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36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十六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三十六卷目錄

 七歲部彙考

  禮記曲禮 內則

  釋名釋長幼

 七歲部紀事

 七歲部雜錄

 八歲部彙考

  禮記內則

  素問上古天真論

 八歲部紀事

 九歲部彙考

  禮記內則

 九歲部紀事

 十歲部彙考

  禮記曲禮 內則

 十歲部藝文

  百年歌錄一首     晉陸機

 十歲部紀事

人事典第三十六卷

七歲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人生七年曰「悼」,雖有罪,不加刑焉。

呂氏曰:「悼,憐愛也。悼者,幼而知未及,雖或有罪,情不出于故,故不加刑。」

《內則》

编辑

子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蚤》,其別也。

《釋名》

编辑

《釋長幼》

编辑

《七年》曰「悼。」悼,逃也。知有廉恥,隱逃其情也。亦言是時 而死,可傷悼也。

七歲部紀事

编辑

《路史·炎帝紀》:「炎帝柱,神農子也。七歲有聖德,佐神農 氏。歷谸原,銘百藥,爰忌其人。比梩定利,芟芨及寒。」請幫助識別此字。 土,時雨至則挾創乂以從事于疇,殖百疏,區百穀,別 其疏遫深耕聖作以興歲,天均時而地均財,于是神 農之功廣,而天下殷賑矣。

《新序》:「項橐七歲,為聖人師。」

《東觀漢記》:「魯恭父建武初為甘陵太守,卒官時年十 二,弟平年七歲,晝夜號踊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 歸服喪,禮過成人。」

《後漢書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 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 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 饒為之』。故字曰饒焉。」

《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 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 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 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會稽典錄》:王充,字仲任。為兒童遊戲,不好狎侮,父誦 奇之。七歲教書數。

《世說》: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 方入門不顧。

《魏志王脩傳》:「脩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 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 為之罷社。」

《常林傳》:林字伯槐,河內溫人也。年七歲,有父黨造門, 問林曰:「伯先在不?汝何不拜?」林曰:「臨子字父,何拜之 有?」于是咸共嘉之。

《夏侯淵傳》註:《世語》曰:淵第五子榮,字幼權。幼聰惠,七 歲能屬文,誦書日千言,經目輒識之。文帝聞而請焉。 賓客百餘人,人一奏刺,悉書其鄉邑名氏,世所謂「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識之遍談,不謬一人。帝深奇 之。

《世說》:何晏年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 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曰:「何氏之廬 也。」

《世說》:王戎七歲,常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 枝,諸兒競走取之,惟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傍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 歲,亦往看虎,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 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晉書劉元海載記》:「元海齠齔英慧。七歲遭母憂,擗踴 號叫,哀感旁鄰,宗族部落,咸共歎賞。時司空太原王 昶等聞而嘉之,並遣弔賻。」

《荀羨傳》:羨字令則,清和有準。纔年七歲,遇蘇峻難,隨 父在石頭,峻甚愛之,恆置膝上。羨陰白其母曰:「得一 利刀子,足以殺賊。」母掩其口曰:「無妄言。」

《劉殷傳》:「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年,未曾見齒。」 《桓元傳》:「元大司馬溫之孽子也。溫臨終,命以為嗣,襲 爵南郡公。七歲溫服終,府州文武辭其叔父沖,沖撫 元頭曰:『此汝家之故吏也』。元因涕淚覆面,眾並異之。」 《謝尚傳》:「尚幼有至性,七歲喪兄,哀慟過禮,親戚異之。」 《苻堅載記》:「堅年七歲,聰敏好施,舉止不踰規矩。每侍」 洪側,輒量洪舉措取與,不失機候。洪每曰:「此兒姿貌 瓖偉,質性過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統有知人之鑒,遇 堅于路,異之,執其手曰:「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兒,敢戲 于此,不畏司隸縛邪?」堅曰:「司隸縛罪人,不縛小兒戲 也。」統謂左右曰:「此兒有霸王之相。」左右怪之,統曰:「非 爾所及也。」後又遇之,統下車屏人,密謂之曰:「苻郎骨 相不恆,後當大貴,但僕不見,如何?」堅曰:「誠如公言,不 敢忘德。」

《十六國春秋》:辛攀字懷遠,年七歲,隨父爽在京師。北 地程曉,爽之親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騂犢,孺子之謂。」 攀曰:「戲及人親,非雅訓也。」曉及眾賓大奇異之。 《夏錄》:土谷渾拾寅者,虔國之弟也,年數歲,數大啼哭, 母氏憂其不慧。父樹洛子曰:「此兒吾家驪駒,伯樂尚 不能目之,而況庸人哉。終成吾門戶者,必在此子。」年 六七歲,而器識不凡,或謂之「神童。」

《杜祭酒別傳》:君在孩抱之中,異於凡童,舉宗奇之。年 六七歲,在縣北郭與小兒輩為竹馬戲,有車行老公 停車視之,歎曰:「此有奇相公恨不見。」

《徐邈別傳》:「邈,東莞人,岐嶷朗慧聰悟,七歲涉學,詩賦 成章。」

《孝子傳》:「華光字榮祖,彭城人。年七歲,欲見父像,求畫 其父形像,朝夕拜謁,母有病,輒呼天禱祠,母即瘳愈。 每得珍甘,置父像前。」

吳猛年七歲時,夏日伏于親床下,恐蚊蝱及父母。 《世說》: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二兒齊莊俱 行。庾公不知,忽於獵場見齊莊,時年七八歲,庾謂曰: 「君亦復來耶?」應聲答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張元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慧,和並知之, 而常謂顧勝親重偏至,張頗不懌。于時張年九歲,顧 年七歲。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 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元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 泣。」敷曰:「不然。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元之、顧敷,是中外孫,年 並七歲,在床邊戲,于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暝於燈 下,二兒共敘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 耳曰:「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宋書王景文傳》:景文長子絢,字長素,年七歲讀《論語》, 至「周監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戲之曰:『耶耶乎文哉』!絢 即答曰:『草蓊風必偃』。」少以敏慧見知,及長,篤志好學, 官至祕書丞。

《謝莊傳》:莊,太常弘微子也。年七歲能屬文,通《論語》及 長韶令,美容儀,太祖見而異之,謂尚書僕射殷景仁、 領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

