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31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十一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三十一卷目錄

 三韓部彙考

  後漢世祖建武一則 靈帝中平一則 獻帝建安一則

  魏明帝景初一則 少帝景元一則

  晉武帝太康五則 太熙一則

 三韓部雜錄

 鮮卑部彙考

  後漢世祖建武三則 明帝永平一則 和帝永元二則 殤帝延平一則 安帝永初

  二則 元初四則 永寧一則 建光一則 延光三則 順帝永建五則 陽嘉二則 沖

  帝永嘉一則 桓帝永壽一則 延熹四則 靈帝建寧二則 熹平六則 光和四則 中

  平二則 獻帝建安一則 延康一則

  魏文帝黃初四則 明帝太和二則 青龍二則 少帝正始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咸寧三則 太康四則 惠帝太安一則 元帝太興二則 康帝建

  元一則 穆帝永和一則

 鮮卑部藝文

  諫伐鮮卑議        漢蔡邕

  與太尉陶侃書      晉慕容廆

  報慕容廆書         陶侃

邊裔典第三十一卷

三韓部彙考

编辑

後漢

编辑

世祖建武二十年秋東夷韓國人率眾請樂浪內附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按東夷列傳韓有三種

编辑

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 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 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 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 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 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 目支國,盡在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 焉。《馬韓》人知田蠶,作綿布,出大栗如梨,有長尾雞,尾 長五尺。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作土室形如冢。開戶在 上,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不貴金寶錦罽,不知 騎乘牛馬,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及縣頸垂耳。大率 皆魁頭露紒,布袍草履。其人壯勇,少年有築室作力 者,輒以繩貫脊皮,縋以大木,嚾呼為健。常以五月田 竟,祭鬼神。晝夜酒會,群聚歌舞,舞輒數十人相隨,蹋 地為節。十月農功畢,亦復如之。諸國邑各以一人主 祭天神,號為天君。又立蘇塗,建大木以縣鈴鼓,事鬼 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 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邦, 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 或名之為《秦韓》。有城柵屋室。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 者名臣智,次有儉側,次有樊秪,次有殺奚,次有邑借, 皆其官名。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 馬。嫁娶以禮。行者讓路。國出鐵,濊、倭、《馬、韓》並從市之。 凡諸貿易,皆以鐵為貨。俗喜歌舞、飲酒、鼓瑟。兒生,欲 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弁辰》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 皆同,言語風俗有異。其人形皆長大美髮,衣服潔淨, 而刑法嚴峻。其國近倭,故頗有文身者。初,《朝鮮》王準 為《衛滿》所破,乃將其餘眾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 之,自立為韓王。準後滅絕馬韓人,復自立為辰王。建 武二十年,韓人《廉斯》人蘇馬諟等詣樂浪貢獻。光武 封蘇馬諟為漢廉斯邑君,使屬樂浪郡,四時朝謁。 按《朝鮮史略》:「三韓,馬韓,今全羅地,箕準避衛滿浮海, 居韓地。金馬郡,今益山郡,號韓王。其民土著,知蠶桑, 作綿布,性勇悍,居處作土屋。其戶向上。統國五十四, 後百濟王溫祚并之。自箕子」至亡,一千餘年。

《辰韓》今慶州。秦亡,人避入韓,韓割東界以與之,常用 馬,韓人作主。地宜五穀,俗饒蠶桑,善作縑布。乘駕牛 馬,男女有別行者讓路。統國十二。

《弁韓》。弁一作卞今《平壤》立國于韓地,不知其始祖年代,屬 于辰韓,亦統十二國。

權近曰:《後漢書》以為卞韓在南,辰韓在東,馬韓在西。其謂卞韓在南者,蓋自漢界遼東之地而云耳,非謂卞韓在辰、馬二韓之南也。崔致遠因謂「馬韓,麗也;卞韓,百濟也」 ,誤矣。

靈帝中平 年百姓苦亂多亡入韓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靈帝末,韓 濊並盛,郡縣不能制,百姓苦亂,多流亡入韓者。」

獻帝建安 年公孫康興兵伐韓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魏志東夷傳》:「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 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者,古之 辰國也。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 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 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 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 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咨離牟盧國,素 謂乾國,古爰國,莫盧國,卑離國,占離卑國,臣釁國,支 侵國,狗盧國,卑彌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 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 卑離國,臼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 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 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 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乾馬國、楚離國, 凡五十餘國,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 辰王治月支國,臣智或加優呼臣雲「遣支報安邪踧 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其官有魏率、善 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侯。淮既僭號稱王,為 燕亡人衛滿所攻奪,將其左右宮人走入海,居韓地, 自號韓王,其後絕滅。今韓人猶有奉其祭祀者。漢時 屬樂浪郡,四時朝謁。桓、靈之末,韓濊彊盛,郡縣不能 制,民多流入韓國。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縣,以南荒 地為帶《方郡》。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伐韓, 濊舊民稍出。是後倭、韓遂屬帶方。

明帝景初 年遣使定二郡賜諸韓邑君印綬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傳》:「景初中,明帝密 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 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與邑長。其俗好衣幘, 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千有餘人。 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 樂浪吏譯,轉有異同。臣智激韓忿,攻帶方郡崎離營。 時」太守弓遵、樂浪太守劉茂興兵伐之,遵戰死,二郡 遂滅韓其俗少綱紀,國邑雖有主帥,邑落雜居,不能 善相制御,無跪拜之禮。居處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 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之別。其葬有棺無 槨。不知乘牛馬,牛馬盡於送死。以瓔珠為財寶,或以 綴衣為飾,或以縣頸垂耳,不以金銀錦繡為珍。其人 性強勇,魁頭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其國 中有所為及官家使築城郭。諸年少勇健者,皆鑿脊 皮,以大繩貫之,又以丈許木插之,通日嚾呼作力,不 以為痛。既以勸作,且以為健。常以五月下種,訖祭鬼 神,群聚歌舞飲酒,晝夜無休。其舞數十人,俱起相隨, 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節奏,有似鐸舞。十月農功畢,亦 復如之。信鬼神,國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 又諸國各有別邑,名之為「蘇塗。」立大木,縣鈴鼓,事鬼 神,諸亡逃至其中,皆不還之。好作賊。其立蘇塗之義, 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惡有異。其北方近郡諸國,差曉 禮俗,其遠處直如囚徒,奴婢相聚,無他珍寶。禽獸草 木略與中國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細尾雞,其尾皆 長五尺餘,其男子時時有文身。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 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 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 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名樂浪 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人。 今有名之為秦韓者,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弁辰》亦十二國,又有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 智,其次有儉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有《已 秪》國,不斯國弁辰,彌離《彌凍》國弁辰,接塗國勤耆國 《難彌離》《彌凍》國弁辰,古資彌凍國弁辰,古淳是國冉 奚國弁辰,半路國弁《樂奴》國軍彌國弁《軍彌》國弁辰, 彌烏邪馬國如湛國弁辰,甘路國尸路國《州鮮》國《馬 延》國弁辰、《狗邪》國《弁辰》《走漕馬》國弁辰、《安邪》國《馬延》 國弁辰、《瀆盧》國、《斯盧》國、優由國《弁辰》韓,合二十四國, 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其十二 國屬辰王,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不 得自立為王。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 布,乘駕牛馬。嫁娶禮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 意欲使死者飛揚。國出鐵,韓、濊、倭皆從取之。諸市買 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又以供給二郡。俗喜歌舞、飲酒。 有瑟,其形似筑,彈之亦有音曲。兒生便以石壓其頭, 欲其扁。今辰韓人皆扁頭。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戰, 兵仗與馬韓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 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竈皆在戶西。其《瀆盧 國》與倭接界,十二國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潔清, 長髮,亦作廣幅細布。法俗特嚴峻。

