!趙秉鉉千罪萬惡,年前臺評,卽渠斷案,尹致英則奸狡根性,慧黠成習。惟我大行大王,顯示疏遠之意,而猶不自悛,公肆噴薄,擧世之戟手,識者之寒心久矣。至於掌憲所論,卽麤鹵無恥之武夫耳,誠不足滋筆擬議,而惟彼李應植、申觀浩輩,俱以韎韋,敢執朝權,觀浩則曲徑納醫,已犯罔赦之案,和室製藥,焉逭無將之律。苟究其源,事由於李能權金鍵之最先作俑,瓦相推詡。應植則廼者奉迎之日,和建撥騎,失送撥騎,失於陪衛,意有難測豈特駭惡而已哉?亟允兩臣所請焉。昨年徐相敎之論金興根也句,語中有云之『伺察宮闈,顯有締結之跡,』『宮闈』二字,旣犯莫嚴之地,締結云者,自干誣逼之科,主張者致英也,指使者致英也。臣謂尹致英、徐相敎,竝令王府,拿鞫嚴覈,亟正典刑。」

批曰:「諸人事,何必如是張大?下款所論,於渠何責,歸之沒覺可也。」

○以李敦榮爲司憲府大司憲。

7月16日

编辑

○辛亥,詣殯殿,行結裹後別奠。

○召對。

○大司諫任百秀,陳疏請趙秉鉉等,亟允臺請,尹致英等,拿鞫嚴覈。

○執義申佐模疏請趙秉鉉等亟施島置之典,徐相敎等拿鞫嚴覈。

○司諫睦仁培,疏請趙秉鉉等亟允臺請,尹致英等拿鞫嚴覈。

○判府事權敦仁,陳箚自引曰:

「春間大行大王玉候沈綿,全羅監司南秉哲,每對臣輒與之憂遑煎灼,仍伏聞聖意,思見方外,一精於醫者。臣家適有鄕弁之以軍門來留者,頗有術藝,臣果言之,而旣非名係內局,則亦無路擅進矣。其後幾時,大行大王,下燭其時帶禁營哨官,命禁將申觀浩率入,使之診候,本事則如是而已。臣不自首,則臺疏所論罔赦之案,臣乃倖免,而反使不當之觀浩,替受之,豈不倒置矣乎?亟議臣誅殛之典,使王法得當焉。」

批曰:「本事衆裏,今聞卿言,始知其所以然矣。於卿初無所干,而今此自引,萬萬過當。」

○敎曰:「才下大臣之批,而難免不審之奏,前大司憲施以罷職之典。」

○大司憲李敦榮,疏請趙秉鉉等,亟允臺請,尹致英等,設鞫得情。

7月17日

编辑

○壬子,召見告訃請謚兼承襲奏請三使臣,正使朴晦壽,副徒李根友,書狀官沈敦永辭陛也。

○召對。

7月18日

编辑

○癸丑,詣殯殿,進表裏,仍行朝奠朝上食晝茶禮。

7月19日

编辑

○甲寅,次對于熙政堂。左議政金道喜曰:「惟我殿下,以懿親之近,受慈聖之命,誕膺我丕丕基,慈聖殿下,光御簾帷,以身爲敎。天之命哲命歷年,罔不在初,可不愼哉?臣寸丹攸激,按住不得,謹就今日切要最急者而條陳之。一曰盡誠孝,二曰立大本,三日勉聖學,四曰恤民隱,五曰抑僥倖。」上曰:「陳勉諸言甚好,敢不服膺。」