《廣博物志》:「謝莊七歲能文章,當時稱江東獨步。 王僧虔長子名慈,外祖江夏王劉義恭迎之入中齋, 施諸寶物,恣其所取。慈惟取素琴一張,孝子圖一事, 時慈才七歲。」

《南齊書謝𤅢傳》:「𤅢年七歲,王彧見而異之,言于宋孝 武。孝武召見于稠人廣眾之中,𤅢舉動閑詳,應對合 旨,帝甚悅,詔尚公主。值景和敗,事寢。僕射褚淵聞𤅢 年少,清正不惡,以女結婚,厚為資送。」

《齊春秋》,晉安王子懋,武帝子也。年七歲時,母阮淑媛 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甖 盛水,花更鮮。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護佑,願 華竟齋如故。」七日齋畢,華更鮮紅。看視甖中,稍有根 鬚,阮病尋差。世稱其孝感。

《梁書南康簡王績傳》:「績字世謹,高祖第四子。天監八 年,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戶,出為輕車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十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 史,進號仁威將軍。績時年七歲,主者有受貨洗改解 書,長史王僧孺弗之覺,績見而輒詰之,便即時首服, 眾咸歎其聰警。」

《西陽王大鈞傳》:大鈞性厚重,不妄戲弄。年七歲,高祖 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 賜王羲之書一卷。

《建平王大球傳》:大球字仁珽,大寶元年封建平郡王, 邑二千戶。性明惠夙成。初,侯景圍京城,高祖素歸心 釋教,每發誓願,恆云:若有眾生應受諸苦,悉衍身代。 當時大球年甫七歲,聞而驚謂母曰:「官家尚爾,兒安 敢辭。」乃六時禮佛,亦云:凡有眾生應獲苦報,悉大球 代受。其早慧如此。

《庾於陵傳》:「於陵七歲能言元理,既長,清警博學有才 思。」

《陳慶之傳》:「慶之第五子昕,七歲能騎射。」

《王規傳》:規子褒七歲能屬文。外祖司空袁昂愛之,謂 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

《王承傳》:承僕射暕子,七歲通《周易》,選補國子生。 《劉昭傳》:昭幼清警,七歲通老莊義。

《南史明僧紹傳》:「僧紹子山賓,七歲能言元理。」

《陳書傅縡傳》:「縡幼聰敏,七歲誦古詩賦,至十餘萬言。」 《北齊書崔昂傳》:「昂年七歲而孤,伯父吏部尚書孝芬 常謂所親曰:此兒終當遠至,是吾家千里駒也。」 《袁聿脩傳》:「聿脩七歲喪父,居處禮度,有若成人。」 《隋書。郎茂傳》:「茂少敏慧,七歲誦騷雅,日千餘言。」 《盧太翼傳》:「太翼七歲詣學,日誦數千言,州里號曰神 童。」

《王貞傳》:「貞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詩》《禮記》《左氏傳》《周 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房彥謙傳》:「彥謙長兄彥雅,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 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

《大唐新語》:賈嘉隱年七歲,以神童召見。時太尉長孫 無忌、司空李勣于朝堂立語,李戲之曰:「吾所倚者何 樹?」嘉隱對曰:「松樹。」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隱曰:「以 公配木,則為松樹。」無忌連問之曰:「吾所倚者何樹?」嘉 隱曰:「槐樹。」無忌曰:「汝不能復矯對耶?」嘉隱應聲曰:「何 須矯對,但取其以鬼配木耳。」勣曰:「此小兒作獠面,何 得如此聰明!」嘉隱又應聲曰:「胡面尚為宰相,獠面何 廢聰明?」勣,狀貌胡也。

《唐書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經。太宗聞其敏,召 見奇之,賜束帛。」

《李百藥傳》:百藥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 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語,歎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 鄅人藉稻,杜預謂在琅邪。」客大驚,號奇童。

《壽王瑁傳》:「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詔不入謁。瑁七歲,請 與諸兄眾謝,拜舞有儀矩,帝異之。」

《丁公著傳》:公著三歲喪母,七歲見鄰媼抱子,哀感不 肯食,請于父緒,願絕粒學老子道。父聽之。

《任敬臣傳》:敬臣五歲喪母,哀毀天至。七歲問父英曰: 「若何可以報母?」英曰:「揚名顯親可也。」乃刻志從學。汝 南任處權見其文,驚曰:「孔子稱顏回之賢,以為弗如 也。吾非古人,然見此兒,信不可及。」

《裴敬彝傳》:敬彝七歲能文章,性謹敏,宗族重之,號「甘 露頂。」

《李鄴侯外傳》:開元十六年,元宗御樓大酺,夜于樓下 置高座,召三教講論。泌姑子員俶年九歲,潛求姑備 儒服,夜昇高座,詞辯鋒起,譚者皆屈。元宗奇之,召入 樓中,問姓名,乃曰:「半千之孫,宜其若是。」因問:「外更有 奇童如兒者乎?」對曰:「舅子泌年七歲,能賦敏捷。」問其 宅居所在,命中人潛伺于門,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 知。元宗方與張說觀棋,中人抱泌至,俶與劉晏皆在 帝側。及元宗見泌,謂說曰:「後來者與前兒迥殊儀狀, 真國器耳。」說曰:「誠然。」遂命說試為詩,即令詠方圓動 靜,曰:「願聞其狀。」說應曰:「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 生,靜如棋死。」說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虛作,不 得更實道棋子。」泌曰:「隨意即甚易耳。」元宗笑曰:「精神 全大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 靜如得意。」說因賀曰:「聖代嘉瑞也。」元宗大悅,抱于懷, 撫其頭,命果餌啗之。遂送申王院,兩月方歸,仍賜衣 物及綵數十。且諭其家曰:「年少恐于兒有損,未能與 官,當善視之,乃國器也。」

《兒世說》:劉晏七歲為正字,入禁中起居貴妃。妃置膝 上,親為畫眉總髻。上問曰:「卿為正字,正得幾字?」曰:「天 下字皆正,惟『朋』字未正。」

李宗諤,七歲,恥以父任得官,後舉進士,三館、兩制,不 數年如父職。

《李禮成》七歲,其姑曰:「此兒平生未嘗回顧,異日必為 重器。」

《唐書李賀傳》: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 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搆,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蔣乂傳》:「乂性銳敏,七歲時,見庾信《哀江南賦》,再讀輒 誦。」

