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十三卷目錄
保定府部彙考七
保定府祠廟考上
職方典第七十三卷
保定府部彙考七
编辑保定府祠廟考上 府州縣志合載
编辑本府。〈清苑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西北,清苑縣附郭。不置。各州縣俱有。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關外,《清苑縣》附郭,不置。各州縣俱有。
城隍廟 在府治北,各州縣俱有。
旗纛廟 在府治西,各州縣俱有。
厲壇 在府城北關,各州縣俱有。
八蜡祠 在府治北,各州縣俱有。
土地祠 :在府治內,各州、縣俱有。
「漢壽亭侯廟 」 :府城共五處,春秋祀。府治內者,各州縣俱有。
火神廟 在府治東,各州縣俱有。
馬神廟 在府治北,各州縣俱有。
文昌廟 在府城北關外,明萬曆年建。邢雲《路記》。
皇清康熙十年,高景重修,各州縣俱有。
東嶽廟 在府治東北。元至元十年建。各州縣俱有。
北嶽廟 在府城北關,明永樂時建,各州縣俱有。
三義廟 :在府城北郭外,各州縣俱有。
三皇廟 在府治西南。明萬曆年建。
雷神廟 在府城東關,各州縣多有。
廉將軍廟 在府城西廉梁村,祀趙將軍廉頗。龍母祠 在府城北,前有八角井,各州縣多有。龍王祠 在府城西十里,元張柔建,各州縣多有。
真武廟 在府北甕城,各州縣俱有。
三官廟 在府東甕城,各州縣俱有。
劉河間廟 在府城東上閘,各州縣俱有楊忠愍公祠 。一在府治西,建於隆慶二年,大學士李春芳「記。」 一在府西郭外,建于萬曆二十九年,大學士孫承宗記。
皇清康熙年間重修,孫奇逢《記》。一在定興縣河陽渡。
明天啟中,撫臣張鳳翔題建,中憲高攀龍顏曰「世師堂。」 一在容城儒學東,明萬曆四年建。忠烈祠 在府西郭外。康熙六年同知常大忠建,以祀甲申殉難紳士者。孫奇逢《記》。
文昌閣 在縣學東,明萬曆年建。按察使安肅。邢雲《路記》:「一在西關南頭,明天啟五年張羅彥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沈喬生重修。
玉皇廟 在候村。元至正二年建。明嘉靖癸未年,鄉耆郎文通等重修。
三聖祠 在西甕城
望亭神廟 在望亭村。弘治七年,城武知縣楊浩然重建,尚書傅珪《記》。
二郎廟 在西石橋,金大定十九年建。明嘉靖七年,鄉民王賢等修,進士石宗岱《記》。隆慶二年,錦衣衛百戶王敬重修。
小聖廟 在南關紙坊頭。
神應王廟 :在草橋村,元時建。
藥王廟 在司家莊
張公祠 在西關路西,為明知縣張弘襟建。
皇清附知縣徐祚炳主於內,因改為張、徐二公祠。
汪公祠 在西關東路,為明知府汪建。
皇清附知府胡延年主於內,因改為汪、胡二公祠。
章公祠 在南門外,為明知府章時鸞建,為重修天水橋也。有碑記。
中陽高廟 在城東十里許。突然一臺,形勢巍峨。上建東嶽宮,雜植穠秀,盛夏無暑。古名為「高廟」 云。有碑記。
滿城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北隅。按舊志,計地十五畝,明洪武二年建,成化十二年,知縣李思明重修。原有神門四座,神廚三間,齋房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今廢。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東南。按「舊志」 計地。
十五畝,洪武二年建。成化十二年,知縣李思明重修。有神門四座,神廚三間,齋房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今廢。
邑厲壇 在縣城北隅。按舊志,計地十五畝。洪武二年建。成化十三年,知縣李思明重修。隆慶三年,知縣周思大移於舊壇之東。地止五畝。原有大門三間,神廚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已上三壇,門舍廢壞已久,遺址無存。誌之以俟興廢者。
城隍廟 在縣治東街北。「元至元二年建。逮明天順六年,知縣李永芳修。前建拜亭,東西七十二司,左右六曹,後為寢室。成化十六年,知縣李思明重修。弘治十四年,知縣金山建寢宮三間。正德十二年,知縣張憲修兩廡牆垣。嘉靖二十八年,知縣袁欽儒增廓。萬曆元年,知縣申九峰增建。廟前廈三間。萬曆十二年,知」 縣曹永年、義民張綱倡募建修大門三間。三十五年,綱子知府張邦政捐資創鐘鼓樓二座,鑄造鐘鼓各一。馬神廟 在縣治東。明正德十五年,知縣張憲遷建。
皇清康熙十七年冬,知縣裴國禎捐資委鄉耆楊俸。
督理重修廟,大殿、門垣俱黝堊丹雘一新關帝廟 在縣治前。明嘉靖十二年,知縣汪滋重修,附《碑記》。萬曆十二年,知縣曹永年增廓三間。三十三年,知縣李峨修寢宮三間。崇禎九年,知縣張以謙重修。馬殿三間。
皇清康熙十七年、庠生彭昌齡暨子太學生如捐:
資重修。大殿、寢宮、馬殿、戲樓,一概建新云「二郎廟 」 ,在縣十字街前。舊為感應院
循良祠 在縣南關街西。萬曆二十四年,邑士庶為陞任侯知縣建,其惠政詳《碑記》。
八蜡廟 在縣南壇內迤東。隆慶六年,知縣申九峰創建。
北平侯廟 在縣南門外,祀張蒼,弘治二年修。趙簡子祠 在縣北門外,晉永康初立,祀列國晉大夫趙鞅。元郝經《記》。
三官廟 :在縣北關外。康熙十八年,邑人崇啟等重修。
小聖廟 在縣南關
皇清順治六年,鹽商吳世民、范國曾等創建。