○飭三都監吏隷作奸之弊。

○飭兩西支勑濫費之弊。

○命飭兩銓擇守令初仕。

○命摠戎廳北道參軍出六,依本廳例爲之。

○召對。

○兩司聯箚大司憲李敦榮,大司諫任百秀,執義申佐模,司諫睦仁培,掌令李廷斗,持平趙光濬,獻納朴浚愚,正言安喜壽請亟允群請。

○玉堂聯箚校理徐堂輔,副校理尹行謨、尹堉,修撰李維謙,副修撰宋廷和請亟降處分。

○兩司合啓,請尹致英等鞫覈,趙秉鉉島置,李能權等島配。

7月20日

编辑

○乙卯,召對。

○別講。

○以洪鍾應爲刑曹判書,李嘉愚爲漢城府判尹。

○兩司合啓。

7月21日

编辑

○丙辰,召對。

○時原任大臣聯箚,請趙秉鉉等事,亟允臺。

○兩司合啓。

○三司合辭大司憲李敦榮,大司諫任百秀,執義申佐模,司諫睦仁培,掌令申泰運、李廷斗,持平趙光濬,獻納朴浚愚,正言安喜壽,校理徐堂輔,副校理尹行謨、尹堉,修撰李維謙,副修撰宋廷和請尹致英鞫覈,趙秉鉉島置,李能權等島配。

7月22日

编辑

○丁巳,三司合辭,請尹致英等鞫覈,趙秉鉉等依律。

7月23日

编辑

○戊午,大王六妃殿,命尹致英等減死島配,趙秉鉉島置,李能權等島配。

○三司詣閤請對。

○院議啓,請亟許反汗,快允三司之請。

○義禁府啓言:「前北兵使具信喜,試記虛冒賂物多數,」命定配于襄陽府。

7月24日

编辑

○己未,以成原默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在田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25日

编辑

○庚申,都政下批,以金左根爲議政府右參贊,李啓朝爲司憲府大司憲,金穰根爲司諫院大司諫,金炳冀爲成均館大司成,鄭岐源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金吾聯疏判義禁李若愚,知義禁李鼎臣,同義禁李源益請尹致英等事,亟寢酌處之命。

○命金吾配所磨鍊,卽速擧行。

○金吾,以尹致英等,定配所押送,啓。

7月27日

编辑

○壬戌,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

○以李魯秉爲司憲府大司憲,洪祐順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28日

编辑

○癸亥,以李啓朝爲司憲府大司憲,成遂默爲漢城府判尹。

○時原任大臣,聯箚請趙秉鉉等事,亟允臺請,賜批。

7月29日

编辑

○甲子,大王大妃殿,命趙秉鉉,施以圍籬之典,尹致英等,竝施安置之典。

○金吾以趙秉鉉圍籬,尹致英安置,啓。

7月30日

编辑

○乙丑,領府事趙寅永疏略曰:

「禮節之間,有不宜以草記稟定者,敢用短箚,仰塵睿覽。謹稽各陵合封之已例,則若厚、獻、英、明四寢,王妃葬禮在先,大王葬禮在後,而陵號皆仍用本陵之號,似合援用於今日,而惟宣祖大王穆陵時,合封於懿仁王后,而《譜略》,王后陵註曰:『初號裕陵,』裕陵之改爲穆陵,事係久遠,難以考定。且合封之陵,前後爲十八所,而表石則皆以一坐入設,惟英宗元陵貞純王后合封也,用親舊兩表石矣。此皆有關於禮文制度,不敢自下擅便。伏願收議於大臣及禮堂處,以爲敬遵。」

批曰:「收議事允從矣。」

○以閔致成爲司憲府大司憲,柳致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八月

编辑

8月1日

编辑

○丙寅,詣殯殿,行朔奠。

8月2日

编辑

○丁卯,以洪在喆爲司憲府大司憲,黃𥞵爲司諫院大司諫。

○全羅監司南秉哲疏略曰:

「伏以權敦仁疏本,論申觀浩曲逕納醫一節,至有自引之章,蓋此事,源由大略,如大僚箚語。臣以所聞於大僚者,仰達於大行大王,此在去二月念晦之間,而臣以見任,旋卽辭階於三月初六日,厥後處分之如何,臣實未及知也。本事不過如是,而大僚旣以此爲引,則臣亦有伊時酬酢矣,滿心惶懍,無地自容,議臣可勘之罪焉。」

