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經/卷02
本事經卷第二
编辑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法品第一之二
编辑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貪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貪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貪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貪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貪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偈言:
- 「若於貪未知,彼去涅槃遠,於貪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貪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貪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瞋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瞋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瞋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瞋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瞋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瞋未知,彼去涅槃遠,於瞋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瞋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瞋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癡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癡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癡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癡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癡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癡未知,彼去涅槃遠,於癡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癡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癡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覆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覆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覆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覆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覆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覆未知,彼去涅槃遠,於覆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覆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覆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惱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惱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惱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惱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惱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惱未知,彼去涅槃遠,於惱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惱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惱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忿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忿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忿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忿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忿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忿未知,彼去涅槃遠,於忿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忿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忿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恨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恨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恨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恨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恨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恨未知,彼去涅槃遠,於恨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恨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恨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嫉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嫉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嫉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嫉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嫉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嫉未知,彼去涅槃遠,於嫉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嫉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嫉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慳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慳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慳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慳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慳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慳未知,彼去涅槃遠,於慳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慳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慳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耽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耽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耽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耽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耽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耽未知,彼去涅槃遠,於耽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耽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耽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慢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慢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慢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慢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慢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慢未知,彼去涅槃遠,於慢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慢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慢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害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害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害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害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害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 「若於害未知,彼去涅槃遠,於害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害之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 若能正了知,永斷此害者,得上沙門果,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於一切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一切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於一切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一切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故於一切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若一切未知,彼去涅槃遠,一切已知者,去涅槃不遙。
- 我觀諸有情,由一切所染,還來墮惡趣,受生死輪迴。」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 貪、恚及愚癡 覆藏、惱、忿、恨
