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十八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三十八
宋四
陳堯叟 楊礪
畢士安 趙安仁
王曾 李迪
張士遜
官常典第二百十八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三十八
编辑宋四
编辑陳堯叟
编辑按《宋史陳堯佐傳》:「堯佐兄堯叟,字唐夫,高祖翔,河朔 人,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為閬州閬中人。父省華,字 善則,事孟昶為西水尉。蜀平,授隴城主簿,累遷櫟陽 令。縣之鄭白渠,為鄰邑強族所據,省華盡去壅遏,水 利均及,民皆賴之。徙樓煩令。端拱三年,太宗親試進 士,伯子堯叟登甲科,占謝辭氣明辨,太宗顧左右曰: 『此誰子』?」王沔以省華對,即召省華為太子中允,俄判 三司都憑由司,改鹽鐵判官,遷殿中丞。河決鄆州,命 省華領州事。俄為京東轉運使,超拜祠部員外郎、知 蘇州,賜金紫。時遇水災,省華復流民數千戶,殍者悉 瘞之,詔書褒美。歷戶部、吏部二員外郎,改知潭州。省 華智辨有吏幹,入掌左藏庫,判吏部南曹,擢鴻臚少 卿。景德初,判吏部銓,權知開封府,轉光祿卿。舊制,卿、 監坐朵殿,太宗以省華權涖京府,別設其位,升於兩 省五品之南。省華以府事繁劇,請禁賓友相過,從之。 未幾,因疾求解任,拜左諫議大夫,再表乞骸骨,不許。 手詔存問,親閱方藥賜之。三年,卒,年六十八,特贈太 子少師。堯叟解褐光祿寺丞、直史館,與省華同日賜 緋,遷祕書丞。久之,充三司河南東道判官。時宋、亳、陳、 潁民饑,命堯叟及趙況等分振之。再遷工部員外郎、 廣南西路轉運使。嶺南風俗,病者禱神不服藥,堯叟 有《集驗方》,刻石桂州驛。又以地氣蒸暑,為植樹鑿井, 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飲器,人免暍死。會加恩,黎桓 為交州國信使,初將命者,必獲贈遺數千緡。桓責賦 斂於民,往往斷其手及足趾。堯叟知之,遂奏召桓子, 授以朝命,而卻其私覿。又桓界先有亡命來奔者,多 匿不遣,因是海賊頻年入寇,堯叟悉捕亡命歸桓,桓 感恩,併捕海賊為謝。先是,歲調雷、化、高、藤、容、白諸州 兵,使輦軍糧汎海給瓊州。其兵不習水利,率多沈溺, 咸苦之。海北岸有遞角場,正與瓊對,伺風便一日可 達,與雷、化、高、太平四州地水路接近。堯叟因規度移 四州民租米輸于場,第令瓊州遣蜑兵具舟自取,人 以為便。咸平初,詔諸路課民種桑棗。堯叟上言曰:「臣 所部諸州,土風本異,田多山石,地少桑蠶。昔云八蠶 之綿,諒非五嶺之俗。度其所產,恐在安南。今其民除 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苧耳。麻苧所種,與桑柘 不殊,既成宿根,旋擢新幹,俟枝葉裁茂則刈穫之。周 歲之間,三收其苧,復一固其本,十年不衰。始離田疇, 即可紡績。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錢,蓋織者眾,市者 少,故地有遺利,民艱資金。臣以國家軍須所急,布帛 為先,因勸諭部民廣植麻苧,以錢鹽折變收市之,未 及二年,已得三十七萬餘匹。自朝廷克平交、廣,布帛 之供,歲止及萬,較今所得,何止十倍!今樹藝之民,相 率競勸,杼軸之功,日以滋廣。欲望自今許以所種麻 苧頃畝折桑棗之數,諸縣令佐依例書曆為課,民以 布赴官賣者,免其算稅。如此,則布帛上供,泉貨下流, 公私交濟,其利甚博。」詔從之。代還,加刑部員外郎,充 度支判官。未幾,會撫水蠻酋蒙令國殺使臣擾動,命 堯叟為廣南東、西兩路安撫使,賜金紫遣之。事平,遷 兵部,拜主客郎中、樞密直學士、知三班兼銀臺、通進 封駁司、制置郡牧使。河決澶州王陵口,詔往護塞之, 遂與馮拯同為河北、河東安撫副使。時中外上封奏 者甚眾,命與拯詳定利害,及與三司議減冗事。俄與 拯並拜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有言:「三司官吏 積習依違,文牒有經五七歲不決者,吏民抑塞,水旱 災沴,多由此致。請委逐部判官檢覆判決,如復稽滯, 許本路轉運使聞奏,命官推鞫,以警弛慢。」乃詔堯叟 與拯舉常參官「幹敏者,同三司使議減煩冗,參決滯 務。」堯叟請以祕書丞、直史館孫冕同領其事。凡省去 煩冗文帳二十一萬五千餘道,又減河北冗官七十 五員。五年,郊祀,進給事中。會王繼英為樞密使,以堯 叟簽署院事,奉秩恩例悉同副使。遷工部侍郎。真宗 幸澶淵,命乘傳先赴北砦按視戎事,許以便宜。景德 中,遷刑部、兵部二侍郎,與王欽若並知樞密院事。真 宗朝陵,權東京留守。每裁剸刑禁,雖大辟亦止面取 狀,亟決遣之,故獄無繫囚。真宗曰:「堯叟素有裁斷,然 重事宜付有司按鞫而詳察之。」因密加詔諭。俄兼群 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堯叟為之,及掌樞密,即罷其任。至是,以國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總領,故又委堯 叟焉。自是多立條約。又著《監牧議》,述馬政之重,預修 國史。大中祥符初,東封,加尚書左丞,詔撰《朝覲壇碑》, 進工部尚書。獻《封禪聖制頌》,帝作歌答之。祀汾陰,為 經度制置使,判河中府。禮成,進戶部尚書。時詔王欽 若為《朝覲壇頌》,表讓堯叟,不許,別命堯叟撰《親謁太 寧廟頌》,加特進,賜功臣。又以堯叟善草隸,詔寫途中 御製歌詩刻石。五年,與欽若並以本官檢校太傅、同 平章事,充樞密使,加檢校太尉。從幸太清宮,加開府 儀同三司。未幾,與欽若罷守本官,仍領群牧。明年,復 與欽若以本官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堯叟 素有足疾,屢請告。