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89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八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八十九卷目錄

 紹興府部彙考七

  紹興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紹興府戶口考

  紹興府田賦考

職方典第九百八十九卷

紹興府部彙考七

编辑

紹興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山陰、會稽二縣附郭。

紹興府儒學 。宋嘉祐六年建。明正統、成化中重修葺之。弘治、萬曆中,相繼修建。中為大成殿,前為戟門,為櫺星門,為泮池,為廟門、明倫堂直大成殿後,旁列《日新》、時習、興賢、達道四齋。後為稽古閣,其東為啟聖祠,又為膳堂。直稽古閣後北山巔上為敬一亭。明倫堂之西為教授宅,東西廡後為號舍五十餘間。過戟門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 訓導宅在祠後,前為綠鰲池,又前為宰牲房,後圮

皇清康熙六年重建。

「稽山書院 」 在臥龍山西岡山陰地。

五雲書院 後改「雲衢書院」 ,在東雙橋東會稽地,今不存。

府城內社學 三:一在如坻倉西;一在謝公橋南;一在西光相坊、越王廟西。

鄉學 明初縣。隅都。各有置。

府學田 明嘉靖十五年置,田一百八十三畝六分二釐一毫,內山陰田三十五畝二分七釐,會稽田一十二畝八分一釐四毫,諸暨田一百三十五畝六分。

山陰縣儒學 :「宋天聖初立。明洪武二年重建。成化十一年拓其制。弘治九年重為擴廣學基。正德、嘉靖中相繼重修,並購民居以闢故址。隆慶、萬曆、天啟中,復重新之。」

皇清順治四年、康熙二年,相次重修。

蘭亭書院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

陸太傅書院 在府城西六十里中峰寺側。歲久圮廢。

陽和書院 在臥龍山半岡,府城隍廟之右。鄉學 ,明初、隅都各置。

湖門義塾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

「周氏義學 」 在錢清鎮。

學田 三十四畝四分七釐一毫。

會稽縣儒學 宋崇寧中建,在縣南一里竹園坊。明天順八年重修。弘治、嘉靖中相次增建。中為大成殿,左右為東、西廡,前為戟門,為櫺星門,為學門。學門外牌坊五座:前曰「至聖」 ,東曰《青雲》,西曰《黃甲》,曰「騰蛟」 ,曰「起鳳。」

和靖書院 在玉笥山,元置山長,今廢。

麗正書院 唐置

學田 明弘治五年,田共十七畝七分八釐,新田 總七十九畝二分九釐二毫四絲,地六分三釐七毫,凡五叚外縣

蕭山縣儒學 在治西南文明門內。宋初在雷壤東,紹興間徙置今所。中為正殿,左為東廡,右為西廡,南為戟門。戟門之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前為泮池。池之上有橋三座,橋之南為櫺星門三座。

道南書院 距縣西二里。

社學 明洪武初置。嘉靖三十五年盡圮。今重建。

學田 :「明隆慶四年置田二十畝。萬曆四年置田七畝九分六釐。隆慶三年置田五十畝,續置五畝九分零。萬曆十七年置田五十畝。二十年置田二十畝。二十四年置田一十畝八分五釐二毫。」

諸暨縣儒學 在縣治西一百步。唐「天寶中遷於長山下。石晉天福中移縣東一里。宋慶曆四年增造。淳熙六年遷建今址。元元貞間重修。明洪武改元,永樂中繼修,尋圮。天順中重建,弘治中又建。嘉靖、萬曆間重新。」 廟堂廊廡、啟聖、名宦、鄉賢諸祠及齋房椽舍。

社學 舊在南門內「紫陽書院」 ,今廢。

學田 九十三畝五分一釐四毫。山一百畝。餘姚縣儒學 ,宋初在治西二百步,後移東南隅,去治一里五十步。建炎兵火,獨廟學不燬。紹興五年、七年增修,淳熙間重修。慶元、咸淳、德祐

相繼修葺。元至元中重修。明永樂十一年重建。中為大殿,由殿甬路而南為戟門,為儀門。甬路左右為兩廡,東為神廚,西為祭器庫。戟門右為鄉賢、名宦二祠。戟門之前為櫺星門三座,臨於泮池。池南少左為射圃。廟之北為明倫堂。堂南之左右為進德齋,為修業齋。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康熙九年再修。

