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70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使君子部彙考

  使君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留求子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史君子花

  本草綱目使君子

 使君子部藝文

  使君子花         宋闕名

 五味子部彙考

  五味子圖

  爾雅釋草

  羅願爾雅翼

  本草綱目五味子

 白藥子部彙考

  白藥子圖

  本草綱目白藥子 附陳家白藥 甘家白藥 會州白藥 衝洞根 突厥白

 黃藥子部彙考

  黃藥子圖

  本草綱目黃藥子

 黃藥子部雜錄

 解毒子部彙考

  解毒子圖

  本草綱目解毒子

 牽牛子部彙考

  牽牛子圖

  段成式酉陽雜俎盆甑草

  王方慶園林草木疏牽牛

  本草綱目牽牛子

 牽牛子部藝文

  牽牛二首      宋梅堯臣

  賦園中所有         蘇軾

  花庵多牽牛清晨始開日出已瘁花雖甚美而

  不能留賞二首       邵雍

  牽牛花           文同

  牽牛花三首      楊萬里

  詠牽牛二首       姜夔

  牽牛           楊巽齋

  牽牛           趙蔗境

  牽牛           施東洲

  牽牛           林逋山

  牽牛花          僧永頤

  甲子歲後園牽牛      元郝經

  牽牛           明吳寬

  牽牛花          朱茂曙

 牽牛子部選句

 牽牛子部雜錄

 木鱉子部彙考

  木鱉子圖

  本草綱目木鱉子

 木鱉子部紀事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卷

使君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使君子》。本草   《留求子》:草木狀

《史君子》。虞衡志

使君子圖

使君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

编辑

留求子

编辑

《留求》子:形如梔子,稜瓣深而兩頭尖,似訶梨勒而輕, 及半黃色,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棗核大,治嬰孺之 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编辑

史君子花

编辑

史君子花,蔓生,作架植之。夏開,一簇一二十葩,輕盈 似海棠

《本草綱目》

编辑

使君子釋名

编辑

《馬志》曰:俗傳潘州郭使君療小兒,多是獨用此物。後 醫家因號為「使君子」也。

李時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狀》謂之「留求子,療嬰孺 之疾。」則自魏晉已用,但名異耳。

集解

《馬志》曰:「生交、廣等州。形如梔子,稜瓣深而兩頭尖,似 訶梨勒而輕。」

蘇頌曰:「今嶺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莖 作藤,如手指大。其葉如兩指頭,長二寸。三月生花,淡 紅色,久乃深紅,有五瓣。七八月結子,如拇指大,長二 寸許。大類梔子而有五稜。其殼青黑色,內有仁,白色。 七月采之。」

寇宗奭曰:「其仁味如椰子,醫家亦兼用殼。」

李時珍曰:「原出海南交趾,今閩之邵武、蜀之眉州皆 栽種之,亦易生。其藤如葛,繞樹而上。葉青如五加葉。 五月開花,一簇一二十葩,紅色,輕盈如海棠。其實長 寸許,五瓣合成,有稜。先時半黃,老則紫黑。其中仁長 如榧仁,色味如栗,久則油黑,不可用。」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開寶》曰:「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

李時珍曰:「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發明

李時珍曰:「凡殺蟲藥,多是苦辛,惟使君子、榧子甘而 殺蟲,亦異也。凡大人、小兒有蟲病,但每月上旬侵晨 空腹食使君子仁數枚,或以殼煎湯咽下,次日蟲皆 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忌飲熱茶,犯之即 瀉。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 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俗醫乃謂殺蟲至盡」, 無以消食,鄙俚之言也。樹有蠹,屋有蟻,國有盜,福耶 禍耶?修養者先去三尸。可類推矣。

附方

小兒脾疳:使君子、蘆薈等分為末,米飲每服一錢。儒門 事親

小兒痞塊腹大,肌瘦面黃,漸成疳疾:使君子仁三錢, 木鱉子仁五錢,為末,水丸龍眼大。每以一丸,用雞子 一箇,破頂入藥在內,飯上蒸熟,空心食之。楊起簡便單方 小兒蛔痛,口流涎沫:使君子仁為末,米飲五更調服 一錢。全幼心鑑

小兒虛腫,頭面陰囊俱浮:用使君子一兩去殼,蜜五 錢,炙盡為末,每食後米湯服一錢。簡便方

頭㾴面瘡:使君子仁以香油少許,浸三五箇,臨臥時 細嚼,香油送下,久久自愈。普濟方

蟲牙疼痛,使君子煎湯頻漱。集簡方

使君子部藝文

编辑

《使君子花》
宋·闕名

编辑

竹籬茅舍趁溪斜,白白紅紅牆外花。浪得佳名使君 子,初無君子到君家。

五味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菋》。爾雅     《荎,藸》。爾雅

《元及》。別錄    會。及唐本草

五味子:綱目

五味子圖

五味子圖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菋》。音味《荎》。音持《藸》。音除

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藥草也。一名菋,一名荎藸。郭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按《本草》:「五味子一名會及,一名元及。」《唐本》註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其葉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

《羅願爾雅翼》

编辑

菋荎藸。郭氏以為五味,今五味子是也。皮肉甘酸,核 中辛苦,都有鹹味,味既具矣,故其字從味,且能養五 臟也。《典術》曰:「五味者,五行之精,仙人羨門子服之。」而 《本草》直云:味酸者,木以酸為主。又所出不同,亦各偏 勝。如出高麗者多肉而酸甘,出青冀者過酸,出建平 者味苦,不害其兼有五味也。其莖赤斑,花黃白,生青 熟紫,亦具有五色。《聖賢冢墓記》曰:「孔子墓上有五味 木。」

