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四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四十卷目錄
都勻府部彙考二
都勻府風俗考
都勻府祠廟考〈寺觀附〉
都勻府驛遞考
都勻府兵制考
都勻府物產考
都勻府古蹟考〈陵墓附〉
都勻府峒蠻考
都勻府部藝文一
諭都勻府敕 明孝宗
龍山志序 鄒元標
重修張公讀書堂記 前人
孫文恭祠碑記 郭子章
重建都勻府堂碑記 陳尚象
便河記 前人
龍山道院記 張翀
蔡公祠碑記 田秋
天然洞記 田汝成
天然洞詩引 王木
都勻府部藝文二〈詩〉
天然洞 明吳國倫
初秋過麻哈城西觀音寺〈二首〉朱前詒
清平驛〈二首〉 丘元武
謫仙橋 鄒元標
聖壽寺 孫應鰲
都勻府部紀事
都勻府部雜錄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四十卷
都勻府部彙考二
编辑都勻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本府。〈都勻縣附郭。〉
《明一統志》:「人重廉恥,勇於戰鬥。」
習俗鄙陋
出入戴笠
苗獠錯處,種類不同,俗尚亦異。
聲教所被,士知讀書,民皆興行。
土瘠民貧,歲時伏臘,賓朋燕享,不事華靡。「郡治雖偏,饒有古風。」
清平縣
椎髻,白衣,出入戴笠。
蠻夷雜居,居無床席,手摶飯食。
《麻哈州》《獨山州》未載。
都勻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本府。〈都勻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
社稷壇 在城西
厲壇 在城西北
城隍廟 在府城東北隅。
關帝廟 :在府城北隅。
張忠簡、鄒忠介二公祠 在城南。
蔡公祠 在府城
麻哈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獨山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清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蔡公祠 在縣境
孫文恭祠 在縣境
寺觀附
编辑本府。〈都勻縣附郭。〉
觀音寺 在城中。明洪武中,指揮黃鏞建。永樂間,都指揮陳原修,增建藏經樓。
高真觀 ,在城內東山之北,殿閣弘邃,臺砌爽塏,眾木扶疏,一杉可數抱,其高接天。蓋千餘年物也。
三清觀 ,在觀音寺東。
清平縣
聖壽寺 在清平衛南,明永樂初建。
《麻哈州》《獨山州》,俱未載。
都勻府驛遞考 通志
编辑本府。〈都勻縣附郭。〉
驛未設
在城鋪 鋪兵三名
五家鋪 鋪兵二名
大河鋪 鋪兵二名
禪林鋪 鋪兵二名
麥沖鋪 鋪兵二名
黃梁鋪 鋪兵二名
五里鋪 鋪兵二名
橋頭鋪 鋪兵二名
文德鋪 鋪兵二名
蛇場鋪 鋪兵二名
高梘鋪 ,鋪兵二名。十一鋪俱本縣管理,清平縣
清平驛 ,上走楊老,下走重安,本縣管理。清平站 ,本縣管理。
在城鋪 鋪兵五名
洛邦鋪 鋪兵四名
蠟梅鋪 鋪兵四名
洛登鋪 ,鋪兵四名。四鋪俱本縣管理。
麻哈州、獨山州驛鋪未設。
都勻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明設都清守備一員,專管平越、都勻二府、平越、新添、龍里、都勻四衛地方,駐平越衛。
都勻府防守營兵二百五十名。一碗水等二十三哨,共哨兵四百二十五名。
獨山州防守靖彝等二哨,共哨兵二十八名。麻哈州防守營兵五百八十名。關口等五哨,共哨兵六十五名。
清平衛城守兵四十名,防守蘆草等十二哨,共哨兵一百五十六名。
皇清改設都勻營參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
總四員
城守營額兵七百四十名。康熙二十三年,裁去一百二十名。二十四年,又裁二十名。現存六百名,駐劄都勻府,分防獨山麻哈爛土司凱口等處地方。
凱里營都司僉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額兵二百八十名,駐劄凱里司,分防清平縣甕壩地方。
都勻府物產考 通志
编辑本府。〈都勻縣附郭。〉
鉛 出治東山中,久禁未開。
方竹 可作杖
桂 大者高數丈,有四季花者。
益母草 出水谷中
紫草 可茜染
鰣魚 春夏之交,網獲之,不多得。
麻哈州
柑 、《銀杏》。
獨山州
斜紋布 出爛,《土司》頗密緻。
清平縣
梧實
都勻府古蹟考 通志
编辑本府
廢定雲軍民府 在府治東一百里。
廢合江州 ,在府東南二百五十里。
廢陳蒙州 ,在府東南一百里。
廢都勻縣
廢麻峽縣
廢都勻洞長官司
廢「都勻桑麻獨力等處長官司。」
廢都鎮麻乃等處長官司 ,在府治北七十里。
陵墓附
编辑本府
明孫應鰲墓 在城西一里。清平人。萬曆間,官尚書。諡「文恭。」
都勻府峒蠻考
编辑明
太祖洪武二十二年,都督何福討都勻苗,大破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二十二年,都督何福奏討都勻叛苗,斬首四千七百餘級,擒獲六千三百九十餘人,收降寨洞一百五十二處。」
