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28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二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八卷目錄

 南安府部彙考四

  南安府祠廟考寺觀附

  南安府驛遞考

  南安府兵制考

  南安府物產考

  南安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九百二十八卷

南安府部彙考四

编辑

南安府祠廟考寺觀附   府志

编辑

本府。大庾縣附郭。

社稷壇 在寶豐門外,《寶珠山》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一里。

郡厲壇 在城正北二里,太公殿後山坳下。里社壇 共一十七所。明洪武十七年,知縣李忠奉詔創建,每里為一壇如制。清泉鄉八所,招賢鄉九所。

鄉厲壇 共一十七所明洪武八年,知縣安祥奉詔創建清泉鄉八所、《招賢》鄉九所。今壇址或存或廢不一,民歲祀不絕。

府城隍廟 在管界都玉池坊。

縣城隍廟 址係明都憲王陽明祠。萬曆間遷於興教寺左,以舊址造廟,為「縣城隍祠。」 崇禎時知縣舒聲重修。後歲久傾圮,至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胡確捐修。

漢梅將軍祠 在東山麓,祀梅鋗祠,久廢。漢庾將軍祠 在水南玉池坊舊土城內,祀庾勝祠久廢。

唐李衛公祠 在水南玉池坊,祀李靖。祠久廢。唐張丞相祠 在庾嶺上。明成化間,知府張弼會南雄府知府江璞即雲封寺改建,祀張九齡。宋狄武襄祠 在水南東山麓,祀狄青。

宋岳武穆祠 在水南東山麓,祀岳飛,梅、庾二將軍。李、狄岳三公。五祠俱圮。明成化間,知府張弼總建一祠於演武堂右,并祀王公,顏曰「武烈。」 春秋霜降日,命武官祭。

宋周元公祠 舊在府治內,宋宗禮有記。後合二程祠并祀於道源書院。

宋蘇東坡先生祠 舊在學宮右,姚希得有記。今并祀於寓賢祠右。

寓賢祠 在寶積寺後,西向。舊名「五賢祠」 ,祀宋程珦、蘇軾子瞻、劉安世器之、江萬里公望、張九成子韶,在儒學左。明成化庚子,遷於城南管界都玉池坊江東廟廢址,增祀蒙川劉黻,更名「寓賢祠。」 正德丙寅,知府鄧應仁遷於儒學右。嘉靖癸未,知府何文邦遷於玉池坊,因楊、韓二祠圮,暫增祀於此。嘉靖辛酉,知府周鏜又遷於稅課司廢址,即今所也。祠久廢。

文丞相祠 在道源書院左,祀文天祥。

報功祠 在水南玉池坊,即寓賢舊址也。祀都御史王文成守仁。

韓、楊二公祠 在管界都玉池坊城隍廟西。初祀巡撫侍郎楊寧,後增祀巡撫都御史韓雍,今圮。

郡守大寧張公祠 在衙背巷,祀張元祚。郡守東海張公祠 舊在金蓮山,後遷於府治西,今廢。

郡守周公祠 在府治東,祀知府周鏜祠今廢。報德祠 在城東郭保障外,祀知府葉明。白沙祠 在土枕山僧庵西稍前。成化間,郡諸生建,祀翰林檢討陳獻章。

龍母祠 在府治東一里,廣化院左。

南嶽行祠 在城西德瑞坊。

康侯祠 在水南孝友坊,祀宋節度使康保年。南康縣。

社稷壇 舊在西南隅,今在縣西二里印塘,明初創,有門,有神廚,年久俱圮。因亂後為民取土,竟掘成坑。

皇清康熙年,始填平之。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古城嶺。

邑厲壇 在縣北旭山亭右。

城隍廟 在城東北隅,舊縣西,歲久傾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鄭思魯重修。康熙七年,知縣

陳暉捐俸,煥然鼎新之。

王陽明祠 舊在明倫堂左,正德間建。嘉靖十年,知縣鄭衷遷於旭山。三十一年,僉事沈謐改於韓公祠之右。

皇清康熙年,知縣陳暉捐俸重加修葺,改復門路,以

崇觀瞻

韓公祠 在旭山,祀韓雍。

賢女祠 在縣西二十五里。宋端拱間建,祀劉氏女也。

上猶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西一里。

邑厲壇 在縣治西北四十步,今改在東城外東北隅《資壽山》之後。

社壇 九所,《崇教》鄉三所,《歸仁》鄉三所,禮信鄉三所。

城隍廟 :在治西南隅。明洪武三年,知縣劉天錫創。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陳今盛遷立東城內,鼎建廟貌。