《本草綱目》

编辑

五味子釋名

编辑

蘇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 味具也。《本經》但云味酸,當以木為五行之先也。

集解

《別錄》曰:「五味子,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實,陰乾。」 陶弘景曰:「今第一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 州,味過酸。其核並似豬腎。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 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暴之,乃可搗篩。」 蘇恭曰:「蔓生木上。其葉似杏而大,子作房,如落葵,大 如蘡子。出蒲州及藍田山中。今河中府歲貢之。」 韓保昇曰:「蔓生,莖赤色,花黃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 色,味甘者佳。」

蘇頌曰:「今河東、陝西州郡尢多,杭越間亦有之。春初 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 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狀。七月成實,叢生莖端,如豌 豆許大,生青熟紅紫。入藥生曝不去子。」今有數種,大 抵相近。《雷斆》言:「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 味酸、鹹、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李時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 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亦可取根種之,當 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

修治

《雷斆》曰:「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 卻以漿浸一宿,焙乾用。」

李時珍曰:「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氣味

酸溫無毒。

王好古曰:「味酸、微苦、鹹。味厚氣輕,陰中微陽,手太陰 血分,足少陰氣分。」

李時珍曰:「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 中宮,益脾胃。」

徐之才曰:「蓯蓉為之使。惡萎蕤,勝烏頭。」

主治

《本經》曰:「益氣,欬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 子精。」

《別錄》曰:「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甄權曰:「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 大明曰:「明目,暖水臟,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 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 酒毒。」

李杲曰:「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 瞳子散大。」

王好古曰:「治喘嗽燥嗽,壯水鎮陽。」

發明

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芍藥、五 味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李杲曰:「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 逆則宜此,與乾薑同治之。又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 必用之藥,故治嗽以之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 恐閉其邪氣,必先發散,而後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 夏為佐;喘者阿膠為佐,但分兩少不同耳。」

寇宗奭曰:「今華州以西至秦多產之。方紅熟時,彼人 采得,蒸爛研,濾汁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煉勻,待冷 收器中。肺虛寒人,作湯時時飲之,作果可以寄遠。《本 經》言其性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謂 「其除熱氣」,《日華子》謂其「暖水臟,除煩熱。」後學至此多 惑。今既用治肺虛寒,則更不取其除熱之說。

朱震亨曰:五味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 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乃火熱嗽必用之藥。 寇氏所謂食之多致虛熱者,蓋收補之驟也,何惑之 有?又黃昏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味 子倍子斂而降之孫思邈曰: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益肺金之氣, 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其法:以五味子一大合。木 臼搗細。磁瓶中以百沸湯投之。入少蜜。封置火邊。良 久湯成任飲。

張元素曰:「孫真人《千金月令》言,五月常服五味,以補 五臟之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 黃芪、麥門冬少減,生黃蘗煎湯飲之,使人精神頓加, 兩足筋力涌出也。」蓋五味子之酸,輔人參能瀉丙火, 而補庚金,收斂耗散之氣。

王好古曰:「張仲景八味丸,用此補腎,亦兼述類象形 也。」

汪機曰:「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止渴,潤肺補腎。 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唐慎微曰:《抱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淮南公羨門子服之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霑, 入火不灼。

附方

久欬肺脹:「五味二兩,粟殼、白餳炒過半兩,為末,白餳 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衛生家寶方

久欬不止:丹溪方:用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 子、風化硝各二錢,為末,乾噙。 《攝生方》:用五味子一 兩,真茶四錢,曬研為末,以甘草五錢煎膏,丸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沸湯下,數日即愈也。

痰嗽並喘:五味子、白礬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生豬 肺炙熟,蘸末細嚼,白湯下。漢陽庫兵黃六病此,百藥 不效,於岳陽遇一道人傳此兩服,病遂不發。普濟方 陽事不起。新五味子一斤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忌豬魚蒜醋。盡一劑即得力。百日以上可御十女。四 時勿絕。藥功能加。千金方

腎虛遺精:「北五味子一斤,洗淨,水浸挼,去核,再以水 洗核,取盡餘味,通置砂鍋中,布濾過,入好冬蜜三斤, 炭火慢熬成膏,瓶收五日出火性,每空心服一二茶 匙,百滾湯下。」劉公石保壽堂方

腎虛白濁,及兩脅並背脊穿痛:五味子一兩,炒赤為 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醋湯下三十丸。經驗良方 《五更腎泄》凡人每至五更,即溏泄一二次,經年不止 者,名曰腎泄。蓋陰盛而然,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 不能治水,水性下流,則腎水不足,用五味子以強腎 水,養五臟,吳茱萸以除脾濕,則泄自止矣。五味去梗 二兩,茱萸湯泡七次,五錢,同炒香為末,每旦陳米飲 服二錢。許叔微本事方

女人陰冷:「五味子四兩為末,以口中玉泉和丸兔屎 大,頻納陰中,取效。」近效方

爛弦風眼:「五味子、蔓荊子煎湯頻洗之。」談野翁種子方 赤遊風丹漸漸腫大。五味子焙研,熱酒服一錢,自消, 神效。保幼大全

白藥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瓜蔞》。唐本草   《白藥子》。唐本草

陳家白藥。   《甘家》白藥。

會州白藥。   衝洞根,

突厥白。

白藥子圖

白藥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白藥子集解

编辑

蘇恭曰:「白藥子出原州。三月生苗,葉似苦苣。四月抽 赤莖,長似葫蘆蔓。六月開白花,八月結子,亦名瓜蔞。 九月葉落枝折。采根,洗切,日乾。根皮黃色,名白藥子。」 蘇頌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嶺南亦有之。江西出者,葉 似烏柏,子如綠豆,至六月變成赤色。治馬熱方用之。」