二十五年,九名九姓蠻亂。命都督何福平之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二十八年,豐寧、三藍等寨苗亂,命都指揮顧成移兵討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二十九年,盜殺平浪洞水寨土官王應名,詔其子阿童襲職。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九年,平浪洞水寨蠻狄杞殺土官王應名,都指揮程暹討平之。應名妻吳氏攜九歲子阿童來訴,詔予襲。」
宣宗宣德元年,《平浪賊紀》那阿魯等作亂按《明外史土司傳》:「宣德元年,《平浪賊紀》那阿魯等作亂,占副長官地,殺掠葉、果諸寨,招諭不聽,詔蕭授討平之。」
七年,陳蒙爛土副長官張勉請兵守堡,從之按《明外史土司傳》:「七年,陳蒙爛土副長官張勉奏,所司去衛遠,地連古州生苗,與廣西獠洞近,化從寨長韋翁同等煽亂,乞立堡,并請調泗城州土兵一千鎮守,從之。」
憲宗成化十四年,命川、貴二鎮會兵討天壩賊齎果。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四年,陳蒙爛土長官司張鏞奏夭壩賊首齎果侵掠,又請于所侵大陳、大步等寨,設司隸安寧宣撫。而豐寧長官司楊泰亦奏峰峒陸先翁等聚爛土為亂。先是,宣慰楊輝平夭壩後,即灣溪立安寧宣撫司,爛土諸苗惡其逼已。至是,果等既攻陷夭壩,遂圍豐寧。時輝已致仕,子承愛襲,力弗支,乃」 求援于川、貴二鎮。各奏聞,命仍起輝會兵討之。
按《續文獻通考》:「播州宣慰使楊輝,始祖鏗,元時為安撫使,洪武初,鈉款授宣撫使,三傳而輝襲之。怙冨負險,代恣豪舉。輝二子,長友次愛。友庶而長,輝特嬖之,屢欲奪嫡,而安撫宋韜、長官毛釗等不從,曰:『楊氏家法,立嗣以嫡不以長,公奈何紊之,以起亂階』?輝不得已乃嗣愛而嬖,友不解,倖客張淵日慫恿之,因說輝」 曰:「公欲貴孟主,而戚戚與仲主為讎,即使奪彼以與此,不過轉移故物耳,且貽口實于後人。何不別為孟主地,使雙貴而朋立,是使孟主創主而傳世也。」 輝曰:「為之奈何?」 淵曰:「夭壩諸苗,公部境也,山箐險遠,憨而易陵,誣之曰賊,而請兵討之,歸功孟主,因請立官分治,則事為有名矣。」 輝大喜,乃召容山長官韓宣、重安長官張通計之,將以疏請。宣曰:「夭壩諸苗,力耕服役,皆順民也,奈何以賊誣之。」 輝大怒,立杖殺宣。通惶恐股栗,叩頭曰:「諸苗誠賊也。」 乃從輝署名,疏言:「苗亂,請兵討之。」 部議報可。乃命都御史張瓚討之,諸苗被戮者千餘人。
輝通賂于瓚。瓚乃盛陳友功,且曰:「友謀勇冠軍,手刃七馘。誠設安撫司于安寧,以友為安撫使,則諸苗不復反矣。」 時友年纔十三,部議信之,乃立司授官,一如所請。既而爛土諸苗齎果等忿夭壩以無辜受戮,時時攻安寧。瓚又疏請築城衛之,費數十萬。十九年,輝死,愛修怨於淵。淵屢謀殺愛,不克。二十一年,丹、章諸苗寇安寧。淵自知不容於愛,乃嗾友誣愛通苗,越境為亂。報之貴州守臣,而致書舉人路義,令通賂上下。安撫宗韜獲之以報愛,愛乃易書於義,偽以人往。義信之,詣貴州守臣陳愛反狀。守臣不聽,曰:「播州非我轄也。」 義復書於友:「非奏聞不可。」 愛得書,以報四川守臣,友淵大懼,乃誣疏愛嘗言夢騎龍登天,又嘗立嵩呼門金水橋,以擬宮禁。廷議大駭,乃命刑部侍郎何喬新、錦衣指揮劉綱,會四川都御史、御史等官鞫之。淵以妖言坐死,義削籍,友、愛皆論死贖免之。友削官竄保寧。無何,友黨篡友以歸,與愛仇殺不已。友子張、愛孫相尤酷毒。嘉靖七年,兵部尚書胡世寧議,謂:「張黨與已成,若不因而」 撫之。恐遂流禍。請立安撫司于凱里屬治貴州。以張為安撫使而相宣慰屬治四川如故。其仇固自若也。
孝宗弘治七年平都勻蠻,設都勻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成化十六年,張鏞奏齎果糾合九姓、豐寧並荔波賊萬人,攻剽愈亟。帝責諸守臣玩寇,乃命鎮守太監張成、總兵吳經相機勦撫。二十年,爛土苗賊龍洛道等攻劫舟溪等處,且欲犯都勻、清平諸衛,而豐寧長官楊泰與土司楊和有隙,誘廣西泗城州農民九千于銕坑等一百餘寨,殺掠愈盛。弘治」 二年,苗賊七千人攻圍楊安堡。都指揮劉英統兵覘之,為所困。命鎮巡官往援,乃出之。五年命鎮遠侯顧溥率官兵八萬人,巡撫鄧廷瓚、提督軍務,太監江德監諸軍往征之。七年,諸軍分路追討,令熟苗詐降於賊首乜冨架、長腳等,誘令入寇,伏兵擒之,直擣其巢。凡破一百十餘寨,以捷聞。于是始開設都勻府及獨山、麻哈二州、如前制焉
弘治 年,巡撫都御史孔鏞獲清平苗阿溪,誅之。
按《續文獻通考》:「阿溪者,清平衛部苗也。桀驁多智,雄視諸苗。有養子曰阿剌,膂力絕倫,被甲三襲,運二丈矛,躍地而起,輒三五丈。兩人謀勇相資,橫行夷落,推為渠魁。近苗之弱者,歲分畜產而倍課其入,旅人經其境者,輒誘他番劫之。官司探捕,必謁溪請計,溪則要重賄,期為勦之。乃捕遠苗之悍者,誣為賊以應命」 ,于是遠苗亦復憚而投之,以為寨主。鎮守內臣,監軍總帥,率有歲賄,益恣肆無忌。時訌官苗以收鷸蚌之利。弘治間,都御史孔鏞巡撫貴州,廉得其狀,詢之監軍總帥,皆為溪解。鏞知不可與共事,乃自往清平訪部曲之良者,得指揮王通優禮之,扣以時事。通舋舋條答,而獨不及溪。鏞曰:「吾聞此中事惟阿溪為大,若祕而不言,何也?」 通不對。再扣之,竟默然。鏞曰:「吾所以異待若者,謂能辦大事,非行輩等。今若此,固庸人耳。」 通曰:「言之而公,事辦則一方受福,而愚言有益。否則公將損威,而小人且赤族矣。」 鏞笑曰:「何用勿辦,而過慮若此?」 通始慷慨陳列根枝。鏞曰:「溪所任何人,而能通上官耶?」 通曰:「彼獨藉指揮王曾、總旗陳瑞公必先劫此兩人乃可耳。」 鏞曰:「諾。」 翼日,將校廷參,鏞曰:「欲得一巡官,若等來前,吾自選之。」 乃指曾曰:「可。」 將校既出,鏞謂曾曰:「汝何與賊通?」 