《高郢傳》:郢子定辯惠,七歲讀《尚書湯誓》,跪問郢曰:「奈 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何云伐邪?」對曰:「用命賞 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順人乎?」郢異之。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性重厚方正,動遵禮法,唐武德 功臣政會之後。叔祖崇望相昭宗。父岳,後唐太常卿。 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退居洛中,語家人曰: 『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 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溫叟。

《楊澈傳》:「澈字晏如,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陽。父思進,晉 天福中北渡海,因家於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 聰警,七歲讀《春秋左氏傳》,即曉大義。周宰相李榖召 令默誦,一無遺誤,榖甚異之。」

《司馬朴傳》:「朴字文季,少育于外祖范純仁。紹聖黨事 起,父宏上書論辨得罪,純仁責永州疾失明,客至,必 令朴導以見,時方七歲,進揖應對如成人,客皆警歎。」 《种放傳》:「放沈默好學,七歲能屬文,不與群兒戲。」 《唐肅傳》:「肅當錢俶時,始七歲能誦五經,名聞其國中, 後與孫何、丁謂、曹商游,學者慕之。」

《崔遵度傳》:遵度純介好學,始七歲,授經于叔父憲。嘗 以《春秋》編年,史漢紀傳之例,問于憲。憲曰:「此兒他日 成令名矣。」

《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懿,字元伯,性和厚,喜問學,頗通 陰陽醫術、星經、地理之學。七歲,授如京副使。侍真宗 東宮,尤所親愛,嘗解方玉帶賜之。稍長,出入宮禁如 家人。」

《李清臣傳》:清臣字邦直,魏人也。七歲知讀書,日數千 言,暫經目輒誦,稍能戲為文章。客有從京師來者,與 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曰:「此所謂災也,或者其 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圖災解》。兄驚曰:「是必 大吾門!」

《楊億傳》:「億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

《劉一止傳》:一止七歲能屬文,試太學,有司欲舉八行, 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進士第,為越州教授。 《司馬光傳》: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 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 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 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 以為圖。

《席旦傳》:「旦七歲能詩,嘗登沉黎嶺,得句警拔,觀者驚 異。」

《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七歲能屬文,觸類賦詠。父常 令蔬食,曰:「俟業成乃得食肉。」十五舉進士,授校書郎、 集賢校理。

《聞見前錄》:賈黃中,唐相耽四世孫也。年七歲以童子 舉及第,李文公昉贈之詩曰:「七歲神童古所難,賈家 門戶有衣冠。十人科第排頭上,五部經書誦舌端。見 榜不知名字貴,登筵未識管絃歡。從今穩上青雲去, 萬里誰能測羽翰。」至太平興國中,遂參大政。

《續湘山野錄》:晏殊相年七歲,自臨川詣都下求舉神 童。時寇萊公出鎮金陵,殊以所業求見,萊公一見器 之。既辭,命所乘賜馬韉轡送還旅邸,復諭之曰:「馬即 還之,韉轡奉資,桂玉之費,知人之鑒,今罕其比。」 《澠水燕談錄》:麻先生仲英有俊才,七歲能詩,隨侍官 鄜州。宋翰林白方謫官鄜,聞而召之,坐賦詩十篇,宋 大稱賞。翌日,宋以《浣溪牋》、李廷珪墨、諸葛氏筆遺之, 乃贈以詩曰:「宣毫歙墨川牋紙,寄與麻家小秀才。七 歲能吟天骨異,前生應折桂枝來。」

《兒世說》:鮮于文宗七歲喪父,父以種芋時亡,明年對 芋嗚咽,如此終身。

宿食舒自賣與王氏,得大麥九斛以養母,纔七歲。後 官上黨太守。

《桐江詩話》:山谷七歲作牧童詩云:「騎牛遠遠過前村, 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 君。」

《春渚紀聞》:陸農師左丞之父少師公規,生七歲不能 言,一日忽書壁間云:「昔年曾住海三山,日月宮中數 往還。無事引他天女笑,謫來為吏向人間。」自此能言 語。後登進士第,官至卿監,壽八十而終。

《冷齋夜話》:「臨川謝逸,閑居多從衲子遊,不喜對書生。 一日有貢士來謁,坐定曰:『每欲問無逸一事輒忘之。 嘗聞人言:歐陽修果何如人』?無逸熟視久之曰:『舊亦 一書生,後甚顯達,嘗參大政』。又問:『能文章否』?無逸曰: 『也得』。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於旁,聞之,匿笑而去。」 《吉安府志》:「李如圭,吉水人。七歲能文,隨父宦至京。孝」 宗召見,誦《尚書》《無逸》。上喜,賜宴。因父在,以珠簾隔之。 罷宴,撤珠簾以賜。如

高正夫,安福人。七歲通五經。寧宗召試寶慈宮,賜衣 綬,除正字說書寶謨閣,尚豫章郡主《長沙府志》:「譚昭寶字珍卿,茶陵人,提舉用式子也。五 歲能讀五經,知為文辭。七歲應童子科,中上第。其謝 啟略曰:七歲遠離於膝下,九經流出於胸中。蓍卦兼 太極之圖,蓬矢效由基之射。童科雖異,文解則同。破 雲川千古之天荒駕,月殿丹梯之雲路《啟。上》理宗見 而奇之。大加稱賞。

賀德英,湘鄉人。七歲能文。理宗淳祐丙戌,父以訟繫 獄,德英乃詣縣自陳,乞試以贖父罪。令問所習,對以 通《毛詩》《春秋》《語》《孟》策與詩賦,令各出一題,援筆立就, 遂薦於朝,與金起巖等同試,德英第一。

《金史麻九疇傳》:九疇三歲識字,七歲能草書,作大字 有及數尺者,一時目為神童。章宗召見,問:「汝入宮殿 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懼父耶?」上大奇 之。

《徒單鎰傳》:「鎰穎悟絕倫,甫七歲,習女直字。」

《元史許衡傳》:「衡幼有異質,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 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 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 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 母強之,不能止。」

《韓性傳》:「性七歲讀書,數行俱下,日記萬言。」

《廬江縣志》:「呂誼,靜樂知縣呂廷信子。七歲能文。洪武 十年舉神童,召見,命讀《大誥》,應對豁然。上喜悅之,御 賜袍帶筆墨,授翰林院博士。」

《山房隨筆》:三水林觀過年七歲,嬉遊市中,以鬻詩自 命。或戲令詠,轉失氣云:「視之不見名曰希,聽之不聞 名曰夷,不啻若是。」其口出,人皆掩鼻而過之。林試神 童科,不甚達。