根氣味

辛,溫,無毒甄權曰:「苦,冷。」

根主治

《唐本草》曰:「金瘡生肌。」

《大明》曰:「消腫毒喉痹,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

甄權曰:「治喉中熱塞不通,咽中常痛腫。」

《馬志》曰:「解野葛、生金、巴豆藥毒。刀斧折傷,乾末傅之, 能止血痛。」

李時珍曰:「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附錄陳家白藥

编辑

陳藏器曰:「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毒。水研服之,入腹 與毒相攻,必吐出,未盡更服。亦去心胸煩熱,天行瘟 瘴。」出蒼梧。陳家故有陳家之號,明山有之。蔓及根並 似土瓜,葉如錢,根似防己,緊小者良。人亦采食之,與 婆羅門白藥及赤藥功用並相似。

李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云:「陳家白藥善解毒,諸藥 皆不及之,救人甚多。封州、康州有種之者,廣府每歲 充土貢。」按此藥當時充貢,今無復有,或有之,古今名 謂不同耳。

甘家白藥

编辑

陳藏器曰:「味苦,大寒,有小毒。解諸藥毒。水研服,即吐 出。未盡再吐,與陳家白藥功相似。二物性冷,與霍亂 下利人相反。出龔州以南,生陰處。葉似車前,根如半 夏,其汁飲之如蜜,因人而名。」嶺南多毒物,亦多解毒 物,豈天資之乎?

會州白藥

编辑

陳藏器曰:「主金瘡,生膚止血。碎末傅之。」出會州。葉如 白斂。

衝洞根

编辑

陳藏器曰:「味苦,平,無毒。主熱毒,蛇犬蟲,癰瘡等毒。出 嶺南恩州。取根陰乾,功用同陳家白藥,而苗蔓不相 似。」

李珣曰:「苗蔓如土瓜,根亦相似。味辛,溫。主平完毒氣 及蛇傷。取根磨水服之,諸毒悉皆吐出也。」

突厥白

编辑

陳藏器曰:「味苦。主金瘡,生血止血,補腰續筋。出突厥 國,色白如灰,乃云石灰,諸藥合成者。」

《馬志》曰:「今所用者,出潞州。其根黃白色,狀似茯苓而 虛軟。苗高三、四尺,春夏葉如薄荷,花似牽牛而紫,上 有白稜。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附方

天行熱病:白藥為末,漿水一盞,冷調二錢服,仰臥少 頃,心悶或腹鳴瘀痛,當吐利數行。如不止,喫冷粥一 盌止之。聖濟錄 心痛解熱:白藥根、野豬尾二味,洗去粗皮,焙乾,等分, 擣篩,酒服一錢,甚效。黔人用之。蘇頌圖經

風熱上壅,咽喉不利,白藥三兩,黑牽牛半兩,同炒香, 去牽牛一半為末,防風末三兩,和勻,每茶服一錢。聖惠 方

喉中熱塞腫痛,散血消痰:白藥、朴硝等分為末吹之, 日四五次。直指方

吐血不止:白藥燒存性,糯米飲服三錢。聖惠方 衄血不止:紅棗、白藥各燒存性,等分為末,糯米飲服, 或煎湯洗鼻,頻頻縮藥令入。經驗良方

胎熱不安:「鐵罩散」:用白藥子一兩,白芷半兩,為末。每 服二錢,紫蘇湯下。心煩熱,入砂糖少許。聖惠方 一切疳眼,赤爛生瞖:白藥子一兩,甘草半兩為末,豬 肝一具,批開摻末五錢,煮熟食之。直指方

《小兒疳瀉吐利》方同上。

諸骨哽咽:白藥煎米醋細嚥,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 出。普濟方

癰腫不散:生白藥根搗貼,乾則易之。無生者,研末,水 和貼。圖經

咽喉腫痛:白藥末一兩,龍腦一分,蜜和丸芡子大,每 含嚥一丸。聖惠方

黃藥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赤藥。圖經    大苦。綱目

《木藥子》。綱目   《紅藥子》。圖經

《黃藥子》。圖經

黃藥子圖

黃藥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黃藥子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按:沈括《筆談》云:「《本草》甘草注引郭璞注《爾 雅》云:『蘦,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葉似薄荷而色青 黃,莖赤有節,節有枝相當,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故 曰大苦,非甘草也。」

集解

蘇頌曰:「黃藥原出嶺南,今夔、陝州郡及明越、秦、隴山 中亦有之,以忠州、萬州者為勝。藤生,高三、四尺,根及 莖似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謂之紅藥子」,施州謂 之赤藥。葉似蕎麥,枝梗赤色,七月開白花。其根濕時 紅赤色,暴乾即黃。《本經》有藥實根,云生蜀郡山谷。蘇 恭云:「即藥子也。」用其核仁,疑即黃藥之實。但言葉似 「杏,其花紅白色,子肉味酸」,此為不同。

李時珍曰:黃藥子,今處處人栽之。其莖高二、三尺,柔 而有節,似藤實,非藤也。葉大如拳,長三寸許,亦不似 桑。其根長者尺許,大者圍二、三寸,外褐內黃。亦有黃 赤色者,肉色頗似羊蹄根。人皆擣其根入染藍缸中, 云易變色也。唐蘇恭言「藥實,根即藥子。」宋蘇頌遂以 為黃藥之實。然今黃藥冬枯春生,開碎花無實。蘇恭 所謂「藥子。」亦不專指黃藥。則蘇頌所言。亦未可憑信 也。

