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1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三恪部彙考三

  周二

  杞

官常典第一百十一卷

三恪部彙考三

编辑

周二

编辑

武王克商,求禹後,得東樓公,封之于杞。

按《史記·杞世家》:「杞東樓公者,夏后禹之後苗裔也。殷 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 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

索隱曰:杞,國名也。東樓公,諡號也。不名者,並史先失耳。宋忠曰:「杞,今陳留雍丘縣,故《地理志》云雍丘縣故杞國,周武王封禹後為東樓公是也。」蓋周封杞而居雍丘,至春秋時杞已遷東國,故《左氏》隱四年傳云「莒人伐杞,取牟婁。」牟婁者,東邑也。僖公十四年傳云「杞遷緣陵。」《地理》云「北海有營陵、淳于公之縣。」臣瓚云「即《春秋》緣陵淳于公所都之邑。」又州,國名,杞後改國號曰州,而稱淳于公,故《春秋》桓五年經云「州公如曹」,傳曰「淳于公如曹」是也。然杞後代又稱子者,以微小又僻居東夷,故襄二十九年經稱「杞子來盟」,傳曰「書曰『子』,賤之也。」

平王二十年,「杞謀娶。」公薨,子武公立。按世家自東樓公至謀娶公無

年可考。自「武公」 至「德公」 始。《紀年》數「德公」 下,注補「成公十八年。」 再按《左傳》,僖二十二年為成公卒之年,逆推至武公立,當在是年。

按《史記杞世家》:「東樓公生西樓公,西樓公生題公,題 公生謀娶公。」

謀一作「謨。」《索隱》曰:「娶,子臾反。」

《謀娶公》,當周厲王時。「謀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 卒。

桓王元年春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按:《春秋》隱公四年。

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推尋事跡,桓六年淳于公亡國,杞始并之,遷都淳于。僖十四年又遷緣陵。襄二十九年,晉人城杞之淳于,杞又遷都牟婁,杞邑城陽諸縣,東北有婁鄉。

桓王十年「秋七月杞侯朝于魯。九月,魯入杞。」

按《春秋》桓公二年。按《左傳》,二年,「秋七月,杞侯來朝, 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九月,入杞,討不敬也。」

桓王十一年「夏六月,魯侯、杞侯會于郕。」

按《春秋》桓王三年。按《左傳》,三年夏,「公會杞侯于郕, 杞求成也。」

桓王十六年,「杞武公薨,子靖公立。」按武公自平王元年紀元至此年得

四十七年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杞世家》:「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 桓王二十一年「夏六月壬寅,魯侯、杞侯、莒子盟于曲 池。」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夏,「盟于曲池, 平杞、莒也。」

僖王元年,「杞靖公薨,子共公立。」按靖公自桓王十七年紀元至此年得二

十三年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杞世家》:「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

惠王四年,杞共公薨,子惠公立。按共公自僖王二年紀元至此年得八年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杞世家》:「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

徐廣曰:《世本》曰「惠公。」《索隱》曰,《系本》、譙周並作「惠公。」又云「惠公生成公及桓公」,是此系家脫「成公」一代,下云「弟桓公姑容立」,非也。且成公又見《春秋經傳》,故《左氏》莊二十五年云,杞成公娶魯女,有婚姻之好。至僖二十二年卒,始赴而書。《左傳》云「成公也,未同盟,故不書名。」是杞有成公,當如譙周所說也。

惠王八年「夏六月」,魯伯姬歸于杞。

按:《春秋》莊公二十五年。

惠王十年春,「魯侯會杞伯姬于洮。冬,杞伯姬歸寧于 魯,杞伯朝于魯。」

按《春秋》莊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春,「公會 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 事不舉,卿非君命不越竟。冬,杞伯姬來歸寧也。」

《杞》稱「伯」者,蓋為時王所黜。

惠王二十二年,杞伯姬歸寧于魯,朝其子。「杞惠公薨, 子成公立。」按惠公自惠王二年紀元至此年得十八年 按:《春秋》僖公五年。

「伯姬來寧。」寧,成風也。朝其子者,時子年在十歲

《左右》因有諸侯子得行朝義而卒不成朝禮,故繫于母而曰「朝其子。」

按《史記·杞世家》:「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

徐廣曰:《世本》曰:「惠公立十八年,生成公及桓公。成公立十八年,桓公立十七年。」按德公宜作惠公姑容立在僖二十二年桓公前尚有成公十八年注詳惠王四年

襄王五年「夏四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于鹹。」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夏,會于鹹,淮 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

襄王六年春,諸侯城杞緣陵。

按《春秋》僖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諸侯城緣 陵而遷杞焉。」不書其人,有闕也。

緣陵:請幫助識別此字。邑辟淮夷,遷都于緣陵闕。謂器用不具,城池未固而去,為惠不終也。澶淵之會,既而無歸,大夫不書,而國別稱人,今此總曰「諸侯」,君臣之辭。不言城杞,杞未遷也。

按《公羊傳》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孰城之?城杞也。 曷為城杞滅也。孰滅之?」蓋徐、莒脅之。曷為不言徐、莒 脅之?為桓公諱也。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 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 也。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 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 「諸侯之義,不得專封也。」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 「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 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襄王十五年「冬十一月,杞子薨,弟姑容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冬十一 月,杞成公卒。書曰「子,杞夷也。」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 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 否,辟不敏也。

襄王十九年春「杞子朝于魯。秋八月,魯公子遂帥師 入杞。」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春,杞桓 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秋入杞,責 無禮也。