忠義祠 在學宮後。祀宋知縣李申巽、義士李梓發、黃賢、張伯子、劉淵子、張南仲、陽清叟、黃桂發。

都憲王文成公祠 在儒學後。

琴龍廟 在治西五十里。元延祐丙辰旱,達魯花赤楊伯顏察兒請禱,後屢驗,故祀之。

西洲祠 在學右,祝知府林介。

嘉賢祠 舊名「三賢祠」 ,在陳嶺下。祀司馬樓懋中。

阮公祠 在治右,祀知縣阮時升。

節愛祠 在治左,為知縣文邦彥、蔣在朝建。天啟間,邑令陳鍾英建關帝廟、文昌閣于內。崇義縣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

邑厲壇 在城北

里社鄉厲壇

城隍廟 在儒學左

王陽明祠 在儒學東

賢侯祠 在城西南隅

魁星閣 在東城下,居儒學辰巽之方。

寺觀附

编辑

本府。大庾縣附郭。

寶界寺 在府城西北。歲三大禮,郡邑官僚習儀於此,因扁。外曰「萬壽山」 ,內曰「祝聖道場。」 宋皇祐初所建者福田院,後稍增修,易今名。

嘉祐禪寺 在治東北東外都,隋開皇三年建,唐景雲間重建,改名「大雲。」 宋大中初復易今名。廣化寺 在嘉祐寺左,即唐大雲寺之羅漢堂也。宋天禧間僧志引建。

寶積寺 ,在演教寺之左,原在江濱石龍之南,路名「迴龍寺。」 宋咸平中建,明洪武三年開設僧廚。

真覺寺 在東山。泰定間建為院。明永樂間,院僧從琠有禪學,卒著靈異,郡人為增廓為寺,寺有泉。

興教寺 在水南之西管界都玉池坊。唐保大中建。宋政和間,敕賜曰「興教寺。」

法華寺 在府治北一里,俗呼「金蓮堂。」 宋咸淳建院,知軍趙孟適書額,後增修為寺。有松楓壇、墨花亭、舞劍臺。

護法寺 在城西下峒口,瀕江。宋端拱間建,名「白雲庵。」 後增廓為寺。

普化寺 在雙秀里龍山。唐咸通中建,名「白雲庵。」 後增廓為寺。

壽昌寺 在雙秀里大學村,青龍峒之北。宋皇祐間建。後改為聖果寺,又改為慈聖寺,後復初名。寺後有松數萬,必禱山神乃敢伐。傳是宋時植。

大通院 在惜母嶺左,後背山,面章江,自舟登岸,路旁有石巖,因鄉民掘地得鐘,遂建院。慧覺院 在玉枕山,宋嘉祐間建。

靈巖院 在丫山南,唐時建。舊有辟支佛牙,宋皇祐、元延祐皆修。元末有棲真尊者及謝貢士隱處。後嶺有龍潭,旱禱靈驗。

法寂院 在治東七十里,宋天禧間建。

西華庵 在治西十里。宋景寧中建,後圮。明弘治間,知府鄧應仁重建。

聖安院 在治東北嘉善里藍村,宋皇祐間建。玉泉庵 在治東北五十里玉泉山。

雲山庵 在治東北七十里,舊名「雲峰庵。」 「慧光庵 」 在青龍岡大學村之北。

天竺院 「在治東北六十里」 天竺山。

法雲院 「在治西南一百里」 雲臺山。

玉峰院 在治西六十里上峒鄉。

常樂院 在治東常樂里,宋景祐中建。蘇軾北歸,嘗於院小憩,作《經藏銘》。郡守王徽倅李知止恐風霜剝落,命工摹刻,置之郡治,以傳不朽。俾

范陽《張九成書其後》:

元妙觀 在府治南,明初置《道紀》於中。雨暘弗時,則以此為壇祈禱。

玉虛觀 在常樂里,舊名「常清」 ,宋皇祐間建。沖夷觀 在遊僊鄉。

無量宮 在雙秀里,舊名「無為」 ,宋嘉祐間建南康縣。

寶林山 即「傳法院」 ,在縣東北。唐、宋舊建,後兵火焚燬。

皇清康熙六年,僧嘉祥重興。

南水萬安寺 在縣南附郭,即南臺山。唐建,久荒燬。

皇清順治間,僧寶元募緣重興傳說邑人蔡大山學

禪於此,法名「圓慧。」 其遺身至今尚存,寺僧祀之。丫山興隆寺 ,在旭山左,兵燬。

皇清康熙四年,重建。十一年,僧照庠重修。

溥羅寺 在縣東北湖頭,明成化建,今重修。蓮花山寺 在縣北,宋建,今重修。

許蛇亭寺 在洋江,即東古山,今重修。

淨樂寺 在縣北塘江南。唐時建,燬廢。

皇清康熙十年,有僧建一小寮,募化重興。

妙緣寺 在北鄉鎮前。明成化間建,今重修。慈善寺 在北鄉龍子里。漢時建,今重修。東山寺 即古東山,久廢。

大中祥符寺 宋時建,邑人鍾福夢修。

報恩寺 在龍迴曹村,久廢。

《慧日山庵 》:在城內,縣治東。

迴龍庵 在縣南龍迴堡西邊。明時建,今重修。龍頭庵 在縣南龍迴堡布尾。

騰龍庵 在縣東北湖頭。

崇興庵 在縣北長伯里《下蒙》。

功德山庵 在縣北長伯里。四庵俱明時建。

皇清順治十年,僧祥光西佺募緣重修。

扶山庵 在縣北麻桑。明萬曆建,今重修。洪溶庵 在縣北辛龍,明天啟建,今重修。盤龍庵 在縣北辛龍里。舊小庵,今重修。淨慧院 在傳法寺右,唐貞觀中建。

資聖院 在傳法寺後,唐元和中建。

瑞安院 在水南一里。吳寶鼎中建,舊名「萬安」 ,後易今名。

南山院 在南山嶺外,舊名「寶梵。」 相傳,南岩朝夕鐘鳴,與譙樓鼓相應。

資化院 在縣治東

東山院 舊名「廣濟。」

顯聖院 在治西南,唐時建。

化成院 在治西

興教院 在芙蓉鄉

慈喜院 在順北鄉

淨明院  定慧院  、萬年院 俱在治東。仁濟院  悟真院  、崇果院 俱在崇教鄉。

金繩院  。三學院  。法空院。

常樂院  、澤心院  、妙緣院 俱在治北。仙臺觀 在縣西城外,宋大觀中建。相傳呂仙化羽流寓於此,與鄧道士開二口成「呂」 字,有丹井古蹟。

皇清康熙十年,僧普慶募建大殿,改名「西竺庵。」

永興觀 在縣東門外稍北,宋時建。

清真觀 在縣北,宋慶元中建,今重修。

昭福觀 在縣北羊嶺,久廢。

真常觀 明洪武初建

洞真觀 宋元嘉中建。二觀在縣北。

棲真觀 在崇信里,唐時建。

上猶縣

寶乘寺 在縣東半里。歲三大禮,邑僚習儀於此。

廣教寺 ,在烏頭村,舊名「天龍」 ,唐天授中建。普照寺 ,在西雲山。

妙樂寺 在縣西北村頭,舊名「祗林」 ,唐天授中建。

龍歸寺 在縣西北,又名鵝峰寺,宋時建。極乘寺 在縣北小落村,又名「梅峰」 ,唐時建。安清寺 在縣東北五十里白石坑。舊名「東山」 ,唐時建。

上平寺 在縣西五十里。

智林寺 在縣西石門村,唐時建。

靈巖院 在縣西永清里。舊名「靈隱」 ,南唐時建。聖濟院 在縣東南。《一統志》云:「中有拂雲亭,棟宇壯麗,甲諸蘭若。」

太平庵 在縣西南,明時建。

黑溪庵 在縣西三十里太平山右。

萬年觀 在縣西南一里許。唐時建,巢道人修真處。

延真觀 ,在縣北十五里。

景陵觀 在縣西南龍下里景陵山。

崇義縣

金僊寺 在義湖里,去縣五十里,宋建。

黃龍寺 在忠義里穩下,去縣三十里,明時建。天台宮 在縣西南四十里,舊名李僊公庵。宋皇祐建,傳有道者寓焉。又有行祠,在僊人嶺,以道者常遊,故以「仙」 名嶺,併建行祠。明永樂乙未,知縣何敦重修之。