根氣味

苦平無毒。

《大明》曰:「涼。治馬心肺熱疾。」

根主治

《開寶》曰:「治諸惡腫,瘡瘻,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 含亦塗。」

李時珍曰:「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發明

蘇頌曰:「孫思邈《千金月令方》,療忽生癭疾一二年者。 以萬州黃藥子半斤,須緊重者為上,如輕虛即是他 州者,力慢須用加倍。取無灰酒一斗,投藥入中,固濟 瓶口,以糠火燒一伏時,待酒冷乃開,時時飲一杯,不 令絕酒氣。經三五日後,常把鏡自照,覺消即停飲,不 爾便令人項細也。劉禹錫《傳信方》亦著其效,云得之」 邕州從事張岧。岧目擊有效,復試其驗如神。其方並 同,惟小有異處。是燒酒候香出外,瓶頭有津出即止。 不待一宿,火不可得猛耳。

附方

項下癭氣:黃藥子一斤洗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 常服一盞。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線逐日度之,乃 知其效也。斗門方

吐血不止:藥子一兩,水煎服。聖惠方

咯血吐血:《百一選方》:「用蒲黃、黃藥子等分為末,掌中 舐之。」王袞《博濟方》:「用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為末。每 服一錢,小麥湯食後調服,一日二服。」

鼻衄不止:黃藥子為末,每服二錢,煎淡膠湯下,良久, 以新水調麪一匙頭服之。《兵部手集方》:只以新汲水 磨汁一盌,頓服。簡要濟眾方 產後血暈,惡物衝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脹昏迷:紅藥 子一兩頭紅花一錢水二盞,婦人油釵二隻,同煎一 盞服,大小便俱利,血自下也。經驗方

天泡水瘡,「黃藥子末搽之。」集簡方

黃藥子部雜錄

编辑

《夢溪筆談》:《本草注》引《爾雅》云:「蘦,大苦。」注:「甘草也。」蔓延 生,葉似荷,青黃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 苦,非甘草也。甘草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 尖而糙澀,似有白毛。實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本,生 熟則角坼,子如小匾豆,極堅,齒嚙不破。

解毒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連木》。本經    那疏。綱目

解毒子。綱目   《地不容》,唐本草

苦藥子。圖經   奴《會子》:

藥實根:

解毒子圖

解毒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解毒子集解

编辑

蘇恭曰:「地不容。生川西山谷,采無時,鄉人呼為『解毒 子也』。」

《蘇頌》曰:「出戎州。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厚硬,凌冬不 凋。無花實。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纍纍相連,如藥實 而圓大。采無時。」又:「開州、興元府出苦藥子,大抵與黃 藥相類。春采根,曝乾,亦入馬藥用。」

李時珍曰:《四川志》云:「苦藥子,出忠州。性寒,解一切毒。」 川蜀諸處皆有,即解毒子也。或云:卭州苦藥子,即黃 藥子。《方言》稱呼不同耳,理亦近之。

根氣味

苦大寒,無毒。

根主治

《唐本草》曰:「解蠱毒,止煩熱,辟瘴癘,利喉閉及痰毒。」 蘇頌曰:「治五臟邪氣。清肺壓熱。」

李時珍曰:「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

附錄奴會子

李珣曰:「味辛,平,無毒。主小兒無辜冷疳,虛渴,脫肛,骨 立瘦損,脾胃不磨。《劉五娘方》:用為煎服。」生西國諸戎。 大小如苦藥子。

藥實根

《本經》曰:「味辛,溫,無毒。主邪氣諸痹酸疼,續絕傷,補骨 髓。」一名「連木。」

《別錄》曰:「生蜀郡山谷,采無時。」

蘇恭曰:此藥子也,當今盛用。胡名那疏,出通州、渝州。 其子味辛,平,無毒。主破血止痢,消腫,除蠱疰蛇毒。樹 生葉似杏,花紅白色。子肉味酸,止用其仁。《本經》誤載 「根」字。

李時珍曰:「此藥子雖似黃藥、苦藥子,而稍有不同。二 藥子不結子,此則樹之子也。」葛洪《肘後方》云:「婆羅門 名那疏樹子,中國人名藥子。去皮,取中仁,細研服,治 諸病也。」

附方

咽喉腫痛,水漿不下:「苦藥、山豆根、甘草、消石各一分, 射干、柑皮、升麻各半兩,為末,蜜丸噙之。」聖惠方 眉稜骨痛,熱毒攻眼,頭痛眉痛,壯熱不止:解毒子、木 香、川大黃各三分,為末,漿水調膏攤貼,乾即易之。普濟 方

牽牛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黑丑。綱目    盆甑草:綱目

牽牛子。綱目   草金鈴。炮炙論

狗耳草。救荒本草

牽牛子圖

牽牛子圖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

盆甑草

编辑

盆甑草,即牽牛子也。秋節後斷之,狀如盆甑。《其中有 子似龜。蔓薯蕷》。

《王方慶園林草木疏》

编辑

牽牛

编辑

《牽牛條》,緣竹木而上,花色如藍蒨。風露沾灑,何限幽 艷。

==
《本草綱目》
==

牽牛子釋名

编辑

陶弘景曰:「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謝藥,故以名之。」 李時珍曰:「近人隱其名為黑丑,白者為白丑,蓋以丑 屬牛也。金鈴象子形,盆甑、狗耳象葉形。」段成式《酉陽 雜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蕷,結實後斷之,狀如盆甑是 矣。」

集解

陶弘景曰:「牽牛作藤,生花,狀如藊豆,黃色,子作小房, 實黑色,形如梂子核。」

蘇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黃,亦不似藊豆。」 《蘇頌》曰:「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藤蔓遶籬 牆,高者或二三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 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裹作毬, 每毬內有子四五枚,大如蕎麥,有三稜,有黑白二種。 九月後收之。