《簷曝偶談》:和叔時年七歲,其伯氏問曰:「日出雨落,公 婆相角,是何語?」和叔曰:「陰陽不和。」

《見聞錄》:「三原王公承𥙿,七歲作《屋隙》詩,略曰:『風來臬 上響,月到枕邊明』。又作先師孔子木主,朝夕拜之。春 秋則於太淑人所取錢十數文,具香果而祭之。」 《雪濤詩評》:「江夏吳偉號小仙,以畫名世,武宗賜號曰 『畫狀元。當其童時,鬻於人家為伴讀,年七歲纔入塾, 便伸紙作小畫一幅,題其額曰:『白頭一老子,騎驢去 飲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塾師見之大奇,然則 偉亦天授,非人力也。

《明外史彭勖傳》:勖幼有異稟,七歲從鄉人入佛寺,獨 不拜。僧強之,叱曰:「彼不衣冠而袒,跣何拜為?」

《胡翰傳》:「翰幼聰穎異常。兒七歲時,道拾遺金,坐守其 人而還之。」

《艾南英傳》:「南英七歲,作《竹林七賢論》。」

《處州府志》:「戴夢齡,青田人。岐疑穎悟,七歲如成人,為 文操筆立就。一日,先輩謂之曰:『項羽聞楚歌賦,作者 多不工,童子能之乎』?夢齡唯唯,移時草就,坐客驚駭 曰:『此奇才也』。有司將以聞於朝,其父固辭乃止。未冠 而卒。後人名其所居之山為神童峰。」

《長沙府志》:「鄧熛,益陽人也。七歲能文。邑令命破白頸 烏鴉立破,云:渾具乎色之元,間具乎色之素,太極中 之一物也。」

《莆田縣志》:林萬潮年七歲,作《聞鼓》詩:「誰擊堂前鼓,如 聞出地雷。百花猶未發,全仗數聲催。」

七歲部雜錄

编辑

《談苑》:王元長曰:「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 之遊。」

八歲部彙考

编辑

《禮記》:

《內則》

编辑

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

《素問》

编辑

《上古天真論》

编辑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八為少陰之數。男本陽體。而得陰數者。陽中有陰也。

八歲部紀事

编辑

《尸子》:「蒲衣生八年,舜讓以天下。周王太子晉生八年 而服。」師曠

《後漢書馮勤傳》:「勤八歲善計。」按注:「計,算術也。」

《承宮傳》:「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歲,為人 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 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

《吳志駱統傳》:「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統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時八歲,遂 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 涕泣于後,御者曰:『夫人猶在也』。統曰:『不欲增母思,故 不顧耳』。」

兒《世說》:駱統八歲年饑,統飲食裒少,曰:「士大夫糟糠 不足,我何心獨飽?」

《何晏別傳》:「晏時小養魏宮,七八歲便慧心天悟,眾無 愚智,莫不貴異之。魏武帝讀兵書有所未解,試以問 晏,晏分晰所疑,無不冰釋。」

《蜀志諸葛瞻傳》:「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 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 重器耳。」

《魏志王昶傳》:「昶稱樂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內敏外恕, 吾友之善之,願兒子遵之。」注:「昭先名嘏,《別傳》曰:『嘏八 歲喪母,號泣不絕聲,自然之哀,同于成人。故幼以至 性見稱』。」

《裴潛傳》:「潛子秀,咸寧中為尚書僕射。」註:《文章敘錄》曰: 「秀字季彥,弘通博濟,八歲能屬文,遂知名。」

《晉書裴秀傳》:「秀好學有風操,八歲能屬文。」

《盛彥傳》:「彥少有異才。年八歲,詣吳太尉戴昌,昌贈詩 以觀之,彥于坐答之,辭甚慷慨。」

《劉曜載記》:曜字永明,元海之族子也。少孤,見養于元 海。幼而聰惠,有奇度。年八歲,從元海獵于西山,遇雨, 止樹下,迅雷震樹,旁人莫不顛仆,曜神色自若,元海 異之曰:「此吾家千里駒也,從兄為不亡矣。」

《樂廣傳》:廣字彥輔,南陽淯陽人也。父方,參魏征西將 軍夏侯元軍事,廣時年八歲,元常見廣在路,因呼與 語,還謂方曰:「向見廣神姿朗徹,當為名士,卿家雖貧, 可令專學,必能興卿門戶也。」

《謝尚傳》: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鯤之子也。八歲神悟夙 成,鯤嘗攜之送客,或曰:「此兒一坐之顏回也。」答曰:「坐 無尼父焉別顏回席。」賓莫不歎異。

《苻堅載記》:堅質性過人。八歲,請師就家學。洪曰:「汝戎 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欣而許之。

《前秦錄》:苻堅八歲,請就師學。洪曰:「尚小未可。吾年十 三,方欲求師,時人猶以為速成。」

《世說》: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 「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 出入。」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 「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

兒,《世說》:索琳八歲,父靖曰:「吾兒廊廟之才,州郡吏不 足污吾兒也。」

《宋書周續之傳》:「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于成人,奉 兄如事父。」

《裴松之傳》:「松之年八歲,學通《論語》《毛詩》,博覽墳籍,立 身簡素。」

《南齊書徐孝嗣傳》:「孝嗣字始昌,東海郯人也。祖湛之, 宋司空。父聿之,著作郎。並為太子劭所殺,孝嗣在孕 得免。幼而挺立,風儀端簡。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 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帝甚愛之。尚康樂公主。」 《王慈傳》:「慈字伯寶,琅邪臨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 歲,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迎之內齋施寶物,恣聽 所」取。慈取素琴石研,義恭善之。

《梁書丘遲傳》:「遲字希範,吳興烏程人也。父靈鞠,有才 名,仕齊,官至太中大夫。遲八歲便屬文,靈鞠常謂氣 骨似我。黃門郎謝超宗,徵士何點並見而異之。」 《庾肩吾傳》:「肩吾八歲能賦詩,特為兄於陵所友愛。」 《范雲傳》:「雲字彥龍,南鄉舞陰人,晉平北將軍汪六世 孫也。年八歲,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塗,琰異之,要就 席。雲風姿應對,傍若無人。」琰令賦詩,操筆便就,坐者 歎焉。嘗就親人袁照學書,一夜不怠。照撫其背曰:「卿 精神秀朗,而勤于學,卿相才也。」