龍神廟 在縣北紫口鳳凰山。明崇禎十五年大旱,山頂忽有水池,居民以為神異,因祈雨立應。遂建廟宇三間,有《碑記》。康熙十九年夏仲季月大旱,禾苗焦槁。知縣裴國禎躬詣虔禱,即日甘霖大沛。乙酉、丙戌連日雨,境內霑足。
龍母廟 在縣東十里。一畝泉,明時建。
安肅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三里。春秋二祭。
山川壇 在縣東二里。春秋二祭。
邑厲壇 在縣東北一里。三祭。
城隍廟 在縣治東
八蜡廟 在縣南關,春秋二祭。
馬王廟 在縣南察院東,春秋祭。
火神廟 在縣東北
關聖廟 一在縣治西、一在縣治南。
文昌祠 儒學東,有祀。知縣盧應魁移城上東南。
魁星樓 在縣南城上。楊知縣世增建。
伯王廟 在縣南關外
班姬廟 在縣西四十里。
孟姜女祠 在縣北關西隅。
李烈婦祠 ,在縣北關外。
北嶽廟 在縣治前
東嶽廟 在南城
二郎廟 在九灣巷
龍王廟 在南關
劉守真君廟 在縣北關。
真武廟 在縣東北隅右北平鄭少參創建。定興縣。
社稷壇 在北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南郭。
邑厲壇 在北郭
八蜡廟 在南郭。又有廟在相蓋村。明隆慶中張中丞鎬建。崇禎中李孝廉定榮重葺。以龍井所在,為邑人祈年報本之區。吏部范士楫為《記》。城隍廟 在東南隅。元延祐五年邑人張伯祥建。元末毀于兵,明洪武二年卞禮起構。天順七年甄鐸增葺。正德中邑人張景芳、嘉靖中邑人吳延玉、蕭濟民併其子禎相繼竣事,規模整備矣。有明《洪武二年敕封顯佑伯碑》。
文昌廟 「在縣平堽。」
「小聖廟 」 :在大溝。鹽商張際昌等共建,以祀「河神。」 五月端陽致祭。
龍母廟 在縣西相蓋村。古井石底,大孔大暵,渫之,登時而雨。
馬神廟 在治南
皇清康熙十一年,張其珍重修。
伏魔大帝廟 ,在治東。
楊忠愍祠 舊在河陽渡北。明天啟中,撫臣張鳳翔題建,董役者王永吉。祠成,高中憲攀龍題曰「世師堂。」 康熙三年,水嚙祠卸,謝榮昌移建河北。
任呂二公祠 在南郭二聖廟後,祀呂公文、《南任公鎧原碑》。
李公祠 在祖村坊,曰「九年遺愛」 ,祀前令襄陵公瑾,今存惟三碑,錄其一明萬曆三十七年禮科給事中張鳳彩《定興縣李侯祠堂碑記》:「胡公祠 在北郭,扁曰『真父母』」 ,祀前令西華公嘉桂,鹿范二家,倡建通邑,合力成之。明萬曆癸丑後,鹿、范發科,置香火地六十畝,春秋祭享畢。公祠二 :一在祖村,一在渾酒店北,祀淄川公自肅,今俱毀祖村,祠存香火地十畝。邑南惟鹿太常善繼,籽粒折徵,《碑記》尚豎祠前。
五公祠 、任、呂二公祠、李公、畢公祠俱毀。范選部塑像于胡公祠,公祭。
燕昭王廟 在縣西黃金臺上。祀燕昭王郭隗、樂毅配。明萬曆中,汪應蛟建。
鹿廷尉公祠 在縣,祀鹿善繼。明崇禎十年敕建。
劉守真君廟 在縣南旺。明崇禎初建。三月五日大會,遠近諸貨皆集。劉,河間人,守真其名也,稱為「高尚先生。」 又有廟,在固安鎮。
三官廟 在縣治東
五道廟 在縣治東
二聖廟 南郭昔年大會,今遜于前。
真武廟 在北郭
龍王廟 在郭外
財神廟 在郭外。祀增福、略福二神。
關帝廟 西郭
文昌帝君廟 西郭
三官廟 西郭
火神廟 在最西臨河處。河水汎溢時,有多人廟內乘涼,忽傳渡船沉,爭出看,廟遂傾,不然則皆死其下矣。人感其靈。今廟係次年重修。《新城縣》。
社稷壇 在北城外。《西句龍》,共工氏之子,生時為土官,有功干土,死配社而《食棄》,高辛氏之子,生為稷官,有功于穡,死乃配稷。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城外東。《周禮》祀風伯、雨師,唐始祀雷,明又加以雲,合為一壇。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
邑厲壇 在北城外東
八蜡廟 在南關昇仙橋北。明萬曆六年,知縣張極建。
馬神廟 一在太僕寺西,縣丞王旋建,今廢。一在新街,分水驛建。
木神祠 。勾芒,少昊氏之子,名重,為木官,有功,沒為木神。今立春前一日,迎于東郊,立春日祭于縣內。
火神廟 在城隍廟東,邑人山東參議崔峨創建。
三義廟 後漢昭烈帝、關壯繆侯、張桓侯。一在賈家店河西。一在縣東南六十里昝哥莊。「關王廟 一在縣北關外二里華家店。」 一在縣西三里,邑人評事田中建。一在縣北二十里方官店。
東嶽廟 在縣治東南
真武廟 一在北關頭,一在丘家營,一在縣西北三十里高碑店,太監張永修。一在縣東三十五里張六莊。
玉皇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馬村河。
龍王廟 一在縣西北十里龍堂紫泉之上。一在縣北門外西衚衕。
藥王廟 ,在南關賈家店。按藥王本天竺國人,《楞嚴經》有「藥王藥上」 ,今人以扁鵲當之。
三官廟 一在縣東北八里加祿村,一在縣西北十六里羅家營,屬紫泉社。按《異說》以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又以為兄弟三人姓陳。
虸蚄廟 在縣城隍廟東北,邑人參議崔峨建。據《楊守正碑記》,以為虸、蚄三神母,即俗所稱監生娘娘、送生娘娘、瘢疹娘娘。攷之《正字通》則虸
「蚄」 者,乃米中所生蟲也。唐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邑厲壇
關帝廟 原在南門外,明崇禎十一年,徙教場八蜡廟。
馬神廟
河神廟
城隍廟
玉皇廟 在南壇西,明崇禎七年重修,一名「柏林庵。」 眾柏蔥鬱,故名。東嶽廟 在縣東南里許。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張問政重修。