少帝景元二年秋七月樂浪外夷韓濊貊各率其屬來朝貢

编辑

按:《魏志陳留王本紀》云云

武帝太康元年馬韓辰韓俱遣使入貢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韓種有三:一 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在帶方南,東西以 海為限。馬韓居山海之間,無城郭,凡有小國五十六 所,大者萬戶,小者數千家,各有渠帥。俗少綱紀,無跪 拜之禮。居處作土室,形如冢。其戶向上,舉家共在其 中,無長幼男女之別。不知乘牛馬畜者,但以送葬。俗 不」重金銀錦罽,而貴瓔珠,用以綴衣,或飾髮垂耳。其 男子科頭露紒,衣布袍,履草蹻。性勇悍,國中有所調 役及起築城隍,年少勇健者,皆鑿其背皮,貫以大繩, 以杖搖繩,終日嚾呼力作,不以為痛。善用弓楯矛櫓, 雖有鬥爭攻戰,而貴相屈服。俗信鬼神,常以五月耕 種畢,群聚歌舞以祭神。至十月農事畢,亦如之。國邑 各立一人,主祭天神,謂為天君。又置別邑,名曰蘇塗, 立大木,懸鈴鼓。其「蘇塗」之義,有似西域浮屠也,而所 行善惡有異。武帝太康元年,其主遣使入貢方物。辰 韓在《馬韓》之東,自言秦之亡人,避役入韓,韓割東界 以居之,立城柵,言語有類秦人,由是或謂之為秦韓。 初有六國,後稍分為十二,又有弁辰,亦十二國,合四 五萬戶,各有渠帥,皆屬於辰韓。《辰韓》常用《馬韓》人作 主,雖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為馬 韓所制也。地宜五穀,俗饒蠶桑,善作縑布,服牛乘馬。 其風俗有類馬韓,兵器亦與之同。初生子,便以石壓 其頭,使扁喜舞,善彈瑟,瑟形似筑。武帝太康元年,其 王遣使獻方物。

太康二年馬韓《辰韓》復來朝貢。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二年,「其主遣 使入貢方物。」

太康七年馬韓等十一國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東夷列傳》同。

太康八年馬韓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云云。

太康十年馬韓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云云。

太熙元年馬韓來獻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太熙元年,詣 東夷校尉何龕上獻。」按晉書武帝年號先泰始次咸寧次太康次太熙按東夷傳太

熙之後,又有「咸寧三年復來,明年又請內附」 二語。按杜氏《通典》又有晉武帝咸寧中馬韓王來朝,自是無聞。三韓蓋為百濟、新羅所吞并之說,則來朝之年,先後舛訛不一。今未載咸寧,但合本紀、列傳訂之如此。

三韓部雜錄

编辑

《日知錄》:「今人謂遼東為三韓」者,考之《書序》:成王既伐 《東夷傳》:「海東諸夷,句麗、扶餘、馯貊之屬。」《正義》:《漢書》有 高句麗、扶餘韓,無此馯,馯即韓也,音同而字異耳。《後 漢·光武紀》:「建武二十年,東夷韓國人率眾詣樂浪內 附。」《東夷傳》:「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 《晉》《梁》二書作「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 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 辰在辰韓之南,亦有十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 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 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 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盡王三韓之地。 《漢書·朝鮮傳》:「真番辰國欲上書見天」子,又雍閼弗通。 師古曰:「辰謂辰韓之國。《史記》誤作真。」番。旁眾國,《三國 魏志》:「齊王正始七年,幽州刺史毋丘儉破高句麗濊 貊、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陳留王。景元二年, 樂浪外裔韓濊貊各率其屬來朝貢。」《晉書張華傳》:「東 裔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餘里,歷世未 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杜氏《通典》:三韓之地,在 海島之上,朝鮮之東南。此其封域與朝貢之本末也。 劉熙《釋名》:韓羊、韓兔、韓雞,本法出韓國所為也。後魏 陽固《演賾賦》「睹三韓之累累兮,見卉服之悠悠。」此其 風土也。《宋史天文志》:「狗國四星,在建星東南,主三韓、 鮮卑、烏桓、玁狁、沃沮之屬。」此其占象也。《宋史·高麗傳》 言:「崇寧後始鑄三韓通寶。」而《遼史外紀》有高麗王子 三韓國公勳、三韓國公顒、三韓國公俁。其《地理志》有 高州三韓縣,辰韓為扶餘,弁韓為新羅。《北史》以辰韓 為新羅,馬韓為高麗。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俘三國之 遺人置縣。據此乃俘三國之人置縣於內地,而取三 韓之名爾。正如漢時上郡有龜茲縣,不可便以為西 域之國。今人乃謂遼東為「三韓」,是以內地而目之為 外國也。原其故,本於天啟初失遼陽以後章奏之文, 遂有謂「遼人」為「三韓」者,外之也。今遼人乃以之自稱, 夫亦自外也已。

《北史》:「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東南。辰韓 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其言語名物,有似中 國人。辰韓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傳,辰韓不得 自立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恆為馬韓所制。辰韓之 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此又與前史 不同。而《唐書東裔傳》:「顯慶五年平百濟。分其地置五 都督府。其一曰馬韓」