九年夏,帝臨問,勞,賜加等。疾甚,表 求避位,遣閤門使楊崇勳至第撫慰,以詢其意。堯叟 詞志頗確,優拜右僕射、知河陽。肩輿入辭,至便坐,許 三子扶掖升殿,賜詩為餞,又賜仲子希古緋服。天禧 初,病亟,召其子執筆,口占奏章,求還輦下,詔許之。肩 輿至京師,卒,年五十七。廢朝二日,贈侍中,諡曰「文忠」, 錄其孫知言、知章為將作監主簿,長子師古,賜進士 出身,後為都官員外郎。希古至太子中舍,坐事除籍。 堯叟偉姿貌,強力,奏對明辨,多任智數,久典機密,軍 馬之籍,悉能周記。所著《請盟錄》三集二十卷。母馮氏 性嚴,堯叟事親孝謹,怡聲侍側,不敢以貴自處。家本 富,祿賜且厚,馮氏不許諸子事華侈。景德中,堯叟掌 樞機,弟堯佐直史館,堯咨知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 諸孫任官者十數人,宗親登科者又數人,榮盛無比。 賓客至,堯叟兄弟侍立省華側,客不自安,多引去。舊 制,登樞近者,母妻即封郡夫人,堯叟以父在朝,母止 從父封,遂以妻封表讓于母,朝廷援制不許。父既卒, 帝欲褒封其母,以問王旦,旦曰:「雖私門禮制未闋,公 朝降命,亦無嫌也。」乃封上黨郡太夫人,進封滕國。年 八十餘無恙,後堯叟數年卒。〈按宋史原本以堯叟弟堯佐居前而以其父省
華事蹟俱從《堯佐傳》敘出,而堯叟只作附傳,殊不可解。今以堯叟居前,省華從《堯叟傳》敘出,而《堯佐傳》列于後,庶幾不失倫次。
〉楊礪
编辑按《宋史》本傳,「礪字汝礪,京兆鄠人。曾祖守信,唐山南 西道節度同平章事,本宦官復恭假子也。祖知禮,後 唐均州刺史。父仁儼,入蜀仕王氏,為丹稜令。蜀平,補 渭南主簿,累遷永和令。礪,建隆中舉進士甲科。父喪, 絕水漿數日。服除,以祿不足養母,閑居無仕進意。鄉 舊移書敦諭,礪乃赴官。解褐鳳州團練推官,歲餘,又」 以母疾棄官。開寶九年,詣闕獻書,詔試學士院,授隴 州防禦推官。入遷光祿寺丞。丁內艱,起就職。久之,轉 祕書丞,改屯田員外郎、知鄂州,以善政聞。端拱初,真 宗在襄邸,遷庫部,充記室參軍,賜金紫。初,廣順中,周 世宗節制澶州,礪贄文見之,館接數日。世宗入朝,礪 處僧舍,夢古衣冠者曰:「汝能從乎?」礪隨往,睹宮衛若 非人間殿上王者,秉圭南向,總三十餘。礪升謁之最 上者,前有按置簿,錄人姓名,礪見己名居首,因請示 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師。」指一人曰:「此來和天尊,異日 汝主也,當問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 亦顯矣。」礪再拜,寤而志之。礪初名勵,以籍作「礪」,遂改 之。至是受命謁見藩府,歸謂子曰:「吾今見襄王儀貌, 即所夢《來和天尊》也。」遷水部郎中。真宗尹開封,礪為 推官。真宗嘗問礪何年及第,礪唯唯不對。後知其唱 名第一,自悔失問,謂礪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儲宮 建,兼右諭德,轉度支郎中。即位,拜給事中,判吏部銓。 未幾,召入翰林為學士。咸平初,知貢舉,俄拜工部侍 郎、樞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軫悼,謂宰相曰: 「礪介直清苦,方當任用,遽此淪謝。」即冒雨臨其喪。礪 僦舍委巷中,乘輿不能進步至其第,嗟憫久之。廢朝, 贈兵部尚書,中使護葬。礪為文尚繁,無師法,每詩一 題或數十篇。在翰林,制誥迂恠,見者哂之。有文集二 十卷。子嶠至祠部郎中,嶧至太常博士,峭至太子中 舍。少子嵎,至道初,與張庶凝刊校真宗儲邸書籍。真 宗即位,皆賜進士出身,直史館。嵎至祠部郎中,庶凝 至太常丞。
畢士安
编辑按《宋史》本傳:「士安,字仁叟,代州雲中人。曾祖宗昱,本 縣令。祖球,本州別駕。父乂林,累辟使府,終觀城令,因 家焉。士安少好學,事繼母祝氏以孝聞。祝氏曰:『學必 求良師友乃與如宋,又如鄭,得楊璞、韓丕、劉錫為友, 因為鄭人。乾德四年,舉進士,邠帥楊廷璋辟幕府,掌 書奏。開寶四年,歷濟州團練推官,專掌筦榷,歲課增』」 羨。改兗州觀察推官。太平興國初,為大理寺丞,領三 門發運事。吳越錢俶納土,選知台州,言:「錢氏上圖籍, 有司皆張侈賦數,今湖海新民始得天子命吏,宜有 安輯,願一用舊籍。」詔從之。明年,遷左贊善大夫,徙饒 州,改殿中丞。召遷為監察御史。復出知乾州,以母老 願降任就養,改監汝州稻田務。雍熙二年,諸王出閤, 慎擇僚屬。以虞部郎中王龜從兼陳王府記室參軍, 水部員外郎王素兼韓王府記室參軍,祕書丞張茂直兼益王府記室參軍。士安遷左拾遺兼冀王府記 室參軍。太宗召謂曰:「諸子生長宮庭,未閑外事,年漸 成人,必資良士贊導,使日聞忠孝之道,卿等勉之。」賜 襲衣、銀帶、鞍勒馬。士安本名士元,以元犯王諱,遂改 焉。遷考功員外郎。端拱中,詔王府僚屬各獻所著文, 太宗閱視累日,問近臣曰:「其才已見矣,其行孰優?」或 以士安對。上曰:「正協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誥,王請對, 願留府邸,不許。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大臣以 張洎薦,太宗曰:「洎視畢士安,詞藝踐歷固不減,但履 行遠在下耳。」士安以父名乂林,抗章引避,朝議謂二 名不偏諱,不聽。三年,與蘇易簡同知貢舉,加主客郎 中。以疾請外,改右諫議大夫、知潁州。真宗以壽王尹 開封府,召為判官。及為皇太子,以兼右庶子遷給事 中。登位,命權知開封府事,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 時近臣有怙勢強取民間定婚女,其家訴於府,士安 因對奏還之。宮府常從為廷職者,每授任於外,必令 士安戒勗。咸平初,辭府職,拜禮部侍郎,復為翰林學 士。詔選官校勘《三國志》《晉》《唐書》。