龍母廟 一在縣東門外石隄。一在縣西關外。狼山廟 在狼山,明嘉靖五年重修。
藥王廟 一在東門外,一在東都亭。
真武廟 在北城上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嚴欽謨重修。
帝君廟 :在城後街,邑舉人劉儐重修。
帝堯廟 在縣八里口底。山腰有泉,清而不流,古今不竭。土人于泉池浮紙卷沈則宜,蠶不沈則不宜。永樂十五年重修。
帝舜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創建無考。
漢高帝廟 在縣東北肓山之陽。相傳解圍白登,駐蹕于此,後人思之,因立廟焉。
博野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明洪武十一年,知縣杜太亨建。為壇為石以依神。周為垣,北為門,西為齋所,神廚各二楹。今壞,祀縣社稷之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以祀「風雲雷雨」 、本縣山川、城隍諸神。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二年,知縣杜太亨建。有垣,有門,有廚,有庫。
魁星閣 在東南城角
城隍廟 在文廟東。明洪武二年,知縣杜太亨建。正德五年,知縣李延齡鼎新焉。嘉靖十八年,邑民郭榮募緣重新之。
馬神廟 在太僕寺左。明永樂十四年,主簿郭欽建。
八蜡廟 在宣慶關南。明弘治二年間,知縣何正創建。
三義廟 在白沙村,坐子向午,唐人建立。元至治三年,社首馬贊甫重修。
關帝廟 :在縣治內,南向。
真武廟 在鎮武門西
龍王廟 在白沙村,唐人建,元至正三年重修。「五道廟 」 在寺衚衕口,西南向。
藥王廟 在宣慶關南,坐東西向。一在縣南莊窩村。
皇清順治年,創建。
真武廟 「在宣慶關南,坐子向午。」
牛王廟 在西章村南棗林內。
二郎廟 在桃李村。唐時創建。相傳有「泥龍飛昇廟。」 州縣各有,不悉《記》。
二程夫子廟 :在程委村。元時建,祀宋儒程顥、程頤。明正統、成化間,相繼重修。春秋仲月行祀禮如儀。
東嶽廟 一在慶陽關東,西向。一在宋村東。三月二十八日,鄉民焚香,貨物畢集。
慶都縣
社稷壇 在邑西北二里。
風雲雷雨壇 在邑南半里。
邑厲壇 在邑東北三里。
城隍廟 :在邑治西北。
火神廟 在邑治西北
皇清康熙十三年,邑令錢振龍創。因內陞工未及竣。
十五年,「《李天璣》告成。」
馬神廟 ,有三:一在治內,一在治西北,一在治後。康熙十五年,邑令李天璣同時重修。
文昌祠 :在戟門東。康熙十七年,邑令李天璣重修。
魁神祠 舊在戟門西,今移南城上,改祠朱衣土地二神於內。康熙十七年,邑令李天璣「重修。」 帝堯祠 在邑東關,有古柏二。康熙十七年,邑令李天璣重修。有碑記。
五嶽廟 在縣北門外,宋《劉郛碑》,見存。
北龍堂 在邑北三里,龍泉河源發此。
南龍堂 在邑南三里,涌魚泉發此。
蟲王祠 ,在邑南半里。
藥王廟 在邑東三里春臺上。
關帝廟 在邑東門外百餘步。
漢王廟 在縣東南之柳城村。按《明一統志》云「漢封靖王子蓋為柳城侯」 ,故立祠祀之。
三元廟 在縣南三里
堯母祠 在縣治東
皇清康熙十七年重修。
壽聖寺 在縣境
龍亭供此為習儀之地,故名。
容城縣
社稷壇 ,在城西北一里。神廚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明洪武三十五年建,今廢。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南三十步。神廚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洪武三十五年建,天順五年,縣丞江耀重修,今廢。
邑厲壇 :在城東北一百步。廚房三間,庫房三間,宰牲房三間,洪武三十五年建,今廢。
劉誠意伯廟 在縣東北里許,祀誠意伯。劉基靜修祠 在縣西南。元至元年建,春秋祀之。一在新安縣西三臺堡。以先生講學於此,後人思之,立祠。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二十步。明洪武十四年,大尹唐益創建。景泰三年,大尹王豫、弘治九年,大尹孟理接次重修。
八蜡神廟 在縣南關一里許。
文昌閣 在縣東城上,大尹蔣如苹,萬曆三十年建。
宋楊將軍廟 在縣西北,祀楊延昭。
忠愍祠 在邑學東。明萬曆四年建。祠堂三間,兩廂房各三間,儀門三間,大門坊樓一間,中立椒山神像,有碑記。十四年,大尹江左彥增抱廈三間。三十年,大尹蔣如苹重修。天啟六年,大尹宋之㒞給銀二十兩買祭田。崇禎九年,大尹聶引緒重修。
皇清順治三年,大尹江起元重修牆垣,督學曹溶給。
穀二十石,修祠。十五年,大尹霍光祥重建二門。康熙二年,大尹陳士性重建東廂房三間。六年,署印蔣仕榮重新像併槅子督學蔣超給銀二十兩重修。
烈女祠 在縣治東南十步。明嘉靖十一年,知縣祁鯨建,今廢。
邑侯張、徐二公生祠 在北郭。
邑侯、朱、王、宋三公生祠 在南郭。
邑侯聶公生祠 在白溝店。
舜帝廟 在縣治東北十五里南河照村。關帝廟五 :一在縣治西門內;一在縣南八里東牛村、一在縣治西南十五里南張村、一在縣治西南十五里小李村、一在縣治南三里午方村。