天虹山庵 在縣西三十里。山如壁立,原係舊剎。

皇清順治間,僧靜目改址重建。

古西山庵 在縣西里許,原係舊剎。

皇清康熙間,僧雪松改址重建。

九齡庵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今廢。

燕子岩庵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今址存而庵廢。

龍王觀 在城隍廟左。今廢址存。

南安府驛遞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大庾縣附郭。

橫浦水馬驛 在橫浦橋南,北向。明洪武初,另有馬驛,至二十九年歸併,尋毀。正德八年盡毀。後重建,額設驛丞一員,吏一員,站船五隻,每船夫十名,馬八匹,驢五頭。今又歸併遞運所,船四隻,夫四十名。明末,驛舍、官廳、馬房、門樓俱廢。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府范時秀捐資倡建廳舍,及詳

驛銀「造《復紅船》」 三十隻:

小溪水馬驛 明洪武四年,設,驛丞一員,吏一員。舊在河濱,洪水衝圮,遷於高地。正德丁丑,「輋賊出掠,王都御史遷於峰山新城。額設驛馬三十五匹,無走遞人夫。今近年額定驛馬五十匹,夫三十名,供應往來差使。」

「《府前》總鋪 」 在府治大門外,西向。

大沙鋪  、梅嶺鋪 ,二鋪在縣南各十里,往南雄,以下屬縣轄。

雙牌鋪  ,黃龍鋪  ,青龍鋪。

新田鋪  ,池江鋪  ,小溪鋪。

京舟鋪  赤石鋪 ,八鋪在縣北各十里,往南康。

義安鋪 在縣北三十里,往崇義。

南康縣

南埜驛 上至大庾縣屬小溪驛,陸七十里,水九十里;下至贛縣水西驛,陸八十里,水一百二十里。凡應付勘合火牌,用馬者,至小溪驛交替,用夫者水陸俱至大庾縣交替。走遞夫五十名,走遞馬八匹,馬驢二十六匹,協濟夫三十名,協濟馬十一匹。驛衝差繁,原奉泒、安仁各外縣解銀協濟。

皇清康熙七年,改撥正項抵兌夫給答應差船二十

隻驛係腰站差船向係贛,上水至庾,田庾下水至贛。原編修船水手銀,奉文解府,協濟紅船水手工食。

縣前總鋪 原有鋪舍,今圮。

古鎮鋪  ,㐲潭鋪  ,賢女鋪、青坭鋪 ,四鋪在縣南各十里,通本府。

文付鋪  、星馳鋪  、樟橋鋪。

潭坪鋪  、高陂鋪 五鋪在縣北各十里,通贛縣。

朱坊鋪 在縣西河田,通上猶。

塘江鋪 在縣北,通贛縣及上猶。

龍回鋪 在縣南,通信豐縣。

上猶縣

總鋪 在縣前

烏岐鋪 在縣東二十五里,通南康。

石溪鋪 在縣南三十里,通崇義。

崇義縣

總鋪 在縣前

安穩鋪 在縣南三十里。

鉛山鋪 在縣南六十里。二鋪通本府。

買犢鋪 在縣北三十里,通上猶。

按《通志》:原額:連受協走遞人夫一百八十名,差船二十二隻,原編驛站各款,共銀七千二百五。

兩八分九釐五毫。內「已設、復存、設支解」 共銀五千八百四兩七分一釐六毫。見候復還補足原額銀一千四百五十一兩一分七釐九毫。

南安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南安所、原額軍五百六十四名。內除逃亡外、今實止存軍二百八十九名。

順治十八年奉

旨「無漕運修邊」衛所丁田、歸併附近州縣。今該所丁

田俱經歸併大庾縣轄

南安府城,設立右協一營,額設副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目兵一千名。內撥千總一員,帶兵五十名,駐防南康縣城。撥千總一員,帶兵四十名,駐防上猶縣城。撥把總一員,帶兵八十名,駐防上猶縣營前汛地。又自南安至贛州交界地名三江口止,沿河一帶,分設水塘十塘,每塘撥派目兵一十五名駐防,專撥把總一員沿河巡防。又陸路梅嶺與粵省交界,設立陸塘一塘,撥泒目兵一十五名駐防。該營於康熙九年奉文改為南安營,參將官不添設,事有責成。又崇義縣聶都地方,設立文英一營,額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目兵四百名,內撥把總一員,帶兵四十四名,駐防崇義縣城。又地名「百擔坵」 ,離該營三十里起,界連湖廣彬州桂陽縣、廣東韶州府仁化縣接壤。設陸汛一塘,撥目兵三十名駐防。