曾驚辨不已。鏞曰:「阿溪歲賂上官,汝為導,辨而不服,吾且斬汝矣。」 曾叩頭不敢言。鏞曰:「吾欲取阿溪,計將安出?」 曾因陳溪剌謀勇狀,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 鏞曰:「汝自擇之。」 曾曰:「無如陳總旗。」 鏞曰:「可偕來。」 少選,曾偕瑞入見,鏞訊之,亦若訊曾者。瑞屢顧曾,曾曰:「勿諱也。吾與若事,公已悉知,苐當盡力報公?」 瑞亦言難狀。鏞曰:「而苐誘之出寨,吾自有以取之。」 瑞敬諾而出。苗俗喜鬥牛,瑞乃牽牛置中道,伏壯士百人于牛旁叢薄間。乃入寨見溪。溪曰:「何久不來?」 瑞曰:「都堂新到,故不及來見公耳。」 溪曰:「都堂何如?」 瑞曰:「無能為也。」 溪曰:「聞渠在廣東時,殺賊有名,何謂無能?」 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 溪曰:「賂之何如?」 瑞曰:「公姑徐徐,何遽舍重貨?」 溪遂酌瑞,縱談鬥牛事,瑞曰:「適見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審校公家牛何如?」 溪曰:「我當買之。」 瑞曰:「販牛者似非土人,恐難強之入寨。」 溪曰:「苐往觀之。」 顧阿剌同行,瑞曰:「須牽公家牛往鬥之,優劣可決也。」 溪曰:「然。」 苗俗信鬼,動息必卜。溪因即座,以雞卜不吉。又言夜夢大網披身出,恐
「不利。」 瑞曰:「夢網得魚,牛必屬公矣。」 遂牽牛連騎而出。至牛所,觀而喜之。兩牛方作鬥狀,忽報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揮耳。」 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榮差。俟其至,我當嘲之。」 瑞曰:「巡官行寨,公當往迎,況故人也。」 溪剌將策騎往,瑞曰:「公等請去佩刀,恐新官見刀以為不利,是求好反惡也。」 溪剌咸去刀見曾。曾厲聲詰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掃廨舍、具供帳,而佯佯至此何為?」 溪剌猶謂戲語,漫拒之。曾大怒曰:「謂不能擒若等耶?」 溪剌猶笑傲。曾大呼,伏兵起叢薄間,擒溪剌。剌手搏傷者數十人,竟繫之馳貴州,見鏞磔于市,一境始寧。
世宗嘉靖十五年,平浪叛苗王聰作亂,尋伏誅。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五年,平浪叛苗王聰攻奪凱口囤,執參將李佑等。初,王阿向之先世為土官,王仲武之先以計奪之,遂為世仇。至阿向復與仲武爭印,恃強煽亂。總兵楊仁、巡撫陳克宅平之,斬阿向等,盡逐其黨,以地屬都勻府,改名滅苗鎮。仲武因諸苗失業,陰為」招復,旋科索之。諸苗不勝怨,遂推阿向餘孽王聰、王佑為主。巡按楊春芳遣人撫諭。賊質李佑等,乞還土田官印,乃釋佑、春芳以聞。乃詔巡撫復調官軍三萬人集囤下。囤故絕險曩,阿向即要害處置弩樓,疊石為防,攻之三月不克。至是聰等復奪而據之,乃復調宣慰安萬銓兵合勦。萬銓力戰破賊,「聰等皆伏誅,前後斬首二百六十餘級,降苗寨一百五十,男婦二萬餘口。捷聞,敘功賞有差。」按《續文獻通考》:「阿向者,都勻府部苗也。嘉靖十六年,與土官王仲武爭田搆殺,仲武出奔,阿向遂據凱口囤為亂。囤圍十餘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絕,獨一徑尺許,曲折而登,上有天池,雖旱不竭,積糧可支。五年」變聞,都御史陳克宅、都督僉事楊仁調水西兵勦之。宣慰使安萬銓素驕抗不法,邀重賞,乃行,提兵萬餘屯囤下。相持三月,仰視絕壁,無可為計者。獨東北隅有巨樹,斜虯偃蹇,半壁間,然去地二十丈許。萬銓令中軍曰:「能為」「猱上絕壁者予千金。」有兩壯士出應命,乃鍛鐵鉤,傅手足為指爪,人腰四徽一劍,約至樹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帶銃砲長徽而起,候雨霽,夜昏黑,不辨咫尺,爬緣而上。苐微聞剌剌聲,俄若崩石,則一人墜地,骸骨泥爛矣。俄而長徽下垂,始知一人已據樹,乃遣兵四人,緣徽蹲樹間。壯士應命者復由樹間爬緣而上,至囤頂。適賊巡徼者鳴鑼而至,壯士伏草間,俟其近,揮劍斬之,代為巡徼,而賊恬然不覺也。垂徽下,引樹間人,樹間人復引下人,纍纍而起,至囤者可二三十人。便舉火發銃砲,大呼曰:「天兵上囤矣!」賊眾驚起,昏黑中自相格殺,死者數千人,奪徑奔下,失足墜崖死者又千人。黎明,水西軍蟻附上囤,克宅令軍中曰:「賊非格鬥而擅殺,及黎明後殺者,功俱不錄。」自是一軍解體,相與賣路走賊。阿向始共其黨二百人走囤營,一空,焚其積聚,乃班師,以官兵三百戍囤。月餘,阿向復糾爛土黑苗襲囤,盡殺官兵。克宅顧勒兵𠞰之,集三司問計。參將李宗佑曰:「是未可以猝破也。曩賊負固久矣,屢招屢叛,狃以為常?故渠魁無必死之心,黨與有求生之望,觀隙掩取以計勝,非力剋也。迺今諸賊懲于挫衂之餘,憤懆而集,棄殊死以待我。我軍新罷,負擔未弛,勞勩未舒,強而起之,氣鼓不作。以拚死之寇,乘強起之軍,難以濟矣。」克宅笑曰:「君何怯也?吾將五日而取之。」宗祐曰:「公言何易?公獨不聞窮寇勿逼乎?一盜橫戈于市,即萬人辟易,非一盜能偶萬人也,死與生非偶也。故利有所不角,敗有所不乘,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迺今彼我不偶矣。故曰是未可以猝破也。」克宅曰:「兵貴拙速,不貴巧遲,故避實擣虛。乘勝者馳,挫銳者披,譬之破竹有餘刃矣,緩之,賊且完壁儲餉,益難為功。」宗祐曰:「不然。兵法有之,好謀而成,故將不可驕,而勝不可狃也。《蒲騷》之役,卒狃莫敖,定陶之師,竟驕武信公欲以破竹之勢方之,吾以為未若強弩之末,不可穿魯縞也。」克宅艴然曰:「李君一何菅蒯我也!」乃強檄宗祐,宗祐不得已,以軍往。賊果殊死禦我軍,我軍敗績,賊遂擁宗祐去。克宅大懼,以千金賂賊,贖宗祐出之。事聞,克宅落職,敕安萬銓𠞰之。萬銓乃招阿向,許以不死,責王仲武均其田,而亂姑息。〈按明外史阿向死王聰始亂李佑被執續文獻通考又云阿向不死執李佑直作阿向事且一作十五年一作十六年所載事多不合今特據史立綱而備錄二書以俟考〉神宗萬曆六年,夭漂苗坪諸苗內附。