或有言兩晉事多鄙 惡不可流行者,真宗以語宰相,士安曰:「惡以戒世,善 以勸後,善惡之事,《春秋》備載。」真宗然之,遂命刊刻。士 安以目疾求解,改兵部侍郎,出知潞州,特加月給之 數。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初,兼祕書監。契丹謀入 境,士安首疏五事應詔,陳選將、餉兵、理財之策,真宗 嘉納。李沆卒,進士安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入謝,真宗 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頓首,真宗曰:「朕倚卿以輔相, 豈特今日?然時方多事,求與卿同進者其誰可?」對曰: 「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不足以勝 任。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聞 其好剛使氣。」又對曰:「準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 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 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 跳梁,為邊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當藉 卿宿德鎮之。」未閱月,以本官與準同拜平章事,士安 兼監修國史,居準上。準為相守正,嫉惡,小人日思所 以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準交通安王元傑,準皇恐, 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辯其誣,下宗古吏,具得姦罔斬 之,準乃安。景德元年九月,契丹統軍撻覽引兵分掠 威虜、順安、北平,侵保州,攻定武,數為諸軍所卻,益東 駐陽城淀,遂攻高陽,不得逞,轉窺貝、冀、天雄,兵號二 十萬。真宗坐便殿,問策安出,士安與寇準條所以禦 備狀,又合議請真宗幸澶淵。士安言「澶淵之行,當在 仲冬。」準謂「當亟往,不可緩」,卒用士安議。初,咸平六年, 雲州觀察使王繼忠戰陷契丹,至是為契丹奏請議 和,大臣莫敢如何,獨士安以為可信,力贊真宗當羈 縻不絕,漸許其成。真宗謂敵悍如此,恐不可保。士安 曰:「臣嘗得契丹降人,言其雖深入屢挫,不甚得志,虜 陰欲引去而恥無名。且彼寧不畏人,乘虛覆其巢穴, 此請殆不妄。繼忠之奏,臣請任之。」真宗喜,手詔繼忠, 許其請和。時已詔巡幸,而議者猶鬨鬨,二三大臣有 進金陵及《成都圖》者。士安亟同準請對,力陳其不可, 惟堅定前計。真宗嚴兵將行,太白晝見,流星出上台 北,貫斗魁,或言兵未宜北,或言大臣應之。士安適臥 疾,移書準曰:「屢請舁疾從行,手詔不許,今大計已定, 唯君勉之,士安得以身當星變而就國事,心所願也。」 已而少間,追至澶淵,見於行在。時已聚兵數十萬,契 丹大震,猶乘眾掠德清,至澶北鄙,為伏弩發射,撻覽 死,眾潰遁去。會曹利用自契丹使還,具得要領,又與 其使者姚柬之俱來,講和之議遂定。歲遺契丹銀絹 三十萬,朝論皆以為過。士安曰:「不如此,契丹所顧不 重,和事恐不能久。」及罷兵從還,乃按邊要,選良守將 易置之。雄州以李允「則、定州馬知節、鎮州孫全照、保 州楊延昭,它所擇用,各得其任。令塞上得境外牛馬 類者悉還之。通互市,除鐵禁,招流亡,廣儲蓄。未幾,夏 州趙德明亦款塞內附。二方既定,中外略安,量時制 法,次第施行。復置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等科,以廣取 士。二年,章七八上,以病求免,優詔不允,遣使敦諭,不 得已,復起視事。十月晨,朝至崇政殿廬,疾暴作。真宗 步出臨視,已不能言,詔內侍竇神寶以肩輿送歸第。 卒,年六十八。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傅、中書令,諡 文簡。以皇城使衛紹欽洽葬,有司給鹵簿。錄其子世 長為太子中舍,慶長為大理寺丞,孫從古為將作監 主簿。士安端方沈雅,有清識醞藉,美風采,善談吐,所 至以嚴正稱。年耆目眊,讀書不輟,手自讎校,或親繕 寫。又精意詞翰,有文集三十卷。嘗謂人曰:「僕仕宦無 赫赫之譽,但力自規檢,庶幾寡過耳。」凡交游無黨援, 唯王祐、呂端見引重,王旦、寇準、楊億相友善,王禹偁、 陳彭年皆門人也。禹偁,濟州人。幼時以事至士安官 舍,士安識其非常童,留之,教以學,舉業日顯,後遂登 科,進用更在士安前。及士安知制誥,其命乃《禹偁》詞 也。士安沒後,真宗謂寇準等曰:「畢士安,善人也,事朕
南府、東宮,以至輔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風。遽此淪沒,深可悼惜。」及王旦為相,面奏陛下:「前稱畢士安清慎如古人,在位聞之感歎,仕至輔相,而四方無田園 居第,沒未終喪,家用已屈,真不負陛下所知。然使其 家假貸為生,宜有以周之者。竊謂當出上恩,非臣敢 為私惠。」真宗感歎,賜白金五千兩。
趙安仁