批曰:「本事已悉於相箚,而醫人之因進,實非由我,則大臣引咎,已是意外,而卿之自列,亦甚不當。夫何足云云?」

8月3日

编辑

○戊辰,召對。

○以李憲球爲吏曹判書。

○別講。

8月4日

编辑

○己巳,召對。

○別講。

○命發引時奉辭,以闕門外,返虞時祗迎,以城門外,磨鍊。

○以徐左輔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玄緖爲司諫院大司諫,趙鶴年爲議政府右參贊。

8月5日

编辑

○庚午,召見山陵都監堂上及下直守令。

○召對。

○兩司聯疏執義韓升烈,司諫趙完植,掌令李亮和,持平蔡元默,正言李文馨、李秉德請諸罪人亟允前請,賜批竝施刊削之典。

○命判府事鄭元容,復拜相職。

○水原府留守金蘭淳,上護軍李若愚,禮曹判書徐箕淳,戶曹判書金學性,兵曹判書尹定鉉,講官抄啓。

○左議政金道喜,陳箚懲討,仍乞退,批曰:「今見卿箚,始知有俄者請對之擧。而向來兩度聯箚,已盡聲討之義,則又復欲張皇者,無乃太過乎?罪人事,今旣究竟矣。卿言雖是嚴正,予意牢定,更無允從之理。至於斥退二字,誠萬萬意慮之外,是何言也,是何事也?今則元輔重卜,尤爲卿同寅之時也,卿其諒之卿其諒之。」

8月6日

编辑

○辛未,召對。

○別講。

8月7日

编辑

○壬申,召對。

8月8日

编辑

○癸酉,召對。

○別講。

8月9日

编辑

○甲戌,召對。

○別講。

○禮曹啓言:「全溪大院君、完陽府大夫人、龍城府大夫人墓所改封築時告由文中,屬稱收議,則領府事趙寅永以爲:『此事當一遵宣廟時德興大院君已例,而無可據文蹟,難以確定。第伏念列聖朝以來,於德興大院君祝式,旣曰國王諱,仍書敬祭而不書屬稱,則宣廟時祝式,恐無異同於列聖朝矣。但伊時先正臣李珥之論以爲:「今入廟用侄子,祭叔父之禮,有何不可乎?」唯願博詢而處之云,』左議政金道喜議略同,其餘館閣諸堂上,俱不敢臆對云,祭酒洪直弼以爲:『斯禮也,自有宋、明往禮,程叔子論濮王典禮曰:「祭告當云侄,嗣皇帝名,敢昭告于皇伯父濮國大王。」楊廷和議興獻王隆祀曰:「襲宋英宗故事,以興獻王及妃爲皇叔父母,祭告上箋,稱侄署名。」是所謂不易之至理,於大統無嫌貳之失,而在所生,極尊崇之道者也。其云皇伯父者,以濮王爲仁宗之兄,其云皇叔父者,以興獻王爲孝宗之第,仍兄第之序,著伯叔之稱也。粤我正宗大王,於景慕宮祝式,稱皇叔父,稱從子,朱子謂從子得正也。閟宮位號事體視今日彌加尊嚴,而其闡貳本嫌微之旨,則均焉,祝式屬稱,恐不容差殊也。至若德興大院君故事,政合援證,而靡所考徵,旣有程、朱定論,又爲國朝典禮,宜所遵述云矣。』大臣儒臣之議如此,請上裁。」敎曰:「依議施行。」