高節書院 在客星山《嚴子陵墓》左。

怡=書院 在四明鄉。宋修職郎孫一元建。別有文會之所,曰「罏溪文社」 ,今廢。

古靈書院 在治北屯山之陽,今廢。

姚江書院 在治南五里半霖鄉。明崇禎十二年,邑人沈國模、史孝咸、管宗聖以周海門之傳,共講於中。

社學 明洪武八年,詔府州縣每五十家建一社學,諸生一人領之

呂氏義學 在城內之東北隅。宋呂次姚捐貲創建。

學田 學故有土田、山林、陂蕩凡八頃有奇,後益田數百畝。元泰定初,邑人史華甫捐田五十二畝。明萬曆三年中,續置田共二百九十三畝八分零,學山七十三畝零。

上虞縣儒學 在縣治東六十五步。宋慶曆中始創,紹興中重修。明末兵燹。

皇清康熙八年,重加修葺,規模宏壯,稍復舊觀。

月林書院 在清風峽。朱子講學之所。

泳澤書院 元至正間,創於西溪湖之濱,後移金罍《山東》。

中峰書院 在東山,兩眺間臨池水。

社學 在縣治宣化坊前西偏,即「惠民藥局」 故址。

學田 田七畝五分。又朱文公祭田七畝零,亦屬學。明萬曆十二年,以沒入澄照寺田五十畝給學。又有山三千八十五畝。

嵊縣儒學 在繼錦坊惠安寺左。前後堂四齋,曰《居仁》《由義》《達道》《養蒙》。東有秀異亭,明洪武初制,因故為新。前

文廟:廟前左右為兩廡甬路,而南為戟門。戟門南

為泮池。池外為櫺星門,門左為儒學門。廟之北為明倫堂。堂兩夾室,左神廚,右祭器庫。堂前東為修德齋,西為凝道齋。兩齋後為號房。廟之東有碑亭,「故文昌祠址。」 西有學倉。堂之東為射圃。教諭廨在堂之後。兩訓導廨,一修德齋後一;堂之後修德齋後為宰牲房。

皇清順治十六年、康熙二年,相次修建。

二戴書院 在縣北一里。

慈湖書院 在北門內桃源坊。

鹿山書院 在城內鹿山之巔。

宗傳書院 :在鹿山書院之前。

艇湖書院 在東隅

長春書院 在北門外

小學 在城隍廟西

社學 明洪武八年奉制立坊都凡六所,後圮。成化間,知縣許岳英建,今莫攷。

姚景崇義塾 景崇字唐英,號自愛翁,晉溪人,今廢。

周氏義塾 宋邑人周瑜建。

金庭王氏義學 在孝嘉鄉。

經訓堂書塾 鄭邦賢建。

學田 知縣薛周置。五十四都度出盈田一十二畝二分,地二百六十七畝,山一百三十七畝九分,塘一百一十畝六分八釐四毫。共田地收糧、差鈔、差銀每年約該三兩一錢六分五釐納學。又續增十九、二十都田六畝三分,租七石二斗;三十都田十畝,租九石七斗;二十六都田三畝二分;四十九都田四畝七分,共租五石三斗;地共三畝二分,租銀一錢八分。四十六都田九畝八分,租九石,知縣姜克昌置。十六都田八畝三分,租六石一斗。五十三都田二十四畝八分,無號田四畝九分,共租銀二兩五錢。五十三都地七畝,租銀一兩七錢五分。五十三都田一畝三分,租二石五斗。

新昌縣儒學 舊在縣之東,與縣廨連垣。宋紹興十四年,知縣林安宅遷縣東南一里,面書案山。明洪武、宣德、成化間,知縣周文祥、鍾虛、毛鸃先後增修。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劉作樑新之,中為正殿三間,知

縣曹天憲、蕭敏道、田琯相繼修。兩廡各六間。知縣劉作樑重建。「大成門」 五間曹天憲建,劉作樑修泮池,有複道、櫺星門三座。蕭敏道修。明倫堂三間,在大殿後。扁額「朱文公書。」 「尊經閣三間。」 知。