编辑按《宋史》本傳:「安仁,字樂道,河南洛陽人。曾祖武唐,虢 州刺史。父孚,字大信,周顯德初,舉進士,調補開封尉。 乾德中,為浦江令,持父喪。服闋,攝永寧令。會親征太 原,部送本邑糧饋,民懷其惠,列狀以聞,即真授其任, 擢宗正丞。開寶中,初置衣庫,令孚主之。俄坐事連逮 抵罪。語見《趙普傳》。太宗即位,起為國子監丞,知袁州。」 還,知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受詔與殿中侍御史柴成 務、供奉官葛彥恭、殿直郭載行視黃河,分南北岸按 行復遙隄以紓湍決。孚言「治遙隄不如分水勢。」於是 建議於澶、滑二州立分水之制。時決河未平,重惜民 力而寢焉。朝廷議行封禪,孚上《封禪頌》,召拜祕書丞, 賜緋魚。受詔鞫開封獄,得其非辜者,即日授推官,遷 監察御史,出知舒州,改殿中侍御史。雍熙中,詔詢文 武禦戎之策,孚奏議曰:「『臣愚以為不可。干戈不勞飛 輓,為萬世之利者,敢獻其說,惟明主擇之。古者兵交, 使在其間,雖飛矢在上,走驛在下,蓋信義不可廢也。 昔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而有苗格』。又仲尼曰:『有 能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只如并門一方,歷代難 取,聖襟英斷,一舉成功。當其逆城危於累卵,生聚懷 伏,而陛下猶遣通事舍人薛文寶入城諭之:「日者北 邊來賓,全燕猶梗,再興軍旅,將復土疆。臣竊計屯戍 邊陲,故非獲已,暴露原野,豈是願為。欲望朝廷通達 國信,近鑒唐高祖之降禮,遠法周古公之讓地。聖人 以百姓之心為心,君子見幾而作,諭以禍福,示以恩 威,議定邊疆,永息征戰,養民事天,濟時利物,莫過於 此。臣又計彼雖嗜好不同,然去危就安,厭勞喜逸,亦 人情之所同也。」上嘉之。雍熙中,廷策貢士,而安仁預 為考會,賜金紫。因顧安仁問孚年幾,安仁曰:「臣父年 六十二。」上曰:「孚,名士也。」亟召對,亦賜金紫,明年卒。安 仁生而穎悟,幼時執筆能大字,十三通經傳大旨,早 以文藝稱,趙普、沈倫、李昉、石熙載咸推獎之。雍熙二 年,登進士第,補梓州榷鹽院判官,以親老弗果往。會 國子監刻《五經正義》板本,以安仁善楷隸,遂奏留書 之。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召試翰林,以著作佐郎直 集賢院,賜緋。時王侯、內戚家多以銘誄為託。太宗製 九絃琴、五絃阮,時多獻賦頌。上嘉文物之盛,悉閱覽, 訂其工拙,時稱安仁、李諤、楊億辭雅贍,召詣中書獎 諭。翌日,改遷太常丞。真宗即位,拜右正言,預重修《太 祖實錄》。上出師大名,安仁上疏曰:「臣以為有急務者 三,大要者五。急務三者:其一,激勵戎臣,舉勸懲之典; 其二,振救邊民,行優恤之惠;其三車駕還京,重神武 之威。」大要五者:「其一,選將略,其二,持兵勢,其三,求軍 謀,其四,修軍政,其五,愛民力。」咸平三年,同知貢舉。未 幾,知制誥,副夏侯嶠巡撫江南,還,知審刑院。嘗有將 校笞所部卒死,罪議大辟,安仁以軍中之令非嚴不 整,遂獲免死。繼判尚書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 班審官院。景德初,翰林學士梁顥召對,詢及當世臺 閣人物,上稱安仁文行。尋顥卒,即以安仁為工部員 外郎,充翰林學士。初,孚極陳和好之利,至是,安仁從 幸澶州。會北邊請盟,首命安仁撰答書,又獨記太祖 時聘問書式。遼使韓杞至,首命接伴,凡覲見儀制,多 所裁定。館舍夕飲,杞舉橙子曰:「此果嘗見高麗貢。」安 仁曰:「橙橘產吳、楚,朝廷職方,掌天下圖經,凡他國所 產,靡不知也。今給事中呂祐之嘗使高麗,未聞有橙 柚。」杞失於誇誕,有愧色。杞既受襲衣之賜,且以長為 解。將辭,復左衽,安仁曰:「君將升殿受還書,天顏咫尺, 如不衣所賜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及姚柬之至,又 令安仁接伴。柬之談次,頗矜兵彊戰勝,安仁曰:「老氏 云:『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勝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得志於天下』。」柬 之自是不敢復言。王繼忠將兵陷沒,不能死節,而反 事之,柬之屢稱其材,安仁曰:「『繼忠早事藩邸,聞其稍 謹,不知其他』。其敏於酬對,切中事機類如此。」時論翕 然稱其得體,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 好以來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懷柔錄》三卷以獻。二 年春,又與晁迥等同知貢舉。三年,以右諫議大夫參 知政事,俄修國史。大中祥符初,議封禪,與王欽若並 為泰山經度制置使,判兗州。禮畢,復拜工部侍郎,內 外書詔有切要者,必經其裁。進秩刑部。五年,以兵部 侍郎仍兼修史奉祀,又同知禮儀院。八年,知貢舉。三 典春闈,擇士平允,是故獨無譏誚。上再賜詩嘉之,尋 知兼宗正卿。舊制,宮闈令凡有議奏,與寺連署。上以 安仁舊德,俾知寺以次列狀取裁。寺掌玉牒屬籍,梁 周翰始創其制而未備,安仁重加詳定,又為《仙源積 慶圖》,皆統例精簡,奏置修玉牒官,事具《職官志》。《國史成,遷右丞。是夏,又為景靈宮副使,屢得對言事。嘗奏 曰:「方今治定功成,固軼前代。陛下尚親庶政,旰食忘 倦。然而君臨之大,所宜分飭有司為式於天下。」遂詔 諸司掌常務有條例者,毋或奏稟。天禧二年,改御史 中丞。請給御寶印,歷書三院御史彈糾事。五月,暴疾 卒,年六十一。廢朝,贈吏部尚書,諡「文定。」以其子溫瑜 為大理寺丞,良規為奉禮郎,承裕為正字。安仁質直 純愨,無所矯飾,寬恕謙退,與物無競,雖家人僕使未 嘗見其喜慍。女弟適董氏,早寡,取歸給養。其甥董靈 運尚幼,躬自訓導,為畢婚娶。幼少與宋元輿同學,元 輿門地貴盛,待安仁甚厚。元輿早卒,家緒寖替,安仁 屢以金帛濟之。善訓諸子,各授一經。尤嗜讀書,所得 祿賜,多以購書,雖至顯寵,簡儉若平素。時閱典籍,手 自讎校。三館舊闕虞世《南北堂書鈔》,惟安仁家有本, 真宗命內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詔褒美。尤知典故,凡 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記之。喜誨誘後進,成其聲 名,當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溫瑜後為國子博士。