8月10日

编辑

○乙亥,領議政鄭元容,陳疏辭職,賜批不許。

○兩司合啓尹致英、李應植、趙秉鉉、李能權等事。

8月11日

编辑

○丙子,以趙秉夔爲吏曹參議,李基碩爲黃海道水軍節度使。

8月12日

编辑

○丁丑,召對。

○別講。

8月13日

编辑

○戊寅,召對。

8月14日

编辑

○己卯,召對。

○別講。

8月15日

编辑

○庚辰,詣殯殿行望奠。

○召對。

○別講。

○領議政鄭元容,再疏辭職,賜批不許。

8月16日

编辑

○辛巳,召對。

○別講。

○以李啓朝爲司憲府大司憲,兪章煥爲司諫院大司諫。

8月17日

编辑

○壬午,兩司聯箚大司憲李啓朝,大司諫兪章煥,執義洪翼燮,司諫申佐模,掌令李參鉉,持平李興敏、韓應淳,獻納鄭錫朝,正言曺錫興、金世鎬請亟允群請。

8月20日

编辑

○乙酉,藥院入診,及召對于熙政堂。領議政鄭元容啓言:「臣聞自古旁支入承之君,初政必以惠政先之者,豈無以哉?國運當蹇屯之時,故導迎和氣,欲其回否而爲泰也,民志値搖蕩之餘,故浹洽仁澤,欲其鎭動而底定也。伏願政令之間,常思所以惠民之道而施行。」批曰:「所陳甚好,當體念矣。」

○大王大妃殿,命咸悅縣監,依牙山例,作三年窠,因大臣所奏也。

○大王大妃殿,飭各宮房魚鹽等稅侵虐之弊,因大臣所奏也。

○以徐箕淳爲慶尙道觀察使,成遂默爲禮曹判書,金鼎集爲漢城府判尹。

○大王大妃殿,命趙秉鉉加棘,徐相敎、尹致英、申觀浩、李應植竝施圍籬之典。

○三司陳啓大司憲李啓朝,大司諫兪章煥,執義洪翼燮,司諫申佐模,應敎李墩,副應敎宋廷和,掌令李叅鉉,持平李興敏、韓,應、淳,獻納鄭錫朝,校理金敬鉉、睦仁裁,副校理朴商壽、尹行謨,正言曺錫興、金世鎬,修撰李維謙、李升洙,副修撰金翊鎭、洪秉壽懲討諸罪人,大王大妃殿批曰:「前後批已盡,而屢日如此,誠覺支離。令其被罪,與死無異,更勿煩聒。」

8月21日

编辑

○丙戌,諭祭酒洪直弼,司果宋來熙、成近默。

○賓啓,請趙秉鉉亟允臺請,批曰:「昨筵旣承慈敎,而繼又有加律之命矣,又何爲而賓啓也?以卿等之老成,不當如是强迫,更勿煩請。」賓廳再啓批曰:「當仰稟東朝矣。」賓廳三啓,批曰:「旣以仰稟爲批,又何更啓。」

8月22日

编辑

○丁亥,賓廳四啓,批曰:「旣有仰稟,則卿等恭俟處分而已,何爲更啓。」

8月23日

编辑

○戊子,賓廳五啓,批曰:「更當仰稟東朝矣。」賓廳六啓批曰:「俄者已諭,卿等退去。」

○政院,以三司諸臣,求對,啓,批曰:「退去。」

○賓廳七啓,批曰:「退去。」

○院議請更稟東朝,趙秉鉉事亟賜允從,批曰:「已諭賓啓矣。」

○大王大妃殿,命賜智島加棘罪人趙秉鉉死。

8月24日

编辑

○己丑,以徐左輔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明迪爲司諫院大司諫。

○命求對三司,退卽傳啓。

○命今番節行,別遣曆官,質定曆法以來。

8月25日

编辑

○庚寅,命傳啓捧入。

8月26日

编辑

○辛卯,領府事趙寅永,領議政鄭元容,左議政金道喜,聯箚請徐相敎等亟允臺請,批曰:「向筵慈敎,亶出於匪怒之意,而懲討事,今則至矣盡矣。卿等更勿以此相煩,益思寧靜之道。」