弓兵

大庾縣鬱林、赤石二鎮,各編一十二名。

南康縣潭口、相安二鎮,各編一十名。

上猶縣浮龍《鎮編》一十名。

崇義縣鉛廠、上保、長龍三鎮,各編一十名《民壯》。

每縣各編五十名

南安府物產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糓屬:早稻   、晚稻   、糯稻。

芝麻   、黃豆   、黑豆

蕎麥   、大麥   、小麥、

果屬

梅    、梨    、柿。

栗    、石榴   、西瓜

菱角   香櫞

藥屬

菖蒲   、香附子  、半夏。

牛膝   、牽牛   。車前子。

薄荷   、荊芥   、青蒿

益母草  、茱茰   、紫蘇、榆皮   、山梔子  、金銀花。

竹屬

筀竹   、貓竹   、水竹

簧竹

木屬

松    、柏    杉

《柯    楓    槐》:

《蠟    棕    、樟》

《榕    株    桐》。

食貨屬

僊茅 ,世傳西域僧所獻,唐明皇服之有驗,故至今江南人猶呼為「婆羅參」 云。產大庾者佳。茶磨石 ,上猶縣產,以石門山石為之,蒼盤縝密,以磨盤與輪同產者為佳。脈紅如線,極鮮明者最難得。土人以白脈者為銀線,黃脈者為「金線」 云。

萵苣 性毒,百蟲俱不敢近。

薯蕷 一名諸薯,唐人呼為山藥,蓋避代宗諱故也。《異苑》曰:「薯蕷可食,土人謂之土藷,他處亦有之。」

茶芽

考證

楊梅 :其種生青而熟紅,肉在核上,無皮殼者是也。

烏椑 :《東都賦》云:「梁侯烏椑之柿。」 即此。

柑    橘

珍珠李 《素問》曰:「李,東方木果子也,故字從木從子。有麥黃李、苦李、郁李等類。其實小如珠,樹不盈數尺者,名珍珠李。」

棕櫚 :葉如車輪,無枝節。

箭竹 :節疏肉厚,可為箭幹。《禹貢》云:「細者為篠桐油 」 ,桐子壓為油,是為桐油。葉圓而末尖,穿山甲 。一名鮫鯉,色烏而有鱗,伏土中,善食蟻。

南安府古蹟考墳墓附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本府。大庾縣附郭。

庾將軍城 在府治西南二里。舊有將軍廟。漢初,粵不貢,遣將軍庾姓者討之,於此築城。南康古城 ,在南康縣治西南隅,昔縣在此。南埜廢城 ,本漢縣,屬豫章郡,後廢為驛。大庾縣舊治 ,在府城東二里。宋淳化初,徙縣於此。元時復今治。

九柵故址 隋開皇十年,番禺王仲宣反,嶺南立九柵,屯大庾嶺,詔裴巨進兵擊破之。《元志》及《一統志》云:「今安庾里有遊仙徑,崎嶇峽石中,六七里兩山對峙,乃抵關路。關之內有廣谷蓉柵,即九柵故址。」

庾嶺驛 在嶺下,唐宋之問建。

甲仗庫 《元志》云:「屋五間,藏甲胄、刀盾、弓弩、旗幟,可供二三百人用,城守雜器皆具焉。宋狄武襄收儂智高之餘物也。乾道庚寅,郡守向仕俊改造。元季廢。今基址為架閣庫。」

公使酒庫 在府治門外。宋紹興丁丑,知軍李開之創堂二,曰芙蓉,曰「燕堂。」 郡酒名「宜春」 ,其坊皆列務,依《酒經》釀造。元豐間,黃庭堅典試南安貢院,飲酒有詩,今廢。