王曾
编辑按《宋史》本傳:「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於仲父 宗元,從學於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貢試 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以將 作監丞通判濟州。代還,當召試學士院,宰相寇準奇 之,特試政事堂,授祕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 判官。景德初,始通和。契丹歲遣使致書,稱南朝以契」 丹為北朝,曾曰:「從其國號足矣。」業已遣使,弗果易。遷 右正言、知制誥兼史館修撰。時瑞應沓至,曾嘗入對, 帝語及之。曾奏曰:「此誠國家承平所致,然願推而弗 居,異日或有災沴,則免輿議。」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 清昭應宮,下莫敢言者,曾陳五害以諫。舊用郎中官 判大理寺,帝欲重之,特命曾,且謂曾曰:「獄,重典也,今 以屈卿。」曾頓首謝,仍賜錢三十萬。因請自辟僚屬,著 為令。遷翰林學士。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 使內侍諭曰:「嚮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 為慢也。」其見尊禮如此。知審刑院。舊違制,無故失,率 坐徒二年,曾請須親被旨乃坐,既而有犯者,曾乃以 失論,帝曰:「如卿言是,無復有違制者。」曾曰:「天下至廣, 豈人人盡曉制書?如陛下言,亦無復有失者。」帝悟,卒 從曾議。再遷尚書主客郎中,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司, 勾院、三班院,遂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時宮觀皆 以輔臣為使,王欽若方挾符瑞,傅會帝意,又陰欲排 異己者。曾當使會靈,因以推欽若,帝始疑曾自異。及 欽若相,會,曾市賀皇后家舊第,其家未徙去,而曾令 人舁土置門外,賀氏訴禁中。明日,帝以語欽若,乃罷 曾為尚書禮部侍郎、判都省,出知應天府。天禧中,民 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 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徙天雄軍, 復參知政事,遷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真宗不豫,皇 后居中預政。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於后,中 外以為憂。錢惟演,后戚也,曾密語惟演曰:「太子幼,非 宮中不能立。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劉 氏也。」惟演以為然,因以白后。帝崩,曾奉命入殿廬草 遺詔,以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聽斷軍國大事。丁 謂入,去「權」字。曾曰:「皇帝沖年,太后臨朝斯已。國家否 運稱權,猶足示後。且增減制書,有法表則之地,先欲 亂之邪?」遂不敢去。仁宗立,遷禮部尚書。群臣議太后 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丁 謂獨欲帝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對輔臣決之, 非大事令入內押排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曾 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謂不聽。既而允 恭坐誅,謂亦得罪。自是兩宮垂簾,輔臣奏事如曾議。 謂初敗,任中正言:「謂被先帝顧託,雖有罪,請如律議 功。」曾曰:「謂以不忠得罪宗廟,尚何議邪?」時真宗初崩, 內外洶洶,曾正色獨立,朝廷倚以為重。拜中書侍郎 兼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會靈觀 使王欽若卒,曾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為昭文館 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曾以帝初即位,宜 近師儒,即召孫奭、馮元勸講崇政殿。天聖四年夏,大 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 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陝西轉運使置醋務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 請罷之。曾方嚴持重,每進見,言利害,事審而中理,多 所薦拔,尤惡僥倖。帝問曾曰:「比臣僚請對,多求進者。」 曾對曰:「惟陛下抑奔競而崇恬靜,庶幾有難進易退 之人矣。」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語在《利用 傳》。