寇宗奭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開,日西萎。其 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謂子似蕎麥,非也。」

李時珍曰:「牽牛有黑白二種,黑者處處野生,尢多。其 蔓有白毛,斷之有白汁。葉有三尖,如楓葉,花不作瓣, 如旋花而大。其實有蔕裹之,生青枯白。其核與棠梂 子核一樣,但色深黑爾。白者人多種之。其蔓微紅無 毛,有柔刺,斷之有濃汁,葉團有斜尖,並如山藥莖葉。 其花小於黑牽牛,花淺碧帶紅色。其實蔕長寸許,生」 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人亦采嫩實,蜜煎為果食,呼 為「天茄」,因其蔕似茄也。

子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子,曬乾,水淘去浮者,再曬,拌酒蒸,從 巳至未,曬乾收之。臨用舂去黑皮。」

李時珍曰:「今多只碾取頭末,去皮殼不用,亦有半生 半熟用者。」

氣味

苦寒有毒。

甄權曰:「甘,有小毒。」

《孟詵》曰:「多食,稍冷。」

《李杲》曰:「辛熱雄烈,泄人元氣。」

《大明》曰:「味薟,得青木香、乾薑良。」

主治

《別錄》曰:「下氣,療腳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甄權曰:「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虛腫,落胎。」 大明曰:「取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並一切氣壅滯。」 孟詵曰:「和山茱萸服,去水病。」

《李杲》曰:「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

李時珍曰:「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祕風祕,殺蟲,達命門。」

發明

寇宗奭曰:「牽牛丸服,治大腸風祕壅結。不可久服,亦 行脾腎氣故也。」

王好古曰:「牽牛,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 利大腸,下水積。色白者,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破血 中之氣。」

朱震亨曰:「牽牛屬火善走,黑者屬水,白者屬金。」若非 病形與證俱實,不脹滿,不大便祕者,不可輕用驅逐 致虛,先哲深戒。

李杲曰:牽牛,非神農藥也。《名醫續注》云:「味苦寒,能除 濕氣,利小便,治下注腳氣。」此說氣味主治俱誤矣。何 也?凡用牽牛,少則動大便,多則泄下如水,乃瀉氣之 藥,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壯,所謂苦寒安在哉?夫濕 者,水之別稱,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濕,濕氣不得施化, 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蓋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 所生,火能平金而瀉肺,濕去則氣得周流,所謂「五臟 有邪更相平」也。今不問有濕無濕,但傷食或有熱證, 俱用牽牛剋化之藥,豈不誤哉?況牽牛只能瀉氣中 之濕熱,不能除血中之濕熱,濕從下受之,下焦主血, 血中之濕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藥泄之,傷人元氣。且 牽牛辛烈,比之諸辛藥泄氣尤甚,其傷人必矣。《經》云: 「辛泄氣,辛走氣,辛泄肺氣。」病者無多食辛,況飲食失 節,勞役所傷,是胃氣不行,心火乘之,腸胃受火邪,名 曰熱中。脾胃主血,當血中泄火,以黃芩之苦寒泄火, 當歸身之辛溫和血,生地黃之苦寒涼血益血,少加 紅花之辛溫以泄血絡,桃仁之辛溫除燥潤腸,仍不 可專用,須於補中益氣泄陰火之藥內,加而用之。何 則?上焦元氣已自虛弱,若反用牽牛大辛熱,氣味俱 陽之藥,以泄水泄元氣,利其小便,竭其津液,是謂重 虛,重則必死,輕則夭人。故張文懿云:「牽牛不可耽嗜, 脫人元氣,見人有酒食病痞者,多服牽牛丸散,取快 一時,藥過仍痞,隨服隨效,效後復痞,以致久服,脫人 元氣」,猶不知悔也。張仲景治七種濕熱,小便不利,無 一藥犯牽牛者。仲景豈不知牽牛能泄濕利小便乎? 為濕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氣病,不可用辛辣之 藥,泄上焦太陰之氣,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損也。《經》 云:「毋盛盛,毋虛虛,毋絕人長命。」此之謂也,用者戒之。 白牽牛亦同李時珍曰:「牽牛自宋以後,北」人常用取快。及劉守真、 張子和出,又倡為通用下藥。李明之目擊其事,故著 此說,竭力闢之。然東漢時此藥未入《本草》,故仲景不 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應捐棄。況仲景未用之藥 亦多矣,執此而論,蓋矯枉過中矣。牽牛治水氣在肺, 喘滿腫脹,下焦鬱遏,腰背脹重,及大腸風祕氣祕,卓 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可 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一宗室夫人,年幾六 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於生產。服養血潤燥 藥,則泥膈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 餘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粱而多憂鬱,日吐酸痰 盌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 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腸腑,非血燥比也。潤劑 留滯,硝、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 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 結,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 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 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 者七晝夜,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𨙫予。予思此乃濕 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閒,故前阻小 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 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 牽牛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人所不知,惟東垣李明 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陽虛,天真丹用牽牛,以鹽水 炒黑,入佐沈香、杜仲、破故紙、官桂諸藥,深得補瀉兼 施之妙,方見《醫學發明》。又東垣治脾濕太過,通身浮 腫,喘不得臥,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牽牛為君,則東 垣未盡棄牽牛不用,但貴施之得道耳。

附方

搜風通滯,風氣所攻,臟腑積滯用「牽牛子,以童尿浸 一宿,長流水上洗半日,生絹袋盛,掛風處令乾。每日 鹽湯下三十粒。」極能搜風,亦消虛腫,久服令人體清 瘦。斗門方

三焦壅塞,胸膈不快,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利膈丸:用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炒,不蛀皂莢酥炙二 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荊 芥湯下。博濟方