按:《明外史土司傳》有黑苗種曰夭漂者,在湖、貴、川、廣界,與者亞鼎足。居亞亦生苗,前此未內屬。
萬曆六年,夭漂請內附,都御史遣指揮郭懷恩及長官金篆往問狀,而阻於者亞,乃遠從間道通夭漂。會苗坪黨銀等亦以格於者亞,不得通。都御史王緝新赴官,使《使簿》責者亞部長阿斗,斗願歸附平定,都御史謂:「斗故養善牌部,何故欲屬平定,必有主謀者。」 下吏按驗,果得實。蓋欲往平定,借諸蒙兵襲養善,其謀皆漢民,夭金貴等導之,遂治。金貴以者亞仍屬養善,牌路遂通。於是苗坪、夭漂皆請奉貢賦比編氓。名其地曰「歸化」 ,隸都勻府。凡使命往來,自生齒以上悉跪拜送。使者至平定,夾騶從行,前吹蘆笙,唱蠻歌,呼道而馳。事聞,帝嘉之。
七年者亞阿斗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十四年,答干寨叛苗阿其作亂,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初者亞、阿斗反答干寨,阿其應之。斗誅,阿其屢犯寨。十四年,土舍吳楠、王國聘慮阿其叵測禍及已,請以答于、雞賈、甲多諸寨屬蒙詔,立宣威營,歲輸賦,獨阿其不服。引者亞殘苗圍宣威營,大譟曰:『此我地,誰令爾營此乎』?」 蒙詔常徵秋稅,阿其度使至,以血釁門,令勿通,居常張繖鼓角,繪龍鳳器,遂與雞賈、甲多、仰枯諸苗擊牛酒為誓,劫歸化,官兵不敢近。獨山土吏蒙天眷願以兵進𠞰,乃使人佯言漢已黜蒙詔,令以宣威營地還阿其,旦暮撤兵去矣。阿其乃親馳樂邦牛場詗視,言人人同,遂弛備。天眷驟入,斬阿其,雞賈、甲多皆降。其屬蒙詔者,自答于雞賈、甲多外,有塘蛙、當并斗坡等十七寨。小橋熟苗龍木恰視寨事,年老,子俸襲,頒糧者遂不及恰,恰輒奪俸之有以為養俸,訴于官,官逮問恰,非罪之也。恰輒鎖漢使,已而逐之,曰:「速去,此我家事。再來,我當以烏難諸寨踐漢邊矣。」 官以計擒之,死獄中。無何,龍化龍羊山引川苗攻孟漢,焚其邑,曰:「漢無故殺苗,苗請報之。」 官軍戰不利。既而都司蔡兆吉招諭令降,待以不死,于是諸苗皆散俸視事如故。
「四十三年,平州楊珂作亂,巡撫吳岳招降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四十三年,平州長官楊進雄兇惡,土人苦之。雄無子,以兄繼祿子珂為後,既生子,治安而疏珂。珂怨雄,雄乃奪其財產,并父子逐之。珂頗得民心,遂為亂,據唐宿囤,攻雄,雄敗走,屠其家,各上疏訐奏,詔推問。都御史趙釴以雄不法,逮之獄,檄獨山土酋蒙」 繼武諭珂歸命,許改土為流以安之。治安計不便,乃陰許以六洞賄繼武借兵。繼武乃發兵攻珂,復平州。珂走廣西之泗城,繼武遂屯耕六洞地。六洞民不服,復助珂,與繼武相攻,珂復據平州。巡撫吳岳招降其父繼祿,六洞遂安。
熹宗天啟四年,凱里土司楊世慰反,總兵魯欽平𠞰之。按《明外史土司傳》:「天啟四年六月,凱里土司楊世慰叛,合安邦彥兵,與平茶群苗來修怨,復窺香爐山,搖動四衛,梗塞糧運。總督楊述中檄總兵魯欽馳至清平,相機進勦,而調副使顏欲章等為後援。欽督將領攻破巖頭,分遣朗溪司田景祥截平茶賊,用藥弩」 及砲殺傷賊眾,賊夜遁,自是四衛得安。
都勻府部藝文一
编辑《諭都勻府敕》明·孝宗
编辑
「朕惟都勻遠在貴州東南,因無流官撫治,往往自相 殺奪,不得安生,而又時出劫掠,為地方之害。近因貴 州鎮巡等官奏請,特敕大師征之,既已克平。各官奏 如永樂年間事例,開設府治、州縣,銓除流官撫治之, 以警其後。」今從其請,設立都勻一府,而以新開、獨山、 麻哈二州,清平一縣,並舊設都勻、邦水、平州、平浪四 「長官司,屬其管轄簽舉爾文獻熟知民事,諳曉彝情, 堪任知府,故特陞爾往知府事,賜以璽書」,蓋重其任 也。夫新府之設與舊郡不同外彝之治與內地殊異, 非徒賴汝撫安而實資爾控制。爾須深體朕委任之 意,稽考制度,創造衙門,宣布條章,立為一定規模,使 後人有所遵守。凡府中一應該行之事,當備之物,合 用之人,一一悉如內地。若力有不及,則度以待時,勢 有未可,則留以待後。順其土俗之宜,施以安利之政。 歸附者安之使得其所;流移者招之使復其業。仍須 時常戒勉所屬土官頭目人等,諭以大義,開其善端;俾其遵守法度,謹守地界,辦納糧馬,不致臨用有缺。 撫恤彝民,不許非法虐害。如有多聚妾媵,以庶奪嫡, 爭襲官職,及窩隱賊人,為盜分贓者,具奏問革。改設 流官,凡係彝情,務要與都勻衛指揮協和議行。遇有 漏殄殘賊,或生苗竊發,即便起調官軍土兵𠞰捕,以 靖地方,不許執拗誤事。其公差官員人至府,但有違 法生事,爾即具實奏聞。所屬土流官吏軍民人等,敢 有倚恃刁潑,違法傲慢者,爾須嚴加禁革,輕則會官 問擬,如律照例發落,重則奏聞區處。爾尤宜廉公仁 恕,奉法循理,體朝廷「一視同仁」之心,以彝治彝,使之 日染月化,而皆囿於華夏禮法之中,庶稱委任。爾其 欽承,毋怠毋忽!