8月28日

编辑

○癸巳,給永興等邑漂頹戶,恤典。

九月

编辑

9月1日

编辑

○乙未,詣殯殿,行朔奠。

9月2日

编辑

○丙申,以李啓朝爲司憲府大司憲,任百秀爲司諫院大司諫。

○兩司聯箚,請亟允諸罪人鞫覈之詣。

9月3日

编辑

○丁酉,兩司聯箚,請亟允諸罪人鞫覈之請。

9月4日

编辑

○戊戌,雨雹。

○召對。

9月5日

编辑

○己亥,藥院入診及召對于熙政堂。

○以李魯秉爲司憲府大司憲,林永洙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晋翼爲成均館大司成。

9月6日

编辑

○庚子,召對。

○別講。

○以李明迪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7日

编辑

○辛丑,進講。

○召對。

9月9日

编辑

○癸卯,詣殯殿,行朝奠兼茶禮。

○進講。

○召對。

9月10日

编辑

○甲辰,進講。

○召對。

9月11日

编辑

○乙巳,進講。

○召對。

9月12日

编辑

○丙午,進講。

○大王大妃殿,命事屬恩彦君家前後文蹟,一幷洗草。

○召對。

○以李圭祊爲吏曹參判,李謙在爲江原道觀察使。

9月13日

编辑

○丁未,進講。

○召對。

○給安東等十一邑漂戶,恤典。

9月14日

编辑

○戊申,進講。

○召對。

9月15日

编辑

○己酉,詣殯殿,行望奠。

○進講。

○命前大司憲李景在罷職,分揀。

○召對。

9月16日

编辑

○庚戌,進講。

○召對。

9月17日

编辑

○辛亥,進講《小學》第二卷。

○召對。

○以趙冀永爲判義禁府事,李敦榮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18日

编辑

○壬子,進講。

○召見,慶尙監司徐箕淳,辭陛也。

○召對。

9月19日

编辑

○癸丑,進講。

○召對。

9月20日

编辑

○甲寅,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敎曰:「惠政施民,君上當然之事,而況今初元之會乎?百爾思之,莫如舊未捧之蠲蕩,各營各司己巳壬辰癸巳以後,各樣停退及排捧條拯米未收,自廟堂,考其年條後,行會諸道,一竝蕩減。」

○以閔致成爲司憲府大司憲。

○兩司合啓,請徐相敎、李應植等,一體鞫覈,亟下處分,批曰:「退去臺廳傳啓。」

○進講。

○以徐左輔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景在爲刑曹判書。

9月21日

编辑

○乙卯,進講。

○召對。

9月22日

编辑

○丙辰,進講。

○召對。

9月23日

编辑

○丁巳,進講。

○召對。

9月24日

编辑

○戊午,進講。

○召對。

9月25日

编辑

○己未,進講。

○召對。

9月26日

编辑

○庚申,進講。

○召對。

9月27日

编辑

○辛酉,進講。

○召對。

9月28日

编辑

○壬戌,進講。

○敎曰:「來十月初一日朔奠,自內兼行親進香進香文,當親以下矣。」

○召對。

9月29日

编辑

○癸亥,進講。

○召對。

9月30日

编辑

○甲子,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江原監司李謙在,辭陛也。

○進講。

冬十月

编辑

10月1日

编辑

○乙丑,詣殯殿,行朔奠兼進香。

○飭臺諫在外懸頉之弊。

10月2日

编辑

○丙寅,敎曰:「是年是月,卽顯隆園遷奉舊甲也。大行大王攀慕追思,春間竊擬展省,竟以玉候違豫,未果小子嗣位,固宜敬述,而禮制所拘,亦未能行,私心愴感,難以爲喩。初七日,遣閣臣,奉審健陵,華寧殿,一體奉審。」