鮮卑部彙考

编辑

後漢

世祖建武二十一年秋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祭彤大破之

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按《鮮卑傳》,「鮮卑者,亦東 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其言語習俗與烏 桓同,唯婚姻先髡頭,以季春月大會于饒樂水上,飲 讌畢,然後配合。又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 牛,以角為弓,俗謂之角端弓者。又有貂豽鼲子,皮毛 柔軟,故天下以為名裘。漢初亦為冒頓所破,遠竄遼 東塞外,與烏桓相接,未嘗通中國焉。光武初,匈奴彊 盛率鮮卑與烏桓寇鈔北邊,殺略史人,無有寧歲。建 武二十一年,鮮卑與匈奴入遼東,太守祭彤擊破之, 斬獲殆盡,由是震怖。及南單于附漢,北虜孤弱。按 《祭彤傳》,「匈奴、鮮卑及赤山烏桓連和,彊盛數入塞,殺 略吏人,朝廷以為憂,益增緣邊兵,郡有數」千人,又遣 諸將分屯障塞。帝以彤為能,建武十七年,拜遼東太 守。至則勵兵馬,廣斥堠。彤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虜 每犯塞,常為士卒鋒,數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鮮卑萬 餘騎寇遼東,彤率數千人迎擊之,自被甲陷陳。虜大 奔,投水死者過半,遂窮追出塞。虜急,皆棄兵裸身散 走,斬首三千餘級,獲馬數千匹。自是後,鮮卑震怖,畏 彤,不敢復窺塞。

建武二十五年鮮卑始通譯使都護偏何自請擊北 匈奴。

按《後漢書世宗本紀》,不載。按《鮮卑傳》,「二十五年,鮮 卑始通譯使。其後都護偏何等詣祭彤,求自效功,因 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其後偏何 連歲出兵擊北虜,還,輒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按 《祭彤傳》,「彤以三虜連和,卒為邊害。二十五年,乃使招 呼鮮卑,示以財利。其大都護偏何遣使奉獻,願得歸 化。彤」慰納賞賜,稍復親附。其異種滿目、高句麗之屬, 遂駱驛款塞,上貂裘好馬,帝輒倍其賞賜。其後偏何 邑落諸豪並歸義,願自效。彤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 奴,斬送頭首乃信耳。」偏何等皆仰天指心曰:「必自效。」 即擊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持頭詣郡。其 後歲歲相攻,輒送首級受賞賜。自是匈奴衰弱,邊無 寇警。鮮卑、烏桓並入朝貢。

建武三十年春正月鮮卑大人內屬朝賀。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按《鮮卑傳》,「三十年,鮮卑 大人於仇賁、滿頭等率種人詣闕朝賀,慕義內屬。帝 封於仇賁為王,滿頭為侯。」

明帝永平元年遼東太守祭彤使鮮卑擊赤山烏桓大破之斬其渠帥

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時漁陽赤山 烏桓歆、志賁等數寇上谷。永平元年,祭彤復賂偏、何, 擊歆、志賁,破斬之。於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並詣遼 東受賞賜,青、徐二州給錢歲二億七十萬為常。明、章 二世,保塞無事。」按《祭彤傳》:「初赤山烏桓數犯上谷 為邊害,詔書設購賞功責,州郡不能禁。彤乃率勵偏、 何,遣」往討之。永平元年,偏何擊破赤山,斬其魁帥,持 首詣彤,塞外震讋。彤之威聲,暢於北方,西自武威,東 盡元菟及樂浪胡夷,皆來內附,野無風塵,乃悉罷緣 邊屯兵。

和帝永元九年秋八月鮮卑寇肥如

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和帝永元中, 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 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 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九年,遼東鮮卑攻肥 如縣,太守祭參坐沮敗,下獄死。

永元十三年冬十一月丙辰,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 陽,漁陽太守擊破之。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殤帝延平元年夏四月庚申鮮卑寇漁陽漁陽太守張顯追擊戰沒

编辑

按《後漢書殤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延平元年,鮮 卑復寇漁陽,太守張顯率數百人出塞追之,兵馬掾 嚴授諫曰:「前道險阻,賊勢難量,宜且結營」,先令輕騎 偵視之。顯意甚銳,怒欲斬之,因復進兵,遇虜伏發,士 卒悉走,唯授力戰,身被十鎗,手殺數人而死。顯中流 矢,主簿衛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顯俱歿陣。鄧太后 策書褒歎,賜顯錢六十萬,以家二人為郎。授福、咸各錢十萬,除一子為郎。

安帝永初 年鮮卑大人燕荔陽詣闕朝賀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鮮卑傳》,「永初中,鮮卑 大人燕荔陽詣闕朝賀,鄧太后賜燕荔陽王印綬,赤 車參駕,令止烏桓校尉所居甯城下通胡市。因築南 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是後或 降或畔,與匈奴、烏桓更相攻擊。」

永初三年九月鴈門烏桓及鮮卑叛敗五原郡兵于 高渠谷。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元初二年秋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九月又攻扶犁營殺縣令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二年秋,遼東 鮮卑圍無慮縣,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鮮卑無所得,復 攻扶犁營,殺長吏。」

元初四年夏四月,鮮卑寇遼西,遼西郡兵與烏桓擊 破之。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四年,遼西 鮮卑連休等遂燒塞門,寇百姓。烏桓大人於秩居等 與連休有宿怨,共郡兵奔擊,大破之,斬首千三百級, 悉獲其生口牛馬財物。」

元初五年秋八月,鮮卑寇代郡,殺長吏。冬十月,鮮卑 寇上谷。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五年秋,代 郡鮮卑萬餘騎遂穿塞入寇,分攻城邑,燒宮寺,殺長 吏而去。乃發緣邊甲卒、𥟖陽營兵屯上谷以備之。冬, 鮮卑入上谷,攻居庸關,復發緣邊諸郡黎陽營兵積 射士步騎二萬人,屯列衝要。」

元初六年秋七月,鮮卑寇馬城,度遼將軍鄧遵率南 單于擊破之。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六年秋,鮮 卑入馬城塞,殺長吏。度遼將軍鄧遵,發積射士三千 人,及中郎將馬續,率南單于與遼西右北平兵馬會 出塞,追擊鮮卑,大破之,獲生口及牛羊財物甚眾。又 發積射士三千人,馬三千匹,詣度遼營屯守。」

永寧元年冬十二月遼西鮮卑降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永寧元年,遼 西鮮卑大人烏倫、其至鞬率眾詣鄧遵降,奉貢獻。詔 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率眾侯,賜綵繒各有差。」

建光元年夏四月穢貊復與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蔡諷追擊戰歿秋八月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擊之戰歿鮮卑圍烏桓校尉于馬城度遼將