《龍山志序》鄒元標
编辑
余為童子時,有《傅鶴樓先生集》至文江者,從旁窺之, 至《龍山道院記》,恍遊員嶠方壼,恨不旦暮往,足未問 曲折,心津津在平州六洞中矣。丁丑歲,予以罪譴是 邦。長老憶往時事,持杯酒勞予曰:「此非小子昔時所 欣羨而不得往其地者乎?」往則遺跡固在也。龍山萬 疊,將奉子湯沐矣。所奪子者隘,所與子者廣,子其自 寬荷殳,至是創甚,臥床褥者期年。己卯秋,始獲偕瀘 州守吳明祥父及諸生周孟醇、吳汝見等登眺其地, 遠盼交廣瀟湘,近挹香爐、金鳳諸名勝,恨記中未盡 其狀,乃與諸人暢懷,各論心數日始歸。嗣是一觴一 詠,非龍山不共。予恐流風零落,乃并先今題詠集為 《龍山志》,因系之言曰:「情之好樂,各因」其人。子厚在永 州所稱「鈷鉧潭」,愚丘謂其峭直奧深。子厚為人,大都 類此。龍山壁立萬仞,如名卿碩輔,垂紳正笏,觀者凜 然。先生忠信孝友,光明朗愷,茲山見賞于先生固宜。 小子乏稜稜之節,罔卜稅駕,寧不見辱於茲山者幾 希。雖然,山勢巍然不可犯,由體靜而有常。小子不墜 初志,夫巍然而靜定者。在我也。《語》云。「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重修張公讀書堂記》前人
编辑
《讀書堂頹圯日甚,刺史段蒙岡公葺以居》。余肄業其 中,因為之言曰:「古之學者一,今之學者二。古之學者 純,今之學者雜。古之學者逸而有得,今之學者勞而 無成。混沌剖判,樸茂未漓。入孝而出弟,耕食而鑿飲, 吐辭為經,舉足為法,文與行出於一。結繩風遠,百家 蜂興,人私利,士私學,相軋以勢,相與以詐,文與行出」 于二矣。一則純,純則從事身心而日臻于高明;二則 雜,雜則從事章句而日流於汙下。世之勤勤懇懇于 章句間者有二:上焉者謂一事不知吾儒之恥,必由 博以之約,不知舜居深山,木石與居,鹿豕與遊,及聞 善言善行,若決江河,舜之為聖者自有在也;下焉者 欲冥搜網羅,廌揚藝苑,不知古今名家,雲蒸霞滃,亡 異飄風,好音過耳,宋作者且傷之矣。嗟乎!丈夫七尺, 所係以炳烺千古,灼爍後代者無幾耳。伏羲未生,八 卦未肇,孔子序書,斷自唐虞。生唐虞之時,未有秦漢 之文;生秦漢之時,未有李唐之詞賦;生李唐之時,未 有宋之典章。日月迅速,流光幾何,刓精敝思于楮墨 間,何異鼯鼠之耗太倉也。若然,捐典籍,兀然穆然,游 亡何有之天,可乎?此釋氏不立文字之教,未敢以為 然也。昔人讀史,一字不遺,程先生鄙之為玩物喪志。 夫學先于立志,孔子「七十不踰矩」,亦志之不踰矩也。 志之在人,譬之木其根也,《詩》《書》其培之者也。章分句 晰,是溺志于訓詁也,不敢以訓詁而溺吾志。《提要》《纂 元》,是「泛濫于詞章也。不敢以詞章而卑吾志,親先覺 以明之,求正友以輔之,俾吾志炯焉燦焉,不見異物 而遷焉,是之謂以我觀書。以我觀書,未越方寸,卷《六 經》為己有;以書博我,萬卷,茫茫終為支離章句也。沛 六經之正脈,揭斯道于日星,庶幾哉無負虞、孔真傳, 而可讀古人之書矣。」登斯堂者,尚三復于斯言:
《孫文恭祠碑記》郭子章
编辑
人情所極慮于身後者,在《易》世之裔與《易》名之典,而 此二者恆相因也。有子孫陳乞,雖中才可獲褒稱;亡 子孫陳乞,即高賢未免湮沒,抑勢使然乎?亡論往故, 如我國家李韓公之功,不遜于武寧、武順,而李不諡, 祺不善終也。解大紳之賢,不遜于楊文貞、黃文簡,而 解不諡,家徙遼陽也。鄒吏目之忠,不遜于羅文毅、舒 「文節,而鄒不諡,雖云職卑,亦其嗣斬也。人臣生豎太 常之勳,死為若敖之鬼,非國家念其故,卹其私,誰為? 然已溺之灰,而反既失之履,故人情所極慮而不可 必得者。國家曲體之,令其世絕而祀存,骨朽而名揚, 所以彰往而勸來也。」隆、萬以來,此論稍明,章耳而目 之無子孫,陳乞而褒諡如故,得四人焉。少保于公謙 改諡「忠肅」、少師夏公言諡「文愍」,中丞海公瑞諡「忠介」, 尚書孫公鼇諡「文恭」,「文恭」之諡「實章」,與御史宋公興 祖、李公時華同請者。公賜諡詔下,章又與御史畢公 三才作公祠于清平市田以供歲祀。平令劉啟周等 以《公祠記》來請。予計:公督學秦中,為三秦士師;瞽宗 北雍,為天下士師;及門入室子弟,當有善言師者。乃請于今御史大夫三原溫公。溫公故公所𥳑秦士也。 溫公曰:「弟子即誦,無若公言。」公且以哭。公集杜八首 示余,讀之令人涕落。予辭不獲,乃稽公履歷記之。公 姓孫氏,諱應鼇,字山甫,揚州如皋人,占籍清平衛。嘉 靖己酉舉鄉試第一,癸丑成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 給事中,出僉江西。歷陝西提學副使、都察院僉都御 史,撫治鄖陽。入為大理卿,遷戶部右侍郎,改禮部,掌 國子監祭酒事。隆慶改元,上幸學,公進講《無逸》,賜茶 請告。起刑部右侍郎,晉南京工部尚書。卒,賜祭葬,墓 木拱矣。萬曆庚子,章等為請諡于朝。壬寅,詔下諡「文 恭」,錫之誥命,始祠公于清平城中。予按《諡法》,恭有九 義,諡公曰恭。其尊賢貴義,執事堅固之謂乎?予師胡 正甫先生嘗語章曰:「宇內講明正學,楚有黃安耿公, 蜀有內江趙公,黔有清平孫公,吾豫章有南城羅公, 皆賢人也。」