一切積氣,宿食不消:黑牽牛頭為末四兩,用蘿蔔剜 空,安末蓋定,紙封,蒸熟取出,入白荳蔻末一錢,搗丸 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名「順氣丸。」普濟方 男婦五積,五般積氣成聚:「用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 兩,餘滓以新瓦炒香再搗,取四兩,煉蜜丸梧子大。至 重者三十五丸,陳橘皮、生薑煎湯,臥時服。半夜未動, 再服三十丸,當下積聚之物。」尋常行氣,每服十丸,甚 妙。博濟方

胸膈食積:「牽牛末一兩,巴豆霜三箇,研末,水丸梧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隨所傷湯下。」儒門事親 氣築奔衝不可忍。牛榔丸。用黑牽牛半兩。炒檳榔二 錢半。為末。每服一錢。紫蘇湯下。普濟方

追蟲取積方同上,用酒下,亦消水腫。

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 子切縫,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扎 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直指方 傷寒結胸,心腹硬痛:用牽牛頭末一錢,白糖化湯調 下。鄭氏家傳方

大便不通:《簡要方》:用牽牛子半生半熟為末,每服二 錢,薑湯下,未通再以茶服。 一方加大黃等分。 一 方加生檳榔等分。

大腸風祕結濇:「牽牛子微炒,搗頭末一兩,桃仁去皮 尖麩炒半兩,為末,熟蜜丸梧子大」,每湯服三十丸。寇氏 衍義

水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取頭末二錢,大麥麪四 兩,和作燒餅,臥時烙熟食之,以茶下降氣為驗。」河間宣明 方

諸水飲病:張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長川泛溢,非杯杓 可取,必以神禹決水之法治之,故名禹功散。用黑牽 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每服一二錢,以生薑 自然汁調下,當轉下氣也。儒門事親

陰水、陽水:黑牽牛頭末三兩,大黃末三兩,陳米飯鍋 糕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欲利 服百丸。醫方捷徑

水腫尿濇:牽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 濕氣中滿,足脛微腫,小便不利,氣急欬嗽:黑牽牛末 一兩,厚朴製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或臨時水 丸,每棗湯下三十丸。普濟方

水氣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擣末, 以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空心 分二服,水從小便中出。」聖惠方

脾濕腫滿:方見《海金沙》下。

風毒腳氣捻之沒指者。牽牛子搗末。蜜丸小豆大。每 服五丸。生薑湯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其子黑色。正如梂子核。肘后方

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黑牽牛、白牽牛各二兩,炒取 頭末,井花水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蘿蔔子煎湯 下。聖濟總錄

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濇。牽牛生研 一錢,青皮湯空心下。 一方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疳氣浮腫,常服自消。黑牽牛、白牽牛各半生半炒取 末,陳皮、青皮等分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三歲兒服 二十丸,米湯下。鄭氏小兒方

疳氣耳聾:疳氣攻腎,耳聾陰腫:牽牛末一錢,豬腰子 半箇,去膜薄切,摻入內,加少鹽,濕紙包煨,空心食。鄭氏 方

小兒雀目:牽牛子末,每以一錢,用羊肝一片,同麪作 角子二箇,炙熟,食米飲下。普濟方

風熱赤眼:白牽牛末,以蔥白煮研丸綠豆大。每服五 丸,蔥湯下,服訖睡半時。衛生家寶方

面上風刺黑牽牛,酒浸三宿,為末,先以薑汁搽面,後 用藥塗之。摘元方

面上粉刺,塊磊如米粉:黑牽牛末對入面脂藥中,日 日洗之。聖惠方

面上雀斑:黑牽牛末,雞子青調,夜傅日洗。摘元方 馬脾風病,小兒急驚,肺脹喘滿,胸高氣急,脅縮鼻張, 悶亂欬嗽煩渴,痰潮聲嗄,俗名「馬脾風。」不急治,死在 旦夕。白牽牛半生半炒、黑牽牛半生半炒、大黃煨檳 榔各取末一錢,每用五分,蜜湯調下。痰盛加輕粉一 字,名「牛黃奪命散。」全幼心鑑

小兒夜啼:黑牽牛末一錢,水調傅臍上,即止。生生編 臨月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末。覺胎轉痛時, 白榆皮煎湯下一錢。博濟方

小便血淋:牽牛子二兩,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薑 湯下,良久,熱茶服之。經驗良方

腸風瀉血:牽牛五兩,牙皂三兩,水浸三日,去皂,以酒 一升,煮乾,焙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空心酒下, 日三服,下出黃物不妨,病減後,日服五丸,米飲下。本事 方

痔漏有蟲:「黑、白牽牛各一兩炒為末,以豬肉四兩切 碎炒熟,蘸末食盡,以白米飯三匙壓之,取下白蟲為 效。」 又方:「白牽牛頭末四兩,沒藥一錢,為細末。」欲服 藥時,先日勿夜飲,次早空心將豬肉四兩炙切片,蘸 末細細嚼食,取下膿血為效。量人加減用。忌酒色油 膩三日。儒門事親

漏瘡水溢,乃腎虛也。牽牛末二錢半,入切開豬腎中, 竹葉包定,煨熟,空心食,溫酒送下。借腎入腎,一縱一 橫,兩得其便,惡水既泄,不復淋瀝。直指方

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年少氣壯者,用黑、白牽牛 各一合,布包搥碎,以好醋一盌,熬至八分,露一宿,次 日五更溫服,以大便出膿血為妙,名「濟世散。」張三丰仙方 濕熱頭痛:黑牽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華水調汁, 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聖濟錄