编辑

軍,耿夔救之。冬,十一月,鮮卑寇元菟。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建光元年秋, 其至鞬復畔,寇居庸,雲中太守成嚴擊之,兵敗散。功 曹楊穆以身捍嚴,與俱戰沒。鮮卑於是圍烏桓校尉 徐常於馬城,度遼將軍耿夔與幽州刺史龐參,發廣 陽、漁陽、涿郡甲卒,分為兩道救之。常夜得潛出,與夔 等併力並進,攻賊圍,解之。」

延光元年冬十月鮮卑寇鴈門定襄十一月寇太原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鮮卑既累殺

编辑

郡守膽意轉盛,控弦數萬騎。延光元年冬,復寇鴈門、 定襄,遂攻太原,掠殺百姓。

延光二年「冬十一月,鮮卑敗南匈奴于曼柏。」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延光二年冬, 其至鞬自將萬餘騎入東領候,分為數道,攻南匈奴 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戰死,殺千餘人。」

延光三年。夏六月。鮮卑寇元菟。秋七月寇高柳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列傳》。延光三年 秋。復寇高柳。擊破南匈奴。殺漸將王。

順帝永建元年秋八月鮮卑寇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戰歿冬十月鮮卑犯邊庚寅遣黎陽營兵出屯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其令緣邊郡增置部兵列屯塞下

编辑

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順帝永建元 年秋。鮮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戰死。」

永建二年春二月,鮮卑寇遼東,元菟護烏桓校尉耿 曄率南單于擊鮮卑,破之。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列傳》:「永建二年 春,中郎將張國遣從事將南單于兵步騎萬餘人出 塞擊破之,獲其資重二千餘種。時遼東鮮卑六千餘 騎亦寇遼東元菟,烏桓校尉耿曄發緣邊諸郡兵及 烏桓率眾王出塞擊之,斬首數百級,大獲其生口牛 羊什物,鮮卑乃率種眾三萬人詣遼東乞降。」

永建三年秋九月,鮮卑寇漁陽。

永建四年冬十一月,鮮卑寇朔方。

按:以上俱《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永建六年秋九月,護烏桓校尉耿曄遣兵擊鮮卑,破 之。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六年秋,耿曄

遣司馬將胡兵數千人出塞擊破之。冬,漁陽太守又
考證
遣烏桓兵擊之,斬首八百級,獲牛馬生口。烏桓豪人

扶漱官勇健,每與鮮卑戰輒陷敵,詔賜號「率眾君。」

陽嘉元年秋九月鮮卑寇遼東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陽嘉元年冬, 耿曄遣烏桓親漢都尉戎朱瘣率眾王侯咄歸等出 塞抄擊鮮卑,大斬獲而還。詔賜咄歸等已下為率眾 王侯長,賜綵繒各有差。鮮卑後寇遼東屬國,于是曄 乃移屯遼東無慮城以拒之。」

陽嘉二年春三月,使《匈奴》中郎將王稠率左骨都侯 等擊鮮卑,破之。秋八月,鮮卑寇代郡。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列傳》:「陽嘉二年 春,匈奴中郎將趙稠遣從事將南匈奴骨都侯夫沈 等出塞擊鮮卑,破之,斬獲甚眾。詔賜夫沈金印紫綬, 及縑綵各有差。秋,鮮卑穿塞入馬城,代郡太守擊之 不能克。」後其至鞬死,鮮卑抄盜差稀。按趙稠紀作王稠

沖帝永嘉元年春正月丁巳質帝即皇帝位夏六月鮮卑寇代郡

编辑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云云。

桓帝永壽二年秋七月鮮卑寇雲中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桓帝時,鮮卑 檀石槐者,其父投鹿侯。初從匈奴軍三年,其妻在家 生子。投鹿侯歸,怪欲殺之。妻言:「嘗晝行,聞雷震,仰天 視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產。此子必有 奇異,且宜長視。」投鹿侯不聽,遂棄之。妻私語家,令收 養焉,名檀石槐。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異部大人抄 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單騎追擊之,所向無前,悉還 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無敢犯 者,遂推以為大人。檀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歠仇水 上,去高柳北三百餘里,兵馬甚盛,東西部大人皆歸 焉。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扶餘,西擊烏孫,盡據 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永 壽二年秋,檀石槐遂將三四千騎寇雲中。

延熹元年冬十二月鮮卑寇邊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擊破之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延熹元年, 鮮卑寇北邊。冬,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出塞 擊之,斬首二百級。」

延熹二年春二月,鮮卑寇鴈門。六月,寇遼東。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延熹二年。 復入鴈門。殺數百人。大抄掠而去。」

延熹六年夏五月,鮮卑寇遼東屬國。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延熹九年夏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 七月遣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南匈奴、烏桓、鮮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九年夏,遂分 騎數萬人入緣邊九郡,並殺掠吏人。于是復遣張奐 擊之,鮮卑乃出塞去。朝廷積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 持印綬封檀石槐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不肯受,而 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為三部,自右北平東至遼東 接扶餘、濊貊二十餘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上谷 十餘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燉煌、烏孫二十餘邑 為西部,各置大人主領之,皆屬檀」石槐按《張奐傳》, 「九年春,奐自度遼將軍遷拜大司農。鮮卑聞奐去,其 夏遂招結南匈奴、烏桓數道入塞,或五六千」騎,或三 四千騎,寇略緣邊九郡,殺略百姓。秋,鮮卑復率八九 千騎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于是上郡沈氐、安先 零諸種共寇武威、張掖,緣邊大被其毒。朝廷以為憂, 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并、涼三州 及度遼、烏桓二營,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賞賜甚厚。 匈奴、烏桓聞奐至,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 首惡,餘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

靈帝建寧元年冬十二月鮮卑及濊貊寇幽并二州建寧二年冬十一月鮮卑寇并州

编辑

建寧四年冬,鮮卑寇并州。

熹平元年冬十二年鮮卑寇并州

编辑

熹平二年冬十二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按以上《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靈帝 立幽、并、涼三州緣邊諸部,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 不可勝數。」

熹平三年冬十二月,鮮卑寇北地,北地太守夏育追 擊破之。鮮卑又寇并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熹平三年冬, 鮮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著屠各追擊破之。遷育 為護烏桓校尉。」