「三義祠五 一在縣治西北二十五里溝市村,一在縣治西南十里白龍村,一在縣治西北十里沙河村,一在縣治西北一里溝西村,明嘉靖四十二年生員張克儉倡修。」 殿宇三間,僧舍三間,鐘樓《碑記》俱存。一在縣治西門外路北。「白塔 」 在縣東二里,宋時建,高七丈,周六丈五尺。人于塔下兩手相擊,則塔頂鴉聲,即應「完縣。」
社稷壇 坐落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坐落南關集市之中。邑厲壇 」 ,坐落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街。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修。
「關帝廟 」 坐落北街,中央邑城,南北兩門相對,中建鼓樓。
元帝閣 ,坐落鼓樓上。
關帝廟 在南街東後巷,廟南百餘步,有石幢一座。
真武廟 在東門內甕城路北。
火神廟 在東門甕圈城內。
「劉守」 《真君廟 》,「坐落南關。」
皇清順治年間創建。
孝烈將軍廟 在縣東,即木蘭女也。以父當行戍,無子,木蘭身代之,有木蘭辭。唐封為孝烈將軍。里俗相傳,「木蘭魏姓,亳州人,從漢文帝來曲逆,故祀此。」
青龍神廟 在縣壇山村東獅陀林。昔有僧名盧,自江南來,寓獅陀林祕魔崖。一日,有二童子拜於前,盧納之。時久旱,二童子白於盧,委身龍潭,須臾化青龍各一,遂雨。事聞,賜盧感應禪師,設祠祀青龍神。明宣德年間,龍時出沒,禱雨輒應。
龍王廟 在孝烈祠左
藥王廟 :在下叔村。創建無攷。康熙十一年重修。
蠡縣
社稷壇 在北郭之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郭門內大街東。「邑厲壇 」 在北郭門外迎恩亭後。
城隍廟 在縣西北崇臺上。
馬神廟 在太僕寺大門內東。
八蜡廟 「在預備倉」 西。
三皇廟 在北關東街
關帝廟 在北門重城內,創于元明弘治六年,義官賈純重修。
忠義祠 在縣治西北,金境建。
烈女祠 在縣治西。舊祠在縣垣內西隅,李復初改建。井上,西向。
東嶽廟 在縣治東北
真武廟 有三,「一在北城上,明宣德六年知縣耿玉重修。一在南城上,《銅像》,嘉靖十二年邑民宋昂、韓奇重修。一在北關東街。」
觀音閣 在縣治東。銅像高二丈許,閣制崢嶸,被災。明弘治十八年,道士王世隆、王世昌、杜儒創建。
觀音堂 有三:一在縣署西南,一在縣署西北,一在南壇下。
文昌廟 在縣署東北
文昌閣 在縣署東大街上。
三官廟 有二,一在玉帝廟內,一在北關西街。龍母廟 ,有三,一在北城上,一在南壇內,一在北關迎恩亭右。
太公廟 在縣南關外,創建無攷。
霍光廟 在縣西北三里許。
三義廟 在縣署西北
三教堂 在縣署西北角。
「五道廟 」 有五,其二在北城門內東西,一在縣署東北角,一在北關北首,一在南關西街。《雄縣》
社稷壇 在北關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瓦濟橋東南。
邑厲壇 在北郭內
里社壇 在各里社
鄉厲壇 :在各里社之傍。
城隍廟 :在「考牧街」 之後。
忠孝祠 在易陽門內,祀明楊松潘忠元孝子王庸。嘉靖間,知縣謝九儀請于提學陳中川公建。
義行祠 在瓦橋關外,祀義士胡斌。知縣謝九儀建,今廢。
馬神廟 在按察行臺之左。
八蜡廟 在易水之西。明萬曆十二年,知縣李一心重修。
龍王廟 :在小雄山上。旱則縣司禱之,其應如響。
河神廟 :在大雄山之後,今圮。
旗纛廟 在教場,今圮。
堯舜廟 在趙村,元至正間建,今惟舜廟。都土地廟 在東侯留村。元中統二年,郭通建,孟之縉《記》。明正德間,鄉大夫蘇琰重修。
龍王廟 在神堂村。相傳,宋時有神木浮河直立,隸縣官祝而視之,中函龍骨,遂為廟之梁。歷元至今,禱雨輒應。明正德八年,人竊其骨,而靈感日衰焉。
東嶽廟 在東關之北
二聖廟 :在瓦橋北。宋時建,祀二郎關王。廟前有石柱,相傳為「攪雄樁」 ,毀之輒生水患。今惟此殿內無雀鴿蠅蚋之屬。
關王廟二 一在瓦橋關南,一在城隍廟西,明嘉靖四十年建。
石象廟 在小崔。相傳:元時夜有石象害苗,鄉人祀之。
三義廟 在城內東南隅。
呂公祠 在縣郝家店北,有橋,世傳呂仙觀蓮於此。
雙忠廟 在縣白溝北。祀宋張叔夜。明陳復初以二公盡節處,故祀之。
高尚忠先生祠 祀劉河間。萬曆戊申,重修「藥王廟 」 ,邑人王袞倡建。
祁州
社稷壇 「明洪武二年建在西北。成化七年徙於西。周圍一百五十二步,地五畝六分。」 齋房、神廚、櫺星門今皆廢。崇禎元年,知州郭建亭于壇前,為更衣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居南郭門外,明洪武二年建。周圍一百四十步,地五畝四分。舊有齋房、神廚、櫺星門,今皆廢。崇禎元年,知州郭補建門坊于壇前之右。
州厲壇 ,居城外北方,周圍一百三十六步,地四畝八分。
城隍廟 在州治南。明成化十八年重建。萬曆四十六年,知州宋應蛟修。天啟六年,知州郭應響重修。
八蜡廟 居州北
旗纛廟 在演武廳之左。
火星廟 在儀門外東
龍王廟 一在東門甕城內,一在羊翟村,稱金龍四大王,祈雨靈驗。
馬神廟 在州治北。明天啟五年,圮于水。六年,知州郭應響重建。
文昌祠 居東城上
關聖廟 在州治東
真武廟 在州北城上
聖母行祠 在州治西
東嶽廟 在州城東門外。
皮場王廟 在州治南。傳云祁州土神廟在南城門外左地。自宋迄今,以醫顯靈,有疾者禱之,即於夢中授以藥,或與針砭,厥明即愈。故老傳稱,先朝有秦王得疾,訪醫莫療,一醫後至,進藥數丸立愈。問其姓名,對曰:「祁州南門人也。」 遣使即其地問之,始知為神。由是四郡瞻仰,駿奔祠下。宋建中靖國元年,封為靈貺侯,後易為公。咸淳六年,加封「明靈昭惠顯祐王。」 臨安立廟,國家凡有災殃,必遣使禱之。