縣姜地建,劉作樑修翼樓二座。知縣田琯建,今廢。敬一亭三座。曹天憲修建啟聖祠三間,兩齋東扁曰《博文》,西扁曰《約禮》。

石鼓書院 在西石鼓山。宋太傅石亞之建,後廢。明嘉靖中,知府洪珠復建。

《萬卷堂 》在新昌八里,宋時石待旦建。堂貯書之所。

《克齋 石子》,《重藏修所》。

傳心閣 在石溪義塾

「師友淵源堂 」 :在平壺村。義士陳雷建,以待四方遊學之士。

西塾  東塾 :桂山陳氏所建。以上今廢社學 明洪武初年制,每里一所,共四十二所。今俱廢。

石溪義塾 在石溪鄉,宋石待旦教授之處。學田 、櫺星門前、月池左右田六畝;金亭觀田九十畝。

紹興府戶口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合郡》戶共十六萬七千三百三十一,口共六十七萬六千五百九十七。

山陰縣

戶三萬一百七十二。舊有民戶、軍戶、匠戶、竈戶、官戶、生員戶、力士、校尉戶、陰陽戶、醫戶、廚戶、捕戶、弓兵、鋪兵、皂隸戶、水馬驛站壩夫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一十一萬五千二百十,男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五,婦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五。

會稽縣

戶一萬八千七百八十七。舊有民戶、軍戶、匠戶、竈戶、官戶、生員戶、力士校尉戶、陰陽戶、醫戶、廚戶、捕戶、弓兵鋪兵戶、水馬驛站壩夫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六萬二千七百六十八,男四萬一千二十一,婦二萬一千七百四十七。

蕭山縣

戶一萬九千四百二十。舊有民戶、軍戶、匠戶、竈戶、官戶、生員戶、力士戶、醫戶、廚戶、捕戶、弓兵、鋪兵、皂隸戶、水馬驛站夫戶外,府縣寄莊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

口九萬三千九百四,男六萬三千三百六十,婦三萬五百四十四。

諸暨縣

戶一萬八千五百六十一。舊有民戶、軍戶、官戶、生員戶、醫戶、捕戶、鋪兵戶、雜役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十一萬二百二十三,男八萬三千四百一十六,婦二萬六千八百六。

餘姚縣

戶四萬一千八百五十九。舊有民戶、軍戶、匠戶、竈戶、官戶、生員戶、儒戶、力士、校尉戶、陰陽戶、醫戶、廚戶、捕戶、弓兵、鋪兵、皂隸戶、水馬驛站壩夫戶、紙槽戶、窯冶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一十五萬四千七百八十三,男一十萬五千五百八十六,婦四萬九千一百九十七。

上虞縣

戶一萬五千二百一十三。舊有民戶、軍戶、匠戶、竈戶、陰陽戶、捕戶、僧戶、道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六萬八千九百三十八。男四萬四千二百五十九,婦二萬四千六百七十九。

嵊縣

戶一萬八千四。舊有民戶、軍戶、匠戶、官戶、生員戶、醫戶、捕戶、弓兵、皂隸戶、水馬夫戶、窯冶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竈戶,口五萬八千七百三十二,男四萬一千二百一十八,婦一萬七千五百一十四。

新昌縣

戶五千三百一十五。舊有民戶、軍戶、官戶、生員戶、陰陽戶、醫戶、捕戶、水馬驛站戶、僧戶、樂人戶,諸名色不一。今惟別以紳戶、衿戶、民戶,其賤者樂人戶。

口一萬二千三十九,男八千八百,婦三千二百三十九。

紹興府田賦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康熙十年,合府田地、山蕩、池塘、漊浜、瀝港共六萬七千七百一十八頃九十一畝六分六釐一毫。

田三萬八千九百七十頃七十一畝九分四釐三毫八絲九忽;

地、六千五百七十八頃五十七畝三分九毫四絲一忽;

竈戶田地、五十八頃四十畝三分二釐八毫。山、二萬七百八十四頃九十六畝三分三釐五絲六忽

蕩池塘、漊浜、瀝港一千二百三十頃二十五畝二分三釐四毫二絲零。

鈔蕩九十六頃五分一釐五毫。

《人丁》二十五萬六百九十六丁五分。

合計田地、山蕩、池塘、漊浜、瀝港、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四萬五千九百五十七石三斗六升四合四勺零。

《折色》銀、四十萬七千八百九十九兩一錢四分五毫

山陰縣

田地、山蕩、池漊共一萬五千三百二十四頃八十七畝五分一釐六毫九絲六忽。

田六千二百五十二頃五十畝五分七釐二毫四絲。內原額田六千二百一十七頃四十七畝二分七釐四毫。康熙六年清丈缺田一十九頃一十九畝一分六釐三毫一絲。新增丈出田五十四頃二十二畝四分六釐一毫五絲