襄王二十年「秋杞伯姬歸寧于魯。」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襄王二十三年冬杞伯姬求婦于魯。

按:《春秋》僖公三十一年。

頃王四年春杞伯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春,杞桓公來 朝,始朝公也,且請絕叔姬而無絕昏。公許之。二月,叔 姬卒。

定王十六年春,魯伐杞。

按:《春秋》宣公十八年。

定王二十年春三月,杞伯朝于魯。

按《春秋》成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杞伯來朝, 歸叔姬故也。

定王二十一年春正月,「杞叔姬歸于魯。冬十二月己 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 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

簡王二年「秋,楚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同盟于馬陵。」

按《春秋成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楚子重伐鄭,師 于氾,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 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簡王四年,春正月,杞伯逆叔姬之喪于魯,晉侯、齊侯、 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按《春秋成公九年》。按《左傳》,九年春「杞桓公來逆叔 姬之喪,請之」也。杞叔姬卒為杞故也。逆叔姬為我也。 《簡王十三年》秋「杞伯朝于魯。」

按《春秋》成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秋,杞桓公來 朝,勞公,且問晉故,公以晉君語之,杞伯於是驟朝于 晉而請為昏。」

簡王十四年「夏齊崔杼魯仲孫蔑曹人邾人杞人次 于鄫。」

按《春秋》襄公元年。按《左傳》,元年「夏五月,晉韓厥、荀 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於是 東諸侯之師次于鄫,以待晉師。晉師自鄭以鄫之師 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

靈王五年「春三月壬午,杞伯姑容薨,子丐立。秋,葬杞 桓公。」按世家桓公立十七年春秋桓公立七十年 按《春秋》襄公六年。按《左傳》,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 以名,同盟故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丐門于鄟門衛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黶、士魴門于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行栗。甲戌,師于氾,令于諸侯曰:『修器備,盛餱糧,歸 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十一月 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齊崔杼、宋華閱、魯季孫 宿、叔老、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 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齊崔杼、宋 華閱、仲江、魯叔孫豹、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 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于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 秦,以報櫟之役也。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 守之廣里,諸侯之士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 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二年「春三月己巳,杞伯丐薨,弟益姑立。夏, 葬杞孝公。」

按《春秋》襄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春,「杞孝 公卒,晉悼夫人喪之。平公不徹樂,非禮也。禮為鄰國 闕。」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癸巳,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 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已,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會于 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七年「夏杞與諸侯白狄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 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 也。

景王元年「夏,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孫羯、衛世 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晉 使魯歸杞田。杞子盟于魯。」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歸杞田不書。按《左傳》二十 九年:晉平公,杞出也,故治杞。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 之大夫以城杞。孟孝伯會之,鄭子太叔與伯石往。子 太叔見太叔,文子與之語。文子曰:「甚乎其城杞也!」子 太叔曰:「若之何哉?」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其棄諸姬亦可知也已。諸姬是棄,其誰歸之?吉也?聞 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晉 不鄰矣,其誰云之?晉侯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弗 盡歸也。晉悼夫人慍,曰:「齊也取貨,先君。若有知也,不 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 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 多矣,誰得治之?杞,夏餘也,而即東夷。魯」,周公之後也, 而睦於晉。以杞封魯猶可,而何有焉?魯之於晉也,職 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府 無虛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魯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 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杞文公來盟,《書》曰「子」,賤之也。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為宋災故諸 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會晉趙武、 齊公孫蠆、宋向戍、衛北宮佗、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 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九年春正月,杞伯益姑薨,弟鬱立。夏,葬杞文公。 按《春秋》昭公六年。按《左傳》:六年,春正月,杞文公卒, 弔如同盟,禮也。

景王十年「夏四月,晉人至魯,治杞田。」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七年:夏四月,晉人來治 杞田。季孫將以成與之。謝息為孟孫守,不可,曰:「人有 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夫子從君而守 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季孫曰:「『君之在楚,於晉罪 也。又不聽晉,魯罪重矣。晉師必至,吾無以待之。不如 與之間習而取諸杞。吾與子桃成反,誰敢有之』?是得 二成也。魯無憂而孟孫益邑,子何病焉?辭以無山。」與 之萊、柞,乃遷於桃。晉人為杞取成。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憖》。」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秋,「會于厥憖, 謀救蔡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二年「秋八月丁酉,杞伯郁釐薨,子成立。冬,葬杞 平公。」

按:《春秋》昭公二十四年。

敬王四年「秋,齊侯、魯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秋,「盟于 鄟陵,謀納公也。」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城 成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杞伯成 夢于會。子乞立。秋七月,葬杞悼公。」杞子乞之弟,弒乞 而自立。

按《春秋》,定公四年,「弒隱公不書。」按《左傳》,四年「春三 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按《史記·杞世家》:「悼公十二年卒,子隱公乞立。七月,隱 公弟遂弒隱公自立,是為釐公。」

敬王三十三年,「杞釐公薨,子維立。」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杞世家》:「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

元王五年,杞伯之弟閼路弒其君而自立。

按《史記·杞世家》:「湣公十六年,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 立,是為哀公。」

《貞定王》七年,「杞伯閼路薨,子敕立。」

按《史記·杞世家》:「哀公十年卒,湣公子敕立,是為出公。 貞定王十九年,杞伯敕薨,子春立。」

按:《史記杞世家》:「出公十二年卒,子簡公春立。」

貞定王二十四年,楚滅杞,杞亡。

按:《史記·杞世家》:「簡公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滅 杞。杞後陳亡三十四年,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按簡公立 共四年云一年疑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