氣滯腰痛:「牽牛不拘多少,以新瓦燒赤安於上,自然 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撥動,取末一兩,入硫黃末二錢 半,同研勻,分作三分,每分用白麪三匙,水和捍開,切 作碁子塊,五更初以水一盞煮熟,連湯溫下,痛即已。 未住,隔日再作。」予常有此疾,每發一服,痛即止。本事方

牽牛子部藝文

编辑

《牽牛》
宋·梅堯臣

编辑

《楚女》霧露中,籬上摘牽牛。花蔓相連延,星宿光未收。 采之一何早,日出顏色收。持寘梅窗間,染薑奉盤羞。 爛如珊瑚枝,惱翁齒牙柔。齒牙不能餐,粱肉坐為仇。

牆東有冬瓜,費盡滋溉力。牽牛獨得志,抽走無尋尺。 既上我屋壁,復𦊰我籬落。遊藤僅細縷,逐節分豆葉。 未欲揮鋤斤,且與妝秋色。任他繞屋去,度表幽人宅。

《賦園中所有》
蘇軾

编辑

牽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開花荒榛上,不見細蔓身。 誰剪薄素紗,浸之青藍盆。水淺浸不盡,下餘一寸銀。 嗟爾脆弱草,豈能凌霜晨。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

《花庵多牽牛清晨始開日出已瘁花雖甚美而不能留賞》
邵雍

编辑

望遠雲凝岫,妝餘黛散鈿。縹囊承曉露,翠蓋拂秋煙。 嚮慕非葵比,彫零在槿先。纔供少頃玩,空廢日高眠。

葉鬧深如幄,花繁翠似鈿。瀼瀼零曉露,羃羃蔽晴煙。 謝既成番次,開仍有後先。主人凝佇看,長是廢朝眠。

《牽牛花》
文同

编辑

柔條長百尺,秀萼包千葉。不惜作高架,為君相引接。

《牽牛花》
楊萬里

编辑

素羅笠頂碧羅簷,曉卸藍裳著茜衫。望見竹籬心獨 喜,翩然飛上翠雲篸。

莫笑渠儂不服箱,天孫為織錦雲裳。浪言偷得星橋巧,只解冰盤染紫薑。

曉思歡欣晚思愁,繞籬縈架太嬌柔。木樨未發芙蓉 老,買斷西風恣意秋。

《詠牽牛》
姜夔

编辑

青花綠葉上疏籬,別有長條竹尾垂。老覺殘妝差有 味,滿身秋露立多時。

不見青青繞竹生,西風籬落抱枯藤。道人一任空花 過,愁殺山陰覓句僧。

《牽牛》
楊巽齋

编辑

青青柔蔓遶修篁,刷翠成花著處芳。應是折從河鼓 手,天孫斜插鬢雲香。

《牽牛》
趙蔗境

编辑

《西風樵子谷》,藤蔓絡柴關。名在星河上,花開曉露間。 秋空同碧色,曉日轉紅顏。若掛青松頂,翛然不可攀。

《牽牛》
施東洲

编辑

一泓天水染朱衣,生怕紅埃透日飛。急整離離蒼玉 珮,曉雲光裏渡河歸。

《牽牛》
林逋山

编辑

圓似流泉碧剪紗,牆頭藤蔓自交加。天孫滴下《相思 淚》,長向秋深結此花。

《牽牛花》
僧永頤

编辑

老梅枝上掛牽牛,引得青花上樹頭。秋圃日斜風露 冷,倒垂長蔓拂鳴鳩。

《甲子歲後園牽牛》
元·郝經

编辑

「野花照天星,星中花亦盛。」長夏蔓草深,疏籬掩斜徑。 幽庭日無事,森寂淡相映。繚繞絲亂垂,點綴葉相並。 金風一披拂,零露光彩競。參差碧玉簪綰插,滑欲迸。 霜絲吐冰同,容色好娟淨。堂陰青錦張,牆背紫苔瑩。 時方鵲橋成,佳節當秋孟。織女能剪裁,天河洗尢稱。 女以秋為期,郎將花作證。風雨開雲屏,鸞凰鏘月鏡。 處處乞巧筵,家家喜相慶。五年江館客,萬事成墮甑。 不能致龍節,空自悲虎穽。永日鏖炎蒸,中暑甘臥病。 對花淚盈目,坐起不覺暝。雲漢見雙星,回頭看斗柄。 遙憐小兒女,婚嫁俱未竟。中流虞風波,相見何日更。

《牽牛》
明·吳寬

编辑

《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薰風籬落間,蔓生甚綢繆。 誰琢紫玉簪,葉密花仍稠。日高即揫斂,豈是朝菌儔。 陰氣得獨盛,下劑斯見收。便須作花庵,誰與迂叟謀。」 司馬溫公獨樂園有花庵公自註以牽牛瓜豆為之

《牽牛花》
朱茂曙

编辑

金飆初動露華滋,最愛娟娟竹尾垂。多少紅樓昏夢 裏,不知秋色到疏籬。

牽牛子部選句

编辑

宋蘇軾詩:「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糵,走尋荊與榛如 有宿昔約。」

《秦觀詩》:「籬落秋暑中,碧花蔓牽牛。」

趙山臺詩:「秋來難得花成染,閒引牽牛上短籬。」 盧贊元詩:「紅芭蕉映黑牽牛。」

《金高士談詩》:「風動牽牛晚花碧。」

牽牛子部雜錄

编辑

《瓶花譜》:「九品一命牽牛。」

木鱉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木蟹》:綱目    木鱉子。綱目

木鱉子圖

木鱉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木鱉子釋名

编辑

《馬志》曰:「其核似鱉蟹狀,故以為名。」

集解

《馬志》曰:「出朗州及南中,七、八月采實。」

蘇頌曰:「今湖廣諸州,及杭、越、全、岳州皆有之。春生苗, 作藤生葉有五椏,狀如山藥,青色面光。四月生黃花。 六月結實,似栝樓而極大,生青熟紅,黃色,肉上有軟 刺。每一實有核三四十枚,其狀扁而如鱉。八九月采 之。嶺南人取嫩實及苗葉作茹蒸食。」