《甄恬傳》:「恬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人。年八歲,問其母, 恨生不識父,遂悲泣累日,忽若有見,言其形貌,則其 父也。時以為孝感。」

《陳書王元規傳》:元規八歲而孤,兄弟三人隨母依舅 氏往臨海郡,時年十二。郡土豪劉瑱者,資財巨萬,以 女妻之。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結強援,元規泣請曰:「因 不失親,古人所重,豈得苟安異壤,輒婚非類。」母感其 言而止。

《謝貞傳》:貞八歲,嘗為《春日閒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 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 花猶落,乃追步惠連矣。」由是名輩知之。

《陸瓊傳》:「瓊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大同末, 雲公受梁武帝詔,校定棋品,到溉、朱异以下並集。瓊 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師號曰神童。异言之 武帝,有敕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瓊 第三子從典,幼而聰敏,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 從典援筆擬之,便有佳致。」

《魏書裴駿傳》:「駿從弟安祖,少而聰惠,年八九歲就師
考證
講《詩》,至《鹿鳴》篇,語諸兄云:『鹿雖禽獸,得食相呼,而況

人也』。」自此之後,未曾獨食。

《陽平王新成傳》:新成子欽,欽子子孝,字季業,早有令 譽。年八歲,司徒崔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 也。」

《北齊書永安簡平王浚傳》:浚字定樂,神武第三子也。 初,神武納浚母,當月而有孕。及產浚,疑非己類,不甚 愛之。而浚早慧,後更被寵。年八歲時,問于博士盧景 裕曰:「『祭神如神在,為有神邪?無神邪?」對曰:「有』。浚曰:『有 神當云祭神,神在,何煩如字』?」景裕不能答。

《彭城景思王浟傳》:「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元象二 年,拜通直散騎常侍,封長樂郡公。博士韓毅教浟書, 見浟筆跡未工,戲浟曰:『五郎書畫如此,忽為常侍開 國,今日後宜更用心』。」浟正色答曰:「昔甘羅幼為秦相, 未聞能書。凡人唯論才具何如,豈必動誇筆跡?博士 當今能者,何為不作三公?」時年蓋八歲矣。

《徐之才傳》:之才,丹陽人也。父雄,事南齊,位蘭陵太守, 以醫術為江左所稱。之才幼而儁發,五歲誦《孝經》,八 歲略通義旨。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捨 宅聽老子,捨為設食,乃戲之曰:「徐郎不用心思義,而 但事食乎?」之才答曰:「蓋聞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捨 嗟賞之。

《周書王羆傳》:羆孫述,字長述,少聰敏,有識度。年八歲, 太祖見而奇之曰:「王公有此孫,足為不朽。」即以為鎮 遠將軍。

《隋書蘇威傳》:「威子夔,八歲誦詩書,兼解騎射。」

《何妥傳》:妥少機警,八歲遊國子學,助教顧良戲之曰: 「汝既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是河水之河?」應聲答曰:「先 生姓顧,是眷顧之顧,是新故之故。」眾咸異之。

《庾質傳》:「質字行脩。少而明敏,早有志尚。八歲誦梁世 祖《元覽》《言志》等十賦,拜童子郎。」

《唐書孔穎達傳》:「穎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闇記 《三禮》義宗。」

《徐齊聃傳》:齊聃八歲能文,太宗召試,賜所佩金削刀。 《嚴武傳》:武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答,獨厚其妾。英 武始八歲,怪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鎚就英 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殺英武」,辭曰:「安有 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父奇之曰:「真 嚴挺之子。」

《劉晏傳》:元宗封泰山,晏始八歲,獻頌行在。帝奇其幼, 命宰相張說試之。說曰:「國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 邀請旁午,號神童,名震一時。

《傳信記》:「劉晏年八歲,獻東封書,上覽而奇之,命宰相 出題,就中書試驗。張說、源乾曜等咸寵薦,上以晏間 生秀妙,引晏于內殿,縱六宮觀看。貴妃坐晏于膝上, 親為晏畫眉作丱髻,宮中人投果遺花者,不可勝數 也。」尋拜晏祕書省正字。

《宋史慕容延釗傳》:「延釗子德豐,幼聰悟,延釗愛之,嘗 曰:『興吾門者必此子。八歲補山南東道衙內指揮使』。」 《郭諮傳》:「諮字仲謀,趙州平棘人。八歲始能言,聰敏過 人,舉進士,累英州刺史。」

《劉恕傳》:「恕字道源,筠州人。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 八歲時,坐客有言孔子無兄弟者,恕應聲曰:『以其兄 之子妻之』。一坐驚異。」

《蔡元定傳》:「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生而穎悟,八歲 能詩,日記數千言。」

《邢恕傳》:「恕子居實有異材,八歲為明妃引。黃庭堅、晁 補之、張耒、秦觀、陳師道皆見而愛之。」

《劉庠傳》:「庠字希道,彭城人。八歲能詩。蔡齊妻以子,用 齊遺奏,補將作監主簿,復中進士第。」

《西清詩話》:魯直少警悟,八歲能作詩。《送人赴舉》云:「送 君歸去明主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此已非髫稚語矣。

《元史岳柱傳》:柱自幼容止端嚴,性穎悟,有遠識。方八 歲,觀畫師何澄畫陶母剪髮圖,岳柱指陶母手中金 釧,詰之曰:「金釧可易酒,何用剪髮為也。」何大驚,即易 之。

《明外史劉珝傳》:「珝子鈗,八歲時,憲宗召見,愛其聰敏, 且拜起如禮,即命為中書舍人。宮殿門閾高,仝官楊 一清常提之出入,帝慮牙牌易損,命易以銀。」

《楊繼宗傳》:「繼宗擢嘉興知府,大興社學,民間子弟八 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

《劉溥傳》:「溥八歲賦《溝水》詩,時目為聖童

九歲部彙考

编辑

《禮記》:

《內則》

编辑

九年,教之數日。

「數」日知朔朢與《六甲》也。

九歲部紀事

编辑

兒,《世說》:揚子雲言「吾家童烏,九歲預吾元文。」

《後漢書班固傳》:「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書》。及 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