熹平四年夏五月,鮮卑寇幽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熹平五年,鮮卑寇幽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熹平六年夏四月,鮮卑寇三邊,遣中郎將田晏等伐 之,敗績。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六年夏四月,鮮卑寇三邊秋八月,遣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出雲中,使匈奴中郎 將臧旻與南單于出鴈門,護烏桓校尉夏育出高柳, 並伐鮮卑,晏等大敗。十二月,鮮卑寇遼西。按《鮮卑 傳》,熹平六年夏,鮮卑寇三邊。秋,夏育上言,「鮮卑寇邊, 自春以來二十餘發,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 冬」二春,必能擒滅。朝廷未許。先是護羌校尉田晏坐 事論刑被原,欲立功自效,乃請中常侍王甫,求得為 將。甫因此議,遣兵與育并力討賊。帝乃拜晏為破鮮 卑中郎將。大臣多有不同,乃召百官議。朝堂議郎蔡 邕議曰:「《書》戒猾夏,湯伐鬼方,周有獫狁、蠻、荊之師,漢 有闐顏、瀚海之事。征討殊類,所由尚矣。然而時有同 異,勢有可否,故謀有得失,事有成敗,不可齊也。武帝 情存遠略,志闢四方,南誅百越,北討強胡,西伐大宛, 東并朝鮮,因文、景之蓄,藉天下之饒,數十年間,官民 俱匱。乃興鹽鐵酒榷之利,設告緡重稅之令,民不堪 命,起為盜賊,關東紛擾,道路不通,繡衣直指之使,奮 鈇鉞而並出。既而覺悟」,乃息兵罷役,封丞相為富人 侯。故主父偃曰:「夫務戰勝,窮武事,未有不悔者也。」夫 以世宗神武,將帥良猛,財富充實,所拓廣遠,猶有悔 焉;況今人財並乏,事劣昔時乎!自匈奴遁逃,鮮卑強 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 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 之謀主,「兵利馬疾,過于匈奴。昔段熲良將,習兵善戰, 有事西羌,猶十餘年。今育、晏才策,未必過熲,鮮卑種 眾,不弱于曩時,而虛計二載,自許有成。若禍結兵連, 豈得中休?當復徵發眾人,轉運無已,是為耗竭諸夏, 并力蠻夷。夫邊垂之患,手足之疥瘙;中國之困,胸背 之瘭疽。」方今郡縣盜賊尚不能禁,況此醜虜,而可伏 乎?昔高祖忍平城之恥,呂后棄「嫚書」之詬,方之於今, 何者為甚?天設山河,秦築長城,漢起塞垣,所以別內 外,異殊俗也。苟無蹙國內侮之患,則可矣,豈與《蟲螘 校》寇,計爭往來哉?雖或破之,豈可殄盡,而方令本朝 為之旰食乎?夫專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眾所 謂危,聖人不任,朝議有嫌,明主不行也。昔淮南王安 諫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無戰。」言其莫敢校也。如使 越人蒙死以逆執事,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 得越王之首,而猶為大漢羞之。而欲以齊民易醜虜, 皇威辱外夷。就如其言,猶已危矣,況乎得失不可量 耶?昔珠崖郡反,孝元皇帝納賈捐之言而下詔曰:「珠 崖背畔。」今議「者或曰可討,或曰棄之。朕日夜維思,羞 威不行,則欲誅之,通于時變,復憂萬民。夫萬民之饑, 與遠蠻之不討,何者為大?宗廟之祭,凶年猶有不備, 況避不嫌之辱哉!今關東大困,無以相贍,又當動兵, 非但勞民而已。其罷珠崖郡。」此元帝所以發德音也。 夫恤民救急,雖成郡列縣,尚猶棄之,況障塞之外,「未 嘗為民居者乎!守邊之術,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論,嚴 尤申其要。遺業猶在,文章俱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 之規,臣曰可矣。」帝不從,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雲 中,匈奴中郎將臧旻率南單于出鴈門,各將萬騎,三 道出塞二千餘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眾逆戰。 育等大敗,喪其節,傳輜重,各將數「千騎奔還,死者十 七八三,將檻車徵,下獄,贖為庶人。」冬,鮮卑寇遼西。

光和元年冬十一月鮮卑寇酒泉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鮮卑本傳》,「光和元年 冬,又寇酒泉,緣邊莫不被毒,種眾日多,田畜射獵,不 足給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見烏集秦水廣從數百里, 水停不流,其中有魚,不能得之。聞倭善網捕,于是東 擊倭人國得千餘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魚以助糧食。」 光和二年冬十二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光和三年冬閏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光和中。檀石 槐死。時年四十五。子和連代立。」

光和四年冬十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中平二年冬十一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中平三年十二月鮮卑寇幽并二州。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鮮卑傳》:「和連才力不 及父,亦數為寇抄,性貪淫,斷法不平,眾畔者半。後出 攻北地,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連,即死。其子騫 曼年小,兄子魁頭立。後騫曼長大,與魁頭爭國,眾遂 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自檀石槐後,諸大人遂世 相傳襲。」

獻帝建安 年鮮卑步度根與軻比能入貢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魏志鮮卑傳》,「步度根 既立,眾稍衰弱,中兄扶羅韓亦別擁眾數萬為大人。 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 尉閻柔上貢獻。後代郡烏丸能臣氐等叛,求屬扶羅 韓,扶羅韓將萬餘騎迎之,到桑乾,氐等議以為扶羅 韓部威禁寬緩,恐不見濟,更遣人呼軻比能,比能即將」萬餘騎到,當共盟誓。比能便於會上殺扶羅韓,扶 羅韓子泄歸泥及部眾悉屬比能。比能自以殺歸泥 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按《鮮卑傳》,「軻 比能本小種鮮卑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 以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紹據河北,中國人多亡叛 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 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建安中,因 閻柔上貢獻,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 千餘騎隨柔擊破銀。後代郡烏丸反,比」能復助為寇 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 走出塞。後復通貢獻。

延康元年鮮卑獻馬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魏志鮮卑傳》:「延康初, 比能遣使獻馬,文帝亦立比能為附義王。」

文帝黃初二年比能出諸魏人在鮮卑者五百餘家還居代郡

编辑

按《魏志文帝本紀》不載。《按鮮卑傳》云云。

黃初三年,鮮卑比能與中國交市。

按《魏志文帝本紀》,不載。按《鮮卑傳》,「黃初三年,比能 帥部落大人小子代郡烏丸修武盧等三千餘騎,驅 牛馬七萬餘口交市,遣魏人千餘家居上谷。後與東 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鬥,更相攻擊。田 豫和合,使不得相侵。」按《田豫傳》,「文帝初,北狄彊盛, 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桓校尉,牽招、解儁并護 鮮卑。」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 素利,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 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搆離之,使 自為讎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 能所攻,求救於豫。豫恐遂相兼并,為害滋深。宜救善 討惡,示信眾狄單將銳卒,深入虜庭,胡人眾多,鈔軍 前後,斷截歸路。豫乃進軍,去虜十餘里結屯營,多聚 牛馬糞燃之,從他道引去。胡見煙火不絕,以為尚在, 去行數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 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 目,往赴之。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譟而起,兩頭俱發, 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餘里, 僵尸蔽地。又烏丸王骨進,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按行, 單將麾下百餘騎入進部。進逆拜,遂使左右斬進,顯 其罪惡以令眾。眾皆怖慴不敢動,便以進弟代進。自 是胡人破膽,威震沙漠。山賊高艾眾數千人寇鈔,為 幽、冀害。豫誘使鮮卑素利部斬艾,傳首京都。封豫長 樂亭侯,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恆摧抑兼并,乖散彊 猾。凡逋亡姦宄,為胡作計,不利官者,豫皆搆刺攪離, 使凶邪之謀不遂,聚居之類不安。事業未究,而幽州 刺史王雄支黨,欲令雄領烏丸校尉,毀豫亂邊,為國 生事,遂轉豫為汝南太守。