地五百五十六頃六十一畝二分七釐六毫。內原額地五百二十七頃五十七畝五分九釐七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地二十九頃三畝六分七釐九毫。

竈戶沙田地五十八頃四十畝三分二釐八毫。內原額竈戶田地五十三頃二十一畝五分一釐六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竈戶田地五頃一十八畝八分一釐二毫。

山七千八百三十八頃六十九畝三分三釐三毫。內原額山七千七百七十九頃八十八畝六分九釐二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山五千八百八十畝六分四釐一毫。

池漊蕩共六百一十八頃六十六畝七毫五絲六忽。內原額池漊蕩五百四十六頃四十七畝八分二釐三毫。康熙六年清丈缺池漊蕩八畝一分六釐五毫。新增丈出池漊蕩七千二百二十六畝三分四釐九毫五絲六忽。

竈戶沙田地五十八頃四十畝三分二釐八毫。內原額中沙田三千六百二十二畝一分三釐一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五畝三分七釐七毫。原額「江沙田一千畝一分三釐,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五百一十二畝四分四釐八毫。原額沙地六百九十九畝二分五釐五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 ,新增丈出地九分八釐七毫。

人丁三萬七千二百一十四丁。內原額丁三萬一千七百四十八丁,今增市民一十一丁,鄉民一百一十一丁。又原額竈戶丁五千三百四十四丁,今仍如額。

合計田地、山蕩、池漊、竈戶田地、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一萬七千八百三十七石七斗九升六合五勺零。

《折色》銀、八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兩四錢九分六釐二毫零。

會稽縣

田地、山池、塘漊并鈔蕩共七千一百四十二頃七十一畝八分八釐一毫七絲二忽。

田四千三百八十九頃五十四畝三釐一絲八忽。內原額田四千三百七十九頃八釐八毫,康熙六年清丈缺田十頃九十八畝九分八釐八毫二絲。新增丈出田二十一頃五十二畝九分三釐三絲八忽。

地三百九十六頃七十二畝三分四釐五毫七絲。內原額地三百八十七頃六十四畝三分五釐二毫。康熙六年清丈缺地一十五頃七十七畝二分三釐六毫八絲。新增丈出地二十四頃八十五畝二分三釐五絲

山二千二百四十三頃二十六畝五分一釐六毫。內原額山二千二百四十三頃五十七畝四分三釐四毫。康熙六年清丈,缺山三十畝九分三釐八毫。

池塘漊蕩共一十八頃一十八畝四分七釐四

毫八絲四忽。內原額池塘漊蕩共一十五頃七十三畝六分二釐七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池塘漊二頃四十四畝八分四釐七毫八絲四忽。

鈔蕩九十六頃五分一釐五毫。內原額鈔蕩八十七頃七十五畝六分,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鈔蕩八頃二十四畝九分一釐五毫。人丁二萬五百八十四丁五分。內原額人丁二萬五百四十九丁,今增三十五丁五分。

合計田地、山池、塘漊蕩、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一萬一千五百六石四斗八升九勺零,折色銀五萬三千三百二十五兩一分五釐七毫零。《蕭山縣》:

田地、山蕩、池浜、瀝港共五千五百五十四頃六十八畝四分六釐七毫。

田三千八百六十六頃一十九畝二分八毫。內原額田三千八百六十四頃二十四畝二分一釐五毫。康熙六年清丈缺田一十五頃六十二畝七分五釐一毫。新增丈出田一十七頃五十七畝七分四釐四毫。

地三百三十八頃六十七畝六分四釐九毫。內原額地二百八十六頃六十畝一分三釐五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地五十二頃七畝五分一釐四毫。

山一千一百六十八頃五十三畝九分五釐七毫。內原額山一千一百六十八頃五十三畝三分五釐八絲。康熙六年清丈,缺山五分二毫。新增丈出山一畝七釐八毫五絲

蕩池浜、瀝港共一百八十一頃二十七畝六分五釐三毫。內原額蕩池浜、瀝港一百五十七頃四十六畝八分八釐二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蕩池、浜、瀝共二十三頃八十畝七分七釐一毫。

合計田地、山蕩、池浜、瀝港、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三千一百七十四石六斗五升九合七勺零,折色銀四萬九千六十八兩七錢一分六釐二毫零。