狀元祠 在州治東,明成化十八年建,祀元董珪、李齊。
遺愛祠 在州治東。祀州守蕭文清、黃道亨、宋應蛟。崇禎元年重修。
崔府君廟 在州南。府君名子玉,代有靈蹟。唐元宗封靈聖侯,始建祠。宋真宗封護國西寧王。三皇廟 建於元,以為醫學之祖。
秦王廟 在州南三十里崔張村。世傳秦王廟臺基高三丈,廣十五丈,創建無考。明宣德七年重修。後有古甎洞,高一丈,深遠不可測。內有四圈門,不知去向。
深澤縣
社稷壇 在西關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南關。
邑厲壇 在北莊
城隍廟 在邑治西。明洪武二年創建。正德年,昌邑丞王志仁家居時,捐資重修。嘉靖二十九年,居士張仁等、萬曆十三年乙酉,鄉民邸仲清等相繼重修。邑紳劉素、董獻策、知縣侯鶴齡俱有碑記。有「香火行糧地」 九畝四分。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縣許來音又置「香火行糧地」七。
畝四分七釐。住持道人賈自明,
八蜡廟 :在邑治儀門內。
玉帝廟 在邑治西,創建無考。明崇禎十二年己卯,知縣周伯達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十畝七分九釐。
土地五道神廟 在邑治西,創建無考。
皇清順治十八年,耆民胡玉重修。
馬明王廟 :在邑治東。創建無考。康熙十二年六月,知縣許來音重修。
三官廟 在邑治東,創建無考。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耆民胡隆、王宗逭、天啟三年癸亥,相繼重修。
文昌廟 在邑治城上巽方。明萬曆年,知縣陳來朝創建。舊有塔。萬曆間,知縣張元置買香火無糧地十畝。
藥王廟 在邑治東關,創建無考。故老相傳,「為唐貞觀年間建。」 明萬曆二十七年己亥,知縣孫淵如、貢生杜邦俊等重修。
娘娘廟 一在東關,創建無考。
皇清康熙十三年甲寅,知縣許來音重修。有香火地。
三畝五分。一在南關,創建無考。順治十七年庚子,知縣符渭英同武進士袁斌重修。
東嶽行宮 在邑治東十里南值腰村。唐朝創建年歲無考。宋嘉祐間重建。明弘治五年,鄉耆呂春、生員呂文通等重修,有碑記,教諭餘姚、舉人傅英有撰文。嘉靖二十九年,鄉耆郭君瑞、郝思孝等重修,知縣鄭禮立碑。天啟六年,鄉民馬應召、僧義通等鑄造滲金佛韋馱二尊,置買香火行糧地十畝三分。
三清廟 :在邑治東十五里周家莊。創建無考。
明萬曆二十五年丁酉,鄉民王成教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十三畝。
真武廟 一在邑治東二十里大興村,創建無攷。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周召南、生員胡拱宸、鄉民陳厚、
殷魁㧞重修。有房三間,香火、行糧地六畝九分,又衛地十五畝。一在邑治南五里中角頭,明崇禎七年,善人管進福等重修。
二郎廟 一在治南關,創建無考。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許來音重修。《一》在邑治西關,創。
建無考。康熙十五年,知縣許來音重修。
關帝廟 在邑治南關。舊有古蹟,創建無考。明成化十四年,知縣李仁、縣丞牛宏增置地基,開擴重修。萬曆年,知縣張元置買香火無糧地二十畝。
皇清康熙二年癸卯,武進士袁斌重修。
分水龍王廟 在邑治西關城壕上。治西各路諸水流入城壕,勢甚洶猛。
皇清順治十二年乙未,知縣范時秀創建廟臺於此。
《分水》八字,以殺其勢。至康熙九年庚戌,知縣許來音重修。
龍母廟 在邑治西關,創建無考。
皇清順治十八年辛丑,知縣符渭英重修。
北帝廟 在邑治西關,創建無考。明萬曆十七年己丑,知縣蔣學孔重修。
關帝廟 在邑治西五里劉家莊。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內官監太監樊英、弟樊自安等創建。崇禎四年,善人成世堪重修。有香火、行糧地九畝六分六釐。
碧霞宮 即「天仙廟」 ,在邑治西八里趙八莊橋北。明萬曆九年辛巳,乾清宮內官監太監王臣創建。崇禎間又建「玉皇閣。」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周召南,善人任國政。造立二十
八宿像及直神、四帝像。有香火行糧地,三十三畝三分。
三官廟 一在邑治西八里趙八莊橋南。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李遇春創建,有「香火行糧地」十。
三畝五分。一在邑治西十里陳家莊,創建無考。明天啟五年乙丑,善人陳俊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十一畝二分。
天仙廟 在邑治西十里北留屯村,創建無考。明萬曆四十六年,鄉人劉一郡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十三畝。
天仙行宮 在邑治西十五里大鎮村,創建無考。明嘉靖初年,內官監太監曹喜、內府庫太監曹安,俱係本鄉人,創建。萬曆二年甲戍,鄉民曹聘、曹棠、于進、杜綬禮等增擴重修。有《碑記》。生員胡仲鑑撰文。
東嶽廟 在邑治西十五里西內堡村。自唐時監于敬德創建,此《傳記》也。明天啟六年丙寅,御馬監掌場篆、太監張教同昆弟張子科、姪張應誠等重修。吏部尚書方從哲撰文立石。有香火行糧地二十畝。