黃初五年鮮卑步度根詣闕貢獻。

按:《魏志文帝本紀》。不軾按《鮮卑傳》:「文帝踐祚,田豫 為烏丸校尉,持節并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獻 馬,帝拜為王。後數與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 稍寡弱,將其眾萬餘落保太原鴈門郡。步度根乃使 人招呼泄歸泥曰:『汝父為比能所殺,不念報仇,反屬 怨家。今雖厚待汝,是欲殺汝計也。不如還我,我與汝 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由是,《歸泥》將其部落逃歸步 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黃初五年,步度根詣闕貢獻, 厚加賞賜。是後一心守邊,不為寇害,而軻《比能》眾遂 彊盛。按《鮮卑傳》,黃初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 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 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于輔書曰:「夷狄不 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讎,往 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陣使瑣奴往,聞使 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 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 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 於天子。」輔得書以聞帝,帝復使豫招納安慰。比能,眾 遂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一 決目前,終無所私,故得眾死力。餘部大人皆敬憚之, 然猶未能及《檀、石槐》也。

黃初六年三月并州刺史梁習討鮮卑軻比能大破 之。

按:《魏志文帝本紀》云云。

明帝太和二年鮮卑軻比能詣州貢獻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鮮卑本傳》:「太和二年,豫 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壻鬱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 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鬱築鞬,大破之, 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上谷太守閻 志,柔之弟也,素為鮮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圍去。後 幽州刺史王雄并領校尉,撫以恩信。比能數款塞,詣 州」奉貢獻。按《牽招傳》,太和二年,護烏丸校尉田豫 出塞,為軻比能所圍於故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憲禁招,招以為節將見 圍,不可拘於吏議,自表輒行。又並馳布羽檄,稱陳形 勢,云當西北掩取虜家,然後東行禽誅虜身。檄到,豫 軍踴躍,又遺一通於虜蹊要,虜即恐怖,種類離散,軍 到故平城,便皆潰走。比能復大合騎來到故平州塞 北。招潛行撲討,大斬首級。招以蜀虜諸葛亮數出,而 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為防備。議者以為縣遠,未之 信也。會亮時在祁山,果遣使連結比能。比能至故北 地石城,與相首尾。帝乃詔招使從便宜討之。時比能 已還漠南,招與刺史畢軌議曰:「胡虜遷徙無常,若勞 師遠追,則遲速不相及;若欲潛襲,則山溪艱險,資糧 轉運,難以密辦。可使守新興、鴈門二牙門,出屯陘北, 外以鎮撫,內令兵田,儲蓄資糧,秋冬馬肥,州郡兵合, 乘釁征討,計必全克。」未及施行,會病卒。

太和五年夏四月。《鮮卑附義》王《軻比能》率其種人及 丁零大人《兒禪》詣幽州貢名馬。

按:《魏志明帝本紀》云云。

青龍元年夏六月鮮卑步度根軻比能等叛遣驍騎將軍秦朗討降之

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青龍元年:夏六月,保塞鮮卑大人 步度根與叛鮮卑大人軻比能私通,并州刺史畢軌 表輒出軍,以外威比能,內鎮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 根以為比能所誘,有自疑心,今軌出軍,適使二部驚 合為一,何所威鎮乎?」促敕軌以出軍者,慎勿越塞過 句注也。比詔書到,軌以進軍屯陰館,遣將軍蘇尚、董 弼追鮮卑,比能遣子將千餘騎迎步度根部落,與尚、 弼相遇,戰於樓煩,二將沒。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與 比能合寇邊。遣驍騎將軍秦朗將中軍討之,虜乃走 漠北。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詣并 州降,朗引軍還。按《鮮卑步度根傳》,明帝即位,務欲 綏和戎狄,以息征伐,羈縻兩部而已。至青龍元年,比 能誘步度根,深結和親,於是步度根將泄歸泥及部 眾悉保比能,寇鈔并州,殺略吏民。帝遣驍騎將軍秦 朗征之,歸泥叛,比能將其部眾降,拜歸義王,賜幢麾、 曲蓋、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為比能所殺。按《鮮 卑軻比能傳》:「青龍元年,比能誘納步度根,使叛并州, 與結和親,自勒萬騎迎其累重於陘北。并州刺史畢 軌遣將軍蘇尚、董弼等擊之,比能遣子將騎與尚等 會戰于樓煩,臨陣害尚、弼。」

青龍三年,勇士韓龍刺殺比能。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鮮卑軻比能傳》,三年中, 雄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彌加、厥機 皆為大人,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道遠,初不為邊 患,然其種眾多於比能。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通市, 太祖皆表寵以為王。厥機死,又立其子沙末汗為親 漢王。延康初,又各遣使獻馬。文帝立素利彌加為歸 義王。《素利》與《比能》更相攻擊。《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 以弟《成律》歸為王,代攝其眾。

少帝正始五年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之

编辑

按:《魏志齊王芳本紀》云云。

武帝泰始九年秋七月鮮卑寇廣甯殺略五千人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元年夏六月鮮卑力微遣子來獻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討叛鮮卑破之斬其渠帥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二年秋七月鮮卑阿羅多等寇邊西域戊己校 尉馬循討之斬首四千餘級獲生九千餘人,于是來 降。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三年春正月,使征北大將軍衛瓘討鮮卑力微。 是歲,鮮卑帥種人部落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二年冬十月鮮卑慕容廆寇昌黎十一月鮮卑寇遼西平州刺史鮮于嬰討破之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慕容廆載記》,「慕容廆,昌 黎棘城鮮卑人也。祖木延,左賢王。父涉歸,以全柳城 之功,進拜鮮卑單于。涉歸死,其弟耐篡位,將謀殺廆, 廆亡,潛以避禍,後國人殺耐,迎廆立之。初,涉歸有憾 于宇文鮮卑,廆將修先君之怨,表請討之,武帝弗許。 廆怒,入寇遼西,殺略甚眾。帝遣幽州諸軍討廆,戰于 肥」如,廆眾大敗。自後復掠昌黎,每歲不絕。