已,予入蜀,予師與趙、孫二公皆捐館舍,乃 合祀三公于大儒祠。及予入黔,別鄒爾瞻江上。爾瞻 曰:「黔中孫淮海、李同野、馬」心庵皆致力斯學。君此行 惜不及見三君耳。予平播後,輯《黔記》,乃合三公類傳 于理學。已,復為公請諡而得恭,乃知正甫先生與爾 瞻言,不我欺也。嗟乎!公亡易世之裔,而得易名之典, 人情所極,慮不能必得之身後者;公不慮而得之。遭 逢聖明,視李、解、鄒三公千里矣!公所著有《學孔精舍 彙槁》《易談》《四書近語》《教秦語錄》《春秋節要》《律呂分解》 等書共若干卷。發明聖學,具載諸書立朝大節,他日 國史當有大書之者。茲記止紀公請諡及建祠顛末。 祠即公書舍故址,袤若干丈,長若干丈。中為堂,祀公; 堂外為門,顏曰「工部尚書孫文恭公祠。」祭田若干畝, 具載碑陰。
《重建都勻府堂碑記》陳尚象
编辑
黔古西南徼,都勻徼外重鎮也。四塞為依,孤城自衛, 扼桂、象之喉,引川、播之腋,廣以西聯唇齒,黔以南藉 藩籬。按《志》所云云,顧不綦重哉?高皇統有南服,後屢 朝隸屬于衛府,嗣設于孝宗之弘治六年,府署落成, 明年,實先知府事凌公文獻與推官舒君惟綱所創 建也。百餘年來,聖祖、神宗與今皇帝覆冒于上,後先 「守土諸大夫經綸康濟于下,亦既久安長治,偉然稱 雄都矣。第歲時既久,物力漸敝,諸猶可隨時修葺,而 顧瞻堂皇朽蠹于風雨者,且日甚一日。亡論觀瞻體 統之弗肅,即以視垂堂之戒若何也?」大府凌公暨節 推蔣君咸以為請,先部院郭公、直指馮公、藩臬監司 趙公、甘公,僉報可。竟逡巡至于今,豈盡由財用絀乏, 經畫艱哉?抑亦天時人事相待而有成也?庚戊首夏, 天子特𥳑吳公來守是邦,公揆度周覽,引為己任,檄 下所司,飭材鳩工。會江水驟發,有獲巨材來獻者。公 迺詔梓人曰:「建樹在始,其謹爾繩墨,釐爾尺寸,俾毋 失度。」詔陶人、圬人曰:「毀瓦畫墁,官有常刑。其端塼埴 慎設,色無淫巧,亦無」苦窳。又屬吏于工者曰:「財與民, 國家所愛惜,臺司所諄切也。」爾無私漁,役無兜攬。程 材度工,既廩稱事,一切殫厥心,而以經歷王文元董 焉。經始于仲秋,完美于仲冬,非曠時也。信而後勞。庶 民子來,非徵怨也。蓋一振作間,前而百十有八年之 規制,此其維新;後而千萬祀之觀瞻體統,此其攸豎 矣。昔長府之役,魯在所可已,故閔子之言,聖人取焉。 晉以隸人之垣,羸賓客,子產壞之,一聞其對詞,為築 諸侯之館,列國利賴,僑固孔子所稱為惠人君子者。 夫府之有堂,匪諸侯之館比也。宣德達情,綏輯糾正, 百責攸萃,非僅一長府也。公當必不可緩之役,為佚 道之使。自此堂一新,百姓之耳目,庶僚之心志,罔有 弗新者,奚翅朝吾施而夕閭閻,不下堂序而明見萬 里也哉!且夫堂室堅則藩籬益固,心神尊則唇齒永 相倚附,公乎大有造于西南,可謂凌大夫以後一人 矣。余聞天下事廢于因循而擾於紛更,要不獨一興 作為然大都因循者以官為傳舍,漫無所事;事紛更 者又狹小前人之制度,而「惟吾意所欲為。此素餐之 譏,成憲之鑒,與節以制度之訓,聖所人為惓惓也。」竊 視公此舉,張而不弛,為而不擾,其銳然革故而鼎新 也。不牽道傍、不泥堪輿,其他仍舊貫而無所改作也。 于財不傷,于民不害以質,《詩》《書》「大《易》之旨,有弗合乎? 使有官君子能若公,吾無憂天下矣。」堂成,公擇吉視 事,報竣,臺司大中丞胡公、直指公、藩臬大夫沈公、盛 公、沈公、王公,咸嘉乃丕績。文武吏士與余等二三子 民忭蹈鼓舞,謂公帡幪我為德當無巳時。公不鄙尚 象,屬尚象記其事,象膚淺,曷能贊一詞。蓋考《尚書》之 命,畢公曰:「公其為成周建無窮之基,有無窮之聞。」余 于公亦云然。若公升恆事業與茲堂相不朽,則聖祖 神宗陰祐之皇上行《顯庸》之,吾何贅?公諱賀,江西臨 川人,由南廷尉郎高第,出守雲中云刑廳董公諱孚 毓,四川江津人。
《便河記》前人
编辑
雲,「故有便河」,實始于正德間。兵憲李公麟鑒往事,防
來患,以貽千百年之安者也。歲久跡湮,居民多鞠為蔬圃。年來內侵之患,往往而有。頃播賊猖獗,大中丞郭公頒有成書,維時所司僉議及此,會徵兵運餉,力 不暇及,識者殊以為憂。今憲使袁公甫下車,既平播 平黎,內安外攘,威德茂著,一時野有寧宇,頌聲翕然 交作,而公所長慮,卻顧未已也。一日,譚及便河周巡 外,慨然曰:「茲綢繆之至計也,可廢不舉乎?」遂屬司理 楊君應第與視衛篆者圖新之。捐俸斥鍰計徒採石, 簡材官有心計者董其役。自小河口築長堤若干丈, 引水灌於故道,歷兩西門而南,與東山、左掖諸水會 流以達於龍潭。民不告勞瘁,工不易歲時,而長河如 練,與金城相表裡,真可謂賢於勝兵十萬矣。余聞諸 父老言:「建城之初,高皇命有司繪圖以進,恐諸苗憑 高俯窺,遂以御筆指點於東山之巔。」嗣是,雖間有憑 陵,絕無敢有從東門入者。獨西北一帶地形稍下,故 遠如正統之變,圍城至十閱月,近如壬癸之際,軍民 士大夫咸不得帖枕席,則茲河所係,良非淺鮮。昔蜀 大夫李冰鑿離堆,辟沬水,為民除害,蜀人至今祠之。 雲「固僻在一隅,無他擾,獨其害在苗耳。」公修舉永賴 之利,於百十年廢壞之餘,體中丞公如保之心,以慰 高廟奠安南服之至意,功德於吾雲者,寧有涯哉!余 惡得無記?