○召對。

10月3日

编辑

○丁卯,上謚冊寶于殯殿。

○親行上謚冊後別茶禮,改銘旌後別茶禮。

10月4日

编辑

○戊辰,進講。

○召對。

10月5日

编辑

○己巳,藥院入診及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

○以李魯秉爲司憲府大司憲,李宗秉爲司諫院大司諫。

10月6日

编辑

○庚午,進講。

10月7日

编辑

○辛未,進講。

○召見前慶尙監司金大根。

10月11日

编辑

○乙亥,以李鍾赫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0月12日

编辑

○丙子,以成原默爲吏曹參議。

10月14日

编辑

○戊寅,召對。

10月15日

编辑

○己卯,詣殯殿,行望奠。

10月19日

编辑

○癸未,以徐左輔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玄緖爲司諫院大司諫。

10月20日

编辑

○甲申,召見三使臣,正使李啓朝,副使正敎,書狀官沈膺泰辭陛也。

10月21日

编辑

○乙酉,命啓攅宮後,別奠親行。

10月23日

编辑

○丁亥,判府事權敦仁,陳疏自引,批曰:「審如卿言,孰不憧憧有薦醫之心?而矧玆大行朝,有欲思見之敎乎?秋判之疏,未詳裏許,則進非正路之論,容或無怪矣。於卿何有?日前慈敎,洞然開釋,於卿心難安之地,無以是相煩,增予悲懷,卽日安心還第,出入於朝晡哭之班。」

○詣殯殿,行夕上食。

10月24日

编辑

○戊子,詣殯殿,行朝上食。

○禮曹,以返虞後孝定殿山陵祝式收議啓,領府事趙寅永以爲:「虞主之不書廟號,以其只奉於練前,而練主之幷書廟號,以其仍奉於入廟故也。今此兩祝之以依題主所書,似無可疑。至於孝成殿祝式,雖有香室所奉,旣無虞練之分別,則未敢曰的確可據也。」領議政鄭元容以爲:「虞主之只書某號,《五禮儀》所在也。以入廟前不宜書廟號,而至練主時始爲幷書廟號。香室所在孝成殿祝式,皆書廟號,儀曹雖因此起疑,而祝式旣不分練,前後則練前之皆書廟號,亦未敢質言矣。若以常行之禮言之,則一依題主所書,書於祝文,似合儀節,然祝式謹嚴,不敢臆對云,」判府事權敦仁,病未獻議,左議政金道喜議略同,命依議施行。