太康三年三月安北將軍嚴詢敗鮮卑慕容廆于昌 黎殺傷數萬人。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七年夏五月,《鮮卑慕容廆》寇遼東。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十年五月鮮卑慕容廆來降。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惠帝太安二年封鮮卑段勿塵為遼西公====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元帝太興二年十二月鮮卑慕容廆襲遼東東夷校尉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麗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云云。按《晉書慕容廆載記》:時平 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自以為南州士望,意存懷集, 而流亡者莫有赴之。毖意廆拘留,乃陰結高句麗及 宇文段國等,謀滅廆以分其地。太興二年,三國伐廆, 廆曰:『彼信崔毖虛說,邀一時之利,烏合而來耳。既無 統一,莫相歸伏。吾今破之必矣。然彼軍初合,其鋒甚 銳,幸我速戰,若逆擊之,落其計矣。靖以待之,必懷疑 貳,迭相猜防。一則疑吾與毖譎而覆之,二則自疑三 國之中與吾有韓、魏之謀者。待其人情沮惑,然後取 之,必矣』。」於是三國攻棘城,廆閉門不戰,遣使送牛酒 以犒宇文,大言于眾曰:崔毖昨有使至。」於是二國果 疑宇文同於廆也,引兵而歸。宇文悉《獨官曰:「二國雖 歸,吾當獨兼其國,何用人為!盡眾逼城,連營三十里。 廆簡銳士配皝,推鋒於前。翰領精騎為奇兵,從傍出, 直衝其營。廆方陣而進,悉獨官自恃其眾,不設備,見 廆軍之至,方率兵距之。前鋒始交,翰已入其營,縱火 焚之,其眾皆震擾不知所為,遂大敗,悉獨官僅以身 免。盡俘其眾於其營。候獲皇帝玉璽三紐,遣長史裴 嶷送于建鄴。崔毖懼廆之仇己也,使兄子燾偽賀廆。 會三國使亦至,請和,曰:「非我本意也,崔平州教我耳。 廆將燾示以攻圍之處,臨之以兵,曰:「汝叔父教三國 滅我,何以詐來賀我乎?」燾懼,首服。廆乃遣燾歸,說毖 曰:「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以兵隨之。毖與數十騎棄 家室奔于〈高句麗〉》,廆悉降其眾,徙燾及高瞻等于棘 城,待以賓禮。

太興四年春二月,鮮卑末波奉送皇帝信璽。十二月, 以慕容廆為持節、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平州 牧,封遼東郡公。

按《晉書。元帝本紀》云云。按《慕容廆載記》:「帝遣使者 拜廆監平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平州刺史,增邑二千 戶,尋加使持節都督幽州東夷諸軍事、車騎將軍、平 州牧,進封遼東郡公,邑一萬戶,常侍單于並如故。丹 書鐵券,承制海東,命備官司,置平州守宰。」

康帝建元二年二月慕容皝及鮮卑帥宇文歸戰於昌黎歸眾大敗奔於漠北

编辑

按:《晉書康帝本紀》云云。

穆帝永和七年春正月辛丑鮮卑段龕以青州來降二月戊寅以段龕為鎮北將軍封齊公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云云。此後鮮卑統歸于慕容氏遂為前燕後燕等國詳于載記

鮮卑部藝文

编辑

《諫伐鮮卑議》
漢·蔡邕

编辑

熹平六年夏,護烏桓校尉育上言:「鮮卑犯諸郡,自春三十餘發,請徵諸郡兵擊之,一冬春足以掃滅。」 時故護羌校尉田晏以他論刑被原,行賄王甫,求為將,詔書遂用為《破鮮卑》中郎將,使匈奴中郎將以下與育、晏三道並出,大臣多以為不便,召百官議。中郎蔡邕議曰:

《書》戒猾夏,湯伐鬼方;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獫狁,威 蠻荊;漢有衛、霍、闐顏瀚海、竇憲燕然之事,征討之作, 所由尚矣。然而時有同異,勢有可否,故謀有得失,事 有成敗,不可齊也。自漢興以來,匈奴常為邊害,而未 聞鮮卑之事。昔謀臣竭精,武夫戮力,而所見常異,其 設不戰之計,守禦之因者,皆社稷之臣,永久之策也。 孝武皇帝因文、景之畜,用度饒衍,南伐越,北伐胡,西 征大宛,東并朝鮮,兵出數十年,帑藏空竭,官民俱匱, 乃興鹽鐵酤榷之利,設告緡重稅之令,民不堪命。及 盜賊群起,關東紛然,道路不通,繡衣直指之使,奮鈇 鉞而並出,然後僅得寧息。既而覺悟,乃封丞相為富 民侯。故主父偃曰:「夫務戰勝,窮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夫世宗神武,將卒良猛,財賦充實,所拓廣遠,而猶有 悔,況無彼時地利人財之備,而欲輕動?此其不可一 也。鮮卑種眾新盛,自匈奴北遁以來,據其故地,稱兵 十萬,彌地千里,意智益生,才力勁健。加以禁網漏洩, 善金良鐵,出者莫察,漢人逋逃,為其謀主,兵利馬疾, 過於匈奴。昔段熲良將,習兵善戰,經營西羌,猶十餘 年,今育晏欲以三年之期專勝必克。育晏策慮未能 過熲,鮮卑種眾,又不弱于西羌也,乃欲張設近期,誘 戲朝廷,三年不成,必迫於害,禍結兵連,不得中休,轉 運糧饟,不可勝給。天無豐歲,官見殫財,民人流移于 四方,不能還其骸骨。以此時興議橫發,一發不已,必 至再「三。諸夏之內,弱者伏尸,強者作寇。邊郵之患,手 足之疥瘙也;中國之困,胸背之瘭疽也。其不可二也。」 育云:「自春以來,三十餘發,方今郡縣盜賊,劫摽人財, 攻犯官民,日月有之,冠帶之圻,吏調政密,猶不能絕, 況此醜虜,群類抵冒,心不受仁,膽不畏威,而可使斷無盜竊?昔者高祖乃忍平城之恥,呂后甘」棄嫚書之 詬,方之於今,何者為甚?是其不可三也。天設山河,秦 築長城,漢起塞垣,所以別內外,異殊俗也。其外則介 之夷狄,其內則任之良吏,後嗣遵業,慎奉所遺,苟無 蹙國內侮之患,豈與蟲螘之虜較往來之數哉?乃欲 越幕踰域,度塞出攻,得地不可耕農,得民不可冠帶, 破之不可殄盡,而本朝必為之旰食,四海必為之焦 枯。其不可四也。夫煎盡府帑之蓄,以恣輕事之人,專 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眾所謂危,聖人不任,朝 議有嫌,明主不行。是其不可五也。按育一戰所獲,不 如所失。昔淮南王安諫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無戰。」 言其莫敢校也。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執事。廝輿之 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猶為大漢之羞。 威化不行,則欲伐之;狐疑避難,則守為長。宜通乎時 變,且憂萬人饑餓,與蠻夷之不討,何者為大?宗廟之 祭,凶年不備,況避不遜之辱哉!今關東大困,無以相 贍,又議動兵,非但勞人,凶年隨之,其罷敝有不可勝 言者,此先帝所以發德音也。夫卹民救患,雖成郡列 縣,尚猶棄之,況以障塞之外,未嘗為人居者乎?臣愚 以為宜止征伐之計,令諸營甲士,循行塞垣,屯守衝 要,以堅牢不動為務。若乃守邊之術,李牧開其原,嚴 尢申其要,遺業猶在,文章具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 之規,臣曰「可矣。」臣邕愚戅,議不足采。臣邕頓首頓首。