諸暨縣

田地、山蕩、塘瀝共一萬一千五百二十頃七十畝八分一釐三毫。

田八千八十八頃二畝八分五釐四毫。內原額田八千一頃七十畝七分七釐三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八十六頃三十二畝八釐一毫。

地一千四百八十八頃二十三畝九分二釐二毫。內原額地一千四百三十一頃八畝二分八釐八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地五十七頃一十五畝六分三釐四毫

山一千六百三十八頃三十七畝四分八釐四毫。內原額山一千六百八十一頃四十九畝八分五釐六毫。康熙六年清丈,缺山四十三頃一十二畝三分七釐二毫。

蕩塘瀝三百六頃六畝五分五釐三毫。內原額蕩塘瀝二百八十五頃八十九畝四分七釐五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蕩塘瀝二十頃一十七畝七釐八毫。

人丁三萬八千八百五丁。內原額人丁三萬八千六百八十四丁,今增一百二十一丁。

合計田地、山蕩、塘瀝、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五千六百八十三石九斗八升九合六勺零,折色銀五萬一百九十兩三錢六分一毫零。

餘姚縣

田地、山蕩共八千七百九十頃七十二畝二分九釐三毫六絲三忽。

田五千九百五十八頃七十九畝六分八釐七毫四絲六忽;內原額田五千九百五十八頃七十八畝三分七釐四毫四絲六忽,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一畝三分一釐三毫;地九百二十二頃二十七畝五分四釐一毫八絲一忽;內原額地八百二十九頃二十二畝九分二釐七毫一絲九忽,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地九千三百四畝六分一釐四毫六絲二忽。

山一千九百二頃二十一畝六分七釐六毫五絲六忽;內原額山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

蕩七頃四十三畝三分八釐七毫八絲。內原額蕩三頃二十三畝三分八釐七毫八絲,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蕩四頃二十畝。

合計田地、山蕩、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二千五百二十四石七斗八升九合二勺零,折色銀七

萬二千一百九十九兩二錢九分五釐二毫零。《上虞縣》:

田地、山蕩、池塘瀝共八千九百三十四頃五十三畝四分九釐七毫七絲五忽。

田三千九百八十頃七十四畝三分九釐六毫八絲五忽。內原額田三千九百七十八頃一十四畝九分六釐八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二頃五十九畝四分二釐八毫八絲五忽。

地七百九十四頃三十七畝一分二釐六毫九絲。內原額地八百三頃一十九畝三分二釐四毫。康熙六年清丈。缺地八頃八十二畝一分九釐七毫一絲,丈出地無。

山四千一百二十九頃七十二畝五分三釐七毫。內原額山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蕩池塘瀝二十九頃六十九畝四分三釐七毫。內原額蕩池塘瀝二十七頃五十畝一分四釐四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蕩池塘瀝二百一十九畝二分九釐三毫。

合計田地、山蕩、池塘瀝、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二千三十六石七斗三升一合一勺零,折色銀五萬一千三百八兩七錢八分四釐四毫零。嵊縣:

田地、山塘共七千三百五十頃九十畝二分五釐六毫。

田四千四百六十頃八十四畝一分七釐八毫。內原額田四千四百五十八頃二十三畝二釐四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田二頃六十一畝一分五釐四毫。

地一千四百九十九頃一十一畝三釐九毫。內原額地一千五百頃三十畝八分二釐。康熙六年清丈。缺地一頃九十畝七分八釐一毫,丈出地無。

山一千三百二十七頃一十九畝七毫。內原額山一千三百二十六頃三十二畝三分三毫,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山八十八畝八分四毫。

塘六十三頃七十六畝三釐二毫。內原額塘六十三頃四十二畝五分,康熙六年清丈無缺。新增丈出塘三十三畝五分三釐二毫。

合計田地、山塘、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三千二十八石五斗七升四合七勺零,折色銀三萬四千二百五十三兩六錢三分三毫零。

新昌縣

田地、山蕩共三千九十三頃七十一畝二分三釐六毫。

田一千九百七十四頃七畝一釐七毫;內原額田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

地五百八十二頃五十六畝四分九毫;內原額地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

山五百三十六頃九十五畝八分二釐;內原額山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

塘一十一畝九分九釐。內原額塘同上,康熙六年清丈,無缺無增。

合計田地、山蕩、人丁等項,共徵本色糧二百五十六石一斗三升四合五勺零,折色銀一萬四千六百九兩四錢二分六釐五毫八絲六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