《楊厚傳》:「厚母初與前妻子博不相安,厚年九歲,思令 和親,乃託疾不言不食。母知其旨,瞿然改意,恩養加 篤。博後至光祿大夫。」

《申屠蟠傳》: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也。九歲喪父,哀毀 過禮,服除不進酒肉十餘年,每忌日輒三日不食。 《世說》:崔駰有文才,不其縣令往造之。駰子瑗年九歲, 書門曰:「『雖無干木,君非文侯,何為光光入我閭里』?令 見之,問駰曰:『必兒所書』。」召瑗使書,乃書曰:「君使臣以 禮,臣事君以忠。」

徐孺子年九歲,常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 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 明。」

《兒世說》:黃香九歲失母,思慕憔悴,事父,夏則扇其枕 簟,冬則溫其被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幼童傳》:「楊氏子者,梁國人也,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 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 『此君家果』。兒即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魏志司馬朗傳》:「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 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 《晉書王延傳》:「延字延元,西河人也。九歲喪母,泣血三 年,幾至滅性,每至忌日,則悲啼一旬。繼母卜氏遇之 無道,恆以蒲穰及敗麻頭與延貯衣。其姑聞而問之, 延知而不言,事母彌謹。」

《劉殷傳》:殷曾祖母王氏,盛冬思菫而不言,食不飽者 一旬矣。殷怪而問之,王言其故,殷時年九歲,乃於澤 中慟哭曰:「殷罪釁深重,幼丁艱罰,王母在堂,無旬月 之養。殷為人子而所思無獲,皇天后土,願垂哀愍。」聲 不絕者半日,於是忽若有人云:「止,止聲。」殷收淚視地, 便有菫生焉,因得斛餘而歸,食而不減,至時菫生乃 盡。

《桂苑叢談》:崔英年九歲,在秦王苻堅宮內讀書。堅殿 上方臥,諸生皆趨,英獨緩步,怪而問之。英曰:「陛下如 慈父,非桀紂君,何用畏乎?」又問:「卿讀何書?」曰:「孝經。」堅 曰:「有何義。」曰:「在上不驕。」堅為之起,更問「有何義?」曰:「自 天子至於庶人章,上愛下,下敬上。」堅曰:「卿好待,十七 必用卿為大夫。」英曰:「日月可重見,陛下至尊不可再 睹洪恩士或可用則用何在」後期堅曰:「須待十七必 召卿也。」及期拜諫議大夫。

《小名錄》:「後燕慕容農,字厚,小字惡奴,垂第三子也。年 九歲問太史黃。」請幫助識別此字。曰:「俗稱參辰相見,萬人相食,各自 一宿,何為如是?」請幫助識別此字。曰:「昔高辛氏有二子,長曰伯閼,主 辰;次曰實沈,主參,日尋干戈,自相征討。後帝不藏,使 伯閼主辰,實沈主參,別而離之,相見則爭,故《代傳》言。」 然農曰:「天有定宿,以人甄之,而成憎愛。二子之前,參 辰云何?」請幫助識別此字。「不能對,垂深奇之。」 《梁書劉霽傳》:「霽年九歲,能誦《左氏傳》,宗黨咸異之。」 《陳書。虞荔傳》:「荔幼聰敏,有志操,年九歲,隨從伯闡候 太常陸倕,倕問五經,凡有十事,荔隨問輒應,無有遺 失,倕甚異之。」

《顧野王傳》:「野王幼好學,九歲能屬文,嘗製《日賦》,領軍 朱异見而奇之。」

《徐陵傳》:陵子份少有父風,年九歲,為《夢賦》,陵見之,謂 所親曰:「吾幼屬文,亦不加此。」

《魏書任城王雲傳》:「雲子澄。澄子順,字子和。九歲師事 樂安陳豐,初書王羲之《小學篇》數千言,晝夜誦之,旬 有五日,一皆通徹。豐奇之,白澄曰:『豐十五從師,迄於 白首,耳目所經,未見此比。江夏黃童,不得無雙也』。澄 笑曰:『藍田生玉,何容不爾』!」

《陸俟傳》:「俟子馛,馛子琇,字伯琳,馛第五子。母赫連氏, 身長七尺九寸,甚有婦德,馛有以爵傳琇之意。琇年 九歲,馛謂之曰:『汝祖東平王有十二子,我為嫡長,承 襲家業。今已年老,屬汝幼沖,詎堪為陸氏宗首乎?琇 對曰:『苟非鬥力,何患童稚。馛奇之,遂立琇為世子』』。」 《北齊書李鉉傳》:鉉九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便通。 《周書李賢傳》。賢幼有志節,不妄舉動。嘗出遊,遇一老 人,鬚眉皓白,謂之曰:「我年八十,觀士多矣,未有如卿 者。必為台牧,卿其勉之。」九歲從師受業,略觀大旨而 已,不尋章句。或謂之曰:「學不精勤,不如不學。」賢曰:「夫人各有志,賢豈能彊學待問,領徒授業耶?唯當粗聞 教義,補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實銘之于」心。問者慚 服。

《隋書陸爽傳》:爽祖順宗,魏南青州刺史。父概之,齊霍 州刺史。爽少聰敏,年九歲就學,日誦二千餘言。齊尚 書僕射楊遵彥見而異之,曰:「陸氏代有人焉。」

《于仲文傳》:仲文字次武,建平公義之兄子。父寔,周大 左輔,燕國公。仲文少聰敏,髫齔就學,耽閱不倦。其父 異之曰:「此兒必興吾宗矣。」九歲嘗於雲陽宮見周太 祖,問曰:「聞兒好讀書,書有何事?」仲文對曰:「資父事君, 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嘆之。

《杜整傳》:「整少有風概。九歲丁父憂,哀毀骨立,事母以 孝聞。」

《楊异傳》:「异美風儀,沉深有器局,髫齔就學,日誦千言, 見者奇之。九歲丁父憂,哀毀過禮,殆將滅性。」

《唐書張士衡傳》:士衡,瀛州樂壽人。父文慶,北齊國子 助教。士衡九歲居母喪,哀慕過禮。博士劉軌思見之, 為泣下,奇其操,謂文慶曰:「古不親教子,吾為君成就 之。」乃授以詩禮。

《蘇味道傳》:味道九歲能屬辭,與里人李嶠俱以文翰 顯,時號「蘇李。」

《李泌傳》:元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 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堂,詞辯注射,坐人皆屈。 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然。」