真武廟 :在邑治西十五里大黎元村。創建無攷。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許來音重修。
龍母廟 即龍堂。在邑治西十五里石橋社賈村,古名張敖村,創建不知何年。元至元元年,易州劉彰甫來司是邑,重建。至正三年,邑宰因亢旱祈禱,密雲中恍惚有龍像,大沛甘雨。重修,鄉貢進士蒙古馬撰文立石。明天啟五年,邑人士重修。廟前有八角井,雖旱不竭,禱雨輒應,即龍潭也。《府志》曰:「龍泉。」 後改為圓井,廟亦廢墮。
皇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四月,知縣許來音「因年來祈」
禱靈應,重修是廟。增蓋抱廈,井仍八角。
三義廟 一在邑治北五里李家莊,創建無考。明嘉靖二十六年,鄉人劉廷漢、張得高等重修。有香火行糧地八畝,軍地五畝。一在邑治北四里賈家莊,小王家莊兒。明嘉靖四十二年,鄉紳劉素創建。
皇清康熙十三年甲寅,知縣許《來音》、生員劉灝重修。
蒼山聖母行宮 在邑治北五里小王家莊。明崇禎十五年創建。每年三月十五日聖誕趁廟。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李遇春、善人王守孝等創建《玉》
《皇閣》順治十八年辛丑,嘉興知府王鐄、善人袁復初立。石。有香火行糧地十畝。
泰山元君行宮 在邑治北十里孤莊村。舊有祠,創建無考。明天啟六年丙寅,內璫本村人楊重修。
北帝廟 在深澤縣北城臺,祀真武。
關帝廟 在邑治北十里白家莊。元至元年間。
創建明成化十二年、嘉靖三十七年、萬曆三十六年,本村民相繼重修。有香火行糧地二十六畝。
束鹿縣
社稷壇 坐落西關內草橋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坐落南關藥王廟後。邑厲壇 ,坐落北關外瘟神廟西。
鄉厲壇 二十九,以社為差。
城隍廟二 。一在縣治西北。明天啟六年,知縣宋之㒞創建。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楊宏功增修。十二年,知縣沈元
忠鄉人趙進宅增修
關帝廟六 一在縣治前丁字街,創建無考,明萬曆間重修。一在縣治西石橋北,崇禎間鄉人張天秩建。一在東甕城,弘治間鄉人趙安創建。嘉靖間鄉人「趙錦,崇禎間知縣徐維鼎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監生張鼎銘、王紹剛增修新舊像二。
尊一在北關,明崇禎十三年創建。一在舊城,崇禎二年,滹沱河衝沒,重建。一在城北三十五里田村,創建無考,萬曆四十年重修。
三義廟 在西甕城
皇清順治九年,保定府通判署縣事常毓才,《耆老齊》
成生員溫連捷創建
蕭相國祠 在縣治,祀蕭何。
光武廟 在縣西二十里。明嘉靖五年建。龍王祠 在東甕城。創建無考。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談天祐重修,與馬王、「蟲王」並祀。
馬王廟 在西甕城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馬登祥創建。
火神廟 在南甕城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談天祐、鄉耆梁應賢、王延興、曹
永祺創建
玉帝廟三 「一在北關。」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馬廷對、談天祐、鄉耆魏文創建。
順治四、五年,知縣徐可先、馬登祥增修。順治十五年,知縣沈元忠、生員魏時乂、魏時俊、魏時彥增修。今住持道人韓清高。一在城南三十五里漢口村。明弘治十四年,鄉人魏甫德創建。隆慶辛未年至萬曆乙亥年,鄉耆耿大美、蘇洩等相繼重修。萬曆四十二年,鄉人蘇東剪增置香火地。崇禎乙亥年,鄉人蘇杲、李可久等修。一在城西十五里野場,創建無考。明隆慶元年至萬曆十一年,谷馬營人張尚利、都大營人楊景端、「《武守》庫」 ,萬曆四十二年,深州人魏守清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三年,今住持僧寧定增修。
雷祖廟 在城東。明崇禎十年,知縣楊琦創建。瘟神廟 在北關。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馬登祥、鄉人薜國平創建。康熙
元年,知縣楊于廷立石。
東嶽帝君廟二 「一在縣治東南,明弘治十四年鄉人張禮創建,嘉靖三十六年鄉人張瓊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生員張繩周、張繩堯、張繩康、張士偉。
《重修》一在城北四十五里張古莊,創建無考。明正德二年,鄉人郭大剛、僧圓瑾重修。嘉靖二十五年立石。
北嶽帝君廟 在城西南二十里傾井村。明嘉靖二十一年創建,萬曆三十九年重修。
皇清康熙二年增修。
東嶽天仙廟七 一在東關。明崇禎二年,鄉耆魏文等重修。
皇清順治十七年立。石一在城西二十里新集村,明