寇宗奭曰:「木鱉子蔓歲一枯,但根不死。春旋生苗,葉 如蒲萄。其子一頭尖者為雄。凡植時,須雌雄相合麻 纏定,及其生也,去其雄者,方結實。」

李時珍曰:「木鱉核,形扁礧砢,大如圍碁子。其仁青綠 色,入藥去油者。」

仁氣味

甘溫無毒。

李時珍曰:「苦、微甘,有小毒。」

主治

《開寶》曰:「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除粉刺䵟䵳, 婦人乳癰,肛門腫痛。」

李時珍曰:「治疳疾痞塊。利大腸,瀉痢,痔瘤瘰𤻤。」 大明曰:「醋摩消腫毒。」

發明

汪機曰:「按:劉績《霏雪錄》云:『木鱉子有毒,不可食。昔薊 門有人生二子,恣食成痞。其父得一方,以木鱉子煮 豬肉食之,其幼子當夜死,長子明日死。友人馬文誠 方書亦載此方,因著此為戒』。」

李時珍曰:「南人取其苗及嫩實食之無恙。」則其毒未 應至此。或者與豬肉不相得。或犯他物而然。不可盡 咎。木鱉子。

附方

酒疸脾黃:木鱉子磨醋服一二盞,見利效。濟急方 腳氣腫痛:「木鱉子仁,每箇作兩邊,麩炒過,切碎,再炒 去油盡為度,每兩入厚桂半兩為末,熱酒服二錢,令 醉,得汗愈。」《祕授方》也。永類方

濕瘡腳腫,行履難者:「木鱉子四兩去皮,甘遂半兩為 末,以豬腰子一箇,去膜切片,用藥四錢在中,濕紙包 煨熟,空心米飲送下。」服後便伸兩腳。如大便行者,只 吃白粥二三日為妙。醫方摘要

陰疝偏墜痛甚者:木鱉子一箇,磨醋調黃蘗芙蓉末, 傅之,即止。壽域神方

久瘧有母:木鱉子、穿山甲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 心溫酒下。醫方摘要

腹中痞塊:木鱉子仁五兩,用豬腰子二副,批開入在 內,簽定煨熟,同搗爛,入黃連三錢末,蒸餅和丸綠豆 大,每白湯下三十丸。醫方集成

小兒疳疾:木鱉子仁、使君子仁等分搗泥,米飲丸芥 子大,每服五分,米飲下,一日二服。集效方

疳病目矇不見物:用木鱉子仁二錢,胡黃連一錢,為 末,米糊丸龍眼大,入雞子內蒸熟,連雞子食之為妙。 集效方

倒睫拳毛:因風入脾經,致風痒不住手擦,日久赤爛, 拳毛入內。將木鱉子仁搥爛,以絲帛包作條,左患塞 右鼻,右患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次服蟬蛻藥為妙。 集效方

肺虛久嗽:木鱉子、款冬花各一兩,為末,每用三錢焚 之,吸煙良久吐涎,以茶潤喉,如此五六次,後服補肺 藥。一方用木鱉子一箇,雄黃一錢。聖濟錄

小兒鹹。請幫助識別此字。大木鱉子三四箇,磨水飲,以雪糕壓下,即 吐出痰。重者三服效。摘元方

水瀉不止:「木鱉仁五箇,母丁香五箇,麝香一分,研末, 米湯調作膏,納臍中貼之,外以膏藥護住。」扶壽精方 痢疾禁口:「木鱉仁六箇,研泥,分作二分,用麪燒餅一 箇,切作兩半,只用半餅作一竅,納藥在內,乘熱覆在 病人臍上,一時再換半箇熱餅,其病即止,遂思飲食。」 經驗方

腸風瀉血:木鱉子以桑柴燒存性,候冷為末。每服一 錢,煨蔥白酒,空心服之,名「烏金散。」普濟方

肛門痔痛:孫用《祕寶方》:用木鱉仁三枚,砂盆搗如泥, 入百沸湯一盌,乘酒先薰後洗,日用三次,仍塗少許。

《瀕湖集簡方》:「用木鱉仁帶潤者,雌雄各五箇,乳細。」

作七丸,盌覆濕處,勿令乾。每以一丸唾化開,貼痔上, 其痛即止,一夜一丸自消也。江夏鐵佛寺蔡和尚病 此,痛不可忍,有人傳此而愈。用治數人皆有效。 瘰𤻤經年木鱉子仁二箇,去油研,以雞子白和入瓶 內,安甑中蒸熟,食後食之,每日一服,半月效。

小兒丹瘤:「木鱉子仁二箇,研如泥,醋調傅之,一日三 五上,效。」外科精義

耳卒熱腫:木鱉子仁一兩,赤小豆、大黃各半兩,為末。 每以少許,生油調塗之。聖惠方風牙腫痛:木鱉子仁磨醋搽之。普濟方

木鱉子部紀事

编辑

《霏雪錄》:「木鱉不可服。薊門一人生二子,皆切愛之,恣 其食啖,遂成痞疾。其父得一方,以木鱉煮豬肉食之, 幼子當夜死,明日長者死。愚人不謹,輕信妄為,至殺 其二子,悲哉!」友人馬君文誠得方書一帖,亦載此方, 因註其事於左以為戒,此仁之一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