《白居易傳》:「居易工詩,九歲暗識聲律。」其篤于才章,蓋 天稟然。

《後村詩話》:李烈祖為徐溫養子,年九歲,詠燈詩云:「主 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徐不復常,兒待之。 《宋史元絳傳》:絳字厚之,錢塘人。生而敏悟,五歲能作 詩,九歲謁荊南太守,試以三題上諸朝,貧不能行。長 舉進士。

《王禹偁傳》:「禹偁字元之,濟州鉅野人。世為農家,九歲 能文,畢士安見而器之。」

《王應麟傳》。「應麟字伯厚,慶元府人。九歲通六經。淳祐 元年舉進士,歷江西制置使,翰林學士。」

《任諒傳》:諒字子諒,眉山人,徙汝陽。九歲而孤,舅欲奪 母志,諒挽衣泣曰:「豈有為人子不能養其親者乎?」母 為感動而止。諒力學自奮,年十四,即冠鄉書,登高第。 《孫固傳》: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幼有立志,九歲讀《論 語》曰:「吾能行此」,徂徠、石介一見以公輔期之。

《元史齊榮顯傳》:「榮顯字仁卿,聊城人。父旺金,同知山 東西路兵馬都總管。榮顯幼聰悟,總角與群兒戲,畫 地為戰陣,端坐指揮,各就行列。九歲代父任為千戶, 佩金符,從外舅嚴實來歸,屢立戰功。」

《韓性傳》:「性九歲通《小戴禮》,作大義,操筆立就,文意蒼 古,老生宿學皆稱異焉。」

《廉希憲傳》:「希憲幼魁偉,舉止異凡兒。九歲,家奴四人 盜五馬逃去,既獲時,于法當死,父怒,將付有司,希憲 泣諫止之,俱得免死。」又嘗侍母居中山,有二奴醉出 惡言,希憲曰:「是以我為幼也。」即送繫府獄杖之。皆奇 其有識。

《明外史朱善傳》:「善九歲通經史大義,能屬文。」

十歲部彙考

编辑

《禮記》:

《曲禮》

编辑

人生十年曰「幼學。」

大全《朱子》曰:「十年曰幼」為句,「絕學」字,自為一句。

《內則》

编辑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 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

《書》,謂六書。計,謂九數。《禮帥》初,謂行禮動作,皆循習初教之方也。肄,習也。簡書篇數也。諒,言語信實也。皆請于長者而習學之也。

十歲部藝文

编辑

《百年歌》
錄一首     晉陸機

编辑

《一十時》:「顏如蕣華曄有暉,體如飄風行如飛,孌彼孺 子相追隨,終朝出遊薄暮歸,六情逸豫心無違,清酒 漿炙奈樂何,清酒漿炙奈樂何

十歲部紀事

编辑

《通鑑前編》:「顓頊高陽氏,年十歲,佐少昊。」

《香案牘》:「季充號負圖先生,伏生十歲,就石壁中受充 《尚書》,授四代之事。伏生以繩繞腰領,一讀一結,十尋 之繩皆成結矣。」

《童子傳》:孔林,魯國人,年十歲,詣魯相客,有獻鴈者,歎 曰:「天之於人,生五穀以為之食,有魚鳥以為之肴」,眾 賓咸曰:「誠如公旨。」林曰:「不然,夫萬物所生,各稟天氣, 不必為人,人徒以智得之,故蚊蚋食人,蚓虫噉土,非 天為蚊蚋生人,為蚓生土」,公曰:「童子辯焉。」

《後漢書孔融傳》:「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 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融幼 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 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 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吾是李 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 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 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歎 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 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 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魏志劉廙傳》:「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也。年十歲,戲 於講堂上,潁川司馬德操拊其頭曰:『孺子,孺子!黃中 通理,寧自知不』?」

《拾遺記》:賈逵年五歲,明惠過人。其姊韓瑤之婦,嫁瑤 無嗣而歸居焉,亦以貞明見稱。聞鄰中讀書,旦夕抱 逵隔籬而聽之,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至年十歲,乃 暗誦六經。姊謂逵曰:「吾家貧困,未嘗有教者入門,汝 安知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耶?」逵曰:「憶昔姊 抱逵于籬間,聽鄰家讀書,今萬不遺一。」乃剝庭中桑 「皮以為牒,或題于扉屏,且誦且記。」

《晉書裴秀傳》:「秀少好學,有風操。叔父徽有盛名,賓客 甚眾。秀年十歲,有詣徽者,出則過秀。」

《范宣傳》:宣字宣子,陳留人也。年十歲,能誦詩書。嘗以 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邪?」答曰:「不足為痛,但受全 之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家人以其年幼而異焉。 《呂光載記》:光年十歲,與諸童兒游戲邑里,為戰陣之 法,儔類咸推為主,部分詳平,群童歎服。

《西戎葉延傳》:葉延年十歲,其父為羌酋姜聰所害,每 旦縛草為姜聰之像,哭而射之,中之則號泣,不中則 瞋目大呼,其母謂曰:「姜聰諸將已屠鱠之矣,汝何為 如此?」葉延泣曰:「誠知射草人不益於先讎,以申罔極 之志耳。」

《搜神後記》:「臨淮公荀序,字休元,母華夫人憐愛過常。 年十歲,從南臨歸,經青草湖,時正帆風駛,序出塞郭, 忽落水,比得下帆,已行數十里,洪波淼漫,母撫膺遠 望,少頃見一掘頭船,漁父以楫棹船如飛,載序還之, 云:送府君還。」荀後位至常伯長沙相,故云府君也。 《宋書。蔡廓傳》:「廓子興宗,年十歲失父,哀毀有異凡童。 廓」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與兄軌,廓亡而館 宇未立。軌罷長沙郡還,送錢五十萬以補宅直。興宗 年十歲,白母曰:「一家由來豐儉必共,今日宅價,不宜 受也。」母悅而從焉。軌有愧色,謂其子淡曰:「我年六十, 行事不及十歲小兒。」

《謝方明傳》:「方明子惠連,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 兄靈運深相知賞。」

兒《世說》:「蕭思話十歲好騎屋棟,打細腰鼓,鄰曲患之。 後折節,有令望。」

《南史傅昭傳》:昭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人,為外祖所養。 十歲,于朱雀航賣曆日,雍州刺史袁顗見而奇之。顗 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顗歎曰:「此兒神情 不凡,必成佳器。」