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 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 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釋,卒從 輕議。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堅執以為不可。長 寧節上壽,止供張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請謁,曾 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悅。會玉清、應昭宮災,乃出知青 州,以彰信軍節度使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後過,無敢譁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 改天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 祐元年,為樞密使。明年,拜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 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 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 獨少此耳。」曾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 服其言。初,呂夷簡參知政事,事曾謹甚,曾力薦為相。 及夷簡位曾上,任事久,多所專決,曾不能堪,議論間 有異同,遂求罷。仁宗疑以問曾曰:「卿亦有所不足邪?」 時《外傳》知秦州王繼明納賂夷簡,曾因及之。帝以問 夷簡,曾與夷簡交論帝前,曾言亦有過者,遂與夷簡 俱罷,以左僕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寶元元年冬, 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曾曰:「後一月當知之。」如期 而薨,年六十一。贈侍中,諡文正。曾資質端厚,眉目如 畫,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 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 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平生自奉甚儉,有故 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後,合中送數軸簡 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後裁取者也。皇祐中,仁宗為 篆其碑曰《旌賢之碑》,後又改其鄉曰旌賢鄉。大臣賜 碑篆自曾始。仁宗既祔廟,詔擇將相配享,以曾為第 一。曾無子,養子曰縡,又以弟子融之子繹為後。
李迪
编辑按《宋史》本傳:「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後徙幽州。曾祖 在欽,避五代亂,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 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材也』。舉進士第一,授將 作監丞,歷通判徐兗州,改祕書省著作郎,直史館,為 三司鹽鐵判官。東封泰山,復通判兗州。坐嘗解開封 府進士失當,謫監海州稅,改右司諫,起知鄆州。詔糾」 察在京刑獄。遷起居舍人,安撫江、淮。以尚書吏部員 外郎為三司鹽鐵副使,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 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 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驍銳士,擒賊 斬以徇。代歸,會唃廝囉叛,帝憂關中,召對長春殿,進 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永興軍。城中多無賴子 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闕下。徙陝西都轉運 使,入為翰林學士。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 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財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 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 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 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於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 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又言:「陛下東封時,敕所 過毋伐木除道,即驛舍或州治為行宮,裁令加塗塈 而已。及幸汾、亳,土木之役,過往時幾百倍。