萬曆四十年鄉人馬崇旺創建。順治十五年知縣楊于廷、「鄉人馬孔賢重修。」 「一在城西二十里方北村,創建無考。明萬曆三十四年鄉人申世福重修,知縣史文煥立石。」 「一在城西北三十里新壘頭村,創建無攷。明宣德年間鄉人唐恭讓,正德九年鄉人王子山、田英等,萬曆三十五年鄉人劉世禎、趙懋功等,相繼重修。崇禎四年生員李化橒、劉厥迪、叚泰、趙孟儒、蘇一桂立。」 石一在城西北三十五里舊壘頭村,「創建無考。明宣德年間鄉人唐恭讓,弘治年間鄉人劉珣、王翥等,正德四年鄉人馮聰,嘉靖二十二年鄉人馮守禎等,萬曆二十三年馮香等,三十九年鄉人馮應聘同男舉人馮遇相繼重修。康熙二年鄉」 人劉之傑等相繼重修。一在城西北七十里小章村舊建村南。一在北十五里和睦井村,創建無考。
元帝廟《六 一》在縣治南十字街。明永樂年間,鄉人張廣德、施地創建。嘉靖二十五年,鄉人張
聚等重修。萬曆三年鄉人張春、十三年「鄉人喬自厚、二十一年張春相繼重修。」 一在縣治南門,一在縣治西街,創建無考,萬曆十六年鄉人楊世萃、謝君寵等仝修。
皇清康熙五年,李全旺、張珍等相繼重修。《一》在縣治。
西北賈家街,創建無考。明萬曆年間謝頗、康熙九年生員謝如新相繼重修。一在縣治北街。明正德十六年,鄉人張仁創建。崇禎二年鄉人張記問重修。一在城南三十里智丘村。明嘉靖甲辰年鄉人邊士春創建。順治十四年鄉人趙允成重修。
三官廟三 「一在縣治西南大街,創建無考,明天啟五年重修。一在縣治西北賈家街,創建無考,崇禎四年知縣甯一鶴、生員賈希鴻重修。」 一在城西二十里田家莊,創建無考。
皇清康熙七年,鄉耆尚之樸「增修。」
河神廟 在舊城堤東南隅。明萬曆年間建,今半圮。
「藥王廟」 《七 一》在南關。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楊宏功創建。一在小北關,創。
建無考。康熙七年,保定府通判署縣事金士駿、生員張繩周、張繩堯、張繩康重修。一在城南六里石干村,創建無考。順治六年,知縣馬登祥、鄉耆郭大節重修。一在城西南三十里郎口村,創建無考。明崇禎七年,鄉人「袁振宗、劉九文重修,康熙九年立石。」 一在城北二十里小士莊,明萬曆八年創建,天啟三年立石。崇禎十年鄉人李岐嵩、「今住持道人李陽泰重修。」 一在城北五十里北魏伯村。明成化年間鄉人陳友創建。正德七年鄉人陳雄、陸慶,嘉靖年間陳平等相繼重修。隆慶二年立石。一在城北二十里八里丘村,創建無攷。明嘉靖三年重修。
土地廟六 一在縣治南十字街。明嘉靖二十五年,鄉人張廣德創建。
皇清順治十五年重修。一在縣治南草橋北,創建無。
考明萬曆四十二年重修。一在縣治西南轆轤札街,創建無考。一在縣治西北賈家街,創建無攷。一在縣治北街,明崇禎三年建。一在舊城十字街,相傳靖遠伯王驥童子時題神背後。謫黔中後,驥征麓川,神效靈助順,事平凱旋,夢神告曰:「公可帶回矣。」 驥以其事上聞,敕封顯靈伯。天啟二年,滹沱河衝沒居人建于舊址。
崔府君廟 在城西二十里高卜營,與唐魏丞相並祀。創建無攷。明正德十五年,鄉人馬守信等重修立石。
白馬廟 在城西三十五里木丘堡,「創建無攷。明嘉靖二年,鄉人雒宣、雒廷器、僧淮能;萬曆十三年,鄉人張詩才等;崇禎九年,鄉人魏久治等,相繼增修。」
文峰閣 在城東堤迤南,俗稱「玉皇閣。」 明萬曆年間,知縣王明、趙誥、許恩、朱一化相繼創建。玉皇閣 在城西北五十里魏伯村。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談天祐、鄉人高攀龍創建。七年
至九年鄉人韓從堯等增修。康熙五年,苗文增等立石。
張將軍祠 在舊城南堤。唐裨將名興,天啟二年,滹沱河衝沒。
皇清康熙十年,邑武進士蔡宗周重修。
解公祠 在舊城堤東南隅,名「經邦」 ,易州兵備副使,今半頹。
袁公祠 ,在舊城堤東南隅,名「夢庚」 ,本縣知縣,陞晉州知州,仍留縣理事,食州俸。今破壞,安州
社稷壇 「在州北城外路西。址東西五十七步,南北三十二步。」臺方三丈五尺,高三尺。〈闕。〉「初建。」明成化中,知州王欽重修,建壇門、神廚各三間。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南城外路東。址東西五十三步,南北三十步。臺方三丈,高三尺。〈闕〉「初建。」成化中,知州王欽重修。
郡厲壇 在州北城外路東,址方各三十步,臺方三丈五尺,高三尺。〈闕。〉「初建。」明弘治元年,知州宋經重修。
鄉厲壇 在各鄉
里社壇 在各社
城隍廟 「在州治西。明洪武七年,同知王思祖創建。永樂十三年,知縣余真重修。嘉靖九年,知州樊鵬改建。」
馬神廟 在州治北。明成化中,知州王欽改建太僕分寺內。嘉靖初,樊鵬改建察院西。隆慶中,復改建天寧寺之南,西向,又名為「草廠。」
八蜡廟 在州北關西北。明嘉靖初,樊鵬重建。
舜帝廟 在北關安濟橋迤北。明宣德元年,州人創建。嘉靖中重修。
三守祠 在州治西北,舊二郎廟。明嘉靖甲午,知州張寅撤其像,列宋楊延朗、徒單航、完顏安遠三公木主于其中,名曰「三守祠」 ,立碑為之記。又有知州樊鵬撰《徒單公碑》焉。年久,碑石斷缺,鄉人毀其木主,仍塑二郎神像。
郝仙姑祠 在州祭頭村,宋、元間建。
文昌帝君祠 在州治南。明隆慶中,知州張斾改建,今重修。
劉守真君祠 在曲堤村。明景泰中創建,大有靈應,有邵炳《碑記》。
碧霞元君祠三 一在城南,明初創建;一在沱上村,萬曆中創建;一在邊吳村,嘉靖中重修。武安王祠二 一在州治東,弘治間重建;一在南甕城,弘治初重建。
七聖廟 在西甕城,弘治初建,今改為西岳廟。東嶽廟 在東甕城,明弘治初建,嘉靖中重修,副使劉夢元「記。」
南嶽廟 在南關外。明萬曆中,中官李信改修。北嶽廟 在北關盡頭。明成化中建,萬曆中重修。
三官廟 在牙家港橋北。
龍王廟 在北關安濟橋西。
騸馬廟 在城西十里,今改為寺。
樊將軍廟 在板橋村,明景泰中建,今圮高陽縣。