10月25日

编辑

○己丑,詣殯殿,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祖奠,夕奠。

10月26日

编辑

○庚寅,大行大王靈駕,啓發奉辭于弘化門外。

10月28日

编辑

○壬辰,下玄宮時望哭于宣政殿庭。

○詣普濟院,返虞祗迎隨神輦入齋殿。

○詣孝定殿,行初虞祭。

十一月

编辑

11月1日

编辑

○甲午,詣孝定殿,行朔祭晝茶禮。

11月2日

编辑

○乙未,召見時原任大臣戶判。

○以徐憙淳遠接使,金鼎集館伴差下。

○命差倭公作米,更許五年退限。

11月6日

编辑

○己亥,奏請先來狀啓以爲:『封典順成,諡號當於勑行往宣,諡號莊肅。』履正志和曰莊執心決斷曰肅。

11月8日

编辑

○辛丑,詣孝定殿,行六虞祭。

11月9日

编辑

○壬寅,詣孝定殿,行七虞祭兼冬至節享晝茶禮。

11月11日

编辑

○甲辰,詣孝定殿,行卒哭祭。

○三都監摠護使以下,施賞有差,殯殿都監提調判敦寧徐憙淳,禮曹判書徐箕淳、成遂默,都廳副司果洪淳穆,宗戚執事益平君曦,永平君昱,刑曹參議洪祐喆,國葬都監提調知事李嘉愚,戶曹判書金學性,兵曹判書尹定鉉,都廳掌樂正金炳雲,直閣趙然興,諡狀製述官上護軍李若愚,謚冊文製述官戶曹判書金學性,書寫官護軍金輔根,哀冊文製述官慶尙監司徐箕淳,書寫官判尹金鼎集,表石陰記書寫官判敦寧徐憙淳,誌文製述官兵曹判書尹定鉉,虞主書寫官護軍金景善,讀謚冊官應敎沈敬澤,讀金寶官副司果李敎英,封閉官執義朴龍九,山陵都監提調右參贊趙鶴年,工曹判書李鼎臣,大護軍洪在喆,都廳司直朴永輔、宋近洙,初喪時承旨沈宜冕,因山時陪從承旨鄭㝡朝、李明迪,取土承旨徐念淳,上謚時禮房承旨洪說謨,幷加資,讀哀冊官副司果李敏攝,通禮軍資正李晋祥,校理宋廷和,竝陞敍。

○命全溪大院君內外祠版祭物,令奉常寺封進。

○平安監司趙斗淳,以勑使牌文出來,馳啓。

11月12日

编辑

○乙巳,召對。

○以李亨夏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1月13日

编辑

○丙午,大王大妃殿敎曰:「楊州牧使金萬根,前後山陵之役,效勞旣多,加資。

11月14日

编辑

○丁未,召對。

11月15日

编辑

○戊申,詣眞殿展拜。

○次對于熙政堂。

○命義州白馬山城,創置別將,取才望報,許用履歷。

○許施華城府封不動錢一萬五千兩,作還取耗之請。

○命文川、高原兩邑,限十年作蔭窠,以有治績者差送。

○命長津鎭殿最,使道臣書考。

○以李㘾爲吏曹參議,金炳冀爲弘文館副提學,金景善爲刑曹判書,趙寅永爲實錄摠裁官,徐憙淳、李若愚、金蘭淳、李嘉愚、金學性、尹定鉉、趙鶴年、金鼎集、李景在、洪鍾應爲兼知實錄事,趙秉駿、金輔根、金大根、徐憲淳爲兼同知實錄事,趙道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11月16日

编辑

○己酉,召對。

11月17日

编辑

○庚戌,晝講。

11月18日

编辑

○辛亥,全溪大院君、恩彦君致祭,命吏曹判書李憲球,都承旨金輔根進去。

○晝講。

○命勑行時茶禮,辛巳年例爲之。

11月19日

编辑

○壬子,召對。

11月20日

编辑

○癸丑,進講。

○召對。

11月21日

编辑

○甲寅,進講。

○召對。

○以金大根爲弘文館副提學。

11月22日

编辑

○乙卯,進講。

○召對。

11月23日

编辑

○丙辰,進講。

○大王大殿命大提學差出實錄有命也。

○以金德根爲奎章閣直閣,前望也。

○行文衡會圈,朴永元、趙斗淳、徐箕淳、尹定鉉,以趙斗淳爲大提學。

○以趙斗淳爲知實錄事。

11月24日

编辑

○丁巳,進講。

○召對。

○以洪鍾應爲平安道觀察使。

11月25日

编辑

○戊午,進講。

○召對。

○以李敦榮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源達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6日

编辑

○己未,進講。

○召對。

○行閣圈,李秉文、成載瑗、李承游,以李秉文爲奎章閣待敎。

11月27日

编辑

○庚申,進講。

○召對。

○行翰圈金炳溎、金完植、趙秉學、李徹宰、鄭健朝、李秉文、成載瑗、李崙夏。

○行館錄,吳正秀、張仁遠、許傳、金世鎬、韓敬源、尹禹錫、李承益、高性鎭、朴昇壽、洪鍾雲、閔致庠、李秉珪、趙文化、南秉吉、徐相鼎、徐翼輔、姜輿、曺錫輿、申錫禧、李興敏、黃鍾顯、朴珪壽。