今蝗旱之 災,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他日,又召對龍 圖閣,命迪草詔,徐謂迪曰:「曹瑋在秦州,屢請益兵,未 及遣,遽辭州事,第怯耳,誰可代瑋者?」迪對曰:「瑋知唃 廝囉欲入寇,且闚關中,故請益兵為備,非怯也。且瑋 有謀略,諸將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發兵,豈非將 上《玉皇》聖號,惡兵出宜秋門邪?今關右兵多,可分兵 赴瑋。」帝因間關右兵幾何,對曰:「臣向在陝西,以方寸 小冊書兵糧數,備調發,今猶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 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帝顧曰:「真所謂頗、牧在禁中矣。」未久,唃廝囉果犯邊, 秦州方出兵,復召迪問曰:「瑋此舉勝乎?」對曰:「必勝。」居 數日,奏至,瑋與敵戰三都谷,果大勝。帝曰:「卿何以知 瑋必勝?」迪曰:「唃廝囉兵遠來,使諜者聲言以某日下 秦州會食,以激怒瑋。瑋勒兵不動,坐待敵至,是以逸 待勞也。臣用此知其勝。」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初, 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 母天下,章獻深御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周 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 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 政等。仁宗為皇太子,除太子太傅,迪辭。以太宗時未 嘗立保傅,止兼太子賓客。詔皇太子禮賓客如師傅, 加禮部侍郎。寇準罷。帝欲相迪,迪固辭。一日,對滋福 殿,有頃,皇太子出,拜曰:「陛下用賓客為宰相,敢以謝。」 帝顧謂迪曰:「尚可辭邪?」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初,真宗 不豫,寇準議皇太子總軍國事,迪贊其策。丁謂以為 不便,曰:「即日上體平,朝廷何以處此?」迪曰:「太子監國, 非古制邪?」力爭不已。於是皇太子於資善堂聽常事, 他皆聽旨。準既貶,謂、寖擅權用事,至除吏不以聞。迪 憤然語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報國,死猶不 恨,安能附權倖為自安計邪?」自此不協。時議二府皆 進秩兼東宮官,迪以為不可。謂又欲引林特為樞密 副使,而遷迪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故事,宰相無為 左丞者。既而帝御長春殿,內出制書置榻前,謂輔臣 曰:「此卿等兼東宮官制書也。」迪進曰:「東宮官屬不當 增置,臣不敢受此命。」宰相丁謂罔上弄權,私林特、錢 惟演而嫉寇準。「特子殺人,事寢不治,準無罪罷斥,惟演姻家使預政,曹利用、馮拯相為朋黨,臣願與謂俱 罷,付御史臺劾正。」帝怒,留制不下,左遷迪戶部侍郎。 謂再對,傳口詔入中書,復視事,出迪知鄆州。仁宗即 位,太后預政,貶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團練 副使。謂使人迫之,或諷謂曰:「迪若貶死,公如士論何?」 謂曰:「異日諸生記事,不過曰『天下惜之』而已。」謂敗,起 為祕書監、知舒州,歷江寧府、兗州、青州,復兵部侍郎、 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 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 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聖,臣不知 皇太后盛德乃至於此。」太后亦喜,以尚書左丞知河 陽,遷工部尚書。太后崩,召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 省。未幾,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景 祐中,范諷得罪,迪坐姻黨,罷為刑部尚書、知亳州,改 相州。既而為資政殿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留京師。 迪素惡呂夷簡,因奏夷簡私交荊王元儼,嘗為補門 下僧惠清為《守闕鑒》義,夷簡請辨,詔訊之,乃迪在中 書所行事,夷簡以齋祠不預,降太常卿、知密州。復刑 部尚書、知徐州。迪奏所部鄰兗州,欲行縣,因祠岳,為 上祈年禱。皇子仁宗語輔臣曰:「大臣當為百姓訪疾 苦,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久之,改戶部尚書、知兗 州,復拜資政殿大學士。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 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除 彰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徙青州。踰年,之本鎮,請老, 以太子太傅致仕,歸濮州。後其子柬之為侍御史知 雜事,奉迪來京師。帝數遣使問勞,欲召見,以疾辭。薨, 年七十七。贈司空、侍中,諡文定。帝篆其墓碑曰「遺直 之碑」,又改所葬鄧侯鄉曰遺直鄉。
張士遜