《梁書謝胐傳》:「胐父莊,有名前代。胐幼聰慧,莊器之,常 置左右。年十歲能屬文,莊遊土山,賦詩,使胐命篇,胐 攬筆便就。瑯邪王景文謂莊曰:『賢子足稱神童,復為 後來特達』。莊笑,因撫胐背曰:『真吾家千金』。」

《陶弘景傳》:弘景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 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睹白日,不覺 為遠矣。」

《韓懷明傳》:懷明客居荊州,年十歲,母患屍疰,每發輒 危殆,懷明夜於星下稽顙祈禱,時寒甚切,忽聞香氣, 空中有人語曰:「童子母須臾永差,無勞自苦。」未曉而 母豁然平復,鄉里異之。

《張緬傳》:緬,車騎將軍弘策子也。年數歲,外祖中山劉 仲德異之,嘗曰:「此兒非常器,為張氏寶也。」齊永元末, 義師起,弘策從高祖入伐,留緬襄陽。年始十歲,每聞 軍有勝負,憂喜形于顏色。

《陳書周弘正傳》,「弘正幼孤,及弟弘讓、弘直,俱為叔父 侍中護軍捨所養。年十歲,通《老子》《周易》。捨每與談論, 輒異之曰:『觀汝神情穎悟,清理警發,後世知名,當出 吾右《魏書賈彝傳》,「彝字彥倫,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敷, 魏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因家焉。父為苻堅鉅 鹿太守,坐訕謗繫獄。彝年十歲,詣長安訟父獲」申,遠 近歎之,僉曰:「此子英俊,賈誼之後,莫之與京。」弱冠,為 慕容垂驃騎大將軍、遼西王農記室參軍。

《北齊書邢卲傳》:卲年十歲便能屬文,雅有才思,聰明 強記,日誦萬餘言。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 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三國典略》:趙隱年十歲,司徒崔光奇之,謂賓客曰:「古 人云:觀眸子足以知人。此兒必當遠至。」

《隋書韋世康傳》:「世康幼而沈敏,有器度,年十歲,州辟 主簿。」

《唐書舒王元名傳》:高祖之在大安宮,太宗晨夕使尚 宮問起居,元名纔十歲,保媼言:「尚宮有品當拜。」元名 曰:「此帝侍婢耳,何拜為?」太宗壯之,曰:「真吾弟也。」 《渤海敬王奉慈傳》:奉慈七世孫戡,年十歲即好學,大 寒掇薪自炙,夜無然膏,默念所記。

《該聞錄》:唐路丞相隨父必從渾瑊會平涼,為人所執, 死焉。隨方在嬰襁中,迨十歲,母謂隨曰:「汝還識汝父 不?」隨嗚咽無言。母曰:「視汝眉目,宛若父之眉目。」隨遂 覽照觀之,殞絕於地,後終身不復臨鏡。

《清異錄》:臨川李善寧之子,十歲能即席賦詩。親友嘗 以貧家壁試之,略不搆思,吟曰:「椒氣從何得?燈光鑿 處分。拖涎來藻飾,惟有篆愁君。」拖涎,指蝸牛也 兒。《世說》:楊億十歲,太宗召見,謂曰:「卿久離鄉里,得無 念父母乎?」曰:「臣見陛下,一如臣父母。」

《宋史范純祐傳》:「純祐字天成,性英悟自得,尚節行,方 十歲,能讀諸書,為文章藉藉有稱。父仲淹守蘇州,首 建郡學,聘胡瑗為師。瑗立學規良密,生徒數百,多不 率教,仲淹患之。純祐尚未冠,輒自學齒諸生之末,盡 行其規,諸生隨之,遂不敢犯。自是蘇學為諸郡倡。」 《林特傳》:「特字士奇,祖揆,仕閩為南劍州順昌令,因家 順」昌。特少穎悟,十歲謁江南李景,獻所為文章,景奇 之,命作賦,有頃而成,授蘭臺校書郎。

《邵亢傳》:「亢字興宗,丹陽人。幼聰發過人,方十歲,日誦 書五千言,賦詩豪縱,鄉先生見者皆驚偉之。」

《綦崇禮傳》:「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徙維之北海。祖及 父皆中明經進士科,崇禮幼穎邁,十歲能作邑人墓 銘,父見大驚曰:吾家積善之報,其在茲乎。」

《朱台符傳》:「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父賦,舉拔萃,歷 度支判官,卒于殿中丞。台符少聰穎,十歲能屬辭,嘗 作《黃山樓記》,士友稱之。」

《程珌傳》:「珌以端明殿學士致仕,卒年七十有九,贈特 進少師。珌十歲詠冰,語出驚人。」

《路振傳》:振字子發,永州祁陽人。唐相巖之四世孫。巖 貶死嶺外,其子琛避地湘潭間,遂居焉。振父洵美,事 馬希果,署連州從事,謝病終於家。振幼穎悟,五歲誦 《孝經》《論語》,十歲聽講《陰符》,裁百言而止。洵美責之,俾 終其業。振曰:「『百言演道足矣,餘何必學』?洵美大奇之。」 《元史謝端傳》:「端幼穎異,五六歲能吟詩,十歲能作賦。」 《歐陽元傳》:元幼岐嶷,母李氏親授《孝經》《論語》《小學》諸 書。八歲能成誦。始從鄉先生張貫之學,日記數千言, 即知屬文。十歲有黃冠師注目視元,謂貫之曰:「是兒 神氣凝遠,目光射人,異日當以文章冠世,廊廟之器 也。」言訖而去。亟追與語,已失所之。部使者行縣,元以 諸生見,命賦《梅花詩》,立成十首。晚歸,增至百首,見者 駭異之。

《馬祖常傳》:「祖常七歲知學,得錢即以市書。十歲時,見 燭攲燒屋,解衣沃水以滅火,咸嗟異之。」

《明外史程敏政傳》:「敏政十歲侍父官四川,巡撫羅綺 以神童薦,英宗召試,悅之,詔讀書翰林院,官給廩饌。 學士李賢、彭時、呂原、中允劉珝咸就之講授。賢尤愛 重之,以女妻焉。」

《邵寶傳》:「寶少孤,事母至孝。甫十歲母疾,為奏告天,願 減己算,延母年。」

珍珠船廖凝十歲作詠白詩云:「滿汀鷗不散,一局黑 全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