- 嫉、慳與耽嗜 慢、害、將一切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修習福業事中,慈心解脫最為第一。所以者何?慈心解脫威德熾盛,映蔽一切諸福業事。以彼諸事所有威德,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苾芻當知!譬如小大諸國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所以者何?轉輪聖王威德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王。以彼諸王所有威德比轉輪王,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復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又如小大諸星之中,其滿月輪最為第一。所以者何?是滿月輪威光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星。以彼諸星所有威光比滿月輪,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復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一切福業事,比慈心解脫,於十六分中,亦不能及一。
- 於一有情所,能修慈善心,其福尚無邊,何況於一切!
- 諸有大國王,威伏於大地,世間祠施會,一切無不為。
- 如是祠施福,比所修慈心,於十六分中,亦不能及一。
- 如轉輪聖帝,威德蔽諸王,亦如滿月輪,其光映諸宿。
- 如是諸所修,一切福業事,皆為慈善心,威德之所覆。
- 修慈心解脫,若人若非人,一切諸有情,皆不能為害。」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為諸有學未得心者希求無上安樂果時,作外強緣,如善知識。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因善知識,所求皆遂,謂斷眾惡、修習諸善,得無雜染真淨之身。」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我觀諸世間,無別有一法,學未得心者,
- 求無上果時,為作外強緣,如彼善知識。
- 親近善知識,所求無不成,恭敬受其教,
- 無放逸奉行,速證於涅槃,離怖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為諸有學未得心者希求無上安樂果時,作內強緣,如正作意。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因正作意,所求皆遂,謂斷眾惡、修習諸善,得無雜染真淨之身。」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我觀諸世間,無別有一法,學未得心者,
- 求無上果時,為作內強緣,如彼正作意。
- 修習正作意,所求無不成,如理審觀察,
- 無放逸修行,速證於涅槃,離怖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惠施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必無慳悋纏染其心,設彼唯有所食一摶,要分施他,然後自食。以不知故,為諸慳悋纏染其心,雖有無量飲食、財寶而不施他,唯自食用。所以者何?惠施果報生人天中,無量往返受諸快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世間諸有情,若了知惠施,能感大果報,明見似如來;
- 其心必不為,慳悋所纏染,唯有食一摶,而亦能分施。
- 由不知施果,明見似如來,雖有多財食,慳悋不能捨。
- 若於凡聖田,三時心喜施,感人天果報,往返量無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犯戒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行住坐臥皆不能安,言笑飲食都無思念,其心驚惶狂亂吐血,身形萎悴如被刈蘆。以不知故,安然無畏。所以者何?諸犯戒罪能感惡趣,增上猛利諸苦果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世間諸有情,若了知犯戒,能感苦果報,明見似如來;
- 四威儀不安,不思言笑等,心驚狂吐血,身悴如刈蘆。
- 由不知犯戒,能感惡趣苦,明見似如來,安然不驚懼。
- 諸有犯戒人,定墮於惡趣,受增上猛利,苦果報無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持戒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彼於自身深生厭離、欣樂當來,堅持禁戒。以不知故,樂著自身,毀犯禁戒。所以者何?諸持戒福能感善趣,增上猛利諸樂果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世間諸有情,若了知持戒,能感樂果報,明見似如來;
- 便於不淨身,深能生厭離,求當來勝果,堅守淨尸羅。
- 由不知持戒,能感善趣樂,明見似如來,故毀犯淨戒。
- 諸有持戒人,得生於善趣,受天諸妙樂,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知而妄語,無慚、無愧、無改悔心,我說彼於惡不善業無不能造。」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知而故妄語,無慚愧悔心,如是諸有情,無惡而不造。」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知而妄語,深生慚愧有改悔心,我說彼於白淨善法無不能造。」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知而故妄語,有慚愧悔心,如是諸有情,無善而不造。
- 精勤不放逸,如說正修行,得無上涅槃,永離諸怖畏。」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一最勝補特伽羅,彼於世間若不出現,無量有情退失聖慧。云何為一補特伽羅?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所以者何?若諸如來、應、正等覺不現世間,無能宣說修聖慧法,故諸有情退失聖慧。苾芻當知!諸有退失親友財位,名小退失;退失聖慧,名大退失。所以者何?若諸有情退失聖慧,於現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有患有惱有燒,及於當來長夜受苦,及受種種猛利災害,增長血滴,常遊死路,數墮地獄、餓鬼、傍生、阿素洛趣,數受人天生死憂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於其聖慧未能隨覺、未能通達,故於六趣生死輪迴。若諸有情證得聖慧,便能出離正盡苦邊。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習聖慧令不退失?我當云何於諸聖慧隨覺通達?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如來不出現,世間諸有情,無救無歸依,皆退失聖慧。
- 失親友財位,是名小退失,若失真聖慧,是名大退失。
- 我觀諸世間,失無上聖慧,輪轉於生死,受諸名色身。
- 彼於現法中,有苦無上樂,於當來長夜,久生死輪迴。
- 若欲求聖慧,正盡眾苦邊,當願諸如來,數出現於世。」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一最勝補特伽羅,彼於世間若出現者,無量有情增長聖慧。云何為一補特伽羅?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所以者何?若諸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有能宣說修聖慧法,令諸有情增長聖慧。苾芻當知!諸有增長親友財位,名小增長;增長聖慧,名大增長。所以者何?若諸有情增長聖慧,於現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無患無惱無燒,不於當來長夜受苦,不受種種猛利災害,不增血滴,不遊死路,不墮地獄、餓鬼、傍生、阿素洛趣,不受人天生死憂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於其聖慧已能隨覺,已能通達,不於六趣生死輪迴。若諸有情未增聖慧,無能出離正盡苦邊。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習聖慧令其增長?我當云何於諸聖慧隨覺通達?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如來若出現,世間諸有情,有救有歸依,皆增長聖慧。
- 得親友財位,是名小增長,若得真聖慧,是名大增長。
- 我觀諸世間,得無上聖慧,不流轉生死,定取於涅槃。
- 彼於現法中,離苦常安樂,於當來長夜,離生死輪迴。
- 若欲增聖慧,正盡眾苦邊,當願佛世尊,長久住於世。」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增益、顛倒堅固、垢穢隨增、惡趣成滿,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云何一法?所謂邪見。所以者何?由邪見故,令諸有情愚癡增益、顛倒堅固、垢穢隨增、惡趣成滿,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增益,廣說乃至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邪見生長時,令愚癡增益,
- 及顛倒堅固,諸垢穢隨增,
- 成滿諸惡趣,為無利樂等。
- 邪見害愚夫,如火燒眾物。」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損減、顛倒除滅、淨法隨增,脫諸惡趣、善趣成滿,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云何一法?所謂正見。所以者何?由正見故,令諸有情愚癡損減、顛倒除滅、淨法隨增,脫諸惡趣、善趣成滿,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損減,廣說乃至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正見生長時,令愚癡損減,
- 及顛倒除滅,諸淨法隨增,
- 脫惡滿善趣,為有利樂等。
- 正見現在前,速證涅槃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速疾迴轉,猶如其心。所以者何?是心於境速疾迴轉,世出、世間無可為喻,汝等應取如是心相。善取相已,應善思惟;善思惟已,應善觀察;善觀察已,應善安住;善安住已,若不覺有內貪欲纏,汝等復應審諦觀察:我今為有內貪欲纏而不覺耶?我今為無內貪欲纏而不覺耶?「審觀察已,復應作意思惟隨一可愛境相。如是作意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喜樂可愛境相,當知此心隨順諸欲、違背出離。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猶有內貪欲纏而不能覺,非為無有;我今未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未有差別;我今猶未證所修果。譬如有人於駛流水,牽重船筏逆上而行,此人爾時多用功力,若暫懈慢便順下流。如是汝等,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喜樂可愛境相,當知此心隨順諸欲、違背出離。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猶有內貪欲纏而不能覺,非為無有。我今未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未有差別;我今猶未證所修果。
「汝等作意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憙樂出離之相,當知此心隨順出離、違背諸欲。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無有內貪欲纏,非彼猶有而不能覺;我今已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證所修果。如以筋羽投置火中,便即焦卷而不舒緩。如是汝等,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憙樂出離之相,當知此心隨順出離、違背諸欲。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無有內貪欲纏,非彼猶有而不能覺;我今已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證所修果。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善轉自心,令其調伏,違背諸欲,隨順出離?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 「無別有一法,性躁動如心,難調御難防,大仙之所說。
- 譬如有智人,以火等眾具,調直於利箭,令遠有所中。
- 如是諸苾芻,應善學方便,調直於心性,令速證涅槃。」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 修慈、修二緣 施、犯戒、持戒
- 二妄、二聖慧 邪見、正見、心
本事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