编辑按《宋史》本傳:「士遜,字順之,祖裕,嘗主陰城鹽院,因家 陰城。士遜生百日始啼。淳化中,舉進士,調鄖鄉主簿, 遷射洪令。轉運使檄移士遜治郪,民遮馬首不得去, 因聽還射洪。安撫使至梓州,問屬吏能否,知州張雍 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陽令,為祕書省著作佐郎,知 邵武縣,以寬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禱雨白崖山陸 史君祠,尋大雨,士遜立庭中,須雨足乃去。至是,邵武 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徹蓋,雨霑足 始歸。改祕書丞,監折中倉,歷御史臺推直官,翰林學 士楊億薦為監察御史。貢舉初用糊名法,士遜為諸 科巡捕官,以進士有姻黨,士遜請避去,真宗記名於 御屏。自是有親嫌者皆移試,著為令。中書擬人充江 南轉運使,再擬輒見卻,帝獨用士遜。再遷侍御史,徙 廣東,又徙河北。河侵棣州,詔徙州陽信。議者患糧多, 不可遷,士遜視瀕河數州方艱食,即計餘以貸貧者, 期來歲輸陽信,公私利之。仁宗出閤,帝選僚佐,謂宰 臣曰:「翊善、記室,府屬也,王皆受拜。今王尚少,宜以士 遜為友,令王答拜。」於是以戶部郎中、直昭文館為壽 春郡王友,改昇王府諮議參軍。遷右諫議大夫兼太 子右庶子,改左庶子。士遜言:「詣資善堂升階列拜,而 皇太子猶跪受,宜詔皇太子坐受之。」帝不許。詔士遜 等遇太子侍駕出入許陪從。判史館、知審刑院,以太 子賓客、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既而二府大臣皆領 東宮官,遂換太子詹事,擢樞密副使,遷給事中兼詹 事,累遷尚書左丞,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集賢殿大學士。曹汭獄事起,宦者羅崇勳、江德明 方用事,同譖利用,帝疑之,問執政,眾顧望未有對者。 士遜徐曰:「此獨不肖子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狀。」太 后怒,將罷士遜。帝以其東宮舊臣,加刑部尚書、知江 寧府,解通犀帶賜之。後領定國軍節度使、知許州。明 道初,復入相,進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明年,進門下 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是歲,旱蝗,士遜請如 漢故事冊免,不許。及帝自損尊號,士遜又請降官一 等以答天變,帝慰勉之。群臣上《章懿諡冊》,退而入慰。 士遜與同列過楊崇勳園飲,日中不至。御史中丞范 諷劾士遜以尚書左僕射判河南府,崇勳亦以使相 判許州,翊日入謝,班崇勳下。帝問其故,士遜曰:「崇勳 為使相,臣官僕射,位當下。」遂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以崇勳知陳州。時士遜罷 已累日,制猶用宰相銜,有司但奉行制書,不復追改, 徙河南府。寶元初,復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入相,封 郢國公。士遜與輔臣奏事,帝從容曰:「朕昨放宮人,不 獨閔幽閉,亦省浮費也。近復有獻孿女者,朕卻而弗 受。」士遜曰:「此盛德事也。」帝徐曰:「近言者至有毀大臣、 揭君過者。」士遜曰:「陛下審察邪正,則憸訐之人宜自 戒懼矣。」馮士元獄既具,帝以決獄問士遜,士遜曰:「臺 獄阿徇,非出自宸斷,何以愜中外之論邪?」帝曰:「君子 小人有黨乎?」士遜曰:「有之,第公私不同爾。」帝曰:「法令 必行,邪正有別,則朝綱舉矣。」康定初,士遜言禁兵久 戍邊,其家在京師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內侍條指揮 使以下為差等,出內藏緡錢十萬賜之。士遜又請遣 使安撫陝西,帝命遣知制誥韓琦以行。於是詔樞密院,自今邊事並與士遜等參議。及簡輦官為禁軍。輦 官攜妻子遮宰相、樞密院喧訴,士遜方朝,馬驚墮地。 時朝廷多事,士遜亡所建明,諫官韓琦論曰:「政事府 豈養病之地邪?」士遜不自安,累上章請老,迺拜太傅, 封鄧國公,致仕。詔朔朢朝見及大朝會,綴中書門下 班,與一子五品服。士遜辭朝,朔朢間遣中使勞問,御 書飛白「千歲」字賜之,士遜因建千歲堂。嘗請買城南 官園,帝以賜士遜,宰相得謝,蓋自士遜始。就第,凡十 年,卒,年八十六。帝臨奠,贈太師、中書令,諡文懿。御篆 其墓碑曰《舊德之碑》。士遜生七日,喪母,其姑育養之。 既長,事姑孝謹。姑亡,為行服徒跣,扶柩以葬。追封南 陽縣大君。初,陳堯佐罷參知政事,人有挾怨告堯佐 謀反,復有誣諫官陰附宗室者。士遜曰:「憸人構陷善 良,以搖朝廷,姦偽一開,亦不能自保矣。」帝悟,抵告者 以罪,誣諫官事亦不下。然曹利用在樞府,藉寵肆威, 士遜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士遜嘗納 女口宮中,為御史楊偕所劾。子友直,字益之,初補將 作監主簿,再遷為丞。士遜為請館閣校勘,仁宗曰:「館 閣所以待英俊,不可。」乃令館閣讀書,詔校勘毋得增 員。後編《三館書籍》,遷祕閣校理、同知禮院,賜進士出 身,知襄州。坐軍賊張海剽劫不能制,罷歸。後除史館 修撰,御史何郯言:「史館修撰,故事,皆試知制誥,友直 不當得。」改集賢殿修撰,以天章閣待制知陝州,同勾 冨三班院。侍宴集賢殿,猶衣緋衣,仁宗顧見之,迺賜 金紫。累遷工部郎中、知越州。州民每春斂財大集,僧 道士女,謂之「祭天。」友直下令禁絕,取所斂財,建學以 延諸生。卒官。士遜嘗記帝東宮舊事,而史官未之見, 友直纂為《資善錄》上之。幼子友正,字義祖,杜門不治 家事,居小閣學書,積三十年不輟,遂以書名。神宗評 其草書為「本朝第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