11月28日

编辑

○辛酉,進講。

○召對。

○以尹定鉉爲兵曹判書。

11月29日

编辑

○壬戌,進講。

○召對。

○以徐有薰爲成均館大司成。

11月30日

编辑

○癸亥,進講。

○召對。

○命李提督祠版,遣將臣致侑,祀孫初仕調用。

○命宣武祠,遣將臣致祭。

○平安監司趙斗淳,以勑使渡江,馳啓。

十二月

编辑

12月1日

编辑

○甲子,詣孝定殿,行朔祭。

○詣眞殿展拜。

○進講。

○召見回還三使臣。

12月2日

编辑

○乙丑,進講。

○召對。

○以李景在,伴送使差下。

○陳奏使以下,施賞有差,正使朴晦壽,子弟一人除職,副使李根友,書狀官沈敦永,竝加資。

12月3日

编辑

○丙寅,進講。

12月4日

编辑

○丁卯,行柑製于仁政殿,賦進士金鼎鎬,直赴殿試。

12月5日

编辑

○戊辰,進講。

○召對。

12月8日

编辑

○辛未,以徐左輔爲刑曹判書。

12月12日

编辑

○乙亥,詣慕華館,迎勑。

○詣仁政殿,行宣詔儀,接見勑使。

12月13日

编辑

○丙子,詣館所,接見勑使。

12月15日

编辑

○戊寅,詣慕華館送勑。

○譴罷迎接都監堂上金學性。

12月17日

编辑

○庚辰,以鄭日永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以金左根爲宣惠廳堂上。

12月20日

编辑

○癸未,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命寧越府還軍弊矯捄之方,道臣條列修啓。

○命安東府使尹穳,僉知韓容鼎,特加一資,勳堂差下,因大臣所奏也。

○大王大妃殿,命飭審理京外獄囚。

12月21日

编辑

○甲申,行翰林召試,取趙秉學、成載瑗、鄭健朝、金炳溎。

12月22日

编辑

○乙酉,召對。

○以金學性爲戶曹判書。

○行都堂錄,李莊緖、吳正秀、李基周、李貞夏、許傳、李凝祥、李又新、張仁遠、李寅夔、姜冕奎、柳來駿、金世鎬、韓敬源、尹禹錫、李承益、高性鎭、朴昇壽、宋謙洙、洪鍾雲、閔致庠、李秉珪、趙文和、南秉吉、徐相鼎、徐翼輔、姜㳣、曺錫輿、申錫禧、李興敏、黃鍾顯、朴珪壽、李亮信。

○以趙冀永爲判義禁府事。

12月23日

编辑

○丙戌,進講。

12月24日

编辑

○丁亥,進講。

12月25日

编辑

○戊子,進講。

12月26日

编辑

○己丑,都政下批,以金景善爲司憲府大司憲,姜必魯爲司諫院大司諫,成原默爲成均館大司成,金左根爲奎章閣提學,金興根爲漢城府判尹,李觀熙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12月27日

编辑

○庚寅,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

○戶曹判書金學性,陳疏自引,賜批。

12月28日

编辑

○辛卯,召對。

12月30日

编辑

○癸巳,詣眞殿展拜。

○大王大妃殿敎曰:「大殿舊勞于外,曾展謁於太廟。昔我英宗大王,雖在諒閽,因事有展拜之例,主上趁今展誠,允合情禮,歲首將行太廟展謁矣。」

○禮曹啓言:「國恤三年內,廟宮展謁停止,故儀節無可據之例。英廟朝丙午年太廟增修移還安時,自上至齋殿,改具黑袍,王帶行禮後,還齋殿改具視事服還宮,純廟朝壬午年,由月覲門,詣景慕宮展謁時,自上至逌覲門外幄次,改具黑袍玉帶,詣廟庭行禮移,還至幄次,具視事服還宮矣,」敎以依丙午年例爲之。

○京兆獻民數,五部八道元戶一百五十二萬九千三百五十六戶,男三百二十四萬一千九百八十七口,女三百二十二萬八千七百四十三口。

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實錄卷之一

註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