《龍山道院記》張翀
编辑
余居都勻,每吟詠少暇,即與諸生司子推輩搜奇於 山水間,見隔河有峰,雄峙崔嵬,其高插天,遂杖履躋 其頂。山勢逶迤數十里,群山俱出其下,徘徊四望,南 盡交、廣,北極湘、漢,西連滇、蜀,皆在目前。余曰:「壯哉觀 乎,安得結廬而棲之?」時有霽川司君撫、月泉劉君鏜 二人,殊好奇者,即以其言謀於眾。眾曰:「誠吾勻之勝 概,豈天以啟張公邪?」乃各捐金募工,即其山之傍取 材,得巨材若干楹。山勢陡峭,不可作屋基。眾方卜其 處,俄有靈龜大尺餘,自石中出,突至其前,三日不去。 眾以為神告其地,遂即其處掘而平之。前為樓,樓之 上復為小閣,後為殿,殿之傍復為小廊。其所祀神,惟 民自山嶺以至其麓,皆鑿石磴,曲折「盤桓,可數千尺。 循磴而轉,各樹以柏。殿後有石坡,高廣平坦,其文青 赤,登之使人曠然。石下有泉出,泠泠然潔也。院左右 皆古木藤蘿,時有清風至,聲如萬壑之濤,起伏而不 可為狀。樹多烏猿白鶴,往來其間。憑欄望之,若素相 狎者。」工既成,鶴樓張子負甑而來,以習靜其間。就樓 之上設一小榻。每至夜分,常有白雲數片,從窗入樓 中,徐徐進榻傍,與予相倚。逮平旦,則又飛去,半鎖山 腹,使予下盼之,宛然如霄漢間也。清平孫子亭訪予 于山中,見其景而悅之,欲得記其事。余曰:「噫嘻!自開 闢以求,即有茲山,孰從而棲之?余產在五嶺外,相去 數千里,安知其來游此也?即來游此,又安知結樓於 中,遂」為一方勝概邪?由是觀之,其山川之開闢與予 之來游,皆天也,非人之能為也。山舊名「蟒」,余與劉君 鏜走飛泉處,見有龍青色,因改號為「龍山」,故院亦隨 其山名云。
《蔡公祠碑記》田秋
编辑
生祠,非古也。《記》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 捍大患,則祀之。」故峴山表叔子之靈,宣城著謝公之 姓是也。《清平蔡公生祠》之作,其亦此與?正德十三年, 清平縣苗彝作亂,據香爐山以為巢穴,憑陵遠近動 搖,籓省清平其切近,蓋門庭之寇也。賊擁數千之眾 攻城,公適以少參分守其地,內無勁卒,外鮮強援,止 以數百守城之兵,畫地分障,運奇設謀,擒其桀黠,散 其黨羽,不數日,賊俱引去,闔城老幼得再造,皆公之 恩也。未幾,公遷去,民不能忘,迺為生祠二楹,肖公像 於中,飲食必祭,且私之曰:「此吾清平之羅池柳侯、潮 陽韓公也。」祠成三十年,餘為嘉靖庚戌,麻城喻九山, 以公高弟僉憲貴陽,道經清平,謁祠下,見《礱碑》尚未 有祠,徵記於秋。秋惟公在貴凡八九年,不鄙彝其地, 所在多品題建置。公之去貴三十年矣,而貴人思公 德澤者如昔。公以貴參議陞福建參政,轉河南右方 伯。人方仰其柄用,乃抗疏乞休,時論高之。左布政使 思南田秋謹記。
《天然洞記》田汝成
编辑
古之官於其地而善為山水游者,若晉謝靈運、唐柳 子厚是也。靈運,永嘉守;子厚,永州刺史也。守刺史專 一州,官尊而政劇,而二子灑然脫略,恣蕩風情。凡州 之山水,稍可取者,必涉足而寓目焉。又能作為詩文, 以張大景物,使不落莫寰中,斯亦奇矣。然未識二子 蹤跡所遺者,至於今復有表章之乎否也?方今海內 名士善為山水游者,予所聞姑蘇郁元敬、天水方思 道、天台蔡巨源,是三子之好為山水游也,若饑食渴 飲而病就醫也;其有聞而求必得之也,若獮搜而虞 逐也。元敬、思道之游,予未之考蹟,若巨源則既知矣。 正德中,巨源參議貴州。貴州山水磽硤,鮮可游者,而 巨源必游。凡一丘一壑,苟不為糞壤「者,皆涉足而寓 目焉。又善為大書,嘉勒名稱,以紀蹤蹟,庶幾靈運、子厚之風者。」夫巨源之游貴州亦密矣,而清平尤熟。清 平者,巨源所與民同患者也。清平地東三里,所謂太 極洞,又其東十一里,所謂雲溪洞。雲溪、太極者,皆巨 源因象名之也。絜其間去太極百步許,即今所謂天 然洞也。當其時,翳於「榛莽狐狸之宅,而螻蟻之封,不 為巨源所甄錄。乃今去巨源二十餘年矣,風雨滌薄, 門逕呀然,弘邃虛明,可肆筵几。較其奇於雲溪太極, 不啻若華屋層軒之與蓬蓽伍也。晦於前而顯於後, 豈非數與?今夫崑山之玉,滄海之珠,千載求之,尚有 遺寶,物之無盡藏也如是。然則人君之求賢也,招以 弓旌,聘以圭璧,焉知草澤之下不有懷珍而橐者乎? 何以異於此洞之不得暴白於當時也?雖然,洞之顯, 後時猶不落莫於世,吾安知此外不復更有遺者,終 有能表章之乎否也?」是歲,巡按御史宿松楊伯生暨 清平士夫,僉事王子升、侯汝言游而悅之,其名則楊 伯生命之,又子升、汝言聯句詠之,縉紳聞者屬而和 之。錢塘田汝成記之。
《天然洞詩引》王木
编辑