貢院 在城南一里,今為民園。

驛使門 在貢院舊址北。宋知軍管銳建,久廢。「富源店 」 即福源店,在治南門外大江岸。元大德間,本路各屬官捐建,以停商旅,歲入租供官用,因名。今廢。

南安寨兵萬戶府 《元誌》云:「古僉判廳也,在府治西。」 舊有碑,載兩廣治瘴藥方。久廢。

武雄營 在河南都

效勇營 在管界都

武勝營 在治北禾塘嶺。

宋城營 與武勝相連,俱久廢。

梅花國 ,在庾嶺下,舊有官驛,庭院甚整。宋時郡守趙孟適扁名,蓋以自此而上,嶺曲皆梅花也。

《江山佳麗樓 》在府南城上。

雲章閣 在府學東。宋淳熙間建,以貯經籍,理宗賜額。

聯瑞堂 在府治東,宋時建。

桂華堂 在府治,宋建。舊有《古桂》。

「尊道堂 」 ,在府學,宋米芾書額。

頌僖堂 在府學。宋知軍管銳增修學舍,士民德之,立生祠,扁曰《頌僖》。

超然臺 在府城內,宋建,下有池,多花木。堠師臺 在府城鐵岡北。

面面亭 在府治內。宋紹興間,郡守趙衍之建。取唐韓愈詩「面面看芙蓉」 之句為名。

挹秀亭 在府治內,宋熙寧間建。

綠陰亭 在府城內。宋郡守李彝庚建。亭之側有池,池右竹樹森列。王奇詩:「創得幽亭近嶺梅,綠陰名好稱仙才。四邊山色簷頭出,一帶泉聲竹裏來。」

清虛亭 在府治內。宋知軍嚴肅建。

光風霽月亭 在府學,明建,以舊有宋朱熹「光風霽月」 四字,遂扁其上。

南康縣

縣尉司 在治東迎恩門內,宋紹興中建。明洪武初,以其基創為城。

蓮塘寨 在縣西河八十里。

同巡寨 在縣北長伯里。元時鄉民建,久廢。赤周寨 在縣西至坪里。

八桂堂 在縣治東北。宋紹興初建,久廢。

熙春亭 宋陳升之築於翠微亭前,其後易曰「獨秀」 ,取東坡《詩》也。久廢。

隱相亭 在八桂堂南

採月亭 在縣治西

「序賢」 小亭 在熙春亭前。宋紹定間建。元末兵廢。

「愛理堂 」 在主簿廳前。

陳公臺 在南康縣治內。宋相陳升之父為主簿時,建亭其上,扁曰「翠微。」 紹興中,邑宰劉將之易今名。

皇仙臺 在南康府治北。相傳有皇甫道人於此修煉成仙,故名。

瑞露軒 在南康縣治。宋縣令陳廷傑有善政,甘露降於古松,因以名軒。

《字民銘 》,在南康縣治中。宋度宗御製并書,刻於石云:「咨爾令長,守而勿墜。宣朕實意,斯為愷悌。」

玉潭館 在南康縣北三十里。

銀渡館 在南康縣西三十里。二館俱宋寶祐中建。

「旭山亭 」 在南康縣治北,宋建。

上猶縣

上猶縣舊治 在縣西。宋紹興間,始徙今治。上猶場故址 。舊《志》云:「後唐莊宗同光中,邑人盧光稠議建在靈巖寺北,以其地有猶水,故名。後遷縣廢。」

舊都稅務 ,在縣東半里,久廢。

太傅營 在縣西北牛田里。人盧光稠,唐時官至節度使,宋贈太傅,故名。

拂雲亭 在上猶縣聖濟院。棟宇壯麗,甲諸蘭若。

東山寺鐘 ,在上猶縣西「童子保昔有大鐘,形旋如蛟。一夕忽飛去,墮寺前湘陂潭。見者以告,遂遣津人覓之,則化為真蛟,蜿蜒可怖,竟不敢近。至今水泛,數十里間,鏗然聲震虛谷,時有見之,形猶鐘也。」

崇義縣

望闕亭 在治北茶瓶坳。

凌雲亭 在縣治內,今廢。

墳墓附

编辑

本府。大庾縣附郭。

漢陳氏墓 在府治東青龍岡。漢陳蕃被害,徙家日南,又追至此,滅之。蕃友人朱伯厚輩為收葬此。

牛相公墓 在大庾治北五里金湖坊鄧家山下。

宋解太尉墓 在大庾治西四里。名潛,為宋太尉,謫庾終。

明賢守張公墓 名「元祚」 ,吳元年以城歸,墓在大庾金蓮山東木魚嶺。

《節壽盧氏墓 》盧氏孀節,壽至一百零二歲。墓在大庾五里山倉背。

南康縣

漢樊將軍墓 在縣西金豐里。舊傳為樊噲塚。唐王小姑墓 在縣北崇信里峨山。墓高五六十丈。《父老》云:「小姑,王延節之族女也。」

上猶縣

周晏嬰墓 在縣信豐鄉。舊傳為晏嬰墓。唐平蠻墓 在縣北勝保里。人云:「平蠻即謝肇也。」 肇嫺武技,率兵征蠻,功稱第一。宋黃廷玉墓 在縣金龍下里。天祐中,補使院,隨授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

元謝節婦墓 在縣東官路旁,邑徐某妻,夫死不嫁,自縊而死。元大德間,廉訪使至,表其墓曰:《謝節婦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