社稷壇 :在西城門外北偏。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霑化關外東偏。
邑厲壇 在迎恩關外里許。
城隍廟 在縣東南五十武。明成化五年,張昭重建。嘉靖二十八年,馬侖重修。
馬神廟 在縣治之南街兵備署右。明天順間,魯能重修。
八蜡廟 在霑化關外三里,馬家河之陽。明嘉靖二十九年,馬侖建。
漢前將軍關公祠 。在縣治南。
谷、冒二公祠 在霑化關東,祀前令海豐谷中虛如皋冒守愚。
顓頊廟 在縣東,創建無攷。
許睢陽祠 在塔頭邨,祀唐忠臣。許遠去思祠 在二公祠東,堂三楹,為錢令春建。鄉社壇 在各屯社。
齊忠男祠 祀唐相映,在西郭孔道之北。齊公祠 在縣西關外,祀禮部尚書齊映。孫文正公祠 在縣南關,祀明大學士孫承宗。李文敏公祠 在縣南關,祀明大學士李國𣚴。北嶽廟 一在黃草莊,一在趙通鄉,明萬曆癸丑重修。
元武祠 在迎恩關,萬曆初建。
三義祠 一在季朗村,元人建,明嘉靖三年修。一在愚堤村,邑進士韓蓋光重修。
龍潭祠 在沙窩
許公祠 在塔兒頭右,當橫堤決口處。明萬曆中,創建。
新安縣
社稷壇 在城西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南一里。
邑厲壇 在城東北一里。
馬神廟 在縣治西南一里。
「八蜡廟」 二 ,一在西關外,被水圮,明崇禎中,邑令胡士棟創建。一在三臺店上村,鄉宦趙時和修。
李公祠 在縣治西五十武。
鄭公祠 在察院內西偏。
靜修祠 :在城西二十里三臺堡。
里社壇 在各屯社
鄉厲壇 在各《屯社》。
玉皇廟 在縣治北百餘武。明萬曆四十六年,邑令張廷玉創建。學博蜀川陳盟有《記》。
玉皇閣 在縣治正北百武,邑令吳會斗創建。東嶽廟 在縣城中衢。創於金大定年間,修於明成化年間。
真武廟 跨北城而構,明正統中邑令李縉建。漢前將軍關公廟 在縣治西一里許。明天順中邑令強勉修。成化中焦祥遷於縣治西南太僕寺右。正德中重修。
火帝廟 在馬神祠東。明萬曆中,邑令侯述職創建。
皇清順治五年鄉民張起鳳等重修。
馬神廟 在火神廟西
龍王廟 :在城內西南隅。
三官廟 在東關外
北嶽廟 在留村,去城西二里,有古槐。
三義廟 在留村東,去城二里。內官高貴創建。文學高三位重修。
東嶽廟 在段村東
北嶽廟 在六里村
文昌祠 在三臺劉家莊,劉參議兌建。
三義廟 在三臺杜家畽,去城西二十里。「三官廟 」 在留村南。鄉紳士民公建。
三官廟 在馬鋪村東,士民公建,去城南十五里。
火神廟 在張家莊,去城東八里。鄉民王進川創建。
禹王廟 在縣北,環遶皆水。
關夫子廟 :在大王村。
藥王廟 在大王村,去城北十五里。
五嶽廟 在六里村
九天廟 在獅子村
蟲王廟 在馬鋪村東
龍王廟 在馬家砦北,去城南八里。
真武廟 在三臺店上村東。
玉皇廟 在三臺山西村南。
蠶姑廟 在大陽村西
高尚先生祠 在小王村,去城北十七里。「龍王廟 」 在段村,康熙元年,闔村公建。
易州
社稷壇 在州西關外北一里。明成化十六年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東關外南一里。明成化十六年建。
邑厲壇 在州東關外,明洪武八年建。
城隍廟 在州治東北,明永樂十四年修建。八蜡廟 在西關外南首。
旗纛廟 在州治東南,明景泰四年建。
武安王廟 在州治北,元至正十三年建。召公祠 在州治東北。明嘉靖十四年建。聖女廟 在覺山,萬曆時重修。
燕王廟 在州城東
樊將軍廟 在州城東
四賢祠 在易水傍,祀樂毅、郭隗、劇辛、鄒衍。三忠祠 在州西北九十里。祀孫祥、阮堯民、韓清。
雙節祠 在州治東,祀少卿霍恩及劉宜人。龍王廟 在州西關外。元至正十六年,平章何瑋建。
火神廟 在城南垣上
真武廟 在州東門外,明萬曆四十四年,知州程玉潤建。
玉皇廟
北嶽廟 在州西北八里。元至正二十一年建。明弘治十一年,侍郎陳琬重建。萬曆十四年主事張新,十九年主事項德穎繼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州劉啟復重修。
三司廟 在州西甕城
三義廟
三郎廟
淶水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外北一里,計地五畝,古柏數十株。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關外,計地六畝,壇宇一座,大門一間,古槐古柏數十株。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計地六畝。壇宇一間,大門一間。
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明洪武八年,知縣董宗孟建。嘉靖年間重修。
八蜡廟 在縣南里許
馬神廟 在城外東關。明永樂年間建,嘉靖三十年重修。
龍王廟 在城北二里。明成化年間修。嘉靖三十年,鄉民重修。今移北關真武廟左側。
三官廟 在南關外
真武廟 在北城外,嘉靖三十年,縣丞張价建。關帝廟 在縣內忠貞街,近城,其大門坐西朝東。
關帝廟 在西門外,有《碑記》。
太山行宮 在西門外
觀音堂 在西關外
二郎廟 在西關外山岡上。
祖公祠 :在縣治東偏。知縣陸扆箴捐置地二十一畝。
大悲閣 在縣治南街
魁星樓 在南城上,係文廟巽方,今廢。
嚴子陵祠 ,在縣北中亭山下。有溝名「滴淚」 水,流至祠前,伏而不見。
漢昭烈廟 在縣東,嘉靖時重修。
李靖廟 在縣南,正統時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