「天然。」洞古無名,有之自巡按守庵楊先生始。洞右臨 官道,東望雲谿,僅一里,西脅太極,近才百步。門中一 石,下柱如象鼻然,深約七丈,闊二丈有奇,上平如掌, 可列三十席。高約闊之半,懸崖墜乳,上下錯出,鳳騫 虯臥,雲結珠流,奇怪萬千,不可盡狀,而青碧元白諸 色,且離然雜傅,又皆二洞所無有者。斗折而西,闊幾 一倍,懸崖特下,間為西、北二室。自此極幽暗,非秉炬 無所見。傴僂而入數十步,崖復高起,深廣奇怪,亦倍 於外。《貴山》稱「佳勝可人意。」其在迤東,曰「東坡、月潭巖。」 又吾清諸洞有名者三雲谿雖高闊十倍,以距城頗 遠,人跡罕至,太極。雖中湧冽泉可愛,而石底敧隘,不 可列坐。視此誠二洞之尤。月潭之偶「然以土石外塞, 門不踰肩,望之僅二小穴,故未有知而遊之者。今衛 官輩有事於此,偶一步出,歸稱奇甚,乃諭以疏鋤門 徑,旁刈荊莽。」工再舉,始豁然明爽,日通賓輿矣,獨未 之至也。是月日,守庵以瓜期北還,余與營繕侯郎中 汝言治具其中,飲餞外堂,相與驚賞久之。既盛炬入 內,導之軍樂,談飲踰時,比復坐,不覺日西夕矣。守庵 喜劇,題額云云,且命聯句,遂成如左:夫萬物在天地 間,廢興有時,而顯晦因之,此蓋開闢時物也。設衛屬 華又百八十年矣,鄉人之賢類出前輩,顧今始待以 顯,豈非數邪?是可重嘅也已。守庵名春芳,字伯生,宿 松人。汝言名問號雲谿時督木蜀,便道歸家者。
都勻府部藝文二〈詩〉
编辑《天然洞》明·吳國倫
编辑
奇峰倒作萬蓮開,洞裡陰晴只浪猜。罔象不驚龍正 臥,寒秋夜夜吐風雷。
《初秋過麻哈城西觀音寺》朱前詒
编辑
上方樓閣傍西城,緩步秋光物外情。百丈微風松子 落,兩株細雨桂花清。山臨埤堄煙雲滿,門近溪潭瀑 布聲。坐久不須燈火促,一鉤新月正東生。
又
山深地僻可棲禪,樹繞招提水遶田。舊閣苔深侵佛 座,懸崖室密有僧眠。前溪人語驚林鹿,後苑風清咽 暮蟬。但願津梁依法席,三生石上話因緣。
《清平驛》丘元武
编辑
三家茅屋一孤城,甬道曾聞百戰經。零落青燐飛火 聚,寂寥丹壁宿䲭鳴。門前屠狗讙新市,閣外松楸識 老兵。為問當年誰改作,于今郵舍出雙旌。
又
雕牆高築是誰家,擁護山城遍赤霞。故部石臺春度 曲,新營板屋夜吹笳。空傳虎拜離宮柳,不記龍巡上 苑花。十載南人憑弔歇,書生簪筆夕陽斜。
《謫仙橋》鄒元標
编辑
《盤谷》清溪上,滴滴山間鳴。盤谷逶且邃,山泉流且清。 酌此杯中飲,欣然得我情。坐覺塵蹤遠,還令世慮輕。 欲構留雲窩,時來濯我纓。
《聖壽寺》孫應鰲
编辑
空城存古寺,寂寞已無僧。獨有橫經客,時分供佛燈。 淡雲盤老桂,寒日隱荒藤。斟酌談時事,相看百感生。
都勻府部紀事
编辑《府志》:「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夏,清平衛饑。」
二十三年,都勻蠻散毛、散狗叛,涼國公藍玉遣鳳翔 侯張龍討平之。
三十年七月辛巳二王率都督楊文等征清平黔陽 古州諸蠻悉平之。
三十一年,何福討畢節、都勻諸苗,平之,進征五開。 英宗正統十四年,爛土、凱口苗攻都勻城,官軍卻之。
代宗景泰元年,苗賊韋同烈據香爐山叛二年春三月,右都御史王來討韋同烈,平之。孝宗弘治四年,爛土蠻乜冨架、重惡龍等叛。 五年夏四月,副都御史鄧廷瓚、總兵鎮遠侯顧溥帥 師討爛土蠻。
六年,清平大水。
七年,清平疫,都勻府鳳凰山崩。是年,《爛土蠻》平。加顧 溥歲祿,鄧廷瓚右都御史,掌南院事,尋總督軍務兼 巡撫。
十七年,都勻大疫。
武宗正德五年,「清平大有年。」
六年秋九月,都勻地震。
九年,都勻蝗。
十年,都勻饑。
十一年,巡撫曹祥討香爐山苗,不克。
十二年秋八月,湖廣巡撫都御史秦金、鄒文盛合兵 討清平香爐山苗,平之。是月,清平饑。
世宗嘉靖元年,清平大有年,都勻火。
六年,都勻、興隆饑。
八年,都勻大水,渰城郭。
十六年,都勻苗阿向據凱口叛。
十八年,清平隕霜,殺稼。
十九年,清平、興隆饑。
二十五年,清平、興隆疫。
二十八年春,「清平芝生。」
四十五年秋七月,都勻地震。
神宗萬曆十二年夏五月,都勻大水。
四十三年,都勻地震。
四十七年,清平、興隆、平越諸衛苗賊出刦官道,巡撫 李雲發兵𠞰之。 光宗泰昌元年,都勻饑。
都勻府部雜錄
编辑《通志》:「清平凱里香爐山之陽有穴焉,深可二三丈,再 深則倍之。於是躧其墏,勘其牖,捶其塹,而後影見焉。 或仰以升,或府以縋。傴僂焉,首與膝並也。籧篨焉,足 與尻張也。又虞土之崩也,木庋搘之,穴之迷也,松肪 照之而後鉛獲焉。其質鉛,其狀石也。于是舂之淘之, 炙之鎔之,凡蠱毒之中人,浸之磨取其汁而飲之,功」 與蘘、荷葉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