《與太尉陶侃書》
晉·慕容廆

编辑

《晉書慕容廆載記》:鮮卑慕容廆遣使與太尉陶侃箋 曰:「明公使君轂下,振德曜威,撫寧方夏,勞心文武,士 馬無恙。欽高仰止,注情彌久。王塗嶮遠,隔以燕越,每 瞻江湄,延首遐外。天降艱難,禍害屢臻,舊制不守,奄 為虜庭。使皇輿遷幸,假勢吳、楚。大晉啟基,祚流萬世。 天命未改,元象著明,是以義烈之士,深懷憤踴。猥以 功薄,受國殊寵,上不能掃除群羯,下不能身赴國難, 仍縱賊臣,屢逼京輦。王敦倡禍于前,蘇峻肆毒于後, 兇暴過于董卓,惡逆甚于傕汜,普天率土,誰不同忿! 深怪文武之士,過荷朝榮,不能滅中原之寇,刷天下 之恥。君侯植根江陽,發曜荊衡,杖葉公之權,有包胥 之志,而令白公、伍員殆得極其暴竊」,為丘明恥之。區 區楚國,子重之徒,猶恥君弱,群臣不及。先大夫厲己 戒眾,以服陳、鄭。越之種蠡,尚能弼佐句踐,取威潢池, 況今吳土,英賢比肩,而不輔翼聖主,陵江北伐,以義 聲之直,討逆暴之羯,檄命舊都之士,招懷存本之人, 豈不若因風振落,頓坂走輪哉!且孫氏之初,以長沙 之眾,摧破董卓,志匡漢室,雖中遇寇害,雅志不遂,原 其誠心,乃忽身命。及權據揚、越,外仗周、張,內憑顧、陸, 距魏赤壁,剋取襄陽。自茲以降,世主相襲,咸能侵逼 徐、豫,令魏朝旰食不知今之江表,為賢儁匿智,藏其 勇略邪?將呂蒙凌統,高蹤曠世哉?況今凶羯虐暴,中 州人士,逼迫勢促,其顛沛之危,甚于累卵。假號之彊, 眾心所去,敵有釁矣,《易》可震蕩。王郎、袁術,雖自詐偽, 皆基淺根微,禍不旋踵,此皆君侯之所聞見者矣。王 司徒清虛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參亦崇此道,著畫一 之稱也。庾公居元舅之尊,處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 智之權。廆于寇難之際,受大晉累世之恩,自恨絕域, 無益聖朝,徒繫心萬里,望風懷憤。今海內「之望足為 楚漢輕重者,惟在君侯。若戮力盡心,悉五州之眾,據 兗豫之郊,使向義之士倒戈釋甲,則羯寇必滅,國恥 必除。廆在一方,敢不竭命!孤軍輕進,不足使勒畏首 畏尾,則懷舊之士欲為內應,無由自發故也。」故遠陳 寫言,不宣盡廆使者遭風沒海。其後廆更寫前箋,并 齎其東夷校尉封抽、行遼東相韓矯等三十餘人疏 上,侃回曰:「自古有國有家,鮮不極盛而衰。自大晉龍 興,剋平岷、會,神武之略,邁蹤前史。惠皇之末,后黨搆 難,禍結京畿,釁成公族,遂使羯寇乘虛,傾覆諸夏,舊 都淪滅,山陵毀掘,人神悲悼,幽明發憤。昔獫狁之彊, 匈奴之盛,未有如今日羯寇之暴,跨躡華裔,盜稱尊 號者也。天」祚有晉,挺授英傑。車騎將軍慕容廆,自弱 冠莅國,忠于王室,明允恭肅,志在立勳。屬海內分崩, 皇輿遷幸,元皇中興,初倡大業;肅祖繼統,蕩平江外。 廆雖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翹首引領,係心京師,常假 寤寐,欲憂國忘身。貢篚相尋,連舟載路,戎不稅駕,動 成義舉。今羯寇滔天,怙其醜類,樹基趙魏,跨略燕、齊。 廆雖率義眾,誅討大逆,然管仲相齊,猶曰「寵不足以 御下。」況廆輔翼王室,有匡霸之功,而位卑爵輕,九命 未加,非所以寵異藩翰,敦獎殊勳者也。方今詔命隔 絕,王路嶮遠,貢使往來,動彌年載。今燕之舊壤,北周 沙漠,東盡樂浪,西暨代山,南極冀方,而悉為虜庭,非 復國家之域。將佐等以為宜遠遵周室,近準漢初,進 封廆為燕王,行大將軍事,上以總統諸部,下以割損 賊境,使冀州之人,望風向化。廆得祗承詔命,率合諸 國,奉辭夷逆,以成桓文之功。苟利社稷,專之可也。而 廆固執謙光,守節彌高,每詔所加,讓動積年,非將佐 等所能敦逼。今區區所陳,不欲苟相崇重,而愚情至心,實為國計。

《報慕容廆書》
陶侃

编辑

《晉書慕容廆載記》侃報抽等書,其略曰:「車騎將軍,憂 國忘身,貢篚載路,羯賊求和,執使送之,西討段國,北 伐塞外,遠綏索頭,荒服以獻。惟北部未賓,屢遣征伐。 又知東方官號,高下齊班,進無統攝之權,退無等差 之降,欲進車騎為燕王,一二具之。夫功成進爵,古之 成制也。車騎雖未能為官摧勒,然忠義竭誠,今騰牋」 上聽,可不遲速,當任天臺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